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四川农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23 届)

题 目: 贡嘎山风景区子梅山片区规划设计

学 院: 风景园林学院

专 业: 风景园林

学生姓名: 颜舜禹 学号: 201805249

导师: 王玉 职称: 讲师

完成日期: 2023 年 3月 15 日
目录
摘要...............................................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ABSTRACT.............................................................................................................................................1
目录...................................................................................................................................................Ⅰ
1 前言..................................................................................................................................................1
2 项目概况..........................................................................................................................................2
2.1 项目位置..............................................................................................................................2
2.2 项目面积..............................................................................................................................2
2.3 功能要求..............................................................................................................................2
3 前期分析..........................................................................................................................................2
3.1 上位规划解读......................................................................................................................2
3.2 地形分析..............................................................................................................................3
3.3 景观生态分析......................................................................................................................3
3.4 景源分析..............................................................................................................................4
3.5 民族文化分析......................................................................................................................4
4 现状分析..........................................................................................................................................5
4.1 场地现状..............................................................................................................................5
4.2 人群分析..............................................................................................................................5
5 规划设计依据..................................................................................................................................6
6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理念或主题..................................................................................................6
(1)突出景观特点:贡嘎山的独特性是吸引游客的最关键因素。..................................6
7 规划设计原则..................................................................................................................................6
8 总体规划..........................................................................................................................................7
9 规划结构..........................................................................................................................................7
10 功能分区........................................................................................................................................7
11 专项规划........................................................................................................................................7
11.1 交通规划............................................................................................................................7
11.2 游线规划............................................................................................................................8
11.3 基础设施规划....................................................................................................................8
12 节点设计........................................................................................................................................9
12.1 游客中心............................................................................................................................9
12.2 森林长廊............................................................................................................................9
12.3 观景平台..........................................................................................................................10
12.4 帐篷营地..........................................................................................................................10
12.5 煨桑台..............................................................................................................................10
12.6 子梅措..............................................................................................................................10
12.7 子梅村..............................................................................................................................11
13 设计总结.....................................................................................................................................11
14 技术经济指标..............................................................................................................................12

I
II
贡嘎山风景区子梅山片区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专业 颜舜禹
导师:王玉 讲师

摘要: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具有在世界范围内独具一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对徒
步旅游的认识不足,在开发理念和管理模式上远远落后于国内外徒步旅游的先进
水平。为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徒步自然体验需求,本设计因地制宜地对
子梅山片区进行以步道为主体的规划与开发。
关键词:贡嘎山、子梅山、风景区、徒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Design of Zimeishan area of Gongga Mountain Natural Scenic Area

Landscape Architecture:Yanshunyu
Supervisor:Wangyu lecturer
Abstract: Gongga Mountain Natural Scenic Area has uniqu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world,but due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hiking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management mode of hiking tourism is far behind the advanced level at
home and abroad.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he public for hiking nature
experience, it is urgent to plan and develop the Zimeishan area based on the trail.
Key words: Mt.Gongga,Mt.Zimei,Scenic Area,Hiking,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1 前言

自然风景区是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元素,是肩负着生态教育、遗产保护、
文化传承、休闲服务、经济增长等诸多使命的自然与文化综合体[1],贡嘎山风
景名胜区的传统旅游主要依靠门票经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明显,对原住民
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带动作用极为有限。本文选取了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内的
子梅山片区进行规划。

1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位置
该项目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贡嘎山乡的子梅山,毗邻贡嘎
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1°40′00″至 101°45′00″之
间,北纬 29°31′00″至 29°33′00″之间。
2.2 项目面积
规划范围为自西向东的一块带状山谷区域,场地总面积约 18.40km²。
2.3 功能要求
在有效保护子梅山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规划具有文化特色、能促进当地旅
游业发展的山地旅游风景区,为游客提供良好旅游体验的同时,为保留康巴地
区半农半牧生产生活方式的当地群众创造额外收入来源。

