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

《湖心亭看雪》 中五級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
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 湖心亭看雪。霧淞沆
碭。天與雪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長堤一痕,湖心亭一
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
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驚,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
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 人,客此。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 請判斷以下陳述,然後在相應的方格內以號表示;限選答案一個,多
選者零分。(2 分)(複述)

正 錯誤 部 無從

確 分 判斷

作者:
在大雪三日後往西湖看雪;

出發時為夜深時分。

2. 文章結尾中,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試從文中
找出舟子認為作者「癡」的原因,(3 分)並說出為何舟子認為亭中二人
「更」比作者「癡」。(2 分)(重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細閱下列兩個句子,然後解答問題。
天與雪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
a)第一句中,作者用了三個「與」字,你認為能達到甚麼表達效果?(2
分)(評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第一句與第二句中,作者同樣用了「一」字,兩者所起的作用相同嗎?
試說明之。(2 分) (評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見余,大驚,喜」試猜想為何亭上二人一見作者會有這個反應。(2
分)
(伸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柳宗元《江雪》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此詩意境與《湖心亭看雪》相似,但寫雪景及人物方面皆有不同:
寫景方面,柳宗元起句以___覺寫大雪;而作者開始以____覺
寫大雪。(重整)(2 分)人物方面,《江雪》詩中只有___人,而
《湖心亭看雪》文中共有____人(重整)(2 分),所以《湖心亭看
雪》比《江雪》更讓人感到_______。(1 分)(評鑒)

6. 這篇文章表達作者甚麼情懷?(2 分)(伸展)
A. 感到自身渺小,宇宙浩大
B. 讚嘆雪景之壯觀
C. 人生難得逢知己之樂
D. 堅持冰雪操守,孤高自賞 本題答案:___

7. 你認為文章還可加上哪些景物的描寫,來配合當時的雪景?(3 分)
(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試解釋下列有方格的詞語:(2 分)(解釋)
a. 余挐一小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參考答案:

中五級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
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 湖心亭看雪。霧淞沆
碭。天與雪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長堤一痕,湖心亭一
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
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驚,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
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 人,客此。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 請判斷以下陳述,然後在相應的方格內以號表示;限選答案一個,多
選者零分。(2 分)(複述)

正 錯誤 部 無從

確 分 判斷

作者: 

在大雪三日後往西湖看雪;

出發時為夜深時分。

3. 文章結尾中,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試從文中
找出舟子認為作者「癡」的原因,(3 分)並推測為何舟子認為亭中二人
「更」比作者「癡」。(2 分)(伸展)
舟子認為作者癡的原因:1)在大雪三日後,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時間去看
雪(1 分),且在夜深時分(1 分),一個人前往(1 分);舟子認為二人
「更」比作者「癡」的原因:這兩人應比作者更早前往西湖看雪,當時的天氣
環境應更為惡劣及冷寂,並能忍受一段時間。(答案只供參考,學生可自
由發揮。)_______

2. 細閱下列兩個句子,然後解答問題。
天與雪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
a)第一句中,作者疊用了三個「與」字,你認為能達到甚麼表達效果?(2
分)
(評鑒)

疊用了三個與字,可強調他們是連在一起,生動地寫出天空、群山、湖
水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2 分)____________

b)第一句與第二句中,作者同樣用了「一」字,兩者所起的作用相同嗎?
試說明之。(2 分) (評鑒)
第一句中,上下一白之一字,是形容混茫難辨,使人感覺其大;第二句中
的一字,其狀依稀可辨,使人感覺其小。

3. 「見余,大驚,喜」試猜想為何亭上二人一見作者會有這個反應。(2
分)
(伸展)
在這冷寂孤清的環境下,居然有人跟他們一樣前往西湖看雪,他們感到
遇上知己,所以驚且喜。(答案只供參考,學生自由發揮))

