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DOI:10.13703/j.0255-2930.2013.03.

020

中国针灸2
013年3月第3
3卷第3期 Ch
ine
se 
Ac
upu
nct
ure 
& Mox
ibu
sti
on,Ma
r.2
013,Vo
l.3
3No.
3 · 247 ·

檪檪殏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
文章编号:
0255-2930(
2013)
03-0247-04
机制探讨

檪殏
中图分类号:
R  9   文献标志码:
245. A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

不同方向循经走罐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 
田宇瑛   王广军   黄   涛   贾术永   张宇沁   张维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

[摘   要]  目的:比较顺经和逆经 循 经 走 罐 对 皮 肤 血 流 量 的 影 响。 方 法:使 用 JLG-2 型 经 络 罐 通 仪


对膀胱经背部段进行顺经或逆经单方向走罐 20 次。拔罐器为内径 44mm 的砭石罐,负压范围为
-0. 04 MPa。使用 Pe
03~-0. riSc PIMⅡ 型激光多普 勒 血 流 灌 注 成 像 仪 观 察 走 罐 上 下 循 经 皮
an 
肤及对侧膀胱经同等区域的皮肤血流量变化。 测 量 走 罐 前、走 罐 后 即 刻 和 走 罐 后 10 mi
n的血流
量。对 14 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试,将测量区域分为走罐区、上游 区、下 游 区、对(侧)走 罐 区、对 上
游区和对下游区,分别计算各区域平均血流量。结 果:各区的血流量均有显著性升高,走 罐 区 升 高
更为明显。比较顺经 和 逆 经 的 血 流 量 变 化 率,仅 发 现 上 游 区 逆 经 的 变 化 率 显 著 高 于 顺 经 (
P<
05),其他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循经上、下游区域的 血 流 量 变 化 率 比 对 侧 膀 胱 经 显
0.
著升高。结论:顺经走罐与逆经走罐的局部效应相似,远端效应逆经走罐高于顺经,提示 治 疗 局 部
疾患可双向走罐,远端治疗以逆经走罐效果更佳。
[关键词]  走罐;经络;皮肤血流量;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经络罐通仪
Impa
cts
 on
 sk
in 
blood
 fl
ow 
unde
r mo
ving
 cupp
ing 
along 
mer
idi
ans
 in 
dif
fer
ent
 di
rec
tion

TIAN Yu-y
ing,WANG  Guang-jun,HUANG  Tao,JIA 
Shu-yong,ZHANG  Yu-q
in,ZHANG   We o (
i-b Ins
ti-

ute 
of 
Acupunc
tur
e and 
Moxibust
ion,Ch
ina 
Academy 
of 
Chi
ne s
e Med
ica
l Sc
iences,Be
ii
j 100700,Ch
ng  ina)
ABSTRACT Ob
jec
tiv
e To 
compa
ret
 he
 impa
cts 
on 
ski
n b
lood
 fl
ow 
betwe
en 
mov
ing 
cupp
ing
 fo
llowi
ngt
 he 
mer
i-

ian 
runn
ing 
dir
ect
ion 
and
 tha
t aga
ins
t t
her
 unn
ing 
dir
ect
ion.Me
thod
s JLG-2 me
rid
ian 
cupp
ing 
dra
inage
 ins
tru-
men
t was 
used
 fo
r  mov
ing 
cupp
ing on
 the 
back 
along t
he 
Bladde
r Mer
idi
an r
unning 
cou
rsei
 n e
ithe
r si
ngle 
dir
ect
ion

or20t
  imes.The cupp
ing 
devi
ce wasBi
  anstone cup,44mm  i
n i
nne
r di
ametr,nega
e ti
ve pr
essure
 from -0.03to
-0.04 MPa.Pe ri
Scan PIM Ⅱ l ase
r Dopple
r perf
usion imager 
was usedt
 o obse
rve t
he changes
 in 
sk i
n blood f
 low
ont
 her
 unning 
course of
 the B
ladder 
Me r
idi
an with cup moved 
up and down andi
 n t
he same r
egion on thec
  ontra-

