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22 VOL. 33 NO. 9 时珍国医国药 2022 年第 33 卷第 9 期

《伤寒论 》顾护胃气思想及现代临证应用研究
*
王金金,李俊莲,门九章
(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 《伤寒论》集汉代以前诸医家之精华而成书,其中“顾护胃气”作为仲景临证遣方用药及病后将息养护的重要思
想,对后世医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用药有着提纲挈领的指导意义。顾护胃气包含两方面内涵: 依据患者功能状态( 胃气强
弱) 分经论治和治疗疾病过程中时刻保护人体胃气。这一思想对后世临证论治各脏腑疾病及饮食调护具有重要指导意
义。
关键词: 伤寒论; 胃气; 辨证论治; 功能状态; 学术思想
DOI 标识: doi: 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22. 09. 53
中图分类号: R22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22) 09-2225-02
“胃气”的概念源自《内经》,首见于《灵枢·口问》: “谷入于 受外邪,病起当表现为太阳证,即提纲证所言“太阳之为病,脉
[5]
胃,胃气上注于肺”。内经对胃气的论述还包括《灵枢·营卫生 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论》第 35 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
会》: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 ,皆以受气”; 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而在煎
《灵枢·五味》: “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 服法中提到“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倘若不
[1]
腑 ,皆禀气于胃” ; 《素问·平人气象论》: “胃者,平人之常气 循汗法,反用阳明经证之清法或阳明腑实证之下法,亦或是太阴
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 病之温法,则会误治而生变证。因此仲景言: “太阳病三日,已发
[2]
无胃气亦死” 。仲景继承内经的胃气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发 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此处所讲之“坏
展,特别强调保护胃气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是辨证方法还是遣方 病”即“变证”,究其原因就是误治损伤了人体的胃气,破坏了人
用药,《伤寒论》中处处体现出仲景对于顾护胃气的重视,并对后 体的功能状态,因而使得病人的脉证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复杂的
[3]
世诸多辨证论治方法的提出及临床用药产生重要影响 。 变证。仲景分经论治目的就是保护病人的胃气,防失治误治而生
[6]
1 顾护胃气含义 变证难证,此即为顾护胃气思想的第一层含义 。
[7]
1. 1 据胃气强弱分经论治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首次提 1. 2 治疾病全程顾护胃气 狭义胃气指的是脾胃之气。相对
出六经辨证方法。六经辨证看似是外感疾病过程中依据邪气在 第一层含义而言,这层含义对于后世医家的临床用药指导意义更
经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阶段,实则是根据人体受邪后正气的强弱 大。胃气即脾胃的运化功能,《素问·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
( 胃气) 不同而区分出的六种分类。人体受到邪气侵袭后表现出 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的不同功能状态即是由胃气的强弱不同而产生,而这种功能状态 《素问·五藏别论》: “胃者水谷之海 ,六腑之大源也”。脾胃为
就是人体抵御外邪能力的表现,胃气即卫气、元气,胃气强弱的不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主司纳运,
[4]
同是对六经辨证分类的依据 。 化生气血以灌四旁,滋养全身之气,顾护胃气即保护和恢复人体
