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3

大 葉 大 學

建築研究所碩士班

碩士論文

建築語言的指涉性研究以齋場為例
Referential Study in Architecture Language–
Illustrated by the Examples of Mortuary
Design

研 究 生:馬瑞甫
指導教授:徐純一
賴明正

中 華 民 國 1 0 7 年 1 月
中文摘要

建築語言的組構關係種類繁多極為複雜,但建築並非使用單

一元件所構成,設計者需要透過元件的組構方式來創造屬於自己

的語彙。 而建築物的語言都來自元件所要傳遞的訊息,從最先第

一層級的基本的功用和環境的關係,再到第二層級要指涉的意

涵,透過元件牆、門、窗、柱、梯、板的組構關係去表達空間的

意境。

本文要以齋場空間來探討有關生與死的建築語言在空間上所

要指涉的事件、事物或狀態,從案例分析中先以元件離析方式來

比較設計者們在不同的案例空間上所要傳遞的訊息,再透過空間

的組構方式來探討物質載體與人的關係,最後再經由設計操作的

方式來檢驗。

關鍵字:元件 建築語言 生與死

iii
ABSTRACT

Architecture language is a complex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diverse

elements. Architecture is not only consisted of one element but also with specific

intention of designer to deliver and create its own architectural language.

Due to the meaning of architecture come from architectural elements, the first

level is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and environment. Then second

level is to explore deeper meaning with referential context. It is a key to utilize by

architectural elements such as wall, door, window, column, stair and floor to

assemblage and express spatial context.

The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life and death “ to explore

architecture language in refer to activity and status through mortuary design.

In comparing various case studies, architects try to develop their own language and

elements in order to deliver their message effectively. Moreover, using spatial

assemblage as operative modes has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and

human as references. At the end, through design operation examines its validity.
Key word: element; architecture language; life and death

iv
誌謝
感謝一路指導的老師們、和同班同學們、
還有默默支持我的父母,
這個題目對我來說算是不容易去操作,
老師們不斷的在更正我錯誤的地方,
同學們互相交流意見,
試著去挑戰和去吸收更多不同領域的知識,
雖然並非是完美的論文,
但在這過程中才是最寶貴的。

v
目錄
封面內頁
簽名頁
中文摘要 ................................................................................................................................................ iii
ABSTRACT ........................................................................................................................................... iv
誌謝..........................................................................................................................................................v
目錄.........................................................................................................................................................vi
圖目錄....................................................................................................................................................vii
表目錄......................................................................................................................................................x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1
第二章 先例探討 ................................................................................................................................. 2
2.1 Brion 家族墓 ................................................................................................................................. 2
2.2 風の丘火葬場 ............................................................................................................................. 10
2.3 西園寺本堂 ................................................................................................................................. 18
第三章 元件暨部分空間之型態 ....................................................................................................... 22
3.1 元件 ............................................................................................................................................ 22
3.2 構成原則 .................................................................................................................................... 31
3.3 材料 ............................................................................................................................................. 49
3.4 關係 ............................................................................................................................................. 55
3.4.1 元件與感知之關係 ............................................................................................................ 55
3.4.2 元件與環境之關係 ............................................................................................................ 60
3.4.3 元件與建築之關係 ............................................................................................................ 60
第四章 設計展演 ............................................................................................................................... 61
4.1 設計發展 ..................................................................................................................................... 61
4.2 型式多樣性 ................................................................................................................................. 86
4.2.1 材料 .................................................................................................................................... 86
4.2.2 構成原則 ............................................................................................................................ 90
4.2.3 空間屬性 ............................................................................................................................ 96
4.3 空間感知 ..................................................................................................................................... 97
第五章 總結 ..................................................................................................................................... 111
參考文獻 ............................................................................................................................................. 113

vi
圖目錄
圖 2.1 墓園入口……………………………………………………………………………………2
圖 2.2 墓園全區配至圖……………………………………………………………………………3
圖 2.3 公墓區………………………………………………………………………………………4
圖 2.4 墓園入口……………………………………………………………………………………4
圖 2.5 墓園入口雙圓………………………………………………………………………………4
圖 2.6 墓園入口雙圓透視圖………………………………………………………………………4
圖 2.7 Brion 家墓入口處樓梯往左偏 ……………………………………………………………5
圖 2.8 廊道外牆的輪軸機關………………………………………………………………………5
圖 2.9 廊道前往沉思亭方向………………………………………………………………………5
圖 2.10 廊到玻璃門…………………………………………………………………………………6
圖 2.11 沉思亭………………………………………………………………………………………6
圖 2.12 附件雙圓看到對面的雙親的墳墓…………………………………………………………6
圖 2.13 沉思亭透視圖………………………………………………………………………………6
圖 2.14 沉思亭東向立面……………………………………………………………………………6
圖 2.15 雙親墳墓……………………………………………………………………………………7
圖 2.16 雙親墳墓反轉成篇在水面上的輕舟意象…………………………………………………7
圖 2.17 雙親墳墓示意圖……………………………………………………………………………8
圖 2.18 雙親墳墓平面圖……………………………………………………………………………8
圖 2.19 教堂…………………………………………………………………………………………9
圖 2.20 教堂屋頂……………………………………………………………………………………9
圖 2.21 教堂室內上示圖……………………………………………………………………………9
圖 2.22 齋場室內透視圖……………………………………………………………………………9
圖 2.23 風之丘葬齋場………………………………………………………………………………10
圖 2.24 風之丘葬齋場全區配置圖…………………………………………………………………11
圖 2.25 風之丘葬齋場入口…………………………………………………………………………12
圖 2.26 齋場入口前群………………………………………………………………………………12
圖 2.27 柱群對應的遠方古墳………………………………………………………………………12
圖 2.28 齋場入口處的孤立柱子……………………………………………………………………13
圖 2.29 齋場南向開窗和水池………………………………………………………………………13
圖 2.30 水池反射光在齋場內部……………………………………………………………………13
圖 2.31 齋場…………………………………………………………………………………………14
圖 2.32 火葬區大廳前獨立柱子……………………………………………………………………14
圖 2.33 告別室通往火爐區廊道……………………………………………………………………15
圖 2.34 火爐與水池的關係及水池中的兩隻孤立鐵柱……………………………………………15
圖 2.35 界於在火在區和等待區的直線通道………………………………………………………16
圖 2.36 等待區懸空離地樓梯………………………………………………………………………16
圖 2.37 風之丘葬齋場南向立面……………………………………………………………………17
圖 2.38 西園寺本堂…………………………………………………………………………………18
圖 2.39 西園寺本堂平面圖…………………………………………………………………………18
圖 2.40 西園寺本堂全區圖…………………………………………………………………………19
圖 2.41 西園寺本堂入口示意圖(一)……………………………………………………………19
圖 2.42 西園寺本堂入口示意圖(二)……………………………………………………………19
圖 2.43 西園寺本堂入口示意圖(三)……………………………………………………………19
圖 2.44 西園寺本堂入口示意圖(四)……………………………………………………………19
圖 2.45 西園寺本堂入口……………………………………………………………………………20
圖 2.46 西園寺本堂室內……………………………………………………………………………20

vii
圖 2.47 西園寺本堂室內附件………………………………………………………………………20
圖 2.48 西園寺本堂室內白天夜晚堆照圖…………………………………………………………21
圖 3.49 單獨體示意圖示意圖………………………………………………………………………58
圖 3.50 雙圓環示意圖………………………………………………………………………………58
圖 4.51 死亡示意圖…………………………………………………………………………………61
圖 4.52 秋茂園基地圖………………………………………………………………………………61
圖 4.53 全區配置圖…………………………………………………………………………………62
圖 4.54 配置說明圖…………………………………………………………………………………62
圖 4.55 等待區透視圖………………………………………………………………………………63
圖 4.56 等待區透視圖………………………………………………………………………………63
圖 4.57 大廳一樓透視圖……………………………………………………………………………64
圖 4.58 靜修室二樓透視圖…………………………………………………………………………64
圖 4.59 景觀台三樓透視圖…………………………………………………………………………65
圖 4.60 齋場外觀透視圖……………………………………………………………………………65
圖 4.61 齋場入口處透視圖…………………………………………………………………………66
圖 4.62 齋場室內透視圖……………………………………………………………………………66
圖 4.63 守靈區透視圖………………………………………………………………………………67
圖 4.64 守靈區俯視圖………………………………………………………………………………67
圖 4.65 守靈室透視圖………………………………………………………………………………68
圖 4.66 守靈室室內透視圖…………………………………………………………………………68
圖 4.67 火爐區透視圖………………………………………………………………………………69
圖 4.68 火爐區俯視透視圖…………………………………………………………………………69
圖 4.69 告別室透視圖………………………………………………………………………………70
圖 4.70 火爐區前廳透視圖…………………………………………………………………………70
圖 4.71 火爐透視圖…………………………………………………………………………………71
圖 4.72 撿骨區透視圖………………………………………………………………………………71
圖 4.73 撿骨室透視圖………………………………………………………………………………72
圖 4.74 等待區一樓平面圖…………………………………………………………………………73
圖 4.75 等待區二樓平面圖…………………………………………………………………………74
圖 4.76 等待區三樓平面圖…………………………………………………………………………75
圖 4.77 等待區南向面圖……………………………………………………………………………76
圖 4.78 等待區東向立面圖…………………………………………………………………………76
圖 4.79 等待區北向立面圖…………………………………………………………………………77
圖 4.80 等待區西向立面圖…………………………………………………………………………77
圖 4.81 等待區 AAˊ剖面圖…………………………………………………………………………78
圖 4.82 守靈區平面圖………………………………………………………………………………79
圖 4.83 守靈區南向立面圖…………………………………………………………………………80
圖 4.84 守靈區北向立面圖…………………………………………………………………………80
圖 4.85 守靈區東向立面圖…………………………………………………………………………80
圖 4.86 守靈區西向立面圖…………………………………………………………………………80
圖 4.87 守靈區 AA 剖面圖…………………………………………………………………………81
圖 4.88 守靈區 BB 剖面圖…………………………………………………………………………81
圖 4.89 守靈區 CC 剖面圖…………………………………………………………………………81
圖 4.90 火爐區平面圖………………………………………………………………………………82
圖 4.91 火爐區南向立面圖…………………………………………………………………………83
圖 4.92 火爐區北向立面圖…………………………………………………………………………83
圖 4.93 火爐區東向立面圖…………………………………………………………………………83
圖 4.94 火爐區西向立面圖…………………………………………………………………………83

