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0

Đau dạ dày

1.Chỉ thực

Bạch cập

sự kết hợp của chúng không chỉ có thể tạo thành một lớp màng bảo vệ trên bề mặt vết loét của dạ dày
và tá tràng mà còn có thể dẫn khí ứ đọng, làm thông thoáng dòng khí trong dạ dày, giảm bớt khó chịu ở
dạ dày và phối hợp điều trị dạ dày. loét dạ dày, polyp dạ dày, sỏi dạ dày, viêm dạ dày cấp tính và mãn
tính, viêm teo dạ dày, viêm dạ dày bề mặt, loét tá tràng, v.v.

2. đinh hương Ngâm đinh hương trong nước

Đối với những người bị bệnh dạ dày, bạn có thể thường xuyên uống một ít trà đinh hương vì các hoạt
chất trong trà đinh hương có thể làm thông khí huyết trong cơ thể, đồng thời có thể cải thiện rất tốt các
triệu chứng như cảm lạnh dạ dày và nôn mửa. trực tiếp hoặc bôi ngoài bụng đều có tác dụng tương tự.

Vì vậy, những người dạ dày yếu có thể uống 3-5 gam trà đinh hương mỗi ngày, ngâm trong nước thay
trà và uống hai cốc mỗi ngày để bảo vệ dạ dày.

3. nóng dạ dày :

Bạch cúc

Lô căn tươi

Rễ cỏ tranh tươi

Củ năng tươi

Tang diệp tươi

Lá tre tươi

Lá bạc hà tươi

Kim ngân hoa tươi

Nó có ưu điểm là thanh nhiệt và xua tan nhiệt, sản sinh chất lỏng và làm dịu cơn khát, tăng cường dạ dày
và lợi tiểu, v.v. Nó có tác dụng chăm sóc sức khỏe phòng ngừa và điều trị đáng kể đối với sốt, tổn
thương do nhiệt, khó chịu, khát nước, nhức đầu, sưng họng, chảy máu cam, nóng dạ dày, nôn mửa và
các bệnh khác.

4.cháo bí đỏ, cháo kê

5.Hoa đinh hương


6.Gừng tươi thái lát chiên cùng dầu mè ở nhiệt độ 60-70 oC .chiên nhẹ 2 mặt cho đổi màu, Trước mỗi
bữa ăn ăn khi còn nóng, mỗi bữa 2 miếng

7. Táo đỏ rửa sạch, cho vào chảo chiên giòn, đến khi lớp vỏ ngoài đen nhưng không bị cháy. Hàng ngày
sau bữa sáng, bữa trưa và bữa tối, chia ba hoặc bốn miếng thành từng miếng, hãm với nước sôi, sau khi
nước chuyển sang màu vàng, uống. Sau 1 tháng, tôi thấy ăn ngon miệng hơn, tiêu hóa tốt hơn, cơn đau
dạ dày cũng giảm bớt. Sau 3 tháng tình trạng viêm giảm dần.

8. 火麻油加蜂蜜水,养胃、修复胃黏膜

火麻油、蜂蜜各一小勺,一起冲入 50ml 温水,搅拌均匀即可饮用。火麻仁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炎作


用,能明显抑制胃溃疡,同样能治愈胃炎所引起的胃痛、胃胀、胃酸等症状。

9. Hoàng kỳ

10.đại mạch ngâm nước , uống sau ăn 30 phút

11. hoa nhài ngâm nước

Y học cổ truyền Trung Quốc tin rằng hoa nhài có nhiều tác dụng khác nhau như thúc đẩy dịch cơ thể và
làm dịu cơn khát, điều hòa khí và giảm trầm cảm, làm sạch gan và cải thiện thị lực, giải quyết ẩm ướt,
chủ yếu đi vào kinh tim, gan và lá lách.

Hoa nhài có tác dụng tiêu ẩm, trung hòa đường tiêu hóa, chữ “zhong” ở đây ám chỉ “trung đốt”, bao
gồm ruột và dạ dày nên uống trà hoa nhài thường xuyên có tác dụng bồi bổ dạ dày.

12. Hạt chùm ngây: Hạt chùm ngây có tác dụng bồi bổ sức khỏe mạnh, có nhiều tác dụng, ngoài tác dụng
bảo vệ gan, còn có tác dụng chữa bệnh rất tốt đối với bệnh viêm dạ dày teo mãn tính và viêm dạ dày
nông. Tiêu thụ thường xuyên hạt chùm ngây có thể ngăn ngừa sự xuất hiện của các bệnh dạ dày khác
nhau.

辣木籽:辣木籽有很强的保健作用,其功效广泛,除了可以保护肝脏以外,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有很好的治疗功效。经常服用辣木籽,能够预防各种胃病的发生。

13. . Trà quế đường nâu, cách làm: sắc quế với nước rồi thêm đường nâu vào nước canh để uống, có tác
dụng làm ấm bụng, xua lạnh.

14. táo đỏ và tiêu trắng: Lấy một lượng táo đỏ thích hợp, loại bỏ hột, thêm 5 hạt tiêu trắng vào mỗi quả
táo đỏ rồi cho vào nồi hấp, mỗi ngày ăn một viên có tác dụng làm ấm dạ dày, bồi bổ cơ thể. máu.

15. Cháo kê và đậu xanh. Chỉ cần nấu cháo với kê và đậu xanh như một phương pháp thông thường,
Đông y coi là một sản phẩm tốt có tác dụng thanh nhiệt trong tim và dạ dày, người bị nóng dạ dày có thể
ăn. quanh năm.

16.Nước ép củ cải

17. Bạn thường có thể ăn nhiều thực phẩm lạnh như đậu bắp, hạt sen và mướp đắng.
18.Hoàng liên 6g

Bồ công anh 10g

Triệu chứng: nóng rát vùng thượng vị, hôi miệng, rệp, rêu lưỡi vàng nhờn, mạch huyền nhu hòa.

19. mạch môn 10g, thiên hoa phấn 10g

Triệu chứng: Đau âm ỉ hoặc đau rát vùng thượng vị, cảm thấy đói nhưng không thèm ăn, khô miệng,
khát nước nhiều, phân khô, lưỡi rất đỏ, ít rêu, mạch tế tế.

20.hoàng liên 6g, rau sam 30g

Triệu chứng: tiêu chảy kéo dài

21.riềng

22. tác dụng chữa bệnh chính của đinh hương là: làm ấm lá lách và dạ dày, giảm sưng tấy do dịch tả,
sưng tấy do gió độc và sâu răng.

23. Nấm hầu thủ

24.hoàng liên + ngô thù

25. Mai mực ,thổ bối mẫu, ngõa lãng tử ,mần tưới

26. chỉ thực,

27. sa nhân, cát căn

28.thương truật 9g

Nhục quế 5g

Trần bì 5g

Vân mộc hương 5g

Bán hạ 9g

Bạch linh 9

Quế chi 3

Bạch thược chiên giòn 9

Chỉ xác 9

Thần khúc 12g


29. Kẹo gừng đinh hương

Công thức: 50 gam đường trắng, 30 gam gừng xay, 5 gam bột đinh hương và một lượng dầu mè thích
hợp. Cách chế biến: Cho một ít nước vào đường trắng, cho vào nồi đun nhỏ lửa, cho gừng xay và bột
đinh hương vào trộn đều, tiếp tục nấu cho đến khi không còn dính tay. Chuẩn bị một chiếc chậu tráng
men lớn, phết một lớp dầu mè, đổ đường đun sôi vào dàn đều. Sau khi nguội một chút, cắt thành 50
miếng khi vẫn còn mềm. Hiệu quả: Làm ấm trung gian, giảm tác dụng phụ, bổ sung khí và tăng cường lá
lách.

30. Triệu chứng hiện tại: Đầy bụng và khó chịu, không đau bụng.

Phân tích: Chướng bụng, đau dạ dày đã trở thành những căn bệnh (triệu chứng) phổ biến của con
người hiện đại, cùng với nhiều quan niệm ăn uống bất thường và sự kích thích của đồ ăn ngon trên đầu
lưỡi: ăn quá nhiều, ăn quá nhiều cá và thịt, uống rượu và giao tiếp xã hội, v.v., đã làm phát sinh nhiều
bệnh về dạ dày. Dựa vào trường hợp này, bệnh nhân này thường ăn nhạt, ước tính triệu chứng hiện tại
là do ăn uống không chủ ý cách đây 3 tháng, tuy có tắc nghẽn nhưng “dạ dày khí” cũng yếu nên không
thể đói hay không. đầy.

Kết hợp với lưỡi và mạch, bài thuốc như sau:

trần bì 10

Chỉ thực 10

Nhân sâm 3

Tía tô 10

Bán hạ 10

Hoàng liên 3

Phục linh 10

Theo lời dạy của Tôn sư, người có vấn đề về dạ dày nên dùng thuốc ít và chính xác hơn, nếu không
những loại thuốc phức tạp và nặng sẽ làm tổn thương khí dạ dày, vì vậy, mỗi khi nhìn thấy đơn thuốc
chữa bệnh dạ dày thường có ba mươi bốn mươi loại thuốc, tôi thực sự lo lắng. tiên lượng.

Một tuần sau, anh giới thiệu người khác đến tư vấn và cho biết sau khi uống thuốc, chứng đầy hơi ở dạ
dày đã biến mất và anh đã trở lại chế độ ăn uống bình thường.

Tham khảo
中医能治胃病吗

因为我自己就在医院工作,有亲戚和朋友经常问我,中医能治胃病吗?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的的
告诉你,中医不但能治胃病,而且还非常擅长治疗胃病。

什么医学是专业“治胃”两千年,看神医张仲景是如何治胃、养胃的

专业“调胃”两千年

中医历史悠久,咱不说人人都知道的《黄帝内经》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咱们从《金匮要略》说起。
再有人问你中医是否可以治疗胃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他:中医专业治胃两千年!下面我
们就一起看看《金匮要略》中对胃病的分析和治疗。

第一种 肝胃气滞证 症状为:胃部、小腹部涨满疼痛,胁肋胀痛,疼痛症状经常由于情绪原因而加


重,打嗝频繁,胸闷,舌苔薄而淡白。方用香苏散加减。

第二种 肝胃郁热证 症状为:胃部常有饥饿感并伴有灼烧。还会有心烦易怒、反酸、口干、口苦、


大便干燥,舌质发红,舌苔发黄。方用化肝煎合蒿芩清胆汤加减。

第三种 脾胃虚弱证 症状为:胃部满胀感并隐隐作痛,用力按住症状减轻,不思饮食,大便稀溏,


精神倦怠不想说话,吃完饭更会加重症状,舌质淡,舌苔薄白,舌周围会有齿痕。方用黄芪建中
汤加减。

第四种 脾胃湿热证 症状为:胃部满胀感并隐隐作痛,口苦、口臭,时有恶心或呕吐反胃,大便黏


滞或稀溏,舌质发红,舌苔黄厚或腻。方用连朴饮加减。

第五种 胃阴不足证 症状为:胃部满胀感并隐隐作痛,有饥饿感却不想吃饭,口干但不口渴,大便


干燥,舌质红质地干,无舌苔或少苔,身体瘦弱。方用益胃汤加减。

第六种 胃络瘀血证 症状为:胃部满胀感并伴有疼痛,疼痛部位固定,胃疼按上加重,黑便,面色


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有些特殊情况会出现地图舌),脉弦涩。方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
减。
第七种 寒热错杂证 症状为:胃部满胀感,按上去却很柔软,小腹隐隐作痛,心中烦热,恶心,肠
道会有鸣音,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舌苔黄或黄腻,脉沉或细滑。方用半夏泻心汤合香苏散加减。

药食同源治胃炎

我想大家都听过:“药食同源”这句话,说的就是中药来源于生活,很多治病的中药也是我们日常
中常见的食物,所以治胃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对胃病进行食疗也要加以辩证,才能达到理想
的效果。以下的食疗方剂作为参考:

一、寒邪犯胃证 症见:怕冷喜暖,口干但不渴,喜欢喝热水,胃疼遇暖得以缓解。

食疗方剂:饮食除按一般原则给予软烂熟、清淡及少食多餐外,一定要忌生冷、肥腻、味道辛辣
的刺激性食物,还要注意控制饮食,切忌暴饮暴食与狼吞虎咽,定时就餐,防止过饱过饥。

