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1

最新封面报道|解构蚂蚁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通过“流量巨头+支付巨头+各类金融产品嵌套”,蚂蚁集团搭建起一个庞大的资金内循环模式

从支付宝起家的蚂蚁集团,目前资本市场对其估值逾2000亿美元,略超中行、农行这两家大行,高于有“零售之王”之称的招商
银行。
《财新周刊》 文 |财新记者 胡越 钱童 张宇哲

  估值2000亿美元的蚂蚁集团,终于踢出了上市前的临门一脚。

  2020年7月20日,一个月前刚从蚂蚁金服更名而来的蚂蚁集团宣布,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
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上市。

  业内预计,这很大可能是今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从支付宝起家的蚂蚁集团,目前资本
市场对其估值逾2000亿美元,略超中行、农行这两家大行,高于有“零售之王”之称的招商银
行;如若上市,势必成为科创板当仁不让的新龙头。

  市场对蚂蚁集团的估值,是基于其支付入口带来的庞大流量、国内最全的金融牌照、技术
输出的愿景,以及国际化拓展的想象空间。

  根据官网,在董事长井贤栋和首席执行官胡晓明的领衔下,蚂蚁集团目前至少分为数字金
融、保险、国际和智能科技四大事业群,总裁分别由黄浩、尹铭、赵颖和蒋国飞担任。事业群
的划分,大致勾勒出了蚂蚁集团的业务生态:支付作为入口,强化获客与黏客,实现业务引流
与数据沉淀;数字金融用体内客户与场景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收入变现;科技服务将应用于
金融领域的技术对外输出;最后通过国际化,在海外拓展前述模式。

  四大业务板块中,蚂蚁集团希望淡化金融标签,强化其科技公司、大数据公司的定位;但
根据截至目前的数据以及预计,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收入和利润都要依赖金融业务,
互联网金融巨头的性质仍是其基本特征。

  目前,支付宝在全球的用户约13亿人、国内活跃用户超9亿人,余额宝用户超7亿人,小微
企业用户超2800万户,花呗和借呗联合贷款规模超万亿元,蚂蚁财富促成资产管理规模超4万
亿元,除了中国,在全世界覆盖超20亿人口的九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本地电子钱包,旗下拥有银
行、保险、支付、基金、证券、保理、小贷、虚拟银行、众筹、企业征信牌照,投资金融、出
行、餐饮、零售、电商、房产、文娱、企服、软件、旅游、物流、医疗等多个板块,几乎覆盖
了线上线下生活消费和零售金融领域的所有场景。

  从收入结构看,支付、信贷、理财、保险等金融业务,目前仍然是蚂蚁集团收入和利润来
源的大头,但技术输出和国际业务被蚂蚁寄予厚望。2020年6月,蚂蚁的全称从“浙江蚂蚁小微
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反映了其意欲去掉“金融”、强化科
技公司定位的用意之外,还拿掉了区域标签“浙江”,强化全球化的战略方向。

  未来,蚂蚁集团还将如何改写金融业务、发展空间还有多大、与监管如何博弈共舞,科技
服务和全球化战略能否成为新的增长点,均是尚待观察的新篇章。

支付宝仍是核心

  17年前为解决淘宝网交易信任的担保支付工具——支付宝——已成长为今天的巨兽。

  当年马云部署创设支付宝时,是对标国际支付巨头PayPal。如今,PayPal的全球活跃注册用
户约为3亿人,而支付宝国内活跃用户9亿人。2019年5月,蚂蚁金服技术专家吕丹在QCon 2019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上称,在大促场景下,支付宝同时在线量超过3亿,并发请求超过1亿,同时
上线的用户数超过百万人/秒。

  支付宝的崛起中,经历了几个关键节点:推出快捷支付、二维码支付、余额宝、芝麻信
用分,每一步都带来颠覆效应。抢占先机和巨额投入,造就了金融业务的黄金入口。新网银
行副行长刘波2019年4月撰文指出,只要在支付宝放个入口,借呗的转化率就是其他入口的10
倍以上,余额宝收益在货币基金中几乎最低,一度还要每天抢额度才能投进去,但规模仍然是
想压都压不住,并不是支付宝的客户活跃度比其他App高,只是它的金融业务转化率高到令人
咋舌,“用户就觉得支付宝是用来干这个的”。

  截至2019年6月末,在支付、理财、融资、保险、信贷五大类金融服务中,使用三种及三
种以上服务类别的支付宝用户达 80%,使用全部五种服务类别的支付宝用户达40%。

  有研究者认为,支付宝才是蚂蚁集团高估值的核心。“PayPal的市值刚好是2000亿美元出
头;Visa和Mastercard是全球最值钱的支付类企业,市值分别超过4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对财新记者表示。
  支付宝并非没有对手。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偷袭珍珠港”曾给支付宝带来不小的
压力和冲击,如今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据约三成份额。2019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日均
支付笔数分别为约6.3亿笔和约15.1亿笔;但微信支付的差距是支付金额不及,这也导致微信支
付尚未像支付宝一样推出花呗这样依赖于账单厚度的产品。

  伴随着中国移动支付渗透率在2018年底提升至92.4%,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双寡
头竞争”已经接近尾声,支付宝和阿里电商都需要在存量市场之外开拓更多增量。但在线下支
付市场,支付宝一度被微信支付打得相当被动。由于缺乏权威统计数据,市场猜测,微信支付
和支付宝的线下支付市场份额可能已经到了7∶3。

  对此,有人颇感悲观。一位熟悉蚂蚁集团的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线下实战不好打,阿
里缺乏的就是线下基因,只能靠借呗和花呗去养其他业务。”但花呗和借呗是低频交易,并不
能培养用户黏性。蚂蚁要维持黏性只能靠支付,但支付本身是一个亏损极大的业务,主要是由
于大量的技术投入和补贴。

  但也有人乐观,认为阿里、蚂蚁集团利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已经布局了中国零售百强的大
部分,可以说是“能买尽买”,这种战略性布局场景的眼光奠定了支付宝线下支付的基本盘。

  后者正是支付宝的本地生活平台策略,从支付宝的口号变化也可见一斑。从“支付就用支
付宝”到“生活好,支付宝”,支付宝于2020年3月10日宣告要做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活开放平台,
并立下“3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助4000万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的战略目标。

  “其实蚂蚁的金融服务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现在实际上是在用金融去反哺阿里生态的流
量。”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财新记者,现在支付宝要通过本地生活与众多新的流量平台对抗,
否则就“腹背受敌”。“靠本地生活提高交易频次,多场景才有数据、才有定价。”

场景战继续
蚂蚁金服对本地生活的投入,可追溯到上一轮O2O混战。

2006年,阿里收购生活服务平台口碑网,但在2010年开始的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轮血腥拼
杀的“千团大战”后,口碑网销声匿迹。2015年,蚂蚁与急于在电商外开辟新领域的阿里集团一
起投资60亿元,重启口碑杀进O2O;10月,美团、大众点评火线合并,靠拢腾讯;12月,阿里
和蚂蚁再度联手控股饿了么,并在四个月后合并口碑外卖业务。

但在本地生活领域的防御性布局,并未能解除蚂蚁金服的后顾之忧。2017年,依托线下二
维码地推和生态内的滴滴打车等场景,微信支付在线下支付异军突起,迅速超越支付宝成为市
占率第一。面对微信在线下的强势进攻,蚂蚁金服加紧扶持应用场景。2017年4月,阿里集团
和蚂蚁金服4亿美元再次加注饿了么;当年12月,蚂蚁金服20亿元入股哈啰单车,成为后者第
一大股东。次年5月,阿里和蚂蚁金服完成对饿了么的全资收购。

 在全资收购饿了么的同时,蚂蚁金服也正在经历从彭蕾时代到井贤栋再到胡晓明的两次更
迭。上百种热门PDF杂志购买微信:bfc0400

点击进大图

2018年4月,井贤栋接替彭蕾出任蚂蚁金服董事长、CEO。上任不久,井贤栋便开展大举
补贴,通过支付宝红包码开展市场推广,并降低包括餐饮商家在内的支付费率,同期大举押注
刷脸支付。但一年之后,支付宝在线下支付市场的份额没有发生根本性扭转。

2018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饿了么和口碑合并,组成本地生
活服务平台,还投资孵化盒马鲜生,加注天猫超市,不断扩大投入。

为了调动集团内部资源、突破业务壁垒,阿里巴巴把更多精兵强将调往本地生活。2020年
1月,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董事长,阿里本地生活公司CEO王磊变成向张
勇和胡晓明双线汇报。胡晓明加入阿里之前供职于建行杭州分行,在支付宝工作过一段时间后
曾投身阿里云,带领阿里云开疆拓土、高增速发展。在张勇接棒马云前那场持续半年的人事调
整中,胡晓明调回蚂蚁金服出任总裁。一名阿里内部人士指出,他在集团中“能调动更多资
源”。

之后不久,支付宝和饿了么重新梳理本地生活的排兵布阵。2020年3月10日,支付宝改
版,在首页增加外卖(饿了么)、美食玩乐(口碑)、酒店住宿(飞猪)和电影演出(淘票
票)的入口,并全面向阿里本地生活导流。
  “阿里巴巴将有两大入口,手机淘宝是实物电商的入口,支付宝钱包就是本地生活的入
口。”一位蚂蚁金服高层如此总结这次调整的意义。在他看来,归拢飞猪、饿了么、淘票票等
业务,再加上哈啰单车等被投企业,阿里的本地生活品类形成了和美团完全同等的业务架构。
“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还有一定差距,但加上飞猪这些业务后就不一定了。”不过据财新记者了
解,因负责人和汇报线的差异,飞猪与支付宝、阿里本地生活尚未走向彻底打通。

  线下的场景战争中,小程序成为下一个战场。第三方服务商有赞CEO白鸦认为,小程序不
仅是优化用户体验的载体,更是巨头收拢注意力和流量池的战略必需。

  2017年12月,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以小游戏高调介绍小程序,由此引爆市场。截至2019年
底,微信已经有超过150万小程序开发者和300万小程序,到2020年一季度,日活跃用户突破4
亿。小程序的野心不单在线下本地生活,甚至会深入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底盘场景:电商。
一贯在流量分配上克制的微信也已经开始放开流量,短短数月开放小程序间跳转、分享朋友圈
等流量入口。

  9亿活跃用户的支付宝只能追赶。2019年,支付宝宣称三年投入10亿元补贴小程序创业
者、加速产品迭代,并开放公域流量入口,更强调将协同“阿里系”其他App,希望培育生态。
然而,各个业务线的主要KPI各有不同,配合支付宝小程序显然并非其第一要务。针对和其他
业务的合作,支付宝开放生态事业部总经理何勇明认为过程非常复杂:“业务的发展需要互相
协同融通,不同服务的场景不一样,所以需要找到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动力。”

  截至2020年7月,支付宝有超过170万个小程序,月活用户超6亿,与微信仍有差距。

现金奶牛:借呗和花呗

  单靠支付无法盈利,蚂蚁集团的赚钱机器在哪里? 答案是:金融业务,尤其是信贷。

  2020年6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上海高级金融研究院举办的线上会议中表示:“蚂蚁金
服公司100亿元的利润中,45亿元利润来自于重庆那两个小贷公司。”这两家小贷公司,即重庆
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分别是蚂蚁花呗、借呗的
运营主体。

  蚂蚁集团目前尚未公布招股书、披露年报。中信证券根据阿里巴巴每财年披露的从蚂蚁金
服收到的特许服务费和软件技术服务费测算,蚂蚁在2016、2017、2018、2019财年以及2019年
二季度和三季度的税前利润,或分别为:29.9亿元、55.6亿元、91.8亿元、13.8亿元和102.3亿
元。

  “2014年12月,花呗正式上线,2015年成为公司主力产品、明星产品、带领产品,贷款不
良率控制在1%以内,用户数据突破6000万。2016年12月,花呗用户突破1.41亿,获集团红草莓
产品奖。”在“花呗之父”郝英的领英界面,记录着这一历程。

  一位前蚂蚁集团人士回忆道,花呗在创立之初由于缺乏知名度,商家签约无法大规模展
开,其余额在增长一段时间后长期在几百亿元上下徘徊,由于绑定支付宝默认开通花呗,还遭
到用户投诉。不过,最终花呗还是利用“双十一”期间的支付高峰,实现了在淘宝体系内的破
局,“银行不可能陪着支付宝无限升级服务器,那么‘双十一’头一个小时的交易高峰需要一款阿
里自己的信用支付产品,花呗就借这个机会挤入了支付宝默认支付顺序的第一位。”

  相比之下,借呗的诞生要更为平淡一些。借呗的前身为“随身贷”,前述人士对财新记者表
示,2014年下半年,在服务一些店铺流水并不丰富的淘宝商户时,业务团队采用分析店主个人
支付宝流水的方式来授信,发现效果也不错,这才有了随身贷的雏形。推出之初,随身贷更多
被视为花呗覆盖率足够高以后继续导入客户的一个“后手”。

  但随着业务的发展革新,改名为“借呗”的现金贷产品成为蚂蚁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2018年末,借呗的净利润为35亿元,而花呗净利润3.7亿元。这种差别是由花呗的产品特性决定
的,到2019年三季度,花呗一半以上客户的额度小于2000元,超过30%用户额度小于1000元,
有四分之三的用户从未支付过手续费或利息,但是花呗既为借呗筛选了用户,也为支付宝的支
付成功率提供了保障,战略意义和“带货能力”不可小觑。
  2018年通过小贷公司发行企业ABS出表、严重超出资本金杠杆要求被监管叫停后,借呗和
花呗的业务模式转为助贷及联合贷款,蚂蚁向金融机构收取一定比例的技术服务费。到去年下
半年,在全国约2万亿元的联合贷款余额中,蚂蚁就占到了约一半左右;合作银行约400家,浦
发银行、上海银行、天津银行等占据大头,以至于监管部门曾向部分银行发去监管函(参见本
刊2019年第41期封面报道《2万亿联合贷款挑战》)。

  2020年3月,井贤栋在浙江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上透露,2019年蚂蚁金服累计发放贷款1.7万
亿元,同比增长72%。

  由于联合贷款涉及隐性兜底代替银行风控、合作方集中度高、异地放款等问题,2019年多
地监管部门收紧对联合贷款的监管。《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也体现出谨慎的监
管思路,强调银行的核心风控不能外包。

  多位银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在借呗和花呗推广早期,也曾提供过兜底服务;在数据开放
上,蚂蚁会给合作银行用户的性别、年龄、每月消费金额等标准字段,但为原始数据输出的分
值区间,而非底层数据本身,银行由此构建的风控系统仍然依附于蚂蚁的数据,一直也颇有争
议。

  2019年9月,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一次会议上,胡晓明发言时公开喊话:“我建议
监管者对于联营贷款再作一些调研,看看背后的客户、技术分享、数据分享,实际风控我们是
怎么做的?不要‘一刀切’。”会后,财新记者追问胡晓明究竟如何联合风控,胡晓明称,并不是
谈风控责任如何分担,而是金融机构必须做实质风控。

  2020年7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在规范核心风控
环节、数据使用、消费者保护的基础上,对助贷及联合贷款模式,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分
析人士认为蚂蚁集团核心业务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隐忧。但联合贷款对银行究竟是蜜糖还是砒
霜,争论并不会因此停止。

目前,支付宝在全球的用户约13亿人、国内活跃用户超9亿人。

  从盈利角度来说,在信贷业务的高光下,支付宝搭载的理财和保险产品略显黯淡,但在全
市场仍然是遥遥领先,击中了一些痛点。

  根据近期支付宝“金选”发布会披露的数据,目前余额宝用户规模超7亿,平台理财交易用户
数超过1.6亿。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蚂蚁的财富管理业务预计采取尾随佣金形式,可参考基金公
司向代销银行支付的尾随佣金比例,基本在40%至70%水平,根据蚂蚁基金2018年营业收入14
亿元反向计算,预计年代销基金规模在千亿元级别。

  在保险业务上,蚂蚁已手持多张保险牌照,覆盖财险、寿险领域,不过最终让其类保险业
务一炮而红的是2018年11月推出的“相互保”,如今参与人数超过1亿人。中信证券测算,蚂蚁集
团按每期赔付额的8%收取管理费,以覆盖线下调查等成本。2019年共收取管理费2.4亿元,预
计2020年全年的相关收入可超过10亿元。

  另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财新记者指出,与借贷和支付聚焦长尾市场不同,无论是投资理财还
是保险,都很难再产生借贷和支付那样的颠覆效应。“理财需要聚焦高净值客户,这一部分目
前银行仍然具有优势,线上保险卖的也还是客单价比较低的产品,高价值产品仍然需要保险代
理人推介的模式。”

  前述前蚂蚁集团人士则认为,仅金融业务,蚂蚁集团潜力巨大,花呗和借呗都远未到顶,
花呗的账单厚度仍在增长,分期率远超信用卡,而借呗目前不良率非常低,额度也较低,还没
有开启主动申请;理财和保险业务,其种类的想象力也都十分丰富。但这些能否继续做大,受
制于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

科技故事怎么讲

  金融之外,蚂蚁集团已经开始讲起了另一个故事。

  从2017年开始,蚂蚁集团就有意淡化自身的金融属性,宣称不是“FinTech”(金融科技),
而是“TechFin”(科技金融)。2020年6月22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蚂蚁的全称
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金融化意图更
为明显。

  “现在的金融科技公司, 都想赚金融的钱、拿科技的估值。”一位银行技术高管一针见血地
指出。

  在上市消息宣布三天后,蚂蚁区块链升级更名为“蚂蚁链”。据阿里旗下《天下网商》披
露,两个月前,马云在蚂蚁集团一次内部座谈会上表示:“蚂蚁链的名字是我起的,大家要爱
护它、养育它,这个决定可能不亚于当初我们决定成立支付宝。”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一时间,蚂蚁链被称为“不亚于阿里云的伟大冒险”,模仿“支付就用支付宝”的口号,“上链
就上蚂蚁链”应运而生。

  “这种宣传就是阿里的风格。”前述银行技术高管告诉财新记者,区块链行业并没有太多本
质的变化,蚂蚁链也还是那个蚂蚁链,大家愿意加入,是想要进入蚂蚁的生态。他指出,目前
区块链对于行业的最大价值还是来自数字化,“把原先没有数字化的部分数字化了,但这不是
区块链产生的价值,用别的方法可能一样可以做到”。

  一位参与了蚂蚁开放联盟链计划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金融板块以“双链通”(即区块链和
供应链)为主,非金融板块以溯源业务为主。“之前阿里云和蚂蚁集团都有区块链板块,现在
就是技术方面阿里云仍然做支持,但业务运营全部搬到蚂蚁这块,避免两边打架。”他表示,
目前这块市场尽管销售总量比较大,但发展速度并不快,主要还是区块链距离商业变现仍有不
小距离,“蚂蚁一套BaaS卖50万元,一套溯源的卖30万元,考虑到它实际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这个价格我们觉得是比较贵的。”

  蚂蚁链的高调宣传,将蚂蚁集团的金融科技赋能推到台前。

  早在2017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时任蚂蚁CTO的程立就明确了蚂蚁面向未来的BASIC战略
——区块链(Blockchain)、金融智能(AI)、安全(Security)、物联网(IoT)、金融计算
(Computing)。

  2018年,蚂蚁金服正式推出金融科技平台,在“成熟一个、开放一个”的全面开放策略下,
对外输出数字金融、区块链、监管科技、阿里云金融服务四大类产品,热门产品包括金融分布
式架构SOFAStack、移动开发平台mPaaS、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蚂蚁区块链、安全计
算平台、支付宝云支付等,产品种类令人眼花缭乱。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目前,蚂蚁金服金融
科技的分布式技术服务均已形成成熟的运营收费模式,公司网站显示已有超过 40 项产品采用
付费部署的模式。

  不过,蚂蚁集团提供的“金融云”服务和其他云服务厂商没有本质区别,金融机构真正看中
的是支付宝的流量和客户数据,前者拉新、后者风控。

  “原先蚂蚁想推云化,但大部分金融机构其实是不会接受一个云化系统的,如果做本地部
署,其定价又特别高,只能找到几家站台。”前述熟悉蚂蚁集团的人士表示,“所谓的金融科技
服务其实主要是通过联合贷款,降低利息收入,转成流量和风控服务的收入了,但已经不是当
年想做的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输出了。”

  “蚂蚁金服做SaaS(软件即服务)顶多算个增值服务,金融领域的SaaS虽然是毛利最高
的,但目前市场上谁也没有挣到钱。”国内一家大型软件公司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金融机构
的SaaS服务目前标准化最高的只有安全模块, 2C业务(面向消费者业务)定制化程度很高。
“给金融机构服务是劳动密集业务,蚂蚁金服有流量,没必要那么累。”
  一位前中小银行高管告诉财新记者,每家中小银行都处在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不太存
在一个药方能治百病,需要的是本地化的定制服务,金融科技公司缺乏对未来模式的预判和引
领能力,最主要的一点是金融科技公司做不到“感同身受”,不了解银行的真正痛点,也就很难
对症下药。“我了解过一些他们的方案,当时我不太相信他们能帮到我,除了流量。”该高管坦
言。

  ThoughtWorks咨询业务总监肖然对财新记者指出,蚂蚁此前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业务边界,
因此面临最大的麻烦就是会被大行全面视为竞争对手,造成一种合作恐惧。

  不过在肖然看来,蚂蚁科技未来可以在两个方向上持续发力,一是“数据作为产品”,例如
输出个人信用分产品,二是“平台作为产品”,比如蚂蚁区块链,可以帮助上链企业快速实现最
新的科技赋能。他指出,蚂蚁科技目前最有竞争力的其实是信用系统,支付宝所沉淀的数据可
以说是“独步武林”。

  前述前蚂蚁集团人士也持同样观点。他指出,目前花呗和借呗的负责人邵文澜也兼任芝麻
信用的董事长。虽然芝麻信用已经拿不到个人征信牌照,未来仍然可以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风
控决策上的帮助。

国际化的想象空间

  实际上,蚂蚁金服在私募市场最后一轮融资1556亿美元的估值,是以其国际化业务的估值
折算,融资主体并非集团,而是蚂蚁国际。

  在2019年蚂蚁金服的投资者日上,蚂蚁金服的增长基石被概括为三点:数字支付和数字金
融、全球化以及技术服务。相比于三年前的五大分类:支付、财富管理、融资、保险和信用服
务,国际化是蚂蚁的增量故事。

  为什么要国际化?这是因为国内用户拓展的天花板已现。根据蚂蚁金服2016年定下的目
标:未来九年服务20亿消费者,50%用户在海外。目前支付宝的国内用户已经达到9亿,未来
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市场,蚂蚁可以收取技术服务费并分享投资回报。

  印度的Paytm是蚂蚁集团出海的首战告捷。2015年2月,蚂蚁金服与印度的移动支付公司
Paytm展开战略合作,来自蚂蚁的投资也被Paytm董事长维贾伊?夏尔马称作影响该公司发展的两
件大事之一。作为Paytm的战略投资者,蚂蚁金服一开始只在理念和业务逻辑上帮忙,不料越
陷越深,从资本到技术,几乎提供“保姆式服务”,一度曾派出100多名技术人员长期驻扎印度德
里。

  在投资的后两年里,Paytm的用户数量和日均交易笔数均实现了10倍增长,用户数量已达2
亿,其中活跃用户数量为9000万,日均交易笔数达1100万笔,一跃成为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公
司。
  2019年11月,Paytm宣布软银、蚂蚁等向其追加投资10亿美元。如今,Paytm已拥有超过3亿
的用户和1亿的月活,不过仍处于烧钱阶段。2019财年,Paytm净亏损421亿卢比,亏损同比扩
大163%。Paytm目前已拥有理财和信贷业务,并建有自有电商平台,收购保险公司以拓展保险
业务;2020年7月,Paytm甚至推出了小程序来服务商家,可以说是在全方位复刻蚂蚁模式。

  为了进入高壁垒的海外金融行业,蚂蚁金服这样投资或控股海外支付公司的路径,帮助其
避免了地缘政治风险。6月29日,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宣布,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59个中国厂
商应用在印度市场使用,而支付宝和Paytm得以幸免。

  除了印度的Paytm,蚂蚁集团还相继战略投资了泰国的Ascend Money、菲律宾的Gcash、韩
国的Kakao Pay、巴基斯坦的Easypaisa和孟加拉国的bKash等,或以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创立了
印尼DANA、中国香港Alipay HK、马来西亚TNG。上述涉足的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已超过20
亿。

  在投资这些公司的持股比例上,蚂蚁并不追求控股,例如最初投资Paytm在40%左右,入股
Ascend Money为20%;也有非常极端的案例,例如在与印尼传媒集团Emtek联手成立DANA的投
资中,蚂蚁集团占据的份额极少。根据Emtek 2020年一季报,Emtek在DANA的持股比例为
99.99%。
  蚂蚁集团选择的合作对象有着较好的属地化覆盖网络以及商户、用户资源,具备鲜明的头
部特征。例如Ascend Money用户数达1980万,Kakao Pay用户达1400万,DANA用户数达2000
万,Easypaisa钱包2019年用户数达640万等,都是所在国家的佼佼者。

  除了进入海外本地支付市场,蚂蚁集团还试图拓展跨境支付。2018年收购美国速汇金失
利,对蚂蚁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挫折,除了等待一年毫无结果,蚂蚁还为这一收购失败支付了
3000万美元的补偿费。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019年,蚂蚁集团完成对英国跨境支付公
司万里汇的收购,双方宣布将合作丰富和完善跨境线上支付解决方案。

  2019年末,蚂蚁集团经历了一轮高层人事变动。井贤栋不再担任蚂蚁金服 CEO,但继续担
任蚂蚁金服董事长;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接任蚂蚁金服 CEO,全权负责国内业务,向井贤栋汇
报。据财新记者了解,胡晓明金融背景较深,善于处理与监管关系,执行力强,非常注重结
果。而井贤栋升任董事长后,更多负责国际化业务及上市业务。

  但在新冠疫情冲击和国际政经形势斗转星移的影响之下,2020年蚂蚁集团出海步伐稍显疲
软。7月20日,跨国移动电话营办商沃达丰宣布,将支付宝服务接入其在南非的“超级App”中。
这是沃达丰时隔四年、继向M-Pesa开放许可后首次引入新的支付服务,也成为今年蚂蚁集团国
际化中少见的亮点。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未来蚂蚁出海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文化、语言差异导致需要较长时
间去深度了解市场,单用户价值也将低于国内;二是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匮乏,政府部门协调能
力有限,市场缺乏互联网行业成熟劳动力;三是金融作为强监管行业,大部分国家对外资的进
入抱有谨慎态度,推广可能遭到当地政府及同行抵制。

对监管的挑战

  在蚂蚁集团上市的一片兴奋叫好中,对于蚂蚁集团未来可能面临的监管挑战,却似乎再次
被淡化、忘却。事实上,快速成长的蚂蚁集团,一直挑战着传统金融体系,与潜在风险相伴,
也一直处于“与监管博弈”、拥抱监管的轮回中。

  目前,依托阿里电商平台的生态圈优势,蚂蚁集团通过“流量巨头+支付巨头+嵌套的各类
金融产品”,已搭建起一个庞大的资金内循环的闭环模式。互联网的无边界扩张特性与金融的
有边界风控要求如何平衡?

  蚂蚁集团如果要立足科技、大数据业务,做金融体系的金融基础设施,就应保证自身是独
立第三方,不应该直接操作信贷、保险等具体业务,但目前蚂蚁集团收入和利润又依赖金融业
务的现实如何扭转?这些基本命题,都是蚂蚁集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面临的巨大问号。

  蚂蚁的发展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同监管博弈共生的历史:2014年,央行支付结算司曾发文
暂停支付宝、腾讯旗下财付通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等有关业务,但此后相关
业务仍快速发展;短短一年,银行收单市场就基本沦陷于支付宝和微信的收款码;2017年下半
年开始,货币基金监管加码,中国央行、证监会联合出台流动性风险管理、销售、T+0赎回等
多个业务规则,余额宝在2018年一季度末达到1.69万亿元高点后,规模开始缓慢下降;2019年1
月14日起,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多年的备付金100%集中交存到央行。

  但在备付金集中存管和断直连之后,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的资金闭环问题反而愈发严重。尤
其是支付宝,目前有七八成的业务量是在平台内部封闭循环,无需通过两大清算机构银联和网
联转接。这是由于支付宝通过其支付平台无缝对接嵌套各类金融产品如花呗、余额宝等,使得
本代本闭环交易越做越大。如果说断直连以前至少银行还能监测到资金流向,目前则无论央行
还是银行,都无法监测到这部分资金的流转路径。

  “现在都做到平台自己的闭环里去了,央行、银行反而更搞不清楚其资金流向了。实际
上,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的监管还是失控的。”一位大行电子银行部人士称。

  据财新记者独家获悉,在此背景下,是否有必要拆分、如何拆分蚂蚁集团旗下支付宝和腾
讯旗下财付通,以增加信息透明度等重大议题,又再度纳入监管当局的视野。

  具体业务方面,在消费金融市场,蚂蚁集团首创“支付+互联网小贷(即花呗)+联合贷
款”,“先消费、后还款”的所谓“信用付”模式大行其道。目前,对标花呗的信用付产品还有京东
白条、滴滴信用付、百度有钱花、唯品会唯品花、携程拿去花、苏宁任性付等。今年上半年,
微信支付在内部孵化的信用付产品“分付”、美团升级改版的“月付”也已陆续上线。

  这些“信用付”产品实质上是虚拟信用卡业务,但普遍持有的是网络小贷的牌照,并无开展
信用卡业务的资质,与银行信用卡业务相比,存在监管套利和监管空白。

  据财新记者了解,多家银行此前已向银保监会有关部门反映,花呗等“信用付”产品涉嫌违
规开展信用卡业务,但银保监会尚未答复。

  财新记者致电银保监会有关人士,他答复财新记者称,花呗的牌照是小贷公司牌照,属于
属地管理,并不属于银保监会的监管职责。他亦坦承花呗的业务性质的确属于虚拟信用卡,应
该考虑如何强化对这类信用付产品的风险监管、提高其监管标准,“通过一个支付账户的入
口,叠加了这么多金融牌照,究竟应如何监管?是不是央行的金控管理办法应对这类业务进行
约束?”

  7月28日,财新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央行调查统计部门近日向各分行、营业管理
部、中心支行以及部分银行,要求银行上报线上联合消费贷款情况,上报指标主要包括规模、
利率、不良率三大方面,其中与蚂蚁借呗合作、与蚂蚁花呗合作要单独列明。这既体现了央行
对蚂蚁借呗和花呗的关注,也侧面说明监管部门并不掌握这一数据。

  “蚂蚁和腾讯都有10亿以上的客户,已经形成超级互联网金控混业平台,但监管上的问题
确实很多。最大的问题是互金巨头干了一件影响了整个金融生态甚至金融稳定的事,但是对其
监管框架却是门槛非常低的地方监管规则,监管质量也疲弱不堪,这是不正常的情况。”前述
人士称。

  作为一个整体,蚂蚁集团已被纳入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范围。2017年12月起,央行开始推
动大型金控集团的模拟监管试点,蚂蚁金服被纳入五家试点。2019年7月,央行发布《金融控
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20年初的央行工作会议要求,加快补齐金融控
股公司监管等制度短板。

  不过,财新记者从多位央行内部人士了解到,目前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仍停留在传统金
融的思路上。“蚂蚁的模拟试点没怎么开展,并没有深入到蚂蚁集团内部去调研。宏观审慎监
管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巨头的挑战,需要开拓者。”

  此外,业内还普遍担心互金巨头数据垄断的安全性挑战。在前述支付业资深人士看来,蚂
蚁和腾讯两大互金巨头手中掌握10亿以上用户的支付数据,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又通过健康
码拿到很多地方健康管理的个人敏感数据,包括通讯运营商的GPS定位数据、手机IMEI码等。
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乐于和互金巨头在大数据方面展开合作,比如包括学习强国App、个
税App背后的技术服务商都是阿里。通过智慧城市、健康码、消费券等,蚂蚁和腾讯两大互金
巨头与政府绑定得越来越紧密。但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在积极“互联网+”的同时,普遍缺乏数
据保护意识。“大量个人隐私数据都进入少数几家私人公司,私人部门肯定是以盈利为中心
的,可能会对整体国家信息安全构成挑战,数据垄断的安全性也同样影响金融稳定。”前述资
深支付行业人士说。

 在他看来,无论是零售金融业务向互联网平台倾斜还是数据垄断,都是监管缺位造成的,
这种马太效应会使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

2019年12月,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指出,要研究制定大
型科技公司开放数据的原则,也就是说,让中小科技公司也分享这些数据,鼓励竞争,维护公
平的市场环境,并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数据风控模型进行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也
多次撰文、发言,提醒注意大科技公司的“赢者通吃”。

 加强监管的本质是防控风险,对于大科技公司来说,未必都是利空。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王新锐对财新记者表示,随着相应立法的增强,像蚂蚁集团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肯
定会受到更大的监管压力以及舆论压力,整体来说,合规成本会更高。但相应的,随着立法和
监管的加强,部分合规要求也只有大型科技公司才能满足,例如,在公司内部建立各项数据保
护和管理制度,并在技术上大量投入,所以其竞争力未必会降低,甚至有可能在市场上的地位
反而因此加强。

 财新记者原瑞阳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报道: 封面报道|蚂蚁上市

版面编辑:刘潇
最新封面报道|蚂蚁上市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蚂蚁早已变“大象”。蚂蚁集团宣布A+H同步上市震动市场,此前多轮融资的超高估值如何面对公开市场
的定价?

