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赵雨,等:立体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湖南包装 第 36 卷 2021 年 12 月

DOI:10.19686/j.cnki.issn1671鄄4997.2021.06.011

立体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ve Expression of Three-dimensional Book Design

赵雨 张大鲁 *
ZHA O Yu ZHANG Da鄄lu*
江苏 苏州 215000)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School of Art,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 215000)

摘要:数字传播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阅读习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 口, “电子书是否可以取代纸质书”?这一话
试图顺应时代的节奏。
及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而发生了改变。从阅读方式、视觉体验、 心理 题的出现以及热议已经足以说明电子书籍的出现对纸质书籍产
感受等层面来剖析立体书籍的多维互动性表现,立体书籍的多维 生致命影响。而立体书籍作为书籍设计中最具互动性的书籍,是
互动性带给读者阅读时的参与感和游戏化,使阅读从传统书籍的 其他互联网中的虚拟产品所替代不了的,其凭借独特的艺术设计
单一输出模式变成读者与书籍的交流互动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当
工艺、
多维互动阅读方式以及视觉审美享受成为纸本书籍市场发
下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立体书籍中综合材质的使用、多感官设
展的突破口,开拓了书籍设计的新思维和新应用。
计的融合以及与新兴科技的结合将成为立体书籍多维互动设计
未来的发展方向。立体书籍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书籍的固有印 1 立体书籍的概念与现状
象,
开拓了书籍设计的创作空间, 成为带动纸媒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立体书籍;互动性;多维;书籍设计 1.1 立体书籍的溯源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gital communication era, people's 立体书为弹出式书籍,可称为活动书、互动书、玩具书等。早
reading habits have chang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在 13 世纪,英国的学者马休·帕里斯为方便资料查阅,开创了含
and the endless new things. Analyze the multi -dimensional interactive
有机关结构的内页设计,从而开启立体书籍制作的先河[2]。立体书
performance of three -dimensional 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ading
methods, visual experience, and psychological feelings. The multi - 籍在打开之前与普通书籍无异,在打开书页时呈现三维立体画
dimensional interactivity of three-dimensional books brings readers a sense 面,
即是有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通过翻开、抽拉、旋转等方
of participation and gamification when reading, and makes reading change 使其三维立体图案造型跃然纸上。立体书籍是
式操作纸质结构,
from a single output mode of traditional books. The interactive mode of 平面与立体的结合,基于其文本,由插画师和纸艺设计师联合设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aders and books has greatly met the reading needs
计完成[3]。立体结构与文本信息紧密结合,文本赋予结构内容、结
of readers in the current era.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comprehensive
materials in three-dimensional book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sensory design
构极致地还原场景信息与多维度的丰富阅读体验。
and the combination with emerging technologies will become the future 1.2 互动性立体书籍的多维设计样式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ulti -dimensional interactive design for three - 立体书的设计样式包罗万象,大致可分为隧道书(Tunnel
dimensional books. The emergence of three -dimensional books has broken
book)、旋转木马书(Carousel book)、娃娃书屋(doollhouse)、90 度
people's inherent impression of books, opened up the creative space for book
景层 (fanfold)、180 度立体书 (pop-ups books)、剧场书(Theatre
design, and became a breakthrough in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paper
media. Book)、拉拉书(Pivot and Hub Book)等,其本质都是通过纸张的折
Keywords:Three -dimensional Books; Interactivity; Multidimensional; Book 叠、切割、组合而成,用纸张构成线、面、形,通过裁剪、镂空、粘贴
Design 等工艺组合,将设计师的创意和故事内容从平面的书籍变得立体
化、空间化。立体书籍内容与结构相辅相成,很多结构的互动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进程加快、多种信息媒介的出现,人们的阅读 读者的参与,在互动过程中读者通过抽、拉、翻、转、揭等互动行为
iPad 等阅
选择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电子阅读技术不断革新, 手机、 方式,
增强了读者与书籍之间的
“对话”
交流。
读媒介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 1.3 立体书籍现状
巨大变化,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1]。从 立体书籍最先畅销于境外市场,20 世纪 80 年代在我国台湾
阅读媒介方面书籍分为电子书和纸质书两大类,电子书籍的出现 地区开始有了立体书籍的流通,近几年立体书籍市场在不断发展,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传统的纸质书籍也在寻找新的突破 相较于普通书籍而言,立体书籍充满互动性,使读者与书籍之间
在当今书籍阅读市场理应有更大需
建立了更深层次的交流对话,
求。但是制约立体书籍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一本立体书籍的制作
作者简介:赵雨(1996要),女,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要经历创意构思、制作原型纸模、插画定稿、确定刀模线、制版打
通信作者:张大鲁(1968要),男,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
印刷出品等环节[4]。立体书籍复杂的结构表现以及需要手工制
样、
导师, 硕士。
E-mai1:228616834@qq.com 作的参与,使立体书籍比普通书籍的制作周期更长,成本更高,所
收稿日期:2021-07-17 以暂时很难成为大众消费品。

