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4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上海师范大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院 系 人文学院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 究 方 向
研究生 姓 名 李敏.

指 导 教 师 张宜生 教授
完 成 日 期 2003 年 5 月

1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内 容 提 要

本文主要讨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本文首先对双宾句和双宾动词的句法性质进行界定 我们认为 能够进入到双宾句
的动词是一个开放的类 很多二价动词也可以构成双宾句 能够构成双宾句的二价动词
除了施事论元外 一般可以带三种论元 即受事论元 材料论元和结果论元 而且 双
宾句式是一个连续统 它是一个原型范畴 有其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
其次 我们根据直接宾语位移的方向将双宾句分成两种类型 外向句和内向句 这
两种双宾句的认知特点是不一样的 因此就影响到它们的句法特征 它们都可以接受事
论元 但是外向句还可以容纳结果论元 排斥材料论元 而内向句正好相反 它可以容
纳材料论元 但排斥结果论元
再次 本文在双宾句的句式语义的基础上对能够进入到双宾句中的动词重新进行了
划分 将所有双宾动词分为强外向动词 弱外向动词 离心动词 无向动词 向心动词
和内向动词 由于原型句式语义的影响 使弱外向动词和离心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形成歧
义 并可能对虚指宾语的产生和双宾句中施惠受惠角色的理解产生影响
最后 本文还研究了双宾句中的论元 并主要从句法和韵律两个角度做了探讨

关键词 双宾句 二价动词 认知模式 论元 原型句式语义

2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 which consists of a bivalent verb
and three arguments.
The major theoretical issues of the paper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ly, We argue that those verbs which can form a 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 are an
open category. Many bivalent verbs can form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s which can contain
three kinds of argument : patient argument, material argument and result argument. What’s
more, 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 is a continuum and prototype category which has its typical
members and atypical members.
Secondly, the 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extro-orientational sentence and intro-orientational sentence by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Direct
object. The cognitive features of the two types are very different and it exerts great influence
on its syntactic features. The extro-orientational sentence can contain patient argument and
result argument, but it impels material argument .The intro-orientational sentence can contain
patient argument and material argument ,but it impels result argument.
Thirdl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al meaning of 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 we reclassify
the verbs which can form a 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 We divide it as strong
extro-orientational verb, weak extro-orientational verbs, exocentric verbs, nondirectional
verbs , endocentric verbs, intro -orientational verbs. The prototype construction meaning
throws light on the ambiguity of weak extro-orientational verbs, exocentric verbs. The
meaning also influences the emergence of suppositional object and understanding of favoring
role and favored role.
At last, We study the argument of 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 in syntactic and prosodic
ways.

Key words : 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 bivalent verb cognitive model argument the
prototype construction meaning

3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目 录

内容提要 ............................................................................................................................. 1
零 引 言 ........................................................................................................................... 5
第一章 双宾句的句法性质 .............................................................................................. 7
1.1 性质鉴定 双宾句还是单宾句 ........................................................................ 7
1.2 能够构成双宾句的二价动词是一个开放类........................................................ 8
1.3 双宾句式是一个连续统...................................................................................... 10
第二章 双宾句的认知模式 ............................................................................................13
2.1 双宾句的分类...................................................................................................... 13
2.2 时体信息.............................................................................................................. 14
2.3 论元角色.............................................................................................................. 17
2.4 空间或时间距离的影响...................................................................................... 19
第三章 双宾句的动词类别 ............................................................................................21
3.1 双宾句中的动词分类与句法特征...................................................................... 21
3.2 与动词分类有关的问题...................................................................................... 27
3.3 原型句式语义对施惠受惠理解的影响.............................................................. 29
第四章 双宾句的主宾语分析 ........................................................................................ 30
4.1 论元增加方式...................................................................................................... 30
4.2 主语...................................................................................................................... 30
4.3 间接宾语.............................................................................................................. 31
4.4 直接宾语.............................................................................................................. 32
4.5“VN1 的 N2 与双宾句....................................................................................... 34
4.6 韵律对论元的限制.............................................................................................. 35
结论和余论 ....................................................................................................................... 37
附注 ................................................................................................................................... 38
参考文献 ........................................................................................................................... 39
附录 ................................................................................................................................... 43
后记 ................................................................................................................................... 44

4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零 引言
0.1 现代汉语双宾句是指形式构成为 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的句子 从类型
学的角度看 绝大多数的语言都有双及物结构 但是双宾句结构却并不是人类语言的普
遍现象 所以现在很多学者都使用 双及物结构 这样的名称 以示和传统名称 双宾
句 的区别 如张伯江 1999 刘丹青 2001 徐盛恒 2001 从他们的论述中可以
看出 双及物结构的概念要大于双宾句 换句话说 双宾句只是双及物结构中的一个小
类 比如刘丹青 2001 就把汉语中的给予类双及物结构分成四种句式 即 1 VOrOt
式 2 VOtOr 式 3 VOt 给 Or 式 4 V 给 OrOt 式(他这里所说的 Ot 是直接宾语
Or 是间接宾语) 只有其中的 1 式和 4 式才是我们所说的普通话中的双宾句 2 式是方言
中的双宾句式 另外 刘丹青认为双宾句在双及物结构中 甚至不是优势句式 所以
他的文章没有专门论述双宾句 而张伯江 徐盛恒文章的名称都用 双及物 但实际上
专门论述双宾句 由于张伯江声明他 重点论证双及物句式的典型语法语义特征以及句
式引申的问题 可见他们认为双宾句是双及物的典型句式 本文还是用双宾句的名称
表明本文只涉及到 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这种句式 不研究其他的双及物结构句
式 当然 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会涉及到方言中的双宾句式以作为旁证
0.2 近年来 对双宾句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但是分歧也较大 语法学者从结构主义
认知语法 句式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及类型学理论出发 对双宾句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他们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 双宾句的判别标准 双宾句的结构划分 双宾句动词的分析
双宾句中两个宾语的关系及动词与两个宾语之间的关系 双宾句的衍生过程 双宾句的
原型 双宾句的句式整体意义等等 综观双宾句的研究 我们认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还不很充分 还需要多加努力
首先看宾语 当直接宾语是谓词性的宾语时 双宾句与一般所说的兼语句有什么区
别 当主谓词组做双宾句的直接宾语时 它有怎么样的特点 还有虚指宾语 如何看待
喝他个痛快 这样的句子里的 他
其次看动词 一般的文章都提到双宾句里的动词大多是三价动词 但有些是二价动
词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二价动词进入到双宾句以后有什么样的特点 有什么样的条
件 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很薄弱 这是正的方面的研究 反的方面 我们注意到虽
然双宾句的动词很多是三价动词 但是同样的 有很多三价动词不能进入到双宾句中
为什么
与双宾句动词联系的问题还有双宾动词的性质 是开放的类还是封闭的类 全裕慧
2002 明确的说双宾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 其他的人基本上都这么认为 比如亢世勇
1997 陆俭明 2002 虽未明确的说出这一点 但他们都是采取列举的方式来穷尽双
宾动词的 可见他们也都赞成双宾动词是封闭类的观点的
5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最后看句式 既然句式是一个完形 ( gestalt ) 它必然对出现在里面的动词配价成


