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

單元四

詩國古今遊
詩歌欣賞

教 冊
剪裁錦囊
若教時不足,可作以下剪裁及調動。
1 學習重點:帶「 」的是核心重點,可以集中講授。
2 講讀:完成《燕詩》
「討論與練習」第 3 至 5 題;《客至》
「討論與練習」
第 3 至 5 題;《半夜,我在浴室看見你吊在窗花的小鞋 —— 給盈盈》
「討論與練習」第 1 至 3 題,同學便能大致掌握不同詩歌體裁的特色,
以及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 導讀:可選教《從軍行七首》
(其二),完成「練習與思考」第 3、4 題;
以及選教《送友人》,完成「練習與思考」第 3、4 題,鞏固對絕句和律
詩的掌握。
4 閱讀理解:可作家課,請同學自行完成。
5 語文運用:對偶較深,可集中講授,其他項目讓學生自習。
6 聆聽及說話:聆聽練習中已說明了朗讀的技巧,朗讀時可以運用。可
請學生選單元中的一首詩來朗讀,同時簡單介紹這首詩的內容,作個
人短講。
7 寫作:請學生寫第 2 題,該題目配合「寫作三部曲」,進行仿寫,學生
較容易掌握。
剪裁錦囊

4.1
單元四 詩國古今遊

教學一覽表
詩國古今遊 —— 詩歌欣賞
學習 建議 堂課紙 /
學習重點 內容 / 練習
範疇 教節 工作紙
1 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講讀: 4 閱讀堂課紙
2 認識不同詩歌體裁的特點。 《燕詩》 1、2、3
3 綜合運用閱讀能力:掌握思想內容,提出 《客至》
評價和見解;歸納主旨;分析及評價寫作 《半 夜,我 在 浴 室 看 見 你 吊 在
手法;運用閱讀策略;比較不同作品的內 窗花的小鞋 — 給盈盈》
容和作法。 導讀: 3 1 閱讀堂課紙
《涉江采芙蓉》 4、5、6
閱讀
《從軍行七首》 (其二) 2 導讀工作紙
《送友人》
教 冊

閱讀理解: 1
詩兩首
《七步詩》
《親情傘》
1 欣賞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聆聽練習:預備班際朗誦比賽 2
2 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聆聽
3 綜合運用聆聽能力:聽出觀點、語氣;概
括要點。
學習朗讀詩歌。 1 個人短講:介紹詩歌 2
說話
2 說話練習:朗讀詩歌
學習創作新詩。 寫作練習 1
1 命題寫作:電腦
寫作 2 開 放 題:以 動 物 或 植 物 為
題,寫一首新詩
3 情境題:校園生活
基礎 語法:認識擬聲詞。 語文運用 1 語文運用工作
知識 修辭:認識對偶。 紙
1 認識古體詩。 3 認識新詩。 1 與閱讀結合 /
文學
2 認識近體詩。 4 認識古詩十九首。 2 文學點滴
文化 認識對聯 文化知識 /
1 孝敬父母。 與閱讀結合 /
品德
2 珍視友情。
情意
3 敬愛兄弟。
思維 運用具象化思維。 與閱讀結合 /
1 自我評估 /
2 評估練習:練習篇 自行安排
評估
評估練習:進階篇
教學一覽表

4.2
詩歌欣賞

預計節數:14

多媒體配套 課外閱讀 建議活動

電子書中一上: • 林浩光編著《香港 同 學 在 課 文 中 學 習 了 對 偶。對 偶


• 教學簡報 新詩導賞》 是寫對聯的基礎,本港很多公園、建築
• 課文漢語拼音版電子檔 • 蓋國梁等注評《繪 物等的入口都刻有對聯,同學可多加注
• 課文朗讀(粵、普) 圖本唐詩三百首》 意,按以下步驟完成活動。
• 練習電子檔 1 同學分別從不同的公園、建築物等搜
電子書中一上: 閱讀在線 集對聯,把它們拍攝下來。
• 教學簡報 2 可同時拍攝公園、建築物等的景色,
• 課文漢語拼音版電子檔 然後整理成冊。
• 課文朗讀(粵、普) 3 閱 讀 搜 集 到 的 對 聯,掌 握 它 們 的 意
• 練習電子檔 思。

教 冊
4 可選其中一些上聯,嘗試自行對出下
電子書中一上:
聯,加深對對聯和對偶的認識。
• 課文漢語拼音版電子檔
• 課文朗讀(粵、普)
• 練習電子檔
電子書中一上:
• 錄音檔(粵、普)
• 錄音重温
• 練習電子檔

電子書中一上:
• 錄音檔(粵、普)
教學一覽表

• 練習電子檔

4.3
單元四 詩國古今遊

燕 詩 白居易

補充資料 ‧ 詩歌
詩歌教學的藝術(節錄)
1 創造氣氛,交流情感
教 冊

詩必因情而發。優秀的詩作都是在詩人被現實生活激發起沸騰的感情時
寫出的。作品「飽和着豐富的想像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
現」
(何其芳語)。因此,我在備課時努力積蓄感情,在課堂上創造良好
的氣氛,促成師生之間積極的情感交流。
2 巧妙點撥,啟發想像
詩歌是想像的果實,沒有想像就沒有詩歌。閱讀詩歌,捕捉意境,則是
對作品的藝術形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這一再創造的審美意識活動,離
開了讀者生動活潑的想像將是無法實現的。
3 聯類比照,以詩教詩
詩歌鑒賞,自然重在詩作本身,但不囿於一首,推及其他,聯類比照,
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温故而知新,可擴大閱讀、拓寬視野,
可映襯對比,加深認識。以詩教詩,以詩學詩,對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
力是大有裨益的。
4 配圖配樂,增強形象
詩歌作品、美術作品、音樂作品都是藝術創作的結晶,都追求情景交融
的美妙意境,三者有許多相通之處。詩歌可譜曲,可作畫,畫又可題
詩。因此,詩歌教學中,以圖像、樂曲配合教學,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詩配以畫,詩配以樂,可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創造出生動形象
的藝術氛圍,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藝術
鑒賞力。
—— 摘自馮克誠主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實用全書》下冊
講 讀