viii
圖 4.95 火爐區 AA 剖面圖…………………………………………………………………………84
圖 4.96 火爐區 BB 剖面圖…………………………………………………………………………84
圖 4.97 火爐區 CC 剖面圖…………………………………………………………………………84
圖 4.98 設計操作全區配置圖………………………………………………………………………85
圖 4.99 設計操作入口處透視圖……………………………………………………………………97
圖 4.100 設計操作等待區入口透視圖………………………………………………………………97
圖 4.101 設計操作等待區室內透視圖………………………………………………………………98
圖 4.102 等待區玻璃室內透視圖……………………………………………………………………98
圖 4.103 等待區梯間透視圖…………………………………………………………………………99
圖 4.104 等待區靜修室室內透視圖…………………………………………………………………99
圖 4.105 靜修室窗景情境圖…………………………………………………………………………100
圖 4.106 等待區屋頂透視圖…………………………………………………………………………100
圖 4.107 觀景台情境圖………………………………………………………………………………101
圖 4.108 齋場型態透視圖……………………………………………………………………………101
圖 4.109 齋場室內透視圖……………………………………………………………………………102
圖 4.110 守靈區通道透視圖…………………………………………………………………………102
圖 4.111 守靈區入口透視圖…………………………………………………………………………103
圖 4.112 守靈區休息室透視圖………………………………………………………………………103
圖 4.113 守靈區守靈室通道透視圖…………………………………………………………………104
圖 4.114 守靈區守靈室透視圖………………………………………………………………………104
圖 4.115 守靈區守靈室後通道透視圖………………………………………………………………105
圖 4.116 火爐區通道透視圖…………………………………………………………………………105
圖 4.117 火爐區告別室前廳透視圖…………………………………………………………………106
圖 4.118 火爐區告別室透視圖………………………………………………………………………106
圖 4.119 火爐前廳通道透視圖………………………………………………………………………107
圖 4.120 火爐區前廳透視圖(一)…………………………………………………………………107
圖 4.121 火爐區前廳透視圖(二)…………………………………………………………………108
圖 4.122 火爐透視圖…………………………………………………………………………………108
圖 4.123 火爐區轉折處透視圖………………………………………………………………………109
圖 4.124 前往等待區廊道透視圖……………………………………………………………………109
圖 4.125 撿骨區透視圖………………………………………………………………………………110
圖 4.126 撿骨室透視圖………………………………………………………………………………110
圖 4.127 語言示意圖…………………………………………………………………………………112

ix
表目錄
表 1 Brion 家墓元件表 ................................................................................................. 22
表 2 風之丘葬齋場元件表............................................................................................ 25
表 3 西園寺本堂元件表................................................................................................ 29
表 4 Brion 家墓構成原則鋸齒階梯狀的線角分析表 .................................................. 32
表 5 Brion 家墓構成原則雙圓、圓的元素分析表...................................................... 35
表 6 Brion 家墓構成原則雙圓、圓的元素分析表...................................................... 37
表 7 Brion 家墓構成原則單元的複製與組構分析表 .................................................. 39
表 8 風之丘葬齋場元件之間的分離感分析表 ............................................................ 41
表 9 風之丘葬齋場強調彼此之間的獨立性分析表 .................................................... 44
表 10 風之丘葬齋場傾斜的型態分析表 ........................................................................ 45
表 11 西園寺本堂矩形元素分析表 ................................................................................ 46
表 12 西園寺本堂梯狀型態分析表 ................................................................................ 47
表 13 西園寺本堂無限延伸分析表 ................................................................................ 48
表 14 Brion 家墓材料分析表 ......................................................................................... 49
表 15 風之丘葬齋場材料分析表 .................................................................................... 51
表 16 西園寺本堂材料分析表 ........................................................................................ 53
表 17 Brion 家墓切分空間示意圖表.............................................................................. 55
表 18 風之丘葬齋場切分空間示意圖表 ........................................................................ 56
表 19 風之丘葬齋場單一體空間示意圖 ........................................................................ 57
表 20 上揚示意圖表........................................................................................................ 59
表 21 設計操作材料分析表............................................................................................ 86
表 22 設計操作構成原則分析表 .................................................................................... 90
表 23 設計操作上揚性分析表 ........................................................................................ 93
表 24 設計操作單一體及單元複製分析表 .................................................................... 95
表 25 手法綜合表............................................................................................................ 96

x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

語言為我們人類最基本生活工具,而每個人出生在這世界上都會至少一種以上語言,在全
世界中很很多種語言,且任何一種語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傳達訊息的意義。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之一,且是進行溝通的表達方式人類。語言的用途,是用來建立並
維持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關係。人類語言的組成,由語法、語義、語用三個層面所組成,語法中
包含了字與詞的形成與組成,而在由字與詞組成短語或句子。

建築的語言是由設計師所設計給予這棟建築有自己的語言,在人與建築接處之後,產生對
建築的了解。像是人講出的話需由語法、語義、語用這三層面才能組成一道句子,且在句子裡
面還有分動詞、名詞……等等。當建築物要被建造出來,就需要有牆、門、窗、柱、梯……等
等多種元件,需要有建築基本元件才能建造成一棟建築物,但建築的元件並沒有分誰才是真正
的主詞,任何元件都可以當主角。

而當一棟建築的語言無法被我們清楚了解,只能從體驗中所產生聯想出的意境得到答案,
代表那空間已經超越了基本的使用層級。就像古詩人吟詩一樣,寫出來的詩句所表達的意境,
讓人邊吟詩編陶醉在想像之中,才能清楚作者表達的詩意。

詩,詩句的表達所產生的意境。

1.2 研究目的

建築物是由柱、樑、牆、樓板、窗戶、門、樓梯……等等多種元件所構成。經過設計師所
設計的建築有它自己的語言並產生出基本的功用和環境的關係,建築語言種類繁多,當多種現
有的語言混合在一起就能夠構成一個新的個體,新個體有它自己新的語言,組構過程中須不斷
的去檢驗新的空間元件所構成關係是否讓人可聯想到想表達的意境,且用這樣的方式來探討所
遇到的問題。

-1-
第二章 先例探討
2.1 BRION 家族墓

名稱:Brion Cemetery / Carlo Scarpa


年份:1969-1978
位置:San Vito di Altivole,Italy

Brion家墓成L形坐落在公墓的兩邊,可以晀望遠方村子的小教堂和背後的阿爾卑斯山

圖2.1 家墓主入口門廳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2-
圖2.2 墓園全區配至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3-
在一進入外圍的公墓區時就能直視到一個下半部挖空的量體,及看似窗也是門的雙圓環。
雙圓環在這裡有著重要的隱喻,象徵著父親與母親,雙圓環的交叉處就像是父母所生下的孩子,
圓與圓的串聯形成了一個小家庭,當有數個圓串聯則形成了家族。

圖2.3 公墓區 圖2.4 家墓入口門廳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2.5 家墓園入口雙圓牆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2.6 入口雙圓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4-
入口處的樓梯並未置中在中心,而是往左邊偏離,因主要的空間場域在左半部,入口的通
道為一個節點的空間。在通道的東向面壁上有著通往沉思亭玻璃門的機關輪軸,由內往外擴散
出去,每個輪軸代表家族裡的家庭或成員。