3 前期分析

3.1 上位规划解读
本项目上位规划为《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1)总体规划
贡 嘎 山 风 景 名 胜 区 总 面 积 9400.23km² , 按 片 区 划 分 , 贡 嘎 山 片 区
9400.15km² , 地 理 坐 标 介 于 东 经 101°03'34"—102°12'30" , 北 纬
28°57'57"—30°24'44" 之 间 ; 泸 定 桥 片 区 0.08km² , 地 理 坐 标 介 于 东 经
102°13'42"—102°13'55",北纬 29°54'47"—29°54'57"之间。按行政区域
划分,康定市 6149.02km²,泸定县 1373.99km²,九龙县 1877.22km²。风景区核
心景区总面积 2669.94km²,占风景区总面积的 28.40%。
(2)风景区功能分区规划
子梅山片区属于风景游览区。风景游览区为景物、景点等游赏对象集中的
区域,该区域共划分为十二大景区,分别为海螺沟、燕子沟、木雅圣地、玉龙
西、哈德山、巴王海、木格措、雅拉、塔公、伍须海、莲花海和猎塔湖景区,

2
面积 2476.80km²。
(3)分级保护规划
子梅山片区在分级保护规划范围中属于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
二级保护区包括除一级保护区以外的风景游览区和风景恢复区中的泸定桥桥体
区域,面积 2349.00km²,占风景区总面积的 24.99%。
风景游览区内,严禁破坏山体、水体、植被等各种景观元素,保持景观格
局的完整;严格限制与风景保护、风景游赏、内部交通无关的建设与活动进入,
涉及公路、索道、缆车、大型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与游乐设施、宾馆酒店等重
大设施的建设在科学论证、设计后,经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实施;可保留原住民
生产、生活场所和设施,对其设施布局、规模和风貌进行严格控制;加强生态
环境保育、生态修复,增强水源涵养功能,禁止乱砍滥伐林木。
(4)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子梅山片区附近具有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具有通讯、饮食、以藏民自住
房为主的简易的住宿条件与村镇级别的医疗保障等.
3.2 地形分析
利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提供的详尽的地理数据,结合
ArcGIS 软件,我们可以精确测量出该区域的海拔、斜率、倾斜角和植物群落的
密集性。项目场地海拔最高点 4820m,海拔最低点 3309m,平均海拔 4064m。
3.3 景观生态分析
(1)垂直自然带
项目场地中总共包含 4 个垂直自然带。
场地东侧视子梅村(3300m)为起始海拔,按照海拔逐渐升高的顺序依次为
2900~3800m 的亚高山寒温带暗针叶林带、 3800~4200m 的高山亚寒带灌丛带、
4200~4600m 的高山寒带草甸带、4600~4900m 的高山寒带疏草寒漠带[2]。
场地西侧视 003 乡道(3850m)为起始海拔,按照海拔逐渐升高的顺序依次
为 3800~4200m 的 高 山 亚 寒 带 灌 丛 带 、 4200~4600m 的 高 山 寒 带 草 甸 带 、
4600~4900m 的高山寒带疏草寒漠带。受上述气候、地质条件影响,子梅山东侧
的的植被带分布比西坡多一个,为 2900~3800m 的亚高山寒温带暗针叶林带。
(2)野生动植物资源
项目场地位于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场地范围内的子梅山生态系统

