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食品]不断提升饮料行业节能环保水平

在赵亚利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摞打印整齐的文件:“饮料制造取水定额标准”、
“发改委探讨节能降耗环保的总结”、“《饮料制造综合能耗限额》草案”等,这是她目前
的工作重点。“我们正在通过制定行业标准、评比优秀企业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提升行业节
能环保的水平。这是政策的导向,更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节能环保,不仅是重工业领域的重任,也是饮料行业应该紧抓不放的。新形势下行业
竞争的加剧,使饮料企业对饮料装备、原材料、包装等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节能、
降耗、清洁生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来抓好节能环保工作,是企业
发展的社会责任。

2008 年底举办的“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25 家节水优秀企业站在了领奖台上;在


不久前召开的《饮料制造综合能耗限额》新标准的技术讨论会上,参会的企业和专家共同决
定要成立《饮料制造综合能耗限额》国家行业标准起草课题组,制定这份新标准的所有技术
指标。记者看到,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调整产品结构的政策引导下,饮料行业协会和各个
企业正在共同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承担社会责任,力求实现饮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赵亚利拿起《饮料制造综合能耗限额》草案翻开给记者看,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表格和数
据,她解释道,这里包含了饮料制造综合能耗限额的定义、技术要求、统计范围、节能与管
理措施等;适用的包装容器为聚酯瓶、金属罐、玻璃瓶、纸塑复合包装等。这份草案是协会依
据国家标准规定,在对各饮料品种生产能耗的调查后起草的。“我们打算进一步调研饮料
生产中吹瓶能耗数值的界定、浓缩果蔬汁等品种的能耗现状,以便最终的标准更科学、更先
进。”赵亚利说。

据了解,《饮料制造综合能耗限额》标准将于今年内完成,另外,饮料协会要继续开展
行业节能优秀企业的考核和评比,适时修订《饮料制造取水定额》标准,不断提高行业的科
学用水水平。

在提升企业节能环保水平的工作中,饮料协会今年还将做许多努力。在协会的议程本
上,满满地记载着 10 多项 2009 年要举办的主要活动:第四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中
国国际饮料科技报告会、中国饮料行业节能培训班等。

“我们要更努力地加强信息服务、标准和质量体系的建设、市场趋向的研讨等工作,为
企业搭建共同进步的平台,引导全行业创造性地健康发展。”赵亚利说。记者看到,去年底
饮料协会的年会上,上百家企业悉数到场,上下游企业加强了沟通合作,同类企业增进了
交流。采访中,这些企业认为,协会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很好的桥梁作用,企业
间有了促进交流、有序竞争、加强合作的良好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众多的企业可以在发展
过程中互相学习,共进共赢。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通过大量基础性和务实性的工作,对引导全行业清洁生产、节
能降耗,建设饮料生产的绿色产业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完善政策、标准
和管理制度方面逐渐积累了经验;对这种通过积极引导促进行业清洁生产的方
法,值得推广和不断探索。国际跨国公司应该在清洁生产方面集世界之先进经验
与国内企业多合作、多交流;饮料企业在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时,首先是预防污
染,将可能的污染和资源消耗大的环节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予以解决。

百事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饮料)总裁陆文凯和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副总
裁李小筠就饮料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在大会进行了专题演讲。

陆文凯总裁在演讲中说,百事公司一直致力于在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各
个方面不断改善周围的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此次特别与大家分享的是百
事在清洁生产上的范例:百事大中华区重庆“绿色工厂”。该工厂于去年 6 月全
面投入使用,它使用了全球在环境可持续方面最为先进的技术,获得了 LEED
(即能源及环境设计先锋)的认证,成为百事美洲之外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
示范工厂,并通过 35 个可持续发展项目设计,超过 200 个环保跟踪及控制点,
在厂房、水、能源及材料四方面厉行环保。由此每年能够实现(较标准百事工厂)
节水 22%,节能 23%,同时减少了 20%的温室气体排放。

