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6

目 錄

前言 1

試卷一甲部 文章寫作

第一題

第五級示例及評語 2

第四級示例及評語 10

第三級示例及評語 16

第二級示例及評語 22

第一級示例及評語 26

第二題

第五級示例及評語 29

第四級示例及評語 34

第三級示例及評語 39

(因版權問題,第二級示例從缺)

第一級示例及評語 44

試卷一乙部 片段寫作

第一題

第五級示例及評語 49

第四級示例及評語 51

第 三
­級 示 例 及 評 語 52

第二級示例及評語 53

第一級示例及評語 54

第二題

第五級示例及評語 55

第四級示例及評語 57

第三級示例及評語 59

第二級示例及評語 61

第一級示例及評語 63

試卷二 文學賞析

第 五 級 示 例 一
­及 評 語 65

第五級示例二及評語 79

第四級示例及評語 95

第三級示例及評語 104

第二級示例及評語 117

第一級示例及評語 127

前言

第 一 屆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的 成 績 已 於 本 年 7 月 20 日 發 布 。 為 讓 教 師 、 學 生 以
及 公  人 士 進 一 步 了 解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考 生 的 水 平,本 局 選 取 個 別 考 生 的 答 卷 ,
輯 錄 為 本套示 例 , 以 助 說 明 各 級 考 生 的 表 現 。
本科設有兩卷,本套示例取材於部分考生的答卷,以便於說明各等級考生的典型
表現。
參閱這套示例時,讀者亦宜同時參考本年試卷及評卷參考,以了解試題及評分要
求。有關文件會刊於本年 10 月至 11 月間出版的《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
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內。

1
試卷一甲部 文章寫作
第一題

第五級示例及評語

2
3

評語
立意深刻,取材恰當。除了對礦工的死漠然無動而對男人起抵觸情緒外,金錢
扭曲人性,令母親竟不顧是非,奉承趨附,何嘗不是令我對眼前男人自始憎厭
之由?我因餐牌價目而聯想起工人福祉,因而覺得在茹毛飲血,表達強烈的拷
問意識,張力產生合理,令人能真切體會難以下嚥的感受。

手 法 獨 特、圓 熟,如 寫 盛 宴 場 地 的 豪 華 令 我 俯 仰 失 驚,
「滿壁的大理石雕像反射
着 天 花 板 上 水 晶 的 光 芒,便 晃 了 我 的 眼 」可 證。及 至 描 述 宴 會 上 的 男 人,指「 他
的頭皮比牆上的雲石雕像更為鋥亮。」與油潤的大嘴呼應,足見光潤可掬,兩
處相映而效果倍增。母親雖主要就話語刻劃,足以令讀者想像到她的嘴臉,批
評力度符合敍事者的身分與愛憎, 寫作技巧高明 。 宴 會 初 始 時 , 我 「 右 手 顫 巍
巍 地 伸 出 筷 子 」,「 顫 巍 巍 」 暗 傳 一 種 掙 扎 的 心 理 狀 態 , 我 對 眼 前 的 男 人 既 無
好感,又為眼前的場面所震懾,在自我制約下,又抵不了精美的餸菜的誘惑。
人物刻劃形象鮮明,語言拿捏準確。肖像、語言、行動、心理描寫都顯心思。

以種種餸菜聯繫礦難死者的肉血發揮,富於想像。上湯嫩筍一節,展 現「死者
家屬 無 力 的 手 指,死 命 地 趴 着 馬老闆辦公室 的 門縫 ,要 求討個公道 」, 示現 手 法
的 運用 大 大 提升 了 指 控 的 力 量! 展 現優異的表達能力。

篇中提 到 反 覆閱 讀 〈 大 同 與 小康〉 而 不 知其義 , 似隨 意 提 及 一 篇 , 但 「 大 同 」


除 了 《禮記》 所 指 之 大 同社 會 外 , 又 令 人 聯 想 起 中國煤 都 ──山西 的 大 同 , 該
地 時 生 礦 難 , 正 與 本篇控訴煤 礦 東 主 殘民 自 肥 的 題 材 呼 應 ! 大 同 、 小康社 會 ,
我 何 以 無 甚 感 覺, 初 讀 未必 特 別留 意, 至 末段再 一 次提 到「 大 同 與 小康 」, 令 人
想 到 文本固 然 有它 的 說 法 , 惟陳義太高 , 與 己遠隔 , 反 不 及 現實 「 貨 力 為 己 」
的 事 實 令 人 反 省 深 徹 , 課本世界 與 現實世界 竟 是 道德 與 不 德 的 對 比 , 主 題 可 謂
深 刻 , 深 得 諷諭 之 旨 ,實為佳作 。

9
第四級示例及評語

10
11

12

13

14

評語
生 日 宴 上 , 每 人 各懷 心 事 , 除 老 人 外 , 都 無 心 赴 宴 , 結 果 不 歡 而 散 , 盛 宴 難 以

下 嚥。盛 宴 中各 人 食 不 甘味 , 實 與 食 物 的 素質 無 關 。 每 人 瑣 事 縈懷 , 輕重顛倒 ,
充 滿 着 自 私 的 考量。反 映 了 現代社 會 人 們 自 我 意 識 膨脹、心 靈 相 隔、漠 視 親 情 、
尊卑 不 顧 , 相 流 於 形 式等 種 種 問 題 。 考 生 對社會現象觀察細緻,素材去取適
切,想像豐富,題材具思考意義。
文章 對 各 人 沒有直接 的 褒貶 評 論 , 其實已 暗 含 在 「 像 一 個 生 日 宴 , 或許 是 一 個
生日宴」 、「 這 應 該 是 一 家 人,一 家 人 幸 福 的 共享 一 頓豐 盛 的 晚 宴 」一 類句 子 中 ,
這 是 高 明 之 處 。 轉換 敍 事 角 度 , 透視各 人 心 理 , 具文 見 意 , 讓 讀 者 自 行 褒貶 ,
展 現 了 一 定 的 技巧,文字清通流暢,頗能由話知人 。