ater
alB
 ladder 
Merid
i an.B l
ood f
low was measu
red beforecupp
  ng,a
i t
 theimmed
  ia
tet
 ime af
ter
 cupping and 10mi n
af
tercupp
  ing 
sepa
rat
ely.Four
teen 
healt
hy vol
unte
ersr
 ec
eived
 thet
 est.The 
me asur
ingr
 eg
ion 
wassubd
  i
videdi
 nto
a movi
ng 
cuppi
ng 
area,an 
ups
tream a
rea,a downst
ream 
area,a c
o n
tral
ate
ralm
  ovi
n cu in
g  pp g a
rea,ac
 ontra
late
ral
upstr
eam ar
eaand 
  ac
 ontra
lat
eraldowns
  t
ream ar
ea.The mean 
blood
 flow wasc
 al
culat
ed i
n each ar
ea.Resu
lts 
Bloodf
 low 
was
 inc
reased 
sign
ifi
cantl
y i
n each 
are
a and 
was 
moreappa
  rent
lyi
 nc
reased
 int
 he moving 
cupp
ing 
area.
In 
compar
ison 
oft
 he
 changing
 ra
te o
f b
 loodf
 low 
between 
cuppingf
 ol
lowing t
he mer
idi
an 
running 
dire
cti
on 
andt
 hat
aga
ins
t t
he runni
ng di
rect
ion,it was only
 found
 that
 the chang
ing ra
te i
n the 
upstr
eam ar
ea of movi
ng 
cupping
against
 ther
 unni
ng 
dir
ect
ion wass
 igni
ficant
l h
y ighe
r than
 tha
t f
ollowi
ngt
 he r
unn
ing 
direc
tion (P <0.05).The
dif
ferences 
were 
not
 st
ati
sti
cal
l s
y igni
fic
an t
 in c
ompa r
ison 
among t
he ot
her
 ar
eas.Addi
tiona
lly,thechang
  i
ngr
 at
es
of
 blood f
low i
n the upst
ream and downst
ream 
area 
oft
 he 
Bladder 
Me r
idi
an were
 incr
e a
s ed 
signi
fic
ant
l a
y sc
 om-
par
ed  wi
th t
he cont
ralat
eralB
 ladde
r  Me
rid
ian.Concl
usi
on The  l
ocal
 ef
fects
 ar
e simi
lar between movi
ng 
cuppi
ng

oll
owi
ngt
 he 
mer
idi
an 
runn
ing 
dir
ect
ion 
and
 tha
t aga
ins
t t
her
 unn
ing 
dir
ect
ion.The
 abs
copa
l e
ffe
cto
 f 
mov
ing 
cup-

png agai
nstt
 he
  r
unn i
ng di
rect
ion
 issupe
  r
iort
 ot
 hat
 fo
llowing
 ther
 unning di
rec
tion.Iti
 s sugges
tedt
 hatt
 he dual-

irec
tional 
moving cuppi
ng i
s app
lic
able
 fort
 het
 re
atment o
f loc
ald
 iso
rde r
s andt
  he
 abscopale
 ff
ect
 is 
bette
r  wi
th
mov
i cupp
ng  ing 
aga
instt
 he 
mer
idi
an 
running 
dir
e c
tion.
KEY WORDS mov ing 
cupp
ing;meri
dians;skin blood
 fow;l
l ase
r Dopp
le pe
r  r
fus
ion
  r;me
image rid
ian 
cupp
ing

rai
nage
 ins
trumen

 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课题资助项目:
ZZ 
04006
通信作者:张维波(
1961- ),男,研究员。研究方向:针灸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研究。E-ma
il:
pro
f@j
ing
luo.
com.
cn
· 248 · 中国针灸2
013年3月第3
3卷第3期 Ch
ine
se 
Ac
upu
nct
ure 
& Mox
ibu
sti
on,Ma
r.2
013,Vo
l.3
3No.

