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DOI :

10.
137
15/
j.cnki .
j xupss .
201
0.0
6.0
10

第 34卷 第 6期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


l34No .
6
2010年 11月 J
our
nalo
fXi
ang
tanUni
ver
sit
y( Phi
los
ophya
ndSo
cia
lSc
ienc
es) No
v.‚2010

冷战期间美英对中国“ 十七年文学” 内容的言说


方长安‚纪海龙
(1.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2.中南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摘 要:冷战期间‚美英汉学界对中国“ 十七年文学” 作了特别的解读。1950-1960年代‚他们将“ 十七年文学” 视


为瞭望新中国的窗口‚文学内容解读成为搜集中国信息的话语活动。1970年代‚美英不再如前 20年那样置重所谓
的“ 异端” 作品‚开始较为客观地剖析《创业史》、《红岩》、《山乡巨变》等主流性作品。1980-1990年代初‚他们对
“ 十七年文学” 的解读大多散见于他类论著、文章里‚一些论者尝试着立足中国语境解读新中国文学‚以质疑西方新
中国文学论的思维逻辑。
1950-1990;美英;十七年文学;意蕴;批评
关键词:
2
中图分类号:I06.
6;I
0-0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
1-5
981(2
010)0
6-0
096-0
5

一 新变‚农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工业题材小说表现了
1
950年代‚中西关系紧张‚政治对峙致使美英 “ 西化的技术人员或工业家的思想改造与转变‚生
读者的兴趣聚焦于东西方政治关系‚少有人关注新 产技术的进步‚民主化工业管理‚以及政治对于生产
9
中国文学。162年‚西方汉学界在伦敦召开中国文 的促进作用” 等;战争小说歌赞英雄事迹‚但个人英
学研讨会‚集中探讨 1
942年以来的中国文学‚此后 雄主义小说受到批评;抗美援朝小说的代表作有
新中国文学成为汉学界难以绕开的话题。除这次大 《工厂里的战斗》、《捐献》等‚其主题包括“ 通过生
会提交的论文 ( 多刊于 《中国季刊》1
963年 第 1
3 产、捐钱以支援战争‚士兵、工人奔赴战场‚朝鲜战争
期)外‚本时期美英解读新中国“ 十七年” 文学的成 的英雄功绩。” 爱情婚姻题材小说‚则展示了妇女解

[ 1] 1-9
7
果‚还有艾伯特·保罗维茨的著作《共产主义中国 放及其社会地位的提升等
9
的小说(149-1
953)》、莱默斯·雷蒙德的博士论 时钟雯、夏志清、杨富森等人同样将“ 十七年”
文《中国共产主义者为宣传而作的代表性剧作研 小说作为窥探新中国社会现实的窗口。较之保罗维
究》、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相关章节等。 茨‚他们不仅关注小说主题‚还重视揭示人物形象的
总体看来‚他们是以一种好奇的眼光打量新中 特点。时钟雯的《共产主义中国小说中的农业合作
国文学‚其兴趣集中于作品所表现的内容‚阅读活动 化和人民公社运动》一文‚介绍了与这场运动相关
成为搜集新中国现实信息的行为。所论作品包括小 的小说所书写的内容‚揭示出其中关于农业集体化
说、戏剧、诗歌等‚但以小说为主。通过主题与形象 的信息。例如‚认为林霜的《新路》表明在合作社初
透视‚了解新中国社会现实‚成为主要特点。 级阶段‚“ 尽管土地、牲畜集中在一起‚但农民仍保
《共产主义中国的小说(1
949-1
953)》以《人民 留其所有权‚并相应地获取报酬” ;师陀的《前进曲》
文学》所刊小说为例‚“ 试图把握 1
949-1
953年底 表现了“ 农民入社初期的经济、社会与心理压力” ;
中国共产主义小说的某些趋向” ‚重点考察了作品 赵树理的《三里湾》反映了合作社规模的扩大;李准
主题所体现的社会现实‚认为它们反映了“ ‘人’与 的《李双双小传》表现了新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等
‘新人’的变化” 。在论者看来‚农业题材小说‚如马 等。在时钟雯看来‚尽管部分小说一定程度地表现
烽的《村仇》、沈澱的《王小二》‚书写辽农村关系的 了农民在社会巨变中的情感‚但主题大都单调‚形象

