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2

[转帖]工业工程书籍详细汇总(简介、目录)

这些都是不错的工业工程方面的书籍,汇总书目与大家分享。

《工业工程典型案例分析 》

作  者: 蒋祖华等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03-01

  ISBN: 730210279

市 场 价: ¥29.0

图书简介:本书通过 18 个实际案例的提炼和分析,介绍了工业工程的一些实际应用情况。

案例发生在汽车制造业、钢铁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等行业,内容包含基础工业

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涉及工作研究、作业测定、设备管理、库存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

零缺陷控制、装配作业仿真、技术管理、生产线分析、设备监控等方面。本书可供工业工程和

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在生产实习中参考,也可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业工程师等工程技

术人员以及有关的工程管理人员参考。

1、钢厂备件安全库存分析

2、备件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3、设备故障数据统计及可靠性分析

4、超声波焊机的设备失效模式及故障分析

5、功效系数法在设备预防性维修审核中的应用

6、超声波焊机的设备预防性维修审核

7、设备管理及监控的应用分析

8、专用设备的 DFMEA 及应用


9、汽车配件公司设备维护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10、船厂埋弧焊作业工作研究

11、装配操作的人机工程仿真与分析

12、电子制造公司业务流程分析

13、制造业技术信息管理

14、印刷电路板装配质量管理

15、发动机厂零缺陷质量过程控制

16、将 6 西格码作为持续性改进的突破性战略

17、应用 6 西格码方法缩短交货周期

18、田口参数实验设计

----------------------------------------------------------------------------------------------

《基础工业工程自学辅导》

作 者: 孙义敏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04-0

ISBN: 711109940

市场价: ¥13.5

简介:本书是根据《基础工业工程》自学教材编写的自学辅导教材。考虑到初次接触基础工

业工程课程的自考生自学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对难点也不易理解,为此编写这本辅导教材,

以帮助考生更有效的学习这门课程。本书各章均按照要求与要点、重点与难点分析、典型例

题、习题与思考题的顺序进行编写。

目录

第一章 工业工程及其发展

第二章 工业工程的应用
第三章 生产率测定与管理

第四章 工作研究

第五章 方法研究

第六章 作业测定

第七章 标准化与工作研究

第八章 人机工程

第九章 人机系统设计

第十章 作业能力与作业环境

第十一章 组织设计与工作岗位分析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招聘

第十三章 员工绩效考核和员工培训

第十四章 激励与薪酬设计及管理

-------------------------------------------------------------------------------------------------

书名:《IE方法实战精解》

作者:周密

广东经济出版社

价格:48 元

个人评定:这本书和《最新IE现场管理》一书的风格相近,甚至一些案例也相同,但此书在动

作分析方面很详尽,内容较充实.如果两本书对应看最好!

第一章: IE 概述

第二章: 动作分析简介

第三章: 沙布利克分析与作业改善

第四章: 动作经济原则
第五章: 动作分析改善实例

第六章: 工程分析概述

第七章: 制品工程分析

第八章: 作业者工程分析

第九章: 联合工程分析

第十章: 事务工程分析

第十一章:时间分析概述

第十二章:标准时间与生产平衡分析

-----------------------------------------------------------------------------------------------

书名: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

作者: 今井正明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11

统一书号: 7-111-07663-X

开本: 889×1194

书籍价格: 25

本书明晰地勾勒了“现场改善”的理论框架,并对其具体操作内容、程序步骤、关键点等逐

一详尽剖析、讲解,更佐以全球逾 20 家成功案例研究,以明证企业可通过“从根本地方做

起”,以常识性、低成本工具实现生产力、竞争力提高,成为业界领先者。全书应用性,操

作性及指导性极强,特别为于中国企业界管理尚嫌薄弱,而又无力以高科技或大规模资金

投入加以改善的现状,提供了最佳改善指南。

第 1 章改善概论

  互主要的改善观念/主要的改善活动
  

  第 2 章现场改善

  现场与管理/现场之屋/标准化/维持厂房良好环境的 5S/消除 Muda/现场管理的金科玉

律/金科玉律的应用

  

  第 3 章如何管理现场的质量、成本和交期

  质量:不仅是指“结果面的质量”/现场的质量管理/现场的成本降低/交期/质量改善

与成本降低是相容的

  

  第 4 章标准

  维持和改进标准/作业标准/标准的主要特征/丰田工机公司/改善事例/改

善 ISO9000/QS9000

  

  第 5 章 5S:厂房环境维持的 5 个步骤

  良好的厂房环境维持的 5 个步骤/5S5 个步骤的详细认识/5S 的导人

  

  第 6 章 Muda

  制造过多的 Muda/存货的 Muda/不合格品重修的 Muda/动作的 Muda/加工的 Muda/等

待的 Muda/搬运的 Muda 的 Muda/Muda、无稳、无理

  

  第 7 章现场之屋的基础

  学习型企业/提案建议制度及质量图/建立自律

  
  第 8 章可视管理

  让问题看得出来/接触事实/可视管理的 5M/可视管理的 5S/公布标准/设定目标

  

  第 9 章现场督导入员的角色

  资源输入的管理(人力、材料和机器)/晨集/最佳质量保证生产线证书/制定挑战性目

标/现场督导人员的假想管理功能

  

  第 10 章现场经理人员的角色及职责:丰田亚斯特拉汽车公司的改善

  TAM 的职务手册/TAM 组长的职责/TAM 领班的职责/TAM 督导的职责/现场必须管理的

事项/TAM 公司成功制定职位角色及工作职责所必备的条件/丰田亚斯特拉公司改善活动的

益处

  

  第 11 章及时生产方式:终极的生产方式

  爱新精机“安城工厂”的 JIT/产距时间与周期时间/前推式生产与后拉式生产/建立流

水线生产/爱新精机的及时生产方式的导入/扩展及时生产方式的好处至其他行业

  

  第 12 章线模公司的及时生产方式

  

  第 13 章走入现场:两天期的现场改善和全公司改善

  两天期的改善/以检查表为改善工具/改善顾问协会的现场改善服务

  

  案例研究篇

  附录 A 改善顾问协会

  附录 B 词汇表
----------------------------------------------------------------------------------------------

《最新现场 IE 管理》

作  者: 严新平等

出 版 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01-01

  ISBN: 780654998

市 场 价: ¥40.0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何时,质量(Q)、资本(C)、生产量和交货期(D)是三个最重要的

管理项目。而且,无论何类企业,这三项都是他们共同的重要管理项目。

Q、C、D,再加上 S(安全)、M(员工士气)这五项被称为工厂五大要素,也是企业能够在

夹缝中得以生存的关键。QC 研究小组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为企业度过难关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而很好地证明了 QC 研究小组的实力。

尽管技术革新在不断发展,高科技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人在企业当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在生产第一线直接负责生产的员工是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革意识的决定者。他们熟悉车

间状况,能及时发现车间问题,积极推进改革。轻松、快捷、安全、高效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

产品和服务,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石渡淳一,1926 年生于北京。1951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应用化学专业。1951 年就职于

日本钢管株式会社,担任福山制铁所部长,后来又担任该公司标准室室长。现职为日本钢

管技术服务株式会社的技术监督,同时也是东海大学工学系的兼职讲师。

在当今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维持现状就意味着倒退。精益求精,制造出让客户更满

意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和使工作更加舒适、高效是极为重要。用这样的眼光去洞察工作现场,
工作现场便成了聚宝山,其改善是永远无止境的。

今后的作业现场不能像以前那样处于被动状态,要采取进攻性的姿态主动地捕捉问题是非

常重要?摹R虼耍舜偈刮侍獾姆⑾趾透纳疲偷没榛畹卦擞霉ひ倒芾硎址 ā?

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新现场(QC)读本》(全 22 卷)中由石渡淳一、加藤贤一郎、高柳昭以及

原政治撰写的 IE 系列部分章节,从“动作分析、搬运、规划、时间分析”四个方面阐述了工

序分析是 IE 管理的基础手法,同时在质量管理中也是重要的手法。它利用质量管理工序图

对现场进行分析,寻找改善的目标和使质量管理标准化。应重视进行改善的步骤,强调改

善有固定方式,欲速则不达,需踏实实施才能达到改善现场的目的;时间分析对于在车间

作业中有效的把握现场,是非常必要的方法。如果把用于修理故障的时间和不必要安排的

时间以及不良的重复作业时间算人产品成本的话,产品成本过高,价格随之上涨,就难以

赢得顾客。如此浪费时间的企业是体制不完善的企业,掌握 QC 方法和作业研究方法就能够

创造出成功的企业。

最近,随着 QC 小组活动在全国的普及,在生产现场,不仅技术人员,班组长和 QC 小组成

员也在稳扎稳打地进行着管理和改进工作,并生动地把 QC 手法和 IE 手法结合起来利用。

其中,在生产现场,自动化越来越普遍,在办公室,自动化办公已成为趋势,从而显著提

高了工作效率。但由此而产生的有关工人的生活保障、工资、劳动时间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也

呈现出复杂的一面。尽管如此,在生产现场,提高生产率却是永恒的课题。在自由竞争中,

企业只有更加努力,才能生存,努力才能促进社会进步,这是自由经济的根本。

本书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叙述,以便能对从事改进工作环境的 QC 小组成员及班组长

有所帮助。虽说是作业的现场,但今后事务性的作业将会增多,所以,阐述了如何抓住改

进的着眼点以及按照怎样的步骤容易产生成果等一系列重点。书中使用了大量实例来加以

讲解,充分考虑了实际操?鞯姆奖阈浴:椭柿抗芾硎址ㄒ谎琁 E 管理手法也被“质量管理

小组”灵活应用,如果本书能助您一臂之力,将不胜喜悦。当然,是否能给大家在具体实

践中作参考,由读者朋友来评判,如果晦涩难懂,则是笔者水平有限,敬请赐教。
前言

第一篇 工程分析

1.工业管理和工序改善

1.1 工业工程的定义

1.2 改善的固定方式

1.3 现场是宝山

2.工序改善的步骤

2.1 问题的发生·发现

2.2 现场分析

2.3 改善方案的制定

2.4 改善方案的实施和评价

2.5 改善方案的跟踪、处理

3.工序分析法

3.1 工序分析法的定义

3.2 工序分析的目标

3.3 工序分析的种类

3.4 工序图记号

4.产品工序分析法

4.1 产品工序分析法的定义

4.2 产品工序分析法的目的和目标

4.3 产品工序分析的步骤

4.4 产品工序分析的实例

5.作业人员工序分析法

5.1 作业人员工序分析法的定义
5.2 作业人员工序分析法的目的和目标

5.3 作业人员工序分析法的步骤

5.4 作业人员工序分析的实例

6.联合工序分析法

6.1 联合工序分析法的定义

6.2 联合工序分析法的目的和目标

6.3 作业人员——机器分析法

6.4 共同作业分析法

7.事务工序分析法

7.1 事务工序分析法的定义

7.2 事务工序分析法的目的和目标

7.3 事务工序分析法的步骤

7.4 事务工序分析法的实例

8.工序分析法的活用事例

第二篇 动作分析

第三篇 搬运与布置

第四篇 时间分析

参考引用文献

著者介绍

----------------------------------------------------------------------------------------------

《精益 6 西格玛》(精益生产和 6 西格玛方法完美结合的第一书)

作  者: [美]迈克尔·乔治

译  者: 方海萍 魏青江

原 书 名: Lean Six Singma:Combining Six Sigma Quality with Lean Speed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07-01

  ISBN: 711112000

市 场 价: ¥38.0

图书简介:一本突破性的实用指南,在它的指导下,你可以把精益生产的效率和 6 西格玛

的成本与质量控制工具结合起来。本书包含以下内容。精益 6 西格玛的价值体现——精益生

产与 6 西格玛的结合如何发掘出前所未有的增进股东价值的潜力。 精益 6 西格玛的实施流

程——如何使你的公司准备好迎接 6 西格玛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精益 6 西格玛的推广—

—如何在公司内部和外部大力拓展 6 西格玛的作用范围。

目录

推荐序前言第一部分 精益 6 西格玛的价值体现第 1 章 精益 6 西格玛:产生突破性利润绩效

31.1 指向更高股东价值的路标 41.2 精益 6 西格玛的秘密 71.3 精益 6 西格玛的价值体现

91.4 精益 6 西格玛与物料需求计划 121.5 力量在于整个流程 121.6 进一步学习 13 第 2 章

6 西格玛:文化的力量 152.1 6 西格玛的关键成功因素 172.2 预测团队成功, 防止项目失败

222.3 6 西格玛流程和改进工具 232.4 6 西格玛作为衡量标准的作用 292.5 关键在于文化

302.6 6 西格玛的关键信息 312.7 进一步学习 31 第 3 章 精益意味着速度 323.1 这是精益吗

323.2 精益的本质 343.3 精益的衡量标准:周期效率 353.4 所有流程的速度 473.5 明确重

点:80/20 规则 483.6 利用价值流图来寻找关键的 20%的浪费 493.7 主要的精益改进工具

543.8 精益企业 563.9 关于福特的结束语 563.10 精益 6 西格玛的定理 573.11 进一步学习

57 第 4 章 运用精益 6 西格玛创造竞争优势 594.1 为什么需要高级管理层的支持 604.2 按照

沃伦·巴菲特的方式选择价值流 674.3 用精益 6 西格玛加强竞争力 72 第二部分 精益 6 西格

玛的实施流程第 5 章 初始: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支持 815.1 打好基础 825.2 领导层的介入