4. 柳宗元《江雪》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此詩意境與《湖心亭看雪》相似,但寫雪景及人物方面皆有不同:
寫景方面,柳宗元起句以視覺寫大雪;而作者開始以聽覺寫大雪。(重
整)(2 分)人物方面,《江雪》詩中只有一人,而《湖心亭看雪》文中
共有五人(重整)(2 分),所以《湖心亭看雪》比《江雪》更讓人感到
溫暖。(1 分)(評鑒)

5. 這篇文章表達作者甚麼情懷?(2 分)(伸展)
A. 感到自身渺小,宇宙浩大
B. 讚嘆雪景之壯觀
C. 人生難得逢知己之樂
D. 堅持冰雪操守,孤高自賞 本題答案:D
7. 你認為文章還可加上哪些景物的描寫,來配合當時的雪景?(3 分)
(創意)
學生自由發揮,但必須按照當時情景考慮,並能配合主題。

8. 試解釋下列有方格的詞語:(2 分)(解釋)
a. 余挐一小舟:牽引/乘
b.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杯
中三級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宋)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 本詞的詞牌是__________。(2 分)詞中對“愁”的不同看法
分為________及_______兩個階段。(重整)(2 分)

2. 試從文中找出兩個重疊句子,並譯寫為白話文。(重整及解釋)(4 分)

重疊句子 譯寫句子
1.

2.

3. 承上題,你認為重疊句子在詞中起了甚麼作用?試略加說明。(2 分)(評
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詞中抒發作者在兩個階段的矛盾,今昔對比分明,試在上片及下片找出
顯出其矛盾的兩個關鍵句子。(複述)(4 分)

矛盾的關鍵句子
上片(昔)
__________,卻_________
下片(今)
__________,卻_________

5. 承上題,試推測作者為何今昔有不同的想法?(3 分)(伸展)試比較
你的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在思想或學習上有否這樣的矛盾或對比?請加
以說明之。(3 分)(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參考答案

中三級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宋)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 本詞的詞牌是醜奴兒。(2 分)詞中對“愁”的不同看法分為少年及今兩
個階段。(重整)(2 分)

2. 試從文中找出兩個重疊句子,並譯寫為白話文。(重整及解釋)(4 分)

重疊句子 譯寫句子
1. 愛上層樓(1 分) 喜愛登上高樓(1 分)

2. 欲說還休(1 分) 想說又不說(1 分)

3. 承上題,你認為重疊句子在詞中起了甚麼作用?試略加說明。(2 分)(評
鑒)
能加強感嘆語氣,強調其意思,表現作者的無奈的感情。(只供參考)

4. 詞中抒發作者今昔對比的矛盾,試在上片及下片找出顯出其矛盾的兩個
關鍵句子。(複述)(4 分)

矛盾的關鍵句子
上片(昔)
少年不識愁滋味,卻為賦新詞強說愁(2 分)
下片(今)
如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2 分)

4. 承上題,試推測作者為何今昔有不同的想法?(3 分)(伸展)試比較
你的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在思想或學習上有否這樣的矛盾或對比?請加
以說明之。(3 分)(創意)
作者在人生閱歷豐富後,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3 分)第二問學生自由發
揮,可就着今昔對比或矛盾發揮。(3 分)

/20
中三級 黃生借書說 袁枚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
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
之書,然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
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
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
必高束焉,庋藏(1)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
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2)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
時蒙卷軸。然後歎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
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
其歸書也必速。為一說,使與書俱。

注釋:
(1)庋藏:收藏
(2)通籍:新官通報名籍於朝廷。朝廷中已有他的名籍。這裏指做官。

1. 試根據上下文理,解釋下列有方格的詞語:(3 分)(解釋)

a.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一段中,作者用了甚麼論據及論證手法證明“書非借不能讀也”。(9
分)(重整)