2010-06-23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方长安(1963-) ‚男‚湖北红安人‚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纪海龙(1984-) ‚男‚辽宁朝阳人‚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院教师‚从事 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2007年度一般项目“ 冷战时期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解读研究” (07J
A751026) 成果之一。

96
透明‚缺乏深刻的心理分析‚因此史料意义远高于艺 反面人物‚认为正面人物“ 行为得体‚一直表现出正
。 确的意识形态” ;反面人物“ 也一直把意识形态挂在
[ 2] 1
96-2
05
术价值
夏志清的《残留的女性特征:共产主义中国小 嘴边” ‚“ 地主、国民党特务、日本士兵一定是坏人‚
说中的女性形象》、杨富森的《中国共产主义小说中 他们恶的天性使其不可能有正确的思想‚不可能做
的工人形象》二文‚着重考察新中国小说中的人物 好事。” 他还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传奇类小说中的
形象‚揭示其所承载的社会信息。夏认为‚1
950- 四类人物:“ 第一类是已经觉悟不再堕落的人( 主要
1
951年的小说描写了“ 欢迎婚姻自由的新女性” ‚她 是党员干部、工人、农民、士官)‚第二类基本上是好
们“ 本能地选择劳动英雄” ‚“ 爱情” 并不是最重要的 人‚但也犯一些错误( 如群众和一般干部)‚第三类
因素‚他们常常为社会主义建设拖延婚期。刘真的 基本上是坏人‚但可以改造好( 中农、小资产阶级知
《春大姐》虽包含某些爱情因素‚但男女双方仅以 识分子)‚第四类是不可救药的坏人( 地主、国民党
“ 握手” 示爱。1
954-1
955年的农业合作化小说‚如 特务、一些隐藏或公开的敌人)。”
[ 5] 4
75-4
79
这些人物
师陀的《前进曲》‚表现了年轻人在斗争中成长的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治道德取向。李祁的《共产主义
题。夏志清还分析了工人小说中的夫妻关系‚很多 战争小说》一文‚分析了新中国战争小说的主题‚认
已婚女性“ 只有在分享丈夫单调乏味的工作‚而不 为它们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强
是履行作为妻子的传统责任时‚才与丈夫更亲近” ; 大‚表现了他们的智慧与勇敢‚但却“ 缺乏战争应有
丈夫则“ 把醒着的时间都献给工作” ‚妻子“ 不得不 。陈世骧则分析了大跃进
[ 6] 1
54
的严肃与残酷本质”
追赶他‚以给随着新的社会主义激情而逝的平淡婚 诗歌的主题‚认为其“ 首先歌颂毛主席、共产党的伟
姻生活注入活力” 。艾芜的《新的家》、茹志娟的《春 大‚然后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再次歌颂劳动英雄、模
958-1
959年人民公社 范工人” 。颂歌是大跃进诗歌的基调 。
[ 7] 1-6
暖时节》对此都有所表现。1
中的女性形象则发生了变化‚她们拥有高于男性的 二
建设激情与奉献精神‚例如李准的《李双双小传》、 1
970年代‚美英对“ 十七年文学” 的批评‚不再
林斤澜的《新生》。夏志清还将她们与中国传统名 如上一时期那样置重所谓的“ 异端” 作品;相反‚《创
著中的潘金莲、王熙凤、林黛玉等人对比‚指出新的 业史》、《红岩》、《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等主流
女性形象“ 总是关心公共事业‚超越了欲望、贪婪‚ 作品开始受到关注‚批评态度相比而言也客观一些。
超越了为自私的幸福而施虐、受虐的图谋” 。性别 代表性成果有黄胄的《共产主义中国文学中的英雄
意识普遍缺失‚“ 男性与女性被视为相似的劳动者‚ 和坏人形象》、吕亚力的博士论文《1
949-1
966共产
而不是作为‘人’有性别、情感的不同。” 主义中国对文学的政治管理》、蔡梅曦的《当代中国
[ 3] 1
58-1
74

