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2018 年第 2 期(总第 127 期)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Apr.2018 No.2(Serial No.

127)
Journal of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身体研究的限度与新的可能
——兼评《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

刘新锁
(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22)

摘要:《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的核心论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身体”叙述及由此呈现出的
种种文学图景,将学术触角延伸到更为深广的文化领域,探察当代文学中各类型“身体”话语与其背后的
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性别意识形态等不同场域之间复杂多维的纠结互动。论著以女性研究者的身份激活
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感知,却并未沉溺于这样的自我身份认同之中,以更为清明的理性态度对当代文学中
的“身体”叙事进行整体考量,并能够在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为宽广的政治文化场域中展开分析,通过与
以往研究者的碰撞和对话,借以对一些过去似乎已有定论的作品实现了有效的“去蔽”并产生了个人化的“再
发现”。
关键词:身体政治;当代文学;限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18)02-0111-04
对人而言,“身体”既是他们精神和灵魂的附 识形态问题及国家、阶级理念强力遮蔽和压制,因
着物与存在依托,又是永远无法摆脱的羁绊和束缚; 而始终隐而不彰,对当时文学中性别问题的研究自
既是承受外来打击、戕害的被动客体,又可能成为 然亦是无法深入。整体而言,由于源自西方的性别
他们反抗不平等权力和话语秩序的强大主体甚至是 理论和女性主义研究范式的长期阙如,在二十世纪
“终极武器”;是压抑、阻碍自我道德净化和灵魂 初至 1980 年代这一历史时段,现代意义上的性别研
飞升的“沉重的肉身”,亦是实现生命个体实现终 究在中国文化、学术领域并未能够真正成型,遑论
极解放的力量源泉。由于其复杂的自然和社会属性, 以更为尖锐、决绝姿态出现的“身体研究”。直至
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上,“身体”曾被不计其数的作 1980 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文化、文学理
家以各种方式反复书写,由此构筑出一道道千姿百 论成果被大量译介和引进,以及女性作为政治、文
态的多样化文学景观。相应地,“身体研究”也成 化主体在社会权力结构中由边缘到中心的不断位移,
为了在学术界已蔚为大观的性别政治、文化和文学 中国的性别研究获得了强大的理论及现实支撑随之
研究的核心场域之一。 得以正式确立,并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内随整体
在现代文学阶段,不少中国作家尤其是一些女 语境的变迁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性别研究
性写作者已然在作品中展现了他们强烈的性别意识 迅速迈进的强力推动下,作为其重要学术分支之一
和性别自觉,但由于道德禁忌和学术视野局限,同 的“身体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学界关注,吸引了不
时代研究者对从性别角度观察、揭示这些作家、作 少研究者尤其是大量女性学者投身其中,他们将深
品所具有的文学及文化史意义有所忽视;及至 1950 切的现实生活和生存体验与缜密、细致的学理分析
到 70 年代,在政治一体化占据统摄性的时代文化环 相结合,结出了一批既带有生命温度又具备思想、
境之中,性别问题总是被相对更为宏大而迫切的意 理论深度的学术硕果——刘传霞教授于 2014 年出版
作者简介:刘新锁(1978—),男,山东滨州人,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111·
的新著《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便是其中 对接的可能?即便这一理论具备本土化的维度与可
的代表性成绩之一。 能,但实际情况却是渐有沦为脆弱、空洞的象牙塔
一、“身体写作”及“身体研究”的限度 式话语增殖的危险,这是否说明相对于当下中国而
1980 年代中后期,挟先锋文学艺术探索的余威, 言因其过于奢侈而必然会陷入研究者自说自话的困
林白、陈染以及之后的海男等一批女性作家大胆挑 境? [1]
战既有的伦理及文学规范,勇敢正视女性体内潜滋 事实上,“身体写作”在 1990 年代之后的走向
暗涌的欲望、冲动,以身体和感觉为出发点,大胆 也的确证实了,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随着商
正视和书写女性对世界、自我及男性的直观感受, 业化潮流滚滚而来以及大众消费文化的迅速崛起,
