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2016 年第 12 期(总第 284 期)

DOI:10.13811/j.cnki.eer.2016.12.018 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

教师工作坊在线讨论深度实证研究
—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工作坊为例
——

黄庆玲 1, 李宝敏 2, 任友群 3

(1.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 200062;2.华东师范大学 开放教育学院, 上海 200062;


3. 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上海 200062)

[摘 要 ] 随 着 信 息 技 术 的 发 展 ,基 于 工 作 坊 的 教 师 研 修 成 为 一 种 新 的 教 师 研 修 模 式 ,为 了 提 高 教 师 远 程 培 训 的 质
量 ,在 线 讨 论 成 为 教 师 工 作 坊 不 可 缺 少 的 组 成 部 分 。 深 度 讨 论 是 深 度 学 习 与 批 判 性 思 维 发 展 的 重 要 条 件 。 为 了 探 究 目
前 教 师 工 作 坊 的 讨 论 现 状 以 及 影 响 教 师 工 作 坊 在 线 讨 论 深 度 的 因 素 , 本 文 根 据 人 数 分 布 随 机 选 择 12 个 教 师 工 作 坊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对 在 线 讨 论 整 体 深 度 进 行 分 析 ,并 在 此 基 础 之 上 对 不 同 话 题 类 型 、不 同 坊 主 发 帖 数 以 及 不 同 人 数 的 工
作 坊 讨 论 深 度 进 行 比 较 分 析 ,揭 示 教 师 工 作 坊 讨 论 的 特 点 及 影 响 因 素 ,提 出 合 理 构 建 工 作 坊 、促 进 教 师 协 同 知 识 构 建
以 及 促 进 教 师 在 线 讨 论 深 度 的 建 议 ,对 于 提 升 工 作 坊 研 修 质 量 、促 进 教 师 学 习 与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 关键词 ] 教师工作坊; 教师学习; 在线讨论深度
[ 中图分类号 ] G434 [ 文献标志码 ] A
[ 作者简介 ] 黄庆玲(1990 —),女,河南信阳人。 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研究。 E-mail :979016864@qq.com 。 李
宝敏为通讯作者。

习共同体。 教师工作坊作为网络研修社区的重要组成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部分,是由具有共同目标,希望提高自身教学实践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了解决目前教师培 识、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师组成 ,是一
训 中 存 在 的 项 目 分 散 、内 容 泛 化 、标 准 不 全 、模 式 单 个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 [3]。
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在 2013 年下发 互动是教师工作坊活动的灵魂,教师通过在其所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的学习共同体与他人进行对话而产生观点或知识,
提升工程的意见》, 要求按照教师的实际需求实施培 这些观点和知识是影响教师进行深度学习的关键因
训、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 ,全面提升 素[4]。因此,为了提高教师在线培训过程中的人际互动,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
。 并于 2014 年 3 月颁布 促进教师的深度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在线讨论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指导各地 往往成为基于工作坊的研修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文件指出,“依托 分。 在线讨论是工作坊研修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对于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 完善教师的认知结构,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共同探
训,创新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 索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教师的知行合一与深度
行机制” 。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包括为每位学员开通
[2]
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深度的在线讨论是教师研修质
“个人空间”、为学科专家建立的“教师工作坊”、“学校 量的保障,了解目前教师工作坊在线讨论深度 ,探究
社区”和“区域社区”,促进教师同行交流,形成教师学 在线讨论的影响因素, 对于提升工作坊研修质量、促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小学教师学习力诊断与干预研究”(项目编号:16YJA880016)

121
电化教育研究

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 Garrison 等 是指在线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以文本为主要的形式,