什么医学是专业“治胃”两千年,看神医张仲景是如何治胃、养胃的

【生姜红枣粥】材料:生姜 5 片,红枣 10 枚,梗米 100 克,同煮为粥,早晚服用。功效:温中散


寒。

【吴茱萸粥】材料:吴茱萸 20 克,生姜 5 片,粳米 100 克,红糖适量,先将吴茱萸煮烂,然后加


入生姜、粳米、红糖煮粥,早晚服用。功效:温中散寒,止痛。

【暖胃粥】材料:丁香 5 克,草豆蔻 5 克,肉桂 5 克,干姜 5 片,粳米 100 克,先将丁香、草豆


蔻、肉桂、干姜共研为细末,与粳米同煮为粥,加白糖少许。功效:温中散寒,暖胃止痛。

二、饮食停滞证 症见:胃部胀满、打嗝、口臭、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舌苔黄等。

食疗方剂:根据病情给予软食或半流食或禁食 12~24 小时,忌食不易消化食物,如土豆、山芋等


易阻气机的食物。少食多餐,宜低脂肪的食物,主食以面食为主。

什么医学是专业“治胃”两千年,看神医张仲景是如何治胃、养胃的
【曲末粥】材料:神曲 15 克,粳米 100 克,白糖适量,先将神曲捣碎,煎取药汁,入粳米同煮为
粥(也可加谷芽、山楂适量与神曲同煎)。功效:消食导滞,调和脾胃。

三、肝气犯胃证 症见:胃脘胀满,打嗝后会觉得舒服,病情受到因情志刺激而加重,舌苔薄白,
脉沉弦。

食疗方剂:悲伤、生气、发怒时切不可进食,忌辛辣刺激及不易消化食品,如:土豆、地瓜等阻
滞气机之食品。

什么医学是专业“治胃”两千年,看神医张仲景是如何治胃、养胃的

【萝卜生姜粥】材料:萝卜 250 克,鲜姜 1 块,切片加大米 100 克煮粥食用。功效:疏肝理气和


胃。

【佛手香橼粥】材料:佛手 1 个,香橼 1 个,粳米 100 克同煮粥,成后加入精盐、味精、小茴香


等适量调味,早晚各 1 碗。功效:疏肝理气。

四、肝胃郁热证 症见:胃部满胀,或胁肋胀痛,想打嗝却打不出来,口干但不口渴,头发闷沉重,
身体无力,大便溏稀或粘滞总有便不干净的感觉,舌红苔白厚或黄腻,脉弦濡滑。

食疗方剂:出现痛剧,伴有频繁呕吐的,要应禁食 12~24 小时,在疼痛和呕吐症状缓解后给予全


流或素流食,少食甜食,要戒烟禁酒,忌葱、蒜、姜、辣椒等辛温刺激之品,多食绿豆、豆腐、
冬瓜等清热泻火之品。

什么医学是专业“治胃”两千年,看神医张仲景是如何治胃、养胃的

【麦冬栀子粥】材料:桑叶 10 克,麦冬 20 克,栀子 10 克,加水煮汁,再用粳米 100 克煮粥,粥


成后加入药汁煮沸,凉后服用。功效:清热生津止渴。

【生芦根粥】材料:新鲜芦根 30 克,竹茹 20 克,粳米 100 克,生姜 2 片,取鲜芦根洗净后,切


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取汁,入粳米煮粥。粥欲熟时,加生姜稍煮即可。功效:生津止渴。
五、瘀血停滞证 症见:胃部有针刺样疼痛,拒绝按压,疼痛部位固定,或如针刺刀割般疼痛,甚
者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脉弦涩。食疗方剂:如有吐血应该立即禁食。并尽快送医院救治,有
黑便时可将三七粉 6 克,白及粉 3 克,加入米汤或藕粉调成糊状送服,日 3~4 次,具有收敛止血之
效。

以上就是《金匮要略》中记载的七种胃病症状,想想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已经有了如此完善的
胃病诊疗方法,着实让人叹服。如果你有顽固难缠的胃病,不妨试试中医治疗,调理脾胃一定会
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31. ăn thì là vào mùa đông để giữ ấm dạ dày ???

32. hương phụ 10g

Tô ngạnh 10g

Trần bì 10g

Cam thảo 3g

Riềng 3g

Đại táo 3g

Tham khảo

10 年老胃病(慢行胃炎),古方来搞定

患者张先生今年 47 岁,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虽然生活过得衣食无忧,但这对张先生来说,并
没有多么的幸福。因为胃病长时间折磨,张先生整日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看啥啥烦、瞅啥啥别
扭。

年少时,张先生正赶饥饿时代。吃了上顿没下顿,饮食没规律使他很早就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吃
药过程中,张先生发现西药见效的确很快,但是却不能长期服用。慢性胃炎往往伴随着并发症出
现,西药的专病专治对张先生的胃病不仅不能给予根本性的治疗,服用过量,还会导致其他病情
的出现。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的枢纽。张先生舌淡苔白,脉象虚弱。结合他年轻时,饥一顿、饱一顿的经
历,到如今手脚依旧冰凉,不敢吃凉食现象充分表明,这就是典型的胃寒脾虚症。

中医讲求脾升胃降,张先生需要增强脾胃阳气,依靠外界物质补充气血。

给张先生进行病情分析之后,准备用此药方帮助他渡过难关。
该药方记录于张仲景的《伤寒论》

药方:生姜 12 克,炙甘草 9 克,人参 9 克,干姜 3 克,半夏 9 克,黄芩 9 克,黄连 3 克,红枣 12


枚。

服用方法:将生姜切片,红枣掰开,连同其它材料一同放入锅内,加水 2 升,煮到 1 升的时候去


渣,继续煎煮到 600 毫升,每次趁热温服 200 毫升,每天服用 3 次。

具体到个人,服用时,务必咨询当地中医师,根据体质辩证用药!

十年的老胃炎,一个中药古方竟然治好了!

有很多胃病患者,有反酸和胃痛的症状,尤其是进食以后更为明显,同时还会出现胃胀的情况,
时隐时现,十分恼人。这样的病症,在西医上多定义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需要服用奥美拉唑、阿
莫西林等药物来治疗,但根治效果较弱,所以不得不来求助中医。而事实证明,中医治疗这种病
症,的确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奇效。<div 其实中医里是没有胃炎一说的,我们多将胃病归结为脾
胃失调引发的胃脘痛,根源多为气虚血瘀,湿热瘀滞。下面就说一个我行医笔记上的成功实例。

时间:甲申年戊辰月壬申日(公历 2004 年 4 月 23 日)

患者:刘姓中年男士

病症:胃脘痛、反酸、胃胀

病史:患胃痛十年,曾于本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定性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服药三年,有嗜
睡、萎靡等副作用。

观察结果:舌质呈暗红,有瘀斑。脉象弦涩。

诊定症状:气虚血瘀、肝郁胃热

这位刘先生在我记忆中,是一个较为消瘦的中年男子,实在对西药的副作用无法忍受,对工
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经亲友介绍,来了我这里。在经过了问诊之后,我对他开了如下的药方:

组成:炒白术 10 克,黄芩 10 克,仙鹤草 15 克,莪术 10 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七日后减半,半月痊愈。

主治:气虚血瘀,湿热郁滞,对胃脘痛、痞证有极好的治愈效果。
方解:《金匮要略》有云:“白术益气健脾,顾护后天之本,堪为君药。”而黄芩配仙鹤草则
善清胃热,健胃补虚,清热泻胃之力有增,但不似芩连有苦寒败胃之弊。且仙鹤草尚于清泻之中
寓固本之意;两药亦可有效抑杀幽门螺杆菌。同时用莪术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与白术相合,则消
补兼施,补而不滞,消而不伤正;既能很好地缓解胃部的痞满、疼痛症状。

笔记上还记述了刘先生之后的复诊,是一个星期之后,那时候他的精神已经好了很多,脉象也渐
趋柔和,我让他按药方继续服用一周,之后痊愈。虽然中医讲求一人一方,可是由于刘先生这个
年纪的中年男子非常容易患上这样的慢性病,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这里发上来,希望可以有相
似病症的朋友们尝试,不敢说百试百灵,但十有八九也可痊愈。

胃病缠人且高发,养治结合有小方

在日常体检中,浅表性胃炎、轻度胃溃疡等问题,是检出率非常高的疾病,常常赫然出现在我们
的体检报告中。

对此,很多人不屑一顾,觉得这是普通的亚健康现象,无需治疗。其实,这种轻度的胃病如果长
期发展,会给身体带来越来越大的麻烦。更主要的是,这种轻度的胃炎、胃溃疡在治疗方面也是
比较高效的。往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治疗后,可以实现长期而稳定的控制,患者得到的收益
巨大。如果病情发展,治疗就会很麻烦,治疗难度增加。因此有医学工作者总结,胃病太难治,
全因治得晚!

今天在这里,我们为你推荐一个治疗轻度胃病的好方法。它集养胃和治胃于一身。

准备芦根 30 克,公英 15 克,麦冬 15 克,竹茹 12 克,白芍 12 克,枳壳 10 克,石斛 10 克,薄荷


6 克,甘草 6 克。水煎成 300 毫升药液,早晚两次饭前温服,每周服用 5 剂就足够了。

这个方子适合什么病人呢?简单地说,就是有一点胃炎或胃溃疡,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胃部轻
痛,但是本身又不严重,尚不对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的人。方子源自山东名医姚子扬,后来经过长
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对上述病人效果很好。

这个方法的主旨在于“清养”。对于轻症的热性胃炎、胃溃疡而言,抓住两个问题就能很好解决病
痛。其一,疏解肝郁。肝郁不除,肝火犯胃,病不得养。其二,清胃,润胃,但不能伤正气,更
不能因为滋阴而产生滋腻之嫌。这就需要对用药进行精准的把握和衡量。此方中,芦根和竹茹性
甘寒,善清胃热。公英解毒清热,对幽门螺杆菌有治疗效果。这三者可谓轻灵之药,不伤正气。
石斛和麦冬能滋阴养胃,但是不滋腻,白芍枳壳和薄荷能疏肝、和胃、止痛。应该说,它解决了
两个问题。第一,轻度胃炎患者的情致不遂、肝气郁滞的问题。第二,用轻灵之药,以清热但是
不伤胃的方法,对热邪起到化解作用。这体现了对早期热证胃病的清养之道,因此集养胃治胃于
一身,效果很好。

这个方法的适用面广泛,但是使用前必须经中医师辩证指导。脾胃虚寒的人不能用。

老中医李成光,治疗脾胃病的 10 个经验!

