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论现代汉语中“ 不是 ” 的弱否定表义

田 颖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内容摘要:现代汉语中否定判断词 “不是” 多以表示常规否定而为人们所熟知,近年


来,“不是” 一词的弱否定表义情况也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不是” 的弱否定表
义指不对句子的真假作简单的评判,而是通过这种否定的形式来表达对某一说法或观
点不满意不接受的主观态度,“不是” 的否定强度弱化。“不是” 弱否定表义的语用功
能主要表现为主观性和反预期。
关键词:弱否定;“不是”;主观性;反预期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的 “不是” 一词,刘丽艳根据 《应用汉语词典》 提出了四种用法,分
别为: ① 由表否定 的 副 词 “不” 加 上 判 断 动 词 “是” 所 构 成 的 常 规 否 定 形 式; ② 名
词,表示 “过失、错误”; ③ 反问语气副词; ④ 作为话语标记语的 “不是”[1]。胡德明
指出除了上述四种用法之外,“不是” 还 可 以 作 反 问 语 气 副 词 用 以 表 提 醒、 作 选 择 连
词以及并列连词 [2]。在 “不是” 的众多用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第一种表示否定判
断的用法,而在表 示 否 定 判 断 的 “不 是” 中, 最 常 见 的 又 为 “不 是” 的 常 规 否 定 用
法。常规否定,又称内部否定、强否定,是针对命 题 的 否 定, “是 自 然 语 言 否 定 的 基
本形式”[3],例如:

(1)有些孩子走路喜欢 看 手 机, 他 们 不 是 贪 玩, 而 是 想 掩 饰 一 个 人 的 尴 尬。
(搜狐教育 2016 年 03 月 24 日 17:
04)
(2)希拉里谈 “电邮门”:用私人邮箱不是最好选择。(凤凰网 2015 年 08 月
27 日 15:
39)
(3)马云:未来制造业要的不是石油,最大的能源是数据。(新浪新闻 2015 年
05 月 27 日 04:
00)

以上三个例句皆为 “不是” 的强否定用法,否定命题的真值。而我们注意到 “不


是” 还有这样一种用法,例如:
158 华中学术 (第 22 辑)

(4)小广告惊现巴黎地铁,涂鸦的不是广告而是素质。(东北新闻网 2013 年
04 月 18 日 13:
35)
(5)“二弟!” 她咽了口气: “不 是 我 说 你, 你 的 胆 子 可 也 太 大 了! 一 千 五!”
(老舍 《蛤藻集》)
6)结 果 是 一 个 村 子 有 了 两 个 村 委 会 的 公 章, 出 现 了 “二 章 并 用 ”。 这 一

“怪事” 产生的原因是,新村委会干 部 好 几 次 找 到 镇 里 和 有 关 部 门 反 映 情 况, 镇
里却根本不 闻 不 问, 新 村 委 会 只 好 想 出 了 这 个 不 是 办 法 的 办 法。 (《共 产 党 员 》
2002 年第 2 期)

结合上文内容可知例 ( 4) 中的 “不 是” 并 非 意 在 否 定 广 告 这 一 事 实, 而 是 通 过
这种否定的形式 来 凸 显 出 信 息 焦 点 “素 质”; 例 (
5) 中 的 “不 是 我 说 你” 看 似 是 对
“我说你” 这一行为的否定,但通过上下文 说 话 者 措 辞 之 激 烈 可 以 看 到 这 里 仍 然 表 达
的是对 “二弟” 赌 博 的 责 备; 例 (
6) 中 新 村 委 会 并 不 是 没 有 找 到 解 决 问 题 的 办 法,
“不是” 并非是对 “办法” 一词做出的真 假 判 断, 其 隐 含 意 义 是 这 样 的 解 决 方 法 不 是
说话者所认同的,不是一个好的、合理的办法。可见,这里的 “不是” 并不是对命题
的否定,不对句子的真假作简单的评判,而是通过这种否定的形式来表达对某一说法
或观点不满意不接受的主观态度,“不 是” 的 否 定 强 度 弱 化, 我 们 沿 用 张 焕 香 在 《双
重否定的类型学研究———以汉语和英语为例》 一书中的命名,将其称为弱否定或外部
否定。
为了使分析更为全面,本文选取了 “不是” 一 词 的 三 个 超 常 规 搭 配 句 式: “不 是
A,而是 B”、“不是我 VP, + 后续句” 和 “不是 X 的 X” 作为分析对象来对 “不是”
的弱否定表义情况进行考察。

