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国际秩序“阴阳之势”的“太极鱼眼”

——新加坡华族对过去的和解以及面向未来的新定位

这是坐落在 Marina Bay 边大华银行总部旁的一组雕像,它塑造出清朝时南洋劳工辛苦劳作的


和当地官员与欧洲商人贸易的场景。当中国大陆人看到这一尊雕像时,他们会对这些远在南洋依
然遭受苦难的同胞表示无限同情,革命一辈的传统中国人甚至会在革命美学的逻辑下联想到新加
坡的劳动人民同胞也受到了当地官员与外国资本家的欺压,因此他们期待反抗与追求独立。而西
方人看到这一尊雕像时,他们会更关注雕塑中正在做贸易的欧洲商人,认为是他们对殖民地的开
发才打造出如今繁荣的新加坡。但在新加坡人眼中,他们是这样理解这幅画的:
展现了清朝时南洋劳工的辛苦生活
表现出如今的新加坡人珍视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和新加坡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悠久历史。

这是一种符合新加坡国情的天才解释:它选择运用占新加坡七成的华族公民的共同历史生活经验,
以华族人更容易接受的将土地与国家观、民族观绑定在一起的思维范式,塑造出属于新加坡的民
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种劳苦工作的审美张力,又使有着相似历史生活记忆的马来族、印度族等
族裔产生了心理认同,另外,它也客观上承认了新加坡的发展与中国与西方的联系,并有选择地
以官方解读的方式剥离掉了可能的不符合新加坡国情的民族革命与反殖民斗争的阐释。这一历史
叙事角度的选择反应出新加坡当局尊重民族情感、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智慧,也
正是这一观念,使得新加坡顺利地以小国的姿态在风起云涌的东亚政治生态中脱颖而出,成功从
殖民地平稳过渡到第三世界国家,接着又快速地建设成第一世界国家,同时也使新加坡有着与中
国大陆与港澳台不同的地缘属性,让中国人、西方人、马来人、印度人等能够同时在这片土地上
找寻到归属,同时获得与世界各地合作的空间。因此,本文将基于新加坡的国家建构与发展,探
讨新加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与当代主流民族国家观底层范式不同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新加坡
以及作为新加坡主体族裔的华族又如何以这一特殊认同面对世界?
与过去的和解:殖民地新生的新道路
当代国家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建构模式的根源都源于从法国大革命时诞生的国家观范式,即民族
国家观。它不同于封建主义或殖民地式的“代理人”治理,而是依靠民族主义政治建立起公民与
国家之间的直接联系,凭借语言、历史、文化、信仰、利益等意志共同体形成民族国家,即由一
个或几个民族为主体靠政治认同形成国家,并在民族-国家的巨大强化下将放大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但民族国家观形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便是形成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对抗性以作为认同形成的外驱
力。1965 年之间的新加坡也是如此。在英国殖民地与日本殖民地的历史背景下,当时新加坡的认
同对抗性因素便是反抗英国与日本的殖民地统治,但是在已有的殖民治理经验、经济联系与地缘
因素下,当时的新加坡选择作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来塑造国家认同,因此在独立后于 1963 年加入
了马来西亚联邦。但因为与民族国家的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主体民族认同相冲突,并且与民族
国家的印度尼西亚产生了对抗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因此新加坡不得不在 1965 年在没有形成
自身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背景下独立建国,也就是说,新加坡只能在建国后才开始塑造属于新
加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在时间上便与主流民族国家不同,主流路径基本是在国家建立之
前通过政治与军事斗争优先培育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来为新生政权提供支持度稳定度。因此,面
对“强加来的独立”,李光耀也表示,“马来西亚政府正准备教训我们……所有新兴国家都在推
行民族主义经济政策……在居住着 1 亿多马来印尼穆斯林的 3 万个岛屿的群岛里……我们如何才
能使一批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和亚洲其他地区,使用多种语言的移民形成一个国家
呢?”
在民族认同方面,在打破殖民地时的种族隔离模式的基础上,李光耀又天才地选择了放下了民族
国家的对抗性,让新加坡的各个种族平等相处,不仅包括曾经的被殖民种族,更包括曾经的殖民
者欧美人。在语言政策上采取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并行,但以国内族裔最少的族裔语
但是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为顶层语、中立语、工作语与国际用语;在宗教信仰上尊重每一种宗
教,不设官方主流宗教;在住宿上组屋由政府安排让多民族按比例分层居住;在节假日上又安排
各种族节日放假时长相同;甚至国歌中也与其他民族国家不同,去掉了任何可能对其他民族产生
对抗情绪的歌词(这里与中国国歌为例进行对比),最后用严苛的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对种族
歧视零容忍……总而言之,即使华族在新加坡占主体地位,但新加坡要求在过程中保证绝对的各
种族公平以确保以“不分种族、语言、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在国家认
同方面,尽管国内种族成分复杂,并且与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存在着利益冲突,但基于地缘因
素与经济联系因素,以及在建国时李光耀对所说服的赞成同马来亚合并的 70%新加坡选民的政治
补偿,新加坡的国旗中加入了伊斯兰的新月,国歌也以马来语歌唱,国家勋章设计,军队建设也
以马来语为主体。并且依靠基础教育阶段每日唱国歌、国家信约宣誓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狂欢
的国庆日,来不断强化各种族的国家认同。还有对公民的各种津贴,包括直接经济补助与间接优
惠政策,通过财政的让利让公民在实际生活中直接感受到国家与个体的联系以增进国家认同。但
更重要的是有着政治铁人李光耀对国内秩序的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反对分子,犯罪暴力活动和极
端分子,由此建立起了民选政体下的威权国家,保障着国家认同的绝对稳固。
凭借着绝对的社会秩序,开放的民族认同,加之以低税收,以及香港地缘优势的降低,新加坡吸
引了大量的欧美资本涌入,填补了由英国舰队撤走后带来的就业真空,解决了新加坡的贫困问题,
推动建国后新加坡快速由第三世界国家迈进到第一世界国家。而反观印尼与马来,因为政局的动
荡西方资本进入地较为缓慢;而曾经同为殖民地的国家如印度,因为印巴分治而陷入无休止的战
乱;南非也因为独立后全部扫清的白人而使国家发展陷入停滞。只有新加坡凭借着与殖民地时期
的和解以及与邻国矛盾的克制与限制,走向了高速发展。也正是在根据自身的国家性质与历史发
展经验制定国策的过程中,新加坡逐渐形成了尊重民族情感、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独立自主的民
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价值观念,并被写入国家信条从而被全民接受,成为新加坡自足于世界的独
特优势。
的告诉发展

我们如何才能使 200 万人口的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和亚洲其他地区,使用多种语言的移


民形成一个国家呢?”
随着新马分家,它变成了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在我们的当中.75%是华人。我们的华族人口简
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敌对的环境里如何谋求生存
呢?

作业评鉴重质(尤其是原创性见解)不重量,字数必须控 制在 3500 字以内,不包括附注与参考书


目。 b. 呈交日期:2023 年 4 月 14 日(星期五) 下午五时以前寄 至 yengseng.goh@gmail.co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