人在 2000 年开发的探究社区模型框架(Community of 师生、生生等通过 BBS、答疑、聊天室等工具进行的交
Inquiry)为依据,从认知临场感这 一 角 度 分 析 教 师 工 互,这种异步讨论方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目的在
作坊整体的在线讨论深度以及不同主题类型、不同坊 于促进知识建构和高级思维的发展 [12]。 文章所指的在
主发帖数、不同人数的工作坊在线讨论深度 ,了解目 线讨论是工作坊成员在工作坊讨论区的发言,包括引
前教师工作坊在线讨论开展的现状及不足,在此基础 发讨论的话题、分享学以致用成果、针对讨论话题深
之上提出了提高在线讨论深度的合理化建议。 入探讨。 深度的在线讨论能够促进学习者对课程内容
的深层次理解,促进学用结合的转化,锻炼其批判性
二、研究依据:
思维能力,引发深度学习 , 促 进 教 师 在 工 作 实 践 情 境
教师工作坊与在线讨论深度的相关研究
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 教师工作坊 为了更好地发挥在线讨论的作用, 促进学习者获
工作坊(Workshop )是一种聚焦问题与主题、共同 取知识,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
探讨、在合作共同体中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 本研究 方面。 (1)开发在线讨论编码表:为了深入分析在线讨
所指的教师工作坊实际上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的网 论内容,研究者基于一定的理论框架或者特定的需求,
络平台,是教师研修的一种新方式。 参加研修的教师 开发在线讨论编码表,比如 Henri 的分析模型,布鲁姆
以工作坊为基本单位建立学习共同体,以研训制度为 学习目标分类框架,Garrison、Anderson 和 Archer 的探
保障,网络活动作为基本手段,并在各种研修工具的 究社区模型等用来对讨论内容进行深度分析 [13]。 (2)
辅助下开展常态化协作研修。 参加培训的教师在由教 探究在线讨论程度:研究者将在线讨论编码表作为理
研员、 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坊坊主的引导下,自 论框架,对在线讨论内容进行分析,比如万力勇等人通
主开展多种研修活动,坊中的成员间通过分享、协作、 过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在线讨论帖进行分析, 发现学
互助等多种途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得教师培训 习者大部分的互动属于浅层次的互动,深度不够 [14];黎
由“教的活动”转向“学的活动”[5]。 加厚等通过对教师博客的在线讨论内容进行分析,发
工作坊模式引入教师培训领域,最初的研究主要 现教师群体间的交互仍停留在浅层,有待提高 [15]。 (3)
关注于对这种新的研修模式的探索, 如林志淼等人对 探究在线讨论影响因素:针对在线讨论深度不够、质量
工作坊式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研究 ,李德燕等人对特 [6]
不高的问题,研究者对影响在线讨论的影响因素进行
级教师工作坊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 随着基于工作坊的
[7]
探究,发现影响在线讨论的因素主要有 :讨论平台与
研修模式在教师培训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者对于教 社区的成熟度、教师反馈与评价、讨论话题、任务目标
师工作坊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 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关 与任务内容、学习者对待在线讨论的态度 、助学者干
注如何提高教师工作坊的研修质量。 张思等人从互动 预、核心参与者的兴趣和水平等 [16][17][18]。
的角度探究了教师工作坊知识共享行为[8];刘伟菁等人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为教师工作坊这一学习共同
从工作坊学习环境的角度, 关注教师工作坊研修的运 体在线讨论的研究分析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研究探讨
作方式及活动的主题选择[9];李立君等站在工作坊成员 了教师工作坊的整体讨论深度,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究
构成 的 立 场 ,将 “重 要 他 人 ”概 念 引 入 教 师 工 作 坊 网 了讨论主题的设计、坊主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工作坊
络研修,通过分析研究认为,“重要他人”的主要可能 人数多少对在线讨论深度的影响等。
来源”是坊主、学伴以及管理者等 。 然 而 国 内 目 前 [10]

三、研究设计
从在线讨论深度及 问题解决视角分析教师学习过程
作为教师工作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关注并不是很 1. 研究对象及工作坊选取
多。 本研究以 2015 年南宁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
2. 在线讨论深度 升工程中数学学科教师工作坊作为研究对象 。 2015
网络群体的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Online )是 年 8 月 15 日, 由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承办的
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 “2015 年南宁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正式
的思想和事实,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能在众多 开班,参加远程培训的市直属有关学校共计 15463 名
思想间进行分析和联系,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 学员。 培训于 10 月 30 日结束。 工作坊的选取主要根
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 在线讨论 [11]
据整体人数的分布情况,选择三组不同人数分布的工

122
2016 年第 12 期(总第 284 期)

