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人口老龄化、银发红利和经济增长
【报告信息】
发布机构:
亚洲开发银行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

报告作者:
Park Donghyun, Shin Kwanho

编译单位:
复旦发展研究院

点评专家:
苏忠鑫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助理主任
彭希哲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

内容摘要:
有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带来银发红利,即寿命和工
作寿命的延长为老龄社会带来潜在的经济增长来源。报告
通过调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平均工作时间、劳动参与
率、1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全要素生产率这 6 个人口老龄
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研究银发红利的潜力。报告发
现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并不足以完全抵消老龄化对经济增长

1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的负面影响,且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影响,
即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在老龄化程度更高的经济体中更为明
显。

2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亚洲开发银行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

亚洲开发银行是亚太地区的政府之间金融机构,其目的是为
了促进亚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1966 年 12 月 19 日成立,有
31 个创始会员国,目前有 68 个成员体,其中亚太有 49 个。
总部设置于菲律宾马尼拉并在世界各地拥有 31 个办事处。
亚洲开发银行仿照世界银行的股权制度,依照成员体的资本
比例,得到相应比例的投票权。亚洲开发银行为联合国观察
员。

Park Donghyun(朴东炫)
亚洲开发银行宏观经济与金融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主要
研究方向为经济预测与趋势。

Shin Kwanho(申宽浩)
韩国高丽大学经济学教授,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和区域合
作部经济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力经济学。

3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编者按】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经
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正如老龄化本身不可逆
转一样,以资本和劳动投入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模式也终
将一去不复返,未来的可持续增长只能依靠全要素生产率
的提高。然而,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供给侧冲击,也给全
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带来挑战。报告将 Lee 和 Shin(2021)的研
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并研究人口老龄化是否会根据每个
经济体的特征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 166 个国家
样本的研究结果证实虽然劳动力短缺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
参与率来完全抵消,但老龄化负增长效应的主要渠道是 TFP
增长的降低。上海作为我国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
市,如何保持经济的长期发展是重要的议题,本文从身处
深度老龄化的上海如何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提高 TFR、积极
开发银发红利展开评析。

4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报告重点翻译】

人口老龄化、银发红利和经济增长
亚洲开发银行 Park Donghyun, Shin Kwanho

1、背景介绍
虽然一直有人有观点认为人口红利(即,人口转型期
间的劳动年龄人口扩张)是东亚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但
许多亚洲经济体正在面临人口老龄化迅速、劳动力增长放
缓甚至收缩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只不过然而,也
存在仍有某些乐观人士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能够带来银发
红利,从而抵消人口红利的缩减。人口红利指的是劳动年
龄人口的增加,而银发红利却旨在表明,将更长的寿命和
更长的工作年限的延长视为才是老龄化社会的潜在经济增
长来源。尤其是,鼓励老年人继续学习尤其能够促进他们
参与劳动市场。
现有大部分研究对人口红利和银发红利的预测都假定,
是基于人口老龄化主要是通过影响劳动力来影响经济增长
这一假设。但从理论上来说,人口老龄化也会通过其他渠
道产生负增长效应(本文所说的“负增长效应”是指人口
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储蓄
率,减缓资本累积,进而降低经济增长。此外,儿童数量
下降也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动机进而影响人力资本累

5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积。最后,由于老年人往往不太敢创新,因此老龄化会负
面影响全要素生产力(TFP)的增长率,导致科技进步放慢。
就老龄化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经济增长而言,相关实证
研 究 表 明 TFP 增 长 率 降 低 是 最 重 要 的 影 响 渠 道 。 例 如 ,
Maestas、Mullen 和 Powell 发现,有三分之二的老龄化负效
应负面影响都可以用较慢的生产力率增长率降低来解释。
最近,Lee 和 Shin 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该经济合作组织
由 35 个市场经济体组成,简称 OECD)35 个国家的数据对
人口老龄化影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六个渠道进
行了调查。这六个渠道分别是:(1)有形资本变化;
(2)人力资本变化;(3)平均工作时长变化;(4)劳动
参与率变化;(5)1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变化;及(6)TFP
变化。这两人在调查后发现,人口老龄化主要是通过减缓
TFP 增长来损害经济增长。
我们将 Lee 和 Shin 的结论延伸至发展中国家,调查人
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会因每个经济体的特征而
有所不同。根据我们的国家屏面面板数据集,我们调查了
在各个国家中,不同渠道的相对重要性如何随以下特征值
的变化而变化:(1i)老年抚养率;( ii2)人力资本;
(iii3)预期寿命;(iv4)劳动市场灵活性;(v5)政府规
模;(vi6)贸易开放度;及(vii7)资本市场开放度。我们
发现,TFP 增长率降低是人口老龄化负增长效应的主要作用

