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25180171

薛雨点

论《一只马蜂》遵循和违背合作原则产生的喜剧效果
摘要:合作原则是格莱斯提出的会话顺利进行的一个理论性、理想性的语用学
原则,它的四个下属基本准则是: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在实际运用中的对话场景下,会话方的话语会出现遵循和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
以丁西林的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为例子,分析感受戏剧中的人物对话体现出
的与合作原则的关系:或遵循,或违背,从而体会话语中蕴含的幽默喜剧效果
和表达趣味。

关键词:合作原则;遵循;违背;幽默趣味;喜剧效果
正文:

一、合作原则概论及其局限性例证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 1967 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合作原则”,
以指明会话在理想状态下应该遵循的原则。格莱斯模仿康德对美的分析采用的
维度,依照“量”、“质”、“关系”四个范畴,又为合作原则提出了四个准
则。其一是量的准则,意即话语中提供的信息量不多不少,刚好合适。其二是
质的准则,意即话语要确凿真实,有理有据。其三是关系原则,意即话语要和
双方谈论的问题有关联,不能答非所问。其四是方式原则,意即话语要清晰简
练,避免模棱两可的情况。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的复杂多样的对话条件下,碍于时间、地点、说话人身
份性格情绪等各个要素的不同,会话要完全符合合作原则所提出的理想状态并
非易事。笔者在此处举一个《甄嬛传》中的经典对话作为例子来说明问题。
华妃:秋来御花园风景如画,好好的景致却被人给打扰了,真是扫兴。
夏常在:安答应她出言不逊,嫔妾只是想训诫她一下而已,训诫一下。
华妃:皇后与本宫都不在了吗?本宫竟不知这后宫已是夏常在当家,要辛苦你来训诫
宫 嫔。本宫怕你承担不起这份辛苦。今年的枫叶好像不够红啊。
颂芝:嗯?噢,奴婢听说,那枫叶要鲜血染就才红得好看。
华妃:是吗?那就赏夏常在一丈红吧,就算用她的血为宫中的枫叶积点儿颜色。
注意华妃应答夏常在的那段话,她一开始就直接讥讽了夏常在无礼僭越的
行为。话说到了“本宫怕你承担不起这份辛苦”处看似已经够了,但是华妃又
加上了一句似乎毫不相关的话——“今年的枫叶好像不够红啊”。如果用合作
原则来分析这句话,那么它是多余的,违背了量的准则;和前文对夏常在的奚
落也关系不大,违背了关系准则。但是看到后文不难发现,前面的“枫叶不
红”实则是字字藏刀,意在让夏常在以血偿罪。如此迂回曲折的话语又不符合
方式原则中清晰简练的要求。退一步说,御花园的枫叶今年可能也是红的,甚
至比去年更红,但华妃为了达到一种威慑的效果故意说枫叶不红,这便也违背
了质的准则。由上可知,尽管华妃的话违背了合作原则,却具有极强的戏剧效
果和表现力。
显然,合作原则并不适用于所有会话情境,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中国剧作
家丁西林的处女作独幕情景喜剧《一只马蜂》中运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之
间的对话,其间颇有耐人寻味的语段,对话背后的隐藏说话人意图同时体现了
对合作原则的遵循和违背,在这个波澜起伏的过程中体现出了语言使用的趣味
和浓厚的喜剧效果。
格莱斯之后的学者针对合作原则亦提出了一些补充性的原则,以求弥补合
作原则的弊端。例如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列文森提出了会话涵义三原则,斯
泊波和威尔逊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概括为关联准则。本文仅就格莱斯合作原则
及其下属基本准则进行对《一只马蜂》文本的分析和探讨,以体味在合作原则
框架内外蕴含的丰厚意趣。