二、弱否定 “不是” 的特点


否定判断词 “不是” 在表达弱否定意义时具有一些常规否定所不具备的特点,主
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否定标记词:“不是”
在一般否定句中,“不是” 表示 常 规 否 定, 否 定 的 是 句 子 真 值, 即 句 子 的 固 有 意
义。而当 “不是” 表示弱否定意义时,便不再作用于句子真值,而是通过这种否定的
形式来表达说话者对某一说法或观点不满意不接受的主观态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
遍更加适应于用常规否定句的逻辑形式来进行话语交流和理解 ,比如当听话者接收到
话语信息 “我喝的不是咖啡” 时,更易于联想到的是 “我喝的不是咖啡,是茶/可乐/
牛奶” 这类 “不是” 的常规否定形式,而 比 较 不 倾 向 于 会 联 想 到 “我 喝 的 不 是 咖 啡,
是心情/寂寞” 这类 “不是” 的弱否定 形 式。 因 此, 我 们 认 为 常 规 否 定 “不 是” 句 是
否定句的无标记形式,而弱否定 “不是” 句是否 定 句 的 有 标 记 形 式, “不 是” 则 为 后
者的否定标记词。
论现代汉语中“不是”的弱否定表义 159

(二)表层语义间的矛盾性
在表示弱否定意义时,否定判断词 “不是” 在语表形式上所否定的内容往往与后
文所陈述的事实相背,例如:

7)但是我们知道,其实大家都了解,对国民党来讲, 这个 “昭财” 郭添财



跟黄昭顺,他们所面临的大台南跟大高雄这个选区其实不是艰困选区,而是超级
艰困选区。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绿远远大于蓝的地方,而且绿的人是很绿的,因
此基本上来讲,对国 民 党 来 讲, 那 就 是 挑 战 不 可 能 的 任 务。 (中 国 网 络 电 视 台
2010 年 05 月 13 日 21:
18)
(8)拉拉批评苏浅唱说: “小苏, 不是 我 说 你, 你 想 调 动 就 好 好 申 请 呗, 关
键你对现任经理的态度太过分了。就算你哪天离开 DB 了, 行业圈子就那么点儿
大,山不转水转,这些人哪天又碰到一起是很正常的。俗话说,做事留一线,日
后好见面。这个道理是不会过时的。”(李可 《杜拉拉升职记》)

9)第一次在阜南见到那么不是男人的男人,自己骑车太快撞了人,他什么事
都没有,……吵架的时候还比谁叫唤的都大声。(百度贴吧 2016 年 02 月 20 日)

以上例句中 “不 是 艰 困 选 区” 与 “而 是 超 级 艰 困 选 区”、 “不 是 我 说 你” 与 “批
评”、“不是男人” 与 “男人” 从语表上来说是相互矛盾的,但在文中都用于对同一事
物的描述,究其原因便在于否定词 “不是” 在句子中的特殊表意,上述各例中的 “不
是” 并没有作用于所 否 定 内 容 的 真 值, 而 是 借 这 种 否 定 的 形 式 表 达 了 作 者 的 主 观 态
度,在表义上并不与后文所陈述的事实相矛盾。但因为 “不是” 在表达常规否定意义
和弱否定意义时同形,且前者为其无标记否定形式,所以,当否定判断词 “不是” 出
现时,人们往往按照思维惯性将其作为常规否定形式来加以理解 ,这就造成了表示弱
否定意义的 “不是” 所否定的内容与后文所陈述的内容语表上的矛盾。
(三)对语境的依赖性
根据何兆熊在 《新编语用学概论》 中对语境的分类,我们认为,对 “不是” 弱否
定表义的理解,更多地依赖于 “对语言交际上下文的了解” 和 “情景知识”[4]。
一方面,因为表弱否定的 “不是” 特殊的表义效果以及其与后文内容在语表上的
不相容性,人们在仅仅只接受到单个 “不是” 句的时候,往往无法对其进行顺利的解
读,或无法正确解读出话语的语用意义,这时就需要对语言交际的上下文有一定的了
解。例如:

10)吃的不是辣椒,而是 对 故 乡 的 牵 肠 挂 肚。 (网 易 新 闻 2015 年 08 月 07

日 05:48)
11)就这 样, 这 边 要 跳 广 场 舞, 那 边 觉 得 跳 舞 影 响 了 自 己, 两 边 一 较 劲,

泼粪便就成了不是结果的结果。(凤凰网湖北站 2013 年 11 月 01 日 14: 28)
160 华中学术 (第 22 辑)

