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河  北  工  业  科  技

第 21 卷   第 4 期   第 50 页 HEBEI JOURNAL OF INDUSTRIAL Vol .


21 No .
4 P .
50
总第 86 期      2004 年 SCIENCE &TECHNOLOGY Sum 86    2004

  文章编号 :1008-1534( 2004) 04-0050-05

高甜度甜味剂 ———三氯蔗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刘  魁1 , 戎欣玉2
( 1.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18 ;
2.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
庄  050018)

摘  要 :
综述了国内外对三氯蔗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 对三氯蔗糖的合成方法进行了评价, 其
合成方法主要有 3 种 :
单基团保护法 、全基团保护法 、化学-酶法, 其中以棉子糖为原料的化学-酶法
工艺简单, 产品单一, 发展潜力较大 。

关键词 :
三氯蔗糖 ;
高甜度甜味剂 ;
制备方法

中图分类号 :
TS203.3    文献标识码 :
A

  三氯蔗糖是一种新型高甜度非营养型甜味剂, 值的适应性广 。 三氯蔗 糖对酸味和咸 味有淡化效


其化学名称为 4, 1'
, 6'
-三氯-4, 1'
, 6'
-三脱氧半乳蔗糖, 果, 对涩味 、苦味 、酒味等味道有掩盖效果, 对辛辣 、
化学结构式为 奶香等有增效作用, 可广泛应用于食品 。
3) 稳定性[ 1, 5]  三氯蔗糖在高温食品加工和长
期储存时都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 结晶产品在20 ℃
干燥条件下储存 4 a 都很稳定 。经 实验证实, 在食
品加工中, 三氯蔗糖高温下的稳定性, 没有可测性损
1976 年由英国 Tate &Lyte 公司合成成功, 1988 年投 失, 三氯蔗糖在 pH 值为 5 ~ 6 范围内最稳定 。
入市场,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特点被认为是迄今为止 4) 生物特性[ 4, 6]  三氯蔗糖在人体内不参与代
人类已开发的最完美 、最具竞争力的高甜度甜味剂, 谢, 不被人体吸收, 热量为 0, 是糖尿病人理想的甜
已被包括中国在内的 30 多个国家批准作为甜味剂 味代用品 。 另外, 三氯蔗糖不被龋齿病菌利用, 不会
使用, 是目前高甜度甜味剂的研究热点之一 。 下面 引起龋齿, 是一种适合消费者健康要求的甜味剂 。
[ 1, 5]
就三氯蔗糖的性能特点 、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作一 5) 安全性  动物研究 表明, 三 氯蔗糖在超
介绍 。 过人类使用水平几百倍的大剂量情况下, 终生长期
食用也很安全 。在普通人类志愿者身上进行的长期
1  三氯蔗糖的性能特点 实验表明, 三氯蔗糖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可逆作
[ 1 ~ 3] 用。
1) 物化性质   三氯蔗糖为细颗粒 的白色
结晶状粉末, 无气味, 极易溶于水, 溶解时不产生气
2  三氯蔗糖制备和提纯方法研究
泡和粒球, 易于调配浓度 ;
其在酒精中也具有良好的
[ 7]
溶解度, 适宜添加于酒精饮料中 。 1972 年英国 Tate &Lyte 公司的 Khan R . 等人
2) 功能特点[ 2~ 3]  三氯蔗糖, 其甜度约为蔗糖 进行了蔗糖氯代的研究, 合成了 6, 6'
-二氯代和 6, 1'
6
的 600 倍, 甜感的呈现速度 、最大甜味的感受强度 、 '
-三氯代蔗糖衍生物, 1975 年合成出高甜度甜味剂
甜味持续时间及后味等方面都非常接近蔗糖, 其pH 4, 1'
, 6'
-三氯-4, 1'
, 6'
-三脱氧半乳蔗糖( 三氯蔗糖) , 并
于 1979 年申请了专利[ 8] , 从此三氯蔗糖作为高甜度
收稿日期 :
2003-10-27 ;
修回日期 :
2003-12-12
甜味剂成为世界上的研究热点之一 。
责任编辑 :
陈玉堂
作者简介 :
刘  魁( 1962-) , 男, 河北正 定人, 副 教授, 硕士, 主要
2.
1  三氯蔗糖的合成方法
从事分析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 三氯蔗糖是蔗糖分子中的 4, 1'
, 6'
位羟基被氯离
 第 4 期             刘  魁等  高甜度甜味剂 ——— 三氯蔗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51

