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0

1 倫理與企業倫理

2
本章架構

1.1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1.2


1.3

1.2 四個倫理學說 1.4


1.5
1.3 五個倫理原則

1.4 企業倫理的意涵

1.5 企業倫理是什麼

P.1
當法律遇上了食安
小慶在企業倫理的課堂上,被授課的楊老師問
到:「小慶!如果已經有了法律,我們還需要倫理
嗎?還需要講道德嗎?」小慶篤定地回答:「當然
需要倫理與道德,因為法律只是底線倫理的底線,
而所謂的依法行事,也只是做到最低標準而已。」
接著,小慶陳述國內引發的一連串食安的不倫
理事件,如胖達人麵包添加人工香精,卻標榜純天
然,而相關法律也無法透過重罰來取回其不法所得
,甚至還捲入股票內線交易的疑雲。另外,泉順公
司的山水米,一樣利用進口劣質米充當國產米,以
魚目混珠的方式,用產品標示不實來欺騙消費者,
而國內相關法律,如糧食管理法與商品標示法,都
無法有效重罰來遏阻類似事件發生。
又如頂新集團2013年發生食用油含銅葉綠素,
接著2014年又爆發黑心油事件,引發了全民的嘩然
,也導致頂新集團旗下所屬品牌如味全、康師傅產
品在臺灣遭民眾抵制,康師傳也因而於2017年元旦
全面退出臺灣市場,而這主要也是靠民眾的力量來
達成,而不是單純藉由法律就能根除的結果。
以上提及的這些食安事件,表面上好像有法可
管,但卻也無法可管,此現象說明了政府只能對具
體犯罪者加以懲治,但對那些沒有具體犯罪行為的
人,或是規範本身存有灰色空間的不肖業者,就無
能為力,也無法可管,這情形重重打擊了一般民眾
對政府的期待。
討論議題:
1. 如果你是小慶,你會如何看待臺灣這些食安問
題?會採取什麼行動?
2. 你覺得「依法行事」的作法,能符合臺灣社會
的整體期待嗎?為什麼?
8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一、何謂倫理
1.1
倫理 是指人與人之間各種正常關係的道德規律,為人類 1.2
倫常觀念與人倫道理。 1.3

對 錯 1.4
1.5

「倫理」是由道德觀點,來做「 」與「
」的判斷;是人際之間的一種是非行為的準則;
是符合社會上公認的一種正確行為與舉止。倫理
就是理當如此,是不該講利害的。
9

二、何謂道德
1.1
道德 是指人類品行與行為的卓越表現,同時也是人類人
倫關係中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 1.2
1.3
道德 倫理

倫理的意涵比道德為高︒
1.4

則對應著倫常、綱常、 1.5
與德行有關,是個人與
天理等,是指人與人
善惡、傷害、快樂有關
之間的道德關係,即
的行為及品德。
人倫之理。

道德是用來 倫理可以指
表示現象與 稱上下層次
具體問題 的概念
10

三、何謂法律
1.1
法律 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保護人民生命財產與基本自 1.2
由權利的「硬」規範,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1.3
1.4
1.5
全球各個國家的不同法
法律只能提供企業最低限度的
律,亦不一定每一條都
約束,在法律規範的範圍外,
是符合道德的,所以不
企業仍有很大的空間來製造傷
違法並不代表符合道德
害。
水準。
11

四、倫理、道德與法律
1.1
從學理上來說,倫理與道德皆指某種規範系 1.2
統; 若是嚴格加以區分,則 1.3

倫理 偏重於「社會」層面 1.4
1.5
道德 偏重於「個人」層面

硬約束

法律是一種「 」,是直接的、剛硬的、立
竿見影的。道德是一種「 」是間接的、較溫和
的,但也是長久的。 軟約束
12

倫理道德與法律都是行為的規範,最大的不
1.1
同點在於:
1.2
法律有強制性 倫理道德並無強制性 1.3
1.4
1.5
道德
偏個人層面

倫理 法律
偏社會層面 最低約束面

圖1-1 倫理、道德與法律間的關係
13
1.2 四個倫理學說

一、效益論
1.1
也稱效用論,或功利論。效益論判斷一項行 1.2
動的是非對錯是否符合倫理,端視該項行動是否 1.3

比其他行動所能產生的好處大於害處而定。 1.4
1.5
效益論是目的論與結果論的一種,其認為應
考量到所有受此影響的所有人。效益論者認為,
行為的目的及後果的好與壞,端視其是否符合效
用原則。
14

二、義務論
1.1
義務論與目的論相反,義務論不重視決策的 1.2
結果,而重視人決策行為的道德義務。德國大哲 1.3

學家康德認為人是自主的是有理性的,因此人擁 1.4

有內在的道德價值,而人的道德義務,可來自其 1.5

對透過理性反思,控制其自主意志來追求善,而
非來自外在的經驗或結果。在此前提下,康德提
出著名的「絕對律令」:「依據那些你會願意遵
守同時認為它應成為普遍原則的規律而行動。」
15

三、美德論
1.1
一般常見的美德,包括正義、尊重、公平、正 1.2

義、勇敢、熱情、同理心、真誠等。美德論強調人 1.3

要培養美德習慣並每天實踐,美德可以使一個人生 1.4
1.5
活更豐富,有意義的人生必須由美德達成。
亞里斯多德認為美德應符合三個條件:
(1)行為者必須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
(2)行為者必須知道為什麼該行為是對的;
(3)行為者必須透過實踐形成不移的風格。
16