作 坊 进 行 研 究 , 分 别 为 “10~20 人 ” 组 ( 坊 1~ 坊 4)、 赋予递增的分值。 如触发阶段帖子数为 n1,探索阶段


“40~50 人 ” 组 ( 坊 5~ 坊 8)、 “60~70 人 ” 组 ( 坊 9~ 坊 为 n2, 整 合 阶 段 为 n3, 解 决 阶 段 为 n4, 则 平 均 得 分
12),结果见表 1。 Score 计 算 公 式 为 :Score=(n1×1+n2×2+n3×3+n4×4)/
表1 工作坊样本及基本信息 (n1+n2+n3+n4 )[22]。 总结后的编码框架见表 2。
坊主发帖数 表2 讨论帖内容分析编码框架
工作坊 工作坊人数 帖子总数 坊主发帖数
百分比 阶段 指 标 界 定 评分
坊1 12 14 2 14.3% 发现问题 设置问题情境
坊2 15 33 0 0 触发 提出 问 题 , 或 从 新 的 角 度 讨 1
疑惑
坊3 11 28 0 0 论问题

坊4 16 30 3 10% 个人叙事 、描 述 事 实 、阐 述 个
信息交换、共享
坊5 48 175 24 13.7% 人观点(没有论据支持)
探索 2
坊6 47 88 9 10.2% 对含糊、 存在分歧
头脑风暴、争论等
的知识进行讨论
坊7 46 85 7 8.2%
观点联结、 建构与 整合 来 自 不 同 的 资 源 及 他 人
坊8 45 109 8 7.3%
整合 的观点、信息等
坊9 70 248 18 7.3%
整合 明确 参 与 者 信 息 包 含 的 解 决 3
坊 10 66 257 4 1.6%
创建解决方案 方法 (将 成 员 论 述 的 信 息 作
坊 11 68 293 14 4.8%
为问题解决方案)
坊 12 62 351 8 2.3%
不断应用于现实世
提供如何解决问题的案例
2. 研究依据与研究方法 界以测验解决方案
解决 4
本研究所用到的评价在线讨论深度的方法是探 解释 问 题 为 何 以 特 定 的 方 式
维护问题解决方案
究 共同体模型的 COI 框架的要素之一——
—认知临场 得以解决
感 (Cognitive Presence),它 反 映 了 个 体 高 阶 知 识 的 获 无效 无法归类到以上类型的讨论帖 0
取和应用,同批判性思维联系密切 。 通过实践探究过 [19]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程促进深度学习与意义建构,认知临场感的发展包括
四个阶段,Garrison 等人对四个阶段的描述如下 [20]。 1. 工作坊整体在线讨论统计结果
触发阶段:“触发事件”是指在线讨论过程中提出 对所选工作坊中的所有讨论帖进行编码统计,结
问题与困难,能够引发学员思考的讨论。 由发现问题 果见表 3。 在 1711 个讨论帖中,有 220 个触发阶段的
和疑惑两个指标构成,是在线讨论的开始阶段。 讨论帖,其中为发起讨论而设置的研讨问题的帖子占
探索阶段:个体之间通过头脑风暴、质疑或信息交 16.4%, 其余是学习者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疑惑以及
换等活动开展探究活动, 进行批判性反思和批判性活 新的讨论问题;探索阶段的讨论帖中,学员发现讨论
动,由信息交换、共享和对含糊、存在分歧的知识进行 观点中存在分歧的知识并进行争论的讨论帖占
讨论两个指标构成,处于在线讨论较浅层次的阶段。 10.3%,其余讨论帖均属于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学员个
整合阶段:学习者对所加工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 人叙述事实或没有根据的个人观点,探索并未深入开
意义建构,由观点联结、建构与整合以及创建解决方案 展;整合阶段的讨论帖中,大部分的帖子是学员对来
等指标构成。 整合是在探索基础上更深层次的讨论。 自不同资源的观点进行合成与联结,而属于在探索基
解决阶段:找到触发阶段问题的解决方案,由将 础上创建解决方案的讨论帖仅占 3.9% , 学员大部分
解决方案应用于现实世界进行测验以及维护问题解 是个人观点的表达,互动很少;解决阶段的讨论帖中,
决方案两个指标构成。 解决阶段是在线讨论深度的最 都是学员提供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对解决方案
高层次。 的批判性维护。 可见工作坊整体在线讨论有以下特
这四个阶段的讨论反映了在特定的学习社区中, 点:(1)触发阶段缺少对问题在新的方向上进行讨论;
学习者能够通过持续交流进行意义建构的程度 。 本 [21]
(2)探索阶段与无关讨论的言语居多 ,整合阶段与解
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对象中的讨论帖逐条进 决阶段偏少;(3) 讨论大部分都是学习者根据个人经
行定量分析编码,将分析结果用统计数字描述 ,并且 验的独白,相互之间缺少争议与分歧 ,很少能与群体
把学习者在线讨论的深浅按照讨论阶段层次的递进 进行交流、思想碰撞而实现知识建构。

