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差点儿(没)VP”构式分析

贾 梦 阳*
1)

<目 录>
1. 前言
2. 现存理论成果
3. “差点儿(没)VP”句式各类别间的语义模糊性
4. “差点儿(没)VP”句式再分类:“预期主观性”与“非预期偶发性”
5. “差点儿(没)VP”构式的语义连续统
6. “差点儿摔倒”与“差点儿没摔倒”是否相同?
7. 总结

1. 前言

现行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对“差点儿(没)VP”句式的解释为:当说话人希望VP
事件发生时,“差点儿VP”表VP未实现,“差点儿没VP”表VP实现了。如“买到”是说
话人希望发生的事件,例(1)“差点儿买到”表“没买到”,例(2)“差点儿没买到”
表“买到了”。

(1)差点儿买到。
(2)差点儿没买到。

当说话人不希望VP事件发生时,“差点儿VP”和“差点儿没VP”都表VP未实
现。如“摔倒”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件,所以例(3)“差点儿摔倒”和例(4)“差
点儿没摔倒”都表“没摔倒”。

* 国立首尔大学,博士在读生.
46 中國言語硏究(第76輯)

(3)差点儿摔倒。
(4)差点儿没摔倒。

学生在学习这个句式时,经常会混淆。并且当VP的语义比较中性的时候,学
生很难判断“差点儿没VP”是表VP实现了,还是VP未实现。例如,有的同学问:
“我也不知道自己希不希望结婚,那‘我差点儿没结婚’是结婚了,还是没结婚呢?”
(如例5)。还有同学问:“例(6)这个句子里,说话人很可能很希望去云南旅行
啊,那么‘我差点儿没去云南旅行’应该表示‘我去云南旅行了’,但为什么这个句子里
表‘没去云南旅行’呢?。例(7)的‘我’可能并不希望去出差,或者出差就是工作,
没有什么希望不希望,但‘差点儿没去云南出差’为什么表示‘去云南出差’了呢?”

(5)我差点儿没结婚。
(6)前几天机票打折,我差点儿没去云南旅行。
(7)那段时间我特别忙,差点儿没去云南出差,那我就不会在那儿遇见你
了。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中性VP及各类型间的交叉部分进行分析,试图解
决这样几个问题:
1. 重新定义“差点儿(没)VP”句式的分类标准。
2. 利用构式理论分析“差点儿(没)VP”结构的语义连续统。
3. 证明“差点儿摔倒”和“差点儿没摔倒”语用上存在差别。

2. 现存理论成果

朱德熙先生早在1959年就注意到了这种句式,并提出了具有影响力的“企望
说”,即:
①凡是说话人企望发生的事情: 肯定形式表否定意义,否定形式表肯定意义。
“差点儿(没)VP”构式分析 47

②凡是说话人不企望发生的事情: 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都表否定意义。
③一部分特殊的中性情况,说话人无所谓企望不企望: 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
都表否定意义。用图表概括如下:

表一
肯定形式(差点儿+VP) 否定形式(差点儿没+VP)
企 望 A 差一点买着了=没买着 B 差一点没买着=买着了
不企望 C 差一点打碎了=没打碎 D 差一点没打碎=没打碎
中 性 E 上个月我差一点去上海=没去 F 上个月我差一点没去上海=没去

之后有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这类句型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周一民(2003)
认为北京话里的“差点儿没VP”句比朱德熙先生描写的要复杂。首先,不论是企
望、不企望还是中性“差点儿没VP”都可能有肯定和否定两种意义(见表二)。

表二
肯定形式 否定形式
B1肯定意义:
企 A否定意义: 那本书我差点儿没买着,我去时候儿就剩一本儿了
望 差一点买着 B2否定意义:
那本书我差点儿没买着,到我前一个人正好没了
D1肯定意义:

C否定意义: 我二大爷差点儿没死,最后还是让大夫救活了

差一点打碎 D2否定意义:

我二大爷差点儿没死,他都跑出来可是又回去救人了
F1肯定意义:
中 E否定意义: 上个月我差点儿没去上海,临时决定让我去的
性 上个月我差一点去上海 F2否定意义:
上个月我差点儿没去上海,公司有事脱不了身

其次,“差点儿没+VP”不论表达的是肯定意义还是否定意义,都可以有企望
和不企望两种情况(见表三)。
48 中國言語硏究(第76輯)

表三
否定形式
A企望:
那老王八蛋上回差点儿没死喽,住了半年院又还阳了。(没死)
否定意义
B不企望:
我二大爷得那病差点儿没死喽,住了半年院后来好了。(没死)
C企望:
要不是日本队大门儿自摆乌龙,刚才这点球差点儿没进去。(进去了)
肯定意义
D不企望:
要不是中国队大门儿自摆乌龙,刚才这点球差点儿没进去。(进去了)

因此,周得出结论“‘差点儿没VP’的句式是肯定意义还是否定意义同企望不企
望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客观事实。所以(表三)中,A、B两句中的老王
八蛋和二大爷的死虽然一个是企望的,一个是不企望的,但客观事实是两个人都
没有死,所以都表达否定意义。同样,C、D两句中,从中国的立场来看,中国队
和日本队的进球虽然一个是企望的一个是不企望的,但客观事实是球进了,所以
两句都表达肯定意义。
江蓝生(2008)从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1)的角度解释了“差点儿没VP”句式成
立的原因。这种叠加整合既可表现在词汇中,如(例7)(例8),也可表现在句
法上,如(例9)。

(7)现今+如今=现如今
(8)果然+不出所料=果不然
(9)差点儿迟到+没迟到=差点儿没迟到

因此她认为“差点儿没VP”是由“差点儿VP”和“没VP”两个句式通过叠加和整合
而构成的新构式。江还进一步分析了通过叠加整合的新构式(D类)与原型“差点
儿没VP”构式(B类)在句法内在层次上的区别(见表四),并强调“差点儿”后接
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以这个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为基准,只有表达离这个事

1) “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指的是两个意义基本相同的概念通过叠加并删减某些成分,整合为一个
新的构式的过程。这种整合可以出现在语音、词汇、文字、句法等各个层面。
“差点儿(没)VP”构式分析 49

情的发生还差多少的正向表达才有意义。

表四
希望的事情(考上大学) 不希望的事情(摔倒)
(Ⅰ)差点儿 A肯定:“差点儿考上大学” C肯定:“差点儿摔倒”
(表考上了,后怕、庆幸) (表没摔倒,后怕、庆幸)

(Ⅱ)差点儿+没VP B否定:“差点儿没考上大学” E缺位


(表没考上,惋惜、遗憾)

(Ⅲ)差点儿没+VP D否定:“差点儿没摔倒”
(表没摔倒,后怕、庆幸)

袁毓林(2013)认为“差点儿VP”句式是一种三缺一的配置格局(见表五),
D类不成立的原因是根据“乐观假设”,即如果最终的结果是消极的,那么就不必兜
一个圈子,用双重否定来强调它。他认为E类缺位的原因也可以用“乐观原则”来解
释,因为B类表“庆幸最终没有发生不希望的事情”,为了强调人们乐于见到这种好
事,以至于在VP前加了否定词“没”,使B类“差点儿VP”的推理意义“没VP”显性地表
现出来。而且在语法上E类又正好填补了D类的空缺(见表五)。

表五
评价(正面z, 负面-z) 希望(积极词语(y)) 不希望(消极词语(-y))
肯定形式(单重否定): A:差点儿VP+ B: 差点儿VP-
“差点儿”为隐形否定(-x) “差点儿考上北大” “差点儿摔断大腿”
(-x)×(y) (-x)×(-y)
→(-z:遗憾) →(z:庆幸)
否定形式(双重否定): C: 差点儿~VP'+ *D: 差点儿~VP'-
隐形否定(-x) “差点儿没考上北大” “差点儿没摔断大腿”
×显性否定“没”(-y) (-x)×(-y) (-x)×-(-y)
→(z:庆幸) →(-z:遗憾)
E: 差点儿~VP'-
“差点儿没摔断大腿”
-(-y)→(z:庆幸)
50 中國言語硏究(第76輯)