子取代的产物 。蔗糖分子中共有 8 个羟基, 由于位 护法以及化学-酶法等 。


置的不同, 其化学反应活性有较大差异, 三氯蔗糖合 1) 单基团保护法  蔗糖分子中的 6 位羟基对其
成的关键是如何进行选择性的氯化问题 。其合成方 甜度起重要作用, 因此, 应设法屏蔽 6 位羟基使之不
法主要有以蔗糖为原料的单基团保护法 、全基团保 被氯化 。整个制备过程需 3 步骤来完成 :

[ 9]
  Mufti, K .
S. , 郑建仙[ 10] 等认为, 降低温度是对 Simpon P .
J.[ 12]
A.
, Khan R. [ 13]
, 马 志玲[ 14] , 钱
蔗糖 6 位活泼羟基进行单独保护的有效办法, 在 - 浩[ 15] 等采用原乙酸三乙( 甲) 酯与蔗糖的反应保护
25 ℃条件下蔗糖与乙酸酐反应, 生成蔗糖-6-乙酸酯 蔗糖 6-位活泼羟基,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 加入特
[ 11]
( S-6-a) ;
而 Navia J .
L. 提出利用有机锡的选择性, 丁胺使 4-乙酰基转移到 6 位, 生成 6-位乙酰蔗糖, 此
采用二丁基氧化锡制备 S-6-a 。 用 Vilsmeier 试剂对 保护反应在室温下即可进行 ; 然后采用亚硫酰氯/ 吡
蔗糖 C-4, 1'
, 6'
位上的羟基进行选择性的氯化, 再用 啶进行选择性的氯化, 氯化产物用甲醇-甲醇钠脱去
乙酸 酐 进 行 全 乙 酰 化, 以 三 氯-五 乙 酰 基 蔗 糖 酯 乙酰基制得三氯蔗糖 。 该方法反应条件比较温和,
( TGSPA ) 的 形 式 结 晶 出 来, 最 后 采 用 CH 3OH/ 操作简单, 对设备的要求也不高 ;缺点是采用了价格
CH3 ONa 催化的醇解 反应, 脱去 TGSPA 上的 5 个乙 昂贵 、气味难闻的吡啶为溶剂, 使生产成本加大 。
酰基, 制得三氯蔗糖 。 本方法对反应条件和分离设 2) 全基团保护法  需要 5 个步骤制得三氯蔗
备的要求较高 。 糖:

[ 16]
  Fairclough P .
H. 、郑建 仙[ 17] 、段胜林[ 18] 等采 脱去保护基制得三氯蔗糖 。 该方法收率较高, 但步
用三苯甲基化和乙酰基化反应来完全保护蔗糖的 8 骤较多 。
个羟基, 生成 6, 1'
, 6'
-三氯-三苯甲基-五乙酰基蔗糖 3) 化学-酶法
[ 19] [ 20]
( TRISPA) 。在 0 ℃条件下, TRISPA 与乙酸反应, 脱 ①Jones J .
D. , Rathbone E .
B. 利用芽孢杆
去 3 个伯羟基的保护, 生成 2, 3, 4, 3'
, 4'
-五乙酸蔗糖 菌属的菌株在 30 ℃下发酵葡萄糖, 生成葡萄糖-6-
酯( 4-PAS) , 采用 乙酸在惰 性溶 剂中将 4-PAS 异 构 乙酸, 经层析分离提纯后与蔗糖混合, 在由枯草杆菌
化, 得到 6-PAS, 也可采用甲基异丁酮为溶剂, 叔丁 产生的 β-果糖 基转移酶 的作用下, 生成 蔗糖-6-乙
胺为 催 化 剂 的 碱 性 乙 酰 基 迁 移 法 。 然 后 采 用 酸, 经 Vilsmeier 试剂进行选择性氯化, 生成 4, 1'
, 6'
-
Vilsmeier 试剂进行选择性氯化, 最后用甲醇-甲醇钠 三氯-4, 1'
, 6'
-三脱 氧半乳糖五乙 酸, 最后脱 去乙酰
52 河  北  工  业  科  技                  第 21 卷  

