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海派经济学

第10卷第1期,
2012 J
our
nalo
fEc
onomi
cso
fSh
angh
aiS
cho
ol Vo
l.10,
1,2012

马克思 “个人所有制 ”(个人财产 )概念的


翻译争论及其症结

李济广

内容提要 围绕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
ind
ivi
due
lleE
ige
ntum)的含义
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对其应当如何翻译。笔者认为,其本来含义是“赋予
(
gie)劳动者个人财产”或“重新确立个人所有”,译为“给劳动者个人所有权”也
v
不错,译为“重建个人所有制”虽非原词义但无原则错误。作为“个人所有”基础
Geme
的“公有” inb
esi
tz、
Geme
ine
ige
nt e
um 和 gse
lls
cha
ftl
ich
esE
ige
ntum 没有外
延区别,但有同义词含义之间的细微差别。误解马克思的原因不在于翻译不准
确,而在于对“所有(制)”和“公有(制)”外延理解有错误,误以为所有制就是生
产资料所有制,不包括生活资料问题。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和公有
(制)概念绝非仅指生产资料所有制。
关键词 马克思“个人所有制” 翻译 所有制 公有制
中图分类号 F0-0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在阐述完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之后
指出,“
Die
ses
tel
ltn
ich
tda
sPr
iva
tei
gen
tum wi
ede r,woh
rhe labe
rda
sind
iv-
i
due
lleE
igen
tum aufGrund
laed
g erErrungen
scha
ftde
rkapi
tal
ist
isc
hen A¨
a:d
r erKoope
rat
ionunddesGeme
inbe
sitz
eszesderEr
deundderdu r
chdie
Ar
bei
tse
lbs
tpr
odu
zie
rtenPr
oduk
tion
smi
ttl”。中文版将其译作:这种否定
e
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
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
所有制。对其中的“个人所有制”(
ind
ivi
due
lleE
igen
tum),恩格斯解释道:个
人所有制涉及产品,那就是涉及消费品。但 1981 年戴传道、梁万成提出这里
的“个人所有制”指生产资料所有制,从此开始了近30年的持久争论。争论的
焦点之一是对上述语句应当如何翻译。

2011-10-20
收稿日期:
The World
作者简介: 李济广( 1954-),男,
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Economy
辽宁凌源人, (WAPE)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教授,CC BY-NC-SA 3.0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
Homepage: www.wapeweb.com Email: wapemember@vip.163.com
经济学、企业治理和经济体制改革等。
2012年第1期 马克思“个人所有制”(个人财产)概念的翻译争论及其症结 97

E
一、围绕“ien
g um”及其英译“
t prope
rty”的争论
(一)“个人财产”说
1983年余名汉率先指出,引起混乱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翻译上的错误。
“个人所有制”根本不应译为“个人所有制”,而应译为“个人财产”。“
Eien
g -
um”和英译“
t prope
rty”具有“财产”、“所有”、“所有权”、“性质”等意义。与个
人联系使用或与社会、集体联系使用时,可译为“财产”或“所有”;而译为“所有
制”时,则是专与社会经济形态或经济成分联系使用的。《共产党宣言》就有两
种译法。在马克思那段话中,“E
igen
tum”和“
prope
rty”是与个人联系而非社
会经济形态联系使用,故应译为“个人财产”。按马克思设想,生产资料既然已
属公有,而在全部生产资料属于单一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中,又没有了商品生产
1887 年
和货币,那么“个人财产”当然只能有消费品了。可以作为佐证的是,
由恩格斯亲自指导和校订的《资本论》第1卷英文版,在这段文字中没有用“重
建”,而是用“
giv
es”(给、分配),中文译为“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英语为

giv
eshimind
ivi
dua
lprope
rty”。很明显,作为“giv
es”(给、分配)的宾语的只
能是消费品或财产,而不能是所有制(余名汉, 1983)。余名汉的意思是,“所有
制”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一贯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也是这么认为
的,把“i
ndiv
idue
lleE
igen
tum”译作个人所有制,就会使人误解为生产资料所
有制。其后,一些著名学者支持了余名汉的观点,奚兆永指出,由于在德语里

