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31卷 第3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Vol.

31 No. 3
2009年6月 Journal of Huzhou T eachers College Jun.‚
2009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

郝敬习
(中国计量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所有人格理论中最为全面的和著名的‚其核心内容强调潜在意识动机的存
在以及性和攻击本能的重要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反映了其理论决定论、悲观主义、
因果论、潜意识动机及生物学因素等人性观。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人性观
B84
中图分类号: -065 文献标识码:A 1009
文章编号: -1734(2009)03
-0059
-04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对人格理论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
具有开创性意义。弗洛伊德对
人格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他对无意识的探索以及他坚持认为人们很少‚甚至没有意识到本能是激励人的主
要因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潜意识过程的重视‚对性和攻击本能的认识以及强调人
焦虑和防御机制在神经症行程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1] 。其理论产生的
的早期经历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背景及主要内容则反映了其理论决定论、
悲观主义、
因果论、
潜意识动机及生物学因素等人性观。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任何一种学说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无论是荒诞的理论还是科学的学说‚都不可能是学者的凭空杜
撰‚而必然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亦是如此。19
世纪后期的奥地利‚在经济上‚已经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
了社会矛盾的急剧尖锐化‚尤其是大资产阶级更加腐化‚中小资产阶级随时面临破产‚大批工人失业‚人们
的生活极其悲惨。在政治上‚奥地利人民受资产阶级压迫日益严重‚广大人民民不聊生。在这种动荡不安
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在文化上‚奥地利陈腐伪善的道德和华而不实的文风占统
治地位‚特别是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人社会里‚宗教气氛浓厚‚社会禁忌严厉‚尤其是两性关系禁锢更深‚
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内心的紧张与冲突‚神经症患者和精神病发病率越
来越高。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理论正是反映这一社会情况‚并适应社会需要‚在治疗精神病的
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精神病历来被认为是中邪、巫术或魔鬼附身‚人们常采取惩罚与隔离等非人道手段来对待精神失常的
人。人类文明的发展为科学研究精神病铺平了道路。19世纪以来宗教迷信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许多学者
把对精神病原因的探寻从肉体转移到精神或心理领域‚这种历史背景使得弗洛伊德对人的精神异常研究
有了可能。潜意识概念在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中曾占有重要地位‚这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思想产生了相当
大的影响‚同时叔本华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也对弗洛伊德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此外‚十八九世纪盛
行的哲学思想是享乐主义‚主张人有趋乐避苦倾向的哲学观点深刻地影响着弗洛伊德‚他关于人的行为是
由快乐原则决定的人性观就由此而来‚
机能主义哲学使弗洛伊德成为严格的决定论者‚他坚信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从而形成心理决定

∗ 收稿日期:2009
-02
-07
作者简介:郝敬习‚副教授‚硕士‚从事哲学研究。
60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31卷

论;弗洛伊德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热爱使他从生物学的观点看人‚而没有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可见‚当时的
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的人性观有直接的影响。19世纪以前的思想家虽然提到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并且
一些哲学家例如赫尔巴特、费希纳认为它很重要‚但是在弗洛伊德之前还没有一个人充分认识到无意识的
动机意义。19世纪后期的实验心理学把人的意识作为是心理学唯一研究的对象‚直接分析意识经验是心
理学的领域‚而很少考虑无意识对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弗洛伊德在几十年的精神治疗和分
析中第一个提出了无意识对人的行为起着决定作用的观点。人的行为受无意识所决定是弗洛伊德人性观
的主要内容‚他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精神分析学派和一系列精神分析技术。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从对精神疾病起因的分析与治疗中形成对人的心理和人格的解释‚并经后者的不断修正‚逐
步形成与精神分析理论相应的方法和技术。弗洛伊德是经典精神分析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早期的理论中‚他将人的心理生活分为两个层
次‚即潜意识和意识。潜意识又可再分为两个不同的水平‚即潜意识本身和前意识。传统心理学主要研究
意识现象和意识内容。弗洛伊德则认为‚精神分析主要应该研究潜意识内容。潜意识包括所有我们意识
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驱力、冲动或本能。它是以性为中心的各种本能冲动
或生理驱力‚它是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基础‚又是个体精神生活的实质所在;它既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
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潜意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其基本特征是原始性、冲动性、活跃
性、非理性、非时间性和非道德性和非语言性。前意识包括所有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
理要素。前意识内容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有意识的知觉;第二个来源是潜意识。意识在精神分析中
扮演着比较次要的角色。意识可以被定义为在任何时候都被知觉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它是我们可以直接
到达的心理生活层次。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或心灵具有复杂的结构‚恰似一个“等级森严的王国”。在人的精神中‚除了
有意识的情感、思维和意志以外‚还包括无意识的情感、思维和意志。“我们有两种无意识———一种是潜伏
”前一种是以记忆的形式保
的‚但能够变成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在实质上干脆说‚是不能变成意识的。
存的过去的观念或经验‚因与现实关系不大或根本没有关系‚遂被逐出意识领域。但如有需要‚这些被暂
时忘却的记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加以提醒而被召回意识层。所以‚他称之为“潜伏”的“无意识“或“前
意识”。后一种是指潜藏在精神结构深层的、为人所意识不到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各种原始冲动的储藏
库。这种无意识“一般不能进入意识”‚只有通过专业人员的精神分析才能使之意识化。弗洛伊德认为“意
识不是心理的实质‚而只是心理的一个属性‚一个不稳定的属性‚因为它是旋即消失的‚消失的时间较长于
”由此‚弗洛伊德认为‚
存在的时间。 “潜意识的系统可比作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各种精神兴奋得都
像许多个体‚互相拥挤在一起。和前房相毗连的‚有一较小的房间‚像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但是
这两个房间之间的门口‚有一个人站着‚负守门之责‚对各种精神兴奋加以考查、检验‚对于那些他不赞同
的兴奋‚就不许它们进入接待室。你们立即可以知道‚那守门人究竟是在门口逐出任何冲动‚或究竟是等
到冲动侵入接待室之后才将它们赶出‚那都不大重要;因为那只是他在辨认上的周密敏捷的程度问题。这
个比喻现在可以用以扩充我们的名词。前房内‚潜意识内的兴奋不是另一房子内的意识所可察知‚所以它
们开始是逗留在潜意识内的。它们如果进逼门口‚而为守门人赶出来‚那么它们就不能成为意识的:那时
我们便称它们为被压抑的。但是就是被允许入门的那些兴奋也不一定成为意识的;只是在能够引起意识