脾主中州,胃为水谷之海,脾胃本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众多脾
胃病应运而生。现如今,脾胃病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从古至今,也累积了
不少。今且分享名老中医李成光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您也可以将您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分享到写留
言处哟~

脾胃病常表现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往往以脾胃虚弱为本,水湿、湿热、瘀血、浊毒为标,
且有升降失常、寒热相兼的特点。现将李老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化湿和胃法

用于脾胃湿热型,症见脘腹不适,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或口渴而不欲饮,倦怠身重,大便溏薄,
苔黄腻,脉濡数。常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治当清热化湿、和胃醒脾。以三仁汤加减。方中杏
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砂仁、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利湿
热;半夏、川朴花行气散满,除湿消痞;竹茹、黄芩、浙贝、郁金以清热和胃降逆;炒谷芽、鸡
内金化湿积,助运化;木蝴蝶疏肝和胃,其性为升,在众多降药中加之,取其升降有序之意,以
符合脾胃升降的特性。加减:胃痛甚加白芍、甘草;大便不畅加枳壳、生白术;口苦口臭加石斛、
石菖蒲、佩兰。

二、利胆和胃法
用于胆胃郁热型,症见胃脘不适,灼热吞酸,口苦呕恶,咽喉不适或咽部梅核气,嗳气便干,舌
质红,苔白腻,脉弦数。常见于西医学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胃炎合并胆囊炎或胆石症。治当
利胆和胃、清热降逆,以蒿芩清胆汤加减。方中青蒿、黄芩、郁金、蒲公英清少阳胆热;竹茹、
半夏清胃降逆;碧玉散导胆热下行,又利湿和中;木蝴蝶、川朴花、大腹皮理气和胃运中;生谷
芽养阴疏肝利胆。加减:苔白、热邪不甚去碧玉散,改海金沙;大便干加生白术、枳壳;寐差加
青龙齿、首乌藤、合欢皮;泛酸加浙贝、乌贼骨、煅瓦楞子;胆石症加穿山甲、路路通。

三、清热和胃法

用于肝胃蕴热型,症见脘腹不适,泛酸嘈杂,嗳气时作,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当清热和胃,以左金丸合海贝散加减。
方中吴茱萸疏肝解郁、降逆止呕,黄连泻心火,两药合用,辛开苦降,一寒一热,共奏清肝泻火、
降逆止呕之效;浙贝、乌贼骨、瓦楞子止酸降逆。加减:胸胁胀痛加延胡索、香附;口干加制玉
竹、川石斛;嗳气甚加旋覆花、沉香、代赭石。

四、疏肝和胃法

用于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胀闷,攻撑作痛,嗳气频作,每因情志刺激痛作或加重,或伴大便不
畅,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或弦滑。治当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
散郁和中,调理气机;香附、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黄芩、姜半夏辛开苦降;竹茹、郁金、苏梗、
浙贝和胃降逆;木蝴蝶、川朴花疏肝和胃。加减:气滞明显可加沉香、大腹皮;胃脘疼痛明显,
加延胡索;泛酸嘈杂加煅瓦楞子、生牡蛎;大便溏烂加猪苓、茯苓、炒薏苡仁。

五、清肠和胃法

用于肠胃不和型,症见脘腹胀满痞闷,干噫食臭,伴肠鸣下利,恶心呕吐,舌苔黄白相见或腻,
脉弦或弦数。常见于西医学的溃疡性结肠炎。治当清热利湿、调和肠胃,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方
中姜半夏辛温散结,和胃降逆;川连、黄芩苦寒泄降除热,清肠燥湿;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生薏苡仁、怀山药健脾渗湿止泻;木香、大腹皮、川朴花、郁金理气和胃。加减:脘胀纳呆加沉
香曲、山楂;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加炒白术、防风、芍药。

六、调和肝脾法

用于肝旺脾虚型,症见肠鸣腹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情志波动发作,矢气频作,舌淡红,
苔薄白,脉弦。常见于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治当抑肝扶脾、调中止泻,以痛泻要方合香连丸
加减。方中炒白芍柔肝止痛;防风泄肝祛风;白术健脾祛湿;木香、黄连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加减:泄泻甚加红藤、生薏苡仁;腹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脘胀加木蝴蝶;纳呆加谷芽、山楂。

七、化痰和胃法

用于胆郁痰扰型,症见胃脘痞满不适,烧心或隐痛,或嘈杂嗳气,心烦失眠,舌苔黄腻,脉弦数
或滑数。治当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以温胆汤加减。方中半夏祛痰化浊,和胃降逆;竹茹清胆和
胃,化痰清热,除烦止呕;制南星、天竺黄、黄芩加强清热化痰之功;石菖蒲、郁金化痰开窍;
茯苓、川朴花健脾和胃。加减:寐差甚,加龙齿、首乌藤、合欢皮;嘈杂甚,加山栀、淡豆豉;
大便干,加莱菔子、决明子;胸胁胀痛,加延胡索、香附。

八、养阴和胃法

用于胃阴亏虚型,症见胃脘部灼热时痛,咽干口燥,或大便干结,或饥而不食,舌干少苔或无苔,
呈镜面舌,脉细数。常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治当清胃滋阴、敛阴止痛,以益胃汤加减。
方中北沙参、麦冬、生地黄益胃生津;玉竹养阴润燥、除烦止渴,其性平而不碍胃,虽养胃阴但
不碍脾阳;玄参、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川朴花理气而不伤阴;黄芩、竹茹、郁金、木蝴蝶
清热和胃。加减:口臭加佩兰叶、石菖蒲、六神曲;大便干结,重用生地黄、枳壳、生白术;恶
心呕吐加半夏、竹茹;胃痛甚,加炒白芍、甘草;纳呆加生谷芽、鸡内金。
九、健脾和胃法

用于脾胃气虚型,症见脘腹痞闷,不思饮食,面色萎黄或苍白,语音低微,气短身倦,四肢乏力,
大便溏薄,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虚弱或虚缓。常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治当益气补中、
健脾和胃,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益气健脾,升提清气;白术、白扁豆、茯苓健脾化湿;
山药补脾益气;薏苡仁健脾渗湿,使湿邪从下而去;白蔻仁、砂仁、大腹皮、川朴花健脾祛湿理
气。加减:四肢乏力加生黄芪;食后腹胀嗳气,加沉香、大腹皮;口干加石斛、芦根;大便不畅
加莱菔子、肉苁蓉。

十、温中和胃法

用于脾胃虚寒型,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绵绵不已,得食或得温痛减,多食则脘腹痞胀,泛
吐清水,胃部冷感,四肢不温,倦怠无力,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软弱无力。治当温运
脾阳、健胃和中,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方中桂枝温通脾阳;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使桂枝走里而
不走表;黄芪益气建中;干姜散脾胃寒邪,温中止痛;延胡索、香附理气止痛。加减:大便溏薄
可加炒薏苡仁、山药。

脾胃病因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往往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气血失调的正虚邪恋状
态,治疗上单用一法难于取效,故李老常采用和法治之,同时又当根据疾病的寒热、体质的虚实、
脏腑的特性、邪正的盛衰来灵活应用。程国彭《医学心悟》云:“有当和而和,而不知寒热之多寡,
禀质之虚实,脏腑之燥湿,邪气之兼并,以误人也,是不可不辨也……由是推之,有清而和者,有
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
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因此,李老在应用和法治疗脾胃疾病时,顺应脾胃的特性,
将祛邪与扶正、清热与温寒、升散与降收同冶于一炉,从而重新恢复“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

难治的胃炎,用一个鸡蛋就搞定了,千年治胃炎秘方披露

胃炎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足以让你烦恼每一天。得了胃炎,除了去医院做胃镜,就是吃胃药,
效果并不好。今天,小编为您推荐一个秘方,不仅祛湿除寒,而且营养丰富,味道好,其实就是
一个鸡蛋就搞定了!

用生姜 30 克,艾叶 10 克,山楂 30 克,鸡蛋 3 个,盐适量,做法如下:


艾叶摘洗干净,生姜切片,山楂去籽;

将鸡蛋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再煮 2 分钟,捞出,剥皮备用;

另起锅,放入艾叶、姜片、山楂和鸡蛋,煮开转小火,再煮 5 分钟,即可食用。

因为,艾叶中含有酮类芳香油,清热解毒,养胃防癌;鸡蛋含有优质蛋白和多种生命物质,能促进
胃黏膜细胞的生长;山楂消食,生姜暖胃。

看到这里,相信你一定明白了吧!治疗胃炎花几十万不如这样试试,一个鸡蛋就搞定了!一起来试
试吧!

常言道;十人九胃病,胃炎最常见,不用做胃镜,症状很好辩,多有胃胀痛,不能吃好饭,一朝
把病得,胃药吃个遍,就是不好好,心中哪个烦,今送一秘方,一剂可保痊。

处方;辣椒籽 100 克。用法;放锅内用为或炒黄,研为细末,每服 5 克,一日三次,饭前服。

案例;患者孙晓霞,女,45 岁,患胃痛胃胀多年,中西药吃了个遍,疗效甚微,一日从莫报纸上
得一秘方,如法炮制,不日病告痊愈,迄今 3 年未在复发。后又介绍治疗数例,全部治愈。

慢性胃炎的预防方法

1、饮食和生活调理: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细软容易消化,避免过
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于生冷、油腻。尤其是最近天气变化寒热无常,如果你有
胃病,晚上的时候最好不要喝啤酒,不吃辛辣油炸食物。还要养成细嚼慢咽,以达到易于消化、
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少吃盐腌制、烟熏、不新鲜食物。
2、避免刺激性药物:不用或尽量少用对胃刺激性强的药物,不要轻易服用解热止痛药、抗风湿药、
活血祛瘀、激素之类药。因为此类药物会破坏胃黏膜防御功能,促使胃炎加重。要戒酒、戒烟。

3、心情愉快乐观豁达:我们最近在临床不断发现,情绪是影响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医学专
家甚至还指出:不少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症状并非来源于胃病本身,而是来自恐病的心理因素,
中医认为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证。在心情愉快时,可使神经系统正常地活动,正确、有序地指挥
支配胃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十分有利于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对胃肠系统起着保护和促进作用,
并有助于慢性胃肠道疾病的康复。

4、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缩咖啡、生姜、葱蒜、芥末等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
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分粗糙过硬的食物。可选用易于消化食品并注意少用油
炸、油煎等烹调方法。食物宜清淡软烂。

5、选择有营养的食物: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富的软食,如牛奶、豆腐、
胡萝卜和一些发酵的食品,食物要细嚼慢咽。

6、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三次正餐食量
较少可于餐间定时加餐。注意食物搭配,最好有干有稀,有蛋白质食品也有少量主食。

心痛(即胃脘痛)

脉∶心痛微急,痛甚伏入,阳微阴弦,或短又数;紧实便难;滑实痰积;心痹引背,脉微而大,
寸沉而迟,关紧数锐。

心痛初起者,胃中有寒也。

姜桂汤 治初起胃脘寒痛。

干姜 良姜 官桂(各七分) 藿香 苍术(米泔制)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甘草(炙) 木香茴香(酒


炒) 枳壳(麸炒) 砂仁 香附(炒。各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磨木香服。痛甚加乳香;手足厥冷,脉沉伏加附子,去良姜。

心痛稍久者,胃中有郁热也。

清热解郁汤

栀子(炒黑,二钱) 枳壳(麸炒) 西芎 黄连(炒) 香附(炒。各一钱) 陈皮 干姜(炒黑。各五


分) 苍术(米泔浸,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服后戒饮食半日。渣再煎服。

清膈散 治心胃刺痛,憎寒壮热,口干烦躁不卧,时痛时止。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半) 黄连 枳实 栀子(酒炒) 竹茹 赤芍(各一钱)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服。痛甚加姜汁三匙。

心痛大便实者,宜利,则痛随利减也。

枳实大黄汤 治大便结实不通,胃中痛者。(方见腹痛。)
利气丸(方见诸气。)

心痛原素喜食热物者,死血留于胃口也。

活血汤 治热伤胃口,死血作痛。(方见腹痛症。)

韭菜丸 治胸膈背后死血积滞疼痛,或吐血后,或劳后饮酒,怒气过多,俱胸背作痛。

当归 川芎 人参 牡丹皮 桃仁 大黄 黄芩 姜黄 三棱 莪术 桔梗 枳壳 半夏 防风 羌活(各等分,俱要生
用)

上用韭菜根共一处,酒浸晒干又浸。如此三五次,共为末,水丸,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或百丸,
茶清下。

心膈大痛,攻走腰背,厥冷呕吐者,是痰涎在心膈也。以先用鹅管探吐,痰涎出后用。

枳缩二陈汤 治痰涎在心膈上,攻走腰背,呕哕大痛。

枳实(麸炒) 砂仁 半夏(姜汁制) 陈皮 香附(各二钱) 木香 草豆蔻 干姜(炒,各五分)

浓朴(姜汁炒) 茴香(酒炒) 玄胡索(各八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入竹沥磨木香同服。

心痛胃口有虫作痛者,时痛时止,面白唇红是也。

椒梅汤(方见腹痛证。)

治虫咬心痛

凤眼草(即椿树枯用子) 乳香(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黄酒送下。

苦楝汤 治虫咬心痛。用苦楝根皮,煎汤服之。

灸心痛神法 两手肘后陷处酸痛是穴。先用香油半钟,重汤煮温服,即用艾入水粉揉烂为炷。每处
灸五壮,其痛立止。

【补遗秘方】

九气汤 治膈气、风气、寒气、忧气、惊气、喜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痞气,心腹刺痛,不能
饮食,时止时发,攻则欲死,并治,神效。

香附米 郁金 甘草

上锉生姜三片煎服。
红白散 治心疼神效。

官粉(二钱) 红碱(一钱半)