論點 論據 論證手法
書非借不能讀也 ___越多,___
越少,歷史史實有:
一般______不
愛讀書及具體事例
有:一般_____
_不愛讀書;祖父有
積存、子孫不愛讀書。 (1 分)
(2 分)
人類___狀態:
.借來的書必須__
_____,因此有
把書讀完____
感;
.屬於自已的書,往
往____去讀,置
之於____,久而
久之,成為擺設。(5
分) (1 分)

3. 承上題,你同意作者的說法嗎?試舉出生活的例子說明之。(評鑒)(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自幼家貧,曾問誰借書,結果怎樣?(2 分)(複述)作者認為這
是幸還是不幸?原因為何?(3 分)(重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從本文推測,作者寫這篇文章予黃生有甚麼用意?(3 分)(伸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借書除了作者所說的好處及不須付錢買之外,還有甚麼好處呢?試說出
兩項。(2 分)(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分
中三級 黃生借書說 袁枚

1. 試根據上下文理,解釋下列有方格的詞語:(3 分)(解釋)

a.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__形容藏書之多

b.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更不用說

c.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借

2. 第一段中,作者用了甚麼論據及論證手法證明“書非借不能讀也”。(6
分)(重整)

論點 論據 論證手法
書非借不能讀也 藏書越多,看書/讀 舉例論證
書越少,歷史史實
有:一般天子不愛讀
書及具體事例有:一
般富貴子弟不愛讀
書;祖父有積存、子孫
不愛讀書。
(2 分,@1/2 分) (1 分)
人類心理狀態: 對比論證
.借來的書必須歸
還,因此有把書讀完
緊迫感;
.屬於自已的書,往
往不急於去讀,置之
於書價/高閣,久而
久之,成為擺設。(5
分,@
1 分) (1 分)

3. 承上題,你同意作者的說法嗎?試舉出生活的例子說明之。(評鑒)(3
分)

學生自由發揮,但必須引生活例子加以說明。

4. 作者自幼家貧,曾問誰借書,結果怎樣?(2 分)(複述)作者認為這
是幸還是不幸?原因為何?(3 分)(重整)

作者曾問張氏借書(1 分)但結果被拒絕(1 分),作者認為是大幸,因


為能使他更珍惜看書。(3 分)

5. 從本文推測,作者寫這篇文章予黃生有甚麼用意?(3 分)(伸展)
讀書因貧困而買不起書,表面是懷事,但對於讀書人來說是好事,因為
“書非借不能讀,所以希望黃生能珍惜借來的書,好好地專心去讀
(只供參考)

6. 借書除了作者所說的好處及不須付錢買之外,還有甚麼好處呢?試說出
兩項。(2 分)(創意)
學生自由發揮,言之有理即可。

總分:25 分
中一級 訪蘭 賈平凹

父親喜歡蘭草,每過一些日子,就會到深山中一趟,帶回些野蘭來培
栽。幾年間,家裏庭院就有了百十餘種,像要做一個蘭草園圃似的。方圓十
幾裏的人都跑來觀賞,父親並不因此而得意,反倒有幾分慍怒。以後又進
山去,就不再帶回那些野生野長的蘭草了。我很奇怪,問他,又不肯說,
只是有一次再進山的時候,要我和他一塊去訪蘭。

我們走了半天,一直到山的深處。那裏有一道瀑布,從幾十丈高的山
崖直直垂下,老遠就聽到了轟轟隆隆的響聲,水沫揚起來,彌漫了半個天
空,日光在上面浮著,暈出七彩迷離的虛幻。我們沿穀底走,便看見有很
多野蘭草,盈尺高的,都開了淡淡的蘭花,像就地鋪著一層寒煙,香氣濃
烈極了,氣浪一沖,站在峽谷的任何地方都聞到了。

我從未見過這麼清妙的蘭草,連聲叫好,正要動手挖,父親卻把我制
止了,問道:“你覺得這裏的蘭草好呢,還是家裏的那些好呢?”

我說:“這裏的好!”“怎麼好呢?”