分有所控制 具体来说 双宾句对出现在其中的名词性成分 主语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
语有什么要求 这些好像还考虑得不充分
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不打算回答以上所有的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
宾句及与此有关的问题
0.3 在现代汉语中 对双宾句的界定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人们注意到 不仅仅是
一般所谓的三价动词能够构成双宾句 而且很多二价动词也能够构成双宾句 如果承认
像 吃了他三个苹果 是双宾句的话 那么这种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实在是太普遍了
可能带来的后果是实际上否定了从配价的角度对动词进行的划分 甚至可能会直接推翻
以往的某些相关结论 所以有的人主张对双宾句的范围进行某些限制 一种观点是干脆
否认二价动词可以构成双宾句 还有一种观点是承认这是双宾句 但是强调能够这样用
的动词是有限的 封闭性的 本文打算在充分调查语言事实的基础上 从句式语法的角
度出发 并结合题元理论来研究这个问题 主要先研究词汇语义与句式之间的互动关系
( interaction ) 在此基础之上 研究句式完形的作用对二价动词的影响 最后探讨句式
完形对句中名词性成分的影响
在以下对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的研究中 我们将证明 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大
量存在是客观事实 能够构成双宾句的二价动词并不是像以前所认为的那样 是一个封
闭类 恰恰相反 它是一个开放类 这是由它的句式语义所决定的 应该看到 不能回
避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之间大多有语义上的领属关系的事实 正是这种领属关系 为二
价动词的论元增容提供了可能 并给其指派了一个与事论元 而且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
中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0.4 由于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和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有许多相互联系的地方 同
时也是为了方便讨论和说明问题 所以在下面的讨论中 我们有时会涉及到三价动词及
其构成的双宾句 当然 除了专门交代的情况之外 本文所说的双宾句 都是指二价动
词构成的双宾句 为方便行文 我们将双宾句的主语记作 S 把双宾句的动词记作 V
直接宾语记作 OD 间接宾语记作 OI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双宾句记为 S+V+OI+OD

6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第一章 双宾句的句法性质

1.1 性质鉴定 双宾句还是单宾句

人们对于像 我吃了他三个苹果 打碎了他四个杯子 句式的性质归属一直都存


在着不同的认识 为了证明这样的句子是双宾句 不是单宾句 各人都使用了不同的论
证方法 其中徐杰 1999 和陆俭明 2002 的论证方法最有特色 徐杰运用了生成语
法的 约束理论 及其三原则来分析了汉语中 张先生打碎了他四个杯子 这类结构的
性质 认为如果 他四个杯子 是定中关系的话 那 他 可以和 张先生 同指 但
实际上它们是不能同指的 所以 他 是宾语 不是定语 陆俭明的论证也很有意思
他将 一共 总共 这样的副词作为砝码 来检测这样的句子是不是双宾句 因为这两
个词做状语时语义指向的成分一定是个数量成分 而且这个数量成分之前 不能再带有
限定性定语成分 包括表示数量关系的定语 因为可以说 总共/一共吃了他三个苹果
所以 他三个苹果 不是偏正结构 他 和 三个苹果 之间虽然有语义上的领属关系
但没有直接的句法关系 [1]
1.1.1 认为这样的句子是双宾句 我们还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领属关系中的 的 的省略涉及到句法中的 象似性 iconicity 原则 认知语言
学认为 认知或概念上相接近的实体 其语言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也相接近 换句话说
概念之间的距离跟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是相对应的 领属关系体现了 距离 的象似性
原则 领属关系分为 可让与性的 和 不可让与性的 两类 不可让与性的 领属关
系中 领有者和被领有物之间的关系要紧密一些 因此它们在语言结构中的距离也要近
一些 比如 我的姐姐 可以说 我姐姐 但是 可让与性的 领属关系就不能这么用
比如 我的书包 就不能说 *我书包 而在 吃了他三个苹果 这样的句子中的 他
三个苹果 在一般的语境里是不能出现的 而 我姐姐 在一般的语境里出现是很自由
的 所以 他 和 三个苹果 之间没有定中关系
1.1.2 语义关系不等同于句法关系 将二者混同是不可取的 比如 我妈妈身体很好
这样的句子 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看成主谓谓语句 虽然 我妈妈 和 身体 之间
在语义上有领属关系 但是现在很少有人说因为它们之间有语义上的领属关系 所以在
句法上要把它划成普通的主谓宾句 如果 我妈妈 和 身体 之间有 的 字的话
人们才会把它划成普通的主谓宾句 否则 我们就混淆了语义平面和句法平面 既然这
样 在类似的情况 我们处理双宾句的时候也应该这么做 而不应该另立标准 否则
至少在我们的汉语语法体系中 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地方 所以 从语法体系的协调性来
讲 也应该把它划成双宾句
1.1.3 从句法上讲 首先看被动句的转换 可以说 他被我吃了三个苹果 也可以
说 他的三个苹果被我吃了 但是我们不能说 他三个苹果被我吃了 除非在对举的
情况下勉强可以说 *他被我吃了的三个苹果 其次 可以说 他的三个苹果 也可

7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以说 三个他的苹果 但是在双宾句中就不能说 我吃了三个他苹果 再次 不能在


高一层次并列 可以说 我吃了三个香蕉和三个苹果 也可以将 三个香蕉 与 三个
苹果 互换 说 我吃了三个苹果和三个香蕉 但是在 我吃了他三个苹果和三个香蕉
中 他三个苹果 和 三个香蕉 就不能互换 我们不可以说 我吃了三个香蕉和他三
个苹果
1.1.4 用反证法 假设 我吃了他三个苹果 中 他 与 三个苹果 之间是表领
属的偏正短语 那么根据朱德熙 1982 的观点可知 表领属关系的偏正短语是组合式
的 组合式偏正短语可以将粘合式偏正短语作为其成分 也可以将组合式偏正短语作为
其成分 可是当我们用粘合式的偏正短语替代领属关系中的名词性成分 三个苹果 时
得到的是像 他红苹果 他烟台苹果 这样不合法的格式 当我们用组合式的偏正短
语替代时 得到的是像 他烟台产的苹果 这样很奇怪的结构 因此这样看来 错误的
原因在于一开始我们的假设或者说前提就是错的 他 和 三个苹果 之间根本没有句
法上的领属关系 它们只是双宾句的两个宾语而已
1.1.5 我们要看到 有时候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之间的领属关系不仅是应该的 而且
是非常必要的 是强制性的 从论元生成角度来讲 正是这种领属关系为论元增容提供
了可能 像 王冕三岁上死了父亲 就是这种典型的论元增容现象 不能因为 王冕
与 父亲 之间有领属关系就否认 父亲 是宾语
1.1.6 把这样的句子看成单宾句 其前提就是认为它和 吃了他的三苹果 这样的句
子没有什么区别 可是我们在后面的分析 见 4.5 中证明 这两种句子是有差别的 二
者并不是等值的
所以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这样的句子确定无疑是双宾句

1.2 能够构成双宾句的二价动词是一个开放类

1.2.0 句式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 认为 不同的词类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 但


是句式并不等于构成句式的词语的简单相加 一个句式就是一个完形 Gestalt 一个结
构整体 整体是大于部分之合的 它不完全是从对组成部分的分析中推断出来的 因此
这种句式的整体的配价要求是大于其组成部分之中的动词的配价要求的
1.2.1 典型的双宾句的句式语义从整体上看 是表示 施动者有意识的使事物的领属
权发生转移 具体的说 它有以下一些要求
第一 主语在论元角色层级上一般是施事论元
第二 间接宾语 OI 在论元层级上一般是与事论元 直接宾语 OD 在论元层级上一
般是受事论元 前面一般都有数量成分修饰
第三 或者间接宾语 OI 与直接宾语 OD 或者主语与直接宾语 它们之间有广义
上的领属关系 而且 直接宾语所表示的事物 受事 大都是可转让 可转移的
1.2.2 既然句式语义的控制作用大于动词本身的语义 那么如果我们仅仅用语义特征
分析法来分析动词本身 显然解释力不够 陆俭明 2002 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努力 他
在列举了 104 个非给予义的双宾结构中的动词 绝大部分是二价动词 后指出 这 104
个动词就很难依据它们的语义特征来给它们分小类 但是陆俭明想以列举的方式穷尽能
8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够进入双宾句的动词的做法似乎值得商榷 因为一个句式是一个完形 它具有一种泛化