二、《一只马蜂》对合作原则的遵循
下文摘录的是吉老太太、吉先生、余小姐关于看护妇和病人的讨论。
吉 先 生:我的母亲是不相信医院,不相信看护妇的。
吉老太太:我并没有说我不相信看护妇,我是因为常常听见讲医院里招呼
不大周到。
吉 先 生:没有什么,你现在不但相信她们,并且喜欢她们。
余 小 姐:我们也知道,外面有很多的人,说我们的坏话,现在不是我来
替自己辩护,有时实在不是看护妇的疏忽,实在是这一班生病的太太小姐们的
麻烦,我常时同其余的同事说了玩,说这些人什么事不会做,连生病也不会生
……
吉 先 生:要生病生得好,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余 小 姐:她们第一,就不肯听医生的话,要这样那样,一天要压几十次
铃子。你对她们说,叫她们不要吃东西,她一回儿要到外边买些水果,一回儿
想叫家里送点鸡汤。你想,要叫我们同平常人家的老妈子伺候太太小姐们一样,
我们哪里有这么许多工夫?我们平均每人要招呼十个人。喔,说也是无用,她
们哪里肯讲理?
从中可见,三人讨论话题一直都紧密围绕“看护妇和病人”进行,从整体
上来看符合关系原则。从细节上看亦符合关系原则:在余小姐说完“这些人什
么事不会做,连生病也不会生”后,吉先生顺承着余小姐的话说了下去“要生
病生得好,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同余小姐前面的话紧密相关,又引出
了余小姐后面的话。且这句话本身也具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试想,生
病对一般人来说都不是好事情,而且生病与否一般也不在个人的主观意愿能够
控制的范围内。但吉先生却说“要病生得好”,将生病当作了一件任务,完成
效果也就有了好坏之分。再看余小姐的回答,便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的病生得
不好了。余小姐对“生病也不会生”的人的埋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病
人要求过多,每天会按很多次不必要的铃子。第二,病人不遵医嘱,在饮食上
没有忌讳。第三,病人自视甚高,将看护妇当作老妈子使唤。余小姐的话说明
了医院中部分病人的不良习惯,表达了看护妇工作的不易之处,又回应了上文
大家对看护妇和病人的讨论,清晰明确,勾勒出了一些难缠的病人的特点,符
合质的准则和方式准则。
再来看戏剧末尾处吉先生和余小姐对话的片段。
余 小 姐:这样讲,恐怕我们都是社会的罪人。
吉 先 生:你?喔!(欲言又止)
余 小 姐:我怎么样?
吉 先 生:你?两个月前,你冤枉说我发烧的时候,我不是已经对你讲过么?
余 小 姐:我冤枉说你发烧?
吉 先 生:自然是冤枉。什么温度三十九,脉跳一百多,那都是你造的谣言,——是
的。完全是谣言。——不过我很感激你,假使没有你的谣言,我如何能够住到两个星
期?喔!那两个星期!那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两个星期!(叹)暧,无论怎么,不会再
有的。
余 小 姐:(同想到那时的景况)是的,也不知说了多少话!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爱
说话的病人。
此处读者已经可以明白,前面一直在故意说反话调笑的两人已经渐渐表露
了心迹。吉先生的话以“质的原则”为出发点,是在陈述客观事实而非故意反
讽,点明了自己在医院期间发生的事情:吉先生由于生病住院的机会遇到了看
护妇余小姐,两人在此期间都对彼此产生了好感。吉先生在余小姐面前非常健
谈,二人聊得相当投机,甚至可以说是情投意合。而余小姐为了多见见吉先生,
在他病好过后,假称吉先生依然发烧生病,让他住了长达两个星期的院。这里
吉先生已经开始对余小姐表露真情,和上文调侃的姿态大相径庭。上文余小姐
说:“好笑得很,遇到一种奇怪的人,病快好的时候,他还要和你聊天。”
“奇怪的人”毋庸置疑是指吉先生。吉先生的回答也毫不示弱,将她调笑了回
去:“那可真是可想而知的讨厌。要是个男人,还没有什么,假若是个女人,
那恐怕简直没有办法。”吉先生说的“讨厌”固然不是“讨厌”这一词的本义,
而是有情人之间的打情骂俏的戏谑。而到了上面这段对话,吉先生由对合作原
则的违背转向了遵循。他声称自己非常“感激”余小姐,因为同余小姐在医院
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两个星期。也许看惯了之前吉先生意趣横生的
反话,读者会怀疑这里的“感激”和“快乐”是不是在故意表达相反的意思呢?
即便答案已经很明显,但看到下面这一段对话后读者的疑虑定会涣然冰释。
吉 先 生:她说到我不想结婚的话没有?
余 小 姐:说了很多。
吉 先 生:你知道,我不想结婚。
余 小 姐:为什么不想结婚?
吉 先 生:因为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美神经,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