将中国女性一向被强大的道德传统压抑而秘不示人 当初姿态曾经极为激烈、先锋,反叛意识强烈的“身
的另一重幽暗世界暴露出来。应该说,他们的《一 体写作”也出现了严重的蜕变。起初,“身体”尤
个人的战争》、
《子弹穿过苹果》、
《私人生活》、
《说 其是“女性的身体”被作为写作者们张扬女性自我
吧,房间》以及《女人传》、《男人传》等作品的 的生命意识,反抗男权社会政治、伦理秩序及男性
出现可谓恰逢其时:“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在中 中心话语的强大武器,他们试图以此来表达自己心
国已经“浮出历史地表”正有待继续向前拓展和深 中的质疑和批判,通过实现“身体”内在的价值和
化,这些“把女性自己的身体作为话语之源”的作 意义来确立和建构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地位;但很快
家及其创作正好给研究者提供了恰当而鲜活的研究 文学作品中的“身体”所具有的这种解放意味和革
对象或者说剖析样本——从西方引进、移植而来的 命势能便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男权话语体系和蓬
学术理论话语与中国本土化的文学景观相互参照映 勃兴起的大众消费文化双重夹击下被消解殆尽,女
发,西蒙娜·德·波伏娃、凯特·米利特、埃莱娜·西 性的“身体”在大众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语境中
苏等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相关表述和学术范式,成 不仅不被视为他们自我抗争的武器和建构女性主体
为揭示、阐发林白、陈染、海男们作品蕴含的女性 的强大支撑,反而被作为男性庸俗消费动机和肉体
主义及女权主义价值立场及其精神内质的理论利器, 欲望投射的对象而陷入“风景化”甚至是“奇观化”
反过来,中国作家的创作实践又成为验证西方女性 的陷阱:女性作家对自己身体及内在欲望涌动的展
主义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及其中国化可能的现实依据。 现越是充分、姿态越是激烈,男性大众文化消费者
有研究者将林白、陈染们的这一类型创作命名为“身 便愈是从中获得更为强烈的“窥探”欲望满足。在“女
体写作”,中国化的“身体研究”也随之成为当年 性身体”周围环伺的男性目光中,女性作家的“身
的学术热点之一,并至今还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 体写作”已不仅不能成为他们确立和建构自我主体
但是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中国的现实土壤和 性的手段,甚至适得其反强化了女性作为男性视野
文化语境中,“身体写作”这种提法其实本身便存 中文化消费的被动客体属性。这样一来,所谓“身
在着被无意甚至是刻意误读的危险,同时他们的创 体写作”即便从形式上还保留了质疑、批判男权中
作向前走也暗含着发生畸变的可能;而“身体研究” 心话语的激烈话语姿态与抗争痕迹,但在实质上已
的学术理路在中国也会受到主客观各种因素的限制: 经沦落为与其出发点渐行渐远的一种异质性存在。
由于其发生所依赖的西方文化背景其实与中国有着 更何况,还有部分女性作家在各种现实因素的干扰
巨大的差别因而使其“西化”色彩极为明显,同时 和诱惑下,会在写作中刻意渲染、展示自己非常规
其理论主张相对于中国现实也的确过于超前,导致 的性经历与性体验——世纪之交曾在文坛上引发激
其对中国一些相对更为严峻而深切的现实问题难以 烈争议的卫慧、棉棉等“上海宝贝”们,以及此后
形成有效呼应——自“身体写作”潮流和“身体研 涌现的大造噱头哗众取宠的形形色色的“美女作家”
究”甫一涌现,引发的一些质疑声音便主要集中于 们,甚至靠自曝性隐私一举成名的网络作家“木子美”
此且这种声音至今并未消失:有人怀疑这样一小部 等等,他们所谓的反叛、抗争恰恰却是对男性欲望
分作家进行的“身体写作”实践能否代表中国女性 目光的半推半就甚至是主动迎合,并在资本市场的
自我觉醒已经达到的强度与深度?他们的意义在从 包装和运作下与大众消费文化逻辑形成了内在的合
事“身体研究”的这批学者这里是否被过分放大了? 谋。在他们这里,“身体写作”的形而上意味和革
有人甚至更为尖锐地提出:在中国,
“身体研究”
(甚 命意义已经完全丧失,他们的创作(如果木子美们
至女性主义理论话语)与我们的本土现实究竟有无 的文字也可以被称为文学创作的话),正成为显现
·112·
或者放大“身体”写作与研究内在限度的畸形样本。 题呈现和人物形象进行的一番细致周密而精彩纷呈
那么,“身体研究”是否真的已是山穷水尽, 的剔抉爬梳之后,论者得出了比以往对此类作品的
究竟还有没有继续深化和拓展的学术空间?在这样 “再解读”更为深入的别样发现:“20 世纪 50-60
的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给了我 年代中期革命文学的爱欲叙述,一方面压抑革命者
们肯定性的回答,其现实和学术意义也由此得以凸 的个人爱欲,另一方面又遵从世俗幸福原则,按照
显——这本专著从新的研究视角切入和考量中国当 阶级身份、政治立场对爱欲资源进行了重新分配,
代文学的“身体叙述”,并成功地向我们敞开了“身 从而召唤人们加入革命行列。吊诡的是:人们要进
体研究”的另外一种新的可能。 入革命行列,就必须治理与管束个人爱欲,建立符
二、“身体政治”研究及其意义 合革命要求的爱欲观,而一旦进入革命,人们却又
刘传霞教授提出:“身体的建构或者生成是一 能够借助革命话语讨论个人爱欲。” ——这里对“红
[2]
个非政治性结果,也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 ,这 色经典”作品中“革命与爱欲”之间剪不断理还乱