力量 比如说 好的标本 如典型的三价动词进入双宾句当然没问题 但是还有一些不
是那么好的标本 人们对它的认同就有可能出现分歧 比如陆俭明提到的 修了他两扇
门 就是这样的情况 有的人感觉这样的话不太合语感 这说明 修 这个动词处在边
缘状态 那么算不算双宾动词呢 这就会引起争论 所以想用刚性的穷尽的办法是行不
通的 句式就是一个渐变的连续统 边缘成员的资格容易引起争论 所以我们应该用柔
性的办法处理 把握句式就是一种语法研究中的 综合 沈家煊 1999d
陆文承认 虽然列举了 104 个动词 但也 可能有遗漏 其实 即使不算 修 这
样有争议的边缘成员 就算那些比较容易被认同的动词的话 也远远不止这 104 个动词
为了证明这一点 我们也考察了孟琮等编的 汉语动词用法词典 1999 年版 现将我
们找到的而陆文遗漏的动词列举如下 见附录
1.2.3 由于篇幅所限 在这里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动词都列出来 我们只是将字母开
头 A C 的动词一一列出 见附录 从中可以看出 A C 打头的动词一共有 169 个
而可以构成双宾句的动词有 88 个 加上陆文已经列出的动词 占了 52% 几乎一半以
上的动词都可以构成双宾句 如果因此就把它们都看成三价动词的话 那三价动词也太
多了 而且很多动词的典型用法不是双宾句 而是一般主谓宾句 比如 吃 这个动词
如果因为它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用法而把它归在三价动词里面 这是不是合理 是不是能
够反映出这个动词的整体或主要用法 而且假如这样做的话 那么汉语中二价动词的数
量会很少很少 因为大部分二价动词都归入到三价动词里去了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要区分 动词的配价 和 句式的配价 动词的配价
实际上是一种分析的方法 而 句式的配价 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的方法 见沈家煊 2000b
句式的配价要求要大于动词本身的配价要求 所以动词在进入到某种句式以后 它的某
些语法属性可能会起一些变化 我们应该看到 那些能够构成双宾句的二价动词本身还
是二价的 这种二价是指脱离某些特定句式 或存在于中性语境中的二价 是静态的二
价 而它们的三价是与某些特定句式联系在一起的 是动态的三价 [2]陆俭明 2002
提到郭锐的理论 语法的动态性 实际上表达的也就是这样的一个精神 可以说 他和
句式语法在这一点上不谋而合了 所以 运用句式语法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处理上面的问
题所带来的矛盾 而我们因此所要着重做的事情就是研究该类句式的要求
1.2.4 Dowty 1991 题元理论富有开创性 相关文章请参看陈平 1994 程工 1995
顾阳 1994 徐烈炯和沈阳 1998 张伯江 2002 他认为题元角色是一个边界模糊的丛集
概念 只需要两个角色就可以有效地描述论元选择 即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 原型施事
有自主性 感知性 使动性 移位性和自立性五个特征 原型受事有变化性 渐成性
受动性 静态性和附庸性五个特征 袁毓林(2002)更是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划分出了 17
种论元角色
以此思想来审视双宾句 既然双宾句表示了一种领属关系的转移 那么它的直接宾
语一定要有可处置性 因此它的论元角色应该有 变化 的特点 其次 还要有某种 可
让渡性 结合袁毓林 2002 的研究我们发现 宾语能够符合以上论元特点有三种 即
受事论元 结果论元和材料论元 它们都有[+变化]的论元角色特征 受事论元的特征是
[+受动] [+变化] [+自立] [ 渐成] [+关涉] [ 类属] 结果论元的特征是[+受动]
[+变化] [ 自立] [+渐成] [+关涉] [ 类属] 材料论元的特征是[ 使动] [ 受动]
[+自立] [ 附庸] [+位移] [+变化]
首先看受事论元 能够构成双宾句的二价动词大多数带有受事论元 因为受事论元
9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有较强的可处置性 只有这样事物的领属权才有可能发生转移 如果没有受事论元的话


就不太可能构成双宾句 比如 报复 这个词 它后面一般都要有 对象 论元 比如
报复别人 报复对方 而 对象 论元很难成为被领属物 其它的非受事论元也是一
样 比如动词 住 毫无疑问应该接 处所 论元 比如 他住北京 但是处所是不
能转让的 因此这样的动词也不能构成双宾句
带 材料 论元的二价动词也可以构成双宾句 比如 织了他两斤毛线 动词一般
表示了对材料的消耗 虽然 材料 在动作发生后起了某种变化 但是 材料 本身在
动作发出以前是存在的 所以 材料 论元有 自立性 特征
结果 论元一般是因为某个动作带来某种结果 有时候可以把这种结果施加到别
人或转让给别人 所以结果论元的转移可以看成一种广义上的转移 因此带这样论元角
色的二价动词可以构成双宾句 [3] 所以像 写给我一封信 可以说 当然 它们必须带
有一定程度上的受动性 另外 和话语域有关的动词带的论元无一例外是结果论元 因
为话语域的特点决定了论元[+渐成] [ 自立]的特点 论元是后于动作的发生而存在的
所以它们不能转换成 把 字句 因为 把 的宾语必须要有自立性 见张伯江 2000
即使是一般的三价动词 如果带有与话语域有关的论元 也不能够转换成 把 字句
比如
1 我给了他一些忠告 *我把那些忠告给了他
2 我送他两句话 *我把这两句话送他
由于话语域的特殊性 所以有些涉及到话语域的二价动词 虽然带的是 对象 论
元 也可以构成双宾句 比如
3 我表扬了三班五个人
4 我夸奖了一班三个人
这样的动词不多 所以在后面的讨论中 我们不详细论述这样的动词 但是在这里
我们想指出 这样的动词看起来带 对象 论元 但实际上实施这些动作的时候必然要
用话语 因此我们还是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带结果论元的 是带结果论元的双宾句中的一
个小类
材料论元和受事论元与结果论元最大的不同在于 材料论元和受事论元有[+自立]
的特点 而结果论元没有[+自立]的特点 因为材料论元和受事论元所指示的东西都是在
动作发生以前就存在的 而结果论元不是
所以综合来看 双宾句的配价模式最典型 同时也运用得最多的是 P 施事 与事
受事 当然还有不那么典型的 P 施事 与事 结果 和 P 施事 与事 材料 后
两种主要用于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中

1.3 双宾句式是一个连续统

以往人们在词类划分时遇到诸多困惑 原因就在于把词类看成成员边界一清二楚的
离散系统 所以有的人呼唤词类问题上的 柔性 史有为 1992 有的人更是明确提出
了基于原型的词类系统 袁毓林 1995 认为每一类中都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
句法成分也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 比如最典型的主语是施事 像受事 工具 时间 处
所等语义格只能是非典型的主语 而即使是这些语义格之间也有典型性程度的高低 像
10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双宾句这样的句法结构也不例外 它也是一个原型范畴 从典型成员到非典型成员呈现


