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9

分类编号: 单位代码:10065

公 开: 公开 学 号:2111350057

研究生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研究
—以 B 市 x 区 3 所中学为例

学 生 姓 名: 张园园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申请专业名称: 教育管理
研 究 方 向: 中小学管理
指导教师姓名: 季轩民 专业技术职称: 讲师

提交论文日期: 2023 年 6 月 2 日
摘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致使传统教育方式发生革命性改变,国家政策号召中
小学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上疫情的爆发,导致无法每天如期开展线下教
学等种种因素都迫切促使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善教学效果,为广大学生和教师解决燃眉之急。
这时候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有助于改善传统大规模统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实
现教学目标分类,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研究者通过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基本特征、相关问题的研究、模式的构建研究、课堂
实践研究和提升策略研究五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给出概念界定,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情景教
学理论设计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学生问卷的维度主要有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和学生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四
个维度。教师问卷主要有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生的综合评价的应用情况、教师对线上线
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和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四个维度。研究者在 B 市 X 区 3 所
中学的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教师和学生群体中进行分层问卷发放,然后运用 SPSS 数据
分析工具分析样本学生和教师的数据资料,了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实行现状,整理出显著
性和非显著性影响因素。
通过对教师的深入访谈,研究者整理分析出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呈现出的五个主要问
题: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技术支持不到位;学校支持不到位;融合程度不深,
浮于表面;学生发展性评价不够完善。然后,针对相关问题给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有效实施的提升策略:提供高质量的网络环境和资源;教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学校给
予高度支持;加深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建立多维动态、全过程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信息素养;网络环境;技术支持;评价体系

I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and education " , the revolutionary change is
happening during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the national policy call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promote the dep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combined with outbreaks of the COVID-19 , students have to have class at home. It`s need a new
teaching model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o solve urgent.problems for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it is
helpful to avoi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realize teaching target
classification, promote the students' personal cultivation.
Researchers through basic characteristics,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ed problems, Model
construction, classroom practice and the promote strategy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these five aspects to carry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given a defini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Situational Teaching theory design the students' questionnaire and
teachers' questionnaire. Students' questionnaire contain four main dimensions: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vel,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students' awareness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and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Teachers' questionnaire
mainly has four main dimensions: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vel,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teachers' awareness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and
teachers' recogni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Researchers distributed a Hierarchical
questionnaire during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grade seven ,grade eight and grade nine of
three middle schools. Researchers then using the SPSS data analysis tools to analyse the data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know the present implement situation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teaching, it`s aim to sorting out the not significance an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s.
Through the depth interviews of six teachers, researcher sorts out the five major problems dur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vel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are not so high;Technical support is not enough;The support of school is not
enough; Fusion degree is not deep, superficial;The imperfection of the student evaluation.Then,
related to the problems, researcher given promotion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Provide high quality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Teachers must have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Schools need to give a high level support;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Establish
a multi-dimensional,dynamic and whole process of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information literacy;network
environment; technical support; evaluation system

II
目 录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三、概念界定 .......................................................................................... 3
四、文献综述 .......................................................................................... 4
五、理论基础 .......................................................................................... 9
六、研究框架 ........................................................................................ 10
七、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0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12
一、研究问题 ........................................................................................ 12
二、研究思路 ........................................................................................ 12
三、研究方法 ........................................................................................ 12
第二章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实施现状 ............................................ 15
一、B 市 X 区 3 所中学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水平 ... 15
二、对 B 市 X 区 3 所中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的影
响因素分析 .......................................................................................... 20
第三章 当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困境 ................................ 28
一、受访教师的基本信息.................................................................... 28
二、融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呈现的主要问题 ............................... 28
三、小结 ................................................................................................ 33
第四章 促进融合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提升策略 ................................ 34
一、加深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 ........................... 34
二、提供高质量的网络环境和资源 ................................................... 34
三、学校应给予高度支持.................................................................... 35
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专业素养 ............................................... 35
五、建立多维动态、全过程的评价体系 ........................................... 36
结语........................................................................................................... 38
参考文献................................................................................................... 39
附录........................................................................................................... 43
附录 A 线上线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43
附录 B 线上线下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45
附录 C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实施情况访谈提纲 .......................... 48
附录 D 教师访谈内容记录 .................................................................. 49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导致传统教育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学生开始通过网络学
习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知识,使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强化。2015 年 5 月,在山东青
岛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
展,以教育信息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
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式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1。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学生提
供了更多的渠道获得教育资源,使学生也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教室和地点,而且它填补了传统
教学的单一教学和学习模式,那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结合了两种教学方式优势,
教育信息化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说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是时代的产物。

(二)国家政策号召各地各校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

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文件指出:“加快信


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
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 还有
2017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全力推动信息技
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网
3
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 。国家政策号召各地各校要紧跟时代潮流,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
务,各地各校也都做出了积极回应。

(三)疫情促使教学方式的改变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各地的师生不得不居家隔离,为了实现“停课不停
学”,教育部号召开设线上教学,许多线上教学软件应运而生,为广大师生解决了燃眉之急。
但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比如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无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许多老教师没有掌握线上教学的基本技能,不能熟练运
用教学软件或平台,恢复线下教学后,线上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与线下教学有效融合等问题。
如果说前疫情时代,教学的方式改变是迫切需要,而后疫情时代就是这种优势的延续且成为

1
张文兰.基础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策略—基于《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
意见》的解读与思考[J]. 教育信息技术,2016(03):3-6.
2
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5):卷首语
3
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

1
一种常态。
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号召、疫情促使教育方式的改变和现实中的不足都
促使研究者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1.理论目的

研究者希望通过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方式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找到线上线下融
合式教学方式研究中的薄弱部分,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手段进行实地调查找出实际操作过程中
遇到的真实问题分析成因并给出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切实解决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教学中的难
题,得到学生和教师的充分认可,以期本研究能为后来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方式的相关研
究提供一些借鉴。

2.实践目的

研究者希望通过实地调查,了解 B 市 x 区 3 所中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真实实施现状,
了解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根据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给出改进建议,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教
学模式的真正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
主性和创造性。而且研究者希望能够促进互联网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上教学的有
效衔接,以期能够切实提升双线融合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以 B 市 X 区 3 所中学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方式的实施现状进行实地考察,意
在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中的不足,基于详实的调查进行思考和分析出教师和学生在这一教学
模式下遇到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和影响因素,根据成因为线上线下
融合式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供一些改进建议。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厘清和研究当前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反思我国线上线下融
合式教学方式实施的现实状态,对于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提升具有一定的意义,
研究成果也将会给当前我国关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方式的现有理论进行补充。

2.实践意义

首先,本研究希望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
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分析其问题所在,为其提供可行的改进意见。再者,本研究希望能够使
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得到互补,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
三、概念界定

(一)教学模式
1
《辞海》中将“模式”解释为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 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
教育家Joyce和Weill将“模式”一词引入到教学理论,“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
2
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 。在《教育大辞典》中将教育模式界定为是一种反应某种
3
特定教学理论的教学结构 。著名教学论学科奠基人李秉德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
4
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
何克抗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
5
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还有研究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教学
理论以及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教学活动要素按照一定要求组织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
6
框架或活动程序。
本研究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教学要
素特点和要求,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组织起来的教学活动范
式。

(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叫法,比如“双向融合教学”、“双线融合教学”和“互
联网+教育混合教学”等等。针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概念,不同研究者相继给出了定义,
比如学者马一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进而有
机整合,既能使教师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又能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从而达到
7
最优的教学效果 。研究者祝智庭认为在教育领域,双线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
手段连接线上线下、虚拟和现实学习场景,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场景生态,实现个性化教学与
8
服务的教学新样态 。研究者王月芬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在线上与线下融合的过程中,
教师采取个人或合作的方式,通过资源与内容、信息化环境与工具、评价任务、数据与反思、
学习伙伴等因素,有效整合线上与线下教学各自优势、提高教学效益、体现“五育并举”、
9
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有计划实施的教学方式 。刘霞和张敏指出,线上线下混
合式教学模式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时间的碎片化和知识获取的多元化途径,结合线下教学
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从而构建以能力培养和解决问题为导向,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新型教

1
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596.
2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李森,王牧华,张家军.课堂生态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6
陈含笑. 小学数学生态式教学模式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2.
7
马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20(7):97-105.
8
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1):13-23.
9
王月芬.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内涵、实施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6):19-25.

3
学模式1。
本研究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是混合教学模式的升级版本,不仅把丰富多彩的教学
资源、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将在线教育和传统课堂的优点进行有机组
合,还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分类,节省大量的面授时间,有助于学生实现探究性学习活动。该
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引导监督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最大的资源优势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文献综述
研究者在 CNKI 中国知网上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为主题,共检索出期刊 389 篇,
其中核心期刊 28 篇,硕士论文 6 篇,研究主要体现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线
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线上线下融合
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提升策略五个方面,发文量从 2014 年开始迅
速增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文献的梳理,研究者将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特征、线上线下
融合教学出现的问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课堂实践和线上线
下融合教学提升策略五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
1.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其一、信息化优势独特,教学和学习资源丰富。学者王月芬认为纯粹的线上和纯粹的线
下教学都不能称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式教学,线上线上融合教学需要融入诸多媒体资源、
2
数据和及时诊断等信息化要素才能彰显其优势 。线上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适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文字、图片、视频以及
3
专业文献资料,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搜索、分析和使用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是面
4
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的相互渗透和平衡,学生可根据实际决定学习进度与方法 ,可采用形式
5
多样的学习活动,包括分享学习资源、观点分享、网上讨论交流、虚拟操作、协同写作等 。
教师上传到课程资源平台的资源,既要包含课上授课资料如课件、教案、案例等,还应包含

1
刘霞,张敏.线上线下混合与课堂翻转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以战略管理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
坛,2020(51):198-200.
2
王月芬.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内涵、实施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6):19-25.
3
张建林,高冉,张洪涛.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下的发展性评价探讨[J].教师,2021(11):56-57.
4
Hall,O.P.(2010).Blended learning systems: New directions in graduate management education[A].In Wang F.L.,
Fong J.,&Kwan R.C.(Eds. ),Hybrid learning models (advanced tools,technologies,and applications) (pp.339-354)
[C].The United States,NJ: 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 (an imprint of IGI Global ).
5
Lee,F.,Wong,K. ,Cheung,W.,&Lee,C.(2009).Deployment of a web-based critiquing system for essay writing
in hybrid learning environment[A].In Wang F.L.,Fong J.,&KwanR.C.(Eds.),Hybrid learning models (advanced
tools,technologies,and ap-plications) (pp. 393-405)[C].The United States,NJ: 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 (an
imprint of IGI Global ).

4
相关微课,拓展知识等,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才能吸引学生课下自学的兴趣1。而且信息化优
势贯穿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方方面面,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涉及的学习资源依赖于信息化手
段获取;学习过程中的考核与质量诊断依赖于信息化方法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
2
的协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需要依赖于信息化手段实施 。
其二、不同教师需要协同合作,优势互补。不同于教师独自承担所有教学任务的方式,
融合教学中教师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开展教学。教师协作教学或同一学科领域不同教师优势互
补教学,有利于保障教学质量3。不同教师的协同合作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重大突破,线上
线下融合式教学,可能会打破传统行政班级一个教师承担一门学科所有教学任务的可能。线
上线下教师分工协作教学中,线上教师可负责知识原理的讲授,线下教师主要组织学习活动
并提供面对面学习指导等。此时,线下教师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设计制作学习资源,更多关
注学习数据和提供学习服务。同一学科领域的教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长,
设计相关学习材料与活动,组织线上或线下教学,一起关注学习数据,协同开展评价诊断、
个别化辅导等 1。
其三、发展性评价贯穿始终。发展性评价是指向学习成果达成的评价方式,其核心在于
通过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及时的教学诊断,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提供有效
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进度,形成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学者张建林认为在线上教学
的情景下,开展发展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O2O 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不再拘泥于课
上,教师与学生线上的表现也可以作为互评的依据,因此教学评价贯穿线下线上全过程 3。借
助信息化统计分析的快捷功能,教师能快速的把握学生学习状态,分析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
问题,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1。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有独特的信息化优势、不同
教师需要协同合作和发展性评价贯穿始终三个主要特点。
2.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有关问题的研究
其一、网络平台和技术不够完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线上环节依托的在线教学、管理
4
平台软件、硬件和支持系统、配套设备的研发、更新相对比较滞后,存在不少技术漏洞 。个
别教学平台功能不够完善5,“双线融合教学”是我们对高等教育未来教学理想形态的勾勒和
描绘。但是,现阶段支撑高等教育线上教学的信息技术条件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比如师生
的信息技术条件薄弱、高校线上教学管理平台缺位和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6,这些软硬
件的不足都是目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有效实施的硬性障碍。
其二、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不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没有足够的认
识、基础和能力来完成学习,有时不但不能提高教学和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反而降低了

1
王佳文.O2O 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0(1):5-8.
2
唐厚兴,胡启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认知的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7):126-128.
3
穆肃,王雅楠,韩蓉.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原则[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5):63
4
马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20(7):97-105.
5
徐才华,徐晔,秦霞,黄克峰,陈静静.电气技术基础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实践[J].大学教育,2022(3):72-74+85.
6
朱德全,罗开文.“双线融合教学”:高等教育未来教学的新形态[J].现代教育管理,2022(2):1-8.