3. “差点儿(没)VP”句式各类别间的语义模糊性

周一民先生(2003)曾阐述过“差点儿(没)VP”句式的复杂性,并提出应该
用“客观事实”来判断“差点儿没VP”是表肯定意义还是表否定意义。在此基础上,我
们将这类句式进行了进一步细分(见表六),在细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类别
的特征并不是整齐划一的,中间存在很多交叉的部分,对这些交叉部分的分析是
我们对“差点儿(没)VP”句式重新定义分类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

表六
VP 肯定式“差点儿VP” 否定式“差点儿没VP”
(A1)差点儿买到。 (C1)差点儿没买,就剩最后一个了。
积 (没买到) (买到了)
极 (A2)差点儿通过。 (C2)正好得了60分,差点儿没通过。
(没通过) (通过了)
中 (B2)我差点儿当老师。 (C3)毕业那会儿大家都去考公务员,我也差点儿没当老师。
性 (没当老师) (当老师了)

— (C4)差点儿没摔这一跤(摔了)

(D1)最后一个刚被买走,差点儿没买到。

积 (没买到)
极 (D2)竟然得了59分,差点儿没通过。

(没通过)
(B1)差点儿从阳台掉下去。 (D3)差点儿没从阳台掉下去。
中 (没掉下去) (没掉下去)
性 (B2)我差点儿当老师 (D4)毕业那会儿有个学校找我过去,我差点儿没当老师。
(没当老师) (没当老师)
(B3)差点儿摔倒。 (D5)差点儿没摔倒。
(没摔倒) (没摔倒)
消 (B4)差点儿认不出来了。 (D6)差点儿没认不出来了。
极 (认出来了) (认出来了)
(B5)差点儿没喘过气来。
(喘过气来了)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差点儿(没)VP”句式有这样一些语义特征:
“差点儿(没)VP”构式分析 51

首先,肯定式“差点儿VP”句式中,无论VP表消极意义还是表达积极意义,肯
定式都表达VP未实现义。但否定式“差点儿没VP”的VP,无论是积极、消极还是
中性意义,否定式都既能表达VP实现义也能表达VP未实现义。
其次,ABCD的分类并不是界限分明的,有一些句式很难判断应该属于哪一
类。A类和B类的交叉主要出现在VP表中性意义的句式中。如例(B2)“我差点儿当
老师”只能表达“我没当老师”,但“没当老师”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我想当,但最
终没当;另一种是“当老师”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但最后我没当老师。与例(B2)相
对应的否定式有两种,一种是例(C3),表“别人都考公务员了,我也差点儿没当老师,
但最终当老师了”,另一种是例(D4),表“毕业那会儿有学校找我过去,我差点儿当老
师,但最终没当老师”,否定形式的多样性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例句(B2)表义的双重
性。
B类和C类的交叉主要出现在一部分有否定词的句式中。如例句(B5)“差点儿
没喘过气来”有否定词“没”,“喘过气”表积极意义,应该属于C类。但作为C类,它
却没有相应的肯定形式“差点儿喘过气来”。所以这类句型在形式上接近C类,但语
义上更接近B类,即把“没喘过气来”整体看作一个表消极意义的组合与“差点儿”结
合,句式整体表积极意义“喘过气来了”。并且例句(B5)的相应否定式“差点儿没/没
喘过气来”,在第一个“没”之后如果有短暂的停顿的话,这个句子的可接受度远大于
肯定式“差点儿喘过气来”。因此B5这类句式应把“没VP”看作一个表消极意义的整体
划为B类。类似的句式还有如下这些(表七):

