You are on page 1of 12

学 号 1910101007

天津城建大学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结课论文

天津市“风光里”社区改造
——闲置空间设计与再利用

学 生 姓 名 刘璐
专 业 名 称 建筑学
班 级 2019 级研究生班

成 绩
教 师 刘立钧

建筑学院
2019 年 05 月 10 日
天津市“风光里”社区改造

——闲置空间设计与再利用

刘 璐

摘要: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加速进程,建筑更新速度的加
快,产生了许多老旧建筑,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关联最大的就是老旧社区,而这些
社区目前的规划布局又无法满足居住者的使用需求,就带来了或多或少的使用问
题,其中较为重要的闲置空间的再利用问题。本文以天津市风光里社区的一层
灰空间、零散空间等闲置空间的设计、再利用为例,对老旧社区的闲置空间的
再利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老旧社区;闲置空间;零散空间;再利用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建设在不断加速进程,
建筑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就产生了许多老旧建筑,其中与人们息息相关
的就是老旧社区,而这些社区目前的规划布局又无法满足居住者日益增长的物质
精神需求,就带来了或多或少的使用问题,比如:自行车棚的弃置而私家车乱停
乱放,一些零散空间的不合理使用或者弃置,小广场的不合理使用,地下室被
整包后随意分隔然后出租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会影响居住者的使用满意度
和舒适度,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以及老旧社区的广遍分布,
进而会对城市整体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对于老旧社区的改造,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地投入关注度。住建部等三部
委于今年 3 月份发布了《关于做好 2019 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今年 6
月-7 月中央已先后三次提及推动城镇老旧小区的改建,以补城市民生工程的短
板,预计未来 3-5 年的年均投资额将达 1 万亿元左右。天津市也在 2012-2015
年间对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的老旧社区进行了综合改造提升,主要侧重点是功
能方面的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在 2017 年审议通过了《中心城区老旧小区
及远年住房改造工作方案》,启动对老旧小区和远年住房的改造工作。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老旧小区的改造涉及很多问题,包括建筑的改建、场地的再利用、信息安
全系统的建立,消防安全设施的更替,夜间照明的设计等,其中本篇文章要阐
述的就是场地再利用中较为重要的闲置空间再利用,闲置空间的设计与再利用
能够以有限的造价和较短的时间,改善社区的空间形态,提升社区居民的使用
幸福感,吸引人口聚集,是社区再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城市老城区局部环
境改善与品质提升有很大帮助,对于城市整体的风貌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有很
大影响。
此外闲置空间的再利用,还符合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资源节约的相
关要求,闲置空间往往使用率较低,而通过设计、再利用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达到节地的目标。
而对于老旧社区中的闲置空间产生原因分析有以下两点:一是在经济高速
发展的环境下,导致的一些产业之间的更替,城市规模又不断扩张,城市或者
小范围的社区会出现空间结构失衡的现象,而产业更替产生的遗留空间就变成
了闲置空间,例如地下室。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市场需求性不断降低,
导致了部分空间的闲置状态,例如自行车棚。三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使
用者管理不当或者使用不当,而产生的闲置空间,例如小广场、零散空间等。
(三)概念界定
1、老旧小区
根据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做好 2019 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
规定,老旧小区是指建成于 1999 年 12 月 31 日前,房屋及其设施设备老化、建
设标准不高,会影响居民基本生活的住宅小区,除了硬件设施不足以外,还存
在归属感不强、文化很为缺乏、居民体验感差等问题,因此该住宅区的居民改
造意愿强烈。此外,远年住房是指 1999 年 12 月 31 日前建成的商品房、少量公
产房等(含平房),这也是近几年城市改造的对象之一。
2、闲置空间
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对于闲置空间的定义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特兰
西克曾在《寻找失落的空间——都市设计理论》一书中提到“失落空间”一词,
他认为失落空间是指都市中对环境或者使用者而言,没有任何正面价值与贡献,
界定不清又缺乏明确界限的反空间。而本文中的闲置空间可以理解为建筑或者
场地中,结构安全没有问题,且仍然具有可再利用价值的空间。例如,城市中的
未充分利用空间,建筑中的地下室,老旧社区中的自行车棚、空置小场地等。
闲置空间的设计及再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对于旧城改造的手段之一,而我国
近年来也在不断地关注该课题,但仍处于发展研究阶段。
3、零散空间
零散空间与闲置空间相比,它的尺度更小,形状更趋向于不规则,这种空
间的利用率普遍较低,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尺度、形状,还有居民的不合理利用。
而零散空间最直接的产生原因是,在场地进行规划时就没有做到充分利用土地
资源,或者规划方案存在不合理性。零散空间的再利用不仅仅能提升老旧社区
的使用品质,还能丰富整个城市的元素。
二、现状分析及改造建议
(一)社区调研现状
本文的调研对象为天津市风光里小区,它位于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街,周
边有学校、商场、银行、邮局等,建筑类型丰富,满足居住者的衣食住行需求,
紧挨公交车站和地铁站,交通便利。该社区建于 1995 年 1 月 1 日,拥有超过
5000 户居民,属于老旧小区的范畴。在调研中我发现,该社区目前的发展现状
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自行车及汽车的随意摆放,一层建筑的灰空间不合理使
用,零散空间的闲置,景观绿化的单调缺乏等。
首先是自行车及汽车的随意摆放问题。该社区缺乏对自行车的统一管理,
整个场地仅有一个地下的自行车库,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自行车逐渐但除了历史舞台,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大力支持,
共享单车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小区里也能随处可见这类自行车。地下自行车库
位置不恰当,居民使用不方便,就导致自行车乱停乱放的现象出现,如图 1 所
示,此外考虑到部分外来者停自行车的临时性,不应仅有一个地下的自行车库,
还应当结合一些零散空间在不同的楼附近设置简易自行车棚,还应对共享单车
与其他自行车分置处理,并设置标识进行引导和控制。