6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渠道。先前研究得出的这些结果大多是基于发达国家的数
据,然而,在研究了涵盖 166 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广
泛数据样本之后,我们依然得出了同样的结果。男性、女
性及老年劳动力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能够很大程度地抵消
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劳动力短缺似乎
会使老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显著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由
于劳动力参与率提高,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短缺在大多数
国家似乎都不是什么一个问题。
我们发现,预期寿命、人力资源和贸易开放度越高,
老年人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所带来的缓解效应就会越大。
根据先前列出的七个特征值对各个国家进行分组,我们发
现人口老龄化存在非线性效应。特别是,对于某些特征值
较低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甚至不是负面的。此外,
我们发现高劳动力参与率的缓解效应并不足以抵消人口老
龄化的负增长效应。尽管较高的劳动力参与可以将劳动力
短缺完全抵消,但 TFP 增长率降低才是老龄化负增长效应
的主要作用渠道是 TFP 增长率的降低,而 TFP 增长率降低
这是很难被抵消的。这一点在那些拥有高特征值的国家
(大多为发达国家)中就尤为明显。本文件剩余内容安排
如下:第 2 部分解释了实证规范,第 3 部分报告了我们的主
要实证结果,第 4 部分则为结论。

7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2、实证规范与数据
实证规范遵循 Lee 和 Shin 的实证规范。
公式(2)推导表明,人均产出增长的任何决定因素都
会通过六个渠道发挥作用:(1)有形资本产出率变化;
(2)人均人力资本变化;(3)平均工作时长变化;(4)
劳动参与率变化;(5)15 及以上占比变化(15 岁及以上人
口占比变化);及(6)TFP 变化。
3、实证发现
在本部分中,我们报告并讨论了我们的实证发现。
老龄化虽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并
不是因为劳动力下降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大多可
以被劳动市场参与率的提升抵消。相反,老龄化的负增长
效应主要是由 TFP 增长率下降所致。目前已有的大部分银
发红利研究都将劳动力短缺视为理所当然,把如何减轻劳
动力短缺当成研究重点。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减轻老龄化
对 TFP 增长的负面影响比减轻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
响更加重要。
经济体可以通过提升三个群体的劳动力参与率来抵消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这三个群体分别是处于劳
动年龄的男性、处于劳动年龄的女性以及老年人。
我们调查了各国在劳动力参与率随人口老龄化变化的
程度上存在差异的可能性。但根据我们的预期,各渠道的

8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相对重要性会随各国对人口老龄化的应对而变化。虽然调
查各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在本文件的范围之内,但我
们会研究各渠道的相对重要性如何随国家特征的变化而变
化。
我们选择对七个国家特征进行研究,分别是(1)老年
抚养率、(2)人力资本、(3)预期寿命、(4)劳动市场
灵活性、(5)政府规模、(6)贸易开放度及(7)资本市
场开放度。我们将每个特征的所有样本量分成三组,探究
渠道分解如何随特征值变化而变化。我们的分析仅表明老
龄化在拥有不同特征的各个国家中有着不同的影响,但要
确定这种不同是否是因国家特征所致,这还仍需要我们进
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这就老年抚养率的数据表明,正如 Lee 和 Shin 所说的
那样,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即 ,老
龄化的负面影响在老龄化程度越高的经济体中更为明显。
此外,我们发现只有高老年抚养率高的群体的劳动力参与
率系数是正向值且有显著的性,这就表明,劳动力参与率
的抵消作用在老龄化程度越高的经济体更加明显。另一方
面,人力资本累积的正面影响仅在低老年人抚养率群体中
可见。
从第二项特征,即人力资本的角度在第二行中,我们
报告了分析了低、中、高人力资本群体的老年抚养率系数