《财新周刊》 文 |财新记者 刘彩萍

  7月20日,蚂蚁集团宣布在科创板及港股同步上市。

  此前蚂蚁集团的多轮融资已将其估值定位于千亿美元,未来蚂蚁集团在A股及H股的挂牌
如何操作引发讨论。有观点认为,蚂蚁将成为创新型市值龙头,成为科创板的“定海神针”;也
有观点担心,“大象”登场会引起市场资金紧张。

  “在当前注册制高度市场化的背景下,不用过度担心市场压力问题,供给大了,价格高
了,自有市场进行调节。”一位接近交易所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大盘股是市场的压舱石,市场
需要大盘股。此前科创板多只次新股被市场爆炒,10倍股频现,而在中芯国际(688981.SH)
这样的大盘股上市后,科创板炒作次新股之风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

  蚂蚁集团的上市酝酿良久,沪深交易所早已伸出橄榄枝,为何最终选择了科创板?北京一
位资深投行人士向财新记者分析,尽管从当前蚂蚁集团业绩来看,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
市路径也是畅通的,但是科创板的长期估值表现更好,这显然是投资人、股东最为看重的。
“流动性不是问题,资金一定会追踪优质资产。”
  蚂蚁集团的业务均起步于支付宝。

  支付宝原为阿里巴巴集团注册于开曼群岛的一家全资子公司,雅虎和软银则分别占有阿里
巴巴集团43%和29.3%的股份。2011年,马云以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其金融牌照需回
归内资为由,要求从软银和雅虎两大股东手中回购股权,最终,马云以阿里上市为条件说服两
大股东让步,接受支付宝内资化的既成事实,并给予相应补偿。

  十年过去,蚂蚁早已长成了“大象”。

命定科创板

  蚂蚁集团全称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也就是此前的蚂蚁金服。2020年6月底,蚂蚁金服确认更名;7月13日,工商资料更
新;一周后,蚂蚁集团宣布A+H同步上市。

  蚂蚁集团的IPO酝酿多年,在2018年6月已完成了三轮融资,当时估值即为万亿元人民币量
级,无论A股的哪个板块,均符合上市标准,但最终为何选中科创板和香港市场?

  根据中信证券研报,蚂蚁金服在2015年进行了A轮融资,引入全国社保基金和国开金
融等,融资额近18.5亿美元,估值450亿美元(约2753亿元人民币);2016年4月进行B轮融
资,引入中投海外、建信信托等,融资额增至45亿美元,估值为600亿美元(约4866亿元人民
币);2018年6月进行了C轮融资,境内人民币融资主要面向原股东,境外美元融资主要面向新

1
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华平投资等新股东,完成140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
超过1500亿美元(约9721亿元人民币)。

  蚂蚁集团估值在私募市场上从2015年至2018年增长了约3.5倍。一名接近蚂蚁集团高层的人
士表示:“蚂蚁的估值不能作历史比较,前两轮融资都邀请的国字头机构,为了让其分享蚂蚁
的发展和增长,对投资人有较大折扣;B轮融资市场接受的估值就已经是1000亿美元,最终相
当于打了六折;而最新的C轮融资主要面向国际投资人,蚂蚁未给估值折让。”

  缘何众多资本给予蚂蚁金服高估值?井贤栋曾解释为三方面的原因:金融科技的技术能力
和优势、目前国际化的推进成绩,以及全球范围内普惠金融能够达到的宏大愿景。这三方面也
是蚂蚁集团最想向外界传达的信息(参见本刊2018年第24期《全球最贵蚂蚁登台》)。

  一位外资投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蚂蚁集团此次寻求上市估值在2000亿美元,约为1.4万亿
元人民币。

  按照港交所规定,市值超过100亿港元的拟IPO公司要发行不低于15%的股份;而科创板要
求总股本4亿元以上的公司要发行不低于10%的股份。按照2006年工商银
行(601398.SH/01398.HK)A+H同步上市的案例来看,只要发行的A+H合计流通股不低于15%
就符合两边交易所的监管规定。

  据财新记者多方了解,蚂蚁集团计划此次发行A股10%、H股5%,即A股募资200亿美元、
港股募资100亿美元,合计募资300亿美元,这将刷新全球最大IPO募资纪录。

  “目前是缄默期,具体方案还未最终确定,正在与沪港交易所及监管机构协商,因此到底
科创板和香港发多少还需要等待。”一位接近蚂蚁集团承销团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速度肯定
会很快,应该9月或10月就会发行。”

  “对于哪个市场多发一些、哪个市场少发一些、具体发多少,还要根据市场情况及路演情
况确定。”上述人士称,当年工行同步上市时,H股发行353.91亿股、A股发行130亿股——H股
占大头,主要是因为当时香港市场容量更大。

  至于如何定价,上述外资行人士认为,最为靠谱的定价方式还是看可比公司的市盈率
(PE)。PE定在多少倍,还要综合考虑流量、客户增长率以及客户贡献度等多维因素。

  当前科创板投机炒作风气盛行,市场钱多、资金抱团、流向集中。上述投行人士认为,这
些被简单炒作的公司下跌也会很快。“蚂蚁的入场恰恰是平抑市场的有效办法,优质大盘企业
的进入可以稳定科创板,让市场更加理性。”

  蚂蚁集团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
子业务板块。据中信证券测算,公司经营业绩从2015年到2017年稳定增长,2016、2017、2018
财年的税前利润分别为29.9亿元、55.6亿元和91.8亿元,2018年为了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应对金融
监管环境变化,导致2019财年税前利润降为13.8亿元,从2019年开始盈利转暖,2019年二季度
和三季度实现税前利润102.3亿元,大幅增长。

  对于下一步蚂蚁集团的发展增速,中信证券给出了非常积极的预期,主要基于三个方面:
一是支付业务重点受益于行业增长,其中多项业务有望保持20%以上增长,个别业务可能超过
50%;二是数字金融业务同时受益于行业扩张与市占率提升,特别是具备平台效应的资管代销
等业务;三是科技输出收入伴随金融机构科技投入增长的上升期,亦有望在实现 30%以上的增
速水平。

  “当前的高估值来自公司增长的潜力。”中信证券研究分析称,从更长远的未来看,行业潜
力和份额潜力充分挖掘之后,推测蚂蚁集团可能会基于垄断优势提升定价能力,比如在支付网
络完成布局后,对于收费客户比例、费率等的提升空间。简单测算,在数十万亿交易量的背
后,定价费率的小幅提升即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收入增长。

  当前H股相较于A股公司股价普遍有着较大的价差,对于A+H同步发行,在定价上是否也
需要保持一致?业内对此看法不同,某中资投行人士认为,应保持同步定价,价差是后续市场
各自运行的结果;而前述外资行人士则认为,定价无需严格保持一致,可以根据各自市场情况
2
 除了估值的吸引力,蚂蚁集团选择科创板上市的原因,是否与在美国纽约、中国香港两地
上市的阿里巴巴一样,是为AB股设置?

天眼查显示,蚂蚁金服目前有32家股东,其中阿里巴巴以33%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一,阿里
及蚂蚁员工的两只持股计划君瀚与君澳分别持股28.45%、21.53%,“阿里系”合并持有近83%的
股份。穿透后,马云本人尽管只持有蚂蚁集团8.8%的股份,但是根据阿里披露的公开信息,马
云在蚂蚁集团中拥有实际权益,并且能够行使君瀚和君澳持有的蚂蚁集团股份的表决权,也就
是说,马云本人控制着蚂蚁集团约50%的表决权权益,已无需靠AB股设计来确定对蚂蚁的控制
权。

阿里巴巴2014年因双重股权结构问题放弃了中国香港上市,选择赴美国纽约上市,筹资
250亿美元。2018年4月,香港交易所对“个人同股不同权结构”开了绿灯,批准美团和小米的AB
股设计;阿里巴巴在2019年11月重归中国香港。

 但对于企业股东,港交所目前依然要求同股同权,对于蚂蚁来说,持股股东均为企业法
人,尚需港交所的认可。

2月3日,港交所重提“企业大股东同股不同权”,香港监管机构向市场征求意见,讨论拟在
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公司,是否可以由只持少数股权的企业股东、以特殊投票权方式
控股,而不需要像同股同权公司控股股东那样持股超过50%。

港交所此次公开咨询中要求,企业大股东在递交上市申请时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30%,企
业大股东必须为上市公司,曾在港交所、纽交所、纳斯达克交易所或伦交所第一上市。这些要
求与蚂蚁集团的大股东阿里相较,有诸多相似。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港交所针对企业的同股不
同权的拓宽,是为蚂蚁集团赴港上市量身定制。

港交所亦建议,持有拟IPO公司特殊股权的企业大股东,拥有的对应投票权最多“一股五
票”,目前港股对个人版同股不同权的特殊投票权最多“一股十票”(参见财新网《港交所重
提“企业大股东同股不同权” 蚂蚁金服香港上市扫清障碍?》)。

 据财新记者了解,港交所公开咨询已经结束,目前正在整理意见,按照过往港交所咨询的
速度,再过一两个月政策应该就会落地。

与港交所不同,科创板对于拟IPO公司的同股不同权架构并未对实际控制人进行个人还是
企业的区分,而是一概予以欢迎。“这也是蚂蚁集团选择科创板的重要原因,虽然创业板实施
注册制改革后也可以有AB股机制,但更多针对的是中小企业。”前述接近蚂蚁集团承销团人士
表示。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对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提出了两点要
求:一是要求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应当为对上市公司发展或者业务增长等作出重大贡
献,并且在公司上市前及上市后持续担任公司董事的人员或者该等人员实际控制的持股主体;
二是要求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在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合计应当达到公司全部已发
行有表决权股份10%以上。

 对于存在特别表决权安排的企业,每份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表决权数量应当相同,且不得超
过每份普通股份的表决权数量的10倍。这与港交所拟推出的“一股五票”有所差异。

3
  此外,科创板对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的企业还设置了市值及财务指标要求,预计市值
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
人民币。就目前蚂蚁集团公开信息来看,符合科创板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要求。

  当前科创板已经有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优刻得(688158.SH)1月20日登陆科创板,就
是“一股五票”的AB股架构第一股。

减持压力有多大

  对于A+H同步上市方案,上交所和港交所都做足了欢迎的姿态。上交所称,欢迎蚂蚁集团
申报科创板,这展现了科创板作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的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港
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也表示,蚂蚁集团选择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再次肯定了中国香港作为
全球领先新股集资市场的地位。

  规模巨大的蚂蚁集团是否会在上市后出现巨大的减持压力,前三轮私募市场投资者与大比
例的员工持股是否会因为科创板定价与估值模式引发大规模减持套现?其中软银和雅虎在阿里
巴巴共持股37.5%股份、间接持有蚂蚁集团股份,因软银目前困境,势必面临减持压力(参见
本刊2020年第17期特别报道《软银滑铁卢》)。此外,蚂蚁团队的薪酬结构中,行业均知的是
期权和股票占比较高。

  上述北京投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从发行的新股方面,尽管看上去规模很大,但实际上可
能大半都是战投认购。同样以中芯国际IPO为例,共有29家战略配售对象,合计配售金额共
242.61亿元,占初始发行规模的一半左右;而根据相关规则,战投锁定期为12个月,上市首日
并不流通。他认为,蚂蚁集团上市首日未锁定的流通股可能并不会太多,市场有压力,但会逐
步释放。

  天眼查显示,蚂蚁集团目前有32家股东,其中阿里巴巴以33%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一,阿里
及蚂蚁员工的两只持股计划君瀚与君澳分别持股28.45%、21.53%,三者合并持有近83%的股
份。对于这部分员工持股,根据科创板的“闭环原则”,也需要锁定36个月。

  “闭环原则”即员工持股计划不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转让股份,并承诺自上市之日起
至少36个月的锁定期。发行人上市前及上市后的锁定期内,员工所持相关权益拟转让退出的,
只能向员工持股计划内员工或其他符合条件的员工转让。

  只要员工持股计划符合“闭环原则”,在计算公司股东人数时,按一名股东计算,从而规避
持股平台穿透后人数超过200人不能上市的障碍。

  科创板对于员工持股计划未按照“闭环原则”运行的,要求“员工持股计划应由公司员工持
有,依法设立、规范运行,且已经在基金业协会依法依规备案”。

  但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原称,不走“闭环原则”就解决不了员工持股平台穿透超过200人
的问题:如果公司仅为股权激励目的设立员工持股平台,资金往往是员工自筹资金,不存在向
他人募集资金的情形,也未委托基金管理人进行管理,不属于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的对象;而如
果通过资管计划等对外募集的资金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则面临着上市前“三类股东”审核的问
题,变得更加棘手。

  目前已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均采用了自愿锁定36个月的“闭环原则”,比如晶丰明
源(688368.SH)、万德斯(688178.SH),市场尚未出现可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员工持股计划
平台。

  对于H股上市的市场承压问题,上述外资投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H股的发行往往存在基
石投资者,在公开发售股票前与发行人签订基石投资协议,一方面保证基石投资者必须买,同
时,发行人也必须保证卖给基石投资者足够的股票,但是前三名基石投资者累计不能超过发行
股份的50%,全部基石投资者认购不能超过发行股份的90%,而这些基石投资者的锁定期为六
个月,所以在IPO上市当日,可以流通的股票也是有限的。

  除了蚂蚁集团,另一家业务结构相似、但来自另一互联网巨头、阿里的老对手京
东(09618.HK/NASDAQ:JD)的京东数科更早宣布了要登陆科创板的事宜。中国证监会北京
4
监管局7月1日发布信息显示,京东数科拟科创板上市,已与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五矿证
券及华菁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接近京东数科的市场人士称,按照正常进度,京东数科将在
年内挂牌科创板,定价区间暂定1500亿元到2000亿元之间(参见财新网《京东数科年内科创板
上市 初步定价1500亿到2000亿元》)。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创新型的航母公司在A股上市是好事儿,资金会由差公司流向
好公司,市场分化效应会更加明显,业绩差的小盘股越来越没人关注,逐渐像香港市场一样出
现越来越多的仙股并退出市场,这样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

  财新特派香港记者尉奕阳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报道: 封面报道|解构蚂蚁

  视频说明: 7月21日,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高级分析师David Dai在线接


受CNBC节目访谈时表示,蚂蚁金服作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它的IPO一直受到市场的
高度期待,其估值现在可能超过2100亿美元

版面编辑:刘潇

5
社论|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有为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与财政支出的规模相比,支出方向和结构更为重要

  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敲定。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
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中国要在
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格外需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
效,为此,必须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助
力要素市场化等关键改革,这样才能稳住就业和消费,被寄予厚望的“内循环”才能顺畅运行。

  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下,中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无疑得益于及时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
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基调,中央政府显著提高了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
债,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减税降费措施,特别是突破常规、力度颇大的社保降费,手法简
练,效果直接。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其中有疫情严重冲击经济的因
素,很大程度上则是减税降费的结果。近日,财政部还发出通知,要求加强非税收入退付管
理,确保非税收入应退尽退,这对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之举。为了进一步支持稳定就业、保障
就业,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公告,进一步减轻研究生等年中首次招收和实习生的税收负担。
这些举措均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而且越来越细化、具有针对性,值得肯定。

  积极财政政策大致包括减收和增支两方面。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除了落
实好已有的减税降费政策,还要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让该花的钱花得出去、花出效果。上半
年,财政支出进度慢于去年,这既缘于前期疫情防控导致经济活动几近停滞,也受地方财政收
入下降的现实制约。随着各种政府债券密集发行、各类资金快速下达,地方尤其是基层财政状
况正在改善,下半年财政政策空间是可观的。

  与财政支出的规模相比,支出方向和结构更为重要。判断财政政策的效率,一个标尺是它
在何等程度上激发了企业活力。倘若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业就难免出问题,居民
收入和消费也会乏力,形成恶性循环。在疫情冲击下,不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举步维艰,甚至
倒闭,特别是餐饮、住宿、旅游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财政政策的当务之急是要落实好纾困惠
企政策,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并要强
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疫情催化
下,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棘手,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企业是就业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六稳”“六保”关键在就业。上半年就业形势异常严
峻。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新举措。下半年保就业,财政除了要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补贴、税费减免、担保等救助,还需要增加对失业者、求职
者的失业补助金、培训补贴,对其中的困难群体给予生活费补贴。能否精准识别需要帮助的企
业和困难群体,是财政政策能否落地见效的关键。

  让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是一篇大文章,以下两方面须特别重视。

  首先,要增强减税降费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发达经济体直接向居民发放补贴、现金
券等不同,中国对冲疫情影响的财政政策大多向企业倾斜。这是基于各自实情做出的部署,但
应避免畸轻畸重。上半年财政收入大降,而个税收入却逆势同比增长,这不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和稳定消费。可考虑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尤其是降低综合所得最高边际税率,调动科
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继续推进增值税改革,尤其是完善留抵退税制度,为上万亿元的存量留
抵税额提出解决方案,从人才和资金两方面助推有潜力的企业转型升级。

  其次,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目前,在新增专项债券从2.15万亿元增加到3.75万亿元的情
况下,中央下达的2万亿元财政直达资金,仍有很大一部分允许地方用于基建,且范围与专项
债券雷同。基建的饱和程度和利用效率已争论多年。不少学者认为,中央资金应有一大部分用
于救助企业和低收入人群,体现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这一建议值得重视。
财政支出的重心由经济建设转向公共服务,这一课题已提出多年。倘若连年提高的民生支出结
构合理、能精准识别并触达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本可减缓。应以此次疫情
为戒,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并建立相关识别、触达机制。

  目前,中国经济稳步恢复,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下半年,财政
政策一定会更加积极有为,然而,政策的有效性将系于央地关系、财税改革、产业结构、所有
制结构等复杂的体制机制性因素。此次政治局会议重申“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
着极强的现实意义,也是加快形成内外双循环的基础。

  (本文为即将于 2020年 08月 03日出版的《财新周刊》第 30期 社评 )

版面编辑:刘潇
【编辑絮语·凌华薇】监管不能停步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蚂蚁跑得快长得快,监管不能松下来

本期值班主编 凌华薇

  “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当年马云的豪言壮语,现在看并非妄言。立足于阿里巴
巴的电子商务平台,支付宝诞生;以支付宝可观的数亿账户为本,蚂蚁集团出世;寻找传统金
融无法满足的痛点,从互联网支付到小额贷款、理财、保险,蚂蚁不断横向、纵向快速扩张。
活力满满的蚂蚁,影响力迅速膨胀的同时,也给监管者出了一道又一道难题,还从历史经验中
很难找到直接答案。

  要是视而不见,问题会迅速长大以致有系统性影响,比如余额宝的规模从0冲到2018年6月
的近1.7万亿元,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因蚂蚁集团事实上具有的系统重要性,蚂蚁在2018年就
被央行列入了五家金控集团监管试点名单。

  要是操之过急,蚂蚁也会不依不饶,激辩、舆论调动能力之强,也令人记忆犹新。比如
2014年发生在央行和蚂蚁之间颇为激烈的二维码、限额等争议争议后,网上支付限额得到执
行,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迅速以二维码统治了收单市场。

  要是动手果决,比如监管当局要求线上支付全部走网联,备付金全部上存、零利息,蚂蚁
会积极应对,也会暗度陈仓,在一年之内就把万亿余额宝迅速消解,转入蚂蚁体系内循环,上
存的部分仅剩两成;包括微信支付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们对备付金利息也据理力争,虽然自己并
非银行也要争取到银行存款保证金一样的待遇,促使央行最终决定一视同仁。

  这些监管与巨头们的博弈,有得有失,但总体动态平衡,来自过去几年努力在跟上蚂蚁舞
步的货币监管当局。如果监管松懈,又当如何?

  蚂蚁立足于支付业务,又有借贷业务,资金来源从发ABS融资到与银行合作放贷,这本已
构成新一代互联网银行的雏形,也暗合了银行业发展的一些趋势。但是由于现行严密的监管体
系都是针对传统银行的,并不适合互联网银行发展的需要,因此蚂蚁在高人指点下,从不以申
请银行牌照、整合现有业务为己任,而是根据不同细分业务取得相关金融牌照傍身,如小贷、
保险公司、消费信贷公司及民营银行,只为表面上解决无法持牌合法经营的法律风险。

  监管原本应看穿这一切,在穿透性监管、实质性监管的基本原则下,思考如何与时俱进,
对此类新型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管,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其控制好风险,也合理评估对系统
性的影响,监管有度,未雨绸缪。正常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环境下,蚂蚁应有游说和表达自己合
理诉求的渠道和空间;但与之匹配的监管能力的建设,不容旁落、弱化。

  2012年,原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主导下,给了蚂蚁第一张互联网银行牌照“网商银行”,
却越俎代庖为之立下“小存小贷”的战略定位,又确定了大股东持股不能超过30%的监管红线,
这些坐井观天的设计使得网商银行发展虽然还算健康,但无法适应蚂蚁快速发展的需要,禁锢
了蚂蚁与之应有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蚂蚁旗下花呗和借呗成为其主要利润机器,资金来源
则主要来自ABS(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工具,近三年来占到个人消费贷ABS市场份额超过七
成,净规模也超过了银行业信用卡分期业务的ABS。然而,花呗和借呗是按小贷公司、按属地
原则监管,仅由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与后者的监管能力、与蚂蚁的影响力严重不匹配。
再者,蚂蚁旗下创新的相互保业务发展颇为迅猛,也代表了互联网保险的某种趋势和未来,然
而监管当局无视相互保业务带有很强的新型保险特征,仅仅是宣布其并非保险业务,客观上等
于宣布此类业务无需持牌经营,无需被监管。

  监管的种种盲区与真空造成蚂蚁的现状:内部创新动力很足,但规范主要取决于机构自
律;虽然主要业务金融性很强,具有的外部性需要恰如其分的监管,但蚂蚁急于褪去金融的色
彩,恐怕不仅仅是为了资本市场的估值;监管缺位造成的结果就是,蚂蚁在业务狂飙突进的同
时,也会出现对金融基本逻辑的忽视甚至扭曲。比如既然蚂蚁自认做的是金融基础设施,自身
就不能再有竞争性业务,这是国际上多年探索后定下的一条原则。但蚂蚁舍不下借呗、花呗的
利润现金流,虽然信息和风控系统输出下的银行的“信贷联营”业务已经做到1.7万亿的规模,但
花呗、借呗仍然以小贷公司存在和运作,并没有按照业务逻辑并入网商银行统一管理。再如,
花呗、借呗的数据本应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防止行业共债风险,但种种小九九之下,蚂蚁
至今不愿按规定将数据全部接入。更严重的是,网联的成立是为了防止蚂蚁和微信支付构建自
己的清算系统,游离于监管之外,但现在蚂蚁集团“本贷本自循环模式”的成功,又将这一块巨
额资金的流向和流转挪出了货币监管的视野,甚至比以前更彻底。

  这些涉及蚂蚁发展与监管的种种疑问,此间不再一一列举,遗憾的是,监管尚缺乏基本意
见与态度。而对于货币监管部门来说,虽然拿到了金控集团的监管权并把蚂蚁列入,但目前连
传统金控公司产融结合等问题还未理清楚,又如何能对更现代、复杂的互联网金控集团来调查
研究、对症下药?

  可以预期,蚂蚁集团上市,必将成为上海科创板的大龙头,这是一件幸事;但这可能意味
着,监管好蚂蚁也许会变得更难。如何建立起符合互联网科技金控集团监管逻辑的有效监管,
不能简单以传统金融的逻辑来套用,并无捷径和作业可抄;在与互联网巨头们的博弈之中,监
管需要保持难能可贵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还要具备决策和执行能力,更要有实事求是、与时
俱进的调整弹性,这确实是金融监管能力建设的一个大课题。

  

凌华薇

版面编辑:刘潇
最新财新周刊:扶贫立法难在哪里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中国扶贫40多年成效显著,但政策反复调整导致迄今没有一部专门立法。脱贫攻坚收官以后,防止返贫
和解决相对贫困仍需长效机制

中国扶贫事业历经40余年,迄今已累计减贫7.5亿人,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财新周刊》 文 |财新记者 唐爱琳

  三年前,“90后”年轻人王华(化名)被派驻到四川省遂宁市的一个贫困村,当了一位驻村
扶贫干部。他记得,刚进村时遇到拿不准的政策问题,就会翻出《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
来参考。2019年,王华所在的村已经脱贫摘帽,缓解相对贫困将成为新的工作重点。不过,如
何界定相对贫困的标准、采取哪些扶持措施,现行的扶贫开发法律法规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脱贫之后要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也是扶贫的根本目的之一。”王华说,他希
望国家层面加快推进扶贫立法,并对缓解相对贫困拿出全面、系统的举措。

  中国扶贫事业历经40余年,迄今已累计减贫7.5亿人,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扶贫政策也
几经调整,从最初的救济扶贫、开发扶贫到精准扶贫,从区域扫描、整村推进到精准到户,但
是,国家层面的扶贫立法始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自2004年起,关于扶贫立法的议案、提案频频出现在全国两会上。2011年,中共中央、国
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下称《2011年扶贫纲要》),提及
要“加快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2012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
室起草了《农村扶贫开发法(草案征求意见稿)》。2013年,《农村扶贫开发法》列入十二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并连续四年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下称《脱贫攻坚决
定》),要求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
体贫困。 这份顶层设计文件还提出,完善扶贫开发法律法规,抓紧制定扶贫开发条例。此后,
对扶贫立法的呼声更加高涨。

  到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又拿出了一份《扶贫开发条例(草案)》框架稿。不过,这份框
架稿与2012年的立法尝试均未能落地。

  在2020年5月因新冠疫情推迟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百浩律师事务所主
任黎霞表示,以往的脱贫攻坚主要靠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法规来推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若
不及时进行扶贫开发的立法,或将难以预防、解决重新返贫以及新出现的贫困问题。另一位全
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史秉锐也指出,扶贫立法是做好2020年后减贫工作的
现实需要,对强化和规范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确保相对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十
分必要和迫切的。

  多位受访学者认为,过往因扶贫政策反复调整,立法拟解决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立法进
程难以跟上。当前正值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后续解决相对贫困的政策将面临较大调整,立法时
机和条件仍不成熟。有接近国务院扶贫办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目前扶贫工作主要精力仍集中
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收官之后的过渡期内,积累可常态化的经验再考虑立法。

立法呼声渐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左停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他清楚地记
得,30多年前在云南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参加工作,第一个任务是给中国名称最长的自治县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做扶贫规划。那时候,从昆明到双江县城,仅路途就花了两
天时间。

  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首先是在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农民生产
生活状态逐步得以缓解。自1986年起,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
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并将传统救济式扶贫改为开发式扶贫。1994年3月,
《八七攻坚计划》颁布实施,明确提出力争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
的温饱问题。

  左停向财新记者表示,对扶贫立法的呼声最早来自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当时,不少声
音提出疑问,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是否等于消除贫困,解决温饱以后贫困人口是否还能获得扶
持,于是有人建议为扶贫设计长效机制和立法。

  同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宝告诉财新记者,
扶贫立法的试验最早是从资金管理开始的。1986年财政部出台了《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
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至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国务院法制局已开始讨论扶贫立法事宜,试图
将部分政策上升为法律。

  新世纪初,扶贫工作由以往的开发式扶贫调整为整村推进,加入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扶
贫等内容。因缺少具体抓手,加之各地扶贫办定位不一,一些声音希望将扶贫政策制度化、主
流化。左停也撰文呼吁扶贫立法,他认为,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扶贫立法提供了经济、社会条
件,同时《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等颁布,2002
年修订后的《农业法》也对扶贫工作作出规定,五年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这些都为
反贫困立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左停还研究了国外反贫困的立法实践。英国在1945年颁布的《济贫法》,确立了政府对于
救济穷人的责任;美国20世纪60年代立法将三分之二的贫困县划入137个经济开发区,在每个
开发区建立新兴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随后又在1994年执行了《联邦受援区和受援社区法
案》,批准了若干社区帮助城市贫困群体改善居住环境和社区发展;在亚洲,2004年印度通过
了《国家农村雇佣保证法案》,保障每户家庭人均每天得到最低生活费保障和政府提供的每年
100天劳动时间。
  “国外反贫困立法多以保障性立法为主,较为有效地规范了政府行为。中国的反贫困政策
几度变化,后来调整为大扶贫,也有市场力量的参与,立法难度增大。”左停说。

  2008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认为,扶贫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他
在当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农村扶贫开发法制建设的提案》。再之后的一年,受国务院扶
贫办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主任任大鹏提交了一份扶贫立法的前期调研
报告。任大鹏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扶贫法制化主要希望整合扶贫资源以及规范扶
贫资金的“跑冒滴漏”问题。

  多方呼吁使得扶贫立法最终写入《2011年扶贫纲要》。这份文件倒数第三条写道:“加快
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我参与讨论的多个版本中都没有涉及扶贫立
法,‘加快扶贫立法’是讨论后写入文件的的。”吴国宝说。
点击进大图

  几乎同时期,国务院扶贫办开始准备扶贫立法的前期工作。任大鹏曾参加过一场有多个部
委及中央和地方扶贫办人士出席的务虚会,据他回忆,当时讨论的重心有几个,一是贫困的认
定,那时还没有精准扶贫的概念,人们关心贫困县和贫困村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二是开发式扶
贫侧重项目制及专项扶贫资金的立项、项目形成标准、项目库的建立、排序等程序性规则;三
是定点扶贫和东西协作扶贫机制也需要通过法律固化。

  2012年,扶贫立法正式启动工作,国务院扶贫办起草的《农村扶贫开发法(草案征求意见
稿)》先后三次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省级扶贫办征求意见。2014年3月的十二届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公开表示,《农村扶贫开
发法》已经有稿子,要解决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阻断贫困代际
传递,对扶贫对象识别、扶贫重点县的确定和退出建立标准等问题。那一年,已经卸任国务院
扶贫办主任的范小建也在《中国政协》杂志刊文,乐观地表示,“相信这部法律的出台应该为
时不太远了”。

  但进入2015年,中国的扶贫政策再度发生重大调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脱贫
攻坚决定》,扶贫的对象和举措都发生了大变化,从过去聚焦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
村人口,转向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从开发式扶贫调整为产业扶持、转移就业、
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大扶贫”模式。

  “过去立法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如精准化问题,已经发生了转型。”任大鹏表示。前述接
近国务院扶贫办的人士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坦言,2009年启动了扶贫立法调研工作,但四年后
扶贫政策调整为精准扶贫,过了四年又开始侧重“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堡垒。政策不断变化,
导致立法条件不成熟。

地方立法探索

  国家层面的扶贫立法迟迟未能出台,地方率先开始了相关实践。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
省份制定了扶贫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另有福建出台了地方政府规章。

  任大鹏曾专门调研地方扶贫立法工作。他总结说,地方扶贫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即湖北、广西等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在《2011年扶贫纲要》发布前就已制定地方性法
规。广西壮族自治区于1995年率先制定了全国首个地方扶贫开发条例;湖北紧随其后在1996年
发布《湖北省扶贫条例》,侧重资金投入和使用及社会扶贫,后于2009年修订为《湖北省农村
扶贫条例》。

  随后,陕西、内蒙古、江苏等省份根据《2011年扶贫纲要》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地方性法
规,这是第二个阶段。

  左停发现,第二阶段的地方扶贫立法,针对的客体有所不同。有的将扶贫对象设定为有劳
动能力者,有的按照有无劳动能力划分为两种,给予不同帮扶措施。“当时面临与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的衔接,采用了二分法,扶贫办管开发、聚焦有劳动能力群体,民政部管低保”。

  2015年出台的《脱贫攻坚决定》对脱贫任务的时点作出要求,由于时间紧迫,各地立法进
程明显加快,进入第三阶段。部分省份参照《脱贫攻坚决定》对已有立法修订,也有不少省份
新制定了法规。

  比如,2013年1月制定的《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2016年9月修订时更名为《贵州省大扶
贫条例》,贵州省扶贫办在政策解读中表示,改名参考了中央提出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即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并在条例第三
条对大扶贫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当时看到贵州修改条例名称时我们也很吃惊,心想怎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参加过云南省
扶贫立法研讨的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临宏说。

  杨临宏认为,由于担心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时遇到麻烦,加之部门立法的弊端,
地方扶贫立法内容同质化且多偏原则性,可操作性和约束力不足。左停也表示,地方立法的象
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脱贫攻坚实际上更多仍旧依赖政策推动。

  任大鹏注意到,一些地方的扶贫立法具有应急性、短期性,有的省份如内蒙古在条例文本
中规定了实施期限截至2020年,即止于本轮脱贫攻坚战。与此同时,治理相对贫困和防治返贫
的制度措施并未被涉及,如大部分地方立法对2020年后返贫和新致贫的“再识别、再退出”机制
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仅将法律规范视为当前扶贫政策法治化的结果,忽视了法律制度作为社
会结构中的长效机制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作用,形成前后扶贫时代法律制度衔接的断层 。

  近来,一些省份开始着手修订已有的地方扶贫法规,如四川于2020年6月启动《四川省农
村扶贫开发条例》修订调研论证,《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已在2019年8
月向社会公布。广东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指出,为适应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调整,征求意见
稿淡化了“扶贫”“脱贫”概念,代之以“帮扶”“达标退出”,同时参考浙江、江苏等省份的表述,将
扶贫开发对象界定为低收入农户、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经济薄弱乡镇或者街道;“识别-退出”标准
将由省政府制定指导意见,基层政府具体明确并进行动态调整;而且,立法仍只适用于农村扶
贫开发。广东一位参与修法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由于国家层面对2020年以后的扶贫政策尚不
明朗,修法仍需等待时日。

