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5

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 “文明 ”

及其与 “国家 ” 的关系


易 建 平

摘 要:在 “文明”及其与 “国家”的关系问题上长期未能取得共识,根本原因


在于,学术界一直简单化地理解和沿用了摩尔根的相关界说。实际上,摩尔根的 “文
明”至少拥有三重含义:某种特殊的狭义文化,某种特殊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
意义上的发展状态,以及包括前两者在内的概括言之的人类社会某个特殊的发展阶
段。以 “国家”的出现为坐标,摩尔根 “文明”的产生又至少拥有三种不同的时间:
狭义文化意义上的 “文明”在前, “国家”在后,两者相差数百年;经济、社会和政
治等方面意义上的 “文明”早于 “国家”数百年而出现;后一种 “文明” 与 “国家”
几乎同时产生,或者稍晚出现。摩尔根关于 “文明”及其与 “国家”关系复杂的多重
界说,在逻辑上存在严重缺陷。自摩尔根以来流行的用以判别 “文明”的狭义文化标
志或标准,验之以历史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实证材料,也都不具有普遍性。
关键词:摩尔根 文明 国家 逻辑检验 实证检验

作者易建平,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广州 510631)。

中华文明探源工作进行到 今 天 , 所 取 得 的 成 绩 与 面 临 的 挑 战 都 是 巨 大 的 。 历 史
学家尤其是考古学家的发现 , 足 以 让 我 们 重 新 阐 释 中 华 文 明 起 源 与 形 成 的 历 史 , 让
我们能够以更为可靠的一手材料 去 分 析 、 辨 别 和 扬 弃 司 马 迁 等 人 所 建 立 的 中 国 史 学
叙事传统 , 从而有可能将部分掩 藏 在 神 话 、 传 说 和 猜 测 中 的 五 千 年 文 明 史 的 开 场 落
实到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 之 上 。 进 而 言 之 , 还 有 可 能 让 我 们 以 中 国 的 案 例 去 检 验 、
修正甚至推翻现在国际上流行的 一 些 文 明 与 国 家 起 源 理 论 。 也 正 是 这 些 新 材 料 新 发
现 , 让我们面临了更大的理论工作挑战 。 使 用 现 有 的 社 会 演 进 学 说 , 无 论 是 古 典 进
化论的如摩尔根的 , 还是新进化 论 的 如 塞 维 斯 和 弗 里 德 的 , 在 分 析 几 十 年 来 新 发 现
的材料以阐释中华文明起源过 程 的 工 作 中 , 我 们 都 遇 到 了 不 小 的 困 难 。 其 中 首 先 就
有一个对 “文明 ” 概念 的 认 识 问 题 。 在 这 方 面 , 各 种 观 点 互 相 纠 缠 、 冲 突 , 谁 也 难
以说服谁 。 比如有人认为 ,“文明 ” 是 “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
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① 有人认为 ,“文明起源 ”“指的就是家庭 、 私有制和国

①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年,第 81 页。
· 121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

家的起源 ”;① 有 人 认 为 , “文 明 ” 就 是 “国 家 ”;② 有 人 认 为 , “文 明 ” 并 不 就 是


“国家 ”,“国家 ” 只是 “文明 ” 社会的标志 ;③ 有人 认 为 , “文 明 是 文 化 发 展 的 高 级
阶段 ”;④ 有人认为 , “文 明 ” 是 一 种 先 进 的 或 者 较 高 阶 段 的 社 会 发 展 状 态 ;⑤ 有 人
认为 ,“文明 ” 分 成 两 大 部 分 , 一 部 分 是 先 进 的 文 化 , 一 部 分 是 先 进 的 社 会 发 展 状
态 , 后者相当于 “国家 ”;⑥ 有人认为 , 文明与国家是内涵不同但相互联系的两个概
念 ;⑦ 有人认为 ,“国家 ” 与 “文明 ” 是不同领域内的两个概念 ;⑧ 等等 , 分歧甚至
有愈演愈烈之势 。 笔者以为 , 导致争执出现 的 原 因 首 先 在 于 , 我 们 至 今 仍 在 沿 用 摩
尔根的路数研究 “文明 ” 及 其 与 “国 家 ” 的 关 系 , 而 这 种 方 法 是 存 在 严 重 缺 陷 的 。
重新梳理与检讨摩尔根这方面的 认 识 与 做 法 , 是 更 好 解 决 中 华 文 明 探 源 理 论 问 题 的
前提与基础 。

一 、 摩尔根的基本认识及其矛盾

严格说来 , 摩尔根并无 科 学 意 义 上 的 “文 明 ” 与 “国 家 ” 定 义 , 他 主 要 使 用 这
两个词来描述人类社会同一个发展阶段 的 两 个 不 同 方 面 。 这 个 阶 段 , 继 他 “古 代 社
会 ” 也即现今所说 “原始 社 会 ” 而 来 ,⑨ 是 一 种 人 类 从 未 经 历 过 的 全 新 社 会 发 展 状

① 白云翔、顾智界:《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纪要》,《考古》1992 年第 6 期。
② 参见易建平:《从词源角度看 “文明” 与 “国家”》,《历史研究》2010 年第 6 期。
③ 参见王巍:《中华 5000 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求是》2020 年第 2 期。
④ 苏秉琦:《中华文明的新曙光》,《东南文化》1988 年第 5 期。
⑤ 参见许宏:《从证经补 史 到 独 步 史 前: 考 古 学 对 “中 国” 诞 生 史 的 探 索》, 《南 方 文 物》
2016 年第 1 期。
⑥ 参见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现状与思考》,陕西省 文 物 局、 陕 西 省 考 古 研 究 所、
西安半坡博物馆编:《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 先 生 考 古 半 世 纪 暨 八 秩 华 诞
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年,第 459—484 页。
⑦ 参见陈星灿:《文明诸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兼论红山 文 化 还 没 有 进 入 文 明 时 代》,
《考古》1987 年第 5 期。
⑧ 参见叶文宪:《“国家” 与 “文明” 辨析》,《浙江社会科学》2009 年第 1 期。
⑨ “原始社会” 这个词 在 流 行 的 中 文 版 《古 代 社 会》 正 文 中 仅 出 现 2 次。 (参 见 摩 尔 根:
《古代社会》,杨东莼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年,第 224、473 页) 后一次原文
是 “pr
imiti
ve soc
iey”, 前 一 次 却 是 “a
t r
cha
ic pe r
iod”: “The pr
ohib
iti
on of

nte
rma
rri
ageinthegenswa
sfundamen
tali
nthearcha
icperod…” 英 文 原 文 见 Lewi
i s
H.Mo rgan,Anc
ient So
cie
ty,ed.and wi
th an i
ntroduc
tion by Le
sli
e A.Wh i
te,
Cambr
idge:Be
lknapPressofHa
rva
rd Un
ivers
ityPres,1964,p.195。 “
s Ar
cha
ic” 这
个词词义比较复杂,其基本意思是 “古老的”,中文常译作 “古老的” “古初的” “古代
的” 或 “古风的”。 这 个 句 子 中 这 个 词 中 文 版 并 非 直 译。 如 果 直 译, 此 处 最 好 译 作:
“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古老 时 代 的 基 本 原 则 ”, 而 不 是 现 在 的 “氏 族 内 禁 止 通 婚 是 原 始
· 122 ·
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 “文明” 及其与 “国家” 的关系

态 。 它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人类社会狭义文化也即生存技术层面的发展 ,① 二是人类


社会政治组织的演进 。 就 前 者 而 言 , 他 使 用 了 “文 明 ” 这 个 词 ; 就 后 者 而 言 , 他 使
用的主要是 “国家 ” 这个词及其同义词如 “政治社会 ” 等 。
众所周知 , 摩尔根将 “古代 社 会 ” 划 分 为 蒙 昧 和 野 蛮 两 大 时 代 , 并 进 而 将 两 者
分别划分为低级 、 中级和高级总共六个发 展 阶 段 。 除 第 一 阶 段 外 , 其 他 五 个 阶 段 他
分别以代表性的狭义文化来标志 : (一 ) 低 级 蒙 昧 社 会 始 于 人 类 的 幼 稚 时 期 ; (二 )
中级蒙昧社会始于鱼类 食 物 和 用 火 知 识 的 获 得 ; (三 ) 高 级 蒙 昧 社 会 始 于 弓 箭 的 发
明 ;(四 ) 低级野蛮社会始于制陶术的发 明 ; (五 ) 中 级 野 蛮 社 会 在 东 半 球 始 于 动 物
的饲养 , 在西半球始于用灌溉法种植玉蜀黍等作物以及使用土坯和石头来从事建筑 ;
(六 ) 高级野蛮社会始于冶铁术的发明和铁器的使用 。 继之而起的就是 “文明社会 ”,
其起源标志是 “标音字 母 的 发 明 和 文 字 的 使 用 ”。② 关 于 “文 字 的 使 用 ”, 具 体 标 志
他解释为 “文献记载的出现 ”。③

社会的基本原则”。 “原 始 社 会” 一 词, 英 文 世 界 比 较 流 行 的 词 是 “
primi
tivesoc
iey”。

在 摩尔根原书正文中,它只出现过一次:“…t hepatri
archalfamil
ywasmadet het i
ypca


ami
lyo
fpr
imi
tivesoc
iey…”(
t Lewi rgan,Anc
s H.Mo ien
tSo
cie
ty,p.396) 此外, 中
文版在注释中还出现过两次 “原始社会”,但其却是作为限制 词 而 非 主 语 出 现 的, 并 且
是摩尔根引用他人的话: “费 克 在 这 个 问 题 上 的 意 见 如 下: ‘畜 牧 业 显 然 构 成 原 始 社 会
生活的基础, 但 我 们 在 原 始 社 会 生 活 中 所 能 见 到 的 农 业 萌 芽 的 痕 迹 却 微 乎 其 微 。’”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96 页) 在原文这个注释中,“
primi
tivesoc
iall
ife” (“原始
社会生活”) 只出现了一次。(
Lewi
sH.Mo
rgan,Anc
ien
tSo
cie
ty,p.238) 顺便说明,
为中文读者方便计,在不 需 要 特 别 关 注 并 且 没 有 疑 义 的 地 方, 摩 尔 根 的 这 部 书 我 们 只
引用流行的中文译 本。 需 要 特 别 注 意 或 者 解 释 时, 我 们 才 对 照 原 文。 原 文 我 们 首 先 使
用哈佛1964 年版。这一个版本是怀特编辑并作序的,也是 1977 年版的中文译本所据的
基础版 本。 有 必 要 时 候, 我 们 还 与 其 他 几 个 原 文 版 本 对 勘, 其 中 包 括 New York:
Henr
y Ho
ltandCompany,1877;London:Ma cmi
llanand Company,1877;Ch
icago:
Cha
rle
s H.Ke
rr & Company,1985;等等。
① 本文所用 狭义文化”,主要用来概括摩尔根及其后来学者所指的人类 社 会 借 以 生 存 与

发展的技术层面的成就。这与通常所指人类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不同。
②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9—12 页。
③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11 页。此处中文版有一个问题 需 要 讨 论。 翻 译 者 将 “文 明 社
会” 划分为了 “古代文明社会” 和 “近代文明社会” 两种: “(七) 文 明 社 会 如上所
述,这一阶段始于标音字 母 的 使 用 和 文 献 记 载 的 出 现。 文 明 社 会 分 为 古 代 文 明 社 会 和
近代 文 明 社 会。” 这 里 关 键 词 的 翻 译 应 该 说 不 一 定 准 确。 原 文 是: “VI
I.St
atu
sof
Civ
ili
zaton (原文 斜 体。 本 文 以 后 所 见 斜 体, 都 是 如 此———引 者 注 ).I
i tcommenced,
assta
ted,wi
ththeus
eofaphonetca
i lphabetandtheproduc
tiono
fli
ter
aryre rds,and
co

ivi
desi
ntoAnc
ien
tand Mode ”(
rn. Lewi
sH.Mo
rgan,Anc
ien
tSo
cie
ty,p.18) 更为准
确的翻译可能应该是:“(七) 文明状态 如上所述, 它始于标音字母的使用和 文 献 记
载 的 出 现 , 并 分 为 古 代 和 现 代 (也 即 中 文 本 的 ‘近 代’ ———引者注)。”“
Sta
tus” 这个
· 123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

在 《古代社会 》 中 , 摩尔 根 还 强 调 了 金 属 (尤 其 是 “铁 ”) 在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过
程中对于 “文明 ” 产生的重要性 :
文明的基础就是建立在 铁 这 种 金 属 之 上 的 。 没 有 铁 器 , 人 类 的 进 步 便 停 滞
在野蛮阶段 。 如果他们未 能 跨 越 这 道 鸿 沟 , 那 么 , 直 到 今 天 , 他 们 还 会 停 留 在
野蛮状态之下 。①
因此 , 如果概括说 , 摩尔根 的 “文 明 ” 在 狭 义 文 化 上 的 标 志 是 “标 音 字 母 的 发
明和文字的使用 ”, 而其起源的基础是 “铁 ”, 应 该 没 有 问 题 。 摩 尔 根 这 两 个 特 殊 的
狭义文化标识对后世的考古学家包括中国的考古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②
摩尔根另外使用了一套术语 来 描 述 整 个 人 类 社 会 政 治 组 织 的 演 进 , 这 极 其 简 要
地概括在 《古代社会 》 第一章 《人类文化的几个发展阶段 》 的提要中 :
两种政治方式 ( TwoP
lanso
fGove
r t)③ ——— 其 一 为 氏 族 性 和 社 会 性
nmen
的 , 它 产 生 了 社 会 (So
cie
tas);④ 另 一 为 政 治 性 的 , 它 产 生 了 国 家