   拔罐疗法是中 医 针 灸 临 床 最 常 用 的 疗 法 之 一,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最早记载拔罐疗法的
文献首推马王堆帛 书 的 《五 十 二 病 方》,其 中 即 有 关
于角法(最早的罐 具)治 病 的 记 载。 近 年 来,拔 罐 疗
法的适应证不断增 加,已 广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各 科 病 症
与保健,但相应 的 基 础 性 研 究 较 为 缺 乏。 在 拔 罐 疗
法中,有 留 罐、闪 罐、走 罐 等 多 种 罐 法。 走 罐 是 对 传
统罐法的发展,属 于 动 态 拔 罐,其 作 用 范 围 大,走 罐
的路线多沿循经路线或肌肉的走向。由于循经走罐
可对经脉产生整体 性 的 调 节,特 别 是 在 膀 胱 经 的 背
图 1  走罐试验现场
部段,成为医者 经 常 使 用 的 方 法。 循 经 走 罐 涉 及 走
注:左下为经络罐通仪,右上为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
罐的方向,在不同方向上走罐所产生的作用力不同,
与经脉气血流注产 生 的 相 互 作 用 可 能 有 所 差 异,在 1.
2.2  试验步骤
针刺的补泻法则 中,有 顺 经 为 补、逆 经 为 泻 的 说 法, n 进入实验室适应温度,
每位受试者提前 10mi
那么,循经走罐时的 方 向 是 否 也 具 有 类 似 的 补 泻 差 并保持情绪稳定,尽量不说话或少说话,俯卧位趴在
异呢? 按摩床上,将头面部放置于按摩床呼吸孔上,尽量保
定量描述 中 医 的 气 血 变 化,是 一 个 研 究 热 点。 持背 部 平 坦,暴 露 背 部,在 胸 椎 T9/T10 至 腰 椎
皮肤微循环血流灌 注 量 是 人 体 的 一 个 生 理 学 指 标。 L4/L5之间(约为 膀 胱 经 的 肝 俞 至 大 肠 俞 段 ),选 择
近年来,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该指标进行测量, 激光多普勒图像的采集范围约 20cm×20cm,用绿
走罐的器具中也出现了使用真空泵产生恒定可调负 色标记笔标记激光扫描束的中心点(约在脊柱正中)
压的高科技罐疗设 备,笔 者 使 用 上 述 两 种 最 新 的 中 及扫描区域 4 个角的位置。走罐区域分别在脊柱左
西医仪器,对走罐方 向 性 与 气 血 流 注 的 关 系 进 行 了 右两 侧 膀 胱 经 Ⅰ 、Ⅱ 线 处,距 中 心 点 水 平 上 下 各
如下研究。 5cm,走罐距离约 10cm,宽约 4.
5cm。
1  材料与方法 每位 受 试 者 先 后 在 左 右 两 侧,分 别 接 受 两 次 不
1  仪器设备
1. 同方向的走罐操作及血流扫描记录。第 1 次均从左
1.
1.1  经络罐通仪 侧开始,用随机投硬币方式确定走罐的方向(顺经从
使用 LJG-2 型经络罐 通 仪(北 京 海 奥 思 凯 公 司 头到足或逆经从足到头),相隔数天,待罐斑消退后,
生产,见 图 1)进 行 走 罐 操 作,该 仪 器 通 过 真 空 泵 产 再做第 2 次右侧相反方向的走罐。根据每人耐受程
生恒定可调的负 压,并 显 示 在 压 力 表 上。 通 过 导 管 度选择走罐负压在 -0. 04 MPa 之 间,走 罐
03~ -0.
与木制的持握器和砭石制作的拔罐器(内径44mm) 次数每侧均统一为 20 次,试 验 操 作 者 固 定 一 人,负
相连接,最大负压值 可 达 -0.
07 MPa。 本 试 验 选 用 压吸 力 及 走 罐 的 速 度 (约 为 2~4cm/s)在 14 人、
负压范围为 -0. 04 MPa,根 据 受 试 者 的 耐
03~ -0. 28 次的每次走罐过程中基本保持均匀一致。
受程度做适当调整后,在整个操作中保持负压恒定。 记录 走 罐 开 始 前 选 定 区 域 背 部 血 流 图,记 录 完
1.
1.2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 成后,立刻开始走罐,走罐结束后分别记录走罐后即
使用 Pe
riSc PIMⅡ 型 激 光 多 普 勒 血 流 灌 注
an  刻和走罐后 10mi
n 的背部血流图。
成像仪(瑞 典 PERIMED 公 司 生 产,见 图 1)。 本 试 3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1.
验采用 中 分 辨 模 式,扫 描 区 域 为 64×64(采 样 点 )。 采用 LDPI
  5 自 带 图 像 分 析 软 件,统 计 出 所
2.
使用 LDPI
  5 图像分析软件对体表血流图进行记
2. 扫描 区 域 的 微 血 管 灌 注 量,将 其 分 为 走 罐 区 (约
录、存贮、分析和处理。 10cm)、上游区(走罐 方 向 反 向 的 非 走 罐 循 经 区 域,
2  试验方法
1. 约 5cm 长)、下游区(走罐方向同向的非走罐循经区
1.
2.1  试验对象 域,约 5cm 长)以及 对 侧 膀 胱 经 上 的 同 等 的 3 个 部
选定健 康 受 试 者 14 人(其 中 男 5 人,女 9 人), 位,分 别 称 为 对 上 游 区、对 走 罐 区 和 对 下 游 区,共
年龄 28~57 岁,平均 43.
9 岁,均为近期未因疾病去 6 个区域(见图 2)。 计 算 选 定 区 域 内 的 血 流 量 平 均
过医院就医的健康受试者。 实验室室温控制在26~ 值,血流量均值的变化用变化率表示,变化率 = [(走
28 ℃ ,室内无阳光直射,保持暗光状态,无红外辐射。 罐后-走罐前)÷走罐前]×1
00%,试验结果用均数±
中国针灸2
013年3月第3
3卷第3期 Ch
ine
se 
Ac
upu
nct
ure 
& Mox
ibu
sti
on,Ma
r.2
013,Vo
l.3
3No.
3 · 249 ·