李小筠副总裁在演讲中说,可口可乐公司在水资源管理、能源管理和可
持续包装上的战略始终贯穿于我们商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从生产、流通到产品包
装行销。在全球,我们制定了在水资源管理、能源管理和可持续包装各个方面的
长期和短期目标,实现目标的路线图、行动计划和评估方案,在全球的可口可乐
系统内推广和实施。在中国,我们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可口可乐中国区
的相应目标、措施、行动计划,这些不仅是可口可乐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也是我
们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并与中国政府一道共同达
成在降低碳排放量和减少温室效应方面的目标。她还向大会介绍了获得国际知名
机构授予 LEED 金奖认证的可口可乐大中华区上海总部和获得全球 LEED 银奖认
证的怀柔灌装厂。

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先生以“沃尔
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题在大会演讲。他说,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愿意
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及饮料供应商伙伴携手,共同倡导和公开讨论饮料行业清
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并在推行饮料行业可持续发展、推行节能减
排计划方面进行合作,以共同推动中国饮料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峰会”的压轴议程是,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与沃尔玛(中国)投
资有限公司签署《饮料产品绿色生产和绿色运营推进计划备忘录》。该备忘录中
双方确认饮料行业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的领域包括:

把可持续发展延伸到饮料供应商,双方将共同推助饮料商品生产过程
的节能降耗减排,建设绿色饮料供应链;共同关注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国饮料
工业协会将与专家团队合作,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对饮料企业的相关指标进
行审查和考核;共同支持在环境可持续发展上表现优秀的企业。沃尔玛公司作为
零售商将与饮料行业的合作伙伴共同分享:沃尔玛公司及供应链企业在经营实
践中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经验,帮助饮料行业企业提高能效;在沃尔玛推进可持
续发展的系列活动当中,为饮料行业优秀企业提供平台,共同参与或主办主题
活动,以推进此项工作在社会公众的影响力;作为零售商,沃尔玛公司将长期
致力于与国家相关部委的专家团队合作,为推进饮料供应商企业的清洁生产工
作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减少水和能源的消耗是百事公司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百事公司

一直为此而不断努力,并取得实效。近日,在以“中国饮料与改革开放同行”为主题的

2008 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上,百事中国捧回多个行业大奖,其旗下多家灌装厂分获

“2008 中国饮料工业 20 强”及 “2008 中国饮料行业节水优秀企业”称号,成为当天获奖

最多的企业。百事中国的 11 家灌装厂获得“2008 中国饮料行业节水优秀企业”称号,占据

25 家获奖企业中的 11 个席位,这也是百事中国灌装厂继 2007 年有 7 家灌装厂位列 9 家获

奖企业前七名之后,连续第二年在此殊荣榜上占据多席。这 11 家获奖灌装厂是:天津百事、

沈阳百事、长春百事、哈尔滨百事、上海百事、济南百事、长沙百事、深圳百事、湛江百事、广

州百事和西安百事。

百事公司在环境方面的努力主要包括减少水和能源的消耗以及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

过去的 3 年,百事在中国的灌装厂节水、节能近 40%;在包装材料方面,百事公司不断对所

使用的塑料瓶进行减重,在过去几年,降低塑料包材超过 5%;百事公司目前正在重庆兴建

一个绿色工厂,计划于 2009 年 2 季度投入使用。它将使用全球在环境可持续方面最为先进

的技术,并将成为百事国际集团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典范。另外,为了应对全球气候

变暖的挑战,百事公司和其他的业内伙伴公司以及一些国内环保组织一道,共同开展了使

用 “天然制冷剂”———绿色冰箱的推动项目。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亚利在谈到此次评选工作时说:“作为世界

500 强企业,百事公司在节能降耗、倡导科学环保理念上走在了行业前列,也为中国创建

‘和谐社会’和 ‘节约型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百事公司能够在业务成功的同

时不忘回报社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发展目标,在行业内树立了典范。”

据悉,百事公司在中国的诸多工厂曾因节能减排多次受到地方政府的表彰。例如:

2001 年、2003 年和 2005 年,长春百事被长春市政府评为“保护水资源先进企业”及 “创

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先进企业”;2006 年,广州百事成为广东省第一批获得 “节水


型企业”称号的企业之一;2006 年,西安百事因其在废水处理及排放控制方面的优异表现

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2007 年,百事中国食品松江厂获得上海市松江开发区“节水单