一个连续统分布
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到双宾句典型和非典型的对立 比如从主语的角度看 有生主
体的句子比无生主体的句子典型 例如
5 我花了她两百块钱
6 这条裙子花了她两百块钱
述人有生主体比非述人有生主体典型 例如
7 我每天供应学生午饭
8 学校每天供应学生午饭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所以我们下面从动词的角度去观察这个
连续统
1.3.1 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无疑是典型的双宾句 而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与之相
比则是不典型的双宾句 这突出体现在频率上 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占了绝大多数
而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只是一小部分 其次 在现实句或一个自足句中 三价动词构
成的双宾句对直接宾语的数量词要求不是那么严格 有的直接宾语没有数量词也可以成
立 比如
9 王老师教我们语法
一般所说的 教 类和 问 类的三价动词似乎都有这个特点 别的动词有时也可
这么用
10 据星报报导 朱虹欠司雯母亲钱 对司雯母亲一再催他还钱感到很不耐烦
因此和王津 二十八岁 共同绑架二十三岁的司雯 联合早报 2002 年 4 月 27 日
11 昨天他送了我礼物
上面的 欠司雯母亲钱 就没有数量词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 比如 给他书 赔他
钱 这是给予句 偷他钱 抢他皮包 这是获得句 等等 这是因为三价动词是
典型的双宾动词 它在认知上的有界性很强 因此有时不需要一定用数量词来标记双宾
句的有界性 句子的可接受性也很强 所以对它的限制也就少一些 但是二价动词构成
的双宾句就不一样了 它们在现实句或一个自足句中一般很难删去数量词 比如
12 昨天我吃了他三个苹果 *昨天我吃了他苹果
13 昨天我听了他两首歌 *昨天我听了他歌
14 昨天他尝了我两道菜 *昨天他尝了我菜
当然 在虚拟句中 二价动词有时也可不带数量词 比如
15 他回来怎么办 我背他书包的话 他会生气的
而且表给予义的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它们的直接宾语一般都可以以话题化的方式 定
指的形式 搬到句首 比如
16 我送了他一件礼物 那件礼物我送了他
17 单位分配了他一套房子 那套房子单位分配了他
而表给予义的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就不能这么用
18 他掰了我一点面包 *那点面包他掰了我
19 我称了他两斤鸭梨 *那两斤鸭梨我称了他
表获得义的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不能这么用 表获得义的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更是
不能这么用
20 他裁了我两尺布 *那两尺布他裁了我
11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21 我尝了他两道菜 *那两道菜我尝了他
1.3.2 即使在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内部 也有典型成员非典型成员之分 即有典型
性程度上的差别 张宁 1998 张国宪 2001 明确指出 双宾句的原型语义是 索取
而非 给予 我们同意他们的观点 因为至少从标记性上来讲 给予 义的双宾句是
有标记结构 有时需要带 给 而 获得 义的双宾句则不需要 这在有歧义的三价动
词 租 借 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比如
22 我租给他一间房
23 我借给他两百块钱
加了标记后歧义就消除了 没有一种原型是有标记的 所以在双宾句的典型性上
获得 义的句子要大于 给予 义的句子 这一点从后面我们对双宾句的动词的分析
中也可以看出来
1.3.3 二价动词的内部也有典型性程度的高低 一般来说 直接宾语是受事论元的双
宾句比直接宾语是结果论元的双宾句的典型性高 比如
24 他拿了小王五件衣服
25 那小孩拉了我一身屎
从数量上说 直接宾语是受事论元的双宾句占了绝大多数 而直接宾语是结果论元的
双宾句只是一部分 而且从语义上说 结果论元的双宾句有一种 致使 的意味 比如
上面的句子就有 使我有一身屎 的意味 所以有的人 顾阳 1999 就明确主张不把它
们看成双宾句 而张伯江 1998 则怀疑这样的句子是兼语句 这正说明了它在典型性
程度上比较低
1.3.4 同时由于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不那么典型 所以它与别的类型的句子之间的
边界比较模糊 看下面的句子
26 他浪费了我两个小时
27 他说了我两个小时
28 他等了我两个小时
时间一般是不可转让的东西 但是有时候可以让渡 我们看同样是表示时段 第一个
句子可以问 他浪费了你什么 但是后面两个句子却不能这么问 所以第一个句子很
可能是双宾句 第三个句子不能说 我被他等了两个小时 所以不是双宾句 至于第二
句子就有点麻烦了 它不能问 什么 但是可以说 我被他说了两个小时 所以它就
处于临界的状态了 当然根据原型语义 我们倾向于不把它看成双宾句
1.3.5 因此 如果我们用例句的方法来表示这个连续统的话 它大概可以是这样的
我抢了他五百块钱 我送给他一件礼物 我吃了他三碗饭 我抹了他一脸泥 他
浪费了我两个小时 他等了我两个小时 *他打了我两下
最后三个句子都打上了记号 是表明它们双宾句的资格已经让人怀疑了 但即使这
样 它们与双宾句原型相似性的程度上也有高低 打一个问号的句子可以问 他浪费了
谁两个小时 他浪费了你什么 所以相似性最高 打两个问号的句子 两个小时 可
以看成一个名词性成分 是名量 所以 它和原型还有点相似 而最后一个句子中的 一
下 则肯定是个动量 所以它和原型就离得非常远了 因此绝大多数人都很肯定地认为
它不是双宾句

12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第二章 双宾句的认知模式

2.1 双宾句的分类

句式语法认为 如果用 C 代表独立句式 把 C 看成是一个形式 Fi 和意义 Si


的对应体 C 所能够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Fi或 Si的某些特征不能从 C 自身的组成成
分或者从其它已有的句式预测出来 Goldberg1995 因此把握双宾句的整体意义非常重
要 本章试就结合内向句和外向句的认知特点来阐述它们的句法特点
朱德熙 1979 曾经对给予义和取得义的双宾句做过说明 认为所谓 给予 义的
双宾句是指
[1]存在着 予者 A 和 受者 B 双方
[2]存在着予者所予即受者所受的事物 C
[3]A 主动地使 C 由 A 转移至 B
所谓 取得 义的双宾句是指
[1]存在着 得者 A 和 失者 B 双方
[2]存在着得者所得即失者所失的事物 C
[3]A 主动地使 C 由 B 转移至 A
其实 所有的双宾句都可以看成两种句式义 一种是类似于 给予 义的双宾句
我们称之为 外向句 另一种是类似于 获得 义的双宾句 我们称之为 内向句
上面朱德熙对 给予 义的双宾句和 取得 义的双宾句的描述可以适用于对 外向句
和 内向句 的描述 以下我们就将双宾句的主语称作 A 把双宾句的与事即间接宾语
称作 B 但是 我们这里的 外向句 内向句 又有三个方面和朱德熙所说的 给予
义双宾句和 取得 义双宾句不同 首先 给予句 和 获得句 这样的名称容易让人
将其和 施惠 受惠 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而这里我们所说的 内向句 和 外向句
只是标示领属物位移的方向 和 施惠 受惠 的概念没有必然联系 比如下面的句

1 我安排他们两个房间
2 我挨了他两顿骂
1 是外向句 所有物从施事向与事移动 2 是内向句 所有物从与事向施事移动
我 得了 两顿骂 但是我并不是 受惠者
其次 有时候 这种所有物不是具体的实物 比如
3 我听了他两节课
两节课 以及上面的 两顿骂 不是实物 也可以转移 它们属于广义上的领属物
其三 涉及到话语域的双宾句不是一个独立的类 它们统统都是外向句中的一个小
类 这是由话语域本身的特点所决定了的 因为当施事发话时 他是将 话语 给了与
事 因此这里的 话语 是转移的对象 所以 传统的分类中 告诉 类双宾句和 表

13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称 类双宾句在我们的体系之下都属于外向句 比如 我告诉他一件事 我们喊他老


王 这样的句子
我们对双宾句的划分可以用下表来概括

内向句
双宾句
外向句 告诉 类
表称 类
给予 类

这样分类的好处在于简洁明了 更能够揭示问题的实质 在我们看来 所谓内向句的运


动方式是从 B 到 A 施事是位移的终点 与事是位移的起点 所谓外向句的运动方式是
从 A 到 B 施事是位移的起点 与事是位移的终点 抓住这些本质特点 才能深入地分
析进入到双宾句中的二价动词和这两种句子的认知特点