“好像是味兒不同嗎?”“是的。”

“這是為什麼?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兒?”

父親說:“蘭草是空穀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氣,長的是山野
水畔的趣姿,一經培栽,便成了玩賞的盆景。”

“但它確實葉更嫩、花更繁大了呢!”

“樣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也就俗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不禁惋惜:這麼精神的野蘭在這麼個空穀僻野,
葉是為誰長的,花是為誰開的,會有幾個人欣賞它呢?

“這正是它的不俗處,它不為被人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
存在著,所以它才長得葉純,開得花純,楚楚的有著它自己的靈性。”

父親拉我坐在潭邊,看著蘭,也在看著我,說:“做人也是這樣!人
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世,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
品格,低俗的人不會對社會有貢獻的。”
我深深地記著父親的話。從那以後,已經是 15 年過去了,我一直未敢
忘卻過。

問題:(20 分)

1, 為甚麼作者說:“家裏像蘭草園圃似的”?(2 分)(複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方圓幾十里的人都跑來欣賞,作者父親的心理反應是:_______

______(1 分)(複述);行動反應是:___________

__。(1 分)(複述)你認為父親有此反應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伸展)(2 分)

3. 試根據本文,填寫下表,比較盆景中的蘭草與野生的蘭草的分別:(重
整)(6 分)

葉 花 格調 生長的目的
盆景中的蘭

野生的蘭草

4. 第三段中第一句:“我從未見過這麼清妙的蘭草”。野生蘭草“清妙”
之處在哪裏?試引文以說明之。(重整)(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獻媚處世”是甚麼意思?(1 分)(解釋)作者爸爸認為做人處世要像野生蘭
草,不要像盆景的蘭草,你同意他的看法嗎?(2 分)(評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題中”訪蘭”的“訪”字,可以用其他字代替嗎?為甚麼?(2 分)
(評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章中蘭花草::長得葉純,開得花純”。試把有劃線的抽象描述,改寫
為具體描述(如顏色、大小及形狀等)。(2 分)(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一級 賈平凹 訪蘭

參考答案

1, 為甚麼作者說:“家裏像蘭草園圃似的”?(2 分)(複述)
因為父親喜歡蘭草,常到深山去帶野蘭回家栽培,幾年間,院裏便有了
百十餘個品種,品種多得像蘭草園圃一樣。

2. 方圓幾十里的人都跑來欣賞,作者父親的心理反應是:並不因此得意,
反倒有幾分慍怒(1 分)(複述);行動反應是:從此不再帶回那些野生
野長的蘭草了。(1 分)(複述)你認為父親有此反應的原因是:因為野生
蘭草應得的是天地自然的靈氣,長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不應該供人玩賞,
失其靈性/它不是被欣賞而生長,而是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才能不失其
靈性。
(伸展)(2 分)

3. 試根據本文,填寫下表,比較盆景中的蘭草與野生的蘭草的分別:(重
整)(6 分)

葉 花 格調 生長的目的
盆景中的蘭 更嫩 更繁更大 俗(1 供人玩賞(1 分)
草 (1/2 (1/2 分)
分) 分)
野生的蘭草 純 純 有着他的 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1/2 (1/2 靈性 (1 分)
分) 分) (1 分)

4. 第三段中第一句:“我從未見過這麼清妙的蘭草”。野生蘭草“清妙”
之處在哪裏?(重整)(3 分)
蘭草清妙的地方在於它開放的情況,文中說:有很多野蘭草,高可盈尺,
都開了淡淡的蘭花,像就地鋪着一層寒煙;此外,氣味也是其清妙之
處,文中說:“香氣濃烈極了,站在峽谷的認何地方都能聞到”。__
__

