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行銷管理CH6 重點整理

6.1 組織購買者的類型
1. 製造廠商:購買產品與服務的目的,為了從事其他產品或服務的製造。
2. 中間商:又稱重售者(reseller),購買產品是為了再銷售,賺取價差。
3. 服務性組織:提供服務為主的組織,因需提供服務而購入的實體產品或無形服
務。
4. 政府組織:服務性組織,且採購金額大,與民間機構有不同採購程序
5. 非營利機構:醫院、公益團體、大學等。
6.2 組織市場的特性
6.2.1 市場成員特性
購買量較大:組織市場的購買量通常比一般消費者大。ex.飯店有較大的肥皂需
求量
購買者數目較少:優點是容易找到可能買主,掌握其需求與提供獨特性的服務。
購買者集中:組織市場顧客較消費者地域性集中。因受其生產條件限制,會因區
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地域性需求。
買賣雙方關係密切:購買數量大和買方數目有限,工業行銷只需少部分資源可掌
握顧客。
6.2.2 需求特性
引伸性需求(derived demand):組織市場需求是引伸性需求。工業品需求來自
於消費者對最終產品的需求。
需求彈性較低:
組織市場對於原物料的需求,來自顧客對產品的需求,若顧客需求無上升,
即使原物料價格下跌,組織市場需求也不會出現。
受有效產能與倉庫固定容量限制,原物料價格下降還需事產能的消化能力與
倉庫的儲存量決定。
若原物料或零組件佔最終產品比例小,價格升降對總成本影響有限。
聯合需求:兩個或兩格以上的產品需一起使用時而發生。ex.減少對電腦需求
時,對電腦相關周遍的需求也會下降。
波動大的需求:消費者需求只要有改變,對生產產品的工廠與設備需求有很大改
變,又稱為乘數效果(multiple effect)或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
6.2.3 購買特性
專業的購買:組織會透過專業的購買者或採購人員,具有專業知識、完善的議價
技巧、充足的市場情報與理性的處理態度。
參與購買決策的人較多:除了專業的採購人員和使用者,也包括各領域的專家,
參與購買決策並提出看法與意見。
直接採購:越過通路成員,直接向製造商採購,可取得價格優惠外,也可掌握相
關產品來源。
以租賃代替購買:有些叫昂貴的資產或設備,偏向租賃代替購買,減少支出。
人員銷售為主:工業行銷強調人員銷售,因需求有相當大的差異與時常變化。
互惠採購(reciprocity):因單一顧客比重大,需維持良好的顧客關係。工業行銷
的顧客要求供應廠商禮尚往來採購他們的產品。
6.3 組織採購機制
6.3.1 採購中心
-採購中心(buying center)包含組織中涉及購買決策的所有人員。人員數目與組成會
隨購買側的重要性與複雜性,與每次的購買性質而有不同組合。可從以下幾個構面了
解:
垂直涉入:包含的組織階層數目。
橫向涉入:包含的組織部門數目。
廣度:包含的人員數目。
連結度:人員在採購上彼此互動的程度。
集中度:人員在採購上的重要程度。
6.3.2 組織購買者的角色
1. 發起者(initiator):第一個建議購買的人,也是第一個發現問題的人。ex.生產現
場的工作人員。
2. 影響者(influencer):過程中影響購買決策替代方案的人,幫忙界定購買標的物
的規格與說明,提供替代方案的資訊。
3. 守門員(gatekeeper):負責控制資訊流入與流出的人。ex.購買代理商或秘書。
4. 決策者(decider):擁有正式或非正式決策權力的成員,可以決定或核准採購的
供應品項和品牌。
5. 購買者(buyer):進行交易或購買的人員,負責協商或談判交易條件。
6. 使用者(user):實際使用該產品的人員。
6.3.3 組織市場的購買類型
直接重購(straight rebuy):有一定的例行程序,授權較徹底。整個購買程序包
含一定的表單和步驟,是例行性工作。
修正重購(modified rebuy):原先的購買情境,出現不熟悉或變化的狀況,使組
織購買者重新考慮先前的購買決策。
全新採購(new task):購買單價較高,缺乏相關購買經驗,需要大量的資訊與廣
泛的購買決策,且決策也相當複雜。
6.3.4 系統銷售與系統採購
系統銷售(systems selling):提供組織購買者或消費者一個完整的問題解答,
稱轉匙解答(turnkey solution)。顧客購買產品後,可一次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只
需啟動解決問題的機制。在系統銷售下,產品價格可能較高,供應商得到利潤也
較多。ex.加盟的廠商提供轉匙解答。
系統採購(system buying):與系統銷售為一體兩面。
6.3.5 供應鏈管理(supply-chain management)
將製造廠商的運作與策略性供應廠商、主要中間商、顧客等連結,強化其效率。
透過密切的供應商關係,提升製造與運送的效率、速度與精確度,廠商必須證明
能滿足工業用戶在配送、服務、資訊等要求。成為長期關係,也是長期利潤的基
礎。
E化採購(E-procurement):整合供應商的方式,買方可能和供應商利用企業內部
網路建立連結,與潛在供應商建立採購聯盟。
6.4 影響組織購買行為的因素與購買程序
6.4.1 影響組織購買行為的因素
包含競爭因素、經濟因素、人際因素與個人因素。
6.4.2 組織的購買程序
問題的確認:來自組織內部或外部的刺激,對組織問題的體認。內部刺激包含生
產進度落後、成本提高、品質低落、物料短缺。外部刺激包含新技術的發表、新
產品推出、供應商的廣告宣傳。較偏向經濟上的動機。
一般需求描述:針對需求做一般特性描述,需透過和其他工程人員貨使用者討論
後決定。含產品可靠度、耐久度、技術的特性及可接受的價格,提供大方向。
設定產品規格:發展技術規格,告知需求的產品內容。價值分析功能是透過零組
件研究,探討不影響產品實質功能下,對零組件重新設計、更換、縮減或合併
等。
尋求供應商:透過公開招商、網路查詢或同業推薦等,找到潛在供應商。
徵求報價:要求供應商提出詳細到報價與執行計畫。
選擇供應廠商:根據屬性進行評估,組織進行賣方分析。評估內容包含技術與生
產能力、財務狀況、產品可靠性、供貨穩定性、售後服務的能力。
實際採購以及訂約:將所有條件寫入合約中,也可簡化方式下單。利用總括採
購。
總括採購(blanket order):指和供應商達成協議,由供應商承諾在一特定
期間內,以某特定價格重複供應買方所需的物品,而庫存放在供應商,又稱
無庫存採購方案(stockless purchase plans)。供應商與買方有密切長期交
易關係。
績效評估:針對產品的使用效益和使用成本進行比較,以整個產品的實際壽命產
生的效益與成本評估。又稱壽期效益(life cycle benefits)與壽期成本(life
cycle cost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