标准差(珚±s)表 示,采 用 同 体 配 对t 检 验,
x 05 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P <0. 血流量在拔罐后即刻均出现了极
意义。 显著性的 升 高,其 中 走 罐 区 域 的
2  结果 升高最为明显 (约 50% ),超 过 其
1  走罐前后各区域血流量变化自身比较
2. 他区 域 (约 10% )数 倍。10 mi

对 14 例受试者、
6 个子区域在顺经和逆经方向上进行走罐的血流 后,走罐 区 的 血 流 量 出 现 一 定 程
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其 走 罐 前、走 罐 后 即 刻 和 走 罐 后 10 mi
n的血流 度的下降,其 中 顺 经 走 罐 的 下 降
量均值如图 3、图 4 所示。 比即刻值 有 显 著 性 差 异,逆 经 走
从图 3、图 4 可以看出,无论是顺经走罐还是逆经走罐,
6 个区域的 罐的下降与即刻比未达到显著性
差异。对于非 走 罐 区 的 另 外5 个
区域,血流量在走罐后 10 mi
n均
继续上升,除顺经的上游区外,其
他区域与即刻比均达到显著或极
显著差异。
2  顺 经 走 罐 与 逆 经 走 罐 的 血
2.
流量变化率比较
计算 14 例受 试 者、
6个子区
域在顺经和逆经方向上进行走罐
的血流量 变 化 率,然 后 进 行 统 计
分 析,走 罐 后 即 刻 和 走 罐 后
图 2  背部走罐血流分区示意图 n的血流量变化率均值如表
10mi
注:
1.走罐区;
2.上游区;
3.下游区;
4.对走罐区;
5.对上游区;
6.对下游区。 1 所示。