4.4
詩歌欣賞

補充資料 ‧ 作者
白居易是中唐現實主義的大詩人,是唐代的代表詩人之一。白居易出
生後,即逢李希烈之亂,白居易隨家人避禍江南,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亦讓他深深感受到民間疾苦。
1 刻苦好學
白居易聰敏好學,勤奮刻苦,他在《與元九書》中自述:「及五六歲,便
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
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
壯而膚草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
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所致。」可見他苦學的程度。

教 冊
2 顧況戲白居易
白居易長大後回到中原,他曾帶着詩文去長安拜會當時的名人顧況,
希望得到賞識。顧況初時很輕視他,看到他的名字,還戲言:「長安米
貴,居大不易」,及後讀到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野火燒不盡,春
風吹又生」的詩句,讚歎不絕,即改說「有句如此,居亦可難」,白居易
從此詩名大振。
3 詩句老嫗能解
白居易為求自己的作品通俗易懂,常常把自己的創作唸給不識字的婦人
聽,然後反覆修改,以達致老嫗能解的程度。
4 名篇名句
白居易留下了三千多首詩歌,當中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篇中有不少名
句,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2)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長恨歌》)
(3)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賣炭翁》)
(4)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紅線毯》)
(5)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 講 讀

4.5
單元四 詩國古今遊

語譯
1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樑上有一對燕子,雌燕與雄燕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輕 快 地 飛 來 飛 去。牠 們 把 泥 土 銜
到兩條椽之間,築起巢來,然後孵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出了四隻小燕子。四隻小燕子一天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一天地長大,不停地發出吱吱的叫
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聲來討食物。要捕捉青蟲可不容易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啊,但是那些嫩黃的小口總是張開
着,像永遠無法温飽似的。雌雄燕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子的嘴和爪都快要破損了,但身心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都不感到疲倦。片刻內來來往往了
教 冊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十多次,仍然恐怕巢中的小燕子吃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不飽。辛苦勞碌地度過了三十天,
母燕消瘦了,小燕子卻一天一天胖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起來。接着,雌雄雙燕便喃喃地教
卻入空巢裏,啁啾終夜悲。
小燕子說話,又為牠們逐一洗刷羽
毛。等到小燕子的羽毛豐滿了,翅
膀長得強壯了,雌雄雙燕便帶牠們
到庭院的高樹上學習飛行。小燕子
拍着翅膀,隨着風四處飛散,任憑
雌雄雙燕在空中怎樣呼喚,叫至聲
音也發不出來,也叫不回牠們。雌
雄雙燕只得退回空空的巢裏,整晚
發出啁啾的悲鳴聲。
2 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 燕子啊!燕子啊!請你不要悲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傷。你 反 而 應 該 反 省 一 下:當 你
還是小燕子時,高飛離開母親的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候。當時父母思念你的心情,現在
你應該明白了!
講 讀

4.6
詩歌欣賞

客 至 杜 甫

補充資料 ‧ 作者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時代,他經歷過開元盛世,也見證了安
史之亂後唐朝衰敗的過程。他的作品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社會情態,並反
映了杜甫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他的作品被稱為「詩史」,而他亦被尊為
「詩 聖」。他 與 李 白 並 稱「李 杜」,韓 愈 說:「李 杜 文 章 在,光 焰 萬 丈 長。」
(《調張籍》)足見他的地位。
1 現實主義精神
杜甫的詩深深反映民間疾苦,同時展現悲天憫人的精神。當中《兵車行》

教 冊
寫軍人出征:「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
哭聲直上干雲霄。」寫出家人送別哭聲震天的震撼場面。而《茅屋為秋風
所破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現了寧願以凍
死來換取人間温暖的美好願望。
2 語不驚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中自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
不休。」在藝術表現上,杜甫詩句千錘百煉,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句,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2)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3)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4)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5)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講 讀

4.7
單元四 詩國古今遊

語譯

舍南舍北皆春水, 我家的南面和北面都有清溪圍繞,
但見羣鷗日日來。 天 天 只 見 一 羣 一 羣 的 沙 鷗 飛 來。門 外
的花徑,從沒有為了客人到訪而打掃,
花徑不曾緣客掃,
那扇用蓬草編成的門,今天才為你而打
蓬門今始為君開。 開。這裏遠離市場,我不能準備多種菜
盤飧市遠無兼味, 餚;因為家貧,樽中的酒也只是以前釀
樽酒家貧只舊醅。 好的濁酒。要是你願意和隔鄰的老翁一
起喝酒,那我便隔着籬笆呼喚他過來,
肯與鄰翁相對飲,
一起喝完剩下的酒。
隔籬呼取盡餘杯。
教 冊

賞析

《客至》賞析 范之麟

這是一首洋溢着濃郁生活氣息的紀事詩,表現詩人誠樸的性格和喜客
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過」,簡要說明了題意。
一、二兩句先從戶外的景色着筆,點明客人來訪的時間、地點和來訪
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綠水繚繞、春意蕩漾的環境表現
得十分秀麗可愛。這就是臨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勢漲
溢的情景,給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羣鷗,在古人筆下常常作水
邊隱士的伴侶,牠們「日日」到來,點出環境清幽僻靜,為作者的生活增添
了隱逸的色彩。「但見」,含弦外之音:羣鷗固然可愛,而不見其他的來訪
者,不是也過於單調麼!作者就這樣寓情於景,表現了他在閑逸的江村中
的寂寞心情。這就為貫串全詩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鋪墊。
頷聯把筆觸轉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採用與客談話的口吻,增
強了賓主接談的生活實感。上句說,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還沒有因為迎
客打掃過。下句說,一向緊閉的家門,今天才第一次為你崔明府打開。寂
寞之中,佳客臨門,一向閑適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這兩句,前後
映襯,情韻深厚。前句不僅說客不常來,還有主人不輕易延客之意,今日
「君」來,益見兩人交情之深厚,使後面的酣暢歡快有了着落。後句的「今
始為」又使前句之意顯得更為超脫,補足了首聯兩句。
講 讀