上二味为极细末,用极辣葱捣汁和一处,烧酒调下立止。

神效散 治心痛作酸;又治水停心下,作声如雷;又治口眼 斜,不省人事。用胆矾一分为末,温黄


酒调下,以吐痰尽为度。

桃灵丹 治心腹痛疼及阴症,或绞肠痧等症。

玄胡索(一两) 桃仁(去皮,五钱另研) 五灵脂(五钱) 乳香(五钱) 没药(七钱)

上各为细末,醋糊为丸。每服二三十丸。心疼,淡醋汤下;腹痛,干姜汤下,或用黄酒下。

三仙丹 治心疼至危,将此即起。

白信(煨) 巴豆(去皮油) 黄蜡(各等分)

上共为末,熔黄蜡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烧酒下。忌醋。

芎术姜栀二陈汤 治素有痰火,胃脘急痛不可忍者,食不能消。

川芎(一钱) 干姜(炮,一钱) 苍术(米泔制,一钱) 栀子(炒,一钱) 陈皮(去白,二钱二


分) 半夏(姜汁炒,一钱) 茯苓(去皮,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正痛时温服痛止,待半日方可饮食。

沉香化滞定痛丸 专治胃脘痛、胸中满闷、停痰积块、滞气壅塞,不拘远年,心胃痛,服之即效,
屡屡有验。

沉香(三钱) 没药(五钱) 大黄(五钱,炒) 瓦珑子(一个,火 红,醋一日) 莪术(三钱)玄


胡索(二钱,酒炒) 乳香(二钱)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九丸,壮实者十一丸,白滚水送下。行二次,米汤补之即
安。

心疼、肚腹痛、小肠气积块冷气等症,属虚寒者宜服。

当归 川芎 陈皮 茯苓 砂仁 官桂 玄胡索(各一钱)丁香(五分) 三棱(一钱半) 莪术(二钱) 槟


榔(二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神效。忌房劳。

破积散 治心气痛、食积肚腹痛、饮热积块痛,症属实热者宜服。

香附米(四两,酷浸煮干) 栀子仁(炒黑,二两) 三棱 莪术 郁金 枳壳 黄连 大黄(各一两)

上共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淡姜汤送下。

进士中寰何公夫人,患经行胃口作痛,憎寒发热。一医以四物汤加官桂、香附服之,即吐血而痛
愈甚。余见六脉洪数,乃郁火也。以山栀二两,姜汁炒黑色,一服立愈。
一教谕年五十一岁,因酒食过饱,胃脘作痛。每食后,其气自两肩下及胸,次至胃口,痛不可忍。
令人将手重按痛处,超时忽响动一声痛遂止。如此八年,肌瘦如柴。余诊六脉微数,气口稍大有
力。以神 丸一服下之,其痛如失。后以参苓白术散调理撤消

四君子汤

[组成] 人参(去芦)10 克 白术 9 克 获苓(去皮)9 克 灸甘草 6 克

[功效] 益气健脾

[应用]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证属脾虚气弱,
运化无力,症见脘腹隐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舌质淡,苔
薄,脉细濡。

《名中医脾胃科绝技良方》P6 页

四君子汤活用,,,,,,治疗慢性胃炎

[绝技妙法]

(1)治胃十五法:治胃十五法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李乾构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把胃
病治疗方法归结概括为十五法,治疗脾胃病,随证加减多获良效。

虽云治胃十五法,概言之则为清、行、消、运、和、涩、润、燥 、降、止、驱、化、补等十五法。
其中化法中含量有化瘀和胃法,化湿清胃法、芳化胃浊法。具体十五法为:

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胃痛肝胃不和证)、散寒温胃法(适用于胃痛寒凝证)、补中益胃法(适用
于胃痛中气下陷证)、滋阴润胃法(适用于胃痛胃阴不足证)、消食泻胃法(适用于胃痛食积
证)、化瘀活胃法(适用于胃痛瘀血证)、温中暖胃法(适用于胃痛虚寒证)、化湿清胃法(适
用于胃痛湿阻证)、清热泻胃法(适用于胃痛实热证)、芳化胃浊法(适用于胃痛湿浊证)、疏
气降胃法(适用于胃痛气逆证)、化痰顺胃法(适用于胃痛痰饮证)、驱蛔安胃法(适用于胃痛
蛔虫扰胃证)、止血护胃法(适用于胃痛胃络损伤证)、解毒养胃法(适用于胃痛毒物损伤证)
等。

(2)调和气血:临床上慢性胃病症状复杂,但以脾胃气虚为主者居多。脾胃气虚,运化失常用则
痰湿易生;升降失和则中焦气滞,故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加养血活血之品
则可提高临床疗效。慢性胃病多存在气血凝滞不通的瘀血症状,瘀血是各种致病因素形成的病理
产物,这是活血化瘀法在胃病中应用的共同基础。应用活血化瘀法时,勿忘调理脾胃,只有脾胃
的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气血运行得以通畅,瘀血才能消散更速。气为血帅,活血必先理气,故在
应用活血化瘀法时应辅以理气药,气行则血行,血液运行通畅,瘀血自然消失 。

(3)调节饮食:胃病发作多与饮食不节有关,故治胃病除用药外,调节饮食也十分重要,如胃痛
泛酸者,主食应以面食为主,餐前一小时可吃苏打饼干或烤面包片以中和胃酸;对多数胃病患者,
要求一日三餐只吃七分饱,细嚼慢咽,克服偏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不可过量饮酒吸烟,
少吃或不吃油炸、煎、炒、辛辣、甜、腻之品,少喝浓茶、咖啡、冷饮、果汗等。

[常用方药] 活用四君子汤:李乾构认为人患病的病因很多,但都是在脾气虚弱的基础上受邪,
故治病首要固本,固本首先要健脾。所以,李老处方用药,多以四君子汤为主方加减应用,并且
在具体应用时,常有所变通,随证加减。

(1)药物组成的变通:

四君子汤:用党参 10-30 克,以健脾益气;若元气大亏,常用红参 10-15 克另煎兑入,以大补元气;


难辨寒热,改用太子参 20-30 克,以气阴双补;口干唇燥,改用北沙参 20 克;大便干燥,改用玄
参 30 克,以养阴,直折上炎之虚火。白术,视病情而用,大便干者用生白术,大便软者用炒白术,
大便溏者用焦白术,大便稀溏而排便次数多者改用苍术,若为萎缩性胃炎则用莪术。获苓用量 15-
20 克,若有水肿改用获苓皮,兼有失眠改用获神,若有舌生疮或胃肠湿热者改用土获苓。甘草为
调和药,一般用生甘草,用量 5 克左右,伴恶心呕吐者宜减量用;大便干者和脾虚者可用蜜灸甘
草,若胃肠湿热,舌苔黄腻者用六一散。大量甘草久服可引起浮肿,使用时当注意。李老组方时
多与丹参同用,活血化瘀,改善脏器的血液循环。

(2)兼调查肝气:肝藏血主疏泄,脾胃主受纳,肝所藏之血全赖脾胃滋生,脾胃升降纳运功能,
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可表现出“肝木克土”,“木不疏土”之病;若脾胃虚
弱,化生气血无源,可病及肝而致肝血不足。故治胃病同时,要选用疏肝理气的柴胡、青皮、佛
手、郁金等中药,同时进行必要时的心理治疗,调节情志。
临证加减:食欲不振,脾胃气虚,加木香、砂仁、鸡内金、炒三仙;胃痛怕冷,脾胃虚寒,加桂
枝、炒白芍、干姜、炮附子;胃部重坠,中气下陷,加黄芪、升麻、柴胡、枳壳;头晕眼花,气
血两虚,加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失眠多梦,心脾两虚,加当归、酸枣仁、夜交藤,五味子;
两胁胀痛,肝脾失调,加柴胡,白芍、郁金、枳壳。(打录者注:嗳气多,气逆不顺加刀豆子,
七叶一支花)

[验案赏析] 陈某,女,15 岁,初诊日期 2003 年 6 月。患者胃脘疼痛反复发作 10 余年,加重二


周余,面黄消瘦,吃冷食后胃痛加重,恶心呕吐,无返酸烧心及嗳气,纲差眠可,大便不规律,
偏干,日一次。舌淡,苔白,脉细弦。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处方:党参、丹参各 10 克,
生白术 10 克,获苓 15 克,灸甘草 3 克,陈皮、姜半夏各 10 克,厚朴 10 克,炒莱菔子 20 克,焦
三仙各 10 克,旋复花、生赭石各 10 克,赤白芍各 15 克,鸡内金 10 克,元胡 15 克,7 剂。每日
一剂,水煎药 500 毫升,分三次温服。药后胃痛消失,无明显不适,苔白,脉弱。予香砂养胃丸
以巩固疗效,嘱病人饮食有节,细嚼慢咽。忌辛辣生硬难消化之品。

[按语]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本病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故治以补气健脾,和胃降逆。
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加理气降逆之枳实、厚朴、旋复花,代赭石。胃病治疗重在补脾胃,调气机,
从本病例可略见一般。脾胃气虚,不能行使其运化水湿的功能,水湿内仃,气机不利,浊气不降,
胃气失和,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合并湿滞。症见胃脘痞满载隐痛而无规律,食欲下降,便溏,
口中乏味,嗳气泛恶,病性属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多补泻兼施。故以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化湿,解
决脾虚水湿不运的问题。同时加枳实、厚朴、炒莱菔子,降气和胃,除中焦湿邪气滞;焦三仙、
鸡内金消食化积,增强食欲,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和胃止呕之功。

为了中医 QQ 群(群号:52984466)的有胃病的朋友们和中医生朋友而奉献打录整理此资料三个
小时。其信息价值远远超过交纳的群会员费十元。

白芨枳实方——治疗胃病的老偏方,特别是治疗老胃病,治愈率非常高。

该方在文献上最早出现于山东中医杂志 1983(4):41。

原文献处方为:白芨 15g,枳实 10g。

主治:溃疡病。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日 1 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本法治疗胃溃疡 13 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0 例。结果。临床治愈胃溃疡 8 例,显效 4
例;临床治愈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9 例,显效 9 例;总有效率 91%。

该方经过后人进一步的应用将其改为

组成:白芨 2 两,枳实 2 两,

制法:上两味药研成粉末,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用法:每次 6 克,每天早饭前,晚饭后,用黄酒送服。

注意:

使用这种粉剂方法服用,快的话第二天胃就不疼了,连续用 7 天,打嗝、返酸、胀气、恶心、呕
吐、腹泻、食欲不振这些因为胃不好而经常犯的毛病就会全部消失。

多用几个疗程以后,胃溃疡、胃息肉、胃结石、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
肠球部溃疡等等这些跟胃有关的情况都会得到缓解。

对于在医院化验检查出胃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的胃病患者,可以在吃完以后马上吃 1 片克拉霉素要,
可以加快治愈。但克拉霉素最多连续吃 7 天,然后停一段时间再继续使用,也可以不服用克拉霉
素。

脾胃居于中焦,对于人体全身气机的调节起中轴枢转作用。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在未成熟制成
中药,其味辛酸,倍尝苦味,如少年般阳常有余而性温,入脾胃经,入脾能益气升清,入胃善消
胃中之水湿,逐胃上方之停水而降胃气止胃气上逆。凡积滞内停,气机受阻,不论气血痰食引起,
皆可应用来行气消胀削坚,调节全身气机而益五脏。
脾胃之气通利之后,白及再以其止血与去腐生新之功,安抚胃之伤损。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其根味苦甘涩,性寒,内含丰富的粘液质,天然具备修复粘膜,止
痛止血的功能。

白及既能入肝调血,除血中热气,除血中热气,蚀败疽死肌,为去腐生新圣药,又能使溃疡面重
新长出新的肌肉。白及用在这里,入胃能除胃中邪气,导其止血与去腐生新功能,又可修复胃之
损伤。

此外,若重伤呕血,肺胃出血,每日服白及末,用米汤送下。均有非常好的疗效。

温馨提醒:

1、一般有胃病的人都不能喝白酒,这里的酒必须是黄酒。白酒是蒸馏酒,酒精度较高,所以喝多
了会伤胃,而黄酒是酿造酒,温热之后有“暖胃驱寒”的作用,喝一小口用来送服白芨枳实粉并不
会给胃带来伤害。