扶贫办的定位

  多位学者告诉财新记者,在扶贫立法的研讨中,各级扶贫办的定位也是一大焦点。

  任大鹏分析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国务院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扶贫办是该小
组下设的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并非行政部门;而一些省份的扶贫办设置为省级政府的直属
机构,两者定位存在差异。如有的省扶贫办与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厅的农业综
合开发办公室合署办公,也有地方的扶贫办与老区促进办或移民办合署。任大鹏指出,行政部
门能够制定规范性文件,扶贫办只能牵头、提建议,因而从扶贫办角度而言,希望通过立法明
确其定位。

  早在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李小云就建议将各级扶贫办改制为扶贫开发署,统筹扶贫规划、实施和监测以及资源管理和项
目实施。他告诉财新记者,中国国情决定了贫困问题无论是以何种形式都将长期存在,因而需
要有一个专门部门在宏观上规划和部署相关政策措施。“如果有一个扶贫的法律,那就需要一
个执行部门。这样的设置当然比较复杂,涉及到了与其他部门和其他法律的衔接问题”。

  左停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若将扶贫办变为行政部门,虽能解决执法主体的问题,但也
会使之丧失综合协调能力,扶贫开发署或只能调动本系统的资金,无法调动更多的资源,在此
基础上的部门立法也许不具有足够的动员能力。

  范小建在2014年的文章中写道,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规划体系主要依靠约十年一次的规划
或纲要推动,缺乏稳定性,类似扶贫标准的制定、扶贫工作的支持、投入政策都缺乏法律规
范,难以排除人为影响。“出现这种局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务院扶贫办的机构性质属于
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既无立法权,也无执法权”。

  2015年以来的脱贫攻坚战几乎调动了所有官方机构的力量。多位学者认为,这场扶贫攻坚
战已大大超出单一部门的范畴,也有不少超常举措。左停表示,在没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通
过政治动员能产生更大的推动力,但同时各部门参与扶贫属于特事特办,“有了法律反而不好
办”,未来仍需梳理出法律能够协调的常态化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仝志辉向财新记者表示,脱贫攻坚收官以后,扶贫不
再是各部门的中心任务,扶贫办或许无法再像当前这样统领扶贫工作,而相对贫困问题仍然存
在。他认为,立法要既能规范扶贫办的职能,也能明确相关部门在扶贫领域的职责权限,从而
做到依法行政。

试拟稿的尝试

  2016年,任大鹏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开始起草立法试拟稿,这时候名称已由《扶贫开发
法》调整为《扶贫开发条例》。

  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任大鹏反复强调“这是一次学术研究,而非立法尝试”。他认为,扶
贫法总体而言是促进社会融合的法律,国家层面的扶贫立法宜粗不宜细。

  在立法技术上,任大鹏侧重将《脱贫攻坚决定》的政策语言转化为法律语言,同时把需要
法律调整的问题抽离出来,其中之一是精准识别贫困户。他认为,刚性、僵化的建档立卡无法
满足动态精准的要求,但过度动态又会产生高额的行政成本,因而需要法律机制对精准识别程
序和标准进行规范。

  国务院扶贫办的意见是引入多维贫困的概念,随着建档立卡户脱贫,贫困人口总基数将会
不断减少,进入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并存的阶段。任大鹏在试拟稿中提出,要建立相对贫困的
指标体系,“但这个指标建在什么点上需要论证,暂时没有办法形成具体的制度”。与此相匹
配,试拟稿还在建档立卡数据库之外,再建立面向贫困边缘户的后备库,从而对可能新致贫或
返贫人群快捷识别,随时监测帮扶。

  中国扶贫工作由政府部门主导,立法也应规范政府行为。任大鹏介绍说,他在试拟稿中写
入贫困地区的政府部门应将扶贫规划与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衔接,向同级人大报告相
关举措和财政资金安排。“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贫困程度随时发生变化,无法对财政资金作
出具体百分比规定。”任大鹏表示,目前国家仅对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有硬性规定,对
于扶贫资金而言,更多的问题是监管。

  在脱贫攻坚中,贫困县可以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因涉农项目有专门财政资金支持,
资金到了县里,存在地方自主权与财政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的衔接问题。对此,任大鹏认为,若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即可从法律角度明确地方对涉农资金的自主权。他还表示,扶贫
立法可以把贫困县摘帽后一定时间内不脱政策的做法在制度层面明确下来。“脱贫不脱政策”是
指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
减,留出缓冲期,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对于地方自主权,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左停表示,2016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
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其中明确规定涉及居民生活、城乡建设等
要强化基层政府责任,但贫困地区的财力大多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这就产生了“立法规范
谁”的疑问。
  任大鹏认为,不同地区致贫原因和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地方应有更多自主权,因此虽然
《脱贫攻坚决定》已明确了地方权限,但仍然需要国家出台扶贫上位法予以明确。

  起草试拟稿期间,任大鹏和国务院扶贫办有过多次沟通。后者希望在试拟稿中体现地方立
法的共性内容,以及地方立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任大鹏则认为,法律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已在
地方立法中解决的问题无须赘述,地方立法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在全国立法中体现。

  事实上,中国已有十多部法律涉及到与扶贫开发相关内容,如1993年颁布施行的《农业
法》就已涉及到扶贫工作,后续修订中又扩充了相关内容。此外《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也
与扶贫相关。任大鹏认为,上述法律可作为地方扶贫立法的上位法参考,但因缺乏国家层面的
扶贫立法,导致地方立法权受到局限,地方期待国家统一立法,从上位法角度衔接其他法律。

  2017年4月,任大鹏的试拟稿起草完成,提交给国务院扶贫办。“那时我就知道等条例发
布,已无法适应扶贫工作的需要。”任大鹏说,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点越来越近,等三五年
的立法进程走完,扶贫工作又将进入下一个阶段。

后 2020的扶贫立法

  2019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2020年以后的扶贫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坚决打
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脱贫攻坚收官之后,面对
相对贫困问题,国家立法是否仍有必要?学者们对此持不同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告诉财新记者,扶贫的主体、客体相对模糊且标准不
断变化,即便进入了解决相对贫困阶段,也难以清晰界定,法律规范难以具体化。

  左停也表示,如果现有法律体系已经能覆盖扶贫工作,就不一定需要专门的扶贫立法,关
键在于如何落实好现有法律。“那些在《农业法》中不好实现的内容,在扶贫立法中可能也不
好实现。”他认为,中国扶贫实践经验丰富,暂时未立法不意味着这项工作不重要,通过推动
扶贫主流化和政策包容性的路径,使各个部门有意识地将贫困人口纳入各项工作中,也可以达
到目的。

  李小云则认为,目前虽有多部法律涉及扶贫问题,但仍处于碎片化状态。他不无担忧地表
示, 2020年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以后,可能会给社会一个印象,即贫困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事实上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扶贫立法仍具有现实性。”他表示,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贫
困更多是结构性问题,涉及收入分配、就业机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有的难以通过技术
性措施解决,扶贫立法仍有必要。

  学界对扶贫立法的必要性尚无共识,不过研究者们普遍认为,2020年以后的扶贫工作面临
转型。任大鹏说,首要问题是相对贫困的概念需要界定,相应的标准、识别退出机制也将重新
调整。“相对贫困不仅包括收入,还有多维度衡量标准,因而围绕扶贫的一套制度体系也需重
新确定。”他认为,下一步减贫应侧重于在社会发展中如何让国民公平分享成果。

  未来扶贫是否应继续聚焦在农村,也是争论焦点之一。2020年5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
强在全国两会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时透露,中国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仅1000元,引起舆论热
议。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的研究发现,月收入低于1090元的群体中,约四分之一来自
城市人口。

  在李小云看来,“农村贫困人口”的概念或不再适用,未来减贫工作的对象不宜再冠以“农
村”二字,应考虑调整为“低收入和困难群体”。他提出,下一步需要处理好农村贫困、城镇贫困
和流动性贫困的关系,减贫战略应打破原有的城乡分割状态,将减贫与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结
合。

  6月18日,《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草案第56条写
道,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国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左停认
为,草案的内容过于原则,在扶贫立法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乡村振兴促进法》应对农民给
予更多关注,建议增设“民生保障”一章,增加面向农户的发展、保障和转型的路径。

  李小云认为,乡村振兴问题在贫困地区更为突出,未来扶贫工作应与其衔接,建立防止返
贫和应对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应对相对贫困不能仅依赖个别政策,而需进行顶层设计,其中
包括扶贫体制的改革、建立城乡融合的就业制度、解决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一系列举措,
尤为重要的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

 受访学者均表示,立法应以现实为基础,但当前仍处于运动式扶贫中,存在不少非常规措
施。这些措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需重新梳理,区分哪些是法律问题,哪些是政策问题,相对
成熟的做法和可以长期固化的政策应上升为法律。

目前看,扶贫立法尚无明确时间表。2019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表
示,将结合2020年后减贫战略研究,从统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和相对贫困问题的视角,研究起
草《扶贫开发法》草案稿。

 财新记者了解到,国务院扶贫办正委托多个单位对不同区域的脱贫攻坚经验进行总结和整
合。接近国务院扶贫办的有关人士表示,将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五年过渡期内,根据较为稳
定的应对相对贫困的机制,研究国家层面的扶贫立法。

版面编辑:刘潇
最新财新周刊:假口罩案中案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新冠疫情暴发之初,京城即发生假3M口罩大案,知名连锁药店“80后”老板未尽到审查责任一审被判刑
15年。他是否构成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康佰馨公司创立于2004年,是北京知名连锁药店,有近60家线下药店。
《财新周刊》 文 |财新记者 王和岩

  他是世人眼中的成功者:“80后”,年纪轻轻,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已拥有近60家连锁药
店。原本顺风顺水的人生,在庚子年新冠疫情暴发后逆转。

  李东是北京京海康佰馨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康佰馨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
经理,北京京海艾康商贸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财新数据显示,康佰馨公司创立于2004年,注
册资本306万余元人民币,是北京知名连锁药店,有近60家线下药店。

  2020年1月20日,新冠肺炎人际传播的消息获得证实。李东从事医药零售多年,敏感意识
到口罩将是紧俏货,他立刻联系在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药集团”)下属公司工作的
堂弟李俞章,寻找货源。很快,李俞章在淘宝网上找到了山东高密的经销商仪新宇。两天
内,50多万只口罩经李东的公司分销,进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零售市场。1月24日农历除
夕当天,北京市内的康佰馨药店有顾客反映口罩质量有问题。1月26日上午,李东决定全部下
架问题口罩;下午,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称接到投诉,到康佰馨公司名下药店调查,
查获一批下架问题口罩。经检验,这批口罩系假冒美国知名品牌3M口罩。很快,李东及其堂
弟等三人因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刑事拘留。该案发生正值新冠疫情日益严重之时,案件进展
格外迅速,从警方立案侦查到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再到北京市朝阳区法院3月26日一审开
庭,仅用时两个月。财新记者获悉,这也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北京市第一起线下开庭的刑事案
件。

  这起“北京口罩售假第一案”在6月中旬有了初步结果——朝阳法院一审认定,李东等三人均
已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课以15年至9年不等重刑,并分处数百万元罚金。三名被告人的辩护
律师则坚持认为,他们没有犯罪的主观故意,这起事件是过失且不构成本罪。目前该案已经上
诉到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

  李东等人的上家仪新宇被另案处理,已于2月29日在山东高密市法院受审,审理结果尚未
对外披露。

假口罩
  被判重刑的三名被告人中,李东年纪最大,现年37岁;李俞章、罗涵毅都是“90后”,分别
为24岁和23岁,李俞章是李东堂弟,罗涵毅是李俞章的大学同学。

  1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首次明确表示,新冠肺炎“肯定有人传人
现象”。药店销售情况和多年从业经历让李东意识到,口罩将会走俏。他立刻联系在国药集团
山西有限公司工作的李俞章,让其寻找货源。

  判决书等司法材料显示,李俞章在淘宝网搜索到用3M商标做头像的“明昊劳保”网店,联系
上店主山东高密人仪新宇。仪新宇通过微信向李俞章提供了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李俞章向李东
汇报相关情况后,李东同意购买,并授权李俞章负责价格谈判及提货。和李俞章确定看货时间
后,仪新宇开始组织货源。

  罗涵毅供述称,1月21日傍晚,他给同学李俞章打电话,问其何时赴约定好的饭局。李俞
章说,临时要出差做笔买卖。去山东采购需要车,罗涵毅正好有车,俩人和司机星夜兼程,赶
往山东高密。

  1月22日凌晨,李俞章、罗涵毅到达高密,在跟仪新宇商谈价格时,李俞章提出开票时每
只口罩多开1元作为回扣。仪新宇当场联系当地假冒3M口罩生产者周德三等人,分别将不同型
号口罩送到现场。李东向仪新宇支付货款51.75万元。随后,仪新宇以其名下公司名义开具了增
值税发票。当天,上述货物运抵北京市大兴区。此次交易李俞章、罗涵毅收取仪新宇支付的回
扣25.05万元。

  与此同时,李东在微信群中发消息称有口罩出售,北京、天津多位药房经营者及个人联系
购买。李东验货后,将口罩分销给大客户,并将剩余口罩交康佰馨公司运营部经理,分配至各
加盟药店销售。

  这批口罩很快销售一空。1月23日,经李俞章等人联系,李东再次从仪新宇处购进口罩33
万只,并支付货款95.49万元。这33万只口罩被批发给北京和河北沧州等地大客户,并通过药店
零售。此次交易仪新宇向罗涵毅个人账户支付回扣35.53万元。

  根据判决书,李东从仪新宇处购进假冒口罩共计50多万只,以每只6.5元至12元不等的价
格,分销到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销售金额共计425万余元,其中违法所得270万余元。李俞
章、罗涵毅两人从仪新宇处获得回扣共60.58万元,李俞章另获得李东给付8万元作为租车费和
好处费。

  1月24日,有买家和顾客反映口罩质量有问题。26日至30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
局联合公安机关,在两家康佰馨公司加盟药店及李东通州家中起获涉案口罩2.4万多只。经3M
公司认定,上述口罩均为假冒商品。经国家劳保用品质量检测中心(北京)检验,被扣押的
3M口罩涉及9001、9001V、9002V 三种型号,过滤效率数据均不符合KN90标准要求。
  1月31日后,李东、李俞章、罗涵毅先后被刑事拘留、逮捕。2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检察
院向朝阳区法院提起公诉,指控李东等三人犯销售伪劣产品罪;3月26日,该案公开开庭;6月
19日,一审判决结果出炉。
  朝阳法院认定,被告人李东、李俞章、罗涵毅以低价购进过滤效率、呼气阀气密性数据不
符合标准要求的假冒3M口罩后进行销售,销售金额达400余万元,均已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依法应予惩处。法院认为,李东多年经营药品器械行业,应当比一般人更具有高度重视产品质
量的责任和经验,其未严格审核口罩质量,放任不管,足以认定存在主观故意。考虑李俞章、
罗涵毅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及作用,认定二人系从犯,均依法减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140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即构成犯罪;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的,处15
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据此,朝阳法
院一审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李东有期徒刑15年,罚金人民币400万元;判处李俞章有期徒刑
10年,罚金人民币300万元;罗涵毅有期徒刑9年,罚金人民币250万元。
激辩罪与罚
  在庭审阶段,针对李东等三人是否知假售假,控辩双方几番激辩,分歧明显。合议庭显然
注意到这一点,6月19日作出的40多页一审判决书中,法官用七八页篇幅对被告人的主观故意
判断解析。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能否成立,关键在于能否认定“明知故犯”。康佰馨公司总经理助理闫
军梅的证词显示,正常采购流程是公司采购部向厂家索要资质,质量部审核,采购部下单,货
物入仓,验收合格后,根据门店需求,公司统一安排配送。康佰馨公司运营经理李芳芳证言
称:“这批口罩是李东直接采购的。(虽然)公司有采购部门,李东也有权力采购。”

  判决书认定,此案发生的背景是,常规途径已经无法采购到口罩,李东依经验足以判断疫
情显著拉高了对防护用品的需求,于是就绕过公司内部合规程序,自行采购防护物资。李东作
为长期从事医药产品购销的专业人士,对这种非常时期、特定地点、通过非正常渠道、非正常
程序购进的产品,应该意识到极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但其仅进行了无关痛痒的形式审查,
没有采取任何有效防范措施,即决意购进并在没有收货、实际查验的情况下就决定同步分销、
收取预付款。

李东是世人眼中的成功者:“80 后 ”,年纪轻轻,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已拥有近60家连锁药店。原本顺风顺水的人生,在庚子
年新冠疫情暴发后逆转。

  判决书认为,李东以疫情紧急为借口,置公司正规采购、质检等流程于不顾,将采购—分
销—付款全流程置于其一人控制之下。流程本身的意义就在于风控,审查环节减少,风险必然
增加,使得质量问题由风险转为现实。法院据此认定,李东对于产品质量问题自始至终明知,
且采取放任心态,置消费者权益不管不顾。

  李东的辩护人徐平律师对财新记者说,当时临近年关,康佰馨公司已经放假,许多员工都
回家了,李东在系统内部没有联系到货源,就想到了在国药集团工作的堂弟李俞章。“李东找
李俞章,完全基于血缘与职业双重信任。除了口罩,李东同时还采购了消毒液、洗手液等许多
医药用品。李东认为李俞章有正规渠道。李俞章向李东隐瞒了口罩来历,直到被抓后,李东才
知道口罩出自淘宝店。”徐平说。

  判决书还认为,李东惟一可视为其具备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行动就是事前索取产品质检报
告,但此举属于商品采购中的常规行为。法院认定,李东通过微信查看质检报告“非常轻率”,
未将特殊时期、特定产品的风险把控置于首要位置,逐利动机压倒了本应恪守的谨慎义务。
  判决书引述仪新宇的证言称,他的口罩售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采购者应该清楚不是正规
产品。仪新宇承认,这些口罩有很浓烈刺鼻的气味,做工也很差。为了在网上更好地销售,他
故意买了几个各个型号的3M正品口罩,用销售商发给他的正品检测报告打掩护。“我的淘宝店
很多好评都是通过刷单获得的”。

  李东供述称,案发前康佰馨公司旗下药店采购的正规3M口罩,最便宜时也就三四元一
只。1月24日药店接到投诉,26日上午李东即对该批口罩全部下架,并通知各门店负责人停止
销售3M口罩,当时相关执法部门还未到药店查处。李东还表示,自己的家人和店员也在使用
这批口罩。

  罗涵毅则供述说,第一批买了51万多元的口罩,卖家返利25万多元,“当时有点蒙,觉得
利润有点大”。他坦言,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口罩应该是很紧俏的产品,但是卖家卖得这
么便宜,感觉有点问题。于是他和李俞章商量,见到李东后没什么问题就不提卖家返点的事
情,返的钱二人分了。

  这批假冒口罩被发现源于消费者的举报。判决书认为,终端消费者能发现“口罩是假的”,
李东作为多年医药行业从业者,在自己直接接触货物时至少应作出不低于普通消费者水平的判
断。“李东对从未合作过的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本应对实物进行审慎检验,却将重点放在查验
有无所谓‘合格证’上,而随货有无‘合格证’并不能对认定产品质量提供任何帮助信息??那么只能
推断,他用形式审查代替了有效检验,对产品质量问题漠视和放任。”

  徐平律师反驳道,主审法官在判决中,一直强调“从逐利动机、行业经验、流程、价格等
方面,李东应该认识到假货”,他认为,这是典型的过失论证的路径,只能证明李东“应该知
道”却无法得出李东“事实上知道”的结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只能是故意犯罪,过失不构成犯
罪。

  在分析李俞章、罗涵毅的罪责时,判决书表示,从接触经过、购销双方商谈内容、购销方
式与实际价格、收取高额回扣等因素判断,足以认定李俞章、罗涵毅明知涉案产品来自于非正
常渠道。他们二人作为李东的代理人,协助完成涉案伪劣产品的采购、运输,其行为是整体销
售伪劣产品行为不可分割的环节,应视为李东的共犯。鉴于李俞章、罗涵毅在共同犯罪中的地
位及作用,认定其系从犯,均依法减轻处罚。罗涵毅经电话通知主动归案,但其归案后及当庭
供述中对于指控事实难言如实供认, 不能认定为自首。

  李俞章在供述中说,他上淘宝找寻3M口罩时,仪新宇“明昊劳保”网店好评很多,能提供检
验报告,也能开正规发票,这些都让他相信口罩是真的。他还说,自己在国药集团干的都是一
些跑腿的零散活,没有鉴别3M口罩真伪的能力。“我平时也不接触口罩,工作中也不接触医疗
器械价格、真伪鉴定方面的工作,就看卖家给我发了合格证、检验报告”。

  李俞章的辩护人郝亚超律师认为,李俞章受李东委托去高密看货,没有发现口罩有刺鼻味
道,已经尽到了相应的谨慎义务。“就像国内很多人受国外朋友之托从网上采购口罩寄国外,
中间人没有义务去查验工厂。”

  罗涵毅的辩护律师肖基新认为,罗涵毅不是口罩经营者,并不知道口罩价格。他称,构成
销售伪劣产品罪必须是销售行为,罗涵毅只参与了购买环节,并未参与销售。不能因为罗涵毅
开车送李俞章去山东,并均分回扣,就认定罗涵毅与李东李俞章等人存在共同犯罪。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时候,3月24日,最高法院研究室、最高检察院研
究室负责人在一篇共同答记者问中强调,生产、销售伪劣口罩案件,应准确查明行为人主观明
知,司法实践中,也确有个别行为系被上家所骗,购得伪劣口罩进行销售,对此不宜以销售伪
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另有司法材料显示,天津瑞澄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闵丽1月下旬从李
东处订购口罩共9.4万个,总价73.9万元。闵丽在接受警方询问时表示,药店进货有收货、验
货、入库三个环节。验货员检验随货同行单和商品外观,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入库。当被问到
验货员是否会将货物拆开,仔细核对并辨别真伪时,闵丽回答:“他们不具备这种能力。”不过
闵丽的说法判决书没有引述。
案中案

  此案的始作俑者是年仅26岁的仪新宇。司法材料显示,仪新宇,山东高密市柏城镇大吕村
人,大专毕业后回家务农。2015年11月,仪新宇开了淘宝网店“明昊劳保”,卖劳保鞋。他先后
注册了高密瑞博劳保用品有限公司、高密端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这些公司注册资
金只有数万元,属于家庭小作坊。

  2018年10月起,仪新宇的淘宝店开始销售假3M口罩,并用3M商标做头像。2019年,仪新
宇曾因销售假3M口罩被高密警方传唤,同年,因生产销售假3M口罩被高密市法院判刑、处罚
的还有仪新宇的老乡周德三、周文亮、邓诒民等人,而此次他们也都参与了仪新宇销售给康佰
馨公司的假冒口罩生产。

  司法材料显示,2020年1月20日,仪新宇开始组织货源,他先联系了姑父邓诒民,让他生
产假口罩,“有多少要多少”。得知李俞章口罩需求很大,仪新宇又联系李振坤、周德三、周文
亮等人备货。这几人原本就从事假3M口罩加工,他们有的盘点家中存货并加急生产,有的从
别处调货,赚取中间差价。其中,李振坤向仪新宇介绍了自己的姐姐李芳蓉,李芳蓉给了仪新
宇一批假口罩,并通过支付宝收到货款。仅两三天,仪新宇就从李东那里赚了40多万元,其他
人也有十几万至数十万元不等的利润。

  44岁的邓诒民是仪新宇的姑父,家住高密市醴泉街道倪家庵村。据邓供述,2017年起,他
在高密市康庄镇大元庄租赁场地,购进设备,从事假口罩加工生产。2019年4月,其因出售假
口罩被高密警方抓获,后取保候审。

  48岁的周德三,小学文化,2016年从淘宝网东莞卖家处购进假3M口罩,之后开始自己购
进设备生产假口罩。2019年9月,周德三因生产销售假口罩被高密市法院判刑三年,缓刑四
年,并处罚金18万元,目前还在缓刑阶段。

  49岁的周文亮,初中文化,2017年开始从事口罩加工。2019年因销售假冒3M口罩,被高
密市法院处以罚金4万元。

  仪新宇在向高密警方供述疫情发生后再次售假动机时称:“我父亲得了癌症,年前又意外
受伤,全身多处骨折,全家只有我一个挣钱,一时糊涂走了弯路。我财迷心窍。”邓诒民则
说,自己“投资了很多钱,没收回成本,正好仪新宇联系我。就想乘机赚点过年钱”。

  农历除夕当天,假口罩事件曝光。仪新宇等人或外出避祸,或隐身藏匿。因压力巨大,2
月3日起,他们先后向高密警方投案自首。

  次日,高密市联合双打行动领导小组发布通告,号召市民积极举报非法生产假冒伪劣口
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违法行为。并承诺一经查实,奖励现金2000元。

  两天后,齐鲁网报道称,在山东省公安厅统一指挥下,潍坊市及高密市公安机关迅速行
动,成功侦破仪新宇等人制售假冒品牌口罩案件。经查,犯罪嫌疑人仪新宇从周文亮、周德三
等人处购买假冒伪劣口罩,销往北京、山西等地。公安机关顺线侦查,共捣毁制假窝点三处,
抓获犯罪嫌疑人六名,查获假劣口罩3500个,扣押生产设备10台、生产原材料无纺布30卷、滤
棉10包。
组图: 公安机关捣毁的山东高密制假窝点。

  该报道还称,1月22日以来,山东省各级公安机关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坚持靠前
一步、主动作为、重拳出击、快侦快破,依靠自主研判和接受群众举报、行政部门移交线索,
共侦破涉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案件1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6名,打掉窝点19个,查扣
各类假劣口罩13万余只、查扣各类假劣消毒用品24吨,以及一批生产设备及原材料大宗,涉案
价值400余万元。

  2月29日,仪新宇等人在高密市法院受审。据高密市法院公开信息,高密市检察院指控,
仪新宇明知口罩系假冒3M产品,仍从周德三、邓诒民、周文亮、李芳蓉等人处购进,加价对
外销售,销售金额高达147万余元。截至财新记者发稿,该案审理结果尚未对外披露。
版面编辑:刘潇
最新财新周刊:政策重在落地见效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从应对疫情的战时状态转向聚焦中长期的持久战,宏观政策如何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如何才
能加速形成双循环格局?

3月以来,中国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在前期被抑制需求释放、赶工生产及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陆续出台刺激政策的推动下,经济
逐渐复苏。
《财新周刊》 文 |财新记者 于海荣

  时至年中,宏观政策迎来例行的调整评估时间窗口,在上半年复苏超预期和下半年不确定
性较大的天平两侧,政策砝码将倾向哪边?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肯定“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逐月好转,二季度经济
增长明显好于预期”的同时,也承认“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
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这些判断,基于当前喜忧参半的经济形势。一方面,3月以来,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在前
期被抑制需求释放、赶工生产及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陆续出台刺激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逐渐
复苏,二季度3.2%的当季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经超出市场预期。

  疫情暴发初期市场关于外需剧烈下滑的担忧,也明显缓解。在防疫物资出口和在家办公导
致的电子产品需求激增的带动下,出口表现频频超出预期,6月当月已经转正。鉴于此,市场
普遍认为出口失速的风险已经不大。此前相对悲观的野村证券对下半年出口的预期由同比下降
9%上调至同比持平;瑞银则将全年经济增速预期由1.5%上调至2.5%。
  另一方面,未来经济复苏的步伐可能受到各种扰动。最主要的是疫情变化的不确定性,7
月以来海外及国内疫情时有反复,尤其到了冬季,若疫情出现较大范围的反复,经济活动可能
再度放缓。而7月以来中美紧张局势陡然加剧,也增加了不确定性。

  市场机构及部分政府机构研究人士都认为,在二季度经济实现V形复苏后,后续经济仍有
望进一步回暖,但增长势头将会减弱。

  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5月1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首次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
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这一表述被
细化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次政治局
会议将“逐渐形成”改为“加快形成”,凸显这一任务的紧迫。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张瑜认为,外围发展环境越发不确定、疫情后中速增长提前
到来,以及疫情消耗了一定的政策空间,都增加了内循环为主格局形成的急迫性。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认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核心思路之一应是把国内
市场当作广阔大后方,“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之二应该是在内需作为后援的前提
下,推动产业链高级化,以更高的产业附加值向外,因此要 “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
依靠科技创新 ”。上百种热门PDF杂志购买微信:bfc0400

鉴于经济增长超出预期,下半年政策基调由上半年“加大逆周期和宏观调控力度”稳增长,
转为强调已出台政策的“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要更加灵
活适度、精准导向。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
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宏观政策由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时状态,转向
避免过度刺激,以应对结构性问题和长期挑战。

“政策进一步加码已无太大必要,政策实质上已经处于微调期。”张瑜认为,财政政策的表
述从“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双积极”, 变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总量不增,
落实好使用;货币政策的表述去掉了运用的具体手段,新增“精准导向”,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
速从“明显高于去年”变为“合理增长”,下半年总量货币政策难再有期待,结构性工具剩余份额
继续落实,但额度很难继续增加。

 这些变化考虑到上半年出台诸多对冲政策,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宏观杠杆率的提
高、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等。除了财政、货币政策表述的微调,会议还重申“房住不
炒”,强调“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做大的调整,但是财政、货币政策可以做一些适当调整。”国家信息
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调整的目的是把扩大内需的短期政策和中长期的结构调整政策相
结合,不能造成2008年危机应对后出现的三期叠加问题。

超预期背后的隐忧

在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的情况下,政治局会议坦陈,“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
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既是对复苏现状的理性认识,也是对未来形势的客观判断。

 市场对二季度经济的共识是,复苏不均衡,这既体现在供求两端,生产端恢复得比需求端
快,也体现在行业上,与投资、出口相关性较强的行业恢复较快,与消费相关性较强的行业恢
复较慢。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二季度,工业生产同比实现增长4.4%,仅低于去年同期1个
百分点左右,增速在4月转正后逐月加快。而需求端,无论是出口、投资,还是消费,虽然表
现也持续改善,但仍处于同比下降状态。

 即使是需求端内部,三大需求也在分化。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带动下,基建投资增速快
速回升,略好于整体投资增速,而更能反映经济内生动力的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持续低迷,
上半年累计同比分别下降11.7%和7.3%。

 相比投资,消费的表现相对更差,这与疫情导致的接触性、群体聚集性的消费恢复较慢有
关。一个例证是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降幅高达32.8%。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 2.9个
百分点,而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供给和需求的复苏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未能与经济同步复苏。尽管二季度
GDP同比增速高于一季度10个百分点,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月的高位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
高出去年同期0.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撰文称,国内外环境复杂严
峻,企业用工需求偏弱,失业率高位运行,总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重点人群的就业压力不降反增。张毅称,在整体失业率下降背景下,16—24岁青年失业率
持续上升,6月环比又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预期高,部分毕业生存在知识
技能与市场需求错位现象,毕业季到来后大量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将更加突
出。同时,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从疫情影响中
恢复还需一段时间,6月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合计就业人数仍较1月少近3%。

  “就业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祝宝良称,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存在周
期性失业;另一方面,失业中很大一部分是结构性失业,即使经济继续往正常方向恢复,结构
性失业问题还是会存在。

  陆挺认为,得益于前期被抑制需求释放、赶工生产、医疗物资出口激增,以及包括中国在
内的主要经济体推出经济刺激政策等多重因素,中国经济复苏态势持续向好,但考虑到被抑制
的需求基本释放完毕、医疗物资出口效应消退、疫情发展及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攀升,下半年
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仍面临强劲阻力,预计经济环比改善速度将放缓。

  不确定性首先来自全球疫情的发展。疫情暴发之初,市场曾普遍认为二季度将是世界经济
的底部,但直到7月底,全球疫情仍在恶化,新增病例仍在攀升,尽管多数国家宣布要逐渐解
封,重启经济,但疫情恶化使得这一恢复进程步伐缓慢。若年末疫情反复,经济活动将再次受
限,虽然限制的严格程度应不及此前,但仍会拖累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

  包括祝宝良、国研中心宏观研究部部长陈昌盛在内的多位研究者都认为,从目前的情况
看,很难判断三季度世界经济能否走出底部。

  另一大不确定性是中美关系的紧张态势。近期美国收紧对华科技出口限制、中美互相关闭
领馆等,使中美关系紧张态势陡然升级。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
为,供应链存在脱钩压力,以及企业利润前景疲弱,可能会拖累企业资本开支意愿,令贸易和
制造业活动承压。

  在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两大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5月以来高层多次提及“以国内大循环
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且时间要求从“逐渐形成”变成“加快形成”。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认为,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对环
境尤其是对外部环境的判断较为严峻。从短期来看,要继续抓好“六稳”“六保”。从中期来看,
要加快形成更多依赖内需驱动的经济增长格局。

稳增长与防风险如何长期均衡

  随着国内疫情与经济逐步向好发展,在政策基调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其操作正在由此前应
对疫情战时状态的稳增长为主向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的方向转变。

  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宏观政策的要求是“落地见效”。其中,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
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
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郭磊认为,其中隐含的方向是宽财政、稳货币。他称,上半年靠货币政策稳预期和资金
链,下半年需要靠财政政策来做实增长和盈利,货币政策要从偏总量变为偏结构、合理增长及
定向,否则就容易引发通胀和资产泡沫。

  作为对冲疫情的举措,1月底开始,央行通过多种方式向市场投放了充裕流动性,在确保
企业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也导致了杠杆率快速上升。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测算,2020年上半年中国宏观杠杆率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
266.4%,增幅达到21个百分点。而且疫情冲击下,很多信贷需求是用于纾困而非商业活动的扩
张,这就使得“明显高于往年的信贷增长”与“明显低于往年的实体经济活动”之间出现了明显的
不匹配或者说错配,从总体上引致宏观杠杆率的大幅攀升,局部也会带来资金套利和资产价格
较快攀升的风险。

