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軌道與週期之估算

陳澤瑩 左營高中天文社師
本文運用高中階段物理及數學知識、太陽質量、地球質量、日地距離、地球半徑、地表
重力加速度等、來約略估算詹姆斯韋柏太空望遠鏡的軌道與週期。經過簡化與推理後,得到
暈輪軌道週期與其軌道半徑無關的結果。
一、 適合詹姆斯韋柏太空望遠鏡的軌道
哈伯望遠鏡自 1990 年升空後已經過了 30 多個年頭了,這段時間中,哈伯望遠鏡帶給人
類許多壯麗的照片。但哈伯望遠鏡也有其極限,在短波段之後的紅外光,哈伯望遠鏡就力有
未逮。由於宇宙空間膨脹,星光波長紅移,離我們越遠的天體所發出的光,波長紅移越多。
若想了解更遠的天體甚至是宇宙剛誕生不久的光景,就需要偵測遠紅外光的波段。於是有了
專門偵測紅外光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偵測天體發出的紅外光並不容易。主要的原因是,任何有溫度的物體都會發出紅外光,
需去除環境中紅外光的干擾後,才能辨認出哪些紅外光是來自目標天體。所以詹姆斯韋伯望
遠鏡必須要隔離來自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紅外光。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科學家們希望此望遠
鏡所處的位置,能讓太陽、地球及月球永遠位在望遠鏡的同一側,以遮陽膜擋住來自太陽、
地球及月球的紅外光。那要如何讓望遠鏡維持在太陽、地球、月球位置的對面呢?
  若將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以下簡稱 JWST)的運行位置設
定於太陽地球的第二拉格朗日點(以下簡稱 L2) [4],如下圖。在這位置上,JWST 可和地球一
同以相同的週期繞太陽公轉,如此可以確保太陽、地球及月球都保持在 JWST 的同一側。
(註:拉格朗日點,是法國天文學家拉格朗日計算出的,在兩大質量天體的軌道系統中,加入質量相對兩天體可
忽略的第三個物體,使此物體可維持穩定軌道的點,共有五個(L1、L2、L3、L4、L5),但適合 JWST 的軌道位
置是 L2。)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運用高中物理與數學,估算 JWST 運行軌道。
 
 

 
 

m
S E
二、 JWST 與地球距離之估算
設 JWST 的質量為 m,太陽質量為 M ⨀,地球質量為 M ⊕、日地距離為 R,地球至 JWST
之距離為 r。設地球(E)與太陽(S)共同繞日地系統之質心(C.M.)做等速圓周運動。從質心運動
概念可知,日地系統之質心至地球之距離r ⊕ 及質心至太陽之距離r ⨀ 有以下關係:
1 1
r ⊕ :r ⨀ = : (1)
M⊕ M⨀
先分析 m 的受力,m 與地球以相同的角速度ω繞太陽進行等速圓周運動,其向心力來源有兩
個-地球對 m 之引力及太陽對 m 之引力。運用萬有引力、牛頓運動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可得:
G M⨀m G M⊕m
2
+ 2
=mac (2), a c =( r ⊕ +r ) ω 2 (3)
( R+ r ) r
又地球繞日地質心做等速圓周運動,其角速度與 JWST 之角速度相同,地球所受向心力來源
為太陽與地球間的引力:
G M⨀ M⊕
2
=M ⊕ a⊕ (4),a ⊕=r ⊕ ω2 (5)
R
M⨀
由式(1)可知r ⊕ = R (6),將式(4)、(5)、(6)整理為
M ⨀+ M⊕
2 G M⨀ 1 G ( M ⨀ + M ⊕ ) (7),再代回(2)、(3),可得
ω= × =
R2 r⊕ R3
M⨀ M⊕ ( M ⨀+ M ⊕ )
+ = ( r ⊕ +r ) (8)
( R +r )2 r 2 R3
至此若要解出 r,會面臨 r 的 5 次方程式,不易計算。
好在太陽質量遠大於地球質量 M ⨀ ≫ M ⊕ ,則式(8)可近似為
M⨀
2
( R +r )
+
r
M⊕
2
=
M⨀
(
M ⨀+ M ⊕
R+ r
R
3 )
M ⨀+ M ⊕
≅ ( R+ r )
M⨀
R
3 (9),移項整理為

M⊕ M⨀ M⨀ M⨀ M
2
= ( R+ r ) 3 − 2
= 3 2
[ ( R+r )3−R 3 ] ¿ 3 ⨀ 2 [ ( R+ r )−R ] [ ( R+r )2 +( R+r ) R+ R2 ]
r R ( R+r ) R ( R+ r ) R ( R+r )
又 M ⨀ ≫ M ⊕ 時,m 需離地球夠近,地球引力才會大於太陽引力,才能使 m 與地球一同運行,
故假設 R ≫r
M⊕ M⨀ 3 M⨀
r [ ( R+r ) + ( R+r ) R+ R ] ≅
2 2
2
= 3 2 3
r
r R ( R+r ) R
M
r 3 = ⊕ R 3 (10)
3 M⨀