123
电化教育研究

表3 工作坊整体讨论深度的量化 题帖内容与教 师 实 践 有 关 ;主 题 类 型 2:主 题 帖 内 容


阶段 帖子数量 百分比 与教师教学实践无关。 两类主题帖的讨论结果见表
触发 220 12.8% 4 , 主题类型 1 的讨论深度高于主题类型 2 的讨论深
探索 505 29.4% 度。 卡方检验结果见表 5 ,两种类型主题帖整合阶段
整合 229 13.4% 讨论无明显差异,其他阶段的讨论均有明显差异。 与
解决 202 11.8% 学习者教学实践相关的主题帖中触发阶段、探索阶段
无关 559 32.6% 无关帖比例都较低,而解决型较高。 学习者在学习的
总计 1715 100% 过程中会将学习内容与个人的观点与经历联系起来,
2. 不同分组的工作坊在线讨论统计结果 因此,与教学实践相关的主题帖能够激发学习者积极
教师工作坊中的在线讨论是学员在坊主的引导 参与讨论。 学习者通过交流分享各自的经历,创造丰
下针对不同主题展开的讨论,工作坊研修目标、内容 富的视角,这种相互间的讨论会促进学习者更深入地
以及研修成果与研修主题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 因 了解所学习的内容与实践的关系。
此,正确的研修主题的选择在教师工作坊研修中非常 (2)坊主参与讨论情况
重要 ;其次,教师工作 坊 坊 主 是 网 络 研 修 的 引 领 者
[23]
为了探究坊主参与情况对在线讨论深度的影响,
和组织实施者,坊主在指导学员的同时与学员共同成 本研究根据研究对象中每个工作坊的坊主发帖比例,
长 ,是 工 作 坊 中 的 核 心 人 物 [24];此 外 Jung 与 Maurino 取 7% 为分界线,将工作坊分为两组。 组 1:坊主发帖
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线学习中网络班级规模在促进学 量大于 7% 的工作坊;组 2:坊主发帖量小于 7% 的 工
习者的认知与学习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25][26]
,人 作坊。 讨论结果见表 6 ,坊主参与积极的组讨论深度
数的多少对于工作坊组织有很直接的指导作用 。 因 稍高于坊主参与较少的组。 卡方检验结果见表 7 ,触
此,本文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不同讨论主题 、坊主参 发阶段与无关讨论存在明显差异,组 2 的比例高于组
与讨论的不同情况以及工作坊人数多少对工作坊进 1,而其他阶段的讨论差异并不明显。 对坊主的讨论内
行分组,分析比较不同分组情况下工作坊在线讨论情 容进行质性分析发现, 所有坊主的发帖中触发型占
况。 51% ,大多是为了发起讨论而发帖,在 讨 论 过 程 中 只
(1)讨论主题 有四位坊主对学员的讨论进行回复。 由此可见,坊主
表4 不同类型主题工作坊讨论深度的量化统计 在讨论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坊主发言集中
阶段 主题类型 1 主题类型 2 在对活动的组织安排以及确定讨论主题,参与讨论并
帖子数 百分比 得分 帖子数 百分比 得分 能及时给予反馈的并不多。
触发 27 6.5% 193 14.9% 表6 坊主不同发帖数的工作坊讨论深度的量化