位”称号;2007 年 12 月,百事公司 7 家灌装厂———即深圳百事、上海百事、济南百事、西

安百事、长春百事、重庆百事、长沙百事获得中国饮料工业协会首次颁发的“2007 中国饮料

行业优秀节水企业”奖;2008 年 1 月,百事中国旗下灌装厂长春百事荣获吉林省 “环境

友好型企业”称号;同期,北京百事荣获北京市水利局颁发的 “北京市节水型单位”称号。

本网讯 记者艾芳报道:在世界经济环境经受考验的大背景下,中国饮料行业不仅未过
冬,反而“风景这边独好”。在 10 月 20 日举行的“中国饮料行业信息新闻发布会”上,中
国饮料工业协会发布的 2007-2008 年行业数据信息显示,2007 年我国饮料总产量首次突破
5000 万吨,达到 5110.11 万吨,同比增长 20%以上。2008 年 1-8 月,全国饮料总产量依然保
持较高的增幅,4228.76 万吨的总产量比 2007 年同期增长 22.87%。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
新礼表示,中国饮料行业的冬天并没有到来,相反,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饮料是所有
行业里发展最快、最好的行业之一。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 年我国饮料行业继续高速增长,其中产量最大
的品种是包装饮用水,占总产量 35%以上。除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包装饮用水以外
饮料品种的产量增幅大大高于饮料总量的增幅,发展势头迅猛。

产量大省的格局变化不大,饮料总产量前六名的广东、浙江、河南、山东、上海和江苏的产
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 50%以上。与 2006 年相比,江苏挤掉北京进入前六。广东和浙江的饮
料产量继续遥遥领先,其中广东的饮料总产量及碳酸、果汁、瓶装水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2007 年饮料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 1861.40 亿元,行业利税总额大幅增长,盈利能力略有


提高。2007 年中国饮料行业十强企业分别是娃哈哈、农夫山泉、怡宝、汇源、乐百氏等。其中,
娃哈哈产量最大,占整个饮料业 5 成以上,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农夫山泉,增幅达 49.19%。
z
从今年饮料市场情况看,各大品种所占比重有所变化。其中碳酸饮料略有下降,果汁及果
汁饮料的增幅大大低于饮料总量的增幅,包装饮用水的增幅略高于饮料总量的增幅。“非
三大”(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包装饮用水)饮料产量比 2007 年同期大长 48.30%。

地域的消费水平决定饮料的产量,此次数据显示,东部地区依然是主产区,其产量占我
国饮料总产量的 56%以上。据统计,全国各省市饮料总产量的排序依次为广东、浙江、河南、
山东、湖北和上海,六个省市总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 52%以上,其中湖北挤掉江苏进入
前六。吉林、河南和四川包装饮用水产量增长较快;天津、河南、浙江的“非三大”饮料产量
增长较快,对饮料总产量中各品种所占比重产生较大的影响。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赵亚利秘书长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饮料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逐年增长。在今年国家经济经受多重考
验、食品安全倍受世人关注的情况下,前 8 个月全国饮料产量仍然比上年同期增长 20%以上。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饮料行业始终把“饮用安全第一”作为追求的目标,饮料品种多、市
场互补和交替发展的特点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中国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自
主创新,正在缩小与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饮料制造业正在向高新技术、高精度、高质量、
高效率和节能降耗方向发展。

在 2008 年世界经济环境经受考验的大背景下,中国饮料行业不仅未过冬,反而
“风景这边独好”。在昨天举行的“中国饮料行业信息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饮
料工业协会发布的 2007 年中国饮料行业总体发展概况显示:去年我国饮料总产
量首次突破 5000 万吨,达到 5110.11 万吨,同比增长 20%以上。汇源果汁集团董
事长朱新礼作为会议的主持人,欣喜的表示:“人在越闲时就越想吃越想喝”,
因此饮料行业的冬天并没有到来,相反,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饮料是所有
行业里发展最快、最好的行业之一。

2007 饮料产量高速增长广东浙江继续领跑

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睿在会上作 2007-2008 年间重要行


业发展数据的信息发布。数据显示,2007 年我国饮料行业继续高速增长,饮料
总产量首次突破 5000 万吨,达到 5110.11 万吨,比 2006 年增长 20%以上,其中
产量最大的品种是包装饮用水,占总产量 35%以上。除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
料、包装饮用水以外饮料品种的产量增幅大大高于饮料总量的增幅,发展势头迅
猛。