表七
B类 A类 D类
差点儿没按时吃药。 *差点儿按时吃药。 ?差点儿没/没按时吃药。
差点儿到站没下车。 *差点儿到站下车。 ?差点儿没/到站没下车。
差点儿不记得写名字。 *差点儿记得写名字2)。 ?差点儿没/不记得写名字。
差点儿找不着北。 *差点儿找着北。 差点儿没/找不着北。
差点儿不能和你见面。 ?差点儿能和你见面。 差点儿没/不能和你见面。
差点儿没吃饭就送客。 * 差点儿吃了饭才送客 ?差点儿没/没吃饭就送客。
差点儿没穿衣服就把门开开 *差点儿穿了衣服才开门 ?差点儿没/没穿衣服就把门开开
了。 了。
52 中國言語硏究(第76輯)

C类和D类的交叉情况最多,而且使用上也最容易混淆。不论VP是积极,中
性还是消极成分,“差点儿没VP”都可以既表达VP实现义,也可表达VP未实现义。
①先看积极意义VP,“差点儿没买到”和“差点儿没通过”既可以表达“买到了”
(如例C1)和“通过了”(如例C2),但当“差点儿没”连读,“买到”和“通过”重读
时,也可以表达“没买到”(如例D1)和“没通过”(如例D2)。
②当VP表中性意义时,最难对其进行分类。“差点儿没当老师”既可以表达VP
实现义 “最终当老师了”(如例C3),也可以表达VP未实现义“最终没当老师”(如
例D4)。但“差点儿没从阳台掉下去”只能表达VP未实现义“没掉下去”(如例D3),
不能 表达VP实现义“掉下去了”。
③“差点儿没+消极意义VP”一般只表达VP未实现义,但在特殊语境中,也可
表VP实现义。例如,“差点儿没摔倒”一般不能表达“摔倒”,但“差点儿没/摔这一跤”
句式中,当“一跤”成为有定成分时,那就意味着在说话人说这个句子时,认为这“一
跤”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差点儿没摔这一跤”表达的是“摔了一跤”的VP实现义。

4. “差点儿(没)VP”句式再分类:
“预期主观性”与“非预期偶发性”

各类别间的交叉为我们判断各类别的特征提供了依据。“差点儿没当老师”什么
时候表达“当老师了”,什么时候表达“没当老师”?同样是中性VP,“差点儿(没)
从阳台掉下去”为什么只能表达“没掉下去”?本文认为可以用“预期主观性”和“非预期
偶发性”作为分类标准来进行分析。
“预期主观性”指VP是说话人或事件发出者已经预想到的和主动行动的事件,
“非预期偶发性”指VP对于说话人或事件发出者来说,是没有意料到的偶然发生的

2) 上面三个例子引自董为光(2001),<语言认知心理对“差点儿DJ”结构的影响>,≪语言教学
与研究≫第3期。
“差点儿(没)VP”构式分析 53

事件。
首先以“吃”这一组句式为例来验证这一分类标准。(见表八)

表八
VP 差点儿VP 差点儿没VP
A预期主观性 C预期主观性
差点儿吃了〔liao〕 差点儿/没吃了〔liao〕
积极 B非预期偶发性 D非预期偶发性
差点儿吃了〔liao〕 差点儿没/吃了〔liao〕了〔le〕
A预期主观性 C预期主观性
—— ——
—— ——
三个差点儿都吃了〔liao〕了〔le〕 三个差点儿/没吃了〔liao〕
中性
B非预期偶发性 D非预期偶发性
?差点儿吃饭 ?差点儿没/吃饭
差点儿吃了〔le〕三个 差点儿没/吃了〔le〕三个
—— ——
A预期主观性 C预期主观性
—— ——
消极
B非预期偶发性 D非预期偶发性
差点儿吃着沙子 差点儿没吃着沙子