例 (
10) 为一则新闻标题,文章主要报道了在深圳的湖南人对家乡菜的思念,该
例句通过否定 “辣椒” 而突出了 “辣椒” 背后所蕴含的乡愁这一本质,如果不结合文
章内容便无法理解作者何出此言;例 (
11) 中 “不是结果的结果” 本身是一个歧义结
构,但有了上文的铺垫以后,这句话不仅消除了歧义,而且能够在该语境中产生特殊
的表达效果。
另一方面,表弱否定的 “不是” 常常对应于某一个特定事件而出现,如果不了解
关于该事件的情景,也无法对话语作出正确的解读。例如:


12)他亲手创办的九穗儿生态种植园中,葡萄因为效益好、品质优,被当地
领导赞誉为 “不是种葡萄,而是种玛瑙、种黄金!
”(《中国青年报》2014 年 07 月
23 日)
13)就在大多数人绝望的时候,卓尔队却没有放弃。 郑雄第 78 分钟换上前

锋谭斯,3 分钟 后, 登 贝 莱 在 底 线 抢 下 皮 球 传 中, 中 路 接 应 的 谭 斯 跳 起 头 球 摆
渡,后点跟上的本特利甩头攻门得手。一次不是机会的机会被卓尔队牢牢地抓住
了,郑雄赛后说,这完全是拼出来的。(新浪体育 2017 年 04 月 20 日 22:
03)

例 (
12) 中,“不是种葡萄,而是种玛瑙、种黄金!” 是用来形容九穗儿生态种植
园中葡萄品质和效益的。例 ( 13)“不是 机 会 的 机 会” 指 的 是 在 这 场 特 定 比 赛 中 卓 尔
队抓住最后一线生机赢取了比赛这一事实,听话者只有了解了话语产生的相关情景才
可能理解说话者最终的话语意义。

三、弱否定 “不是” 的语用功能


在上文中,我们具体分析了弱否定 “不是” 的定义和特点。接下来,我们将从主
观性和反预期两个视角对 “不是” 弱否定表义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
(一)弱否定 “不是” 中的主观性
语言作为人们认知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实现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语言的这种
表达说话人自我关注的特征就是语言 的 “主 观 性”[5]。 沈 家 煊 在 《语 言 的 主 观 性 和 主
观化》 中指出,“主观性” 是指语言的这 样 一 种 特 性, 即 在 话 语 中 多 多 少 少 总 是 含 有
说话人 “自我” 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
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 我 的 印 记 [6]。 “不 是” 的 弱 否 定 用 法 正
是对语言主观性的体现,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说话者的视角。“视角”是指说话者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的角度。“视
角”处处存在于话语之中,说话者在参与到一项对话中时,其作为参与者的身份地位、
观点立场、已有的知识储备等都影响着其话语的表达,换言之,任何话语中都或多或少
地隐含着说话者的视角[7]。“不是”的弱否定用法中也体现了这种 “视角”。例如:

14)天价烟背后的利益 链 条 和 流 通 渠 道, 无 论 再 怎 么 神 秘, 却 也 脱 离 不 了

权力的磁场。送的不是烟,而是取悦权力的利益;抽的也不是烟,而是以权谋私
论现代汉语中“不是”的弱否定表义 161

的空间,权力消费,这正 是 天 价 烟 之 所 以 闷 声 发 大 财 的 “商 业 机 密”。 (人 民 网
2012 年 07 月 19 日 08:
25)
(15)在这样的情况下, 网 游 运 营 商 却 还 声 称, 网 络 游 戏, 消 费 的 不 是 钱 和
时间,而是一种心情。 可 是, 面 对 因 过 度 沉 迷 网 络 而 遭 受 重 大 伤 害 的 个 人 和 家
庭,难道法律不该有所作为吗?(《解放日报》2015 年 08 月 11 日)
16)在他看来,北京宴 卖 的 不 是 菜, 而 是 中 国 的 传 统 文 化 和 品 位, 为 家 风

的传承和感情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契机。(《人民日报》 2015 年 02 月 19 日)

