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2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 文选

课文深究
题 解
  《鸿门宴》是《史记 · 项羽本纪》中极为精彩的一节。鸿
门宴是项羽、刘邦在灭秦以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当时,项
强刘弱,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
动,由劣势转为优势,化险为夷;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并
由此导致最终的失败。
  作者通过对宴会整个过程的描写,生动揭示了项羽自矜功
伐,而且有“妇人之仁”的悲剧性格,而刘邦善于利用对方性
格弱点,也是他能化险为夷的成功之处。从这段史实中可以看
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所起的作用。
  全篇通过杀机暗伏的宴会场面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让
项羽、刘邦、樊哙、范增等人的形象得到活灵活现的呈现。
“ 鸿门宴”杀机重重,充满张力
整体认知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 206 年
(即陈涉起义后的第四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
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这是刘邦
(沛公)、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
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
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
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
,终于脱险逃归营地。文章描述了沛公从被动中争取主
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故事情节完整,
跌宕起伏,人物描绘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
1 、从“鸿门宴”的斗争中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
① 胸无城府,寡谋轻信。如,他听到曹无伤的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
“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对项伯盲目轻信,听到项伯说“今人
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
之”。
② 刚愎自用,缺乏政治远见。如,他始终无法正确判断刘邦对她政治
前途的影响。谋士范增献计,项羽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多次示
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听之任之

③ 沽名钓誉,有妇人之仁。如,樊哙闯帐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
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座。再如,樊哙的话是刘邦
先前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觉得刘邦
与樊哙的话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
最后更是放弃了“急击”计划。
④ 自矜功伐,轻敌自大。项羽自出江东,战无不胜,养成了他自矜攻
伐的性格,在鸿门宴中自居尊位可见一斑。再加上刘邦处处低调,对
项羽俯首称臣,以致项羽认为刘邦不足为敌,在刘邦逃走后,张良奉
璧给他,他随手放在座位上,没有什么反应。
项 羽
胸无城府,寡谋轻信

刚愎自用,缺乏远见

沽名钓誉,妇人之仁

自矜功伐,轻敌自大

附加简答题:项羽性格分析
1 、项羽最初为何“大怒”并下令杀死刘邦?最后
又为何放走不杀,还坦然接受刘邦的礼物?

2 、在宴席上项伯护刘,樊哙闯帐,刘邦逃走,项
羽的反应如何?

3 、项羽为何自居尊位?对范增示意有何反应?对
主动告密的曹无伤的态度又如何?
2 、从“鸿门宴”的斗争中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

① 机智狡诈,能言善辩。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
“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
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
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
② 知人善任,善纳忠言。他以张良为佐,在宴会上完全听
从其建议。
③ 能屈能伸,有勇有谋。为化解危机,明知可能有去无回
,但也从容赴宴。宴会上,居于下座,自轻自贬。
④ 遇事冷静,当机立断。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时,他当机
立断,接受张良建议,拉拢项伯。宴会上得知是曹无伤
告密后,他不动声色,可回到军营后“立诛杀曹无伤”

附加简答题:刘邦性格分析
1 、刘邦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是如何应付的

2 、刘邦在宴会时,对项羽说了什么话?他说话
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3 、刘邦逃离敌营时,对张良说:“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既然是辞谢,为何不立刻让张良
去?
4 、从刘邦对项伯、鲰生、曹无伤的态度来看,
你觉得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 邦
机智狡诈,能言善辩

知人善任,善纳忠言

能屈能伸,有勇有谋

遇事冷静,当机立断

3 、刘邦和项羽二人的成败,取决于他们待人的态度。试根
据“鸿门宴”论之。
1. 对待对手的态度
• 项羽对待刘邦很傲慢,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轻易就
把他给放了,由此可以看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
• 刘邦对项羽不惜降低身份,百般逢迎,以掩盖自己的
政治野心,由此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忍辱负重。
2. 对待部下的态度
• 项羽不采纳范增的计谋,放虎归山,养虎为患,由此
可以看出他刚愎自用,意气用事;
• 刘邦采纳张良和樊哙的建议,成功的躲过了一劫,由
此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他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3. 对待内奸的态度
• 项羽对项伯的内奸行为视而不见,由此可以看出他治
军无法,任人唯亲;
• 刘邦从鸿门宴回去后,就立即诛杀了曹无伤,由此可
以看出他治军严谨,有奸必除。
4. 对待内应的态度
• 项羽把曹无伤是内线一事告诉了刘邦,可以看出他胸
无城府;
• 刘邦百般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结为亲家,由此
可以看出他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
4 、张良、范增分别是怎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
于什么地位?
① 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为刘邦做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
赢得了斗争的胜利。他认为刘邦“距关,毋内诸侯”的策略不对,但并
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以
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张良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
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
②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其为“亚父”,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
才智谋略不逊于张良,但他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
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他在席上“数
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要项羽按既定方案行事。他擅自安
排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他既不知人,也不
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两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关键人物。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
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即刘邦和项羽。
其他人物形象
• 张良 深谋远虑、处事谨慎、忠心耿耿
: 老谋深算、急躁骄横
• 范增 豪爽勇敢、英武过人、
: 善言应变、有勇有智
• 樊哙 重义气,无政治头脑