探索 183 43.9% 322 24.8% 阶段 组1 组2

整合 58 13.9% 1.99 171 13.2% 1.46 帖子数 百分比 得分 帖子数 百分比 得分

解决 66 15.8% 136 10.5% 触发 117 12.2% 103 13.6%


无效 83 19.9% 476 36.6% 探索 278 29.1% 227 29.9%
整合 128 13.4% 1.52 101 13.3% 1.67
表5 不同主题类型工作坊讨论深度卡方检验结果
解决 100 10.5% 102 13.4%
阶段 卡方值(χ2) P 无效 333 34.8% 226 29.8%
触发 19.887 .000
探索 55.289 .000 表7 坊主不同发帖数工作坊讨论深度卡方检验

整合 .147 .701 阶段 卡方值(χ2) P


解决 8.692 .003 触发 .671 .425
无效 40.388 .000 探索 .140 .709
整合 .002 .960
教师工作坊中的讨论主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
解决 3.612 .057
分为很多类型,本研究则根据 Vanessa 等人的研究选
无效 4.924 .026
择工作坊中的两类主题帖进行探究 [27]。 主题类型 1:主

124
2016 年第 12 期(总第 284 期)

(3)工作坊人数情况 1. 构建积极向上的对话与合作文化,促进知识的
本研究根据整体人数分布将工作坊分为三组,小 协同构建
组:10~20 人,中组:40~50 人,大组:60~70 人。 各组工 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建构过程,包括个体知识
作坊讨论深度的量化表见表 8,小组与中组的讨论深 建构与协作知识建构, 前者是学习者独立学习的过
度高于大组。 对三组工作坊讨论结果进行卡方检验, 程,后者是通过社区成员的协作学习来完成的 ,是学
并对其进行各组 多 重 比 较 ,结 果 见 表 9,工 作 坊 人 数 习者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与群体不断进行协商、质疑
对讨论帖的类型存在显著影响。 大组的工作坊中触发 和反思从而建构知识的过程 [28]。 本研究在对工作坊整
阶段的帖子最多;工作坊人数越多,探索与整合阶段 体讨论帖深度分析时发现,学习者一般注重个人知识
的帖子比例越高; 中组解决阶段帖子所占比例最大。 的分享、观点的整合以及问题的解决 ,而缺少与其他
此外在人数多的工作坊学习者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更 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质疑、争论与意义协商过程,很少
高(小组与中组平均每人 2 帖,大组平均每人 5 帖), 对其他学员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评价 , 缺少批判性思
而人数较少的工作坊无关讨论所占比例较少,学习者 维。 学习者的讨论偏向于个体内部知识的分享、整合
更集中在对问题的讨论,不容易偏题。 与建构过程,而缺少与工作坊中其他成员之间的知识
协同建构。 深度的学习注重批判性理解,是学习者在
五、结论与建议
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学习,它要求学习者对任何
本研究通过以上对工作坊的整体讨论情况以及不 事情保持一种批判或怀疑的态度,批判性地看待新知
同分组下的讨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识并深入思考 [29]。 学习者在缺少与他人对话交流下而
(1)学员在线讨论缺少对问题的发现与关联性分 由个体构建的知识未必是合理的,因此,学习者需要
析的探讨,无效讨论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批判性思维,在群体或共同体中进行讨论 ,在不断的
(2)与教学实践相关的主题帖更易激发学员的深 思索与协商中追求知识的合理性 [30]。
度学习; 教师工作坊中的在线讨论需要学习者在协作过
(3)坊主对学员讨论的引导与反馈的即时性直接 程中发生,只有不同学习者的观点相互交流、碰撞,才
影响讨论深度; 能促进观点的发散与收敛,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发
(4)工作坊的人数多少对讨论深度类型有显著影 生。 因此,工作坊中需要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对话与
响。 合作文化,促进知识的协同构建。 首先,工作坊需要激
因此,为了提高教师工作坊中的讨论深度 ,促进 发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者讨论的积极
教师的深度学习,提出以下建议。 性,进而促进对话不断深入;其次,教师工作坊需要采
表8 不同人数工作坊讨论深度的量化

