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5

第二語言習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施雅婷

• 主題:從語言學看第二語言習得(六)

• 目標:

課程內容 1. 瞭解功能論對SLA之看法

2. 瞭解屬於功能論範疇的相關理論
1) 系統語言學 (Systemic linguistics)

2) 功能類型學 (Functional typology)

3) 功能形式對照 (Function-to-form mapping)

4) 訊息組織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2
從語言學角度看第二語言習得(六)

1. 語言學角度如何研究第二語言
1) 對比分析

2) 內部重心:中介語、偏誤分析、監控模式、普遍語法

3) 外部重心: 功能論 (系統語言學、功能類型學、功能形式對照、訊息組織)

3
功能論 (Functional Approach)

• 功能論屬於從語言學的外部重心來研究第二語言習得。

• 功能論:
1) 系統語言學

2) 功能類型學

3) 功能形式對照

4) 訊息組織

4
功能論 (Functional Approach)

• 雖然普遍語法一直是語言學領域研究SLA的主流, 但是仍有許多學者從外在重心
(external focus)的角度來了解SLA。

• 功能論起源於20世紀初期, 它跟結構主義(結構語言學)與普遍語法最大的不同在於其
支持者認為語言是一種溝通系統而非一組規則, 而且功能論的支持者著重在語句的訊
息內容。

5
功能論

• 功能論雖然有不同的派別但是其支持者有下列共同點:

1.著重語言在真實情況之使用(performance)。他們覺得語言能力跟語言表現是相同的,
不需要區別開來。

2.語言主要是用來溝通的, 因此語言知識的進步需要靠溝通使用(communicative use)。

3.功能論支持者認為SLA之研究應該要超越句子(sentences)並包含篇章結構, 語言如何運
用在互動中, 還語言之外的溝通方式。

6
功能論

• 屬於功能論範疇的四種理論:

1.系統語言學 (Systemic linguistics)

2.功能類型學 (Functional typology)

3.功能形式對照 (Function-to-form mapping)

4.訊息組織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7
功能論

1.系統語言學 (Systemic linguistics)

8
功能論 1:系統語言學 (Systemic linguistics)

• 系統語言學是由Michael Halliday 於1950年代晚期提出的。

• 系統語言學是一種語言分析模組, 這個模組依照表達語意時可能有的選擇來分析語言。

• 因此他們認為L2學習者學習的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學會在另一種L2 情境中
如何用語言傳達所要表達之功能。

9
功能論 1:系統語言學
• Halliday 認為語言的功能就是溝通, 所以他提出兒童習得語言時需要習得的7種語用功能,
這些功能也是學習者需要學會的功能。
1.工具功能(instrumental function): 用來使事情發生之語言。 Ex: 我想要/我需要…, 請你幫我…
(我想喝水, 請你給我水, 我要餅乾)

2.規範功能(regulatory function): 用來規範他人行為之語言, 或是控制聽者的行為。 Ex: 照我


說的做…,不要… (我們現在回家! 把玩具收起來! 把報告交給我!)

3.交流功能(interactional function):讓自己與他人交流與建立關係的語言。 Ex: 我…你… (媽咪


我喜歡你, 謝謝你幫忙)

4.個人功能(personal function): 語言是表達個人的一種方式。Ex: 表達想法,介紹自己 (我開心,


我很生氣! 我不喜歡~)

10
功能論 1:系統語言學

• Halliday 認為語言的功能就是溝通, 所以他提出兒童習得語言時需要習得的7種語用功


能, 這些功能也是學習者需要學會的功能。

5.探索功能(heuristic function): 語言是用來學習/發現/解釋不同事物的方式。Ex: 這個是怎


麼煮的? (這是什麼? 這個玩具可以跟那個一起玩….)

6.想像功能(imaginative function):語言是用於創造想像的系統或概念。 Ex: 小說、故事。(小


孩說出想像的故事, 我在太空船上…)

7.表述功能(representational function) :運用語言以陳述、分享或解釋或是與他人分享資


訊 。Ex: 今年夏天好熱! (這個拼圖怎麼拚? 我這個玩具很好玩, 你跟我一起玩)

11
Halliday 七項功能舉例 (Saville-Troike, 2012, p.58)
• 觀察剛到美國不同母語背景之小孩的語言變化
1. 非語言表達(Nonverbal)
• 規範: (hitting another child who is annoying)
• 交流: U? (uttered as a greeting)
• 探索: (pointing at an object with a questioning look)
2. 第二語言片語或子句(L2 phrase or clause)
• 規範: That bad!
• 交流: You me play?
• 探索: what name this?
3. 複雜的第二語言結構(complex L2 construction)
• 規範: The teacher say that wrong!
• 交流: I no like to play now.
• 探索: What is the name we call this?
12
Activity 1

• 分組複習並討論:

1. 功能論包含哪幾個理論?