①“吃了〔liao〕”即可能是说话人已经预测到的事件,也可能是一个偶发事
件,“差点儿吃了〔liao〕”都表VP未实现义,即“没吃了”。它的否定形式“差点儿没
吃了〔liao〕”, 当说话人说“差点儿/没吃了”时(C类),他一定是已经有一个“肯
定能吃了”的预期目标,所以表达的是“吃了了”的意思。但当说话人说“差点儿没/吃
了了(没吃了)”时(D类),表达的则是“本来应该多留一点儿,可一不小心吃多
了,几乎没剩什么了”,即“没吃了”的意思,强调的是事件的偶发性。
②中性成分“吃饭”属于人类日常行为,既不需要预期其发生,也没有偶然性,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差点儿吃饭”和“差点儿没吃饭”都不能成立。但如果“吃饭”成为
一个偶然事件,比如体检之前要求12小时空腹,某人忘了这件事,刚要吃饭想起
来了,这时可以说“我差点吃饭。”(B类)或“我差点儿没/吃饭。”(D类)。
“差点儿吃了〔le〕三个”(B类)和“差点儿没/吃了三个”(D类)都是说话人
不知道自己能吃这么多,“吃了〔le〕三个”对他来说是一件不可预期的偶然事件,
54 中國言語硏究(第76輯)

两句都表达“没吃到三个”的意义。相反,当“吃三个”是说话人已经预期到的事件,
那么可以说“三个差点儿都吃了〔liao〕 了〔le〕”(A类),表“没吃了”,或“三个
差点儿/没吃了〔liao〕”(C类),表“吃了了”。这里的“三个”作为已知信息被提至
句首。
③消极成分“吃着〔zhao〕沙子”只能是偶发性事件,不可能是预期性目标,
因此只有B、D类表达,而没有A、C类表达。“差点儿吃着沙子”和“差点儿没/吃着
沙子”都表“没吃着沙子”的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与VP的积极、中性和消极意义无关,肯定式“差点儿VP”的情
况,不论VP是预期主观性事件还是非预期性偶发性事件,都表VP未实现义。否
定式“差点儿没VP”的情况,当VP是预期主观性事件时,表VP实现,当VP表非预
期偶发事件时,表VP未实现(见表九)。

表九
肯定句式“差点儿VP” 否定式“差点儿没VP”
预期主观性事件 (A)VP未实现 (C)VP实现
非预期偶发事件 (B)VP未实现 (D)VP未实现

现在再来看前面我们提到的问题,肯定式“我差点儿当老师”不论“当老师”是预
期目标还是偶发事件,都表VP未实现,即“没当老师”。否定式“我差点儿没当老
师”,在例(C3)中,本来我一直有当老师的主观预期,但由于某些原因,即大家
都去考公务员了,所以我也想去考,整个句子表达的是“我差点儿没当老师,但最
后当了”。在例(D4)中,“当老师”对说话人来说是非预期的偶然事件,即“毕业那
会儿有学校找我过去”,所以整个句子表达是“差点儿当老师,但最后没当”(见表
十)。

表十
肯定式 否定式
A’我差点儿当老师 C3毕业那会儿大家都去考公务员,我也差点儿没当老师
(没当老师) (当老师了)
B2我差点儿当老师(没 D4毕业那会儿有个学校找我过去,我差点儿没当老师
当老师) (没当老师)
“差点儿(没)VP”构式分析 55

“掉下去”因本身具有不可预期性,因此不适用于A、C类句型,因此只能表达
VP未实现义,即“差点儿掉下去,但没掉下去”(见表十一)。

表十一
肯定式 否定式
*A’差点儿从阳台掉下去。(没掉下去) *C’差点儿没从阳台掉下去。(掉下去)
B1差点儿从阳台掉下去。(没掉下去) D3 差点儿没从阳台掉下去。(没掉下去)

用这样的分类标准,我们再来试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a)结婚前一天我和他吵了一架,差点儿没结婚。
(5b)他的一番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当时差点儿没结婚。

与“我”希望还是不希望结婚无关,例(5a)因为是结婚的前一天,所以表达
的是我们已经打算结婚了,属于C类,表“差点儿没结婚,但最终结婚了”。例(5
b)表达的是本来我并没有和他结婚的主观预期,但一个偶然事件,即他的一番话
让我很感动,所以属于D类,表“我差点儿和他结婚,但最终没结婚”。

