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模拟题(一)

时间:2 小时

注意:
1. 本试卷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组。
2. 甲乙丙丁组必须全答,戊组选答一题。

甲组:理解题【20 分】
第 1 至 10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她微微佝偻着腰,一个一个办公室敲门。大家都认识她,收旧报纸的老太太。每个月
的最后一个周末,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楼里,单位规定,这天,她可以上门收购旧报纸。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单位几乎每个人,都订了好几份报纸杂志,平时看完了,
就堆叠在办公室一角,等着她上门来收购。卖一次旧报纸,往往可以挣几十元,女同事拿
去买零食,大家共享。

她的头发已经花白,讲一口浓重的郊区方言。每次来,她都会拎着一个布袋子,里面
塞满各种各样的布条,看得出,这些布条都是用旧衣裳撕出来的,她用来捆扎旧报纸。另
一只手上,拎着一杆小秤。

“卖报纸!”有人站在楼道里喊一声,她就会立即从某个办公室跑出来,瞅一眼,一
脸乐呵呵地应答着。她几乎能够认出这座楼里的每一个人,甚至谁多长时间,需要处理一
次旧报纸,她都了如指掌。

她躬着腰,将堆在办公室角落里的旧报纸,一摞摞搬出,理齐,码好,然后,用布条
捆扎起来,一捆一捆地过秤。与我们经常看到的商贩那高高翘起的秤杆不同,过秤的时候,
她的秤杆,总是往下垂,秤砣几乎要从秤杆上滑落下来,这样,报纸可以称得重一点点。
没人在意她的秤,但她一如既往,要把秤让给人。称一捆,她报个数,让你记下来,再称
一捆,再报个数。一捆一捆称完了,她会让你加一加,有多重?而她自己,似乎从不记数,
你告诉她多重,她就按这个重量,算账给你。有时候,账里面有零头,大家就说算了,她
却总是很认真地从包里掏出一大把硬币,一分不少地付清。

她的诚实,使办公楼的人,都对她充满好感。这也是她这么多年,可以持续上门收购
我们旧报纸的原因吧。

也有的时候,她会显得很小气。比如每次整理旧报纸时,看到夹在报纸里的杂志,或
者书,她都会将它们剔出来,单独捆在一起,过秤。她说,书和杂志比报纸便宜一点。有
一次,我搬新办公室,整理物品时,我将一些旧书,扔进了旧报纸堆里。正赶上她来收购
旧报纸。她将那些书一本本拣了出来,问我,这些书真的不要了?我点点头。她将书单独
捆扎好。我笑着对她说,其实,书和旧报纸的价格,一斤也就相差毛把钱,没必要分得这
么细。她讪讪地笑笑,没有回答。

那天,我们去郊区的一个山村采访,村书记领着我们参观了他们新建的村图书馆。图
书馆是一间民房改建的,书架上,整齐地叠着一排排书。忽然,看见有本书很眼熟,打开,
扉页上写着我的名字,想起来了,是我上次搬办公室时处理掉的,再一找,另外几本也在。
我好奇地问村支书,这些书从哪来的?村书记说,是村里的林老太太捐赠的。她经常上城
里收旧报纸,如果收到旧书,她就会留下来,捐给村里或者学校。这几年,她已经捐了好
几百本了。
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收旧报纸的老太太,都会将夹在报纸里的书刊拣出来了。摩
挲着那些旧书,我感到了一丝羞愧,也嗅到了旧书里散发出来的独有的香气。

(孙道荣《旧书》,有改动)

1. “她就像一张旧报纸一样,穿梭在办公楼里”指的是什么意思?

A.她经常在办公楼中走动,体现她的热情。

B.她经常出现在办公楼中,体现她的勤劳。

C.她经常进出办公室,体现在那儿吃得开。

D.她经常在办公楼中活动,体现她人缘好。

2. “女同事们卖了报刊旧书买零食”与老太太的什么事成对比?

A. 买了旧书去捐书 B. 买了旧书去当环保

C. 买了旧报纸过生活 D. 买了旧报纸去买书捐书

3. 从什么事情上看,作者认为老太太是小气的?

A. 她用旧衣裳撕出来的布条捆扎旧报纸。

B. 称一捆,她会报个数,让人自己记下来。

C. 书和杂志比报纸便宜,她把书抽过来秤。

D.从包里掏出一大把硬币,付清买旧报纸的钱。

4. “没人在意她的秤,但她一如既往,要把秤让给人。”

从上面句子中,她的为人如何?

A. 老实 B. 谦虚 C. 胆怯 D. 虚伪

5. “我笑着对她说,其实,书和旧报纸的价格,一斤也就相差几毛钱,没必要分得这么
细。”句中“我”的笑带有什么意味?

A. 善意 B. 体谅 C. 调侃 D. 鄙视

6. “她讪讪地笑笑,没有回答。”句中“讪讪”指她的样子如何?

