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716 哲学综合知识考点总结
德意志古典哲学
2020 年 9 月
一、 康德哲学
1. 纯粹理性批判(第一批判)
1) 重点概念
① 判断:知识的单位
a) 分析判断(先天分析判断)
谓词已经包含在主词之中的判断,主词已经借用了谓词的概念。最
高的分析判断是同一性分析判断,即 A=A。对所有对象都普遍必然
有效,因而所有分析判断都是先天判断
b) 综合判断:
谓词不包含于主词中,而是被加于主词之上的判断
i. 先天综合判断:
具有普遍必然性,同时又能增加新知识的判断
ii. 后天综合判断:
依靠经验内容进行的综合判断。能够增加新知识,但不具有普遍必
然性
②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第一批判的组成结构
a) 先验感性论:(感性)数学如何可能
b) 先验逻辑论:
i. 先验分析论:(知性)自然科学(因果律)如何可能
ii. 先验辨证论:(消极理性)形而上学作为自然倾向如何不可能
c) 先验方法论:(积极理性)未来形而上学如何可能
③ 物自体与现象界
a) 物自体(自在之物)
i. 在认识论中指外在事物
外在事物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刺激人的感官,再由感性形式和知性范
畴对这种刺激加以改造,形成现象界。人只能认识现象界,对物自
体无法认识。
ii. 与本体意义接近的极限概念
《纯粹理论批判》知性理论叙述了本体与现象对立。这种用法强调
物自体不可知的性质,人的认识不能越过这个界限,界限之内是可
以认识的现象界。
iii. 理性试图达到的三个理念
一切精神现象的最高统一体:灵魂、一切物理现象的最高统一体:
宇宙、无条件的全体同一:上帝。这些事物都是存在于现象界彼岸
的物自体,不具有经验材料,不能形成知识。仍使用知性的有限范
畴去认识会导致二律背反,但是通过伦理学可以达到对它的假设。
b) 现象
康德哲学中与物自体相对的概念,是在直观中对人呈现的东西。凡
人的经验所及,都是现象界。但不是指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一种
主观表象。这种表象由物自体作用于人的感官形式,但不反应物自
体本身的性质。
2) 先验感性论:感性 数学何以可能
① 感性概念辨析
a) 康德对人认识能力的重新划分
i. 传统划分:
甲. 感性
乙. 理性
ii. 康德的划分
感性
甲. 知性
乙. 理性(消极理性、积极理性)
b) 感性的定义:
人认识的接受性。感性认识是人认识过程的开端,从感性才能首次
给人的知性提供出可被加工的材料,从而为感性和知性、理性结合
起来形成关于对象的科学知识准备了基础。但感性不是对材料的被
动接受和提供,而是包含了人主观先天的因素。感性知识的可能性
要以人的主观先天原理为条件。感性认识不是按照物本身那样来表
象物,而是仅仅按照物感染我们的感官那样表象物。
c) 康德对经验论感性概念的改造
i. 接受经验论的部分
认识活动的过程中感性接受后天刺激,获得经验材料
ii. 反对经验论的部分
否定了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主体中有感性认识能力,即先天的接
受能力。
② 感性直观
康德认为,感性认识就是直观,直观就是直接的感性认识。直观是
直接和对象发生关系的知识,视一切思维作为认识手段所获得的全
部内容、材料和认识对象的唯一来源。这种材料是物自体作用于人
的感官、主体运用其感性认识能力去接受这种作用而形成的,它作
为这两方面(刺激作用和接受作用)的结合物便是直观。它提供了
由知性进行加工的材料。
i. 感觉
(物自体的刺激作用),是物自体刺激我们感官而再我们心中所造
成的影响或印象。感觉就其来源说是客观的,但它本身是认识主体
心理上的变状。
ii. 纯粹的直观
主体的接受能力对感觉所赋予的方式、形式
③ 经验性的直观
感性直接是经验性的直观。通过感觉而于对象相关的直观称为经验
性的直观。经验性的直观的对象是尚未得到知性的规范、尚未确定
下来的对象。经验性的直观通过感觉而与之相关联的那个对象已经
不是物自体,而是现象。
经验性直观的对象
i. 质料:感觉(后天)
(物自体的刺激作用)是物自体刺激我们感官而再我们心中所造成
的影响或印象。感觉就其来源说是客观的,但它本身是认识主体心
理上的变状。
ii. 纯粹的直观(先天)
主体的接受能力对感觉所赋予的方式、形式,是即使没有感官或感
觉的现实对象也作为某种单纯的感性形式而先天地存在于心中的直
观。
即先天直观形式:
甲. 空间:外部感官的形式,感知一切外部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
乙. 时间:内部感官的形式,感知一切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