基, 得 到三氯 蔗糖 。 该法 生成 葡萄 糖-6-乙 酸较 困 难, 过程为

[ 21]
  ② Bennet C .
D. , 郑建仙[ 22] 等采用以棉籽糖为原料的化学-酶法合成三氯蔗糖, 由于棉籽糖的半乳糖
残基正好位于蔗糖 C-6 位上, 充当着蔗糖 C-6 位上天然保护基团的角色, 以棉籽糖为原料, 只需 2 步反应即
可得到三氯蔗糖 :

  具体方法 :
棉籽糖在氧化三苯膦的存在下, 采用 [ 250 mm ×4 .
6 mm, 5 μ
m] 色 谱 柱, 流动 相 为 V ( 乙
亚硫酰氯氯化, 经脱乙酸作用后生成 4, 1'
, 6'
, 6'
-四氯- 腈)∶V( 甲醇)∶V( 水) =15∶5∶80 。 三氯蔗糖在 10 ~
4, 1'
, 6'
, 6'
-四脱氧半乳糖棉籽糖 ( TCR) , 30 ℃时, 在 800 mg/ L 范围内线性良好, 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 0 .
α-半乳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即可生成三氯蔗糖, 若 2 mg/ L, 平均回收率为 99 .
5 %, RSD =0 .
84 %。该方
反应持续 24 h, 水解收率可达到 80 %~ 90 %。 该方 法简便, 快速,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
[ 25]
法工艺简单, 可操作性强 。 3) 三氯蔗糖的脱色方法  韦异等 采用活性
2.
2  三氯蔗糖的分离提纯 、测定及脱色方法 炭对三氯蔗糖反应混合液进行脱色处理, 最佳工艺
三氯蔗糖粗产品中除含有效成分三氯蔗糖外, 条件为粉末活性炭处理结果的质量分数为 5 %, 脱
还含有反应副产物及未完全反应的原料和反应中间 色时间为 30 min, 脱色温度为 60 ℃。 处理结果 :

体, 故必须对其进行分离提纯 ;
另外, 粗产品外观呈 色 率 为 92 .4 % ~ 94 .1 %, 三 氯 蔗 糖 损 失 率 为
深棕色, 颜色较深且混浊, 必须进行脱色处理 。有关 5.
7 %~ 7 .
9 %。
三氯蔗糖的分离提纯 、测定及脱色方法目前报道不 2.
3  三氯蔗糖制备方法综合评价
多。 在已报道的三氯蔗糖的各种合成方法中, 单基
1) 三氯蔗糖的分离提纯  韦异等[ 23] 采 用柱色 团保护法和全基团保护法均采用蔗糖为原料, 化学-
谱分离提纯三氯蔗糖, 以硅胶为吸附剂, 湿法装柱, 酶法以葡萄糖和蔗糖 、棉籽糖为原料, 其中葡萄糖和
洗脱液用薄层色谱法鉴定, 与三氯蔗糖标样的 R f 值 蔗糖原料价廉 、易得 。 单基团保护法 3 步即可合成
相同的组分合并, 蒸去溶剂, 真空干燥即得, 提纯后 出三氯蔗糖, 步骤少, 操作简单, 对工艺设备的要求
三氯蔗糖的质量分数由 40 .
25 %升到 97 .
34 %, 平均 也不高, 但收率较低 。 全基团保护法所需步骤较多,
回收率为 95 .
18 %, 洗脱液可蒸馏回收 。 至少要 5 步才能完成, 虽然收率较高, 但生产工艺复
2) 三氯蔗糖的测定  栗晖等[ 24] 采用 HPLC 法测 杂 。化学-酶法中 ①法所需步骤较多, 发酵生成葡萄
TM
定 三 氯 蔗 糖 的 含 量, Supelcosil LC-18 糖-6 乙酸反应代价较高, 同 时, 提纯葡 萄糖-6-乙酸
 第 4 期             刘  魁等  高甜度甜味剂 ——— 三氯蔗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53