( )
1
M⊕ 3
r =R (11)
3M⨀
接著只需將日地距離 R ≅ 1.5 ×108 km 、太陽與地球的質量比例 M ⨀ ≅ 3.3 ×10 5 M ⊕ 代入
(11),即可得 r。幸運的是,恰好不需要計算機,單純以紙筆計算即可算出。

( ) ≅1.5 × 10 km,距地球約 150 萬公里遠處。


1
8 1 3 6
r =1.5× 10 × 5
9.9 ×10
至此我們已估算出可讓 JWST 運行的位置了,在 L2 處,能維持太陽、地球及月球在
JWST 的同一側,並且 JWST 與地球以相同角速度繞太陽公轉。

但其實 JWST 不能在 L2 點維持長時間的平衡。為什麼呢?試想以下情境:


1. 若 JWST 在 L2 點突然受到擾動,使之從 L2 點稍微往地球靠近一點點,由於距離變近,地
球和太陽對它的引力都變大,如此一來它會更向地球加速,並離地球更近……就無法維持
在該位置。
2. 若 JWST 受擾動從 L2 點稍微遠離地球一點點,由於距離變遠,地球和太陽對它的引力都
變小,它便更遠離地球……引力無法再將其拉回 L2 點。
換句話說,L2 點雖然可以滿足使 JWST 與地球一同繞太陽公轉的條件,卻是不穩定平衡
的狀態。(註:靜力平衡分為穩定平衡、不穩定平衡、隨遇平衡)
L2

L2

L2 點就像在鞍部,也就是山谷走向與山峰走向互相垂直的地形。於日地連線的方向上,
在 L2 的物體就像是在山峰尖端的石頭,推一下或拉一下,就會讓石頭失去平衡,從峰頂墜落。
而在垂直日地連線的方向上,在 L2 的物體則像是處於山谷,谷底的石頭被推或拉一下時,引
力會將石頭拉回或推回山谷。
如何才能讓 JWST 真正穩定地運行呢?有個方法是,當石頭要從峰頂落下時,趕緊將石
頭推回去峰頂!每當石頭要倒下時,就將石頭推回去,才能使之維持在峰頂位置。有人比喻
[4]像是希臘神話的薛西弗斯,日復一日地將巨石往山頂推。但操作這方法時要小心,不能越過
峰頂,否則的話會……。所以其實 JWST 並不是真的位於 L2 點,而是在比 L2 更靠近地球一
點點的地方,並需要燃料持續推進以避免更靠近地球。我們可稱此點為 L2’。

地球 L2
L2’
三、 暈輪軌道週期之計算
至此 JWST 終於可以穩定運行了,但還有個問題。若 JWST 真的處在日地連線上,那就
會一直處在地球的陰影中,而照不到太陽了。雖然這樣可以免除太陽的紅外光影響,但
JWST 也需要太陽能發電才能運行更久的時間,進行更多的任務(畢竟花費了百億美金……)。
所以它運行位置其實也不是剛好在日地連線上的 L2’點,而是與日地連線有段垂直距離的
「暈輪軌道」,如下圖。

非真實比例

JWST 在此暈輪軌道運行的半徑與週期分別是多少呢?我們可稍修改前面的方法,這次
需要考慮夾角與分量。設 L2’距離地球 L,JWST 以 L2’為圓心,半徑 a 做等速圓周運動,軌
道面與日地連線垂直。我們將 JWST 所受到的力分解成 X 方向(平行日地連線方向)與 Y 方向
(垂直日地連線方向)。
先分析 X 方向的繞日公轉運動,可將式(9)改寫成
M⨀ R +L M⊕ L M⨀
∙ + ∙ = ( R+ L )
( R + L ) + a √ ( R+ L )2 +a2 L +a √ L2 + a2
2 2 2 2
R3
M ⨀ (R + L)
3
2 M⊕ ∙ L M ⨀ (9’)
[ ( R+ L ) ¿¿ 2+ a ] 2 + 3
= ( R+ L ) 3 ¿
R
( L2 +a2 ) 2
由於( R+ L )2 ≫ a 2,故可近似為
M⨀
(R + L) 2
+
M⊕ ∙ L
2
3
2 2
( L +a )
=( R+ L )
M⨀
R 3

M⊕∙L
2
3
2 2
(L + a )
=M ⨀
[ R+ L
R 3

1
]
( R + L) 2
3L
≅ M⊙ 3
R

M⊕ 3
3
=M ⊙ 得到和式(10)相似的結果,可移項為
R3
( L2+a )2 2

3
M⊕ 3
( L2 +a2 ) 2 = R (10’)
3 M⊙
接著分析 Y 方向的繞 L2’點的運動,設其為等速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來自地球與太陽在 Y
方向上的分量
GM ⨀ ∙a
4 π 2 a (12)
3
GM ⊕ ∙ a
[ ( R+ L ) ¿ ¿ 2+ a2 ] 2 + 3
= ¿
T2
( L2 +a2 ) 2
可將式(10’)代入式(12),並利用 R ≫ a , R ≫ L,式(12)近似為
GM ⨀ 3 G M ⊙ 4 G M ⊙ 4 π 2
3
+ 3
= 3
= 2
R R R T