15
第三級示例及評語

16
17

18

19

20

評語
寫畢業餐上的離情別緒,題材創意一般,尚算言之有物。
以「雪花飄落,觸之融散」的特點比喻往昔歡樂的飄散與迅逝,對往事的戀戀
不捨,表達具象,寄託心緒,讀者可透過喻象感受愁緒深淺 。 不過 , 作品似太
急於表達自己的悲情,開始已表不快,及至記述一逃學片段,便表不捨,讀者
難隨她的感受而徐徐回轉 , 文章節奏略欠自然,致張力不足 。而且 ,文中憶起
的事未與當下情景扣連,顯得隨意,亦缺乏鮮明的人物刻劃。衣香鬢影的描寫,
見出與會者對場合的重視 ,尚能呈現宴會的情景。
「別了依然相信 , 以後有緣再」的歌詞在篇中反覆出現,考生或想製造一種
迴環往復的情味 ,結合旋律以後或會顯得動聽,但單就文字言,意思顯豁,筆
無藏鋒,縱結合我的思緒發揮,效果平平,手法未算獨特。

21
第二級示例及評語

22
23

24

評語
因着四川災民的困躓受災而食不下嚥,創作意念平正。如含孕真情實意,表述
有度,未嘗不可成為佳作。我從早餐、午餐 到 晚宴,都為災民的消息而觸動,
用的都是對比手法。午餐是在吃 飽 後我 才 聽 到四川 地震 ,換句 話說 ,嚥不下與
災民無關,沒完全吃完只因點得太多食物,致吃飽後難以盡吃,因吃飽而「嚥
不下」與「難以下嚥」的意涵也 不 盡 相 同 。 若 說要 為自己的 浪費 而 慚愧,與晚

宴所傳達 的 浪費訊息又有重複。劉勰說過「 若青黃屢出,則繁而不珍」,重彈故


調,亦需有一定變化,文章方不致予人重複之 感 。其實得悉四川的地震消息而
寫出當下 的震撼,致難以下嚥,無礙作者抒發 感情 , 考生偏要寫一整天吃東西
的感受,實無必要。素材去取尚有斟酌餘地,描寫不夠焦,所述 的 感受和體
會雖明確,卻未能呈現張力。「難以下嚥」已極明確 ,增點藴藉含蓄 的表述或更
有利於表達情感在內心深處攢。
全文雖未舉列什麼山珍海錯,但對早餐與午飯的食物歷歷羅列,婚宴上提到盛
宴,已有回應題目的意識 。
部分記述並不清楚 , 如午餐面對多食物時,我「與一心正準備離開」按理應
可拿回吃剩的東西 ,但隨即又說「已走到街上」,所以不欲折返而作罷,不知何
者為真。惟就整體而言,已具基本表達能力 。

25
第一級示例及評語

26
27

評語
想 法 似 獨 特 , 設 想 參加 了 人 肉 盛 宴 , 略具創作 意 念 , 惟作品缺乏寄 意 , 又 未 見

藝術功 力 , 難 有 自 足 的 價 值 。 文中提 到 「 這 人 掌 的 精 髓 就 在 於 肉 少 皮 包骨 , 這
可 是 專程用貧民 的 手 所 做 出 的 美 食呢! 」、「 在 這個紅黑 的 瘋狂世界咧 着 嘴 」 似
要 有 所 諷喻或控訴 , 卻 難 進 一 步尋溯寄 意 , 止 於 怪奇 無 端 。 一 味 刻 劃 殘忍 的 菜
式 , 就 算再 在 氣氛渲染 上 下 功夫 , 作品仍 難 免淺薄 。 尚具基本 的 表 達 能 力 , 結
構簡單 。

28
第二題
第五級示例及評語

29
30

31

32

評語
立意深刻,取材恰當。以「我一直在找生為人的溫暖」起筆,溫暖是令人舒坦
的,但現實偏是灼熱難耐,亦因而令我浮躁。而這股熱浪終究隨着各種無情的
現 象 而 萌 發 蒸 騰,蘊 釀 成 大 片 烏 雲 捲 着 狂 風 呼 嘯 而 至,而 挾 帶 毀 滅,欺 凌 弱 勢 。
暴風雨象徵城市的毀滅,小攤販結業的預期及領匯尋味的抒述說明我是察覺萬
事是在消逝中的。我原已痛恨事物消逝之速,但最後陡變竟如時鐘倒數,弱勢
者 在 沖 飆 激 浪 中 淹 沒 ,而 權 勢 者 則 巋 然 獨 存。
「 每 秒 有 一 萬 道 閃 電 」形 容 箇 中 的
急激變化,以致欲尋溯卻已時不我與,致有再沒有限期之嘆。考生到末段才點
題,卻無臨時牽合之跡。足證下筆前已成竹在胸,可謂結構精妙,蘊蓄豐富的
思考空間,對「再沒有限期」的演繹別出心裁。

文筆上乘,具體細緻。精彩的比喻並非以孤立的面貌出現,而是呼應拓展的:
例 如 將 貧 者 的 處 境 比 喻 如 螻 蟻 在 生 活 的 泥 漿 中 摸 爬 滾 打,於 是,往 後 衣 服 的「 污
濁 」, 靈 魂 和 自 尊 所 覆 蓋 的 灰 塵 、 凝 結 成 的 殼 、 牆 壁 等 都 隱 約 呼 應 , 因 果 相 關 。
本篇用字 精 闢 , 例 如「 回 到 懵懂 無 知 的 起 點 」一 句 ,「 懵懂 無 知 」既 可 指 我 的 一
廂 情 願 , 也 可 指向 大  的 愚昧 無 情 。「 只 有 新聞 上 播報 」 一 句 中 ,「 只 有 」 可 圈
可 點, 透露社會 的 偏 聽 。 「 水盆 中 的 魚 無 精 打 采地張嗡 着 腮 」既 令 人 聯想 到 小 販
了 無 生 氣 的 形 相, 亦 透露貨 而 不 售 的 悲涼 。「 蔬 果 色 彩 艷麗 、 光滑 無 瑕 」更 有 多
重 意 涵 。 作品內藴 豐 富 , 意 念玄奇 。 且觀 察 敏銳入微 , 去 取 精 確 , 情 感真摯 細
膩 , 文 筆 流麗 , 是 一 篇 富 魅力 的 作品 。