又较困难, 不能采用结晶的方法, 只能采用层析的方 已被成功开发出来, 但中国的研究成果多见诸于实


法, 大规模生产成本高 ;
而以棉籽糖为原料的 ②法, 验室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 尚无一家企业能够正式生
仅需 2 步即 可制成三氯蔗 糖, 工艺简 单, 可操 作性 产 。三氯蔗糖的专利保护期已于 2001 年到期, 国际
强, 基本上均可采用结晶分 离的方法进行, 而且 α - 上的生产规模正日益扩大 。 三氯蔗糖于 1995-10-28
半乳糖苷酶是一种工业上应用较多的商品化酶, 可 被列入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 , 目
以很经济的获得, 三氯蔗糖还可以从反应溶剂中被 前主要依赖于进口, 预计中国对其需求会日益扩大,
选择性的结晶出来, 从而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并减 因此对三氯蔗糖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的研究工作,
少回收成本, 该法收率也较高 。因此, 笔者认为, 单 具有十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基团保护法和棉籽糖酶水解法是制备三氯蔗糖最有 表 1  承认并使用三氯蔗糖作为甜味剂的国家和地区
前途的方法, 特别是棉籽糖酶水解法仅需 2 步反应, Tab.1  The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which recognize
很有发展潜力 ;但遗憾的是棉籽糖的来源问题无法 sucralose as food additive   
解决, 尽管棉籽糖在甜菜 、棉花等多种植物中广泛存 洲别 国家和地区
在, 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实现工业化生产, 无法满足工 南北美洲 加拿大 、美 国 、墨西哥 、多米尼 加、牙买加 、危地马 拉 、
业化生 产三氯 蔗糖 对原 料棉 籽糖 的需求 。 另外,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巴拿马 、阿 根廷 、巴西 、哥伦比 亚 、
TCR 水解反应的速度缓慢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在这 秘鲁 、乌拉圭 、委内瑞拉 、巴拉圭
大洋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2 个方面进行攻关, 有所突破的话, 将会使三氯蔗糖
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 欧洲    瑞士 、罗马尼亚 、俄罗斯 、格鲁吉亚 、希腊

亚洲    中国 、日本 、巴基斯坦 、新加坡 、黎 巴嫩 、卡 塔尔 、塔 吉


克斯坦
3  三氯蔗糖的开发前景
非洲    南非 、坦桑尼亚

长期以来, 食糖( 包括蔗糖和甜菜糖) 一直是人


类获取甜味食品的主要来源, 目前全球食糖的年消 参考文献 :
费量约为 1 亿 t, 人均年消费量约为 22 kg 。 非营养 [ 1]  麦克杰纳 .蔗糖素[ J] .中国食品用化学品, 1997, ( 6) :
30-34 .
型甜味剂的消费量也在持续增长, 年消费量在 1 000 [ 2]  吕绍杰 .日本批准 使用三氯 蔗糖[ J] .中国 食品添 加剂, 2001,
万 t 以上 。 中国食糖的年产量已达 800 万 t, 居世界 ( 2) :
49-52 .
[ 3]  康维民 .三氯蔗糖的特性及其在食品 加工中的 应用[ J] .冷 饮
第 3 位, 但人均还不到 7 kg, 远远低于世界平 均水
与速冻食品工业, 2001, 7( 4) :
11-13 .
平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食糖的消
[ 4]  王志峰 .叶酸和 三氯 蔗糖的 市场前 景[ J] .中国石 油和化 工,
费量也在逐年增加 。 由于食糖是一种高热量 、低甜 1999, ( 2) :
58-60 .
度的食品添加剂, 长期服用容易患肥胖 、高血脂 、糖 [ 5]  周  力 .三氯蔗糖的生 产与应 用[ J] .食品科 学, 1997, 18( 8) :
尿病 、冠心病和龋齿等疾病,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近 38-41.