5
学生的学习效果1。现阶段仍然有不少师生对“双线共存教学”不适应,既表现在观念层面,
也表现在行为层面。尽管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但对于教师而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
够真正自觉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仍不到总数的 10%2。从学生角度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为
3
学生提供了虚拟学习环境的丰富学习资源,且要求学习者具备线上学习的能力 ,部分学生对
于学习软件或工具的使用仍然并不熟练,从而影响应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由
此可见,融合式教学需要技能的培训和时间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
其三、教学评价无法精准测量。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师生的双重评价问题,混合教
学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部分来自传统评价内容,一部分来自网络评价内容。如
何在寻求评价多样化的基础上,力求评价的客观、公正,规划化的评价体系建立也需要一定
的经验积累 4。同时也出现了传统的教学评价不适应线上教学。传统线下教学的考查模式是测
验和考试,这种形式是非常态化的,带有随机性、阶段性,通常滞后于教学内容,且评价多
教师的主观因素,多局限于结论性评价。线上教学应打破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评价内容应
适应教学模式 2。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是双线融合教学的重要特征,建立规范多维动
态的评价体系是双线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平台
和技术不够完善、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不足和教学评价无法精准测量等主要问题。除
此之外,还有学生学习自主性差4、师生对双线教学本质的认知不够深刻出现消极应对现象、
资源配置不均可能导致教师和学生能力发展的两极分化、对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大
面积测量和学校教学惯性管理等问题。
3.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物理特性维度,根据学习方式在混合式教学中占比,将其分为三类:
线上教学主导型、线下教学主导型和完全融合型混合式教学5。贾丽萍,李慧芳设计了线上线
下相融合的“兴趣引领、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总结反思、进阶拓展”三阶段教
学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不同平台,结合“金课”标准和“思政教育”理念,将“C 程
6
序设计”课程内容重新设计整合,形成由浅入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训练过程 。李丽莎,李煜
等设计出了课前布置线上学习任务、课中基于信息技术展开线上线下融合式和课后线上再延
7
伸教学 。李淑芳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元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主要通过线上线下、
课堂内外、课前课中课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系统设计。整体设计充分体现线上
线下的优势组合,展现课堂内外的充分融合,强调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实现知识

1
李淑芳.多元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1):85-91+101
2
卢丽华,孙新洋.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 教育现代化,2019(44):78-80.
3
Zhang,J.P.(2008).Hybrid learning and ubiquitous learning[A].In Fong,J.,Kwan,R.,&Wang,F.L.(Eds.),
Hybrid learning and education(pp.250-258)[C]. Hong Kong,NJ:Springer
4
李煜. 小学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C]//.线上线下融通·课程教材创新——第五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
讨会论文集,2020:212-216.
5
冯 卉 姗 , 田 佳 明 , 杨 宇 , 许 传 斌 , 牟 焕 晨 . 线 上 线 下 相 结 合 的 混 合 式 教 学 模 式 的 发 展 与 应 用 现 状 述 评 [J]. 经 济
师,2022(2):201+203.
6
贾丽萍,李慧芳.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21(10):90-92+95.
7
李丽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S1):75-76.

6
的不断深化,以望能够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与应用转化,培养和提升学生
1
高级思维能力 。颜正恕,徐济惠从教学准备、课前自学、课堂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
课后提升、反馈评价等几方面提出构建个性化的“互联网+”教学环境,以及对如何实现一体
2
化的“互联网+”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已有关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模式建构主要从课前、课中和
课后三方面入手进行模式设计,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此来凸显双线
教学的独特优势。
4.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研究
根据 Garrison 等人提出的探究社区理论发展出的混合式教学策略。Vaughan 等人以探究
社区模型为框架设计混合式课程。Vaughan 着眼于教学的三个阶段,提出了在三个阶段中教
师应该采用的教学策略:(同步学习之前)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作为触发事件;(同步学
习中)“聆听学生的表达,并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同步学习之后)以活动为中心设计
学生的“课后作业”。针对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冯建华从认知、内容、方式、效果四个方向设
计调查问卷,研究中学线上线下以及融合教学现状。3构建“课前准备—线上预习—线下学习
(情境创设—组织学习活动—课堂小结)—课后复习与评价—反思再设计”的具体教学流程,
并以化学学科必修阶段教学内容为例,阐述了线上教学资源在线下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使用建
4
议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 。胡燕带领课题组以武汉某
小学三年级师生为观察对象,采用田野调查,观察记录了 2020 年美术、音乐在线课堂的师生
5
活动,并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对典型案例从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视角进行探究 。卢博,路艳
琼为了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实施
现状和线上资源优势,引入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融合的高等数学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探索出
一套改善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可行方案,为大学同类课程的教
6
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模式 。徐佳玉对成都市 100 余名一线初中物理教师和某中学初
三学生进行了关于线上教学的问卷调查,结合初中物理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提出了基于“人人
通”平台的初中物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并对“家庭实验+线上评价”的教学模式进行了
实践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根据先进成熟理论提
出具体课堂实践步骤,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方案,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而且
该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5.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提升策略研究

1
李淑芳.多元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1):85-91+101
2
颜正恕,徐济惠.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74-78.
3
Vaughan N. Designing for an Inquiry based Approach to Blended and Online Learning [J]. RevistaEletronica. de Educacao,
2015(3):30-47.
4
冯建华.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实践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21.
5
胡燕,孔凡哲,龚少英.线上线下融合:小学美育新路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3):79-82.
6
卢博,路艳琼.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以高等数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242-243
7
徐佳玉. 基于人人通平台初中物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1.

7
其一、加强基础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学生在线学习的时候易受不良信息和
1
游戏广告的干扰,净化网络环境是保障线上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丰富高质量的在线教学资
源的系统开发与更新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关键基础,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并且不断
2
完善更新是未来线上线下教学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 。Poon 指出,机构层面应针对混合式教
学重点提供几个方面的支持,包括:信息技术、师资、持续投入、高级管理者和教师培训的
3
支持 。所以各级政府、各学校要加快中小学教育专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快
速稳定的技术和网络保障,为师生提供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并构建可管可控的智能化学习
环境,支持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支持在线教育高质量健康发展,为中小学线上线下交
互融合式教学实施提供有力支撑4。由此可见,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是双线融合教学的有效实
施的前提。
其二、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是直接决定线上线下教学耦合发展落于实处能否成功
的关键。因此应该通过为教师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使用培训、技术与教学耦合运
用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在课堂中灵活运用线上设备的能力5。即使在线教学
提倡已久,但很多老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仍未达标,为了更好的保障融合教学的有效实施,
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和网络交流水平迫在眉睫,学校在“线上教学”能
力提升培训方面应该起主导作用 3。
其三、建立多维动态的评价体系。建立更完善的多维评价体系,除系统评价和教师评价
外,还应加入同伴互评与自评。既鼓励采取同伴学习方式,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监督,
又鼓励个性化评价,进行成果展现交流等6。教师可设计测试问题,利用大数据平台搜集、统
7
计、分析学生作答数据,辅助教师开展线下精准评价,调整教学节奏 。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
化和即时性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时不可忽视的。双线融合教学中,教学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
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和方法,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利用各种网络平
台功能和手段及时作出评价和指导,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状态、纠正学生的错
误、弥补不足、促进提升和发展。
其四、开展家校合作,巩固教学效果。作为支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三方,家庭在教学过
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4。学生自制力差易受网页各种信息干扰,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无
法得到保证,针对此情况教以开展家校合作,通过定期与监护人交流沟通,实现对小学生心
理层面的管理,教师可以通过监护人的监督管理状况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更好
地给予相应的帮助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发挥监督和启发作用8。

1
马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20(7):97-105.
2
王月芬.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内涵、实施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6):19-25.
3
Poon J. Blended Learning: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for Enhancing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J].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Teaching ,2013(2):271-288.
4
谭明鄂,翁成福.“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线上线下交互融合式教学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4):59-61.
5
刘万海,董欣雨.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线上线下教学耦合发展的趋势和特征[J].教育导刊,2021(11):19-23.
6
徐才华,徐晔,秦霞,黄克峰,陈静静.电气技术基础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实践[J].大学教育,2022(3):72-74+85.
7
韩志祥.走向“双线融合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20(24):17-24.
8
徐洪江.线上线下融合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5):184-185+188.

8
综述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已有研究关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提升策略主要集中在加强
网络平台和技术支撑、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和开展家校合作四个方面。

(二)研究述评

1. 已有研究的总结

关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特征、问题、模
式建构、课堂实践和提升策略五个方面。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发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相
关理论研究已经非常丰富,而课堂实践研究相对较少。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
政策的大力号召,关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学者们致力于促进
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2.已有研究的不足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已有研究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首先,目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相关研究的应用与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而
在中小学阶段的实证研究较少;
其次,已有研究中理论研究居多,应用研究较少,而且大多集中在该模式在某一学科中
的应用情况研究或某一教学平台或软件的应用情况。
最后,关于中学阶段的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研究少之又少,该模式的实施效果、
落地情况还需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五、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观点是 1966 年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


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
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
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与本研究产生的联系,线上教学阶段就是接受新知识的开始阶段。建构主义认
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并生成自己的经验的过程,教师是引导者而非传授者,教师帮
助学生把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相联系,生成新的知识结构。线下教学以实践探索性学习活动为
主要内容,学生结合过去的认知经验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但并不代表学生就已经完全
掌握了新习得的知识。建构主义的部分学者在皮亚杰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迁移
理论,强调知识的表征使意义与应用的结合,密不可分,即学生个体不断通过实践应用将认
知结构重新建构,加大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课堂设计阶段,应该大力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从自主学习过渡到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
解决问题。

9
(二)情景教学理论
情景教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家哈茨霍恩等人在性格研究中使用的情景模拟。研究发现,
人们在特定的模拟情景中,通过特定角色的扮演,切身体验事物发展的过程,能够有意识地
分析其行为特点,从而积累和丰富自身经验,获取知识技能1。情景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多学科、
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设置课堂教学情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
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一般由创设情景、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
价等几个环节构成主要有角色扮演、行为实践、多媒体设备创设情景等方式。情景教学的优
势体现在能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能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
学生的协作能力。
与本研究的联系,教师授课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步骤、语言环境和故事场景等,
令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双线融合教学模式的授
课的教学效果。

六、研究框架
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章:研究设计。从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出发详细说明,本研究的具
体设计安排,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采集和访谈法进行困境分析。
第二章: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实施现状分析。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样本数据进行整体分析,
相关性分析和具体维度分析,并进行具体分析说明,指出数据分析后反映出的实际问题。通
过影响因素分析,整理出非显著影响因素和显著影响因素,最后进行数据总结分析。
第三章: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六位教师的半结构化访谈,整理
出当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有: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水平不高、技术支持不
到位、学校支持不到位、融合程度不深,浮于表面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不够完善五个方面。
第四章: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有效实施的提升策略。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和对访谈内容的整
理,反映出五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者给出相应的改善提升策略:加深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
理解和认识、提供高质量的网络环境和技术支持、学校应给予高度支持、提升学生和教师的
信息素养和建立多维动态、全过程的评价体系。

七、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
孟庆亮.情景教学理论视角下的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148-149.