41
2021 年第 6 期 湖南包装 赵雨,等:立体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早期国内立体书籍在设计创意上的缺乏以及出版商的空缺, 传递着视觉信息,在读者完成动作的这一过程赋予立体书籍活
使我国的立体书籍更多依赖于国外进口书,但我国文化底蕴深 力,同时结构形态变化的这一过程可以称为是由读者参与完成的
厚,
从不缺乏优秀的故事和内容题材。近年来中国文化自信提升, 纸上实体小动画,为视觉提供动态满足。
让更多的国内立体书籍设计师回归到中国本土文化中寻找设计 2.3 游戏化的心理感受
题材。故宫推出的《打开故宫》 (图 1-2)等都是从中
《清明上河图》 立体书籍的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游戏性心理
国文化出发的优秀立体书籍设计代表,并且打破了立体书籍的受 需求,
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认为艺术起源于游
众是儿童群体的惯性思维。 戏,而立体书的阅读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有读者的参与互
动,互动的过程也可认为是游戏的过程,改变了读者与书籍之间
2 立体书籍的多维互动性体现 的关系,变成了游戏者与玩具之间的关系[5]。很多读者在阅读时也
立体书籍相较于传统书籍而言,最大的不同是立体书籍具有 会将自己带入其中,手脑并用的阅读方式让读者的参与性更强,
多维互动性,可以全面地与读者互动,为读者提供多角度的阅读 也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
不再是传统书籍的单方面输出和读者的
顺序、动态化的视觉体验与游戏化的心理感受,由传统书籍单方 被迫吸收,而是使读者处于主动地位,拉近了立体书籍和读者之
面的输出模式变成交流互动模式。 间的距离。
2.1 多角度的阅读顺序
3 互动性立体书籍的设计方法
传统书籍的打开方式是从前往后翻,阅读顺序是从左到右、
从上至下,但是立体书籍的阅读形式打破了这样的常规习惯。例 3.1 互动结构贴合故事情节
(图 3)这本立体书籍,打开后是 360 度呈
如《维多利亚娃娃屋》 立体书籍的立体结构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物体场景,加
读者可以从各个角度阅读,打破了传统书籍阅读时的单调,使
现, 强了信息的表现力,把读者脑海中的幻想真实地构建在读者眼
读者更愿意投入进书籍与内容互动。立体书籍的阅读顺序更自 前,在翻开书籍的一刹那就已经穿越到故事中,同时给予读者一
由,
更有选择性,虽然立体书籍的内容依旧是以文本题材为核心, 个上帝视角,可以多维度地去观看。常见于立体书籍中贴合故事
但是在一本立体书籍设计中,
文字已经不再是处于唯一主导位置 情节的结构有隧道景深结构、层景结构与转景结构。
的信息形式。文字传达给读者的信息使读者更能理解文本带来的 隧道景深结构在立体书籍故事情节中常运用在视觉宏大的
故事性,立体结构与读者的互动使读者更能体会文字信息描述的 场景中,
如长街、
隧道等。隧道景深结构的原理来自“西洋镜”,西
氛围与环境。两者的结合完全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使读者在 洋镜的立体视觉原理是将一张图片的画面拆分为几层,后将其前
阅读过程中更有积极性、自主性、互动性。 后有距离地排列,从第一张的小孔往里观看,可以看到所有图片
2.2 动态化的视觉体验 重叠后产生的立体透视效果。因此图与图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摄影
立体书籍的视觉呈现大致可以归类为文字与立体结构两部 术语所说的“景深” (图 4)和《爱丽丝漫游
。例如《女王加冕游行》
分,
图片的信息传达比文字更具趣味性、生动性,如果说书籍中插 (图 5)中都运用此结构来构建景深效果,将读者带入到
奇境记》
图的出现可以补充文字叙述的空白,那么立体结构插图的呈现不 剧情中。《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一书中,爱丽丝掉进了花园里的兔
但将读者脑海中抽象的画面转化为具象的实物画面,更满足了读 子洞这一情节采用了隧道景深结构的呈现方式,在立体书籍中作
者对于文本描述的信息中其人物和场景的想象,丰富了视觉感 者设计了提示,当读者拉起折叠的互动装置并“朝里看”后,可以
受,
立体的图像结构也更加刺激了视觉感官。在读者打开一本立 体验到从洞口看爱丽丝掉落洞中的效果。隧道景深结构的运用让
体书籍时,立体结构在眼前弹出,这一过程以强烈并直观的方式 空间有一个由近到远的纵深感,更真切地表现出故事情节,使读