(6)前几天机票打折,我差点儿没去云南旅行 。
(7)那段时间我特别忙,差点儿没去云南出差,那我就不会在那儿遇见你
了。

例(6)与我希望不希望去云南旅行无关,而是我突然有了去云南旅行的机
会,属于D类句式,因此表“差点儿去云南旅行,但没去”的意义。同样,例(7)
也与我希望不希望去云南出差无关,“那段事件我特别忙,差点儿没去云南出差”蕴
含着“我以前经常去云南出差”的主观预期性,属于C类,因此表达“差点儿没去云南
出差,但去了”的意义。
56 中國言語硏究(第76輯)

5. “差点儿(没)VP”构式的语义连续统

吕叔湘(1999)这样描述“连续统”:“我们在对有些对象分类时并不能都做到
二分,二分仅能得到两个端点,两个离散的点,却忽视了很多中介(中间)状
态,或者说过渡状态。……总起来看,(这些对象)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的分类,即
连续统”。这些对象具有家族相似性,即“一个家族成员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彼此
的相似情况和程度不一样”3)。“原型”是连续统中的典型样本,是“一类事物中最具
代表性和最大家族相似性的样本”4)。
袁毓林(2013)调查了CCL语料库中所有“差点儿(没)VP”句式的使用情
况,得到如下数据:

表十二
肯定式 343(82.65%) 否定式 72(17.35%)
积极 1(0.24%)(获胜) 4(0.962%)(吃好):
意义 中性意义2(0.481%)(把她抓住)
317(76.386%):肯定形式 66(15.904%)(笑死/哭起来):
消极 301(72.53%)(急疯/忘了) 中性意义:2(0.481%)(乐出声来)
意义 否定形式:16(3.855%)(认不出)
中性意义:25(6.024%)(跳起来)

虽然分类标准不同,但这组数据可以反映一种很客观的现象,即这一类句型
中,最常用的是肯定形式的“差点儿+消极意义VP”,占整类句式使用的72.53%。
它与其它三类句式具有家族相似性,即不论VP表预期主观义还是非预期偶发义,
“差点儿(没)VP”构式都表“预期事件VP和偶发事件VP差点儿实现,但未实现”的意
义。
C类构式的VP是可预期主观性事件,表VP实现的语义,而其它三类构式都

3) 王寅(201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p.34。
4) 许丹荔(2012),<谈谈“连续统”的定义及相关问题>,≪语文学刊≫,第二期,p.51。
“差点儿(没)VP”构式分析 57

表“VP未实现义”,它们的家族相似性是如何体现的呢?

(C’)那个纪念币我差点儿/没买到,排到我就剩一个了。
(D)那个纪念币我差点儿没/买到,最后一个让我前面那个人买走了。

例(C’)的语义是“我差点儿没买到纪念币,但最终买到了”,这句中我的预期
目标是“能买到纪念币”,因此“没买到”对说话人来说就是一个偶发事件。这个偶然
事件“没买到”没有发生,所以例(C’)表达“买到了”的语义。即当C类构式中的VP
前有否定词“没”时,因为VP表主观预期性事件,因此“没VP”作为一个整体产生了
偶发义。这个偶发性事件“没VP”没有实现,因此产生与A类、B类、D类构式一致
的“VP未实现”义。(见图一)

图一:C类构式“VP未实现”义的实现
B类:差点儿VP
VP具有偶发性
表VP未实现

C’类:差点儿“没VP” C类:差点儿“没VP”
有否定词“没” 有否定词“没”
“没VP”整体表偶发性(没买到) VP可预期(买到)
表“没VP”未实现(没没买到=买到) 表VP实现(买到)

D类:差点儿没VP
有否定词“没”
VP具有偶发性(没买到)
表VP未实现(没买到)

各构式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如下(表十三):
58 中國言語硏究(第76輯)

表十三
A类 B类 C类 D类
否定词 无 无,VP内部偶尔有 有 有
句式 差点儿VP 差点儿VP 差点儿+没VP 差点儿没+VP
VP语义 预期 VP:预期
偶发 → 没VP:偶发 → 偶发
构式语义 VP实现
VP未实现 → VP未实现 → 没VP未实现 → VP未实现

6. “差点儿摔倒”与“差点儿没摔倒”是否相同?