表 1 14 例健康受试者顺经和逆经方向走罐各区域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率比较 (
x珚±s,% )
项目 上游区 走罐区 下游区 对上游区 对走罐区 对下游区
顺经即刻 0.
10±0.
06  0.
51±0.
25  0. 069)
08±0. 0. 036)
06±0. 0. 047)
05±0. 0. 068)
06±0.
逆经即刻 0. 081)2)
16±0. 0.
50±0.
17  0.
07±0.
03  0. 034)
07±0. 0.
06±0.
03  0.
06±0.
04
顺经后 10mi
n  0.
13±0.
12  0.
43±0.
19  0.
13±0.
06  0.
12±0.
09  0.
12±0.
06  0.
13±0.
08
逆经后 10mi
n  0. 053)
20±0. 0.
42±0.
15  0.
15±0.
05  0. 045)
14±0. 0.
13±0.
05  0.
13±0.
07
   注:与顺经即刻比较,
1)
P<0.05;与逆经下 游 区 即 刻 比 较,
2)
01;与 逆 经 下 游 区 10 mi
P<0. n 后 比 较,3)
P<0. 05;与 逆 经 上 游 区 即 刻 比 较,
4)
01;与逆经上游区 10mi
P<0. n 后比较, 5)
01;与顺经上游区即刻比 较,
P<0. 6)
P<0. 05;与 顺 经 上 游 区 即 刻 比 较,7)
P<0.01;与 顺 经 上 游 区 即
刻比较, 8)
05;与对走罐区即刻比较,
P<0. 9)
05。
P<0.
· 250 · 中国针灸2
013年3月第3
3卷第3期 Ch
ine
se 
Ac
upu
nct
ure 
& Mox
ibu
sti
on,Ma
r.2
013,Vo
l.3
3No.

   表 1 结果表明,在走罐的上游区,逆经的变化率 扩张的机制得到解释。故从局部效应的角度看,背部
在走罐后即 刻 显 著 高 于 顺 经 ( 05),
P <0. n后
10mi 膀胱经走罐顺逆经方向皆可,没有顺逆补泻的差异。
仍高于顺经,但差 异 不 显 著;其 他 区 域 与 时 段,顺 经 除了 走 罐 区 域 的 局 部 效 应,走 罐 还 可 使 循 经 上
和逆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的非走罐区域的血流量增加,出现一定的循经效应,
3  不同区域血流量变化率之间的比较
2. 这有可能是组织液的循经流动导致轴突反射产生的
比较顺经走罐和逆经走罐不同区域之间变化率 组织胺循经运动,引起循经区域血流升高的结果,与
的差异见表 1。其中逆经走罐的循 经 部 位 上 游 区 在 本实验室以前发现 的、注 射 组 织 胺 引 起 循 经 血 流 量
走罐后即刻和 走 罐 后 10 mi
n的变化率均显著高于 升高的结果 相 吻 合 [5]。 然 而 就 其 升 高 的 幅 度,在 循
下游区( 01,
P<0. 05),该 区 的 变 化 率 也 显 著
P<0. 经的上游区域,逆经走罐显著高于顺经走罐,这似乎
高于对上游区(均 P<0.
01),循 经 部 位 的 下 游 区 与 提示逆经走罐在循 经 上 可 以 获 得 更 好 一 些 的 效 果,
对侧下游 区 比 较 则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顺 经 走 罐 提示逆经走罐在循经的远端部位可能有一定的“补”
时,上游区与下游区 的 变 化 率 之 间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的作用,该推测 有 待 临 床 验 证。 除 了 局 部 和 循 经 效
义,但上游区的变化 率 在 走 罐 后 即 刻 显 著 高 于 对 上 应,在对侧的膀胱经 上 也 出 现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血 流 量
游区(
P<0. 05)、对 走 罐 区 ( 01)和 对 下 游 区
P <0. 升高,但比走罐一侧弱,可能是一种全身效应。针刺

