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21 年 9 月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第 23 卷 第 17 期

传统建筑中的地景建筑理念
——— 以 “ 地 窨 子 ” 为 例
宋杰夫 ,曾文娟 ,李彦雪
(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 :地景建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建筑形态和设计理念 ,也是诸多建筑师设计的一种趋向 。 在保护和发
掘传统建筑的背景下 ,将地景建筑的设计理念引入传统民居建筑 ,挖掘和分析了东北传统民居“地窨子”的
价值和先人智慧 ,阐述了蕴含的地景建筑精神和构造形态 ,并提出了地窨子在现代乡村风貌治理和建设的
可取之处 ,以供参考 。
关键词 :地景建筑 ;地窨子 ;乡村
中图分类号 :T 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21)17-0025-03

斯 · 麦克哈格 (Ian Lennox M cH arg )的《设计结合自


1 引言 然》 ,提出设计应与周边场地的环境相结合 ;S tan A l-
len 和 M arc M cQ uade 在 2011 年的《L andfo rm Build-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很多地区的人口密度
ing》探讨了景观和生态在当代建筑中的许多实践 :不
不断增加 ,城市的急剧扩张带来人口 、环境等危机 ,人
是作为一 种 跨 学 科 现 象 ,而 是 作 为 一 种 新 的 设 计 技
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失衡状态 。
术 、新的形式策略和建筑中的技术问题而存在 [3] 。 在
在长期开发过程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自然的重
实践上 ,彼得 · 埃森曼设计的加里西尼亚中心 ;FO A
要性 ,开始试图让建筑的“存在”变得“低调” 。 于是建
设计的日本横滨国际客运码头 ;雷姆 · 库哈斯的拉维
筑设计逐渐转变为一个水平向的“趴伏”形态 ,更为谦
莱特公园 ;以及国内崔恺院士的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
逊的 进 入人 们 生活 的 环境 ,这 即 是 “地 景 建 筑” 的概
中心 ,M A D 马岩松的衢州体育公园等 (图 1 ) 。
念 [1] 。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地窨子” ,即是一
种这样富有先民智慧的地景建筑 ,因此如何有效利用
好这一遗存 ,并展开相关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 。

2 地景建筑的概念
地景建筑的设计手法 ,旨在建筑本身与周围的环
境有一个水平向的融洽关系 ,这一概念并非是一种学
术所公认的权威理论或是一个严格的建构法则 ,更多
的是一种建筑师个人在实践或理论 上 的设 计趋 向或
图1 M AD 衢州体育公园(图源 :mad 建筑事务所官网)
思想的体现 [2] 。
20 世 纪 90 年 代 建 筑 理 论 家 查 尔 斯 · 詹 克 斯 地景建筑结合场地环 境进 行设计的概 念在近些
(Charles Jencks )提出了“L andfo rm A rchitecture”概 年也是 建 筑 设 计 中 新 兴 起 的 热 门 趋 向 ,其 可 以 与
念 ,其更偏向于地形建筑的一种形 态 ;伊恩 · 伦诺克 “sky scraper”相 对 应 来 理 解 ,sky scraper 意 味 着 向 天

收稿日期 :2021-05-11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编号 :G JB1319008) ;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项目 (编号 :S202010225002 )
作者简介 :宋杰夫(2001 - ) ,男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学生 。
通讯作者 :李彦雪(1980 - ) ,女 ,博士 ,讲师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

[7] 刘沛林 .中国 传 统 聚 落 景 观 基 因 图 谱 的 构 建 与 应 用 研 究 [D ] .北 [10] 胡 最 ,刘春腊 ,邓运员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及其研究进展 [J ] .地


京 :北京大学 ,2011 . 理科学进展 ,2012 ,31 (12 ) :1620 ~ 1627 .
[8] 王兆芳 .基于 公 众 参 与 的 历 史 文 化 街 区 保 护 规 划 研 究 [D ] .石 家 [11 ] 游媛媛 .基于有机更新理念的成都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改造设计研
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14 . 究 [D ] .重庆 :西南交通大学 ,2016 .
[9] 吴良镛 .北 京 旧 城 与 菊 儿 胡 同 [M ] .北 京 :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12] 贾灵光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D ] .北京 :北
社 .1994 . 京建筑大学 ,2018 .