例 (
14) 摘自一篇名为 《堵住天价烟的权力消费渠道》 的评论文章,说话者是从
天价烟对权力消费的推动这一视角看到了送烟和抽烟背后对权力的取悦和消费 ,从而
认为 “送的不是烟”、 “抽 的 不 是 烟 ”, 而 是 “取 悦 权 力 的 利 益 ” 和 “以 权 谋 私 的 空
间”;例 (
15) 面对过度沉迷网游所带来 巨 大 伤 害 的 质 疑, 网 游 运 营 商 站 在 维 护 自 身
利益的角度运用表弱否定的 “不是” 来 进 行 辩 解, 称 “消 费 的 是 心 情”, 表 达 了 对 这
16) 中说话者为北京宴的董事长,其中 “在他看来” 已使话语中暗
一质疑反对;例 (
含的说话人视角得以外显,他站在自己的立场认为把 “北京宴” 仅仅当作 “菜” 是不
够的,它更是代表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品位”。
第二,说话者的情感。语言能够满足说话者表 达 情 感 的 需 要。 “不 是” 的 弱 否 定
表义中也隐含了说话者的 情 感。 乐 耀 (
2011) 在 谈 到 句 式 “不 是 我 VP, + 后 续 句”
时指出 “不是我 VP” 作为一则话语标记语,作用在于排除句中的 主 观 因 素, 强 调 后
续句中事实的客观性。[8]然 而 从 “不 是 我 VP” 内 部 结 构 来 看, 否 定 判 断 词 “不 是 ”
并非是对 “我 VP” 进行的 真 假 判 断, 而 是 表 示 说 话 者 对 “我 VP” 这 件 事 不 满 意 或
不赞同的态度,意在拉远 “我 VP” 和后文 “我” 的言语行为之间 的 关 系。 从 “不 是
我 VP, + 后续句” 句式整体来看,说话者运用表弱否定的 “不是” 消解句子主观性,
强调后续句的客观真实,暗指说话者情感或态度的来源是后续句中的客观实际而非主
观臆断,最终使说话者情感表达的合理性达到了最大化,相当于 “不是我故意针对你
而 VP,而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我不得不 VP”。例如:

17)把你们这十来年猖獗 年 岁 的 所 有 的 行 为 结 果 拿 出 来 给 这 个 世 界 上 的 人

们看看,你们有几个东西是好的?不是我瞧不起你们的德行,实在是在你们所谓
高尚的德行过程中的一切社会现实,确实让天 下 善 良 的 人 们 感 到 恶 心。 (人 民 网
2005 年 10 月 28 日 12:
17)
(18)骆秉章恼火了:“涤生兄,不是我说你,我身为湖南巡抚, 要对湖南负
责。说不定哪天长毛卷土重来,你 的 那 几 个 团 丁 能 抵 挡 吗? 他 们 只 配 抓 抓 抢 王、
土匪,是上不了大台盘的。”(唐明浩 《曾国藩·大全集》)
19)对于儿子的演戏天分,宋丹丹也是大加赞赏,称其 “是这块料”。宋丹

丹对儿子的评价:“不是我夸自 己 儿 子, 真 的 很 棒。 而 且 我 也 喜 欢 儿 子 走 演 员 这
条路。”(网易新闻 2014 年 03 月 12 日 07:
08)
162 华中学术 (第 22 辑)

例 (17) 中从话语标记语 “不是我瞧不起你 们 的 德 行” 内 部 来 看, “不 是” 弱 否


定于 “我瞧不起你们的德行”,表达了说话 者 对 “我 瞧 不 起 你 们 的 德 行” 这 一 说 法 不
赞同的态度,意为 “不是我故意针 对 你 们”, 强 调 后 续 句 中 的 事 实———你 们 所 谓 的 德
行 “让天下善良的人们感到恶心”———的 客 观 性, 这 样 不 仅 表 明 了 说 话 者 对 “你 们”
的厌恶之情还表明了这种情绪产生的合理性。同样,例 ( 18) 和例 (
19) 中 “不是我
说你”“不是我夸自己儿子”,表达的都是说话人对 “我说你” 和 “我夸自己儿子” 这
种说法不赞同的主观态度,并通过这一形式来取消后续话语中的主观性因素,达到强
调事实客观性的目的。
第三,说话者的认识。“不是” 的弱 否 定 用 法 还 能 够 体 现 说 话 者 的 主 观 认 识。 在
“不是 X 的 X” 句式中 “不是” 并非是对陈述对象是否为 X 进行真假评判, 其语用价
值在于表明说话者认为把陈述对象作为或称为 X 是不合理的这样一种态度。例如:

20)哄抢一直都在发生, 对 这 一 行 为 的 口 诛 笔 伐 也 从 未 停 止, 哄 抢 行 为 已

成不是新闻的新闻。(央视网 2017 年 06 月 26 日 11:
38)
21)李学凌还说道: “马云每年耗费 6000 万的 广 告 费 用 来 证 明 别 人 看 来 不