A. 面无表情 B. 不好意思 C. 无理取闹 D. 忐忑不安

7. “挲着那些旧书,我感到了一丝羞愧。”句中“一丝羞愧”指的是

A.不舍那些曾是自己的书 B. 认为应该把书送给老太太
C.误解了老太太是个小气鬼 D. 后悔把旧书当旧报纸卖出去

8. “也嗅到了旧书里散发出来的独有的香气。”

上面句子中“独有的香气”指的是什么?

A.知识的力量 B.书中自有黄金屋

C.作者在旧书里得到的领悟 D.老太太诚实、无私奉献的品质

9. “扉页上写着我的名字......”

上面句子中“扉页”指的是书本翻开后的

A. 第一页 B. 中间页 C. 第三页 D. 最后一页

10. “她的头发已经花白。”

上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拟 C. 比喻 D. 引用

第 11-20 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行止与俱①。一日,生夜行,堕涸②井中,犬吠彻夜。旦日,
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
人曰:“以此犬见与,便当出尔。”生曰:“此狗尝屡次活我,不得相与,其余均可。”
行人曰:“若不相与,便不相出。”其实,犬引颈下试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
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日,犬夜走归杨生家。
(《搜神后记》)
注释:
① 俱:一同,一起。 ② 涸:水干竭。

11. 杨生特别宠爱他养的狗,何以见得?
A. 他宁愿死也不肯把狗送给人。
B. 他即使掉进井里,狗也可以救他。
C. 无论做什么事,他都要带着狗一起。
D. 他掉进干涸的井里,狗吠了一整夜。
12. 狗为什么要对着井吠?
A.它要吸引路人前来救主人。 B.它要让路人知道井里有人。
C.它想找人帮忙它跳进井里。 D.它很着急不知怎么救主人。
13. “生知其意,遂应之。”
上文中的“应之”指的是什么?
A. 杨生答应狗把它送给路人。 B.杨生答应路人把狗送给他。
C.杨生答应让路人救出自己。 D.杨生明白狗要传达的意思。
14.下列哪项最适合形容文中的杨生和狗?
A.心心相印 B.心领神会
C.心照不宣 D.心意相通
15.下面哪像是正确的?
A.杨生为了活命只好牺牲狗儿。
B.狗被带走时,杨生依依不舍。
C.狗在五天后离开了杨生的家。
D.狗被带走时不断回头看杨生。
16.“旦日,有行人过。”
给上面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A. 白天 B. 早上 C. 第二天 D. 过了一天
17.“君若出我,当厚报。”
给上面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A. 你 B. 如果 C. 好像 D.这样
18.“生知其意,遂应之。”
给上面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A. 于是 B.终于 C.完全 D.竟然

见犬对井号,怪之。
19.哪项是上面句子的正确翻译?
A.看见狗在井的对面叫,责怪它。
B.看见狗对着井呼叫,感到奇怪。
C.看见狗对着井痛苦,觉得奇怪。
D.看见狗对着井大声叫,责怪它。

此狗常屡次活我,不得相与。
20.哪项是上面句子的正确翻译?
A.这只狗一直尝试救活我,不可送给你。
B.这只狗曾经救过我一次,不可送给你。
C.这只狗经常多次救活我,不能送给你。
D.这只狗曾经多次救活我,不能送给你。

乙组:现代文【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
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 老师今天讲了什么? 我想了半天才挤出
三个字:“ 脚板印 。”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 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
学习。 ”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
板中央,再搬个小凳子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 老
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 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
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没有插销了。一分
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
浇油,落地的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
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
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 ......
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
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
平稳而又焦急、搀杂着心痛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下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
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 48 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
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
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
愿望 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惊喜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
成了习惯,一读读到研究生。
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
父母,从懵懵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
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
栋梁。
(李增娟《成长的桥》,有改动)

1. 你认为“成长的桥”在本文指的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不小心摔破了花瓶,母亲生气责骂,“我”振振有词地对答,结果母亲忍不住笑
了。为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3. 你如何理解上面的句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这“笨小孩”有二楼摔下,反而开窍变聪明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概述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70 字。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10 分]
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
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没有插销了。一分
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
浇油,落地的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
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
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 ......
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
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
平稳而又焦急、搀杂着心痛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 )字

丙组:古文【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邴原少孤。数岁后,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
然①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②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
也。”于是遂就③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潭集》)
注释:
① 恻然:忧伤的样子
② 苟:如果,要是。
③ 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

1. 邴原认为怎样的人容易悲哀和感伤?[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书塾中的老师为何令人敬佩?[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邴原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4. 将上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组:韵文【10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一)杜甫《春望》 (二)佚名《长歌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渔歌子》 (四)《论诗五首·其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李杜诗篇万口传,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至今已觉不新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斜风细雨不须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试在横线上补全所有诗词句。【6 分】

2. 《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如何理解《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渔歌子》这首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论诗五首·其二》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其表现了怎样的主张?【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组:作文【30 分】
(任选一题)

书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 250 字。
(一)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体裁:开放题
(二)老照片的故事 体裁:记叙文
(三)中学生如何战胜失败 体裁:说明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