4.8
詩歌欣賞

以上虛寫客至,下面轉入實寫待客。作者捨棄了其他情節,專拈出最
能顯示賓主情分的生活場景,重筆濃墨,着意描畫。「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使我們彷彿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頻頻勸飲的情景,聽到
作者抱歉酒菜欠豐盛的話語:遠離街市買東西真不方便,菜餚很簡單,買
不起高貴的酒,只好用家釀的陳酒,請隨便進用吧!家常話語聽來十分親
切,我們很容易從中感受到主人竭誠盡意的盛情和力不從心的歉疚,也可
以體會到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字裏行間充滿了款曲相通的融洽
氣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寫足,如果再從正面描寫歡悅的場面,顯然露而
無味,然而詩人卻巧妙地以「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作結,把
席間的氣氛推向更熱烈的高潮。詩人高聲呼喊着,請鄰翁共飲作陪。這一
細節描寫,細膩逼真。可以想見,兩位摯友真是愈喝酒意愈濃,愈喝興致

教 冊
愈高,興奮、歡快,氣氛相當熱烈。就寫法而言,結尾兩句真可謂峯迴路
轉,別開境界。
杜甫《賓至》、《有客》、
《過客相尋》等詩中,都寫到待客吃飯,但表情
達意各不相同。在《賓至》中,作者對來客敬而遠之,寫到吃飯,只用「百
年粗糲腐儒餐」一筆帶過;在《有客》和《過客相尋》中說,「自鋤稀菜甲,
小摘為情親」、「掛壁移筐果,呼兒問煮魚」,表現出待客親切、禮貌,但
又不夠隆重、熱烈,都只用一兩句詩交代,而且沒有提到飲酒。反轉來再
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寫,卻不惜以半首詩的篇幅,具體展現了酒菜款待的
場面,還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鄰助興的細節,寫得那樣精彩細膩,語態傳
神,表現了誠摯、真率的友情。這首詩,把門前景,家常話,身邊情,編
織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以它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顯出特點,吸
引着後代的讀者。
──摘自蕭滌非等撰《唐詩鑒賞辭典》

講 讀

4.9
單元四 詩國古今遊

半夜, 在浴室看見你吊在
窗花的小鞋──給盈盈 王良和

賞析

尋找大海和船帆
詩歌創作,許多時候是來自偶然的觸發,日常生活上的一些細節或微
不足道的事物,往往會觸動詩人的心靈,給予他們寫作的靈感。劉勰《文心
雕龍 • 物色》說「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一片樹葉、幾聲蟲鳴,
竟也可以激發詩人的情意,可見只要詩人具有鮮活善感的心靈又能留心身
教 冊

邊的一事一物,自能捕捉到創作的靈感。王良和《半夜,我在浴室看見你吊
在窗花的小鞋》一詩,雖無樹葉與蟲聲,卻有一雙小鞋觸動詩人的心靈,寫
成這首深具親子情懷的詩篇。
雖然同是寫父女之情,但是王良和這首詩與鄭鏡明《替女兒上地理課》
在作法上卻有很大的分別。鄭詩以戲劇對話的方式把女兒帶入生活的場
景,氣氛活潑,富有童趣。王詩則集中寫女兒的小鞋,形成詩中的一個主
要意象,氣氛寧靜而深含人生哲理。
第一節寫詩人半夜在浴室看見女兒吊在窗花的一雙小鞋,在詩人眼
中,它們並不是普通的日用品,而是與女兒的成長息息相關的,因此被作
,在寧靜的半夜彷彿仍毫無倦意,充滿
者賦予生命。它們「好像還要走路」
活力。詩人記起女兒穿上這雙小鞋,在游泳池外看着水光「網住最先跌落
人間的星星」,句中描寫了水光和星光,引出下文不同的光芒,富有象徵
意味。
第二節頭三行通過光與暗的對比,突顯出小鞋在詩人心中的重要地
位:「此刻它揚着沐浴後潔淨的微光 / 成為黑暗包圍的焦點 / 卻在我的心中
愈顯明亮」,它們是詩人心中的一個明亮的焦點,是黑暗中的一個熱切的盼
望。而小鞋之所以這麼重要,其實是因為它象徵小女兒向世界探索的好奇
心與驅動力,她喜歡「拎着小鞋蹣跚走來 / 回頭指指大門 / 開始有自己,想
到的地方」,這表示女兒渴望成長、獨立的心理。正是因為這樣,詩人的內
心才會「愈顯明亮」,他深知這是生命個體成長中的一個必經階段。作者的
女兒年紀尚小,但他明白到終有一天,她不再依賴父母的庇蔭,獨自去尋
找屬於自己的天地。
講 讀

4.10
詩歌欣賞

第三節從上節的「大門」加以發揮,寫出父親對女兒的關懷:「我不能
把門牢牢關上 / 你將有更大的船,有自己的海鷗和風」,父母對子女之愛,
不應是無限度的給予及呵護,因為它只會泛濫成溺愛,也不應是太多的規
訓與限制,它只會惡化成專制。他們應該容許子女的獨立自主,面向廣闊
人生,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旅途。詩人從女兒的小鞋聯想到大船,載着她
尋找遠大的人生。所以,作者惟一可以做的,是協助女兒做好「出發」的準
備:「收拾牀邊的衣服和玩具 / 就像為你整頓,纜索和船槳」。
第四節詩人把思緒拉回眼前的中心意象 —— 小鞋,它們使他想起女兒
練習走路時的腳步聲,即使將來女兒長大了,已經找到自己的方向,但這
雙鞋子「仍長久細小 / 在我將來的暗夢裏閃光」。表面看起來,它們雖然細
小、平凡,但實則>含了女兒成長的意志與活力,所以變得不平凡,甚至帶
有神聖的光輝,令到詩人感到無限的珍惜。