阶段 小 组 中 组 大 组
帖子数 百分比 得分 帖子数 百分比 得分 帖子数 百分比 得分
触发 3 2.8% 42 9.2% 175 15.2%
探索 47 43.1% 158 34.5% 300 26.1%
整合 31 28.4% 58 12.7% 140 12.2%
2.39 2.17 1.42
解决 10 9.2% 84 18.4% 108 9.4%
无效 18 16.5% 115 25.2% 426 37.1%
总计 109 100% 457 100% 1149 100%

表9 不同人数工作坊讨论深度卡方检验
阶段 小组 & 中组 & 大组 小组 & 中组 小组 & 大组 中组 & 大组
2 2 2 2
X P X P X P X P
触发 21.235 .000 4.984 .026 12.761 .000 10.208 .001
探索 21.748 .000 2.782 .095 14.420 .000 11.489 .001
整合 22.974 .000 16.472 .000 22.399 .000 .078 .801
解决 26.140 .000 5.386 .021 .006 .939 24.884 .000
无效 34.815 .000 3.663 .056 18.431 .000 20.767 .000

125
电化教育研究

取措施为学习者创设一种冲突、质疑、协商的讨论氛 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活跃工作坊气氛、学员之间建
围,讨论中的冲突、辩护行为影响着观点建构阶段的 立信任感、营造社区归属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可以
协商一致行为,进而显 著 影 响 整 个 讨 论 的 深 度 ;此 [31]
激发学习者的讨论热情。 此外,触发阶段帖子虽然不
外,合作文化对于促进学习者进行心灵交流 、观点的 能直接产生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但有利于讨论主题的
分享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为了促进学习者深层次学 提出、对话的深入,能够激发学习者进行深度讨论。
习的发生,工作坊中需要营造一种合作文化 。 [32]
虽然无效讨论以及触发阶段的交流对教师在线
2. 设计高质量的话题, 激活并联结教师的经验, 深度讨论有一定的作用,但工作坊还是应该引导学习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者的讨论向更深层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意义
工作坊中的讨论主题在学习者的讨论中起着非 建构与深度学习。 因此,教师工作坊中需要采取适当
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果随意在讨论区中设计一个 的策略来减少学习者较低层次的讨论。 首先,工作坊
讨论主题, 并不能使学习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高 需要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对工作坊的讨论
质量的话题设计能够激发讨论者更深入讨论 。 研究 [33]
帖进行质性分析时发现,很多学习者由于学习时间不
发现, 如果讨论主题能够与学习者的教学实践相关, 够、作业太难、平台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造成学习落后
则更容易使讨论达到解决阶段,学习者的无效讨论比 会产生挫败感,而失去讨论的自信,这时教师应该及
例也会减少。 时与学习者进行沟通,针对不同问题提供帮助,给予
教师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成人学习者,教师工作坊 鼓励;其次,工作坊还需要对学习者的提问、困惑等教
是连接学习者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的桥梁, 因此,工 学中的关键问题及时给予反馈,这样学习者能够及时
作坊中话题的设计要基于教师的实际需求,激活并联 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进入更高层次的讨论,
结教师的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首先,要问题 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情境化,参加研修的教师是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成人 4. 合理组建工作坊,加强专业引领,提高坊主的
学习者,他们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 专业指导力
实问题, 基于教师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能够引起共 工作坊的合理组建对促进教师在线深度讨论有
鸣,激发探讨;其次,话题能够结合教师课堂实践创建 很直接的指导作用。 研究发现,人数较多的工作坊有
真实的情景,比如“三角形的特征课怎么上”、“一年级 助于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共享实践的机会,工作坊更具
的数学课该怎么组织课堂才好 ”等话题,使学习者有 有讨论的氛围,学习者的发言也较为活跃;人数较少
话可说,从而引发批判性思考;最后,反思性的话题设 的工作坊有助于坊主对讨论话题进行引导,学习者的
计也很重要,通过对反思性话题的讨论 ,能够给予学 发言不易偏离主题,讨论容易进入更高层次。
习者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估的机会,发现学习与教学中 为了提高教师工作坊的在线讨论深度,工作坊的
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改进教学策略。 组建需要将人数多少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人数的安
3. 加强情感支持, 解决教师学习中的关键问题, 排根据实际情况, 既要使学习者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有利于促进教师深度学习 增加讨论的活跃度,同时还要有利于坊主对讨论的引
研究发现,无论是在整体讨论帖中,还是在针对影 导以及同伴之间的互评与启发,保证讨论的质量。 其
响因素的帖子的不同分类中, 无效讨论都占讨论的很 次,要加强专业引领,提高坊主的专业引导力。 坊主在
大比例。 这些帖子多数是一些社会礼仪性质的交流,比 讨论中应该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员,与其他学员一起
如“大家好”,或是与课程学习方面相关的说明、考评, 积极参与讨论,带领学员进行讨论,发表观点,并在适
比如“作业怎么提交”等。 无效发言与讨论问题无关,对 当的时候对讨论实施干预,或者推进讨论,或者总结
深度讨论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贡献, 但由于学习者在线 提升讨论,或者让讨论不偏离方向,或者纠正错误的
讨论缺少面对面的沟通,因此这种讨论有利于学习者 认识,等等 [34]。

