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第 38 卷第 9 期 2015 年 9 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38 No. 9 Sep. 2015 591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越婢汤 ”方义考辨 *
#
张天星 贺娟
(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 100029)

关键词: 越婢汤; 方义; 祛除风气


中图分类号: R222. 16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2157. 2015. 09. 002

越婢汤是一首古方,始创于何时何人难以详考, 作用于脾胃 ,发越脾气 ,并提出辛凉之石膏是起到


但在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而成的《伤寒杂 “越婢 ”作用的核心药物 ,同时兼具解寒之功 。 杨
[3]
病论》中有多次运用,在唐代成书的《千金方 》和《外 栗山 《伤寒 瘟 疫 条 辨 》中 也 提 出 越 婢 汤 为 治 寒
台秘要》中也均有记述。 历代以来,许多医家对越 之方 。
婢汤的功用、方义各抒己见,均欲推求先贤制方的本 柯琴在《伤寒来苏集 》中对喻昌“解寒 ”之说提
意,观点纷多,难以会通。本文梳理古代医家及现代 出质疑,认为此方辛凉,非为治寒之剂,此方的作用
中医学者对该方方义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新 是“起太阴之津,以滋阳明之液而发汗,如成氏所云
[4]
出管见,愿为具陈,以明得失。 发越脾气者是也” 。
1 越婢汤的出处及组成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注解越婢汤治疗“风水 ”
越婢汤首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 》和《伤寒论 》, 时将经文中“脉浮不渴 ”改为“脉浮而渴 ”,认为“渴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中用治风水: “风水, 者,热之内炽,汗为热逼 …… 故得以石膏清热,麻黄
[5]
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 散肿” 。尤氏此说认为“风水 ”的病机是热郁肌
汤主之”,由“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 腠,而越婢汤的作用即清散郁热。
十五枚,甘草二两 ”5 味药组成。 在同一篇中,还有 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 》认为“风水 ”证属风
越婢加术汤治疗“里水 ”,在《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邪在表之表虚证,“发中焦之谷气,以输荣卫 ”是其
脉证并治》篇中有越婢加半夏汤治疗肺胀; 在《伤寒 治法,越婢汤即是此义,其中“麻黄之甘热,自阴血
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中有“桂枝二越婢一汤 ” 走手足太阴经,达于皮肤,行气于三阴,以去阴寒之
治疗“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 邪; 石膏之甘寒,自气分出走手足阳明经,达于肌肉,
2 古人对越婢汤方义的论述 行气于三阳,以去风热之邪 …… 用其气之寒热以和
[6]
古代医家阐释越婢汤的方义主要是基于对《伤 阴阳,用其性之善走以发越脾气 ” ,可见周氏的观
寒论》和《金匮要略 》的注解,许多医家提出了自己 点与成无己相近,但在药物的作用及组成上做了进
的观点,主要观点略具如下。 一步的阐发。
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 》中有言: “胃为十二经 综上所述,古代医家对越婢汤之方义说法不一 ,
脉之主,脾治水谷为卑脏,若婢。《内经 》曰: 脾主为 有认为是“发越脾气 ”者,有认为是“解寒 ”者,有认
胃行其津液。是汤谓之越婢者,以发越脾气,通行津 为是“清散郁热 ”者,有认为是“发中焦谷气以输荣
[1]
液。 ”成氏还引《外台 》为说,“《外台 》方,一名越 卫”者。
脾汤,即此义”。成氏的观点认为此方的功用是“发 3 现代医家对越婢汤方义的论述
越脾气”。 越婢汤治疗水肿的效果显著而可靠,现代医家
喻昌《尚论篇 》中 认 为,“越 婢 者 ,石 膏 之 辛 凉 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急、慢性肾炎,特发性水肿,肝硬
也 ,胃得之 则 热 化 津 生 ,以 此 兼 解 其 寒 ,柔 缓 之 性 化 腹 水,类 风 湿 关 节 炎 等 疾 病 的 验 案 屡 见 报
[2] [7 - 10]
比女婢尤为过之 ” 。 喻 氏 此 说 同 样 认 为 越 婢 汤 道 ,对越婢汤方义的理解也有新见,略具如下。

张天星,男,在读博士生
# 通信作者: 贺娟,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 81273874)
592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38 卷