④ 先天直观形式的阐明
a) 形而上学阐明
i. 时空不是后天得来的,而是先天的(先天性)
甲. 空间和时间都不可能是从经验(外部经验或内部经验)得来
的经验性概念,因为为了获得对外部或内部经验的知觉(知
觉到一些对象的共存或相继),本身必须要以空间和时间的
表象为前提。
乙. 空间是外部直观或外部现象的必然的基础,时间是一切直观、
一切现象必然的基础,因为它们是必然由先天给予的表象
ii. 时空不是概念,而是直观(直观性)
丙. 时空不是一般的概念,而是纯直观。无法凭借时空的概念进行
种属的分析推论,时空是先天地并“整个地”由我们预先拥有的,
丁. 空间和时间必须被表象为一个无限给予的量。时空本身作为量,
一开始就将它的每一部分都包含再自身之中。
b) 先验的阐明
甲. 对几何学的阐明
几何学是关于空间各种属性的科学,其公理的基础是空间的先天直
观形式。
乙. 对算术的阐明
算术是关于时间关系及其规定的科学,计数的基础是时间的先天直
观形式的根本性质即前后相继性。
⑤ 先天直观形式的两大基本特性
a) 经验的实在性(针对怀疑论)
凡在经验中被给予的对象(现象),时空都对之有实实在在的作用
和效力,这种作用和效力具有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时空是形成经
验对象不可缺少的条件。先天直观形式与后天经验材料的组合方能
构成客观实在的对象。
先天直观形式赋予对象以确定性
后天经验材料赋予对象以丰富性
捍卫了自然科学的实在、可靠性
b) 先验的观念性(针对独断论的先验实在性)
时空既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也不是经验事物“本身”属性
的抽象,而纯粹是主体的认识能力所具有的先天直观形式。如果抽
掉感性直观的各种条件,时空就不存在了。
康德把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从外部搬到内部,从课题框架变成主体框
架,取消了牛顿时空观的实在性,将其变成观念。
c) 时空的两种特性不可分离
时空是实在的,时空的实在性(客观性)是针对经验现象而言的,
因而不是绝对实在的。时空是主观的,但不像来自后天的感觉质料
那样纯粹主观、偶然、因人而异的,而是来自先天直观形式,因而
是对经验现象具有普遍效力的。
3) 先验逻辑论:知性和理性
① 一般逻辑的分类
a) 普遍逻辑(先天):知性的普遍使用
i. 纯粹普遍逻辑:抽掉了经验内容(形式逻辑)
ii. 应用普遍逻辑:具有经验内容(心理学的逻辑基础)
b) 特种逻辑(后天):经验科学的工具论(自然科学的逻辑基础)
② 纯粹逻辑:形式逻辑的特点
a) 形式性
抽掉了知识的一切内容和对象的一切差别,即可以用于经验对象,
又可以用于先验的对象
b) 先天性
与任何经验原理无关,完全是先天确定的
c) 优点
形式逻辑不但提供了真理普遍形式的标准,也建立了知性思维分析
的法规
d) 不足
形式逻辑不足以揭示知识与对象、内容的矛盾,只能保证在形式上
符合逻辑。适用于分析,而不适用于综合。
③ 先验逻辑
对人的认识对象的先天能力进行规范的逻辑,研究有关对象的纯思
维规律的逻辑。这种逻辑是真理的逻辑,不抽去知识的一切内容,
而是只抽去一切经验性的内容,留下先天可确定的内容。先验逻辑