9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后,。我们再次发现了这种非线性影响,即,老龄化对经
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人力资本高的经济体中更为明显。此
外,老龄化对劳动力短缺的负面影响以及劳动参与率的抵
消作用在高人力资本群体中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人力资
本累积的正面影响仅在低人力资本群体中可见。
第四个特征,即 劳动市场灵活 度的数据表明, 在第
(1)列中,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各群体间并无
重大区别。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抵消作用
在这三个群体中全都同样可见。有趣的是,只有在低群体
中,老龄化对 TFP 增长的影响才是负面并且具有统计学显
著性的。在第五行中,政府规模(即,政府支出占 GDP 的
比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国家特征。我们发现人口老龄化
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低群体中是最高的,对高群体的
负面影响几乎为 0。此外,我们发现老龄化对劳动力短缺的
负面影响以及劳动力参与率的缓解作用仅存在于高群体。
我们的结果表明,政府规模越大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受人
口老龄化负面影响最小。
第六个特征是贸易开放度。我们未发现各群体在这方
面有多大的差异。
就贸易开放度而言,低群体中的老龄人口比重系数为
负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资本市场开放度仅在高群体中为
负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表 9.2 的结果数据表明,贸易越不

10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开放、资本市场越开放,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
响就越大。但是,在高贸易群体及高资本市场开放度群体
中,老龄人口比重系数为负且较大,并且具有较高的统计
显著性。
总而言之,我们的发现表明,高劳动力参与率带来的
缓解作用并不足以抵消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虽然前者
能够完全抵消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老龄化产生负面影响
的主要渠道是 TFP 增长降低,这是很难抵消的。该问题在
国家特征值较高的国家中(大多为发达国家)尤为明显。
4、结论
现在人们越来越担心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
响,这种担忧在发达经济体和某些正在经历快速老龄化的
亚洲经济体中尤为严重,。这个问题但在许多虽相对年轻
但已在经历人口转型的发展中经济体中也同样存在。在这
种不乐观的人口形势下,唯一能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就是银
发红利,即,延长寿命和工作年限的延长。具体而言,延
长老年劳动力的工作年限能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经济增
长,抵消劳动年龄人口变少所带来的负增长效应。
本报告研究了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银发红利能给
经济增长带来的支持程度。为开展研究,我们遵照 Lee 和
Shin 的框架,对人口老龄化可能影响人均 GDP 增长率的六
个作用渠道进行了调查。这六个渠道分别是:(1)有形资

11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本变化;(2)人力资本变化;(3)平均工作时长变化;
(4)劳动参与率变化;(5)1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变化;
及(6)TFP 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只是
人口老龄化的众多经济影响之一。
我们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趣的发现。首先,我们发现
TFP 增长降低是人口老龄化损害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老龄
化造成的劳动力短缺大多会被男性、女性尤其是老年劳动
力的高劳动力参与率抵消。更高的预期寿命、人力资本和
贸易开放度还会加大老年人劳动力参与率的缓解作用。虽
然人们对老龄化经济影响的大部分担忧都是集中在劳动力
短缺上,但我们的分析表明,在大多数国家,现在有更多
的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消除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即便
如此,劳动力参与率的提升并不能够完全抵消老龄化给经
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 TFP
增长下降所导致的。
为了研究国家特征如何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
影响,我们将国家分成三类,分别为低值、中值和高值。
国家特征分别为(1)老年抚养率、(2)人力资本、(3)
预期寿命、(4)劳动市场灵活性、(5)政府规模、(6)
贸易开放度及(7)资本市场开放度。例如,人力资本值低
是指人力资本相对较少的国家。我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
龄化对经济增长有非线性影响,即,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在