统的女性意识被颠覆。 小说中正面典型的塑造》‚以及约瑟·威尔金森的
杨富森的《中国共产主义小说中的工人形象》 《共产主义中国的戏剧与剧作家》等。
论及雷加的《我们的节日》、《春天来到鸭绿江》和艾 《共产主义中国文学中的英雄和坏人形象》是
芜的《百炼成钢》。作者首先归纳出新中国“ 模范工 本时期美英论说新中国文学的重要著作‚涉及二十
人” 形象的特征:出身于旧社会被压迫的无产阶级‚ 余部长篇小说‚且多为“ 十七年” 作品。作者的意图
参加反帝、反封斗争‚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某些 仍是以小说解读新中国‚但立场较之 1
950-1
960年
不寻常的任务。在他看来‚《我们的节日》是一部现 代的论者有所变化。作者在“ 引言” 中谈到在台湾
实主义作品‚反映了“ 工人面对重建国家巨大任务 时受国民党反共统治影响‚视中共革命为“ 一场成
时的无能” ‚表现了工人之间、领导之间以及领导与 功的反对国民党合法统治的暴动” ;但留学美国后‚
工人之间的矛盾。《春天来到了鸭绿江》歌颂了造 在新环境下逐渐意识到“ 将中国革命视为一场简单
纸厂厂长这位共产党员形象;《百炼成钢》既塑造了 的反人性运动多么的肤浅” 。认为“ 新中国小说感
秦德贵的英雄形象‚又表现了“ 工人间的嫉妒与敌 动读者不是因为它的宣传信息‚而是因为它通过作
意” 。杨富森认为这些小说反映了新中国社会现实 。
[ 8] i
x-x

家个人视角‚艺术地呈现了现实”

[ 4] 2
14-2
25
的某些特点‚但艺术上枯燥无味 黄胄较为深入地考察了新中国不同类型的小说
本时期还有一些论著、文章‚通过分析文学主 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以把握律动的中国脉搏。他饶
题、人物形象以把握社会变革信息。夏志清的《中 有兴趣地评析了《三家巷》、《苦斗》、《红旗谱》‚认
国现代小说史》分析了 1
949年后中国小说中的正、 为它们反映了中共革命初期在城市的失败及农村的
97
胜利‚指出前两部小说中的革命英雄周炳与地下党 观点不能成立。但这又引发出文学的社会功用问
金端形象非常有趣:前者是一名“ 小资产阶级浪漫 题‚即它们是否过于乏味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主义者” ‚与《红楼梦》中贾宝玉有诸多相似‚其后奔 从而失去了教育功效。吕亚力认为‚按照西方标准‚
赴农村“ 暗示了 1
930年代共产党组织城市革命斗争 中国文学也许枯燥无味‚但并不能据此认为它们对
的失效” ;后者“ 费解、神秘” ‚仅出现四次‚且每次出 中国读者无吸引力‚因为一些作品“ 确实讲述了非
场、离场都“ 没有预兆、非常突然” 。作品中的坏人 常有趣的故事” ;人物虽类型化‚但与中国传统文学
也并非“ 符合意识形态要求的坏人” ‚只是背叛了传 人物特征一脉相承‚符合大部分中国读者的审美心
统血缘关系的“ 传统意义的坏人” ‚因此作品意欲表 理。因此‚“ 它们确实产生了某些影响。”
[ 9] 2
54-3
28