和认识论结合起来,使逻辑由传统的形式主义的立场转移到认识论
立场上来了,预示了逻辑学与认识论、本体论三者统一的辨证逻辑
即将诞生。
④ 知性
知性是人的一种高级认识能力,是建立概念和原理的能力。
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
a) 知性的主动性
具有相对于感性更强的自发能动性,自发产生概念、并认识对象。
b) 知性的职能
运用主体固有的纯粹概念——范畴去思维对象,也就是去综合统一
感性提供的材料,将它们组织到逻辑形式的范畴系统中去,使之具
有规律性和普遍必然性。
c) 知性和对象的关系
是间接的。
d) 知性的分工
是构成人一切科学知识普遍必然形式的要素。
4) 先验逻辑论·先验分析论:知性
① 概念分析论:范畴
a) 判断表
i. 判断的量
甲. 全称判断
乙. 单称判断
丙. 特称判断
ii. 判断的质
甲. 肯定判断
乙. 否定判断
丙. 无限判断
iii. 判断的关系
甲. 直言判断
乙. 假言判断
丙. 选言判断
iv. 判断的模态(2019,名词解释)
甲. 或然判断
乙. 实然判断
丙. 必然判断
b) 范畴表
i. 量的范畴
甲. 单一性(内涵上的单一性,外延上的普遍性)
乙. 复多性
丙. 全体性(内涵上的丰富性,外延上的特殊性)
ii. 质的范畴
甲. 实在性
乙. 否定性
丙. 限制性(内涵上的限定性,外延上的无限性)
iii. 关系的范畴
甲. 依存与从属
乙. 原因与结果
丙. 协同性(内涵上的协同性,外延上的冲突性)
iv. 模态的范畴
甲. 可能与不可能
乙. 存在与不存在
丙. 必然与偶然
c) 范畴的先验演绎
范畴的先验演绎是确定范畴具有对一切经验对象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的检验。是确定“思维的主观条件怎么能具有客观有效性、亦即怎
么能提供一切对象知识之可能性条件”的过程。
i. 寻找三重综合:对经验的分析
知识的整体中直观的杂多以互相联系的“综观”的方式呈现,先验
演绎需要找到综观得以可能的三重综合的先天根据:
ii. 第一重综合:直观中把握的综合
对杂多表象形成直观统一体的过程
通过的先天直观形式:时间(空间也归结为时间)
iii. 第二重综合:想象中再生的综合
使时间本身的表象得以发生的想象力的综合“属于心灵的先验活动
并在其中有根据”,即想象力的先验能力。这种先验的想象力同样
是以知性的范畴作为依据的。想象力使人不会将已经消逝的表象忘
掉而无法组成综合。
iv. 第三重综合:概念中认知的综合
使诸表象成为前后一贯的概念的能力。这种综合使诸表象成为一个
具有必然联系的整体,即对象,因而使诸表象在于一个认知的对象
的必然关联中具有了客观的而非主观假定的统一性。
v. 三重综合的根据:先验统觉(2003、2015,名词解释)
作为一切概念综合之本源的先验条件就是先验统觉,即先验自我意
识。先验统觉赋予一切经验概念以普遍必然性,使经验与对象相关
联。先验自我意识具有能动的综合统一能力。概念中认知的综合既
然已将经验表象通过概念而与认知主体综合在一起,它就表明概念
的综合能力正是以这个认知主体即“统觉”为先天根据的。因而概
念的综合统一能力根本上来源于意识中的“我”(自我意识)的本
源的综合统一能力。