产量大省的格局变化不大,饮料总产量前六名的广东、浙江、河南、山
东、上海和江苏的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 50%以上。与 2006 年相比,江苏挤掉
北京进入前六。广东和浙江的饮料产量继续遥遥领先,其中广东的饮料总产量及
碳酸、果汁、瓶装水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2007 年饮料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 1861.40 亿元,行业利税总额大幅增


长,盈利能力略有提高。

2007 年中国饮料行业十强企业分别是娃哈哈、农夫山泉、怡宝、汇源、乐
百氏等。其中,娃哈哈产量最大,占整个饮料业 5 成以上,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农
夫山泉,增幅达 49.19%。

今年“非三大”产量腾飞碳酸饮料开始下降

在关于 2008 年前 8 个月中国饮料行业的总体发展概况的信息中可以了


解到,2008 年 1-8 月,全国饮料总产量依然保持较高的增幅,4228.76 万吨的
总产量比 2007 年同期增长 22.87%,但饮料各大品种所占比重有所变化。其中碳
酸饮料略有下降,果汁及果汁饮料的增幅大大低于饮料总量的增幅,包装饮用
水的增幅略高于饮料总量的增幅。“非三大”饮料产量比 2007 年同期大长
48.30%。
地域的消费水平决定饮料的产量,数据显示,东部地区依然是主产区,
其产量占我国饮料总产量的 56%以上。统计期内,全国各省市饮料总产量的排序
依次为广东、浙江、河南、山东、湖北和上海,六个省市总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
的 52%以上,其中湖北挤掉江苏进入前六。吉林、河南和四川包装饮用水产量增
长较快;天津、河南、浙江的“非三大”饮料产量增长较快,对饮料总产量中各
品种所占比重产生较大的影响。

2008 年 1-8 月饮料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1371 家,同比增加 226 家,


规模企业明显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平稳运行。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赵亚利秘书长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饮料作为
一种日用快速消费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逐年
增长。在今年国家经济经受多重考验、食品安全倍受世人关注的情况下,前 8 个
月全国饮料产量仍然比上年同期增长 20%以上。其中重要原因是饮料行业始终把
“饮用安全第一”作为追求的目标,饮料品种多、市场互补和交替发展的特点也
起到重要的作用。

饮料工业:最具潜力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 2003-07-24

发展趋势

饮料是中国食品工业中最具潜力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2002 年全国饮料总产量为 2025 万吨,其


中碳酸饮料 604 万吨、包装饮用水 810 万吨、果汁及果汁饮料 213 万吨、其它类型饮料(含茶饮料、乳饮料、
功能饮料 )398 万吨,各占当年全国饮料总产量的 29.83%、40.00%、10.52%、 19.65%。由于发展阶
段及行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饮料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

东南沿海几个省市的高集中度生产与中西部大部分区域生产量的高速增长同时并存

2003 年 1 月至 4 月,浙江、广东、上海的饮料产量分别为 1703619 吨、 1196082 吨、591 309 吨,


各占全国同期饮料总产量的 24.14%、16.95%及 8.38%;3 个省市的合计产量为 3491010 吨,占我国
同期饮料总产量的 49.48%。今年前 4 个月,贵州、云南、甘肃的饮料产量与 2002 年同期比较,增幅分别
为 335.37%、151.19%及 117.08%,在我国大陆 31 个省市中名列增长速度的前三位;与此同时,山
西、青海、河南也比 2002 年 1 至 4 月分别有 75.35%、71.66%、62.68%的递增,均已大大领先于全国
同期与 2002 年 1 至 4 月同比 14.11%的增长幅度。然而我国饮料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仍然很大,2003
年 1 至 4 月,东部的黑、吉、辽、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桂这 13 个省市的饮料合计产量高达
5648882 吨,占全国同期饮料产量的 80.06%。