图 1 《打开故宫》 图 2 《清明上河图》

图 3 《维多利亚娃娃屋》 图 4 《女王加冕游行》

42
赵雨,等:立体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湖南包装 第 36 卷 2021 年 12 月

者沉浸在剧情的描述中。 一拉一折中完成了阅读,并且伴随动作的完成,每一次映入眼帘
层景结构是剧场书的核心,常结合剧场元素出现在带有戏剧 的都是神奇的科普现象,
不禁让人想多看几次,一探其中的奥妙。
芭蕾剧场景等立体书籍的故事中。层景结构的
场景、音乐剧场景、 另一种则是作者与读者共同设计完成的互动方式,需要读者
立体场景常效仿剧场舞台,前面是幕布,后面是场景,展开每一页 自主地参与去完成这本立体书籍的内容,虽然作者会提前构思并
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而且读者还可以参与换幕换景换角色 配有指示内容,但是并不完全限定读者的参与方式,这种全开放
和道具,让读者跟着剧本的发展体验观看。如《伊丽莎白时代剧 式的互动模式给了读者更大的发挥空间。例如《欢乐中国年》
(图
《彼得与狼》(图 6-7)等书中皆运用了层景结构。
场》 10)这本介绍中国过年习俗的立体书籍,在对年夜饭的内容描述
转景结构是利用转盘的转动来转换场景,在读者转动转盘的 中,作者将餐桌与饭菜分开设计,
饭菜放在了书中的“饭橱”中,读
过程中,转盘上的物体不断变换并交替出现,且持续产生动态效 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以及家乡习俗将设计好的饭菜贴在桌子
(图 8)一书中转景结构的运用则让故
果。例如《蚂蚁的地下王国》 上,完成独属于自家的年夜饭。这一互动的过程在不同读者的参
事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森林草地上,随着读者转动转盘结 与下呈现的年夜饭也将会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南北饮食文
构,小蚂蚁们依次出现在场景中,拖着叶子、扛着谷粒、抬着虫子, 化的差异,南方的读者布置的年夜饭主食以米为主,更注重少食
一排排地走过。静态的场景下出现了一排动态的小蚂蚁,小蚂蚁 多餐、
食在精致,在摆盘与排列上会更加精致讲究;北方读者布置
们形态各异,背着丰富的食物穿过草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真实 的年夜饭主食则是以面为主,因性格、文化等因素导致北方读者
场景中观察小蚂蚁的生活。 所布置的年夜饭会更豪迈、更具分量感。当读者有了更大选择饭
3.2 增强读者的参与性 菜的空间时,则会事先思考并加以选择,摆放出属于读者个人的
立体书籍中的互动方式是需要作者进行设计构思的,一种是 一顿年夜饭。在这一设计与思考的过程中读者有了更大的选择权
作者设计好的互动方式,
读者根据作者在书籍中的指示来完成行 和参与感,在设计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娱乐感和满足感。
为动作,引导读者参与书籍的互动阅读,这种直观的构思方式在 3.3 满足人性化需求
(图 9)这一科普
立体书籍的设计中是较为常见的。例如《色彩书》 互动性立体书籍的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在当
书籍中,在“会变魔术的色彩”这一页的介绍中,像“拉开看看吧” 今社会中人们的追求已不局限于基本物质需求,更多是在精神层
“抽出纸片覆盖在石块交界处”
“往右拉”等都是作者提前设计的 面上有所要求,而立体书籍的互动特性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求
指示,通过箭头或文字来告诉读者接下来的动作。读者在这一翻 趣的心理。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等因素并以此

图 5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图 6 《伊丽莎白时代剧场》 图 7 《彼得与狼》

图 8 《蚂蚁的地下王国》 图 9 《色彩书》

图 10 《欢乐中国年》 图 11 《噼里啪啦立体玩具书》

43
2021 年第 6 期 湖南包装 赵雨,等:立体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制定相对应的设计策略,
立体书籍的设计也不例外。例如《噼里啪 盘”。这一发明的问世解决了当时查阅资料要四处搬书的问题,