10
(一)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梳理国内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相关研究,以此来阐释线上线下
融合教学的内涵,并且通过对 B 市 x 区 3 所中学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了解
该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现状中的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理论,分析原因并提出线
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提升策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二)研究的难点

本研究的难点在于疫情当下,无法深入学生和教师之中了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真实实
施情况,目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相关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成果非常少,且目
前研究集中于某一学科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实施效果,而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线上线下融合教
学的实施现状研究较少。疫情防控下,各小学采取严格出入管理,给本研究问卷、访谈调查
带来一定困难。

(三)研究的创新点

目前国内关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对中学阶段的实施现
状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于某一学科的应用效果研究,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能够综合运用多
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不仅全面剖析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现现状,而且根据该模式的
实施困境,提出了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有效实施的建议,在策略提升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
性。

11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首先回顾和梳理国内外有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研究,以此理解线上线下
融合教学内涵和特征,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了解 B 市 x 区 3 所中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的实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访谈材料整理总结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施过程中呈现
出的问题,最后基于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理论提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有效实施的提升策
略。

二、研究思路

第一,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有关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现有研究成果和不足,通过整
理文献资料,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界定“教
学模式”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以建构主义理论、情景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确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施现状调
查问卷的维度,然后初步设计了调查问卷维度和访谈提纲;选取调查对象并进行预测,根据
结果来调整内容并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输入结果后用统计软件进行
数据分析。
第三,对部分教师、学生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真实情
况,分析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第四,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和访谈资料的分析,从现实角度提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的提升策略,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当前初中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研究者在参考了冯建华的调查问卷1和
2
邱小彬的教师调查问卷 ,基于建构主义、情景教学理论设置了此问卷的具体维度。学生问卷
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学校类型和是否参加过信息
技术培训四个变量;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对于线
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和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四个维度的调查问卷;
第三部分是开放性题目,即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改进建议。教师问卷共有三个
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代课年级、所任学科、职称、教龄、学历、学校性
质和是否参加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相关技能培训;第二部分是关于教师对于双线教学的认
知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综合性学生评价的应用情况和教师对于双线教学的认可度四
1
冯建华.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实践研究[D].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2021.
2
邱小彬. 河南省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12
个维度的调查问卷;第三部分为开放性题目,即教师对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施的改进建
议。利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非常不符合、不太符合、符合、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五个程
度等级,分数设计从 1 分到 5 分,分数越高表示融合度越好,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越好。
1. 调研对象
为使本研究更具真实性、科学性,本研究选取 B 市 X 区 3 所中学的七年级、八年级和九
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发放问卷和数据统计,分析该区域 3 所中学线上线下融
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提出有效策略的提出奠
定基础。
2. 问卷维度
问卷根据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实施现状,结合导师和相关专家意见,将问卷设计为四个
维度,如下表 1-1 和表 1-2 所示:
表 1-1 学生问卷维度设置
维度 项数 题数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1-5 5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6-10 5
学生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11-15 5
学生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16-20 5

表 1-2 教师问卷维度设置
维度 项数 题数
教师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情况 1-5 5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6-11 6
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 12-16 5
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17-22 6

3. 问卷的信效度
(1) 学生问卷信效度分析
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随意抽取样本进行信度分析。本问卷结合专家信效度的问卷并做
了相应改动,为了使测试问卷更有说服力,以问卷星的方式提前预试 100 份问卷,问卷对象
从 B 市 X 区选取 3 所学校的七、八和九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的发放。
表 1-3 Cronbach 信度分析

项数 样本量 Cronbach α系数


5 100 0.919

根据表 1-3 可知,学生问卷信度达到 0.919,大于 0.8,说明问卷信度良好,研究数据非


常适合提取信息(从侧面反应出效度很好)

13
表 1-4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KMO 值 0.847
近似卡方 3676.164
Bartlett 球形度检验 df 10
p值 0.000

由表 1-4 可知,使用 KMO 和 Bartlett 检验进行效度验证,从上表可以看出:KMO 值为 0.847,


KMO 值大于 0.8,研究数据非常适合提取信息(从侧面反应出效度很好)。
(2) 教师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随意抽取样本进行信度分析。本问卷结合专家信效度的问卷并做
适当修改,为了使测试问卷更有说服力,以问卷星的方式提前预试 30 份,问卷对象从 B 市 X
区选取 3 所学校的七、八和九年级的教师进行问卷的发放。
表 1-5 Cronbach 信度分析

项数 样本量 Cronbach α系数


5 30 0.889

根据表 1-5 可知,学生问卷代表问卷信度的 Cronbach α系数达到 0.889,大于 0.8,说明

问卷信度良好,研究数据非常适合提取信息(从侧面反应出效度很好)
表 1-6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KMO 值 0.835
近似卡方 1100.838
Bartlett 球形度检验 df 253
p值 0.000

由表 1-6 可知,使用 KMO 和 Bartlett 检验进行效度验证,从上表可以看出:KMO 值为


0.835,KMO 值大于 0.8,研究数据非常适合提取信息(从侧面反应出效度很好)。

(二)访谈法
访谈是研究者寻访、访问被研究者并与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一种调查方式,是教育研究
中一种重要的资料收集方法。通过访谈,可以深入了解访谈对象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中出现
的问题,以及受访者的真实看法。因此,为了全面深入了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教学过程中教
师的真实想法,对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三个年级选取 6 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以求充分
了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目前的切实实施情况,本研究根据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
效果的各个因素设计了访谈提纲。访谈时间为每位教师 30 分钟,访谈主要以个别访谈的方式
进行,在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录音,在结束访谈后整理录音内容,并且撰写相关的访谈
记录和观点总结。

14
第二章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实施现状

本章对 B 市 X 区 3 所中学线上线上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于
疫情封校,研究者利用问卷星设计电子问卷向学生等比分层抽样发放 300 份问卷,有效问卷
272 份,样本有效率达 91%,向教师发放 13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24 份,样本有效率达 95%。
研究者将对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来阐述 B 市 X 区 3 所中
学线上线上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和影响因素。

一、B 市 X 区 3 所中学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水平

(一)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研究者利用问卷星设计电子问卷向学生等比分层抽样发放 300 份问卷,利用 SPSS 数据分


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下文将从学生问卷的基本信息描述、问卷各维度相关性分析和各维度
描述性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1. 学生样本基本信息描述
2-1 学生样本基本信息描述
名称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男 137 50.37
1.请选择您的性别
女 135 49.63
七年级 89 32.72
2. 你所在的年级 八年级 90 33.09
九年级 93 34.19
A类 140 51.47
3.学校类型
B类 132 48.53
是 137 50.37
4.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
否 135 49.63
合计 272 100.0

根据表 2-1 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从样本学生的性别情况来看,B 市 X 区 3 所中学的 272


份学生样本中男生的比例为 50.37%。另外 2 样本女生的比例是 49.63%,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
的人数基本持平;从样本学生的所在年级情况来看,所在年级学生比重从大到小依次是九年
级占 34.19%、八年级占 33.09%和七年级占 32.72%,可以看出各个年级的学生抽样比例大体
相等,便于后续的研究分析;从样本学生的所在学校的学校性质来看,样本选取的是 B 市 X

15
区的 2 所 A 类学校和 1 所 B 类学校,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学校可能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
认知度和认可度会有所差别,所以设置此项变量;从样本学生的是否参加信息技术课程来看,
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课程达 137 人,占 50.37%,未参加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样本达 135 人,占
49.63%,说明是否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课程抽样比例基本持平。

2. 学生样本四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 2-2 可知,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对线上线
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共 3 项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
Pearson 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具体分析可知: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学生对于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共 3 项之间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分别是
0.682,0.627,0.571,并且相关系数值均大于 0,意味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学生学习主动
性,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共 3 项之间有
着正相关关系。
表 2-2 学生样本四个维度相关矩阵表

学生对于线上线
学生信息 学生学习 学生对线上线下
平均值 标准差 下融合教学的
技术水平 主动性 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认可度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 1.988 0.730 1
学生学习主动性 2.355 0.922 0.682** 1
学生对线上线下
2.156 0.775 0.627** 0.703** 1
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学生对于线上线
1.821 0.630 0.571** 0.726** 0.664** 1
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3.学生样本各维度描述性分析

表 2-3 显示了各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表中四个维度的均值为 2.08,根据李克特五点


计分法来计算,分析总结得出,B 市 X 区这 3 所中学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状况不
佳,有很大的提升改进空间。学生问卷共分为四个维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和学生对于线上和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四个
具体维度。具体来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处于一般水平,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普及度不高,
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重视程度仍然不够。表中显示 B 市 X 区的 3 所中学的 272
份有效样本中,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这个维度得分较低,说明学生对于该教
学模式认知不够透彻,大多数理解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简单结合,说明学校和教学对该
教学模式的认知普及不够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个维度得分较低,说明 B 市 X 区的 3 所

16
中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说明整体学生主
动参与教学活动和主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意识有待提高;表中显示样本中,学生对
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这个维度得分最低,说明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不佳,没有得
到学生的积极认可,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3 学生样本各维度描述性分析
维度 样本量 平均值 标准差
学校的信息技术水平 272 1.988 0.730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72 2.355 0.922
学生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272 2.156 0.775
学生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272 1.821 0.630

(二)教师样本数据分析

通过问卷星向 B 市 X 区 3 所中学的教师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 124 份有效教师问卷。通


过 SPSS 软件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教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教师
的样本描述分析主要从样本教师基本信息情况描述、样本教师个变量总描述分析和各变量相
关性分析三个部分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1.教师样本基本信息
表 2-4 教师样本基本信息情况
名称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1.性别 男 63 50.81
女 61 49.19
七年级 40 32.26
2.任课年级
八年级 41 33.06

九年级 43 34.68
语文/数学/外语 41 33.06
3.任课学科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 45 36.29
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道法 38 30.65
20-30 岁 33 26.61
31-40 岁 27 21.77
4.年龄 41-50 岁 28 22.58
51-60 岁 23 18.55
60 岁以上 13 10.48
5 年及以下 33 26.61
6-10 年 27 21.77

17
5.教龄 11-15 年 28 22.58
16-20 年 23 18.55
21 年及以上 13 10.48
无职称 25 20.16
中教 3 级 35 28.23
中教 2 级 26 20.97
6.职称 中教 1 级 17 13.71
高级教师 14 11.29
正高级教师 7 5.65
专科及以下 11 8.87
本科 64 51.61
7.学历
研究生及以上 49 39.52
8.是否参加过信息技 是 66 53.23
术培训课程
否 58 46.77
合计 124 100.0

通过问卷星电子问卷在 B 市 X 区 3 所中学中的教师中发放电子问卷,共收集 124 份教师


数据样本,涉及到教师的性别、任课年级、任教学科、年龄、职称、学历、教龄和是否参加
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相关培训课程 8 个变量,具体从表 2-4 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是:
从性别分布来看,样本中女性教师,共有 63.0 个,占比为 50.81%,男性教师 61 位,占
比是 49.19%,男女教师的比例基本持平;
从样本的任教年级来看,其中九年级教师占比 34.68%,八年级教师的比例是 33.06%,七
年级教师占比 32.26%,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师占比基本持平;
从任教学科分布来看,担任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学科的教师,共有 45 个,
占比为 36.29%。以及担任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教师的比例是 33.06%,担任音乐/美术/体育/
信息技术/道法学科的教师为 38 个,占比 30.65%,对所有学科的任教教师基本都涉及到;
从样本的年龄分布来看,20-30 岁的教师有 33 位,占比 26.61%,31-40 岁的教师有 27
位,占比 21.77%,41-50 岁的教师共有 28 位,占比 22.58%,51-60 岁的教师有 23 位,占比
18.55,60 岁以上的退休返聘教师有 13 位,占比 10.48%;
从教龄的分布情况,任教 5 年及以下的教师占比最高为 26.61%,任教 6-10 年的教师有
27 位,占比 21.77%,任教 11-15 年的教师有 28 位,占比 22.58%,任教 16-20 年的教师有 23
位,占比 18.55%,任教 21 年以上的教师有 23 位,占比最少位 10.48%;
从职称的分布情况来看,教师职称占比从大到小依次是中教 3 级 28.53%,中教 2 级 20.97%
和无职称 20.16%,中教 1 级 13.17,高级教师 11.29%,正高级教师 5.56%;
从学历的分布情况来看,专科及以下的教师有 11 位,占比 8.87%,本科学历的教师有 64
位,占比 51.6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有 49 位,占比 39.52%;
从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的结果来看,超过 5 成的教师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
18
未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的教师的比例是 46.77%。
2.教师样本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利用相关分析法去研究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和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
认知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学生的综合评价的应用情况共项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 Pearson
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具体分析可知:
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与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的认知度共 2 项之间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分别是 0.750,0.458,全部均大于 0,
意味着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与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
学的认知度共 2 项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
表 2-5 教师样本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 教师信息技 学生的综合评价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