教 冊
最後一節寫夜幕漸落,黎明將臨,與詩的起筆遙相呼應,詩意又作縱
深發展。詩人寫出他真正珍惜的並不是小鞋,而是熟睡中的女兒。「夜空垂
垂覆下 / 黎明將臨」,形成光與暗的較量,而光明將取代黑暗,世界也將會
變得清晰而廣大,詩的結句說「打開門,你會看見 / 大海和船帆」,這無疑
是象徵的寫法,並非實景,意思呼應第三節的頭兩行:「我不能把門牢牢關
上 / 你將有更大的船,有自己的海鷗和風」。作者願意送給女兒渴望擁有的
自由,讓她穿上自己的鞋子,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遠景。
王良和這首詩取材自生活中偶然觸發的感情,以女兒的一雙小鞋為中
心意象,船、繩索、船槳、海鷗和風就成為圍繞這個中心而衍生的意象
羣,其中小鞋為實象,其他景物為虛象,產生一種虛實相生的關係。詩人
把小鞋想像成為大船,把浴室的小景拓展為大海的遠景,象徵小女兒的成
長與人生的追尋。值得注意的是,詩中有一系列的光與暗的對比,最初是
光明被黑暗所包圍,最後黑夜漸逝,黎明將臨,黑暗便不再成為籠罩小鞋
的勢力。或許世途的險阻令詩人對女兒不無憂慮,但他的內心仍保持樂觀
的信念,更不會因過度擔憂而妨礙女兒的自由發展。的確,人如果對未來
失去了信念,就一定會懼怕打開人生的大門,當然永遠不可能看見大海和
船帆了。
— 摘自林浩光編著《香港新詩導賞》
講 讀

4.11
單元四 詩國古今遊

涉江采芙蓉 佚 名

語譯

涉江采芙蓉, 渡過江水去採摘荷花,長着蘭草的
水邊,還生長着很多香草。採摘得的荷
教 冊

蘭澤多芳草。
花,要送贈給誰呢?就是身在遠方,我
采之欲遺誰?
所 思 念 的 人。回 頭 望 向 故 鄉 所 在 的 方
所思在遠道。 向,長 路 遙 遠 無 際。我 和 妻 子 情 投 意
還顧望舊鄉, 合,卻分隔兩地,我只能在思念和憂傷
長路漫浩浩。 中老去!
同心而離居,
憂傷以終老!

賞析
《涉江采芙蓉》賞析(節錄) 李國正

瀲灧的江波,亭亭的荷花,澤畔幽蘭,芳草萎萎。詩人過江採來紅的
荷花,白的荷花。喲,你看那江邊澤畔,蘭花叢叢,幽香襲人。詩人採了
又採,採了那麼多芳草和鮮花。這是一幅多麼美妙,多麼幽閑,又多麼令
人神往的畫卷啊!一個「涉」字,打破了幽境的靜謐,我們的耳畔似乎聽到
了詩人攪動水波的嘩嘩聲,給這幅搖曳着鮮花芳草的畫配上了音樂,變成
了具有聽覺效果的特寫場景。一個「采」字加強了動感,使整個畫面富於節
奏,使畫中人和環境融為一體。芙蓉和蘭草是人間高雅的花草,襯托出採
花人心靈的高尚。蘭澤芳草如此之多,似乎暗示着詩人的一往情深。
我們的民族古來就把芙蓉看作愛情的象徵。《詩.鄭風》裏描寫一個年
輕姑娘的戀情,開首就用荷花起興:「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楚辭.九
章.思美人》更把芙蓉看作傳遞情愫的信物:「因芙蓉以為媒兮,憚褰裳而
導 讀

濡足」。而蘭蕙芳草,向來是詩人歌頌純真情懷、體現自己高尚節操的寄托

物。所以《離騷》說: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4.12
詩歌欣賞

芙蓉芳草,匯成了一幅動人的景致,更凝聚着詩人內心>含的深情。
我們不僅從這兩行詩句中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美,而且體察到詩人內心世界
的美。如此兩句詩,平平寫來,自然景色,人物情懷,融融然,悠悠然,
淡淡沁入讀者心脾,令人忘情,令人浮想聯翩。
緊接上句,一個反扣設問:「采之欲遺誰?」這個「采」字承繼上文的動
景,自然轉入下文,起着承前啟後的紐帶作用,提出了採集花草的目的。
這就把讀者的心境從畫外的遐想一下拉回詩中的現實來,造成詩意的起伏
跌宕。如果把前兩句詩比作一齣悲劇的序幕,那麼,序幕是歡快的、明麗
的色調,是水聲、鮮花、幽香織成的彩錦。然而序幕之後,整個場景光度
轉暗,一句設問猶如一片飄落的樹葉,帶出絲絲秋涼。詩人是惆悵,是猶
豫,還是憧憬?總之,歡愉是沒有了,讀者和詩人一起陷入了沉思默想。
他給我們引進了一個不知名不見形的「誰」,使得我們不由自主地想探尋:

教 冊
這個「誰」在何方呢?「所思在遠道」。啊,原來詩人心中思念的人兒,在那
遙遠的地方。
這兩行詩,依靠「采」字和前兩句詩在結構和邏輯意義兩方面緊密聯
繫,用一個「誰」字,提起懸念,一直貫到全詩末了。因此,雖然出場的僅
僅是詩人,而全詩的靈魂皆繫於「誰」一身。由芙蓉芳草這心靈外化的世
界,通過設問而轉入詩人內心世界的開拓。可見這個設問句中的「誰」,不
僅僅是在結構篇章上起到一個轉捩點作用,而且在揭示全詩意旨上,是個
巧妙的「詩眼」。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前兩句極寫芙蓉芳草之多盛,原來是
為了映襯詩人所思之遙深。思之遙深並不直接訴諸筆端,而寫「所思在遠
道」,以有形的可見的遠道,寄託無形的不可見的思緒,猶如以可見可嗅的
芙蓉蘭草,寄託不可見不可知的情懷衷腸。詩人借物詠懷、以物寄興的藝
術表現手段已達到十分嫻熟的地步,這就使得詩歌的基調洋溢濃郁的抒情
色彩。
由遠道之所思而寫舊鄉之所望,「舊鄉」與「遠道」互為照應,互相說
明。思念的人兒在遠方,遠方是概指;想望的人兒在故鄉,故鄉是確指。
詩人的思緒是那樣的綿長悠遠,正像通住故鄉的道路是那樣的漫漫浩浩。
「思」和「望」,一是揭示心靈的嚮往,一是描寫行為的摯誠。「還顧」一詞曲
盡詩人戀戀難捨之情,全在無言之中。不僅如此,詩人還以富於傳統的嫻
熟技巧,將這眷戀之情悠而揚之。「長路漫浩浩」使人體察到一種悠長的、
悲涼的韻味。如果說,這首詩始之以明快幽雅,繼之以跌宕回波,那麼,
這樣的一筆有如「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浸浸然「別有幽愁暗恨生」了。
蘭澤芳草之多,故鄉所思之遙,構成了一對矛盾衝突。這麼美好的花
草,本應送到心愛的人兒手中,可是漫漫長路阻隔、欲遺不能啊!於是詩
導 讀

人不能不傾吐心底的不平和怨恨:「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4.13
單元四 詩國古今遊

「同心而離居」既是冷酷現實的寫照,也是發自心靈的悲歌。「同」與
「離」所構成的新矛盾把「草多」與「思遙」這一矛盾衝突進一步加以深刻化
和完整化。所謂深刻化表現在:一方面現實中的詩人與情侶雲水相隔,「各
在天一涯」
;另一方面男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息息相通,同心永結。詩人通
過對愛情的外化和內化兩個世界的反襯組合,造成了既矛盾又和諧的感人
至深的悲劇藝術效果。「同心而離居」這種不平的現實,揭示了詩人憤懣不
平的心境;而憤懣不平的心境又恰恰是不平現實狀況的鏡像。這樣彼此關
照,相反相成,客觀現實和主觀心境融為一體,字字含悲,聲聲寓哀,奏
出富有悲劇美的詩的旋律。所謂完整化的表現在:「草多」與「思遙」只是
客觀環境與主觀心境組合而成的共時平面,遠道之思只是由採集芳草而引
發的線性聯思,因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並不是完整的立體映像,而僅僅是
一個瞬時的特寫鏡頭。「同心而離居」則對客觀環境和主觀心境進行動態描
教 冊

繪,它不僅僅包括了共時因素,而且包容了歷時因素,尤其暗示了令人悲
觀的將來。這樣,兩組矛盾,一個結局。過去、現在、將來把瞬時畫面擴
張放大為一個立體空間場景。這個完整的立體空間充塞着靉靆愁雲,看不
到一線陽光,難怪詩人只能無可奈何地歎息:「憂傷以終老」

結句「憂傷以終老」留給讀者一種沉鬱悲涼的壓抑感,與起句「涉江采
芙蓉」的明快恰成一對比。如此反襯的藝術效果,更加重了全詩的悲劇氛
圍,使我們能更深一層體察到詩人的心曲,也就更能明白這種悲劇性藝術
之所以感人,並不僅僅因為詩歌描寫了一對情人的不幸,而恰恰是因為它
具有的典型概括性,集中體現了東漢末年整個社會大舞台上那麼一個階層
的人們的心境和不幸。從而使詩歌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
— 摘錄自石文英主編《漢詩賞析集》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語譯

琵琶起舞換新聲, 琵琶奏出新的曲調,戰士隨着樂聲
總是關山舊別情。 起舞,可是曲子的內容總離不開遠隔重
山 的 離 愁 別 緒。樂 聲 撩 起 軍 士 久 戍 塞
撩亂邊愁聽不盡,
外,令人心情紛亂的不盡哀愁,眼前只
高高秋月照長城。 見秋天的朗月高掛,照耀着綿延起伏的
導 讀

長城。

4.14
詩歌欣賞

賞析
《從軍行七首》
(其二)賞析 周嘯天

此詩截取了邊塞軍旅生活的一個片斷,通過寫軍中宴樂表現征戍者深
沉、複雜的感情。
「琵琶起舞換新聲」。隨舞蹈的變換,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調,詩境就在
一片樂聲中展開。琵琶是富於邊地風味的樂器,而軍中置酒作樂,常常少
不了「胡琴琵琶與羌笛。」這些器樂,對征戍者來說,帶着異域情調,容
易喚起強烈感觸。既然是「換新聲」,總能給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
受吧?
不,「總是關山舊別情」。邊地音樂主要內容,可以一言以蔽之,「舊別

教 冊
情」而已。因為藝術反映實際生活,征戍者誰個不是離鄉背井乃至別婦拋
雛?「別情」實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創作素材。所以,琵琶盡可換
新曲調,卻換不了歌詞包含的情感內容。《樂府古題要解》云:「《關山月》,
傷離也。」句中「關山」在字面的意義外,雙關《關山月》曲調,含意更深。
此句的「舊」對應上句的「新」,成為詩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墜揚抑
的音情,特別是以「總是」作有力轉接,效果尤顯。次句既然強調別情之
「舊」,那麼,這樂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亂邊愁聽不盡」,那曲調無論
甚麼時候,總能擾得人心煩亂不寧。所以那奏不完、「聽不盡」的曲調,實
叫人又怕聽,又愛聽,永遠動情。這是詩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
揚。「聽不盡」三字,是怨?是歎?是讚?意味深長。作「奏不完」解,自然
是偏於怨歎。然作「聽不夠」講,則又含有讚美了。所以這句提到的「邊愁」
既是久戍思歸的苦情,又未嘗沒有更多的意味。當時北方邊患未除,尚不
能盡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會心不寧、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
「意調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詩前三句均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末結句
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就最見功力。詩人這裏輕輕宕開一筆,以
景結情。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
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對
此,你會生出甚麼感想?是無限的鄉愁?是立功邊塞的雄心和對於現實的
憂怨?也許,還應加上對於祖國山川風物的深沉的愛,等等。
讀者也許會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細流一波三折地發展(換新聲 ——
舊別情 —— 聽不盡)後,到此卻匯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蕩漾回旋。「高高秋
月照長城」,這裏離情入景,使詩情得到升華。正因為情不可盡,詩人「以
不盡盡之」,「思入微茫,似脫實粘」,才使人感到那樣豐富深刻的思想感
導 讀