Civi
tas) ——— 前者以人身和氏族制度为基础 ; 后者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 ——— 第
一种方 式 为 古 代 社 会 的 政 治 结 构 ——— 第 二 种 方 式 为 近 代 ⑤ 社 会 或 文 明 社 会 的

词的意思 是 “状 态、 地 位、 情 况、 身 份” 等, 此 处 与 “文 明” 组 合, 可 以 译 作 “文 明
状态” 或 “文 明 时 代 ”, 或 也 可 以 仅 仅 译 作 “文 明 ”。 中 文 译 者 将 “S tat
us o


ivi
li
zat
ion” 理解为了 “文 明 社 会”, 因 而 将 “
Anc
ien
tand Modern” 分 别 译 作 了 “古
代文明社会” 和 “近代文明社会”,这就与摩尔根全书的核心思想 及 其 专 用 表 达 方 式 产
生了巨大 的 冲 突。 查 原 文, 摩 尔 根 全 书 并 无 “ anc
ien
tc ivi
li
zedsoc
iey” 与 “mode
t rn

ivi
li
zedsoc
iey” 这 两 种 用 法, 而 只 有 “mode
t rn orciv
ili
zedsoc
iety” 等 用 法, 也 即
“mode
rnsoc
iey” 与 “
t civ
ili
zedsoc
iey” 同义而与 “
t anc
ientsoc
iey” 对立的用法。关于

“mode
rnsoc
iey”,可参见 Lewi
t s H.Morgan,Anc
ientSoc
iety,pp.11,132,200,219-
220,271,326,401,427,466。中文译本专门使用 “近代文明社会” 一词,而与 “古代
文明社会” 分立的这 一 类 译 法 还 见 同 书 第 7、11、28—29 页, 它 们 恐 怕 都 需 要 重 新 审
视。此外,“Mode
rn” 一词译为 “近代” 也可商榷,详见下文。
①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39 页。
② 参见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第 81 页。
③ 此处更好的翻译可以是 “两种政府构建方式”。
④ 塞维 斯 或 解 释 为 “原 始 社 会 ” (Elman R.Se r
vice,A Cen tury of Controve
rsy:
Et
hnol
ogi
ca lIs
suesfr o1960,Or
om 1860t lando:Ac ademi
cPr e
ss,1985,p.131), 或
解释为 “亲属社会”。 ( Elman R.Se
rvice,Profil
esin Ethnoogy,Rev.Ed
l i
tion,New
York:Harper & Row,1963,p.498) 这两种解释可能都来自怀特。( Les
lieA.Wh ie,


Int
roduc
tion,”i
nLewi
s H.Mo
rgan,Anc
ien
tSo
cie
ty,p.xxx
i)
⑤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16 页。“近代社会” 这个词原文为 “mode rnsoc
iey”,是摩尔

根的一个 专 有 名 词, 同 义 于 “文 明 社 会 ”, 比 如 这 里 的 表 述 即 是 充 分 证 明: “The
Second,thatof Mode
rno rCivi
li
zedSoci
et ”(
y. Lewis H.Mo rgan,Anci
entSoc
iey,p.

11) 又 如: “ Itispre-emi
nentlythefami
lyo fci
vil
ized soc
iety,and wa
stheref
ore
es
s en
tia
lly mode
rn.”(Lewis H.Mo gan,Anc
r ien
tSo c
iety,p.31) 怀 特 也 指 出 了 这 一
点。
· 124 ·
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 “文明” 及其与 “国家” 的关系

政治结构 。①
与狭义文化上将人类社会的演进划分为蒙昧 、 野蛮和文明三大时代相比 , 社会管
理结构也即政治结构上 , 摩尔根主张只有两大发展阶段 : 氏族与国家 。② 与 “文 明 ”
一样 , 摩尔根也未对古代社会之后的 “近代 社 会 ” 或 者 “文 明 社 会 ” 的 政 治 结 构 进
行科学意义上的定义 , 而只是将地域和财产视作国家产生的两大基础或者说标志 :
第二种方式以地域和财 产 为 基 础 , 我 们 可 以 名 之 为 国 家 。 这 种 组 织 的 基 础
或基本单位是用界碑划定范 围 的 乡 或 区 及 其 所 辖 之 财 产 , 政 治 社 会 即 由 此 而 产
生 。 政治社会是按地域组织 起 来 的 , 它 通 过 地 域 关 系 来 处 理 财 产 和 处 理 个 人 的
问题 。③
尤其是地域 , 摩尔根特别强调它是一条分界线 :
这个方式一旦出现 , 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之间的界线就分明了 …… ④

(Le
sli
e A.Wh ite,“
Int
roduc
ti i) 中 译 者 (不 仅 仅 本 书 的 中 译 者 ) 常 将
on,”p.xxx
“modernsoc
iey” 译作 “近 代 社 会”。 其 实, 这 是 一 种 很 不 准 确 的 译 法。 所 谓 “近 代 ”

与 “现代” 之划分,是中国学术界很 长 时 间 以 来 沿 用 苏 联 史 学 的 做 法, 背 后 的 意 思 是
指 “资本主义兴起、发展与灭亡” 和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兴起 (取代资本主义) 与
发展” 两种性质社会历史之划分,其 核 心 参 考 坐 标 是 苏 联 本 身。 (参 见 易 建 平: 《文 明
起源研究中的 “国家” 与 “社会”》, 《历史研究》2012 年第 3 期) 将这种译 法 继 续 使
用在 《古 代 社 会 》 一 书 的 翻 译 中, 很 容 易 让 人 误 解 摩 尔 根 本 人 的 意 思, 比 如 将 他 的
“文明” 错误地理解成 “近代” 之 下 还 有 “现 代”。 “Mode rn” 这 个 词, 用 在 历 史 分 期
上,英文本义是指 1500 年 左 右 以 来 的 历 史。 在 摩 尔 根 那 里, 这 个 词 如 果 与 “
socie
ty”
关联,指的即是 “古代社会” 以后人 类 进 入 的 一 个 全 新 社 会 发 展 阶 段, 它 的 起 点 是 系
统 “文字” 的出现,或者 “国家” 的出现 (具体讨论详见下文),其 不 仅 延 续 到 了 摩 尔
根本人生活的 时 代, 而 且, 还 将 长 期 延 续 下 去。 这 就 与 中 文 版 译 法 的 “近 代 社 会” 意
思完全不同了。读者 们 需 要 在 这 个 地 方 特 别 谨 慎。 本 文 为 了 保 持 行 文 统 一, 下 面 依 旧
使用 《古代社会》 中译者的 “近代 社 会” 这 个 词, 但 意 思 需 要 在 这 个 注 释 的 基 础 上 去
做新的理解。
①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3 页。
② 当然,如果将前氏族社会也看作一个发展阶段,那么摩尔根这里实际上也分作三大阶段。
③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6 页。现在一般将社会组织发展分 级 化 的 始 创 者 认 作 20 世 纪
70 年代以来的约翰逊和赖 特 等 人。 其 实, 这 个 发 明 权 显 然 应 该 归 于 摩 尔 根, 是 他 首 先
将国家看作乡区或 市 区—县 或 省—全 国 (中 央) 三 级 结 构 的。 关 于 后 来 社 会 分 级 与 社
会 发 展 演 进 关 系 说, 参 见 G.A.Johnson, Lo
cal Exchange and Ear
ly Stat

De
vel
opmenti
nSouthwe
ste ran,AnnArbo
rnI r:Museum o
fAn thr
opology,Uni
ver
sity

f Mich
igan,1973,pp.4-12;HenryT.Wri t,“
gh Re
centRe
sea
rchont heOr
igi
no fthe
St
ate,”Annual Re
view of Ant
hropo
logy,no.6,1977,pp.379-397;Timothy K.
Ear
le,“TheEvo
lut
ionofCh
iedom,”i
f n Timothy K.Eare,ed.
l ,Ch
iefdoms:Powe
r,
onomy,andIde
Ec o
logy,New Yo
rk:Cambri
dge Unive
rsi
tyPre
ss,1991,p.3.
④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7 页。
· 125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

不过 , 有的时候他又十分强调财产的作用 :
…… 无论怎样高度估量财 产 对 人 类 文 明 的 影 响 , 都 不 为 过 甚 。 它 是 使 雅 利
安人和闪族人摆脱野蛮社会 、 进入文明社会的力量 。①
在罗马 ,“政治社会 ” 确立的特点甚至是 “奠基于财产胜过了奠基于地域 ”。②
这样 , 在摩尔根那里 , 总体 来 看 是 , 发 明 了 冶 铁 术 , 使 用 了 铁 器 , 这 个 时 候 文
明产生的基础便具备了 ; 而后发明了标音字母 , 使用了文字进行 “文献记载 ”, 这就
标志着文明的出现 ; 而地域和财 产 是 国 家 产 生 的 基 础 或 标 志 。 文 明 和 国 家 各 自 出 现
的时间 , 前后相差几百年 :
文明之出现 , 在亚细亚的希 腊 人 中 可 以 说 始 于 荷 马 诗 篇 的 写 成 , 时 在 公 元
前 850 年左右 …… ③
希腊社会之最初登上历 史 舞 台 约 在 第 一 次 奥 林 比 亚 期 间 (公 元 前 776 年 ),
从那时候起 , 下迄克莱斯瑟尼斯之立法 (公元前 509 年 ), 它一直在致力于解决
一个重大的问题 。 这等于对政 治 方 式 作 根 本 的 变 革 …… 人 民 力 求 摆 脱 他 们 自 远
古以来即生存于其中的氏 族 社 会 , 而 转 入 以 地 域 和 财 产 为 基 础 的 政 治 社 会 , 这
是进入文 明 领 域 ④ 所 不 可 少 的 一 个 步 骤 。 归 根 结 底 , 他 们 致 力 于 建 立 一 个 国
家 ……
从开始试图建立这种新 的 政 治 制 度 起 , 直 到 问 题 得 到 解 决 时 止 , 其 间 经 历
了数百年之久 …… 在雅典人中 , 可以列举瑟秀斯的立法 (根据传说 )、 德腊科的
立法 (公元 前 624 年 )、 梭 伦 的 立 法 (公 元 前 594 年 ) 和 克 莱 斯 瑟 尼 斯 的 立 法
(公元前 509 年 ) ……
随着克莱斯瑟尼斯之建立 政 治 社 会 , 氏 族 组 织 象 是 野 蛮 社 会 所 留 下 的 一 片
残襟被抛弃在一边了 。⑤
“文明 ” 在前 ,“政治社 会 ” 或 者 说 “国 家 ” 在 后 , 这 是 摩 尔 根 对 两 者 出 现 相 对
时间关系的基本认识 。
然而 , 除了这种基本认识之 外 , 这 几 段 话 里 还 有 几 处 自 相 矛 盾 的 说 法 。 比 如 他
一方面说 , 希腊人最早 “文 明 之 出 现 …… 时 在 公 元 前 850 年 左 右 ”; 另 一 方 面 又 说 ,

①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511 页。当然,这里的 “文明” 已 经 不 是 狭 义 文 化 意 义 上 的,


而是经济、社会和 政 治 等 方 面 意 义 上 的 了。 并 且, 这 里 的 “文 明” 已 经 不 是 指 与 “国
家” 完全不同义的一个词,而是可以与其互换。这一点,我们后面要做重点分析。
②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335 页。
③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16 页。有意思的是,在另外一处他却说: “…… 属于高级野
蛮社会的例子有荷马时代的希腊部落……” 见同书第 11 页。
④ “文明领域”,原文是 “
aca
ree
rofc
ivi
li
zat
ion”。 (
Lewi
s H.Mo
rgan,Anc
ien
tSo
cie
ty,
p.189)
⑤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17、219、274 页。
· 126 ·
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 “文明” 及其与 “国家” 的关系