835.3 下一步 87 第 6 章 基础架构和部署计划 886.1 计划组成成分和通常的时间期限 886.2

详细的部署计划 906.3 完成部署计划 107 第 7 章 开始:在公司内部建立愿景 1087.1 转型


事件的结构 1097.2 转型事件的进程 1127.3 构筑整个公司的愿景 1137.4 只是刚刚开始

113 第 8 章 选择合适的人选和合适的项目 1158.1 选择黑带资源 1158.2 项目的选择 1178.3

项目选择的一些术语 1198.4 谁做什么 1198.5 通过诊断流程来确定项目 1208.6 自上而下

的项目确定法 1218.7 自下而上的项目确定法 1328.8 聚合并筛选想法 1348.9 项目定义和

划定范围 1368.10 最终的项目选择 1418.11 适合精益 6 西格玛的项目 1428.12 选择合适的

资源和项目 143 第 9 章 预测和改进项目团队绩效 1449.1 了解个人绩效表现 1459.2 通过团

队角色判断团队的成败 1459.3 贝尔宾研究成果的应用 1489.4 团队领导能力的重要性

1509.5 黑带培训的含义 151 第 10 章 实施阶段:DMAIC 改进流程 15410.1 改进的背景

15510.2 DMAIC 流程及其工具 15610.3 DMAIC 流程浏览 15910.4 确定焦点:DMAIC 过滤器

16310.5 采用简单工具得到的大收获(2 个例子) 16410.6 黑带培训应该注意的几点 166

第 11 章 实施:DMAIC 工具 16811.1 定义工具 16911.2 测量工具 17011.3 分析工具

18311.4 改进工具 18711.5 控制工具 20411.6 使用精益 6 西格玛工具 206 第 12 章 将精益 6

西格玛制度化 20812.1 制度化 20912.2 为每个业务部门制定启动计划 21312.3 高层管理人

员的角色 21412.4 强调最终目标 215 第三部分 精益 6 西格玛的推广第 13 章 供应链加速

21913.1 内部供应链加速 21913.2 把企业搬到供应商那里 23613.3 下游拉动系统 244 第 14

章 精益 6 西格玛物流 24714.1 库存和战略目标 24814.2 库存和生产成本 24914.3 基本的

物流成本驱动因素 25314.4 精益生产, 原材料和库存管理 25514.5 实施精益物流 25614.6

精益物流的挑战 262 第 15 章 精益 6 西格玛设计 26415.1 将精益 6 西格玛应用于设计流程

的案例 26615.2 提高设计速度 26915.3 精益 6 西格玛设计 27615.4 关于精益 6 西格玛和产

品开发的最后一些想法 280

---------------------------------------------------------------------------------------------

《NPS 现场管理操作手册》

作 者: 许文治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07-0

ISBN: 780677220

市场价: ¥20.0

面对激烈竞争及少量多样、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及水平式的机台

布置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适时适量的生产,同时又能消减库存,消除不必要的人

力、时间及物料的浪费,已成为生产者急需解决的问题。NPS 针对上述问题,依据“丰田生

产方式”改良而来,不仅能克服大批量生产方式及库存问题,并能迅速找出作业线隐藏的

弊端,是企业改造生产方式,提高竞争力的致胜法宝。

序言

NPS 新生产技术概念图解

NPS 新生产技术导论

一、意识篇

二、技法篇

三、实践篇

后记

-----------------------------------------------------------------------------------------------

《精益生产:现代 IE》

作  者: 刘胜军

出 版 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10-01
  ISBN: 780654978

市 场 价: ¥29.8

随着外国企业对在中国投资建立的工厂有系统地扶植提升,中国企业在效率与成本方面所

受到的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大。而应对效率与成本的最佳生产组织体系——精益生产,从理

论到实践已经发展成熟,中国企业完全可以与世界级工厂同步实施精益生产,一争高低了。

刘胜军(日本 IE 专业工学硕士)历任:广州本田公司部长助理、FOSTER 电机(株)IE 主管、

德丰集团洪梅电器厂 IE 经理现任:深圳 3A 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副总经理。刘胜军先生曾服务

于多间大型日资及港资等外资企业,赴日留学多年中对 IE(工业工程)的系统理论学习及

国内多年现场推行 IE 及精益生产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能够

对大型制造类企业全面地进行精益生产系统的指导与改造。协助企业进行系统优化与革新,

提升企业竞争力。入厂指导过的部分企业:三和精密机械株式会社、富士电机株式会社、金

霸王(中国)有限公司、FARBELL COMPANY LIMITED、日资东莞铁和制作所、广州维高集团、

港资、东莞泰生电机厂、日资丰达电机、日资、士美达电机、东莞辰昌电器制品厂、广州模具厂

等。

精益生产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相比,只需要一半的人员、一半的生产场地、一半的投资、一

半的生产周期时间、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和少得多的库存,就能生产品质更高、品牌更多的

产品。精益生产的特点是消除一切消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

本书目的在于鼓励那些相信精益效力的人们有 IE 方法去努力实践它,并用现实数据证明给

世人。希望本书能为国内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贡献。

第一章 精益生产方式概要

第二章 IE 概论

第三章 程序分析——方法研究(一)

第四章 动作分析——方法研究(二)

第五章 动作经济原则与流程经济原则
第六章 时间分析——作业测定(一)

第七章 标准时间的设定——作业测定(二)

第八章 PTS(预置时间标准法)——作业测定(三)

第九章 Line balancing——生产线平衡

第十章 布局(LAYOUT)改善

第十一章 作业管理及标准

第十二章 绩效管理

第十三章 作业改革

参考文献

-----------------------------------------------------------------------------------------------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作者:傅武雄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7-1

原 价:¥58 元

傅武雄先生,台湾省台中县人,1944 年生,东海大学毕业,主修工业工程,美国 OK

lahoma City University MBA

历任:美商 Mattel Inc 制造工程师

台塑关系企业总管理处总经理室幕僚

现任:

厦门福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特聘讲师,台湾惠群电脑公司、惠群企管顾问公司、惠群国际资讯公司总经理

中国 IBM ERP 巡回讲师

台湾省产业资讯化服务团副团长
台湾省中国生产力中心讲师

其他著作:《制造业物料管理实务》《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工业工程 IE》

简介:

辅导 100 余家制造型企业制度设计与推动

辅导 60 余家企业电脑化整体系统设计导入

部分代有企业:

鸿海精密

大东纺织

灿坤集团

标准工时是设定管理基准的基础工具! 企业管理改善的基石在于标准化、制度化的建设,

而标准化、制度化的建设又仰赖于"计量化"管理这一基准。在这些计量化基准数据之中,"标

准工时"一直占有一份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被称为"设定管理基准的基础工具!"。 作者傅

武雄先生从事"工作研究与 IE 改善"的工厂管理及顾问辅导工作达 32 年之久,本书是专为工

厂主管与工艺工程人员撰写的,从直接从工艺面切入,以车间工作方法改善手段为例,阐

析了标准工时测定与工作改善的多种实务方法。

目录

第一篇 标准工时概论与应用 一 计量化管理的必要性 二 认识标准工时的结构与基本条件

三 测定标准工时的方法 四 标准工时的应用方向 五 运用标准工时的限制 六 建立维护标准

工时的机制第二篇 运用马表测时法订定标准工时 一 秒表测时法的精神所在 二 秒表测时需

运用的工具 三 秒表测时的执行程序 四 划分作业单元的技巧 五 连续测旱法应注意的技巧

六 运用统计方法整理观测归纳时值的要领 七 运用评比技巧得到正常工时 八 赋予宽放得出

标准工时 九 附录第三篇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运用 一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需求背景

二 PTS 法的基础与原由——动作分析 三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历史演化 四 MTM 时值表的

运用 五 运用 MTM-2 时值表订定标准工时 六 运用 MODAPTS 订定标准工时 七 赋予宽放求


取标准工时 八 其他预定动作时间标准运用实例 第四篇 运用综合数据法订定标准工时 一

很现实的需求 二 综合数据法的基本精神 三 综合数据法的呈现方式 四 如何研究、建置综合

数据表 五 附录第五篇 运用工作抽查法订定标准工时 一 工作抽查法的基础理论 二 运用工

作抽查订定标准工时的一个实例 三 工作抽查的执行步骤 四 工作抽查订定标准工时的适用

范围 五 运用工作抽查法研究宽放率第六篇 标准工时在管理上的应用关键 第七篇 工作改善

的方向与科学化理念 第八篇 运用程序分析与搬运分析进行有效改善 第九篇 作业域内的改

善技巧 第十篇 运用工作抽样法进行工作改善

------------------------------------------------------------------------------------------

《工业工程手册》

作 者: 汪应洛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9-02-0

ISBN: 781054318

市场价: ¥196.0

简介:暂无

目录:暂无

-------------------------------------------------------------------------------------------

<生产现场问题解决 110>

海天出版社 :(日)原崎郁平 (日)西泽和夫余幼龙 ¥23 元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
第 1 章 生产现场的实情

第 2 章 现场改善对策的要点

第 3 章 解决问题的步骤

第 4 章 现场改善对策的推进方法

第 2 部 利用·活用本书的方法

第 1 章 本书的基本构成

第 2 章 利用·活用本书的方法

第 3 章 利用·活用本书的要点

第 3 部 Q&A

第 1 章 降低成本

第 2 章 ISO9000

第 3 章 PL 法(制造物责任法)

第 4 章 环境管理·监查

第 5 章 活用人才

第 6 章 空洞化、海外扩展

第 7 章 小集团活动

第 8 章 设备管理·TPM

第 9 章 5S

第 10 章 目视管理

第 11 章 现场管理问题

------------------------------------------------------------------------------------------------

《如何进行现场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32 元

朱昊 编

内容提要

现场管理是生产型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

手段。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场管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深入讲授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的途

径、方法,并对现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做了深刻剖析。职业经理人将从本书中全面了解现场

管理的相关知识,切实掌握 IE 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及 5S 管理的相关技能,快速提高

自己的现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系数,为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尤

其是安全生产提供切实保障。

目录

第一章 日常管理 ◎ 技能点 1:如何制定工作现场规则 ◎ 技能点 2:如何组织生产劳动过

程 ◎ 技能点 3:如何实施生产作业控制 ◎ 技能点 4:如何实施生产作业排序 ◎ 技能点

5:如何布置设施 ◎ 技能点 6:如何实施多能工训练 ◎ 技能点 7:如何进行目标管理第二

章 IE 管理 ◎ 技能点 1:如何评价动作经济性 ◎ 技能点 2:如何计算标准工时 ◎ 技能点

3:如何设计工艺过程 ◎ 技能点 4:如何设计流水线 ◎ 技能点 5:如何设计工艺流程图 ◎

技能点 6:如何实施现场生产性管理 ◎ 技能点 7:如何进行工作现场信息交流第三章 设备

管理 ◎ 技能点 1:如何合理使用生产设备 ◎ 技能点 2:如何判断生产设备的磨损程序 ◎

技能点 3:如何修理生产设备 ◎ 技能点 4:如何制定设备修理制度 ◎ 技能点 5:如何进行

设备的安装调试 ◎ 技能点 6:如何防止生产设备故障 ◎ 技能点 7:如何评价设备管理状

态 ◎ 技能点 8:如何推行 TPM 第四章 物料管理 ◎ 技能点 1:如何堆放生产物料 ◎ 技能


点 2:如何实施生产物料的搬运控制 ◎ 技能点 3:如何进行生产线物料盘点 ◎ 技能点 4:

如何处理生产现场的呆废科 ◎ 技能点 5:如何制定物料消耗定额 ◎ 技能点 6:如何制定

物料储备定额 ◎ 技能点 7:如何计算物料需要量 ◎ 技能点 8:如何确定在制品定额 ◎ 技

能点 9:如何实施生产线存品管理第五章 品质管理第六章 安全管理第七章 5S 管理

---------------------------------------------------------------------------------------------

《实施 6 西格玛(权威的 6 西格玛实施解决方案)》

作  者: [美]福里斯特·W·布雷弗格三世

译  者: 阎国华 张蓓 等

原 书 名: Implementing Six Sigma: Smarter Solutions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01-01

  ISBN: 711113009

市 场 价: ¥66.0

图书简介:本书既可作为实业界的指南,也可作为理论界的参考。对实业界,本书通过列

举大量的实例,并辅以应用练习,来指导公司有效运用 6 西硌玛的相关工具。对理论界而言,

本书实用的结构使学生们能够掌握实际工具并确定发展道路,从而使他们在毕业后能迅速

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组织或职业。

福里斯 W.布雷弗格三世是 Smarter Solution 公司的总裁和创始人,该公司一直致力于 6 西

格玛方法论的培训和咨询工作。布雷弗格三世是《检验、开发和制造中的统计方法》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Testing,Development,and Manufacturing)的作者,他的文章