[参考文献 ]
[1] 教 育 部 关 于 实 施 全 国 中 小 学 教 师 信 息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提 升 工 程 的 意 见 [DB/OL].[2013-10-25].http//www.gov.cn/gzdt/2013-11/06/
content_2522685.htm.
[2]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 [DB/OL].[2013-03-26].http ://guopei.ncet.edu.cn/detail-announcement-10590.html.
[3] [8] 张思,刘清堂,朱姣姣,熊久明 . 教师工作坊中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 ,(5 ): 49~55.

126
2016 年第 12 期(总第 284 期)

[4] 丁卫泽,熊秋娥 . 定量的内容分析:评价在线讨论质量的有效方法 [J]. 中国远程教育,2009 ,(2 ) :42~45.


[5] [26] 宋宁宁 . 基于“三人行”模式的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平台研究 [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 ,(8 ):14~17.
[6] 林志淼,蒋凤春 . 工作坊式教师培训模式初探 [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 ,(8 ):14~16.
[7] 李德燕 . 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建设实践与启示 [J]. 广西教育,2013 ,(8 ):5~6.
[9] [23] 刘伟菁 . 教师工作坊研修的主题选择与运作方式 [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 ,(8 ):11~14.
[10] 李立君,丁新,武丽志 . 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的“重要他人”研究——
—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 [J]. 中国电化教育,2015 ,(2 ):90~95.
[11] 段金菊 .e-Learning 环境下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2012 ,(5 ):38~43.
[12] 余明媚,李文光,王新辉 . 在线讨论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小学生个案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2010 ,(3 ):47~51.
[13] 赵建华,孔晶 . 在线讨论分析编码表的类型及应用 [J]. 远程教育杂志,2015 ,(2 ):11~20.
[14] 万力勇,赵呈领,廖伟伟,疏凤芳 . 基于 QQ 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2012 ,(9 ):54~58.
[15] 严 亚 利 ,黎 加 厚 . 教 师 在 线 交 流 与 深 度 互 动 的 能 力 评 估 研 究 —以
—— 海 盐 教 师 博 客 群 体 的 互 动 深 度 分 析 为 例 [J]. 远 程 教 育 杂 志 ,
2010 ,(2 ):68~71.
[16] 余明媚,李文光,王新辉 . 学生投入在线讨论的影响因素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2010 ,(4 ):85~90.
[17] 赵呈领,闫莎莎,杨婷婷 .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影响因素分析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 ,(1 ):101~107.
[18] 缪静霞 . 促进在线实践共同体深度互动的策略研究 [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19] [33] Garrison ,D.R. , Arbaugh ,J.B.. Researching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 : Review , Issues , and Future Directions[J].
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 ,2007 ,10 (3 ):157~172.
[20] [21] Garrison,D.R..E-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J].Routledgefalmer,2003,44(4):177~180.
[22] 杨九民,黄磊,李文昊 . 对话型同步网络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2010 ,(11 ):47~51.
[24] 教 育 部 教 师 工 作 司 “ 国 培 计 划 ”——
—教 师 工 作 坊 研 修 实 施 指 南 [DB/OL]. [2014 -07 -10].http ://guopei.ncet.edu.cn/detail -
announcement-10580.html.
[25] Jung ,I. , Choi,S. , Lim ,C. ,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action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Web-based Instruction[J].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2002 ,39 (2 ):153~162.
[26] Maurino ,P.S.M. , Federman ,F. , Greenwald ,L.. Online Threaded Discussions : Purposes , Goals , and Objectives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 ,2007 ,36 (2 ):129~143.
[27] Vanessa Paz Dennen.From Message Posting to Learning Dialogues : Factors Affecting Learner Participation in Asynchronous
Discussion[J]. Distance Education ,2007 ,26 (1 ):127~148.
[28]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 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2008 ,(4 ):38~42.
[29] 张浩,吴秀娟 . 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 [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0 ):7~11.
[30] 钟志贤 . 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 [J]. 电化教育研究,2005 ,(11 ):20~24.
[31] 李彤彤,马秀峰 . 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 [J]. 电化教育研究,2011 ,(9 ):26~32.
[32] 李宝敏 . 面向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研究 [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 ,(2 ):47~50.
[34] 李银玲 . 远程学习中在线讨论的设计与主持 [J]. 中国电化教育,2010 ,(1 ):59~64.