自 “第一次奥林比亚期间 (公元前 776 年 )” 始 ,“下迄克莱斯瑟尼斯之立法 (公元


前 509 年 )”, 希腊人 “转入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 ” 的努力 , 都 “是进入
文明领域所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
这种不一致更是直接表现在前面分成两次引用的话里 :“希腊人和罗马人在进入
文明以后 , 竭心尽智才创建了乡和市区 ; 由 此 而 创 立 了 第 二 个 伟 大 的 政 治 方 式 ……
这种以地域为 基 础 的 方 式 …… 一 旦 出 现 , 古 代 社 会 与 近 代 社 会 之 间 的 界 线 就 分 明
了 ……” 在这里 , 前半部分说 ,“在进入文明以后 …… 创建了乡和市区 ; 由此而创立
了第二个伟大的政治方式 (也即国家 ——— 引者注 )”; 后半部分又说 , “这种 以 地 域
为基础的方式 …… 一旦出现 , 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之间的界线就分明了 ”。 考虑到摩
尔根的 “近代社会 ” 即是 “文 明 社 会 ” 的 同 义 词 这 一 点 ,① 这 句 话 后 半 部 分 的 意 思
是 ,“以地域为基础的方式 ” 也即 “国家 ” 的出现 , 是 “古代社会 ” 也即原始社会与
“近代社会 ” 也即 “文明社会 ” 之间的 界 线 。 换 句 话 说 , “国 家 ” 的 产 生 标 志 着 “文
明社会 ” 的出现 。 落实到我们正在讨论的问 题 上 , 上 引 内 容 实 际 上 表 达 了 两 个 互 相
矛盾的说法 :“进入文明以后 ” 数百年 , 才创立了 “国家 ”;“国家 ” 的创立 , 标志着
“文明社会 ” 的产生 。
怎么解释这种矛盾呢 ?
笔者认为 , 这与摩尔根 关 于 “文 明 ” 的 基 本 认 识 实 际 上 有 两 个 (甚 至 更 多 , 详
后 ) 相关 。 一个是前面一直强调的狭义文化意义上的 “文明 ”; 一个是尚未讨论到的
经济 、 社会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的 “文明 ”。 如果从狭义文化方面入手讨论 , 那么标
音字母的出现与文字之用于 “文献记载 ”, 就是一个社会已经进入 “文明 ” 发展阶段
的标志 。 如果从 政 治 组 织 结 构 及 其 相 关 经 济 和 社 会 结 构 方 面 入 手 研 究 , 那 么 只 有
“国家 ” 出现 , 这个社会才进入了 “文明 领 域 ”。 换 句 话 说 , 从 后 一 个 “文 明 ” 的 角
度看 , 在某种意义上 , 摩尔根同时又大 体 上 将 “文 明 ” 与 “国 家 ” 等 同 了 起 来 ; 或
至少在进入时间上大体等同了起来 。 关于这点 , 从以下引文中也可看出 :
氏族的消亡与有组织的乡 区 的 兴 起 , 大 体 上 可 以 作 为 野 蛮 世 界 与 文 明 世 界
的分界线 , 也就是作为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界线 。②
在这里 ,“文明世界 ” 与 “近代社会 ” 不仅仅在进入时间上一致 , 而且这两个词
的位置实际上也可以互换 ; 互换之后完全 不 损 害 摩 尔 根 原 本 的 意 思 。 本 来 , 正 如 前
面提到的 ,“文明 ” 与 “近代 ” 各 自 加 上 “社 会 ” 一 词 后 在 摩 尔 根 那 里 就 是 同 义 词 :

①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7、3 页。
② 摩尔根: 《古 代 社 会 》, 第 145 页。 原 文 参 见 Lewi rgan,Anc
s H.Mo ien
tSo
cie
ty,p.
132.在这里,摩尔根将 “野 蛮 世 界” 与 “古 代 社 会” 等 同 了 起 来。 我 们 知 道, 摩 尔 根
的 “古代社 会” 是 等 于 “蒙 昧 (社 会)” 加 “野 蛮 (社 会)” 的, 因 而, 不 应 该 将 这
里的 “t
heba
rba
rian wo
rld”(野蛮世界) 理解作 “
barba
rism”(中文版多译作 “野蛮社
会” 或 “野蛮时代”)。
· 127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

“第二种方式为近代社 会 或 文 明 社 会 的 政 治 结 构 ”。① 既 然 “文 明 社 会 ” 与 “近 代 社
会 ” 同义 , 而其 “政治结构 ” 即为 “国家 ”, 那 么 , “氏 族 的 消 亡 与 有 组 织 的 乡 区 的
兴起 ” 也即 “第二种 方 式 ” 也 即 “第 二 种 政 治 方 式 ” 也 即 “国 家 ” 的 兴 起 ,② 也 即
是 “文明世界 ” 或者 “近代社会 ” 的兴起 了 。 因 而 , 上 引 那 句 话 也 即 是 再 前 面 提 到
的地域方式是 “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之间的界线 ” 的同义表达了 。
创立了 “国家 ”, 才能够 “进入文明领域 ”。 故而 ,“氏族的消亡与有组织的乡区
的兴起 ”, 也即 “国家 ” 政 治 结 构 的 形 成 , 是 “文 明 世 界 ” 与 “野 蛮 世 界 ” 之 间 的
“分界线 ”。 这种说法看起来似乎表 示 摩 尔 根 突 然 忘 记 了 他 自 己 大 书 特 书 的 “标 音 字
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 ” 之 “分界线 ”。③ 不仅如此 。 曾经作为 “文明 ” 产生标志的
“文字 ”, 摩尔根这个时候又仅仅把它看作 “文 明 的 一 切 要 素 ” 之 一 而 已 : 希 腊 人 的
“祖先曾经 …… 创造了文 明 的 一 切 要 素 , 包 括 文 字 在 内 ”。④ 这 一 点 很 重 要 。 与 摩 尔
根其他地方的不同论述合起来 看 就 是 , “文 字 ” 是 “文 明 ” 在 狭 义 文 化 意 义 上 的 标
志 ; 但是 , 它同时又仅仅是 “文明的一切要素 ” 之一而已 。
如何解释这些不同的 说 法 呢 ? 笔 者 以 为 , 原 因 就 在 于 , 摩 尔 根 的 “文 明 ” 除 了
一开始就提到 的 狭 义 文 化 意 义 上 的 之 外 , 还 有 一 个 社 会 、 经 济 和 政 治 等 方 面 意 义
上的 。

二 、 摩尔根的 “文明 ” 及其与 “国家 ” 关系的进一步讨论

一方面 ,“文明 ” 早于 “国家 ” 几 百 年 而 出 现 , “文 明 ” 与 “国 家 ” 并 不 是 同 一


个事物 ; 一方面 , “国 家 ” 的 产 生 是 进 入 “文 明 ” 的 标 志 , 也 就 是 二 者 几 乎 同 时 出
现 , 或者 , 后者稍晚于前者而出现 ; 另一方面 ,“文明世界 ”(“文明社会 ”) 与 “近
代社会 ”(也即拥有 “国家 ” 的社会 ) 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 。 虽然一般说来 , 摩尔根
是在狭义文化意义上使用 “文明 ” 这个词 的 , 但 有 的 时 候 他 又 在 经 济 、 社 会 和 政 治
等方面的意义上使用它 。 在后一种情况 下 , 摩 尔 根 的 “文 明 ” 与 “国 家 ” 又 紧 密 相
关 , 二者看起来像是同一个 概 念 ; 或 者 至 少 可 以 说 , 它 们 几 乎 同 时 出 现 ; 按 照 摩 尔
根的原话说 : 前者稍晚于后者而出现 。⑤ 换句话说 , 上面所论矛盾出现的原因在于 ,
“文明的一切要素 ” 或者说 “因素 ”, 除了 狭 义 文 化 上 一 个 大 类 之 外 , 还 有 经 济 、 社
会和政治等方面一个大类 :
…… 雅典的氏族正处于氏 族 制 度 的 末 期 形 态 下 , 具 有 充 分 的 活 力 ; 但 它 面

①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3 页。
② 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3、6、145、256—274、322—339 页。
③ 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12 页。类似说法又见该书第 10 页。
④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74 页。
⑤ 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17 页。
· 128 ·
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 “文明” 及其与 “国家” 的关系

临着文明始萌的一些因素 的 对 垒 , 并 在 这 些 因 素 面 前 步 步 退 却 , 它 连 同 它 所 创
造的社会制度即将被这些因素所覆灭 。①
这里所说 “文明始萌的一些因素 ” 就不 是 指 狭 义 上 的 文 化 了 。 摩 尔 根 清 清 楚 楚
地说过 , 按照文字标志 , 希 腊 人 早 在 公 元 前 850 年 左 右 已 经 进 入 “文 明 ” 了 。② 在
这里 , 摩尔根为什么又会说 , 荷马史诗出现 以 后 很 久 , 雅 典 的 氏 族 还 “面 临 着 文 明
始萌的一些因素的对 垒 ” 呢 ? 请 注 意 , 他 说 的 是 “文 明 始 萌 的 一 些 因 素 ”, 而 不 是
“文明 ” 的文字标志已经出现数百年之后的 “文明 ” 本身 。 原因在于 , 这里摩尔根想
到的是狭义文化意义之外的 “文明 ” 因 素 , 是 经 济 、 社 会 以 及 政 治 等 方 面 “文 明 始
萌的一些因素 ”, 比如 :
都市生活和制度的发展 , 财 富 的 积 累 于 都 邑 之 内 , 以 及 由 此 而 产 生 的 生 活
方式的重大变化 , 便为氏族 社 会 的 覆 灭 、 为 建 立 政 治 社 会 以 代 替 氏 族 社 会 作 好
了准备 。③
还有更多的材料直接说明 , 摩尔根的 “文明 ”“要素 ” 或者说 “因素 ” 一方面是
指狭义文化意义上的如 “文字 ” 等 , 另一方 面 “必 须 与 这 些 发 明 一 起 列 举 的 ” 还 有
经济 、 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事物 。 关于前者的例证是 :
希腊罗马文明的主要贡献 …… 在发明方面则有火砖 、 起重机 、 水碾 、 桥梁 、
给水排水管道 、 带水龙头 的 引 水 铅 管 、 拱 门 、 天 平 ; 古 典 时 代 的 艺 术 和 科 学 及
其成果 , 包括建筑上的各种柱型 ; 阿拉伯数字 ; 字母文字等 。④
近代文明社会 ⑤ 的 主 要 贡 献 在 于 电 报 ; 煤 气 ; 纺 纱 机 ; 动 力 织 布 机 ; 蒸 汽
机以及与它有关的无数 机 器 , 包 括 火 车 头 、 铁 路 和 轮 船 在 内 ; 望 远 镜 ; 大 气 层
和太阳系可测性的发现 ; 印刷术 ; 运河闸门 ; 航海罗盘 ; 火药等等 。⑥
关于后者的例证有 :
希腊罗马文明的主要贡 献 在 于 帝 国 和 王 国 的 政 治 结 构 ; 民 法 ; 基 督 教 ; 具
有元老院和执政官的贵族式 兼 民 主 式 混 合 政 体 ; 具 有 议 会 和 人 民 大 会 的 民 主 政
体 ; 组织了受过军事训练 的 骑 兵 、 步 兵 部 队 ; 建 立 了 熟 悉 海 上 作 战 的 海 军 ; 形
成了具有市政法的大城 市 ; 海 上 的 贸 易 ; 货 币 的 铸 造 ; 建 立 在 地 域 和 财 产 基 础
上的国家 …… ⑦

①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20 页。
② 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16 页。相似表述又见该书第 268 页。
③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19 页。
④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9 页。
⑤ “Mode
rnc
ivi
li
zat
i ”(
on. Lewi
sH.Mo
rgan,Anc
ien
tSo
cie
ty,p.32) 将其译作 “近代文
明社会” 是不恰当的,详见前文相关注释。
⑥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9 页。
⑦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9 页。
· 129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

…… 近代的科学 ;① 宗 教 自 由 和 公 共 学 校 ; 代 议 制 的 民 主 政 治 ; 设 有 国 会
的立宪君主制 ; 封建王国 ; 近代特权阶级 ; 国际法 、 成文法和习惯法 ; 等等 。②
需要说明的是 , 上引四段话 中 第 一 段 话 是 紧 接 着 第 三 段 话 的 , 随 后 摩 尔 根 另 起
一段接着总结道 :“这些文明是在此以前的野蛮阶段的各种发明 、 发现和制度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 ……”③ 这更 加 清 楚 地 说 明 , 摩 尔 根 的 “文 明 ” 不 仅 仅 是 指 狭 义 文 化
意义上的 , 而且也是指经济 、 社会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的 。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 , 在上述 引 文 中 , 摩 尔 根 将 “建 立 在 地 域 和 财 产 基 础 上 的 国
家 ” 仅仅列为 “希腊罗马文明的主要贡献 ” 之 一 而 已 。 它 与 “帝 国 和 王 国 的 政 治 结
构 ; 民法 ; 基督教 ; 具有元老院 和 执 政 官 的 贵 族 式 兼 民 主 式 混 合 政 体 ; 具 有 议 会 和
人民大会的民主政体 ; 组织了受过军事训 练 的 骑 兵 、 步 兵 部 队 ; 建 立 了 熟 悉 海 上 作
战的海军 ; 形成了具有市 政 法 的 大 城 市 ; 海 上 的 贸 易 ; 货 币 的 铸 造 ” 并 列 。 也 就 是
说 , 在摩尔根那里 , 有的时候 “文明 ” 是一 个 用 在 经 济 、 社 会 和 政 治 等 方 面 意 义 上
的属概念 ,“国家 ” 则只是其下的一个种概念 。 这还是仅仅就 “文明 ” 用在社会 、 经
济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时所看到 的 。 如 果 考 虑 到 摩 尔 根 的 “文 明 ” 甚 至 还 有 一 个 更
为广阔的意 义 , 它 不 仅 包 括 这 些 方 面 , 而 且 包 括 狭 义 上 的 事 物 如 “火 砖 、 起 重 机 、
水碾 、 桥梁 ” 等 , 那么 , 比照 生 物 学 分 类 法 , 可 以 说 有 的 时 候 摩 尔 根 的 “文 明 ” 是
一个 “科概念 ”, 社会 、 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的 “文明 ” 与狭义上的 “文明 ” 分
别是其下的两个 “属概念 ”, 而 “国家 ” 则 仅 仅 是 其 前 一 个 “文 明 ” “属 概 念 ” 下 的
“种概念 ”, 也 没 有 问 题 。 这 就 出 现 了 一 个 将 “属 概 念 ” 甚 至 “科 概 念 ” 与 其 下 的
“种概念 ” 并列的问题 。 不 仅 如 此 , 在 上 述 引 文 中 , “国 家 ” 同 时 又 是 一 个 “属 概
念 ”, “贵 族 式 兼 民 主 式 混 合 政 体 (国 家 )”④ 和 “民 主 政 体 (国 家 )” 则 只 是 其 下
的两个 “种概念 ”。 前者于后者是一种包含关系 ; 反之 , 则是被包含关系 。 更为麻烦
的是 , 摩尔根许 多 时 候 还 将 “文 明 ” 与 “国 家 ” 看 作 并 列 的 两 个 概 念 , 用 来 标 识
“古代社会 ” 亦即原始社会之后 同 一 个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 新 时 代 。 这 就 是 说 , “国 家 ”
也是一个与 “文明 ” 对等的 “科概念 ”。 将 这 几 种 情 况 归 纳 起 来 , “国 家 ” 到 底 是 以
“科概念 ”“属概念 ” 还 是 “种 概 念 ” 名 义 与 作 为 “科 概 念 ” 或 者 “属 概 念 ” 的 “文
明 ” 并列 ? 这样的问题摩尔根本人可能都难 以 回 答 。 这 种 分 类 关 系 上 的 不 清 楚 与 不
适当 , 大大增加了后人理解摩尔根核心概 念 的 困 难 。 不 仅 如 此 。 将 摩 尔 根 有 关 表 述
大致归纳一下 , 可以得到下面一个较上述所说更不合适的概念关系图 :