12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老龄化程度越严重的经济体中更加显著。
总之,我们的分析表明,与传统观点相反,人口老龄
化主要是通过降低 TFP 增长来损害经济增长,与劳动力短
缺并无太大关系。我们发现劳动市场上存在大量银发红利
即,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老年劳动力进
入劳动市场。事实上,在大多数国家,这种银发红利才是
藏在劳动力参与率提升背后的驱动力,而劳动力参与率的
提升就可抵消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短缺。但是,银发红利
和劳动力参与率的广泛提升并不足以抵消人口老龄化对经
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因为减少老龄化对 TFP 增长的负面影
响要比减少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加重要。

 发布日期:2023 年 3 月 8 日
 原文标题:Population aging, silver dividend, and economic
growth
 下 载 地 址 : https://www.adb.org/publications/population-
aging-silver-dividend-economic-growth(50 页)

13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专家点评】

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人口格局及长期发展策略
苏忠鑫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助理主任
彭希哲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

上海是我国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城市,也是我
国人口生育水平最低的地区之一,人口负增长惯性累积较
早。目前看来,即便采取积极乃至激进的人口导入措施,
上海人口的增长幅度亦非常有限且无法持续。中国已趋于
进入长期负增长阶段,同时在国家各种区域性发展战略实
施和周边城市大规模招揽人才的宏观背景下,上海人口将
难以避免地进入长期稳定甚至持续下降阶段。不仅如此,
上海多目标、多功能的发展定位对劳动力(尤其是人才)
供给形成较大压力。上海确立“五个中心”、“五型经
济”、3+6 产业等着力方向,力争成为海派文化、江南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等领域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中心,以及力
争发展成为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的医学中心和疗养中心等等
这些目标要同步实现的话,很难在上海的 6340 平方公里中
有效容纳,而至少要以“上海都市圈”为基础来开拓,这
需要对传统劳动就业模式和人才模式有所创新突破。
未来随着 20 世纪 60、70 年代出生高峰人群步入老年,
上海老年人规模将迅速增长。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将给上

14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海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挑战,也给人口调控工作带
来了巨大压力。上海老年人规模迅速增长,但是空间流动
性低,连带着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大量非生产性人口积聚,
占用了宝贵的人口指标,同时在数量和质量上给上海的公
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本文从身处深度老龄
化的上海如何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TFR)、积极开发银发红利维持上海经济的长期稳定发挥
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打造“全生态”与“全周
期”人才链。为实现上海的发展目标,上海在整体上面临
劳动力供应不足的挑战。上海既需要引进大批具有创新研
发和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也需要补充现代制造业和服务
业的配套人力资源,构建有利于不同层次的青年人才各展
所长、共生发展的有益格局,提升上海人力资源的整体劳
动生产率和利用效率。现有政策较多聚焦高精尖人才,惠
及低学历低技能青年的举措多有不足, 亟需加快“全生
态”人才引进,形成梯队式的“高-中-低”和“老-中-青”
人才队伍格局。通过补足现有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短板,
重视科研聚才和产业聚才的集合效应;打破过度聚焦精英
人才的局面,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创造条件,实现引才聚
才;加强人才源头培育,多措并举盘活在沪大学生、非户
籍子女等存量人力资源,加强本土人才的储备和使用。

15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二)以长三角或长江经济带作为上海人口规划调控
的基本操作框架,利用技术红利构建无缝链接的上海劳动
力资源网络(尤其是虚拟劳动力开发)。上海的劳动力资
源网络应有机整合三类劳动力:“在上海居住的劳动力”
(即传统上常住人口中的劳动力)、“在上海工作的劳动
力”( 便利的综合交通体系使来自于长三角或长江经济带
的劳动力得以工作于、却不必居住于上海)和“为上海工
作的劳动力”(分布于全国乃至全球的劳动力通过互联网
介入上海发展而成为我们的“虚拟劳动力”)。未来上海
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将长期存在,因而要尤其开发利用好
后两类劳动力,其根本即在保持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和
吸引力的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劳动力群体设计不同的福利
和权利安排以增加其黏性,例如为“在上海工作的劳动
力”提供交通补贴或子女教育优惠,在临港等亟需人才导
入的区域试点“人才特区”政策,提供落户、税收、配套
异地就业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优惠。
(三)启动“大进大出”战略加快促进上海人口流转,
防止非生产性人口过快积淀。通过人口流入与流出实现结
构性置换,优化人口结构和分布。除了吸引劳动力(尤其
是年轻劳动力)来沪创业和工作之外,也要促进非生产性
人口(主要是老年人)向城市外围及周边适宜地区导出,
在释放城市空间和公共资源的同时提升上海劳动生产率。