3
类型丰富,包括森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等,具有蓄水和调节
地区河流流量、维持区内动植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
根据红外相机的观测记录以及样地调查,可确定项目场地内有狼、藏狐、
雪豹、岩羊等大型哺乳动物活动,伴有白马鸡、金雕等禽类,并有川西绿绒蒿
等珍稀高山植物分布。在项目场地中将重点保护山地生态系统、珍贵的野生动
植物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景观,这些资源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考
虑因素,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门区域( 中国南部中部山地),因此,
它们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4 景源分析
项目场地的主要景源为自然景源,次要景源为人文景源。
(1)自然景源
项目场地能观测到的自然景源中,天景有贡嘎山云海、日月星光;地景有
贡嘎山主峰(西壁与西南山脊);水景有贡嘎冰川(小贡巴冰川、大贡巴冰
川)、玉龙西河、莫溪河、子梅措;生景有针叶林、高山草甸灌丛以及各类野
生动植物。
(2)人文景源
人文景源中宗教建筑有玛尼堆、煨桑台;特色村寨有子梅村。
除了对项目场地的景源进行分类,同时对现有景源进行了分级,特级景源
为贡嘎山主峰与贡嘎冰川;一级景源为贡嘎山云海、日月星光、莫溪河与针叶
林;二级景源为高山牧场、高山草甸灌丛、子梅村与玛尼堆。
3.5 民族文化分析
(1)康巴藏区
藏区有典: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 [3]。康巴藏区的
范围包含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木里县;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那曲市东部;
云南省迪庆州和青海玉树市。西至西藏昌都市边坝县夏贡拉山,东至甘孜州康
定市。
(2)木雅地区
康巴藏区的子梅山片区是“民族走廊”的核心地带,它以古老的羌族部落
为主体民族,与吐蕃文化不断融合,但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使得该地区
与其他藏区的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康巴藏族内部出现了许多不同

4
的自称或他称,以及各具特色的语言和习俗。子梅山片区的“木雅”就是其中
之一。“木雅”代表的是康定、雅江、道孚、九龙和丹巴,的某个特定的地理
范围,而“木雅”则代表了该范围内的木雅文化,它不仅仅涉及到该文化的发
展,更涉及到该文化中的某些重要的社会现象。

4 现状分析

4.1 场地现状
项目场地中各方面均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1)路面状况较差
现有道路起点为项目场地西侧,终点至东侧的子梅村,道路起点西侧为康
定市 003 乡道,现有道路的海拔始于子梅山西侧山脚处(3850m),逐渐上升
至山脊线上的子梅垭口(4550m)后开始下降,终于子梅村(3300m),全长约
21.6km。现有路面为简易砂石路面,路面缺少维护保养,在极端天气时存在安
全隐患。
(2)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缺失
项目场地现有基础设施建设较差,无旅游与服务设施,仅在子梅垭口处有
一处移动通信的信号基站。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户外爱好者都将贡嘎山视为重
要的徒步旅游目的地,子梅垭口更是观赏贡嘎山日出与日落的最佳位置之一。
根据作者亲身考察并询问当地群众,得出的结论为:体力正常的成年人从徒步
起点(3850m)走到全程中点子梅垭口(4550m)的时间需要约 4 个小时,考虑
到高原气候对人的影响,时间或有所增加,一般可以在 6 小时以内完成。路线
起点附近的玉龙西村与徒步终点的子梅村均可以接待少量游客的饮食住宿。因
为游客对路况不熟,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语言障碍,且缺乏负重徒步的经验和
必备的体力,所以游客需要雇佣当地群众作为当地向导。
(3)部分景观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
项目场地中的子梅措距离现有道路仅约 1km,但是由于现有道路与子梅措
之间的山体坡度较大,导致一般游客难以接近,使得知道子梅措的游客寥寥无
几,极佳的景观资源待字闺中。子梅垭口处的玛尼堆摆放混乱,数量多且位置
杂,影响景观整体性的同时还容易对垭口处交通产生堵塞。
4.2 人群分析

5
(1)摄影爱好者
摄影爱好者普遍以贡嘎山观光为主要游览目的,一般以 5~10 人的规模活动,
主要交通方式为越野车。
(3)户外爱好者
户外爱好者普遍以登山、高山滑雪等探险活动为主要游览目的,一般以
5~30 人的规模活动,主要交通方式为家用车。
(3)普通游客
普通游客者普遍以露营、野餐等休闲活动为主要游览目的,一般以大于 30
人的规模活动,主要交通方式为旅游大巴。
(4)当地藏族群众
当地藏族群众普遍以放牧、宗教祭祀等活动为主要目的,个人祭祀与放牧
活动一般小于 5 人,大型祭祀活动时一般大于 30 人,主要交通方式为摩托车。