图 1:自行车随意摆放 图 2:汽车占据广场摆放
对于汽车的摆放问题,该社区虽然有设置地下车库,显然数量却无法满足
居民的使用需求,因此也在路边划分了区域设置停车位,但是部分车辆却在停
车位仍有剩余的情况下,停在了广场等供居民休闲娱乐的空间,如图 2 所示,
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为此社区也应在原有基础上,结合部分闲置空间增加
停车位的设置,同时加强对汽车停放的引导和控制。其次是位于建筑一层的灰
空间使用不合理的问题。该社区的部分建筑一层含有灰空间,且对于该空间的
处理大致分为两种:堆放杂物或者弃置不用。前一种堆放杂物会使整体看起来
杂乱,影响美观和居民的使用性,无法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标;而对于
后一种弃置不用,如图 3、4,会浪费这部分空间,达不到最初设计这部分空间
的目的。为此社区应结合该部分空间附属建筑的使用性质,地块尺寸形状,设
计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或者结合自行车棚设计用于停放自行车。
再次是零散空间闲置的问题。该社区除了一些尺寸规模较大的广场休闲区,
就是尺寸较小,一般只有几平米,形状不规则的零散空间。零散空间的使用对
于老旧小区的改造有着较为重要的
影响,而该小区的零散空间基本处
于闲置状态,零星有随意放置的自
行车,如图 4、5,这样的方式不能
对土地进行集约利用,不符合绿色
发展的要求。为此社区应该结合零
散空间周边环境,对其进行分别处
理,做到因地制宜,不应统一处理,
或设置景观小品、座椅等供居民休
闲娱乐,或结合自行车棚用于停放
自行车等。例如直跑楼梯下的闲置
图 3:灰空间的不合理使用
空间可以布置绿植,增加小区的绿
容率和美观性。

图 4:零散空间的闲置 图 5:零散空间的闲置

最后是景观绿化和休闲娱乐空间单调缺乏的问题。该社区的景观绿化只有
路边的绿化带,缺乏一些活泼的景观元素,如雕塑之类的景观小品、景观亭等。
在一些绿化带植物种类单一,只有乔木而没有灌木和草,如图 6,绿化效果以
及景观观赏性较差。为此社区应对路边的景观带进行统一处理,进行种植设计,
选择观赏性较好的本土性植物,也可以结合零散空间设置景观小品,增加景观
绿化的面积,丰富社区的景观类型,提升社区整体的氛围。而对于休闲娱乐空
间,该社区仅设置了小广场,如图 7,但是部分小广场缺乏规划布局,没有可
看性,元素单一,居民的使用体验感较差。为此社区应结合不同小广场的尺度
规模,对其进