现的阶级对抗并不可信。《红旗谱》中人物则更为 亚力充分考虑了中国语境的需要‚未完全否定新中
生动‚英雄朱老忠“ 诚实、直率‚具有普通农民不常 国文学的艺术价值。
有的慷慨、勇敢与钢铁般意志” ;“ 中间人物” 严志和 蔡梅曦的博士论文《当代中国小说中正面典型
较好地衬托了朱老忠的形象‚他“ 逆来顺受‚屈从压 的塑造》‚总结出新中国小说的两类典型:不可战胜
迫‚缺乏意志力” ;地主作为反面人物‚能有效地激 的英雄与坚持不懈的英雄。前者主要指“ 承担民族
起农村的“ 阶级斗争” ;党的干部和蔼‚乐于助人‚但 解放历史责任的政治革命英雄” ‚常出现于表现抗
[ 8] 2-4
9
也表现出急躁、烦闷等特点。 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小说中‚如《红
反映农业集体化的《三里湾》、《山乡巨变》、《创 岩》、《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中的英雄;后者
业史》与《艳阳天》也是考察重点。他认为‚《三里 指“ 生产中无私、富有责任感、全心全意为工农服
湾》、《山 乡 巨 变》中 的 人 物 既 非 “ 英 雄” 亦 非 “ 坏 务” 的英雄‚也即生产战线的英雄。蔡梅曦认为‚新
人” ‚他们只有“ 积极” 与“ 消极” 之别;《创业史》表 中国小说是“ 政治说教与特殊艺术相混合” ‚因此研
现的亦为“ 没有坏人的斗争” ‚这反映了那时中国并 究方法上‚纯粹的社会学方法‚或形式主义方法‚
不强调通过阶级斗争推动农业发展;而《艳阳天》中 “ 都 不 能 阐 释 当 代 中 国 小 说 的 文 学 价 值”。
再次出现了“ 地主” 、“ 坏人” ‚暗示了与“ 文革” 相同
[1
0] 1
9-2
52
政治教化责任限制了中国小说的思想深度‚
的强调阶级斗争的基调。《创业史》中梁生宝的最 但部分作家所用艺术技巧却鲜活生动‚一定程度上
大特征是坚决执行党的政策‚与《红旗谱》中朱老忠 弥补了作品思想深度的缺陷。
不同‚朱老忠仍保留了个人的自主性。形象的演变 约瑟·威尔金森的《共产主义中国的戏剧与剧
显示出新中国价值观的变化‚“ 个人主义英雄在集 作家》‚以戏剧为例‚“ 探讨它们是否超越了毛泽东
体中失去了位置;事实上‚他们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的 的意识形态限制” ‚考察因素包括“ 情节的复杂性与
阻碍者” 。《山乡巨变》描写了大批中间人物‚表明 原创性、意象与象征的运用、人物刻画的深度与可信
“ 党的农业政策缺乏广泛的支持” ;《三里湾》中“ 糊 性、对话的可信性、幽默的运用、主题的普遍性与地
涂涂” 、“ 常有理” 以及《山乡巨变》中的“ 亭面糊” ‚ 方性、整体的戏剧性等” 。该文涉及的“ 十七年” 戏
并非真正支持集体化‚“ 一旦获得机会‚他们会高兴 剧包括夏衍的《考验》、老舍的《龙须沟》、胡可的《槐
地返回到个体农业生产中” 。 树庄》、陈其通的《万水千山》等十余部‚但行文中作
[ 8] 2
39-2
68
这些形象侧面
地显示了中国普通农民对土地和私有财产的热爱。 者并未面面俱到地考察上述诸种因素‚仅言说较为
吕亚力的博士论文‚主要探讨新中国文学管理 突出的方面‚常简要介绍戏剧内容‚然后作出判断。
的有效性‚判断的重要标准是创作是否符合意识形 关于思想内容‚作者则主要关注这些戏剧的人物是
态要求。他从题材、主题、语言、人物四个层面进行 否具有深度‚主题是否具有普遍性等。其中‚人物分
梳理‚重点则是形象分析。众多的人物被分为正面、 析较深入的作品包括老舍的《龙须沟》、胡可的《槐
反面和中间三类。反面人物 “ 残酷、贪财、缺乏礼 树庄》‚他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两部作品里的人物塑