① 有意思的是,“近代的科学” 与前面第一处引文中的 “古典时 代 的 …… 科 学” 被 归 为 两


个不同的类别。关于此处 “近代” 一词的理解,参见前文相关注释的解释。
②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9 页。
③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30 页。
④ “(国家)” 是引者为进一步解释所加的;下同。
· 130 ·
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 “文明” 及其与 “国家” 的关系

摩尔根 “文明” 与 “国家” 及其附属概念关系图

资料来源: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3—16、29—30、216、219—220、268 页。

在这个图中 , 尤为不当的是 , “国家 ” 既是 “纲概念 ”, 又是与其并列的 “纲 概


念 ”(“文明 ”) 之下社会 、 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的 “目概念 ”(“文明 ”) 下的
“科概念 ”, 而这一 “科概 念 ”, 又 与 本 该 属 于 其 下 的 “属 概 念 ” 的 “混 合 政 体 (国
家 )” 和 “民主政体 (国家 )” 并列 , 甚至 与 本 该 属 于 其 下 的 “属 概 念 ” 下 的 具 体
事物 “…… 民法 …… 海军 …… 大城市 …… 货币 ” 等 (权且称作 “种概念 ”) 并列 。
这种粗略的分析看起来依 旧 过 于 复 杂 , 分 类 上 也 多 少 有 些 勉 强 , 我 们 可 以 进 一
步简略并更为准确地归 纳 。 大 体 上 说 , 摩 尔 根 的 “文 明 ” 至 少 拥 有 三 重 主 要 含 义 :
一是狭义文化意义上的 “文 明 ”; 二 是 经 济 、 社 会 和 政 治 等 方 面 意 义 上 的 “文 明 ”;
三是包括上述二者在内的概括言之的 “文明 ”。 这三重含义并不一致 ; 它们甚至在某
些地方相互冲突 , 这尤其表现在以下两个大类之间 :
第一类
铁器的使用是 “文明 ” 出现的基础 。
“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 ”, 是狭义文化意义上 “文明 ” 起源的标志 。
这种 “文明 ” 先于政治上的 “国家 ” 数百年而出现 。
第二类
“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 ”, 又只是 “文明的一切要素 ” 之一而已 。
“国家 ” 是经济 、 社会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 “文明 ” 出现的标志 。
这种 “文明 ” 稍晚于 “国家 ” 而出现 ; 或者说 , 两者几乎同时出现 。
这里的不一致主要表 现 为 两 点 : 第 一 , 狭 义 文 化 意 义 上 的 “文 明 ” 与 经 济 、 社
会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的 “文明 ” 并 非 同 一 概 念 ; 第 二 , 以 “国 家 ” 为 坐 标 , 这 两
类 “文明 ” 的出现不同时 。
然而 , 问题并未就此 结 束 。 我 们 知 道 , 在 “文 明 ” 与 “国 家 ” 出 现 相 对 时 间 关
· 131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

系上 , 摩尔根最为清楚的表述是 ,“在希腊人和罗马人当中 , 政治社会继氏族社会而


起 , 不过这是文明开始以后的 事 ”。 换 句 话 说 , “文 明 ” 产 生 在 前 , “国 家 ” 出 现 于
后 , 人类历史上有过一个 “到达文明社会 ” 却 “对 政 治 社 会 一 无 所 知 ” 的 长 达 几 百
年的时段 。 这是摩尔根在 “文明 ” 与 “国家 ” 出现时间前后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认识 。
这里的 “文明 ” 显然是狭义文化意义上的 。 我 们 刚 刚 还 讨 论 了 “国 家 ” 的 产 生 标 志
着进入经济 、 社会和政治 等 方 面 意 义 上 “文 明 ” 的 情 况 。① 在 这 个 问 题 上 , 摩 尔 根
说 ,“文明 ” 的出现几乎与 “国家 ” 的产生同时或者稍晚 。 那是在讨论希腊人古代社
会末期演化情况时阐述的 。 令人费解的是 , 这 同 一 类 “文 明 ” 在 摩 尔 根 另 一 处 讨 论
罗马人情况时 , 既与 “国家 ” 几乎同时出 现 或 者 稍 后 于 “国 家 ” 而 产 生 , 又 出 现 在
了 “第二个伟大政治方式 ” 也即 “国家 ” 之前二百年 :
…… 把台伯河两岸的一百个 拉 丁 氏 族 集 中 起 来 , 随 后 又 以 类 似 的 方 式 把 萨
宾 、 拉丁 、 埃特鲁里亚及其 他 氏 族 集 中 起 来 , 遂 增 加 了 两 百 个 氏 族 , 最 后 将 它
们彻底结合为 一 支 人 。 罗 马 的 基 础 就 此 奠 定 , 罗 马 的 威 力 与 文 明 便 随 之 而 来 。
将氏族 、 部落集中统一于一 个 政 府 之 下 , 这 个 运 动 发 端 于 罗 木 卢 斯 , 而 完 成 于
他的一些后继者 ; 正是由于 有 了 这 个 运 动 , 才 为 新 的 政 治 制 度 铺 平 了 道 路 ———
才能从一个奠基于个人和人身关系的政府转变为一个奠基于地域和财产的政府 。
然而 , 为建立以地域和财产 为 基 础 的 第 二 个 伟 大 政 治 方 式 铺 平 道 路 , 还 需
要在这不断发展的共和国中进行两个世纪的紧张活动 。
在塞尔维乌斯建制下最后设立的政府就此定型 ……
罗马人到这时候已完全脱 离 了 氏 族 社 会 , 进 而 处 于 以 地 域 和 财 产 为 基 础 的
第二个伟大政治方式之下 了 。 他 们 抛 弃 了 氏 族 制 和 野 蛮 社 会 , 上 升 至 一 个 新 的
文明领域 。②
这几段话中提到的两处 “文明 ” (把三百个氏族 “彻底结合为一支人 。 罗马的基础就
此奠定 , 罗马的威力与文明便随之而来”; “在塞尔维乌斯建制下 …… 罗马人 …… 完全
脱离了氏族社会 , 进而处于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第二个伟大政治方式之下了 …… 上
升至一个新的文明领域 ”) 都属于摩尔根的社会 、 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的概念 ,
但在出现时间上 , 以 “国家 ” 的产生为坐标 , 两者相隔了 “两个世纪 ”。 这就让人十
分纳闷 , 同一范畴内 “文明 ” 的出现怎么也 不 同 时 ? 相 较 前 文 讨 论 的 希 腊 不 同 类 型
“文明 ” 出现不同时的情况 , 这更为难以解释 。 类似材料不是孤例 :
…… 在亚伯拉罕时代 …… 曾 以 血 缘 部 落 为 基 础 进 行 了 一 次 社 会 改 革 , 这 次
改革表明 : 在他们到达文明 社 会 之 时 尚 处 于 氏 族 制 度 之 下 , 并 且 对 政 治 社 会 一

① 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64、550、217 页。
② 摩尔根: 《古 代 社 会》, 第 301—302、319、335 页。 其 中 “一 个 新 的 文 明 领 域”, 原 文
是 “
anewc
are
ero
fci
vil
iza
tion”。(
Lewi rgan,Anc
s H.Mo ien
tSo
cie
ty,p.289)
· 132 ·
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 “文明” 及其与 “国家” 的关系

无所知 。
当摩西立法完成之时 , 希伯 来 人 就 成 了 一 个 文 明 民 族 了 , 但 还 没 有 进 步 到
足以建立政治社会的水平 。①
“以血缘部落为基础进行了一次社会改革 …… 到达文明社会 ”,“当摩西立法完成
之时 , 希伯来人就成了一个文 明 民 族 ”, 然 而 他 们 这 个 时 候 仍 旧 “处 于 氏 族 制 度 之
下 , 并且对政治社会一无所知 ”。 这就是说 ,“文 明 ” 在 前 , “国 家 ” 在 后 ; “文 明 社
会 ” 的 “文明民族 ” 依旧可以 “处于氏族制度之下 ”。 但是 , 按照摩尔根所称希腊罗
马社会演进例子的历史逻辑继续推论 , 等 到 希 伯 来 人 创 建 “国 家 ” 之 后 , 他 们 又 会
进入 “新的文明领域 ”。 这后一种情况表明 , “国 家 ” 稍 稍 在 前 , “文 明 ” 稍 稍 在 后 ;
或者 , 两者几乎同时出现 。 同一种社会 、 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 “文明 ” 的产生 ,
既在 “国家 ” 之前 , 又在 “国家 ” 之后 (或者两者几乎同时出现 ), 这是又一个相互
冲突的明确例子 。
这些例子清楚地证明 , 摩尔根在他的 不 同 “文 明 ” 甚 至 同 一 种 “文 明 ” 与 “国
家 ” 出现时间前后关系的论述上过于复杂 , 有 的 地 方 不 一 致 , 有 的 地 方 颇 为 混 乱 甚
至相互矛盾 。 这就大大增加了后世尤其中 国 学 术 界 在 他 “文 明 ” 及 其 与 “国 家 ” 关
系问题上的梳理难度 。

三 、 摩尔根 “文明 ” 与 “国家 ” 关系的逻辑检验

以上分析可以清晰 地 发 现 , 摩 尔 根 的 “文 明 ” 及 其 与 “国 家 ” 的 关 系 , 情 况 比
我们原来所理解的远为复杂 。 我们过去太多时候总是想当然地将自他以来的 “文明 ”
做简单解释 , 或者释为与 “国家 ” 同义 ; 或者释为某种特殊的 “文化 ”; 或者释为某
种特殊的社会发展阶段 ; 或者释 为 一 半 是 某 种 特 殊 的 文 化 , 一 半 是 某 种 特 殊 的 社 会
结构也即国家 ; 或者 将 “国 家 ” 释 为 “文 明 ” 的 标 志 ; 等 等 , 大 家 各 执 一 说 , 争 论
不休 。 其实 , 追溯到底 , 摩尔根的 “文明 ” 本身及其与 “国家 ” 的关系都是多义的 ,
它包括了许多不同观点学者解释的全部内容 。
进一步概括一下前面两章的讨论 , 可 以 将 摩 尔 根 的 “文 明 ” 及 其 与 “国 家 ” 的
关系划分为以下六类 :
第一类 :“文明 ” 与 “国家 ” 是一对对等并立的概念 。 有的时候两者可以完全或
者说几乎可以完全互换 。②
第二类 : “文明 ” 至少可以划分为三种 : 狭义文化意义上的 “文明 ”; 经 济 、 社

①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550、364 页。
② 在这种情况下,两者 的 出 现 可 以 不 同 时, 也 可 以 同 时 或 者 几 乎 同 时。 相 关 讨 论 分 别 见
前文。
· 133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

会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的 “文明 ”; 包括前二者在内的总括言之的 “文明 ”。