33
第四級示例及評語

34
35

36

37

評語
創作 意 念完整 、 清晰 。 試圖 在 文 憑試 時 限 的 座標 上 觀照 以 往 到 當 下 以 至 將 來 的

日子 , 內 容 充滿辯 證 。
文 章視角 獨 特 , 能 將 文 憑試 的 本質 , 刻 劃得充滿矛盾 。 這 考 試 限 期 , 一 時 令 我
感 到 闃寂 無 聲 :「 默默地 在 時 間 的 縫隙裏 生 長 着 」, 一 時 又沸沸揚揚 , 感 到 「 兵
荒馬亂 , 天昏地暗 」、「 最 後 籠罩了 中 六 的 所 有 時 光 」。這 代表 大 限 將 至 的 東西又
能 令 人 表裏 不 一 , 在 光天 化 日 下 ,「 年輕 的 臉龐 並 不 見陰影 」, 甚 至 「 露 出 無 畏
的 笑臉 」,夜闌 人 靜 時 又 令 人 流竄 着 不 安 的 情 緒。這 期 限,我 原 本 並 不 如 此 在 意,
但 四周 的 氛圍 卻 又 令 我 不 能忽視它 。 它看似遙 不 可 及 , 卻 又倏 然 而 至 。 這 限 期
令 我 不 遺餘力 的 迎接 這 日子 的 到 來 , 目標看似清晰 , 卻 又只虛妄 的 知 道 「 找 出
『 X 』值 後 那 種 苦盡甘來 的 滋 味 的 日子 」, 繫 着 一 份虛妄 。 之 前 對 它諸般戒備 ,
到 來 時 卻 又 變 成 平靜 中 帶 點 悲壯 , 難 以 置信般輕易 結 束 。 時 刻 在 諸般討厭它 ,
為 快要 結 束 、 擺脫它 而 吁氣 的 情 緒 下 , 忽又設想 在 許多年 後 會懷念 這 有 限 期 的
日子 。開首歌詞勸 人 行 事 及 時,不 可 等 待 ,而 我 的 憬悟 是 沒 有 限 期,沒 有 等 待 ,
卻 也 不 見得 沒 有 悲哀 , 可 謂 流 轉 起 伏 、 技巧 容 有 不 足 處 , 惟 情 緒 隱 伏 於 字裏行
間 , 結 穴 處 忽 起 波瀾 , 反 覆 迴 轉 的 心 思 , 已 令 文 章雋永 有 味 。

38
第三級示例及評語

39
40

41

42

評語
死亡被人視為大限,但本篇嘗試點出人類無論在生命存、亡、有限抑或無限的
境況下,都難免無奈與困惑 , 主題具探討意義,創作意念尚完整、清晰。藉孩
子與母親對話,提出大哉問 , 可惜沒有提出具深度的抒感,已轉往設想獲得外
星長生不老的技術,這部分帶點想像發揮,如交代了如何獲得 長 生不老之術 ,
縷述其將要轉變的生命形態 ,但缺乏戲劇性的發展。在與外星 長老的一段話 ,
點出有限的年壽,正正是爭端之由,對人類行為在有限生命下卻爭鬥不休作出
諷刺。
之後嘗試探討人類生命再無限期的境況,引述了古人話語,證明在新處境下很
多說法已變得不合時宜 , 但此部分沒有驅馳想像,只是草草指出生命無趣,收
結草率。末段數行述 ,時間跨度竟達一年半,空有框架,肌理不足。
文章不甘平凡,叵耐野心有餘,但氣魄不足,致每部分都如蜻蜓點水,幸表達
能力尚可,能因應主題運用語言,結構尚能配合文題安排。

43
第一級示例及評語

44
45

46

47

評語
同樣 以 文 憑試 為 設 限 , 其 意 涵 是 : 文 憑試 後 , 再 無 限 期 。 文 末 兩次強調 「 現 在

已 經 沒 有 限 期 」、「 我 們 再 沒 有 限 期 」, 似乎回 應 了 文 題 , 但 在 此 之 前, 允行 對 溫
書 一 事 屢屢拖延 , 耽 於 玩樂 , 對 文 憑試其 實 並 未措 意 , 無 論 是 一 個月 前 , 還 是
一 星 期 前 亦 復 如 是, 只 是 三天 前, 才 稍用 心。「 船 到 橋頭 自 然 直 」的 哲學既未 對
他造 成 壓力 , 則 其 實 沒 所 謂 有 沒 有 限 期 。 限 期 後 的 刻 劃也流 於 浮 淺 。 如 果 說 是
表裏 不 一,但 對 話 的 寫作 形 式又未能反映其 心 理狀態。設想未能 合 理回 應 題 目 ,
對素材的選擇欠策略。
不 厭其詳地討論多科 考 試 情 況 , 或許 考 生 希望強調 時 間 及 過程 的 漫長 , 但 由 於
都 是 簡問簡答 , 所 以 不 單 未 能 營造漫長 之 感 , 反予 人 時 間 迅 逝 的 感 覺 。 母親要
他喝湯 一 節 , 似 可 有 可 無 , 若 說 反映母親 的 寄望 , 致 後 來 亦 不 得 不 感壓力 , 惟
因 着 允行 一 貫 的 反 應 , 亦 未 能感 人 。 人 物 刻 劃 無 助彰顯主 題 。 因 此 , 要寫 考 完
試 後 , 如 釋重負 , 是 沒 有 足 夠 說 服 力 和 感染力 的 。 尚具基本的表達能力,惜 筆
法粗疏 。

48
試卷一乙部 片段寫作
第一題

第五級示例及評語

49
評語
將班上將收或已收到成績表的學生的種種表情與海浪襲來聯類發揮,令本來尋
常的情狀因一體生發的比喻而頓時增色,慧思洋溢, 創作意念豐富、完整 。 比

喻  看 似 泛 寫 整 體 形 貌 , 但 看 「 沾 沾 自 喜 的 浪 花 沾 上 眉 梢 」、「 臉 上 被 浪 潮 刷 得
發 白 」、「 僵 硬 的 面 容 慢 慢 沒 入 浪 潮 中 」 等 句 , 足 證 考 生 能 將 筆 觸 歸 結 於 表 情 變
化, 想像獨特,不即不離,具創作意識。用詞亦有可取處,如「 冷 看 水 中 的 同
學 」 一 句,「 冷 看 」一 詞 除 冷 漠 外 還 因 浪 花 的 比 喻 而 聯 想 到 水 的 寒 冷。 語言富感
染力,構聯精妙。

50
第四級示例及評語

評語
雖屬片段寫作,但結構規劃上有《西湖七月半》的總分特性,總述 「等 者 」與
「收者」,再分述各人表情,脈絡清晰卻需費辭在與表情無關的述說上。寫出學
生淡定、慌張、竊喜、悔恨多種反應,能結合詩詞語句形容狀貌,擴闊讀 者想像
空間。又利用眉梢眼角額角折射心情變化,自較虛泛形容為佳。但細究亦有不足,
如以「白露為霜」形容因緊張而至汗珠淋漓,額色蒼白,想像豐富。但猶如「才
下眉頭,卻上心頭」,有脫離表情描述的地方。文字水平不錯,可說瑕瑜互見。
51
第三級示例及評語