② 原理分析论:图型
a) 图型
图型是先验范畴与直观杂多联结的中介。先验的图型一方面和范畴
同质,一方面和现象同质,既是智性的,又是感性的,就其自身而
言是纯粹的、先验的,不带有任何经验内容却能往返于先验和经验
之间。图型是先验想象力的产物。由于时间是主体性中最高的先天
直观形式,同时具有感性和先天性,因而范畴的图型是先验的时间
规定,是范畴应用于对象之上的感性条件。知性借图型运作就是纯
粹知性的“图型法”。
b) 范畴的图型化
i. 量的图型
时间系列:时间+量的范畴
ii. 质的图型
时间内容:时间+质的范畴
iii. 关系的图型
时间秩序:时间+关系的范畴
iv. 模态的图型
时间的包容性:时间+模态范畴
③ 纯粹知性的原理体系
i. 数学的原理、构成性的原理
甲. 直观的公理(量的原理)
一切直观都是扩延的量(定量化思想)
乙. 知觉的预测(质的原理)
凡是作为一个感觉对象的实在东西都有强度的量,即某种程度
ii. 力学的原理、范导性的原理
丙. 经验的类比(关系的原理)
经验只有凭借知觉的某种必然联结之表象才是可能的
丁. 一切经验思维的公设(模态的原理)
认识主体在把握、认识经验世界时必须服从的条件。
④ 人为自然立法(2004,名词解释)
自然指现象界的总和而非物自体。人为自然立法是指人的知性通过
图型法,将感性对象与先天范畴相连接,将对象置于纯粹知性的原
理体系中进行科学的把握的过程。纯粹知性的原理体系就是人的自
然科学认识世界的知性的法则。一方面,康德强调人的认识过程是
人将自身的认识形式加于认识对象的主观过程;另一方面康德强调
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应该“一手执原理,一手执实验,拷问自然”
而非被自然牵着鼻子走。
5) 先验逻辑论·先验辨证论
① 理性与理念
先验分析论告诉我们能知道什么,先验辨证论告诉我们不能知道什
么,告诉我们如何避免虚假的知识——幻相。真理(知性)的逻辑
是概念和判断,是有限范围内的逻辑;幻相(理性)的逻辑是推理 ,
是从有限过渡到无限的逻辑。
a) 一般幻相和先验幻相
康德把一般的辨证论(形式逻辑辨证论和先验逻辑辨证论)都看作
幻相的逻辑。幻相指对某种直接呈现的感性表象所作的不适当或不
正确的判断。先验幻相指对纯粹知性的原理和范畴被超出经验范围
的先验地使用而产生的幻相。
b) 理性
理性是知识的最高能力。理性可以被划分为形式逻辑的和先验的。
i. 形式理性的推理:理性的逻辑运用
甲. 直接推理(分析性)
大前提-结论
乙. 间接推理(综合性)
假定正确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ii. 纯粹理性的推理:理性的纯粹运用
由自身产生概念(理念)进行最高好统一的总和的能力。理性的纯
粹运用的作用在于使知性达到彻底的自身意志,使多数规则隶属于
少数乃至唯一的规则,引导人把知识构成从低到高的系统化整体,
完成认知的统一。理性对于知性有范导性作用。纯粹理性不包含任
何经验及经验概念,而纯粹是从理性概念的普遍性得出的原理。
c) 理性概念或理念
理念是理性产生的概念,是通过推理而从经验领域推出到超出经验
之外的领域,使得一切经验都隶属于它之下,它却不是任何经验的
对象。
i. 一般理念