2. 功能論之共通點為何?

3. 系統語言學有誰提出? 其內容是什麼?

4. 系統類型學所提出的七種功用在你習得第二語言的過程中, 哪些你先學會? 你學會幾


個? 你的學生呢?

13
功能論

2.功能類型學 (Functional typology)

14
功能論 2:功能類型學 (Functional typology)

• 功能類型學是根據大量的語言比較而來的。

• 功能類型學依照語言的特徵來將語言分類, 希望能藉此描述語言之間的相似與相異之
處並決定哪種特徵是比較常見、少見或是共通的。

• 功能類型學在以下三方面獲得許多成果: (1)解釋L2習得的不同階段, (2)為什麼某些語


言特徵比較容易習得但有些語言特徵比較難習得, (3)為什麼有些語言特徵會轉移有些
語言特徵則不會。

15
功能論 2:功能類型學

• 與功能類型學有關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標記性(markedness) 。

• 所謂的標記性(markedness)指的是一個語言特徵是無標記(unmarked)的還是有標記
(marked)。

16
功能論 2:功能類型學

• 無標記表示這個語言特徵與同類別的另一個特徵比起來較常出現。
⚫ Ex: 音節-CV (無標記)
⚫ Ex: 詞序-SVO (無標記)
⚫ Ex: 語音-/s/, /p/ (無標記)

• 因此無標記語言特徵在L1習得中會比有標記的語言特徵早習得, 而在L2 習得中無標記


語言特徵也比較容易習得。
⚫ Ex: CV 比 CC 音節較早或較容易習得。

17
功能論 2 :功能類型學

• Eckman 1977 依照標記性(markedness)這個概念提出了標記性差異假說(Markedness Differential


Hypothesis)。

• Eckman 認為無標記的L1語言特徵比較可能會轉移至L2, 而有標記的L2語言特徵對學習者來說


會比較難習得。
1) 無標記: 一般的、普通的 簡單
2) 有標記: 較少見的 困難

• Eckman的假說跟對比分析有些類似, 因為兩者都比較語言中的不同要素以預測或解釋L1對L2
的轉移。

18
功能論2 :功能類型學

• Eckman的標記性差異假說比對比分析再深入一點 (對比分析只停留在表層結構), 但是
Eckman的標記性差異假說討論到較抽象之概念、原則與限制。

• 雖然傳統上語言學家認為所有的語言都是一樣的複雜, 但是Eckman的假說指出有些語
言之特徵的確是比較難學。

19
Activity 2

• 分組複習並討論:

1. 功能類型學之主要概念是什麼?

2. 什麼是標記性差異假說?

3. 華語語音有哪些屬於有標記?

20
功能論

3.功能形式對照 (Function-to-form mapping)

21
功能論 3:功能形式對照 (Function-to-form mapping)

• 功能形式對照的基本概念是在習得L1與L2時都有一個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的過
程。

22
功能論 3:功能形式對照

• 在語法化過程中, 一個語法功能(ex: 例如時間上的過去式) 先是藉由共通的超語言知識


與當時之對話情境傳達, 然後是詞彙, 最後才是由語法標記傳達。
➢ 超語言知識(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對世界的知識或是對互動情境之了解。

• Ex:Q: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 A:I play soccer (初級英語學習者)—透過對話情境表達
• A:Yesterday, I play soccer. (進階英語學習者) —透過詞彙表達
• A:I played soccer. (高階英語學習者) —透過語法標記表達

23
功能論 3:功能形式對照

• 在語法化過程中, 一個語法功能(ex: 例如時間上的過去式) 先是藉由共通的超語言知識與當時


之對話情境傳達, 然後是詞彙, 最後才是由語法標記傳達。

➢Ex: 就…了

➢初階中文學習者先會用「就」表達時間順序,之後才會用「了」表達動作完成之概念。

• 他看那個女孩子的時候,他就摔跤。他水果就掉下來。

• 他騎自行車摔倒了, 所以他所有的水果都掉下來了。

24
功能論

4.訊息組織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25
功能論 4:訊息組織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 訊息組織著重語句結構(utterance structure), 也就是學習者如何組織他們的話語。