圖2.7 Brion家墓往左偏移的樓梯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2.8 廊道外牆門的開啟輪軸機關 圖2.9 廊道前往沉思亭方向 圖2.10 廊道由金屬輪軸控


制的鋼框玻璃門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https://www.pinterest. http://yumandvoid.blogs 資料來源:
com/pin/29744875037 pot.tw/2013/08/tomba-br http://yumandvoid.blogspot.t
2429721/ ion.html
w/2013/08/tomba-brion.html

-5-
沉思亭

沉思亭只用四支金屬撐起整個上的量體,上方的遮蔽物量體是杉木組構而成,在中間的有
一個細縫,放置了用雙圓組構的眼鏡框架,人可與那元件產稱互動,可從附件雙圓看到對面的
雙親的墳墓如圖 2.11,隱喻著探望的意思。

一個安靜且平穩的空間場域,沉思亭遮陽板的高度和一般人的視線齊平,在裝飾性眼眶中
讓人可以先是看見父母的木柩再看到小鎮上的教堂最後則是遠方得阿爾卑斯山,
(隱藏著生命的
盡頭終究會上天堂)

圖 2.11 沉思亭 圖 2.12 附件雙圓看到對面的雙親的墳墓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資料來源: http://www.travellertotraveller.com/
cometoitaly/2015/05/23/carlo-scarpa-
cemetery-brion-vega/

圖 2.13 沉思亭透視圖 圖 2.14 沉思亭東向立面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6-
雙親墳墓
雙親的木柩互相傾斜彼此,有著互相感謝雙方生前的陪伴及扶持,雙親的墳墓的屋頂為拱
形,內部的藍綠磁磚有著威尼斯水面的倒影色彩,如果將雙親墳墓反轉過來如同在水面上的輕
舟,而看似階梯的弧形水泥就像輕舟在水面上泛起的漣漪,最後兩人相親相愛一起去遙遠的天
國。

圖2.15 雙親墳墓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2.16 雙親墳墓反轉成篇在水面上的輕舟意象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2.17 雙親墳墓示意圖 圖2.18 雙親墳墓區域平面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7-
教堂為方形且轉為 45 度走向,在祭壇的正上方為混凝土和木頭所構成的金字塔開口,
一進入就可看見祭壇區域,頂光灑亮了整個空間,顯眼的金色祭壇和那像是浮在空中的蠟燭台,
而看似懸浮的蠟燭架如同子後代子孫,透過火來延續新的生命。

圖 2.19 齋場
資料來源:斎藤裕-建築の詩人カルロ.スカルパ/Jan,2009

圖 2.19 祭壇屋頂板開口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2.19 教堂

圖 2.20 齋場屋頂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8-
圖 2.21 教堂室內上示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2.22 齋場室內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9-
2.2 風の丘火葬場

名稱: 風の丘火葬場/槙文彥
年份: 1997年
位置: 大分縣中津市 日本

圖 2.23 風之丘葬齋場
資料來源: http://blog.livedoor.jp/mitiio/archives/1056776389.html

- 10 -
風之丘葬齋場
(1)入口
(2)火葬區
(3)等待區
(4)齋場

(a)風之丘公園
(b)前庭
(c)中庭

圖 2.24 風之丘葬齋場全區配置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1 -
入口為一個水平向的通道,並設置屏風和鏽鋼板去引導方向,以隔離又穿透的橫向簾幕將
後方給區隔,而一開始則是先前往齋場,在前往齋場時,左側為柱列並和後面的古墳區互相對
應,雖是在同一區塊都是單一個體。

圖 2.25 風之丘葬齋場入口
資料來源: https://blogs.yahoo.co.jp/m_s_k_z/48238756.html

圖 2.26 齋場入口前柱群 圖 2.27 柱群對應的遠方古墳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http://www.nano-architects.com/blog/arc http://www.nano-architects.com/blog/archives
hives/tag/%E5%BB%BA%E7%AF%89 /tag/%E5%BB%BA%E7%AF%89%E8%A6
%E8%A6%8B%E5%AD%A6 %8B%E5%AD%A6

- 12 -
進入齋場前,在牆的旁邊唯有一根柱子孤立在那,特別的突顯,在此可讓人感受到死亡是
孤獨的如圖 2.28,齋場牆面下方與地板分離開來,但並未完全斷開,有不穩定的狀態如圖 2.29、
圖 2.30。

圖 2.28 齋場入口處的孤立柱子
資料來源: http://www.haconiwa-mag.com/magazine/2016/04/kazenookasousaijyou/

圖 2.29 齋場南向開窗和水池 圖 2.30 水池反射光在齋場內部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http://www.haconiwa-mag.com/magazine/2016/0 http://www.flickriver.com/photos/tags/%E9%A2
4/kazenookasousaijyou/ %A8%E3%81%AE%E4%B8%98%E8%91%AC
%E7%A5%AD%E5%A0%B4/interesting/

- 13 -
進入齋場可明確感受到生與死的關係,在這邊只開了南向側邊水平底窗和四個圓孔天窗,
在這空間裡結合了陰跟陽的關係,就向死者和家屬待在這,且以中間走道去劃開整體的空間,
一邊為光和水,代表生,另一邊為封閉的牆體,代表死亡,整體空間讓人感覺在相隨和分離的
交合之中,如圖 2.31。

圖 2.31 風之丘齋場內部
資料來源: http://blog.sevenponds.com/soulful-expressions/kaze-no-oka-crematorium-japan

火葬區,在火葬入口大廳可見,像是與板斷開的孤立柱子,而在這灰階的空間裡這根柱子
上方開口更是突顯於空間之中,如圖 2.32。

圖 2.32 火葬區大廳前獨立柱子
資料來源: http://kimzemi.blog24.fc2.com/blog-entry-8.html

- 14 -
告別室一出來先是通過昏暗的通道在轉為明亮的火爐區,通道的側牆和頂部板分離開來,
且光線從牆的小開口和細縫滲進來有種既是分開又是分離的感覺,如圖 2.33。

圖 2.33 告別室通往火爐區廊道
資料來源: http://f.hatena.ne.jp/kaorin_go/20070603153951

且在火爐正對面是一個水池,原本是兩者不相容的元素,因將兩者對應關係卻相容,水池
映照著天空使天空與此地連在一起,彷彿引導死者的另一個新的地方,原本難過不捨的心情轉
變為寂靜,在水池旁有立兩根細鐵柱呼應前面齋場入口的柱子強調孤立感,如圖 2.34。

圖 2.34 火爐與水池的關係,及水池中的兩隻孤立鐵柱
資料來源: http://blog.livedoor.jp/mitiio/archives/1056776389.html

- 15 -
火化之後經由直線的通道到等待區休息,在通道部份材質從冷冽的混凝土道溫暖的木材,
整體氛圍感到暖意,太陽的光線加上木材的顏色同時也有轉化當下的氣氛,如圖 2.35。

圖 2.35 界於在火在區和等待區的直線通道
資料來源: https://blogs.yahoo.co.jp/gentekko/57803733.html

到了等待區可看見一支彷彿懸空離地的樓梯,樓梯先是一個平台代表將不在是之前悲傷的
場域而是即將轉換另一個空間且區分開來,如圖 2.36。

圖 2.36 等待區懸空離地樓梯
資料來源: https://blogs.yahoo.co.jp/talo_ma/22269533.html

- 16 -
整體建築就像是埋在山坡裡,建築鏽鋼板牆從草地裡順著坡的方向延伸出來,齋場量體的
傾斜和接續著繡鋼板朝向天空,象徵死者前往天國迎接新的世界,同時建築量體的傾斜有著倒
塌在土裡的感覺,結合著建築型態和材料的運用以及地貌景觀,有著死亡的意象且訴說著生者
和死者的情感關係。

圖 2.37 風之丘葬齋場南向立面
資料來源: http://blog.livedoor.jp/ta1watanabe/archives/2006-03.html

- 17 -
2.3西園寺本堂

名稱: 西園寺本堂/相田武文
年份: 1999-2000年
位置: 香川縣坂出市 日本

圖2.38 西園寺本堂
資料來源: http://archirecords.com/blog-entry-145.html?sp

西園寺
(1)西園寺本堂
(2)西園寺無量堂
(3)茶室
(4)倉庫

圖2.39 西園寺本堂平面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8 -
本堂建築的型態為階梯狀,本堂和旁邊的納骨塔樓梯有延續性關係,整體建築是朝天空而
去,也對應著遠方的古墳。

西園寺
圖2.40 西園寺本堂全區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本堂位於無量堂的後方,從正入口看過去延伸性的感覺較為薄弱高度較低,進到無量堂下
方,樓梯和本堂的屋頂有了視角串連的關係,高度和延伸性的感覺較為明顯,過無量堂建築整
體的高度和延伸性已經展現出來,從側邊進入本堂則因透視的關係使高度感更高更有延伸感。