[11]
李宇铭
提出越婢汤是治疗“太阳温病 ”的主 焦水道的功能恢复正常,则水肿自消。 越婢汤即是
方,但在方义的理解上继承前人较多 ,认为此方的功 此意。
用是“发越水气阻滞,同时又升发脾阳之气 …… 疏 4. 2 越婢汤祛除风气
通中上二焦、脾肺之气,以达致三焦通畅”。 越婢汤由“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
[12]
将越婢汤归属为表里双解剂,其功效
龚高柏 枣十五枚,甘草二两 ”5 味药组成,其中麻黄六两配
为宣肺散水、泄热清肿,“方中麻黄、生姜宣肺气、散 伍石膏半斤是祛腠理间风邪的核心药物。《素问 ·
水湿,石膏清泄肺中之热,麻黄石膏同用散表邪而不 至真要大论篇 》云: “风淫 于 内,治 以 辛 凉,佐 以 苦
助里热,生姜大枣调营卫,甘草缓中和诸药。” 甘。”其中石膏,《神农本草经 》载其“气味辛,微寒,
[13]
认为越婢汤是“发越阳郁之轻剂 ”,
姜元安 无毒,主治中风寒热 ”,张志 聪 注 曰: “石 膏 质 坚 色
方中石膏是清解阳郁之热,防止由原来“阳郁不渴 白,气辛味淡,纹理如肌腠,坚白若精金,禀阳明金土
之势变为阳热口渴”。 之精……中风寒热者,风乃阳邪……金能制风,故主
[14]
以上基本涵盖了现代医家对越婢汤方义理解的 治中风之寒热。” 张氏认为,以气味辛寒之石膏治
种种观点。 风气合乎《内经》之旨。后世温病学家治疗“太阴风
4 越婢汤方义新辨 温”也是依“辛凉苦甘”之法立方以治风气。 风邪在
通过整理前人对越婢汤方义的理解,可以发现 于腠理肌表,故当配伍麻黄以开腠理,使邪气得去,
其中有很多疑问,比如,麻黄石膏何以能“发越脾 《神农本草经 》载麻黄“气味苦温,无毒,主治中风,
气”? 若欲“发越脾气 ”,为何不用干姜、白术之类? 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 ”,可见麻黄
“发越脾气 ”是否能治疗风水? 风水证本有汗出恶 是主治中风的主要药物。 其实,麻黄石膏配伍治疗
风,为何 还 用 麻 黄? 桂 枝 二 越 婢 一 汤 证 仲 景 明 言 中风、风气在唐代以前的方剂中极为常见 ,如续命汤
“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为何还用麻黄? 越婢汤何 类。方中再佐以生姜、大枣、甘草补中充营卫,因为
以治疗肺胀? 等等。 风邪得以伤人必是缘于营卫亏虚,风邪又会进一步
通过对疑问的思考和对经典的审读,笔者认为 损伤营卫,故以甘草补中,生姜强胃气以充卫,大枣
越婢汤的功用不在“发越脾气 ”,而是祛除腠理间之 “补少气少津液 ”以充营。 诸药合用,风邪去,正气
风气,详证如下。 充,三焦通畅,不治水而水肿自消,以发汗之药收止
4. 1 风水证病机 汗之功,实乃治病求本,审证求机的辨证轨范。
要正确把握越婢汤的方义,首先要理解该方所 当代经方大家胡希恕前辈认为麻黄和石膏的配
[15]
治之风水证的病机。“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 伍可以治疗汗出,但石膏的用量必须大于麻黄 ,
不渴,续自汗出,越婢汤主之。”风水者,乃是风邪中 此汗出即是风热邪气所致的。
于腠理,导致三焦水道不利,水气留于肌腠,发为水 由以上分析可知,“发越脾气 ”是无济于风水证
肿。 仲景云,腠理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今风邪居 的,越婢汤的功效也绝不是“发越脾气 ”。 若欲“发
之,故 使 三 焦 不 利。“三 焦 者,决 渎 之 官,水 道 出 越脾气”,白术、干姜应该是更优之选。《素问 · 奇
焉”,三焦是肺将脾上散之水精布达于周身的中间 病论》中治疗“津液在脾 ”之“脾瘅 ”用的是藿香、佩
通路,即所谓“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的过程,若三焦 兰之属( “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 麻黄石膏的配伍
水道为风邪所扰,则水精不得四布,留于腠理,发为 是否可以“发越脾气”颇具争议,许多古代医家也提
水肿。《素问·风论》有言: “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 出了质疑。
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因风 4. 3 《千金方》的证据
邪在表,腠理不固,故见恶风; 水气留滞于表,故一身 在《千金方 》中越婢汤见于《卷第七 · 风毒脚
悉肿,脉浮,不渴; 风邪开泄,故续自汗出。“风水 ” 气》: “风毒之气,入人体中,脉有三品 …… 若脉浮大
中“风”为病因,“水 ”为症状,“风水 ”二字已将病机 而缓,宜服续命汤两剂,应瘥; 若风盛,宜作越婢汤,
涵盖其中,正如《素问·水热穴论 》所云: “肾汗出逢 加白术四两”,可见,孙思邈是将越婢汤作为祛风剂
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 运用的,实际上,在其他祛风剂中都能看到越婢汤的
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 ”,所以风 影子,如《千金方 · 卷第八 · 诸风 》中所载大续命
水证的病机可以概括为“风袭腠理,水湿留滞 ”。 针 汤、西州续命汤、续命煮散、大八风汤,以及林亿等人
对这样的病机,治疗只需祛除风气,使邪去正安,三 校正《金匮要略》时选入附方的《古今录验 》续命汤,
第9 期 张天星等 “越婢汤”方义考辨 593