变量 平均值 标准差
合教学的认知度 术水平 的应用情况 教学的认知度

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
2.750 0.771 1
合教学的认可度
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
3.085 0.475 0.139 1
用情况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2.863 0.721 0.750** 0.192* 1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
2.810 0.481 0.458** 0.251** 0.321** 1
教学的认知度

3.教师样本各维度描述性分析
根据表 2-5 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
样本教师共 124 人,问卷四个维度的平均分约为 2.877,
说明教师样本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实施中水平不佳。具体来说,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均
值最高为 3.085,说明样本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尚可,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接下来
依次是教师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2.75 和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2.81
这两个维度得分稍低,说明教师言版本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不高,对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
继续实行该教学模式的信心不足。学生的综合评价的应用情况这个维度得分较低,学生的综
合评价工作流于表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该模式落地实施的力度不够,在具体的实施过
程中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样本学校对该模式的有效落地实施的监督力度有待提
高。

表 2-6 教师样本各变量总描述分析

维度 样本量 平均值 标准差


教师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124 2.750 0.771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124 3.085 0.475
学生的综合评价的应用情况 124 2.863 0.721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124 2.810 0.481

19
二、对 B 市 X 区 3 所中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样本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样本共有性别、年级、学校性质和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四个变量,通过差
异分析,整理出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四个维度的非显著性影响因素和显著性影响因素。
1.非显著性因素分析
(1) 不同年级的学生样本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
根据表 2-7 可知,通过 SPSS 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后,样本学生中年级在学生的信息技
术水平、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认知度和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
合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四个维度的 P 值均大于 0.05(具体见表 2-7),这说明年级对 B 市 X 区
3 所中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 2-7 不同年级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的差异比较

你所在的年级(平均值±标准差)
变量 F p
1.0(n=89) 2.0(n=90) 3.0(n=93)

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1.86±0.65 1.82±0.61 1.78±0.63 0.308 0.735

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2.13±0.77 2.19±0.70 2.15±0.85 0.137 0.872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1.98±0.72 2.02±0.70 1.97±0.77 0.119 0.888

学生学习主动性 2.44±0.98 2.27±0.85 2.35±0.94 0.773 0.463

(2) 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的学生样本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
从表 2-8 可知,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样本对于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
可度,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部均不
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样本对于学生对于线上线下
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生学习主
动性全部均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 2-8 是否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情况的差异比较

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平均值±标准差)
变量 F p
1.0(n=137) 2.0(n=135)

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1.80±0.63 1.84±0.63 0.217 0.642

20
表 2-8 是否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情况的差异比较

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平均值±标准差)
变量 F p
1.0(n=137) 2.0(n=135)

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2.14±0.74 2.17±0.82 0.136 0.713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1.93±0.71 2.05±0.75 1.810 0.180

学生学习主动性 2.33±0.93 2.38±0.92 0.183 0.670

2.显著性因素分析
(1) 不同性别的学生样本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
利用 t 检验(全称为独立样本 t 检验)去研究性别对于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
知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学习主动性共 4 项的
差异性,根据表 2-9 数据分析可知,性别样本对于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
学习主动性共 2 项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性别样本对于学生对于线上线下
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另外性别样本对于
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共 2 项呈现出显著(p<0.05),意味
着性别样本对于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着差异。

表 2-9 不同性别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的差异比较

您的性别(平均值±标准差)
变量 t p
1.0(n=137) 2.0(n=135)

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2.06±0.85 2.25±0.68 -2.107 0.036*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1.89±0.76 2.08±0.68 -2.155 0.032*

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1.79±0.70 1.85±0.55 -0.853 0.395

学生学习主动性 2.31±1.00 2.40±0.83 -0.876 0.382

(2) 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样本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
由表 2-10 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学校类型样本对于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
知度,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学习主动性共 3 项不会表现出显著(p>0.05),
意味着不同 3.学校类型样本对于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
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另外,学校类型样本
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共 1 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 3.学校类型样本对于学

21
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着差异性.总结可知:不同学校类型样本对于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的认知度,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学习主动性共 3 项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
异,另外学校类型样本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共 1 项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 2-10 不同学校类型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情况的差异比较

学校类型(平均值±标准差)
变量 t p
(n=140) (n=132)

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2.13±0.78 2.18±0.77 -0.504 0.615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1.90±0.71 2.08±0.75 -2.047 0.042

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1.80±0.60 1.84±0.66 -0.438 0.662

学生学习主动性 2.35±0.93 2.36±0.91 -0.042 0.966

综上分析可以总结得出,不同年级和是否参加过信息培训课程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
实施效果不会产生显著性影响,而不同性别和不同学校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实施效果会
产生显著性影响。

(二)教师样本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样本共性别、任教年级、任教学科、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和是否参加过信息技
术培训课程八个变量,通过差异分析,整理出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四个维度的非显著性影响
因素和显著性影响因素。
1. 非显著影响的因素
(1) 不同性别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 2-11 可知,利用 t 检验去研究性别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
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共 4 项的差
异性,从表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样本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综合评价
情况应用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全部均不会表现出显
著性(p>0.05),可知不同性别样本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综合评价情
况应用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全部均不会表现出显著
性差异。

表 2-11 不同性别对教师样本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有效实施的差异

变量 性别(平均值±标准差) t p

22
1.0(n=63) 2.0(n=61)

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2.72±0.75 2.78±0.80 -0.445 0.657

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 3.13±0.45 3.04±0.50 1.065 0.289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2.96±0.70 2.76±0.73 1.538 0.127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2.85±0.53 2.77±0.43 0.892 0.374

(2) 不同年级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 2-12 可知,利用方差分析去研究年级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
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共 4 项的
差异性,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年级样本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综合
评价情况应用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全部均不会表现
出显著性(p>0.05),
总结可知:不同年级样本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
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全部均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 2-12 不同年级对教师样本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有效实施的差异

年级(平均值±标准差)
变量 F p
1.0(n=40) 2.0(n=41) 3.0(n=43)

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2.75±0.85 2.94±0.60 2.57±0.81 2.579 0.080

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 3.18±0.56 3.06±0.40 3.03±0.46 1.093 0.339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2.83±0.74 3.06±0.66 2.70±0.72 2.735 0.069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2.85±0.50 2.83±0.40 2.76±0.54 0.385 0.682

(3) 不同任教学科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 2-13 可知,利用方差分析去研究任教学科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共 4 项
的差异性,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任教学科样本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全部均
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任教学科样本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
可度,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

23
表 2-13 不同任教学科对教师样本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有效实施的差异
任教学科(平均值±标准差)
变量 F p
1.0(n=41) 2.0(n=45) 3.0(n=38)

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2.81±0.69 2.60±0.84 2.86±0.77 1.383 0.255

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 3.05±0.45 3.19±0.35 2.99±0.60 1.925 0.150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2.83±0.76 2.76±0.74 3.03±0.64 1.601 0.206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2.91±0.42 2.76±0.47 2.75±0.55 1.406 0.249

2.显著性影响因素
(1) 不同年龄的样本教师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
利用方差分析去研究年龄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综合评价情况
应用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共 4 项的差异性,从表
2-14 可知,不同年龄样本对于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共 1 项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另
外年龄样本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
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共 3 项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表 2-14 不同年龄对教师样本变量的方差分析表

年龄(平均值±标准差)
变量 F p
1.0(n=33) 2.0(n=27) 3.0(n=28) 4.0(n=23) 5.0(n=13)

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
3.24±0.32 3.30±0.40 2.95±0.53 1.80±0.41 1.64±0.19 83.530 0.000
认可度

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 3.19±0.39 3.01±0.57 3.09±0.60 3.02±0.37 3.08±0.29 0.726 0.576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3.22±0.34 3.25±0.47 3.26±0.38 1.93±0.52 1.94±0.28 64.297 0.000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
3.07±0.47 2.86±0.51 2.84±0.46 2.55±0.38 2.46±0.17 6.992 0.000
知度

(2) 不同教龄的样本教师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
从表 2-15 可知,利用方差分析去研究教龄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
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共 4 项的
差异性,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教龄样本对于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共 1 项不会表现出
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教龄样本对于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
24
并没有差异性。另外教龄样本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共 3 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教龄样本对于
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
度有着差异性。

表 2-15 样本教师各变量在不同教龄上的方差分析表

教龄(平均值±标准差)
F p
1.0(n=33) 2.0(n=27) 3.0(n=28) 4.0(n=23) 5.0(n=13)

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
3.24±0.32 3.30±0.40 2.95±0.53 1.80±0.41 1.64±0.19 83.530 0.000
的认可度

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 3.19±0.39 3.01±0.57 3.09±0.60 3.02±0.37 3.08±0.29 0.726 0.576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3.22±0.34 3.25±0.47 3.26±0.38 1.93±0.52 1.94±0.28 64.297 0.000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
3.07±0.47 2.86±0.51 2.84±0.46 2.55±0.38 2.46±0.17 6.992 0.000
认知度

(3) 不同学历的样本教师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
利用方差分析去研究学历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综合评价情
况应用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共 4 项的差异性,从表
2-16 可以看出:不同学历样本对于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
认知度共 2 项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学历样本对于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
情况,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另外学历样本
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共 2 项呈现出显著性
(p<0.05),意味着不同学历样本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
平有着差异性。
表 2-16 样本教师各变量在不同教龄上的方差分析表
学历(平均值±标准差)
变量 F p
1.0(n=11) 2.0(n=64) 3.0(n=49)

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 2.00±0.66 2.61±0.88 3.11±0.37 13.959 0.000

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 3.02±0.37 3.13±0.39 3.04±0.59 0.543 0.583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2.15±0.60 2.78±0.82 3.14±0.41 10.837 0.000

25
表 2-16 样本教师各变量在不同教龄上的方差分析表
学历(平均值±标准差)
变量 F p
1.0(n=11) 2.0(n=64) 3.0(n=49)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2.55±0.30 2.81±0.47 2.87±0.52 2.072 0.130

(4) 不同职称样本教师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
利用方差分析去研究职称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学生综合评价情况
应用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共 4 项的差异性,从表
2-17 可以看出:不同职称样本对于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共 1 项不会表现出显著性
(p>0.05),意味着不同职称样本对于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
有差异性。另外职称样本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
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共 3 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职称样本对于教
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可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
有着差异性。
表 2-17 样本教师各变量在不同职称上的方差分析表
职称(平均值±标准差)
变量 F p
1.0(n=25) 2.0(n=35) 3.0(n=26) 4.0(n=17) 5.0(n=14) 6.0(n=7)

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
2.91±0.80 3.00±0.72 2.87±0.75 2.85±0.54 2.01±0.42 1.69±0.20 8.244 0.000
合教学的认可度

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
3.16±0.31 3.21±0.48 2.99±0.63 2.95±0.49 3.03±0.44 2.97±0.18 1.210 0.309
用情况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2.90±0.76 3.12±0.56 3.17±0.48 3.03±0.49 1.83±0.48 1.95±0.34 16.138 0.000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
2.90±0.35 2.94±0.53 2.88±0.55 2.71±0.52 2.51±0.19 2.40±null 3.343 0.007
教学的认知度

(5) 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样本教师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
从表 2-18 可以看出: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样本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
的认可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共 3 项不会表现出显著性
(p>0.05),意味着不同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样本对于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

26
认可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
有差异性。另外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样本对于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共 1 项呈
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样本对于学生综合评价情况
应用情况有着差异性.

