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中国近代文学开端的概况

1840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处在这一历史漩
涡之中的文学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给文人生活有力的影响。

 他们亲睹列强的残暴,民族的危难,人民的疾苦和清朝统治的腐
朽,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与卫护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 各阶层人民爱国抗敌的决心又深刻地影响着作家、诗人们的情感,
并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不尽的精神源泉和广阔的生活素材。

于是,一种以反殖民主义侵略、反腐朽封建统治为基本主题,以突
出的现实性、批判性等为特色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

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主题之一。但鸦片战争前的爱国主义文
学基本上还是属于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内部矛盾。而鸦片战争后,反对
世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厦略,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则
成为爱国诗人、作家的共同主题。
这种突破在诗歌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张际亮、贝青乔、金和等人以
诗歌为武器:或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中国
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愤怒和抗议;或歌颂了抗敌御侮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
女,抒发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独立富强的热烈向往。

 反封建精神的凸现:
鸦片战争爆发后,这一主题更是和反投降的斗争结合在一起。一些
作品揭露了封建官僚刻剥诛求的残酷措施,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寄予了
极大的同情。所有这些都体现了鸦片战争时期文学的反封建精神。
Page 1 of 2
 新艺术形象的塑造:
鸦片战争之前,文学作品之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统治阶级各阶层的
人物或才子佳人、清官忠臣之类,下层劳动群众则很少以正面的形象进
入文学的视野,即便是在优秀诗人、作家的笔下,也只是令人一掬同情
之泪的弱者,也只写出他们境遇悲惨这一面真实。

鸦片战争时期,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激情得到文学家的赞颂,劳动
人民第一次在作家笔下作为富有战斗精神的英雄群像而被热情讴歌。其
中以反映三元里抗英的诗歌最引人注目。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
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敌锐气,出现了张维屏的《三元里》等著名诗篇。

 抗敌英雄: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中,曾出现了不少坚持抗战,洒血疆场,为
国捐躯的抗英将士。很多作品即以此为素材,以崇敬的心情去颂扬这些
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概。如《婴粟花》对林则
徐、关夭培等爱国官僚、民族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作了热烈讴歌。

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这些新艺术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变化的一种表
现,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的折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
文学的变娘是近代文学的开端,是中国文学新旧递姐的重要环节。

***********************************************

Page 2 of 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