評語
開首泛寫氣氛,至第四行始觸及人表情,刻劃方式平實,表達不涉浮誇。唯
筆法變化不足。如「同學們均……」的寫法傾向類型化描述,易予人雷同一響
印象 , 不利於突顯創意,而「更有同學……雙手合什……」雖略顯變化,亦頗
生動 ,惜描述已涉動作及心理推忖,可見剪裁工夫未臻圓熟。

52
第二級示例及評語

評語
未 能 單 從 表 情 凸 顯 學 生 情 態,於 眉、額、嘴 唇 以 外,尚 寫 及 身 體 各 部,如 耳 根 ,
頸項,手腳,掌心等,未有充分注意剪裁,扣題意識不足,表達尚可,惜欠缺
精彩刻劃。

53
第一級示例及評語

評語
具基本表達能力,惟未充分掌握題目要求。對話佔近半篇幅卻非關竅要,其中
「輕佻又不緊張」一語指向態度多於表情。考生或欲藉對話令讀者明白「他」
的種種反應之由,但不屬題目要求。通篇刻劃表情的語句寥寥,忽略描寫而語
多旁涉,未有注意剪裁及運用適當的寫作策略。

54
第二題

第五級示例及評語

55
評語
先稱賞對方作品佳處,譽揚對方熱愛創作,繼而轉進一層,通論熱愛創作者的
共 性 與 心 願 , 其 實 是 改 以 另 一 方 式 稱 讚 對 方。「 我 手 寫 我 心 」有 一 種 直 接 、 不 假
經營的意味,則對方對文辭的琢磨縱有不足之處,只要有真情實意,亦不可否
定 其 價 值 ,「 珠 璣 」 一 詞 , 已 間 接 點 明 文 辭 優 美 是 出 色 文 章 的 理 想 。

有了足 夠鋪墊 , 取 得 對 方 好感後才道 出 其 文 字 不 足 之 處 , 並加勉勵 。 整 篇 表 述


鋪陳 有 序 , 誠懇 自 然 , 沒 有 苦 語 傷人 之 跡 , 委婉 而 不 至 於 隱 沒 本 意 。 文 字固 有

提升空 間 , 已 屬 瑕 不 掩瑜 。

56
第四級示例及評語

57
評語
通篇迴環往復的點出文字的重要,表述頗有技巧。先稱讚對方作品充滿熱情,
不說「作品內容表現出您對創作的熱誠」,而是說「文中一文一字都表現出您對
創的熱誠」。在批評對方的文字水平前 , 先肯定其文字有可取處,寫法稍微變化
已可見出考生的 慧思 。繼而點出學生 報宗旨 ,讓投稿者明白箇中要 求與期許,

亦讓投稿者明白與學生報要求的距離 , 最後點出問題與升進之道,鼓勵繼續創
作,水到渠成,策 略可取。文字通 暢 , 部分用詞如「都均」、「感 到同學的感情」
等可再斟酌。文字水平會影響評級,不可不察。

58
第三級示例及評語

59
評語
先揚其長,再論及文字不足之短,表述方式亦 很有禮貌,寫法合理。
內容能按題目要求發揮,但分段後仍就 文 字 提 意見,雖說是設想文字水平提升
後的情況,但和上段「繼而練得一手好 文筆」有相類的作用,可再凝煉加工或
調整分段。整體而言,已達題目要求。多次 提出改進之後可以如何如何以鼓勵
對方,算是展現了一定的策略。文字暢達,水平尚可。

60
第二級示例及評語

61
評語
開門見山 , 點 出 不 刊登稿件 的 理 由 , 後續連串安慰 、 體 諒 、 鼓勵 之 語 , 篇 幅 達

三 分 之 二 , 結 構大致合 理 , 有 利回 應 題 目 要 求 。 惟 文 題 只 要 求 委婉 點 明 其 投稿
文 字 水 平 不 足 , 鼓勵 他 繼 續投稿 。 文 章 節 外 生 枝 , 指 稿件内 容 不 適 合 、 風格 欠
成 熟 , 如 此說 來 , 豈 非 一 無 是 處 ?批評既 多 , 則 委婉 之 語 雖 多 , 卻 已 失 寫 信效
果 , 更 不 利 於 鼓勵 他 繼 續投稿 的 要 求 , 故設 想 未 穩妥 。

62
第一級示例及評語

63
評語
開首即 表 達 欣 賞 , 但 與 題 目 「 深感 同 學 的 創 作 熱 誠 」 的 述相去 未 遠 , 心 思 不

顯。 直 指「 你 的 文 字 如 喝 白 開 水 一 樣淡 而 無 味 」, 比 喻 未 見 其 成 , 卻 全失委婉 之
道 , 題 目 只 表 示 作 品 的 文 字 水 平頗低 , 而 白 開 水 的 比 喻 卻 引 發 更遠 聯 想 :究竟
是 否 内 容 亦 淡 而 無 味 !「 今次你 的 投稿,我 不 打算刊登 」 ,語 氣 直 接,拒人千里 。
故 篇 中 雖 亦 有 委婉 、 鼓勵 之 語 , 已 難挽錯失 。 文 字 水 平固影響 等 級評 定 , 惟 無
力 駕馭 整 體 , 思 力 不 足 才 是 問 題 所在 。