曾发表在《质量工程》、《国际质量与可靠性工程》及其他刊物上。

阎国华,1984 年大学毕业后,曾在科研单位工作多年,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工

作,在自动控制技术和工程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1994 年加入霍尼韦尔(中国)有限
公司,先后担任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具有丰富的过程和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2000 年加

入艾默生过程控制公司担任销售经理,负责 FF 现场总线的市场推广工作,后加入通用电气

(中国)有限公司,任 6 西格玛黑带,负责 6 古格玛实施与培训工作,参与并主持完成了

许多 6 西格玛项目。在为公司内部进行 6 西格玛项目辅导的同时,还为供应商和用户提供 6

西格玛方面的咨询。现在通用电气运输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担任产品经理,负责新产品

的引入与推广工作。

《实施 6 西格码》为广大读者揭示了 6 西格玛方法的奥秘,并为有效选择和使用 6 西格玛工

具提供了宝贵的指南。书中所描述的实施 6 西格玛的路线图,整合了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

质量功能展开、流程图等基本工具与功能强大的统计学工具和概念。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前言

第一部分 S4 实施策略阶段

第 1 章 6 西格玛综述和实施

第 2 章 知识中心行为和流程改善

第二部分 S4 测量阶段

第 3 章 有关统计学及实验陷阱的概述

第 4 章 流程图

第 5 章 基本工具

第 6 章 概率

第 7 章 分布和统计过程

第 8 章 概率和风险图

第 9 章 6 西格玛测量
第 10 章 基本控制图

第 11 章 过程能力和工序表现

第 12 章 测量系统分析

第 13 章 因果矩阵和质量功能展开

第 14 章 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

第三部分 S4 分析阶段

第 15 章 数据的形象化表示

第 16 章 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第 17 章 推断:连续响应

第 18 章 推断:属性响应

第 19 章 比较试验:连续响应

第 20 章 比较试验:属性响应

第 21 章 拔靴法

第 22 章 变异因素

第 23 章 相关及简单线性回归

第 24 章 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 25 章 两因素方差分析

第 26 章 多元回归

第四部分 S4 改善阶段

第 27 章 从 DOE 中获益

第 28 章 创建全析因和部分析因的 2KDOS

第 29 章 2KDOE 计划

第 30 章 2KDOE 的设计和分析

第 31 章 关于 DOE 应该考虑的其他问题
第 32 章 利用 DOE 和田口方法减少变异性

---------------------------------------------------------------------------------------------

《六西格玛管理 》

作  者: 马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00-01-01

  ISBN: 730005754

市 场 价: ¥78.0

图书简介: 随着六西格玛管理在国际著名企业中的成功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

到六西格玛管理实践的行列中,其中包括许多国内企业。作为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骨干,

黑带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十分重要。成功地推行了六西格玛管理的企业大都十分重视对黑带

的培训和培养。作为国内质量管理的权威机构,中国质量协会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六西

格玛黑带注册工作。

  本书由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编写而成。它既是六

西格玛黑带注册考试的指定辅导教材,同时也是本版的关于六西格玛管理的权威性参考资

料和培训教材。本书涵盖了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知识大纲的所有内容,包括:

  ●六西格玛管理的领导

  ●业务流程管理、业绩目标与测量

  ●六西格玛项目管理

  ●DMAIC 各阶段的主要工具方法

  ●精益企业及其与六西格玛管理的结合

  ●DFSS 的方法与工具
作者简介:

  马林,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

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质量专家、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质量》和《品质》杂

志总编,《国际质量译丛》和《卓越质量丛书》主编。主要著作有《顾客完全满意》和《日本的

质量经营》等。

  中国质量协会是中国质量事业的推进者,是

  ●先进质量理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传播者

  ●全国质协系统和各种质量推进活动的组织者

  ●提升组织竞争力和个人能力的服务的提供者

目 录 第 1 篇 总论 第 1 章 六西格玛管理概论 1.1 质量管理发展史 1.1.1 质量检验阶段

1.1.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1.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1.4 全面质量管理的新发展 1.2 六西格

玛的兴起 1.2.1 六西格玛的产生 1.2.2 六西格玛的推广 1.2.3 六西格玛的新发展 1.2.4 六

西格玛管理与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 1.3 六西格玛的基本概念 1.3.1 六西格玛的统计含

义 1.3.2 六西格玛管理的含义 1.3.3 六西格玛管理的战略意义 1.4 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

1.4.1 领导作用 1.4.2 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结构 1.4.3 六西格玛团队的建设 1.5 六西格玛管

理方法论 1.5.1 六西格玛改进的模式--DMAIC 1.5.2 六西格玛设计的模式 第 2 章 过程分析

与项目选择 2.1 过程识别 2.1.1 过程定义 2.1.2 识别核心过程 2.1.3 宏观过程分析 2.2 顾

客的声音 2.2.1 顾客与顾客要求 2.2.2 顾客满意 2.2.3 收集顾客数据 2.2.4 分析顾客信息

2.2.5 关键顾客需求的转化 2.3 经营结果 2.3.1 过程绩效度量指标 2.3.2 水平对比 2.3.3 财

务收益 第 3 章 六西格玛项目管理 3.1 六西格玛项目选择 3.1.1 六西格玛项目选择原则

3.1.2 六西格玛项目选择流程 3.1.3 六西格玛项目选择需注意的问题 3.2 六西格玛项目管理

3.2.1 六西格玛项目的目标与计划 3.2.2 六西格玛团队组建 3.2.3 六西格玛团队发展阶段


3.2.4 六西格玛团队动力与绩效 3.2.5 六西格玛项目控制 3.2.6 六西格玛项目推进 3.3 六西

格玛项目策划和管理工具 3.3.1 六西格玛团队工具 3.3.2 六西格玛项目管理和策划工具 第

2 篇 六西格玛管理模式 第 4 章 界定 4.1 确认顾客要求和确定过程 4.1.1 确认顾客要求

4.1.2 SIPOC 分析和图表 4.1.3 关键过程变量确定--排列图法 4.2 更新和完善项目特许任务

书 4.2.1 经营情况 4.2.2 问题/机会和目标的陈述 4.2.3 项目范围. 约束和假定 4.2.4 团队

的使命和任务 4.2.5 预期的项目计划 4.2.6 确定重要的利益相关方 4.3 确定项目度量指标

4.3.1 建立可测量的度量指标 4.3.2 测算过程目前基线的西格玛水平 4.3.3 分析和确定劣质

成本 第 5 章 测量 5.1 过程分析与文档 5.1.1 流程图 5.1.2 因果图与因果矩阵 5.1.3 其他过

程分析工具与文档 5.2 概率与数理统计基础 5.2.1 概率论的基础知识 5.2.2 随机变量及分

布 5.2.3 数学期望. 均值与方差 5.2.4 常用的离散分布 5.2.5 常用的连续分布 5.2.6 中心极

限定理 5.2.7 统计量与抽样分布 5.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3.1 数据类型与测量尺度 5.3.2

收集数据的方法 5.3.3 抽样方法 5.3.4 描述性统计方法 5.3.5 数据的图示方法 5.4 测量系

统分析 5.4.1 基本概念 5.4.2 测量系统的分辨力 5.4.3 测量系统的偏倚. 线性和稳定性

5.4.4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与再现性 5.4.5 破坏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 5.4.6 非连续数据的测

量系统分析 5.4.7 测量仪器的校准和检定 5.5 过程能力分析 5.5.1 过程能力指数 Cp 与 Cpk

5.5.2 过程能力指数 Cpm 和 Cpmk 5.5.3 过程绩效指数 Pp 与 Ppk 5.5.4 过程能力与缺陷率

的关系 5.5.5 长期能力与短期能力 5.5.6 非正态数据的变换 5.5.7 非连续数据的过程能力

估算 第 6 章 分析 6.1 探索性数据分析和过程分析 6.1.1 探索性数据分析 6.1.2 过程分析

6.1.3 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 6.1.4 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6.2 假设检验 6.2.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

念 6.2.2 平均值. 方差和比率的假设检验 6.2.3 成对数据检验 6.2.4 拟合优度检验 6.3 方差

分析 6.3.1 单因子方差分析 6.3.2 两因子方差分析 6.4 列联表 6.4.1 独立性检验概念 6.4.2

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方法 6.5 非参数检验 6.5.1 符号检验 6.5.2 中位数的符号检验法 6.5.3

曼惠特尼威尔科克森检验 6.5.4 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 6.5.5 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 第 7

章 改进 7.1 试验设计基础 7.1.1 试验设计中的基本术语 7.1.2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7.1.3


试验设计的必要性 7.1.4 试验设计的类型 7.1.5 试验设计的策划与安排 7.1.6 试验设计的

基本步骤 7.2 单因子试验设计与分析 7.2.1 单向分类设计 7.2.2 多项式回归 7.3 全因子设

计与分析 7.3.1 二水平全因子试验概述 7.3.2 全因子设计的计划 7.3.3 全因子设计的分析

7.3.4 全因子设计实例 7.4 部分实施因子试验 7.4.1 部分实施因子试验概论 7.4.2 部分实施

因子试验的计划 7.4.3 部分实施因子试验的分析实例 7.4.4 PlackettBurman 设计--另类筛

选因子设计 7.4.5 三水平部分实施因子试验的分析 7.5 响应曲面设计与分析 7.5.1 响应曲

面设计概论 7.5.2 响应曲面设计的计划 7.5.3 响应曲面设计的分析及实例 7.6 稳健参数设

计 7.6.1 稳健参数设计的模型 7.6.2 稳健参数设计的计划 7.6.3 稳健参数设计实例分析 7.7

混料设计与分析 7.7.1 混料设计概论 7.7.2 混料试验的计划 7.7.3 混料试验的分析 7.8 调

优运算(EVOP) 7.8.1 调优运算概论 7.8.2 调优运算方法 第 8 章 控制 8.1 控制阶段概述

8.1.1 文件化改进过程 8.1.2 建立过程管理计划 8.1.3 实施持续的过程测量和控制 8.2 常规

控制图 8.2.1 控制图的基本概念 8.2.2 计量控制图 8.2.3 计数控制图 8.2.4 控制图的分析

8.3 特殊的控制图 8.3.1 累积和控制图 8.3.2 指数加权滑动平均(EWMA)控制图 8.3.3 短

期生产统计过程控制技术 8.3.4 预控制 第 3 篇 精益企业与六西格玛设计 第 9 章 精益企业

9.1 精益生产概述 9.1.1 约束理论 9.1.2 精益思想 9.1.3 连续流生产 9.1.4 非增值活动

9.1.5 缩短运转周期 9.2 精益工具 9.2.1 目视管理 9.2.2 防错设计 9.2.3 标准作业法 9.2.4

快速换模 9.3 全面生产维护 9.3.1 全面生产维护 9.3.2 全面生产维护指标 9.3.3 实施全面

生产维护的步骤 9.4 精益六西格玛 第 10 章 六西格玛设计 10.1 六西格玛设计概述 10.1.1

六西格玛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10.1.2 六西格玛设计的重要意义 10.1.3 六西格玛设计流程

10.1.4 六西格玛设计部署 10.1.5 六西格玛设计的指导思想 10.1.6 六西格玛设计的主要工

具 10.2 质量功能展开 10.2.1 概述 10.2.2 QFD 的基本方法 10.2.3 QFD 的工作程序 10.2.4

应用于制造业之外的 QFD 10.3 系统设计 10.3.1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0.3.2 解决创

造性问题的理论 10.3.3 TRIZ 方法的结构体系 10.3.4 创造性问题的分析方法 10.3.5 创造性

问题的解决方法 10.4 静态参数设计 10.5 容差设计 10.5.1 质量损失函数 10.5.2 容差的确


定方法 10.5.3 望目. 望小特性的容差设计 10.5.4 望大特性的容差设计 10.5.5 贡献率法

10.6 FMEA 分析 10.6.1 FMEA 方法的适用范围 10.6.2 FMEA 方法的分类 10.6.3 FMEA 的一

般程序 10.6.4 DFMEA 分析 10.6.5 PFMEA 分析 10.7 面向 X 的设计 10.7.1 面向 X 设计的原

理 10.7.2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 10.7.3 面向成本的设计 10.7.4 面向试验的设计 10.7.5

面向可靠性和维修性的设计 10.7.6 面向售后服务的设计 10.7.7 面向环境的设计 10.7.8 面

向其他因素的设计 附表 名词索引 参考文献 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知识大纲(试

行) 样题

----------------------------------------------------------------------------------------------