  货币当局已经关注到这些问题。6月中旬,央行行长易纲就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疫
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
策工具的适时退出。而实际操作上更是先行一步,央行在5月底突然重启暂停了55天的逆回
购,而且利率维持不变,向市场释放出货币政策逐步恢复正常化的信号。

  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7月初也表示,现在的货币政策更加强调“适度”两字。适度有两
个含义:一是总量上要适度,信贷的投放要和经济复苏的节奏相匹配;二是价格上要适度,一
方面要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向实体经济让利,同时也要认识到利率过低也是不利的,利
率如果严重低于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就会产生套利问题、资源错配问题,产生资
金可能流向不应该流向领域的问题。

  申万宏源宏观分析师秦泰将政治局会议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解读为防风险意味渐浓,本轮
货币操作最为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央行前期操作保证流动性好于去年的同时,也非常强调中
长期宏观杠杆率约束和避免空转套利,给市场传递出日益清晰的“对冲式净回笼”信号,自二季
度开始已经进入了“货币操作边际趋紧”+“实体信用扩张延续”的小幅分化阶段。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则认为,虽然货币表态边际收紧,但实际上货币调整早于政
策表态,从近期央行的流动性操作来看,当前的资金面基本上已经调整到位,加上仍然有推动
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行的目标,货币政策中期内仍然将以稳为主。

  财政政策方面,强调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张明认为,这是试图避
免2008年到2009年4万亿财政刺激的后遗症。

  明明称,会议并没有继续赘述已经较去年同期大幅扩张的政府融资,而是将重点转向了资
金的使用效率,积极财政政策大概率已经足量,预计更进一步的刺激大概率难以看到。

  在前期已出台政策的作用下,基建投资增速仍有攀升空间,但注重实效、不再像上半年那
样提及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建在信贷投放重点中的缺位,都指向基建投资难以像此前数
轮经济下行期那样再次狂奔。

  财政政策注重实效首先体现在专项债券的使用上。政治局会议前一天,财政部专门发文规
范专项债券的使用,除了重申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的同时,还列出负面清单,包
括严禁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依法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严禁
用于发放工资、单位运行经费、发放养老金、支付利息等,严禁用于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
企业补贴等;坚持不安排土地储备、产业项目及房地产相关项目。

  对用于纾困的财政资金,近期的政策变动也在朝着注重实效的方向努力。应对新冠疫情冲
击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出台了多项减税降费措施。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优化非税收入退
付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应退非税收入退到位、及时退。其中,对实行定期清算、已缴纳
款项可冲抵以后月份应缴款的非税收入,要明确冲抵流程和操作办法;对涉及中央地方分成、
需就地办理退库的非税收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和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加强配合,依规加快办理
退付。

  国家税务总局还调整了新入职人员和在校实习生个税预扣预缴方法,由此前的先征后退改
为在预扣预缴环节直接抵扣,以增加这部分人群的现金流。

  此外,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也趋严,不仅今年上半年的稳增长中,没有祭出房地
产这一常用工具,而且对局部地区的房地产升温相对警惕。

  政治局会议延续了以往对房地产调控的表述,彰显了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决心。但此前
六天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并称“坚持
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华泰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张继强认为,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是近期房地产领域融资膨胀
推动的局部土地、楼市走热,另一方面还存在房价与租金涨跌分化背后暗含的资金脱实向虚、
贫富分化等深层问题。

  在他看来,房地产政策思路发生了根本变化,更加侧重民生定位、防范系统性风险积累、
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摆脱过去依赖地产驱动经济的发展模式。近期房地产市场局部走热迹象与
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等乱象已经受到中央层面关注。座谈会释放了房地产从紧从严的政策态
度,货币政策也在回归中性,房地产领域信贷管控逐步趋严,预计下半年即便疫情反复或外部
风险加大,房地产仍会继续坚守需求端的调控底线,尤其对地价房价会保持较低容忍度。

  在住房保障上,座谈会提出因地制宜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着力解决城市新市
民和年轻人住房问题。不过,与2015年央行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向国开行投放资金支持
棚改货币化安置不同,当下的旧改在资金来源上强调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
制,金融机构的参与也要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展开。

  7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与吉林、浙江、山东、湖北、陕西五省,中国建设银行与重庆、沈
阳、南京、合肥、福州、郑州、长沙、广州、苏州九个城市,分别签署协议,在未来五年内分
别向五省和九市提供2610亿元和1750亿元贷款。这一规模明显低于棚改货币安置过程中三年投
放的3.6万亿元PSL。

双循环如何形成

  与往年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主要着眼下半年工作不同,此次会议指出,“很多问题是中长期
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作为对策,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
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不仅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也是中国在即将到来的“十四
五”期间需要着力的方向。

  最近两个半月以来,“双循环”频繁出现在高层表态中。5月1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首
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5月底的全国两会期间,这一表述
被细化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称 ,主要考虑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
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
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
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他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
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
发展。

  此次政治局会议将双循环发展格局由“逐渐形成”改为“加快形成”,凸显这一任务的紧迫。
明明称,在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深化“国内大循环”既是对“逆全球化”的未雨
绸缪,也可以起到“防风险”和“补短板”的效果。

  作为完善内循环的内容之一,会议强调“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
补短板和锻长板”。郭磊认为,“补短板”是把中国经济在产业链上的弱项补上;而此次会议首次
提出的“锻长板”,则是把一部分具有一定基础的进一步变为中国优势。补短板和锻长板将会是
产业政策的核心思路之一。

  他称,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有助于理解内循环,“要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
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
攻坚战”等,都体现了在内需作为后援的前提下,推动产业链高级化,以更高的产业附加值面
向外部市场。

  “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应当成为谋划中国经
济下一程的重点内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撰文称,完整的内需体系,不
是简单讨论内需是什么,而是要深刻把握时代背景,从形成内需需要什么样的基础、什么样的
条件、有什么样的机制等维度,系统理解“内需体系”的丰富含义。

  在他看来,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近期看需要尽快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补短板、
强弱项、激活力,打通支撑科技强国的全流程创新链条;以新基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
产业数字化;疏通部分行业的政策性梗阻,以新需求消纳产能,促进供需平衡;多措并举刺激
消费、促进就业、提高保障,加快形成纺锤形收入分配格局,深化关键性基础性体制改革,激
活社会投资活力,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在国际循环上,黄奇帆认为,中国要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围绕“一带
一路”规划构建合作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谈判与制定,推动对外开放朝着更
高、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更大力度地推进改革开放必不可少。会议提出,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
化营商环境,实施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继续扩大开放。

  而在张明看来,此前出台的《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意见》非常重要,
因为要素价格市场化与自由流动乃是塑造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前提条件。

版面编辑:刘潇
专栏|约瑟夫?奈:假如拜登当选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在对外政策上,美国应与核心盟友合作,重新推动贸易等传统事项,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上,与
更多的国家展开广泛合作

文 |约瑟夫 ?奈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

  距美国总统大选还有三个多月。近期民调显示,民主党候选人拜登的支持率已经超过现任
总统特朗普10个百分点以上。如果拜登在11月击败特朗普,他应该如何制定对外政策?

  许多观察人士认为,随着特朗普当选、中国崛起,美国曾经倡导的自由国际秩序就此终
结。拜登应当努力复兴这一秩序,还是调整目标来改造它?

  正如不少批评人士所指出的,“二战”后美国所领导的自由国际秩序,事实上既不是全球性
的,也不总是非常自由的。当时它并未覆盖包括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另一半世
界。

  拜登政府的现实目标应该是重建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但处理不同领域的事务由不同的成
员国群体参与。

  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前十年,俄罗斯和中国都无力与美国抗衡,美国因此得以凌驾于他
国主权之上,追求其自由价值观。在未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的情况下,美国轰炸塞尔维亚、
入侵伊拉克,还支持联合国大会在2005年通过一项决议,旨在为遭受本国政府残酷对待的公民
提供保护,并在2011年据此以保护班加西公民之名轰炸了利比亚。

  批评人士将这段历史描述为后冷战时期美国的傲慢,北约主导的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最
终导致其政权更迭。如今,中国和俄罗斯的实力增长限制了美国自由主义式外部干预的空间。
俄罗斯和中国强调《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主权原则,即一国只有出于自卫或在得到安理会批准
的前提下,才能发动战争。

  在经贸关系领域,同样需要修订规则。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前,世贸组织的运作就频频
遭遇挑战。近年来,特朗普政府的种种做法,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脱钩,尤其是在国家安全受
到威胁的领域。

  制定新的贸易规则将有助于防止脱钩升级。令人欣慰的是,在金融领域,中美在总体不佳
的合作氛围下,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势头。

  在生态领域,全球生态的相互依存性让主权原则不再可行。生态威胁是跨越国界的,无论
经济全球化遭遇多大挫折,环境领域的全球一体化都将持续。它服从的是生物和物理定律,而
非地缘政治的逻辑。类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气候变化这样的问题,威胁着所有人,没
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在此领域,大国权力游戏带有正和博弈的特性。

  对此类问题,单靠自己的力量、压制他人的做法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本着“众人拾柴火焰
高”的精神,说服他国共同努力。

  巴黎气候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和其他国家都会提供帮助。拜登在特朗普政府宣布退
出世卫组织后第一时间表示,如果他当选,第一天就重回世卫组织。这一表述令人鼓舞。

  中美建交以来,尽管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分歧,但是,两国间仍然推进了合作。拜登面临的
挑战是,两国在传统大国竞争领域竞逐的同时,能否在全球公共品领域重新协作。

  网络安全是另一类问题,它既具有跨国属性,也受控于主权政府。互联网已经显现出碎片
化的趋势。部分民主国家可以制定规则,捍卫互联网言论自由和隐私规则,另一些国家则不会
被此类规则束缚。

  近期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公众希望避免对外军事干预,但并不想退出多边合作和传统盟
友关系。美国公众依然珍视一些核心价值观。

  如果拜登最后当选,他不应着手恢复往昔的自由国际秩序,而应当与一小圈核心盟友国合
作,推动自由贸易和民主价值观,并与更多的国家展开广泛合作,重塑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
以应对疫情流行、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

版面编辑:刘潇
显影|“淮河第一闸”开闸之后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作为行蓄洪区的濛洼已基本丧失了发展工业的可能。今年蓄洪之后,脱贫攻坚和防止返贫任务面临挑战

01.庄台是淮河流域一种类似小岛的特殊防洪工程,一般是在行蓄洪区内筑起的一些台基或者在高地上建设的村庄。行蓄洪
时,庄台成为洪水中的孤岛,四面环水,仅能通过船筏与外界交通。像这样被困水中的庄台,濛洼蓄洪区有77个。

文 |财新记者 周泰来 实习记者 韩钰泽 梅婷 邓睦申

图 |财新记者 丁刚

  7月20日8时31分,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开闸泄洪,淮河水流入濛洼蓄洪区。此时,
淮河王家坝站水位已超过保证水位(29.30米),达29.75米。

  76个小时后的7月23日13时,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向安徽省防指下达关闭王家坝闸的命
令,停止向濛洼蓄洪区分洪。此时,王家坝水位已降至28.28米,超警戒水位0.78米,距离保证
水位1.02米,濛洼蓄洪区累计分洪3.75亿立方米,占其设计蓄洪量的一半,相当于27个西湖的
蓄水量。

  王家坝闸素有“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其身后的濛洼蓄洪区位于阜阳市阜南县境内,为淮
河干流中游第一座蓄滞洪区,设立于1953年,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濛洼蓄洪区上保河南,下
保江苏,对于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沪交通大动脉、淮北大堤及沿淮大
中城市的防洪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成为淮河干流运用最频繁的蓄洪区之一。自建成以来,它已
于1954年、1956年、1960年、1968年、1969年、1971年、1975年、1982年(两次)、1983年、
1991年(两次)、2003年(两次)、2007年、2020年共计13个年份、16次滞蓄洪水。
  濛洼蓄洪区内现有居民19.5万人,蓄洪区启用前转移人员2000多人至区内6个保庄圩和131
个庄台之上,洪水淹没了蓄洪区内低洼处的房屋、耕地农田、鱼塘虾塘、蔬菜大棚等,以及来
不及转移的生产生活物资。许多养殖户的牲畜、家禽,也在转移途中和转移之后死伤惨重。

  2003年之前,濛洼蓄洪区为保淮河上下游而“无偿蓄洪”,国家并不给相应补偿。这种舍小
家顾大家的“王家坝精神”还曾在2012年催生了一部电影《王家坝》,专门歌颂濛洼人。2000年
后,国家和安徽省出台了相应的蓄洪补偿标准。2003年蓄洪时,濛洼灾民首次领到蓄洪补偿。

  但作为行蓄洪区的濛洼,早已基本上丧失了发展工业的可能。今年4月,阜阳市有三个县
区刚刚退出全国贫困县序列,其中就包括阜南县。一位阜南县政府人士对财新记者称,阜南县
基本就是“吃饭财政”,靠转移支付维持财政运转。
  今年恰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蓄洪之后,当地的一些扶贫项目,比如稻虾综合养殖、
水产养殖等也受到冲击。据财新记者了解,当地许多养殖户都损失惨重,民生势必更艰难,脱
贫攻坚和防止返贫任务也面临挑战。

开闸就像打仗

  对于今年的淮河汛情,王家坝闸管理处主任张家颍的感受是“水涨得急”。他回忆说,7月17
日22时48分,淮河王家坝水位涨至27.5米,达到警戒水位。“按说到警戒水位离开闸还很远。
”张家颍告诉财新记者,王家坝水位达到27.5米的年份很多,但今年达到警戒水位后,水涨得尤
其急。两天后的7月20日0点18分,王家坝水位涨到了29.3米的保证水位,两天内上涨了1.8米。

  王家坝水文站站长时学光介绍,超保证水位后,王家坝水位又加速上涨,水位过程线比之
前更陡。“从19号晚上一直到20号我们开闸的最后几个小时里,水位平均都在以5厘米每小时的
速度上涨。”张家颍说,“一个小时5厘米,得了的?!”

  时学光告诉财新记者,2020年的头五个月,当地曾遭遇大旱,从6月中旬开始,淮河上游
接连出现五轮降雨,“上一轮降雨把王家坝水位推高后,水位还没来得及降下去,下一轮降雨
就又到了”。气象数据显示,开闸之前的7月17—19日,强降雨在淮河中上游一带聚集,安徽六
安、合肥和河南信阳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达300—500毫米,六安局地达642毫米,六安、霍山
等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建站以来极值。六安市霍邱县水利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财新记
者,今年当地梅雨期降雨量是正常年份的2倍以上。

  张家颍认为,淮河水位猛涨一方面是因为上游河南境内短时期内降雨量大,水库放水导致
上游来水比较大;另一方面,安徽境内大别山区几个水库放水的水量也很大,对王家坝水位有
顶托作用。

  地理信息显示,在王家坝上游的淮河信阳段流域的支流上,有南湾水库、石山口水库、五
岳水库、泼河水库和鲇鱼山水库;而在安徽境内,淮河支流上又有梅山、佛子岭、响洪甸等水
库,这些水库在强降雨之后大都进行过泄洪。

  张家颍回忆,王家坝达到警戒水位后,水位基本以3—4厘米每小时的速度上涨。7月19
日,安徽省长李国英到达王家坝闸,当晚就在闸上住下靠前指挥,他和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曾
视频会商一个多小时,结论是“能保则保,暂不蓄洪”,即暂不开闸。

  “省里为啥决定‘能保则保’?第一是受疫情影响,濛洼蓄洪区的农民都很苦;第二就是脱贫
攻坚战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一旦开闸泄洪,等于对脱贫攻坚雪上加霜。”张家颍说。

  但之后淮河水位激升,当20日4点左右水位上涨到29.5米、超保20厘米时,“已经有些地方
吃不消了”。王家坝闸管理处副主任钱卫国称,“这意味着我们上下游的防洪压力非常大”。

  王家坝闸门顶水位29.76米,如果在达到该水位之前不开闸,水就会从闸顶漫过去,对闸的
安全有影响。 “如果想不漫闸,我们也可以在上面加设备。但上游的河南就吃不消了,下游也
吃不消。”钱卫国说。

  “王家坝一开闸,河南驻马店的水位就下去了,如果王家坝不泄洪,驻马店市还会受淹。
”他介绍称,2003年之前淮河发大水时,河南方面的省和水利厅领导会开着船来查看王家坝的
水位,一旦超过29.3米的保证水位,就要求王家坝开闸泄洪,以减小上游的压力,“河南方面对
王家坝闸非常有感情,总是来慰问职工”。

  张家颍透露,开闸前,王家坝的水利部门和上游的水利部门通过微信、电话实时沟通,研
判水位上涨的情势,然后汇报给省长李国英,由李国英再汇报给国家防总。据水利部官网消
息,7月20日凌晨,国务委员、国家防总总指挥王勇到水利部主持会商会,研判淮河防汛形
势,审慎决策,最终决定启用濛洼蓄洪区。

  而在王家坝,据张家颍回忆,闸上的工作人员7月20日早晨6点就全员到岗,李国英在此等
待国家防总的命令。8点30分左右,国务委员王勇签发的国家防总命令发到了李国英的手机
上,李现场宣布了该命令,随后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局长命令王家坝闸管理处的操作员开始
操作。
  开闸时,王家坝水位已达29.75米。而2007年王家坝上次开闸时水位才29.38米。除了1968
年濛洼蓄洪区溃坝、王家坝闸漫闸,今年的29.75米是有史以来王家坝第一高的开闸水位。

  张家颍说,开闸是个技术活,“我们开闸就像打仗一样”。王家坝闸共有工作人员13名,主
任张家颍负责统筹指挥,操作员有两名,负责用电脑在远程控制闸门起闭。两人中一人在电脑
上用鼠标操作,另外一人——副主任钱卫国,要看着这名操作员的操作以防出错。作为双保
险,另有7人在7个控制柜上控制大坝13个孔的开闭,一旦电脑远程操作出问题,就要靠这7人
在控制柜上手动摁按钮来开闭闸门。还有2人负责电源,一旦电源出故障就要切换备用电源。
此外,还有1人负责在现场查看闸门起闭情况。

  开闸时,王家坝闸的13孔分为四个序列打开。第一序是5、7、9孔,第二序是1、3、11、
13孔,第三序开6、8孔,剩下的孔第四序开。这样能保证闸先从中间开,水流过闸时是均衡对
称的,以减少水流对闸体的扰动,不引起共振,从而保证闸的安全。从开闸到关闸之间的70多
个小时里,闸上的工作人员还要针对进水的流态变化不断对闸门进行调整,以防止出现漩涡,
对闸体和两岸产生不利影响。

  王家坝闸上一次开闸泄洪还是在13年前。张家颍介绍,闸上这些年新老更替,一半工作人
员没有经历过2007年蓄洪,“大家当时心理压力很大,还好过程很顺利”。

庄台和保庄圩

  建于1951年的濛洼蓄洪区位于阜南县淮河中游北岸,北倚濛河分洪道,主要蓄洪工程由王
家坝进水闸、曹台孜退水闸和濛洼圈堤组成。

  从西向东,濛洼蓄洪区有四个地势由高到低的乡镇——王家坝镇、老观乡、曹集镇和郜台
乡。王家坝进水闸位于地势最高的王家坝镇,曹台孜退水闸则位于地势最低的郜台乡。王家坝
闸并不直接建在淮河上,它与淮河之间有一条土坡分隔,冬季枯水期时这条土坡还可以通行。
到了汛期蓄洪时,淮河水从王家坝闸涌入濛洼蓄洪区;等到淮河水位低于蓄洪区水位时,水又
从曹台孜退水闸泄出流入淮河。王家坝镇与郜台乡相距约30公里。

  据阜南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数据,濛洼蓄洪区内耕地有19.8万亩,现有居民19.5万人,其中6
座保庄圩保护面积6.87平方公里,居住4.05万人;131座安全庄台台顶面积337.8万平方米,居住
15.5万人。
  阜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东亚向财新记者介绍,庄台是当地老百姓长期垒土建成的地势较
高的居住区,受限于人力,庄台面积普遍小、房屋密集。上世纪50年代修建濛洼圈堤时,把54
个庄台用圈堤连起来了。还有77个在蓄洪区内连不到圈堤上的庄台,就成了湖心庄台,一蓄洪
就要靠船去运送物资。

  2003年之前,由于人口增长、土地不够,濛洼地区有很多人被挤出庄台,住到了庄台下面
的蓄洪区里。2003年以后,濛洼蓄洪区内不允许再建永久性房屋,为了安置老百姓,政府一边
大力建设保庄圩,让老百姓迁到保庄圩去;一边号召老百姓搬到阜南县城去居住。但部分老百
姓有安土重迁的观念,不愿搬迁。

  所谓保庄圩,就是建在圈堤内侧,由一段半圆形堤坝圈起来保护其不被蓄洪的洪水淹没的
区域。阜南县委宣传部介绍,2003年淮河发大水时,濛洼蓄洪区两次启用,蓄洪后实施了濛洼
移民迁建工程,修建了王家坝、老观、曹集西、段台、郜台5座保庄圩,加上原有的安岗保庄
圩,现有6处保庄圩,总堤线长18.31公里,保护面积6.87平方公里,安置群众4.05万人。

  7月23日,财新记者从濛洼蓄洪区北部的中岗镇通过中岗大桥进入蓄洪区。上中岗大桥之
前有两道检查哨,由于蓄洪区内道路拥挤且危险,外地人不允许进入。原本蓄洪区内修有四通
八达的公路,从中岗镇到曹集镇镇区开车只需十多分钟,但由于公路被洪水淹没,只能沿濛洼
圈堤绕半个圈才能到曹集镇。

  一路上,濛洼圈堤两侧都是水,一侧是蓄洪区内的水,另一侧是濛河分洪道的水或淮河的
水。圈堤上建有连绵不绝的房子,房前道路非常拥挤,会车的时候不得不停下来。许多房前养
着牛、鹅、鸡等牲畜家禽,它们之前都养在堤下蓄洪区内,蓄洪后不得不搬到堤上家门口来
养。
  记者注意到,圈堤上窄的地方只能盖一两排房子,宽的地方能够盖四排房子。房子与房子
之间的距离较密,当地人称“一线天”。加盖二楼后,一楼阳光便被遮挡。在夜间,能够看到蓄
洪区内被水淹到一半高度的路灯仍然亮着。

  7月27日,财新记者在王家坝保庄圩看到,圩内有成排的房屋、几家酒店及超市等,广场
上的居民在跳广场舞、打篮球。王家坝保庄圩于2003年开工建设,同年10月底基本竣工,地面
高程26.6米,堤顶高程31.3米。圩内有公园、学校、医院。此次蓄洪,保庄圩内基本没有受到
影响。

  多位王家坝保庄圩上的居民对财新记者称,他们是2003年以后迁到保庄圩上来的,或买地
皮自己盖房,或目前租房等着政府盖的房子交房。之前他们有的住在蓄洪区内的湖心庄台上,
一到蓄洪时就被困出不来。他们表示,之前国家比较穷的时候,有一次蓄洪时当地得到的救济
是6口人只分到3袋方便面。

  在濛洼蓄洪区,记者并没有看到需要集中安置的灾民。杨东亚告诉记者,这次蓄洪区转移
的2000多人基本都是住在生产性用房里的老百姓,他们平时住在库区里的活动板房里,以便照
看鸡鹅羊鱼,同时,他们在庄台上都有自己的房子,转移就是回自己家住,所以没有集中安置
点。

  7月24日,财新记者乘坐阜阳界首市民兵应急连的冲锋舟到达曹集镇西田坡村湖心庄台。
冲锋舟速度较快,一般用来送急救病人去医院。西田坡村“孤岛”上目前只有几十口人留守,主
要是老人和小孩。

  庄台上一位老人介绍,很多老人不愿意搬出湖心庄台住到保庄圩或阜南县城去,因为保庄
圩的房子五层楼高且没有电梯,老人上下楼行动不便。而且到了保庄圩,离自己种的地太远
了,“种了一辈子地,还是离不开”。

  郜台乡陈台子村一位正在防汛的村民7月24日告诉财新记者,他今年已经60多岁了,住在
陈台子村的圈堤上。该村的堤坝盖有四排房子,还是不够住,有些人家儿子结婚了,老头老太
就去堤坝下面的房子里住。这次陈台村堤坝两侧的农田都被淹了,但作为农民,他也不会做买
卖,搬出去了不知道能干啥。

  住在曹集镇王垴村的一位张姓老人今年60岁,老婆孩子都在上海打工,他自己也是因为年
纪太大在外实在找不到工作,才留在家里。他家在蓄洪区内有2亩地,淮河堤坝外也有2亩地,
种地一年收两季也就挣3000元钱,远不如打工,“在上海看门一个月也能挣4000块”。

  他表示,政府一直想让大家搬离蓄洪区,但补贴力度不够。以他家为例,一户补贴9.32万
元,一个人头再补贴1万元,他家的补贴加起来才12万多。而阜南县城的房价已经到将近6000
元每平方米,最小的房子按80平方米也得50万元左右,扣掉补贴款还差30多万元,“这笔钱就
要靠贷款,但我们年纪大了收入不稳定,不可能去还贷款。”他表示,村里都是60岁以上的老
人,在家种种地、养养鸡,粮食蔬菜都自给自足,到年底儿孙还可以回来团聚,因此不愿搬去
城里住,“城里什么都要钱,又没有收入” 。

  除了冲锋舟,平时给湖心庄台送菜送药的是普通的小船。在郜台乡临时码头,一位乡干部
对财新记者介绍,该乡有23个湖心庄台,两个庄台合用一艘自备船,共有14艘村级征用的自备
船。此外,乡里还征用了5艘船送物资。一般23个庄台送下来,要花一天多到两天时间。记者
在码头看到,工作人员正把打包好的一袋一袋绿叶蔬菜送到船上。

  7月26日,财新记者跟随郜台乡党委副书记刘晓妮乘船来到郜台乡童家庙村,从码头到童
家庙村单程花了一个多钟头。由于蓄洪区水下之前是农田和道路,船家对水域情况不熟,小船
在水下是马路的一片水域搁浅,靠人跳到水淹大腿的马路上推船才得以离开。船家表示,几乎
每天都会遇到搁浅的情况。

  童家庙村较大,目前有约300人住在庄台上。村民表示,此前已经收到两轮物资,一轮是
马铃薯、洋葱、绿豆,第二轮是面条和矿泉水,他们目前急需蔬菜。郜台乡的传统支柱产业是
柳编,即用当地种植的杞柳编织成工艺品或日常用品。

  童家庙村村民的一大收入来源就是村里的柳编厂接全国甚至出口订单,老百姓给厂里供
货。村民称,7月20日拔闸前,庄台下的柳编厂里原料和设备非常多,村里都是老人小孩,没
有足够劳力去转移,最后靠部队派人协助转移,把柳编厂的物资搬上了庄台。目前该村地处湖
心孤岛,柳编篮子外运也受影响。

刚摘帽的贫困县

  据官方数据,截至7月23日8时,阜南县王家坝镇、老观乡、曹集镇、郜台乡4个乡镇于20
日夜里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81户2017人,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3102.4公顷,成灾面积18481.2公
顷,绝收面积1552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576.31万元。

  据当地人介绍,在2003年之前,濛洼行蓄洪区都是“无偿蓄洪”,除社会捐赠外,国家没有
对行蓄洪区进行补偿。杨东亚1987年参加工作,他还记得,1991年濛洼蓄洪后,从北京开来多
辆运送捐赠物资的车,车里装着面包、饼干、旧毛衣等,当地人还敲锣打鼓感谢北京人民送温
暖,“那时候在濛洼毛衣都很金贵”。

  从2003年开始,国家对濛洼地区蓄洪进行补偿。2007年,水利部印发了《蓄滞洪区运用补
偿核查办法》,同年安徽省行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方
案》。

  按照2007年的补偿方案,行蓄洪区农作物(包括粮食和经济作物)补偿标准为684.81 元/
亩。濛洼地区一位政府人士对财新记者称,种点水稻、小麦值不了多少钱,但是经济作物比如
莲藕、芡实如果要补偿的话,涉及金额较大。

  养殖补偿标准为,育肥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鸡、肉鸭、肉鹅分别为502.4元/头
(只)、1761.65 元/头(只)、166元/头( 只)、14 元/头( 只)、4.35 元/头(只)、13.7 元/
头(只)、23.6 元/头(只)。水产养殖分精养和普养,精养塘1850.3 元/亩,普养塘为727.5 元/
亩。多位种植、养殖大户对财新记者称,今年蓄洪后,目前村里只是打电话来要求报灾,具体
补偿标准尚未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补偿标准仅限于农业,事实上作为行蓄洪区的濛洼,早已基本上丧失
了发展工业的可能,因此当地经济发展大为受限。

  “工厂不可能建在蓄洪区里,庄台上住都很挤了,不能再建工厂。保庄圩也是给人居住
的,不允许占用大量土地去开工厂。” 一位阜南县政府人士对财新记者称,由于第二、三产业
衰弱,阜南县基本就是“吃饭财政”,靠转移支付维持财政运转。

  财新记者查询阜阳市统计局数据,2019年阜南县财政收入20.98亿元,而其一般预算支出则
达到83.60亿元,支出是收入的4倍多。在蓄洪区内的四个乡镇中,王家坝镇2019年规模工业总
产值仅有1567万元,排名全县末位第23位,其规模企业个数仅有1个。曹集镇和郜台乡分别有7
个和5个规模企业,老观乡则无数据。

  事实上,今年4月,阜阳市有三个县区刚刚退出全国贫困县序列,其中就包括阜南县。统
计数据显示,该县人均生产总值2018年刚过万元,达1043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2019年达
到16060元,尚不到阜阳市人均生产总值32855元的一半,仅为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
的约23%。

  阜南县政府在其对“十三五”规划2018年重要内容的解读中称,“我县经济总量不大,发展基
础薄弱、人均水平不高、财力不强??人均GDP仅为全市的50.7%,在全省仅高于临泉县”“目前我
县现有90个贫困村,19.78万贫困人口,就现行贫困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格
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行脱贫标准为2800元”。按阜南县2019年常住人口120.8万人算,19.78
万贫困人口占到了该县总人口的近六分之一。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当地人介绍,这次蓄洪对濛洼地区的一些扶贫项
目,比如稻虾综合养殖、水产养殖等的影响较大。

  7月26日,记者从童家庙村湖心庄台返程的路上,船家顺道接了两位扶贫检查组的工作人
员一起回临时码头。一位濛洼地区乡镇工作人员对财新记者称,目前上级扶贫检查组也在濛洼
地区检查扶贫工作,包括入户了解情况。蓄洪期间,扶贫检查的工作人员也随运送物资的船上
湖心庄台。“我们干防汛的活,他们干扶贫的活,对我们没太大影响。”他说,“只是你老觉得有
这么个事挂在心上。”

损失惨重的养殖户

  王家坝开闸之后,濛洼蓄洪区内因仓促转移而损失最惨重的,当数养殖户。财新记者采访
的多位养殖户都损失巨大,且处境艰难。“就看这些动物能不能保住了。”当地一位政府人员
说。

  曹集镇的张辰(化名)之前常年在外打工,因为孩子逐渐长大,今年第一年回家搞养殖。
他在曹集镇镜湖村包了几十亩地,搞了鱼塘、虾塘,还养了70多只羊、1800只鹅、500多只
鸡,一共投入30多万元。他称,其中他自己投入了20万元,银行贷了10万元,还有8万元借
款。

  张辰回忆,村干部大概在7月19日中午通知说王家坝可能要“拔闸”,让做好转移准备。当天
晚上又通知说20日凌晨3点要拔闸,赶紧转移。他跟亲戚借了一辆小货车,连夜转移牲畜家
禽。他先拉的鹅和羊,最后拉的鸡。一车能装七八十只鹅,光鹅就拉了20多趟。由于路上颠
簸,鹅在车里容易踩踏致死,转移途中一共死了几百只鹅。转移之后没有养殖场地,张辰把鹅
放在兄弟家的房顶上和院子里。结果由于下雨被淋,环境过于拥挤和相互踩踏,到7月25日他
的鹅只剩下不到400只。“当时要知道会死这么多,我就不搬它们了。”他激动地说。

  除了鹅,羊和鸡也损失惨重。张辰的70多只羊有些是即将产崽的母羊,转移途中母羊受
挤,回来就开始生病。加上没有羊棚,羊只能在水泥地上躺卧,下雨也被淋,“羊拉回来后救
不活了,肚子好大的就死掉了”。到7月25日, 70多只羊已死了40多只,大部分是母羊,其中至
少有20多只最近就要下崽。

  此外,他养的500多只鸡也只剩下二三十只,因为鸡都是散养的,转移时来不及去抓,转移
回来同样是因为没有鸡棚,鸡被雨淋以后容易生病死亡。

  折损惨重的养殖户不止张辰。曹集镇的老李对财新记者称,拔闸前,他家在姑嫂庙庄台附
近的湖里养了1600多只鹅,目前损失了200只左右。7月20日凌晨,他领着亲戚朋友8人去赶
鹅,从鹅棚到曹集镇上的家有七八里地,晚上没有灯又下雨,他们从凌晨3点一直赶到早上8点
才到达目的地。

  回来后,老李原本把鹅养在自家后院的泥巴地上,但鹅陷进泥巴里容易被其他鹅踩死,他
只好在家门口的水泥马路上占了半条道养鹅。这几天,他就怕天放晴,“天气一热,路面温度
高,鹅掌被烤也容易死。”

