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056 | 课堂·教学|

老课文 新理念 新教法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为例
——

◎杨晓红
杨晓红,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

2019 年秋季,全国使用统编语文教材,原 所在单元 课文题目 单元语文要素


来使用人教版教材的老师会发现,人教版的部 第一单元 《草原》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
分老课文保留在统编教材中,就产生了错觉, 容想开去
第二单元 《七律·长征》 了解文章怎样点面结
认为教材变化不大,沿用原来的教法、教学资
《狼牙山五壮士》 合写场面的
料足可以对付了。甚至有一些教研员,没有深 《开国大典》
入研究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编排体系,在指 《灯光》
导这些老课文教学的时候,还是按常规的阅读 第四单元 《桥》 读小说,关注情节、
《穷人》 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没有关注习作元素,把课文学习与习作
第六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
指导实践完全割裂。如四年级上册的《麻雀》, 《青山不老》 章的主要观点
五年级上册的《太阳》,统编教材都把这两篇课 第七单元 《月光曲》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
文编在习作单元,但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没 象,体会艺术之美
第八单元 《少年闰土》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
有关注到这个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着重研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文主要内容
究了本学年统编教材五、六年级上册的教学, 《有 的 人——
—纪 念 鲁
因为这两个年级是直接从人教版课标实验教 迅有感》
材直接转用统编教材的。本学期,笔者在所在
区域听课 104 节,其中有 80 节课是统编教材 首先要老师们认识到,教过的课文,现在安
五、六年级的课,本文以六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排在新的单元,它体现的语文要素不一样,教学
就老课文在统编教材当中如何体现新理念,新 的要求也不一样。如 《七律·长征》
《狼牙山五壮
教法谈谈方法和路径。 士》
《开国大典》
《桥》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都
一、纠正对老课文的认识偏差 出现过,现在这一届六年级重新学习,它承载的
六年级上册的老课文(指的是传统各版本 教学重点,要落实的教学任务是不一样的。其次
教材都选用的课文,之前人教版课标教材已教 是要重视研究老课文在单元中不同的地位和作
过的课文)有以下这些: 用。统编教材双线编排的特点,相比之前的所有
| 课堂·教学| 语 文 教 学 与 研 究·上 半 月 刊 2020 年 02 月 057

版本的教材,最大的改变是单元的语文要素很清晰,老师只有研究好教材编排的特点,才能把握好
教学的重难点。
二、老课文需要新教法
《桥》这篇小小说,原来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现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小说单元。
我们先看看在两个版本中的教学要求,如下表:

版本 单元学习要求 对比说明 课后习题 对比说明


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里虽然有环境、
入情,抓住哪些感动 我 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 情节、人物形象的
人教版五下 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 些地方感受到的? 提及,但是明显没
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 3.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 有关注小说文体的
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文中有多处 特点。
统 编 版 教 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你发现了什 么?
材 旗 帜 鲜 找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统编版六上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 明 地 突 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在课后习题中明确
境、感受人物形象 文体特点 2.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 指 向 对 人 物 形 象 、
写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结 环境描写、情节设
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置的小说三要素的
3.画出 描写 雨、洪 水 和桥 的 句 子 读 一 读 , 关注。师生教学和
再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 学 习 的 目 标 清 晰 ,
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文体意识清楚。
4.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
和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于以上的区别,许多老师还没有意识到 四、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
需要在教学上作改进。笔者之前听了这节课, 系,这有什么好处?老师指出:这是悬念,让人有
老师的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出乎意料的感觉,使人印象深刻。
《桥》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五、推荐课外阅读。下课。
一、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复习生字词,听 这节课后来点评的时候,笔者指出了上课老
写。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把生字词分为几组: 师的不足:文体意识不强,未落实本单元的语文
写雨大的、写洪水的、写老支书的。 要素。未能很好地围绕课后习题组织教学。瞻前
二 、把 词 语 放 回 原 文 ,分 小 组 ,找 出 写 雨 顾后的整体意识教学不强,课堂容量少。针对以
大、写洪水凶猛、写老支书的句子,学生先写批 上问题,笔者帮她重新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在
注,小组交流。 另一个班重新上一次。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三、小组交流后,派代表汇报。老师相机指 《桥》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导有关句子的朗读。老师点评要点:运用了什 一、课前导入:同学们,这一课我们五年级已
么修辞手法?哪里用词准确?表现了老支书什 经学习过了,今天,教材又把它编排在一个新的单
么品质? 元,这个单元全部课文都是小说,请大家看导读,
058 | 课堂·教学|