2、一般吃抗生素的同时喝酒的话会有危险,但这类情况指的是吃“头孢类抗生素”不能喝“白酒”。
而这里的克拉霉素属于红霉素,不是头孢类抗生素,同时喝黄酒与喝白酒有很大区别,不会产生
不良反应,可放心服用。

许某,女,60 岁,绵阳市游仙人,2017 年 8 月 27 号初诊。

因为胃脘胀满疼痛不适,听人介绍前来我诊所治疗。

现症如下:全身酸痛,困倦,头昏,流眼泪,眼睛模糊,口酸,口苦,口干,口涩,舌麻木,舌
上出血,胃脘胀痛发热,烧心,嗳气,嗳气后最为舒服,大便稀溏,腹胀,舌质白,舌苔白,右
关脉弦滑,右寸尺脉沉,左寸关弦滑,左尺沉迟。
分析:全身酸痛,困倦,头昏,没精神,口干口苦,脉弦滑,舌上出血,胃脘发热烧心,这些是
少阳郁热的表现。

注意鉴别诊断,不要一看到困倦、没精神,就马上辨证为少阴证;少阳证也有“默默不欲饮食”,
这里的“默默”是沉默寡言、没有精神的样子,所以少阳证同样有精神差的表现;此外,少阳脉弦,
少阴脉沉;少阳手足自温,少阴四肢厥冷。所以辨证为少阳郁热太阴虚寒夹杂气滞证,辨证完六
经就辨方证。

对于该证,似乎柴胡桂枝汤也可以,小柴胡汤解少阳郁热,桂枝汤治疗心下支结。但是柴胡桂枝
汤偏于实证体质,柴胡桂枝干姜汤整个体质偏于虚,就如本案患者。

柴胡桂枝汤里面的小柴胡汤含有半夏,可散痰结、消心下痞硬;柴胡桂枝干姜汤用天花粉代替半
夏,天花粉乃滋补强壮药物,生津润燥清热,证明内里之阳热很重(就如本患者胃脘烧心,舌上
出血),同时加牡蛎,有栝楼牡蛎散之义,增加生津润燥的功能,所以小柴胡汤对于这个病人而
言,温燥有余,清热不足,不适合。

患者同时有太阴的腹胀、大便稀溏,柴胡桂枝汤里面的桂枝汤调和营卫、强建脾胃,好像也可以
选择,但是大剂量生白芍会引起腹泻,且大枣滋腻,所以桂枝汤不适合,整个柴胡桂枝汤也就不
适合。反而不如柴胡桂枝干姜汤里的干姜,一味药物专门对付太阴,简单高效,因此选用柴胡桂
枝干姜汤加橘子姜汤(针对气滞)。

辨证:少阳郁热太阴虚寒夹杂气滞证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橘枳姜汤

柴胡根 30g,生姜 10g,天花粉 20g,黄芩 20g,牡蛎 30g,炙甘草 10g,茯苓 20g,炒白术 20g,桂


枝 15g,陈皮 40g,枳壳 20g,佛手 20g。3 剂。煎煮方法:浸泡三十分钟,煎煮四十分钟,去药渣
再煎十分钟,分四次喝完。
二诊:9 月 4 日。症状同一诊,各种症状均有所减轻,但有气短胸闷的情况,加茯苓杏仁甘草汤
对症治疗;舌上出血,第一诊忘记用炮姜换干姜止血,虽干姜也止住了舌上的血(干姜也有止血
之效),但是考虑其偏于温燥,故用炮姜代替干姜行止血之功。

辨证:少阳太阴证。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橘枳姜汤加茯苓杏仁甘草汤

柴胡根 30g,炮干姜 6g,天花粉 25g,黄芩 20g,牡蛎 30g,炙甘草 6g,茯苓 20g,杏仁 20,炒白


术 30g,桂枝 15g,陈皮 40g,枳壳 30g,炒莱菔子 40g,法夏 10g。3 剂,煎煮方法同一诊。

三诊:9 月 10 日。诸证基本消失,出现了新的问题,病人胃口欠佳,可能是因为黄芩清阳明太过,
故减量,并加建曲、佛手开胃消食。

辨证:少阳太阴证。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橘枳姜汤加茯苓杏仁甘草汤

柴胡根 30g,炮干姜 10g,天花粉 20g,黄芩 15g,炙甘草 6g,茯苓 25g,杏仁 10,生白术 20g,桂


枝 20g,陈皮 30g,枳壳 20g,建曲 10g,佛手 20g。

四诊:各种症状彻底消失,病人要求丸剂巩固,故减去黄芩的剂量,并按上方抓 4 剂做成丸剂服
用,每次 6 克,每天 3 次。
小结:本方辨证成功的关键点在于准确辨认为少阳太阴证。不要一看困倦、没精神,就辨证为少
阴证;少阳证也有“默默不欲饮食”,这里的“默默”是人很沉默寡言,没有精神的样子,所以少阳
同样有精神差的表现;此外少阳脉弦,少阴脉沉;少阳手足自温,少阴四肢厥冷。故辨证为少阳
郁热太阴虚寒夹杂气滞证。

【医师简介】

邓文斌,男,1976 年出生。擅长治疗各种胃肠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肠梗
阻、腹胀、便秘、胃下垂等难治性疾病。

【转载需注明出处,违权必究】

33. bột bồ công anh và bột bạch cập

34. 有人说临床上有一半的常见病小柴胡汤有应用的机会,有一半的脾胃病,半夏泻心汤有应用
的机会,可见这两张方子的应用范围之广,但是前提是一定要辩证论治,方证对应。

半夏泻心汤主要治疗胃胀且不硬;生姜泻心汤主要治疗胃反酸,口有异味,干哕,胀而且硬兼肠
鸣下利;而甘草泻心汤主要治疗胃有烧灼感,干呕,心烦,安静不下来,胀硬而且满兼肠鸣下利
次数多。

仲景立五泻心汤共同主症为心下痞,其成因多为胃气素虚,或治疗失误(吐、下),以致无形邪热
内陷心下,因其内无痰水、宿食等实邪阻滞,与结胸(如大、小陷胸汤证),水痞(如五苓散、十枣
汤证)等有本质的区别,故仲景原文明确交代:“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小柴胡汤的柴胡换成黄连、生姜换成干姜,就成为半夏泻心汤类方。因无半表证,故去柴胡生姜,
加黄连干姜,和解少阳。

寒热并用的药方: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栀子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生姜泻心汤,附子泻
心汤,大黄附子汤,薏苡附子败酱散,茵陈四逆汤,温脾汤,乌梅丸,左金丸,交泰丸。
黄煌:半夏泻心汤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其人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和腹泻倾向,舌苔
多黄腻。与乌梅丸等同属寒热错杂类方剂比,半夏泻心汤表现出的寒是比较轻微的局限的,仅仅
是局部胃肠道功能低下,不是整体生理功能衰微。本方证向热证转化,常表现为心腹烦满,卧起
不安,可与栀子厚朴汤合用。向寒证转化比较常见,可加大干姜党参用量,同时加肉桂,即与黄
连汤合用。如一再误治,肉桂之力尚显单薄,可加附子。《千金方》有于此方中加附子法。我的
老师治疗胃痛有个经验,就是见到胃痛不要就想着佛手、香附、良姜,而是要看看他的喉咙,如
果咽喉通红,说明肺胃有火,可以加栀子泻火;如果大便里面有一点血,化验检查有隐血,做胃
镜提示胃粘膜糜烂了,加一点炙大黄,其实就是三黄泻心汤的合方。今年来有关半夏泻心汤治疗
胃炎的报道较多,总有效率均在 90%以上,认为半夏泻心汤有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参与免疫调
节,保护胃粘膜屏障功能以及止血等功效。本人经验,慢性胃炎使用半夏泻心汤原方即有效果。
如果为久治未愈、面色晦暗、舌质淡红的胃病,可以加肉桂 5 克。如咽喉疼痛,胸闷明显者,可
加山栀、连翘,效果更好。糜烂性胃炎导致的出血,可加大黄。《半夏泻心汤——千古奇方》
(1)黄连用量不宜过大,以防抑制食欲。 (2)甘草多用可能导致反酸、腹胀及浮肿等。《黄煌
经方使用手册》 曹英信治刘某,男,9 个月。半年来大便秘结,状如羊屎,每周需蜂蜜一斤,常
用开塞露灌肠方能大便。曹投半夏泻心汤,一学生不解,问之:“半夏泻心汤治下利,此无疑,何
以能治便秘?”曹说:“按其脘部甚满甚胀,其舌淡而润,其苔白而厚,乃胃不降,脾不升也。若不
明升降之理而用攻剂,则脾气愈损,其胀益甚,当与半夏泻心汤调其气机升降。”药尽 7 剂,大便
已不燥结,每日一行(《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本方与黄连温胆汤相比,后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
出,如失眠、心烦、心悸、易惊、多梦,前者则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与香砂养胃丸也不同。彼方
多用于面色黄、消化不良者,而本方多用于胃中有感染者,所以柯韵伯说“凡呕家夹热者,不利于
香砂橘半,服此方而晏如”(《伤寒附翼.太阳方总论》)。服用本方有效以后,需要小剂量的守
方常服,疗程常在 3 个月以上。即使停药以后,可常常食用生姜红枣汤。 大塚敬节等:本方虽与
黄连汤相似,但有不同之点,即黄连汤以腹痛为主证之一,或有腹部压痛。本方之证虽亦有腹痛及
腹部压痛,但不如黄连汤证痛时之经常性,且其程度轻微。在黄连汤证舌苔明显,而本方证则多无
舌苔。(《中医诊疗要览》) 关于半夏泻心汤,以下方面值得注意。 其一,识证方面。半夏泻心汤
腹证的心下痞需要和心下停水相鉴别。半夏泻心汤腹证,按之软而不痛,空而无物,而后者有振
水音,触之如装水的热水袋。肠鸣有显微之别,其甚者,饮食入腹即漉漉有声;也有全然不明显
者。半夏泻心汤证的识别非常注重舌象,其人舌质多红,或边尖红。舌苔白腻或黄腻,或黄白相
兼,或朝白暮黄,或朝黄暮白,或今日白而明日黄,黄白交替出现。 其二,小柴胡汤证虽为呕而
发热,但没有心下痞。若主证为心下痞,虽有呕而发热,也不可用小柴胡汤,而应考虑本方证。
其三,临证使用半夏泻心汤有加枳实和茯苓的机会。如病人痞满甚者,可加枳实。刘景祺使用本
方多加枳实,且列于处方之首,对于消除痞证有增效作用(《经方验》)。若夹杂水饮,或失眠心悸
者,可加茯苓。《中国内科医鉴》载痫证热已解而眩晕未止,心下痞硬,欲呕。吐涎沫,或吸气
多出者;用半夏泻心汤加茯苓有神验。 其四,对于伴有里急后重的下利使用本方的机会不多,白
头翁汤要优先考虑。对于水泻,也不能使用本方,要考虑五苓散或理中汤。伴有肠鸣,以及进食后即
漉漉有声继而转为腹泻者适合用本方,且大便多为泥状便。 其五,本方不能用于体质非常虚弱者。
对于显著的虚弱病人,要考虑六君子汤证或其他的补益性方剂。 《黄煌教授对半夏泻心汤方证的
认识和应用》:黄煌教授把它看作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专方。尤其适用于慢性浅表性
胃炎见粘膜水肿、糜烂,有斑点状出血者,或消化性溃疡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着重患者指
出多为中年男子伴有睡眠障碍。 典型医案:某男,54 岁。2008 年 3 月 15 日初诊。形体中等偏壮实,
脸色偏暗,缺少光泽。 患者 2008 年 1 月因“饥饿胃痛,进食后缓解,半年余”胃镜检查提示:慢性
浅表性胃炎,肠液返流,十二指肠球部霜斑样溃疡 HP(+++),3 月 11 日行 B 超检查示:胆囊炎;胆
囊息肉。一直用西药治疗,两月来花费 1500 余元,效果不佳,疼痛依然。就诊时患者饥饿则胃痛
明显,进食能缓解,但稍食又饱胀,且饮食稍有不甚即腹泻。大便偏稀,2 次/d。腹部充实,心下
按之不适。舌质暗紫,苔白厚。 黄煌教授处以黄连 3g、黄芩 10g、姜半夏 12g、党参 12g、干姜
10g、生甘草 6g、肉桂 6g 后下、制大黄 5g、红枣 20g。 患者 3 月 29 日复诊,自觉效果甚佳,诉服
药第 8 天即胃痛明显缓解,对中药如此快速起效感到惊奇,要求继续调理巩固疗效。 与原方 15
剂并嘱病情缓解之后需守方小量常服,疗程常在 3 个月以上。即使停药以后,可常常食用生姜红
枣汤饮食调理。 何运强: 我们临床中遇到慢性胃炎就是中医讲的痞满证时,发现很多时候有寒热
夹杂、寒热共见的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半夏泻心汤证。我个人体会,半夏泻心汤证多见于热
多寒少的痞满证,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枳术汤多见于寒多热少的情况。 —————————— 半夏
泻心汤 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
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
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一个心下满硬痛,这是大陷胸汤证。只是心下满而不痛,这是半夏泻心汤证。若是胸胁满,是
小柴胡汤证。)(149)”呕吐是本方证的主要特征,往往患者见食物无食欲,或有恶心感,甚至
入口即吐,或者进食不久以后,上腹部发胀,或者消化液返流。所谓痞,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但
按压后并不是硬满如石,相反很软。现在许多上消化道炎症均可表现为“心下痞”。肠鸣,多伴有
大便次数增加,或不成形等。