使用,作为经验事物原型的理念。比如纯水、纯金等。
ii. 先验理念
判断的形式通过转化为对直观进行综合的概念而产生出知性概念
(范畴)一样,推理的形式当其按照范畴的标准运用于直观的综合
统一之上时,也就先天地包含由纯粹理性概念的源泉在内了,这就
概念就是先验理念。其作用在于“按照原则来规定知性在全部经验
的总体上的运用。”先验理念是自身无条件的东西,而是所有经验
的东西的条件。就其对知性的范导性作用而言,理念是先验的;就
其本身的性质而言,理念是超验的。

iii. 先验理念的表现
理性心理学:灵魂(小宇宙)
理性物理学:世界(大宇宙)
理性神学:上帝(大宇宙和小宇宙的统一)

② 纯粹理性的谬误推理(2016,名词解释)
理性心理学:灵魂(小宇宙)-先验的谬误推理:灵魂不朽
理性物理学:世界(大宇宙)-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
理性神学:上帝(大宇宙和小宇宙的统一)-上帝存在的证明

a) 理性心理学:灵魂(小宇宙)-先验的谬误推理
指试图通过推理规定灵魂的本质和思维主体的绝对统一。抽掉一切
经验性的内容,试图把思维形式本身当作客观对象来考察,因而犯
了逻辑形式上的错误(四名词错误)
i. 第一谬误推理:实体性
大前提:(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只能用于主词,不能做宾词
小前提:“我”只能作为主词
结论:“我”是实体
康德的反驳:
虽然“我”是主词:一切知识由先验自我意识的统觉进行综合
“我思故我在”的论证混淆了作为逻辑上主词(subjekt)的“我思”
和作为实体的“我”。“我思”语义上的主语,是一种活动;“我
在”是实体,是无法经验地认识的物自体。因此,这是个推理的
“四名词错误”,即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名词。
一切关于“我”的知识的对象都是经验的“我”,即经验心理学的
范畴,而非理性心理学中先验的“我”同时。这些经验的“我”的
知识都要依靠先验的“我”才能存在。
ii. 第二谬误推理:单纯性
iii. 第三谬误推理:人格性
iv. 第四谬误推理:观念性
v. 先验的谬误推理的意义
关于先验自我的谬误推理作为知识是荒谬的,但作为幻相是有用的 。
在道德和法律中,先验的自我保证了人格的同一性,在宗教中成为
信仰的对象。
b) 理性宇宙学: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
试图从经验现象出发,在知性已经运用于经验对象的前提下再往前
跨出一步,即达到对可能的经验总体的一个客观综合,从而引出了
成对的互相冲突的命题。理性宇宙学的二律背反不是通过经验收集
到的,而是根据范畴表推演出来的。
范畴 量 质 关系 模态

主题 空间和时间 基本粒子 自由意志 绝对必然存在者

正题:柏拉图线 有限 单纯 有 存在
(理念论)数学

反题:伊壁鸠鲁 无限 复合 无 不在
线(经验论)力

学的

i.根本错误:混淆了自在之物和现象
甲. 经验论:把自在之物当成现象,用现象界的法则推理自在之

乙. 经验论:把现象当成自在之物,并认为认识把握了自在之物,
从而失去了经验的标准
丙. 两方都在讨论超验的事物,超验的事物无法用经验的标准进行
证明,因此只能采用反证法。这说明在没有共同标准的情况下不能
正面论证一个命题。
ii. 康德的评价
甲. 量和质的二律背反都是错误的
因为时间和空间是感性的先天直观形式,无法应用于超验的宇宙
乙. 关系和模态的二律背反有其正确的方面
正题(有自由意志、上帝存在)不作为知识而作为道德、宗教的假
定是正确的
反题(决定论、上帝不存在)作为科学知识,不探讨道德、宗教,
是正确的。

c) 理性神学的理想(ideal)
即唯一的人性理想个体——上帝存在的证明
i. 本体论证明(安瑟伦的证明)(2004,名词解释)
从上帝完满的概念中推导出存在
错误:把意为“是”的系词(be/sein/on)当成了意为“存在”的谓
词。上帝的概念中包含系词的“是”,这种包含不需要再时间空间
即经验中给出证明,但作为谓词的“存在”必须再经验范围内、时
间空间中加以限定。
ii. 宇宙论证明(充足理由律的证明)
从有因必有果推导出全宇宙必有第一因
错误:宇宙论证明还是需要依靠本体论证明来偷换概念
甲. 充足理由律可以证明宇宙的原因“存在”
乙. 但上述经验证明无法得出这一原因作为最高实在性的属性,这
个第一因完全有可能是有限实在的存在者,比如原子、物质、奇点
丙. 又必须借助本体论证明由最高存在者必然包括存在
iii. 目的论证明(自然神学的证明)
一切事物都有和目的性,这是上帝的安排
康德的评价:
甲. 这种古老的证明利用了人的自然道德倾向来获得说服力。道
德是和目的的,人出于道德目的自然倾向与相信上帝。
乙. 这种证明有其启发性,隐含着对上帝的道德证明。对上帝的道
德证明可以成立,但不能被看做知识,而应该被看作到的假设。这
也是形而上学作为自然倾向何以可能的答案。

6) 先验方法论: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
① 纯粹理性的训练
a) 独断运用的训练:防止独断论
b) 争辩运用的训练:防止怀疑论,并把怀疑论用来破解独断论
c) 假设上的训练:提出悬设,不把相互矛盾的命题作为知识,而作为
道德
d) 证明的训练:证明不能建立在反证法之上,应该对命题正面证明,
并进行先验演绎。
② 纯粹理性的法则
a) 构成性的法规:知性的法规
人为自然立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