余 小 姐:这样说,还是不结婚的好。
吉 先 生:是的,你可以不可以陪我?
余 小 姐:陪你做什么?
吉 先 生:陪我不结婚。(走至余前,伸出两手)陪我不要结婚!
余 小 姐:(为他两目的诚意与爱情所动)可以。(以手与之)
哪怕去除作者括号内添加的注解,读者也可以发现,吉先生向余小姐表白
并得到了余小姐的积极回应。这段对话中的句子都不长,但是意思却是简洁明
确,可谓是言简意赅,契合了合作原则中及其下属的准则。纵使是遵循了合作
原则,两人之间的对话也在达到交流目的的同时展现了别样的趣味。吉先生说
结了婚美神经就迟钝了,余小姐也附和着说不结婚好。初看好像不太符合大多
数恋侣热切奔向婚姻殿堂的动机。但仔细一品,这却又是在情理之中的。维持
婚姻的除了激情以外,更重要的是琐碎的物质支撑,那些世俗的零星片段确实
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人对于美的感受力。吉先生似乎终于正经说话不用反语了,
但是他还是反其道而行之,说出了一句妙语:“陪我不结婚”。这是一种真诚
浪漫的表白,也是他惯用的幽默技巧,遵循了合作原则的基本理论框架,却又
在精神内核上超越框架而具有了新意。