行走路徑由外至內:外在環境與正入口(外) 行走路徑由外至內:無量堂下方(中)
本堂高度和延伸感較為薄弱(低) 本堂高度和延伸感較為明顯(中)

圖2.41 西園寺本堂入口示意圖(一) 2.42 西園寺本堂入口示意圖(二)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行走路徑由外至內:本堂正前方(內) 行走路徑由外至內:本堂正前方(側)
本堂高度和延伸感以展現出(高) 本堂高度和延伸感更為凸顯(更高)

圖2.43 西園寺本堂入口示意圖(三) 2.44 西園寺本堂入口示意圖(四)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9 -
西園寺本堂為齋場空間,旁邊為納骨塔,而本堂的入口在建築體中間直接切入建築體內,
在進入室內前可現看見玻璃門後的木頭柱子,入口意象有著古神社的鳥居,象徵是神明與人類
的交界處。

圖2.45西園寺本堂入口
資料來源:http://archirecords.com/blog-entry-145.html?sp

當進入本堂,行為需要嚴謹,生者和死者一同進入走向祭壇,但是兩者路線並不同在室內
的地板鋪面材質和建築型態來反應死者的走向,地板石材從剖面來看,鏡射了本堂的天花板,
死者的骨灰為遺體的遺骸,最後將入土,靈魂則是朝向天上,向天空行走前往天國。

圖2.46 西園寺本堂室內 圖2.47 西園寺本堂室內附件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http://www.aida-doi-architects.co.jp/ http://archirecords.com/bl
works_detail/2000saionji2.htm og-entry-145.html?sp

- 20 -
雖然整體建築物為混凝土,但是在整體氣氛並非冷冽,在屋頂的中軸上使用金色的金屬材
質,死者為主角,金色的樓梯給死者行走,加上光線的照映和前方的木頭材質,而是帶點豪華
神聖的感覺且安穩的離去。

圖2.48 西園寺本堂室內白天夜晚堆照圖
資料來源: http://www.aida-doi-architects.co.jp/works_detail/2000saionji2.html

- 21 -
第三章 元件暨部分空間之型態
3.1 元件

牆、門、窗、柱、梯、板為構成建築物的基本元件,每個元件並非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拋棄元件的材質並以物質面來探討。

表 1. Brion 家墓元件表

元件 圖例 說明

園區部分的牆面以材質切
分出分上下,因機能的關係
將牆切分左右區隔,墓園部
分在右方(Carlo Scarpa 的墓
也在右方牆面之後)

牆 沉思亭水池的牆面以材質
作為區分上跟下,看似兩種
元件所構成,沉思亭步道懸
浮在面上,與水切分開來

將牆的看似為柱,以序列的
方式呈現在齋場空間,牆體
與主體切分開來

- 22 -
元件 圖例 說明

在齋場的入口處,門以一個
圓形獨立的各體呈現

門中之門,在側入口處有大
型的旋轉門,而在旋轉門上
又有一片小扇的門

在次入口處是以凹門的型

齋場的垂直窗和牆依序排
列,及祭壇得部分有方形窗
來呈現

- 23 -
元件 圖例 說明

沉思亭柱子的組成為四根
柱 細小的柱子組成為一個大
的單元,再以錯位的方式續

梯 入口處樓梯的偏移,暗示主
要空間在園區左方

齋場空間的屋頂版開一個
板 口使光可以照射進來,且祭
壇透過屋頂的木頭材質史
祭壇區更為凸顯神聖性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24 -
表 2. 風之丘葬齋場元件表

元件 圖例 說明

告別室前廳將牆面
切分為上下,強調獨
立性,並改變牆面直
紋的連續性,同時門
的高度也跟切割線
同一高度,另一邊的
牆體也完全跟屋頂
板切分開來,透過玻
璃來相接

火葬區的牆與屋頂
板脫離開來(平面圖
看為斷開的獨立牆
牆 體)

火葬區前大廳以將
牆面切分為上下,強
調獨立性,並改變牆
面直紋的連續性

- 25 -
元件 圖例 說明

等待區西南向傾斜的牆
和齋場切分開來,透過
高低關係來斷開

格柵門在視覺上無法將
後方的東西遮住,已模
糊不清來界定,門的中
間以較粗的橫桿來切分
上下

火葬區的柱子與板的接
點以縫隙去切分開來

火葬區前大廳單獨一根
的柱子豎立在中央,且
延伸至頂並與板以細小
的樑相接

- 26 -
元件 圖例 說明

中庭的兩根柱
子豎立在水面
上,並對應室內
的柱子

等待區通往齋
場通道的柱列
對應遠方的骨
墳區,從西南向
看過去與等待
區牆面和齋場
牆面呈現不等
分的分割

等待區的樓梯
看似以懸浮離
梯 地的方式與地
板切分開來

收骨室將天花
板開了個口,光
的上揚性極為

強烈,死者的魂
魄隨著光跡去
了天國

- 27 -
元件 圖例 說明

火葬區前大廳的板開
了個口,光上揚性史孤
立的柱子更為凸顯強

窄場空間的圓挑屋簷
板和走道的屋頂板切
分開來,兩者之間不同
的空間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28 -
表 3. 西園寺本堂元件表

元件 圖例 說明

牆的型態順著
天花板,兩面牆

為支撐整體建
築的重要元件

門的開口在建
築的正中央,真
門 正的門是以抽
象的方式去表
現出鳥居的意

大面玻璃幕將

北向的光線影
進室內

- 29 -
元件 圖例 說明

在西園寺本堂
的柱大多為裝
飾用的柱子,唯

有門旁的柱子
支撐著天屋頂

整體建築是以
梯的型態所構
成,的空間,餅
以元件和附件

來切分出兩者
之間的關係
1.屋頂板-元件
2.屋瓦-附件

屋頂板為梯狀
的型態,死者行
走的附件以懸

浮離板的方式
切分出來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30 -
3.2 構成原則

在一個案子當中可以在各個部分空間或元件看到相似法則或物件來建構出實體,將 Brion
家墓、風之丘葬齋場、西園寺本堂三個案例的空間中列出部分相似的元素來探討構成的關係。

Brion 家墓構成手法
˙鋸齒階梯狀的線角
˙雙圓、圓的元素
˙十字的元素(十字架)
˙單元的複製與組構

風之丘葬齋場構成手法
˙元件之間的分離
˙強調彼此之間的獨立性
˙傾斜的型態

西園寺本堂構成手法
˙矩形元素
˙梯狀型態
˙無限延伸

- 31 -
表 4. Brion 家墓構成原則鋸齒階梯狀的線角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1. 線角呈現在入口
入 處,有往後延伸的
口 的感覺

2.



柱 沉思亭柱子細部,
子 以線角來裝飾轉折
元 處,暗示著某些訊
件 息

3.


亭 沉思亭的椅子



- 32 -
位置 圖例 說明

4.

向 牆的線角使在每一
立 個開口有被引導的
面 感覺

5.
齋 踏階延伸出的線
場 角,以不規則的方
旁 式呈現, 與水池的
的 水結合再一起,彷
水 彿像水的波紋

6.


西 在建築立面可看到
向 使用線角的手法

7. 在祭壇的神桌的下
齋 方與踏階


- 33 -
位置 圖例 說明
8.


空 祭壇天花板以錐形
間 的型態呈現,並加
的 入線角使表面更具
頂 強烈的延伸性。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34 -
表 5. Brion 家墓構成原則雙圓、圓的元素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1. 門上面的交集的框
入 線

2.
齋 祭壇中的十字影藏
場 在附件之中

3.

親 雙親墳墓的水泥標
墳 記物

- 35 -
位置 圖例 說明

4.
西
南 立面上可以從外觀
向 找到相關的十字

5.



側 後門的門片上暗示
入 著十字的標記


6.

場 材料的分割線切分
通 出十字的框線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36 -
表 6. Brion 家墓構成原則雙圓、圓的元素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1.
入 既視窗也是門的雙
口 圓環


2.

思 以雙圓當作眼鏡的
亭 附件眺望遠方的雙
附 親墳墓和鎮上的教
件 堂及遠方的阿爾卑
雙 斯山

3.


圓 通往齋場單一大圓
形 的入口意象

- 37 -
位置 圖例 說明

4.
.祭
壇 祭壇的小門上的雙
門 圓環,以不同的材
上 質呈現

5.

璃 通往沉思亭玻璃門
門 的機關



6.
沉 沉思亭柱子的細
思 部,將圓形的形狀
亭 洗在金屬上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38 -
表 7. Brion 家墓構成原則單元的複製與組構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1.
沉 沉思亭的柱子以複
思 製相同的元件在加
亭 以組裝

2.

軸 玻璃門的輪軸系統

- 39 -
位置 圖例 說明

3.
祭 可透光的大理石窗
壇 戶,可透過開闔來
窗 影進光線進入齋場

4.