情,征戍者的內心世界表達得入木三分。此詩之臻於七絕上乘之境,除了

音情曲折外,這絕處生姿的一筆也是不容輕忽的。
— 摘自蕭滌生等著《唐詩鑒賞辭典》
4.15
單元四 詩國古今遊

送友人 李 白

補充資料 ‧ 作者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作品想像奇特豐富,杜甫在
《寄李太白二十韻》中說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賀知章稱他是天
上「謫仙人」,後人稱他為「詩仙」。
1 鐵杵成針
據說李白小時很佩服先秦時的游俠,喜歡學習劍術,讀書漸漸怠惰,有
一次,他在路上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鐵杵。李白覺得很奇怪,便
去問個究竟,老婆婆說要把鐵杵磨成一根針。李白聽了深受感動,下決
教 冊

心努力學習。
2 夢筆生花
據說李白年少時做過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自己手中的筆,筆頭竟然開
出了花,這是文采卓越的象徵,後來他果然才華橫溢,名聞天下。
3 宮中生活
李白與賀知章友好,得賀知章的推薦,玄宗請他為翰林供奉。有一次,
玄宗在興慶池東沉香亭前與楊貴妃遊樂。梨園子弟奏着音樂,著名歌唱
家李龜年演唱,玄宗叫李龜年去邀請李白來作新詞。李白來到,即席寫
出《清平調》三首,讚美楊貴妃花容月貌,只能在瑤臺仙境中相遇。
(「雲
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清平調》其一)自此玄宗對李白恩寵有加。李白在宮中卻不改天性,常
常喝醉,終於闖了禍。有一次他在金鸞殿上,喝得恍恍惚惚,竟伸出腳
來叫當時權勢極大的宦官高力士給他脫靴子。礙於皇帝的面子,高力士
惟有照做。此後高力士就向楊貴妃進李白的讒言,楊貴妃向玄宗說李白
壞話,玄宗便疏遠李白,最後賜他一點錢,就叫他離開朝廷。
4 名篇名句
李白的詩歌熱情奔放、雄奇瑰麗、想像豐富;語言渾然天成、不假雕
飾,內容與形式達到完美的統一。他的作品中,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多
不勝數,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
(3)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導 讀

(4)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酒肆留別》)

(5)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

4.16
詩歌欣賞

語譯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青山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流水繞着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城東流過。在這地方和你相別,你就要
像飛蓬一樣,被風吹到萬里之外。遠離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他鄉、漂泊不定的遊子,好比在天上飄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浮的雲,太陽慢慢落下,就像帶着對老
朋友依依不捨的感情。揮手道別之後,
只聽到那載着你離去的馬的嘶叫聲。

賞析

教 冊
《送友人》
(賞析)

全詩第一二句寫出送別地點所見的景色。「北郭」、「東城」不必實指某
地,總之是城外某送別地點。「青山」、「白水」也不必實指為「北郭」所見,
或「東城」所見,總之為送別地點所見的景色。
第三句的「此地」,就是送別的地點。蓬草在秋天枯萎後,便連根離
地,不由自主,隨風而飛,暗喻離別之人,像蓬草一樣,萬里漂泊,作者
以此表達了對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關懷。
「浮雲」和「落日」,這可能是詩人當時所見的實景,而詩人把這景物融
入了送別之情。浮雲在天上飄,表現了遊子將要面對的漂泊無定的生活;
落日徘徊在山邊,表現了送別的人依依不捨的心情。此二句是情景交融的
句子。
這首詩的時間選了黃昏,地點選了城郊,最後一聯,還加上一點聲響
效果,班馬的鳴叫聲,更渲染了離愁別緒的氣氛。詩的最後兩句充滿電影
效果,試看以下的畫面:揮手道別之後,騎馬遠去的友人,沿着城郊通往
遠方的路上前進,身影漸漸縮成一個小點;作者佇立在路旁,滿腔別緒,
目送友人,不忍遽離,而耳畔猶傳來蕭蕭的馬嘶聲。
導 讀

4.17
單元四 詩國古今遊

七步詩 曹 植

語譯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拿煮熟了的豆來做湯,過濾煮過的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豆來做汁。豆莖在鍋下面燃燒,豆在鍋
裏面哭泣。豆莖啊!我們本自同根而生
教 冊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的,你要煎熬我,又何須這樣匆促呢!

錄音講稿 ‧ 聆聽練習
電子書中一上備錄音檔 粵 / 普

旁 白: 本練習的錄音內容分兩段播放,每段錄音播放後有一節停頓,請回答根
據該段錄音而設的問題。現在先用 2 分鐘閱讀題目,然後細心聆聽。

第一段錄音

敏 慧: 志聰,你為甚麼獨自在這裏搖頭晃腦、自言自語?
志 聰: 敏慧,我在背誦詩歌,積極備戰呢!你忘了我們要參加班際詩歌朗誦比
賽嗎?
敏 慧: 我當然記得!我剛到圖書館借了《唐詩三百首》,題 8 恰巧遇上綺玲也在借
詩歌集,她說她考慮選白居易的詩。
閱讀理解

志 聰: 哦,是那個要求自己寫的詩都要「老嫗能解」的詩人嗎?
敏 慧: 老甚麼能解?我聽不明白。
志 聰: 是「老嫗能解」, 「老嫗」的「嫗」,左邊是男「女」的「女」,右邊是社「區」
的「區」,合起來是個「嫗」字。老嫗,即是年老的婦人。