便有效摆脱了以往将“身体”予以本质主义处理的 的复杂纠葛尤其是其内在悖论的揭示,可以说是见
传统窠臼,转而以开放的学术视野对中国当代文学 人所未见;而“从性别政治角度考察,不论是十七
数十年来形形色色的“身体”呈现方式及其内部蕴 年时期压抑爱欲的革命文学叙述,还是“文化大革命”
含的各类重要政治、思想、文化命题进行动态观照: 时期彻底剔除爱欲的激进文学叙述,写作者的性别
“把当代中国文学身体叙述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加 立场仍潜在规约与影响着文本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
以研究,考察在不同时期文学中的想象、处理、呈 的认知与建构,男作家的革命文本叙述也隐含着男
现身体的方式、策略,梳理当代中国社会的身体社 性中心主义文化心理,而女作家极其有限的革命文
会功能、身体观念的变迁脉络,力图揭示出其背后 本却在革命规范之内做着更为隐蔽的突破,试图为
[3]
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就实际情况来看,这本 女性解放、新的人生角色找寻合理路径,为女性
厚重的著作也的确实现了这一学术目标。 寻求更加开阔的生存空间”, [4] 则更是基于女性学
整体而言,
《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对“身 者的生命体验及深切体悟之上的敏锐洞察与学理提
体研究”的拓展和创新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升。
首先,这本著作的核心论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 其次,《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一书虽
的“身体”叙述及由此呈现出的种种文学图景,但 然以女性研究者的身份激活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感
其讨论的问题又不仅仅局限于“身体”,而是将学 知,却并未沉溺于这样的自我身份认同之中,而是
术触角延伸到更为深广的文化领域,探察当代文学 较为有效地摆脱了此前“身体写作”和“身体研究”
中各类型“身体”话语与其背后的社会、政治、经 往往会事先预设的“男性 / 女性”二元对立式书写
济以及性别意识形态等不同场域之间复杂多维的纠 和研究立场,以更为清明的理性态度对当代文学中
结互动。换言之,在这本著作中,“身体”始终是“在 的“身体”叙事进行整体考量,并能够在更为开阔
场”的,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身体”,而是由当代 的视野和更为宽广的政治文化场域中展开分析,通
文学纵向发展历程中所展现的各类型“身体叙述” 过与以往研究者的碰撞和对话,借以对一些过去似
出发,透过文学对身体的“呈现”揭示文学化的“身体” 乎已有定论的作品实现了有效的“去蔽”并产生了
景观与社会、与世界的内在关联,探讨“身体”在 个人化的“再发现”——比如对“反思文学”力作
不同的权力关系中究竟如何被建构、锻造,以及经 之一《芙蓉镇》的解析,即是如此。本书在第七章
由“身体”所显现的复杂政治、思想、历史与文化 “去势男性的身体”论及《芙蓉镇》中谷燕山这一
内容。从这样的视野或研究维度出发,文学中的身 人物形象时,一反此前研究者提出的“小说书写谷
体也便不复仅仅是单一或者单义的身体,而是为其 燕山性机能缺陷是多余的,破坏了这个正面形象,
赋予更多也更为丰富的历史、政治、文化内涵,将 影响到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减弱人物的思想力量”
其放置在多重意蕴内涵纵横交叉的立体坐标体系中, 的观点,以新的眼光为这一人物形象注入了全新的
由此实现了对文学“身体”的“福柯”式观照和解读。 思想和文化内涵:“作为一个融合了客观生活的审
比如在论述二十世纪 50-60 年代文学的身体及爱欲 美再现、主观情意的审美表现与审美的艺术形式三
叙事时,以《青春之歌》《红岩》《艳阳天》等一 元结构的文学形象,没有多少文化的专业老干部谷
批“红色经典”小说作品为剖析样本,经过对其主 燕山,他身体上的性无能绝不仅仅是一种只关涉其
·113·
自身世俗幸福的个体之病,它是一种与时代政治文 单一化的特征,不论是对性体验的诗性、象喻性表达,
化权力相关的时代病,关涉着中国社会对他以及他 还是性本能的自然化、粗鄙化叙述,大多数文本在
所代表的阶层在西安市政治权力网络中所处地位的 性叙述上都带有狂欢化倾向;不论是作为政治与性
认知。” [5] 很明显,这样的解读避免了一些女性研 别反抗武器的性,作为历史与文化象喻的性,还是
究者容易出现的狭隘、偏激的弊病,从更高的视点 作为消费品的性,所有文本叙述都逃不脱被消费的
和更客观的立场阐释问题,从而得出了更公允和严 命运。” [6] 只有以批判性的眼光穿透 1990 年代以来
谨的结论。 当代文学充斥着的形形色色的性叙述构成的虚假繁
最后,是这本著作鲜明的批判性立场。上文曾 荣与“多元化”表象,才能够得出如此痛快淋漓而
经述及,本书中一些结论显示出著者清明的理性和 又极为深刻的诛心之论。
较强的理论思辨能力,但这绝不意味着价值立场及 应该说,《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建构》一书
学术个性的模糊:书中自始至终贯穿了敏锐、清醒 是对当前性别研究尤其是“身体研究”整体格局的