是机会的机会,只是为了能够对得起 自 己 的 机 会。 而 我 三 年 来 每 天 工 作 18 个 小
时,三年总计近 1 万个小时在奋斗。”(网易新闻 2013 年 02 月 04 日 13:
00)

例 (
20) 摘自一则针对哄抢行为的新闻评论文章,说话者认识到了哄抢这一行为
频繁发生的现状,认为哄抢行为已经不具备作为一则新闻的特征,所以提出其为 “不
21) 之所以说是 “不 是 机 会 的 机 会” 是 因 为 说 话 者 认 识 到 了 这
是新闻的新闻”。例 (
样一个事实,即马云花巨额广告费所投资的项目在别人看来不能称其为 “机会”,“不
是” 表现了 “别人” 对马云所投资项目的不认可。
(二)弱否定 “不是” 中的反预期
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在思维中对于某一具体事件都会存在一个 “最初
的预想”。然而由于语言信息地位的不对 等 以 及 对 话 参 与 者 的 个 体 差 异, 在 交 际 过 程
中某一具体事态或某种信息可能会与事件参与者的某个特定 “预想” 相背,我们将其
称为 “反预期信息”。根据参与者角色的 不 同, 我 们 将 这 种 “反 预 期 信 息” 分 为 以 下
三种,即 “与说话者的预期相背、与受话人的预期相背以及与包括说听双方在内的特
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背”[9]。我们认 为 “不 是” 的 弱 否 定 用 法 正 好 体 现 了 上 述 三
种类型,下面我们通过对包含弱否定 “不是” 的三个句式的具体分析来考察这种反预
期的言语效果:
第一,与说话者的预期相背。在某一语言环境下,说话者本来对一个事件持有特
定预期,但或者是因为事件的发展,或者因为环境的变化,又或者因为说话者自身认
知范围的扩展,说话者发现该事件与自己原本的预期相反,于是便用表弱否定的 “不
是” 来表达此类反预期信 息。 这 种 类 型 主 要 出 现 在 “不 是 X 的 X” 句 式 中, 反 映 了
说话者对认知客体的一种复杂的认识,即说话者对所熟悉的认知客体在特定情况下所
产生的某种新特征感到意外。例如:
论现代汉语中“不是”的弱否定表义 163

22)在这条路的顶端就 有 人 摆 着 地 摊 儿, 向 北 望 去, 这 条 路 都 被 一 个 个 地

摊儿占据着。在地摊的中间,马路被挤成了一条不是路的路,行人都难以在其中
穿行。(中国网络电视 2012 年 10 月 25 日 04:
22)
23)在台湾清华大 学 读 书 的 陆 生 则 会 被 问 到 “是 不 是 台 湾 也 有 清 华 大 学

啊? 你为什么在台湾读书却不是台湾人呢?”“台湾大学是不是台湾最好的大学
”“
啊?” 等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对于一 般 在 台 湾 的 求 职 者 看 来, 原 本 应 该 不 是 问 题
的问题,却在回到大陆求职面试时被问及,这些 “雷人” 的问题让返陆求职的陆
生哭笑不得。(人民网 2015 年 10 月 24 日 01:
58)

在例 (
22) 中,说话者认知中的 “路” 是供人行走的地方,但在该语境中的 “马
路” 被一个个地摊儿挤得行人都难以穿行,这与说话者原本的预期相反,于是说话者
形容其为 “不是路的路”;同理,例 (
23) 中 因 谈 话 双 方 信 息 的 不 对 等, 返 陆 求 职 的
陆生所被问及的问题对他们而言却是生活中的常识,不符合他们对 “问题” 这个事件
的心理预期。
第二,与受话人的预期相背。这多出现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说话者所传递的信
息与听话者的心理预期相背。例如:

24)指导员不满地批评杜怀诚:“不是我说你,你太没原则了。 梁伟军出身

干部家庭,战士们本来就 对 他 抱 有 看 法, 你 这 样 做 不 是 推 波 助 澜 吗?” (漠 北 狼
《兵道》)
25)(聂隐娘) 第二次出手,是去刺杀一个人,她到现场, 看到的不是一个

刺杀目标,而是一个在和儿子玩蹴鞠的父亲。她欲出手,孩子却在父亲的怀抱里
酣睡。她放弃了。(人民网·湖北频道 2015 年 10 月 07 日 11:
54)