25
宋杰夫 ,等 :浅析传统建筑中的地景建筑理念 园林与景观

空发展的建筑 [4] ,而地景建筑则是与其相对应 ,为向 面对外纳阳通气 ,另三面则半掩入地以保温 。 进入地


地面发展的建筑设计 。 目前 ,在建筑设计的公共性和 窨子就像进入地面上的平房一 样 ,无需楼梯或爬梯 ,
景观化的需求下 ,地景建筑的这种场地关系处理方式 没有地下的湿气 ,采光方便 ,非常适宜人居 [12] 。 其属
就显的相 当 适 宜 ,能 够 很 好 地 融 和 建 筑 和 场 地 的 环 于一种浅 穴 式 的 居 住 形 态 ,在 东 北 地 区 的 寒 冷 气 候
境 、文脉 、肌理 ,BIM 参数化设计技术也使得这种地形 下 ,这种住宅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持室内温度 。 埋入
地景化的设计方法有了实现的可能 [5] 。 因此 ,地景建 地下的建筑对于“景观空间连续性”的融合 和延续的
筑的设计方法在如今是十分值得研究和广泛应用的 。 表达是最有 优 越 性 的 [13] ,地 窨子 的 形 态 特 征 无 疑 符
地景建 筑 “ L andfo rm A rchitecture” 这 一 概 念 虽 合“地景建筑”的一种构造形态 。 在东北 ,地窨子主要
然是在近现代才提出的 ,但是其利 用自然 、融入 环境 建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 山山区 、中间低 ,四 周高的松
的设计理念可以追溯到相当早的时 代 。 比 较典 型的 嫩平原地区和黑龙江 、乌苏里江及松花江流域等水源
有 ,西安半坡村遗址聚落 、非洲坦桑 尼 亚玛 瑟村 遗址 充足的地带 [14] 。
部落 、西北传统窑洞建筑等等 [6] ,这些都是具有 典型 地窨子的这种与环境充分融合统一的建筑形式 ,
特征的传统建筑形态为充分适应地 域 环境 与生 态气 从建筑形态上亲和自然 ,满足了建筑“谦逊 的进入环
候条件下采用的穴居类建筑 [7] 。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 境”的姿态 ,在材料上也 是就地取材 ,融入当 地肌理 。
这种传统 式 地 景 建 筑 逐 渐 没 落 ,人 们 住 进 了 高 楼 大 在文化上与儒道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的一致性以及其
厦 。 但随着城市化的弊病逐渐显露 ,人们又开始寻求 在应对当地寒冷气候的节能高效作用 ,都表达着地窨
地景建筑一类的自然的 、景观的 、公共的建筑 ,传统的 子中的地景建筑理念 。
建筑方式中的地域特色 ,传统智慧 ,生 活印 记就 成了
很有学习价值的内容 。 “地窨子”就是 一种带 有地景
4 “地窨子”的文化与形态特征
建筑精神的东北地区传统民居形态 (图 2 ) 。 在历史文化上 ,地窨子多为鄂伦春族 、赫哲族等
民族的住 宅 [15] ,《旧唐 书 靺鞨 传》曰 :“靺 鞨 盖肃 愼 之
地后魏谓之勿吉 … … 无 屋宇並依山水 ,掘地 为穴 ,架
木於上 ,以土覆之 ,状如中国之冢墓 ,相聚而居 。 夏则
出随水草 ,冬则 入 处 穴 中 。” 较 早 记 载 地 窨 子的 官 方
文献是南朝宋人范哗所撰的《后汉书》 。 据《后汉书 ·
东夷列传》载 :握娄“ 处于山林之间 ,土气极寒 ,常为
穴居 。” [16] 表达了古人为避寒而选择的穴居形式 。
在建筑形态上 ,地窨子在不同山势 、地形上的建
图2 地窨子(图片来源 :http ://g tlh .forestry .g ov .cn) 造都会有所改变 ,也分为平原地区和山区地区两种形
态 [17] ,这都与 上文 所 讲的 “地 景 建筑” 的 设 计结 合 场
地环境 ,结合当地文脉的理念相符合 。 其材料一般就
3 传统建筑“地窨子”中的地景建筑理念 地取材 ,生土 ,木材等是常用的建筑材料 ,农耕地上的
地景建筑注重人与自然 、建筑与环境相互适应关 秸秆也是一种房屋填充的材料 [18 ,19] 。 这些 场地附近
系 ,模拟自然界的山石水体等形态 ,或 以重 构的 方式 的材料可以相当出色的融入环境 ,也很符合场地的肌
重塑大自然的地貌 ,让建筑创作与环境更好的融为一 理 ,是很贴合自然的一种构造方式 。
体 ,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 ,在人工的基础上 ,增添了更
5 “地窨子”与美丽乡村下的建筑风貌
多生态学方面的意义 [8 ,9] 。 而中国的传统民居融合了
很多儒道思想 ,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 ,回 归自 然的 我国近年来 开 展 了 对 乡 村 的 大 力 建 设 ,2005 年
理念 ,尊重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 ,大自然才能给予人 10 月 ,党的十 六届 五 中全 会 提 出 建 设 社 会 主义 新 农
类丰厚赐 予等 [10] 。 地 窨 子 ,为 介 于 横 穴 与 竖 穴 之 间 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提出了 "生产发展 、生活 宽裕 、乡
的一种半穴居居住形式 ,典籍中有类似记载 。 《金史》 风文明 、村 容 整洁 、管 理 民 主 "的 具 体要 求 [20] 。 2015
云 :“黑水旧俗 ,无室庐 ,负山水坎地 ,梁 木其上 ,覆以 年 6 月 1 日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指出 :根据乡
土 。 夏则出随水草以居 。 冬则入处其中 ,迁徙不常” 。 村资源禀赋 ,因地制宜编制村 庄规 划 ,注重 传统文化
这样的穴居 ,尤其是“负山水坎地”而建 ,或 可能 是地 的保护和传承 ,维护乡村风貌 ,突出地域特色 。 党的
窨子 。 目 前 遗 存 的 地 窨 子 ,多 建 在 缓 坡 之 上 [11] 。 顺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建
山坡就势 开 挖 一 簸 箕 形 地 槽 ,簸 箕 的 三 面 用 梁 木 挡 设美丽中国 ,同时指出 :“人 与自然是生命共 同体 ,人
土 ,其上覆以屋架 ,正面设门窗 。 由此 ,房屋四周的一 类必须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 乡村常见的
26
2021 年 9 月 绿 色 科 技 第 17 期