仪、性放荡” 。中间人物“ 并非道德或政治上中立‚ 造‚指出二春是“ 充满活力的、诚实的、进步女性” ;
而是兼具积极与消极质素” 。正面形象乃普通的贫 老赵“ 类似中国传统中年高德劭的家长‚代表了改
农后代‚但外表比普通人稍好‚拥有乐观、勇敢、奉 变自己适应新生活的老一代农民” ;郭大妈是“ 最深
献、纪律性等特征‚几乎可以完成任何试图去作的事 刻打动人心的、慈祥的人物” ‚是“ 东西方都欣赏的
情。在吕亚力看来‚中国作家大体满足了政党对文 女英雄” 。同时‚作者对两部戏剧的主题评价亦较
学的要求‚因此‚那些认为共产党的文学管理无效的 高‚认为它们具有普遍意义‚《龙须沟》表现克服肮
98
脏的蜕变以及人物持续的斗争‚《槐树庄》写人物于 “ 个体自愿的、恰当的、可喜的和符合本身高度利益
。约翰·伯耶对比考察《三里湾》
[1
3] 3
6-4
0
慷慨与贪婪间的斗争‚均具有普遍性。但另一方面‚ 的转变”
作者又认为新中国戏剧主题集中于为政权服务‚教 原著与郭维改编的电影剧本《花好月圆》‚指出后者
化色彩浓‚人物缺乏普遍的困境和心理探寻‚以至于 夸大了原著主题‚突出了“ 农村党组织的弱点‚被传
[1
1] 4-2
54
成就并不高。 统思想束缚的农民的顽固性及青年农民朝三暮四的
三 爱情” ‚削弱了原著的教育意义;但约翰·伯耶探寻
1
980-1
990年代初‚美英对中国“ 十七年文学” 的重点是二者间的相似‚认为郭维所突出的“ 保守
的解读‚不如 1
970年代那么集中‚言说大多散见于 农民的问题和党内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的问题” ‚
他类论著、文章里;一些论者自觉反思西方文化中心 原著也有所表现‚且赵树理 1
958年后的小说如《下
主义‚试图立足中国语境审视新中国文学‚这些构成 乡集》亦承继了这一倾向。就是说赵树理对党的忠
本时期美英解读中国“ 十七年文学” 内容的重要特 诚并 不 妨 碍 他 “ 以 作 品 去 反 映 问 题 和 困 难 ”
。马若芬、约翰·伯耶揭示出作品的深层
[1
3] 2
79-2
99
征。重要成果有许芥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品选
·引言》、白之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第 1
1 内涵‚分析细致‚立场较为客观‚且角度新颖。
章“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文学” 、马若芬《意在故事构 詹纳的《“ 现代” 的中国文学是可能的吗?》试图
成之中:赵树理的明描隐示》、詹纳的《“ 现代” 的中 探讨 1
949年后中国文学中是否包含“ 现代” 因素及
国文学 是 可 能 的 吗?》、戈 茨 的 博 士 论 文 《1
949- 其可能性。他认为“ 现代” 的文学应该“ 反映上个世
1
964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工人形象》‚以及约翰·伯 纪或更长时间以来的思想剧变‚或至少受到这种剧
耶的《<三里湾 >与 <花好月圆 >之比较》等。 变的影响” 。剧变的核心则是突出主体意识。在詹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品选·引言》认为新中国 纳看来‚“ 现代” 文学不仅应表现那些“ 物质、技术、
文学拥有五大题材:“1
949年前的中共革命” 、“ 土地 社会、经济、政治变革” ‚还要揭示变革的意义。以
改革” 、“ 朝鲜战争” 、“ 社会主义建设” 和“ 社会主义 此为标准‚他指出 1
949-1
965年间的中国文学绝不
教育运动” 。在论者看来‚中国传统小说常包括超 能称为“ 现代” 文学‚因为“ 作家的目的不是去描述