表 2-18 样本教师在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的对比分析表
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
变量 (平均值±标准差) t p
1.0(n=66) 2.0(n=58)
教师对于线上线上融合教学的认
2.86±0.73 2.63±0.80 1.646 0.102
可度
学生综合评价情况应用情况 3.17±0.44 2.99±0.50 2.215 0.029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2.89±0.69 2.83±0.75 0.510 0.611
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
2.83±0.50 2.79±0.46 0.433 0.666

综上所述,根据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不同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和
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样本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存在差异;不
同性别和任教学科对于学生样本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

27
第三章 当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困境

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本研究还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对 6 名中学
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在受访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录音,每位受访教师的访谈时间约为 30 分
钟。访谈结束后根据录音和笔记进行材料整理和分析。

一、受访教师的基本信息
表 3-1 受访教师基本信息情况
教师 职称 年龄 性别 所任年级 所任学科 学历
教师 Y 中教 2 级 40 女 九年级 英语 硕士
教师 T 中教 1 级 47 女 八年级 地理 本科
教师 W 高级教师 56 男 九年级 道法 专科(自考本科)
教师 L 中教 3 级 30 女 七年级 法语 硕士
教师 H 中教 2 级 35 男 八年级 数学 硕士
教师 Z 无职称 27 女 七年级 语文 硕士

从表 3-1 数据分析可以得出,6 名受访教师的抽取依据为 3 个年龄段、3 个职称类别、3


个年级段和 6 个不同学科,性别分布为 4 男 2 女,4 名教师硕士学历,1 名教师为本科学历,
1 名教师为专科学历,自考非全日制本科。力求涉及到不同的年龄段、职称、性别、学科和
学历,使访谈更有说明力和可信度。通过对访谈材料的精心整理,总结出在线上线下融合教
学实施过程中显现的主要问题。

二、融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呈现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
1.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与教育充分结合是大势所趋,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各
方都非常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学生在游
戏和聊天软件上可以得心应手,对于如何在教育资源平台上获得有用的学习资源、如何利用
学习软件对学习知识查缺补漏和参与线上综合拓展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却非常欠缺。教师 Z 说: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涉猎各类书籍,有些学生只对游戏感兴趣,对
游戏软件中的功能和应用能做到烂熟于心,可以说能达到精通的水平,却不知如何查阅线上
电子书籍和观看微课教学视频。”这说明,学校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监督不到位,信
息技术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方面的欠缺导致学生无法顺利的完成
学习活动,学习效果欠佳。还有,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会影响正常的线上教学进度,教学
目标无法按时完成。教师 T 说:“线上授课时,有的学生对于授课平台的功能比如,回答问
题、参与小组讨论、屏幕共享等功能使用的不是很熟练,拖延了教学时间,导致教师无法按

28
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2.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不高
教师整体的信息素养决定了好的教学效果,但对于年龄稍大和学历偏低的教师群体来说,
对于如何获得好的线上教学资源、设计课件、制作微课视频、顺利进行线上教学以及获得学
生的课后反馈等方面实在很为难。首先,老教师不清楚如何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制作精炼
的教学课件,备课使部分老教师不堪重负。教师 W 说:“疫情期间不得不进行线上教学,线
上教学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我不习惯用课件进行教学,平时我都是直接在黑板上
列出知识要点,特别是搜集筛选可用教学资源耗时耗力,PPT 的制作对我来说也很吃力,备
课耗用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部分教师对线上教学平台的模块和功能不是很熟悉,
导致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教师 T 说:“线上教学过程中我并不熟悉教学平台(钉钉或腾讯会
议)中的各个功能,教学过程非常痛苦,我都快崩溃了。”最后,为了节省更多的面授时间,
融合教学主张进行教学目标分类,教师需要制作微课视频来供学生学习基础知识,面授时间
只用来答疑解惑和进行探究性活动,这对于不精通视频剪辑制作的教师是非常吃力的。教师
Y 说:“我并不擅长微课视频的制作,每次备课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如何搜索资料和进行
视频剪辑,对于微课视频的配音录制也非常吃力,这让我产生前所未有的挫败感。”这部分
教师渴望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和业务能力,但是学习和改变的过程是
痛苦的,他们迫切希望学校给与一定的支持和理解。

(二)技术支持不到位
1.教学资源良莠不齐
网络上充斥着非常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优质的和劣质的教学和学习资源混淆在一起,
学生和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甄别和挑选,这无疑浪费了学生和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 H 说:“我每次备课的时候,需要花费近 1 个小时的时间去搜索和查询有用的教学资料
或视频,很多视频充斥着广告和游戏页面,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再花费时间去剪辑出对我教
学有用的部分。”更为甚者,部分教学视频内容质量差,教学过程不够严谨,教师用语不够
规范,对学生和教师都存在严重的误导倾向,教师 Z 说:“我在搜索栏中一输入关键字,马
上就出现几条观看量非常高的相关教学视频,点进去发现,视频中所谓的教师教学用语非常
不规范,甚至出现不文明用语,教学仪态懒散,所教知识不够严谨,甚至有不良价值观引导
倾向,这些都令我非常气愤。”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不容小觑,亟需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定的、
规范的网络教育平台,来供学生和教师观看和下载相关教学和学习资源。
2.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软件平台的满意度不高
学生和教师对于教学软件平台的服务是否满意主要体现在技术、监督和反馈三个方面:
首先,教学软件的技术性问题亟需改善,目前大多数学校使用钉钉、雨课堂和腾讯会议
等 APP 来进行线上教学,这几个 APP 普遍有模块单一、功能卡顿、频繁弹出广告、人声不同
步、易出现杂音等技术问题。教师 L 说:“我在进行线上授课时,有时精心制作的课件无法
正常播放,共享屏幕时经常出现人声不同步,广告频繁弹出、杂音充斥整个教学过程和信号

29
时好时坏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令我无法保证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和家长也是很无奈。”
这些技术性问题亟需得到改善,因为只有这些技术性问题得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
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其次,对学生的课堂监督不到位,屏对屏监控不到位
学生自主学习、自律性差,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无法得到
保证,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教师 W 说:“在网课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时刻关注
到学生的课堂反应,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时候,学生经常自己偷偷打开其他游戏网页或与学习
无关的网页,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根本无法保证。有时我们想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但
学生反应迟钝,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只能通过点名的方式,导致课堂气氛非常压抑,
最后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我们对此也是非常着急。”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引发了一系列问
题,比如,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目标导致单元测、期中测和期末测试等成绩不理想,学生不愿
参加小组活动,导致学生的协作能力减弱,从而不能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的理想效果。
再者,对学生的课后反馈跟踪服务不到位,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
能及时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教师 H 说:“由于不能全面掌握所有学生
的课上学习状况,我想要了解哪些学生已经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哪些学生没有跟上教学进度,
对未能掌握基本知识的学生进行个别课后辅导,教学平台无法向教师反馈学生的个别课堂表
现,使我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些同学开始着手。”教学平台没有提供学生个性化的、
有针对性的和及时的学生课堂学习反馈,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最后,线上测试时容易出现抄袭现象,无法检测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和水平。教师 Z
说:“线上测试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聊天软件与同学交换答案,或者通过网络直接抄袭答
案,教师无法监督学生的考试过程,家长的配合度也不高,教师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在疫
情期间,线上学习一般用来教师上传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线上教学、与其他教师进行协作
备课、学生观看线上名师课堂等,线下面授无法实现,导致融合教学无法真正的有效实施。
疫情过后的课堂教学仍需面临巨大挑战,比如,教师需要重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调
整教学进度、重新复习线上教学内容等都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工作负担。

(三)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
1.学校的资金支持不足
由于学校教师队伍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时间精力有限,学校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教学
软件开发或组建的教学网络平台,这就需要学校与校外正规的教学软件开发商合作,才能确
保教师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良好的教学资源,顺利的完成线上教学和课后跟进,这需要学
校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为软件开发和资源下载。
首先,学校本校官网上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少之又少,从其他网站或平台获取的成本又较
高。教师 T 说:“我每次备课时,如果需要下载优质的教学视频或课件就需要在各大平台上
交会员费用才能下载,如果学校官网可以免费下载就好了。再者学校能与其他教学网站合作,

30
本校教师可以拥有免费登录账号,这样我们也可以免费获取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其次,学校资金有限,大多资金用于硬件设施的改善,对于学校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升级
则少之又少。教师的备课的电脑硬件和软件配套都比较陈旧,教师 Y 说:“学校的电脑系统
软件版本较低,开机时间长,有时会出现卡顿、黑屏和中病毒等问题,电脑系统维护人员由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兼任,导致每次报修时间较长,非常影响备课进度。”没有专门的系统
维护人员,导致各教室的多媒体系统的升级和维护也不及时,教师 L 说:“我作为班主任教
师,任课教师和学生经常向我反映教室的多媒体电脑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每次都要跟信
息技术老师进行多次沟通,我自己也不具备软件系统维护的能力。”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
由于各任课教师对多媒的使用不当,导致教师专用电脑和教室多媒体需要频繁的维护,这要
求教师具备基本的电脑使用常识,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师在信息技能培训课程方面的落实力度。
2.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课程的培训力度不够
访谈教师全部来自初中阶段,由于学校的紧凑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安排,特别是九
年级教师面临着升学压力,部分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的意愿不是很高。学校对于教师
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的落实力度也有待提高,学校对于教师的考评也多倾向于教师的教学成
绩,对于教师的技能培训,教师整体的综合信息素养的提高认识程度还不够深刻,教师 W 说:
“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由来已久,但是对于现实的升学制度来说,学生的考试分数仍然作
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这就导致在相应的教学工作中学校和教师都比较偏重学生分数的提
高,我们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自然而然我们对于其他技能类培训的重视度就会
减弱,学校也没有把教师的信息素养作为我们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
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是说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部分,教师信息素
养水平较低势必会影响教师的长期专业发展,从而影响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学校的整
体发展。

(四)融合程度不够,浮于表面

1.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
首先,教师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本质理解不够充分,部分教师认为线上线下融
合教学就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简单结合。而且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
这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对新的教学模式认可度不高,导致深入了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
式的积极性也不高。教师 W 说:“对于我们毕业班的教师老说,学生能考出好成绩,升入好
高中就是我们的最大目标,我们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制作微课、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这
些项目在短期内对学习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不是很有用。”这说明唯分数论的思想仍然占据
上风,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些涉及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的教学模式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都有待提高。
其次,部分老教师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不高,这部分教师群体对新教学
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刻,进而导致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是
可以面对面教学,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获得反馈,教师能够及时根据学生的接受知
31
识程度调整自己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但是,传统教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整齐划一的
教学方式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无法提供个性化的学生辅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地下,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教师 H 说:“由于
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生几乎不去主动探索学习困惑,疫情期间,
学生不得不在家上网课,学生仍延续以往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延续过去的教学方式和风格,
导致线上教学的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非常差,如果线上完成基础知
识教学,线下只用来答疑解惑或者进行探究性活动,我们很担心新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完成
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会有预期的那般理想。”由此可见,传统教学对部分老教师
的影响非常深刻,这个群体接受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
2.教师对于融合教学课程设计的能力有所欠缺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师要能够顺利的获
取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具备课件设计、微课制作、线上授课、线下探究性学习活动和学
生创新活动的组织等诸多能力。部分老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较低,他们可能不具备实施新教
学模式的课程设计能力。教师 T 说:“无论是微课制作、课件设计,还是组织探究性学习活
动和学生创新活动对于我来说都非常吃力,我内心不是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的教学模式的
实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这说明样本学校的教师整体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新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课程设计能力有所欠缺,样本学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仍有
很大的上升空间。

(五)学生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主张建立多维动态的学生评价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过去的弊病
仍然阻碍新的学生评价体系的有效推行。无论从评价维度上、评价主体上还是评价过程上都
呈现出过于单一、不够灵活的问题。
1.评价维度过于单一
虽然素质教育倡导已久,我国的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支配,唯分数论
仍占据上风。一方面,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主要依据教学成绩,对于教师的思想品德、专业
素养、技能培训等要求少之又少。教师 W 说:“每学期学校都会根据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考
试成绩给各位教师评定等级,我们想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等专业能力,但是教学任务安排非
常紧凑甚至繁重,我们实在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的其他技能。”教师考核依据决定了教师的时
间安排和业务倾向,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
另一方面,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升学的重要依据,导致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主
动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
了解积极性不高,认可度也随之降低。教师 Y 说;“对于优秀学生的认定仍然以学习成绩为
主要依据,学生的体能素质、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只占认定的很小的比例,这就
导致了学生会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放在学科学习上,对于其他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呈漠视
态度。”由此可见,样本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维度比较单一,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
32
重视,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2.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评价基本上全部都由班主任或课任教师完成,学校领导、家长或其
他校外机构和专家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活动中,这就导致了对于学生和教师
的评价可能出现过于主观和片面性的评价,教师 T 说:“对于学生的评价手册,我每年都是
根据自己这一学期对这名学生的大概总体印象来书写评语和设定等级的,详细记录学生平时
表现实在太麻烦了,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持鼓励态度,并不是完全真实可信的评价,也没有什
么权威性,长此以往,学生、教师甚至家长对于这类评价也漠不关心了,最终考试成绩仍然
成为最大的关注点。”这说明评价主体的过于单一,会导致学生评价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遭到
质疑,阻碍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顺利推行,进一步阻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评价基本上由本校领导根据教学成绩进行考评或直接推荐,本校
教师、家长和其他单位也很少能够参与教师的职称评比或年度考核等。教师的信息素养,专
业发展情况,创新科研能力也很少作为重要考评依据标准。教师 H 说;“对于教师的考核和
职称认定,教学成绩占主要部分,其他能力的考察占比非常少。教师的评价一般有校内根据
教学成绩自主决定,校外人士的参与都流于形式了。”评价主体的单一会导致评定的可信度
和权威性,挫伤教师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积极性,降低教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主动性。
3.发展性学生评价落实不到位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特色,即为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充
分结合。对于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需要教师详细记录学生每一堂课的具体表现、学生的预
习和复习情况、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从单元测到期中考试到期末考试每一次考试成绩的对
比分析和参加小组合作活动的表现情况等等,涉及到对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记录,
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这也进一步导致了部分教师对于发展性学生评价存在严重的抵
触情绪。教师 Z 说:“我每天课上和课后会花费大量时间记录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学
生的作业提交情况、每一次小考的分数、排名和对比分析等等,这大大压缩了我备课的时间,
导致我完不成学校布置的其他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软件对学生进行数据检
测,传统的纸笔记录耗时耗力,而且教师很难坚持每天记录,最终导致记录流于形式,失去
实际意义。可见,样本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
评价的结合不够紧密,对于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的落实力度有待提高。