(图 11) 是针对 0-3 岁的低幼儿童设计的立体书
啦立体玩具书》 要转动不同圆盘对齐各个信息就能找到相应资料。立体书籍的互
籍,书籍内容涵盖了汽车、动物、花草、食物等,目的是教小朋友认 动性不但满足读者阅读的基本需求,并且提高了书籍与读者间的
识世界。整套立体书籍的设计考虑到幼儿读者群体的需求,每本 交流互动。传统书籍更像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读者只能被动地接
书籍只有巴掌大小,轻便不厚重,便于小朋友翻阅且不累手。此 收信息,而立体书籍的互动性促使书籍本身变得活泼生动,从而
外,鲜艳的颜色更易引起幼儿读者的注意力,书籍用色饱和度偏 让书籍设计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
高,整体配色丰富多彩。书籍结构采用了 180 度的弹出式立体结
构,伴随着小朋友的翻页,立体结构图形直接出现在眼前。因考虑 4 立体书籍多维互动设计的发展
到用户读者的认知水平,
全书没有其他需要二次抽拉翻折的立体 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状态都在随之改变,
结构。 立体书籍的生存发展之路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运用科学技术,
立体书籍的第一次出现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问题。马修·派 适应当代读者的生活状态和阅读习惯。
瑞斯在编撰史书时需要处理庞杂分散的资料,他为了有效地完成
4.1 局部特殊材质的使用
信息归纳,将信息分别抄写在圆盘上,后将大小不一的圆盘叠起
纸材的运用在书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设计制作中必然
来,并用棉线串在一起,这也是第一个立体书籍机关,名为“转
会受到纸张与印刷工艺的限制。立体书籍在整体纸张材质的选择
上与传统书籍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必须选用较硬的纸张才
能达到立体的效果,所以局部特殊材质的使用是立体书籍设计时
的重要选择。特殊材质的使用使立体书籍的局部有亮点,整体新
(图 12)在介绍温度是什么时,设置了 3 种不
颖、前卫。《温度书》
同材质,
让读者从触觉认识温度,绒布材质对应的是热,普通的纸
张摸上去是常温,
表现冷的触觉感受的是运用了金属材质。不同
的材质运用带来的触感可以更直观地帮助读者认知事物。只有外
在和内在都高度统一,才能真正做到给阅读者带来美好的互动体
图 12 《温度书》
验,升华阅读过程[6]。
4.2 调动多感官参与互动
立体书籍在阅读过程中体现互动性的同时,也应从各角度出
发,在视觉、
触觉感受的基础上加入听觉、嗅觉等多感官并存的互
动方式,让读者的阅读体验从单一性转向多元化,结合多种形式
调动多感官参与,给予读者更沉浸的阅读体验[7]。如听觉作为人类
的第二大感官,其对于人们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音乐的介入使
得人们反复强化他们的感受记忆。《La giostra di Nina》
(图 13)这
图 13 《La giostra di Nina》 本书巧妙地将八音盒与立体结构相结合,该书书背后三分之一处
镶置了音乐装置。音乐装置的小机关藏于书口处,读者可通过手
指拨转使其发出美妙的音乐。声音在立体书籍中的有效应用,可
以极大地吸引读者的好奇心,
激发起读者翻阅的兴趣。在《我们的
(图 14)这本儿童立体书籍中,作者在对触觉这一感官描写
身体》
时,结合材质的运用进行了设计,传达了“粗糙、扎手、柔软、光滑”
视觉
的触觉感受。有了触觉的参加,读者可更加直观地触摸感受,
与触觉的结合让大脑接受到更沉浸的阅读体验。书籍中多感官的
协同促使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从而将声效、交互、沉浸式体验等方
式融入其中,呈现出娱乐化的特点[8]。
图 14 《我们的身体》 4.3 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技术
当下时代迅速发展,科学技术迭代日益快速,新奇事物层出
不穷。其中立体书籍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书籍固有形态的
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是精彩创意的呈现。而今,越来越多的
认知,
新技术与新材料也被运用到了书籍设计中,为立体书籍的设计提
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更大的发展空间,使未来立体书籍的定义可
能不仅仅只局限在现实三维空间,或许将产生无限想象空间 [9]。
图 15 《那些重要的探险之旅》 AR(增强现实技术)是可以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

44
赵雨,等:立体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湖南包装 第 36 卷 2021 年 12 月