1
凡的浪漫因素‚94
9年后的中国小说却赋予日常事 真实生活‚而是将世界观加于其上;个体被要求成为
。之所以如此‚詹纳认为
[1
4] 1
94-2
13
物以重要价值‚诸如开垦土地、探寻油田、生产手推 社会力量的体现”
车等获得了政治意识形态意义;传统文学中的英雄 是由于新中国的文学管理影响了作家对题材、形式
通常具有超常能力‚而新中国文学中的英雄却来自 的选择。由此‚詹纳认为探寻这一时期文学中的
。 “ 现实主义” 远比挖掘其“ 现代” 因素更为重要。
[1
2] 1-8
寻常百姓‚所以容易成为普通读者的榜样
白之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 1
956年为界分 因此‚真实性成为詹纳考察“ 十七年文学” 价值
两个阶段叙述“ 十七年文学” ‚其立场较为客观‚对 的重要标准。他以白危的 《垦荒去》、司马文森的
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现象如老作家转型、“ 百花” 思 《风雨桐江》、王英先的《枫香树》、陈登科的《风雷》
潮、“ 大跃进” 诗歌等的评析较为准确;但由于过于 等为例进行分析‚指出它们以“ 现实主义” 原则描述
重视单个作家作品‚言说稍显零散‚对文学发展历 了可信的场景与人物‚使“ 现代” 性在中国未完全泯
程、特征的概括不够清晰。 灭。他还特别以孙犁的《铁木前传》、方纪的《来访
与上述二人侧重考察新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状 者》为例‚指出 1
950年代的中国文学为未来发展提
况不同‚美国学者马若芬和英国学者约翰·伯耶则 供了可能性‚因为前者展示了“ 生活并不像政治理
将视线投向个体作家‚尤其是赵树理。马若芬认为 论家所说的那样简单” ‚后者叙事技巧高超‚故事含
。他
[1
4] 2
13
赵树理笔下人物言行的转变受“ 个体的切身利益” 混、晦涩‚使人难以分辨叙述者本人立场
支配。《锻炼锻炼》中“ 能不够” 由于意识到离婚的 以世界文学视野考察“ 十七年文学” ‚探讨其现代因
危害性‚才转变对丈夫袁天成的态度;《三里湾》中 素‚视野开阔‚拓展了“ 十七年文学” 的意义空间。
“ 常有理” 怕失去儿子才转而采取“ 温柔态度” ;即使 戈茨的博士论文《1
949-1
964当代中国小说中
小说中那些进步人物 “ 也跳不出切身利益这个框 的工人形象》‚是本时期集中探讨“ 十七年小说” 人
架” ‚例如范灵芝“ 政治意识虽然很强” ‚但看重的仍 物形象的论著。戈茨认为西方通常视文学为“ 人类
是家庭与婚姻生活。这些人物在意识形态上是“ 中 灵魂的深度形式” ‚创作目的绝非“ 社会政治训导” ‚
‚这使得西方
[1
5] 5
立” 的。赵树理借此表明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是 而新中国则要求文学“ 教育群众”
99
读者面对新中国文学时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以致轻 参考文献:
易否定其价值。他认为西方的判断不正确‚因为新 [ 1] Al
ber
tBo
rowi
t‚Fi
z ct
io
ninCo
mmuni
s na1949-1953[ M] .
tChi
Ma
ssa
chus
ett
sIns
ti
tut
eofTe
chno
log
y‚1954.
中国文学产生于自己的语境中‚西方审美标准并不
[ 2] C.W.Shi
h‚Co-o
per
ati
vesa
ndCo
mmune
sinChi
nes
eCo
mmuni
st
完全适用于中国文学。于是‚他尝试着从中国情景
Fi
ct
io ] .TheChi
n[ J naQua
rte
rl‚1963(13) .