图 6:景观元素单一 图 7:休闲小广场

行定位,再根据其使用要求设计,以满足居民不同的使用需求,可以利用景观
元素设计成供观景的休闲空间,也可以利用健身器材等一些设施设计成供锻炼
的休闲空间。
(二)调研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本文是在了解旧城更新、环境行为学、“闲置空间”等基本理论和研究的
前提上展开的,通过阅读相关论文、研究报告、书籍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并
对这些文字资料进行分析,获得与本文相关理论的当前发展状况及核心思想。
2、问卷法
本文是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的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设置了不同类型的问题
形成调查问卷,通过对当地居民征询问卷上的问题,而得到不同答案,再进行
归纳和整理,得到最终结果。
3、观察法
本文是通过在自然条件下对当地居民的行为,进行系统的、有计划地观察
分析,从中发现其行为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受建筑和场地的影响性。
4、跨学科研究法
本文运用了城市规划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相
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进行研究。
(三)一层灰空间的设计
1、现状分析
灰空间是位于建筑室外,能沟通室内外空间联系,同时又是室内空间在室
外的延伸的空间,它的具体功能定位应依照它所在的建筑来决定,具有不同的
空间形式、功能类型。而该场地位于靠近小区前门的住宅楼的一层,距离该场地
2 米左右且居于外侧的是通向二楼的直跑楼梯,长度较长。该场地现在有部分空
间放
置周边居民的杂物,严重影响整体的美观,还
随意停放了几辆自行车,但仍大部分处于闲置
状态,属于社区闲置空间的范畴。
像这样的未被充分利用的靠近一层建筑外
墙的灰空间有很多,具有一定典型性,因此选
取这块场地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和改造是有必要
的。而通过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有 58.1%的
人愿意将该处改造为自行车棚,而 9.6%的人希
望保持原样,21.3%的人想将此地改造为供居民
休闲娱乐的空间。结合不同类型的居民改造意
愿,本文将其重新设计用于居民或外来人口临
时停放自行车。
图 8:一层灰空间现状 2、改造建议

图 9:灰空间改造方案示意图
在该方案中,由于此处空间位于靠近小区前门的住宅楼的一层,人流量较
大,会有较多的临时存放自行车现象的出现。而且自行车按照使用类型可分为
私人单车和共享单车,它们各自的使用情况也不相同,因此设置了左右两个简
易的自行车棚,分别存放私人单车和共享单车,私人单车的存放区域尺寸为
6m*2m,共享单车的存放区域尺寸为 4.5m*2m,将它们分隔开来,便于不同类型
自行车的使用。同时对共享单车停车位单独划定,能加强对它的管理,增强社
区环境的整洁性。还应避开有空调室外机的地方,避免自行车的存放对室内空
调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在两个存放区域之间,还留有将近 2m 的距离,便于自
行车的进出,还结合绿化布置,增强整体的美观性、可看性。存放区域与直跑
楼梯的距离也有 2m 左右,足够自行车的进出,能满足日后居民的使用需求。
作为对该方案的补充,社区也应在靠近前门的地方设置标识,表示出小区
内临时停放自行车的具体位置,引导居民或者外来者进入,鼓励对其的使用行
为,做到对该部分空间使用率的最大化,达到改造的目标。此外还应增加对该
区域的监控和巡逻,减少偷盗事件的发生。
(四)零散空间的利用
1、现状分析
零散空间又称作几零空间,其形状不规则,尺寸面积较小,一般不能进行统
一规划,需要灵活处理,可以按照其所处位置分为在建筑的室内和室外的空间。
当零散空间处于建筑内部时,需要结合建
筑的类型和主要功能、周边空间的功能确
定零散空间的功能,一般可用于休闲娱乐、
观景、展览等。当零散空间位于建筑室外
时,需要考虑其位置,与周边建筑、构筑
物的关系,当地居民的行为等,确定其主
要功能,做到对空间的合理、充分利用,
达到绿色建筑评价中资源节约的目的。

图 10:零散空间周边环境 图 11:零散空间内部现状

此处零散空间是位于小区侧门旁的角落,
紧邻一栋住宅楼,住宅楼使用室外旋转楼梯,
因此该空间的使用应考虑到旋转楼梯的影响,
场地内还有一棵树,在设计时可以结合绿化
进行布置。在通过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后
发现,有 45.2%的人愿意将该处改造为自行
车棚,而 31.7%的人希望将其改造为休闲观
景的空间,16.5%的人表示随意。结合不同
类型的居民改造意愿,以及其位置、与场地
周边环境的关系,本文将其重新设计用于临
时存放自行车和观景,该方案并不具有普适
性,还应对不同地块因地制宜的分析。
2、改造建议
图 12:几零空间改造方案示意图 在该方案中,由于该空间位于靠近小区
侧门的位置,人流量较大,外来人口相对较多,
因此该处设置有自行车棚;但由于自行车棚尺寸较小,为 2m*3.9m,就不对私人
单车和共享单车做分隔存放处理。在靠近门口的树旁设计了一个半圆形花坛,
半径为 1.2m 左右,离地高度大约 30 公分,可以种植低矮的灌木、草皮等,增
加观赏性和视线的层次感,能更好的融合当地居民对于该空间改造的不同意见。
花坛距离旋转楼梯、自行车棚的尺寸也都满足使用要求,在旋转楼梯与地面形
成的空间,也布置了绿化,使当地居民有更好的使用体验,也能增加小区整体
的绿化率。小区内有的楼梯与地面之间距离较高,在现状调研中发现这里随意
放置了几辆自行车,通过问卷调查,当地居民更希望可以设置成自行车棚。因
此这种空间如何进行设计再利用,还是要之逐一分析,不能统一处理。
此外对于该方案的补充,由于原本该位置属于监控死角,社区也应设置监
控,加强对该空间的监控和巡逻。考虑到该空间在小区内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社区也应设置标识,表示出小区内临时停放自行车的具体位置,加强引导和控
制。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风光里社区建筑一层灰空间、零散空间的分析、设计及再利用,
对老旧社区闲置空间的再利用提出了建议,我们更加能认识到闲置空间对于老
旧社区改造的意义。在老旧社区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闲置空间,而目前,随
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有部分的老旧社区的闲置空间得到了设计、再
利用;在未来,希望有更多样的区域被关注,让老旧社区重新焕发生机,增加
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董丽琴.探讨老旧小区闲置空间再利用[J].建筑科技,2019 (07):78-81.