64
試卷二 文學賞析
第五級示例一及評語

第一題

65
66

67

68

69

第二題

70
71

72

73

第四題

74
75

76

77

評語
第一題
( a) 考 生 能 理 解 作 品 , 兼 顧 蘇 秦 發 憤 及 成 功 二 事 , 析 述 蘇 秦 被 家 人 冷 待 而 刻 苦 研 習
的經過,並從個人尊榮及國際影響兩方面說明蘇秦的成功,闡釋詳審。又考生
能就大鐵椎的外貌、言語及行徑,援引文例說明大鐵椎的神秘莫測,惟析述一
般,未能藉例子突出大鐵椎行蹤詭秘之特點。
( b) 考 生 能 援 引 文 例 , 具 體 分 析 作 品 的 內 容 及 作 法 , 說 明 《 蘇 秦 約 縱 》 如 何 運 用 對
比手法,從蘇秦身分的改變及其家人態度的不同兩方面刻畫蘇秦發跡前後形象
的轉變。考生又舉大鐵椎與群賊決鬥時,群賊、宋將軍與大鐵椎的表現,說明
作者如何善用襯托手法突出大鐵椎之武功,舉例恰當,分析準確。
( c) 考 生 能 交 代 作 者 「 式 於 政 … … 不 式 於 四 境 之 外 」 的 背 景 , 惟 所 言 「 未 必 抵 擋 到
其他國家的入侵」之論,反映其對課文理解有誤。考生認為在人物傳記中加入
作者評論或感不會局限讀者對人物的看法,反會讓讀者從多角度思考,並舉
《 大 鐵 椎 傳 》 (節 錄) 為 證 , 引 例 恰 當 , 見 解 合 理 , 論 述 條 理 分 明 。
第二題
( a) 考 生 對 作 品 理 解 深 入 , 甚 具 比 較 意 識 , 申 述 曹 操 的 「 憂 」 和 李 白 的 「 愁 」 , 俱
能扣緊「人生短暫」和「功業未成」立論,引證恰當,析述詳審。
( b) 考 生 能 準 確 分 析 所 考 《 短 歌 行 》 及 《 將 進 酒 》 詩 句 的 作 法 及 其 作 用 , 惟 僅 能 粗
解《床前明月光》的詩義,未能分析所考詩句的作用和含義。
( c) 考 生 能 理 解 《 床 前 明 月 光 》 一 詩 的 意 象 , 道 出 「 年 輪 」 喻 時 間 之 久 遠 , 作 者 思
鄉之情深刻交纏,又寫出作者借「金門高粱」以解思鄉之情,闡述恰可,惟以
「金門高粱」象徵大陸,未為允當。就比較《短歌行》、《將進酒》、《床前
明 月 光 》三 詩 借 酒 遣 懷 一 問,考 生 的 應 答 具 比 較 意 識,扣 緊「 借 酒 遣 懷 」題 旨 ,
指出《將進酒》抒述人生短暫、懷才不遇之愁,以至銷愁的方法,皆以酒「貫
通全詩,帶領作者的感情發展」,總結《將進酒》借酒所遣的情懷最為深刻,
分析細緻,體會深刻。
第四題
( a) 考 生 對 作 品 理 解 全 面 , 能 具 言 竇 娥 於 行 刑 前 許 下 的 三 個 「 無 頭 願 」 , 並 說 明 所
許之願有違自然常理,且首二願已即時應驗。又考生能援引有關情節及人物語
言 , 申 明 《 十 五 貫 戲 言 成 巧 禍 》 (節 錄 ) 官 吏 主 觀 斷 案 、 濫 用 酷 刑 之 失 , 析 述 恰
當。
( b) 考 生 掌 握 作 品 內 容 和 藝 術 手 法 , 清 楚 交 代 張 驢 兒 擬 在 湯 下 藥 , 毒 殺 竇 娥 婆 婆 ,
怎 料 反 藥 殺 其 父 的 「 巧 合 」 情 節 。 另 考 生 能 從 《 十 五 貫 戲 言 成 巧 禍 》 (節 錄 ) 爬
梳 案 情 中「 崔 寧 身 上 的 十 五 貫 」及「 陳 二 姐 逃 走 和 劉 貴 遇 上 賊 人 」兩 樁「 巧 合 」
事例,歸納重點,答案尚算完足。考生分別以兩篇為例,道出「巧合」情節能
製造矛盾,推展情節,論據恰當,論述清晰。
( c) 考 生 僅 能 解 釋 「 科 」 的 部 分 意 蘊 , 未 明 「 楔 子 」 之 確 詁 , 文 學 常 識 一 般 。
整 體 而 言,考 生 能 深 入、全 面 理 解 作 品,具 體 分 析 內 容、作 法,對 作 品 有 真 切 的 體 會 。
又能評論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手法,見解精到,論據充分、恰當。

78
第五級示例二及評語

第一題

79
80

81

82

83

第二題

84
85

86

87

88

第三題

89
90

91

92

93

評語
第一題
( a) 考 生 頗 能 理 解 作 品 , 兼 顧 蘇 秦 發 憤 及 成 功 二 事 , 闡 釋 詳 細 。 又 能 就 大 鐵 椎 的 外
貌、言語及行徑,援引文例突出大鐵椎行蹤詭秘之特點。
( b ) 考 生 能 援 引 文 例,分 析《 蘇 秦 約 縱 》如 何 運 用 對 比 手 法 刻 畫 蘇 秦,惟 析 述 簡 略

又舉大鐵椎與群賊決鬥,以一敵,從容退賊,以及宋將軍觀戰之反應,以證
作者如何善用襯托手法突出大鐵椎之武功,舉例恰當,分析準確。
( c ) 考 生 能 交 代 作 者「 式 於 政 … … 不 式 於 四 境 之 外 」之 論 的 背 景 及 用 意, 析 述 一 般 。
考生認為在人物傳記中加入作者評論或感,則讀者會跟從作者的看法,局限
讀 者 的 思 考,論 點 清 楚,考 生 以《 大 鐵 椎 傳 》(節 錄 ) 為 證,惟 考 生 對 文 章 主 旨
理解稍有偏差,論述未為完足。
第二題
( a ) 考 生 對 作 品 理 解 深 入 , 甚 具 比 較 意 識 , 申 述 曹 操 的 「 憂 」 和 李 白 的 「 愁 」 , 扣

緊「人生短暫」或「功業未成」兩點立論,引證恰當,析述完足。
( b) 考 生 能 準 確 分 析 《 短 歌 行 》 及 《 將 進 酒 》 的 作 法 及 其 作 用 , 《 短 歌 行 》 「 繞 樹
三匝,何枝可依」一句,析述具體明確。至於《床前明月光》「李白便把自己
橫在水上」一組句的作法及含義,則析述不足。
( c) 考 生 能 理 解 《 床 前 明 月 光 》 的 意 象 , 道 出 「 年 輪 」 和 「 金 門 高 粱 」 的 寓 意 , 闡
述恰當。就《短歌行》、《將進酒》、《床前明月光》三詩借酒所遣情懷孰為
深 刻 一 問 , 考 生 指 出 《 將 進 酒 》 所 言 之 情 較 深 刻 , 亦 非 借 酒 可 排 遣 , 故 此 , 作