Eie
gnum”一词具有“所有制”、
t “财产”、“所有权”等不同含义,应该根据不同
的语言环境分别选取不同的含义进行翻译。在我们所讨论的问题上,由于

ind
ivi
due
lleE
igen
tum”只限于消费品而不包括生产资料,因此应该译为“个
人财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也指出, “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
东西可以转为个人的财产(ind
ivi
due
lleE
igen
t um)”(奚兆永,
1991)。不过,消
费资料论者并不都认为“ ind
ivi
due
lleE
igen
tum”应该译为“个人财产”,而往往
认为其内涵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
(二)“个人所有权”说
刘明认为,英文本中“r
pope
rty”的释义有“所有、所有权、财产、所有物”,
原本没有“所有制”的释义,但英译本中“ r
pope
rty”与德文“
Eien
g um”(所有
t
制、所有、所有权、所有财产、所有物)相对应,依据英文本的上下文将“r
pop
er-
t
y ”分别译为“所有权、所有制、财产”似乎均有可能。这里对群体而论是通过
对物的“共同占有”而进行对实物形态财产的控制,对个人也只能是除去对实
物形态的控制力以后的财产权利,即形成对实物形态的“共同占有”与对价值
形态的“个人所有”
The 的产权配置关系。所以马克思的逻辑论证是在协作和共同
World 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Economy (WAPE) CC BY-NC-SA 3.0
Homepage: www.wapeweb.com Email: wapemember@vip.163.com
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给生产者以个人所有权”。故英译本可译作:给生产
98 海派经济学 第10卷第1期

者以个人所有权。(英文本对这一部分叙述的变化源于马克思的书面指示。)
对应的法文词语是“r
pop
rié
té”,可以作“所有、所有权、所有制、财产”解,故在
2003)。王成稼同时赞成“个
法文本中也可以接受“个人所有权”的译法(刘明,
人财产”和“个人所有权”两种译法,但刘明对“个人所有权”的理解实际上是生
产资料所有权,而王成稼对“个人所有权”的理解是消费品的所有权。王成稼
认为,“
ind
ivi
due
lle
sEi
gen
tum”翻译为“个人所有制”没有错,但有些抽象,易
引起误解。从我国学术界对它的内涵长期争论不休并至今未取得共识的实际
情况看,译为“个人财产”或“个人所有权”更符合其真正的内涵,这样不仅不会
产生误解,而且会让人们从生活中亲身感受到消费品的充足和法律的保护对
2009)。
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王成稼,
(三)“个人所有”说
谢维俭认为德文“Ei
gen
tum”、英文“
prope
rty”、法文“
prop
rié
té”,这些词
都不包含“制度”的词素。中文将其译作“所有制” 日文将其译作“所有”,如
,
“资本主义的所有”、“社会主义的所有”。“所有制”概念模糊了经济学与法学
的界限。“所有制”通常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而马克思说的“所有”指的是对
“生产和产品占有”。马克思的那段话说的“所有”并不只是指“生产资料所
有”,因此马克思的话应译为“重建个人所有”。对于“个人所有”的内容,谢维
俭认为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不可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个人占有的基础之上
的,资本主义时代已经明确劳动力和生活消费品都是归个人所有;共产主义的
理想不在于设定一种全新的个人财产“制度”,而是要将劳动者从强制性的分
工下解放出来,使劳动成为个人的一项乐趣和内在需要。因此,对于“重建个
人所有”最合理的理解应该是指生产物品的过程,其实质是使劳动时间重新归
2008)。韩立新也认为“
劳动者个人所有(谢维俭, dasi
ndi
vidue
lleE
igen
tum”
可译成(生产资料)“个人所有”(韩立新,
2009)。
(四)“个人所有制”说
即通行的译法。多数人似乎没有理会学界对通行翻译的质疑,或认为

Eie
gnum”、
t “
prope
rty”、“
prop
rié
té”等词含有“所有制”的意思。但对“个人
所有制”内涵的理解,则有生产资料论和生活资料论之分。

围绕 Geme
二、 inb
esi
tz及g
ese
ll
sch
aft
li
che
sEi
gen
tum 的争论

马克思关于“在资本主义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
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Geme
inbe
siz)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
t
人所有制”这一说法中,这里的“ Geme inbes
itz”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
和第二版中原用的是“ Gemfor
The World Association e
ineig e nt
Politicalu m”(公有制)
Economy (WAPE)。修改最先见诸于法文本,
CC BY-NC-SA 3.0
Homepage: www.wapeweb.com Email: wapemember@vip.163.com
并在德文三、 四版和英文版本中得到沿用。法文中与“共同占有”对应的词语
2012年第1期 马克思“个人所有制”(个人财产)概念的翻译争论及其症结 99