传统生土民居建筑是历史文化真实写照 ,反映出人类
当时在材料 、科学技术有限的情况下 、在自 然环境与 参考文献 :
技术的制约下 ,为了适应天气气候 ,在 人居 环境 设计 [1 ]宋博文 .成都地区当代地 景建筑评述与 研 究 [D ] .西 安 :西 安 建 筑
科技大学 ,2020 .
才华的表现和当地人文理念 [21] 。 在位于黑龙江地区
[2 ] Stan Allen ,M arc M cQ uade .Landfo rm Building [ M ] .Schirmer
的诸多乡村 ,在建筑的改造在设计工程中 ,如果 结合 M osel ,2011 .
好“地窨子”这种具地景建筑的建筑方 法的 设计 和传 [3 ]M arie - A nge Brayer ,Beat rice Simonot . A rchiLab ’ s earth build-
统的居住方式 ,无疑会使得整个乡村的风貌更具民族 ings : radical ex periments in land architecture [ M ] . London :

性 ,地域性 ,也能更好的发挥弘扬这 一 地区 民族 的传 T hames & H udson ,2003 :15 ~ 26


[4 ]王 晶 .当代城市地景建 筑的设计策略 研 究 [D ] .大 连 :大 连 理 工
统文化 ,维 护 好 乡 村 的 风 貌 。 从 古 建 筑 保 护 角 度 来
大学 ,2012 .
看 ,也 是 一 种 对 这 一 少 为 人 知 的 古 建 筑 形 态 的 保 [5 ]丛玲玲 .谈生态文 明 背 景 下 的 地 景 建 筑 设 计 [J ] .山 西 建 筑 ,2020 ,
护 [22] 。 其本身的建 造 技 术 含 量 低 ,容 易 取 暖 等 优 势 46 (13 ) :15 ~ 17 .
也是颇可利用之处 ,但传统的地窨子常利用生土等材 [6 ]华晓宁 .地形建筑 [J] .现代城市研究 ,2005(8 ) :64 ~ 72 .

料进行传统工艺的建造 ,这使得建 筑的强 度低 ,易变 [7 ]华晓 宁 .从 大 地 艺 术 到 大 地 建 筑 [J ] .艺 术 评 论 ,2010 (5 ) :71 ~


78 ,48 .
形和渗水 ,卫生条件不足 ,并且室内 的 空间 往往 会较
[8 ]张守生 .地窨子考 [J] .齐齐哈尔社会科学 ,1999 (2 ) :89 .
为低矮 ,使得人们身处室内感觉狭窄 。 除 此之外 ,还 [9 ]张继元 .寒地乡土建筑住 居形态的营造 设 计 研 究 [D ] .长 春 :东 北
存在着室内采光条件不好等弊病 。 因 而这 需要 用现 师范大学 ,2020 .
代 的 设 计 手 法 、新 型 材 料 和 新 的 建 造 工 艺 进 行 “扬 [10 ]马 晓 ,周学鹰 .地窨子 [J] .古建园林技术 ,2018 (2 ) :62 ~ 67 .