本方在现代临床应用广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见有“心
下痞”时可使用本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肝炎腹胀、甲亢伴有腹泻等以腹中雷鸣为主证时也有
使用本方的机会。其他方面诸如结膜炎、慢性哮喘、口腔溃疡、顽固性咳嗽、冠心病、失眠、眩
晕、 妊娠恶阻、黄带、闭经等疾病都可见本方证。

在临床上凡见到慢性胃肠病或肝胆病时,首先考虑的是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凡舌苔以白腻为底,
上浮少许黄苔的,常加入藿香、佩兰、砂仁等芳香化浊;若黄苔比较明显的,常加入少量的连翘、
石斛等以滋阴清热;若伴有胃下垂的,常加入柴胡、升麻以升提中气;若打嗝带有食气的,常加
入鸡矢藤、鸡内金以消食化浊;若呃逆频作者,常加入刀豆子、淡竹茹降气和胃;若腹胀明显者,
则加入“三花”(即厚朴花、代代花、佛手花)宽肠消胀;若兼肝气不舒的,常加入“三芽”(即生
麦芽、谷芽、稻芽)疏肝理气;若病人说口中“淡不济”的,这是湿气上泛,可以加入苏叶、生姜
以散湿化浊;有的人不断吐白黏痰,这是湿热内结成痰了,可加入贝母、陈皮或橘红燥湿化痰;
个别病人伴有失眠,可以加入秫米(黄小米),与半夏相伍,就是《灵枢·邪客》篇中的半夏秫米
汤,它可以致“阴阳得和”,“复杯则卧”。

呕吐甚而痞,中焦不虚,舌苔厚腻,可去人参甘草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湿重加生
姜半夏,热重加大黄黄芩黄连。 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
汤均为治疗心下痞的方剂,皆以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而出现的心下痞满与呕利等证为主。甘
草泻心汤无人参,与半夏泻心汤相比较,只是增加了一两甘草,却少了三两人参。但《金匮要
略》、《外台秘要》、《千金方》及多数注家认为本方应有人参。典型的看法是,屡下属虚,若
无人参,无以振衰弱之胃气。可见,以后者的说法较为正确,具体运用时,宜补入人参,惟有邪
而心烦显著者,可酌情减去。又,一般以甘草“甘能助满”,此处反用甘草除满,亦是因反复误下,
里气更虚,若得胃气强健则痞满自除的缘故。(若去芩加桂即黄连汤,主上热下寒,气机不调不
呕吐、腹痛等;减芩、连,增覆花、赭石,即旋覆代赭汤,治胃虚挟饮,浊气上逆之痰气痞。随证
加减:胀甚加枳实,痛加当归,寒加附子,呕加竹茹,滞下加大黄。还有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
子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治寒郁化热,热邪壅聚之热痞方。因热壅较甚,故于半夏泻心汤
内尽去温补之品,而独任苦寒下泄以攻痞。方中不用芒硝、枳、朴,是用意不在攻下实邪,而专
导无形之邪热。因热邪入里,如与肠中糟粕相结,则为腑实;如与胃中痰水相抟,则为结胸;而本证
“但气痞耳”,仅无形邪热而已。所以药用泡剂,取其轻扬淡涤以和清气,属和解的变法。若用煎
剂,力专攻猛,则失却泻心汤本旨。后人以本方入煎,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湿热内蕴,三
焦积热等症,都属别开生面的用法。在《伤寒论》本方无黄芩一味,但观附子泻心汤及《金匮》
泻心汤中均用黄芩,是当系脱落所致。但因大黄、芩、连三味都具泄热的功效,故如单治痞证,
也可减去不用。附子泻心汤,主治上热下寒,痞兼阳虚之寒热痞。方以沸汤渍寒药,附子煎浓汁,
上用清而下用温,上行泻而下用补,扶阳开痞,并行不悖。《类聚方广义》对老人停食,心下痞
满,额上冷汗,闷瞀昏绝,肢厥脉微之饮郁食厥证,也用本方施治。近人肖琢如引伸其义,对外
感胸满、上身热汗出、腰以下恶风之上热下寒证,予本方清上温下而效,是得仲景之薪传者。)
泻心汤证与结胸、水痞及柴胡汤证治等存在实质的差别。泻心汤痞证表现部位似乎在胃肠,但形
成这种症候的病机实由少阳枢机不利所致。 三方药物相仿,但同中有异: 半夏泻心汤证为寒热交
结之痞。呕和恶心为主。 生姜泻心汤证为水与热结之痞。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
利为主。 甘草泻心汤证为胃虚气结之痞。以痞利俱甚,谷气不化,客气上逆,干呕心烦不得安为
主。 (干噫食臭:嗳气有饮食的馊腐味,说明胃热并且气逆。) 旋覆代赭汤证,也兼见心下痞,
可以作为泻心汤的类证,但病机属于胃虚肝逆,而又痰气相因,故虽有噫气不除之特点,然无呕
吐下利之变,而与脾胃升降失序者又有不同,故亦不得混为一谈。旋证之噫气不除,重于干噫食
臭,而无腹中雷鸣下利等证,故既要补虚和胃化饮,更须要降逆平肝,方能获效。

路志正:胡某,女,50 岁,1981 年 3 月 14 日门诊,病历号 267617。心下痞,腹胀,胃中嘈杂喜


矢气,嗳气,心慌气短,四肢肿胀,时有自汗,背痛,寒热往来,胸中懊侬,失眠,小便时黄,
大便时干或不爽,苔薄黄,舌红,脉弦细微数。此为邪热阻滞心下,气机不利,则心下痞,腹胀,
胃中嘈杂喜矢气,嗳气,脾虚气分不足,故心慌气短,四肢肿胀,时自汗,营卫不和而背痛及寒
热往来,热扰心经,波及小肠,故胸中懊侬,失眠,小便有时黄,脾虚气机失常,则大便时干或
不爽;脾虚湿郁化热,故口干不思饮,苔薄黄,舌红,脉弦细微数。证属脾虚湿滞化热,阻滞胃
院,气机不利而致痞。以辛开苦降、健脾利气、宣通气机为治,用半夏泻心汤减大枣之腻,加香
橼皮理气宽胸,白芍和营卫。处方:半夏 9 克,干姜 2 克,黄连 6 克,黄芩 9 克,太子参 9 克,甘
草 6 克,香椽皮 9 克,白芍 12 克,5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二诊:药后心下痞、腹胀、胸闷、
气短诸症减轻。继以代赭石汤加减 5 剂而收功。

生姜泻心汤
【原文】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
姜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57)

胡希恕:如果有干嗳食臭用半夏泻心汤不行。用此方容易发生晕眩,服药后有瞑眩状态发作,病
就会迅速痊愈,这在临床上也是常遇到的事情。疾病如果是病程久,或者是人身体素虚,有时就
会出现这种情况。此方本来治呕吐下利的,吃此药后反倒吐的厉害,泻利无度,这不要怕,必好
不可,此方去水气的,力量相当大。

刘渡舟:刘 x 女,58 岁。患有慢性胃炎 20 余年,病情时好时坏,经常不能离开治胃药物,饮食稍


有不慎,病情就要发作,始终无法根治。近来病情又加重,心下痞满,嗳气频作,呕吐酸苦,小
便少而大便稀溏,日行 3-4 次,肠鸣漉漉,饮食少思,左胁下空痛不舒。望其人体质肥胖,面部
虚浮,色青黄不泽。胃脘处按之柔软不痛,胃中有振水声。舌苔水滑,脉滑无力。辨为脾胃之气
不和,以致升降失序,中挟水饮,而成水气之痞。尊仲景之法以生姜泻心汤散水消痞,加茯苓健
脾利水。生姜 20 克、干姜 4 克、黄连 6 克、黄芩 6 克、党参 10 克、半夏 15 克、炙甘草 10 克、大
枣 12 枚、茯苓 30 克。此方连服 7 剂,痞消胃开,大便成形,胁痛肠鸣均轻。后依法调理 3 个月
有余,饮食二便均至正常,体力如常,复查胃镜,病灶基本消夫,病获痊愈。 潘某,女,49 岁,
湖北潜江人。主诉心下宿塞, 当胃脘处高起如鸡卵大小,噫气频作,呕吐酸苦,大便溏稀,肠鸣
漉漉,饮食少思。查其人体胖,面浮肿,色青黄而不泽; 视其心下隆起一包,按之则没,抬手则起。
六脉滑而无力,舌苔水滑。辨为脾胃之气不和,以致升降失序,中挟水饮,故而成痞。气聚不达
则心下隆起,然按之无物,但气痞耳,故按之则消。为疏生姜泻心汤加茯苓,连服八剂,痞消包
平而愈。

路志正:王某,女,38 岁,1981 年 3 月 14 日初诊。腹痛,下黄白色脓性便,一天三次,伴里急


后重,肠鸣,口苦,无寒热,近年来凡进食生冷即易腹泻,劳累则右眼睑、右口角抽搐。苔薄微
白,舌淡红而润,脉细无力。此为饮食不慎,湿热侵犯胃肠,阻滞气机故腹痛、肠鸣,排黄白色
脓性便;热邪内迫,湿性重滞,故口苦、里急后重;脾虚运化失司,故进食主冷易腹泻;脾虚水
谷精微运化失常,气血生化无源,络脉失养,故劳累则眼睑、口角抽搐;苔薄白,舌淡红而润,
脉细无力,乃脾虚有湿,气血两虚上征。证属饮食不当而感湿热,素体脾虚气血不足,络脉失养。
治宜清热祛湿,益脾养血,通营活络,扶正祛邪。方用生姜泻心汤加减:当归 6 克,白芍 15 克,
枳壳 6 克,生姜 3 片,半夏 9 克,黄芩 9 克,黄连 6 克,党参 10 克,甘草 6 克。3 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药后胃肠湿热清,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液均除。