壇 火炬台為三合一所
火 構成的大單元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40 -
表 8. 風之丘葬齋場元件之間的分離感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1.

往 牆與屋頂板之間以
火 細小的金屬管相
葬 接, 牆與地板之間
場 切分開來



2.



葬 型鋼與板之間已溝
場 縫的方式相接



3.


區 柱子與般的脫離,
入 豎立在中央


- 41 -
位置 圖例 說明

4.

場 牆的線角使在每一
入 個開口有被引導的
口 感覺

5.
齋 齋場西南向牆面與
場 地板切分開來

6.


區 牆面與板脫離開來



- 42 -
位置 圖例 說明

7.
火 火爐區前柱子與板
爐 之間切分開來

8.
等 樓梯像似懸浮起來
待 脫離於地板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43 -
表 9. 風之丘葬齋場強調彼此之間的獨立性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1.
齋 孤立的柱子與水平
場 的牆面並列在一起,
入 使柱子傳達的訊息
口 更為強烈

2.

葬 柱子豎立在中央且
場 與板斷開


3.
中 柱子豎立在水中,
庭 因水面的反射使柱
子更為強烈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44 -
表 10. 風之丘葬齋場傾斜的型態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1.


區 牆面從土堆傾斜而
西 上



2.

場 齋場空間以塌陷的
建 姿態坐落在土地
築 上,和等待區傾斜
型 的牆面接續再一起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45 -
表 11. 西園寺本堂矩形元素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1.
地 中間的地磚與周圍
磚 的大面積的區分開

2.
金 以矩形來當作單元
屬 並複製,在真實相
附 片中每塊格子裡的
件 圖案都不同。

3. 矩形的玻璃,以等
窗 分的方式呈現在北
向立面,將恆定的
光線使空間亮起

4. 北向立面下方的矩
格 形格柵,既是隔離
柵 又是穿透模糊不清
的感覺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46 -
表 12西園寺本堂梯狀型態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1.
建 牆以梯的樣貌去構
築 成並與屋頂板結合

2.
室 室內的附件因應著
內 屋頂板的型態。



3. 祭壇的桌子與整體
祭 建築樣貌呼應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47 -
表 13. 西園寺本堂無限延伸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1. 建築的型態如同階
屋 梯一樣,往上延伸
頂 至無界的天空

2.
入 從入口的玻璃門看
口 進去可貫穿整體建
到 築內部至後方天
祭 空。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48 -
3.3 材料

在案例的探討中可以知道一個案例的材料種類和關係,也可以從視覺的面積大小來得知主
材料和次材料,但在材料的運用方面在視覺面最多最大往往都是最強烈的,但有些面積小但並
非是最弱的,因元件性強,使想表達的訊息更容易凸顯出來,成為空間的主角。以 Brion 家墓、
風之丘葬齋場、西園寺本堂來探討部份空間材料實質面向的運用。

Brion 家墓
Brion 家墓主要是以混凝土為主材料,但在其他的部分元件與附件,多為金屬附、木頭、馬
賽克且多為重要空間裡場域的元件及附件,以物質面向來看,部分元件與附件使用金屬是因為
容易去製造和加以複製,在表現上金屬和混凝土具有明顯差異。

表 14. Brion 家墓材料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往 地板面以金屬板鑲
沉 在地面,因光線的

關係使地板的金屬

板反射,且有引導

的作用

整體框架以銅金屬
沉 構成,上方矩形量
思 體的牆為木板所構
亭 成,且表面以不同
的排列方式去擺
設,整體看起來並
不笨重。

- 49 -
位置 圖例 說明

上方拱形的屋頂以
雙 混凝土為材質,具
親 有堅固感,在屋頂
墳 板的下方面為馬賽
墓 克磁磚拼貼,

祭壇的區域為金黃
色,神聖的感覺,
光線灑落在金黃色
齋 的祭壇桌上和光器

開口的木質文形成
了主要的區域,且
和灰階的建築體形
成差異


場 以金屬和可透光的
窗 大理石構成的窗戶

家 各個附件都是以金
墓 屬為材質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50 -
風之丘葬齋場

風之丘葬齋場主要以混凝土為主材料,次材料為紅磚、銹鋼板、及木材透過材料運用在各
空間上,使空間和元件要傳達的訊息或事件更為凸顯和強烈,

表 15. 風之丘葬齋場材料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區 外觀非常強烈,傾
西 斜的牆加上以生銹
南 鋼板作為材料,使
向 整體更為衰敗感
的 (朝斜上生揚)

齋場以紅磚當作主
材料,並以傾倒姿
態和等待區的牆串
聯再一起,紅磚的
齋 粗糙感和砌磚的溝

縫,以及下方的窗
戶開口,與地板切
分開來,使整體以
更不穩定的狀態
(傾倒)

在此空間整體材質
火 為混凝土,在冰冷
葬 的混凝土使空間有
區 種寧靜感,但在元
前 件的切分,使整體
大 更為強調死亡的孤

獨感
(獨立件、分離)

- 51 -
位置 圖例 說明

齋場入口的柱子為
齋 金屬材質,和左右
場 兩側的混凝土牆和
入 柱子材質不同,使
口 柱子更凸顯在空間

(獨立件、分離)

火葬區前往等待區
的轉換處以木頭材
火 質作為元件梯和坡
葬 道的材料,光線照

射至室內使材料本

身具有的屬性更為

凸顯,和前面場域

空間有明顯的對比

關係

(分離)

等待區空間地板鋪
等 面改為木材使空間
待 更為溫暖,不再是
區 冰冷的混凝土
(分離)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52 -
西園寺本堂

西園寺本堂主要材料為混凝土,次材料為陶瓷屋瓦、玻璃、金屬,室內空間透過地板的深
色磁磚和祭壇與附件的金屬材料削弱了原混凝土空間帶給人的冷冽感,玻璃幕將光線引進室
內,使整體空間就像不滅的燈火有著暖意感。

表 16. 西園寺本堂材料分析表

位置 圖例 說明

西
園 西園寺最大視覺面
寺 材料為混凝土

西


南向視覺最大面為

陶瓷屋瓦

朝斜向開場,指向

無盡

- 53 -
位置 圖例 說明


屬 室內的金屬附件和
附 木頭裝飾柱使空間
件 較不單調(分離)


白天的祭壇看起來

較為神聖,夜晚則
較為溫暖
(中軸、分離)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54 -
3.4 關係

3.4.1 元件與感知之關係

我們的生命在生活的不知不覺中把所有的存在物化而外顯為「效用」
,所有的選擇在顯然不
知情的情況下都歸於效用的尺度之下。甚至,在符號的界域我們行事的功能並非誘生於真實的
意涵,而只是被「效用」為核心反射出來的意涵所驅動1。

建築的元件牆、門、窗、住、梯、板之間的關係極為重要,在實質面上沒有元件的就不會
有建築,而在抽象面,元件在空間上的呈現將是建築語言的重要面向。Brion 家墓、風之丘葬齋
場、西園寺本堂裡,依照前面第三節的內容探討部分元件和附件在空間上的關係,提出切分、
單一體、以二為主、上揚四項在空間的構成中所指涉出來的訊息,來進行探討。

˙切分
死亡所帶來的真實性且必然是分離的,不管是死者與家屬的分離或是肉體與魂魄的分離,
都將以切分的方式去呈現單體與整體的關係。

Brion 家墓呈現的切分方式較為像區域的劃分

表 17. Brion 家墓切分空間示意圖表

圖例

切分為兩邊的牆體 通往沉思亭的走道 鋼框玻璃門的機關

祭壇的台階 齋場空間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1
徐純一,最後的人間場。建築的轉度,2013 P.66

- 55 -
風之丘葬齋場的切分方式以分離主體或斷開彼此的關係

表 18. 風之丘葬齋場切分空間示意圖表

圖例

風之丘葬齋場西南向立面

齋場牆體被切分 齋場入口的屋頂版

通往火葬區廊道 告別式前廳

火驢區和告別室轉換處
火爐區柱子

等待區樓梯
齋場與廊道牆體切分開來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56 -
˙單一體

風之丘葬齋場的單一體,強調死亡是孤獨的,單一體都是以不同的材質、位置或搭接方式來呈
現出來,並凸顯在空間之中

表 19. 風之丘葬齋場單一體空間示意圖

圖例

入口處銹鋼板 齋場入口柱

火葬區前大廳 中庭成雙柱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57 -
˙以二為主
榮格說:圓在此代表自我
在 Brion 家墓中可以看到很多雙圓環,雙圓環在這將代表生命的個體,分別為男生和女生,構
成最小家庭的限度,兩方要有交集才能繁衍後代子孫們。

一群單獨體 兩個單獨體 最小的接觸並無改變

多一點的重疊改變 更多的重疊 回到新的單獨體


圖 3.49 單獨體示意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3.50 雙圓環示意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58 -
˙上揚
上揚性是在三個案例中可以看到且相似的設計手法,象徵死者最終會去天國,三個案例的
指向都不同,有傾斜切分的上揚、壓迫式的上揚,光的上揚、水的上揚