第三类 :“文明 ” 与 “国家 ” 不是一对对等并立的概念 。 后者只是前者之下第二
种 “文明 ” 之下的一个概念 。
第四类 : 狭义文化意义上的 “文明 ”, 先于 “国家 ” 数百年而出现 。
第五类 : 经济 、 社会和政 治 等 方 面 意 义 上 的 “文 明 ”, 稍 晚 于 “国 家 ” 而 出 现 ;
或者说几乎与 “国家 ” 同时出现 。
第六类 : 经济 、 社会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的 “文明 ”, 又先于 “国家 ” 数百年而
出现 ; 但是否与狭义文化意义上的 “文明 ” 同时出现 , 摩尔根并未说明 。
其中最大的冲突有三 : 一是 “文明 ” 与 “国家 ” 两个概念本身既对等又不对等 ,
既相同 (或相似 ) 又不相同 (或不相似 ); 二 是 至 少 存 在 着 三 种 不 同 的 “文 明 ” (其
中第一种和第二种的出现并不同时 , 但又可能同时 ); 三是第二种 “文明 ” 既在 “国
家 ” 之前数百年出现 , 又与 “国家 ” 同时出 现 或 稍 晚 出 现 。 这 三 大 冲 突 可 能 是 我 们
至今在 “文明 ” 及其与 “国 家 ” 的 关 系 问 题 上 搅 不 清 楚 的 根 源 性 原 因 。 幸 运 的 是 ,
上面概括的第一类内容可以说是 摩 尔 根 在 这 两 者 关 系 上 的 核 心 含 义 。 支 持 这 一 点 最
为重要的事实是 ,“文明 ” 与 “国家 ” 都被摩尔根用来标识 “古代社会 ” 之后人类社
会进入的同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 虽然进一步细究的话 ,“文明 ” 与 “国家 ” 各自在内
涵 、 外延 、 存在时长和出现相对时间上 , 摩尔 根 在 不 同 场 合 多 有 不 同 甚 至 矛 盾 的 说
法 。 但是 , 这并不妨碍他把这两个 不 同 的 词 看 作 同 一 个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新 阶 段 符 号 的
事实 。 这一点很重要 。 这是我们能够以之继 续 探 讨 的 基 础 。 这 也 是 后 世 许 多 重 要 的
研究者实质上将其统一为一个概念的基础 。①
讨论至此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 : 既然 摩 尔 根 “文 明 ” 与 “国 家 ” 的 核 心 意 思 都
指这同一个人类社会发展 新 阶 段 , 他 却 又 将 “文 明 ” 这 个 概 念 本 身 及 其 与 “国 家 ”
之间的关系发展得这么复杂多 义 , 这 对 后 世 的 研 究 到 底 有 利 还 是 不 利 ? 回 答 显 然 是
后者 。 并且 , 正是摩尔根的这种做法 , 导致了 今 天 学 术 界 在 中 华 文 明 探 源 工 作 中 出
现了许多困难 。 更为重要的是 , 这种做法本身在 19 世纪也许不觉奇怪 , 但放在当代
肯定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 。 在同一项科 学 研 究 当 中 , 核 心 概 念 不 能 是 多 义 的 , 尤
其它的核心内容不能相互冲突 ; 它必须是简洁明晰 、 前后指向统一的 。
其实 , 虽然受限于自己那部 书 的 内 容 和 形 式 , 受 限 于 它 的 副 标 题 “就 路 易 斯 ·
亨 · 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 ”, 恩格斯也没有明确意识到摩尔根核心概念及其之间关
系中存在的问题 , 但在实际研究 工 作 中 , 已 经 凭 着 科 学 本 能 开 始 对 摩 尔 根 讨 论 的 重

① 最为 典 型 的 如,Elman R.Se
rvi
ce,Pr
imi
tiveSo
cia
lOrgan
iza
tion:An Evo
lut
ionary
Perspec
tive,New Yo rk:Random Hous
e,1962;Elman R.Se
rvi
ce,Or
igi
nsof t
he
St
at eandCivi
liza
tion:TheProce
ssofCult
ura
lEvo
luton,New Yo
i rk:W.W.Norton
& Company,1975;Mor
ton H.Fr
ied,TheEvo
lutionofPoli
tica
lSo
cie
ty:AnEs
sayi

Po
lit
ica
lAn t
hropoogy,New Yo
l rk:Random House,1967.
· 134 ·
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 “文明” 及其与 “国家” 的关系

点进行了 改 变 。 我 们 根 据 中 文 本 统 计 了 一 下 , 较 之 摩 尔 根 , 恩 格 斯 更 多 地 使 用 了
“国家 ” 而不是 “文明 ” 这个词 。 在 《古代 社 会 》 (不 包 括 目 录 ) 一 书 中 , 可 以 找 到
“文明 ” 一词 252 次 (包括序言中 8 次 ), “国 家 ” 一 词 68 次 (这 里 忽 略 了 “政 治 社
会 ”“第二种方式 ” 等同义词 )。① 在 《家庭 、 私有制和国家 的 起 源 》 (不 包 括 目 录 )
一书中 , 前者使用了 94 次 (包括两个序 言 中 8 次 ), 后 者 使 用 了 141 次 (包 括 两 个
序言中 6 次 )。② 书 的 篇 幅 有 长 短 之 分 , 但 两 组 数 据 之 间 比 例 的 差 异 很 能 够 说 明 问
题 。 在摩尔根那里 , “文明 ” 这个词使用的次数是 “国家 ” 的 3.
70 倍还强 。 在恩 格
斯那里 , 这个数字仅仅是 0.
66 倍稍多 。 换句话说 , 恩格斯使用 “文明 ” 的频率 , 比
摩尔根低了 5.
60 倍强 ; 使 用 “国 家 ” 的 频 率 , 则 高 了 5.
60 倍 强 。 这 两 组 数 据 很 能
说明问题 。③ 并且 , 即便是 “文明” 这个词 , 恩格斯也更多地是在经济 、 社会以及政
治等方面意义上使用的 ; 也就是说 , 是在与 “国家 ” 关联的意义上使用的 。 在狭义文
化意义上使用时 , 恩格斯多是复述摩尔根的思想 。 恩格斯开始的这种做法 (即更多地
使用 “国家” 代替 “文明” 来标志原始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 自 20 世纪
尤其是 20 世纪后半期以来在国际学术界成为一种明显趋势 , 以至于在后代的经典作
家那里 , 最终实质性地完成了这种替代 。④ 这与国内学术界大有不同 。 检索这几十年
来发表的著述 , 我们总体上还是更多地使用意思含混的 “文明 ”, 而不是定义更为清
晰确定的 “国家 ”。 我们受摩尔 根 的 影 响 太 深 了 , 他 的 学 说 很 长 时 间 都 被 当 作 了 圭
臬 ,⑤ 许多学者都不敢对其稍有批评 , 这最终非常不利于中华文明探源工作 。
为什么恩格斯开始的方向是使用 “国家 ” 逐渐代替 “文明 ”, 而不是相反呢 ? 这
同科学研究方法与规范本身潜 在 的 力 量 有 关 。 虽 然 在 那 个 时 代 , 现 在 通 行 的 科 学 方
法与规范有的尚未那么清晰地归 纳 概 括 出 来 , 但 由 于 其 本 身 即 是 蕴 含 在 科 学 研 究 活
动当中的规律 , 因而 , 不管研究者意识到没 有 , 它 们 都 或 明 或 暗 地 显 示 出 自 己 的 力
量 。 我们认为 , 正是这种力量让恩格斯更多地选择了 “国家 ” 而不是 “文明 ”, 来标
志 “古代社会 ” 之后出现的人类社会全新的发展阶段 。
摩尔根及其以后许多学者的 “文明 ” 概 念 到 底 合 适 与 否 , 最 终 还 是 要 看 它 是 否
经得起科学的检验 。 科学研究的 目 的 在 于 求 真 。 人 类 有 意 无 意 进 行 科 学 研 究 活 动 的

① 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 相关部分。
②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 12—195 页。
③ 英文和德文的两部原版书或有不同,但中文译本当也能够反映大致的实际情况。
④ 可以塞 维 斯、 弗 里 德、 克 赖 森 和 厄 尔 等 人 的 四 部 书 为 代 表: Elman R.Se
rvi
ce,
Primit
iveSoc
ialOrgani
zat
ion:AnEvo
lut
ionary Perspec
tive; Mort
on H.Fr
ied,The
Evolu
tionof Po
lit
ica
l Soc
iey:An Es
t say in Poli
tical Anthr
opo
logy; HenriJ.M.
Clae
ssenandPe
terSka
l n
ík,eds.
,TheEar
ly Stae,The Hague:Mou
t t
onPub l
ishe
rs,
1978;A.W.Johnson and T.K.Ear
le,The Evolu
tion of Human Soci
eti
es:From
Fo
ragi
ng Gr
oupt
oAgrar
ianSt
ate,S
tan
ford:S
tan
ford Un
ive
rsi
tyPr
ess,1987.
⑤ 参见童恩正:《摩尔根的模式与中国的原始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 9
88年第3期。
· 135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

几千年历史实践表明 , 要达到这一目的 , 最 为 有 效 的 常 用 检 验 方 式 有 两 种 : 一 是 使
用逻辑工具对假设 或 者 理 论 (包 括 概 念 ) 进 行 形 式 检 验 ; 二 是 对 其 进 行 实 践 验 证
(历史学主要是使用实证材料对 其 进 行 检 验 )。 我 们 也 来 采 取 这 两 种 方 法 , 核 验 一 下
摩尔根及其以后代表性学者的 “文明 ” 是否站得住脚 。
先来对摩尔根的 “文明 ” 进 行 逻 辑 方 面 的 简 单 检 验 。 逻 辑 思 维 有 同 一 律 、 矛 盾
律和排中律三大定律 。 我们前面讨论的摩 尔 根 的 “文 明 ” 概 念 是 多 义 的 , 它 既 是 狭
义文化意义上的 , 又是经济 、 社会和政治等 方 面 意 义 上 的 , 还 是 包 括 这 两 者 在 内 总
的意义上的 。 这违反了同一律要求 的 思 维 中 前 后 提 及 的 概 念 之 内 涵 和 外 延 必 须 保 持
同一的规定 。 并且 , 以 “国家 ” 的出现为 坐 标 , 摩 尔 根 前 两 种 “文 明 ” 的 产 生 并 不
同时又可能同时 ; 第二种 “文 明 ” 本 身 的 出 现 并 不 同 时 。 再 者 , “古 代 社 会 ” 也 即
“原始社会 ” 之后同 一 个 新 的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阶 段 的 名 称 , 除 了 这 三 个 不 同 义 的 “文
明 ” 之外 , 还有一个虽然有时与 “文明 ” 对 等 并 同 义 (或 几 乎 同 义 ) 但 有 时 又 很 不
对等 、 很不同义的 “国家 ” 及其同义概念 “政 治 社 会 ” 等 , 这 更 导 致 摩 尔 根 的 “文
明 ” 与 “国家 ” 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难以 把 握 。 这 种 种 严 重 违 反 同 一 律 的 做 法 , 是
导致摩尔根的 “文明 ” 概念在后 世 难 以 被 准 确 把 握 的 主 要 原 因 , 实 际 上 也 是 自 觉 不
自觉沿用摩尔根核心概念处理法的 当 前 中 华 文 明 探 源 工 作 (特 别 是 其 理 论 工 作 ) 不
够顺畅的一个重要的源头性原因 。 由于摩 尔 根 的 “文 明 ” 概 念 未 遵 守 同 一 律 , 因 而
有的时候说它起源 于 “国 家 ” 之 前 数 百 年 , 有 的 时 候 说 又 稍 晚 于 或 者 几 乎 同 时 于
“国家 ” 而出现 , 这就违反了矛盾律 。 “文 明 ” 到 底 出 现 在 “国 家 ” 之 前 数 百 年 , 还
是稍晚于或者几乎同时于 “国家 ” 而出现 ? 这 让 人 难 以 进 行 准 确 判 断 , 实 际 上 又 使
读者陷入了可能违反排中律的陷阱 。
逻辑形式上还有一个分类不当而并立的问题 。 前面讨论过 , 比照生物学分类法 ,
在摩尔根那里 ,“文明 ” 既是 “纲概念 ” 也是 “目概念 ”,“国家 ” 既是与 “文明 ” 并
立的 “纲概念 ”, 也是作为 “目概念 ”(“文明 ”) 下的 “科概念 ”, 从字面上看 , 读
者很难分辨清楚 “国家 ” 到 底 是 以 什 么 身 份 与 “文 明 ” 相 处 。 尤 其 是 , “国 家 ” 与
“民法 ; 基督教 …… 混合政体 …… 民主政体 …… 骑兵 、 步兵 …… 海军 …… 大城市 ; 海
上的贸易 ; 货币的铸造 ” 等并立为 “科概念 ”, 更是不伦不类 。“混合政体 (国家 )”
和 “民主政体 (国家 )” 本来都应该包 含 在 “国 家 ” 概 念 之 下 , 是 “国 家 ” 概 念 外
延内的其中两 个 内 容 , 而 它 们 本 身 之 下 则 都 可 以 包 含 有 “民 法 ; 基 督 教 …… 骑 兵 、
步兵 …… 海军 …… 大城 市 ; 海 上 的 贸 易 ; 货 币 的 铸 造 ” 等 。 这 样 的 “国 家 ” 与 “文
明 ”, 如果同时用来标识 “古代社会 ” 之后同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 后世的学
术界如何分辨得清楚 。①
抛开摩尔根去看 ,“文明 ” 这个概念本身在历史上就是极其多义而含混的 。 近几