仲景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的不同症候群分为太阳、阳明、少 的脾胃运化功能。《内外伤辨惑论》曰: “胃气者,荣气也,卫气
[8]
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类病证,各类病证均有其基本治法、治则及 也,谷气也,清气也,资少阳生发之气也 ” 。倘若脾胃的运化功
用药,其中无不体现注重胃气的思想。如太阳病分为太阳经证和 能失常,化生水谷精微的能力减弱,则诸脏之气亦有不足,机体抗
太阳腑证,太阳经证包括中风证和伤寒证,太阳腑证包括膀胱蓄 邪能力下降,自然易受外邪侵袭。因此对于各种疾病,无论在用
水证和膀胱蓄血证,治疗太阳经证选用汗法,治疗太阳腑证选用 药选择、煎服方法和调理养护上都应注意顾护胃气。即如桂枝汤
下法,其中太阳中风证治以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之桂枝汤,太阳伤 方后注: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
寒证治以发汗解表之麻黄汤,治膀胱蓄水证选化气利水之五苓 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散,治膀胱蓄血证选攻瘀逐血之桃核承气汤。对于同一类病证,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由于邪气在经在腑不同,人体的胃气也不尽相同,因此仲景选用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
不同方剂加以治疗,以期恢复人体正常的功能状态。另外,太阴 酒酪、臭恶等物。”
病与少阴病在某种程度可理解为同类疾病的轻重不同,因此治疗 顾护胃气作为治则在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中多有体现,其中
大法相同,均采用温法以温中散寒为治,选方用理中汤、四逆汤 以太阴篇为代表。太阴病提纲: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
等。此外,仲景在每一经病证的或始或末都会涉及本经病证的治 下, 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此条文提示太
法禁忌、误治变证及相关将息调理之法。例如,太阳体质的人感 阴病主要病机为外感病程中脾胃运化功能受损,出现呕吐、下利、
纳差及腹痛等症状,因此治疗上采用温法补法以温中散寒。此篇
收稿日期: 2022-01-24; 修订日期: 2021-07-17 选方用药亦可印证,《伤寒论》第 277 条: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
基金项目: 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门氏中医流派的继承与创新山西省科技 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此处的“四逆辈”即理
创新重点团队建设”资助项目( 201705D131021) ; 中丸及四逆汤等温阳化气之剂,组方多以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 年度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计划中医学术流 等温阳散寒、益气健脾以助脾运化之药为主,充分体现仲景对于
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2020PY - LP - 01)
胃气的保护。另外,太阴病兼变证中对于桂枝汤加味同样体现注
作者简介: 王金金( 1996-) ,男( 汉族) ,内蒙古丰镇人,山西中医药大学在
重胃气。《伤寒论》第 279 条: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
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 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
通讯作者简介: 门九章( 1963-) ,男( 汉族) ,河北蔚县人,山西中医药大
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杂病方证经验研究( 内科方向) 工
之”。太阴体质的人感受外邪,不可用麻黄汤来发汗,否则因气
作. 血本虚而强发其汗,恐有亡阳之虞。太阴体质之人感受风寒外
· 2225·
时珍国医国药 2022 年第 33 卷第 9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22 VOL. 33 NO. 9