的注意时‚才可成为意识。
弗洛伊德通过特有的方法‚如临床观察、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以及日常生活事件等分析潜意识内容。
他把性本能看作为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欲求、原始冲动、行为内在倾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把本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通常称为性爱或性;另一类是“死的本能”‚有时也被称为破坏或攻击
本能。“性本能”的目的是通过消除性兴奋状态给肌体带来愉快‚但是这种愉快不限于生殖器的快感‚整个
肌体都充满了力比多。“破坏或攻击本能” 的目的是使有机体回归到一种无机状态‚无机状态就是死亡。
第3期 郝敬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 61

在人的整个一生中‚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彼此不断斗争‚同时‚又必须遵循现实的原则‚现实原则代表外部
世界的要求。这些现实世界的要求防止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得到直接的、畅通无阻的满足。它们通常会引
起焦虑‚焦虑把许多性和攻击的欲求驱逐到潜意识领域。
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后期弗洛伊德又对意识理论进行了修订‚提出了“ 伊
“自我”、
底”、 “超我”是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的观点。“伊底”位于人格的核心‚而且是个体完全意识不到的
是‚称为心理的领域 [3] 。“伊底”是译音‚意为本我‚它经常通过追求本能欲望来满足减低张力。“伊底” 遵
“伊底”是原始的、混沌的、无意识的、不可变的、不合逻辑的、没有组织的‚它遵循本能接受能
循快乐原则‚
量‚又为满足快乐原则释放能量。“伊底” 同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所有的本能、欲望、冲动等必须通过
“自我”这个中间环节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自我”的主要作用是协调“伊底”欲念‚给予其适当的满足‚同
时又依照现实环境的客观要求从事。“超我”则代表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良心‚它与“伊底”直接冲突‚以符合
社会要求、规则等。至善原则对其起作用‚并通过监督“自我”去限制“伊底”的本能冲突‚从而指导、引导和
控制个体自己的行为。“超我”还要给表现好的行为提供内在的奖赏‚如骄傲、自尊、自爱等‚并对“坏”的行
“伊底”、
为给予惩罚‚如内疚、惭愧、自卑等。在人格结构中‚ “自我”、
“超我”三者之间总是处于对立与矛盾
之中‚正是这种矛盾、冲突和斗争引起了个体自身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冲突概念贯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始终‚无论是意识水平还是人格结构‚其内部元素都存在着冲
突。弗洛伊德认为‚冲突是一切心理活动与行为产生的内部原因。冲突有本能与本能之间的冲突‚但是
“伊底”的本能欲念、
“自我”的控制及“超我”压抑之间的冲突‚则是最主要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的结果往
往导致焦虑。而焦虑基本上是由冲突引起的。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与神经症焦虑。前者与恐
惧相似‚后者源于“伊底”的冲动与由“自我”和“超我”强加约束之间的潜意识冲突。“伊底”的许多冲动‚主
要是性冲动和攻击冲动‚他们可能会对个体构成威胁。当自我压抑了这些不可接受的或危险的冲动时‚人
便会感到强烈的焦虑。焦虑的来源主要是潜意识冲突。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可以发展起许多抵抗焦虑的
保护性防御‚即心理防御机制。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变、抵消转化、合理化、补
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人性观