本单元要我们学习这组小说时要关注什么? 阅读教学方面大力提倡“1+X”的教学模式,鼓
(一)学生回答后,圈出小说三要素:环境、 励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系列。按照目前义务教
情节、人物形象。 育阶段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周课时的安排,大多是
二、引导归纳概括本课主要内容。请大家 6—7 个课时,按传统的课标教材的教学模式,仅
概括讲一下,这篇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能完成教材的教学,要引入课外阅读进语文课
(一)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 堂,是大部分老师难以办到的事情。尤其是农村
环境——
—夜半暴雨,洪水肆虐 和城郊学校,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
情节——
—桥窄人慌 支书舍己为人 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资源缺乏,大量的阅读,温儒
人物——
—村民、支书、小伙子 敏教授所讲“连滚带爬地读”的理想难以实现。
(二)我们理清了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下 笔者所在地区在城郊有一所只有一千人的
面就围绕着小说的三要素,感受老支书的人物 学校,实践了中高年级的“一课六批”的批注式
形象。出示课后第 2、3 题,学生默读圈画有关 阅读教学模式,何谓“六批”?即是“一批课题、二
词句,在旁边写下批注。 批词语、三批内容、四批句子、五批写法、六批感
三、学生汇报有关语句并谈感受理解,老 悟”。下面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
师相机指导读好本文的短句。归纳:老支书是 教学为例展示这个模式的成功之处。
一个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共产党员,小说通 该课分由两位老师接龙两个课时完成教学,
过他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环境烘托,把 第一课时分四个环节进行:
老支书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了一个平 第一环节是“批课题”学生就预习所得,对作
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形象。这是我们以后习作 者以及写作背景做了汇报简述。
写人物需要学习的方法。 第二环节是“批词语”,学生以四人小组汇报
四、有人讲“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小说 的形式,首先汇报自己积累了什么词语,并用积
的情节设置上有出其不意的地方,那么这篇小 累的三个词语说一段通顺的话。老师梳理批词语
说一定会给读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写法 的方法,并整理出几个半文半白的词语帮助学生
叫设置悬念。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你看到 理解。
最后,揭示出老支书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时, 第三环节是“批内容”,学生先在小组交流,
你的心情或者说感觉是怎样的? 然后在全班汇报,总结出“首先写……然后写
五、快速阅读《在柏林》,说说这篇小小说 ……最后写……”的主要内容概括方法,还有学
的结尾又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用“段意归并法”来概括。
六、小结本课学习收获。课外阅读推荐: 第四环节是拓展阅读《故乡》原文,用时 15 分
《三国演义》,学生根据“语文园地”中“关羽温 钟,学生梳理《故乡》的主要内容,并找出第二部分
酒斩华雄”的片段,欣赏《三国演义》中各个人 为课文的出处。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物的描写。 四、老课文要关注阅读策略的延伸运用
三、老课文的整合教学 大多数老师是把阅读策略单元当作一个独
统编语文教材在编写理念上体现“德育为 立的单元教,教完就没有在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中
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目的,在 运用。因为本届六年级是直接使用统编教材的,
| 课堂·教学| 语 文 教 学 与 研 究·上 半 月 刊 2020 年 02 月 059

没有之前的统编教材的教学作为过渡,阅读策 指点读书的路径,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
略的延伸运用意识不强,借助老课文教学,强 培养,学生习得终身发展的阅读技能。
化老师的阅读策略运用,也是统编教材落地教 统编教材全面落地,老课文也罢,新课文也
学的重要一环。 好,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把新的理念变成具体的
《只有一个地球》是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一节节语文课,使学生在受到品德教育的同时,
的课文,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 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语文老师任重道远。
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笔者听过一位还是用老
方式教该课的老师的课后,帮助老师把这一课
的主要教学过程进行了修改,把五、六年级涉
及的阅读策略融入其中。主要教学片段如下: 聚焦核心素养深耕
《只有一个地球》主要教学片段
一、导入:在本册的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
文言课堂
“有目的阅读”的策略,有一篇文章《宇宙生命 ——
—以文言文《狼》的教学为例
之谜》,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文章讲的内容差
不多。下面请大家看两个问题,带着这两个问 ◎刘风玲
题,快速默读课文。
刘风玲,上海民办张江集团学校教师。
二、出示问题:
(一)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画出),说说
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
(二)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 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 的教学观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观的主导,提升学生
试着用思维导图把它整理出来。 的核心素养也已经成为新课程 改 革 的 重 点 、热
三、学生用大约 10 分钟时间默读完成以 点。2014 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修
上问题。 订课程标准讨论稿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
四、学生汇报。老师归纳板书要点。 含四个发展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
五、与《宇宙生命之谜》对比阅读,比较一 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同样
下文中相同内容的不同写法,尤其是科学家证 对初中语文教学传达了新方向和新思考。文言
明,地球破坏了,人类无处可去的证明论述。 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块公认
六、归纳:我们读一篇文章,要善于抓住关 的“硬骨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短小精
键句,把握主要观点,也要学会关注同类文章, 悍、凝练精美的外在形式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
互相印证,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文学意蕴。海明威说:
“好的文学作品像冰山只露
叶圣陶先生说: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 一角,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我们要想方设法深
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善于读的 耕文言课堂,引导学生发现和阐释文言文文本
学生,是有策略方法,能前后勾连,会梳理整合 “藏在水下”的“百分之九十”的丰富意蕴,这样才
的,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读书的策略, 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