① 前面讨论过,实际情况比这更为复杂、更为不恰当。
· 136 ·
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 “文明” 及其与 “国家” 的关系

十年来 , 中国学术 界 也 注 意 并 且 讨 论 了 这 一 问 题 。2016 年 李 剑 鸣 论 及 “文 明 ”, 第


一部分标题就是 “‘文明 ’ 概念的不确定性 ”。① 在他看来 , 由于用法复杂多样 , 含
义驳杂混乱 ,“文明 ” 可以列在 “麻 烦 词 排 行 榜 ” 前 几 位 。 他 大 致 看 到 , “文 明 ” 分
别可以用于哲学 、 社会 学 、 心 理 学 、 人 类 学 、 文 化 、 政 治 经 济 学 、 意 识 形 态 等 不 同
意义上的概念 。 历史学家使用 “文明 ” 这 个 词 的 时 候 , 一 样 难 有 共 识 。 他 统 计 出 历
史学论著中 “文明 ” 概念的 6 种不同用 法 : (
1) 与 “野 蛮 时 代 ” 相 续 并 相 对 的 “文
明时代 ”;② (
2) 摩尔根等人三阶段中的更高阶段 ;(
3) 作为人类的生活方式 , 侧重
生产活动 、 技术形 态 、 艺 术 成 就 和 宗 教 信 仰 等 ; (
4) 以 之 界 定 人 类 共 同 体 的 特 征 ,
义近 “社会”;(
5) 义同或近 “文化”, 以之称谓相近文化或较高级文化 ; (
6) 以之称
谓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 并 且 , 这 几 种 用 法 本 身 还 交 错 纠 缠 。 尤 其 是 , 长 期 以 来 , 这
个词还是西方中心论的产物 , 一度成为西方殖民者合法化自己行为的意识形态工具 。
以至于有人认为 , 到了现在 ,“文明 ” 这个 词 戴 上 了 太 多 的 面 具 , “因 之 不 可 能 正 儿
八经地把它当作一个分析范畴 ”, 因之应当抛弃这个 “含义彻底混乱 、 主要带有意识
形态指向的 ” 范畴 , 将其 “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③
这么一个含义混杂的词用来 标 识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 新 阶 段 , 其 在 学 术 界 引 起 长 久
不息的争执 , 一点也不出人意料 。 相对来说 ,“国家 ” 这个概念就比 “文明 ” 简单清
晰多了 。 塞维斯 正 是 看 到 了 这 一 点 , 因 而 四 阶 段 理 论 中 确 立 的 最 终 发 展 阶 段 不 是
“文明 ” 而是 “国家 ”。④ 弗里德也一样 , 四阶段的最后一个也是 “国家 ”。⑤ 这是 当
代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研究中影响最大 的 两 人 。 自 克 赖 森 等 人 始 , 学 界 更 是 将 “国
家 ” 本身划分为 “早期 ” 与 “成熟 ” 两 种 形 态 , 并 在 前 者 的 起 源 、 形 成 、 兴 盛 与 衰
亡等问题上做了大量研究 , 内容涉及制度 建 构 、 意 识 形 态 、 文 化 认 同 和 经 济 发 展 等
方面 。⑥ 相对而言 , 以 “文明 ” 为 名 的 研 究 , 在 文 化 人 类 学 领 域 , 甚 至 在 实 证 史 学
与考古学领域 , 国际上却是越来越少了 。 这与国内研究的趋势 , 大有不同 。

四 、 摩尔根以来 “文明 ” 标志/标准的普遍性实证检验

以某种 (些 ) 狭义 “文化 ” 标志的 “文 明 ”, 被 有 些 学 者 称 作 “博 物 馆 清 单 式 ”

① 李剑鸣:《文明的概念与文明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6 年第 1 期。
② 这个说法不正确,见前。
③ J
err
y H.Ben
tley 语。转引自李剑鸣: 《文 明 的 概 念 与 文 明 史 研 究》,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学
报》2016 年第 1 期。
④ 参见 Elman R.Ser
vice,Primi
tiv
e Soc
ial Organ
izat
ion:An Evol
uti
ona
ry Per
spect
ive;

lmanR.Se
rvi
ce,Ori
ginsoftheStat
eandCivil
iza
tin:Th
o eProc
essofCult
ura
lEv o
lut
ion.
⑤ 参 见 Mo
rton H.Fr
ied,The Evo
lut
ion of Po
lit
ica
l So
cie
ty:An Es
sayi
n Po
lit
ica

An
thr
opo
logy.
⑥ 中国学者最熟悉的是 Henr
iJ.M.Cl
aes
senandPe
terSka
lnk,eds.
í ,TheEar
lySt a
te.
· 137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

的 “文明 ”,① 无论标志是金属或者 (和 ) 文字 , 还是以城址为标识的城市或者其他


大型建筑之类 , 往往只能适 用 于 某 些 地 区 。 一 旦 视 野 打 开 , 就 有 可 能 发 现 反 例 。 虽
然 , 摩尔根这种标志 “文明 ” 的传统直到今 天 仍 很 有 学 术 市 场 , 尤 其 是 在 许 多 中 国
的考古学家当中 。 但是 , 到 目 前 为 止 , 近 一 百 五 十 年 来 , 以 特 殊 “文 化 ” 来 标 志 普
遍 “文明 ” 的努力 , 按照科学研究的另外一 种 有 效 的 基 本 方 法 , 也 即 实 践 检 验 理 论
的方法去验证 , 没有哪一家特殊 理 论 经 得 起 历 史 学 、 考 古 学 和 人 类 学 等 实 证 材 料 的
普遍性检验 。 学者们在某个地区发现的 某 种 (些 ) 特 殊 “文 化 ” 标 志 , 另 外 一 些 学
者都找到了另外一个甚至几个地区这种 (些 ) 特 殊 “文 化 ” 缺 乏 的 反 例 , 或 者 拥 有
这种 (些 ) 标志却长期不见 “国家 ” 的反例 。 长期不见 “国家 ”, 要说一个社会真正
进入了一种与原始社会完全不一样的 “文明 ”, 即便摩尔根也不会这么认为 , 虽然他
某些时候的确说过 , 进入了 “文明 ”, 再等上数百年 ,“国家 ” 才会产生 。② 但终究 ,
“国家 ” 的产生距离 “文明 ” 并不遥远 。
我们下面来看看几家影响较大的学说 。
第一家就是摩尔根的理论 :“铁器 ” 是 “文 明 ” 出 现 的 基 础 , “标 音 字 母 的 使 用
和文献记载的出现 ”, 是 “文明 ” 出现的标志 。③
中外学术界 受 到 摩 尔 根 这 种 做 法 的 很 大 影 响 , 许 多 后 来 的 学 者 都 试 图 以 某 种
(些 ) 特殊的狭义文化尤其 “文字 ”(或与非狭义文化一道 ) 来标志 “文明 ”, 这在国
外影响最大的就是柴尔德 。 他提出 “城市革命 ” 一说 , 并拿出 10 条标准或标志 , 来
框定 “城市 ” 实际上也即 “文明 ”:
1.出现了人口规模更大 、 密度更高的城市 。
2.城市人口结构和功能复杂化 , 农民以外 , 出现了不事食物生产的 专 业 工
匠 、 运输工人 、 商人 、 官员和祭司 。
3.贡赋 。
4.象征社会剩余产品集中的纪念性公共建筑出现 , 可以之区分于村庄 。
5.不生产食物的人都依赖神庙或者王家粮仓生存 , 因而依附于神庙或 者 王
室 。 祭司与各种官吏享受了 剩 余 产 品 的 大 部 分 。 统 治 阶 级 与 被 统 治 阶 级 之 间 关
系是互利的 。
6.管理的需要促使了记录和数字符号系统的发明 。 书写文字是文明重 要 而
方便的标志 。
7.历法科学 和 数 学 科 学 是 最 早 文 明 的 共 同 特 征 , 也 是 考 古 学 家 所 持 标 准

① 参 见 Lamber
g-Ka
rlovsky and Sablof, Anc
f i
ent Civ
ili
zaton: The Near Ea
i st and
Me
soamer
ica,MenloPa rk,Cal
iforn
ia:Benjamin/CummingsPub
lish
ing,1979,p.24;
童恩正:《有关文明起源的几个问题———与安志敏先生商榷》,《考古》1989 年第 1 期。
② 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216—217、219、274、301—302、335 页。
③ 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11—12、38—39、557 页。
· 138 ·
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 “文明” 及其与 “国家” 的关系

(文字 ) 的必然产物 。
8.剩余产品的集中导致了艺术的繁荣 。
9.集中起来的社会剩余产品的一部分用来支持长途贸易 。 这是所有早 期 文
明的共同特征 。
10.工匠由此获得原 料 , 并 在 一 个 基 于 居 住 而 非 亲 属 关 系 的 国 家 组 织 中 获
得了安全保障 。①
其中 , 第 4、6、7、8 条都与狭义文化相关 , 第 6 条特别强调了 “文字 ” 是 “文
明 ” 的重要标志 , 第 7 条 强 调 了 “历 法 科 学 和 数 学 科 学 ” 是 “最 早 文 明 的 共 同 特
征 ”。 第 6、7 条显然都是摩尔根 “文字 ” 标 志 的 继 承 与 展 开 。 有 意 思 的 是 , 除 了 狭
义文化标准 (标志 ) 之外 , 柴尔德其他 几 条 标 准 (标 志 ) 则 涉 及 人 口 、 社 会 、 经 济
以及政治结构等方面 。 除受摩尔根的影响 之 外 , 大 概 也 因 为 他 本 能 地 感 觉 到 , 要 标
识一个新时代 , 仅仅几个狭义文化上的 标 准 (标 志 ) 是 不 够 的 。 这 说 明 , 柴 尔 德 的
“文明 ” 包含有狭义文化意义上与社会 、 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的两个部分 。 这与
摩尔根将这两个部分截然划分作两种 “文明 ”, 本质上并无不同 , 但形式上还是有着
很大区别的 。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 柴尔德并未将 “国家 ” 专门列为上述 10 条中的一
条 , 虽然顺带提到了它 。
国内影响最大的是夏鼐 。 夏鼐提出了识别 “文明 ” 的大家通常认为的 “三标志 ”
说 (实际上是 “四标志 ” 说 ):
现今史学界一般把 “文明 ” 一 词 用 来 以 指 一 个 社 会 已 由 氏 族 制 度 解 体 而 进
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 这种社会中 , 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 ,
已有城市作为政治 (宫 殿 和 官 署 )、 经 济 (手 工 业 以 外 , 又 有 商 业 )、 文 化 (包
括宗教 ) 各方面活动的中心 。 它们一般都 已 经 发 明 文 字 和 能 够 利 用 文 字 作 记 载
(秘鲁似为例外 , 仅有结绳 记 事 ), 并 且 都 已 知 道 冶 炼 金 属 。 文 明 的 这 些 标 志 中
以文字最为重 要 。 欧 洲 的 远 古 文 化 只 有 爱 琴 — 米 诺 文 化 , 因 为 它 已 有 了 文 字 ,
可以称为 “文 明 ”。 此 外 , 欧 洲 各 地 的 各 种 史 前 文 化 , 虽 然 有 的 已 进 入 青 铜 时
代 , 甚至进入铁器时代 , 但都不能称为 “文明 ”。②
在这四标志说中 , 可以明显 看 到 摩 尔 根 和 柴 尔 德 等 人 的 影 响 。 其 中 , 夏 鼐 特 别
强调了 “文字最为重要 ”。 有意思的是 , 夏鼐所说 “文明 ” 定义 , 完全是一种非狭义
文化意义上的 , 其标志却一半是狭义文化的 , 一半是经济 、 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 。
后来的学者纷纷对这样一些 学 说 进 行 了 讨 论 , 主 要 是 利 用 更 为 扩 大 的 视 野 以 实
证材料对其进行检验 。 他们认为 , 任 何 一 个 研 究 对 象 出 现 的 标 志 或 标 准 的 确 立 都 需

① V.Gordon Ch
ilde,“The Urban Revo
lut
ion,”The Town Pl
ann
ing Re
view ,vo
l.21,
no.1 (Apr
il1950),pp.9-16.
②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第 81 页。
· 139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