P<0.05),但 走 罐 后 10 mi
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过程中的局部效应、循 经 效 应 和 全 身 效 应 是 本 实 验
义;顺经走罐时,其循经下游区在走罐后即刻显著高 室在 针 刺 合 谷 过 程 中 发 现 的 3 种 针 刺 效 应 [6],在 该
于对走 罐 区 ( 05),整 体 上 的 变 化 显 示 出 一 定
P <0. 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的循经性。 本 研 究 按 走 罐 方 向 为 顺 经 或 逆 经 定 义 了 补 泻,
3  讨论 它与中医教材中规定的“针向迎随补泻”的方式比较
使用 经 络 罐 通 仪 拔 罐 可 保 持 负 压 的 恒 定 性,其 接近,但该补泻方法受到一定的质疑 [7-8]。 陆寿康 [7]
负压值可调,定量化程度高,便于比较不同拔罐参数 指出,迎随补泻的概念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而
所产生的差异,是进 行 拔 罐 疗 法 基 础 研 究 的 有 力 工 该篇中的经气流注 是 按 五 输 穴 的 向 心 方 向 流 注,如
具。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是目前较为先进的 果以此为准,膀胱经的流注方向应为从足向头,逆经
一种测量仪器,具 有 客 观 性、定 量 性、范 围 大 和 快 速 走罐就成了顺经走罐,与 “顺 经 为 补”的 规 律 就 吻 合
等特点。将上述两 种 设 备 相 结 合,已 对 不 同 拔 罐 负 了。但陆寿康同时 指 出,针 向 迎 随 一 般 以 四 肢 穴 位
压以及火 罐 和 真 空 拔 罐 的 效 应 差 异 进 行 了 比 较 研 为主,该原则是否适合躯干部位的经脉还很难说。
究 [1-2]。本试验使用 2 型经络罐通仪,其拔罐器由砭 总之,经 脉 的 流 注 方 向 和 补 泻 法 则 是 比 较 复 杂
石制作,接触人体皮肤感觉光滑、舒适,无需涂抹任何 的问题,文献记载不尽一致,目前只能以实验结果为
介质即可进行走罐,减少了附加干扰,提高了试验的 主,再结合临床 和 文 献 的 研 究 做 出 综 合 判 断。 本 研
可靠性。通过走罐作用区域、循经非作用区域和对侧 究结果提示,仅进行局部治疗时,顺经走罐与逆经走
循经区域平均血流量的计算,可对走罐的局部效应和 罐的效应相似,可根 据 操 作 方 便 的 原 则 采 用 单 向 或
远端效应做出判断,通过不同方向走罐的效应比较可 往返的双向走罐;对于远端循经部位的治疗,逆经走
初步观察是否存在逆顺补泻的针刺治疗规律。 罐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膀 胱 经 背 部 循 经 走 罐 是 临 床 常 用 的 一 种 方 法, 参考文献
严善余 [
3]
运用膀胱经背部走罐治疗感冒 50 例,该研 1]  田宇瑛,秦丽娜,张维波 .不 同 拔 罐 负 压 对 皮 肤 血 流 量

究采用的走罐方向是顺逆交替的双向走罐。刮痧与 影响 的 初 步 观 察 [
J] . 针 刺 研 究,
2007,
32(
3):
184

走罐有一定的相似 性,都 可 以 在 其 作 用 区 域 产 生 发 -185.