三、小结
根据以上六位受访教师访谈的访谈内容,研究者整理出 B 市 X 区 3 所中学学生和教师在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呈现的主要问题有:学生和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不高;
技术支持不到位;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双线教学的融合程度不高,浮于表面;学生评价体
系不够完善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以上呈现出的问题都深刻影响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有效
实施,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一步影响学校的整体长远发展,由此可见,以上问题都是亟
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3
第四章 促进融合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提升策略
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网络环境和教学资源质量低、学生
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很高、学校没有给予充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学生和教师对线上线
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刻和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研究者根据以
上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以期促进融合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加深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

(一)加大宣传力度
相关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教师岗前培训、专家学术交流会、区际校际教师教研交流大会、
印发宣传手册和制作知识普及视频等方式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基础知识宣传。学校
内部也可以通过各种会议进行知识普及宣传,把融合教学的基本理念、实施方式、课程设计
理念及操作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内容分段向教师普及。对待年龄稍大的教师群体要有充足的耐
心和信心,把知识普及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执行。

(二)增添相关认知培训课程,开展交流研讨会
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到校进行课程培训,定期对全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知识普及和信息
技能培训。校内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要求教师定期参加培训课程。学校还可以把参加培训
课程的时长和数量作为工资绩效考核的一部分,督促所有教师按时参加培训课程。
校内可自行组建专业的融合教学模式研究团队,一部分教师先充分掌握精通该模式的课
程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再通过一带一帮扶老教师尽快认识新的教学模式,尽快熟练运用信息
技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校内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心得交流研讨会,分享自己在实施操作中的
优秀经验和疑惑,群策群力去攻坚克难,清除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障碍,确保其
顺利有效的实施,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二、提供高质量的网络环境和资源

(一)高质量、净化的网络环境是保证融合教学顺利实施的技术保障
一方面,网络环境的嘈杂给教师的资源搜索、线上培训学习、微课视频制作和协作备课
等都带来了非常大的阻碍。只有通过技术手段把干扰因素净化掉,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
资源提供专门的通道。各级政府、各学校要加快中小学教育专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教育
教学提供快速稳定的技术和网络保障,为师生提供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严格把控不正规的
教学视频流入教学资源平台,尽最大的技术能力为教师提供高质量、安全的的网络环境。
另一方面,混乱的网络环境严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由于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学生很
难不受游戏页面和其他不良页面的诱惑和干扰,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很难得到有效保证。相

34
关平台应规通过技术规范和整治不良信息和无关信息的穿插,为学生提供绿色的、高质量的
线上学习平台。

(二)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关键基础
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指规范的、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材料和视频,无广告和游戏页面穿
插,教师的教学用语和仪态要得体规范,无不良价值观引导的优质教学资料和视频等。为保
障教师可以获取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需要向教师提供专门的、非商业化的教育网站和平台。
现阶段的网络教学资源处于混乱状态,亟需国家出台政策监管相关网站和软件平台进行技术
升级,加大检测和筛选力度,为专业教师开通专门上传和资源分享通道,避免出现鱼龙混杂
的现象,减少教师的备课负担,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提供坚实基础。

三、学校应给予高度支持

(一)学校需提高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资金支持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无论是高质量基础网络设施的
引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引入,还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的开设、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学校系统软件的升级和维护,多校联动的学术交流,相关专家的邀请等等都需要充足的资金
作为后盾。学校除了财政部门的专项财政拨款,学校还需要招商引资,自主寻找资金来源,
与校外机构寻求合作,为新教学模式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技术支持是根本保障,教师和学生进行线上学习需要安全稳定的网络条件,学校的技术
支持可以体现在这几个方面,比如设置专门的系统软件维护人员、及时解决学生和教师的电
脑硬件和系统问题和与校外专业的技术团队合作进行软件开发等等。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顺
利实施,资金和过硬的技术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基础。

(二)学校需给予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支持
无论哪一种教学理论和模式的推行都需要具体政策和制度的支持,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实
施要求和有关细节,只有有效的监督和坚定的制度落实才能保障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实施。
比如,学校规定任何教师不得私自占用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脱
不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具体到详细的奖罚措施。学校设置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参加校外协同备
课和教研交流,学校给予政策倾斜和制度支持是线上线下教师模式能够顺利推行的坚实后盾。

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专业素养

(一)教师的个体专业素养要与时俱进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做到与时俱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教师过硬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关键所在,部分老教师甚至中年教师对于资源搜索查询、微课制

35
作和课件设计等方面的能力都是比较欠缺的,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师不具备融合教学课程设计
的基本条件。教师要想跟上信息教育的时代的步伐,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通过线上信息教学的培训课程视频自行学习,也可以主动参加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
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培训课程,主动向青年教师虚心学习,多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课件制作、
微课视频的制作等方面的练习,熟能生巧,提高自己对于提升信息素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建立线上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促进融合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推进器,融合教学模式主
张多名教师协调备课、教研和进行课程设计,不同教师间的交流切磋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
业务能力,突破教师自身的局限,由此可见,建立专业的线上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十分必要的。
建立教师专业的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
提供政策、制度和技术及资金支持,比如,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建议各地学校必须为教师提供
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并达到规定课时数量,把信息技术培训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考试的一
部分,作为年度教师考核和职称评比的一部分等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和制度倾斜可以留给教
师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减少过于繁琐的与教学无关的其他任务,强制性的政策推行利于教
师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加速推进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立。技术支持方面,相关部
门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网络通道,为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保驾护航。

(三)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水平考核成为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把信息技术水平考核成为升学的重要依
据可以直接促使各地学校自觉增添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数量,主动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监
督力度,因为各地学校的教学侧重主要依据教育部门的政策走向。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分
数的过分注重,导致了学生其他能力的严重缺失,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等诸多方面的
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主流趋势。
家长也需要配合监督,共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学生除了在校的学习时间,课余
时间也是非常充足的,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中学阶段有充足的寒暑假
时间可以有效利用,家长可以监督学生进行线上信息技术课程的观看、学习和操作演练,督
促学生完成学校规定的相关信息技术课程课时观看时长和数量,这无疑会压缩其他学科学习
的时间,家长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要有足够的重视,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提升学生信息
素养方面的工作。

五、建立多维动态、全过程的评价体系

(一)多维度的评价内容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关键
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知识

36
经济社会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
力,仅仅依靠考试分数是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的。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对人才
的需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评价,需要把对学生的综
合素质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每一项教学工作中去。

(二)不同主体参与评价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特色
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多半根据学生的本学期的大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进行大概
评估,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大概印象来评估学生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对学
生客观全面的评价需要多个主体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中去,学校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家
长、社区工作人员、课任教师、学生代表等不同身份的人员参与到评价工作中。多方主体参
与评价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政策进行保驾护航,确保其不流于形式,切实有效的实施。

(三)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体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关键所在
终结性评价又称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一般指学期末或学年末的各科
考试、考核都属于总结性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
求。仅仅用单次的考试成绩就对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定级评价无疑是片面的,不够
全面的。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的
评价,它提倡的是学生通过课程活动获得发展的过程,它的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观察、交
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过程性评价可以时刻关注学生动
态,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教师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做出相应调整。
两种评价方式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必须把过程性评价和终
结性评价紧密结合,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利用系统软
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程跟踪监测,线上进行创新作品展示和自评与互评等环节,利用线下
测试进行最终考评,线上线下的充分融合才能保障两种评价方式的充紧密结合,进而能够给
出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评价。

37
结语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响应了国家关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结
合的政策号召。虽然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水平不高;技术支持不
到位;学校支持不到位;融合程度不深,浮于表面;学生发展性评价不够完善等问题。但是,
总体来说,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期待该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学方式改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当
然,保障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政策、制度、人力、资金和技术的大力支持,需
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相关部门的鼎力配合。研究者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促进线上线下
融合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提升策略:提供高质量的网络环境和资源;教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
素养;学校给予高度支持;加深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建立多维动态、全过程
的评价体系。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实施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未来学生
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会得到不错的改善和提升。
当然,由于调研期间疫情封校,无法与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且研究者的时间
和精力也相对有限,导致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一方面,问卷的维度划分不够严谨;
另一方面,教师样本量较少,涉及的区域较小。研究者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对融合教学
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以期促使本研究更加的完善和严谨。

38
参考文献

期刊

中文类:
[1] 高卓.混合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4):
40-42.
[2] 冯卉姗,田佳明,杨宇,许传斌,牟焕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应用
现状述评[J].经济师,2022(2):201+203.
[3]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
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4] 韩志祥.走向“双线融合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20(24):17-24.
[5]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7(5):74-81.
[6] 胡 燕 , 孔 凡 哲 , 龚 少 英 . 线 上 线 下 融 合 : 小 学 美 育 新 路 向 [J]. 教 育 研 究 与 实
验,2021(3):79-82.
[7] 黄怀群,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 (1):
9-14.
[8] 黄华林.“后疫情时代”初中信息技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策略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
装备,2021(24):52-54.
[9] 何克抗.(2012).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e-learning 与高等学习的教学改革.现代远程
教育研究,(3),13-20.
[10] 何 克 抗 . 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 教 育 技 术 理 论 的 新 发 展 ( 上 )[J]. 电 化 教 育 研
究,2004(3):1-6.
[11] 蒋志辉,赵呈领,李红霞,梁云真,黄琰.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满意度研究:发展、影响因素
与提升路向[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3):34-43.
[12] 金艳.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J].中国外语,2010(1):68-76.
[13] 贾 丽 萍 , 李 慧 芳 . 线 上 线 下 相 融 合 的 教 学 模 式 研 究 与 实 践 [J]. 计 算 机 时
代,2021(10):90-92+95.
[14] 李 丽 莎 . 线 上 线 下 融 合 教 学 模 式 的 实 践 与 研 究 [J]. 中 小 学 信 息 技 术 教
育,2021(S1):75-76.
[15] 李 淑芳 .多元融合的 线上线下混合教 学模式构建 及应用 [J].西北成 人教育学院 学
报,2019(1):85-91+101.
[16] 李艳.信息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活动开展——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
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1(9):113.
[17] 李 成 严 , 高 峻 , 唐 远 新 , 陈 德 运 . 翻 转 课 堂 教 学 评 价 体 系 研 究 [J]. 计 算 机 教
育,2015(11):100-103.
[18] 李华,魏一通.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
育,2020(10):58-66.
[19] 李 逢 庆 , 韩 晓 玲 . 混 合 式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体 系 的 构 建 与 实 践 [J]. 中 国 电 化 教
育,2017(11):108-113.
[20] 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
2020,No.325(05):5.