要普遍性 ; 因而 , 凡是在实证材料中发现一 个 反 例 的 时 候 , 这 个 标 志 或 标 准 就 需 要
修改 ; 修改若不成功 , 被检验 的 标 志 或 标 准 便 只 能 放 弃 。 到 目 前 为 止 , 大 家 讨 论 的
结论多半是 , 这种 “博物馆清单式 ” 文明标准或标志都不具有普遍性 。①
以上三种学说最为突出的共同点是 “文字 ”。 反对者的意见多以印卡国家没有文
字来当作反例 。② 其实 , 不仅 印 卡 , 中 国 的 材 料 更 是 清 楚 地 说 明 , 如 果 以 系 统 “文
字 ”(具体看就是 “文献记载的出现 ”③ ) 当作 “文明 ” 的标志 , 那么 , 中国的文明
起源就只能从殷墟发现的甲骨文 时 代 算 起 了 。 我 们 现 在 的 考 古 学 家 大 多 将 文 明 起 源
的研究对象远推到公元 前 三 千 年 左 右 的 红 山 、 凌 家 滩 、 良 渚 、 石 家 河 、 焦 家 和 南 佐
等以及后来的宝墩 、 石峁 、 陶 寺 和 二 里 头 等 。④ 但 是 , 在 那 些 地 方 并 未 发 现 摩 尔 根
等人所说的系统的 “文字 ”。⑤ 奇怪的是 , 夏鼐明确提到了秘鲁也即印卡是 “文字标
志 ” 的可能性 “例外 ”, 却 又 将 “文 字 ” 看 作 标 志 , 并 且 认 为 它 是 “最 为 重 要 ” 的
“标志 ”, 甚至重要过 “国家 ”。
“金属 ” 在摩尔根和夏鼐的文明起源理 论 中 都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 摩 尔 根 将 “铁 器 ”
看作 “文明 ” 起源的基 础 , 夏 鼐 将 “金 属 ” 看 作 四 大 标 志 之 一 。 验 之 以 实 证 材 料 ,
对 “金属 ” 这一标志最不利的案 例 是 中 美 洲 的 原 生 文 明 , 那 里 有 文 字 有 国 家 却 不 知
道冶炼 “金属 ”。⑥ 我们现在当作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对象的红山 、 凌家滩 、 良渚 、 石

① 比如,可参见易建平:《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是一个需要国 际 学 术 大 背 景 的 课 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 总第 2 期,2001 年; 朱凤瀚: 《试 论 中 国 早
期文明诸社会因素的物化表现》,《文物》2001 年第 2 期。
② 近来讨论可参见李禹阶:《国家是文明发展的里程碑》,《齐鲁学刊》2022 年第 1 期。 关
于印 卡, 参 见 J.A.Ma
son,The Anc
ien
tCi
vil
iza
ti ru,Mi
onof Pe ddl
esex:Pengu
in
Books,1968;Th.C. Pa
tteson,TheIncaEmpi
r re:TheFormat
ionand Di
sin
tegra
tion
of a Pre-Capi
tal
ist Sta
te, Explora
tion
sin Ant
hropo
logy, New Yo rk: Berg
Publi
shes,1991;M.E.Mos
r e
ley,TheInca sand The
ir Anc
est
ors:The Ar
chae
ology
of Peru,London:Thame
sand Hudson,1992。
③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11 页。
④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始这方面的讨论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到现在每年都会涌现大量论文。
⑤ 良渚、石家河、石峁、陶寺等地也发现了 “刻符” 甚 至 “文 字”,但 都 是 零 碎 的, 还 不
能说是用于摩尔根所说 “文献 记 载” 或 者 恩 格 斯 所 说 “文 献 记 录” 的 系 统 文 字。 恩 格
斯语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第 34 页。
⑥ Zacha
ry X.Hruby,Geo ff
rey E.Br
aswelland Oswa
ldo Ch
inchi
lla Maz
aregos,The

Te
chnologyof Maya Ci
vil
izat
ion:Pol
iti
calEconomyand Beyondin Li
thi
cSt udi
es,
London:Routledge,2011;Geof
frey E.Braswe
ll,ed.,The Maya and The
ir Cen
t ra

American Ne
ighb o
rs:Sett
lemen
t Pa t
te s,Ar
rn chi
tec
t e, Hi
ur eroglyphi
c Texts and
Ce
ramis,London:Rou
c tedge,2014;Geo
l ff
rey E.Bra
swe
ll,The Anci
ent Maya of
Mexi
co: Re
int
erpr
eti
ng the Pa
st of the Northe
rn Maya Lowlands, London:
Rou
tledge,2014;Mur
ielPo
rte
r We r,TheAz
ave tes,Maya,andThe
c irPr
ede
ces
sos:

· 140 ·
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 “文明” 及其与 “国家” 的关系

家河 、 焦家 、 南佐 、 宝墩 、 石峁 和 陶 寺 等 遗 址 , 有 些 地 方 虽 然 也 发 现 金 属 器 物 , 但
其数量与用途还不能说对那些 社 会 的 生 存 发 展 具 有 不 可 或 缺 的 作 用 。 我 们 知 道 , 将
金属 、 文字和 (或 ) 城市尤其国家一类当 作 “文 明 ” 标 志 , 是 因 为 它 们 在 当 时 社 会
生存发展当中拥有决定性的作 用 。 如 果 一 种 事 物 的 出 现 并 不 具 有 这 种 作 用 , 如 我 们
现在讨论的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对 象 遗 址 中 的 零 星 金 属 器 物 , 那 么 将 其 当 作 这 个 社 会
文明起源了的 “标志 ”, 恐 怕 就 不 那 么 说 得 过 去 。① 何 况 , 没 有 了 文 字 , 夏 鼐 本 人 也
认为 , 即便 “有的已进入 青 铜 时 代 , 甚 至 进 入 铁 器 时 代 , 但 都 不 能 称 为 ‘文 明 ’”。
这里的 “文字 ” 标志 , 夏鼐明确界定为 “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 ”(这
与摩尔根和恩格斯解释的 ② 几乎一致 ), 而不是我们现在许多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猜测的 “刻符 ” 或者单个 “朱书 ” 什么的 。
重要的还在于 , 人类历史 发 展 中 太 多 的 例 子 表 明 , 即 便 有 了 系 统 的 “文 字 ” 和
大规模使用的 “金属 ” 器物 , 这个社会未必 就 一 定 发 展 到 了 经 济 、 社 会 和 政 治 等 意
义上 “进入有了国家组织 ” 的 “文明 ” 阶段 。 这 方 面 最 好 的 例 子 就 是 凉 山 彝 族 的 历
史 。 凉山彝族的文字自成系统 , 他们普遍使 用 铁 器 的 历 史 有 上 千 年 , 甚 至 后 来 都 已
经使 用 了 热 兵 器 , 但 在 20 世 纪 50 年 代 之 前 , 其 社 会 结 构 仍 然 处 于 前 国 家 发 展 阶
段 。③ 这充分说明 , 狭义文化意 义 上 的 某 个 发 展 阶 段 , 并 非 一 定 等 同 于 经 济 、 社 会
和政治等方面意义上的某个发展阶段 。
柴尔德和夏鼐都 将 “城 市 ” 看 作 “文 明 ” 的 标 志 。 甚 至 , 柴 尔 德 将 “城 市 ” 几
乎等同于 “文明 ” 本身 。“城市 ” 这个标志比较复杂 , 在柴尔德和夏鼐那里 , 它应该
主要是用在经济 、 社会和政治 等 方 面 非 狭 义 文 化 意 义 上 。 但 在 实 际 研 究 活 动 当 中 ,

Ar
chae
ologyof Me
soame
rica,New Yo
rk:Rou
tledge,2019.
① 关于中国早期金属器物及其制造技 术, 参 见 任 式 楠: 《中 国 史 前 铜 器 综 论》, 陕 西 省 文
物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编: 《中 国 史 前 考 古 学 研 究———祝 贺 石 兴 邦
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第 399—408 页; 王 建 平、 王 志 强、 胥 谞: 《关 于 中
国早期冶铜术起源的探讨》,《中原文化》2014 年第 2 期。高江涛、 何努认为: “相对于
龙山时期极少数遗址的零 星 发 现 而 言, 陶 寺 遗 址 出 土 铜 器 无 论 数 量 与 器 物 种 类 都 是 同
时期最多的。”(《陶寺遗址出土铜器初探》,《南方文物》2014 年第 1 期) 可在陶寺,也
只发现了铜铃形器、铜齿轮形器、铜环和铜口沿残片四 件 金 属 器 物。 近 年 有 学 者 认 为,
中国的青铜技术是本土 起 源, 石 家 河 文 化 已 经 进 入 青 铜 文 明 时 代, 但 从 他 们 举 出 的 例
子看,尚不能看出青铜器 已 经 对 当 时 社 会 的 生 存 发 展 拥 有 不 可 或 缺 的 作 用。 参 见 郭 静
云、邱诗萤、郭立新:《石家河文化:东亚自创的青铜文明 (上)》, 《南方文物》2019
年第 4 期;郭静 云、 邱 诗 萤、 郭 立 新: 《石 家 河 文 化: 东 亚 自 创 的 青 铜 文 明 (下)》,
《南方文物》2020 年第 3 期。
② 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11—12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第 34 页。
③ 关 于 凉 山 彝 族 当 时 的 情 况 , 参 见 周 自 强 : 《凉 山 彝 族 奴 隶 制 研 究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1983 年 ; 胡 庆 钧 : 《凉 山 彝 族 奴 隶 制 社 会 形 态 》,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
2007 年 。
· 141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

许多学者尤其许多考古学家 往 往 首 先 就 将 城 墙 本 身 看 作 城 市 的 标 志 物 ,① 这就与狭
义文化意义上的 “文明” 直接关联了起来 。 这样的话 , “城市 ” 标志就会遇到许多案
例的挑战 。 比如二里头 , 比如殷墟 , “城市 ” 本身都并未筑城 , 以至于有的考古学家
得出结论认为 , “大都无城 ”。② 其实 , 不管是狭义文化意义上的 , 还是经济 、 社会和
政治等方面意义上的 , “城市 ” 标志都会遇到斯巴达一类例子的挑战 。 斯巴达国家并
无城市 , 公元前 2 世纪之前 , 它甚至并未筑城 , 它的核心部分只由几个村落组 成 。③
“城市化” 与 “国家” 或者说拥有 “国家” 的 “文明” 之间 , 并不产生必然的联系 。④
柴尔德标准中特别有 “纪念性公共建筑 ” 一 项 , 他 认 为 其 出 现 是 社 会 剩 余 产 品
集中的表现 , 能够以之将城市与 村 庄 区 分 开 来 。 这 一 标 准 最 大 的 挑 战 来 自 许 多 原 始
社会的同类建筑 。 其中 , 最不容易对付的例 子 有 , 九 千 年 到 一 万 二 千 年 前 的 哥 贝 克
力巨型神庙 。⑤ 这是在前陶 时 代 建 造 的 一 系 列 神 庙 。 当 时 , 没 有 农 业 , 人 们 还 生 活
在游猎采集阶段 , 他们刚刚进入新石器时 代 , 手 持 简 单 粗 糙 的 工 具 , 从 周 围 聚 集 过
来 , 以巨型石条建造了这一原始 社 会 的 奇 迹 。 摩 尔 根 将 制 陶 术 当 作 低 级 野 蛮 社 会 开
始的标志 。⑥ 哥贝克力巨型神 庙 的 建 造 者 还 没 有 发 明 制 陶 术 , 因 而 , 他 们 还 处 于 摩

① 比如有学者 就 将 “城 墙 ” 当 作 早 期 国 家 的 第 一 特 征。 (
James C.Scot,Aga
t in
stt
he
Gra
i :
n A De
ep Hi
story of the Earl
iest St
ate , :
s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
ive
rsi
tyPr
ess,2017,p.118) 又比如安金槐等人认为,城堡的出现是进入文明社 会
的重要标志。参见安金槐、李京华: 《登 封 王 城 岗 遗 址 的 发 掘》, 《文 物》1983 年 第 3
期;安金槐: 《近 年 来 河 南 夏 商 文 化 考 古 的 新 收 获———为 中 国 考 古 学 会 第 四 次 年 会 而
作》,《文物》1983 年第 3 期。
② 参见许宏:《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北京:三联书店,2016 年。
③ 关 于斯巴达,可以参见 G.
L.Hux
ley,Ear
lySpar
ta,London:Fabe r,1962;
randFabe
P.Cartedge,Spar
l t
a and Lakon
ia,A Regi
ona
l Hi
stry 1300-362 BC, London:

Rou
tl l,1979。
edge & KeganPau
④ 在这两者之间必然 联 系 问 题 上, 莫 里 斯 研 究 了 希 腊 “黑 暗 时 期” (约 前 1100—前 750)
和 “古风时 期” (前 750—前 500) 的 史 料, 得 出 了 否 定 的 结 论。 (I.Mor
ris, “The
Ea
rlyPo
lisa
sCi
ty and S
tat ,
e i” n J.Ri
ch and A.Wa
lla
ce-Had
ril, ,
l eds. Ci
ty and
Countryi
ntheAncient Wo
rld,London:Routledge,1991,pp.25-58)
⑤ K. Schmi
dt,“GöbekiTepe,Sou
l the
astrn Turkey:A Pr
e el
imina
ryRepo r
tonthe1995-
1999 Exc
ava
ti ,”
ons Pa léor
ien ,
t vo , , ,
l.26 no.1 2000 pp.45-54 M.Z; ick, “Der
St
einze
it-Tempe
lvon Göbek
li-Tepe,”Ar
chäo
logi
ei n Deu
tschand,no.5 (
l Septembe
r-
Oktober2002),pp.64-66;S.Scham,“ The Wor
ld’sF ir
stTempe,”Ar
l chae
o ogy,

vol.61,no.6 (November/Dec r2008),pp.22-27;K.Schmi
embe dt,“Göbek
liTepe-
ei
neapokal
ypt
ischeBil
derweltausde
rStei
nze
it,”Ant
ike We
lt,vol.40,no.4,2009,
pp.45-52;Ju
liaGresky,Juliane Haelm andLe
eClare,“Modif
ied HumanCran
iafrom
Göbekl
iTepe Prov
ide Evidencef or a New Form o
f Neol
ith
ic Skul
l Cut,”Sc
l i
ence
Advanc
es,vo
l.6,no.3 (
June2017).
⑥ 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第 10 页。
· 142 ·
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 “文明” 及其与 “国家” 的关系