2]  Huang 
T,Zhang 
W B,Huang 
X,e
t a
l.Compa
ring
红和出痧的效果,刮 痧 的 方 向 性 按 照 国 家 中 医 药 行

he e
ffi
cacy o
f t
rad
iti
ona
l f
ire-cupp
ing and h
igh-t
ech
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中医刮痧师》的
cuum-cupp
va ing 
usi
ngl
 as
er 
Dopp
ler
 imag
ing 
atan 
  acu-
规定,为从头向足刮拭 [4],对于背部的膀胱经而言即
punc
tur
e c
lin
ici
 n 
Bei
jing[
J].Med  t,
Acupunc 2011,23
为顺经刮痧(膀胱经的流注为从头向足)。本试验在

1):
13-18.
同一批受试者身上进行顺经走罐和逆经走罐两种操
3]  严善余 .走罐治疗 感 冒 50 例 疗 效 观 察 [
[ J].针 灸 临 床
作,总体上看,两种 走 罐 没 有 太 大 的 差 异,都 可 以 使 杂志,
2000,
16(
6):
9.
走罐区 域 的 血 流 量 显 著 升 高,改 善 局 部 的 微 循 环。 4]  杨金生,王 敬,李 志 刚,等 .中 医 刮 痧 师 [M].北 京:中

这一效应可从机械刺激引起轴突反射导致毛细血管 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
161-162.
中国针灸2
013年3月第3
3卷第3期 Ch
ine
se 
Ac
upu
nct
ure 
& Mox
ibu
sti
on,Ma
r.2
013,Vo
l.3
3No.
3 · 251 ·


5] Zhang 
W B,Wu 
Q R,Ti
an 
Y Y,e
t a
l.The
 tr
anspo
r- s
ion 
aft
er a
cupunc
tue[
r J]. Med Acupunc
t,2008,
20

ati
on 
ofh
 is
tami
nea
 long
 low 
hyd
rau
lic
 re
sis
tanc
e chan- (
2):
109-118.
ne
l and
 the
 change 
of 
mic
roc
ircu
lat
ion 
obs
erved 
byl
 a- 7]  陆寿康 .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
[ J].中国针 灸,
2003,

er 
Dopp
le pe
r  r
fus
ion
 imag
ing[
J].Al
ter
n Comp
lemen
t 23(
12):
725-727.
Med,
2004,
10 (
6):
1147-1148. 8]  吴耀 .迎随补泻非针向而在经气流注之盛衰[
[ J].中 国

6] Zh
ang 
W B,Wa
ng 
L L,Hu
a T,e
ng  t a
l.La
ser 
Dopp
ler 针灸,
2002,
22(
2):
138.
pe
rfus
ion
 imag
ing
 fo
r a
sse
ssmen
t o
f sk
in 
bl pe
ood  r
fu- (收稿日期:
2012-06-12,齐淑兰发稿)

檪檪殏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
文章编号:
0255-2930(
2013)
03-0251-01
医 案 选 辑

檪殏
中图分类号:
R  7   文献标志码:
246. E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

左足淋巴水肿案
冯 罡
(鹤壁京立肿瘤医院康复科,河南鹤壁 458030)