• 项伯
5 、曹无伤向项羽告密的内容是什么?
项羽听了之后有何反应?
范增针对此事有何建议?
刘邦在霸上驻军,还没有机会跟项羽见面。他的左司马曹
无伤就派人向项羽告密,内容是“刘邦有意思要做关中王
,并任命子婴为国相,而且已占有了秦国全部的珍宝。”
项羽听了很生气:立刻下令部下明天一早犒劳士兵,准备
打败刘邦的军队!”
范增也劝说项羽道:“刘邦在山东的时后,贪图财货,喜
欢漂亮的女人。如今入了关,不取财物也不亲女色,如此
看来,他的志气不小。我曾派人观察他那里的‘云气’,
都显现龙虎的形状,呈现出五彩斑斓,这可是天子的云气
啊。我们必须赶紧攻打他,不要错过机会!”
6 、沛公如何拉拢项伯?
沛公如何说服项伯让他相信自己并非“欲王关中”?
项羽听说沛公有做关中王的野心,很生气。于是就准备出兵讨
伐沛公。
楚国的左尹项伯一向跟张良交好。他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会见
张良,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免得受牵连。张良向沛公禀报。沛
公自知军力无法跟项羽抗衡,就召见项伯,尊项伯为兄,并举起酒
杯祝项伯长寿,又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借此拉拢项伯。
为说服项伯让他相信自己并非“欲王关中”,沛公表示自己入
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只给官吏和百姓造册登记,封存官
库,等待项将军来处理。同时还把自己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
自圆其说地说成是为防备其他盗贼出入和意外事故。
沛公表示自己日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希望
项伯向项将军详细说明自己是不敢背叛他的。项伯相信刘邦的话,
就答应了,并叫沛公次日早些亲自去向项王谢罪。
7 、范增为何要项庄舞剑?
试描述项庄舞剑的情节。
项羽和范增密谋在“鸿门宴”里杀掉刘邦,怎知项
羽忽然改变主意。范增频频向项羽打眼色,并三次
举起自己的玉玦,示意项羽下定决心,尽快行动。
但项羽不发一言,未有理会。范增于是传召项羽的
堂弟项庄,吩咐他在席上舞剑,乘机刺杀刘邦。
项庄进入酒席之中,向项羽请求准许他舞剑为乐,
并在项羽同意后立即拔剑起舞。
项伯亦随即拔剑挥舞,并以身体阻挡项庄,使其无
法攻击刘邦。
8 、樊哙为何要闯帐?
试描述樊哙闯帐后发生的情况。
鸿门宴里,范增传召项羽的堂弟项庄,吩咐他在席上舞剑,乘机刺
杀刘邦。项庄进入酒席舞剑,项伯亦随即拔剑挥舞,并以身体阻挡
项庄,使其无法攻击刘邦。张良眼见情况危急,立刻离开酒席,通
报在军门外的刘邦部将樊哙。
为了保护刘邦,樊哙带着剑和盾强行闯入酒席,怒视项羽“头发上
指,目眦尽裂”。项羽原本坐着。见状马上按着佩,起身长跪戒备
,询问樊哙的来历。张良说:“这位是为沛公驾车的参乘樊哙。”
项羽称赞樊哙为“壮士”,并吩咐从人赏赐樊哙卮酒,樊哙一饮而
尽。项羽又赏赐一只猪前腿,樊哙直接把猪肘放在盾牌上,用剑切
着来吃。项羽再给樊哙敬酒,樊哙接过酒趁机向项羽陈词,要求项
羽打消这个念头。项羽未有回应,只吩咐樊哙就座。
9 、樊哙闯帐后如何斥责项羽?项羽对此有何反应
? 为什么?
为了保护刘邦,樊哙带着剑和盾强行闯入酒席,怒视项羽。项
羽原本坐着。见状马上按着佩,起身长跪戒备,询问了樊哙的
来历并称赞樊哙为“壮士”,吩咐从人赏赐樊哙卮酒和一只猪
前腿,樊哙接过酒肉趁机向项羽陈词。樊哙以秦王的残暴以致
为天下人所背叛说起,提出楚怀王曾下令“先进入关中的人便
可做关中王”之事。刘邦虽然先入关中,但并未自立为王,而
是等待项羽到来。他认为项羽没有让刘邦封侯,还居然想杀死
刘邦是不应该的,要求项羽打消这个念头,以免步秦王的后尘