为“po
sse
ssi
oncommun e”。那 么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把 “
Geme
ine
igen
tum”(公 有
制)改为“ Geme
inbe
siz”或“
t po
sse
ssi
onc ommun e”(今译“共同占有”)意味着
什么呢?
(一)从“公有制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否定”变为“个人所有制对资本主义
所有制的否定”
杜亚斌认为,按照《资本论》第一、二版的表述,新个人所有制是建立在资
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和公有制等基础上的,而在第三、四版表述中“资本主义时
代的成就”一句与后一句“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是用冒号隔开的,意味着新个人所有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这个基
础上,协作和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则是这一成就本身。在第一种表述中,直接构
成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否定方面的是自由劳动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在这个基
础上不可能再建一个他们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重建的只能是劳动者的消
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而在第二种表述中,直接对资本主义所有制加以否定的
是新个人所有制,重建的只能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因为这一表述中特地
声明新个人所有制不是私有制,因此它只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另一种说法。
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是社会所有制作为对资本主义的主体性的否定和对旧个
1992)。
人所有制中个人主体性的重新肯定,就是重建的个人所有制(杜亚斌,
(二)从“共同所有+个人所有”变为“共同占有+个人所有”
刘明认为与中译本“公有制”对应的德文原文词汇“ Geme
ine
igen
tum”,可
以译作“共同所有”。“个人所有”与“共同所有”两种范畴并存从而两种财产权
利并存于同一经济体具有经济史和法学实践上的依据,如马克思说过,“在古
代所有制形式中单个人的财产本身直接就是公社财产,而在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单个人的财产并不是同公社分开的个人的财产,相反,个人只不过是公社财
产的占有者”(马克思,
1979:
475)。这种双重所有制形式,或许马克思本人也
认为是一种疏忽。因为以原始公社的双重所有形式给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定
位,势必落入历史循环论的窠臼;“共同所有”作为原始公社所有制的显著特
征,不会被“否定的否定”的第三种综合概念所接纳,因为三段论的起点是以所
有者个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而非原始公社所有制。资本的集中造成了直接
管理企业的生产指挥者和一般工人对生产资料事实上的集体占有(即共同占
有),是实现“剥夺剥夺者”的重要条件,成为重新确立劳动者个人所有权的基
础。所以,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文本构思中实现了“共同所有+个人
2003)。
所有”向“共同占有+个人所有”的理论上的转化(刘明,
(三)“Geme
inb
esi
tz”也是“公有制”,没有变化
王成稼认为,恩格斯把 “公有制”(Geme i
nei
gen
tum)改为 “共同占有”
(
Geme
inbe
Thesiz),
t
World 内容没有变,
Association 这两个德文名词的含义相同,
for Political Economy (WAPE) CC BY-NC-SA
都是公有财产、 3.0 公
Homepage: www.wapeweb.com Email: wapemember@vip.163.com
有制的意思。修改的意图在于避免发生误解,因为德文“ Geme ineig ent um”与
100 海派经济学 第10卷第1期