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看法‚不仅是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基石‚而且也是解释历史和文化现象的根本出发
点。总的来讲‚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人性观主要包括:决定论人性观、消极悲观的人性观、因果论的人
性观、潜意识论人性观和生物学论的人性观。
(一)决定论人性观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绝大多数行为是由过去的事件决定的而非现实目标所能制约。人们几乎不能控制他
们当前的行为‚
因为他们的许多行为是根植于他们观察不到的潜意识追求之中‚他们的行为是受非理性因
素、
潜意识动机、
生物本能驱力和6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控制的。尽管人们通常认为他们主宰着自己的生
但自由只是一个假象[4] 。弗洛伊德认为‚
活‚ 事实上‚
人们对于塑造自己人格的各种力量是无法控制的。
(二)消极悲观的人性观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来到的世界是处于基本矛盾状态的世界‚生与死的力量从相反的方向同时作用于
人们。人的行为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人的机体‚或者更正确地说‚在于蕴藏于人的机体之中的本能(人
同时具有生存和死亡两种本能)。人是自己本能的奴隶‚而且人这个奴隶的地位永远别想翻身‚因为人不
能改变自己的生物性的存在(消灭自己除外)。更有甚者‚人生的目标其实就是死亡‚而生活不过只是人
朝向死亡过程中迂回曲折的道路而已。
弗洛伊德提出了三维人格理论‚即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由一切与生俱来的
本能冲动所组成‚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是人格结构的发展变化的原动力‚遵循
“避苦求乐”的原则。自我经历着一种经常存在、多少不一的矛盾状态‚它一方面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间的
矛盾需求‚另一方面它又得对外部世界做出让步。在文明的薄板下‚人们都是一些有剥夺他人以求得性满
62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31卷

足和破坏满足的自然倾向的禽兽。
弗洛伊德认为‚反社会行为隐藏在人们的心底‚甚至在表面上最爱好和平人的心底。更糟糕的是‚人
们通常意识不到他们的行为的原因‚也意识不到他们对自己朋友、家人和爱人怀有的憎恨。
(三)因果论的人性观
弗洛伊德认为现时的行为主要是由过去的原因而不是由人们未来的目标所左右。人们并不是向着自
己既定的目标前进‚相反‚他们被困于性爱本能和死的本能的斗争中不能自拔。而这两种本能在撒谎能够
是保守的‚他们迫使人们强迫性地重复原始行为模式。成人的行为是一长串的反应。人们经常力求减少
紧张‚缓解焦虑‚压抑不愉快的经验‚倒退到早期比较安全的发展中去‚并强迫地重复那种所熟悉并认为安
全的行为。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因果论纬度是“高”的。
(四)潜意识论人性观
就意识对潜意识纬度而言‚精神分析理论是倾向于潜意识动机方向的。弗洛伊德认为从口误到宗教
经验‚凡此种种‚皆深深植根于性本能或攻击本能的满足欲望之中。这些动机使人们成为自己潜意识的奴
隶。尽管人们能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但是弗洛伊德认为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动机深嵌于意识之中‚它
们常常与人们所想像的样子大相径庭。
(五)生物学论的人性观
如果从社会影响和生物学影响来判断弗洛伊德理论‚作为一名内科医生‚弗洛伊德的医学训练使他倾
向于从生物学的角度审视人格。然而‚弗洛伊德时常思索史前社会单位的重要地位及个体早期社会经验
的结果‚因为弗洛伊德认为许多幼稚的幻想和焦虑根植于生物学‚因此可以认为弗洛伊德理论更加倾向于
生物学论的人性观。

参考文献:
[ 1 ] [ 美 ] L ·A ·珀文.人格科学 [ M ] .周榕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2 ] 梁宁建.当代心理学理论与重要实验研究 [ 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3 ] Jess F ‚Gregory J F .人格理论 [ M ] .李茹‚傅文青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 4 ] 杨孝.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人性观的比较研究 [J ] .湖北社会科学‚
2006(10).

On Freud’s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and the Outlook on Life

HAO Jing-xi
(School of Humanities‚China Jiliang U 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F reud’s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claims to be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famous one of
all the theories on personality.T he essence of the theory lies in it s emphasis on the existence of uncon-
scious motivation and on the importance of sex and instinct of aggression.T he background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heory demonst rate that it s view of human nat ure reflect s the determinism of theory‚
tendency of pessimism‚theory of cause-effect ‚unconscious motivation and theory of biology.
Key words:F reud;theory of psychoanalysis;the outlook on life
[责任编辑 杨 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