2.2 时体信息

2.2.1 语言的句子是一种一维性的 单向性的线形排列 可以看成一个轴 这个轴不


断的向前延伸 这实际上是和时间的流逝相映照 mapping 的 时间从过去到现在 然
后到将来 无始无终的流逝 也是一个一维性的 单向性的轴 所以语言的排列某种程
度上反映了时间的特点 即语言的空间域顺序有时候映照了时间域的顺序 参看沈家煊
1999c 1999d 上面的内向句和外向句的语言排列方式反映了与时间有关的认知图式
假设我们把主语 即施事 称作 A 把与事称作 B的话 它们的认知图式就是这样的
外向句 A B

内向句 A B

在双宾句语言的排列上 施事 A 总是在与事 B 之前的 它们可以看成是轴上面的两个点


在外向句中 A 向 B 运动 所以实心箭头打向 B 而在内向句中 B 向 A 运动 所以实
心箭头打向 A 动词是使这种运动能够实现的动力 而动词直接体现了时间的信息 假
设我们把坐标轴的左边看作过去 把坐标轴的右边看作将来 我们会发现 外向句的运
动方向和时间的运动方向实际上是一致的 而内向句的运动方向却和时间的运动方向相
反 所以外向句的运动可以是从过去到现在 如果继续运动的话 它可以由 B 继续运动
可以从现在到将来 是开放性的 它与将来的时间并不冲突 而内向句却是从现在到过
去 如果这种运动继续的话 它只可能是从过去到过去 最后到 A 那里停止 不可能从
过去走向将来 因此内向句的方向是和将来的时间相冲突的 它是逆向的 封闭性的
换句话说 内向句的视角 perspective 是往回看的 而外向句的视角是向前看的 因
此 外向句对将来的时间有一种很强的适应力 而内向句却没有 所以内向句只能是过
去 即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 这些认知特点 反映到句子上就会对句法结构产生影响
既然外向句的位移方向对将来的时间有一种很强的适应力 那么在外向句中 就应

14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该可以出现与将来时间有关的词 比如
4 我们布置留学生五道题
昨天我们布置留学生五道题
明天我们布置留学生五道题
5 我安他一个罪名
昨天我安他一个罪名
明天我安他一个罪名
而内向句一般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 比较排斥将来的时间 比如
6 我挨了他两顿骂
昨天我挨了他两顿骂
*明天我挨他两顿骂
7 我吃了他三个苹果
昨天我吃了他三个苹果
*明天我吃他三个苹果
两组后面一句明显不合语感 因为里面出现了表将来的时间词 明天 这两种句子对与
时间信息有关的句型的适应性是不一样的 在虚拟句中也是一样 看下面表示愿望的句

8 小王打算明天抢银行
9 *小王打算明天抢银行五百万
应该注意 像这样打星号的句子不是完全不成立 而是不自由的句法组合 它只能
出现在很特殊的语境中 假如我们把数量词读重音 或者当别人问话时 我们就可以说
了 这正说明了它们是不自由的句子 假如是自由的句子 就会受时间信息的制约
祈使句也是虚拟句 所以两种句子对祈使句的适应性也不同
10 给我一瓶汽水
11 扔他两本书
12 *喝我两瓶汽水
[4]
13 *吃他三个馒头
2.2.2 内向句和外向句对体标记 了 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在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中 内向句一般都要强制性的有 了 而外向句却不必
14 我吃了他三个苹果
15 *我吃他三个苹果
16 我安排他三个房间
17 我安排了他三个房间
这似乎与时间信息有关 因为内向句一般是已经发生的 而外向句可以指已经发生
的事情 也可以指将要发生的事情 所以内向句要用 了 表完成 外向句可以不用 了
但是这种解释存在问题 因为 我安排他三个房间 可以是已经完成的事情 也可以是
未完成的事情 如果这样解释 我们就难以回答 为什么在表示已经完成的意思的时候
安排 后面可以没有 了 真正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就必须引入 了 的认知功能
即它的有界性 见沈家煊 1995
有界 无界 的对立是人类 一般认知机制的一部分 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概念
之一 人最初从自身的人体认识了什么是有界事物 又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来认知外界
的事物 动作和性状 动词后的 了 就是将无界的动作变为有界的动作 沈家煊 1995
15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已经很明确的指出 有界和无界是相对的 换句话说 有界性有程度上的差别 比如


名词相对形容词而言 名词更有 有界性 形容词具有 无界性 因为名词一般可以
用数量词称数 用 没 否定 没 否定有界成分 而形容词则用 不 否定 不
否定无界成分 而形容词内部还有 有界性 的差别 性质形容词具有 无界性 而
状态形容词具有 有界性 这是在词类层面上 沈家煊还认为 具体词的 有界性 也
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 吃 写 这样的动词在整个动词范围内相对 像 姓 这样的持
续性动词而言是有界的 但是在非持续性动词性成分的范围内 相对 吃了 写好
这样的复杂成分 它们又是无界的
明白了 有界 的程度性 再回过头来看双宾句 问题就明了了 应当承认 相对
于某些句子而言 比如 我在看书 双宾句是有界句式 它表示的是事件 但是在双
宾句的内部 内向句和外向句的 有界性 也有强弱的不同 具体说 内向句的有界性
更强 表现在它完全是封闭的 事件的起始点和终止点是非常明确的 而外向句则不同
它的起始点是明确的 但终止点相对来说却不那么明确了 表现在认知图式上 它的终
止点的边界是和未来时间点连在一起的 它们在句法上的表现也证明了我们的观点
18 我安排了他三间房 但他不要
19 *我占用了他三间房 但没占成
20 张三送了李四一本书 但他不要
21 *张三昨天抢了李四 100 元钱 但没抢成
同样是对动作的结果进行否定 对外向句可以 但是对内向句却不行 为什么 就
是因为外向句的有界性弱 主要是它的终止点的边界模糊 而终止点是和动作的结果联
系在一起的 于是我们可以对外向句的结果进行否定 这样看来 问题就清楚了 内向
句的有界性非常强 它需要 了 来标示这种对强有界性的要求 所以在二价动词的双
宾句中内向句必须要有 了 而外向句的有界性弱 所以没有这样强制性的要求 从它
可以构成虚拟句 即无界的句子 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置一点 当然如果说话人认为需要
加强外向句的有界性 即使它的终止点的边界非常清楚的话 他也会用 了 如 他给
了我一本书 不过这样的句子就没有未然性了
来自方言的材料也证明了我们的观点 汪国胜 2000 全面考察了大冶方言的双宾
句 发现当大冶方言采用 S+V+OI+OD 语序 即和普通话一样的语序时 用 借 租
这样予夺不明的词还是有歧义 但是 如果予夺不明的动词后带时态助词 了 时 句
子表取得的几率达到 80%以上 比如
22 借了渠十块钱
23 租了渠一间房
类似的情况在武汉话 广东话等许多其它方言里也有 由此看来 虽然内向句外向
句都可以用 了 但是在有歧义的双宾句中 有没有 了 就起到了对句义进行分化的
作用 这都是因为不同的双宾句的句式完形 gestalt 对有界性的强弱要求不同造成的
最后还要说明 同样是进入到内向句的双宾动词 它们动词本身的有界性也是不一
样的 具体的说 像 抢 这样典型的三价索取动词 它们本身的有界性最强 所以不
用 了 来加强句子的有界性也可以 比如 他抢李四一百块钱 而一般的二价动词有
界性比较弱 所以它们必须用 了 而在外向句中 虽然它句式的有界性比内向句弱
但这种句式本身还是有界句式 所以外向句中的二价动词带 了 的时候多 因为二价
动词的有界性比三价动词弱 这还是和有界性有关的 张国宪 2001 曾经给出了索取
动词及物性的强度的连续体 其实这种及物性的强弱就是动词有界性的强弱 及物性强
16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有界性也就强