历来研究都比较一致地认为D类中的否定词“没”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但其实
B、D两类构式的差别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Goldberg(1995)提出了构式之间的无同义原则,即如果两个构式在句法
上不同,那么它们在语义上或语用上也必定不同。具体推论如下:
推论A:如果两个构式在句法上不同但在语义上相同,那么它们在语用上必
定不同。
推论B:如果两个构式在句法上不同但在语用上相同,那么它们在语义上必
定不同5)。
按无同义原则,B类“差点儿VP”和D类“差点儿没VP”句法不同,语义相同,那
么它们的语用必定不同。我们统计了BBC语料库中C类和D类句式的使用情况,从
以下几个方面证实了“差点儿没VP” 比“差点儿VP”具有更强的主观性。
①相对与其他几种语体,“差点儿没VP”在报刊(6.7%)和科技(0.5%)6)
中的使用率最低,而这两种语体的特点就是相对书面化和客观化。(见表十四)

5) Adele E. Goldberg(1995)著,吴海波(2007)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
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 科技语体共使用“差点儿没VP”句式178次,其中175例出现在分析“差点儿没VP”的论文例句
中,只有3例是真正使用了“差点儿没VP”句式。
“差点儿(没)VP”构式分析 59

表十四
多领域 文学 报刊 微博 科技 学生作文 总计
2279 7621 208 789 458 121 13558
差点儿
88.85% 83.7% 93.3% 88% 72% 91.7% 86.7%
286 1484 15 108 3 11 2082
差点儿没
11.15% 16.3% 6.7% 12% 0.5% 8.3% 13.3%
2565 9105 223 897 636 132 15640
总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② 沈家煊(2002)从“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认识”三个方
面曾经证明过“把”字句的主观性。从表十五可以看出,除了科技这种比较特殊的情
况7),“差点儿没把”在各种语体中的使用频率都高于“差点儿把”,也就是说“把”字在
“差点儿没VP”句式中出现频率更高,在“差点儿VP”句式中出现频率更低,即带有主
观性的“把”字句更容易与“差点儿没VP”句式结合。这也证实了“差点儿没VP”句式比
“差点儿VP”句式的主观性更强。

表十五

多领域 文学 报刊 微博 科技 学生作文 总计

182 602 12 78 9 17 900


差点儿把
8% 7.9% 5.77% 9.9% 2% 14% 6.64%
差点儿 2279 7621 208 789 458 121 13558
44 259 2 18 2 3 328
差点儿没把
15.4% 17.45% 13.3% 16.67% 1.12% 27.3% 15.75%
差点儿没 286 1484 15 108 178 11 2082

③我们在BBC语料库中发现有这样一部分句子,这些句子VP都是非预期偶
发事件,但却只能用“差点儿VP”句式表达,换作“差点儿没VP”的话,接受度就会
大大降低。

(4)a. 我们开足了马力向前冲,一直冲到差点儿撞上他们。
b. 我们开足了马力向前冲,一直冲到*差点儿没撞上他们。

7) 科技语体中“差点儿把”大部分都是论文中的例句。
60 中國言語硏究(第76輯)

(5)a. 他差点儿就上当了。
b. *他差点儿没就上当了。(表没上当)
c. 要不是那两个托儿,他差点儿就没上当。(表上当了)
d. 那家的假货做得和真的一模一样,他差点儿没上当。(表没上当)