39
[21] 刘万海,董欣雨.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线上线下教学耦合发展的趋势和特征[J].教育导
刊,2021(11):19-23.
[22] 刘霞,张敏.线上线下混合与课堂翻转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以战略管理课程为例
[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198-200.
[23] 刘 紫 玉 , 王 赛 楠 . 混 合 式 教 学 学 习 效 果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构 建 [J]. 教 育 教 学 论
坛,2018(19):150-151.
[24] 刘 威 童 , 汪 潇 潇 . 混 合 式 教 学 满 意 度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J]. 现 代 教 育 技
术,2019,29(1):107-113.
[25] 卢博,路艳琼.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以高等数学为例[J].教
育教学论坛,2020(28):242-243.
[26] 卢丽华,孙新洋.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教育现代化,2019
(44):78-80.
[27] 马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创新[J].教育学术
月刊,2020(7):97-105.
[28] 孟 庆 亮 . 情 景 教 学 理 论 视 角 下 的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教 学 研 究 [J]. 教 育 与 职
业,2014(3):148-149.
[29] 牟占生,董博杰.基于 MOOC 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以 Coursera 平台为例[J].现代教
育技术,2014,24(5):73-80.
[30] 穆肃 ,王雅 楠,韩蓉 .线上 线下融合 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 与原则 [J].开放教育研
究,2021,27(5):63-72.
[31] 谭明鄂,翁成福.“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线上线下交互融合式教学初探[J].中国现代教
育装备,2021(4):59-61.
[32] 唐 厚 兴 , 胡 启 帆 . 线 上 线 下 融 合 教 学 模 式 认 知 的 探 讨 [J]. 创 新 创 业 理 论 研 究 与 实
践,2022,5(7):126-128.
[33] 王佳文.O2O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0(1):5-8.
[34] 王月芬.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内涵、实施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6):19-25.
[35] 徐才华,徐晔,秦霞,黄克峰,陈静静.电气技术基础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实践[J].大学教
育,2022(3):72-74+85.
[36] 王萍,娄瑞娟,张永萍. 形成性评价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语
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6):158-160.
[37] 王燕萍.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J].外语界,2006(S1):96
-99,107.
[38] 温 佳 伟 . 混 合 式 教 学 模 式 下 学 生 学 习 效 果 的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J]. 科 技 创 新 导
报,2019,16(14):200-201+203.
[39] 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解读
[J].中国电化教育,2012.
[40] 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
学,2005,(10):50-56.
[41] 虞花荣.情景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
(10):23-25.
[42] 张 建 林 , 高 冉 , 张 洪 涛 . 线 上 线 下 教 学 融 合 下 的 发 展 性 评 价 探 讨 [J]. 教
师,2021(11):56-57.
[43] 张文兰.基础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策略—基于《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
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解读与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16(3):3-6.

40
[44] 周 晓春 .基于混合教 学模式的评价体 系构建和等 级量表设计 [J].长春师 范大学学
报,2018,37(11):163-167.
[45] 朱德全,罗开文.“双线融合教学”:高等教育未来教学的新形态[J].现代教育管
理,2022(2):1-8.
[46] 张 其 亮 , 王 爱 春 . 基 于 “ 翻 转 课 堂 ” 的 新 型 混 合 式 教 学 模 式 研 究 [J]. 现 代 教 育 技
术,2014,24(4):27-32.
[47] 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开放教育研
究,2021,27(1):13-23.
[48] 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19):30-34,79.
[49] 赵 攀 , 靳 越 , 蒋 志 良 . 学 生 学 习 效 果 的 影 响 因 素 及 提 升 策 略 [J]. 西 部 素 质 教
育,2019,5(15):208.
外文类:
[1] A Blended Learning Model Supported with Web 2.0 Technologies[J].Proceed-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2794-2802.
[2] Al-Busaidi K A, AlShihi H. Key Factors to Instructors ‘ Satisfaction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in Blended Learning[J].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12(1):18-39.
[3] Barnum C, Paarmann W. Bringing Introduction to the Teacher: A Blended Learning Model [J].
T H E Journal,2002,30(2):56-64.
[4] Bersin J. The blended learning book: Best practices, proven methodologies, and lessons
learned[M].John Wiley & Sons,2004.
[5] Hall,O.P.(2010)Blended learning systems: New directions in graduate management education
[A].In Wang F,L,Fong J.,& Kwan R.C.(Eds.),Hybrid learning models(advanced tools,
technologies,and applications) (pp.339-354) [C].The United States,NJ: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 (an imprint of IGI Global).
[6] Irawan Vincentius Tjandra,Sutadji Eddy, Widiyanti, Law Hau Fai Edmond. Blended leaning
based on schoology: Effort of improvement learning outcome and practicum chance in
vacational high school[J]. Cogent Education,2017,4(1).
[7] Lee,F,Wong,K,Cheung,W.,&Lee,C.(2009).Deployment of a web-based critiquing
system for essay writing in hybrid learning environment [A].In Wang F.L., Fong J.,&Kwan
R.C,(Eds),Hybrid learning models (advanced tools , technologies , and
applications)(pp . 393-405) [C]. The United States ,NJ: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an
imprint of IGI Global).
[8] Lim D H , Morris M L. Learner and Instruc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ing Outcomes
within a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09(4) :
282-293.
[9] Maja,G.(2011).Blended learning in an ESL Class: A Case Study.[J]. CALICO Journal.
[10] Means B, Toyama Y, Murphy R, etal.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Online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f Online Learning Studies[J].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9,115(3):93.
[11] Poon J.Blended Learning :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for Enhancing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J].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Teaching,2013(2):271-288.
[12] Silvia, m.&P. mILAN & H. Pavel.(2015). Efficiency of Blended learning in Teaching
Mathematics at Primary School [J].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 Application(ICEA2015).
[13] Tatiana, K.&S.(2011). Blended Learning in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CT for Language learning.

41
[14] Tatiana,K.&S Tatiana.(2011).Blended Learning in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CT for Language Learning”.
[15] Vaughan N. Designing for an Inquiry based Approach to Blended and Online Learning [J].
RevistaEletroprica.de Eduacao,2015(3):30-47.
[16] Wasoh F. Exploring the Roles of Blended Learning as an Approach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17] Wu J H,Tennyson R D Hsia T L. A Study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a Blended e-learning
System Environment[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1)155-164.
[18] Yen J C , Lee C Y. Exploring Problem Solving Patterns and Their Impact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in A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J].Computers &
Education,2011(1):138-145.
[19] Zhang,J.P.(2008).Hybrid learning and ubiquitous learning [A].In Fong,J, Kwan,R.,
& Wang,F.L.(Eds.),Hybrid learning and education(pp.250-258) [C].Hong Kong,
NJ:Springer
著作:
[1] 陈光海,汪应,杨雪平.信息化教学理论、方法与途径[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2] 陈晓红.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 李森,王牧华,张家军.课堂生态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 王菊平,周优钢,赵诗勇.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及能力体系研究[M].银川市:宁夏阳光出
版社,2019.
[7] 王平.以实践共同体模式指导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8] 吴丽华.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9] 吴颖惠,李芒,侯兰.信息化学习方式教学课例研究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
版,2017.
[10] 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硕博论文:
[1] 陈含笑.小学数学生态式教学模式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2.
[2] 陈丽娜.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3] 陈思颖.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
学,2020.
[4] 冯建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实践研究[D].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2021.
[5] 郝军.中学历史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1.
[6] 邱小彬.河南省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7] 吴婧.融合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8] 武小力.在线学习任务设计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9] 徐佳玉.基于人人通平台初中物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
学,2021.
[10]张杏芳.基于知识分类的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11]张业帷.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探索与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
学,2021.

42
附录 A

线上线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为了解大家对线上、线
下教学模式的态度和学习效果,我们设计了本次问卷。本问卷实行无记名的方式,题目选项
没有对错之分,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感谢您的配合与参与!
一、基本信息
1.请选择您的性别
A.男 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七年级 B 八年级 C 九年级
3.学校性质:A 公立学校 B.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
4.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课程:A.是 B.否
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现状调查
1.你能熟练使用电子设备,能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知识预习和复习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2.你能熟练操作网课平台的各个模块和功能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3.你能熟练利用学习软件完成线上作业和订正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4.你能熟练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或 APP 提高自己的语言或写作能力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5.你能熟练在网络平台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6.你经常观看微课视频来进行知识预习。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7.你经常主动观看名师讲座,与名师互动交流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8.你经常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小组活动,主动承担组内责任和义务

43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9.你经常主动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答疑解惑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0.你经常主动在网络上交流学习心得和困惑,分享自己的设计作品或视频剪辑作品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1..你非常了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2.你认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简单结合即为融合教学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3.你认为把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引进课堂就是融合教学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4.你认为不受时间或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就是融合教学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5.你认为该模式下线上教学有助于实现探究性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
A. 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6.你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比纯线下教学模式效果好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7.你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更能调动你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8.你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能促进你综合素质的提高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9.你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能促进你创新能力的提高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20.疫情过后,你认为应继续实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三、 开放性问答题
21.你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有什么建议,请写下你的宝贵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附录 B

线上线下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为了解大家对线上、线
下融合教学的态度和效果,我们设计了本次问卷。本问卷实行无记名的方式,题目选项没有
对错之分,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感谢您的配合与参与!
一、基本信息
1.请选择您的性别:A.男 B. 女
2.所任学科:A.语文 B.数学 C.外语 D.物理 E.化学 G.生物 H.历史 I.政治 J.地理
3.任课年级:A.七年级 B.八年级 C.九年级
3.年龄: A.20-30 B 31-40 C 41-50 D 51-60 E 61 岁及以上
4.职称: A.无职称 B.三级 C 二级 D 一级 E 高级教师
5.学历:A.专科及以下 B. 本科 C.研究生
7.教龄:A.5 年及以下 B.6-10 年 C.11-15 年 D.16-20 年 E. 21 年及以上
8.您是否参加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相关培训课程:A.是 B.否
二、单选题
1.您非常了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2.您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不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简单结合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3.您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不是仅把优质的网络资源加入到日常教学中即可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4.您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5.您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分类,能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应的知
识配置到不同的教学形式中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6.您能熟练的把网络优质的教学视频加入课堂教学中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45
7.您能熟练的制作微课视频供学生预习和课后复习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8.您能熟练的设计教学 PPT,并能熟练剪辑视频、设计课堂互动游戏、线上提问、作答和颁
发虚拟礼物等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9.您能熟练运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各个模块和功能,顺利进行线上教学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0.您能熟练的进行线上作业批改和与学生进行课后答疑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1.您能熟练利用软件记录线上学生课堂反映,进行数据分析,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差别
辅导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2.您经常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活动等细节加入学生评价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3.您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综合
素质的培养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4.您认为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考和高考等考试成绩不能全面代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检
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5.您经常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仅依靠最终考试成绩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6.您经常邀请教师、家长、校外专家和其他群体等多方主体参与到学生的评价工作中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7.您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比纯线下教学模式效果好.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18.您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能促进你教学水平的提高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符合 D.不太符合 E 完全不符合
19.您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能促进您信息素养的提高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46
20.您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能做到教学目标的分类,能充分利用面对面教学的时间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21.你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22.疫情过后,您认为学校应继续推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A.非常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符合 D.比较符合 E 完全符合
二、开放性问答题
您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有什么建议,请写下您的宝贵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附录 C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实施情况访谈提纲

一、指导语
尊敬的老师,您好!本次访谈是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请您
根据目前的情况和经历谈谈您的看法,提出宝贵意见。您的建议将对我的整个研究起到重要
的作用!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访谈时间:
访谈地点:
被访者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工作单位:
学历: 职称: 所任年级: 所任学科:
二、具体问题
1. 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现在学校线上线下教学各自的比例是
多少?
2. 请问您信息技术水平处于什么阶段,能否轻松的完成线上教学资源搜索、线上授课、微
课和课件制作等教学任务?
3. 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学校是否支持?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如何?是否开展了相
关的教学技能培训课程,效果如何?
4. 请问在授课过程中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线下和线上教学是否能够有效融合?
您遇到了哪些问题?
5. 请问您如何检测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请例举您用过的方法。
6. 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愿景和建议。

48
附录 D

教师访谈内容记录
根据访谈提纲对 6 位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在征得被访教师的同意后,研究者对访谈
内容进行了记录和整理,访谈内容不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问题。下面是关于 6 位教师访谈内
容的详细记录:

教师 Y 的访谈记录
1.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现在学校线上线下教学各自的比例是多
少?
教师 Y:我对该教学模式的了解不是很多,应该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充分结合,疫情期
间学校就展开了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只能等疫情较轻的时候再进行。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
的话,线上教学可以 40%线下教学 60%就差不多了。
2.请问您信息技术水平处于什么阶段,能否轻松的完成线上教学资源搜索、线上授课、微课
和课件制作等教学任务?
教师 Y:我认为我的信息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基本的线上教学资源搜素、课件制作和
线上授课的基本操作还可以得心应手,但对于稍微复杂的微课视频制作、视频剪辑、制作线
上互动课堂游戏等就有些困难了。基本需要向年轻教师请教,或者自己在网络上学习微课制
作的相关课程,但是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多,用在这方面的学习时间不并不多。
3.学校是否支持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如何?是否开展了相关的
教学技能培训课程,效果如何?
教师 Y:学校是比较提倡和支持的,经常鼓励学校的老师学习如何进行融合教学,开展了相
关认知和技能培训课程,但是效果一般,部分教师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参加培训课程。学校
的网络基础设施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完备的,每位教师配有办公电脑,每间教室都配置多媒体
教学设施,我非常喜欢用多媒体上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游戏互动,
特别是英语学科,听力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好的音频是必备的。我们学校安装的是希沃系统,
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教师可以进行书写,画图、截图保存、课件、视频和音频的播放。只是,
对于设备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升级和维护不太及时。
4.请问在授课过程中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线下和线上教学是否能够有效融合?您遇到
了哪些问题?
教师 Y:我认为教学效果没有预期的理想,线上授课的基础知识容易造成学生的两级分化,
理解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基本靠着微课视频的讲解就可以完全掌握基本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型,
但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完全靠自己掌握所有知识,这部分学生对于线下进行的探究
性活动是非常吃力的。教师需要额外花费大量时间为这部分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我认为我的
教学负担更重了。
5.请问您如何检测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请例举您用过的方法。

49
教师 Y:我一般在线上授课时直接提问,进行随堂小测验或通过提交的线上作业评估学生的
知识掌握情况,也可以直接进行传统的纸笔测试,对比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6.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愿景和建议。
教师 Y:希望相关教学平台和软件能进行技术升级,加大对不合格的教学资源的筛选力度,
可以更好的监督学生课堂表现,设计出更多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小程序。希望学校能安排
更多的时间让教师进行信息技能培训,减少不必要的教学任务。

教师 T 的访谈记录
1.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现在学校线上线下教学各自的比例是多
少?
教师 T:我对该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相对较少,学校是积极提倡实施该教学模式,七年级
和八年级的地理课全部由我一个人担任,我实在没有空闲的时间去了解和学习。我认为应该
线上 50%和线下 50%吧。
2.请问您信息技术水平处于什么阶段,能否轻松的完成线上教学资源搜索、线上授课、微课
和课件制作等教学任务?
教师 T:我能够熟练的制作教学课件和进行网课,不过对于如何制作微课视频就不太行了,
我比较喜欢更加直观的面对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便于我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
3.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学校是否支持?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如何?是否开展了相关
的教学技能培训课程,效果如何?
教师 T:学校非常支持,学校为每位教师都配备了电脑,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不过电脑
系统版本比较低,经常出现视频或音频无法正常播放、黑屏、卡顿等现象,学校每学期都会
开展为期一周的信息教学技能培训,我的教学任务太重了,没有太多时间提升自己这方面的
技能,导致我只参加了一次。
4.请问在授课过程中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线下和线上教学是否能够有效融合?您遇到
了哪些问题?
教师 T:在学习能力比较好的班级,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班级,
教学效果就不太理想,线上线下融合的也不太好,我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重新梳理知识
点,更加费时费力了。毕竟每个班级的学生资质有一定的差异,我代课的班级比较多,各班
无法实现均衡的学习效果。
5.请问您如何检测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请例举您用过的方法。
教师 T:我一般就直接提问或进行随堂小测验,不过线上课堂的教学效果实在一般,学生参
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我一般播放一些地理趣味知识小视频来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
6.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愿景和建议。
教师 T: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学校可以开设更多的信息教学技能培训,及时进行软件

50
系统升级,加大对该教学模式的大力宣传,加深教师和学生对于该教学模式的认知和理解。
希望家长多多理解和配合教师的工作,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来提升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教师 W 的访谈记录
1.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现在学校线上线下教学各自的比例是多
少?
教师 W:学校倒是每次大会上都提倡实施该教学模式,对此我没有过多关注,说实话我对该
教学模式不是很了解,我更喜欢直接面对学生,我不太能接受这些新兴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至于具体占比也不是很清楚。
2.请问您信息技术水平处于什么阶段,能否轻松的完成线上教学资源搜索、线上授课、微课
和课件制作等教学任务?
教师 W:我基本不会什么信息教学技能,多年来,我都是直接板书教学,教学课件都很少使
用。疫情期间,不得不线上授课的时候,我一般向其他教师借用课件,或者自己制作简单的
课件进行教学,我特地学习了怎么进行上网课,就屏幕共享这个功能我都学了半天,更不要
说什么微课制作或者视频剪辑之类的高难度的了。
3.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学校是否支持?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如何?是否开展了相关
的教学技能培训课程,效果如何?
教师 W:学校非常支持,每次大会都提倡教师实施该教学模式,我看有几个班级进行了试点
教学,据说效果还可以。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是比较完善的,也开展了相关技能培训课程,
很多老师都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技能,不过,我带八个班级的道法课,实在抽不出时间来去参
加培训课程,学校也没强制每一位教师都参加,我也就错失机会了。
4.请问在授课过程中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线下和线上教学是否能够有效融合?您遇到
了哪些问题?
教师 W:我认为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课堂状态不是很好,学生的学习自律性差,
无法专注课堂线上课堂教学。另外,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回答问题,课堂
提问也是支支吾吾,基本都是我一个人的课堂。课后作业的提交质量也不是很理想,部分学
生是网上直接搜索答案,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恢复线下教学的时候,学生的知识出现了断层,
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我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重新讲解学过的知识点。
5.请问您如何检测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请例举您用过的方法。
教师 W:我一般就是直接提问或做课堂练习,或者做单元测试题,过后再详细讲解,线上学
习导致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是大打折扣,我无法切实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
情况,我一般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是否完全掌握重要知识点。
6.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愿景和建议。
教师 W:希望学校可以减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希望实
验比较成功的班级可以多分享成功经验,还有希望学校能留给老教师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信息

51
技能培训,最好能够进行一带一帮扶。家长可以多多配合教师的工作,监督学生的线上学习
情况。

教师 L 的访谈记录
1.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现在学校线上线下教学各自的比例是多
少?
教师 L:我对该教学模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认为该教学模式可以使信息技术与教学充分
结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分类,能有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主要起引导监督
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我认为推行该教学模式任重道远,具体实施起来可能
有不少的困难需要克服。对于法语教学来说,线上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语法规则和
发音规则,这样就为课上实际操练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和
对话练习,我建议线上线下各占 40%和 60%吧。
2.请问您信息技术水平处于什么阶段,能否轻松的完成线上教学资源搜索、线上授课、微课
和课件制作等教学任务?
教师 L:我认为的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不错,我已经获得了计算机二级证书和希沃信息技能优
秀证书,能比较轻松的完成上教学资源搜索、线上授课、微课和课件制作等教学任务,我还
经常给其他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线上教学对我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我还经常利用其他小程
序辅助教学,学生比较喜欢新颖的授课方式。
3.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学校是否支持?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如何?是否开展了相关
的教学技能培训课程,效果如何?
教师 L:学校非常支持推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学校网络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硬件配备
比较齐全,软件系统的升级和维护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开展了信息技能培训课程,我认
为课程比较不错,教学需要的基本信息技能都涉及到了,为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做到全员受益。
4.请问在授课过程中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线下和线上教学是否能够有效融合?您遇到
了哪些问题?
教师 L:我认为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提升,由于该教学模式实施的时间不长,教学效果的改善
没有预期的那么明显,因为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学生自律性差、无法监督
学生的课堂变现,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气氛沉闷等问题。我认为融合的不太好,线上
教学的内容没有在线下得到及时的练习和巩固,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有些学生甚至出
现知识断层。
5.请问您如何检测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请例举您用过的方法。
教师 L:我一共代两个班级的法语课,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太一样,对于基础比较好
的班级,我一般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自行学习语法和发音规则,线下直接进行听力和口语练
习,学生只需在平台直接提交自己的语音作业即可。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我仍然鼓励学生

52
自行学习,线下课堂再进行基础知识回顾之后再进行听力和口语练习,课上留出五到十分钟
进行语法习题练习,主要通过随时提问和课堂小测验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6.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愿景和建议。
教师 L:希望线上教学平台能够进行技术升级,为教学和学生提供更加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
希望学校能给与该教学模式更多的支持,希望家长能够配合监督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共同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 H 的访谈记录
1.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现在学校线上线下教学各自的比例是多
少?
教师 H:我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应该是线上线下教学的充分结合
吧,实现教学目标分类,着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
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至于线上线下的占比是多少,我认为应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
的学习基础来定吧,不能盲目的一刀切。
2.请问您信息技术水平处于什么阶段,能否轻松的完成线上教学资源搜索、线上授课、微课
和课件制作等教学任务?
教师 H:我的信息教学处于初级水平吧,简单基本的线上教学和课件制作可以轻松完成,对
于难度比较大的微课制作不是很熟练,我基本上通过在网络上搜索微课视频的操作教程进行
自学,如果时间来不及的话,我就直接注册教学平台或视频 APP 的会员,直接下载比较优质
的教学视频。
3.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学校是否支持?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如何?是否开展了相关
的教学技能培训课程,效果如何?
教师 H:学校非常支持,学校的网络和基础设施非常完善,但是不是所有教师都能熟练的进
行操作,系统的维护不是很及时。学校在每学期开始都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信息教学技能培训,
宣传该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理念,学校会把参加培训作为本月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学校的监
督执行力度非常到位,教师整体的信息教学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4.请问在授课过程中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线下和线上教学是否能够有效融合?您遇到
了哪些问题?
教师 H:我认为实行该教学模式的班级教学效果有所提升,教师和学生比较期待继续实习该
教学模式。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融合度不是很理想,目前只有学习成绩比较好和学习自律性比
较高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预习掌握左右知识点,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在课前不能完全掌
握所有知识点,还需要教师再次进行讲解。部分学生的自律性比较差,时常自己偷偷打开其
他游戏或视频页面,不能做到自主学习,线上学习时需要家长在旁边监督学习,家长也是叫
苦连天。

53
5.请问您如何检测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请例举您用过的方法。
教师 H:我一般通过检查学生观看预习视频的时长,课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参加小组活动的
发言次数,作业提交的质量和次数,在学习通发表学习心得和数学解题思路的篇数,线上问
卷小测试等方式来检测学生是否彻底掌握知识并熟练运用。
6.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愿景和建议。
教师 H:希望线上教学平台可以向教师定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有关数据,节省教师每天
查询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的时间,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堂活动设计
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另外,希望学校可以成立专业的教研团队,定期向教师普及新的教
学理念和教学技能。

教师 Z 的访谈记录
1.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现在学校线上线下教学各自的比例是多
少?
教师 Z:我对该教学模式比较了解,我认为该教学模式可以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利于
培养信息社会所需的人才。它可以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分类,
能有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主要起引导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
地位。我认为推行该教学模式任重道远,具体实施起来可能有不少的困难需要克服。对于语
文教学来说,线上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语法生字词和阅读写作技巧,这样就为课上
实际操练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我认为线上线下各占 40%和 60%比较合适。
2.请问您信息技术水平处于什么阶段,能否轻松的完成线上教学资源搜索、线上授课、微课
和课件制作等教学任务?
教师 Z:我认为我信息教学技能应该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我能够轻松的完成线上教学资源
搜索、线上授课、微课和课件制作等教学任务。这些技能在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中已经
得到了充分的训练,研究生期间学习了希沃教学课程并拿到了合格证书,我在本科期间获得
了计算机 VB 二级证书,我认为完全具备信息教学的基本技能。
3.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学校是否支持?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如何?是否开展了相关
的教学技能培训课程,效果如何?
教师 Z:学校非常支持,学校斥巨资为学校配备了最先进的电脑设备和软件系统,并聘请了
专业人员电脑维修和系统维护,还定期为教师开设信息技能培训课程,教师整体的信息教学
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4.请问在授课过程中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线下和线上教学是否能够有效融合?您遇到
了哪些问题?
教师 Z:我们学校是该教学模式的试点学校,实验班比普通班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不过融合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一时间还不能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54
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技
能的要求比较高,这部分学生的课堂监督不到位,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自律性和基础比较
好的学生,学习效果比较好,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5.请问您如何检测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请例举您用过的方法。
教师 Z:一般在线上授课时直接提问,检查微课视频的观看时长,进行随堂小测验或通过“小
管家”提交的线上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通”进行签到和只是
分享,学生可自行提交自己的英语朗读音频到小程序,帮助自己进行语音纠错。学生也可以
在写作平台进行作文提交,平台可以直接给出分数和修改意见,学生通过多次修改和提交直
到达到自己满意的分数为止,这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6.请您谈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愿景和建议。
教师 Z:希望通过技能培训可以使教师的整体信息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希望学校、家长
和教师共同配合该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5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