[17]
邪, 宜选用桂枝汤加减,即徐彬所言: “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 效,又可免辛香燥烈之品耗伤阴血之弊 。
营卫; 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此方在某种意义上可认为仲景 2. 3 肺系病证,顾护胃气 肺与脾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
顾护胃气与祛除邪气思想的产物,足以体现《伤寒论》对保护胃 和气的生成。由于现代人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很多人喜欢过食
气治则的重视程度。太阴病和少阴病用药大法一致,而仲景把太 生冷、水果,吹空调等,不注重保护自己的胃气,因而造成肺气的
阴列为三阴病之首,不仅体现太阴为阳病和阴病的交界,而且突 损伤。《灵枢·百病始生》曰: “重寒伤肺”,《难经·四十九难》
出治疗太阴病保护脾胃运化功能的重要性。因此太阴篇篇幅虽 曰: “形寒饮冷则伤肺”。《金匮要略》治虚寒肺痿之甘草干姜汤,
小,但其内涵却相当丰富,这对于后世诊治脾胃疾病具有许多借 在《伤寒论》中用于治阴阳两虚之人感受外邪之证,用此方以复
[9]
鉴之处 。 脾阳,为后世温脾开宗立意。《外经微言·肺金篇》曰: “脾胃土
[18]
2 顾护胃气与临床用药 旺而肺金强,脾胃土衰而肺金弱” 。因此根据五行相生和脏腑
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作压力的增大及饮食结构的 之间的关系,临床在治疗病程较长的咳喘之肺系病证时,往往从
改变,脾胃病的发病机率日益升高。《难经·四十九难》云: 忧愁 调理中焦入手,脾为肺之母,母旺则子健,培土生金,脾肺同治,养
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 脾气以生肺气。如一味疏风宣肺化痰止咳,反而易耗伤正气,变
[10]
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 力 入 水 则 伤 肾,是 正 经 自 病 也” 。 生他证,此亦为“大病以胃,久病以胃,平人以胃”的论治之要的
[19]
《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亦云: “元气之充足 ,皆脾胃之气所 体现 。
无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 2. 4 肾系病证,顾护胃气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化生人体元阴
[11]
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此诸病之所由生也” 。脾胃为中州,气血 元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化生气血以灌四旁,实后天以养先
生化之源,其升降出入之气化功能正常与否对人体全身气化功能 天, 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保障。《扁鹊心书·虚劳篇》: “脾肾者
有着重要影响。《素问·六微旨大论》曰: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先后天之本与元也,虚劳之病虽有五脏之殊,其原皆由于脾肾受
[20]
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脾胃系统与其他脏腑系统的关系非常密 病” 。因此对于肾系病证论治时要以兴阳为根本,同时要兼顾
切,无论在生理情况还是病理状态下,二者均相互影响。《素问 脾胃,补脾土化生阳气以助真阳。如临床常见五更泄泻,多由于
·玉机真脏论》: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五脏 肾虚不能温脾土所致,因而治疗上要温肾阳同时要补脾阳,方多
[21]
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临床上脾胃功能病 用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温阳之剂以温阳补虚,健脾止泻 。
[22]
变的同时经常伴随着其他脏腑的功能病变,其他脏腑的病变同样 此外, 姜树民等 研究表明, 在《伤寒论》 的 113 方中, 生姜、 大
也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即后世李东垣所言“内伤脾胃,百病 枣、甘草的使用十分频繁,其中 71 方用到甘草, 37 方用到生姜和
由生”之义。所以临床对于涉及多脏腑的病变或者病程长久、症 大枣, 28 方姜、 草、 枣、 参同用, 充分体现了仲景在立法立方及临
状复杂、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病证,往往会从脾胃着手进行相应 床用药上顾护胃气的思想。
的治疗 。循仲景之法,用经典之方,正确认识和运用顾护胃气 3 结论
[12]