饮品更新换代的间隔时段越来越短中国加入 WTO 以后,世界饮料产销的重心逐渐转向亚洲,我国具


有 13 亿消费群体的全球最大饮品消费潜在市场吸引了全国著名饮料产业巨头纷纷先在中国大陆拓展市场,
然后向印度、越南等整个亚洲辐射。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浪潮促使我国饮品更新换代提速。以往我国传统的碳
酸饮料发展较快,果汁饮料以及其它非 碳酸饮料的发展速度相对滞缓。2003 年 1 至 4 月,全国碳酸饮料
的产量为 1973157 吨,与 2002 年同比增长 -1.69%。而今年前四个月全国的果汁饮料以及包括茶饮料、
乳饮料、功能饮料在内的其它类型饮料产量为 85273 4 吨、1390793 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67.40%
与 21.84,明显高于全国饮料产量与去年同比的增长率。从包装饮用水的兴起到茶饮料的风靡,再从果汁
饮料的异军突起到运动饮料的火爆,直至“SARS”冠状病毒变种在给人类带来磨难的同时又迎来了保健
饮品的迅猛发展,其中饮料品类更新换代的间隔时段越来越短,我国饮料市场的消费变化趋势与国际市场
的发展进程基本接近同步。

大众消费时代向分众消费时代跨越的条件基本成熟

细胞破壁、分子包埋、高温瞬时灭菌、冷灌装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饮品原料中有益成分的释
放率、保存率以及人体对于这些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在不添加任何色素、香精、防腐剂的情况下能大大提高
色香味形等感官性能。中低档次产品供给量与生产能力大量过剩,而市场紧缺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饮
品供给量及其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的业内结构性矛盾正在逐渐缓解,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饮
料工业的速度不断加快,通过对于传统饮料工业产品设计、饮品制造及品控管理的改进,促进行业的科学
化、现代化已经成为提升我国饮料产业总体水平经久不衰的动力。由于采用引领饮品消费理念、挖掘饮品消
费潜力、缩短饮品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期等夯实物化基础和优化产业化载体的有效举措,中国的饮
料工业与全球饮料行业发展与时俱进的条件基本具备。

保健饮品已成为当今饮料消费的热点

从治病到保健的飞跃促进了人们对于饮料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尤其是“SARS”突发事件催化了保
健饮品消费热点的形成,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药补不如食补”,充分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消
费者对于通过合理饮食达到保健效果的追求,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不断推出的保健饮料已经超越了给人
体补充营养的范围,有的甚至涉及到防病 保健功能向治疗强身领域拓展。眼下决定我国饮料消费的主因仍
然在于解渴、口味、价格及饮用习惯,尤其表现在碳酸饮料与包装饮用水继续占据饮品消费的主导地位。异
军突起的保健饮料作为我国消费者共同青睐的趋势与国际饮料市场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因为包括国际饮
料产业霸主可口可乐公司在内,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饮料生产企业都在研究、开发、生产保健饮料。中国政
府对于保健饮品的管理既严格又科学,卫生部对于保健饮料的成分分析、功效检测、安全性评估等审批环
节的控制十分严格,为发展前景方兴未艾的保健饮料市场把好准入关。因为人类更加关注营养失衡导致机
体免疫功能的下降,所以由传统药物或节食减肥方式的“减重、减水”转向科学的“减脂肪”,能强化人
体免疫功能及兼顾体内代谢平衡的保健饮料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与人体必需营养成分含量高而卡路里低且
能中和代谢动物性食物所产生酸性物质以维持

体液适度 PH 值的果蔬饮料、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特殊生理调节作用的茶饮料、确保人类饮用安全
与卫生的包装饮用水、赋予独特解暑降温且具有刺激效果的碳酸饮料等其它多种饮料相比较,保健饮品的
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较高。饮料生产企业对于不得擅自添加药物、防止非法虚假宣传功效、不准冒用保健
饮料名义销售各类非保健饮品等方面的法 律法规必须严加自律。

(浙江饮料工业协会许长卿)

点评:饮料行业发展的风景这边独好,因为饮料行业是无可争辩的朝阳产业,其向纵深挺进的市场空
间足以满足广大饮料生产企业不遗余力拼搏的激情。面对巨大商机的诱惑,每个饮料生产企业都惟恐因落
伍而失去先机。如同符合市场需求的所有新兴行业一样,饮料产业具有特有的无穷力量推进其发展,且天
然、营养、优质、差异化细分是饮料消费追求的永恒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任何挑战都不可能阻挡饮料产
业发展的前程。然而只有通过自律与规范,经受行业竞争洗礼以后的饮料生产企业才会尽显英雄本色。(许
长卿)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