   患者,女,
43 岁。就诊日期: 2005 年 7 月 30 日。 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能健
主诉:左足水 肿 7 月 余。 病 史:
7 个 月 前,到 南 方 出 脾利水;三阴交为肝、脾、肾经交会穴,善调气血而除
差,因走路过多,出现左足水肿,以为劳累过度所致, 水湿;太溪为肾经 之 输 原 穴,补 肾 气 而 祛 水 湿,故 选
未至医院诊治。出 差 回 来 后 仍 不 见 好 转,遂 至 省 级 以上 3 穴,运 用 补 法,健 脾 补 肾 以 利 水,治 本 之 虚。
医院诊 治,肾 动 脉 造 影 未 见 异 常,经 药 物 治 疗 (不 阴陵泉为脾经之 合 穴,善 利 水 湿;悬 钟 为 胆 经 要 穴,
详),疗效不佳。后 经 某 医 院 专 家 诊 治,考 虑 是 足 部 能调理气机,助脾 而 化 湿;八 风 为 经 外 奇 穴,主 治 脚
真菌感染 导 致 的 淋 巴 水 肿,确 诊 为 左 足 淋 巴 水 肿。 气、下肢水肿。以上穴位运用泻法,调理气血以祛体
建议:(
1)控制真菌感染;(
2)足部理疗。患者即至我 内之水 湿。 补 泻 结 合,使 其 补 而 不 滞、泻 而 不 损。
科治疗。查体:左足未见肤色改变,左足大趾可见皮 《本草纲目》载:“艾 味 苦,微 温 无 毒,灸 百 病,杀 下 部
损,未见分泌物;左足凹陷性水肿,肤温正常;双侧足 疥疮”,故配合艾灸疗法以温阳化湿。足部真菌感染
背动脉可触 及。 舌 淡 红、苔 薄 白,脉 缓。 西 医 诊 断: 的患者体液免疫功 能 往 往 低 下,而 艾 灸 能 够 诱 导 局
左足淋巴水肿。中医诊断:脚气(脾虚湿侵)。治疗: 部肌肉产生热休克蛋白,进而激活免疫系统,提高机
针刺配合艾灸。取穴:患侧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体的免疫功能。有研究 [1-2]表明,艾灸能够有效改善
太溪、悬 钟、八 风;操 作:在 所 选 穴 区 常 规 消 毒 后,选 血液微循环和淋巴循环,加速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
用直径 0.
30mm、长 25~40 mm 毫 针,快 速 刺 入 穴 减少组织液渗出,促进炎性症状消退;艾绒燃烧产生
位,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用捻转补法,其他腧穴用捻 的化学物质,使 局 部 皮 肤 的 pH 值 降 低 而 不 利 于 真
转泻法。得气后,将 1 根艾条分成 4 段,双头均点燃 菌的 生 长,进 而 达 到 杀 菌、抑 菌 的 目 的。 临 床 观
后,放入自制艾灸箱内,将艾灸箱放在左足上。待艾 察 [3-4]显示,艾灸可使感染局部的脓性分泌物明显 减
条燃烧完毕,患者 感 觉 箱 内 无 温 热 感 时,起 针,结 束 少,具有很 好 的 抗 感 染 作 用;艾 烟 的 抗 真 菌 作 用 明
治疗。每 天 治 疗 1 次,治 疗 2 次 后,左 足 水 肿 减 轻, 显,对 其 敏 感 的 真 菌 多 达 14 种。 故 笔 者 通 过 针、灸
皮肤出现皱褶,尤其足趾部水肿减轻明显,足背部稍 结合治疗足淋巴水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有减轻;治疗 8 次 后,足 部 水 肿 全 消。1 年 后 随 访, 参考文献
未见复发。 1]  唐照亮,宋小鸽,王宁新,等 .艾灸活血化瘀作 用 机 制 的

按语:本 例 患 者 为 足 部 皮 肤 真 菌 感 染 引 起 的 继 研究[
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4,
23(
2):
24-27.
发性淋巴水肿,西医虽能控制感染,但对水肿的改善 2]  张栋,
[ 王淑友,
马惠敏,等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针
并不理想。本病例应辨证为湿脚气,湿为阴邪,易袭 灸效果的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
J]. 204,
0 3(
2 5):
37-4
0.
阴位而 伤 阳;湿 性 重 浊、黏 滞,缠 绵 难 愈;病 程 日 久, 3]  程棕鹏,熊毕文 .艾灸治疗皮肤缺损 的 临 床 体 会[
[ J].上
伤及脏腑经络之 正 气,导 致 本 虚 而 标 实。《玉 龙 歌》 海针灸杂志,2000,
19(
3):
18.
载:“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 4]  梅全喜,徐景远 .艾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研 究 进 展

J].时珍国医国药,
[ 2003, 8):封 3.
14(
作者:冯罡(
1979- ),男,主 治 医 师。 研 究 方 向:疑 难 病 的 针 灸 治 疗。
E-ma
il:
fenggang0304@163.
com (收稿日期:
2012-07-11,王晓红发稿)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