Empirical Study on Depth of Online Discussion in Teachers' Workshops


——A Case Analysis of Teachers' Workshop of

ICT Competency Enhancement Project

HUANG Qing-ling, LI Bao-min, REN You-qu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workshop has become a new
training mode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distance training, online discussion has become
an in dispensable part of teachers' workshop. Deep discussion is important for deep learning and the

127
电化教育研究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scussion in teachers'
workshop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pth of online discussion in teachers' workshops, 12 randomly
selected teachers' workshop are chosen to be the study objects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The overall depths of online discussions in these workshops are analyzed. And the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online discussions among different topics, different posts number of leaders, and different depth of
discussion in different workshops are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achers' workshops. Finally, some advice is provid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shops, teachers'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and improve the depth of online discussion in teachers' workshop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workshops and promoting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Keywords] Teachers' Workshop; Teachers' Learning; Depth of Online Discussion

(上接第 110 页)

[10] 谢蓉 . 数字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J]. 图书馆论坛,2012 ,(3 ):23~27.


[11] 沈蔚 . 数字阅读研究:从文化消费到意义生产 [D]. 武汉:武汉大学,2010.
[12] 安小兰,谭云明 . 亚马逊电子书经营模式分析 [J]. 研究与教育,2009 ,(6 ):49~52.
[13] 刘儒德,程铁刚,周蕾 . 网上阅读与纸面阅读行为的对比调查 [J]. 电化教育研究,2004 ,(5 ):28~31.
[14] 新闻出版总署 . 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 [J]. 中国出版,2010 ,(21):09~10.
[15] 樊敏生 . 基于电子书的小学语文阅读学生学习效果研究 [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16] [19] 冯玉萍 .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中传统阅读与屏幕阅读的比较研究 [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17] [20] 贺平 .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2013 ,(7 ):114~119.
[18] 张敏强 . 教育测量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8~89.
[21] 司国东,李安,赵玉,宋鸿陟 . 移动阅读可视化导航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2014 ,(7 ):86~91.
[22] 殷宝媛,于纪明 . 微课程采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2014 ,(6 ):111~115.
[23] Hsin-chou Huang. Electronic Books : Children ’s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13 :26
(3 ):258~281.

E-reading: Influence of E-books on


Read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FAN Min-sheng, WU Fa-ti, WANG Yu

[Abstract] With the coming of digital era, knowledge transmission is no longer restricted to the
traditional print media. E -books are used increasingly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because of person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digital reading. In this paper, one -semester empirical
research is conducted to analyze statistically about students' reading achievem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e-books and in control group with traditional reading materia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books are
supportive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ies.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hav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overall understanding"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in e -books -based digital reading
environment with rich media and strong interaction.
[Keywords] E-books; Digital reading; Empirical Research; Chinese Reading

12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