《工程技术部主管跟我学》

作  者: 李广泰

出 版 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01-01

  ISBN: 780677612

市 场 价: ¥23.0

图书简介:本套丛书所涉及的经验范围包括电子、塑胶、五金、机械、印刷和化工等多种行业,

书的内容是以点带面,深入浅出;风格是图文并茂;原则是看之有物,用之有效。当然,

是否真正具备了这些特点,还有待广大读者给予公论。

李广泰,高级工程师,香港皇冠品质保证协会专员。曾在珠三角的美、日、韩资外企,港、台

独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多年,历任生产经理、品质经理、工程部工程师、现场主

管、技术员和业务主办等职务。对外企输入的管理思想颇有研究,并在十数载的企管一线摸

爬滚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干型管理体系。已经出版了专著有《电子

行业 ISO9001:2000 操作技法与实施案例》。现就职于某韩资企业,主要负责企业的体系策

划和管理工作。
录 第 1 章工程技术部主管从这里开始 1 认识工程技术部 1. 1 建立能动的组织构架 1. 2 明

确分工职责 [指引案例] YFM 电子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门职责 1. 3 动态的工程技术管理 1. 4

宗旨是指导并服务生产 2 用科学手段管理工程技术部 2. 1 如何应用头脑风暴法 2. 2 怎样实

施多方论证法 2. 3 解决问题按“七步骤法”走 2. 4 处理问题从不拖拉 第 2 章技术权威来

自 PE 1PE 是什么 1. 1PE 是指一个部门 1. 2PE 是指一类人 1. 3PE 也可以指一种状态 2PE 担

负着哪些任务 2. 1 跟踪试产新机种 2. 2 就地解决生产突发事故 2. 3 临时性问题临时解决

2. 4 紧急性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2. 5 生产改进持续做 2. 6 工程变更紧盯住 2. 7 事故材料要

鉴定 [指引案例] 过程变异对产品材料性能的影响 2. 8 修理员是你的好帮手 2. 9 更换生产

MODEL 也要插手 2. 10 做好防错减风险 3 把 PE 工作做到家 3. 1 经常掌握典型的处理个案

[指引案例] 典型的产品处理个案 3. 2 临阵现场当胸有成竹 3. 3 不慌不忙应对各种审查 3. 4

解决问题你有你的风采 第 3 章 ME——欲善工先利器 1 管理生产硬件的 ME 1. 1 真实的 ME 1.

2 如何建立 ME 的构架 1. 3ME 的职责 [指引案例] ME 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 2 不能等到机

器坏了才去修理 2. 1 怎样建立预防保养计划 2. 2ME 定期实施预防保养 2. 3 能长期安全运

行的机器是好机器 2. 4 机器应有履历卡 3 仪器没有精度, 产品没有品质 3. 1 企业有标准计

量室 3. 2 管好计量标准 [指引案例] 计量室计量标准的管理 3. 3 标准仪器应具备哪些条件

3. 4 分级别实施校准 [指引案例] 校准过程 3. 5 校准员必须有资格 4 治具. JIC 帮助生产 4.

1 治具. JIG 如何开发 4. 2 让治具. JIG 派上大用场 4. 3 治具. JIC 的日常管理方法 5 使用轻

巧的工具 5. 1 易损工具定期补 5. 2 老化工具及时换 5. 3 必须安全使用工具 [指引案例] 电

烙铁使用安全规程 5. 4 工具好用, 生产放心 6 及时添置新设备 6. 1 需要设备先申请 6. 2 新

入设备须鉴定 [指引案例] 新入设备鉴定过程 6. 3 有效管理新设备 6. 4 自制设备要注意 6.

5 及时更新设备台账 第 4 章产品测试指标—TE 搞定 1TE 匆忙为哪般 1. 1TE 有哪些工作任

务 1. 2 测试指标直接关联产品生命 1. 3TE 和 PE 好密切 2 测试工程有分工 2. 1 产品现场测

试 [指引案例] 音响产品外观检查 2. 2 老化测试 [指引案例] 汽车收放机老化测试 2. 3 实验

室测试 [指引案例] 塑胶产品喷油可靠性测试 2. 4 顾客测试 2. 5 机构测试 [指引案例] 电磁


兼容 EMC 机构测试 3 内控指标要严于产品规格 3. 1 怎样管理产品规格 3. 2 怎样设置内控

指标 [指引案例] 设置电感线圈的内控指标 3. 3 轻松处理测试工程中的麻烦事 3. 4 临时测

试指标要规定控制方法 3. 5 测试规格变更的管理 3. 6 保持测试记录 [指引案例] 测试记录

保存规定 4 赋予测试员资格 4. 1 测试员工作必备 4. 2 测试人员的资格管理 4. 3 提升测试

员的技能 5 精选测试设备 5. 1 鉴别设备的能力 5. 2 开始测试先点检 5. 3 测试精度要管理

5. 4 多多应用自动防错 5. 5 测试设备需要防护 6 管理测试软件不能手软 6. 1 测试软件种类

多 6. 2 用软件前先鉴定 6. 3 软件也会有损耗 6. 4 制度化的软件管理规定 [指引案例] 测试

软件管理规定 第 5 章工业工程(IE)左右企业利润 1 忙而不乱的 IE 1. 1IE 的职责 1. 2IE 直

接为生产服务 1. 3IE 是公司的利润驱动器 2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有条不紊 2. 1 无差错接收外

来文件资料 2. 2 文件必须发放到位 2. 3 安排出最合理的流程 [指引案例] 塑胶件生产流程

图 2. 4 怎样应用 FMEA [指引案例] PFMEA 制定格式 2. 5 监控计划动态管理 [指引案例] 监

控计划制定格式 2. 6 过程指南——作业指导书 2. 7 工艺图纸按版次管理 2. 8 一定要受控

的工程技术资料 3 提升工程效率, 不遗余力 3. 1 人机工程学研究和应用 3. 2 操作动作分析

管理 3. 3 标准工时标准吗 3. 4 工程平衡的重要性 3. 5 协调生产能力 3. 6 工程能力调查技

术 3. 7 提高生产性的方法调研 3. 8 减低工程损耗的技巧 3. 9 没有效率就没有利润 4 工程

的多事之秋 4. 1 工程变更与持续改善 4. 2 慎防变更出乱子 4. 3 确保变更的有效追溯性 4.

4 变更效果要及时确认 第 6 章打造一流环境工程(EE) 1EE 开辟环境工程 1. 1 企业应怎样

策划环境工程 1. 2 水到温度自然开 1. 3 设置适用的内部环境 1. 4 与外部环境相配套的过

程 1. 5 环境工程的奇特作用 2 怎样规划现场的布局 2. 1 如何策划车间与楼宇的结构 2. 2

生产流序早斟酌 2. 3 安排最省事的物流 2. 4 让所有人员在舒畅的环境里工作 3 因产品要求

而设置特殊车间 3. 1 无尘车间 3. 2 防静电车间 3. 3 防污染车间 3. 4 机器重地, 闲人免进

3. 5 环保车间 4 消防通道设置宽, 工作方便又安全 4. 1 必须的安全防火通道 4. 2 电梯要有

证 4. 3 足额配置应急灯 4. 4 灭火器具应有效 5 配置恒定的动力资源 5. 1 市电须稳定 5. 2

未失效的企业“电池” 5. 3 不含水分的压缩空气 6 建设环保工厂, 促进企业发展 6.


1ISO14000 认证 6. 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6. 3 职业安全和健康

-------------------------------------------------------------------------------------------------

《生产现场 365》

作  者: 李胜强

出 版 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05-01

  ISBN: 780697151

市 场 价: ¥28.0

图书简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现场管理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现场员工的素质和效率

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对现场管理工具的掌握以及进行有效的生产现场管理。其中最需要

掌握的就是三种基本工具:标准化作业、6S 管理、产品成本管理等。在此基础上针对品质、成

本、交货期做持续的专项改善,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客户满意度。在品质改善中常用的基础

改善工具如 QC 七大手法、抽样检验等;系统改善如 TPM(全面生产维护)及设备管理等;

针对交货期改善的管理技巧有“精益生产方式、外加工企业的管理”等。生产现场管理的最

终目的是要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最大限度的赢得市场。

生产现场是所有管理信息的来源,也是蕴含企业无穷利润的聚集地。现场管理与改善?敲扛

銎笠底罨。彩亲钪匾幕疃C娑匀找婕ち业氖谐【赫氤晌昧煊虻牧煜日撸

Φ 辈欢系匚剩何颐瞧笠等绾谓裉斓墓ぷ髯龅帽茸蛱旄茫可殖〉墓芾碛敫纳疲

鞘迪终庖磺械挠辛  ぞ摺 ?

一般企业的现场管理者是凭借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或是特别的技能来工作,把生产现场的
管理责任交由他个人来担任,无论是管理或是技术操作上,在以确保产品的品质、保证交

货期限和追求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是无法进行一步提高生产现场的管理水平。

本书的特点就是将企业在生产现场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采用疑问的方式进行优化整理,有

效地针对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无论是操作技术或是管理方式上都作了全面

的介绍。让读者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生产现场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作了精简的解答。

目 录 第一章 生产组织的结构及规律 一. 生产现场的组织结构是什么 二. 组织结构不好会

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三. 生产现场的使命是什么 四. 完成生产现场使命的方法是什么 五. 生

产现场中是用何种方式进行交流的 六. 生产现场的规律是指什么 七. 现场规律不好会产生

什么影响 八. 如何改正现场规律的混乱 九. 如何维持现场规律 十. 维持工作现场规律的检

查表的内容有哪些 第二章 标准化作业 一. 标准化作业一般有什么术语及相关文件 二. 标准

化具有什么特征及作用是什么 三. 标准化有哪些种类及作用是什么 四. 作业标准文件有哪

几种类及如何使用 五. 推进标准化作业有哪几个要点 六. 标准化作业有哪几个步骤 七. 标

准化作业有什么误区 八. 如何让员工标准化作业 九. 如何填写 QC 工程表 十. 如何填写作

业标准书 十一. QC 工程表及作业标准书有何用途 十二. 如何活用 QC 工程表达到不良的降

低 十三. 如何进行标准化的教育和训练 十四. 标准化在今后作业有什么作用 第三章 质量管

理 一. 如何区分质量中的缺点与不良品 二. 导致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 三. 如何控制不合格

品的发生 四.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哪些 五. 如何处理客户的抱怨 六. 质量管理中

QC 七大手法是哪些 七. 如何活用 QC 七大手法 八. 何谓抽样检验 九. 怎样使用抽样计划 十.

抽样检验与全数检验有何不同 十一. 抽样检验如何分类 十二. 如何确定计数抽样方案 十三.

何谓合格质量水平 十四. 抽检的步骤是什么 十五. 如何使用 MIL—STD—105E 抽样标准 十

六. 如何进行来料检验 第四章 仓库与物料的管理 一. 何谓仓库管理 二. 仓库管理有什么改

善要点 三. 何谓物料管理 四. 物料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五. 物料储存保养的原则是什么 六.

物料存储应注意哪些事项 七. 仓库如何完成收料. 进料. 入库作业 八. 仓库如何进行物料的

领发 九. 仓库如何处理不良品 十. 仓库如何进行补料 十一. 仓库如何进行盘点 十二. 如何


节省仓库盘点时间 十三. 存货如何进行调整 十四. 如何有效减少成品的库存 十五. 如何有

效减少牛成品的库存 十六. 如何提高库存数量管理的精度 十七. 发现不必要库存的有效方

法是什么 十八. 仓库管理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十九. 物料需求计划有什么必备条件 二十. 物

料需求计划系统如何制定 二十一. 物料编号有何意义 二十二. 物料编号的原则是什么 二十

三. 物料编号有什么方法 二十四. 物料如何进行请购 二十五. 如何有效地采购物料 二十六.

何谓物料规格 二十七. 物料的验收标准是什么 二十八. 如何进行物料验收 二十九. 如何处

理呆废料 三十. 如何预防呆料的产生 三十一. 什么是 ABC 分析法及如何使用 三十二. 如何

对 A. B. C 三类物料进行库存品控制 三十三. 物料管理中如何降低成本 三十四. 如何进行仓

库内的整理. 整顿 第五章 产品成本管理 一. 工厂的成本一般有哪些 二. 如何进行成本分析

三. 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四. 成本控制有何计划 五. 品质成本制度该如何推行 六. 如何有效

地降低成本 七. 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法是什么 八. 促进成本降低的方法具体有哪些 九. 降低

成本的关键是什么 十. 建立降低成本的组织方法是什么 十一. 降低成本的推进组织形态如

何 十二. 在采购物料上如何降低成本 十三. 如何估算购入价格的成本 十四. 如何降低购买

品和外注品的成本 十五. 在生产线上如何降低成本 十六. 降低成本和品质下降有什么关系

第六章 生产管理 一. 生产管理的要素有哪些 二. 何谓生产决策 三. 生产管理的内容及程序

是什么 四. 生产管理系统与其他机能系统有什么关系 五. 生产价值的观念是什么 六. 何谓

生产计划与管理 七. 生产计划与管理的职责是什么 八. 怎样理解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工作

九. 生产计划工作的内容及工具是什么 十. 如何进行生产中的物料控制 十一. 什么叫 IE 手

法 十二. 动作分析有哪几类 十三. 时间分析有哪些种类 十四. 何谓产能计划 十五. 产能应

如何衡量 十六. 何谓生产规划 十七. 如何进行生产控制 十八. 何谓途程计划 十九. 影响途

程计划的因素有哪些 二十. 途程计划的设计程序是什么 二十一. 何谓生产排程 二十二. 日

程安排的方法有哪些 二十三. 生产排程应注意哪些事项 二十四. 工作分派有什么内容 二十

五. 如何进行工作催查 二十六. 如何进行进度报告 二十七. 生产方法有哪几种 二十八. 制

程规划的步骤及注意点有哪些 二十九. 生产管理的方式有哪几种 三十. 提高手工作业生产


线效率有何方法 三十一. 作业改善有何意义 三十二. 如何将作业改善组织化 三十三. 作业

改善的顺序是什么 三十四. 多品种少量生产有什么意义 三十五. 管理部门如何进行多品种

少量生产 三十六. 生产现场如何进行多品种少量生产 三十七. 多品种少量生产的问题点和

对策一览表 第七章 精益生产方式 一. 何谓精益生产方式 二. 精益生产方式的产生背景是什

么 三. 精益生产方式的目标是什么 四. 实现精益生产的具体手法有哪些 五. 手工. 大批量.