出发‚以中国的批评标准审视“ 十七年文学” 。 [ 3] C.T.Hs
ia‚Re
sidua
lFe
mini
nit
y:Wo
meni
nChi
nes
eCo
mmuni
st
“ 引言” 介绍了中国工人小说产生的政治经济 Fi
ct
io ] .TheChi
n[ J naQua
rte
rl‚1963(13) .

背景及其对主题的影响。正文将 1
949-1
964年的 [ 4] Ri
cha
rdF.S.Ya
ng‚I
ndus
tr
ialWo
rke
rsi
nChi
nes
eCo
mmuni
stFi
c-

io ] .TheChi
n[ J naQua
rte
rl‚1963(13) .

小说分为两个时期进行考察。关于工人小说的正面
[ 5] C.T.Hs
ia‚A Hi
st
oryo
fMo
der
nChi
nes
eFi
ct
in‚1917- 1957

形象‚戈茨不完全同意杨富森的《中国共产主义小
[ M] .Ne
wHa
ven:Ya
leUni
ver
si
tyPr
es‚1961.

说中的工人形象》所概括的四个特质‚认为它们仅 [ 6] L
iCh
i‚Co
mmu
nis
tWa
rSt
or
is[ J
e ] ‚T
heCh
inaQu
art
er
l‚1
y 9
63(1
3).
为“ 最 基 本 的 要 素‚并 且 主 要 适 用 于 社 会 政 治 层 [ 7] S.H.Che
n‚Mul
ti
pli
ci
tyi
nUni
fo
rmi
ty:Po
etr
yandt
heGr
eatLe
ap
面” ‚而未体现工人的个性品质。在戈茨看来‚尽管 Fo
rwa
r ] .TheChi
d[ J naQua
rte
rl‚1960(3) .

[ 8] J
oe.C.Hua
ng‚He
roe
sandVi
ll
ai
nsi
nCo
mmuni
s na:?t
tChi he
这些形象包含某些共同特质‚但人都有其独特性‚如
e[ M] .Ne k:PI
-
《王青春的故事》中的王青春“ 鲁莽、无法处理好与
Co
nte
mpo
rar
yChi
nes
eNo
vela
saRe
fl
ect
io
nofLi
f wYo

CAPr
es‚1973.

同事的关系” ‚《百炼成钢》的秦德贵“ 与同事乃至女 [ 9] Lu.Al
exa rYa-l
nde i.Po
li
ti
calCo
ntr
olo
fLi
te
rat
urei
nCo
mmuni
st
孩子相处融洽” ‚《沙桂英》的女主角“ 不善于与其他 Chi
na‚1949-1966[ D] .I
ndi
a ‚1972.
na
工人合作” 等‚性格各异。戈茨还专设一章讨论“ 中 [ 10] Ts
a i-hs
iMe i.TheCo
nst
ruc
ti
ono
fPo
sit
iv
eTy
pesi
nCo
nte
mpo
rar

间人物” ‚包括《百炼成钢》的张福全、《沙桂英》的邵 Chi


nes
eFi
ct
in[ D] .Ca
o li
fo
rni
a‚1975.
[ 11] Wi n‚J phN‚ThePl
顺宝、《在和平的日子里》的常飞等‚认为他们相对
lki
nso ose aysa
ndPl
aywr
ight
soft
heChi
nes

Co
mmuni
stThe
ate[ D] .Mi
r chi
gan‚1970.
年轻‚多单相思‚徘徊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行为方 [ 12] Ed.byKa
i-y u‚Li
uHs te
rat
ureo
fthePe
opl
e’sRe
publ
ico
fChi
na
式之间‚常与英雄人物发生矛盾等;尽管有如此多的 [ C] ‚Bl
oomi
ngt
on:I
ndi
anaUni
ver
si
tyPr
es‚1980.