的问题意识,对政治、经济以及其他各色权力秩序 一次重要拓展,其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也具有较强的
和话语体系对人的价值、尊严、生命构成的戕害、 前瞻性和继续深化的可能。刘传霞教授既具备沉实、
扭曲、异化保持着足够的警惕,经由对如“缺失痛 严谨的学风,又拥有灵动、细腻的才情,我们期待
感的身体”“饥饿的身体”“疯癫的身体”“泛性 着也相信,她在这本份量厚重著作的基础上,一定
化的身体”“着装的身体”“时尚化的身体”等当 能够更上一层楼,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取得更大的成
代文学各类型的身体叙述和话语建构展开的细致分 就。
析,探察其深层意识形态及文化意味,从中显示的
是一名女性知识分子对自由、悲悯和人道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的热切追求与独立不倚的人格理想。比如在“泛性 [1] 董丽敏 . 女性主义 : 本土化及其维度 [J]. 南开学报 ,2005,(2).
[2][3][4][5][6] 刘传霞 . 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 [M]. 北京 : 中国
化的身体”一章中,著者一针见血地指出:“20 世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4,10,49,153,253.
纪 90 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性叙述在多元之中呈现着
(责任编辑:汝艳红)
※※※※※※※※※※※※※※※※※※※※※※※※※※※※※※※※※※※※※※※※※※※※※※※
( 上接第 59 页 )

通。从广泛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之义和必经之路,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选择。
在文化的角度,也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贯通的过程,只不过我们对此“日用而不知”罢了。[9] 参考文献
四、结语 [1] 陈先达 . 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 [N]. 光明日报 ,2017/9/11.
[2] 叶自成 .“原点”之思 : 历史、典籍中的执政思想源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传统文化精华与习近平治国理念 [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2014,(1):48-58.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 [3] 习近平 . 习近平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
益广泛,其中就包含了对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这 [EB/OL]. 新华网 ,2013/9/26.
就要求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不断发展中国 [4] 习近平 .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EB/OL]. 新华网 ,2014/2/25.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
[5][7][10] 习近平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
影响力。这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会上的报告 [N]. 人民日报 ,2017/10/28.
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 [6] 习近平 . 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
要举措。 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之 2014/9/25.
[8] 祝和军 . 如何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J]. 前线 ,2017,(1):55-58.
处,从哲学的角度,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
[9] 祝和军 . 实践境域的开启与交融——也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化存在相互结合的契机和平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
传统文化的汇通 [J]. 东岳论丛 ,2017,38(4):22-29.
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汇通,不仅可能而且十分必
(责任编辑:汝艳红)
要,这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应有
·1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