精益三种生产方式有何区别 六. 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有什么效果 七. 实现精益生产的管理工

具是什么 八. 精益生产的考虑方法有哪些 九. 看板在精益生产中的机能是什么 十. 看板的

种类及用途是什么 十一. 看板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十二. 用看板组织生产的过程有哪些 十三.

如何进行适时. 适量. 适物的生产 十四. 精益生产方式如何推行 第八章 TPM 与设备管理

一. 何谓 TPM 二. TPM 与企业经营的 6 项指标有什么关系 三. TPM 活动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四. 推进 TPM 活动有哪些步骤 五. 如何理解 TPM 的核心 六. 间接部门如何参与 TPM 活动

七. 何谓设备管理 八. 设备管理如何分类 九. 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组织有哪些 十. 设备故障

的基本事项是什么 十一. 如何进行顺利的设备保养 十二. 防止设备故障有什么方法 十三.

设备在中途停止时有什么对策 十四. 工厂设备保养有哪些方式 十五. 如何选择预防保养的

机器 十六. 预防保养的范围及内容是什么 十七. 设备管理在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九章 6S

的推进与管理 一. 何谓 6S 二. 导入 6S 活动的 10 条基础有哪些 三. 6S 进行得不好会怎样 四.

推行 6S 有什么样的效果 五. 推行 6S 活动有哪些方法 六. 如何用定位管理来进行 6S 七. 推

行 6S 的八大目的是什么 八. 6S 活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九. 如何推进 6S 中的整理 十. 如何推

进 6S 中的整顿 十一. 如何推进 6S 中的清扫 十二. 如何推进 6S 中的清理 十三. 如何推进 6S

中的安全 十四. 如何推进 6S 中的修养 十五. 如何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修养 十六. 如何全面

推行 6S 活动 十七. 推进 6S 需要什么样的组织 十八. 6S 的组织方式有哪些 十九. 何谓 6S 的

五现手法 二十. 如何用戴明循环进行 6S 推进 二十一. 6S 的思维十法有哪些 二十二. 如何内

部审核 6S 二十三. 审核 6S 前需做些什么准备 二十四. 审核时该如何实施 二十五. 如何纠正.

预防及跟踪 6S 活动 二十六. 何谓目视管理 二十七. 目视管理是如何发展的 二十八. 目视


管理的用途有哪些 二十九. 目视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三十. 目视管理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三十一. 目视管理如何导入及其效果如何 三十二. 各部门如何实施目视管理 三十三. 目视

管理与 6S 有什么关系 第十章 安全卫生管理 一. 意外事故的定义和原因是什么 二. 何谓失

能伤害与非失能伤害 三. 意外事故有什么防止对策 四. 工作安全分析有什么意义 五. 工作

安全分析有什么方法 六. 何谓系统安全分析及方法是什么 七. 如何防护头部 八. 眼睛和脸

部怎样进行防护 九. 如何防护耳部 十. 如何进行呼吸器官的防护 十一. 手部该如何防护 十

二. 如何进行身体的防护 十三. 如何进行足部的防护 十四. 安全卫生管理体制有何建立方

法 十五. 如何认识与使用安全卫生的颜色 十六. 如何认识与使用安全卫生的标示 十七. 劳

动灾害的防止方法是什么 十八. 安全诊断有哪些内容 第十一章 ISO 认证与环境管理 一.

ISO 9000 的概论是什么 二. 如何审核质量标准体系 三. ISO9000 质量体系 2000 版的概要是

什么 四. 如何导入与认证 ISO 9000:2000 版质量系统 五. 为什么要认证 2000 版的 ISO

90007 六. 2000 版的 ISO 9000 认证有何收益 七. 2000 版 ISO 9000 系列标准有什么主要特

点 八. 如何理解 2000 版 ISO 9001 标准的可删减度 九. 如何进行自我检查 十. 正式审核前

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十一. 审核前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十二. 接受认证审核时需注意什么

十三. 中小型企业实施 ISO 9000:2000 版需注意什么问题 十四. 何谓环境问题 十五. 如何

进行环境管理及监查 十六. 环境管理的基本事项有哪些 十七. ISO14001 环境管理的基本特

征是什么 十八. ISO14001 的认证需注意哪些事项 十九. 取得 ISO14001 的认证需实施哪几

个关键点 二十. ISO 14001 环境管理的标准是什么 二十一. 如何实施 ISO 14001 环境管理标

准 二十二. 环境管理的新能源有哪些 第十二章 现场信息交流和管理 一. 何谓信息交流 二.

信息交流的对象及方法是什么 三. OJT 为何物 四. 为什么要实施 OJT 五. OJT 实施的关键

是什么 六. 如何提高小组在工作现场的交流方法 七. 何谓生产信息 八. 生产信息有哪些内

容 九. 活用生产信息有什么方法 十. 如何活用生产现场发生的信息 第十三章 外加工企业管

理 一. 如何进行外加工管理 二. 如何选择外加工企业 三. 如何选择优良的外加工企业 四.

延误交货期的表现方法是什么 五. 如何缩短交货期 六. 外加工企业的货期有哪些问题点 七.


防止外加工产品货期延误有什么对策 八. 对外加工企业实施的标准化有什么方法 九. 对改

善外加工企业的品质不良有什么对策 十. 对改善外加工企业的资材管理有什么对策 十一.

发单企业如何管理对外企业加工品的货期 十二. 外加工企业如何自觉地进行货期管理

----------------------------------------------------------------------------------------------

《杰克韦尔奇与通用之路》

作  者: (美)罗伯特·史雷特著

译  者: 刘爱红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9-03-01

  ISBN: 711107051

市 场 价: ¥23.0

书简介:编辑推荐:杰克·韦尔奇在荣任通用的首席执行官后,使通用的市场价值在短短的

十多年间跃居全球榜首,他自己也名声雀起赢得了众多同行和国家领导人的青睐,被誉为

“掌握变局的赢家,企业再造的典范”。本书是史雷特所写第三本关于韦尔奇的通用的书。

1997 年春至 1998 年间,通用正经历着另一次破纪录的财务年度。同时,韦尔奇推行的质量

运动也获得了大丰收。然而,大红大紫的韦尔奇董事长却不得不于 2000 年退休,继任者将

是谁呢?所有这些正是本书与前两本的不同之处。

目 录 译者序杰克·韦尔奇发动他的革命 1 第一部分 做一个领导者, 而非管理者 1 接受变革,

不要惧怕 202 要领导, 而不是管理 323 培养与你构想一致的管理者 424 正视现实, 果断行

动 545 简单, 一致, 不断灌输 62 第二部分 建立主导市场的公司 6 要数一数二, 但不要使市

场过于狭窄 707 寻求量的突破 808 重组. 关闭或卖掉:使 NBC 起死回生 909 不要只关注数

字 10410 抄袭—是合法的:因为它倡导了一种 好学精神 112 第三部分 构筑无界限的组织


11 摒弃管理者, 摒弃官僚主义 13012 像小公司一样精干灵活 13813 消除界限 148 第四部分

利用人们的竞争优势 14 三个秘密:速度. 简单和自信 15815 利用每一个人的智慧 16616

从公司中剔除“老板因素” 17417 创造工人们自由发言的空间 18418 延伸—上天揽月!

194 第五部分 推动服务业和全球化, 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19 开展服务业—这是未来的浪潮

20620 靠金融服务盈利 21621 转向全球性思维—建立多元化的 跨国集团 226 第六部分 推

动全公司质量行动 22 重视质量—降低成本, 加快速度, 以 提升竞争优势 23823 使质量成为

每个雇员的工作 25024 实现质量目标:检测. 分析. 改进和控制 260 第七部分 全美最严厉

的老板. 最受崇敬的经理 25 应对逆境的杰克·韦尔奇 28026 迎接新时代 290 第八部分 关于

2000 年 27 全力支持通用 31028 给其他公司的建议 324 尾声 334 致谢 350

-------------------------------------------------------------------------------------------------

《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蔡临宁教授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定价:25 元

这本书是根据清华大学几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讲义编著而成的,总的来说,它比较注

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书中介绍了很多物流分析的方法,涉及很多实际的计算问题,

如选址问题的交叉中值模型、精确重心法、集合覆盖模型、最大覆盖模型,库存问题中的

EOQ、安全库存设计、(R、Q)、(R、S)、(T、Q)、(T、S)等。书中还列举了很多有关的案

例,适合学习之用。

本书围绕生产及商业流通中的物流运动,通过近 10 年来的国际企业实例,分析介绍物流网

络设计、物流配送模型、库存模型及仓储设计、生产物流、回收物流以及物流仿真技术的最新

发展应用。其主要特色在于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注重可操作性及实用性,致力于帮助读者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供物流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也可供物流工作人员参考。
第 1 篇 物流和选址

第 1 章 物流及相关概念

1.1 物流的重要性

1.2 物流: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1.3 习题

第 2 章 选址模型及应用

2.1 选址的意义

2.2 选址决策的影响因素

2.3 选址模型的分类

2.4 选址问题中的距离计算

2.5 选址模型

2.6 实例分析

2.7 习题

第 2 篇 生产物流分析与设施规划

第 3 章 企业物流相关信息

3.1 基本信息的分类和相互关系

3.2 产品设计信息

3.3 工艺流程信息

3.4 生产规划信息

3.5 习题

第 4 章 企业物流分析

4.1 设施布置的基本形式

4.2 设施布置的目标

4.3 企业物流的基本形式
4.4 物流分析的图表方法

4.5 非物流因素分析技术——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4.6 实例分析——某汽车厂设施布置分析

4.7 习题

第 5 章 设施布置方法

5.1 系统化设施布置方法——SLP

5.2 计算机化布置方法

5.3 实例分析

5.4 习题

5.5 附录——排序聚类法(ROC)

第 3 篇 库存管理及仓储规划

第 6 章 库存管理

6.1 库存管理简介

6.2 独立需求库存模型

6.3 相关需求库存模型——MRP

6.4 配送需求计划(DRP)

6.5 库存 ABC 管理方法

6.6 库存管理发展

6.7 实例分析——Pfizer 医药公司的集成库存管理

6.8 习题

第 7 章 仓库规划及管理

7.1 仓库功能

7.2 仓库规划

7.3 仓库操作——存储与提取系统
7.4 实例分析——惠普北美配送中心的设计

7.5 习题

第 4 篇 运输决策和回收物流仿真

第 8 章 配送线路规划

8.1 运输模式的选择

8.2 线路优化模型

8.3 实例分析

8.4 习题

第 9 章 回收物流系统及仿真

9.1 回收物流系统

9.2 物流系统仿真

9.3 垃圾回收物流系统仿真

9.4 习题

-----------------------------------------------------------------------------------------------

第二本:《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作者:方庆官,王转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定价:29 元

这本书是 21 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主要是以介绍物流概念为主,像生产设备、

库存设备、条形码、工位器具等基本概念,当然也有物流分析等计算问题。总的来说不仅能

培养学生的物流概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在这方面比不上

前一本书。

本书重点介绍了制造业现代化生产线上的输送设备、光机电一体化的现代物流设施规划的
方法。在介绍传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方法的同时,还阐述了现代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分析