聆聽

敏 慧: 這麼說,白居易要求自己寫的詩連老婦人都看得明白?
志 聰: 是啊,題 5 相傳白居易每作一首詩就念給老婦人聽,看她明白不明白。老

4.18
詩歌欣賞

婦人聽了不明白的話,他就改,力求做到寫的詩連老婦人都能看懂。
敏 慧: 綺玲說過她最怕詩歌朦朦朧朧,不知詩人想說甚麼,怪不得她考慮白居
易的詩了。咦,志聰,你選了哪首作品參賽?
志 聰: 題 8 我選了王維的《山居秋暝》。
敏 慧: 王維?王維是誰啊?上課時沒有讀過他的詩呀。他不像李白、杜甫那樣
出名吧?
題2
志 聰: 雖然王維沒有李白、杜甫那樣出名,但也是很著名的詩人,他有一個
外號叫「詩佛」。
敏 慧: 是「佛教」的「佛」嗎?
志 聰: 是呀!他的詩深受佛家思想的影響,富有禪趣,因此後世的人稱他為
「詩佛」。
敏 慧: 我只聽老師說過「詩仙」、「詩聖」的稱號,原來還有一個「詩佛」呢。

教 冊
志 聰: 題 3、題 7 李 白 的 詩 想 像 力 豐 富,有 如 天 馬 行 空,所 以 人 稱「詩 仙」,還
有 人 說 他 是 給 上 天 貶 謫 到 人 間 的 仙 人 呢,例 如《夢 遊 天 姥 吟 留 別》、
《將進酒》都能表現出飄逸的風格;題 4、題 7 而杜甫的詩常常描寫戰亂下
老百姓的生活慘況,他像聖人一樣有憂國憂民的情懷,因此後世的人尊
稱杜甫是「詩聖」,如《三吏》、《三別》、《兵車行》就是他的經典名篇。
題6
王維則擅長寫山水詩,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稱讚他的作品「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敏 慧: 你懂得這麼多文學知識,這次班際詩歌朗誦比賽,冠軍一定是你了。
志 聰: 題 1 這是詩歌朗誦比賽,不是詩歌常識問答比賽呀。我只是喜歡翻翻書,
懂一點點而已。王維的《山居秋暝》,我總是唸不出感情來,還得請教老
師。敏慧,你選了甚麼詩?
題8
敏 慧: 我還未決定呢!李白、杜甫太出名了,他們的詩,相信會有很多人
選。既然你已選了王維,那麼我就不重複了。嗯 …… 選哪個好呢?
一 平: 題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
9

我情」……
志 聰: 一平,你怎麼神出鬼沒的?
一 平: 甚麼神出鬼沒?我一直在這裏練習我的參賽作品呀!
敏 慧: 題 8 你選了《贈汪倫》 ?
一 平: 敏慧,你怎會知道的?
敏 慧: 題 8 你剛才不是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嗎?那是李白
《贈汪倫》的第三、四句。
一 平: 啊,原來你剛才偷聽我練習。
敏 慧: 甚麼偷聽呀,剛才我和志聰談論選甚麼詩人的詩,你就唸着「李白乘舟
將欲行」的撞過來。我看,不是你有心要向我們炫耀自己會念很多唐詩,
聆 聽

就是想刺探「軍情」 ,偷聽我們說話,想知道我們選甚麼詩參加朗誦比賽。

一 平: 我王一平光明正大、光明磊落,怎會偷聽你們說話?不過想不到敏慧你

4.19
單元四 詩國古今遊

連《贈汪倫》這首詩也認識,我真的不能看輕你啊!
志 聰: 好了,別再說笑,題 10 我看一平只是想一起討論而已,你們別再吵嘴了。
我們還是去找陳老師幫助吧!
旁 白: 第一段錄音播放完畢,請用三分鐘回答第 1 至第 10 題。
第 1 題為語氣題,現在播放話語節錄。
「題 1 這是詩歌朗誦比賽,不是詩歌常識問答比賽呀。我只是喜歡翻翻
書,懂一點點而已。」

第二段錄音

志 聰: 題 11(沮喪地)陳老師,我選了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參加班際朗誦
比賽,雖然我已經努力背好它,但不知怎的,總是無法讀出感情來。下
個月就要比賽了,我該怎麼辦呢?
教 冊

陳老師: 詩歌要能讀出感情,首先要理解詩歌的主旨。志聰,你有在這方面下功
夫嗎?
志 聰: 這首詩用字很淺白,我大致明白它的意思。
一 平: 志聰,這首詩我也會背誦,不如讓我來幫你練習吧!「空山新雨後,天氣
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丸」女,蓮動下漁舟。隨
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敏 慧: 哈哈 …… 竹喧歸「丸」女!是「浣」女呀!別以為讀得快我們就聽不出來
呢!
一 平: 吓!不是「丸」嗎?
陳老師: 題 12 一平,這個字的確是讀「浣」。此外,你不要一口氣背誦出全首詩,
要有適當的停頓。例如「竹喧 / 歸 / 浣女,蓮動 / 下 / 漁舟」,這樣慢慢
地讀出來,每個字都要能讓人清楚聽見。
敏 慧: 一平,你向老師好好學習吧!
陳老師: 我們還是言歸正傳吧!理解詩歌的主旨,有助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王
維的詩都像一幅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給人優美恬適的意趣。這首詩的
詩題為《山居秋暝》,山居,是指作者在終南山下的輞川別墅。這裏的
「暝」是「夜晚」的意思,「秋暝」是指「秋天的夜晚」。
志 聰: 陳老師,我開始明白了。要理解詩歌的主旨,就要細心推敲詩句和字詞
的意思。
陳老師: 志聰,你果然聰明。你們就試試輪流解釋這首詩吧!
志 聰: 由我來解釋一下首聯吧。 題 13「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秋天傍晚,山
裏剛下了雨,滲出陣陣秋意。
題 13
陳老師: 不錯!不錯。
敏 慧: 輪到我說說頷聯,也就是詩歌的第三、四句:題 1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
聆 聽