5 规划设计依据

根据最新的立场,本设计将遵守当前的法律、法规,并遵守四川省的有关
政策、技术指导。我们将遵守以下主要的规则与标准来进行工作。《四川贡嘎
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9-2030 年)》
《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
《四川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6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理念或主题

(1)突出景观特点:贡嘎山的独特性是吸引游客的最关键因素。
(2)突出民族特色:景区内必须建造服务性建筑,并且在色彩、风格等方
面尽可能与当地的人文景观相协调,以达到让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效果。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也要做到
维护生态平衡,由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倡在对生态环境与当地群众影响
较小的情况下进行规划设计,为游客提供最大范围内的旅游服务保障。

6
(4)最佳综合效益:根据上级规划,景区应当尽量减少建筑数量,但同时
也应该考虑到其他多种功能,以达到最佳的综合效益。

7 规划设计原则

(1)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以野生动植物保育为优先目标
(2)体现木雅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尽量避免文化冲突
(3)为游客提供基本的旅游服务保障
(4)高原施工条件困难,尽最大可能减小施工量
(5)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推动社区经济的发展

8 总体规划

在进行项目整体设计时考虑到整体极强的民族风格并尊重客观自然条件。
结合对场地条件细致的分析,采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本项目的规划
理念,采用简朴的风格规划步道,营造满足游客精神、生理需求,同时为当地
群众创造额外收入的风景区,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回归自然”,当地群众在
提供服务时“乐在其中”。在风景区的总体规划中,我们将木雅藏族的民族特
色和生态教育作为主题,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节点,以此来提升整个项目的
景观价值。

9 规划结构

项目场地规划结构可以概括为“一廊、一轴、四点”。
“一廊”是自西向东横贯子梅山的生态廊道;“一轴”是沿着子梅措方向朝向贡
嘎山的山水景观轴;“四点”是四个景观节点,分别为森林长廊、观景平台、
子梅村三个二级景观节点与帐篷营地、子梅措两个一级景观节点。

10 功能分区

在项目场地现有景源、村落的发展基础上,根据场地现状、功能要求以及
旅游资源与土地资源的适配性,将项目场地分为“六区”,分别为综合服务区、
冷杉林海——森林观光区、子梅措——高山湖观光区、贡嘎神山——山地观光
区、藏家体验——度假休闲区、林草保育区。

7
11 专项规划

11.1 交通规划
项目场地西临康定市 003 乡道。景区道路分为三个等级,景区主干道(道
路全长 21.6 千米,道路路基宽度 7 米,车行道 6 米),景区次干道(道路全长
3.5 千米,道路路基宽度 3 米,无法通行车辆),景区栈道(道路全长 2.1 千米,
栈道宽度 2.5 米,无法通行车辆)。栈道①全长 0.6 千米,栈道②全长 1.5 千米,
为景区马队、徒步游客以及后勤车辆、救援车辆提供服务。
根据景区景点以及服务点位置,布设 2 个停车场,6 个马队停靠点,游客中
心处为大型停车场,帐篷营地处为应急停车场。
11.2 游线规划
景区游览线路分为 1 条主要游线与 2 条次要游线,提供如步行、自行车、骑
马等多种游览方式。
11.3 基础设施规划
近三年,初步形成景区基础设施保障体系,配套建设给水及污水处理设施、
供电设施及燃气设施,其中供电电源引自上位规划中沙德 110 千伏变电站,除
去子梅山原有的移动通信基站,其余设施为景区配套新建。
(1)给水工程
规划设置两座给水点(东西各一座),水源分别取自玉龙西河与莫溪沟,
作为游客服务中心及乡村民宿等生活用水水源。帐篷营地水源依靠人工运送。
(2)排水工程
生活污水结合地形分散设置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2 座。处理后的污水要求达
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 A 标。
处理后废水用于各区域内的浇洒道路、绿化用水和补充河道用水。污水管
网采用重力流的方式布置,污水管沿道路敷设,考虑风景区内气候条件因素,
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应位于该区域土壤冰冻线以下且不得小于 0.7 米。
(3)电力工程
作为项目开发用电的主电源,在游客服务中心、等用电负荷较大处设置 10
千伏开闭所 1 座,电源取自规划变电站。10 千伏电力线原则采取埋地电力电缆,
在游人视线之外的区域架空敷设,实现景区电力供应全覆盖。