尔根所说的蒙昧社会发展阶段 。 可 就 是 处 于 这 么 低 级 发 展 阶 段 的 原 始 人 群 却 建 造 了
足以摧毁柴尔德 “纪念性公共建筑 ” 这一 “文明 ” 标准的巨型公共建筑 。
哥贝克力巨型神庙里也有 不 少 美 丽 的 雕 塑 ; 甚 至 , 神 庙 本 身 就 是 人 类 最 为 震 撼
的早期视觉造型艺术作品 。 这也就 在 相 当 程 度 上 减 损 了 柴 尔 德 “艺 术 的 繁 荣 ” 这 一
标准的必要性 。
总起来说 , 一百多年来 , 使 用 某 种 (些 ) 特 殊 的 狭 义 文 化 来 标 志 或 标 准 化 普 遍
性 “文明 ” 的努力 , 在现今 大 多 数 学 者 看 来 , 都 是 不 成 功 的 。 到 目 前 为 止 , 任 何 狭
义文化标志 , 从摩尔根的单一文字 (以 及 作 为 基 础 的 “铁 器 ”), 到 柴 尔 德 的 文 字 、
历法 、 数学 、 纪 念 性 公 共 建 筑 和 艺 术 , 到 夏 鼐 的 文 字 和 金 属 , 在 区 别 “文 明 社 会 ”
与 “原始社会 ” 之时 , 都并非那么普遍有 效 。 人 类 历 史 发 展 的 实 证 材 料 表 明 , 缺 乏
某种 (些 ) 标志性的狭义文化 , 未必就不能有 “进 入 有 了 国 家 组 织 的 阶 级 社 会 的 阶
段 ” 的 “文明 ”。 反过 来 说 , 出 现 了 这 种 (些 ) 标 志 , 未 必 就 一 定 出 现 了 这 种 “文
明 ”, 也就是说 , 未必就一定出现了拥有国家的 “文明 ”。 我们到了彻底换一种做法 ,
来寻找更为合适的概念 , 来框定原始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全新发展阶段的时候了 。
最重要的还在于 , 实际上 , 在人 类 处 于 从 原 始 社 会 到 国 家 社 会 这 一 最 早 的 根 本
转折点上 , 从未发现过摩尔根那种狭义文 化 意 义 上 的 “文 明 ” 与 经 济 、 社 会 和 政 治
等方面意义上的拥有 “国家 ” 的 “文明 ”(此处都指原生 “文明 ”) 完全同时同地起
源的情况 。 这两者本来就不是同 一 种 东 西 , 怎 么 可 能 要 求 历 史 一 定 安 排 它 们 初 次 就
相遇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呢 ? 它 们 的 出 现 各 有 自 己 的 规 律 与 基 础 , 并 且 完 全 可 以 是
并不必然相互关联的规律与基础 。 既然本身不一样 , 各自出现的规律与基础不一样 ,
因而出现时间地点可以不一样 , 为 什 么 还 要 使 用 字 面 上 的 同 一 个 “文 明 ” 来 标 识 实
质上不一样的它们呢 ? 何况 , 自 始 至 终 , 摩 尔 根 等 人 也 从 未 说 清 楚 过 , 甚 至 有 的 人
从未认真讨论过 , 这两种 “文明 ” 必然互相关联的充足理由 。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重视 , 那 就 是 摩 尔 根 等 人 忘 记 了 , 以 狭 义 文 化 意 义 上 的 某 种
(些 ) 特殊事物比如 “文字 ” 或 (和 ) “金 属 ” (等 ) 来 标 志 的 “文 明 ”, 不 仅 仅 是 氏
族社会或者 “古代社会 ” 崩溃之 后 出 现 的 新 的 社 会 发 展 初 始 阶 段 , 而 且 是 自 此 开 始
以至无穷时代的 “文明 ”。 即便一开始比如 “文字 ” 最为重要 , 但不能肯定 , 之后所
有时代人类都无任何发明创造的重要性可以超过 “文字 ”。 何况 “历法科学和数学科
学 ”, 何况 “金属 ”, 何况 “城址 ”, 何 况 “纪 念 性 公 共 建 筑 ”, 何 况 “艺 术 ”。 何 况 ,
就其重要性而言 , 如果要标识一个与原始社会完全不一样的新时代 , 使用某种 (些 )
特殊文化符号比如说 “文字 ” 或 (和 )“金属 ”(等 ), 显然不如直接使用能够概括经
济 、 社会尤其政治等结构方面总的内容的 “国家 ”, 如果 “国家 ” 是与 “文明 ” 完全
不一样的概念的话 。 可以用来标 识 一 个 与 原 始 社 会 完 全 不 一 样 的 新 的 发 展 阶 段 , 恐
怕不会有恰当过 “国家 ” 的概 念 。 就 其 对 于 人 类 社 会 结 构 根 本 性 演 变 的 作 用 而 言 ,
“文字 ” 等特殊文化未必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 人类可以有系统 “文字 ” 而无国家 (如
· 143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的凉山彝族社会 ), 也 可 以 有 “国 家 ” 而 无 系 统 “文 字 ” (如 印
卡国家 、 殷墟时代之前的中国国家 )。 但 是 , 没 有 “国 家 ”, 又 怎 么 可 以 说 人 类 社 会
真正脱离了原始社会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呢 ?

结 论

前贤们在 “文明 ” 和 “国家 ” 定义 、 标准 与 标 志 以 及 这 两 大 概 念 之 间 关 系 问 题


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 取得 了 巨 大 的 成 就 。 但 是 , 一 百 多 年 来 考 古 学 、 人 类 学 和 历
史学材料的积累 , 尤其是近几十 年 来 无 数 新 材 料 的 发 现 , 对 我 们 的 理 论 工 作 提 出 了
更大的挑战更高的要求 。
在跳出原始社会 进 入 一 个 全 新 发 展 阶 段 的 过 程 中 , 我 们 看 到 的 根 本 性 变 革 是 ,
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尤其管理结构的变革 , 而 不 是 某 种 (些 ) 特 殊 文 化 如 文 字 、 青 铜
器 、 铁器 、 城址的出现 。 因而 , 我 们 认 为 , 恩 格 斯 无 意 间 开 辟 的 方 向 是 对 的 , 即 研
究原始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的 重 点 是 “国 家 ”。 “文 明 ” 这 个 概 念 太 混 乱
了 , 它难以用来清晰有效地判别人类社会 全 新 结 构 的 出 现 。 从 恩 格 斯 开 始 , 到 塞 维
斯 、 弗里德 、 卡内罗 、 克赖森和厄尔等人 , 越来越多的学者更愿意使用的是 “国家 ”
而不是 “文明 ” 这个概念 , 这是科学研究规律本身力量所导致的 。“文明 ” 这个词太
难于把握 , 目前继续用来进行人类社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研究 , 弊处远多于利处 。
因而 , 我们认为 , 在纯学术研 究 当 中 , 尽 量 不 使 用 这 个 概 念 , 尽 量 像 恩 格 斯 尤 其 后
来学者那样 , 更多地使用 “国家 ” 这个概念 , 这 样 可 能 更 有 利 于 我 们 进 行 人 类 社 会
演进关节点的探究 。 还有一种方法是 , 在这个研究过程当中 , 将 “文明 ” 与 “国家 ”
更为明确地联系起来 , 可能可以 使 问 题 变 得 更 为 简 单 而 清 晰 , 从 而 大 大 有 利 于 实 际
问题的解决 。 何况 , 我们现在早期社会演进 研 究 意 义 上 使 用 的 “文 明 ” 与 “国 家 ”,
在词源上本就是同一个 词 。① 这 样 做 , 唯 一 的 麻 烦 是 , 传 统 上 , 有 许 多 人 更 习 惯 于
使用 “文明 ” 这个意义含混的词 。 解决的办 法 是 , 在 研 究 原 始 社 会 之 后 人 类 社 会 全
新的结构性变 革 时 , 更 多 地 使 用 “国 家 ” 这 个 概 念 , 而 将 “文 明 ” 明 确 地 定 义 为
“国家 ” 产生之后人类社会的广义上的 “文 化 ”。 这 样 , 就 能 够 更 为 方 便 地 使 用 “国
家 ” 这个概念来进行学术研究 , 也可以更为 清 晰 地 使 用 “文 明 ” 这 个 词 来 进 行 学 术
与非学术的对话 。 这样使用的 “文明 ”, 大家都可以清楚地知道其含义 。

〔责任编辑 : 晁天义 〕

① 参见易建平:《从词源角度看 “文明” 与 “国家”》,《历史研究》2010 年第 6 期。


· 144 ·
ABSTRACTS

havebe en une arthedi ns i


tesi ncluding Er l
itoui n Yansh iand Nanzha ii n Yi chuan,
Henan Pr ovinc e.Thef o
rm o ft heses ymbo ls sha ress imilarit i
es wi tht he br onze
insc
riptionso ft heShangdyna sty.Att hes amet ime,t hed iscove ryo fcomp le
t es etsof
potteryandbr onzer i
tualve ssel
si nt heEr li
toucu l
tureg ivesev i dencet hatt hispe riod
witnessedt heg radualma turityo ft heearlyCh i
ne ser i
t uals yst em.Somei deog raphic
bronzei nscriptionsc arvedint hel a t
eShangdyna stya resubs tan tia
llyd ifferentf rom
thea r
tifactso ft hes amee raint ermso fc onfigurati ,
on bu tak int ot hea rt
ifactso ft he
earl
ierEr li
t oucu l
turei nt e
rmso fs tyl ,
e sugge s ti
ngt hati deog raphici nscriptionso f
thi
st ypewe rec reateda searlya st heErlitoupe r
i od.Th ise ar
l yi deog r
aph icsc r
ip twa s
ap roducti ndependen t
lynur turedi nancientCh ine secivilizaton,andi
i tsd iscove ryand
int
er r
pet a
tionhavewi tnessedanc l oserelati
onsh ipbe twe enCh i neser it
ua lve sselsand
scr
ipt,a s we l
la sthei nhe r
itanceo far ituals ystem wh ich wa sc entr a
lt o anc ient
Chinesec ivili
zation.

“C
ivi
liz
aton”andI
i t
s Re
lat
ion
shi
ps wi
th“
Sta
te”i
n Te
rmso
f Lewi
s H.Mor
gan’s
Mult
ipl
e Mean
ing
s YiJi ng·121·
anpi

Ina cademia,t he prot


racted spli
t ove rthe conceptof“ c
ivi
liza
tion”and its
rel
ati
onshi p wit “
h stat ”
e i sfundamen tall
y duet ot hesimplis
ticunde r
standi
ngand
adopt
iono fLewi s H.Mo r ’
gan sr el
evantt heor
ies.Infac ,“
t c i
vil
iza
ti ”
on in Mo gan’

stheorie
sha sa tleas
tthreeme anings:( 1)apa rt
icu
la rcul
tur
ei nanarrows ense;(2)
apa r
ticul
a r devel
opmen t
als t
at eine conomi c,s o
cial and pol
it
icalterms; ( 3)a
parti
cu la
rdeve lopmen talstageo fhumans oci
etywh ichc on
tainst hef i
rsttwo.Tak ing
theeme rgenceo f“ stae”a
t sar ef
erencec oordinate,t heo rii
gno f“ civi
liz
ation”i n
Mo rgan’sv i
ew c orre
spondst oatle as
tt hre
ed ifferentperiods:“ civil
izaton”o
i fthe

i r
stt ypeappe aredhund redso fye ase
r arl
ierthant he “
state,”a sdi d“ ci
vil
izat
ion”o f
thes econdt ;
ype and c “ivi
lizat
i ”
on o ft hethirdt ype wa svirtual
l yc ontempo raneous
with s“ tat ,”
e o r appearedj ustal i
ttlelater.Mo r ’
gan s mu l
tilayered theoretica

defin
itionso “
f civ i
li
zati ”
on andi t
sc omp lexr e
lationships wit “
h s ta t ”
e haves er
ious
logic
alf laws.The subs equen texami nati
on o femp ir
ical material
si nt hef i
elds of
history,a rchaeology,andan thropologyus i
ng Mo rgan’sd ist
ingu ishing marke rsor
cri
teriafo rciv
ili
za t
ionint hena rrows enseha sneve rfoundanyun iversal
ity.

Th
eDynami
cso
fS ta
teOri
gini
nCompa
rati
vePers
pec
tiv

Ni
kol n,Dmi
ay H .Kradi t
riD .Bel
iae
vand Dmit
riM . enko·145·
Bondar

Theo r
igi
no fthes t
ateisnow under
stooda sac ompl
exp rocessi
n whi
chva ri
ous

acto
r ssuchasecol ,
ogy ag r
icul
tur ,
e populat
iong r
owt ,
hinternalconf
lic
t ,
sd i
ffus
ion,
warandc onquet,l
s ong-di
stancet
rade,or( and)ideol
ogy mayhaveanimpa ct.The

andom c ombina
tion ofva r
iousfact
orsproduces many dif
ferentformsofc omplex
· 207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