“ind
ivi
duel
leEie
gnum”在文字上都落在“
t Eigen
tum”(所有制,财产)上,使用
“Gemeine
igen
tum”很容易把 它 们 的 客 体 误 解 为 都 是 指 生 产 资 料 (王 成 稼,
2004)。根据权威词典, “Geme
inbe
siz”译为“共同占有”从辞典上是找不到根
t
Geme
据的。“ inbe
siz”只有一种含义,即“公共财产,公有制”。即使译为“生
t
产资料共同占有”,而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和占有,在通常的
情况下也是通用的。此外,有人用个别的例子来论证“‘共同占有’不是‘公
有’,而是指‘共同使用’”。但根据德汉词典的解释,“
Bes
itz”这一名词并没有
“使用”之意。总之,马克思的话应译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
立个人所有制”。另外,马克思的原意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重
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而是在“剥夺剥夺者以后”,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
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王成稼,
2009)。
(四)从“共同所有”的“公有制”变为“社会所有制”
马克思在“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da
sind
ivi
due
lleE
igen
tum)”一句话下
边紧接着说道,“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社会所有制(或译‘社会所有’, ge
sel
l-
s
cha
ftl
iche
sEi
gen
tum)。”于光远多次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严格区分社会
所有与公共所有。讲社会所有时用的是德文“ ge
sel
lsc
haf
tl
ichE
igen
tum”一
词,而讲公共所有时用的是“ Geme
ine
igen
tum”一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
1988)。社会所有制可以
译本常将这两个词都译成“公有制”是误译(于光远,
包括个人所有制,在股份公司的组织中,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存在个人所有制
(于光远,
1994)。(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已将原译文“公有制”改译为“社
会所有制”。)王锡君根据对古代社会所有制的考察和德语语源分析,指出社会
所有制是“完全的、单一的、纯粹形态的集体所有制关系”(王锡君,
1994)。刘
明认为,马克思所指社会所有制是“过渡期”所有制,是包括劳动者个人所有权
2003)。韩立新认为,
的集体所有制(刘明, “占有”(
Bes
itz;po
sse
sson)实际上
i
是指对某物拥有使用权,“所有”(E
igen
tum;p
rope
rty)比占有对某物的私有
程度要高。马克思所构想的未来社会是以劳动者个人所有为基础的个人所有
制,而“社会所有制”是指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实际上是一种将每
个个人的所有集合起来,而不是所有权属于某个共同体的共同所有(公有制)。
(五)“社会所有制”也是“公有制”,没有变化
g
阴通三指出,德文“es
ell
scha
ftl
iche
sEi
gen
tum”在辞典中有“社会所有
制”和“公有制”两种含义,而当人们把它同私有制对比起来论述时自然应当译
为“公有制”。更何况,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
资料所有制问题时,经常使用的词是“ of
fen
tli
c sE
he i
gen
tum”和“
Gemei
nbe-
s
itz”,这两个词的含义就是公有财产、公共所有制,即公有制(阴通三, 1989)。
程恩富指出, 马克思、
The World 恩格斯一贯主张纯粹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是实行生产
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Economy (WAPE) CC BY-NC-SA 3.0
Homepage: www.wapeweb.com Email: wapemember@vip.163.com
资料的全社会所有制, 因而未来社会需要重建的个人所有制不可能是生产资
2012年第1期 马克思“个人所有制”(个人财产)概念的翻译争论及其症结 101

1989)。李光远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
料的合作所有制和股份所有制(程恩富,
全集30多处讲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分析和考证认为,把社会主义所有制简称
为“公有制”符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原意。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
有20多种不同的用语。每处用语都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相当于所有或所
有制、占有或占有制、占取财产等名词,另一部分是定语。定语部分第一类意
思是共同的、公共的,由它形成公有制、公共的所有制、公共占有、公共占取、共
有财产等用语。这一类大体都可译为“公有制”的词,常常用于说明社会主义
革命的宗旨和任务以及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根本区别。第二类定语或其主要部
分是社会、社会的、整体的、集体的等。这一类常用于讲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只
能由社会、集体实行整体地占有,或讲社会所有与个人所有的关系。第三类用
语的定语或其主要成分是个人、劳动者个人、劳动者,有时译为工人、生产者、
社会成员等。这一类用语突出的是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主义所有制中的地位。
这三类用语在含义上相互解释、相互补充,而且常常交叉和结合在一起或作为
1994)。宋书生等列举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表述新社会所
同义语使用(李光远,
有制关系曾使用过的多种多样的概念和用语,认为最重要的概念是公有( ge
-
me
ici
nsc
haf
tl
iche
sEi
get 、
um Geme
ine
igen
tum) g
和社会所有(es
ell
scha
ftl
iche
s
E
igen
tum、
Ges
ell
scha
fts
eie
gnum)。宋书生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未来
t
社会的所有制时,对公有和社会所有这两个概念并未作严格区分,而是常常交
19 世纪出版
替使用甚至并列使用,用来表达同一含义。德国著名语言辞书,
的《格林德语辞典》和本世纪出版的六卷本《杜登德语大辞典》等在解释“ ge-
s
ell
scha
ftl
ich”的词义时,均肯定该词在一定场合等同于“
geme
ins
cha
ftl
ich”,
后者甚至指出,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当该词同“ Ei
genum”搭配时,含义与
t