2.3 论元角色

2.3.1 我们看下面的句子
24 我写了他两张纸 *我写了他一封信/我写了他一个字条
25 他熬了我们家两斤绿豆 *他熬了我们家一锅粥
右边的句子不能说 但是当我们加了一个 给 时 右边的句子就可以说了
26 我写给他一封信/我写给他一个字条
与此类似的还有沈家煊 2000b 曾经提到过的例子
27 她送我一件毛衣 *她织我一件毛衣
他认为右边的句子不能说 对此我们没有异议 我们想说的是 如果右边的句子加
了 给 后句子的合法度就大为提高
28 她织给我一件毛衣
有的人觉得这个句子不能说 为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 将这个句子单独说和放在语
境里说 看看大家对它的认同程度怎么样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可以说 不可以说
她织给我一件毛衣 60% 40%
她去年织给我一件毛衣 毛衣织得非常好 90% 10%
她织了我两斤毛线 100% 0%
她织给我两斤毛线 0% 100%
虽然大家都觉得在语境中 织给我一件毛衣 可以说 但是被调查的人也指出 给我织
了一件毛衣 的说法更为常见 当然这不是我们研究的话题 我们关心的是 为什么 *
写了他一封信 不能说 而 写给他一封信 却可以说 为什么上表中的 3 4 两句绝对
不合法 而句 1 却有某种程度上的合法性
像 *写了我两封信 织了我两斤毛线 这样的句子 一般人都倾向于把它们看成
内向句 即 主语通过动作的消耗而获得 而像 写给我两封信 织给我一件毛衣
这样的句子 因为有标记 给 表示位移方向 所以一般人都理解为外向句 即 给予
的意思 我们发现 在 写了我两张纸 句子中 两张纸 是材料论元 而在 写给我
两封信 中 两封信 是结果论元 大量的对双宾句的研究使我们确信 内向句比较排
斥结果论元 而外向句比较排斥材 料论元 我们相信 这种选择倾向最终是因为句式语
义对论元角色的选择限制造成的 更确切的说 是内向句和外向句认知模式对论元角色
的选择限制造成的
2.3.2 前面说过 内向句和外向句的位移方向是不一样的 在内向句中 位移方向是
从与事 B 运动到施事 A 在外向句中 位移方向是从施事 A运动到与事 B 而它们都是
表示事物的领属转移的 所以我们可以把开始运动的地方叫做源点 把运动到达的目的
地叫做目标 那么 在内向句中 B 是源点 A 是目标 而在外向句中 A 是源点 B
是目标 于是 上面的认知图式我们就可以这样表达

外向句 A B
源点 目标
17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内向句 A B
目标 源点

人们的一条普遍的心理规律是 事情的结果总是在事情的最后才出现的 事件发展到最


后 水落石出 大家才知道结果 结果一定在所有的元素之后 这样看来 如果一个事
物从源点向目标运动的话 结果一定是在运动到达目标后出现的 所以在双宾句中 结
果论元如果要出现的话 从理论上讲 它只可能在目标后出现 具体说 在外向句中
因为 B 与事 是目标 所以结果论元可以在与事以后 在内向句中 因为 A 施事
是目标 所以结果论元可以在施事之前 但是一个运动过程一般又和时间因素联系在一
起 这两种句子的线性组织结构映照 mapping 了自然界的运动图式结构 假如我们把
A B 看成一个运动轴 那么很明显 结果只可能在运动轴的最右边出现 不可能在运
动轴的左边出现 所以外向句里可以用结果论元 因为它不仅在目标点的后面 而且也
在运动轴的最右边 而内向句却不可能出现结果论元 因为首先在现代汉语里 结果论
元的句法位置不能是主语 如果把结果论元放在宾语的位置的话 它又违背了事物运动
的规律 因为事件的结果不可能在运动的源点出现 所以内向句没法容纳结果论元
同样的道理 外向句中也没法容纳材料论元 因为事物的材料应该在运动源点就有了
即 在动作发生以前就存在 在这个运动轴上 它应该在左边 可是在外向句中 双宾
句的主语一般为施事所占据 于是材料论元只可能被挤到宾语位置上 而这样的话它不
仅违背了时间原则 也不在运动的源点上 工具论元 方式论元都有这样的属性 所以
它们也不能出现在内向句中
或许有的人会问 为什么材料论元 工具论元 方式论元可以做单宾句的宾语呢 这
不是违背了时间原则和事物运动的规律吗 其实这个问题好回答 当材料论元 工具论
元 方式论元做单宾句的宾语的时候 它们是在无界的句子中 无界的句子没有起始点
和终止点 所以它不映照时间结构 而双宾句有起始点和终止点 所以映照时间结构
我们发现 假如用 了 把无界的句子变成有界的句子后 材料论元 工具论元 方式
论元就不能做宾语了 比如
29 小王用水果刀切黄瓜 小王切这把水果刀 *小王切了这把水果刀
30 姐姐用毛线结了一件上衣 姐姐正结毛线呢 *姐姐结了毛线
31 他用低音唱了一首 船夫曲 余子真一向唱低音 *余子真唱了低音
结果论元在外向句中必须居于句子的最后几乎是一条强制性的原则 普通话是如此
汉语的各个方言也是如此 所以 像 他泼了我一身水 这样的结构 普通话和方言是
完全一样的 汪国胜 2000 指出 虽然大冶方言的 给予 类双宾句可以采用两种语
序 即直接宾语在前和在后的语序 但是 泼洒 类动词只能用直接宾语在后的语序

32 渠泼了我一身个潲水 *渠泼了一身个潲水我
33 我时错踩了渠一脚个泥巴 *我时错踩了一脚个泥巴渠
其实这些句子可以看成是广义上的 给予 用我们的话说 就是外向句 里面的 一
身个潲水 一脚个泥巴 是结果论元 它必须居于句子所有的元素之后 武汉话的情况
也是一样 虽然可以有两种语序 但是如果外向句里有结果论元时 也只能用一种语序

34 那个小伢拉了我一身巴巴 屎 *那个小伢拉了一身巴巴我
18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同样的情况在浙江金华话 上海话 湖南话里也有 这很能够说明问题 因为这些


方言中的外向句可用直接宾语在前的语序 那么如果直接宾语是结果论元的话 按一般
规律也应该可以这么用 即放在间接宾语的前面 但实际上却不行 这正是认知规律在
其中起到了制约作用
2.3.3 如果结果论元一定在事件所有的元素之后 即在句子的末尾 那为什么外向句
的结果宾语又能够出现在对象之前呢 比如在双及物结构 SVO 给 x 中
35 我写了一封信给他
36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他
这里的结果论元 一封信 一件毛衣 出现在目标 他 之前 似乎违背了以上原
则 其实不然 沈家煊 1999c 认为 SV 给 xO 的整体意义是 惠予事物转移并达
到某终点 转移和达到是一个同一过程 而 SVO 给 x 的整体意义是 惠予事物转移
并达到某终点 转移和达到是两个分离的过程 既然 SVO 给 x 包含两个分离的过程
那么 SVO 给 x 所表示的事件中就包含两个小的事件 因此至少在 VO 所在的事件
中 结果论元 O 还是在事件的末尾的
2.3.4 虽然双宾句中直接宾语可以出现结果论元 材料论元 而典型的双宾句里出现
的是受事论元 但是这并不与双宾句的原型语义相矛盾 因为这些结果论元 材料论元
还带有受事色彩 Dowty(1991) 认为 题元角色不是一个离散(discrete)的范畴 而是一
个边界模糊的丛集概念 袁毓林 2002 所说的论元角色的合并 转化也体现了这种精
神 所以我们认为这里的结果论元 材料论元带有复合论元的色彩 它们在 变化性
附庸性 上和原型受事很相似 换句话说 它们还是打上了原型的烙印