16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除了疏导和支持中心城区的老年人到郊区养老,可通过与
周边城市政府、机构、企业合作在一些工业基础较弱但环
境保护较好的地区建立和培育中高端养老产业以接纳上海
老年人口(以活力老人为主),此外还可参考日本在泰国
的“养老飞地”模式考虑在全国乃至亚洲范围内遴选养老
基地。
(四)深化本市教育培训机制改革创新,切实推进终
生学习体系建设,适时调整大学学科分布和教学模式。
“质量型人口红利”将是中国未来二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
重要驱动力。一方面,应当推动本市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国
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求,加速大学人才培养模
式和学科分布的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发展。
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培育,着眼于增强高校科研院所
平台的原创能力和集聚效应,培养更多拔尖人才、高技能
人才和各领域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应深化产学研深度融
合。政府需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协同培养,注重本土优秀
青年人才的战略培育,畅达在沪青年人才的成长通道。强
化“全生涯”职业教育,结合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需求差
别,提供差异化的再学习再培训服务,持续提高我市人才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贡献度。加快老年大学等以年轻
老人为主要对象的教学培训机构的建设,为开发利用年轻
老人的人力资源提供保障。

17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五)加强对“围老年期”和“低龄期”中老年人力
资 本 有 效 开 发 。 我 市 2022 年 户 籍 年 轻 老 人 ( 65 岁 以
下)129 万,未来三年将增长 72 万左右;非上海户籍年轻
老人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目前为 33 万,未来 3 年可能增
长 45 万)。这部分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良好且接受过相对
较高程度的教育(超过 1/3 的老年人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
育)。因此,绝大部分低龄年轻老年人具备参与社会经济
事务的体力和智力条件,人力资本潜能巨大,但目前的开
发利用程度较低。建议:(1)加快推动弹性退休制度或灵
活就业制度,完善企事业单位返聘制度和志愿者制度,加
快出台老年人就业保障的地方性法规制度。(2)建立老年
人终身教育和“人才蓄水池”机制,提高其与现代经济社
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适配性,以随时对接产业与职业发展
需求。(3)开展以围老年期和低龄老年人群为主体的家庭
托幼/高龄老人照料等普惠性的护理培训项目,以缓解上海
“一老一小”家庭照料供给不足的矛盾,并为上海活力老
年劳动力进入养老/托育服务业创造条件。此外,还需要注
意到,多数来沪老人参与了其在沪子女的抚幼及家庭建设
未来的公共福利及服务应逐步考虑向来沪流动老人适度开
放。
(六)积极培育“银发经济”以开发老龄社会发展新
动能。上海市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水平

18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也属全国前列,婴儿潮一代的上海准老人曾经是时尚的代
表,上海具备引领银发产业和银发经济的条件,建议:
(1)结合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实际需求,制
定发展银发经济的专项规划,确定银发经济发展的战略总
目标与阶段性目标。(2)强化适老化的公共福利设施基础
建设,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促进政策制度衔接、增强政策
合理,加大财税、土地、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
度,搭建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3)充分发
挥政府和国资国企的主导引领作用,通过“公办民营”
“民办公助”“民建公助”等形式,形成政府宏观管理、
社会积极参与、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鼓励社会资本
探索多种业态和经营模式,实现银发经济产业投资主体多
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
化;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对养老资源的配置作用
激发银发经济活力。(4)重点强化老年智慧健康、康复辅
助和老年游戏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依托科技创新培
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推动老年消费市场提质扩容。(5)进
一步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以高标准促进质
量提升;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准
则,规范市场运作;推动培育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推广优
质产品和服务;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
网络监管体系,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19
国际智库报告译丛

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