均有麻黄配伍石膏的组合以治中风 。越婢汤是否可 5 总结
以认为是古人治疗外风之“祖方”是值得研究的。 越婢汤之方义自古以来看法不一,种种观点给
《千金方·卷第十五上 》中有越婢汤治疗“肉极 后人带来许多启发,但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疑问,其中
热”的记载: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 的一些论述甚至略显牵强。笔者认为越婢汤的功用
泄,厉风气,下焦脚弱,越婢汤。”( 同 见 于《金 匮 要 是祛风邪以利三焦,从而达到止汗、消水肿、止咳喘
略》附方中) 细审此证,可知越婢汤的功用。 风气居 等的目的,用于风水、肺胀、风气等风邪袭表之病证。
于肌腠,风为阳邪,使肉极热,风性开泄,使腠理开、 对于越婢汤还有一些问题不能圆满的解释,譬
汗大泄,厉风之气耗损正气,使人下焦脚弱。投以越 如该方之命名,为何冠以“越婢 ”,许多古代医家费
婢汤祛风邪以固表———可见越婢汤不是发汗之剂, 了大量笔墨以抒己见,或以“婢 ”为“脾 ”,或以“婢 ”
而是止汗之剂,其止汗的机理是祛除肌表腠理的风 为“卑 ”,种 种 说 法,难 以 贯 通,有 待 于 进 一 步 的
阳之邪。 揭示。
有此便好理解《伤寒论 》中“桂枝二越婢一汤 ” 参考文献:
了,“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
[1] 成无己. 注解伤寒论. / / 于伯海. 伤寒金匮温病名著集成
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太阳表证不
[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8: 39.
解,仍有寒热,而脉微弱,仲景断以“无阳 ”,治法当
[2] 喻昌. 尚论篇. / / 于伯海. 伤寒金匮温病名著集成[M].
充其表阳,表阳充足则表邪自解,故以“桂枝二 ”以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8: 241.
充营卫、升阳气,“越婢一 ”以塞腠理、防汗泄,二方 [3] 杨栗山. 伤寒瘟疫条辨. / / 于伯海. 伤寒金匮温病名著集
相合则表阳得充、表邪得解。 成[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8: 787.
《伤寒论》中麻黄石膏的配伍用于有汗出的病 [4] 柯琴. 伤寒来苏集. / / 于伯海. 伤寒金匮温病名著集成

证除了越婢汤,还有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无大 [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8: 395.
[5] 尤怡. 金匮要略心典. / / 于伯海. 伤寒金匮温病名著集成
热者,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主之 ”,所以胡希恕前辈
[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8: 539.
提出了麻黄石膏配伍治疗汗出的观点 。
[6] 周扬俊. 金匮玉函经二注. / / 于伯海. 伤寒金匮温病名著
4. 4 肺胀与越婢汤
集成[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8: 631.
越婢汤是治疗风水的主方,在《金匮要略 》中, [7] 曹生有. 越婢汤临床治验 3 则[J]. 新中医,2009,41
此方同样用于治疗肺胀,肺胀与风水是何关系呢? ( 11) : 129 - 131.
《金匮要略 ·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篇 云: [8] 曹生 有. 越 婢 汤 治 疗 特 发 性 水 肿 81 例[J]. 新 中 医,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风 2005,37 ( 4) : 76 - 77.

水可由肺胀而发; 《金匮要略 · 水气病脉证并治 》篇 [9] 邓沂,韩涛. 越婢汤治疗肾炎的体会[J]. 甘肃中医学


2001,18 ( 4) : 24 - 26.
院学报,
云: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
[10] 李晶晶. 越婢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的
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
临床研究[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肺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 [11] 李宇铭,李致重. 论越婢汤属太阳温 病 代 表 方 ( 上)
风水和肺胀是太阳病发展而成的 2 种情况。综合以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29 ( 12) : 2756 - 2758.
上 2 条可知,风水和肺胀是由一种病因所引发的疾 [12]龚高柏. 越婢汤方义辨析[J]. 黑龙江中医药,
2005,
34
病的 2 个方面,患者感邪后或病风水,或病肺胀,或 ( 1) : 8 - 10.
由肺胀而及风水。 肺胀的病机是三焦不畅而致气 [13] 姜元安. 论麻黄汤类方剂的临床运用[J]. 北京中医

( 或水) 淤肺中,而成咳喘肺胀,其治法同样需要利 2004,11 ( 2) : 42 - 47.


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14] 张志 聪. 本 草 崇 原[M]. 北 京: 中 国 中 医 药 出 版 社,
三焦,三焦通利则肺气外达,其胀自解,仲景在用药
2008: 112.
上又加一味半夏以化水降逆,使上输于肺之水气减
[15] 姜庆荣. 胡希恕应用石膏经验介绍[J]. 中医临床研
少,则内外兼除,肺胀必瘥。 2012,4 ( 7) : 68 - 69.
究,
( 收稿日期: 2015-04-0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