在例 (
24) 中,根据句中的信息 “不满地”、“批评” 可以看到指导员确是在批评
杜怀诚,因此说话者传递的信息 “不是我说你” 是与受话人的心理预期相悖的,在此
处之所以使用 话 语 标 记 语 “不 是 我 VP” 是 为 了 通 过 传 递 这 种 反 预 期 信 息 来 缓 和 语
气,同时引发受话人的思考;例 ( 25) 中,上文已经交代聂隐娘要去刺杀一个人,接
下来却又写到 “不是一个刺杀目标”,文章 所 传 递 的 信 息 有 悖 于 理 想 中 读 者 的 心 理 预
期,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反映出主人公聂隐娘此时的心理状态 ,形成一种特殊的表达
效果。
第三,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背。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是指被社会大
众所普遍接受的一般经验,即认为是常识的东西。表弱否定的 “不是” 常常运用一些
语言技巧来传递反预期信息。

26)“我能站在决赛跑道上,感觉特别棒,那一刻我不是代表我一个人, 而

是带着整个中国短跑前辈们的梦想去比赛的。”苏炳添说,“能和博尔特在决赛中
164 华中学术 (第 22 辑)

比赛非常荣幸,我也再次学到了和高手比赛的经验,这对我今后的体育生涯会有
帮助。”(凤凰网 2015 年 08 月 25 日 04:
28)
27)用金碗吃饭,或者 是 用 金 筷 子 夹 菜, 这 吃 的 不 是 菜, 吃 的 不 是 饭, 而

是权力无边的泛滥。(荆楚网 2015 年 04 月 03 号 15:
01)

按照人们的生活常识,运动员参加比赛,当然是代表自己,例 ( 26) 却说 “不是


代表我一个人”,用 “金碗” 和 “金筷子” 吃 的 当 然 是 饭 和 菜, 例 (
27) 却 说 “吃 的
不是菜”、“吃的不是饭”。这些句子中传递 的 反 预 期 信 息 使 整 个 句 子 具 备 了 一 种 哲 理
思辨的意味。

四、结论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 础 之 上, 以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三 个 超 常 规 搭 配 句 式 为 例, 分 析 了
“不是” 一词有别于常规的一种特殊用 法, 即 不 作 用 于 句 子 真 假 的 判 断, 而 是 通 过 这
一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说话者对某种说法或观点不满意不接受的主观态度 ,本文将其界
定为 “不是” 的弱否定表义情况。然后,文章将 “不是” 一词在表达弱否定意义时的
特点归纳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否定标记词 “不 是”、 表 层 语 义 间 的 矛 盾 性 和 对 语 境 的
依赖。最后,文章从主 观 性 和 反 预 期 两 个 角 度 分 析 考 察 了 弱 否 定 “不 是 ” 的 语 用 功
能。事实上,很多否定词如 “不”、“没”、“没有” 等都可以表示弱否定的意义,单就
“不是” 一词的弱否定表义来看,也绝 不 仅 仅 只 出 现 于 以 上 三 种 句 式 中, 因 此, 文 章
对弱否定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有关其否定范围的界定、否定特征的分析和历时角度
上的形成与发展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注释:
1]刘丽艳:《作为话语标记语的“不是”》,《语言教学与研究》
[ 2005 年第 6 期,第 23~32 页。
2]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 性 质 和 语 义》,《安 徽 师 范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2008 年第 3 期,第 361~367 页。
3]张焕香:《双重否定的类型学研究———以汉 语 和 英 语 为 例》,北 京:知 识 产 权 出 版 社,
[ 2013 年,
第 152 页。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13 年,第 21 页。
5]高莉、文旭:《语言“主观性”研究的多维视角》,《外语教学》
[ 2012 年第 6 期,第 11~14 页。
6]沈家煊:《语言的主 观 性 和 主 观 化 》,《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外 国 语 文 双 月 刊 )
[ 2001 年 第 4 期,
第 268~275 页。
7]刘瑾:《语言表达中的视角问题》,《外语学刊》
[ 2010 年第 4 期,第 40~43 页。
8]乐耀:《从“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的形 成 看 会 话 中 主 观 性 范 畴 与 语 用 原 则 的 互 动 》,《世 界

汉语教学》
2011 年第 1 期,第 69~77 页。
9]吴福祥:《试说“
[ X 不比 Y·Z”的语用功能》,《中国语文》
2004 年第 3 期,第 222~231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