的治则,通常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伤寒论》不仅是仲景对先贤诸家经验学习的成果,更是他
2. 1 心系病证,顾护胃气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各脏腑的功能 经历大量医学实践的临床产物。而其中无不体现顾护胃气的重
状态会相互影响,因此治疗疾病时不可将各个脏腑孤立开来。脾 要思想,后世医家继承其学说并加以发扬,特别是金元时期李杲
胃与心关系密切,心主血,脾统血,脾胃化生之气血可以充养心 更是发扬光大,所撰《脾胃论》将胃气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脉, 进而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济阴纲目 后世更是以“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来强调顾护脾胃对于疾
·论心脾为经血主统》: “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心脾 病诊治的重要性。学贵有识,读经典,用经方,宗仲景之说而可博
平和,则经候如常,苟或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起居失 极医源,作为医者,要常常铭记仲景顾护胃气的医学思想,牢记
宜,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则月经不调矣” 。在临床辨证治疗心 “人无胃气则逆,逆之则死”的医学真理。对于各脏各腑之顽疾,
[13]

系病证时要考虑脾胃与心之间的关系。对于心脏出现病变的患 亦要秉持“大病以胃,久病以胃,平人以胃”的用方之要。
者,在辨证用药时,除要考虑本脏的用药,还应注意顾护脾胃,加
参考文献:
入助脾胃运化之品,既是临床心脾同治的体现,也是对仲景顾护
胃气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如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其基本病 [1] 田代华,刘更生整理. 灵枢经[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4]
机为正虚邪盛、邪气犯心,郑梅生教授 在治疗本病时多从脾胃 70.
[2] 田代华整理.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4.
入手,通过培补后天以恢复人体正气进而驱邪外出,选方多以四
[15] [3] 黄晓芬,李 娟,李金田,等. 论《伤寒论》保胃气思想[J]. 陕西中
君子汤和参苓白术散加减为主,效果良好。另研究表明 ,对于
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9( 1) : 112.
心系疾病某些病证,用药时加入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等顾护胃 [4]
冯兴志.《伤寒论》中“胃气”的涵义[J]. 中医药信息, 2013,30( 6) :
气之品预期疗效更佳。 7.
2. 2 肝系病证,顾护胃气 肝与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脾主运 [5] ( 汉) 张仲景撰. 钱超尘. 郝万山整理. 伤寒论[M]. 北京: 人民卫生
化,脾胃化生气血,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肝血是否充足有赖于脾 出版社, 2005: 25, 36,
149.
胃化生之气血,若肝血不足则会直接影响肝木的条达之性。现代 [6] 肖子曾,曾呈茜. 《伤寒论》重视胃气之初探[C]. 全国第二十次仲
人生活压力的增大,情志疾病的发生率普遍提高,同时肝脏疾病 景学说年会论文集. 福州: 中华中医学会, 2013: 38.
的发生也逐渐增多,轻者表现为情志性格的改变,重者则可能出 [7] 刘家楷,储全根. 从胃气与部分诸气关系上探讨胃气的重要性[J].
现肝硬化、肝癌等全身性病变。而在肝病的发生过程中,木克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12( 1) : 23.
[8] ( 金) 李东垣著. 内外伤辨惑论[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之性使得肝病非常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各种消化系统
2018: 29.
症状。反之,若木不克土,土反侮木,产生肝失条达之变。因此治
[9] 郝迎旭. 论《伤寒论》的保胃气思想及其临床意义[J]. 现代中医临
宜肝脾同调,代表方证小柴胡汤和逍遥散,两方均调肝为主,辅以 2015, 22( 1) : 7.
[16]
床,
治脾。如门九章教授 运用雄芍汤以温阳健脾之法治疗肝纤维 [10] ( 春秋) 秦越人. 难经[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121.
化经验即体现《金匮要略》: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 [11] ( 金) 李东垣撰. 文魁. 丁国华整理. 脾胃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
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之理。因此在治疗肝病临证用药时佐 版社, 2005: 4.
以顾护胃气之药,而非一味疏肝理气解郁,既能达到肝脾同治之 [12] 李 飞,门九章,冯顺顺. 门九章运用理中汤治验撷要[J]. 世界中
· 2226·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22 VOL. 33 NO. 9 时珍国医国药 2022 年第 33 卷第 9 期

西医结合杂志, 2015, 10( 5) : 697. [18] ( 清) 陈士铎. 外经微言[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 34.
[13] ( 明) 武之望. 济阴纲目[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2. [19] 韩娅雅,段彦青,王梦妮,等. 从理中汤联合方组谈门九章“大病以
[14] 邹 静,郑梅生. 郑梅生从脾胃论治病毒性心肌炎经验探析[J]. 中 胃”思想[J]. 湖北中医杂志, 2020,
42( 2) : 43.
国医药导报, 2018, 15( 27) : 122. [20] ( 宋) 窦材撰. 赵宇宁 等点校. 扁鹊 心书[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5] 周文献. 心病从脾( 胃) 论治探析[J]. 中医研究, 2001,
14( 6) : 8. 2010. 47.
[16] 麻 莉,门九章. 门九章温阳健脾法治疗肝纤维化经验[J]. 湖北中 [21] 高长玉,李大然. 肾泄与五更泄的关系探析[J]. 中医研究, 2011, 24
医杂志, 2015, 38( 2) : 47. ( 4) : 6.
[17] 郭明章.《伤寒 论》顾护 脾 胃 思 想 探 析[J]. 云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2] 姜树民. 试论《伤寒论》保胃气思想及临床意义[J]. 新中医, 2008,
2015,38( 2) 47. 40( 2) : 1.