8
(4)邮电通信工程规划
规划设置 2 座信号基站(东西各一座),利用子梅山原有的一座移动通信
基站,实现风景区内所有游览线路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
(5)燃气工程
乡村民宿及餐饮用气通过运送罐装液化天然气至各用气点。
(6)环卫工程
规划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 2 座,在游览道路沿线按照规范标准设置分类垃
圾箱,帐篷营地处的旅游垃圾采取人工清运下山。收集的垃圾由车辆统一清运
出风景区至风景区外的康定、泸定、九龙等 3 个县(市)的垃圾处理厂集中处
理。
在各旅游景点设置生态公厕,建设和管理参照《四川省旅游厕所标准及管理指
南》。
(7)消防工程
充分依托周边各级地方消防站队伍和设施,建设景区消防站一座,组建义
务消防队,严格按照《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甘孜藏族自治
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等法规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协同区内国有林场、自
然保护地等管理机构,在景区全域设置监控摄像头,以帐篷营地为火情观察点,
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组织体系。

12 节点设计

12.1 游客中心
“第一印象区”《游客服务中心》旨在打造一个独具藏族风情、具备完善服
务体验、具备良好软硬件环境以及具备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内容,以
便让旅行者可以轻松、便捷、安全、舒适地到达藏族风情旅馆。这个旅游胜地
的旅行者们可以通过参观这个旅行胜地的独特的民俗风情,来体验这里的独特
之处。这个旅行胜地的旅行者们可以通过这些独特的建筑和功能来展示这里的
独特之处。
游客中心主建筑为售票处,售票处的结构设计采用了传统的藏式风格,内
部空间装饰采用“坛城”等藏族特色图案,外立面以“康巴红”这一地域性颜
色作为底色。游客中心两侧分别为消防巡逻站与垃圾处理站,售票处一侧为游

9
客中心主入口,另一侧为自行车停车棚与马棚,马棚的马匹容量上限约为 30 匹,
如遇游览高峰时间段马匹不足,游客中心外侧有大量草场可供临时放马使用。
停车场分为小型车停车场与大巴车停车场,小型车停车场的容量为 90 辆,大巴
车停车场容量为 10 辆。
12.2 森林长廊
以自然科普为核心理念对景观场景、科普内容和深化及落地,以原生态的
状态呈现景区的冷杉林生态系统,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移栽,直观展
示冷杉林特有的物种。冷杉林环绕科普场地,在冷杉包围中感受高度的震撼,
以科普的方式参与、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儿童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中、在亲子共同的探索中,感受大自然的规律,了解冷杉林的物种和独特生态
循环,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设立如秋千、板凳、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
为游客提供基本的休息场地。
12.3 观景平台
景区采取短线与长线两种游览方式对游客进行分流,观景平台为短线游览,
针对时间有限的游客设计。观景平台处观赏贡嘎山的视野角度与长线中基本一
致,可以使时间有限的游客在最短时间内游览到景区的精华部分。
12.4 帐篷营地
露营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契合了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
现实要求,在可预见的未来,露营地产业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实现从生活
方式到产业的完美进化 [4]。帐篷营地共有 17 顶帐篷,每顶最多可入住 4 人,可
供约 68 人入住,帐篷营地位于子梅山山脊处的子梅垭口,日夜温差较大,在日
出日落时分,由于山风、谷风汇流的影响,风力常常达到 7 级以上,风寒效应
极强。因此对帐篷进行了专项设计,主体与支撑平台均采用钢结构,主体呈半
圆形,抗风性较强。由于主要观赏贡嘎山的日出日落,故帐篷开口均朝向东侧。
帐篷营地南侧处设立 1 个垃圾转运站,2 个露台餐厅,帐篷营地西侧设立一个季
节性冰雪娱乐场,在秋冬季节可提供简易的雪上运动场地。
12.5 煨桑台
煨桑是藏族人民传统的一种祭祀活动,拥有悠久的传统。“桑”是藏语的
音译,意为“神香”;“煨”有“在带火的灰里烧熟东西”之意,所以“煨