者「越是狂飲,越見以樂襯悲」。相對於《將進酒》一詩,《短歌行》及《床
前明月光》所言酒與情之關係未為緊密。考生答案具比較意識,見解合理,分
析細緻,有深刻的體會。
第三題
( a ) 考 生 能 理 解 作 品 ,援 引 原 文 完 成 表 格 ,雖 能 得 其 旨 要,惟 多 有 遺 漏 , 亦 欠 說 明 。
( b) 考 生 能 分 析 作 品 的 內 容 和 藝 術 手 法 , 尤 其 對 《 前 赤 壁 賦 》 借 自 然 景 物 說 理 的 手
法 , 理 解 透 徹 。 考 生 能 道 出 《 卜 算 子 》 寫 長 江 水 繫 連 君 與 我 , 彼 此 思 念 之 情 永

無休止,惟考生僅能分析《采桑子》寫月乃怨情人不得共之意,而未察篇中
借月抱怨情人不能到處相隨。就《前赤壁賦》篇末借自然景物說理內容為何一
問,考生於援引原文後作出解釋,然後歸納作者乃借景以言變與不變之理和樂
觀豁達的人生態度,並闡明景與理的關係,析述詳審。
( c ) 考 生 能 分 析 作 品 的 藝 術 效 果 , 指 出《 采 桑 子 》 重 複 「 南 北 西 東 」與「 暫 滿 還 虧 」
可加強節奏美及情意之美。應答末問,考生能舉《前赤壁賦》為例,從作者身
處 的 客 觀 環 境 及 心 境 出 發, 謂 作 者 縱 未 能 親 臨 古 跡, 亦 可 抒 發 真 情,立 論 清 楚 ,
舉例恰當。
整 體 而 言,考 生 能 深 入、 全 面 理 解 作 品,具 體 分 析 內 容、作 法,對 作 品 有 真 切 的 體 會 。

又能評論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手法,見解精到,論據大致充分、恰當。

94
第四級示例及評語

第二題

95
96

97

第三題

98
99

第四題

100
101

102

評語
第二題
( a ) 考 生 能 理 解 作 品,具 比 較 意 識,先  括 曹 操 的「 憂 」和 李 白 的「 愁 」相 近 之 處 ,
並 就「 人 生 短 暫 」和「 功 業 未 成 」兩 個 論 點 分 篇 敍 述,引 證 恰 當,惟 析 述 一 般 。
( b ) 考 生 能 分 析 所 問《 短 歌 行 》及《 將 進 酒 》詩 句 的 含 義,惟 未 能 分 析 其 寫 作 手 法 ,
又缺答《床前明月光》所考詩句的作法及含義。
( c) 考 生 能 理 解 《 床 前 明 月 光 》 的 意 象 , 道 出 「 年 輪 」 和 「 金 門 高 粱 」 的 寓 意 , 表
明「 年 輪 」喻 時 間 之 久 遠,作 者 思 鄉 之 情 切;又 借「 金 門 高 粱 」以 示 心 繫 故 鄉 ,
闡述恰當。就《短歌行》、《將進酒》、《床前明月光》三詩借酒所遣情懷孰
為深刻一問,考生認為《將進酒》所遣情懷較為深刻,因《將進酒》抒寫的情
感曲折多變,「由狂放轉到悲哀」,與《短歌行》及《床前明月光》比較,後
二 篇 流 露 的 情 感 較 為 單 一。考 生 應 答 雖 具 比 較 意 識,見 解 合 理,惟 未 能 與「 酒 」
呼應。
第三題
( a ) 考 生 能 理 解 作 品,援 引 原 文 完 成 表 格,雖 能 得 其 要 旨,惟 間 有 錯 漏,亦 欠 說 明 ,
未為完足。
( b) 考 生 能 分 析 作 品 的 內 容 和 藝 術 手 法 , 道 出 《 卜 算 子 》 寫 長 江 水 繫 連 君 與 我 , 說
明相思之情,亦言君、我相思之情有如江水無時或已,析述恰當。惟考生僅能
分析《采桑子》借月抱怨情人不得共之意,而未察篇中借月之相隨,嗟怨情
人 不 能 到 處 相 隨 。 就 《 前 赤 壁 賦 》 篇 末 借 自 然 景 物 說 理 一 問 , 答 案 僅 囿 於 說 明

作者借景以言變與不變之理,析述未為完足。
( c ) 考 生 能 分 析 作 品 的 藝 術 效 果,指 出《 采 桑 子 》 重 複「 南 北 西 東 」與「 暫 滿 還 虧 」
可加強節奏美及情意之美,析述簡略。另考生能舉蘇軾《前赤壁賦》為例,闡
釋 作 者 縱 未 能 親 臨 古 跡,亦 可 通 過 聯 想 像,結 合 個 人 身 世,抒 發「 實 質 的 感 情 」,
立論清楚,舉例恰當。
第四題
( a) 考 生 對 作 品 理 解 全 面 , 能 具 言 竇 娥 於 行 刑 前 許 下 的 三 個 「 無 頭 願 」 , 並 說 明 所
許之願雖違自然常理,然首二願已即時應驗,以示竇娥寃屈之深。又考生能援
引 有 關 情 節 申 明 《 十 五 貫 戲 言 成 巧 禍 》 (節 錄) 官 吏 濫 用 酷 刑 之 失 , 析 述 恰 當 。
( b) 考 生 能 分 析 作 品 內 容 及 藝 術 手 法 , 交 代 張 驢 兒 初 擬 毒 殺 竇 娥 婆 婆 , 後 竟 誤 殺 其
父,而嫁禍竇娥婆婆,竇娥為救婆婆,乃屈招認罪的情節,惟間有漏誤。又考
生 能 從 《 十 五 貫 戲 言 成 巧 禍 》 (節 錄 ) 爬 梳 案 情 中 「 崔 寧 身 上 的 十 五 貫 」 及 「 陳
二姐遇上崔寧」兩樁「巧合」事例,歸納重點,答案清晰準確。考生分別以兩
篇為例,道出「巧合」能收推展情節,帶出文章主題之效,論據恰當。
( c) 考 生 能 兼 言 「 楔 子 」 與 「 科 」 二 詞 確 義 , 準 確 認 識 文 學 術 語 。
整 體 而 言,除 第 二 題 未 能 分 析 作 品 的 寫 作 手 法 外,考 生 能 全 面 理 解 作 品,分 析 內 容、作
法,對 作 品 有 真 切 的 體 會。又 能 評 論 作 品 的 思 想 內 容 及 藝 術 手 法,提 出 合 理 見 解,論 據
恰當。