[2] 定艳秋.城市闲置空间的再利用——以重庆市某闲置空间改造方案为例[J].装饰,2015
(09):130-131.
[3] 杨雪. 两岸城市闲置空间改造设计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6.
[4] 杨子乔. 旧城更新下共享空间营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5] 杨颖,梁艺荣,徐梓力.关于公共闲置空间的再设计探讨[J].艺术科技,2015,28(01):3-4.

[6] 乔峰,王军.新时期城市闲置空间再利用策略分析——以洛阳洛浦公园为例[J].四川建
筑科学研究,2012,38(03):260-262.
附录 风光里社区闲置空间设计及再利用调查问卷

1. 您的年龄 ___________________

2. 您是否是该社区的居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多选)您认为目前社区空间中您比较满意的有哪些?
A 小区前门旁 B 小区侧门旁 C 小区后门旁 D 旋转楼梯下
E 直跑楼梯下 F 建筑一层连接室外的灰空间 G 5 号楼旁的广场
H 2 号楼前的空地 I 地下室 J 楼前的绿化带 K 楼的东西侧空地
4. (多选)您在社区中除了居住主要进行的活动有哪些?
A 通行 B 锻炼 C 交流 D 休息 E 观景 F 其他____________
5. (多选)您和家人或邻居会选择在社区中哪个场所进行交流?
A 楼的东西侧空地 B 楼前的空地 C 5 号楼旁的广场
6. (多选)您和家人或邻居会选择在社区中哪个场所进行锻炼?
A 楼的东西侧空地 B 楼前的空地 C 5 号楼旁的广场
7. 您认为在该社区是否存在自行车、汽车乱停乱放的现象____________,您认
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A 停车位、存车位数量不够 B 地下汽车库、自行车库位置隐蔽
C 停放、存放于地下太麻烦
8. 您认为是否应该对私人单车和共享单车进行分隔放置处理____________
9. (多选)如果对靠近社区前门的建筑一层灰空间进行再利用,您认为此处应
该设计成何种用途?
A 自行车棚 B 结合绿化设置成观景空间 C 休闲锻炼空间
D 保持原样 E 其他____________
10. (多选)如果对小区侧门左侧旁的闲置空间进行再利用,您认为此处应该设
计成何种用途?
A 自行车棚 B 结合绿化设置成观景空间 C 休闲锻炼空间
D 保持原样 E 其他____________
11. (多选)如果对旋转楼梯下的闲置空间进行再利用,您认为此处应该设计成
何种用途?
A 自行车棚 B 结合绿化设置成观景空间 C 休闲锻炼空间
D 保持原样 E 其他____________
12. (多选)如果对直跑楼梯下的闲置空间进行再利用,您认为此处应该设计成
何种用途?
A 自行车棚 B 结合绿化设置成观景空间 C 休闲锻炼空间
D 保持原样 E 其他____________
13. (多选)如果对 5 号楼旁的广场进行再利用,您认为此处应该设计成何种用
途?
A 自行车棚 B 结合绿化设置成观景空间 C 结合健身器材设置成休闲锻炼
空间 D 保持原样 E 其他____________
14. 您认为社区绿化是否足够____________;如果不足,您认为应该在何处适当
增加?
A 小区前门旁 B 小区侧门旁 C 小区后门旁 D 旋转楼梯下
E 直跑楼梯下 F 建筑一层连接室外的灰空间 G 5 号楼旁的广场
H 楼前的空地 I 楼的东西侧空地 K 其他____________
15.您认为楼前的绿化带植物种类过于单调,需要进行种植设计____________;
如果需要,您认为应该加种什么类型的植物?
A 乔木 B 灌木 C 草皮 D 其他____________
16.您认为社区的绿化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如:雕塑小品、石桌石椅、景观灯
具、水体等的使用)的使用是否充足____________;如果不充足,您认为应该
增加何种?
A 雕塑小品 B 石桌石椅 C 景观灯具 D 水体
E 绿化 F 其他____________
17.您认为除了以上列举的问题,社区还存在哪些使用空间的问题?应该如何改
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