术[10],也被运用到立体书籍中。维尔贝克图书公司出版的《那些重 构建读者阅读新逻辑,
拓宽书籍设计的新路径。
要的探险之旅》AR 立体书籍(图 15),其立体结构与专属 APP 相
结合,运用 AR 技术将书籍的三维效果以全息立体的形式呈现在 参考文献
读者眼前。旅行中行程地点不断变化,不同地方天气也会随之改 [1] 董世斌.立体书出版发展现状与前景探析[J].中国出版,2014
变,
时而雷雨交加时而阳光明媚,
场景时空有序变换。视听与互动 (05):45-47.
相结合,利用技术真正实现
“知识”跃然于纸上。 [2] 徐源鸿.立体图画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理
工大学,2017.
5 结语 [3] 孙雨婷.立体书的互动阅读建构:叙事·游戏·空间[J].中国出
版,2020(20):38-41.
通过立体书籍,
可以看到一本立体书籍的完成需要经过文本 [4] 林训民.玩具书:从构思创意到印制出版[J].印刷经理人,2010
立体模型制作到最后印刷出品,各个环节都需
的梳理、创意设计、 (02):59-60.
[5] 陈施宇.呼之欲出的乐趣:立体书的互动性研究[J].包装世界,
要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立体书籍的制作流程复杂,因此立体书
2013(03):133-135.
的制作成本大大提高,所以在书籍市场立体书籍的占比依旧较
[6] 毕冉,李湘媛.科普类立体书设计中的趣味性研究[J].设计,
低。但是不能否认,立体书籍的多维互动性突破了传统书籍与读 2020,33(10):141-143.
者之间的关系,
为读者提供的阅读角度和动态视觉以及游戏性的 [7] 吴楠.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互动性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
参与,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阅读需求,其多维互动性也 2014(20):51.
为纸媒未来的多元发展拓宽了方向。 [8] 张蔚.新媒体环境下动态图形的传播特点[J].湖南包装,2021,36
(1):93-95.
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新兴技术产品代替了传统物件深入到
[9] 伏天.书籍设计中的精灵:立体书[J].上海工艺美术,2017(02):
人们的生活,在时代发展下,寻求新与旧的结合是更为有益的方 90-92.
向。立体书籍的出现所带来的意义不仅是纸媒的不可替代,还可 [10] 王扬.“出版 +AR/VR”:出版行业的新机遇:AR/VR 技术在出
以启发出版从业人员,与读者互动、多感官体验并行、新材料运 版业中的运用综述[J].出版广角,2018(03):28-31.
用、与科技结合发展等是不可忽视的发展关键,从多维互动方式

(上接第 36 页)创作者用简洁明了的形式,通过艺术的语言表现 [8] 刘雷.对现代油画装饰性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5(12):


出作品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用卡通的形式,使作品呈现出独特 122.
[9] 赖其平.谈装饰性绘画中的主观性色彩[J].美术教育研究,2020
的装饰性意味,
为装饰性油画和其他绘画种类带来更多的灵感和
(02):131-132.
文化间的相互影
启发。时代在进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密切,
[10] 张鹏.装饰性油画语言研究与实践[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响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艺术作品中表现的应是创作 2020:7.
者的精神和艺术修养,创作者在创作时要不断加以创新,充分表 [11] 王利云.装饰性油画语言的探究与实践[D]. 开封:河南大学,
现创作者的个性和情感,
在画面中融入趣味性和民族特色。卡通 2015.
[12] 李梦佳.装饰性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及应用[D]. 石家庄:
装饰性油画是对油画创作的继承和发展,创作者应当是中华文化
河北师范大学,2019:18.
的传播者,要不断创作出更多符合中国特色的卡通装饰性油画艺 [13] 吕建国.装饰性绘画语言的表现特征及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
术作品。希望在不懈努力下,可以看见卡通装饰性油画更好的发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04):125-126.
展和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冯俊珂.试论装饰性油画语言的审美特征及其运用[D].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2018:2.
[2] 喻思思.装饰性油画的特点研究与探索[D].南昌:江西师范大
学,2018:3.
[3] 张岩.装饰性绘画在油画作品中的表现[J].美与时代(中),2015
(08):40-41.
[4] 鲍伦斯基.夏加尔[M].韩雯(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
[5] 张靓.装饰性花卉图案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D].成都:四川师
范大学,2018.
[6] 周坤.装饰性油画“贞丰苗女”系列创作报告[D]. 贵阳:贵州民
族大学,2018.
[7] 王晓飞.油画创作中装饰性语言的探究与实践[D].沈阳:沈阳
师范大学,2013:8.

4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