103
第三級示例及評語

第二題

104
105

106

107

108

第三題

109
110

111

112

第四題

113
114

115

評語
第二題
( a) 考 生 大 致 能 理 解 作 品 , 具 比 較 意 識 , 先 分 篇 敍 述 , 然 後 總 結 曹 操 的 「 憂 」 和 李
白的「愁」相近之處,俱在「功業未成」,僅能就所見一端發揮,未為全面,
又提出二者均為「遲暮之作」,對作品背景理解有誤。
( b) 考 生 僅 能 分 析 考 問 《 短 歌 行 》 詩 句 的 寫 作 手 法 及 含 義 , 並 析 述 《 將 進 酒 》 「 陳
王昔時宴平樂」句表達以陳王自況之意,然未能理解《床前明月光》「李白便
把自己橫在水上」一組句的作法及含義。
( c) 考 生 能 理 解 《 床 前 明 月 光 》 的 意 象 , 道 出 「 年 輪 」 和 「 金 門 高 粱 」 的 寓 意 , 明
白「年輪」喻時間之久遠,作者思鄉之情深切,又寫出作者借「金門高粱」以
表鄉愁,惟析述簡略。就《短歌行》、《將進酒》、《床前明月光》三詩借酒
所遣情懷孰為深刻一問,考生認為《將進酒》所遣之情較深刻,因《將進酒》
抒述的情感「較多方面」、「較豐富」,分析合理,惟答法欠比較意識,僅就
一篇作品申述,亦未能與「酒」呼應。
第三題
( a) 考 生 能 理 解 作 品 , 援 引 原 文 完 成 表 格 , 說 明 簡 略 , 未 為 完 足 。
( b ) 考 生 能 大 致 分 析 作 品 的 內 容 及 藝 術 手 法,道 出《 卜 算 子 》寫 長 江 水 繫 連 君 與 我 ,
說明相思之情,亦言君、我相思之情有如江水無時或已,析述恰當。惟考生僅
能分析《采桑子》寫月乃怨情人不得共之意,而未察篇中借月抱怨情人不能
到處相隨。就《前赤壁賦》篇末借自然景物說理內容為何一問,考生能說明作
者 借 景 以 言 變 與 不 變 之 理,惟 僅 提 出「 人 沒 法 改 變 自 然 」、「 享 受 人 生 」之 說 ,
反映考生未能透徹理解文章義理。
( c) 考 生 以 《 采 桑 子 》 重 複 句 子 屬 「 頂 真 」 法 , 對 寫 作 手 法 理 解 不 當 。 又 考 生 僅 略
言蘇軾非身在赤壁,仍能成功寫景、說理及抒情,立論欠明確,更未能舉具體
例子以證。
第四題
( a) 考 生 能 理 解 作 品 , 具 言 竇 娥 於 行 刑 前 許 下 的 三 個 「 無 頭 願 」 , 並 說 明 首 二 願 已
即 時 應 驗 。 又 考 生 能 援 引 有 關 情 節 申 明 《 十 五 貫 戲 言 成 巧 禍 》 (節 錄 ) 官 吏 主 觀
斷案、濫用酷刑之失,析述恰當。
( b) 考 生 能 大 致 分 析 作 品 內 容 及 藝 術 手 法 , 交 代 張 驢 兒 擬 毒 殺 竇 娥 婆 婆 , 以 致 竇 娥
為 救 婆 婆 認 罪 的 情 節 , 惟 間 有 漏 誤 。 又 考 生 從 《 十 五 貫 戲 言 成 巧 禍 》 (節 錄 )中
歸納「二姐在崔寧之家」及「崔寧有十五貫錢」兩樁「巧合」事例,前例反映
考 生 曲 解 文 意,論 述 粗 疏 。又 考 生 以《 法 場 》為 例,道 出「 巧 合 」能 引 起 高 潮 ,
惟未能把握要點作答。
( c) 考 生 缺 答 本 問 , 反 映 其 對 文 學 術 語 認 識 不 足 。
整 體 而 言,考 生 能 大 致 理 解 作 品,分 析 內 容、作 法,對 作 品 略 有 體 會。又 能 簡 略 評 論 作
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手法,提出見解。

116
第二級示例及評語

第一題

117
118

119

第二題

120
121

122

第五題

123
124

125

評語
第一題
( a) 考 生 能  略 理 解 作 品 , 兼 顧 蘇 秦 發 憤 及 成 功 二 事 , 惟 闡 釋 不 足 。 又 考 生 僅 能 就
大鐵椎的外貌及行徑略作交代,而未歸納出大鐵椎行蹤詭秘之特點。
( b) 考 生 尚 能 分 析 《 蘇 秦 約 縱 》 的 內 容 及 作 法 , 說 明 作 者 如 何 運 用 對 比 手 法 刻 畫 蘇
秦,惟僅詳述家人態度的不同,而略言蘇秦身分的改變,析述簡略。又考生僅
以大鐵椎獨戰群賊,即謂此襯托大鐵椎武藝過人,不切合襯托手法。
( c) 考 生 大 致 能 交 代 作 者 「 式 於 政 … … 不 式 於 四 境 之 外 」 立 論 的 背 景 , 析 述 簡 略 ,
另對「不式於四境之外」理解有誤。又考生認為在人物傳記中加入作者評論或
感,讓讀者「更清晰瞭解作者的感觀,再作判斷」,不會局限讀者的思考,
更 可 豐 富 作 品 內 容,並 以《 大 鐵 椎 傳 》(節 錄) 為 證,提 出 簡 單 的 看 法,惟 析 述
不足。
第二題
( a) 考 生 能  略 理 解 作 品 , 具 比 較 意 識 , 先  括 曹 操 的 「 憂 」 和 李 白 的 「 愁 」 相 近
之 處,俱 在「 人 生 短 暫 」和「 功 業 未 成 」,再 分 篇 敍 述,引 證 恰 當,析 述 簡 略 。
然謂《短歌行》有「漸年老,力不從心」之意,對作品理解有誤。
( b) 考 生 僅 能 分 析 所 問 《 將 進 酒 》 詩 句 的 寫 作 手 法 及 含 義 , 其 餘 二 詩 考 問 詩 句 , 未
能準確理解其義,手法分析亦誤。
( c) 考 生 能 理 解 《 床 前 明 月 光 》 的 意 象 , 道 出 「 年 輪 」 和 「 金 門 高 粱 」 的 寓 意 , 明
白「年輪」喻時間越久遠,作者思鄉之情越切,又寫出作者借「金門高粱」以
解鄉愁,惟闡述簡略。就《短歌行》、《將進酒》、《床前明月光》三詩借酒
所遣情懷孰為深刻一問,考生認為《短歌行》所遣之情「大喜大悲」,較為深
刻,而《將進酒》思想消極,《床前明月光》則表達有限。考生應答本問,具
比較意識,見解尚算合理,惟未能與「酒」緊密呼應。
第五題
( a) 考 生 粗 略 理 解 作 品 , 道 出 《 我 的 四 個 假 想 敵 》 作 者 乃 因 愛 女 情 切 , 不 忍 親 見 女
兒長大,離己而去,卻又無法阻止的矛盾心情,考生僅就所見一端發揮,析述
不足。又考生能分述《我不是個好兒子》(節錄)作者兩次給錢母親之心情,
乃求「心理平衡」,藉以減輕內心之愧疚,析述一般。
( b) 考 生 尚 能 掌 握 作 品 內 容 和 藝 術 手 法 , 說 明 《 我 的 四 個 假 想 敵 》 作 者 提 及 美 國 詩
人納許詩歌,用意在指出視未來女婿為敵,前人早有先例,惟析述不足。又考
生 能 援 引 恰 當 例 子 , 說 明 《 我 不 是 個 好 兒 子 》 (節 錄 )以 人 物 語 言 反 映 母 親 「 儉
樸」的生活態度,並按文意解說,析述詳審。
( c) 考 生 尚 能 分 析 作 品 的 風 格 , 然 略 舉 文 例 稍 作 分 析 , 即 歸 結 兩 文 的 風 格 , 析 述 不
足。就 考 生 於 余 、賈 之 作 孰 較 欣 賞 一 問,考 生 分 列 余 、賈 文 章 風 格 , 欠 缺 比 較 ,
亦乏鑑賞能力,僅憑主觀感受以對,見解粗疏。
整 體 而 言,考 生  略 理 解 作 品, 尚 能 分 析 內 容、作 法,對 作 品 略 有 感 受。又 能 簡 略 評 論