三、《一只马蜂》对合作原则的违背
(一)对质的准则的违背
《一只马蜂》一文中,人物对话多次出现了违背“质的准则”的情况,下
面将选取文中典型的对话片段,感受其产生的喜剧性表达效果。
余 小 姐:(忆起)喔,吉先生信里,说老太太要我一张照片,我今天带来了。(走向
小桌)
吉老太太:(不解)我没有说要照片。(向吉)我几时……
吉 先 生:你怎么没有讲?真是有了年纪的人,说过去的话,不要几天就忘了。
吉先生的话是三人对话中出现的一个亮点。明明是他自己想要余小姐的照
片,却以老太太为挡箭牌,告诉余小姐老太太想要她的照片。没有想到余小姐
当着老太太的面拿出了照片,不明就里的老太太只觉得一头雾水。吉先生这个
时候为了圆场,连忙坚称老太太上年纪了记性不好, 忘记了要照片这回事儿。
照片当然是吉先生而非老太太要的,从后文他装作自然地拿出已经准备好了的
相框就可以确定——“吉先生:你们还坐一会儿吧?(向老太太)我送你一个
好看的相片框子。”余小姐已经心领神会要照片的人是吉先生了,然而吉先生
依然在母亲面前强行嘴硬说“送你”一个相框。吉先生不愿在话语中承认自己
想要照片的事实,违反了质的准则。但这也恰巧将他隐秘的心思以一种生动有
趣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他倾慕余小姐,但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要照片,就以吉老
太太的名义索要照片,如此一来余小姐碍于长辈的情面一般会给,他便既得到
了照片也维持住了那张没有完全戳破的窗户纸。他当时设想的可能是余小姐会
让他把照片转交给老太太,没料到余小姐当着他的面直接把照片给了老太太。
一种天真的自尊把他惹急了,于是尽顾着堵上老太太的口。这时候的吉先生同
前文用那个新诗、白话诗来比喻女性的应对自如的吉先生一对比,就显得两样
了。
余 小 姐:老太太的意思,如果觉得很好,那自然不会有错。
吉老太太:那我就说你很愿意?
余 小 姐:不过我想总得写一封信回去,问问父母的意思。
吉老太太:不错,不错,自然应该这样。那你就写封信回去,等你接到家里回信之后,
再说吧。
余 小 姐:我想单由我写信去,还不十分妥当。
吉老太太:那有什么不好?
余 小 姐:可以不可以请吉先生写一封详细的信,把老太太的意思告诉我家里,我再另
外写一封,一齐寄去?
吉老太太:不错,不错,应该这样。回来我对吉先生说一说,叫他写起一封信来。写
好了,我叫一个人送给你,你说好不好?
余 小 姐:老太太的主意很好。
被两人蒙在鼓里的老太太张罗着要给余小姐和自己的表侄说亲,余小姐的
反应也很有意思。她倾心于吉先生,但是在老太太面前不好直接说明,也不好
直接拒绝老太太撮合的意图。于是她即便内心不愿意和表侄在一起,也出于给
老太太台阶下的目的而表面上应承老太太的安排。但是余小姐之所以敢于这样
做是有一个重要原因的,那就是她知道自己的父母不喜欢自己嫁给医生,不用
担心和表侄的关系有实质性的进展。在这样的情境下,虽然违背了合作原则中
质的准则,但却收到了更为得体的表达效果。试想,如果余小姐直接拒绝老太
太的好意,那么老太太脸面上必然会过不去,而且或多或少也会影响自己在老
太太眼里的形象。倒不如先把事情应答下来,然后再将其推到自己父母身上。
这样一来即便和表侄没有凑成一对,也有了非常合理的借口。而老太太也确实
替表侄向余小姐把话说明了,算来也怪不到老太太的身上。
吉 先 生:一点都不错。不过世界上美神经发达的人很少。做贼同赌钱的时候,大半
都是不大十分雅观。说谎,说得好的人很多,不过我最佩服的是你。
余 小 姐:我向来不说谎,你说我说谎,你有什么证据?
吉 先 生:对呀!所以佩服你的缘故,就是因为拿不出证据来。不过一个人说谎话说
太多了,总有一天,转不过弯来,要露出马脚来。
余 小 姐:我向来不欢喜说话。
这天生“说谎的一对”的对话很有意思,余小姐连续用了两个“向来不”
——向来不说谎、向来不欢喜说话。乍一看似乎言之凿凿,有理有据,但读者
大可不必将余小姐的话当真。“向来不说谎”的余小姐在吉先生处说了谎:谎
称他发烧;也在老太太面前说了谎:假意赞成老太太的注意。“向来不欢喜说
话”恐怕也是言不符实,否则的话如何解释吉先生在医院对她说的那么多话呢?
把余小姐的意思往反方向理解,她是喜欢说谎且也喜欢说话的,只是这个谎言
无伤大雅,更像是她同吉先生之间特别的沟通方式。当他们习惯于用说谎的方
式交流时,就会渐渐改不过来,在他人面前违背质的原则,用只有彼此才明白
的方式刻意说谎。二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识别出哪些是故意说的谎言,哪些
是发自肺腑的真话。他们沉浸在这样的语言游戏中,给自己和读者都带来了揣
摩玩味的快乐。
吉老太太:什么事,什么事?(余以一手掩面,面红不知所言)
吉 先 生:(走至余前,将余手取下,视其面)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
吉老太太:什么事?什么一回事?
余 小 姐:(呼了一口深气)喔,一只马蜂!(以目谢吉)
这是剧本的最后一段对话,吉先生欲抱住余小姐,老太太突然进来,差点
撞见了这一幕尴尬的场面,于是吉先生急中生智,编造了一个小小的谎言,说
是看到了一只马蜂。被两人骗的团团转的老太太还去关切地询问余小姐有没有
被蛰到。余小姐也十分配合,将责任又推到了莫须有的马蜂身上。两人之间的
默契就在对“质的准则”的违背中体现了。
(二)对方式准则的违背
下方选文的情景是在吉老太太和余小姐商量好和表侄的事之后,吉先生迫
不及待向老太太打听相关情况。
吉老太太:因为——因为还没有认出她。她是一个大户人家出来的女孩子,知道什么
是应该说的,什么是不应说的。她知道害羞。
吉 先 生:喔喔!女孩子!害羞!(又拿一块糖放进嘴去)
吉老太太:怎么你向来不吃糖的人,今天爱吃起糖来了?
吉 先 生:今天的糖特别有味儿!(高兴,即起)你们现在就到公园去么?
老太太以为余小姐是因为害羞,所以才请求吉先生向她父母写一封信说明