• 訊息組織的支持者的主要工作是:

1.描述中介語結構。

2.發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 學習者使用哪些組織原則來安排自己的話語。

3.分析這些組織原則彼此間如何互動。

26
功能論 4:訊息組織
• 訊息組織對於SLA看法的證據來自於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 (ESF)的一項計畫。
• 這個計畫中, 研究者花費三年的時間觀察六位不同母語的學習者分別學習不同的第二
語言。研究人員希望藉由這樣的設計了解中介語。
L1s L2s
旁遮普語 英語

義大利語 德語

土耳其語 荷蘭語

阿拉伯語 法語

西班牙語 瑞典語

芬蘭語

27
功能論 4:訊息組織

• 研究發現不管學習者的L1, L2為何, 他們都經歷非常相似的中介語發展階段。


• 學習者中介語發展階段:
1.名詞表達組織方式(Nominal Utterance Organization/NUO): 主要用名詞性的詞來表達想
說的話。Ex: Charlie and girl accident
2.無限定表達組織方式(Infinite Utterance organization/IUO): 開始使用動詞表達語意, 此時
的動詞沒有時態。Ex: Charlie and girl and policeman put on the floor.

28
功能論 4:訊息組織

• 學習者中介語發展階段:

3.有限定表達組織方式(Finite Utterance organization/FUO):此時的動詞開始加上語法詞素,


例如時態等。這就是功能形式對照所說的語法化。Ex: she has finished the work.

• 學習者應用的組織原則與順序非常相似, 幾乎沒有太多跨語言的影響。

29
功能論 4:訊息組織
• Klein and Perdue (1993)提出為什麼有些學習者比其他學習者成功的原因:

1.溝通需求(communicative needs): 溝通的需求促使學習者改變組織原則以彌補溝通上的不足。

2.跨語言影響(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學習者的母語會影響中介語發展的速度與最終的程度, 但
不會影響習得之順序。

3.外在因素(extrinsic factors):學習者L2的進展跟個性上的傾向有關(ex: 態度、動機), 環境上的因


素(ex:學習者L2的輸入質與量)。

4.處理上的限制(limits on processing):學習者需要先內化中介語系統才能真正用在溝通上。而且
學習者無法在同時間注意所有的溝通需求。

30
Activity 3

• 分組複習並討論:

1. 功能形式對照中所指的語法化是什麼意思?

2. 就你的觀察你或是你的學生在學習第二語言時是否都經過語法化的過程? 請舉例說
明。

3. 訊息組織所說的三種中介語發展的階段為何? 你在學習L2時或是你的學生是否也有
相同歷程?

31
語言學外部重心對第二語言習得之看法

What (第二語言習得習得的什麼)?

How (第二語言習得如何發生)?

Why (為什麼有些學習者比較成功)?

32
語言學外部重心(功能論)對第二語言習得之看法

1.What (第二語言習得習得的什麼)?
➢ 學習者習得的是一套表達意義的系統。

2.How (第二語言習得如何發生)?
➢ 語言習得需要學習者創造性的投入溝通。

3.Why (為什麼有些人較成功)?
➢ 這與學習者的溝通需求與溝通機會有關。

33
Activity 4

• 請拿出腳蹤, 寫出下列理論/內容之重點

1. 對比分析

2. 內部重心:中介語、偏誤分析、監控模式、普遍語法

3. 外部重心: 功能論 (系統語言學、功能類型學、功能形式對照、訊息組織)

34
Activity 5: 請依其基本理念將下類名詞分類

a. 對比分析 (Contrastive analysis) g. 中介語 (Interlanguage)

b. 行為主義 (Behaviorism) h. 語素習得順序研究 (Morpheme order studies)

c. 偏誤分析 (Error analysis) i. 監控模組 (Monitor model)

d. 普遍語法 (Universal grammar) j. 功能類型學 (Functional typology)

e. 系統語言學 (Systematic linguistics) k. 訊息組織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f. 功能形式對照 (Function-to-form mapping)

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