geme
ins
cha
ftl
ich”一致(宋书生、王锡军、王学东,
1995)。

三、问题的症结:“所有(制)”与“公有(制)”外延不同

通过分析以上讨论并经进一步研究,笔者有以下结论。
(
1)马克思关于“i
ndi
viduel
leE i
gentum”的本来意思是“赋予(
gie)劳动
v
者个人财产”或“重新确立( re
􀆼estab
lish)劳动者的个人所有”,译为“给劳动者
个人所有权”也不错,译为“个人所有制”不符合词义但也无原则错误。某种语
言中的许多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并没有含义完全相同的词汇,只有多个词汇
的综合才能较好反映某种语言某一词汇的内涵。也许把汉语中“所有”、“财
产”、“所有权”、“所有物”乃至“所有制”等词汇综合起来才能把“ Ei
genum”的
t
含义完整地表达出来。不同观点的学者们普遍认为“ E
igen
tum”、“
proper
ty”、

prop
rié
té”
The 、乃至俄语财产“
World со
Association for бст в енн
Political ости”等词都兼有“
Economy (WAPE) CC BY-NC-SA
所有制” 之义, 3.0 但这在
Homepage: www.wapeweb.com Email: wapemember@vip.163.com
词义上根据不足。首先,谢维俭发现,德文“ E igentum”、英文“ prop ert y”、法文
102 海派经济学 第10卷第1期


prop
rié
té”,这些词在20 世纪50 年代以前出版的汉辞典中,它们都无“所有
制”的意思(谢维俭, 2008)。目前有的辞典能查到“E
igen
tum”、“
prop
rié
té”有
“所有制”之意,是否是受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译本的影响呢? 且较权威的
辞典一般查不到“所有制”之意,说明至少这不是一个主要含义。其次,就算

Eie
gnum”、
t “
prop
rié
té”等词有“所有制”之义,而“
prop
ery”是没有“所有制”
t
之意的,《资本论》英文版使用“ r
pope
rty”,其他版本应与之同义。最后,“所有
制”一词在德语中应是“ss
ytemdesbes
itz
es”或“
Eie
gnt
ums
sys
tem”等,英语应
s
为“ys
temo
fowne
rsh
ip”或“
owne
rsh
ip”。谢维俭指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
并不存在与现代汉语中的“所有制”完全相当的词语。“ Ei
gen
tum”一词仅“所
有”两字,不带其他词尾,作为名词也许不太合乎现代汉语的一般习惯,但加了
“制”,其含义就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对于理论研究有很大 影 响 (谢 维 俭,
2008)。
但笔者认为,译为“个人所有制”虽不符合原词义,内涵有所变化,但外延
没有什么变化。某种“所有”状态制度化,就是一种所有制;尽管“所有、拥有”
是经济意义上概念,“所有制”是法律意义上的概念,但二者包含的“财产”内容
或“所有”的内容不应当有什么不同,都可包括生活资料。笔者请教长期从事
《资本论》研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编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曾担任中
文《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编译组外国专家的德国学者艾克 ·考普夫,他认为

Eie
gnum”、
t “
prope
rty”、“
prop
rié
té”在广义上讲,已不是某一历史的具体物,
Sy
已经成为一个所有制,财产制度( s
tem d
esBe
sit
zes,s
ond
ernd
asSy
stem
d
esE
igen
tums)。
(
2)“
Geme
inbe
siz”、“
t Geme
ine
igen
tum”和“
ges
ell
scha
ftl
iche
sEi
gen
tum”
没有外延区别,但有修辞上的差异以及同义词含义之间的细微差别。首先,这
些词原义都是“公共财产”、 “共同所有”和“社会财产”等,是同义词或近义词。
但不是“公有制”之义, “公有制”的正规用语德语似为“ ss
ytem d
esal
lgeme
in-
enbe
sit
zes”,英语应为“pub
licowne
rsh
ips
ysem”或“
t publi
cowner
ship”。其
次,同义词近义词并不意味着其含义完全相同。 ① “ Geme
inbe
siz”和“
t Geme
i-
ne
igen
tum”都是“公有财产”之义(现一般译为“公有制” ),不应认为二者有原
则区别,但也不应认为二者含义完全相同。词素“be
siz”的基本含义是占有、
t
使用,这一词素是强调实际占有、拥有而不是名义所有,而词素“ E
igen
tum”更
具所有权、所有、所有物的内涵。考普夫也认为“Be
siz”和“
t Eien
g um”不尽相
t
同。另外,作为个人所有基础的“共同所有”,首先作出修改的法文版《资本论》
使用的词素“po
sse
sson”,除包含拥有、具有、所有权、所有物等义之外,还有支
i
配、控制等义,显然与 “ Ei
gen
tum”(财产、所 有)一 词 略 有 不 同。 ② “
Geme
i-
ne
igen
tu m”
The 和“ g
Worldesellsc ha f
Associationtlic
for hesE ig
Political entum”
Economy (WAPE) G3.0
CC BY-NC-SA
内涵也基本相同, 但“ emen”强
i
Homepage: www.wapeweb.com Email: wapemember@vip.163.com
调占有的共同性, “ges ellsc haf tl
ic he”强调占有主体是社会而不是资本家个人,
2012年第1期 马克思“个人所有制”(个人财产)概念的翻译争论及其症结 103