弃” ,以更好地继承传统的民俗建筑文化 ,使之应用于 [11 ]柳 毓 ,王 章 硕 .建 筑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J ] .现 代 装 饰 (理 论 ) ,2012


(2 ) :29 .
当今的乡村地区 ,形成独特的地景建筑设 计手法 ,并
[12 ]王晓艳 .地景建筑设计研究 [D ] .北京 :北方工业大学 ,2013 .
解决村地区如今的新问题 ,新需求 。 [13 ]李 颖 .地景建筑设计理论初探 ——— 以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为例
[J] .福建建材 ,2016 (8 ) :49 ~ 50 ,90 .
6 结论与展望 [14 ]丛玲玲 .谈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地景建筑设计 [J ] .山西建筑 ,2020 ,
46 (13 ) :15 ~ 17 .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既是传统思 想 中留 下的 宝贵 [15 ]闫启文 ,吴维霞 .浅析地景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J ] .美 术大观 ,2012
经验 ,也是未来发展中 ,人类通过自 然 改造 环境 的一 (9 ) :146 .
个契机 。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大众关注 ,建筑 [16 ]刘逸飞 .地景建筑设计初探 [J ] .智能城市 ,2016 ,2 (5 ) :258 .
[17 ] 人民日报 .认真贯彻十六届 五中 全会精神 努力推进 社会主义 新
设计对于建筑基地的环境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 [23 ,24] 。
农村建设 [N ] .人民日报 ,2005 - 10 - 28 (2 ) .
因此 ,找寻一条人与自然共生的方式是必 要的 ,而在
[18 ]华 苑 ,周 波 .浅 谈 城 市 中 的 地 景 建 筑 设 计 [J ] .四 川 建 筑 ,
上述论证当中 ,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地窨子”无 2016 ,36(6 ) :82 ~ 83 .
疑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有一个很好 的处理 。 在普遍 [19]耿春莉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地景建筑设计研究 [D ] .北京 :北京服
的地景建筑理论思想中 ,地景建筑是城市建设的一部 装学院 ,2019 .
[20 ]唐相龙 ,柴宗刚 ,芦菲 .移 植 与 共 生 :一 种 嬗 变 的 生 土 民 居 保 护 思
分 ,体现出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景观环 境建设不 再是
想 [J ] .华中建筑 ,2009 ,27 (10 ) :128 ~ 130 .
城市建设中美化装饰部分 ,而是对于生态关系的重要
[21 ]伊恩 · 伦 诺 克 斯 · 麦 克 哈 格 .设 计 结 合 自 然 [M ] .芮 经 纬 ,李 哲
组成部分 ,是延续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思 想 ,是人与 译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
自然共生的地景建筑的必要部分之 一 。 塑 造城 市特 [22 ]詹姆斯 · 科纳 .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 [M ] .吴琨 ,韩晓晔 ,译 .
色 、寻找城市文化 、体现地方文脉 ,必将成为今后我国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
[23 ]伍 丹 婷 .当 代 地 景 建 筑 的 语 境 化 表 达 策 略 [D ] .长 沙 :湖 南 大
城市建 设 的 共 识 [25] 。 而 在 “美 丽 乡 村” 的 大 背 景 之
学 ,2013 .
下 ,我们更应该把视角投入乡村 ,投入 优秀的 传统文 [24 ] (美 )凯文 · 林奇著 .方益萍 、何晓军译 .城市意象 [M ] .北京 :华夏
化中去 ,“地窨子”这种民居建筑形态即是亟待挖掘与 出版社 ,2001 .
更新的传统文化结晶 ,是一种需要保护 的文化产 物 , [25 ]张 林 .生土材料在当代建筑及 环 境中的应用 [D ] .天津 :河北工

也是符合现代理念的先人智慧 ,更是我们在特色乡村 业大学 ,2013 .


[26 ]陈洁萍 .场地书写 [M ] .苏州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
风貌建设中值得学习的建筑形态 。

2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