法和量化评价方法。全书共分 13 章,第一章概述;第 2 章介绍了生产线上的现代物流设备

及其规划布置技术;第 3、4、5、13 章对传统的设施选址、物流分析和设施规划的方法作了面

向工程实际的全面介绍,并编入了多个规划分析实例。第 6、7、8 章介绍了自动立体仓库 、

AGV 车、自动分拣系统;第 9 章对用于现代生产线的工位器具作了介绍。第 10、11 章分别介

绍了条形码识别、GPS 等技术在物流设施中的应用;第 12 章介绍了几种计算机辅助设施规

划与物流分析的软件。

本书可以作为工业工程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还可以作为在职工业工程和

物流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本书配有教辅光盘,供读者选用。

前言

第 1 章 概述

第 2 章 生产线物流设备

第 3 章 设施选址及其评价

第 4 章 工厂物流分析

第 5 章 工厂布局设计

第 6 章 自动化仓储系统

第 7 章 自动导引车

第 8 章 分拣系统

第 9 章 物流工位器具

第 10 章 条形码及标签识别

第 11 章 GPS 原理及应用

第 12 章 计算机辅助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第 13 章 物流规划应用实例
-----------------------------------------------------------------------------------------------

《工业工程基础》

作  者: 汪应洛

出 版 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03-01

  ISBN: 750463795

市 场 价: ¥25.0

简介: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本书为工业工程专业教材,全书分为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论、

工作研究、现代工业工程方法、工业工程实践等。

-------------------------------------------------------------------------------------------------

《生产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精益方法)》

作  者: 丁立言 等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03-01

  ISBN: 730207971

市 场 价: ¥49.0

图书简介:本书是精益变革研究项目的成果,它主要以汽车供应链系统为对象,介绍了在

生产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中如何运用精益思想、精益原则、精益变革和精益方法,来改善企业。

全书共 7 部分 26 章,内容各自独立,成文又相互呼应,除了介绍研究和绘制价值流图形的

7 种工具外,还对如何消除公司内、供应链内、价值流内的浪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识别和分

析,告诉读者消除浪费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书中详细阐明了生产的作业安排、作业转换程序
和对生产布局的思考,并对动态的供应链作了精辟的分析。从描述精益的物流游戏开始分

析了游戏的目标、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并提出了供应链同步带来的问题和启示。书中的大量

案例会加深读者对其概念、理念、原则的理解。

本书适用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以及物流管理、生产管理等专业学生阅读,或做 MBA 的教材,

本书对于从事物流或供应链管理和开发的经理们亦十分有益

目 录 译序 投稿者名录 前言 致谢 第 1 部分介绍 第 1 章精益方法和精益变革项目 1. 1 精益

运动的发展 1. 2 什么是精益生产 1. 3 精益思想 1. 4 加地大大学精益企业研究中心 1. 5 精

益变革项目 leanprocessingprogramme, LEAP 1. 6 本书的目标和结构 第 2 章转向精益 2. 1

精益思想的起源 2. 2 精益原则的再发现 2. 3 在汽车工业中研究精益思想 第 2 部分改善供

应链的精益方法 第 3 章绘制价值流图的 7 种工具 3. 1 引言 3. 2 消除公司内部的浪费 3. 3

消除价值流内部的浪费 3. 4 绘制价值流图的 7 种工具 3. 5 工具 3. 6 工具的使用 3. 7 案例

3. 8 结论 第 4 章价值流管理 4. 1 引言 4. 2 绘制价值流图 4.3 价值流图形方法的难点. 约束

和问题 4. 4 价值流管理——一种新的方法 4. 5 绘制二级订单履行流程图 4. 6 结论 第 5 章

以丰田公司的供应链作为标杆:日本 Vs 英国 5. 1 丰田公司的供应商是如何在价值流中发

展的 5. 2 方法论 5. 3 主要发现 5. 4 讨论 5. 5 局限性 5. 6 结论 第 3 部分分析供应链绩效和

消除浪费 第 6 章从供应链的观点看消除浪费 6. 1 引言 6. 2 了解浪费的消除 6. 3 识别和消

除浪费的精益方法 6. 4 新浪费和新应用 6. 5 结论 第 7 章为关键流程创建全景图:将公司

活动视为价值流的一部分 7. 1 引言 7. 2 流程分析的背景 7. 3 什么是流程 7. 4 流程分析工

具 7. 5 展现供应链及其绩效的“全景图” 7. 6 总结和结论 第 8 章价值分析时间图——一

种进行价值流成本分析的方法 8. 1 引言 8. 2 成本分析和浪费消除 8. 3 价值分析时间图 8.

4 案例研究 8. 5 讨论和结论 第 9 章供应链中的动态失真:因果分析 9. 1 引言 9. 2 背景—

—系统动态 9. 3 研究方法 9. 4 分析决策点 9. 5 分析动态供应链 9. 6 结论 9. 7 未来的路 9.

8 最后的话 第 4 部分从分析到改进, LEAP 进行改进的案例 第 10 章从绘制价值流图到发展


精益物流战略 10. 1 引言 10. 2TallentEngineering 公司的物流战略 10. 3 关键成功因素 第

11 章供应链内需求放大的确定与其消除 11. 1 引言 11. 2 消除需求的放大 11. 3 确定与度量

11. 4 原因分析 11. 5 供应链上的教育和培训 11.6 降低需求放大的策略 11. 7 结果 11. 8 工

作展望 11. 9 结束语 第 12 章改善和改革 12. 1 引言 12. 2 经营改善方法分类 12. 3 被动增

量 12. 4 被动的 或反应式 突破 12. 5 强制性突破:改革 12. 6 改善 强制性增量改进 12. 结

束语 第 13 章从价值流分析到企业经营改善:Kaikaku 案例研究 13. 1 引言 13. 2 价值流分

析 VSM 工具 13. 3 分析结果概述 13. 4 流程活动图 13.5 价值分析时间截面图 13. 6 其他分

析工具 13. 7 随后的改进行动 13. 8 结束语 第 14 章 LDV 研发的一条示范生产线 14. 1 引言

14. 2LDV 和它的冲压作业 14. 3 公司的历史 14. 4 挑战 14. 5 受控生产线:第 7 区 14. 6 内

务整理:消除异常与步人正轨 14. 7 开发检测系统:QCDMS 14. 8 正常与异常:冲压操作

14. 9 继续改进 14. 10 反思 第 15 章冲压车间实现精益生产:生产批量. 生产布局和准备程

序 15. 1 引言 15. 2 大批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5. 3 改善冲压车间的生产作业 15. 4 生产批

量和安排生产作业的案例研究 15. 5 新的生产作业安排方法 15. 6 标准的作业转换程序 15.

7 改进的作业转换程序 15. 8 对生产布局的思考 15. 9 潜在的节省 15. 10 结束语 第 5 部分

实现组织变革 第 16 章并行增量转换策略:精益供应链的建设方法 16. 1 引言 16. 2 并行增

量转换策略 16. 3 行动 1:教育和培训 16. 4 行动 2:浪费分析 16. 5 行动 3:创建组织结构

16. 6 行动 4:价值流分析 16. 7 行动 5:逐步改进 16. 8 行动 6, 供应链战略的发展 16. 9 结

语 第 17 章动态供应链研究:精益 LEAP 物流游戏 17. 1 引言 17. 2 研究背景 17. 3 精益

LEAP 物流游戏 17. 4 游戏目标 17. 5 从游戏中获得的经验 17. 6 第一轮 17. 7 知识点 17. 8

第二轮——同步需求和供给 17. 9 供应链同步真是一个新思想吗 17. 10 结语 第 18 章精益

改进行动的实施:英国钢铁公司带钢厂案例研究 18. 1 引言 18. 2 方法 18. 3 制图数据 18.

4 结果 18. 5 配货区项目 18. 6 需求放大 18. 7 需求放大试验项目 18. 8 后期项目 18. 9 大组

织中的协同改进 18. 10 资源 18. 11 合并 18. 12 获得的教训 18. 13 结语 第 6 部分精益思想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 19 章精益工具在新产品引入流程中的应用 19. 1 引言 19. 2 案例研究


框架 19. 3 教育 19. 4 流程概述 19. 5 结构化观察 19. 6 审查 19. 7 构造系统 19. 8 结语 第

20 章精益供应商的发展:LEAP 油漆项目 20. 1 引言 20. 2 精益思想与企业发展战略 20.

3LEAP 油漆案例过程 20. 4LEAP 油漆案例研究 20. 5 结语 第 21 章供应链集成与总成本降低

21. 1 引言 21. 2 产品开发 21. 3 供应链 21. 4 既有关系 21. 5 关注商业和产品 21. 6 供应链

集成 21. 7 价值流分析 21. 8 降低成本的机遇 21. 9 获得的收益 21. 10 结语 第 22 章汽车售

出之后:服务水平是真正的业绩度量标准吗 22. 1 引言 22. 2 国际汽车分销项目 ICDP 22. 3

消费者对服务供应商的选择 22. 4 部件供应系统的目标 22. 5 服务水平 22. 6 服务履行指数

22. 7 未来的服务履行指数——精益改进 22. 8 结论 第 7 部分面向未来 第 23 章政策实施:

从战略到行动——从企业到供应链 23. 1 引言 23. 2 定义 23. 3 起源:TQM 家族 23. 4 要素

23. 5 过程 23. 6 逻辑框架 23. 7 结语 第 24 章价值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下一个新领域 24.

1 引言 24. 2 实现精益生产 24. 3 变革的起点 24. 4 实施要点 24. 5 价值流管理综述 第 25 章

汽车供应链上游的现在和未来:从钢材到部件 25. 1 引言 25. 2 价值流图的绘制 25. 3 现在

和未来的价值流图 25. 4 现在状态图的绘制 25. 5 未来状态图的绘制 25. 6 整个价值流的绘

制 25. 7 从现在状态过渡到未来状态 25. 8 总结和结论 第 26 章挑战:目前的汽车供应系统

能够实现按订单生产吗 26. 1 引言 26. 2 当前系统的缺陷 26. 3 公认的缺陷 26. 4“按订单生

产”能够解决问题吗 26. 5 现有汽车供应系统能够支持“按订单生产”吗 26. 65 个挑战 附

录 1LEAP 出版物列表 附录 2 进一步阐述低成本技术概念及其实现方法的指导书 附录 3 低

成本技术开发的资源

------------------------------------------------------------------------------------------------

《工业工程专业英语》

作  者: 王爱虎

出 版 社:

北京理工大学版社
出版日期: 2004-06-01

  ISBN: 756400250

市 场 价: ¥21.0

图书简介:本书系统介绍了工业工程的专业概貌和发展。本书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工业工程

的知识体系,兼顾介绍了基础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也介绍了各领域的

最新发展动态。全书共分五篇(20 课),分别是:对工业工程的认识;基础工业工程;现

代工业工程;工业工程展望。书末有专业词汇表。

本书既可作为本科生的专业英语课使用,也可作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参考用书。

第一篇 对工业工程的认识

1.21 世纪的工业工程教育

2.工业工程的真正价值

第二篇 基础工业工程

3.运筹学

4.基于作业测量的劳动标准

5.人因学

6.21 世纪的工厂布局

7.运行管理

8.工业工程在工程经济学中的作用

9.系统工程和工程学理

第三篇 丙工工业工程

10.并行工程

11.新产品开发

12.计算机集成制造

13.仿真建模与分析
14.问候语时化技术的分类

第四篇 工业工程前沿

15.全面质量管理

16.敏捷制造

17.约束理论

18.实验经济学与供应链管理

第五篇 工业工程展望

19.信息系统与企业组织结构的衍变

20.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再造

专业词汇汇总表

参考文献

---------------------------------------------------------------------------------------------

《新 TPM 活动 》

作  者: 刘承元

出 版 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02-01

  ISBN: 780654638

市 场 价: ¥30.0

图书简介: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由全程体验 TPM 活动的管理专家刘承元先生写成的 TPM 实用

书籍。 作者亲身推动这项活动的经验可以让你少走弯路,简洁实用的表格可以为你参考使

用,富有借鉴意义的图可以供你仿效超越

第一章 TPM 活动概要 第二章 改善提案活动 第三章 自主保全活动的推进 第四章 效益最大


化活动 第五章 生产效率化改善 第六章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工效学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

作  者: 刘志坚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03-01

  ISBN: 703009941

市 场 价: ¥15.0

图书简介:相对于传统组织的以物为本的管理体制而言,现代组织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管

理,它的重要特征就是坚持组织中员工和组织共同发展的原则。这就需要扫除影响和限制

人的才能充分发挥的种种障碍,而其中最基本的是要让人所使用的机器和人所处的环境适

应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达到安全、健康和舒适,并使组织运行达到

高效,这就是工效学研究和应用的内容和目的。作为一本教材,本书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

的内容,从管理的角度加以阐述,内容包括:工效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人体测量及测

量数据的应用,疲劳及其降低措施,人对信息是如何接收,加工与输出以及如何应用在管

理上,如何对人-机界面进行工效学设计,工作环境的工效学设计,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等。

本书可作为管理、工程院校的本、专科教材,也能使实际管理、设计工作者从中获益,还可

作为科普读物供其他专业的读者阅读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工效学的概念 第三节 工效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工效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复习与思考题 案例讨论:洗碗机吆喝中难热卖 附:“头号杀

手”与腐败 第二章 人体测量及测量数据的应用 第一节 人体测量的方法与内容 第二节 人


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第三节 人体尺寸测量在产品尺寸系列化设计中的应用 复习与思考题 案