“新 ”四关穴 ——— 浅议列缺与丰隆配伍


1 2 3 4
丁 一 ,朱浩铭 ,和昭君 ,姜 晖 ,
4 4,
5 4,
5 4,
6 4,
5,6*
许辛寅 ,宋 杰 ,杜艳军 ,彭 锐 ,张晓明
( 1. 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0; 2.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3.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5; 4.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5. 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61;
6. 湖北中医药大学亚健康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1)

摘要: 通过分析传统四关穴的配伍机理及作用,介绍列缺与丰隆配伍调节津液及神志之功。查阅、梳理并引用大量古代
医学文献,对“新”四关穴的穴性及配伍机理、传统四关穴与新“四关”对比、临床验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研究,进一步阐明
了二穴配伍的针灸主治作用,为临床治疗津液和神志方面的疾病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 四关穴; 列缺; 丰隆; 络穴; 配伍
DOI 标识: doi: 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22. 09. 54
中图分类号: R245.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22) 09-2227-03

New Siguan acupoint: a Brief View on the Investigate of Lieque and Fenglong
1 2 3 4 4 4,
5
DING Yi ,ZHU Hao-ming ,HE Zhao-jun ,JIANG Hui ,XU Xin-yin ,SONG Jie ,DU Yan-jun4,5 ,PENG Rui4,6 ,
4,
5,6*
ZHANG Xiao-ming
( 1. Huangshi Central Hospital,Huangshi,Hubei 435000,China; 2.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Fujian 350122,China; 3.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105,China;
4.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Hubei,430061,China; 5. Hubei Provincial Collaborative Inno-
vation Center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Wuhan,Hubei 430061,China; 6. Sub -
health Institute,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Hubei 430061,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ompatibility mechanism and func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Siguan points,it introduces the combination
of Lique and Fenglong to regulate body fluid and mind. Consulted,sorted out and cited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medical litera-
tures,discussed and studied the acupoi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tibility mechanism of the new Siguan points,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Siguan points and the new Siguan points,and clinical cases,and further clarified the two points. The main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acupoint compatibility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body fluid and mental diseases.
Key words: Siguan points; Lieque; Fenglong; Collateral acupoints; Collocation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贯列缺配之倒景兮,渉丰隆之旁 人墨客用以指代打雷闪电; “丰隆”在古代指云神,正如《幼学琼


[1]
沛”。程登吉《幼学琼林》: “列缺乃电之神”,“列缺”在古代被文 林》所言“云师系是丰隆” 。纵观古代文学,列缺与丰隆二穴,
关系密切,二者配伍有云雷相须之妙。故而笔者受此启发,认为
收稿日期: 2022-02-15; 修订日期: 2022-08-15 列缺与丰隆配伍有诸多功效,不次于临床常用的传统四关穴———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科技重点项目( D20202006) ; [2]
合谷、太冲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1704188) ;
1 传统四关穴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2016B03)
“四关”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即: “五脏有六腑,六
作者简介: 丁 一( 1988-) ,女( 汉族) ,湖北武汉人,黄石市中心医院主治
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十二
医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经穴效应临床研究工作.
* 原”。不同医家对四关有不同的理解,大致可概括为两种: 一种
通讯作者简介: 张晓明( 1982-) ,男( 汉族) ,湖北荆门人,湖北中医药大
为腕、踝、膈、脐四个部位; 另一种是双侧合谷、太冲四穴。现在多
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针灸防治心脑血管病及
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工作.
称针刺合谷、太冲穴为开四关。四关的作用,明代吴昆在《针方

· 222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