这可以从不同角度表达马克思的主张。
(
3)分歧的关键不在于翻译不准确,而是来源于对“所有(制)”和“公有
(制)”外延理解有错误。各派学者都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所有制”
就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就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如果认为

ind
ividue
lleE
igen
tum”应 翻 译 为 “个 人 所 有 制”就 等 于 认 为 “
ind
ivi
due
lle
E
igenum”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要想证明其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就要证
t
明其不能译为“个人所有制”。但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讲的所有(制),并不
就是指的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仅仅说过新社会生产资料公共
占有,但从来没有说过所有(制)就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笔者曾指出过,马
克思的所有(制)概念指的是以生产条件、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占有为基本内
容的财产所有(制)(括号里的“制”字是本文新加的)(李济广,
2003)。财产包
括金融资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实物资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又包括
机器设备、存货、生活用品、珍贵物品等。可见,把所有(财产)仅仅理解为生产
资料的所有是太狭隘了。财产和产品的占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表现为资本
所有制,而在马克思设想的取消了货币和资本的新社会,财产和产品的占有就
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制。就是说,所有的范围是全部财产,而公有的
范围是生产资料;马克思经常讲生产资料公有,绝不意味着所有制就是生产资
料所有制。
关于所有(制)的内涵,众所周知,马克思把所有制关系或财产关系分为法
律上的意志关系和现实形态经济上的生产关系,而经济上的生产关系(经济上
的所有制关系)包含财产的支配关系、分配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由于生产关系
包括直接生产、交换、分配各领域里的经济关系,所以所有制(财产、所有权)关
系包括生活资料的分配关系。《共产党宣言》提到:“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产
品生产和占有的……的表现。”(马克思,
1995:
286)《资本论》说:“所有权对资
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人无酬劳动或产品的权利。 ”(马克思,
1972:
640)马克
思、恩格斯在谈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场合,他们提的是“资本”,如《反杜林
论》说:“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一样 “具有资本属性的必然性”。
关于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提出共
产主义社会将实行“财产共有”或“财产公有”。1847 年,恩格斯说:“私有制也
必须废除,代替它的是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共同协议来分配产品,即所
谓财产公有。”(恩格斯,
1995:
217)在这里“按共同协议来分配产品”被看成是
财产公有的组成部分。后来,在他们的重要著作中则都提出新社会的“所有”
制度或占有方式在生活资料方面是个人占有。恩格斯曾引用大家熟知的“ in-
d
ivi
due
lleE
igen
tum”写于同一著作《资本论》第一卷的论述, i
说明“nd
ivi
due
lle
E
igen
t m”是指生活资料:
uThe World Association 联合体的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
for Political Economy (WAPE) CC BY-NC-SA 3.0 这一部
Homepage: www.wapeweb.com Email: wapemember@vip.163.com
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哥达纲领
104 海派经济学 第10卷第1期

批判》声称生活资料将成为“个人财产”,《反杜林论》宣称的共产主义的产品占
有方式是: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
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和享乐的资料。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新社会
的“所有”关系或财产制度包括生活资料的所有关系;所有的范围是全部财产,
而公有的范围只是生产资料。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
产资料公有制,绝不意味着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占
有方式)等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之和。由于属于所
有制内涵的生活资料占有是指产品的占有权,体现了生产、交换关系和分配
权,劳动者个人占有是对资本家占有产品的否定,不同于分配后在消费领域的
占有,因而存在一个“重建”的问题。按马克思观念,像住房这样的个人消费财
产,既不是公房,也不是通过市场化购买,而是公有生产,根据按劳分配的原
则,尽量让每个劳动者“住者有其屋”。
考虑到恩格斯的解释经过马克思的首肯,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制)或财
产(制)观念包括生活资料这一重要财产,人们就没有理由为了给自己的改革
主张寻找根据而实用主义地节外生枝了。