2.4 空间或时间距离的影响

这里还要附带说一个问题 一般的三价外向句都能够变换成 SVOD 给 OI 比如


送他一本书 可以说 送一本书给他 那么 为什么这些句子都不能这样变换呢 请

37 他泼我一身水 *他泼一身水给我
38 他拉我一身屎 *他拉一身屎给我
39 他传我一身痱子 *他传了一身痱子给我
40 蚊子叮了我五个大包 *蚊子叮了五个大包给我
41 他烫了我五个大燎泡 *他烫了五个大燎泡给我
尽管我们已经在上面说到它们有结果论元 可是为什么下面的句子可以变换呢
他写给我一封信 他写了一封信给我
我们调查了大量方言 发现即使在方言中 右边的说法也难以成立 比如上海话 武汉
话 大冶话 长沙话等等 其实 泼 拉 这样的句子与 写 这样的句子在认知图式
上有一点小小的不同 泼 拉 这样的句子认知图式是这样的

A B------
源点 目标

这样的句子 施事 A 和与事 B 之间的空间或时间距离非常近 甚至于在 叮 和 传


19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这样的句子里 A 跟 B 之间根本就没有距离 是紧挨着的 而 织 这样的句子则不同


它们的施事 A 和与事 B 之间的空间距离比较远 和就会对它们的句法产生影响 因为
SVOD 给 OI 句式的整体意义是 惠予事物转移并达到某终点 转移和达到是两个分
离的过程 沈家煊 1999c 这样 这种句子要包含两个分离的过程的话 那它在空间
或时间上的距离要足够长 而 泼 拉 这样的句子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它们不能转换
成 SVOD 给 OI

以前有的学者谈到索取类双宾句为什么不能用将来的时间时说 索取类动词的实现
也就意味着事物所有权转移的成功 具有现实性 那么在下面的句子里
42 小王打算明天抢银行
43 我打算明天买两件上衣
这些索取类动词又为什么可以用将来的时间呢 他们可能又会说 因为这些动词没
有用在双宾句中 这样的话 难免不给人以循环论证的感觉 我们认为 只有跳出语言
本身 在语言外 即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 才可能做出相对客观合理的解释并可能发现
一些新的现象

20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第三章 双宾句的动词类别

3.1 双宾句中的动词分类与句法特征

由于双宾句是和领属物的位移联系在一起的 即领属物从 A 到 B 还是从 B 到 A


而能够进入到双宾句中的动词一定是可以带受事 结果或材料的及物动词 所以下面对
双宾句中的动词研究中 我们将从领属物位移的方向着手 因此我们在研究句式时需要
研究动词的一些语义特征 当然这些语义特征是和句式语义相关的 看看根据这些语义
特征归纳的动词类和双宾句式义的兼容情况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 虽然我们主要研
究二价动词 但是为了是使我们对动词的分类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同时也为了使我们
的论述更为严密 所以在下面的分类中我们还是要提到三价动词 当然 它们不是我们
论述的重点
我们需要引入的语义特征首先是 [位移]概念 就是说领属的事物 或者所处置的事
物 它们相对施事是否有位移 如果有 记作[+位移] 如果没有 记作[ 位移] 比如
吃饭 的 吃 这个动词 主语 即施事 在完成动作以后 饭 肯定是有位移的 进
入到施事的身体 所以 吃 的语义特征是[+位移] 再看 写 画 比如写字 画画
等 这样的动词 在施事完成动作以前 字 画 这样的物品是不存在是 所以没有发
生位移 因此它们的语义特征是[ 位移] 当然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下 我们所说的语义
特征是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 不是双宾句的语义特征 任何双宾句都肯定是有位移的
否则就不成为双宾句
还要引入的一个语义特征是位移涉及到的[及物] 就是说这个动词是否涉及两方 即
施事 A 和与事 B 换句话说 是动词所引起的位移是不是有起点和终点 如果动
词本身只涉及到一方 我们就记作[单及物] 那么这些动词是典型的二价动词 如果涉
及到两方 就记作[双及物] 这些动词是典型的三价动词 比如 送 这个词 它必然
涉及到两方面 什么人送 位移的起点 送什么人 位移的终点 而 听 这个动词
只涉及一个方面 即 谁 听到什么东西 只有位移的终点 但是起点来自于何人一般
是不强调的
由此我们还要加上一个语义特征[方向] 即[内向] [无向]和[外向]的语义特征 即
被让渡的事物是向施事转移的还是做离开施事的运动的 如果被让渡的事物是向施事转
移的 那么它的语义特征记作[内向] 如果被让渡的事物是做离开施事的运动的 那么
的它的语义特征记作[外向] 比如像 送 分发 授予 这样的动词 它们的语义特征
是[外向] 因为被让渡的事物是离开施事的 而对二价动词而言 由于有位移的运动只
涉及到一方 [单及物] 所以它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比如
扔 丢 可以记作[外向] 另一种是只有终点 没有起点 比如 听 吃 扣 可
以记作[内向] 写 画 挖 等动词的语义特征则是[无向]的 因为它们带的是结果论
元 而结果论元在动作未发生以前是不存在的 也就无所谓位移 也就不用标 向 了

21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由此 根据以上的一些特征 我们将双宾句中的动词重新分类如下
强外向动词 弱外向动词 离心动词 无向动词 向心动词 内向动词
[5]

无位移动词 无向动词

双宾动词 离心动词
单及物动词 向心动词
有位移动词 强外向动词
外向动词 弱外向动词
双及物动词
内向动词

位移 双 及 外向 指明 指明 是否二
物 起点 终点 价动词

强外向动词
( )
弱外向动词 (+) [6]