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手法,提出簡單的看法。

126
第一級示例及評語

第二題

127
128

第三題

129
130

第四題

131
132

133

評語
第二題
( a) 考 生 能 初 步 理 解 作 品 的 大 意 , 稍 具 比 較 意 識 , 惟 僅 能 道 出 曹 操 的 「 憂 」 和 李 白
的「愁」相近之處在「政治上的不得意」,析述不足。
( b ) 考 生 僅 能 粗 略 分 析《 將 進 酒 》所 引 詩 句 的 寫 作 手 法 及 含 義,略 言《 短 歌 行 》「 繞
樹三匝,何枝可依」句表達作者謀求賢才之意,未能理解考問《床前明月光》
詩句的作法及含義。
( c ) 考 生 僅 能 道 出《 床 前 明 月 光 》中「 年 輪」的 寓 意,明 白「 年 輪 」喻 時 間 之 久 遠 ,
作者思鄉之情切,至於「金門高粱」的寓意,考生僅指出作者借酒銷愁,未能
就「 金 門 高 粱 」的 特 點 作 出 分 析。就《 短 歌 行 》、《 將 進 酒 》、《 床 前 明 月 光 》
三 詩 借 酒 所 遣 情 懷 孰 為 深 刻 一 問 ,考 生 從 詩 歌 的 寫 作 手 法 分 析,認 為《 將 進 酒 》
作 者 能 運 用 對 比 及 借 古 人 自 況 的 手 法 , 抒 述 「 年 華 老 去 和 懷 才 不 遇 之 苦 」 , 較

為深刻,而《短歌行》遣懷欠深刻,《床前明月光》則情感「力度不足」,應
答雖具比較意識,見解尚屬合理,惟分析稍有偏頗,亦未能與「酒」呼應。
第三題
( a) 考 生 未 能 根 據 《 前 赤 壁 賦 》 內 容 完 成 表 格 , 亦 未 準 確 理 解 文 意 。
( b) 考 生 能 簡 略 分 析 作 品 的 內 容 及 藝 術 手 法 , 道 出 《 卜 算 子 》 言 君 、 我 相 思 之 情 有
如江水無時或已,亦能道出《采桑子》寫月乃怨情人不得共之意,惟析述簡
略。就《前赤壁賦》篇末借自然景物說理內容為何一問,考生未有回答。
( c) 考 生 尚 能 分 析 作 品 的 藝 術 效 果 , 指 出 《 采 桑 子 》 重 複 「 南 北 西 東 」 與 「 暫 滿 還
虧」可加強節奏美及情意之美,析述一般。又考生僅簡略交代《前赤壁賦》乃
融情入景之作,並以本文為後人所讚揚,論證作者縱未能親臨古跡,作品亦非
無病呻吟之作。考生立論有欠明確,更未能援引具體例子以證。
第四題
( a) 考 生 能  略 理 解 作 品 , 簡 略 說 明 竇 娥 於 行 刑 前 許 下 的 三 個 「 無 頭 願 」 , 並 說 明
所許之願有違自然常理,且首二願已即時應驗。又考生僅能指出《十五貫戲言
成 巧 禍 》 (節 錄 ) 官 吏 想 草 草 了 結 案 件 , 卻 未 就 有 關 情 節 析 述 官 吏 無 心 正 法 的 情
況。
( b) 考 生 謂 《 法 場 》 巧 合 之 處 為 竇 娥 赴 刑 場 途 中 遇 上 婆 婆 , 舉 例 及 分 析 不 當 。 考 生
僅 複 述 《 十 五 貫 戲 言 成 巧 禍 》(節 錄) 故 事 部 分 情 節,未 能 針 對 提 問 , 歸 納 重 點 ,
說明案情中「巧合」之處。考生以《法場》為例說明巧合的作用,由於事例不
當, 析 述 亦 誤。 考 生 又 以《 十 五 貫 戲 言 成 巧 禍 》(節 錄 ) 為 例, 道 出「 巧 合 」能
推展劇情,惟析述不足。
( c) 考 生 僅 能 解 釋 「 科 」 的 部 分 意 蘊 , 未 明 「 楔 子 」 之 確 詁 , 文 學 常 識 一 般 。
整 體 而 言,考 生 能 初 步 理 解 作 品 的 大 意,簡 略 分 析 內 容、作 法,對 作 品 略 有 體 會 。對 作
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手法,提出表面看法。

13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