10
桑”即指用明火煨柏枝、糌粑等物,使之燃起青烟,以供神灵。子梅山所处的
木雅地区当地群众都把“煨桑”叫作“秋烟烟”,通俗而形象。煨桑台设立在
整个子梅垭口的最高点,远离游客聚集区以尊重当地群众的宗教信仰。煨桑台
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使用高山流石滩风华的片岩堆积而成,同时将子梅垭口
处杂乱无章堆放的玛尼堆整合至煨桑台处,使整个节点的景观具有整体性。煨
桑台在非祭祀时间段对游客开放,游客可在煨桑台体验抛洒风马旗等民俗特色
活动。
12.6 子梅措
“措”在藏语中意味“水池”,子梅措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湖,可观看贡嘎山
倒影,为景区中的一级景观节点。子梅措距离景区主干道仅有约 1km 距离,由
于山体坡度较陡,故修建木质栈道,使老人小孩均可前往子梅措一览美景。子
梅措为马队停靠点,设立公共厕所 1 个。
12.7 子梅村
子梅村 3 户村民为组聚居,总人口 10 人,在可以确定的近 100 年的时间里,
子梅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人口状态。这不是刻意限制人口数量的结果,而是由
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由于人均只有不到 2 亩的耕地以及处于林地和
石山之间的零星牧场,导致生产力低下,收入水平极低。子梅村四面环林,东
临莫溪沟,十分适合开发为乡村民宿吸引游客前来入住。由于上午规划中对耕
地红线与乡村宅基地的要求,本规划对子梅村原有民居进行升级改建,不新建
建筑,每幢民居最多可入住 10 人,可供约 40 人入住。利用原有耕地之间的灌
溉路痕,构建出环绕子梅村的乡野小径,在子梅村东侧的林区中设立采摘基地,
培训子梅村村民为游客提供向导服务,春季时带领游客进入周边林地采摘松茸,
秋冬采摘沙棘,均为娱乐性采摘活动,对子梅村的农产品实现产销一体化。

13 设计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户外旅游需求逐渐多元化,户外运动从小
规模、专业化的特定群体活动,日渐发展成为全民性质的休闲方式。为满足人
们对户外徒步的多元化需求,本方案通过多方探索,完善了贡嘎山风景名胜区
内的基础设施,设计了一系列旅游服务设施、提高风景区品质、丰富风景区内
涵。

11
参考文献:
[1] 万云.游客对国家森林步道属性的期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 李娴.贡嘎山地区旅游地学特征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3] 王照.九寨沟景区安多藏族民居改造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4] 柳彦.CM 公司户外用品营销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14 技术经济指标

风景区规划用地指标

项目 面积(m²) 比率 备注

总占地面积 18400000 100%


风景游赏用地 15274 0.83%
旅游服务设施用地 13830 0.75%
草地 10837600 58.9%
林地 6973600 37.9%
耕地 120323 0.65%
水域 3066 0.016%
园路 166950 0.9%
建筑 总建筑基底面积,总建筑面积
建筑基 层数与限
建筑名称 建筑面积
底面积 高
售票处 576 570 一层,10m

12

消防站 551 551
层,4.8m

垃圾站 275.5 275.5
层,4.8m
门卫亭 18 18 一层,4m
帐篷 2040 884 一层,4m

露台餐厅 240 480
层,6.9m
乡村民宿 827 2481 三层,12m
公共厕所 120 120 一层,3m

致 谢
本研究及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王玉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下完成的。也许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所最尊敬的老师。您是如此的治学严谨,
学识渊博,视野广阔,思想深刻,您用心为我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让我
的论文更加的严谨。同时,我也要感谢本论文所引用的各位学者的专著,如果
没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和帮助,我将无法完成本篇论文的最终写作。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