表 20. 上揚示意圖表

傾斜切分的上揚 光的上揚

壓迫的上揚 水的上揚

風之丘齋場西南向立面

火葬區前大廳 中庭

Brion 家墓齋場 西園寺本堂側向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59 -
3.4.2 元件與環境之關係

Brion 家墓 拋棄原有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內部關係
Brion 家墓以 1.入口空間 2.沉思亭 3.雙親墳墓 4.教堂四個主要空間所構成一整個園區,Brion
家墓整個園區是封閉的,部份空間之間都有互相去對應,而在家墓中可以看見元件或附件存在
的意義以及表現型式,因為是與環境隔絕開來,拋棄原有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內部關係。

風之丘葬齋場 創造更多的拓延性
風之丘葬齋場主要以火葬區、等待區、禮拜堂、風之丘公園、古墳區所構成整個園區,風
之丘葬齋場整個園區的構成較為自由,創造更多的拓延性,且連結性較為強烈,透過每個連結
處來轉換園區內的空間,不使人們在行走當中直接與主空間衝擊到,從室內的中介空間到室外
的風之丘公園,在這案例裡節點空間為重要的場域。
˙風之丘公園為橢圓形廣場,中央部分較低,當人往中心過去或從中心向外行走,使周遭的景
色隨之變化。
˙等待區到齋場從西南向看過去的外觀為傾斜不正的,且像是從。
˙等待區到齋場的節點通道的柱子與遠方古墳區有對應的關係。
˙等待區休息室的開口方向朝著公園的樹群。

西園寺本堂 有限的人工地盤
西園寺主要以齋場、納骨塔及旁邊的倉庫等空間所構成一個區域,建立在有限的人工地盤,
周遭都為人工所建成的環境中,勢必得凸顯出,西園寺本堂隱身在納骨塔的後方,從正入口以
被壓迫的方式可以隱約看到本堂延續朝上的的屋頂,建築的型態已經是此案例的所要指涉的事
情,上揚性。

3.4.3 元件與建築之關係

Brion 家墓
Brion 家墓中可以看到許多元件和附件在訴說"家族"的關係,如同建築物無法以單一向的
元件去構成,需要先有基本的元件才能去構成一棟建築,就像家族要形成就必須要有後代們的
繁衍,這樣才會有龐大的家族,要有家族就必須要先有家庭,而家庭成員就必須要有父親和母
親組成,先形成最小單位人數的家庭,在經過繁衍變成龐大的家族,不斷的擴散,先有單體的
存在,再來是雙體交集,最後則是群體的構成,再回到單體,不斷的依循反覆。

風之丘葬齋場
風之秋葬齋場的案例中,可以在空間場域中分析到”死亡是孤獨的”,以區劃分格的手法
來呈現建築的型態、元件的獨立性和材料去反應人類的死亡意象。從各空間中看見元件與元件
的組接方式的關係,部分空間中可以看見元件的組接關係是以分離或斷開的手法去表現元件彼
此之間的獨立性和對應關係,或著是以自然元素來傳遞抽像面的事件,再來是空間與空間的轉
換方式來調和人在當下的感知。

西園寺本堂
形態上西園寺本堂的指向性較為強烈,在有限的基地範圍內,沒有像前面兩個案例一樣有
較多的複製件,只能用最有效的方法,導入中軸且快速的約制建築的型態,但在既有的環境中,
將天空的無盡給抽離出來,因在此方向的干擾性低。內部空間的氛圍在各時段都具有不同的感
受,對於死者的死亡並非感受難捨的,透過材料使其氛圍有別於悲傷難過地的感覺,但最後亡
者終會朝向無近的天空去天國。

- 60 -
第四章 設計展演
4.1 設計發展

˙死亡的形象:
在這世界上只要有生命的物體,一出生就必定朝向死亡,死亡給人的感覺是什麼,以人的
生物性認知和生物生存的普同性,可以知道直立的型態是表示有生命體,因為大部分有生命體
的活動是直立的;相反的,我們對死亡的認知,就是躺在棺材裡,或是躺在醫院病床上的屍體,
而傾斜不正、可象徵人從生到死亡的過渡,從直立到水平。

圖 4.51 死亡示意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基地:台南秋茂園

圖 4.52 秋茂園基地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61 -
以地球科學和人類的生命週期來做一個類比作為全區配置
太陽由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人從出生到死亡
整體路線為由東方往西方走,東邊代表新的生命西邊代表死亡,以一天的時辰來訴說人的一生,
同時在行走到每個空間時都是逐漸向下,暗示最終大體歸土,魂魄歸天。

圖 4.53 全區配置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1)出生:一開始的入口處平台在這代表人的出生,生命的起點誕生在世。
(2)成長:在前往等待區的道路上代表逐漸長大學習更多的事務的過程。
(3)成家:等待區為最高的建築物在這裡代表人生的巔峰階段。
(4)衰老:前往火爐區告別式代表因年齡增長逐漸衰老,但有了後代子子孫孫。
(5)死亡:最後到達火爐,代表生命的終點,已經死亡。

(3)成家立業

(2)成長

(4)衰老 (1)出生
(5)死亡

圖 4.54 配置說明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62 -
空間機能

等待區

圖 4.55 等待區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等待區府視圖

圖 4.56 等待區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63 -
˙大廳 一樓
辦理事務及等待休息的空間

圖 4.57 大廳一樓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靜修室二樓
沉思及反省的空間

圖 4.58 靜修室二樓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64 -
˙屋頂觀景台及齋場三樓

等待區主要面向無界的天空和海洋,在視覺不斷的延伸

圖 4.59 景觀台三樓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齋場

圖 4.60 齋場外觀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65 -
˙齋場入口處
水,給人的感受總能清洗髒汙及潔淨

圖 4.61 齋場入口處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齋場室內
死者、家屬及道士進行儀式的空間

圖 4.62 齋場室內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66 -
守靈區

圖 4.63 守靈區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守靈區府視圖

圖 4.64 守靈區俯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67 -
˙守靈室
家屬和死者渡過最後的時光場所

圖 4.65 守靈室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休息室
家屬休息的空間

圖 4.66 守靈室室內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68 -
火爐區
此區有告別室、火爐區、撿骨室

圖 4.67 火爐區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火爐區府視圖

圖 4.68 火爐區俯視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69 -
告別室
家屬和死者最後相處的空間

圖 4.69 告別室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火爐前廳

圖 4.70 火爐區前廳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70 -
˙火爐
家屬和死者作最後道別的場所

圖 4.71 火爐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撿骨室前廳

圖 4.72 撿骨區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71 -
˙撿骨區
家屬撿拾死者火化後的骨灰

圖 4.73 撿骨室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72 -
休息區

入口

前往齋場通道

圖 4.74 等待區一樓平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73 -
靜思室

道士法師休息區

圖 4.75 等待區二樓平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74 -
觀景臺

齋場

圖 4.76 等待區三樓平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75 -
圖 4.77 等待區南向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4.78 等待區東向立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76 -
圖 4.79 等待區北向立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4.80 等待區西向立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77 -
A Aˊ

圖 4.81 等待區 AAˊ剖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78 -
家屬休息區

守靈室 守靈室 守靈室 守靈室 守靈室

守靈區後通道

守靈室 守靈室 守靈室 守靈室 守靈室

家屬休息區

圖 4.82 守靈區平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79- - 79 -
圖 4.83 守靈區南向立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4.84 守靈區北向立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4.85 守靈區東向立面圖 S:1:200cm 圖 4.86 守靈區西向立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80- - 80 -
圖 4.87 守靈區 AAˊ剖面圖(一)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4.88 守靈區 BBˊ剖面圖(二)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B Bˊ

A Aˊ

圖 4.89 守靈區 CCˊ剖面圖 S:1:200cm C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81- - 81 -
火爐區通道

告別室 撿骨室

告別室 撿骨室
撿骨區前廳

機房 火爐 火爐前大廳 通往火爐前廳通道

告別室 撿骨室

告別室 撿骨室

大體處理室

火爐區通道

圖 4.90 火爐區平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82- - 82 -
圖 4.91 火爐區南向立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4.92 火爐區北向立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4.93 火爐區東向立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4.94 火爐區西向立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83- - 83 -
Bˊ Cˊ

A Aˊ

B C

圖 4.95 火爐區 AAˊ剖面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4.96 火爐區 BBˊ剖面圖(二)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4.97 火爐區 CCˊ剖面圖(三)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84- - 84 -
圖 4.98 設計操作全區配置圖 S:1:200cm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85- - 85 -
4.2 型式多樣性