例(4a)和例(4b)的“差点儿撞上他们”和“差点儿没撞上他们”虽然都表示
“没撞上,几乎撞上了”之义,但例(4a)“差点儿撞上” 可表达真的几乎要撞上的客
观事实,所以可以“一直冲到”后面作程度补语。(4b)“差点儿没撞上”却多用来感
叹要被撞上这种情况,无法作为一个客观的量,因此无法作这句的程度补语。例
(5)中的“就”是副词,表加强肯定,例如“你要的书,我手里就有”。从句法上
看,否定副词“没”和表强调的副词“就”确实无法同时使用,但像“怎么不提前告诉我
你要来呢?我差点儿没就只做了一份”这样的句子,“没”和表数量多寡的副词“就”却
能共现。所以“没”和“就”不共现不仅受句法限制,同时也还受到了语用上的限制。
“上了当”被“就”强调,表示他客观上已经马上要上当的事实,这与“差点儿没VP”句
式的主观性相违背,因此例(5b)无法成立。使这个句子成立的方法是把“就”移到
前面,如例(5c),这句的VP“上当”具有预期主观性,即他已经意识到可能会上
当,本应该“没上当”,否定词“没”因具有实际否定意义而重读,副词“就”强调“没”,
整句表“ 差点儿就能避免上当,但最终上当了” 的意思。另外,也可以删掉副词
“就”,如例(5d),这句的VP“上当”是非预期偶发事件,表VP未实现义,即“差点
儿上当,但没上当”的意思。

7. 总结

“差点儿(没)VP”句式根据句式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VP事件的可预期性
与非预期性分为四类:
A类:肯定形式,预期主观性事件, 表VP未实现;
“差点儿(没)VP”构式分析 61

B类:肯定形式,非预期偶发事件, 表VP未实现;
C类:否定形式,期性主观性事件, 表VP实现;
D类:否定形式,非预期偶发事件, 表VP未实现。
B类和D类虽然形式相似,语义相同,但语用上是有差别的。D类比B类更强
调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差点儿(没)VP”句型各构式间具有语义连续性,构式义
为:说话人表达对预期主观性事件和非预期偶发事件“未实现,几乎实现”的客观描
述或主观感受。

<参考文献>

王寅(2011),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Adele E. Goldberg(1995)著, 吴海波(2007)译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
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2015),≪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袁毓林(2013),<“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及其语法效应>,≪语言研究≫第33卷第2期。
朱德熙(1959),<说“差一点”>,≪中国语文≫第九期。
江蓝生(2008),<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中国语文≫第6期。
董为光(2001),<语言认知心理对“差点儿DJ”结构的影响>,≪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周一民(2003),<北京话里的“差点儿没VP”句式>,≪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沈家煊(2002),<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中国语文≫第5期。
渡边丽玲(1994),<“差一点”句的逻辑关系和语义结构>,≪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许丹荔(2012),<谈谈“连续统”的定义及相关问题>,≪语文学刊≫第二期。

<中文摘要>

“差点儿(没)VP”句式根据句式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VP事件的可预期性与非预期性
可分为四类。“差点儿(没)VP”句型各构式间具有语义连续性,构式义为:说话人表达对预期
62 中國言語硏究(第76輯)

主观性事件和非预期偶发事件“未实现,几乎实现”的客观描述或主观感受。B类和D类虽然形
式相似,语义相同,但语用上是有差别的。D类比B类更强调说话人的主观情感。

关键词: “差点儿(没)VP”,构式,语义连续性,语用差别

<Abstract>

Reclassified the “差点儿(没)VP” sentence patterns with the criterions of


“predictable and subjective events” and “unpredictable and occasional events”.
Analyzed the family resemblance of these sentence patterns, and improved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差点儿摔倒” structures and the “差点儿没摔倒”
structures which have the same semantic meanings.

Key Words: “差点儿(没)VP”,constructions,  family resemblance, pragmatic


differences

투고일: 2018. 04. 29 / 심사일: 2018. 05. 04 – 2018. 05. 21 / 게재확정일: 2018. 06. 0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