例讨论:细化市场大有文章 附 I:人体尺寸测量项目参数与住房设计 附 II:1997 年中国成

年人体质监测公报 第三章 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 第一节 疲劳及其测定 第二节 降低疲劳的

措施 第三节 心理疲劳 复习与思考题 案例讨论:行车勿逞强 附 I:谨防隐形“杀手”——

疲劳 附 II:一和十万 第四章 人的信息接收. 加工与输出 第一节 人的信息接收 第二节 人的

信息加工 第三节 人的信息输出 复习与思考题 案例讨论:密执安大学的希伯来语教学 附

I:高速公路上的弯道有利安全 附 II:基于 Microsoft Powerpoint 的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的

特点 第五章 人机界面的工效学设计 第一节 显示装置的工效学设计 第二节 控制器的工效

学设计 第三节 人—计算机界面的工效学设计 复习与思考题 案例讨论:老年住宅的中国模

式 附 I:三里岛原子能发电站的事故 附 II:简洁就是优势 第六章 工作环境的工效学设计

第一节 微气候 第二节 照明与色彩 第三节 振动与噪声 复习与思考题 案例讨论:煤矿井下

环境对矿工工作绩效与安全的影响 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几个误区 第七章 人—机系统

设计与评价 第一节 人—机系统设计 第二节 人—机系统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 人—机系统的

评价方法 复习与思考题 案例讨论:柔性制造系统 附:工作系统设计的工效学原则 ISO

6385—1981 E 参考文献 后记

------------------------------------------------------------------------------------------------

《如何实施正确的生产管理》

作  者: 李坤堂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05-01

  ISBN: 730107285
市 场 价: ¥38.0

图书简介: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向 ISO 等全球化标准争速过渡的时期,同时也经济历

着由于全球化而引起的常规经营的动摇。面临如此巨变,我国制造业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本书重点介绍了 5S、目视管理以及消除浪费等非常朴素却又行之有效的技巧与方法。并用大

量篇幅介绍了“推进正确的生产管理之 20 条方案”、“TKK(工厂整体改善方法)检查清

单”等内容,具有很强的实战性。

木村博光,日本当代杰出的生产管理专家。自神户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进入日本纺织公司,

从事过营销、成本管理、设备投资管理、中期经营计划、OA 推进、计算机应用等工作。退休后,

相继成立了拜克斯研究所和经营创研公司,就任董事长。曾任中小企业的调查员、综合事业

部信息化顾问,大学讲师,调查协会理事等职。

作者研究的专门领域是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系统设计。其主要著作有《IT 解决方案》、
《通向

“在中国制造”的成功步骤》、《食品厂家的食物中毒和异物混进的完全对策》等。

本书作者一直追求“回归生产制造的根本”的路线,并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全面分析

和总结了日本企业实施生产管理的独到之处,对于中国企业改进生产管理具有重大的实践

参考与指导价值。只要企业管理者灵活运用本书,就能确保前景“并不可怕,仍然有路可

走。”

目录

前言 序言:“正确的生产管理”是生存的关键 让日本企业从现在回归根本 对我们的公司

有没有作用 在考虑到中国发展之前应该了解的事情 严格按规则办事的工人群体是日本的

威胁 中国制造业的巨大弱点 为了日本企业的生存, 该怎样做才好 彻底做好“正确的生产

管理” 第一部分 运用生产管理追求应当的利润 STEP1 对制造业的再认识 行动 1 对“生

产”工作抱有信心 行动 2 追求制造业的出发点“QCD” 行动 3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行动 4

面向顾客改变观念 行动 5 是否是重视人的经营 行动 6 着眼瓶颈 行动 7 重新把工作过程当


作一张白纸来进行规划 行动 8 积极. 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 STEP2 彻底摒弃浪费. 不合理和

散乱 行动 1 进行一次总动员, 找出车间里的问题 行动 2 杜绝 4 种浪费 行动 3 了解“消除

不合理. 混乱”的要点 STEP3 理解生产管理的全貌 步骤 1 使我们能够想象出生产管理的结

构 步骤 2 彻底实施工厂改善之基础的“5S” 步骤 3 通过“目视管理”搞好工厂的预测 步骤

4 通过接受订单的管理控制好工作的出入口 步骤 5 通过配置和作业指示改善工序流程 步骤

6 通过 POP 建设透明的工厂 步骤 7 根据日程计划采取对策, 通过进度. 在制品 管理确保交

货期 步骤 8 通过质量管理消灭不良品 步骤 9 通过成本管理降低成本 步骤 10 从改善作业到

改善工序 步骤 11 通过材料采购. 库存管理消灭欠缺品和 库存过剩 步骤 12 通过外协管理

避免交货期延迟 决 胜 将目标指向用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自主 协调的生产方式 第二部分

使改善的利器——“5S” 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 STEP1 重新认识“5S” 行动 1 再检查一下 5S

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行动 2 检查一下 5S 是否流于形式 行动 3 从社长. 厂长开始实施 5S

STEP2 整理——摒弃无用的东西 行动 执行红牌战术 步骤 1 开始实施红牌工程 步骤 2 准备

红牌 步骤 3 制定红牌的基准 步骤 4 给无用的物品贴上红牌 步骤 5 把贴上红牌的物品提交

给红牌裁决会议 步骤 6 果断丢弃无用之物 STEP3 整顿—实施“目视管理” 行动 1 理解

“目视管理” 行动 2 材料仓库的“目视管理” 行动 3 在制产品的“目视管理” 行动 4 工

具的“目视管理” STEP4 清扫——时刻保持车间干净 行动 1 车间的清扫 行动 2 机器的清

扫 行动 3 材料放置场地的清扫 行动 4 对眼睛不容易看到的场所进行清扫 行动 5 周边环境

的清扫 STEP5 清洁——安全性和质量的提高 从清洁开始 行动 1 通过清洁来发现浪费. 不

合理和混乱 行动 2 清洁我们的服装 行动 3 找出保持清洁的窍门, 杜绝脏乱的发生源 STEP6

教育——遵守车间的规章纪律 行动 1 问候. 摆好鞋子. 交流 行动 2 不生产. 不采购. 不收藏

不需要的东西 行动 3 把物品放在规定的场所 行动 4 培养每天清扫的习惯 行动 5 保持清洁

行动 6 灵活运用规定和基准①:首先遵守它 行动 7 灵活运用规定和基准②:经常进行 检

查和改善 第三部分 用计算机整理接受订单和 订单残余的信息 STEP1 首先从接受订单的信

息. 账本开始 行动 1 从整理接受订单的信息着手 行动 2 将接受订单的信息可视化. 卡片化


STEP2 订单账本电子化 步骤 1 让订单的账本易于使用 步骤 2 记入订单备忘录超市里 步骤

3 制作图表编号检索目录 步骤 4 制作接受订单数据输入的专用画面 STEP3 进一步有效利用

订单数据 行动 1 整理订单数据 行动 2 按订单交货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行动 3 根据订单

备忘录超市制作日程表 行动 4 增加交货累计和订单残余的项目 STEP4 和营业部门共享信

息 行动 1 加强和营业部门的交流 行动 2 召开营业. 制造. 材料部门的联合会议 行动 3 全公

司共享订单. 进展. 库存信息 第四部分 以现场为主导推进工序 管理的改善 STEP1 把交货期

和在制产品的改善 作为重点 忠告 1 彻底促进流动 忠告 2 努力确保交货期和缩短工期 行动

1 厂长. 制造部长的行动清单 行动 2 工序监督者的检查清单 STEP2 以现场为主导制作小日

程计划 忠告 认真做好多种少量生产的小日程计划 行动 1 小日程计划应从着手与完成的两

方面 进行统一管理 行动 2 在现场制作小日程计划 STEP3 通过作业指示发出指示. 命令 忠

告 1 重新认识指示. 命令的方法 忠告 2 作业指示的功能是作业的准备和分配 忠告 3 作业指

示中使用的票据种类 行动 1 通过作业指示板来传达指示和命令 行动 2 发行出库单, 指示材

料出库 行动 3 了解出库单的主要功能 行动 4 通过作业单, 发出开始作业的指示 行动 5 发

行移动单, 指示作业人员进行搬运. 移动 行动 6 制作其他的票据 STEP4 对进度的管理 行动

1 消除过量生产带来的浪费 行动 2 消除由于“等待”带来的滞留 行动 3 制定对策, 以处理

“突发作业” 行动 4 制定对策, 以挽回因延迟带来的影响 第五部分 引进 POP/LAN 局域

网 , 使工厂变得透明 STEP1 建设一个透明的工厂 行动 1 及早掌握工厂的状况, 并制定灵活

的对策 行动 2 废弃不带来附加价值的作业日报 行动 3 引进 POP/LAN 局域网 STEP2 建设

一个“眼睛看得见的系统” 行动 1 从掌握工序进展和在制品的情况开始 行动 2 描述 POP

/LAN 局域网 所能实现的目标 场景 1 厂长和制造部长 场景 2 工序管理科长 场景 3 装配分

组第二班班长 场景 4 现场作业人员 场景 5 生产技术职员 场景 6 成本核算职员 STEP3 引进

POP/LAN 局域网 步骤 1 非一次性地, 而是一个一个地实施 步骤 2 通过 LAN 局域网 共享

订单数据 步骤 3 印刷带条形码的作业单 步骤 4 在现场配备 POP 终端机 步骤 5 扩展到材料

采购. 仓库和外协 第六部分 制定计划, 提高多种少量的 生产效率 STEP0 理解多种少量式生


产的生产计划 行动 1 对多种少量式生产计划的困难性要有 充分的认识 行动 2 理解生产计

划的流程 行动 3 理解大. 中. 小日程计划的作用 行动 4 记住生产管理的 3 种方式 行动 5 构

思建立工序管理中心兼中间库存管理部门 STEP1 制定材料计划 行动 1 理解材料和零部件

计划制定的过程 行动 2 理解零部件构成表 行动 3 理解所需材料和零部件数量的计算方式

行动 4 选择适当的方式计算所需数量 行动 5 整理零部件表的基础数据 STEP2 制定步骤计

划 行动 1 再次认识作业步骤计划的重要性 行动 2 确定作业步骤计划的项目 行动 3 确定制

作步骤手册的人员 STEP3 确立基准日程 行动 1 掌握基准日程的大体情况 行动 2 理解基准

日程的内容 行动 3 计算基准日程①:特定产品的实绩调查法 行动 4 计算基准日程②:根

据流动数曲线的方法 行动 5 计算基准日程③:经验性的计算方法 行动 6 从“筹备天数”

开始制定计划 STEP4 制定工时计划 负荷计划和 余力计划 行动 1 计算能力和负荷 行动 2 制

作工时 余力 计划 STEP5 多种少量接受订单式生产的 生产管理案例学习 行动 1 认识生产管

理的全貌 行动 2 想象制定日程计划时的各种情形 管理中心 行动 3 了解装配部门的活动 行

动 4 做好控制以保持适当的库存量 行动 5 设想零部件加工部门的运作方式 第七部分 重新

认识材料采购. 外协 业务和库存管理 STEP1 谋求材料采购的改善 行动 1 体会多种少量生

产中材料采购的难处 行动 2 通过压缩原材料费用来降低成本 行动 3 进行 ABC 管理 重点管

理 行动 4 对于做过的事无怨无悔 行动 5 避免出现不良库存 STEP2 改善外协业务的管理 行

动 1 提高外协业务主管的地位和权限 行动 2 将外协业务并入制造部门 行动 3 明确指示式

样 行动 4 精心挑出重点管理项目 行动 5 认识到自己工厂的改善是先决条件 第八部分 为进

一步提高效率, 进行 彻底的. 根本的改善 STEP1 回顾工序管理的出发点 行动 1 理解. 掌握

减少滞留的方法 行动 2 通过工厂的透明化建设, 改善生产的节奏 行动 3 检查作业开始的准

备情况 STEP2 推进多种少量式生产的作业 标准化 劝告 充分利用成组技术 行动 1 着眼于

“单位作业” 行动 2 按类似作业汇总标准作业 行动 3 汇总类似零部件并进行标准化 行动

4 持续改善, 重新制定作业标准 STEP3 缩短工期和压缩在制产品 行动 1 通过缩短加工时间

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 行动 2 着眼于作业的“相互关联” 行动 3 全面消除瓶颈工序 行动 4


通过小批量化缩短工期 行动 5 作业准备和作业安排合理化 行动 6 提高搬运作业的效率 行

动 7 通过计划. 进度管理和作业指示规范流程 STEP4 从零开始重新认识工序构成 行动 1 从

设计开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认识 行动 2 对工程再造的重新认识 行动 3 从横向关系管理转

换为纵向关系管理 行动 4 引进小组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一览 结束语 卷尾附录 TKK 检查清单

-----------------------------------------------------------------------------------------------