  住老李家西边的养殖户陈纲(化名),干脆把一条路都封起来临时养鹅。他用堆放在路边
的污水管把路截住,堵了下水道放水养鹅。他的鹅从四五里地外的鹅棚赶回来时,一路上踩
伤、受惊吓也损失了100多只。

  陈纲今年33岁,是当地养殖大户和种粮大户,之前长期在宁波打工,回老家搞养殖才两
年。他养了67只羊、2200只鹅、150只鸡和180只鸭子,还种了100多亩水稻、20多亩旱稻、几
亩玉米,还有7亩养黑鱼和花鲢的鱼塘。这次蓄洪让陈纲也损失惨重。他的67只羊赶回来后来
不及搭羊棚,下雨淋、发烧、腹泻死了十几只。150只鸡目前还剩下70只,180只鸭子转移时在
水面跑掉了一批,回来和鹅一起养时被鹅啄死了20多只,只剩下100多只,庄稼也全被水淹
了。陈纲称自己光投入的养殖成本就有36万元,自己投了20万元,借了十几万。上半年因为新
冠疫情,他已经亏了5万块钱。当时他养殖种鹅,由于疫情饲料送不进来,种蛋送不出去,只
能贱卖。而餐馆大面积停业,鹅肉价格只有年前的三分之二。

  曹集镇东郢村的王礼青、王礼彬兄弟是养羊大户,王礼青养了400多只羊,他哥养了100多
只。王礼青对财新记者称,拔闸之前下了很久的雨,割的草弄不上来,饿死了几十只羊。拔闸
转移时,又有几十只小羊掉进老羊棚附近的水塘淹死了,目前只剩下300只左右。

  目前养殖户们最为急迫的问题是饲料短缺。陈纲说,他的2000多只鹅平时一个月要吃2万
多元的饲料、稻糠和草。现在水不退,没有草,一个月就要吃3万多元的饲料。有的鹅抢不到
食,饿几天就死了。到26日,他备的饲料大概只够鹅吃十多天。防汛期间转运饲料也很麻烦,
且运费已经上涨了50%以上,稻糠价格更是翻了1倍多。由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他申请贷款20
多万元买饲料,目前贷款还没有批下来。

  王礼青对财新记者称,他在蓄洪区包地种了30亩的草,之前羊是饲料和草混吃,几百只
羊“一顿吃草都能吃两三车,1000多斤”,现在草全被洪水淹了,20号拔闸时他还有1吨多饲料,
一周后就剩下7包,只够中午吃一顿的了。目前,他只用饲料喂车库里的母羊,大群的羊赶到
大堤上吃草,但堤坝上并没有太多的草,天又在下雨,羊吃了水草容易生病。“现在政府扶持
一把还有用,破产以后再扶持,就扶持不起来了。”他说。

  一位濛洼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对财新记者称,由于有蓄洪的可能,养殖户一般不会储备很
多饲料,因此养殖户确实普遍面临饲料短缺的紧急情况。从扶贫的角度来看,目前及时帮养殖
户解决饲料问题,保住他们的动物,养殖户就能缓过来,否则动物一死,损失就非常大。他认
为,与其让养殖户各自想办法弄饲料,上级政府应考虑统一为养殖户找饲料。

  阜南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士对财新记者称,曹集镇已经通过县红十字会向社会呼吁捐赠些饲
料,县里也在想办法解决。   

02.濛洼蓄洪工程入口的王家坝进水闸,在安徽阜南县境内,位于淮河中上游分界处左岸。7月20日8时31分至7月23日13时,王
家坝闸再次开闸泄洪。
03.曹集镇附近的一个庄台,人口不多,政府工作人员每天不定时向庄台运送物资给需要的人。
04.蓄洪后,贾殿明在庄台上的养猪场变成了孤岛。岛上的饲料只够1400头猪吃一周,好在政府帮他协调好了船只运输饲料进
行补给。
05.行洪区内被淹没的建筑物,仅露出房顶。按照规划,行洪区内的建筑物大小都有严格规定。
06.行洪区一处浮起的草堆上,两只鸟正在寻找食物。
07.暴雨将至,蓄洪区庄台对岸的集镇看起来似海市蜃楼。
08.王礼青把300多只羊搬到镇上的保庄圩后,粮草成了最大问题。他只好把羊赶到堤坝边让羊吃点青草,一不留神羊就跑到了
别人家的地里。
09.王礼青临时找的羊圈通风不畅,没过一会儿,他浑身就湿透了,小羊更是难以消受。
10.曹集镇上,行洪区的鹅场被水淹没,养殖户只好把鹅放在了镇上偏僻的道路上。
11.大鹅饥肠辘辘找杨大林要食物,杨大林的饲料有限,资金紧张,只好减少鹅的食量,每天只喂一顿。此前,他已经损失了
近千只鹅。
12.曹集镇路边带着防洪袖章的老人,他是村里的五保户。这次洪水来袭,他做起了志愿者,帮助巡视保庄圩的堤坝。
13.通往庄台的路已被淹没,一位老人在水里给小狗洗了个澡。

14.杨大林的孙子和孙女在家中玩着纸牌游戏。杨大林的儿媳妇三年前得了白血病去世,治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下了几十
万元外债。行洪那天晚上,杨大林让老婆带着孙子、孙女先走,安顿好孩子后,夫妻俩又趁着夜色把鹅赶到镇上的保庄圩上。
15.利民村村民徐银庆去曹集镇看病,看完病后准备乘船回家。

16.防洪和防疫同时进行,曹集村畜牧站站长孙广海和贾殿明一起穿上防护服,做好消毒后才能进入养猪场。

   
版面编辑:刘潇
最新财新周刊:定增规则“变色龙”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行情向好,定增套利又被市场诟病,监管也在压力下收紧锁价定增标准

《财新周刊》 文 |财新记者 刘彩萍

  曾被市场视为定增新规“标杆项目”的凯莱英(002821.SZ)7月22日晚折戟,原定的锁价定
增方案改为竞价发行。

  凯莱英是2月14日定增新规发布后第一家上报锁价定增方案的公司:按照董事会决议日为
定价基准日的方案,确定发行价格为123.56元/股,募集资金23.11亿元,由高瓴资本以战略投资
者身份全部认购,锁定期为18个月。

  “2020年版的定增新规是为了解决前几年对定增及减持限制过严的修订,目的是为了解决
上市公司融资难题,畅通股权流通渠道,因此设置了战投锁价并锁定18个月的选项。政策推出
时很受业内欢迎,当时也反复强调此选项专门为战略投资者设定。”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说。

  2月14日的定增新规曾被资本市场视为“友好”规则,对锁价发行的战投实行了“价格+锁定期
+定价基准日”三重优惠:价格由原来的“最低打九折”变成“最低打八折”;12个月和36个月的限
售期分别减半变成6个月和18个月;定价基准日由发行期首日变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
会决议公告日、发行期首日三选一。公募、资管计划、私募和银行理财等各路资金蜂拥而上,
均以战投身份享受八折优惠,但随即证监会宣布打“补丁”修正。3月20日证监会发布监管问答,
明确战略投资者定义,但业内人士均认为操作性不强。

  随着2月上报定增方案后,凯莱英股价一路上行,7月以来的一轮市场上涨更推动了股价。
截至7月22日,凯莱英收于232.2元/股,此时高瓴这轮定增入股的浮盈高达20.42亿元。

  “为了突出自己的战略投资者身份,高瓴资本可谓穷尽了所有办法,包括持有上市公司较
大的股比(高瓴持股达到8%),向上市公司派驻董事,与上市公司签订了36个月的战略合作
协议;高瓴甚至还承诺,若在战略合作期内为凯莱英带来的订单未达到8亿元,不转让此次定
增认购的股票。”一位知情人士称,为企业带来上市公司订单显然不应成为战略投资者是否够
格的必要条件,但这充分说明了高瓴资本对于这次投资的重视。

  不过,7月22日凯莱英的公告让高瓴的所有“表白”无处释放——高瓴资本的战略投资者身份
显然没有获得监管层认可,锁价定增方案流产。

  高瓴资本到底算不算战投?市场对此争议很多。一家大型私募基金总裁告诉财新记者,高
瓴资本本质上是一家私募基金,而不是产业链上下游或产业相关资金;其所谓的战略合作还是
资金投入以及引导行业投资,与监管定位的战略投资者有一定差距。

  “谁都可以说自己是战投,论证完可能谁都不是战投,证监会给战投下定义,反而把自己
逼到了死胡同里。”一位市场人士认为,市场预期已经完全被打乱。

战投仍难判断

  根据证监会3月20日监管问答里提出的战投定义,战略投资者是指,具有同行业或相关行
业较强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与上市公司谋求双方协调互补的长期共同战略利益,愿意长期持有
上市公司较大比例股份,愿意并且有能力认真履行相应职责,委派董事实际参与公司治理,提
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帮助上市公司显著提高公司质量和内在价值且合规守法的投资者,必须
具有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国际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资源或国际国内领先的市场、渠道、品牌等
战略性资源。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向财新记者坦言,此前的确认可了高瓴资本的战投身份,但是最近监
管思路发生了一些转变,认为锁价定增助长股票炒作不良之风,因此将对战投的认定大幅收
紧。
点击进大图

  “在执行上述监管问答对战投的定义时,监管内部理解不太一致,毕竟不是一个量化的标
准。”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下一步在尺度上怎么把握,还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
式,不会再出台书面的规则标准了。

  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证监会当前是进行窗口指导,锁价定增基本只能是控股
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等战投;其他类型的战投则必须有非常明确的战略支
持,而且要求是自有资金而非募集资金,对虚无缥缈的战略调整也并不认可。

  这意味着证监会彻底否定了资金类战略投资者。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缪因知指出,
同行业或上下游行业的战投与上市公司的互动过密,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会受到严格的关联
交易规则、反垄断规则的束缚,未必那么容易实现“协调互补”。

  另一方面,从金融角度看,上市公司价值提升之道,并不只是靠行业性“内功”。缪因知举
例称,有的上市公司产品质量佳、销路好,但缺乏资金,纯粹的融资支持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上市公司过度扩张,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资源浪费(这在市场更为发达的美国也很常
见),那么清理、出售公司的人力、物力存量资源,而非引入、新增,反而是价值发现、股价
提升的正道。

  缪因知坦承,金融类机构特别是投资基金,往往更愿意成为“财务投资者”而非“战略投资
者”,重视可以尽快卖出的流动性,“用脚投票”;而不是介入公司治理,“用手投票”。然而,市
场具有多样性。公司比政府更能判断自身的价值,在既定的折价和限售规则内,允许公司接受
各种“式样”的战投,有何不可?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也认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各有相匹配的战略投资方。例如,医药企
业研发具有“三高一长”的产业特点,即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周期长,这就决定了创新药
企的发展离不开VC、PE等长期股权投资基金的支持。这些VC、PE基金对生物药等行业企业来
说,天然就带有战略投资的属性。对战略投资者“一刀切”地作出界定并进行事前实质判断,虽
呵护市场改革之用心良苦,但终难免有越俎代庖之嫌。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张巍亦指出,实证研究表明,2001年至2015年间的美国式
定增交易“公共股权的私人投资”(PIPE)中,非金融类战略投资者参与的仅13%,“短平快”的
对冲基金却占了60%,其他份额也由各类基金占据。在多个机构参与的情形下,战略投资者是
领投人的几率,只有对冲基金的七分之一。

  一位头部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认为,证监会对战投的理解应该视为一种政策性引导或鼓
励,但不应构成实质性判断。“之前是判断企业的实际运营能力,现在是判断企业与谁之间有
战投关系,这管得实在是太细了。承诺更长时间的锁定期,其实就已经与短期的财务投资者进
行了区分,真金白银掏钱锁定18个月,甚至是36个月,这不叫战投,什么才叫战投?”

  然而,对于将战投与股票长期锁定挂钩,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
长期投资与股份锁定是两回事,前者是主动的选择,后者则是被动的限制。
  “投资者自主选择长期持有股份,不等于被剥夺股票流通权。”该业内资深人士解释称,流
通性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属性,是公司治理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元素。只有流通权在手,才能
形成“用脚投票”的监督机制和纠错机制。如果被动锁定过长的期限,等于鼓励上市公司及其大
股东“有恃无恐”地做坏事:反正你被绑定了,不如一起欺负小股东吧。

  他认为,战略投资者如果缺乏监督的武器和抓手,微观上不利于公司治理,宏观上妨碍市
场的资源配置。境外长期投资者,例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Vanguard指数基金等,持有
的都是流通股,但可以持有十年甚至更长,它们没有锁定期,照样可以是长期投资者。

  “讨论来讨论去,‘谁是战投’陷入了死循环,但是从最近上市公司公募、私募锁价定增相继
折戟来看,金融类机构被排除在战投之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上述私募机构总裁称。

如何看待定增套利?

  在当前A股市场行情向好的背景下,锁价定增尚未实施,浮盈的项目已开始显现,定增中
的套利行为再次受到诟病。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锁价定增在眼下是浮盈的,但是锁定期长达18个月,谁能保
证18个月之后就一定盈利,此前的三年期定增项目亏损的大有人在;另一方面,战投参与上市
公司定增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一系列的动作带来的股价提升,本身就是战投带来的,让战
投分享自身带来的股价上涨的红利,并无不妥。“光盯着战投有没有赚钱,视野太窄了,主要
还是看这个制度有没有给上市公司带来能长期支持实业的资金。”一位接近交易所人士称。

  缪因知认为,当前监管者对于套利存在如履薄冰的心态,实际上低买高卖、赚差价的“套
利”,本是二级市场的正常交易之道。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套利有两个基本属性:零成本和无风险。假如折价认购
的同时做空该股票,股票交割后轧平空头仓位,获得无风险收益,是为套利。在锁价定增当
中,购买价格、数量确定并公告后的股价上涨,显然不是“套利”,顶多叫作“浮盈”。股价可能
上涨,也可能下跌。上涨太多或者下跌太多,主要原因在于从双方作出投融资决策到审核完毕
的周期太长,将来在注册制下,应不会发生锁价与发行时股价的大幅偏离。

  定增是否应该折价发行?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有必要。西方有大量实证文献解释,折价
的原因包括流动性折让、对信息不对称风险的补偿、对投资者付出监督成本的补偿、公司管理
层对机构投资者的收买等。

  不过,A股市场的确存在另一种性质的套利,即监管套利。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与资本
市场二元割裂的特定环境中,银行及影子银行资金存在趁牛市涌入资本市场获利的冲动。这种
套利属于资金的期限错配、大小错配、风险错配,操作中利用银行、信托、证券分业监管的空
间得以实现,因而称作监管套利。“为防止监管套利,可在资管新规框架下,抓好功能监管和
事中监管,防止杠杆资金违规入市。自2015年‘股灾’以来,我们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教
训。”上述业内资深人士称。

  为了防止“套利”,根据证监会上述窗口指导,定增“不接受募集的资金,只能是自有资
金”。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将募集和自有资金相对立,其实并不合理。他举例称,大部分
人都会将上市公司的出资视为“自有资金”。事实正好相反,公司初创期资金来自VC,成长期来
自PE,上市期来自Pre-IPO和IPO融资,上市后来自公开或非公开发行股票、债券以及银行借
款,何来“自有”?股份公司、上市公司或者公众公司的称呼本身就宣布,它用的不是“自有资
金”,而是募集的资金。除非从上市公司报表中严格区分出滚存利润形成的资金与历次发股和
举债获得的资金,否则无法严格区分资金的自有或募集性质。

  或者取另一种解释,不论资金来源如何,只要所有权上归某法律主体所有,就属于自有资
金,如同自有房屋、建筑、设备,无论用滚存利润还是举债融资获得,都可以称为“自有”。倘
若如此,合伙形式的投资机构,只要穿透后的出资人以自己拥有所有权的资金出资,也都属于
自有资金。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区分,应该是资金性质为股权还是债权,比如货币
市场基金,当然不适合投资定增产品。现有定增规则对保底保收益等承诺作出禁止性规定,并
对出资人实行穿透监管,应该说监管的职责已尽。

竞价定增开始走样

  为尽快获得融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针对战投的锁价发行方案修改为竞价发行方案,
竞价定增已经取代锁价定增成为主流定增方案。

  按照定增新规,竞价发行方案是以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八折为底价,由
不超过35名投资者进行竞价,价高者得,锁定期为六个月。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也告诉财新记者,鼓励上市公司采用竞价发行的方式募资。“市场上
各类金融类资金若想参与定增,可以多参与竞价发行,大路是畅通的,不要都挤战投这条小
路。”

  然而市场资金参与竞价发行,也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弊端。上述私募机构总裁告诉财新记
者,现在各路资金都奔着六个月的锁定九折优惠价去炒股票了,根本没人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
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长期资金入市,刺激短线资金炒作。

  一位从事定增业务的投资机构负责人向财新记者坦言,现在对于竞价发行的定增项目,大
家都想搞一票走人,投决会都在讨论股票打九折锁定六个月,将来能赚多少钱,预测未来六个
月的市场大势好不好;但很少会静下心来分析公司基本面,投决会的性质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竞价发行这个机制锁定期长了没人要,锁定期短了大家都来搞投机,并不是一个科学的
定增方案,除非是闪电配售。”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现在定增的审核速度根本不适合竞价
发行,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的投资决策都是在证监会审核之前,监管审核至少三五个月,还要
绑着二级市场价格,竞价定增方式的定价权并未真正返还到机构投资者手中。
  定价权掌握在谁手里,关系到资本市场呈现什么样的特质。上述业内资深人士举例称,掌
握在境外机构手中,可能出现类似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掌握在散户和“大散户”手里,就会呈现
大起大落以及估值与基本面的长期偏离;掌握在程序交易员手里,就难免突发性波动;掌握在
价值导向或资产配置导向的专业机构手中,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资源配置功能就能更好地发
挥。当然,水至清则无鱼。在资本市场的生态当中,做空机构、套利机构、“门口野蛮人”的逐
利行为,也构成了价格发现、监督制约的微观机制。

  监管设置竞价发行的底价并与二级市场架构挂钩,出发点是为了防止竞价发行的价格与二
级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偏离。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包括定增、大宗交易、上市公司发行股份
的并购重组在内,限制在20日、60日或120日均价九折之内的出发点虽好,但是限制了专业投
资者的专业定价权。当估值存在系统性偏高时,例如创业板自2009年开板以来长期维持较高估
值,限制机构定价自主权等于削弱市场内生的理性纠偏机制。

  通常而言,被收购的标的方及其股东希望获得合理的对价,而上市公司发行股份的价格却
被动捆绑于高高在上的二级市场股价的九折,结果只能“虚高”对“虚高”,标的方不得不报一个
高估值。监管机构为抑制高估值,不得已用准行政手段限制估值,却又衍生出交易双方用高业
绩承诺来“合理化”估值。

  “高商誉、高估值、高业绩对赌”的“三高”问题至今在中国资本市场纠缠不已,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的各种做法并无效果;将相对自主的定价权还给专业投资者机构,才是问题的终极解
决之道。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考虑到A股资本市场的结构由“强势大股东+散户+投资机构”组
成,我们尚不能无条件复制美国、中国香港等较成熟市场的模式,不能一步到位将定价权完全
交给机构自主定价。他认为,目前看“定价+锁定期”的定增方案是兼顾理想与现实的明智之
策,弃之可惜,监管应该有改革的定力,一以贯之,而不是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政策松紧。

提高审核效率是关键

  当前定增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多位业内人士均归咎于定增审核速度太慢。

  “以凯莱英的定增为例,证监会审核五个月过去了,谁也没想到市场会疯涨,定增套利的
舆论压力才越来越大。”上述业内资深人士称,如果证监会对当前主板和中小板的再融资审核
能跟创业板再融资审核一样,实行注册制,大幅提高审核效率,一两个月就下批文,价差套利
也不会遭到这么多人诟病。

  上述投行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当前再融资整个过程中,在审反馈和回复已经非常公开透
明,是市场化的明显进步,但是审核效率有待进一步加快,明确市场预期。他指出,早在2014
年,证监会定增审核效率就已经很高了,当时沪深300的企业最快一个月就能拿到批文。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也告诉财新记者,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审核的确没有必要审那么久。再
融资审核主要包括财务和法律两方面:财务方面,由于上市公司一直在进行财报的披露,基本
上不用审;法律方面,主要是合规性审核,也用不了太长时间。当前锁价定增审核耽误时间的
关键在于,对战投的判断和认定,内部没有达成共识,等进一步明确后,审核效率会有所提
高。

  据财新记者了解,早在2018年年底,证监会曾想全面推出再融资注册制,大大精简发行条
件,强调符合日常监管体系要求的优质上市公司可以享受便捷融资,学习的是中国香港的“闪
电配售”和美国注册制信息披露的经验:由年度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每年按照不超过总股本
10%的比例增发,自己选择增发时点,不需要监管审批,备案即可;后因各种原因而暂时搁
置。

  随着创业板IPO注册制的推进,创业板再融资也已明确实施注册制,由深交所进行审核,
证监会负责最后注册。创业板再融资注册制为了提高审核效率,明确规定了审核时限,并建立
了小额快速通道。在审核时限上,交易所应当自受理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两个月内形成审核意
见,证监会收到交易所审核意见后15个工作日内作出注册或不予注册的决定。

  创业板再融资的小额快速通道,主要针对的是“向特定对象发行融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亿
元且不超过公司最近一年末净资产20%”的股票发行申请,交易所应在两个工作日受理,无需经
过上市委审议,三个工作日完成审核,证监会三个工作日完成注册。

  现在A股市场只有主板和中小板的再融资是核准制。一位证监会权威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从上位法的角度看,再融资核准制和注册制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执行过程中也很难做到完全
一致,只能是理念上尽量靠拢。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称,证监会为了满足实体企业融
资需求,已经进行了两次优化调整,发布再融资审核标准,精简发行条件,优化定价和锁定期
等安排,同时对战略投资者进行了较严格的界定。这样做的主要考虑是,在满足上市公司合理
再融资需求的同时,充分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下一步将继续贯彻注册制理念,将再融资审核重点聚焦到关键发行条件上来,适时发布再
融资审核指引,增强市场可预期性;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对优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进一步优
化流程,提高效率。

  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在证监会排队等待再融资审核的企业有228家,在深交所等待排
队再融资审核的企业有234家,共计462家。

  财新记者全月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面编辑:刘潇
最新财新周刊:再保险业务“清理门户”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禁止直保公司分支机构开展再保险分入业务,强调再保险业务专业化运营并确定多层次指标

《财新周刊》 文 |财新记者 吴雨俭

  一度成为中小保险公司做大规模“隐秘利器”的再保险业务将被叫停。日前,银保监会结合
日常监管工作和市场调研情况,对《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在业内征求意见。

  “再保险业务看上去是保险行业内的高精尖业务,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分担任务,但已被某
些中小险企玩坏了。”某外资再保险公司人士说。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直保公司积极活跃在再保市场上,其中既有直保公司出于获取
现金流及做大规模的考虑,也有因业务定价过低难以获得再保而转向直保同业的被动之举。
“这样做并没有相应的风控管理措施,因此蕴含的风险其实非常大。这些中小公司的分支机构
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吗?一旦出险怎么办?”前述外资再保险人士说。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的修订重点,在于明确了直保公司开展再保险分入业务的门槛,包括
禁止直保公司分支机构办理再保分入业务,若设立独立再保险部门须配备专业人员等。修订稿
还新增了保险人在与关联企业进行再保险交易时,应遵循市场化原则确定再保险价格与条件,
不得利用再保险转移利润、逃避税收。

  相对于直保市场巨大的规模和潜力,中国的再保险市场却表现出“大而不强、创新不够、
能力不足”等问题,距离成熟的再保险市场还有不小差距。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中国的再保
险业需要从幕后走向台前,利用数据优势通过再保机制为产品创新孵化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
面也需要完善监管制度,为再保建立相对于直保公司的独立监管体系。

  “很多直保公司做再保分入,实际上是资金批发业务,并不具有风险分散功能,也缺乏专
业管理。修订后的办法,现在看门槛虽较高,但从风控和专业经营看确实是必须的。”一名中
资再保人士对此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下称“共同体”)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成员大
会,7月28日在北京召开。共同体由中再集团等11家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将通过制度化安排和
商业化模式,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精准的风险解决方案,使中国保险业真正成为“一带一
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机制。

再保险门槛专业化

  再保险也称分保或“保险的保险”,指保险人将自己所承担的保险责任,部分转嫁给其他保
险人承保的业务。目前中国再保险市场上开展业务的主体,除了在岸的12家中外资再保险公
司,还包括500多家离岸再保险公司,以及70多家在境内开展再保险业务的直保公司。对直保
公司来说,再保险既可以是风险管理的手段,也可以是财务管理的手段。

  再保险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资本来源,能在提供资本的同时,转移保险公司的风险,并提
高风险管理水平,因此保险公司很有动力分保;而对热衷于再保险业务的中小直保公司而言,
这类业务类似储蓄业务分入,可以变相获得资金,并不计划分担风险。

  前述中资再保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不少直保公司开展的储蓄型业务分入,并非真正的再保
险,无法起到风险分担和对冲的作用;实质上是一种变相获取资金的手段,工作方式简单粗
暴,缺乏专业管理。

  “中小直保公司可能在银保渠道或规模方面无法增量,一个解决办法就是直接在市场上去
收其他直保公司的单子,给后者一个承诺收益。说是分保,但实质上相当于把其他保险公司做
成自己的渠道,是一种贩卖资金的生意。这种操作的成本相当高,一般比正常的再保公司多出
50—80个基点,但由于可快速扩大规模,中小险企趋之若鹜。”前述中资再保人士说。
点击进大图

  针对众多的中小直保公司开始积极活跃于再保市场的现象,此次修订稿明确了直保公司开
展再保险分入业务的门槛:由总公司统一办理,除银保监会另有规定外,分支机构不得办理再
保险分入业务;设立独立的再保险业务部门,配备不少于五名独立于直保业务的专职再保险分
入业务的核保、核赔、财务、精算等方面人员,年分入保费规模逾5亿元的,前述人员不得少
于十人;建立完整的分入业务管理制度和独立的分入业务信息系统模块,并与财务系统自动对
接。

  事实上,包括监管在内的业内人士都曾在不同场合指出,部分中小直保公司开展再保分入
业务存在问题。银保监会财险部(再保部)主任李有祥曾在2019年举办的首届陆家嘴国际再保
险会议上指出,再保险市场存在竞争不规范的现象:个别保险公司将再保险作为获取业务的手
段,过于追求再保险的工作规模;一些公司低价竞争的业务由于无法获得再保险公司的支持,
采取跟直保公司相互分保的方式进行贷款,致使风险未得到有效分散,削弱了再保险市场对原
保险市场的价格和服务。

  前述中资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此次修订实际上提高了开展再保业务的专业要求。“再保
险要做完整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精算等;为了冲规模的公司根本不想做再保,也无风控体
系,这对整个保险行业是个巨大的隐患,不能任由其野蛮发展。”

  此次的修订稿中,还新增了“保险人在与关联企业进行再保险交易时,应当遵循市场化原
则确定再保险价格与条件,不得利用再保险转移利润,逃避税收,保险人应按有关规定披露再
保险关联交易信息”的规定。事实上,这一要求在2012年原保监会具体针对财险的《财产保险
公司再保险管理规范》中就曾提出过。

  前述中资再保人士表示,通过再保达到转移利润、逃避税收的做法并不罕见。中国最初有
90%关于救援的再保险业务,就是直保公司通过关联再保公司,将业务转分至境外:虽然达到
风险分散的目的,但由于关联交易中的非公允价格,实际上达到了避税效果。不少国际再保公
司将业务倒腾至百慕大等“免税天堂”,较中国25%的税收存在巨大差异。

期盼税收倾斜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的原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再保
险市场的规模与地位与之不匹。

  2019年初,上海确定要建立国际再保险中心,希望能够通过政策倾斜与扶持,引进来、走
出去,提高中国保险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不过这一目标前路漫漫。

  首先是税收问题。国际的再保险中心对再保险均不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也
较低;同时再保险业务没有严格的地域属性,容易流向境外等税收洼地。而中国对再保险公司
并无这类政策倾斜,这使得境内再保险公司成本较高,很难吸引境外业务。其次,中国直保规
模虽为全球第二,但再保市场大而不强,距离成熟仍有不小差距:2018年市场分保率为4.7%,
低于发达市场水平;中资再保公司在定价能力上普遍较弱;缺乏全球性的国际再保交易交流机
制。

  据国际再保险中心发展的经验,应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发达的原保险市场,包括众多的市
场主体、先进的承保技术、很强的产品创新能力;二是本币自由兑换、币值稳定及发达的资本
市场;三是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四是税收优惠、较宽松的政策及监管环境。
  “为什么在大家心目当中,中国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国际化的再保中心?因为一个市场不能
只靠本国业务的发展,还要靠境外离岸业务的发展。”一名大型再保公司高管说道。相比之
下,伦敦劳合社的本土业务占比仅贡献了10%,新加坡的本土业务占比20%。而2018年中国国
内所有的再保险机构开展的境外业务仅有37亿元,占境内加境外合计业务规模的3.4%,与国际
其他再保险中心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位外资再保高管指出,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再保险公司在人力、合规、风险管控、运
营成本方面的负担偏重,导致相对于境外再保险公司而言,境内再保险公司在承接业务方面没
有明显的优势。另一位外资再保人士则表示,“我们认为,国际再保和本地再保,不应完全一
样,否则没有任何优势。比如,资本的流入和流出要经过冗长的程序。”

  前述外资再保高管建议,应该统一对境内外再保人的监管规则。“监管部门对境内的外
资、内资保险公司的要求,在全球角度上都比较严格,这既对消费者负责任,也对保险公司负
责任;但如果境外没有同样的要求,那它们的成本和境内的成本完全不一样。”

  李有祥将中国再保市场总结为“三多三少”:一是离岸主体多、在岸主体少。在岸再保主体
仅12家,而有500多家的离岸再保险人。二是保费流出多、流入少。2018年财产再保市场的分
出保费是1088亿元,有676亿元流向境外;境外收入为108亿元。三是机构引进来多、走出去
少。中资主体除了中再集团在境外个别区域有机构,没有其他“走出去”的再保企业。

  7月28日,经过三年多的论证和筹备,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正式成立。共同体由中
再集团、中再产险、人保财险、人保再保险、太保财险、平安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太
平财险、中银保险、华泰财险共同发起设立。

  一位再保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海外风险管理,但针对此类特殊风险领
域,中国保险机构的技术相对薄弱,单一机构难以独立完成风险管理,“无人可保”“无人敢
保”的现象时有发生。共同体的成立,将通过制度化安排和商业化模式,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
精准的风险解决方案,努力解决境内保险业境外承保能力偏少、参与主体偏少、产品种类偏少
等诸多难题,降低对离岸市场的过度依赖,使中国保险业真正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机制。

呼吁独立监管

  李有祥指出,从监管机制看,再保险行业缺乏独立的监管体系,一直是参照直保来进行监
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再保险公司对保险资本的使用效率,致使再保险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
(ROE)普遍较低。

  虽然中资再保公司数量少于外资,但仍然占据市场主导份额,单是中再集团下设的中再产
险和中再寿险的保费收入就超过所有的外资再保公司总和。2020年一季度数据显示,12家在岸
再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442.19亿元,中、外资再保公司的保费收入占比分别为65.85%、
34.15%;但外资再保险增长势头明显,保费占比自2017年以来持续上涨。
  事实上,这也与中国的直保市场变化有关。2016年以来,中国的再保市场开始面临一定压
力。受“偿二代”实施的影响,部分主要直保公司调整分保结构,传统再保险简单的承保模式无
法持续,以车险再保险为典型的业务规模出现断崖式下降,而创新型业务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弥
补前述险种的急剧下降。2016年中再产险的车险再保业务同比下降了约50%。

  前述外资再保高管表示,“偿二代”的核心转变,是从过去规模为主导向风险为主导的模式
转换,而再保险公司普遍面临增资压力,因其相对直保公司来说波动性更大。2019年再保险公
司偿付能力有所上升,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以及减税利好,另外个别再保险公司以注资的形式
提升了偿付能力;但2020年偿付能力可能会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导致的投资收益减少,以及业务
增长带来的资本压力的影响。

  李有祥强调,中国的再保险业要加快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他表示,
传统再保险的功能,主要聚焦于生产行业风险,扩大承保能力,改善偿付能力增长;目前,再
保险逐步从支持保险的幕后走向台前,在参与社会公共治理、支持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
路”、保障民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另外,要通过完善监管制度,优化交易方式,推动再保险发挥应有的价值和应用。李有祥
指出,当前再保险主体的主要经营指标与直保公司高度一致,某种程度上再保险成了直保公司
的业务延伸,其价格传导和周期平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再保主体要着力提升创
新、服务和专业技术三种能力。

版面编辑:刘潇
专栏|2020年与1998年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1998年中国推动了影响20年发展的重要改革,转危为机;2020年的这次危机过后,中国将会走向何处?