4.2.1 材料

材料的運用方面,在視覺面最多最大往往都是最強烈的,但有些面積小但並非是最弱的,
因元件性強,使想表達的訊息更容易凸顯出來。

˙以材料的導向聯想到死亡意象
˙材質的分割導向生命體的完整與破碎
˙粗糙的質感導向死亡的衰敗
˙光滑的質感導向新生命
˙生鏽的鐵材暗示腐朽

表 21. 設計操作材料分析表

位置 圖片 說明



區 銹鋼板用意為以人爬樓梯
梯 的行為來暗示隨著年齡的
間 增長,生命最終會朝天國
外 而去(死亡)。



等待區地板鋪面改為木
等 材,使空間有些溫暖,帶
待 些暖意降低混凝土的冰冷
區 感(生者)


- 86 -
位置 圖例 說明




靜 靜修空間整體材質為木
修 材,而透過光器引進的光
空 線和照明使材料本身更為
間 凸顯,比大廳更有暖意感
(生者家屬)。




的 以破碎不規則的石頭做為
石 鋪面暗示單一個體的不完
頭 整(死亡)





休 休息室牆面為加工過為平
息 滑的混凝土,守靈室牆面
室 為粗糙未加工的混凝土,
與 平滑與粗糙的質地導向生
守 者與死者的關係(生與
靈 死)



- 87 -
位置 圖例 說明

告別室以的混凝土質地以
告 垂直的向度作為紋路,同
別 時與垂直向上的開口呼
室 應,地板以大塊的石材導
向死者完整的軀體。



區 火爐區前走道以破碎不規
大 則的石材作為鋪面,與告
廳 別室的地板鋪面形成差異
前 (完整、破碎)。


爐 前廳的光器開口以混凝土
室 質地以垂直的向度作為紋
前 路,同時與垂直向上的開
廳 口呼應(朝向天國)

- 88 -
位置 圖例 說明


等 前往等待區的通道牆面以
待 告別室與撿骨區的位置關
區 係,將牆面以不鏽鋼板和
通 銹鋼板作為兩邊的比較關
道 係(生與死)。

撿骨室整體以黑色大塊的
石材作為材料,一方面可
撿 以使光線更為凸顯在空
骨 間,另一方面骨灰的細緻
室 就如同石材的表面,分割
線分出規矩完整的方形,
如同新的個體(細緻、完
整)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89 -
4.2.2 構成原則

在前面的案例分析中有提出切分、單一體、以二為主、上揚四項在空間的構成中所使用的
手法,在此設計可以在等待區、守靈區及火爐區三個場域以切分、上揚以及單元複製來操作。

˙切分:死亡所帶來的真實性且必然是分離的,不管是死者與家屬的分離或是肉體與魂魄的分
離,都將以切分的方式去呈現單體與整體的關係。

表 22. 設計操作構成原則分析表

位置 圖片 說明

等 通往齋場的空間,將元
待 件牆面、柱子、樓板三
區 者以切分出溝縫開來。


靈 守靈區休息室空間中
區 的柱群以切分出溝縫
休 來和屋頂版切分開來。

守 守靈室與休息區的牆
靈 面以切分出溝縫兩邊
區 的空間機能和差別。

- 90 -
位置 圖例 說明


區 火爐區和撿骨區的屋
告 頂版從外觀看似一
別 體,實際上為切分不相
室 連,而左方火爐區透過
與 藏在牆裡的柱子撐起
撿 屋頂版,右方的撿骨區
骨 透過空間裡的柱群撐
室 起屋頂版。

撿骨區的柱群在某角
撿 度看似與屋頂版切分
骨 斷開,而牆面與屋頂版
區 完全切分出細縫出來。


爐 通往火爐區的通道屋
區 頂版和牆面及地板三
通 者都切分開來。

齋場地盤透過水的反
射使整體建築看似浮
齋 在水面。

- 91 -
位置 圖例 說明


待 在靜修空間以水平長
區 窗來切分隔離外在的
靜 干擾(物體),將視覺
修 無限延伸至海平面。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92 -
˙上揚性:朝向無界的天空,象徵死者最終會去天國。

表 23設計操作上揚性分析表

位置 圖片 說明



區 等待區的光器以傾斜至
大 無界的天空而上。


靈 守靈室開口朝向南方,
室 光線可直接照射進入室
內。



建 建築形態朝天空方向和
築 海平面無限延伸而去。

告 告別室將屋頂板的開口
別 以木柩的大小相符。

- 93 -
位置 圖例 說明



室 死者與家屬最後相處的
前 空間,完整的圓被分離
廳 成一半。(切分)


骨 柱群與屋頂板的相接,
區 將兩個圓以偏移不規則
的手法來做為相接的關
係,代表不同的單一個
體。


骨 撿骨室在屋頂板開口,
室 使光可以照射到骨灰的
檯子上,使光線凸顯在
空間裡。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94 -
˙單一體及單元複製:結合單一體和以二為主的手法,將元件類比成生命的個體,強調死亡是
孤獨的,個體都是以不同的材質、位置或搭接方式來呈現出來,並凸顯在空間之中。

表 24設計操作單一體及單元複製分析表

位置 圖片 說明


靈 孤立的柱子豎立在水平
區 牆面之中,使柱子更為凸
顯在空間

撿 將柱元件不斷的複製,以
骨 群體及不規則的方式豎
區 立在空間之中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95 -
4.2.3 空間屬性

在等待區、守靈區、火爐區三個區域都個別使用了切分、上揚、單一體及單元複製,在空
間的構成中把所指涉訊息依依表現出來,進行檢驗此設計的操作。

在切分的運用上以溝縫的的方式在死者大體還在世的空間,所要表達的訊息是家屬和死者
以看似分離即是相連的的狀態,即將離開人世間的死者和生者共存的空間裡,有齋場前通道的
牆面與柱子、守靈區柱子、守靈區休息室與守靈室牆面交接處。後段區域空間死者的大體即火
化,將會行走經過的通道元件一個個切分脫離開來,完全切分且脫離開來的為火爐區通道的牆
面、屋頂板及地板,撿骨區的牆面和屋頂板,而切分不只運用在建築元件上面,同時也運用在
人的視覺上,等待區靜修室的窗,看出去為海洋和天空。

上揚性可分為兩種,有大體空間及無大體空間,有大體空間主要在以光線的流動性來暗示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關係,像是守靈區和告別室,而無大體空間主要在暗示人死後魂魄最終會通
往天國,齋場的建築型、火爐前廳、撿骨室前廳、撿骨室,水的上揚性極為強烈,原本是朝向
天空的向度為無界,透過水的反射將朝向地面的的邊界給貫穿。在一班的上揚性為垂直向度,
將指引死者的魂魄朝向天國,而生者透過視覺以縱向的向度去思念、思考、反省和死者的關係。

單一體及單元複製,以單元複製將單一體重複化,雖然死亡是孤獨的,但是在這裡有其他
的往生者,並非只有一個,以這樣的方式將元件單元複製,並以不一樣的組構方法來呈現在空
間中,守靈區休息室的V形柱、撿骨區的柱子。

表 25. 手法綜合表

切分

溝縫 脫離

上揚

垂直 縱向

單一體

單一體 群體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96 -
4.3 空間感知

入口處平台可見道路為兩向,
一是前往等待區,二是前往守靈區,
暗示在人生中一直不斷的在選擇。

圖 4.99 設計操作入口處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等待區入口,
右邊為等待區休息的場所、 靜修室、觀景台及齋場,
左邊為死者和家屬行徑到齋場的通道 及道士和法師休息的場所。

圖 4.100 設計操作等待區入口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97 -
一樓等待區休息場所。

圖 4.101 設計操作等待區室內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一樓休息區可望向對面的樹林及海洋。

圖 4.102 等待區玻璃室內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98 -
通往二樓的梯間, 以開口倒進袋陽光,
使人的視角可透過窗口 看向無界的天空。
(上揚性)

圖 4.103 等待區梯間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二樓靜修室,
可在此空間靜下心來思考或反事情。

圖 4.104 等待區靜修室室內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99 -
二樓靜修室可以挑望遠方海洋和無界的天空。
(切分、縱向無限拓延)

圖 4.105 靜修室窗景情境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三樓觀景台和齋場 凸起物為光器的開口。

圖 4.106 等待區屋頂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00 -
三樓觀景台 先是眺望火爐區及守靈區,
再來是無界的天空和海洋。

圖 4.107 觀景台情境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三樓齋場整體型態以傾斜朝向天空,
右方門為家屬及親友行走,
左方門為死者行走。
(上揚性)

圖 4.108 齋場型態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01 -
齋場空間開口朝向無限延伸的天空及海洋。

圖 4.109 齋場室內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通往守靈區的通道,
以破碎的石頭為材質,
暗示個體逐漸的腐朽。
(死亡)

圖 4.110 守靈區通道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02 -
守靈區休息室入口處。

圖 4.111 守靈區入口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休息室的柱子與屋頂板切分開來,
強調元件的單一個體性。
(切分、單一個體、複製)