对于樊哙的陈词,项羽并没有回应,只吩咐樊哙就座。原因是
: 1 、项羽自矜功伐的性格。
2 、项羽对樊哙产生惺惺相惜之感。
10 、“鸿门宴”上的情节发展有何特点?
整个“鸿门宴”的情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概括如下。
一起:开始很平和,刘邦卑辞“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
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于
是气氛陡然紧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暗示项羽下决心除掉刘邦。
一落:范增“数目项王”,项王却“默然不应”,使刘邦暂时化险为
夷。
二起: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
,趁机刺杀刘邦,宴席间充满杀机,形势极为严峻。
二落:“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项羽对此
不予理会,让刘邦又逃过一劫。
三起:樊哙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
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
三落: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
彘肩,赐座。
四起:樊哙陈词指责。
四落:刘邦以“如厕”为名,脱身回军营,项羽也没有追究。
11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特点?
① 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
性化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
界和性格。
② 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
加鲜明、突出。
③ 语言精练生动,寥寥数语就能鲜明地刻
画出人物个性。
12 、司马迁采用了人物对照的方式来描述两
方对垒,试述之。

主要人物关系表: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

刘营 刘邦 张良 樊哙 曹无伤

项营 项羽 范增 项庄 项伯
12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以文中四组人物的对比,带出双方
的斗智斗勇的情节,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
身 份 人 物 说 明
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 刚愎自用、优
项羽 柔寡断的一介武夫。
主帅
刘邦 善于用人、善于应变、能言善辩。
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知道夺项王天下者必为沛公。但项
范增 羽未听取其意见,致使他的谋略失败。
谋士
忠诚不二,老练多谋。刘邦对他言听计从,配合默契,使刘
张良 邦变被动为主动,脱离险境,逃归营地。
项羽手下武士,按范增意欲刺杀沛公,由于项伯阻绕未得逞
项庄 。
武士
沛公手下武士, 张良意护沛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使
樊哙 沛公转危为安。
项羽季父,把项羽要击沛公军消息夜告张良。项羽知道后不
项伯 但不追究,反而还“许诺”。
内奸
曹无伤 使人向项羽告密。由于项羽轻易泄露后被刘邦诛杀。
13 、试探讨《鸿门宴》一文的艺术特色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
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
1 、宴会前,战与不战问题
1 、矛盾集中 2 、宴会上,杀与不杀问题
人物个性鲜明 3 、宴会后,追与不追问题
1 、项羽欲击刘邦——刘邦被放
2 、结构严谨 2 、曹无伤告密——曹无伤被诛
首尾呼应 3 、范增劝说项羽——范增怒骂项羽
3 、情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
项 项 刘
意 羽 项 羽 羽 邦
示 不 剑 伯 帐 赐 责 离
增 舞 翼 闯 酒 哙 席
应 庄 蔽 哙
刘邦谢罪 范 项 樊 樊 逃走

第 4 、 5 段情节曲线图
后人对项羽的评价
题乌江亭 杜牧(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从“包羞忍耻”“卷土重
来”分析入手。
乌江亭 王安石(宋) 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壮士”“势难回”“肯与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
者的意图。
咏项羽 李清照(宋) 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歌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问题探究
有人说项羽在席间不杀刘邦是
“妇人之仁”,而苏轼却说这表现了
项羽的“君子之度”。你的看法又是
怎样呢?请以“君子之仁”为话题,
阐述观点, 400 字左右。

• 可就《鸿门宴》中项羽的表现,结合其身份
、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来谈论,要有理有
据。
问题探究 ( 观点一 )
他是情意绵绵的伟丈夫。在项羽被困于垓下时,
他长歌当哭,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垓下歌》。英
雄征战沙场,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泪,更不可
等闲视之。项羽的泪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
视”,后人读到这里,无不为之涕泣。正如郑板
桥所叹:“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
涕。”与刘邦为了逃命而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
残酷无情相比,项羽是一个富于人性和人情的伟
丈夫、硬汉子。
问题探究 ( 观点二 )
他是气盖一世的英雄,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吾
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
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
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必三胜之。”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项羽英勇善战,
叱咤风云;同时,那富于个性化的语言也把项羽性
格中极端自信和自爱的成分表现得非常明显。看到
这些,怎不使人想起那“彼可取而代也”的非凡气
概?怎不使人想起他巨鹿之战中万夫莫当的雄姿和
彭城叱咤风云的气势?项羽从始至终一直是自己精
神世界的国王,他自信甚至迷信自己的武力和追求
,他的精神世界总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而很少受伦
常的约束。
问题探究 ( 观点三 )
他是忠厚豁达的男子汉。乌江亭长要渡他东去,
并说楚地还有十万人,足可以东山再起。项羽笑
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
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乎?”“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这里把
项羽坦率豪爽、气度豁达、忠厚诚实而又善良不
忍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宁愿慷慨悲壮地死
去,也不愿屈辱惭愧地苟活。正如郑板桥所叹:
“项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于古无。”
问题探究 ( 观点四 )
他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项羽在灭秦
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肆意恣睢、刚愎自用
、凶狠残暴的性格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
笔。从杀宋义始至破秦,他一路在胜利的欢
呼声中走了过来。这无疑增长了他的这种性
格,使之恶性发展而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主要
方面。在项羽扭曲心理的急剧膨胀中,中国
人口已从战前的一千万骤减至五百万。天下
人对项羽心态的无法认同使得时代终于作出
了抛弃项羽的选择。
结 语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
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
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
项羽乐观的估计战争的形式,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
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和崇拜,并进
一步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
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
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
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
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
抗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
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
谢 谢 大 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