文 |陈昌华

Aletheia Capital中国策略分析师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经历了几个“危机年”,即1993年、1998年、2008年和今年。

  1993年是中国内部经济过热叠加制度转轨所引发的危机,是典型新兴市场转轨中面临的问
题,中国政府的应对也相当合理。中国经济现在已发生重大改变,当年的经验对今天的参考价
值不大。2008年是由华尔街和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当全球央行一致“放
水”后,情况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稳定下来,但也留下诸多后遗症。因其对中国的内外经济运行
没有太多立竿见影的影响,对今天的参考性也不太大。1998年的情况和当时的应对,值得我们
再思考:当年混合了内部与外部危机,冲击了金融和实体经济,但政府把“一手烂牌”打好了;
如果当时采取完全不同的应对,中国的命运也会很不同。

  先看看1998年危机的背景。1997年7月泰国货币首先受狙击,亚洲经济体的货币在1997年
下半年都大幅贬值。当时人民币是少数几个没有贬值的新兴市场货币之一,所以市场普遍认为
1998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急速下滑甚至进入衰退,人民币也会大幅贬值。在这种背景下,当年政
府报告明确表示,坚守人民币汇率稳定,保证经济增长在8%以上。这在当时是十分困难的
事:中国的内需因很多制度上的障碍还相当弱,不能支撑经济的高增长;正值中国劳动人口增
长高峰,就业压力很大;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面临极大竞争压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交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亚于当年亚洲金融风暴,但因中国
近年来的发展,这次危机对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冲击应比当年小。

  首先,由于劳动人口在过去几年下跌,所以纵使疫情对经济造成很大的下行压力,失业问
题从有限的数据看并没有1998年严重。另外,1998年中国有大量经营效益较差的国企员工,加
上经济下行,这在当时造成严峻的失业问题。因此,今年的就业压力远没有当年大。

  其次,当时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远弱于今天,海外投资者或内地商人对政府能否成功
应对危机都没有太大信心。但从2008年后,国内外对中国政府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信心比以前
高,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也更易达到目的。

  最后,当时中国GDP只有约1万亿美元,与今天超过14万亿美元的体量完全不能比。同
时,当时中国的消费市场十分落后,经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带动,而这两项都受亚洲金融风暴
冲击很大。今天中国的内需规模远较当年更大,为中国应对经济下行提供了缓冲。

  1998年的处境比今天困难得多,但倒逼了中国经济的改革。1998年之后的几年,中国政府
推动了几项重大的改革,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一是在极度困难中坚持了国企改革,为
中国经济后来的发展解除了一大负累;二是回应经济下滑、尝试找新增长点,推出住房制度改
革,中国房地产市场随即出现,地方政府也以土地财政来支持往后十多年的基建融资;三是鼓
励民营经济发展,扫除民营经济进入不少产业的政策障碍。在那几年,中国涌现出第一批以新
经济为主业的民企,并在今天中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是开放市场,加入WTO,这
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此后,中国加速融入全球生产供应链,规模经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
挥,也帮助推动了中国产业技术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现代管理人才。

  在1998年的危机中,很多受冲击的经济体收紧了对经济的控制,但当时中国政府顶住压
力,推动了影响中国往后20年发展的重要改革,转危为机。面对2020年的挑战,中国的底子比
22年前厚实得多,对社会的冲击远不如当年严重。从现在的应对看,这次危机过后,中国是否
会变得更内向?跟发达经济体的关系又将如何?后人会如何看今天呢?

版面编辑:刘潇
回溯|一周回溯(《财新周刊》2020年第30期)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10月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还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
年经济工作。

  7月27日,全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
胡春华强调不折不扣落实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出现任何闪失。

  7月23日至25日、27日至28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先后到新疆、辽宁调研疫情防控工
作。

  7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共同以视频会议形
式主持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

  7月28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选举金立群为亚投行第二任行长。金
立群为亚投行首任行长,获得连任后将于2021年1月16日就职,任期5年。

  7月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方决定香港特区暂停港加、港澳、港英《移交逃犯
协定》《刑事司法互助协定》。

  7月28日,针对近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南海不是中国的“海上帝国”,中国违反国际法,中
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在南海搞“军事化”、制造地区局势紧张的是美国,“南海不是美国的夏
威夷”。

  7月22日,大连报告新冠疫情首例确诊病例,至7月27日,此轮疫情传染链已扩至5省
(市),包括北京,辽宁大连、鞍山,吉林长春、四平、白城,黑龙江鹤岗、海伦,福建福
州。

  7月27日,北京新增1例大连关联病例,该确诊病例在京暂住地址为昌平区天通苑西三区。
昌平区将病例所在小区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按照中风险地区管理。

  7月27日,由于香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连续6日新增破百,特区政府要求所有餐厅全天禁止
堂食,但可以提供外卖;所有公众场所均须佩戴口罩;禁止公众场合两人以上聚集。

  7月28日,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通过了解雇戴耀廷的决定。戴耀廷此前因非法“占中”案被判
囚16个月。

  7月30日,97岁的台湾当局前领导人李登辉在台北病亡。国台办评:“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
绝路。

  7月28日,应急管理部发布数字,主汛期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湖北等27省(区、
市)5481.1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444.3亿元。

  7月27日,新三板市场内的精选层正式设立并开市,首批32家公司集体在精选层挂牌。

  7月25日,杭州警方通报杭州女子失踪案侦破细节,系一起有预谋的故意杀人案件,其丈
夫有重大作案嫌疑,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7月25日,2020年中超联赛在大连和苏州两个赛区全面开赛,这是国内恢复的首个大型足
球赛事。

  7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工程师郑守仁在武汉逝世,享年81
岁;7月28日,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第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沈力在北京离世,享年87岁。

  7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8月下旬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
的议程取消;7月26日,2020年美国大选进入100天倒计时。

7月27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率新一届内阁宣誓就职。新一届内阁中,王瑞杰任副总理兼
经济政策统筹部长和财政部长。

7月25日,由于朝鲜边境城市开城市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宣布
该地区实施紧急状态。

7月27日,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7月30日,美国“毅力”号火星车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前往火星寻找可能存在过的
生命迹象。若一切顺利,将于明年2月18日在火星着陆。

7月28日,马来西亚吉隆坡高等法院认定纳吉布受指控的滥权等7项罪名全部成立,判处12
年监禁,罚金约合3.5亿元人民币。

7月24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公开孟晚舟案关键证据:系美国策划的政治
事件。  

版面编辑:刘潇
前瞻|白俄罗斯总统大选卢卡申科谋连任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财新周刊》 文 |财新记者 王自励

  白俄罗斯将于8月9日举行第六届总统选举,已连续执政26年的现任总统卢卡申科寻求连
任。

  现年66岁的卢卡申科,1994年7月首次当选白俄罗斯总统,2001年9月连任。2004年10月,
白俄罗斯通过全民公决废除了宪法中关于总统任期的限制。此后,卢卡申科于2006年3月、
2010年12月和2015年10月均获得连任,迄今已蝉联五届总统。
  白俄罗斯共有约700万选民。按照法律,半数以上选民参加投票,选举即被视为成立。候
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即赢得胜利;否则,排名最靠前的两位候选人将进入第二轮角逐,由
获得简单多数票者最终胜出,当选总统。

  在大选临近的7月上旬,三位最有实力挑战卢卡申科的反对派候选人——56岁的前银行家
维克托?巴巴里科(Viktor Babaryko)、55岁的前白俄罗斯驻美国大使瓦莱里?塞普卡洛(Valery
Tsepkalo)、41岁的网络视频博主谢尔盖?季哈诺夫斯基(Sergei Tikhanovsky),均被中央选举
委员会驳回了注册参选的请求。其中,巴巴里科和季哈诺夫斯基还分别遭到了金融犯罪、组织
集会破坏公共秩序的指控,并因此被捕入狱。

  反对派人士参选遇阻,在白俄罗斯多地引发激烈的群众抗议。据卢卡申科的质疑者指控,
自5月以来,已有逾1000名示威者、社会活动人士及超过40名报道抗议的记者,被警方任意逮
捕,甚至殴打、威胁和虐待。

  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困境和政府应对疫情不力,也在加剧民众不满。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
白俄罗斯经济将至少萎缩4%,为过去25年来的最大降幅。在人口不到1000万的白俄罗斯,截
至7月28日,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6万。但卢卡申科将新冠大流行称作一场“全球共同发作的精
神病”,始终拒绝采取大规模的隔离检疫措施。

  尽管外界普遍认为,通过阻止有实力的反对者参选,卢卡申科再次赢得大选几乎已成定
局,但这位长期执政的总统眼下面临的反对声浪,比以往更加强烈。在首都明斯克,人们为了
签署要求允许反对派候选人参选的请愿书,在大街上排队长达数小时;声援反对派的示威和集
会活动也从首都地区蔓延到了作为卢卡申科支持根基的小城市和城镇地区。

  在白俄罗斯,民调结果的发布一直受到严格限制。但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4月遭泄露的一
份民调显示,目前卢卡申科的国内支持率仅维持在30%左右。

  在反对派一边,季哈诺夫斯基被捕后,他的妻子、语言教师出身的斯维特兰娜?季哈诺夫
斯卡娅(Svetlana Tikhanovskaya)已宣布代替丈夫投入竞选,并与包括卢卡申科在内的其他4人
一起注册成为了总统候选人。在注册失败后宣布“自我流放”到俄罗斯的塞普卡洛称,白俄罗斯
反对派已将击败卢卡申科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季哈诺夫斯卡娅身上。

版面编辑:刘潇
国风|电子烟监管将首次入法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财新周刊》 文 |财新记者 马丹萌

  电子烟售卖即将受到法律层面约束。7月20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举办《未成年人保护法
(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下称“二审稿”)线上研讨会,肯定该稿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草
伤害方面做出的众多修改,包括在所有控烟条款中纳入电子烟,明确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场所室
内外全部禁烟,并提出校园周边禁止设置烟店。

  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周边”的范围仍需界定明确,后续执法也应避免利益冲突。

  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
案)》二审稿,共计130条,并于7月3日至8月16日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意见。北京青少年法律
援助中心主任佟丽华指出,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已对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态度明确,如第
37条提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
志”,但由谁执法、如何落地的问题并未解决,导致与控烟相关条款在现实中难以执行。

  佟丽华认为,与现行法律及一审稿相比,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在
控烟规定方面有巨大进步。首先,二审稿在第17条第一次出现“烟”这一概念时,就在括号中明
确“含电子烟,下同”,使得整部法律在提到烟草相关问题时,都包括电子烟。

  其次,在“社会保护”一章,二审稿不仅是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售烟,更明确提出“学校周边
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及“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
所吸烟、饮酒”,细化不得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法律规定,并明确了法律主体和法律责任,提
高执法可操作性。

  不过,何为“学校周边”目前仍界定模糊。佟丽华称,在《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讨论阶
段,曾有控烟界专家提出,学校周边应指学校周围200米,但当时烟草部门有人提出这一数字
应为50米,最终《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第20条规定,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及其周边
100米内禁止销售烟草制品。
  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被多名专家认为是二审稿的最大亮点。此前,电子烟对青少年
的危害已引起大量关注。2019年10月8日,美国疾控中心统计26位电子烟相关死者信息发现,
其年龄跨度从17至75岁,其中80%在35岁以下,最小的年仅13岁。

  电子烟全球监管不断趋严,多个国家已经颁布法令禁止使用电子烟,但新型烟草市场庞大
且消费仍在激增。中国至今未将电子烟监管纳入全国性法律。

  “我们必须对电子烟严格监管,阻止未成年人尝试电子烟。”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
官员孙佳妮指出,《未成年人保护法》或将成为中国首次从法律层面上对电子烟进行监管和约
束的法律,世卫组织对这一点表示赞赏,并希望在最终出台时,保持将电子烟囊括在提到吸烟
和烟草的条款中。

  视频说明: 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表明,电子烟比一般香烟的害处要小得多,不过其长期
影响依然未知
版面编辑:刘潇
心智|家庭教养冲突,怎么办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插画|李靖华
文 |黄扬名

安人心智科学顾问

  曾有朋友问,如果夫妻对孩子教养的态度不同,该怎么办?我想这几乎是所有家庭都会面
对的课题,毕竟夫妻来自两个不同的原生家庭,即使价值观相近,也难免会有一些不同。

  夫妻教养冲突该怎么办?

  在我们家,我和太太对孩子的期待,大方向是接近的,但是在一些生活小细节上,也会有
些不同的想法。

  面对这些不同,我们会先了解彼此的态度,若其中一方没有强烈坚持,那么就遵照另一个
人的想法去做。比如太太认为孩子们不应该喝冰的饮料,那么太太在的时候,我也会禁止孩子
喝冰饮,自己也避免喝冰饮,以免孩子有样学样。至于太太不在的时候,就看当时的状况了??

  但是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的坚持时,事情就会麻烦一点,特别是双方的坚持都有合理
性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说服另一个人,通常的做法就是,谁坚持谁就要负担相关的责任。

  如果坚持的人能够承担相关的责任,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就怕有一些人,讲得头头是
道,做的时候又不愿意负责。比如有些爸爸,觉得要好好督促孩子念书,否则未来会考不上好
的学校,可是自己又不想花时间陪孩子念书,都把责任丢给其他人,这样就非常不好了。

  不管你们最终怎么决定,都要记住一件事情,就是不要让孩子觉得你们是彼此冲突的,特
别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上,更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去诋毁另一个人的决策。若孩子察觉你们
之间的不一致性,就有比较高的几率会耍赖,因为他们觉得,反正爸爸也觉得那样做不好,那
我为什么要听妈妈的呢?

  隔代教养冲突又该怎么办?

  虽然夫妻间的教养观念有差异,但是跟长辈之间的差异性可能更大。跟自己的父母还比较
容易沟通,你可以很直接地跟他们沟通为什么你会这么做,甚至可以有一点点任性。但跟配偶
的父母有不同意见的时候,那可要特别留意,尽可能不要直接起冲突,而是由配偶来和他/她的
父母沟通。
  即便是跟自己的父母沟通,也不要随便诋毁他们的教育方式,毕竟他们可能也是用同样的
方式来教育你的,他们会觉得你这是在双重否定他们,否定了他们对你以及对你孩子的教养。

  比较恰当的做法是,举一些例子,说明时代在改变,比如现在很多幼儿园是不能教写字、
算数的,让他们知道大环境有所不同。然后,再顺势告诉他们,现在一些方法要做一些调整,
可能用另一个方法会更好。还有一个好用又不会让他们太受伤的做法,就是把部分责任推到孩
子身上,比如说孩子不喜欢古板的学习方式,而是喜欢用玩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提醒他们可以
改变教养的方式。

  如果彼此间有一些观念是天差地远的,那么就尽量避免把教养的责任分担给长辈,以免破
坏关系,得不偿失。若你选择请他们分担教养的责任,那你也要给予他们一些权力以及尊重。

  先来说权力。你要让孩子知道,如果由奶奶来陪写作业,奶奶说的就算数,不可以拿爸爸
妈妈的话来顶嘴。若你和孩子之间有什么特别的约定,都要先让帮忙照顾的长辈知悉,以免他
们跟孩子吵了起来。

  再来说说尊重。如果你决定请长辈来协助教养孩子,那就要尊重他们的做法,特别是不要
秋后算账。你不在场的时候,他们的教养方式不论你是否认同,都没有权力批评,因为你就是
在那个时间点没有办法陪着孩子。你要多用事前的沟通,来取代事后的抱怨,否则感受是非常
差的。

  另外,如果你要求他们不能用某种教养方式,那你也不能用那种方式来对待孩子。比如,
你不希望他们让孩子一直看电视、玩手机,那你也不可以放任孩子这么做。简单一句提醒:父
母协助教养孩子,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多一些感激、少一些抱怨,对大家都好。

  最后分享一点,我在香港买过一本书,叫《我是爷爷嫲嫲凑大的》,也是谈隔代教养的。
书中一些案例还蛮艰辛的,有爸爸妈妈都在内地工作,只有长辈独自在香港照顾孙子的,也有
长辈帮已经和配偶离异的孩子照顾孙子的。虽然长辈们也带过孩子,但是他们的身心状态,都
和当年带自己孩子时不同,外在的环境也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总之,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也没人天生就会当爷爷奶奶,我们需要给这些帮忙照顾孩
子的爷爷奶奶多一些支持,心理上、知识上的都是如此!   

版面编辑:刘潇
天眼|疫情反扑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图 |新华社

  7月24日,日本东京街头人流如织。截至当日,日本已连续3天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超过700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表示,目前状况下,无需宣布紧急状态。但此后,疫情继续
升温,7月29日,日本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首次破千。日本政府虽暂时不打算重新进入紧急状
态,但疫情最严重的东京已决定,从8月3日起,包括餐饮业在内的部分店铺需缩短营业时间。
因疫情持续蔓延导致企业业绩恶化,日本全国已有40032人被解雇。从全球范围看,除了日
本,德国、西班牙、菲律宾等国家的疫情也出现反弹。

版面编辑:刘潇
回声(《财新周刊》2020年第29期)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UniversE22:巨额交易量之谜终于解开了。

  《A股“收割机”升级》

  烙饼卷酱肉:多空平衡才能让市场稳健。

  《 A股 “收割机 ”升级 》

  杨淅:少些自以为是的行政干预,不要人为制造不平等竞争局面,企业自然会越来越好。

  《 以恒心办恒业 》

  五道口纳什:谁是市场经济、谁依靠行政干预获得市场垄断不言自明。好奇的是当地把区
域性燃气垄断资格变卖的钱弄到哪去了?

  《 一条违建管道的幕后博弈 》

  Grace 王:越修越多的水坝是此次汛情的主要原因,平时使劲蓄水发电,汛期怕毁坝又使
劲泄洪。

  《 中小河流水患之痛 》

版面编辑:刘潇
读周刊看视频(《财新周刊》2020年第30期)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大江大河干流防洪能力今非昔比,但中小河流的防洪短板今年暴露无遗——@《财新周
刊》《中小河流水患之痛》,相关视频:安徽固镇镇群众转移艰难进行 船底被划破 险象环生

  发牌一年多仅两家开业,改变业态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在竞争中存活——@《财新周刊》
《香港虚拟银行疫市徐行》,相关视频:阮国恒:希望虚拟银行在港推动普惠金融

  

版面编辑:刘潇
财新视听内容精选(《财新周刊》2020年第30期)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财新时间】宗庆后 “上线 ”

  曾经固守“线下为王”的宗庆后开始有了变化。这回,是又一次浅尝辄止,还是真正的变
革?

  【财新大师对话】苏世民谈应对疫后新常态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疫情和经济衰退困境,世界各国要如何协作解决全球性问题?

   【音频】财新调查报道故事集第二季

  李河君:(上)噱头之上的千亿光伏;(中)债务揭盖一地鸡毛;(下)新故事开赌

   【音频】财新 Morning Call

  马云遭印度法院传唤/微信停止服务印度用户/广东国资托管康美/国际金价续创九年来新高

  【华尔街原声】

  分析人士:特斯拉未来增长点是能源业务而非汽车/SEC主席:对短线交易骤增感到担忧

版面编辑:刘潇
答疑(《财新周刊》2020年第30期)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联系编辑部:邮箱 newsroom@caixin.com或电话( 010) 8590 5000

  北京读者 石毅:

  疫情冲击之下,房价上涨和房租下跌两个看似矛盾的楼市现象同时出现,原因何在?

  本刊产业新闻部:

  楼市繁华的一面,显现为房价上涨,同时涨幅也在扩大;楼市惨淡的一面,则表现为房租
下跌。这意味着,诸多城市的房价租金比正在上升。所谓“房价租金比”,是每平方米房价与每
平方米月租金之间的比值。这一数据通常被业内视为衡量房地产泡沫的重要指标,比值快速上
升,意味着投资回本周期将被拉长。

  房地产专家吴定金对财新记者说,这一现象背后正是典型的“富人通胀、穷人通缩”。“疫情
冲击经济,政府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富人更有能力从货币超发中获益,作为资产的住宅因此
升值;穷人因为就业等问题,购买力下降,从而导致房租下跌。”

  在吴定金的观察中,当下住宅销售市场亦出现类似现象。改善型需求出现了10%至20%的
增长,但刚需类住宅的销售反而出现10%至20%的萎缩。

  广州房地产专家邓浩志亦持同样观点。他认为,一方面,全球货币超发,所有资产和类资
产都迎来价值重估,房价上涨是住宅资产属性凸显的表现;另一方面,租金下滑体现当下经济
不景气,这是住宅使用属性的表现。

  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首席分析师董浩认为,房价和房租变化方向的背离难以持续。货币
政策不会一直宽松,房价亦难以持续上涨;而经济复苏也会促使房租上涨,最终二者比值将保
持大体稳定。

版面编辑:刘潇
最新财新周刊:深圳楼市去虚火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深圳楼市要解决根源性问题,还是要从供应方面下手

深圳住宅供应严重不足的另一面,是产业空间过剩。
《财新周刊》 文 |财新记者 屈慧

  7月15日年中之际,深圳市政府突然出台调控新政,给持续高烧了近一年的楼市泼了一盆
冷水。

  新政大幅提高了“房票”门槛——深户家庭和成年单身人士须落户满三年,且连续缴纳36个
月个税或社保,才可购买商品住房;夫妻离异的,要倒追三年计算家庭住房总套数,再确定是
否有购房资格。新政还提出,购买二套非普通住房,首付比例提高到八成。

  新政的重心落在需求侧,特别是堵住为获得买房资格而落户深圳的投机行为。

  深圳已是全国房价最高的城市。长期以来,深圳住宅用地供应量少,住房存量和增量都不
如其他一线城市,加上人口常年净流入,不断为楼市添加强劲需求,深圳住宅市场一直处于供
不应求的状态。

  2019年8月,中央发布文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楼市出现
新一轮暴涨。同年底进行的“豪宅税”改革,又给楼市添了一把火。到2020年,为了帮助疫情后
经济修复,新一轮货币宽松来袭,房抵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将深圳房价推上新高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15”新政前,深圳二手房价格连涨了12个月。以2015年为定
基,2020年6月的二手住宅价格指数上涨了76%;相较2019年6月,该指数上涨了14.3%。从全
国范围看,深圳房价涨幅遥遥领先。美联物业数据显示,6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价格升至6.3万
元/平方米。

  深圳楼市热度进一步传递到临深片区。据美联物业统计,上半年东莞一、二手住宅价格分
别同比上涨12%、5%,惠州一手房价格上涨10%。

  新政效果立竿见影。美联物业数据显示,政策发布后第二周,深圳的一、二手住宅网签量
分别环比下降48%、36%。

  “有的楼盘一核查,有购房资格的客户少了一半。”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说。
前端中介也感受到冲击。房产经纪人刘明称,近期新房带看量打了对折,为了留住客户,他积
极推荐惠州、广州南沙、中山的房子。
  深圳楼市历来是全国楼市风向标,此次收紧调控,或将引领下半年全国楼市的政策走向。
事实上,近期,广东东莞、江苏南京、浙江宁波等地陆续跟进,给楼市政策“打补丁”。

  7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重
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座谈会要求各地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及时精准调控,防止资金
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柳阳认为,房价上涨会提高杠杆率,挤占其他
行业金融资源,减少经济活力。当前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是为了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预期
和路径两方面依赖。

筛选 “房票 ”

  落户满三年且连续缴纳三年社保才能购房,是“7?15”新政中的重磅条款。在这之前,非深
户要缴纳五年社保或个税才可购房;但只要完成落户,新深圳人立马获得“房票”。

  2014年起,深圳大力引进人才并给予补贴;2016年,人才政策进一步放宽,大专及以上学
历人口落户十分便利。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深圳每年新增常住人口在40万至60
万人之间,新增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和广州是落户条件最为宽松的城市。这也意味着,到深圳和广州购
房,比上海、北京门槛更低,炒房更加便利。

  浙江大学暨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遴杰分析认为,在正常的经济逻辑下,常住人
口增速往往和GDP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增速相互匹配,但深圳人口增长过快,用GDP增速和产业
结构不太好解释。他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很可能是因为房价上涨过快,在深圳实际工作和生活
的人口为了获得购房资格或者政策补贴而申请落户。

  根据深圳统计局数据,该市2017年户籍人口暴增了50万人,2018年新增户籍人口降至19.7
万人,2019年又再度升至40.08万人。

  “2019年初,国家金融政策放松,从去杠杆到稳杠杆,深圳房价又大涨一轮。为了赶紧买
到房子或者为了炒一把获利,就出现了户籍人口突然增加的现象。”杨遴杰说。

  为购房而落户深圳的相关数据无从统计。房地产中介人士反映,购房人群体中,既有长期
在深圳工作进而转入户籍的人口,也有专程为炒房而来的外地人,“7?15”新政正是为打击后
者。

  此外,新政也在离婚买房方面“打补丁”。此前,每逢热门楼盘开盘,深圳各民政局婚姻登
记处都出现过排队离婚的状况。通过多次离婚,一些家庭甚至可以反复获得“房票”。

  “7?15”新政明确,离异夫妻任何一方自离异之日起三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拥有住房套数
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这意味着,如果离异前家庭房产超过两套,夫妻任何一方都不能在
离婚三年内购房。

失败的豪宅税改革

  回顾深圳这一轮房价暴涨,何倩茹总结认为,2019年11月的豪宅税改革是最重要的推动因
素。

  深圳新房供应量长期不足,二手房是交易的主力。2019年二手住宅成交量是新房的2倍。
该市将二手住宅分为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非普通住宅通常称为“豪宅”。二手住宅交易时,
两者在增值税方面差异较大。按旧政策,普通住宅持有满两年后再交易,可以免缴增值税,非
普通住宅不予免征。增值税的税率为5%。

  2019年11月之前,深圳结合面积和价格两方面情况判定二手房类别。小区容积率1.0以上、
建筑面积144平方米或套内面积120平方米以下,且成交价低于政府发布的标准线的,政府即认
定为普通住宅。罗湖、福田、南山三个主城区的标准线分别为390万、470万、490万元,另外
七个行政区标准线位于200万至360万元之间。

点击进大图

  2015年前后,深圳楼市出现一次暴涨,全市二手房均价涨到5万元/平方米以上,福田、南
山两区的二手房均价达8万元/平方米。这意味着,一套普通的三居室二手房,交易价格基本都
会超过普通住宅标准线,变身“豪宅”。

  标准线不符合市场实际情况,长期受到诟病。2019年11月11日,深圳市住建局宣布,取消
总价认定标准,住宅只要面积符合要求,都认定为普通住房。按照这一标准,一套总价1000万
元的住宅可以节省几十万元税费。

  深圳市本想通过上述调整来降低刚需的购房成本,但实际交易中,省下的税费进入了房
价,变成卖方利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1月至12月,深圳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累计上
涨了2.39%。

  何倩茹认为,豪宅税改革是失败的,政府调整认定标准时,尺度过于宽松,导致房价预期
升温。“政策从一种不合理的情况,转变成了另一种不合理。”何倩茹说。

  针对豪宅税改革产生的负面效应,此次“7?15”新政提出,普通住房增值税的免征年限由两
年提高到五年;成交价在750万元以上的房产,满五年之后再交易,都要缴纳增值税。新政还
明确,二套房为非普通住宅时,首付比例由七成提高到八成。
点击进大图

  中介刘明称,新政出台后的两周内,豪宅业主放盘数量明显下降。“前一周南山的豪宅楼
盘,我们店能卖出四五套,但新政后一套成交都没有。”他说。

临深片区上涨

  深圳房价高企,需求外溢。在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临深新盘通常将深圳客作为主力拓
展对象。

  惠州是非限购城市,仅对贷款和再次销售方面提出要求。东莞此前只对一手房实施限购,
且门槛较低,外地户籍连续缴纳一年社保或个税就能购买新房,最多可买两套;二手房不受社
保和套数限制。多名深圳中介称,如果在东莞买新房,可以帮忙代办社保或个税,东莞的限购
政策形同虚设。

  惠州和东莞临深片区与深圳楼市保持较强联动性。深圳即将于8月26日迎来特区成立40周
年庆典,市场普遍预期,中央将给予深圳“政策大礼包”。该市能否借此契机“扩容”,备受各界
关注。截至目前,官方尚未发布消息,但在中介等组织的合力炒作下,东莞和惠州楼市提前预
热了这波“利好”。

  深圳政策收紧,惠州和东莞的楼市同步出现异动。合富辉煌数据显示,深圳“7?15”新政首
周,东莞一、二手住宅网签量分别环比上涨4%、18.4%,第二周继续环比上升25%、31%,二
手房网签量增幅达年内新高。

  合富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李兴旺认为,深圳限购升级后,市场普遍预期东莞的政策也会收
紧,为赶搭“末班车”,购房者更为积极。

  不出市场所料,7月25日,东莞针对外地户籍人口购房推出新政:外地户籍购买第一套
房,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需要一年以上社保证明;购买第二套房,需要两年社保证明;
禁止购买第三套住房。此外,限售年限从两年提高到三年。

点击进大图

  “东莞此前二手房不限购,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这确实是一个漏洞。”东莞中原地产三级市
场总经理刘熊对财新记者说,这是东莞上半年楼市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次新政打击了外地
投资客。

  “深圳投资客被堵了,一定会从周边找出口。”李兴旺说,“东莞楼市现阶段已经出现投资热
抬头的现象,政府早点出手,能够起到保护刚需的作用。”

根源在哪儿?

  2016年10月后,全国楼市因调控承受压力时,深圳房价却一直在稳步上涨。中国综合开发
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深圳楼市要解决根源性问题,还是要从供应方面下
手。

  广发证券根据深圳官方数据测算,截至2016年底,深圳全市存量住房约为4.57亿平方米,
其中商品住房只有1.29亿平方米(138.5万套),其余的分别是小产权房(1.78亿平方米)、工
业区宿舍(0.67亿平方米)、单位及个人自建房(0.46亿平方米)、保障房(0.36亿平方米)。
  按照2016年深圳1191万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只有10.8平方米商品住宅;按当时2000万
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算,平均每人只有6.5平方米。在广州,2017年,广州住建委总工程师李敏霞
给出的数据为800万套(6.43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超过35平方米。

  目前,深圳实际管理着2200万人口,与广州相近,但市域面积只有广州的四分之一。广州
的存量住房数量大,供需关系平衡,房价走势亦更为稳定。相比之下,深圳存量和新增住房都
很少,无房人口总量庞大,且人口还在持续净流入,供应长期无法跟上。

  宋丁一直支持深圳扩容。他认为,深圳的建设用地总量过少,在限定开发强度的前提下,
深圳需要更多的土地支撑。“深圳的土地早就已经开发完毕,光靠城市更新来腾挪空间是远远
不够的。”宋丁说。

  在建设用地总量有限的框架下,深圳的供地思路长期偏重工商业。

  以2019年为例,该市全年计划供应1100公顷建设用地,其中居住用地只占14%,产业及商
业用地占32%,且绝大部分居住用地要靠城市更新来完成。城市更新周期长,具有较大的不确
定性。

  宋丁认为,国内大城市住宅用地供应比例通常占建设用地总量的30%至40%,深圳与之相
比相差太远。

  此外,深圳从2018年起推行“二次房改”,提出保障房和商品住房为3:2的供应目标,即在极
为有限的居住用地中,还要划出六成建设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租房,这也进一步压缩
了商品住宅的供应数量。

  住宅供应严重不足的另一面是深圳产业空间过剩。深圳提出2020年全市的工业用地比例不
低于30%的目标,近年来,土地大量用于建设产业园和写字楼,但产业空间规划过度超前。

  高力国际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深圳全市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达20.6%,租金同比下跌
12%。其中,前海片区的空置率达到51.6%。
  “深圳不缺产业用地、不缺写字楼,最缺的是住宅。”宋丁认为,如果持续这种重产业、轻
居住的模式,即使将来产业入驻了,人没有地方住,还是不合理,“市政府有责任把这种思路
调转过来”。

  财新记者王婧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面编辑:刘潇
最新财新周刊:58同城回炉重塑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多条业务线面临激烈竞争,私有化回炉重塑能否助其杀出重围?