陈建国:某男,20 岁,胃脘痞满 10 余年,患者从 9 岁起,就经常发作胃脘痞满,进食后容易出现


症状,进食不当时症状加重,食饮冷凉后加重,口腔溃疡经常发作而较重难愈,大便每日 1~2 次,
粘腻而不成形,平素恶食冷凉,口苦,多嗳气,不欲饮水,多饮水后即容易出现胃脘痞满而欲呕,
时有心悸,既往漏斗胸手术治疗,舌质淡,舌体大,苔薄白,脉细弦。 经常发作胃脘不适——痞;
大便每天 1—2 次粘腻不成形——下利;容易出现嗳气,不喜饮水,饮水后胃脘痞满欲呕——呕;
这样一看呕痞利症状俱全了,那我们就可以用泻心汤了吗?在这还不行,上面我们也提到了,要
用一个方子,我们不仅要要辨方证还要辨证,所以在这需要注意,并不 是你找出了“呕、痞、利”
这几个典型的症状就可以用这个方子了,因为在大柴胡汤中也会出现“呕、痞、利”这样的症状表
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呕、痞、利”都用泻心汤。如果是“呕、痞、利”,这样的症状,又有寒热
错杂,那我们就可以用半夏泻心汤了,如果是“呕、痞、利”,而又是一个实证、热证,那我们就
可能有用大柴胡汤的机会。病人进食后或进食不当症状加重,饮水后胃脘痞满欲呕,这就是虚;
平素不能食凉,食后加重,这就是寒;口苦,口腔溃疡经常反复发作特别难以愈合,这就是热;
那虚、寒、热是有的,那我们就可以确定用泻心汤了,这个病人用甘草泻心汤是正确的。因为患
者以痞满为主,所以重用党参(人参),因为党参(人参)是治疗痞的要药;患者口腔溃疡反复
发作,所以重用炙甘草,甘草泻心汤有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或者是说口腔溃疡容易出现甘草泻
心汤的方证,所以用炙甘草 30g;脾胃虚寒兼水饮,加上了桂枝和茯苓,合上苓桂术甘汤,用以
温通利水,方中未用白术,因为容易使之上火;因为常嗳气,所以加了陈皮。

患者,女,58 岁,胃脘疼痛,饥饿时容易出现症状,腹胀,嗳气,眠差而入睡难,眠浅易醒,血
压高而不稳定,心烦,进食不适时容易出现烧心,反酸,无恶心,大便不畅,量少,大便平素不
成形,一般日一行,口干,耳鸣明显,腹部恶寒,恶食冷凉,舌质暗,苔薄,脉沉缓。 我们分析
一下:嗳气,反酸——呕;胃脘胀满——痞;大便平素不成形——利;进食不适容易出现烧心反酸
——虚;恶食冷凉,大便平素不成形——寒;心烦、口干、烧心——热;这样“呕、痞、利”,“虚、
寒、热”都有了,也就方证和辨证都具备了,那就用半夏泻心汤加味,那这个方子就对证了。在其
中我们看:胃脘疼痛加了白芍,嗳气用我用了陈皮、枳壳,因为茯苓饮治疗嗳气是很有效果的,
在其中“橘皮”是很重要的一味药,在临床上有用陈皮 30 克来治疗嗳气的经验,所以选用陈皮来治
疗嗳气;烧心反酸加了乌贝散。 患者,女,58 岁,胃脘不适,烧心,时有疼痛,既往曾因服用阿
司匹林片而加重,曾经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晨起睑肿,时有腰痛,大便可,2~5
日一行,无便干,纳可,恶食冷凉,咽痒,时有咽痛,时有恶心,舌质暗,苔白,脉沉细。 时有
恶心——呕,胃脘不适——痞,虚寒便秘——利、虚,恶食冷凉——寒,从这里可见便秘是虚寒导
致;烧心——热,结合来看,“虚、寒、热”都有,这个方子仍是有效的。时有咽痛、恶心,方中
重用半夏加生姜,茯苓,有小半夏汤加茯苓的意思,烧心明显加了五味散,因为虚寒明显,把黄
连减量,加重了干姜的用量。 患者,女,41,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3 年余,大便干而粘,2~5 日一
行,口干而多饮,无烧心、无泛酸,近一段时间因咽痛、咽痒、声嘶,用半夏厚朴汤和半夏散而
已,舌质暗,苔薄。用了甘草泻心汤加了石膏,用了一剂就见效了,三剂药就痊愈了。

甘草泻心汤

1.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
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63) 2.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
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
(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伤寒论》原文一再指出“反下之”,“复下之”,是本生姜泻心汤证,反复误下,致中虚胃弱,其
痞益甚。然证仍未出泻心范围,不过由太阳少阳并病转成少阳阳明并病。

用甘草泻心汤,可以上治口腔溃疡,下治大便溏泻,中治脾胃胀满。如果在临床上遇到上火、下寒、
中满的病症,都可以考虑应用甘草泻心汤这样的方剂来进行解决。

黄仕沛:柴胡证误下后,可出现邪气内陷而正气受损,发为半夏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正是小柴
胡汤去柴、生姜,加连、干姜;若医又误下,则其痞更甚而正气更虚,故甘草泻心汤之甘草加至
四两。可见甘草泻心汤证与小柴胡汤证处于同一疾病进程之中病机转化的不同阶段。 方剂组成之
中,有两个核心部分——甘草干姜汤和黄芩、黄连。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此“水
液”,包括各种排泄物、分泌物、渗出物。而甘草干姜汤,正是仲景治疗澄澈清冷之“水液”的主方。
五泻心汤中,所有方共有的就是黄芩和黄连,可见芩、连为仲景治痞的核心组成,亦为本方的关
键。芩、连非单能清热,更重要的是以其苦寒清降之性,合干姜、参、草以复中枢之运转。另一
个重要的,就是半夏。一者,半夏消痞止呕是仲景常用;二者,生半夏对局部粘膜有刺激作用,
能去腐生新,故用之治疗口腔溃疡。此方可治小儿手足口病。

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的关键药物是甘草。甘草用于外科溃疡、渗出性疾病在《证治准绳》以及
清代王孟英的医案里面都可见到。四秒勇安汤里面也有大量的甘草。现代药理研究:甘草具有肾上
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稳定生物膜,减少炎症物质释放,并可以缓解粘膜刺激,保护粘膜,修复粘膜溃
疡。黄师常言甘草为本方之主药,临床常用至 30g。干姜主要针对清稀的分泌物,更有现代研究指出,
干姜能调节免疫,故本方能取效,还要取决于干姜。黄师经验,干姜一般用 6g,渗出较多稍加量。半夏
对局部粘膜有剌激作用。

是粘膜修复剂。就范围而论是针对全身粘膜而言的,不仅包括口腔、咽喉、胃肠、肛门、前阴、还
包括泌尿系粘膜乃至呼吸道粘膜,眼结膜等等。就病变类型而言,既可以是粘膜的一般破损,又可以
是充血、糜烂,也可以是溃疡。临床表现或痒、或痛、或渗出物与分泌物异常等,因其病变部位不同
而表现各异。《伤寒论》中“其人不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即是胃肠粘膜被下药损伤影响消化吸收
所致。临床上,甘草泻心汤既可用于治疗复发型口腔溃疡、白塞氏病,也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
疡以及结肠炎、直肠溃疡、肛裂、痔疮等。结膜溃疡、阴道溃疡也能使用。不管是何处粘膜病变,
均可导致病人心烦不眠,这可能与粘膜对刺激敏感有关。甘草是本方主药,有修复粘膜作用,如《伤
寒论》以一味甘草治咽痛,即是咽喉部粘膜充血炎变。西药治疗胃溃疡的一味老药“生胃酮”,即是甘
草制剂。
甘草泻心汤中的加减法 1 此类患者多有郁热,故往往应加石膏,石膏可用 60g 至 90g。 2 渗出、瘙痒
比较明显可加升麻、苦参燥湿、解毒。

3 潮红,脱屑比较明显的,《伤寒论》196 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
故也。”考虑为阳明久虚,津液不足,可加生地,最大用至 90g。

胡希恕:甘草泻心汤治口腔溃疡外阴溃疡之狐惑病,如有鼻衄,则为里热上热的三物黄芩汤证,
非上热下寒的甘草泻心汤证。白塞氏综合征的中心证候是口、眼、前后二阴溃疡及皮肤、粘膜损
害,其中口糜见于所有患者,其次以前阴溃疡为多见。因此,胡老依据治疗口糜、狐惑病而治愈
了该病。应当说明的是,本例只是口腔、前阴溃疡,适于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治疗,而白塞氏综
合征尚有眼、皮肤、血管、消化道等病变者,应依据证候特点用药,不能仅用甘草泻心汤,宜注
意。

口腔糜烂: 郑某,女,32 岁。其证上则口腔经常糜烂作痛,而不易愈合;下则前阴黏膜溃破,既


痛且痒;中则心下痞满,饮食乏味。切其脉弦而无力,舌有薄白之苔,颊部黏膜溃烂成疮。问其小
便尚称正常,唯大便每日两次而成形,辨为脾虚不运,升降失常,气痞于中,而又挟有??毒之害。
治宜健脾调中,兼解虫毒。 处方:炙甘草 12 克,黄芩 9 克,人参 9 克,干姜 9 克,黄连 6 克,半夏
10 克,大枣 7 枚。 此方共服十数剂,而诸症逐渐得瘳。

胡希恕治口腔糜烂:

患者 36 岁。患口舌糜烂已两月不愈,多处投医无效。视其方皆为山栀、黄芩、黄连、知母等苦寒
清热泻火之品。近口舌糜烂痛剧,难以进食,甚则饮水都难。时感头晕,心下痞满,腹胀,便溏,
咽干不思饮,舌红绛,口腔、舌严重糜烂及乎看不到正常粘膜。脉沉细。胡老与甘草泻心汤加生
石膏、生阿胶。 炙甘草五钱,半夏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干姜二钱,黄连二钱,大枣三枚,
生石膏一两半,生阿胶三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即能进食,舌痛减,服三剂痊愈。 胡老讲道:上
火是明显的,但为什么不用三黄泻心汤,而用甘草泻心汤?一是前医已数用苦寒不效;二是有头晕、
心下痞满等症,为饮留邪聚,已示胃气不振,故是上热下寒之证,且示中气显虚而急迫舌,恰为
甘草泻心汤方证。方中以半夏、干姜驱饮和胃,以党参、大枣补中健胃除痞满,用黄芩、黄连清
上热,用大量甘草缓急安中。因其标热也重,故加入生石膏以清热,因其阴伤而虐,故加入阿胶
养阴生津。因方药对证,故见效也迅速。狐惑病,有时候偏于有热的,口咽较干,可以加石膏;
有时候烦得厉害,可以加生地。
李发枝治口腔溃疡和反酸。 患者,女,46 岁,2016 年 4 月 19 日初诊。主诉:吞咽不利 4 年,加
重伴胃灼热、反酸 5 d。既往有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史。症见:吞咽不利,胃灼热,反酸,腹胀腹
痛,得食加重。口腔左侧有溃疡点,身困乏力,偶有头痛,纳差,眠可,二便调。舌淡胖,苔白
腻,脉弦。西医诊断:腹痛。中医诊断:腹痛,辨证属脾胃湿滞。治宜调和脾胃,清热祛湿。李
发枝教授给予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处方:清半夏 15g,黄芩 10g,黄连 3g,干姜 12g,党参
20g,吴茱萸 3g,甘草 20g,7 剂。煎服法同前。二诊,患者自诉胃肠道不适症状明显缓解,纳可,
余症均减,偶有便溏。李发枝教授指出,此时证属脾胃虚寒,守上方,去吴茱萸,加白术 15g,
黄芪 30g,继服 10 剂,煎服法同前。三诊:症愈 李发枝治脂溢性脱发 患者,女,36 岁,2016 年
8 月 22 日初诊。主诉:脂溢性脱发 2 年,加重 1 个月余。现病史:患者工作操劳,用电脑多,饮
食无规律。最近 1 个月内,头发脱落较多,头发易油,洗头后脱发严重,伴有月经量少,平时易
烦躁,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纳可,眠一般,二便调。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中医诊断:脱
发,辨证属脾胃湿热内蕴。治宜清热燥湿。李发枝教授给予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处方:清半夏
18g,黄芩 10g,黄连 3g,干姜 9g,党参 10g,当归 20g,荆芥 10g,防风 10g,甘草 18g,10 剂。
水煎服,每日 1 剂。嘱其注意休息,忌辛辣刺激、肥甘厚腻及少吃甜食。二诊,诸症均减,掉发
明显减少,守上方,继服 14 剂,煎服法同前。三诊,症大愈。

胃虚便秘:

郭某,女,21 岁。主诉:便坚难解,4-5 日一行,已 5-6 年,每次均需用通便药,大便仍燥结如羊粪;心下痞塞


不通,不知饥,不欲食,夜寐欠安,口不渴,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根微黄,脉滑。遂投甘草泻心汤。炙
甘草 12g,半夏 10g,干姜 5g,川连 3g(冲服),黄芩 10g,党参 12g,大枣 10 枚。5 剂,水煎服。药后大便畅
通,肠鸣增多。再予 5 剂,大便通畅,纳增,心下痞塞除,诸症悉愈。