相似‚但他们仍个性鲜明‚如邵顺宝为男性沙文主义 [ 13] 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编.赵树理研究文集( 下) ---外国学者论


[1
5]4
6-3
00 赵树理[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8.
者‚常飞是一个“ 并不懊悔的个人主义者” 等
[ 14] Kubi
n‚W.a
ndR.Wa ‚e .Es -
194
9-1
964年的中国工人小说人物形象丰富
gne
r ds say
sinMo
der
nChi
nes
eLi
te

因此‚

tur
eandLi
te
rar
yCr
it
ic
ism[ M] .Bo
chum:Br
ockme
ye‚1982.

多彩‚小说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获得了较大成功。 [ 15] Go
tz‚Mi
cha
elLo
ui‚I
s ma
geso
ftheWo
rke
rinCo
nte
mpo
rar -
yChi
该著尽可能地立足于中国语境‚质疑了西方的 ne
seFi
ct
in‚(1949-1964) [ D] .Ca
o li
fo
ni‚1977.

新中国文学批评的思维逻辑。 责任编辑:莲 郊

TheInte
rpr
eta
tio
nsoft
heCo nt
ent
sof
Chi
nes
eLite
ratur
ein1949-66duri
ngthe“Col
dWa
r”

ntheAme r
ica
na ndBr
iti
shAcade
mia
FANGCh
ang-a
n;J i-l
IHa ong
( Co
ll
egeo
fLi
te
rat
ur‚WuhanUni
e ver
si
ty‚Wuhan‚Hub
ei430072;Co
ll
egeo
fLi
te
rat
ur‚Ce
e ntr
alSo
uthUni
ver
si
ty ha‚Hunan410083‚Chi
‚Changs na)

Abs
tra
ct:Thei
nte
rpr
eta
tio
nso
fChi
nes
eli
ter
atur
ein1949-66i
ntheAme
ric
ana
ndBr
it
is
hac
ade
miadur
ingt
he“ Co
ldWa
r” we
re

pec
ia.I
l n1950s-1960s
‚Chi
nes
eli
ter
atur
ein1949-66wa
sani
mpo
rta
ntwi
ndo
wfo
rAme
ric
ana
ndBr
it
is
hre
sea
rche
rso
nChi
na‚

ndt
hepur
pos
eoft
hei
rst
udywa
stoc
oll
ecti
nfo
rma
tio
nfr
omChi
na.I
n1970s
‚theuno
rtho
doxwo
rkso
ftheChi
nes
eli
ter
atur
ein1949
-66we
reno
tashi
ghl
yva
lue
dast
heywe
r n1950s-1960s
ei ‚andt
her
ese
arc
her
sbe
gant
oint
erpr
ett
hema
ins
tre
am no
vel
ssuc
has
TheBui
lde
rs‚Re
dCr
aga
ndGr
eatCha
nge
sinaMo
unt
ainVi
ll
agemo
reo
bje
cti
vel
y.Dur
ing1980st
oea
rly1990s
‚thei
nte
rpr
eta
tio
nso

Chi
nes
eli
ter
atur
ein1949-66i
ntheAme
ric
ana
ndBr
it
is
hac
ade
miawe
res
cat
ter
edi
nthewo
rksa
nda
rti
cle
sonChi
nes
eli
ter
atur
e.
So
mer
ese
arc
her
str
iedt
ost
udyt
hel
it
era
tur
einChi
nes
eco
nte
xta
ndque
sti
one
dthet
hinki
ngl
ogi
cofwe
ste
rns
ino
log
ica
lre
sea
rche
son
Chi
nes
eli
ter
atur
eaf
ter1949.
Ke
ywo
r :1950s-1990s;Amer
ds ica
nandBr
it
is
hAc
ade
mi;Chi
a nes
eli
ter
atur
ein1949-66;i
mpl
ica
tin;c
o rit
ici
sms

10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