《财新周刊》 文 |财新记者 钱童

  中概股私有化一浪高过一浪,最新一轮正由“本地生活服务小巨头”58同城掀起。总计78亿
美元的估值,让58同城成为2016年奇虎360之后中概股规模最大的私有化公司。

  58同城的私有化推进迅速:4月2日,鸥翎投资发出私有化要约,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4月
底宣布参与买方团;6月15日,私有化协议签署,价格28美元/股(约56美元/ADS),溢价
19.9%。58同城的两大老股东华平投资和泛大西洋资本成为了私有化主力。
  “58同城的各个业务都有强劲的竞争者,在二级市场面临每三个月一次的财报披露压力,
无法放开手脚发展业务。”一家参与私有化的机构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机构对58同城私有
化“蓄谋已久”。包括姚劲波在内的管理层最终点头的原因,并不只是看中A股和美股市场间的
估值套利空间,与中概股在美国的信任危机亦非直接相关。“我们发起私有化的时候刚好瑞
幸自曝造假,在此之前,没人想到会有这一轮中概股的问题。”

  2013年10月,58同城在纽交所挂牌,正是上一轮中概股信任危机后首批赴美上市的中国互
联网公司。2015年,58同城先后收购安居客、赶集网之后,成为生活信息领域的头部玩家。然
而,与同样通过合并消除竞争、规模膨胀的美团点评、滴滴快的相比,58同城的行业龙头优势
并不明显。

  2018年下半年,伴随着58同城业绩停滞,公司股价接连回落,到私有化前,股价已较峰值
的89.9美元/ADS跌去近四成。

  在房地产经纪、招聘、黄页三大板块中,58同城的竞争对手均是垂直行业资本热捧的公
司。前述机构投资人给财新记者的材料显示,在房地产领域,58同城的竞争者是贝壳找房;招
聘领域包括BOSS直聘、51Job,以及很多地区性的招聘网页;黄页业务则直面美团和百度两大
巨头。

  “黄峥说拼多多的投资人都不用拼多多,其实58的投资人才是真的不用58同城。”一位二级
市场国际投资机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58同城的客户大都是蓝领阶层。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世界
第一,国际市场相信58同城的中国式增长故事,但伴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互联网公司登陆美国,
故事不再新鲜。“现在可以选择的中国公司很多,拼多多更符合新兴市场投资的口味。对于新
兴市场的资产配置,都是此消彼长的。”

  在疫情席卷导致线下中断的一季度,58同城首次交出季度营业亏损的财报,并传出裁员的
消息。当季,58同城实现营收25亿元,同比下跌15.45%;净利润16.4亿元,较上年同期大涨
134.7%,但大涨的主因是计入了58到家高达27亿元的收入,扣除相关因素影响,当季58同城的
营业亏损5584万元,同比暴跌119%。

  另一边,58同城的“高毛利和良好现金流”成为吸引老股东再撑姚劲波一把的主要动力。截
至2020年一季度末,58同城的资产总额446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等余额为
125亿元。虽然当季经营现金流净流出3.79亿元,但过往单季经营现金流高达5亿元以上。上市
七年来,58同城毛利率仅在近年略有下滑,但一直保持在85%以上。

  一位接近私有化交易的资本市场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姚劲波已经有了私有化后公司运营的
初步思路,即为各个业务板块寻求合适的“领头人”,独立融资,最终很可能形成集团之下各个
垂直公司分拆上市的格局。“当然,这只是初步思路,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是不是会拆资产
都得走着看。”

  实际上,自58同城私有化起,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掀起新一轮私有化浪潮,新浪和搜狗已
先后宣布私有化。“中国初代互联网公司已经全面落后,私有化、被巨头并购等可能是今后的
常态。”前述二级市场国际投资机构人士指出。

资本催生的 “神奇网站 ”

  58同城创立至今,每隔三年到五年均有转折性事件,而每一次,姚劲波都在资本助力下成
功化险为夷,最终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分类和生活服务网站。

  姚劲波2005年创立58同城,此时,中国的互联网仍是门户信息网站的天下。姚劲波选择从
分类信息切入,和他同一年盯上这一赛道的,是此后和他缠斗十年的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几乎没有收入的58同城差点死掉。58同城的早期投资人赛富亚
洲合伙人阎焱曾告诉财新记者,在投资58同城150万美元后,姚劲波在2008年5月再次找到了阎
焱。“他在办公室外边等了很长时间,说已经发不出工资。”阎焱最终因为姚劲波的不服输,再
次注资300万美元帮助58同城渡过了金融危机。

  2011年春节,赶集网和58同城掀起了史上首次广告大战,在此之前,互联网公司鲜少通过
电视广告推广。杨浩涌的赶集网聘请姚晨作为代言人发起首轮攻势,姚劲波则匆忙推出杨幂作
为代言人,而“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这一广告语也成为未来多年公司的标志。刚刚获得华
平投资的姚劲波在广告战中获得了新投资人的支持,此后多年,姚劲波数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华
平投资中国区联席总裁程章伦对58同城的承诺:“赶集网花一元钱做广告,我们就可以花两元
钱。”

  资本加持下,58同城和赶集开启了旷日持久的缠斗。2013年初,姚劲波在58同城会员制的
基础上推出竞价推广,结合迅速扩张的销售团队,58同城商业化能力迅速提升。当年10月,58
同城在“类阿里商业模式”的概念包装下,正式登陆纽交所,募资1.9亿美元,上市的首份年报盈
利。

  正在互联网服务领域全面投资布局的腾讯看到了姚劲波的诉求,2014年,腾讯以“流量加
现金”的形式投资7.36亿美元成为58同城第一大股东。自此,姚劲波开启了成立以来最快速的资
本扩张:3月,2.67亿美元收购安居客;不足一个月并购赶集网;5月,收购中华英才网。短短
三个月内,58同城就接连吞并三大竞争对手,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当年营收增
加185%。
点击进大图

  此后,姚劲波相继向团购、O2O和社交领域进军,但公司收入增速放缓却未能缓解。2016
年,58同城的收入增速跌至69.5%,和2013年持平,低于大规模并购之前2014年80.7%的营收增
速。此后,58同城的营收增速逐年下滑,直到2019年跌至18.6%。扩张流量池并没有改变58同
城的基础商业模式,目前,58同城的会员服务(店铺装修等)和在线营销(竞价排名)仍贡献
超过九成的营收,其中在线营销收入占比超过六成。

  另一边,虚假信息泛滥问题凸显。过去三年,全国多地住建委、网信办等监管部门曾多次
通报58同城和安居客违规现象,主要涉及虚假房源泛滥、黑中介、上线小产权房和保障性住房
以及涉嫌泄露用户信息等问题。但类似问题在58平台上屡禁不止。“58同城就是靠获取和展示
信息存在。虚假信息没了,58的收入也会打折扣。”一位接近私有化交易的市场人士对此认识
清醒。

  忙于维持利润率的58同城,无力阻挡垂直领域的新玩家趁着移动互联网的大势兴
起。TalkingData数据显示,2019年底,在线招聘行业移动端用户超过2亿,但分食这一市场的同
等量级网站包括58同城、智联招聘、猎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等。在58同城另一个优势领
域房产中介业务,链家旗下贝壳找房和房产中介转型而来的网络平台也在迅速崛起。新老平台
的围剿下,58同城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老股东再撑私有化
  自2018年8月达到历史高峰的89.9美元/ADS之后,58同城的股价持续下跌,前述接近58同
城私有化的市场人士透露,自2018年58同城的股价陷入低迷以来,老股东便一直劝说姚劲波进
行私有化,但此前姚劲波犹豫。“今年突然有进展,肯定是姚劲波被说服了,才会有后续的推
进。”

  姚劲波态度转变发生在3月底。58同城发布在SEC的文件显示,今年3月底,58同城聘请
Kaihui Limited作为策略顾问,探讨包括股权、债务融资或投资并购等在内的潜在交易可能。但
公司并未积极地寻找潜在买家,而是首先向包括华平在内的老股东抛出了橄榄枝。

  华平投资从2011年起先后两次投资58同城共计8700万美元,2014年腾讯投资58同城时退
出,三年净赚超7倍,成为其投资成功案例,而此次私有化也成为财团出资主力。

点击进大图

  不过,最早发布私有化公告的却是年轻的欧翎资本。成立不满五年的欧翎资本偏好做私有
化交易,曾参与一嗨租车、艺龙旅行两起私有化交易。“58同城私有化公告发出前后,基本上
叫得上名字的基金都打电话来问过,想要跟投,市场反应很热烈。”前述接近58同城私有化的
市场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最终的私有化财团还包含姚劲波和泛大西洋资本。其中,泛大西洋在2017年6月以40至43
美元/ADS的价格购入5.9%的58同城股票。前述接近私有化交易的资本市场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就出资而言,华平最大,泛大西洋其次,欧翎相对较少。

  作为58同城第一大股东,腾讯的态度对交易至关重要。5月底,腾讯的态度终于明确:选
择不加入买方团,保留对58同城的投资,并将其所有持股转换为新设承继实体的权益
(rollover)。“腾讯已经是第一大股东了,如果在私有化过程中出售,则影响市场信心,如果参
与买,就会抢走姚劲波的份额,影响管理层积极性。”前述接近买方团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交
易完成后,扣除管理层股权激励,腾讯大概率仍是58同城第一大股东,如果算上管理层期权,
姚劲波持股有望超过腾讯。

  买方投资团计划以现金+债务融资的方式为私有化筹集资金。根据58同城和买方团预计,
如果公司股东不行使异议权,完成交易所需资金总额约为58.5亿美元。其中,预计有29.5亿美
元来自买方团现金出资。此外,买方团成立的特殊目的公司还收到来自上海浦发银行上海分行
的35亿美元授信,其中15亿美元为离岸现金过桥贷。由此计算,本次私有化买方团的出资杠杆
不及1:1。

  前述接近买方团资本人士称,买方团曾与11家中外银行有过接触,最终选择中资银行,一
方面是因为中资做杠杆收购已经十分成熟,条款和执行上都不错,另一个考虑则是给未来替换
回归A股增加一份砝码。

  前述接近交易的人士则称,为这次交易准备的专项基金已经超募,理论上不使用银行贷款
也能够完成交易,最终还没有决定采用哪种方式作为资金来源。

  目前,私有化在美国方面的手续对接已接近尾声,计划在9月底、10月初召开股东大会,
进行最后的投票表决。买方团中,姚劲波和泛大西洋等支持私有化的现有股东,合计持股
14.88%,投票权超过44%。多位接近交易人士均认为,交易确定性已经非常高,惟一的风险点
在于,小股东和对冲基金希望抬高私有化价格,因而发起集体诉讼。

  实际上,鸥翎投资第一次公告的私有化价格为55美元/ADS,到6月15日最终合约签订的时
候,买方团将收购价略微提高到56美元/ADS,较前一个交易日溢价20%,对应58同城的估值达
到78亿美元。

“三个半 ”业务如何拼
  在私有化财团看来,58同城在美股的价值被低估,公司业务主体有“三个半”:房产、招
聘、黄页之外,二手车算半个。各个业务线同业公司在私募市场的估值已经很高。“BOSS直聘
在上一轮投后估值也达到了20亿美元,今年即将上市的贝壳找房估值有望超过百亿美元,58同
城回归私募市场未来上市估值提升仍有潜力。”

  实际上,同业竞争激烈一方面是58同城私有化的动因,另一方面也是私有化之后必须解决
的问题。“私有化之后,58同城就可以进行更大投入或放手补贴,来巩固自己的竞争力。”前述
接近买方团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该人士指出,58同城过去过于专注服务B端客户,而忽视了C端用户体验,也可以在私有
化后着重改变,“差的B端商户直接砍掉,未来通过完善平台上的交易闭环来提升用户体验”。
他透露,买方团将推动管理层在规范商户和提升用户满意度方面做调整。

  投资方给了足够的空间,但转型成功的关键依然在姚劲波和58同城。今年1月15日,58同
城公布了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撤销社交事业群,最终形成人力资源及职业教育、本地服务、
汽车、房产为核心的四大事业群,目的是向“全力布局服务”的战略转型。姚劲波表示,58同城
将从流量收入为主的时代,迈进服务收入为主的时代,以服务促进流量增长,提升用户口碑。

  在58同城的每一条主营业务上,都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和复杂的竞合关系,房产尤甚。

  58同城此前已作出改善房源真实性状况的尝试,但收效甚微。2018年6月,58同城发起“全
行业真房源誓约大会”,我爱我家集团、中原地产、21世纪不动产中国、万科物业朴邻、麦田
房产等多家房产经纪公司参与,并成为了58同城真房源联盟中的成员。

  不过,58同城打出的“全是真房源”的口号在房产中介的“潜规则”面前,仍然显得苍白。有
房地产业内人士对财新记者指出,房产市场的本地化特征明显,对所有本地中介而言,房源信
息都是核心竞争力,中介对于58同城要求上传真实房源信息的做法十分抵触,“中介机构只想
要58同城的流量,在58同城获取客户信息,担心如果信息集中到平台上,会使自身陷入被动或
进一步被剥夺话语权,积极性并不高。”

  已经加入58真房源联盟的房产中介,仍有可能临阵倒戈。2019年以来,58同城和贝壳找房
激战愈酣,为了阻止更多中介公司接入贝壳系统,58同城不惜封杀“接贝者”,“二选一”争端在
中介行业愈演愈烈。21世纪不动产和中环地产都曾是58同城真房源联盟中的一员,如今都已倒
向贝壳找房。

点击进大图

  安居客与房产中介的脆弱关系还体现在收费模式上。与贝壳找房深入参与房产经纪交易不
同,58同城和安居客仍主要采取收端口费的流量变现模式,安居客遭到房产中介商联合抵制已
有多次先例在前。2014年,安居客就因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期上调端口费,遭到多家大型房产中
介商的联合抵制,导致安居客上市被迫搁浅无奈卖身。2017年中,同样因58同城推出捆绑销售
变相加价,遭到甘肃兰州、黑龙江哈尔滨等多地房产中介的联合抵制。2018年2月,安居客宣
布上调端口费30%至50%,进而引发了包括我爱我家、链家、麦田在内的中介联盟的联手抵
制,并以下架所有房源作为威胁。

  58同城和安居客赖以生存的流量优势,在新巨头的入场面前也显得单薄。腾讯虽然是58同
城最大股东,但目前在房地产交易领域最大的押注却是贝壳找房。2019年3月,腾讯8亿美元领
投贝壳找房,并在不久后为贝壳找房开放微信九宫格入口。

  曾经做过“九九房”的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也并未放弃在房地产领域的尝试。张一鸣此
前已利用今日头条的流量扶持过懂房帝、优优好房等多个房产中介平台。2019年10月,字节跳
动宣布控股幸福里,并已引入我爱我家、21世纪不动产等多家中介品牌和多个城市的本地中
介,瞄准流量变现路径。

  “国内互联网在地产领域的服务深度远远不够,光有线上信息可能只是增加了客户的噪
音,无法提供清晰的信号。”一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58同城更大的价值还是在租房市场,租
房在房产类交易里属于小宗高频交易,交易风险可控,可以实现相对标准化。”

  即使再慷慨的投资者,留给58同城的改造时间不过三五年,在那之后,58同城下一步的去
向仍然不得不考虑。“三五年后,A股和港股的政策会是何走向,目前还不清晰。即使不再上
市,也可以引入新的投资人,对于最终如何退出还有不确定性。”前述接近买方团的市场人士
称。

 财新记者屈运栩对此文亦有贡献  

视频说明: 资料视频:2016年8月,58集团CEO姚劲波接受《财新时间》专访。

版面编辑:刘潇
最新财新周刊:创新药奔赴科创板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科创板成为肿瘤药物等创新生物医药公司新目标市场,估值高企带来了利益相关者的阵阵驿动

科创板为更早期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估值和流动性。
《财新周刊》 文 |财新记者 邸宁 包志明 特约作者 薛小丽

  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之际,在集体爆发的声浪中,生物医药板块尤为突出。

  在此一周前的7月15日,肿瘤创新药企君实生物(688180.SH/01877.HK)正式在科创板挂
牌,开盘大涨289.2%,市值超1300亿元,一跃成为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市值榜首。而在此前,
君实生物已经在新三板、港股上市,市值仅为129亿元、448亿港元,最高不足科创板三分之
一。

  自2019年8月科创板“新药第一股”微芯生物(688321.SH)挂牌,截至7月30日,科创板140
家上市公司中,医药企业有30家,数量仅次于电子和计算机板块,总市值达到7386.65亿元,占
科创板总市值近三成。

  2019年3月,科创板发布五套规则,根据第五条,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在无营收状态下也
可上市融资,这一规则几乎为“烧钱”的创新研发型医药企业量身定做。目前,科创板已有11家
医药研发创新公司上市,其中7家以肿瘤、自身免疫领域创新药物研发为主业,后者整体融资
规模达到131.9亿元。

  七家肿瘤创新药企中,仅三生国健(688336.SH)、南新制药(688189.SH)和微芯生物实
现微利,君实生物2019年亏损7.48亿元,研发支出达9.46亿元。而百奥泰(688177.SH)2019年
研发投入达6.37亿元,营收仅70万元。这两家公司在科创板分别募资45亿元和20亿元,用于药
物研发和产业化生产。

  生物制药企业研发周期长,研发资金需求量大,产品商业化前甚至持续十数年亏损。“企
业上市的最重要目标就是融资,这也是在科创板上市的最大价值。”华菁证券首席医药分析师
赵冰表示。

  科创板之前,无营收、无利润的创新药企只能在美国纳斯达克谋求上市,2016年和2017
年,百济神州(06160.HK/NASDAQ: BGNE)和再鼎医药(NASDAQ: ZLAB)上市当日市值仅
分别为7.2亿美元和13.1亿美元。2018年,港交所出台18A政策,一大批创新药公司奔赴中国香
港,诸多公司遭遇破发,股价至今低迷,典型企业歌礼制药(01672.HK)股价约3.23港元/股,
仅到发行价两成。
  A+H两地上市的企业市值差距尤其明显。昊海生科(688366.SH/06826.HK)、复旦张
江(688505.SH/01349.HK)、君实生物,科创板市值表现均高于港股,截至7月30日,三家企
业A股市值分别为236.57亿元、332.93亿元和1136.23亿元,分别是港股市值的2.2倍、5.5倍和2.5
倍。“能回来的企业都在考虑回来。”赵冰介绍。

  然而,科创板门槛降低有限,根据科创板第五条上市标准,要求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
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另外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这两项要求都显著高于香港18A条款。目
前,创新研发型药企仍占科创板少数,30家企业中,19家企业仍分布在医疗器械、医美、医药
外包等细分赛道,24家企业市值徘徊在300亿元以下,尚有30家医药企业正在排队。

千亿市值虚实

  7月15日,君实生物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市值破千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在此
之前,千亿市值的医药企业在二级市场仅十余家,主要集中在A股主板传统制药企业。

  君实生物核心产品为第一款国产广谱肿瘤免疫药物PD—1,名为特瑞普利单抗。PD—1是
中国自主研发抗体药物的开端和热门领域,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30年PD—1/PD
—L1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将达988亿元,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和恒瑞医
药(600276.SH)都因此药物而被划为中国创新药企第一梯队,代表中国自主研发实力的崛
起。

  这是君实生物第三次登陆资本市场。2015年,君实生物新三板挂牌,累计公开募资七次,
市值居新三板医药板块榜眼,但最高仅128亿元。2018年12月,君实生物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后
成为首家“新三板+H股”挂牌企业,募资29.44亿港元。次年9月,君实生物发布科创板上市申
请,并宣布将从新三板退市。

  科创板对君实生物敞开热情怀抱。君实生物发行定价55.5元/股,挂牌当日,管理层和投资
人预计价格升至80至120元/股,最终,开盘涨幅近3倍至216元/股。

  但随后君实生物遭遇股价过山车。挂牌日午后,君实生物因跌幅达30%而临时停盘,截至
7月21日收盘,报116.2元/股,这意味着,在挂牌仅五个交易日后,公司股价较最高点已近腰
斩,市值一度冲高至1500亿元,7月30日回落至约1136亿元

  2020年以来A轮融资超5000万元的医药企业交易项目达32项。

  短期的股价剧烈波动显示出科创板强烈的散户市场特质。在生物医药领域,其投资的专业
性高,抛开公司基本面分析和行业背景,跟风追高杀跌,风险远高于其他板块。

  创新药研发历来是“九死一生”。据Pharma Intelligence数据库数统计,新药从临床Ⅰ期到获批
的概率(The Overall Likelihood Of Approval,LOA)平均为9.6%,其中在14个主要疾病适应证
上,肿瘤学LOA仅为5.1%。

  千亿市值背后,风险暗藏。目前,中国已经上市的PD—1药物已经多达六个,特瑞普利单
抗以黑色素瘤适应证率先敲开商业化大门,但根据君实生物招股书,2019年该类患者仅有2400
人。而在肺癌、肝癌等年发病数十万的必争大癌种中,特瑞普利单抗研发进展位于三到十位,
较竞争对手不具备优势。

  在2019年上市的三款国产PD—1中,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销售额最低,为7.7亿元,信
达生物研发的信迪利单抗和恒瑞研发的卡瑞利珠单抗销售则均破10亿元。

  至今,君实生物已通过两地三板募资超89亿元,但仍需大量投入。2017年至2019年,君实
生物研发费用共计17.59亿元,随着商业化生产到来,大规模厂房建设投入倍增,根据招股书,
公司将投入12亿元用于新药研发,18亿元用于厂房建设。至今,君实生物尚未实现盈利,2019
年营收虽达7.75亿元,但净利润仍为负7.48亿元。

  君实生物之后的生物药企面临更多不确定性。2019年11月6日,生物类似药企百奥泰成功
上市第一款国产阿达木单抗,但20天后随即遭遇进口原研药降价纳入中国医保报销目录,价格
相差仅200元/支,而其同类产品还包括其他7款已上市药品和15个在研品种。
  “美国整个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了40年,中国企业转型到现在也就十年左右。”波士顿咨询全
球合伙人、医疗保健专项中国区负责人吴淳告诉财新记者,中国新药研发已实现“从0到1”的突
破,到后面,政策制定者和资本市场都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A+H成标配
  君实生物的“示范效应”明显。目前,港交所“疫苗第一股”康希诺生物(06185.HK)、生物
类似药企复宏汉霖(02696.HK)也都宣布了回归 A 股计划,其中,康希诺生物已于今年4月底
在科创板成功过会,目前确定的发行价为209.71元/股,是科创板历史上第二高的发行价。而A
股公司也陆续启动赴港上市计划。今年刚刚挂牌科创板的百奥泰、主板CRO公司泰格医
药(300347.SZ)均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2014年前后,一大批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进入行业,高瓴资本、启明创投、红杉资
本、IDG资本等均有团队开始布局。以高瓴资本为例,2014年至2016年多次参与百济神州、信
达生物、甘李药业、恒瑞医药、翰森制药、药明康德等企业在一级、一级半和二级市场的融
资,金额近百亿元。一方面,伴随创新药企步入商业化,研发、建厂的大规模融资需求愈发旺
盛;另一方面,部分新进入行业的PE和VC的基金期限并不长,以5+2、8+2的投资期限来看,
资本退出时限已近。

  中国二级市场最早对创新药企抛出橄榄枝是在2016年。11月,贝达药业以“抗癌药第一
股”头衔挂牌深圳创业板,创下半个月内股价上涨4倍纪录,但此后,贝达药业股价经历长达两
年的低谷期。

点击进大图

  科创板为更早期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估值和流动性。在美股市场,生物医药板块的投
资主要是数量不多的专业垂直投资机构,港股投资机构则更多看重财务指标。平安创投CEO、
科创板首届咨询委委员张江则告诉财新记者,目前科创板估值体系尚不清晰,但可以看出投资
人不完全看重财务指标,还有“对创新的认可和支持”。

  目前,因为无盈利甚至无收入,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市值采用DCF(现金流折现)模型,即
预测公司未来几年收入情况,再对预计收入进行折现,未来收入影响因素包括产品销售峰值、
生命周期、竞争环境、价格等因素。

  A+H成标配,但并不意味着科创板门槛更低。“多一个融资渠道肯定是有帮助的,只要能
发,肯定是美股、A股、港股全发。”赵冰介绍,在三个板块中,科创板对企业要求最高,主要
是对产品成熟度要求高,基本离上市“临门一脚”,但因为估值水平明显高于港股和美股,科创
板仍然是符合条件企业的首选。
  目前,科创板第五套规则要求生物医药公司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另外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而纳斯达克和中国香港的市值门槛仅为1.6亿美元和15亿港元。纳
斯达克对药物研发所处阶段不做要求,科创板和港交所则分别要求在研药物进入、获批二期临
床。

  但投资过康希诺等多个明星医药企业的启明创投合伙人梁颕宇表示,一些具备全球化概念
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有全球临床试验、收购项目或其他业务发展需求,在A股融资后还需将
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因此更希望直接到中国香港上市。梁颕宇称,相比之下,香港二级市场投
资者偏向长期持有公司股票,而科创板基金投资人还需要更多地观察企业表现、产品和质量。

  香港光大新鸿基一名分析师则表示,对于尚未盈利企业,科创板采用“市值/研发费用”(市
研率)的估值方式确定其发行价,但市研率的估值体系很容易失真,“比如企业一味通过融资
加大研发投入,让市研率维持低位,但其研发效率却很低的话,企业估值就会被高估”。

等待超级明星

  生物医药板块也在热切期待自己的“中芯国际”——中芯国际作为国内半导体板块的龙头公
司,火速科创板上市后市值一度超5000亿元,也连带拉动了整个半导体板块的市场热情。

  市场将目光投向了百济神州。这家2010年成立于北京的创新药企,是惟一在纳斯达克和中
国香港两地上市的中国生物药企,百济神州两地市值均已超千亿元,其中,美股市值超162亿
美元,港股市值达1668.11亿港元。

  市场看中百济神州的研发实力。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全球研究和亚太临床开发负责人汪
来介绍,百济神州共有11款自研药物,早期临床管线中还有包括25个以上的候选药物,已披露
进展的临床试验共28个,其中8个拥有全球权益。2019年,百济神州研发费用共计9.27亿美元,
是A股龙头药企恒瑞医药研发费用的近2倍,是君实生物的7倍以上。

  百济神州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梁恒对财新记者表示,百济神州对中国投资者和市场非
常重视,近期证监会的新规使得百济神州能够满足科创板上市条件,目前正积极考虑,与有关
部门协商,回归A股市场。

  尽管百济神州称尚无明确计划表,但其回归科创板“只是时间问题”。美国凯腾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韩利杰告诉财新记者,目前中概股回归科创板上市不存在技术性难题,可以有两种方
式,一是从美国私有化退市后拆除VIE结构,再以重组后的内资公司为主体在国内上市;二是
不必退市,只拿出部分股票在科创板上市。

  一位已上市生物医药企业投融资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百济神州若回归A股,不太可能采
用第一种方式,只需通过第二种方式,在中国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即可。

  2020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
告》,6月5日,上交所发布《关于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带
有VIE架构的红筹企业可以在境内申请上市。一个月不到,上交所通过了九号机器人的科创板
发行CDR申请。

  百济神州亦需要科创板这一新兴融资平台。

  7月13日,百济神州宣布向特定投资者发行20.8亿美元股票,用于推进公司营运、临床研发
和商业化活动。这是继2019年11月百济神州以27亿美元向安进出售20.5%股份后的又一次大额
融资,根据财新记者梳理,这也是其成立以来第十轮融资。百济神州称,交易完成后,预计账
上资金将超过50亿美元。

  但这仍难以匹配其研发支出高速增长。财报数据显示,近年来,百济神州临床研发费用不
断增长,2018和2019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79亿美元、9.27亿美元,2020年一季度研发费用3.043
亿美元,同比增长70.79%。一位分析师告诉财新记者,百济神州的最大风险也在于,丰富的临
床管线和巨额研发投入下,未来真正能研发成功且实现商业化的产品能有几个,存在巨大不确
定性。
  目前,除了两款已商业化产品,百济神州绝大部分产品仍处于在研阶段。在已披露进展的
28个临床试验中,仅有1项进入关键临床试验,其余均处在临床一期、二期试验阶段。
  波士顿咨询公司数据显示,一般来说,药物临床试验花费在数亿元,其中三期临床试验费
用最高,通常在数千万至上亿元不等,海外临床试验费用高于中国临床试验。

  中国自主研发究竟能否媲美进口药?超级明星也未能交出满意答卷。2019年11月,百济神
州首个商业化产品泽布替尼头顶“首个出海的中国自研抗癌新药”光环,在美国率先获批上市,
治疗套细胞淋巴瘤。但2020年一季度销售额仅为71.7万美元,以每盒1.29万美元定价计,销量
仅约50余盒。相比之下,第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同期销售额高达10.3亿美元。

  事实上,全球已有两款BTK抑制剂上市,而在美国市场,同靶点无明显优势的第三个上市
药品在销售中往往失去优势,而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领域,泽布替尼在与伊布替尼的头对头试
验中,未能证实疗效优势。

  百济神州目前仍处于持续亏损中,2018年和2019年税后利润分别为负6.74亿美元和负9.49
亿美元,2020年一季度税后利润为负3.64亿美元,亏损同比扩大116.98%。

私募市场骚动

  “过去两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项目变贵了。”赵冰告诉财新记者,随着港交所、科创板为
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股价的表现也传导到了一级市场,私募基金投资热情明显上涨,生物
医药投融资价格水涨船高。

  生物医药研发历经立项、药物发现与早期研究、临床前开发和CMC、临床试验、注册申报
五个阶段,整个过程耗时可能在十年以上,在药物获得上市前,医药企业并无收入来源,且需
要持续大量投入,私募市场一直是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因为存在退出难题,资本对生
物医药投资热情并不高。

  波士顿咨询数据显示,在拥有多元化融资体系的美国,2019年,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
对于医药研发领域的投资分别为6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当年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
基金的投资分别只有10亿美元和40亿美元左右,大致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

  对生物医药投资来说,越早期的项目风险越大,要求投资人对医药研发科学有更深入理
解。各投资机构中,PE(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投资有临床Ⅲ期项目的企业,而VC(风险投
资)一般投资有临床Ⅰ期、或Ⅱ期项目的企业,天使投资人主要关注项目早期科学性。

  以往,中国资本对生物医药板块早期投资能力较弱。波士顿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
年,中国私募投资阶段66%的项目为C到F轮的后期投资,22%为A到B轮的早期融资,仅有11%
为孵化器/天使阶段的交易,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44%、26%和32%。

  专注于医药领域投资的幂方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玉建表示,2015年开始,中国医药领域一级
市场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相比美国这种成熟市场尚有差距。比如在资金来源上,美国市
场从事医药投资的有很多慈善基金、政府养老基金、保险、家族型投资基金,这些资金比较有
耐心,能专注于医药领域长期投资。而中国一级市场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种人民币基金、企业和
个人,医药领域对这些资金来说投资周期太长了,短期退出也比较困难。此外,中国的银行信
贷对早期的创新型医药企业的支持也非常少。

  情况正在变化,财新记者根据浩悦资本数据库统计,2020年以来A轮融资超5000万元的医
药企业交易项目达32项。资本甚至直接介入创立药企,以“买买买”模式助推研发,最为典型的
便是由康桥资本出资孵化的新药研发公司云顶新耀,通过“License-in(专利授权引进)”从国外
购买新药项目回国研发。6月,云顶新耀宣布完成3.1亿美元C轮融资,创下生物制药领域最大
规模融资,随后一个月即宣布赴香港上市计划。2017年,同为License-in模式的再鼎医药C轮融
资仅为3000万美元。

  “港交所和科创板的上市新规为初创公司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募资渠道,也为投资机构提
供了新的退出机会。目前来看,在这两个市场上市的生命科学企业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绝大
多数的股价相比发行价都是走高的,大家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撰文表
示。

  然而,中国私募基金投资短期仍有不足。熊伟铭介绍,以往生物医药投资存在的最大问题
在于存续期较短,人民币基金存续期多为3+2或者5+2,这意味着基金退出需求强,往往无法长
期支撑企业完整研发周期,相比之下,许多美元基金的存续期可以达到10+2,更符合企业长期
发展需要。

  吴淳则告诉财新记者,中国的投资界仍然需要提升生物创新的专业评估能力,在项目中后
期,帮助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作出更好的判断。同时还要提升对前沿生物医学的认知,敢于在科
学向临床转化的早期阶段孵化项目,捕获更多的早期项目。

  虽然科创板为一级市场投资人退出提供了新渠道,但是其对于一级市场投资人的锁定期要
求更为严格。具体而言,如私募基金成为未盈利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则自公
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年内,其不得减持IPO前股份,且第四年度和第五年内,每年减持的股份
不得超过股份总数的2%。而非实控人锁定期的要求与现行A股基本一致,为一年。

版面编辑:刘潇
艺术|好莱坞重新发现历史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汤姆?汉克斯的历史观混合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明星、媒体人可以比政客、知识分子对社会施加更
为巨大的影响

2010 年,汤姆·汉克斯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连手制作了一部十小时剧集《太平洋战争》。
文 |傅肃

作家

电视史上最惨烈的十个小时

  美国是个“两洋国家”,两个世纪以来却一直偏重大西洋,漠视太平洋,至今依然如此。上
世纪一场惨烈的太平洋战争,并未改变美国人的这种态度。

  两度称帝奥斯卡的好莱坞男星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很早就对这种漠视颇有感慨。
同大部分美国人一样,他从小只知道太平洋战争以珍珠港遭袭为先导,以广岛原爆、日本投降
而终。即便他的父亲在“二战”期间曾是海军技工,但对他来说,当年太平洋上的“蛙跳战
术”——美军逐一攻占瓜达尔卡纳尔岛、贝里琉岛、硫磺岛和冲绳岛等——在地图上仍是模糊
而遥不可及的。其实,1942年8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即瓜岛争夺战,与同期进行的斯大
林格勒战役和阿拉曼战役,具有同样的战略重要性。

  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1932年至1972年美国实录》中,曾生动地描述
过这种“太平洋陌生”:“那时候,太平洋上的岛屿还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中学地理老师从不提及
这些岛屿;美国海军用的还是18世纪的海图,海军陆战队进入所罗门群岛时,一边打仗,一边
临时测量;整个太平洋对美国人来说,还是毛姆小说里的情节和低预算B级影片里臆造的异国
风情。”

  他写道,美国人一向“重欧轻亚”。“二战”爆发后,大家也只注视欧洲的希特勒。可是,东
条英机的闪电战比希特勒还厉害。1942年元旦,日本军队从越南西贡向太平洋进发,迅速登陆
一系列岛屿,切断了亚洲和美国西海岸的通路,控制了大片海域,面积达到全球面积的十分之
一。美国人还懵懂地听说,日本的“猴子兵”就像“人猿泰山”那样,能在森林中荡秋千(其实他
们不过是骑自行车而已)。同年3月的一个深夜,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乘鱼雷快艇,仓皇逃
出巴丹半岛??