四、正義論
1.1
1. 懲罰正義:強調正義的懲罰,必須與罪刑相
1.2
符,合理與否要能符合比例原則。 1.3
2. 分配正義:應依每人負擔的風險與付出,公 1.4

平的分配利益。 1.5

3. 補償正義:重視補償應與受害者的損失相當。
4. 程序正義:強調不同個體間以公平的程序、
機制進行協商或決策。
5. 互動正義:強調在商業關係互動中,溝通的
過程是否正確、真誠、尊重與禮貌。
17

五、學說間差異
1.1
表1-1 不同倫理學說之論述差異 1.2
1.3
1.4
1.5
18
1.3 五個倫理原則

一、不傷害原則
1.1
基於人倫理傾向中最根本的觀念,而趨善避 1.2
惡則為專業倫理中最基本,也是最初步的原則。 1.3

不傷害 是消極意義下的行為 1.4


1.5
施益 稱為行善原則
19

二、效益原則
1.1
來自於英國的效益主義,但更深的基礎來自 1.2
人性中的本能。人類擁有的基本天性是能夠比較 1.3

與評估的,而這就是效益主義所持的立場。 1.4
1.5
效益主義主張的是「大多數人的幸福和快樂
就是善 」,然而這樣的主張不只是在量的方面,
也包括質的方面,更包括了精神方面。
20

三、誠實原則
1.1
康德認為道德本身是絕對無條件的,此人去 1.2
施行道德不是為了什麼利益的緣故,而是為了呼 1.3

應良知主體所發出的絕對律令。 1.4
1.5
根據康德的說法,誠實原則應該可以被定義
為:

不論是整個過程中的那一個部分,都可以也應
該能夠被他人所檢證。
21

四、公平正義原則
1.1
最原始來自於政治學上的觀念,即要求所有 1.2
人擁有相同的 1.3
1.4
1.5
其原則為:
• 視所有的人為普遍平等。
• 每個人皆擁有相同機會的個體。
• 對事則是相同的狀況,應該有相同的處置。
22

五、誠信原則
1.1
奠基於德行倫理學的觀點,強調並詢問當事人:
1.2
他想要成為一個如何的人? 1.3
他想要過一種如何的生活? 1.4

強調一個人必須是一個如何的人,更勝於他應該做如 1.5

何的事。
由於誠信原則涉及的是社會的期待與對專業人
士賦予的責任,因此專業人士的一言一行,都容易被
放在放大鏡下檢視,所以誠信就是 一個人由內到
外的一貫之道
23
1.4 企業倫理的意涵

一、何謂企業倫理
1.1
企業倫理就是企業中所有成員,所應當共同 1.2
遵循的企業工作行為守則,以及企業團體的群眾 1.3

規範。 1.4
1.5
二、企業倫理的界定
企業倫理是將判斷人類行為舉止是與非的倫
理正義標準,加以擴充使其包含:

社會期望 公平競爭 廣告審美 人際關


係應用
24

三、企業倫理的範圍
1.1
企業倫理是提供一組倫理的: 1.2
規則 標準 信條 1.3

以便在企業情境中實踐正確行為時的參考;企業 1.4
1.5
倫理是企業與倫理之間的交互作用,其目的在於
對經濟體系中不道德行為的探究。
企業倫理的範圍涵蓋了:
個人的倫理標準 社會的規範
組織的政策與規定 國際文化
團體的規章
25

1.1
表1-2 企業倫理的範圍
1.2
項目 內容定義
1.3
即個人的責任,以及解釋個人擁有的倫理動機與
個人
倫理標準。 1.4

組織必須檢查流程與公司政策、明文規定的道德 1.5
組織
律令後,再擬定決策。
專業團體 以該專業團體的章程或道德律令作為準則方針。
如法律、典範、習慣、傳統文化等所賦予的合法
社會群體
性,以及道德可接受的行為。
國際文化 各國的法律、風俗文化及宗教信仰等。
26

1.1
表1-3 企業倫理的議題 1.2

企業與政府、社會的關係;企業是否應承擔社 1.3
社會層面
會責任、環保問題;跨國企業的倫理問題。 1.4
1.5
企業與消費者的關係,如不實廣告、產品安全
企業層面
等;企業與企業的關係,如壟斷、勾結等。

在商業環境中不同個體,如主管、股東、員工、
個人層面
消費者的道德取向。
27

表1-4 企業倫理的內容
企業與企業彼此間所應遵守的行為規範, 1.1
企業的同行倫理
如公平競爭、講信用等。 1.2
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管理者的 1.3
企業的管理倫理
決策行為是否合乎倫理的要求。
1.4
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應該承擔哪些社會責任。
1.5

倫理的企業必須掌握好利己與利他的分寸,
在自利的同時也能有利他人。
28
1.5 企業倫理是什麼

一、企業倫理是什麼?不是什麼?
1.1
• 企業倫理不侷限個人專業倫理的問題。 1.2
• 企業倫理不淪為哲學倫理教育。 1.3
1.4
• 企業倫理不只是勞作教育或品德教育。
1.5
• 企業倫理不只是公民教育或法治教育。
• 企業倫理不陷入哲學理論的爭論。
29

二、企業倫理能教?不能教?
1.1
• 現在大學生價值分歧的程度更為嚴重。 1.2
• 學生普遍缺乏倫理解困的能力。 1.3
1.4
• 平衡偏重技術面管理教育的課程。
1.5
• 學生的學科考得好,但未必可以活得好。
• 不是能不能教的問題,而是一定要教的使命。
案例 做假帳與否的小陳

企業倫理 3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