参考文献
[
1]程恩富,1989,什么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社会科学报》,
1989-11-23。
[
2 ] 1992
杜亚斌,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新诠,《厦门大学学报》 (哲社版),第3期。
[
3]韩立新,2009,关于“个人所有制”解释的几个问题———兼评李惠斌《对马克思关于“私
有制”、
“公有制”以及 “个人所有制”问题的重新解读一文》,《马克 思 主 义 与 现 实》,
第2期。
[
4]李光远,
1994,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公有”、“社会所有”、“个人所有”及其他,《中国
社会科学》,第6期。
[
5]李济广,
2003,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与对公有制的重新认识,《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第4期。
[
6]刘明,
2003,马克思所有制理论若干范畴译名与释义考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第2期。
[
7]马克思,
19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 ] 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8 马克思, ,
[
9]马克思、恩格斯,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
10]宋书生、王锡军、王学东, 1995,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表述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几个概念
《求是》,第18期。
辨析,
[
11]王成稼,
2004,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辨析,
《当代经济研究》,第10期。
[
12] 2009
王成稼, ,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错误观点和错误翻译的几个问题, 《经济纵
横》,第2期。
[ ] The1
13 王锡君, 994,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公有制和社会所有制概念,
World 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Economy (WAPE) CC BY-NC-SA 3.0
《马克思主义与现
Homepage: www.wapeweb.com Email: wapemember@vip.163.com
实》,第3期。
2012年第1期 马克思“个人所有制”(个人财产)概念的翻译争论及其症结 105

[
14]奚兆永,
1991,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问题的讨论,
《中国经济问题》,第1期。
[
15]谢维俭,
2008,“重建个人所有”之我见,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第12期。
[
16]阴通三,
1989,“社会所有制”与“个人所有制”辨析,
《经济问题》,第12期。
[
17]于光远,
1988,马恩严格区分“公有”与“社会所有”,不应都译成“公有”———一个在理
《马克思主义研究》,第4期。
论上具有重要性质的翻译问题,
[
18]于光远,
1994,关于“社会所有制”,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第1期。
[
19] 1983
余名汉, ,《资本论》 《江汉论坛》,第3期。
第一卷中的一处误译,

TheTr
ansl
ati
onArgumentandIt
sKe yS
tic
kingPo
int
o
ftheInd
ivi
dualOwn
ershp(
i Ind
ivi
dua
lPropery)o
t fMarx
L
iJi
guang

Abst
ract On eo
ft hefo
cusesofal
ongargumentishowtotrans
late“i
n-
d
ivi
duel
leEigenum”i
t ntoChine
seorEngl
ish.Theau tho
rconc
ludesthati
ts
o
rii
gna
lme ani
ngis“ Gi
v i
nglabor
erper
sona
lp rope
rty”or“Tor ebu
lidindi
-
v
idua
lp r
opery”,andwec
t analsot
rans
lat
eiti
nto“Labor
eri
ndi
vidua
lown-
e
rsh
ipo” “
r Rebu
ild
ingi
ndi
vidua
lss
ytemofowner
shi ”
p .Comparethewo
rds
“Gemei
nbes
itz”、“Geme
ine
igentum”and “e
gsel
lsc
haf
tl
ichesEi
gen
tum”,we
f
indtha
ttherearenoExten
sionoft
hedif
feren
ceamongt hem,buton
lynu
-
an
ceoft
heimpli
cati
onamongthem.Thecour
seofmis
und
erstand Ma
rxi
s
no
ttheprob
lem o
ft r
ans
lat
i ,
on i
tst
he mi
sund
ers
tando
fsyst
em ofowner
-
s
hipandpub
licowne
rsh
ip.Ac
tua
lly,t
hes
yst
em o
fowne
rsh
ipandpub
lic
owne
rsh
ipo
fMa
rxandEng
elsi
sno
ton
lyr
efe
rst
otheme
anso
fpr
odu
cti
on
owne
rsh
ipbu
tal
some
anso
fli
vel
ihoodowne
rsh
ip.
Keywor
ds Ind
ivi
dualOwne
rsh
ipo
f Ma
rx Tr
ans
lat
ion Sy
stem o
f
Owne
rshi
p Pub
licOwner
shi
p

The World 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Economy (WAPE) CC BY-NC-SA 3.0


Homepage: www.wapeweb.com Email: wapemember@vip.163.co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