5. “獻媚處世”是甚麼意思?(1 分)(解釋)作者爸爸認為做人處世要像野生蘭
草,不要像盆景的蘭草,你同意他的看法嗎?(3 分)(評鑒)
獻媚處世意思是做人處事以討好別人為準則,第二問學生根據課文意思
而抒發己見。
6. 文題中”訪蘭”的“訪”字,可以用其他字代替嗎?為甚麼?(2 分)
(評鑒)
學生自由發揮,根據課文內容,言之成理即可

7. 文章中蘭花草::長得葉純,開得花純”。試把有劃線的抽象描述,改寫
為具體描述(如顏色、大小及形狀等)。(3 分)(創意)
學生自由發揮,惟描述能配合蘭花草的有靈性特質屬佳作,最高可予 3
分)
/25
中二級 《愚人集牛乳》 求那毗地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預於
日日中吸取牛乳,牛乳漸多,卒無安處,或復酢敗;不如就牛腹盛之,待
臨會時,當頓吸取。
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繫異處。卻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
客,方牽牛來,欲吸取乳,而此牛乳,即乾無有。時為眾賓,或瞋或笑。

1. 傻子想積存牛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複述)(2 分)

2. 試按上下文理,解釋下列有方格的字詞:(解釋)(4 分)
i)或復酢敗 ______________
ii)卒無安處 _____________

3. 縱觀全文,選擇以下有關傻子的心理及行動的正確描述,並加上。
(可超過一個)(重整)(4 分)

愚人心理及行動 正確的描述加
愚人心想如每天也擠出牛奶,
牛奶會越來越多,沒有地方積
存。
愚人覺得牛奶本質容易變壞。
愚人想到的積存牛奶的方法:
把牛奶放在母牛的肚子裏,等
賓客來時才擠出牛奶來。
愚人把母牛及小牛牽出來,拴
在同一地方,以便一個月後賓
客來時擠出牛奶。

5. 請替傻子想出另外一個可行的方法來積存牛奶。(創意)(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試猜想為何賓客會有「瞋」(感到驚訝),「笑」的反應。(伸展)(2 分)

賓客的反應 原因

7. 承上題,你認為作為賓客,這樣的反應恰當嗎?(3 分)(評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這個故事給你的啟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伸展)

/20
參考答案

《愚人集牛乳》 求那毗地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預於
日日中吸取牛乳,牛乳漸多,卒無安處,或復酢敗;不如就牛腹盛之,待
臨會時,當頓吸取。
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繫異處。卻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
客,方牽牛來,欲吸取乳,而此牛乳,即乾無有。時為眾賓,或瞋或笑。

1. 傻子想積存牛奶,原因是:打算宴請賓客。
(複述)(2 分)

2. 試按上下文理,解釋下列有方格的字詞:(解釋)(4 分)
i)或復酢敗 變酸_
ii)卒無安處 突然/倉猝

3. 縱觀全文,選擇以下有關傻子的心理及行動的正確描述,並加上。
(可超過一個)(重整)(4 分)

愚人心理及行動 正確的描述加
愚人心想如每天也擠出牛奶, 
牛奶會越來越多,沒有地方積
存。
愚人覺得牛奶本質容易變壞。
愚人想到的積存牛奶的方法: 
把牛奶放在母牛的肚子裏,等
賓客來時才擠出牛奶來。
愚人把母牛及小牛牽出來,拴
在同一地方,以便一個月後賓
客來時擠出牛奶。

5. 請替傻子想出另外一個可行的方法來積存牛奶。(創意)(2 分)
學生自由發揮,但必須是可行的。

6. 試猜想為何賓客會有「瞋」(感到驚訝),「笑」的反應。(伸展)(2 分)
賓客的反應 原因
瞋 愚人的舉動從來沒有人做過
笑 譏笑他愚蠢無知

7. 承上題,你認為作為賓客,這樣的反應恰當嗎?(評鑒)(3 分)
學生自由發揮,但必須持之以理。

8. 這個故事給你的啟發是:學生自由發揮,但以正面的較為恰當。(3 分)
(伸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