  也许是感慨于美国人对太平洋的无知,包括地理知识上的陌生,2010年,汉克斯与史蒂
文?斯皮尔伯格连手投资2.25亿美元,制作了一部十小时剧集《太平洋战争》(The Pacific),
率领美国人重返太平洋,起点就在瓜岛,一如当年海军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从那里开始反
攻日本。

  《太平洋战争》的片头,在史诗般的雄浑音乐背景下,一支炭笔缓缓划过,炭精棒在滑动
中崩裂,碎片飞溅犹如爆炸。故事框架来自曾鏖战大洋的两位海军陆战队士兵的回忆录,再加
上《兄弟连》作者、历史学者斯蒂芬?安布罗斯对一位骁勇的陆战队中士的采访,以及几位儿
孙满堂的太平洋退伍老兵的自述。

  斯皮尔伯格说:“我们讲述这些退伍老兵故事,是想探讨普通人的灵魂在经历了特别事件
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无论是演员还是编剧,想把那些经历了血战的人再现在荧屏上,都是很困
难的。”

  剧中重墨刻画的是贝里琉岛争夺战,略带提了一下硫磺岛血战,两万多陆战队官兵伤亡,
占登陆部队的三分之一,占领冲绳岛的美军伤亡代价则是近五万人。编剧布鲁斯?C?麦肯纳
说:“《太平洋战争》将会是电视史上最惨烈的十个小时。”

  汉克斯曾发问:“怎么可以让我们的青年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敌人之后,再回到他们可口
可乐式的生活里去呢?”他相信,历史经验应该是非常个人性的,这其实是他讨厌历史只是一
堆资料的委婉说法。“我们无疑赞扬美国军人在太平洋上的勇气,但我们也想让观众知道,我
们曾经是怎么拾掇日本兵的。”他希望,美国人懂得他们历史中所包含的光荣和暴力,通过那
硝烟与血肉搅拌的十个小时,以及种种怯弱、恐怖、煎熬、施虐、疯狂、崩溃等叙事或特写的
镜头,《太平洋战争》能描绘战场上士兵们的神经和心理。

自觉对抗美国人的历史文盲

  汉克斯自己跟太平洋的关系,应该从1994年《阿甘正传》里的阿甘说起。这个心软而憨大
的南方小伙子,当兵到越南打过仗。最后,阿甘得了勋章,汉克斯封帝奥斯卡。上世纪70年
代,汉克斯曾在旧金山奥克兰的希尔顿饭店打工,经常跑机场,看到飞机一次次载来越战孤
儿。他没有成为一个伯克利激进主义分子,反而对自己的“历史失忆症”(historical amnesia)感
到愤怒。成名后,他自觉对抗美国人的历史文盲,《时代》周刊称他是一个“历史创造
者”(History Maker)。

  在1998年上映、由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拯救大兵瑞恩》中,汉克斯饰演美国突击队上尉约
翰?米勒。为了帮助他熟悉角色,友人寄来1882页的两卷本《二战新闻报道:1938-1946》,令
他从此染上历史癖。几年后,他与斯皮尔伯格再度合作,拍了“二战传奇”101空降师的《兄弟
连》(Band of Brothers),动用了五百个有台词的演员和一万个临时演员。这部十小时的剧集
在英国拍摄了八个月。
2020年7月在Apple TV+ 上首播的《灰猎犬号》,汉克斯又一次主演“二战”题材,饰演灰猎犬号驱逐舰舰长。
在 1998年上映的《拯救大兵瑞恩》中,汉克斯饰演美国突击队上尉约翰·米勒。

  《兄弟连》改编自安布罗斯同名畅销小说,这位作家还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建了一
个“二战”纪念馆,此举受到汉克斯的鼎力相助。总有许多退伍老兵在那里等候这位影帝,缠着
他问:“喂,我们朝鲜战场怎么办?”“什么时候轮到我们越南战场?”汉克斯会说,“别急,我先
得去太平洋——拍完空降兵,再拍海军陆战队。”

  最近在苹果的流媒体Apple TV+上首播的《灰猎犬号》,是汉克斯又一次主演“二战”题材。
他饰演的舰长单纯与执拗,似乎正是这位明星对于历史,特别是对于战争史的写照。

  汉克斯的历史观混合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他是一个带有传统价值观的肯尼迪式自由主
义者。《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把他造就成一个世代的代言人。明星、媒体人可以比政
客、知识分子对社会施加更为巨大的影响,也是一个美国梦。

  “历史失忆症”对应着一种文化断裂。对美国人来说,这种断裂常常出现在某个特定的地
点,比如西太平洋上的越南。

  奥利弗?斯通导演的《野战排》常被视为关于这个“断裂”的权威解释。1966年,20岁的斯通
从耶鲁大学退学,在越南参战15个月,写出剧本《野战排》,20年后拍成电影,1987年斩获奥
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影片展现战争使人失去理智,隐喻越战几乎使美国疯
掉。他的《生于七月四日》则直接隐喻整个美国民族,通过下肢瘫痪的陆战队退伍老兵罗恩?
科维克的故事,将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郊区生活解释为越战的原罪,被认为过于牵强。斯通不
甘心,又拍了《刺杀肯尼迪》,从暗杀来诠释越战,尝试用完全写实的手法表现完全虚构的情
景,黑白与彩色镜头交错,画外音做出全知全能的评论,以提供一种视觉效果下的历史回
忆,重新撩拨起对肯尼迪的怀旧。 上百种热门PDF杂志购买微信:bfc0400

 汉克斯参与制作的《帕克兰医院》也是关于肯尼迪遇刺,他非常渴望介入这个美国历史上
最神秘的暗杀。影片改编自一部颇受争议的小说,2013年搬上银幕。电影再现了肯尼迪遇刺后
送进达拉斯帕克兰医院抢救过程的现场,镜头非常血腥。肯尼迪头部中枪,尸体放上手术床,
整个脑子都掉出来了。这里面最惨烈的承受者是肯尼迪之妻杰奎琳,难怪美国人民长久崇拜
她,那是西方文明的恻隐之心,对受难者的不忍。影片多次诠释死者的尊严问题,其中也包括
暗杀肯尼迪的刺客嫌疑犯。此人被刺杀后,也送到帕克兰医院抢救,埋葬时竟无教会肯接纳,
甚至无神父肯为他做葬礼仪式。这个巨大的谋杀案至今没有找到凶手,因其政治、社会、文化
的解读成为美国长久以来的一门显学。

世界市场逼着好莱坞鼓吹价值观

关于越战,比《野战排》更著名的是弗朗西斯?科波拉执导的《现代启示录》(1979),
改编自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经典小说《黑暗之心》。

我三十多年前观看时只是看个热闹而已,近来重看2001年重生版的《现代启示录》
(Apocalypse Now Redux),发现此片最刺激的画面和音响都还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可见电
影元素不是情节、人物,惟音影而已。科波拉深谙音影的运用,至于内容,则觉得这位大师对
野蛮的诠释令人有隔膜。马龙?白兰度饰演的特种兵上校库尔兹,在心理上被越共的野蛮摧毁
——“他们砍掉接种过牛痘小孩的手臂,小胳膊堆成小山”——于是,库尔兹自己逞凶当起“上
帝”,震慑住丛林中的亚洲土著。这种故事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对越南、柬埔寨极权暴政的一种
隐喻。但是,许多东亚国家的现代史都曾显露出人类史无前例的残暴。他们并没有返回原始巫
术状态,而向高度组织化和军事化转变。欧美现代科技武力所无法战胜的是那里的人心僵死,
是非善恶消解,那才是真正的“黑暗之心”。

 大概科波拉时代还没有计算机特技,他拍战争场面借用彩色烟雾,直升机卷起黄色,轰炸
爆起黑色,还有红色、紫色、白色,屏幕上平添一股虚假,糟蹋了直升机等真实道具;相比后
来斯皮尔伯格拍的诺曼底登陆,恢宏的战舰云集,海岸强攻,伴随子弹射进水下声音发闷的细
腻处理,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不过,我这次看出了《现代启示录》里先前看不懂的所谓“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即
那些荒诞、反讽才是真正的科波拉经典。有一段空降师的空中攻击,最为神来之笔。基尔格中
校率领直升机编队,大喇叭播放着瓦格纳歌剧《女武神》序曲,冲向越共村落,狂射滥炸。这
种高科技武力与丛林里嗜血原始暴力之间的张力,构成一种反讽,即威尔德上尉的旁白:“如
果中校可以这种打法,又怎能指控库尔兹谋杀呢?”
关于越战,斯通的《野战排》(上图)和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都是经典。

  可是,这些并没有减弱美国青年对直升机和所有Top Gun的崇拜。例证便是2001年《黑鹰
坠落》的卖座,此片以美国陆军突击队1993年秋在索马里执行灾难性任务的真实故事为背景。
镜头里摩加迪沙城中的暴动黑人,跟柬埔寨丛林里的原始土著如出一辙,他们蝼蚁般蜂拥而
来,被美国突击队员们扫射,成群栽倒在地。影片给出的,除了电影视听化的升级换代,科波
拉的超现实主义反讽思想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什么也没留下。

  美国电影理论家爱德华?布拉尼根曾评论道:“好莱坞主流电影之所以具有强大吸引力,是
由于它乐意表现简单的喜怒哀乐爱恨等情感,以及暴力、性爱等人类的基本行为。这些电影在
类型上已有定式,技巧上追求圆熟连贯、不露痕迹,观众熟知这类影片的套路,并从预期中获
得满足感。它直接靠影像来吸引人,不需要人们动脑筋去思考内容,这与大多数观众看电影时
想要放松、追求直观刺激的心理需求是相符的。这些主流片往往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简单化程
序化了。”

  这是事实,但应该没人指望仅用说教便可以吸引大众。“好莱坞电影赚的钱,有一半来自
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当它面向全世界观众拍片时,便要注重挖掘人性中普遍的心理和需求,
而很容易忽略一个国家独立的历史和文化,这种倾向实际上损伤了电影的价值。”在我看来,
这个评价并不客观。其实,恰恰是好莱坞为了追随世界市场,才夸张地彰显主流价值观,使其
屡试不爽地赚得满盆满钵。电影工业巨头在商言商,但也正因此说明了受众的偏好。何止是电
影,流行歌星、电子游戏等娱乐项目都以此获得成功。事实上,在西方,娱乐圈和明星几乎已
经取代了知识分子的功能。

版面编辑:刘潇
专栏|唐诗里的长安?坏壁何由见旧题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为了能够让这些打开记忆的密码保存下来,在另一个时间里无中生有,诗歌将扮演一种神奇的媒体的角
色,它筑起一堵经验的墙,永不朽坏

文 |唐克扬

建筑设计师、策展人

  是唐诗帮人们记住了长安。但是,唐诗本身又靠什么流传呢?一些时候,这些短小的篇
什,被好事的诗人直接写在旅舍、塔庙、衙署的墙壁上,从而为人所知,被人传颂。

  地分彼此,文有生灭。很自然地,有了那些因诗与空间而生的忆往、怀古、怅望的名篇,
也催生了不同地点间“遥感”的经验。比如,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在通州(南通)落满灰尘的墙壁
上,突然看到他多年前写给帝都相好女子的诗句,感怀之下,元、白又各有了叠在旧句之上的
新的题咏,分别题写在两地:

  “十五年前似梦游,曾将诗句结风流。偶助笑歌嘲阿软,可知传诵到通州。昔教红袖佳人
唱,今遣青衫司马愁。惆怅又闻题处所,雨淋江馆破墙头。”(白居易《绿水红莲一朵开》)

  诗的起源本是有表演意味的“歌”。如今人地两非,因为语境的变化,文字的意义突然被放
大了。或许是感到了这种魔力,唐人题壁的热情空前高涨。长安因此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地点,
比如,由“雁塔题诗”而成为一本立体诗集的大慈恩寺。写下这些诗句的最基本意图,就是令人
直观地看到登科举子的“春风得意”。原本普通的白圬墙壁,需要额外的装置,比如防止落灰
的“碧纱橱”,或是更为持久的“诗板”,使得这片刻的沉醉能长久地留在世人的视野中。

  但题壁诗注定又是脆弱的。诗人洋洋得意的同时,难免自省这种行为的虚妄,感受到可能
身名俱灭的不安——诗之存灭,也是对名利无常的洞彻:“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
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诗歌的一种意义是随时间增加的。就好似题写于长安的诗句,在异乡被作者自己看到,或
者大雁塔里的狂言,让后来者分享,为诗意增加了更多人事的层次。雁塔本身幸而保存,北宋
人张礼在长安毁灭二百年后的元祐年间重访废都,还能从历经劫波的塔中砖壁上看到层层的墨
迹。

  另外一种,却和作者的意图相矛盾。就像画壁往往崩塌,形象便不复存在——“曝露墙壁
外,终嗟风雨频”;长久流传的愿望和即兴书写诗句的表演性,本来就是彼此龃龉的关系,更
不用说那不堪长久的诗壁本来就该是临时的。但是,中国古人却发明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为这
物质性的毁灭辩护出不可思议的结局:

  ——意义可顽强地抵抗时间:“佳此志气远,岂惟粉墨新。”

  ——形象倒过来拯救了它的载体。一只仙鹤,如果能如传说般拥有超脱于人间世的神力,
那么它的图像或者描写它的诗句,也能“赤霄有真骨,耻饮洿池津。冥冥任所往,脱略谁能
驯。”(杜甫《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

  现代人不再容易理解这种情绪。我们的时间,好似有着无量数的见证和记录。但是,那个
时代的时间仍处于一种随时崩坏消失的过程中,真正流传下来的,只能是传说神话,和不多
的“大人”的生平。难怪那个时代的诗人,会那么强烈地把自己的存在寄托在他们认为可以千秋
万代的东西上面。

  长安这座城市本身是这种“无穷之业在斯”的载体,有时,长安人又难免对它和自己的关系
产生怀疑。诗歌却是以上两种东西的总和,一则寄望于长久——唐宋之际,人们已经拜服了文
字的魔力,“只须垂世用诗名”(王遂《送黄叔向归永嘉》);另一方面,一厢情愿认定的不朽
和字纸的脆弱属性又明显自相矛盾,就是像李白那样有名的诗人,身后编撰诗集时,作品
也“十丧其九”,手书只有一首真实性存疑的“上阳台诗”残字存世。

  难怪白居易听说遥远的通州存有他的旧句会感慨万千,毕竟,比起那些无法辨认来处的文
字,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这是把具体的人事在不同的时空中又重新组装起来的奇迹。1973年,
在长安万里之外的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人们从出土的彩绘木俑衣袖中,掏出权充手臂的纸
捻,展开一看,居然是首都新昌坊之中的质库(当铺)账历。虽然只是无名氏的生活细节,但
它就像不多的能够辨别人头的出土文物一样,除了时间,还有地点,从而建立起更为确实可感的
历史。

  一百年后,在同一个新昌坊,白居易把千百年前的私人情感,也用时空纵横的两个坐标如
此锁定,从而让我们具体地定位了长安的一刻——“永寿寺中语,新昌坊北分。”(《初与元九
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

  因为“坏壁无由见旧题”,为了能够让这些打开记忆的密码保存下来,在另一个时间里无中
生有,诗歌将扮演着一种神奇的媒体的角色。它筑起一堵经验的墙,永不朽坏;为了未来能在
另一个相似的情境里重构古人的感受,甚至空间本身也得埋下某种伏笔。

版面编辑:刘潇
专栏|股动人心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当继承发生,继承人持股入局,未必是最佳选择。不是所有的股权都要世代相传,凡事都有生命与使
命,妥适与契合是最好的安放

文 |于永超

未名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无论是出资创业还是持币入股,股权日益成为财富之源,然而,那些股比数字背后,却暗
流涌动。

  熙与芫是珠三角知名的股权投资姐妹花。公司设立之初,二人各出资100万元,分别持有
公司50%的股权。熙有资源,负责市场拓展,芫有能力,负责全面运营。也是天时地利人和,
其中若干投资项目持续成功,公司资产就已是几千万。

  商场得意,情场失意,宿命论似乎总是应验。熙的先生祥是公务人员,从不参与公司事
务;但二人聚少离多,感情日淡,几番谈分手,最终都作罢。一方面,熙不愿将股权分一半给
祥,芫也不欢迎外来人入主公司;而祥本身身份特殊,无法实名持有股权,也没心思到这个姐
妹公司刷尴尬。另一方面,公司如日中天,资产和价值持续增长,熙并无足够现金向祥分配离
婚资产。于是,这段婚姻只能无奈维持。

  虽然无法确切知道多少婚姻会因财产分割的障碍而疲惫坚守,但不可否认,财产是婚姻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一方持有股权的家庭。股权与婚姻,或是一种纠结;股权与生死,则
是一种纠缠。

  不惑之年的熙,与芫正是乘风破浪时。不幸,熙突然罹患重症不治,没有留下任何安排,
撒手而去。熙父母不在,无儿无女,财产依法由祥全部继承。但由于祥的公务身份,无法实名
持有公司股权,祥便将这部分股权登记在自己母亲名下。出于对熙的怀念及对祥的信任,所有
这一切,芫都积极协助完成。祥也一再表示,完全支持芫的投资与管理,绝不参与公司运营。
从此,芫一人独立打拼,过往投资的项目陆续到期获利,公司资产与日俱增。

  眼看就到知天命之年,芫开始考虑自己如何全身而退。就在她以满满善意与祥商讨分配利
润时,祥却出乎意料地拒绝分红,原因是质疑过往十年的经营成本与费用,威胁要向税务局举
报公司经营的财务问题,并以祥母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股东知情权诉讼。

  祥的一系列神操作,令芫始料不及。公司十几年依法合规经营,和谐平稳发展,才有今天
的财富。不想熙的股权被祥继承,又有祥母作为代持人,频繁行使股东权利。两人的举动貌似
并无违法,却令芫陷入被动:其一,没有祥母的同意,芫无法分红,巨额财产只能沉睡在公
司;其二,双方各持有50%的股权,股东会无法作出决议,公司经营陷入僵局;其三,芫心灰
意冷,再无兴致打理公司,公司从此衰败没落。

  然而,芫与祥的纠葛尚未了结,年过古稀的祥母也过世了。祥母除了祥之外,还有两个儿
女。由于祥从未考虑到母子之间还需要签署代持协议,祥母过世后,祥无法证明祥母的股权是
为祥个人所代持,于是,祥的两个兄妹也参加到法定继承中来。一场诉讼,最终判决这50%的
股权由祥和两兄妹平分。此时的祥已经离开公务岗位,所以祥兄妹三人成为公司的新股东。最
为难受的是芫,当年因与姐妹共创业,才坐拥千万江山,如今却因一方离世,股权为他人继
承,还要面临另一家族兄妹三人的种种考验。

  太多案例见证股权传承不当带来的种种纷争与伤害。我们看到,继承人一旦继承股权,就
以股东资格要求利润分红,甚至主张解散公司分割财产,却看不到,或许是继承人窘于生活事
业,急需落袋为安;我们看到,继承人成为公司股东,却拒绝参与股东会议,造成公司决议困
难而延误融资上市,却看不到,或许是继承人超然红尘、相忘江湖的洒脱;当然,我们也看
到,继承人继承股权,公司却被原股东控制,利润被转移,公司被掏空,新人入旧局,所持股
权最终成为纸上富贵。但不管怎样,以上种种陷阱,几无天灾,均为人祸。股权很迷人,因为
股权有诱惑:见贪婪,也见恐惧;见美好,也见丑陋。所有的股权陷阱,都是人性的自投罗
网。

  资本逻辑下的股权传承,利不同维就意味着分裂,分裂就意味着战争;以公司的逻辑看股
权,股权就是股东间的诚信契约,股东合和,公司长治久安;以家庭的逻辑看股权,股权就是
家庭财富中“下金蛋的鹅”,既要幸福高歌,也要落袋为安。

  股权是股东、公司与家庭三位一体的生态。持股,不是股东一个人独步,而是所有股东共
同行走,和合与共,互相滋养,互为赋能。当继承发生,继承人持股入局,未必是最佳选择。
不是所有的股权都要世代相传,凡事都有生命与使命,妥适与契合是最好的安放。于是,将股
东资格让渡给老股东,将股权价值兑付给继承人,各得其所,两全其美。成全对方,就是成就
自己。

版面编辑:刘潇
历史|柯斯丘什科的选择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如果两次世界大战后都没有出现有利于波兰复国的地缘政治格局,波兰可能迄今无法复国,那么二百多
年前那场波澜壮阔而悲壮失败的起义在政治上该当如何评价

文 |萧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时光无常,如过山车。被时间夺去希望的人们,也常由时间弥补夙愿。即使他们早已失去
了时间,也失去了空间,并且转身成为雕像,但仍能在民族记忆的洪流中成为醒目的航标。

  1918年,“一战”结束重塑欧洲地缘政治,亡国123年的波兰满血复活,重建民族国家。百年
前(1817年)郁郁而终的波兰民族英雄柯斯丘什科奋斗终生无望的伟大事业,就在国际帝国秩
序的崩解中出乎意料地玉成了。

  至少对于叶卡捷琳娜大帝来说,柯斯丘什科领导的1794年华沙起义,是1795年由她鼎力推
动俄奥普第三次瓜分,最终导致波兰灭国最趁手的借口。而对柯斯丘什科来说,不知道被俘的
起义领袖身份,会不会让他对华沙大起义的失败及其后续波兰亡国,感到某种纠结——在几乎
绝望的余生里,他是否会像佛门所谓的中阴身一样,不断返回自杀现场,懊悔而无法回转。

  1796年底,叶卡捷琳娜大帝,这位俄罗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34年)的沙皇去世。继位
的儿子保罗一世,因无法原谅母亲杀害其父彼得三世,而试图系统摧残母亲生前政策,包括继
位后立刻探视、继而释放狱中的柯斯丘什科。保罗一世并以柯斯丘什科宣誓效忠自己的代价,
释放了因大起义失败被囚的1.2万名波兰俘虏。1911年出版的《柯斯丘什科传》里,终生研究波
兰文学的英国作家莫妮卡?玛丽?加德纳,详细记录了当时保罗一世与柯斯丘什科的狱中对话:

  保:我是来给你恢复自由的。

  柯:(因极其震惊半晌无语)

  保:我一直很同情你们的命运,母亲统治期间,我没法帮你们。但我现在已经把赋予你们
自由作为我首要的主权职责。因此,你们是自由的。

  柯(鞠了一躬表示感谢):陛下,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命运悲伤,但我也从来没有停止为
我祖国的命运悲伤。

  保:忘掉你的国家吧,她和其他许多灭亡的国家一样,已经成为一段历史,而你在这段历
史中将被光荣地记忆。

  柯:我宁愿自己被遗忘,而我的国家依然自由。当然,许多国家都灭亡了,但没有一个国
家像波兰这样灭亡。起义的那一刻,正是她渴望实现法治下的自由,并且表现出最伟大的力量
和爱国精神时,她倒下了。

  保:但你得承认,这种自由跟你们邻国的利益并不一致,而且你们人民的所作所为也成为
你们国家自取灭亡的原因。

  柯:请原谅,陛下,这一点你不用再解释,关于我们国家的灭亡,我既没心情去想也没心
情去说??

  柯斯丘什科回避了保罗一世提出的所谓“你们自取灭亡”的问题,这个问题隐含着“如果你们
不起义,就不会遭到亡国噩运”的判断。接下来,虽然柯斯丘什科激愤地为波兰人民的爱国行
动辩解,但还是没有回答“自取灭亡”问题,作为起义领袖的他,在内心里或许会有某种内疚。

  富兰克林曾在致宾夕法尼亚议会的一封信中说,“那些试图用基本自由去换取一点临时安
全的人,既无法获得安全,也会丧失自由。”这句话向来被作为捍卫自由的经典格言之一,然
而,这种逻辑上的正确并不总是与现实生活严丝合缝。更何况,富兰克林说这段话有着非常确
定的语境,他当时是专门针对征税问题而发的议论,这个问题同时关乎基本自由和安全。在任
何时代,都有着大量牺牲自由换取安全的案例——关键是在这些案例中,人们既没有彻底丧失
自由,也获得了暂时甚至是长期的安全。滑坡理论会让奴役到达坡底,而现实却并不总是如
此。更加诡异的是,富兰克林这句格言倘若作逆向更改,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足够的案
例:“那些不肯用自由去换取安全的人,既无法维持自由,也得不到安全。”——波兰在1794年
大起义失败后,翌年再遭肢解,直至灭国——复国已是123年后的1918年了。

  显然,用功利主义来论证自由相当危险,它完全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对自由的论证必须
高于功利的境界,才能与自由本身匹配。就像神学上的神正论不能用报应论去论证何以会存在
恶这个问题一样,只能用自由去论证——世上倘若没有了恶,也就没有了自由——那是一个人
类无法选择的世界,所以恶是一个关乎自由之存亡的大事。

  相较而言,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自由悖论的复杂思考,远超出一般的哲学家。在巨著《卡拉
马佐夫兄弟》中,他用了整整一章《宗教大法官》来讨论这个问题;他的结论里没有对自由的
高亢回应,只是冷峻地指出一个对于人类来讲并不那么光彩的隐秘事实:人类并没有那么热爱
自由,在自由和面包之间,人们常常更倾向于面包,而不是自由。追求和保持自由所需要的勇
气以及忍受危险的能力,是绝大部分人没有的,即阿克顿所谓“自由的挚友向来寥寥无几”,甚
至是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这也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谓奇迹、权威、神秘这三大僭夺自
由的力量得以永世长存的人性依据。

  作为波兰永恒的民族英雄,柯斯丘什科显然不是经过神学或哲学对自由的理性论证而更多
依赖直觉与血性采取行动的,那些参与了每一次波兰民族起义的人们恐怕也是如此。他们的行
动表明了《圣经?新约》里耶稣那句质朴却有力的话:“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主口里所
说的一切话。”人类形而下的生物性无法成为论证自由的论据,自由必须从安全之外并且高于
安全的形而上境界中获得论证——这种形而上境界就是神学意义上所谓人的神性。也正是在这
个意义上,柯斯丘什科所代表的波兰人,惟有超越波兰复国这一现世政治功利主义的目标,才
能完成其反抗行动的论证。

  然而,政治恰恰是一种现世的甚至短视的功利存在,它的每一寸成就都是论证具体政治行
动必要性的依据。波兰人对三国瓜分波兰的反抗,无法避免地将被置于现世是否成功、多大程
度上成功、成功的代价,以及成功的速度等所有功利考量的射程内。作为沙皇,保罗一世傲慢
甚至狡辩地认为,波兰人是自取灭亡——从现世的功利目标衡量,几乎无法反驳,这场起义至
少从表面上看,不但没有让波兰从前面两次被瓜分的噩运中挣脱,反而因为彻底激怒女王而陷
入更可怕的黑暗泥潭,终至灭国。如果没有“一战”后国际地缘政治格局调整的需要,波兰依然
无法复国;如果“二战”的胜利者是纳粹德国,波兰也根本不可能复国——一个残酷的事实是,
波兰复国至少并不是主要依靠波兰人自身的强烈愿望实现,而主要是寄托于国际局势的变化。
一个顺理成章的推论是,如果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后都没有出现有利于波兰复国的地缘政治
格局,波兰可能迄今无法复国,那么200多年前那场波澜壮阔而悲壮失败的起义在政治上该当
如何评价?

  当一种集体性的政治行动可能会导向或者加速导向一种集体性毁灭后果时,应当依据什么
来评价其政治正当性?如何在伦理上评价这种集体性的政治行动者,又如何评价那些反对者?

  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波兰1791年制定的《五三宪法》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
部、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而这正是惹怒俄国的原因。这一背景下,俄普奥第二次瓜分波兰的
原因中,土地饥饿反而居其次,基于意识形态敌视的深层原因才是更根本的。这意味着,若无
1794年的失败起义催化(最初过程中俄军曾一度伤亡惨重,更何况流淌着奶和蜜的膏腴之地早
已瓜分完毕,剩下的这22万平方公里并不那么有诱惑力),1795年的最后瓜分并非必然发生
——正如波兰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国一样,在地缘政治格局上看,对于几个紧邻的强国而言,
波兰是个合适的缓冲地带,留着它比彻底瓜分掉更符合列强和平的需要。

  然而,波兰人似乎从来没有这样考虑和评判那场起义,正如后来的波兰人也是以同样的泪
光注视1830年的11月起义和1944年的华沙起义。这三场起义,每一场都以惨烈的失败告终——
他们的幸存者惯于做抚哭“叛徒”尸体的吊客,波兰民族以甚少波奸著称。
原因何在?

  西元前481年,斯巴达人司佩尔提亚斯和布里斯,为了给11年前被其斯巴达同胞抛下山谷
自寻“水和土”的波斯使节偿命,自愿去往波斯。在奔赴薛西斯营帐的途中,一位亚细亚沿海居
民的统帅叙达尔涅斯,劝两位使节回去鼓动斯巴达向波斯投降,但是,他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你对于怎样做奴隶了如指掌,却对自由一无所知,因为你从未体验过。如果你尝过自由
的味道,就会劝我们不单是用枪,还要用斧头来为自由而战。”

  我想,这正是和后世的波兰人相同的答案。正如金雁教授对波兰历史的看法,波兰没有专
制传统(但如果强大了也会欺凌邻邦)。这种不习惯专制的传统,自然会对奴役做出自由人的
回应,就像斯巴达人说的,以枪和斧头来为自由而战。自由之外,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重要
的是当奴役发生的那一刻,你会做什么,你是否像个人,像个自由人一样,站起来。

  时空异变,尊严固执,唯其邂逅于历史,人们在悲欣与艰奋中锤锻,存亡离合于瞬息——
正如加缪《鼠疫》所竭力昭示的,当人们与瘟神迎头相撞时,“所有不能当圣贤、但也不容忍
灾祸横行的人,决心把个人的痛苦置之度外”。

版面编辑:刘潇
逝者|心有净土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

杨鸿年(1934-2020)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北京爱乐合唱团创始人

杨鸿年(1934-2020)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北京爱乐合唱团创始人
文 |赵越胜

  2020年7月26日接到噩耗,杨鸿年老师走了。我虽远在万里之外,却能感觉到一个没有杨
老师的世界会何等空寂。

  杨鸿年1934年生,江苏南京人。1951年任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唱队指挥,同年考入华东师
大音乐系,跟随杨嘉仁和德国指挥家希兹曼学习指挥,向苏联专家阿尔扎玛诺夫学习曲式、复
调。1958年,他任教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音乐系,1973年调至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指挥系任
教。1983年,他创办北京爱乐合唱团(原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三十多年
来,合唱团培养了近五千名热爱音乐的孩子,积累千余首中外合唱作品,演出近千场,先后荣
获三十项国际、国内比赛大奖。

  多年来,我酷爱杨鸿年指挥的童声合唱作品。上世纪80年代,我便从他指挥录制的《森林
童话》中领悟到声音的真谛,他手下流淌的水晶般澄澈的歌声,把我带回美善生发的土地。是
他让我知道,肉体的声音可以转化为灵魂的声音,这声音构筑起世界的另一维度,一个诗的家
园。在这个意义上,我把杨鸿年看作一位精神世界的启蒙者。有他唤起的歌声,世界便滋润起
来。

  音乐当然有技艺的内容。在技术领域,杨鸿年的成就也卓荦不群,看他出版的那些合唱学
专著,本本都是指挥经验与理论思考相结合的完美体现。他的《童声合唱训练学》堪作所有从
事合唱指挥事业之人的枕边秘籍。书中不仅提供了训练歌唱技巧的实用方法,更有深入的理论
性思考。我格外看重杨鸿年对歌唱与语言关系问题的关注。他不仅厘清发音与歌唱的关系,还
进一步阐发音乐作品中词与曲的关系,阐发语言转化为音乐形象的关键问题。他断言,“歌唱
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是语言的美化与夸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歌唱就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
体。”

  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杨鸿年之言,就是他的身体语言;杨鸿年之文,就是他对音乐
作品的理解。他与合唱队员的言说“尽在不言中”。他全身肌肉的张弛,面部表情的哀乐,就是
他援翰写心之文。他把自己心中所感、所悟,用手势、姿态、眼神传递给合唱队员,引导他们
去体会自己对一支乐曲的理解。他站在指挥台上的气场,就在言说着他的体悟与感动。于是,
我们听到的歌声,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心灵碰撞与融合的回声。
  这启发灵魂与灵魂对话的功力,反映着杨鸿年厚积而薄发的修为。他领导的合唱团建团三
十周年纪念集《我们的歌》,就是这厚积薄发的明证。八张CD,120首歌,囊括各类合唱作
品,有巴洛克时期的圣咏、古典时期的歌剧选曲、浪漫时期的艺术歌曲、现当代创作歌曲,题
材风格包罗万象,堪称合唱作品金库。这是他一生心血凝聚起来的宝藏,是他气志双丰、含英
咀华的精粹。

  杨鸿年创建童声合唱团,还另有一使命,只是他从不张扬,只用一句话道出他心中所
思:“唱歌的孩子不学坏。”这平平常常一句话,实蕴藏着他崇高的使命感,也暗含着以音乐教
育服务于创造善好生活的使命。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大家贝内特?雷默曾专门讨论这一问题。他
的结论是,音乐以其独具的形式,来呼唤人的心智、躯体和感觉,使人趋向更具伦理性和生命
活力的价值观。看看历届合唱队员对杨鸿年的赞美之辞,几乎都会谈到老师教他们唱歌,也潜
移默化地教他们如何创造美好的人生。

  勋伯格在谈及布鲁诺?瓦尔特时指出:“布鲁诺?瓦尔特全心全意地相信,指挥首先是一种道
德的力量,是音乐的良心。他总是思考并讨论音乐的精神向度,灵魂,美,再创造的神启,以
及音乐作为近神的力量。音乐是一种宗教,音乐家便是大祭司。”杨鸿年当之无愧属于这种指
挥家,他的人格力量和对音乐宗教般的虔敬,支撑着他的音乐实践。无论他率领的合唱团获得
过多少荣誉,无论他本人在世界合唱界的地位多么显赫,他永远谦和、平易,在轻狂骄横几成
时尚的社会环境中,他守死善道,默默而坚韧地持守着他的信念——“我就是要在这里造一方
净土。”

  或许杨鸿年知道,这尘世并未给净土留下空间的位置,但他相信净土会铺展于向善的心
灵,它深厚丰腴,只要播种,就有奇花异草生长。我想引用《诗篇》中的话,为杨老师踏上天
路历程送行:“流泪播种的必欢呼收割,那带着种子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带禾捆回来。”
  

版面编辑:刘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