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思考有方﹕正反思考應對立場題

(二之一)
文章日期:2013 年 10 月 16 日

【明報專訊】請看以下兩組論題﹕

第一組:「你對香港普選有何看法?」、「你同意香港普選嗎?」

第二組:「你對「佔領中環」的行為有何意見?」、「你同意『佔領中環』的行為嗎?」

同學不要誤會,以為翻閱到政經版,筆者只是想藉以上兩組問題帶出本章介紹的「立場題」(或作「爭
議題」)。瞥眼一看,同學必會認定兩組問題十分類似,然而,同組的各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卻是大相逕
庭,這正是同學常將「意見」與「立場」題型混為一談的結果。

立場題重觀點 意見題重全面

其實,「意見題」較「立場題」的思考面寬闊得多(關於「意見題型」的資料可參閱上期文章)。「立
場題」考核的精神,是要同學批評、觀察或研究某論題後,清楚表明自己的思想取態,然後具體闡述因
何持此取態。「意見題」要求論者表達要做到「面面俱圓」,「立場題」則要求論者表現「拔群出類」
的觀點,兩者實為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折中論題」 意見勿過於兩極

簡單來說,「立場」就是個人對論題的取態,一般可分為「贊成」或「反對」兩種。

然而,大凡富「爭議」的論題,取態斷無必然「正」「反」之分殊!正如所有公開辯論的題目一樣,事
前絕無必勝的一方,勝負關鍵在於論者陳述觀點的過程。是故要在「立場題」表現脫穎囊錐,就得掌握
「立場題」應對的法門——「折中論題」。所謂「折中論題」,即要調和論題的太過(「正面」)與不
及(「反面」),使之得當合理。

首先,當同學界定論題,心裏應存此觀念:「這問題的取態不能各走兩極,以全盤的『贊成』或『否
定』去回應,我必須要對論題作較全面的理解,我應先想清楚在『什麼的情下』,論題是『成立』,
而又在『什麼的情下』,論題則被『否定』。」

同學只有在這種觀念的促使下,培養凡事多從正、反兩極去推想的習慣,這樣,觀點才不致過於武斷。
「立場題」是公開試最普遍的題型之一,不單涉及說話卷,更牽涉到寫作卷、閱讀卷和綜合卷,同學絕
不能掉以輕心!囿於篇章所限,本章只能提出初部的操作,下章將會運用大量的例子,進一步講解應對
的「規矩」。

文:語文工作者揚日
思考有方﹕正反思考應對立場題
(二之二)

文章日期:2013 年 10 月 23 日

【明報專訊】面對「立場題」,同學普遍採取「先入為主」的取態應對,即以非黑即白的取態定下立場,
這樣的回應必落入狹窄的藩籬,彰顯同學識見薄弱!上章論及對付此類題型應以「折中論題」為思考規
繩,即當同學界定論題時,心裏應存此觀念:

「這問題的取態不能各走兩極,以全盤的『贊成』或『否定』去回應,我必須要對論題作較全面的理解,
我應先想清楚在『什麼的情下』,論題是『成立』,而又在『什麼的情下』,論題則被『否
定』。」

試看以下例子的分析:

同學應習慣先以「正」、「反」兩面對論題的取態提出觀點,取代以「先入為主」的直觀感覺為論題妄
下判斷:

◆題目:「求人不如求己」,你同意這種處事態度嗎?

˙正:贊成的論點˙反:反對的論點(見表)

當同學習慣以此方式思考「立場題」後,就能昇華個人對意見的批判力,這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只得
「熟能生巧」四字。

接同學應積極思考:「究竟在『什麼的情下』,論題是『成立』,而又在『什麼的情下』,論題
則被『否定』」,然後將這些「什麼的情下」提升為一些「條件」、「原則」,然後再結合正反兩面
的論點加以申說。當然要獲得上佳的評價,就應在論述觀點時,多舉例子,使立場更清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