圖 4.112 守靈區休息室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03 -
守靈室及休息室以溝縫手法
切分出生者與死者之間的關係,
要斷不斷的感覺。
(切分)

圖 4.113 守靈區守靈室通道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守靈室家屬和死者倒數階段相處的空間,
因死者的大體還在世,
所以在此空間可見光影的變化,
有如生命在世的軌跡。
(上揚)

圖 4.114 守靈區守靈室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04 -
守靈室後方的通道,
為死者及道士行走的通道。

圖 4.115 守靈區守靈室後通道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通往火爐區的通道,以切分的方式將通道屋頂板、
牆面及地板 三項元件為分離開來,強調獨立性。
(切分、單一體)

圖 4.116 火爐區通道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05 -
告別室前入口,
柱子豎立在水平牆面旁並凸顯於空間之中。

圖 4.117 火爐區告別室前廳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家屬與死著最後相處再一起的空間。

圖 4.118 火爐區告別室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06 -
通往火爐的通道,
以破碎不完整的石頭做為鋪面,
暗示大體將將變成骨灰,
以水清洗的方式作為大體向下坡進到火爐。

圖 4.119 火爐前廳通道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火爐前廳。

圖 4.120 火爐區前廳透視圖(一)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07 -
火爐已準備將大體進入火爐內,
死者的魂魄將要在此與大體和家屬分離。

圖 4.121 火爐區前廳透視圖(二)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火爐。

圖 4.122 火爐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08 -
前往等待區的通道轉折處,
屋頂板與牆面脫離開來,
以金屬件來相接。
(切分)

圖 4.123 火爐區轉折處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通道牆面左側為前往撿骨區,
右側前往告別室,
以不鏽鋼板和銹鋼板作為對比。
(生與死)

圖 4.124 前往等待區廊道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09 -
撿骨區的柱子、
牆面及屋頂板脫離開來。
(強調單一個體)

圖 4.125 撿骨區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撿骨室生命結束光線在空間裡更為凸顯
(上揚性)

圖 4.126 撿骨室透視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10 -
第五章 總結
人的死亡也是一種形式;他卻像一種實體,完全可以獨立於其他物質而存在,卻能施放出
2
某種擬似物質的力量;他又像是一個抽象的存在,一種永久性的過度而並非是一種終結 。抽出
人對死亡現象的概念,生命大部分都是能動性,能動的大部分都不會停息,除了休息以外,而
人對死亡的認知就是大部分有生命體的活動是直立的;相反的,我們對死亡的認知,就是躺在
棺材裡,或是靜止不動的,而傾斜不正、可象徵人從生到死亡的過渡,從直立到水平。

人再以「分離」暗示死亡,身體分離、靈魂分離...用在空間上,其中整體分離,如同
空間上區域分離,分離的語彙都一至,不同的建築元件,皆以一定的秩序,不斷的呈現在建築
形式的表現上,都會看到許多的元件的形式皆會使人感受到「分離」
,並部分構成為整體。

在建築空間構成中的元件或附件類比成人類語言中詞彙,設計手法類比成為句子,而語義
就是句子裡詞彙的意義,就像設計建築的手法在空間構成中所要傳達給人是什麼感受,這時意
義就需要透過建築中的元件指涉出來。

建築的語言就像人類話語裡的句子,在每一個案例裡都會有自己的構成語法,如何去組成
一段句子,並對應出語義,在三個不同的案例中,Brion 家墓和風之丘葬齋場的構成語法較為相
似,因為兩者的基地大需求量相對要多,在空間之中可以不斷的看到或感受到元件或附件的表
現方式,出現在部分的空間之中,讓人加強印象,而在最後的特定空間聯想到所要指涉的事情
或事件,西園寺的構成語法較為不同,因基地被限制住,使用的手法較為單一,但強度較強烈,
這是西園寺最有效的的方法。

Brion 家墓、風之丘葬齋場、西園寺本堂,依照前面單元的探討,以切分、單一體、以二為
主、上揚來了解到三個案例的共同手法和差異的地方,三個案例都有使用到切分和單一體,在
風之丘葬齋場呈現較多,元件的分離感和孤立性較強,以二為主在 Brion 家墓以附件呈現的方
式暗示出來,上揚性設三個案例都有,且使用的上揚手法都不同,也是西園寺本堂呈現最有力
量的手法。

在此設計的操作中,整理出切分、上揚和單一體的單元複製,三個手法,在檢驗過程中以
這三項手法來和先前案例分析的手法來比較,在切分的方式以溝縫和脫離來傳達家屬和死者的
真實關係,上揚性以垂直向度和縱向深度來傳達生者和死者心靈關係,單一體與單元複製傳達
生命最終為單一體,最後還是回到一群單獨體,不斷循環。

卡西勒認為符號(所要指涉的意思)可以為我們開啟不同的實在界。語言會使形象變化固
定下來,並凸顯出形式的意義,可透過語言而做無數次地重複,不斷的出現,並藉著經驗的增
加而使它更深入,就是符號的主要作用。而所用的形式,最後是由思想地、感覺的、意願的主
體自身所引申出來的。人在自己的內在心靈,就有提供形式的種種可能性,以各種方式把要指
涉的東西表現成具體要說的訊息。就像 Brion 家墓雖然一個墓地並不能確定他的類族起源,也
不能確定它存在的永恆性,確實質地錨定一個存在的期間,由於這個之間的潛能,必引出一堆
不可勝數的事物,甚至當時看似無關聯的事物,經由時間中存在的其他事務的連結,才真正裸
露出「曾經存在的事物潛能」2。

2
徐純一,最後的人間場。建築的轉度,2013 P.133

- 111 -
此觀點會依個人經歷和理解而由所差異,不必然完全認知到大眾對人的死亡之詮釋,只能
給予概念上的相似性和朝向這方向的閱讀和理解。

建築元件 人類語言

組合 詞彙

元件 句子

圖 5.127 語言示意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 112 -
參考文獻

一.參考書目
1.徐純一,最後的人間場。建築的轉度,2013
2.褚瑞基,卡羅‧史卡帕:空間中流動的詩性,2014
3.孫全文、陳其澎,建築與記號,1989
4.林遠澤「從符號形式到生命現象-論卡西勒符號形式哲學的文化哲學涵義」,臺大文史哲學報,83 期,
109-150 頁,2015 年 11 月。
5.Gianantonio Battistella、Vaclav Sedy,Carlo Scarpa:Architecture and Design,2007
6.斎藤裕,建築の詩人 カルロ・スカルパ CARLO SCARPA,2000
二.參考網路
1.http://archinect.com/people/project/17111641/brion-family-tomb-study-senior-capstone-project/17112845
2.http://www.italianways.com/the-brion-cemetery-in-altivole/
3.http://www.cadememi.com/itineraries-veneto-what-to-do-villas-and-more/carlo-scarpa-noble-cement-at-the-bri
on-grave
4. http://www.geocities.co.jp/Milano/3255/kazenooka1.htm
5.http://www.haconiwa-mag.com/magazine/2016/04/kazenookasousaijyou/
6.http://archinect.com/mwieber/project/crematorium-case-study-kaze-no-oka-crematorium
7. http://yadorigi.jp/magazine/1221
8.http://yumandvoid.blogspot.tw/2013/08/tomba-brion.html
9.http://blog.livedoor.jp/mitiio/archives/1056776389.html
10.https://blogs.yahoo.co.jp/m_s_k_z/48238756.html
11.http://www.nano-architects.com/blog/archives/tag/%E5%BB%BA%E7%AF%89%E8%A6%8B%E5%AD%
A6
12.http://www.haconiwa-mag.com/magazine/2016/04/kazenookasousaijyou/
13.http://www.flickriver.com/photos/tags/%E9%A2%A8%E3%81%AE%E4%B8%98%E8%91%AC%E7%A5%
AD%E5%A0%B4/interesting/
14.http://blog.sevenponds.com/soulful-expressions/kaze-no-oka-crematorium-japan
15http://kimzemi.blog24.fc2.com/blog-entry-8.html
16.http://f.hatena.ne.jp/kaorin_go/20070603153951
17.https://blogs.yahoo.co.jp/gentekko/57803733.html
18.http://blog.livedoor.jp/ta1watanabe/archives/2006-03.html
19.http://archirecords.com/blog-entry-145.html?sp
20.http://www.aida-doi-architects.co.jp/works_detail/2000saionji2.html
21.http://www.federicocovre.com/brion-cemetery-garden-arch-carlo-scarpa/
22.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ctorcasino/1123228572
23.http://madsynapse.blogspot.tw/2016/02/1997.html
24.https://blogs.yahoo.co.jp/talo_ma/21852569.html
25.https://blogs.yahoo.co.jp/talo_ma/21553911.html
26.https://blogs.yahoo.co.jp/talo_ma/22269533.html
27.https://blogs.yahoo.co.jp/talo_ma/22472624.html

- 113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