脚湿气 王某,女,26 岁。2010 年 8 月 6 日初诊。述其双足趾缝有散在水疱,瘙痒,有时破溃流水,至冬


则干裂、疼痛,已 6 年余,经涂达克宁、派瑞松等多种药膏,只能暂时止痒。查:双足趾间潮湿,皮肤浸
渍发白,有散在粟米大水疱,右足 3、4 趾间糜烂渗液,左足弓一约 3㎝×3㎝的成群水疱,瘙痒难忍。舌
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诊为脚湿气,证属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方选甘草泻心汤合
五苓散化裁,药用甘草、干姜、半夏各 18 克,党参 20 克,桂枝、黄连各 6 克,白术、茯苓、猪苓各 10
克,黄芩、泽泻、白鲜皮、川牛膝各 20 克。5 剂,日 1 剂,开水冲泡后 2 次分服。外用大黄、黄连、
黄芩各 30 克,开水调为糊状涂于水疱处,渗烂处用 8 层纱布将上药糊加凉开水稀释后湿敷,日 3 次。8
月 12 日复诊:渗液减少,水疱干枯,瘙痒减轻。守上法上方继用 5 剂,服法同前。8 月 19 日三诊:瘙痒、
水疱渗液消失,糜烂面缩小 1/2。守上方去黄芩、白鲜皮、猪苓,加薏苡仁 30 克, 5 剂,服法同前。糜
烂处用血竭、黄连各 3 克,开水调糊外涂。其他外用药停用。至 9 月 18 日,共服药 28 剂,糜烂面愈合,
皮肤洁净而告愈。1 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脚湿气以脚丫糜烂瘙痒伴有特殊臭味而得名,又称“臭田
螺”,“田螺疮”。多由湿热邪毒下注,蕴结肌肤而发,临床虽未见明显的脾胃寒湿之象,然反复发作,皮肤
发白,长期渗液,顽固难愈,其治疗除大量清热解毒,燥湿利水药外,仍需用温阳健脾燥湿的温性药物,取
“热性流动”之法,以助苦寒药物的清热祛湿之力。方中干姜、半夏、桂枝、白术等温性药物的功效
不可低估。故本例患者治以温清结合,燥利兼用,故能迅速祛除水湿,使渗液减少,糜烂面愈合。说明
经方活用,可统治各科疾病。 黄继斌: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合称三大泻心汤用,是治疗各型胃病的不二之选,尤其是
对于心下痞满,简直是势如破竹的利器,所谓心下痞满,即是自我感觉剑突下有痞塞感,充塞感,
触之无形无质,按之柔软。 而三大泻心汤都能治疗心下痞满,但有各有侧重点。 半夏泻心汤,侧
重于治疗呕而肠鸣,最擅长梳理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而呕,心饮下流而鸣之象。 生姜泻心汤,
最大的特点是擅治“泛滥之水”,半夏泻心汤证或许有稀便,但是不严重,而生姜泻心汤证心下水
饮量多且稀薄,腹泻是比较严重的,有“雷鸣下利”之象,所以生姜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
加了“生姜四两”,正如稻叶克言:干姜虽能温阳止厥,散结邪,却不能消泛滥之水;生姜能开胃
口,除泛滥之水,温胃阳,故减干姜,加生姜。 甘草泻心汤,最擅长“治虚”,所谓虚者,一个体
现在脾胃消化不良:从局部看则食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从整体看,则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故重用“甘草四两”,重用甘草,有滋补胃部气阴之
力。 在加减上,有灼烧感者,加蒲公英;有反酸者,加海螵蛸或者瓦楞子;满闷不适感甚者,加
陈皮或者枳实;舌苔滑腻者,加厚朴;脘腹痛者,加木香;胸腹胁肋闷痛者,加香附,乌药;隐
隐刺痛者,加延胡索。 可以这样说,三大泻心汤,特别适用于短兵相接,犹如中、短程的自动步
枪,冲锋枪,可以让很多胃病,就此好转,不再传变,但是我经过长期实践,发现三大泻心汤也
有短板。 有很多脾胃病患者,无论是反流性胃炎,还是萎缩性胃炎,乃至肠上皮化生都是胃消耗,
磨损了几十年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患者生理上已经出现了剧烈的改变,服用三大泻心
汤,或会有一时缓解,但要逆转病情,则非易事,逆转病情,需要的是打持久战,需要长达数月,
甚至数年的服药,但三大泻心汤偏偏不擅长打持久战,这是三大泻心汤基本药物构成决定的。 这
套方子,其中最基本的药物就是半夏,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生姜,干姜。这些药
物除了炙甘草,大枣,人参,有一个倾向就是容易化燥伤阴。 这些都是经验之言,事实上我临床
中也发现,连续用泻心汤类方两周,患者就有比较大的概率出现,舌红少苔,舌面出现各种形状,
深浅不一的裂纹,裂沟,口燥咽干等症状,再用下去,甚至可能出现大便秘结,胃部隐隐作痛。
此时,需要先减半夏,再减黄连,再减生姜,干姜,最后减黄芩。之后怎么办呢? 泻心汤类方适
合短兵相接,正胜邪退后,便有时方的广阔天地,时方也是实践的产物。 此时若仍有阴虚之象,
便适合用酸敛与甘缓化阴之法,再加一些健脾理气药,使养阴而不滋腻,生津而不碍胃,可长期
服用以养胃。基本方如下: 炙黄芪 10 克 党参 6 克 白芍 10 克 炙甘草 5 克 陈皮 5 克 醋香附 10 克
乌梅 4 克 山药 10 克 黄芪补气升阳,党参健脾养血,炙甘草补脾益气,山药补脾养胃;白芍柔肝
敛阴,乌梅生津;再加陈皮理气健脾,香附理气宽中。 此方可长服。

三黄泻心汤:只用开水泡服。远方无黄芩,历代医家认为当有黄芩。如果其人恶寒汗出,而又有
发热脉浮、头项强痛等证,则宜汉遵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宜用桂枝汤先解其表,表解后,方可
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泄其痞。

胡希恕:赵某,男性,53 岁,病历号 154112,1965 年 4 月 2 日初诊。发现高血压 20 多年,常头


疼失眠,近一月来 常鼻衄,烦躁心慌,大便干,血压 170~200/130~140 毫米汞柱,苔黄,舌红
脉弦数。证属里热上犯,治以清泄 里热,与泻心汤:大黄 10 克,黄连 6 克,黄芩 6 克,生地炭
10 克。结果:上药服三剂,大便通畅,心烦已,睡 眠好转。因时有胸闷,改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
苓丸加生石青,服一月,鼻衄未作,血压在 150~160/100~110 毫 米汞柱波动。

刘渡舟:甘肃高寨孙某,60 岁。鼻衄如注,心烦不眠,心下痞满,小便发黄,大便不爽,舌质红
而苔薄黄,六脉皆数。 辨为心胃之火上炎,扰动气血。 气不和则心下痞满,血被灼则鼻衄不止。
治当泻心清热,则气血自安。 处方: 生大黄 9 克,黄连 6 克,黄芩 6 克。 用滚汤浸药片刻,饮一
碗,而衄痞皆愈。

附子泻心汤: 《伤寒论》中用来治疗“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其病机特点是火热邪气内盛
而人体真阳又虚。 宁乡学生某,得外感数月,屡治不愈。延诊时,自云腹满,上身热而汗出,腰
以下恶风。时夏历六月,以被围绕。取视前方,皆时俗清利,搔不着痒之品。 舌苔淡黄,脉弦。
与附子泻心汤。 阅二日复诊,云药完二剂,疾如失矣。 为疏善后方而归。 (摘《园医案》)

李赛美医案 谢某,女,24 岁,2000 年 6 月 27 日初诊。 心悸、胸闷、心烦、失眠半年余,伴恶寒


身痛、肢凉,口臭,学习压力大,精神难以集中。舌红、苔黄腻,脉沉细,脉搏 95 次/分,可闻
及早搏 2-3 次/分, 心电图示:心肌劳损。 甲状腺功能检测示 FT4 增高。 虽炎炎夏日,患者身着
长裤厚衫。 证属外寒内热,予附子泻心汤加味。 处方: 熟附子(先煎)12g,炙甘草、生大黄各
15g,黄连、黄芩各 10g 太子参 30g,生地黄 20g 水煎服,每天 1 剂,3 剂。 二诊 诸症明显减轻,再
进 4 剂,病情持续好转。 守方调理 20 余天,诸症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 患者平素体质差,学
习紧张,心理压力大,肝气不舒,郁久化热。 木旺克土,脾虚生湿,致湿热内蕴,心、肝、胃之
火上炎,故见心烦失眠、口臭;胸闷乃由湿热阻滞、心气不足所致;恶寒、肢冷、身痛,缘于卫
阳不足,经脉、肌肤失养,实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 予寒温并用之法,取附子泻心汤温阳
泻热,佐参、地、草,仿炙甘草汤之意,以固本养心通脉,方证相合,故能取效。 冯世纶医案 严
某,男,42 岁,2008 年 2 月 5 日初诊。 胸脘堵闷、身冷 3 天。5 天前,出现恶寒、发热、头痛等
症,经用中西药治疗后,热退而出现胸脘满闷,身冷,口干,纳呆,大便如常,舌苔黄腻,脉弦
细尺弦滑。 尺脉弦滑,舌苔黄腻,口干,纳呆,胸脘满闷,阳明里实热。身冷,见于中西药治疗
后,津伤而陷于里虚寒。 综合分析:太阴阳明合病,上热下寒,爲附子泻心汤方证。 处方:大黄
6g,黄连 6g,黄芩 6g,川附子(先煎)6g 结果:上 4 味,大黄以开水浸泡,用其汤煎 3 味,服 1 剂,
证解。尚纳差,与茯苓饮善后。 刘渡舟医案 宋 x x,男,48 岁,患腰以上汗出而心烦,但腰以下
无汗而发凉。 伴遗精,阴部发冷,阴茎回缩,大便稀溏,每日一次。舌质暗红,脉沉滑。 此属阴
阳不和,上下水火不相交济,治宜清上温下,交通心肾阴阳水火。 制附子 10 克(水煎煮)大黄
黄连 黄芩各 6 克(沸水泡渍) 上药和汁兑服,二剂。 服药后大便每日二三次,但不稀溏,下肢
已由凉转温,汗出心烦止,梦遗阴缩消,只有阴部仍然有凉冷的感觉。 舌边尖红,脉沉。 这是属
于火热邪气已清,但阳气尚未遍达周身之象,再投以四逆散原方三剂而愈。
35. 旋覆代储汤出自《伤寒论》, 具有降逆化痰, 益气和胃之功。笔者用此方为主治反流性食管炎效
果满意。施用本方时, 褚石用量在 15-20g, 症状减轻后减为 10g,病情稳定后 6-9g, 以免重镇之剂损伤
脾胃。

举例介绍如下。郑某, 男, 37 岁。因前胸部疼痛, 烧心暖气等症就诊, 行胃镜检查, 报告为反流性食


道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处方旋覆花 10g,党参 12g, 褚石 24g 先煎, 制半夏 9g, 佛手 9g, 沉香曲 10g,
生姜 9g, 大枣 5 枚, 炙甘草 5g, 服药 5 剂后, 胸痛、烧心感明显减轻, 减褚石用量为 12g, 再服 7 剂, 此
后储石改为 6g, 连服 4 周, 症状均消失。3 个月后复查胃镜, 反流性食管炎已痊愈。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胃食道抗反流功能不全所致的一种病理现象。由于反流物刺
激食道可引起烧心, 胸痛, 吞咽时胸痛等症。旋覆代储汤方中旋覆花降气消痰, 褚石重镇降逆, 以治
胃逆为主药,党参健脾益胃, 以治其虚, 半夏降逆祛痰, 消痞散结, 均为辅药, 更用甘草, 大枣, 助党参
以益气和中, 生姜配合半夏以降逆止呕, 共为佐使。合而用之, 则升清降浊, 烧心, 暖气, 反胃等症可
除, 反流可制。

The en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