《生产现场管控》

作  者: 李广泰

出 版 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01-01

  ISBN: 780697310

市 场 价: ¥28.0

图书简介:本书正是基于把知识变成方法的目的而编写的。书的内容呈流程式形态分布,

包含有现场布局、生产计划、流程排布、过程控制、品质管理、工程技术、生产效率、人员组织、

氛围、环境和安全等项目。书中所描述的方法、技能、思想、案例等完全取材于一些国际一流

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是经过多次论证和检验的,对于消除现场管控中常见的“三忙

(音)”(忙乱、盲目和迷茫)现象有特效。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拿过来就能用的经验和技

巧。非常适合于企业界的现场管理者以及正在努力想做管理者的人士阅读、学习和参照,也

适合于正在大专院校求学的学子们作为实践课程的指引。

本书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电子、塑胶、五金、机械、印刷和化工等多种行业,题材也是从理论到

实践样样都有。书的内容要求以点带面、深入浅出,风格是图文并茂,原则是看之有物,用

之有效。当然,是否真正具备了这些特点,还有待广大读者给予公论。

第 1 章 认识现场

一、何谓现场
二、走进现场

三、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四、现场管理的方法

第 2 章 如何打造亮丽的现场

一、现场亮丽意味着档次高

二、现场布局

三、从 5S 到 7S

四、现场装饰和标语

五、现场秩序与标识

六、现场空气要清新

七、亮丽的现场需要大家维护

第 3 章 抓住现场的主线

一、什么是主线

二、生产计划是怎样制订的

三、生产计划的要素

四、生产计划的类别

五、年生产计划

六、月生产计划

七、周生产计划

八、日生产计划

九、临时生产计划

十、生产计划一旦发行就是命令

十一、执行生产计划的诀窍

十二、产量要心中有数
第 4 章 设置最佳的生产流程

一、认识流程

二、现场的流程与布局

三、管理流程

四、生产流程图

五、服务流程

六、工程流程

七、物品流程

八、设备流程

九、如何改进流程

第 5 章 管好现场的每一个过程

第 6 章 现场品质控制

第 7 章 现场工作技术管理

第 8 章 现场效率管理

第 9 章 现场组织控制

第 10 章 现场氛围管理

第 11 章 现场环境管理

第 12 章 现场安全管理

附录:企业管理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

书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 (美)史蒂芬·柯维

ISBN: 7-5006-4903-7/G·1408

开本: 32
翻译: 顾淑馨,常青

出版时间: 2002-11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企业领导人都知道:只有每一位员工成为高效能人士,企业才会真正成为高效率企业。

这本书几乎覆盖所有美国成年人,它是美国成年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书。

一个强大的美国是由每一位高效能的美国人决定的,不能不说与这本书有重要的关系。

作者简介:

史蒂芬·柯维: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他是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也

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Franklin Covey)的联合主席,曾协助众多企业、教育单位与政府机

关培训领导人才。柯维博士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为全美二十

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本

书自出书以来,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七年,在全球七十个国家以二十八种语言发行

共超过一亿册。

-------------------------------------------------------------------------------------------------

运筹学应用随机模型(影印版):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工业工程

作  者: V.G.Kulkarni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07-01

  ISBN: 730208862

市 场 价: ¥38.0

图书简介:Kulkarni 编篡的《Modeling,Analysis, Desing,and Control of Stochastic

Systems>一书较系统地讲解随机模型的有关内容,其特点是重点介绍各种原理和方法的基

本概念及其应用,对于较简单的一般问题,以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给出其详细的证明过

程,而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则用直观的说明来代替复杂而抽象的证明过程,同时每个章节

都有丰富的例子和大量的练习题,习题按照概念题和计算题分类,易于学生消化和巩固。

《运筹学(应用随机模型)》即为该书的影印版,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概率论、马尔科夫

过程、排队系统、最优设计、最优控制等。本书可作为工科类及管理类本科生教材。...

目 录 About This Book 1. Probability 1.1. Probability Model 1.2. Sample Space 1.3.

Events 1.4. Probability of Events 1.5.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1.6. Law of Total

Probability 1.7. Bayes' Rule 1.8. Independence 1.9. Problems 2. Univariate Random

Variables 2.1. Random Variables 2.2.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2.3.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s 2.4. Common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s 2.5. Continuous Random

Variables 2.6. Common Continuous Random Variables 2.7. Functions of Random

Variables 2.8. Expectation of a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 2.9. Expectation of a

Continuous Random Variable 2.10. Expectation of a Function of a Random Variable

2.11. Reference Tables 2.12. Problems 3. Multivariate Random Variables 3.1.

Multivariate Random Variables 3.2. Multivariate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s 3.3.

Multivariate Continuous Random Variables 3.4. Marginal Distributions 3.5.

Independence 3.6. Sums of Random Variables 3.7. Expectations 3.8. Problems 4.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and Expectations 4.1. Introduction 4.2.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Mass Function 4.3.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4.4. Computing

Probabilities by Conditioning 4.5. Conditional Expectations 4.6. Computing

Expectations by Conditioning 4.7. Problems 5. Discrete-Time Markov Models 5.1. What

Is a Stochastic Process 5.2. Discrete-Time Markov Chains 5.3. Examples of Markov

Models 5.4. Transient Distributions 5.5. Occupancy Times 5.6. Limiting Behavior 5.7.

Cost Models 5.7.1. Expected Total Cost Over a Finite Horizon 5.7.2. Long-Run Expected

Cost Per Unit Time 5.8. First Passage Times 5.9. Problems 6. Continuous-Time Markov

Models 6.1. Continuous-Time Stochastic Processes 6.2. Continuous-Time Markov Chains

6.3. Exponential Random Variables 6.4. Examples of CTMCs: I 6.5. Poisson Processes

6.6. Examples of CTMCs: II 6.7. Transient Analysis: Uniformization 6.8. Occupancy

Times 6.9. Limiting Behavior 6.10. Cost Models 6.10.1. Expected Total Cost 6.10.2.

Long-Run Cost Rates 6.11. First Passage Times 6.12. Problems 7. Generalized Markov

Models 7.1. Introduction 7.2. Renewal Processes 7.3. Cumulative Processes 7.4. Semi-

Markov Processes: Examples 7.5. Semi-Markov Processes: Long-Term Analysis 7.5.1.

Mean Inter-Visit Times 7.5.2. Occupancy Distributions 7.5.3. Long-Run Cost Rates 7.6.

Problems 8. Queueing Models 8.1. Queueing Systems 8.2. Single-Station Queues:

General Results 8.3. Birth and Death Queues with Finite Capacity 8.3.1. M/M/1/K

Queue 8.3.2. M/M/s/K Queue 8.3.3. M/M/K/K Queue 8.4. Birth and Death Queues with

Infinite Capacity 8.4.1. M/M/1 Queue 8.4.2. M/M/s Queue 8.4.3. M/M/∞ Queue 8.5.

M/G/1 Queue 8.6. G/M/1 Queue 8.7. Networks of Queues 8.7.1. Jackson Networks

8.7.2. Stability 8.7.3. Limiting Behavior 8.8. Problems 9. Optimal Design 9.1.

Introduction 9.2. Optimal Order Quantity 9.3. Optimal Leasing of Phone Lines 9.4.

Optimal Number of Tellers 9.5. Optimal Replacement 9.6. Optimal Server Allocation

9.7. Problems 10. Optimal Control 10.1. Introduction 10.2. Discrete-Tim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DTMDPs 10.3. Optimal Policies for DTMDPs 10.4. Optimal Inventory

Control 10.5. Semi-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SMDPs 10.6. Optimal Policies for SMDPs

10.7. optimal Machine Operation 10.8. Problems Answers to Selected Problems

Bibliography Index Appendix A: Proof Of Theorem 6.4 Appendix B: Uniformization

Algorithm to Compute P t Appendix C: Uniformization Algorithm to Compute M T

-----------------------------------------------------------------------------------------------

《精益思想:消灭浪费,创造财富》

出版: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2-5-1

原 价:¥23 元

作者简介:詹姆斯•P.沃麦克 作家,向北美企业提供创造精益飞跃咨询意见的顾问,也向

小型制造厂投资。他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日本研究项目中作合作研究;现住美国马萨诸

塞州的布鲁克林。

  丹尼尔•T.琼斯 威尔士加迪夫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也是这一商学院所设的“精益企业

研究中心”主任。他向欧洲企业提供有关精益飞跃的咨询意见;现住英国赫里福德的小伯

简介:

● 把《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介绍的精益生产方式精炼为精益思想,提出企业在不增加资

金投入、保持稳定就业的情况下不断提高生产率和增加销售额的具体办法; ● 将大批量生

产转变为精益生产要做到的五个步骤; ● 根据用户需求,重新定义价值; ● 按照价值流

重新组织全部生产活动; ● 使价值流流动起来; ● 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价值流; ● 不断

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目录

前言 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第一部分 精益原则 绪论 和 muda 针锋相对的精益思想 第一章


价值 第二章 价值流 第三章 流动 第四章 拉动 第五章 尽善尽美第二部分 从思想到行动:

精益的飞跃 第六章 简单事例 第七章 复杂事例 第八章 严峻的考验 第九章 精益思想和德国

技术 第十章 大丰田,小昭和 第十一章 行动计划第三部分 精益企业 第十二章 流动的渠道,

渠道的流域 第十三章 想象尽善尽美后记:精益网络词汇(按原文字母排列)参考书目索引译

-------------------------------------------------------------------------------------------------

《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 14 项管理原则》

作者:(美)杰弗里&middot;莱克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1

原 价:¥49.8 元

作者简介:

杰弗里·莱克

密歇根大学工业与运营管理工程系统教授,是该校日本技术管理课程、精益制造与产品发

展认证课程的主任、创办人之一。曾经四度赢得新乡奖(Shingo Prize for Excellence,为纪念

丰品生产方式的他始人新乡重夫而设立)。同时也是提供精企业与供应链管理顾问服务

Optiprise 管理顾问公司首席顾问,经常在这《哈佛商业评论》、
《史隆管理评论》及其他知名

期刊上发表对丰田著述,他所编纂的《迈向精益》一书因对制造业的精辟研究而于 1998 年

赢得了新乡奖。

简介:《丰田汽车案例》一书从日本丰田公司创建丰田生产模式的思想及文化基础入手,通

过分析和实证的手段表达了了 TPS 的核心消除浪费,说明了建设丰田生产方式的 14 项原则,

说明了其可操作性的原理与过程;并且提出了应用 TPS 改造企业的理论与方法。全书贯穿


了作者的思想体系和研究成果,写作手法新颖,文笔流畅,层次分明,给人一种对学习

TPS 的耳目一新之感,是学术界与企业界人士值得学习、阅读的一本好书。我相信,这本书

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特别是制造企业管理创新大有益处。本书将丰田方式概括为理念、流

程、员工和合作伙伴、解决问题等 4 个方面。这 4 个方面的整合,形成制度,并落实到每项

活动是丰田方式的实质。作者对丰田汽车公司及其在美国的工厂有 20 多年的体验,并在 1

年期间对 40 多位丰田公司各部门经理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辩识出丰田方式的 14 项原则,

这是对丰田方式的全面概括。虽然本书出版之前已经有不少的中文和外文著作从不同的角

度介绍丰田生产方式,但读完本书仍然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内容翔实,可读性好,

值得推荐给我国读者。

目录:

推荐序 实行精益生产的 14 项关健管理原则作者序 加速流程、杜绝浪漫、改善品质的典范 第

一部分 丰田模式具有世界一流的效能 第一章 以卓越的操作流程为战略性武器 第二章 全球

最杰出的制造商:丰田家族与丰田生产方式 第三章 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杜绝浪费 第四

章 丰田模式的 14 项原则:丰田生产方式背后的文化基础 第五章 实践丰田模式:“凌志”

车款永不妥协 第六章 实践丰田模式:“先驱”车款创新纪元第二部分 丰田模式的做事原

则 第一类原则 长期理念 第七章 原则 1: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牺牲短期

第二类原则 正确的流程方能产生优异成果 第八章 原则 2:建立无间断的操作流程以使问

题浮现 第九章 原则 3:实施拉式生产制度以避免生产过剩 第十章 原则 4:使工作负荷水

稳准稳定(生产均衡化) 第十一章 原则 5: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重视品质

管理的文化 第十二章 原则 6: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进与授权 第十三章 原则 7:运用视

觉管理使问题无处隐藏 第十四章 原则 8:使用可靠的、已经过充分测试的技术以协助员工

及生产流程 第三类原则 发展员工与事业伙伴,为组织创造价值 第十五章 原则 9: 把彻底

了解且拥护公司理念的员工培养成为领导者,使他们能教导其他员工 第十六章 原则 10:


培养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 第十七章 原则 11:重视事业伙伴与供货商网

络,激励并助其改进第四类原则 持续解决根本问题是企业不断学习的驱动力 第十八章 原

则 12:亲临现场查看以彻底了解情况(现地现物) 第十九章 原则 13:不急于作决策,以共

识为基础,彻底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并快速执行决策 第二十章 原则 14:通过不断省思

与持续改进以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第三部分 把丰田模式应用于你的企业 第二十一章 运用

丰田模式使技术型与服务型企业变革 第二十二章 借助丰田模式建立精益的学习型企业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