年来, 中国患有上述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 ;因此, 开 [ 6]  周家华, 崔英德, 黎碧娜, 等 .食品添加剂[ M] .北京 :


化学工 业
出版社, 2001 .
196-199 .
发低热量 、高甜度及具有功能性的非营养型甜味剂
[ 7]  KHAN R .Preparation and Reactions of Penta-O-Benzoyl Sucrose 1' 6,
就显得尤为重要 。 三氯蔗糖以高甜度 、低热量及优 6' -tris( chlorosulfate) and Hexa-O-Benzoyl Sucrose 6, 6' -bis( chloro-
异的理化生物特性成为目前较好的可以替代食糖的 sulfate) [ J] .Carbohydrate Research , 1972, 25( 2) :
504-510 .
甜味剂[ 4] 。 三氯蔗糖在美国 、加拿大的应用最为广 [ 8]  KHAN R A , HOUGH L, PHADNIS S P.Chloroderivative of Sucrose

泛, 其应用范围包括碳酸饮料 、无气饮料 、酒类 、甜食 [ P] .GB :


1543168, 1979-03-28 .
[ 9]  MUFTI Khizar Sultan, KHAN Riaz Ahmed .4, 1 ˊ, 6 ˊ-Tri-
水果和蔬菜罐头 、腌渍食品和调味汁 、果酱 、焙烤食
chloro-4, 1 ˊ, 6 ˊ-Trideoxygalactosucrose[ P] .EP :
43649, 1982-06-
品 、冰淇淋 、乳制品 、早餐谷物食品 、日常用 甜味剂
13 .
等[ 1] 。已正式批准三氯蔗糖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 [ 10]  郑建仙, 高宪枫, 袁尔东 .单基团保护法制 备三氯蔗糖的研 究
[ 3]
国家和地区见表 1 , 即使是一些未承认的 国家和 [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1, 27( 9) :
1-6 .
地区, 也逐步趋向于认同使用, 已经使用的国家也在 [ 11]  NAVIA Juan L.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Sucrose Derivatives by Re-
gioselective Reaction[ P] .US :
4950746, 1990-06-24 .
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 。 可以预计, 三氯蔗糖作为新
[ 12]  SIMPON Philip J .Preparation of Sucrose 6-esters from Cyclic 4, 6-or-
一代的高甜度甜味剂,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特点, 应用
thoacylates in Preparation of Sucralose[ P] .US :4889928, 1989-11-
前景将十分广阔 。 26.
自三氯蔗糖问世以来, 中国学者对其进行了深 [ 13]  KHAN Ri az Ahmed, SANK EY George Henry, SIMPON Philip John,
入的研究, 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多种合成路线 et al .Chlorination of Sucrose or Its Derivatives by Thionyl Chloride
54 河  北  工  业  科  技                  第 21 卷  

and a Nitrogen Base[ P] .G B:


2222827, 1990-03-21. [ 20]  RATHBONE Elner Brean, HACKING Andrew John, CHEETHAM
[ 14]  马志玲, 王延平, 彭志英 .单酯化法合成高 甜度甜味剂 ——— 三 Peter Samuel James .Fructosyl Disaccharides [ P] .EP:130054,
氯蔗糖的研究[ J] .食品科学, 2002, 23( 5) :
51-54 . 1985-06-02 .
[ 15]  钱  浩, 胡巧玲 .甜味剂三氯蔗 糖的合成[ J] .杭州医 学高等 [ 21]  BENNETT Christopher, DO RDICK Jonathan S, HACK ING Andrew
专科学校学报, 1998, ( 1) :
17-18 . J, et al .Biocatalyt ic Synthesi s of Disaccharide High-intensity Sweet-
[ 16]  FAIRCLOUGH Peter H, HO UGH Leslie, RICHARDSON A nthony ener Sucralose Via a Tetrachlororaff inose Intermediate[ J] .Biotech &
C, et al .Derivatives of β -D-Fructof uranosyl α-D-Galactopyranoside Bioeng, 1992, 39( 2) :
211-217 .
[ J] .Carbohydr Res , 1975, 40( 2) :
285-298 . [ 22]  郑建仙, 高宪枫, 袁尔东 .棉籽糖水解法制 备三氯蔗糖的初 步
[ 17]  郑建仙, 李  璇, 袁尔东 .全基团保护法制备三氯蔗 糖的研究 探索[ 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2, ( 2) :
56-59 .
[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2, 28( 2) :
1-6 . [ 23]  韦  异, 栗  晖, 张  英, 等 .柱色 谱分 离提 纯三 氯蔗糖[ J] .
[ 18]  段胜林.三氯蔗糖的制备及新的甜受体模型[ J] .食品工业科 食品工业科技, 2002, 23( 10) :
87-89.
技, 1999, 20( 3) :
13-15 . [ 24]  栗  晖, 韦  异, 张  英, 等 .反相高 效液相 色谱法 分离测 定
[ 19]  JONES Joan D, HACKING Andrew J, CHEETHAM Peter S J, et al . 三氯蔗糖[ J] .食品工业科技, 2002, 23( 6) :
66-67 .
Biological Method for Protection of 6-position of Sucrose and Its Use in [ 25]  韦  异, 栗  晖, 张  英, 等 .三 氯蔗糖 的脱色 方法研 究[ J] .
Synthesis of Di saccharide High-intensity Sweetener[ J] .Biotechnol 食品科技, 2002, ( 9) :
30-32.
Bioeng, 1992, 39( 2) :
203-210 .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High-intensive Sweetener — Sucralose
LIU Kui1 , RONG Xin-yu2
( 1.College of Sciences,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 China ;
2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Pharma-
ceutica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 China)

Abstract :
This article has summarized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ucralose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synthetic methods of sucralose .They are the monogroup protected synthesis, the hologroup protected synthesis and the enzymic hydrolysis.A-
mong these methods, the last one has some advantages, which has simple synthesis route and product concentration.So it should be mainly de-
veloped in our country .

sucralose ;
Key words: high intensive sweetener ;
synthetic methods

编读往来

数值( 量值) 范围的规范表达


1) 数值范围号采用浪纹号“ ~ ” 。
2) 书写百分数范围, 每个百分数后面的“ %”都要重复写出 。 例如 :
“18 %~ 25 %” 不得写作“18 ~ 25 %”,
后者的数值范围实际上已变为“18 ~ 0 .
25”了,
3) 书写用万或亿表示的数值范围, 每个数值中的万或亿不得省略 。 例如 :
“2 万 ~ 5 万”, 不应该写作“2 ~
5 万”, 后者可能被误解为“2 ~ 50 000” 。
3 3
4) 书写具有相同幂次的数值范围, 每个数值中的幂次都要重复写出 。 例如 : “3 ×10 ~ 6 ×10 ”不得写作
“3 ~ 6 ×103”, 后者的数值范围实际上已变为“3 ~ 6 000”了, 也可以写成“( 3 ~ 6) ×103” 。
5) 单位相同的量值范围, 前一个量值的单位可以省略, 只需在后一个量值上写出单位 。例如 :
“10 mol/ L
~ 15 mol/ L”, 可以写作“10 ~ 15 mol/ L”, 两种表示方法都正确, 但绝大多数科技书刊采用后者 。
6) 书写单位不完全相同的量值范围, 每个量值的单位应全部写出 。 例如 :
“2h ~ 2h 30 min”不得写作“2 ~
2 h 30 min”, 最好改写为“2 ~ 2 .
5 h” 。
( 石  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