上流。」寫的是皎潔的月光灑在帶着雨點的松樹上,雨後泉水在溪石上

淙淙流過。

4.20
詩歌欣賞

陳老師: 題 13 很好,敏慧。你也理解得很準確。一平,頸聯就由你來接力吧!
一 平: 題 13「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寫竹子的聲音召喚洗衣的女孩歸家,蓮
花搖擺推動了漁船。老師,我的理解力也不俗吧?
題 13
敏 慧: 一平,你不知道詩句中的詞序有時會互調嗎?應該是漁船駛過,令蓮
花搖動。
題 13
陳老師: 敏慧分析得有道理。另一句的「喧」是喧鬧的意思;「浣」就是洗衣服
的意思。這一句是寫洗衣服的姑娘回來了。
志 聰: 哦,怪不得整個竹林都傳出一陣陣笑聲了
陳老師: 題 13、題 14 志聰,你打算朗誦這首詩。你怎樣理解詩的尾聯: 「隨意(重音)/
春芳 / 歇,王孫 / 自可留。」
題 13、題 14
志 聰: 應該是表達作者任情適意的生活態度。儘管春花凋謝,景色同樣
讓人適意,令人願意留居山中。

教 冊
題 13
陳老師: 看來志聰大致理解這首詩的含意了。除了內容外,「明月松間照,清
泉石上流」和「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構成了兩個很美的畫面,也很
值得欣賞。
志 聰: 陳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既然詩中出現那麼多景物,有聲有色,為甚麼
全詩一開始還說是「空山」呢?
陳老師: 問得好!題 15 說到「空山」,這就要聯繫王維的為人和當時的處境了。奸
相李林甫當權時政治腐敗,社會黑暗,詩人不願同流合污,於是採取了
留戀山水、悠閑自在的生活態度。《山居秋暝》的「空山」其實並不是甚
麼東西都沒有的山,而是遠離俗世,適合隱居的山林,更深一層的意思
就是遠離黑暗世俗的境界。
敏 慧: 哦,原來詩中着力描繪恬靜和諧的生活情調,就是為了表現作者追求的
理想境界。
志 聰: 陳老師,經你指導,我對《山居秋暝》總算有點認識了。 題 16 朗誦的時
候,應該着力表現詩人陶醉於山林、樂於歸隱,不慕世俗的感情,若果
帶着強烈的感情來讀,反而不妙。
陳老師: 說得很好。 題 18 要引起聽眾的共鳴,須融入作者的角色,體會作者的感
受,投入感情表現出來。不如我就以《山居秋暝》示範一次吧。
志 聰: 好呀!
陳老師:《山居秋暝》王維。 題 17 空山 / 新雨後,天氣 / 晚來秋。明月 / 松間照,清
泉 / 石上流。竹喧 / 歸 / 浣女,蓮動 / 下 / 漁舟。隨意 / 春芳 / 歇,王孫 /
自可留。
敏 慧: 老師朗誦得真好!
陳老師: 敏慧,你過獎了!不同的詩歌有不同的節奏,題 18 掌握詩歌的節奏,對
朗誦很有幫助,這樣能使聽眾感受到詩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如果以輕快
聆 聽

的節奏去朗誦哀傷的詩,或以緩慢的節奏去朗誦愉悅的詩,都是不合適

的。 題 18 朗誦時也要注意每個字都要吐字清晰,令聽者清楚聽到內容。

4.21
單元四 詩國古今遊

志 聰: 陳老師,你講解得很清晰,我真是獲益良多呢!看來我回家也要好好咀
嚼一下《山居秋暝》了。敏慧、一平,你們呢?
敏 慧: 經過陳老師的指導,我也較有信心了。
一 平: 得到老師的指導,我一定能奪獎而回!
旁 白: 第二段錄音播放完畢,請用三分鐘回答第 11 至第 18 題。
第 11 題為語氣題,現在播放話語節錄。
「題 11(沮喪地)陳老師,我選了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參加班際朗
誦比賽,雖然我已經努力背好它,但不知怎的,總是無法讀出感情來。
下個月就要比賽了,我該怎麼辦呢?」
旁 白: 聆聽練習結束,請停筆。
教 冊

參考示例 ‧ 寫作練習

小狗 格式整齊:新詩雖
四面牆的小室, 然形式自由,但初
學寫新詩,可採用
沒陽光的小室, 較整齊的格式,以
能給你快樂的, 及相似的句式。本
就是我這小狗。 詩首六句字數相
同,末二句字數亦
不論工作多苦,
相近。
家裏是遊樂園,
運用修辭:把家比
我會跟你,
喻為遊樂園,表現
玩玩玩玩玩玩玩, 快樂的氣氛;結尾
讓你不再感煩憂。 的第二句用了七個
「玩」字, 加 強 節
奏。

寫作聆聽

4.22
詩歌欣賞

寫作評估量表
姓名: 班別: 日期:
題目:

學習重點:學習創作新詩。
(* 表示通用的標準)
評估項目 學生
評估細則 評分標準
所佔分數 得分
1 詩歌內容切合題旨。
上:32–40
內容
2 能恰當地抒發感情。 中:16–31

教 冊
(共 40 分)
下:1–15
3 能充份發揮聯想和創意。

1 用詞準確,詞匯豐富。

2 文句流暢通順。 上:24–30
表達
中:12–23
(共 30 分) 3 能以具體的形象表達抽象的感情。 下:1–11
4 適當運用修辭手法。

1 結構完整,脈絡清晰。
上:16–20
結構
2 詳略得宜。 中:8–15
(共 20 分)
下:1–7
3 具節奏感。

1 標點符號運用得宜。 上:8–10
標點字體
中:4–7
(共 10 分)
2 字體端正、筆畫清楚。 下:1–3

(最多扣 1 錯別字:每個扣 0.5 分,重錯者不另扣


–5
5 分) 分。

扣 (最多扣 2 連 標 點 符 號 計 算,每 欠 足 20 字,扣


–10
分 10 分) 1 分。

(最多扣 3 書寫不依常規以致難以讀明其所表達
寫作評估量表

–2
2 分) 者,扣 2 分。

總分:100 分 總分:

評語:

4.2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