3
R
⇒ T =π (13)
G M⊙
可發現在這些近似條件下,暈輪軌道週期與暈輪軌道半徑 a 無關。不同的暈輪軌道半徑 a,軌
道週期皆相同。將以下已知數值代入式(13),即可估算出 JWST 在暈輪軌道上運行的週期
2
−11 N ∙m 、
G =6.67 × 10 2 R =1.5 ×10 11 m
kg
5 29
M ⊙ = 3.3 ×10 M ⊕=3.3 ×6 × 10 kg


27


×1015
√ √ √
11 3
(1.5× 10 ) 8 9× 1015 3 1015 3 5 3
⇒ T =π =π =π = π = π × 107 = π × 104 ×0.
−11
6.67 ×10 ×3.3 × 6 ×10
29
6.67 ×3.3 ×6 16 × 22 4 22 4 11 4
得到 JWST 在暈輪軌道的軌道週期約為 6 個月。
幸運的是,用紙筆計算還不算太複雜,無計算機的情況下亦可估算。
四、 以小角度單擺運動近似
若讀者覺得上述計算稍微複雜,網路討論區有人提供另一種步驟較少的方法,是將暈輪
軌道的運動近似為小角度單擺的簡諧運動[5]。設地球至 L2 的距離為擺長 L,L2 點為平衡點,
JWST 以垂直日地連線的方向來回振盪,此方向上的加速度來自地球引力及太陽引力的分量。

S E
利用小角度近似 sinθ ≅θ , sinϕ ≅ ϕ 非真實比例

2
ω Lθ=g ⊕ θ + g⊙ ϕ

又 Rϕ=Lθ

2 L (14)
ω L=g ⊕ + g⊙
R

R : L=1.5 ×10 :1.5× 10 =100 :1 (15)


11 9

太陽重力場與地球重力場在該處的強度比例為
M ⊙ M ⊕ 33 ∙10 4 1
g⊙ : g⊕= 2 : 2 = 2
: =33:1 (16)
R L 100 1

將(15)及(16)代入式(14)可得

1
ω 2 L=g ⊕ + g⊕ ∙ =1.33 g⊕ ,再由簡諧運動觀念,可得
100

T =2 π
√ L
1.33 g⊕
(17)

式(17)雖然是簡諧運動週期,但其實和式(13)的等速圓周運動週期是相同的。可改寫為

√ √ √ √
L 3L 102 L R2
T =2 π =π =π =π
4 g⊕ g⊙ G M⊙
g
3 ⊕
等速圓周運動之投影即為簡諧運動。故兩種做法都可得到同樣的結果。
我們所得到的暈輪軌道週期約為 6 個月,與 JWST 週期的真實數值[3]相去不遠。
五、 結語
JWST 能一邊與地球繞行太陽公轉,又一邊繞行空無一物的 L2’點,乍看之下令人感嘆它
的複雜,經過分析後,發現在簡化的情況下,其實只需高中物理與數學即可推理與估算,並
得到與真實數值相近的結果。從計算過程中也發現,日地系統 L2 點的暈輪軌道週期,與軌道
半徑無關,接近於六個月。或許這只是任何一本軌道力學都查得到的內容,但對末學來說是
新知,感謝蘇理事長邀稿,讓末學有動力學習與整理自己的心得。
實際上 JWST 的運行還需考慮月球等其它太陽系天體所造成的攝動,其暈輪軌道也並非
圓形,其中還有相當多的細節,惜末學才疏學淺,目前僅能用高中物理與數學來估算。不過
從另一角度來說,或許此主題可讓有興趣的高中生作為物理練習題。
讀者若發現本篇文章有任何思慮不周處或任何建議,末學懇請您的賜教,請不吝透過
e-mail 給予末學指教。感謝以下參考資料來源作者的啟發,特別是[1][2][5]。末學參考了他們
所提供的方向與想法,只是錦上添花,將計算過程列出。
六、 參考資料
1. 科宅導讀-知識娛樂 × 問題 × 夢囈與詩
https://www.facebook.com/Nerdxplain/posts/340648394732916
2. How James Webb Orbits "Noth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bn8-_QV8Tg
3.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s_Webb_Space_Telescope
4. Lagrange point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grange_point
5. orbital mechanics - JWST Halo Orbits for Dummies: can halo orbits be usefully approximated by
Simple Harmonic Motion? - Space Exploration Stack Exchange
https://space.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57644/jwst-halo-orbits-for-dummies-can-halo-orbits-be-
usefully-approximated-by-simple/57649#57649
6.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and L2 Orbits | WIRED
https://www.wired.com/2011/08/james-webb-space-telescope-and-l2-orbit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