情况。但吉先生已经看出了余小姐一系列言行中的端倪,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
落地,嘴边的糖也总算入了口。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要求话语内容要清晰明确
无歧义,吉先生的话“今天的糖特别有味儿”显然不单单是说糖好吃的,还隐
藏着更深一层的意思。既然有这背后的意思,就违背了方式准则。那么“糖有
味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吉先生说糖有味儿,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心
情很好,而让他心情愉悦的源泉就是余小姐的爱情暗示。余小姐没有直接答应
下来,反而让他去写信,假如两人之间毫不相干,那么余小姐的这个做法倒也
无可厚非。因为中间媒人是老太太,吉先生是老太太的亲儿子,老太太表侄的
表兄弟,让他去写信不伤大雅,也显得尊重。问题关键在于余小姐和吉先生之
间在医院时已经互生好感,两人谈话颇多,关系颇密。况且前面吉先生要照片
的事情已经露馅,余小姐若是真的对吉先生没有想法,想和表侄来往,就断然
不会让吉先生去写信。吉先生想必也是领悟了这一层道理,所以说糖很有味,
实则是在享受着爱情的甜蜜滋味。
(三)对关系准则的违背
下文的情形紧接吉先生吃糖,发生在余小姐前去打电话,吉先生和老太太
之间的对话处。
吉 先 生:(想了一想)你不换一件衣服?
吉老太太:不过是到公园去坐一坐,谁再去换衣服?
吉 先 生:可是天气很凉,不换,也应该加一件。——在哪里,我替你去拿,好不好?
吉老太太:我自己去,你不知道。(吉开右门让老太太走出,将门关好,走到书
架,取照片在手,细细地审看。将照片放回,在屋里走了两转。余由右门入)
吉先生想要把老太太支开,和余小姐单独说几句话,所以他突然插入了一
句:“你不换一件衣服?”上文两人还在讨论余小姐和表侄之间的事情,老太
太和余小姐商量好等余小姐打完电话后两人一同去公园。吉先生却在此处将话
锋一变,违背了关系准则,问老太太要不要去换衣服,一下子就转移了话题。
老太太觉得诧异,和余小姐只是去公园坐一会儿,似乎用不着那么正式。但吉
先生非常善于引导老太太的行动,他以天冷为借口,说着就做出想要去替老太
太拿衣服的样子。他肯定不会真的去,他的目的是支开老太太去找余小姐。他
这样做是因为他明白老太太知道他不知道老太太的衣服放在哪里,所以老太太
一定会起身自己拿衣服,这样一来他就“得逞”了。吉先生对关系准则的违背
看似和谈话主题关系不十分密切,实则暗藏玄机。下面这段选文就是吉先生趁
着老太太换衣服去见余小姐时两人的对话。
吉 先 生:给我一个证据。
余 小 姐:你要什么证据?
吉 先 生:你让我抱一抱!(释其手,作欲抱状)
余 小 姐:(走开)等你再生病的时候。
此处吉先生向余小姐表达了“陪我一起不结婚”的心意,余小姐也同意了,
于是吉先生想要给吉小姐一个拥抱。面对吉先生的请求,吉小姐本来可以简单
地接受或拒绝,但她却说:“等你生病的时候。”这句话单独分开看显得相当
突兀的话似乎又脱离了主题,违背了关系原则。明明只是一个拥抱的请求,为
何要说等到对方生病的时候呢?但对照前文来看就不难理解了。吉先生病好的
时候,余小姐为了留住他,和他在医院多相处,就谎称他的病还没有好,那么
将这句“等你再生病的时候”阐释为“等我们下一次再见面的时候”也就不足
为怪了。余小姐不肯遵循合作原则将意思简洁清晰地表达出来,反而来了这么
一句在旁人看来弯酸而又风趣的话,曲曲折折地回应吉先生。但在吉先生眼里,
这却是非常动听的情话,是只属于他们二人的话语体系。读者在这个话语体系
中感受到了两人之间时而暗涌,时而浮现的情愫,也体会到了特定语境下语言
具有的喜剧幽默魅力。

四、总结
总结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一只马蜂》这篇独幕喜剧中,同时存在
着对合作原则的遵循和违背现象。这两种现象一方面引发了吉老太太对话语真
实意思的误解,另一方面却也将吉先生和余小姐之间的感情火花越擦越旺。读
者在两者之间的张力中阅读,便可体会到对话在合作原则的框架内外迸发的喜
剧效果和生活情味。

参考文献:
[1]丁西林.一只马蜂[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01-01.
[2]刘乃实.试析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S1):140-144.
[3] 王 健 平 . 论 合 作 原 则 及 其 准 则 [J].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2016(01):182-
188+192.
[4]于林龙.超越合作原则的交往理性——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意义理论的范式转换之思[J].吉
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04):31-36.
[5]梁燕华.Grice 的合作原则:偏离与误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129-
132.
[6]李平.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及其语用效果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129-132.
[7]吴清.合作原则和情景喜剧中的幽默[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2):107-
1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