离心动词

无向动词 ∕ ∕ ∕

向心动词

内向动词

3.1.1 首先看强外向动词和弱外向动词 本来它们可以合并在一起叫做外向动词 但


是实际上这种区分还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它们的语法性质有点小小的不同 像 给 送
这样的动词就是强外向动词 它动作运动的起点和终点非常明确 即使在句子中省略也
能够补出来 特别是与事 终点 非常明确 比如
1 你也给红海五块钱 [ ]要不给[ ][ ] 他是不会走的 老舍 残雾
这里的句子虽然主语和与事都省略了 但是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把它补出来 但是
弱外向动词就不一定了 比如
2 今年学校安排了很多活动
3 公司安置了两个岗位
安排给谁 安置给谁 不太清楚 这说明弱外向动词虽然潜在的语义涉及到两方有
生主体 但是在句法结构中不一定补得出来 这表明其中一个有生主体在句法上只是隐
含 不是省略 所以有的人把弱外向动词看成是二价动词 像上面的 安排 安置 就
是这样 而 卖 一般都认为是典型的三价动词 但实际上 卖 是弱外向动词 因为
22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卖 的对象 目标经常可以隐含 比如
4 今天我卖[ ]了五件衬衣
卖给谁呢 很难补出来
由于弱外向动词的动作对象 即终点 可以隐含 所以弱外向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很
多都有歧义 比如
5 我安排了王家五个人
6 我安置了王家五个人
7 我卖了他五本书
8 我们分了王家五亩地
前面两个句子的意思可以是 我把五个人安排到 安置到了王家 也可以是 我安
排 安置了王家的五个人 后两个句子意思可以是 我把他的五本书卖了 我们把王家
的五亩地分了 也可以是 我卖给他五本书 我们分给王家五亩地 当然 相对来说
它们歧义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
一般的强外向动词和弱外向动词后面都可以加上表位移方向的标记 给 比如
9 炊事员诧异地看了我一眼 递给我一把铁铲 张贤亮 绿化树
很明显 介词 给 表示的位移方向是外向 正好和外向动词和外向句吻合 所以
可以加 当然 不是所有的外向动词都能加 给 的 加不加 给 还有很多其它的条
件限制 我们在这里只是想说明 外向动词在构成双宾句的时候并不排斥 给
所有与话语域有关动词都是外向动词 比如告诉 问 求等等 由于它们的直接宾
语是后于动词存在的 所以直接宾语所表示的论元角色 自立性 比较差 因此这些论
元是结果论元 而一般的外向动词的直接宾语是受事论元 试比较
10 我和吴建新又好气又好笑 问那妞儿是否打算重做人 那妞儿也笑了 撇下
嘴说 哪那么容易 说说罢了 王朔 许爷
11 除了这些玩艺儿他还送我一把长刀 号称那鞘是包银的 我美滋滋地跟人家
四处乱吹 后来碰上一个首饰厂的告诉我那鞘上包的是白铁皮 王朔 玩的就是心跳
一把长刀 在 送 以前就存在 而 问 的话在 问 以前是不存在的
3.1.2 再看离心动词 离心动词的特点正如上面所列出的 是有运动的起点但是没有
运动的终点 它一般是描述某物离开一源点的运动 根据源点的不同 可以把它们分成
两类 一类的源点是施事 运动是离开施事的 比如丢 扔 甩 踢 浇等 另一类的
源点是施事以外的某个地方 比如掰 剪 撕 舀等 像 撕 这个动词 它的源点一
定是一个练习簿 发票簿 一本书什么的 我们可以用 V 给自己 来检测 丢
我们不能说 他丢了两本书给自己 所以 丢 是第一类 可以说 撕了两张发票给自
己 所以 撕 是第二类 我们再仔细观察下面的实例
12 他扔了我两本书
13 他掰了我半块月饼
14 他撕了我两张发票
我们发现 几乎绝大多数带 了 的离心动词构成的双宾句都有歧义 需要带 了
和内向句的认知图式有关 比如上面的句子可以理解为外向句 他扔给我两本书 他掰
给我半块月饼 他撕给我两张发票 也可以理解为内向句 他扔掉了我两本书 他掰走
了我半块月饼 他撕走了我两张发票
这和离心动词的特点有关 首先 离心动词一般都可以带受事论元 根据内向句和
外向句的认知图式 如果论元是结果论元或材料论元时都不可能有歧义 因为它们只适
23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用于一种双宾句 只有是受事论元时才可能同时被两种双宾句接纳 于是构成歧义 其


次 和离心动词的运动特点有关 由于离心动词是做离开中心的运动的 所以它和外向
动词一样 天然地适合构成外向句 但是它又和外向动词不同 它的词义本身并没有强
制指定一个终点 所以它可以把终点指向动词的右边 于是构成外向句 也可以把终点
指向动词的左边 于是构成内向句 另外它还受到了双宾句原型句式语义的影响 上面
的弱外向动词也是这种情况 虽然动词语义涉及到两方 但终点不太突出 比较弱化
所以也有可能构成歧义句
双宾句给离心动词临时指定了一个终点 但是对于两类离心动词来说 它们在内向
句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源点是施事的离心动词 最终的终点还是不知道 施事只是一
个中转站 是位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一点 比如上面的 我扔了他两本书 他 是起
点 我 从 他 那里得到书 然后再扔掉 但是扔到什么地方呢 还是不知道 而源
点是施事以外的离心动词 内向句给它们指派的最终的终点很可能就是施事 比如上面
的 他撕了我两张发票 起点是 我 终点很可能就是施事 他 他 通过 撕
得到了 我 的 发票 这都是因为 扔 这样的动词一定要离开施事的强制性语义特
征决定的
朱德熙 1979 曾经说像 舀 搛 留 这样的动词本身不包含给予的意义 当说
到 搛菜 舀汤 留座位 的时候 就取得了给予的意义 在我们看来 这样的说法是
不太准确的 搛 舀 是离心动词 当它们构成单宾句时我们很难说它们有给予义 之
所以有给予义是由双宾句式带来的 不是因为动词本身的词汇语义 而且它们大多数都
有歧义 当是内向句的时候 这些动词反倒是表示 得到 的意思的 看他举的例子
15 他搛了我两块排骨
16 他舀了我两碗汤
17 他留了小王一个座位
上面的 搛 舀 就有歧义 加了 给 或者 走 掉 这样的词就没有歧义了 加了
给 后是外向句 加了 走 掉 后是内向句 如
18 他搛给我两块排骨 他搛走了我两块排骨
19 他舀给我两碗汤 他舀走了我两碗汤
留 这个词和 搛 舀 又有不同 它的歧义是词汇歧义 我们可以看 现代汉语词
典 商务印书馆
保留 自留地|留底稿|留胡子|鸡犬不留
遗留 旅客留言簿|祖先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
可以看到在词典的释义中 留 有 得到 的意思 也有 给予 的意思 [7] 当然 他
留了小王一个座位 这个句子是没有歧义的 但是在下面的句子中就有歧义
20 他留了我一个地址
可以是 他留给我一个地址 也可以是 他留下了我一个地址 的意思 另外 极少量
的离心动词只可以接结果论元 这样它也没有歧义 比如
21 他溅了我一身泥
而有的离心动词可以接受事论元 也可以接结果论元 那么当它接结果论元的时候 没
有歧义 当它接受事论元的时候 还是有歧义 比如
22 我泼了他一身水
23 我泼了他两桶水
后一个句子有歧义 可以是 我泼到他身上两桶水 也可以是 我把他的两桶水泼了
24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后面的意思出现的语境要少一些 比如在缺水地区 大家用桶蓄水的话 我 故意把 他


蓄的两桶水泼了 这时就可以说了
3.1.3 无向动词
无向动词就是没有明确的位移过程的动词 无向动词的直接宾语可以是两种论元
一种是受事论元 另一种是结果论元 无向动词最大特点是 当双宾句中直接宾语是受
事论元时 双宾句肯定是内向句 比如
24 我一共砍了王家三棵树
25 我一共抱了王家两摞砖
我们在前面讲到 离心动词带受事论元构成双宾句时大多数都有歧义 可是无向动词
却跟离心动词很不一样 它们构成双宾句时没有歧义 带受事论元时排斥外向句 当然
它们带结果论元的时候 肯定就是外向句了 如
26 捆了他一个死结
我们可以将无向动词作以下的分类 第一类是像 砸 烧 挖 这样可带受事论元
和结果论元的动词 它们带受事论元时是内向句 带结果论元时是外向句 分工非常明

27 我砸了他四个杯子 我砸了他家一个底朝天
28 我捆了他们五个人 我捆了他一个五花大绑
29 我一共烧了他们三间瓦房 我烧了他的衣服三个窟窿
这一类动词构成内向句时受到的限制比较少 但构成外向句时比较受限制 比如 烧
它还可以带别的结果论元 如 砖 饭 等 但是却不能构成双宾句 比如不能说 烧
给他一餐饭 烧给他十块砖
第二类是像 织 写 编 画 这样可以带结果论元和材料论元的动词 它们带材
料论元时构成内向句 比如
30 他写了我两张纸
31 他织了我两斤毛线
带结果论元时可以构成外向句 但是这类动词构成外向句时也比较受限制
32 *他写了我两封信
33 *他织了我一件毛衣
加了标记后才能成立 比如 写 构成外向句时要加一个标记 给
34 他写给我两封信
甚至有时候加了 给 句子也难以成立 比如不能说 他写给我两幅对联 而 织 这
个词加 给 构成的外向句的合法性也让人怀疑
35 他织给我一件毛衣
那么有没有第三类 即只能带受事论元的无向动词呢 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 烧
这个词 在表示一种烹饪方法时 它只能带受事论元 比如
36 他烧了我两个大海参
这时候 毫无疑问 它们只能构成内向句
无向动词是否可以加 给 构成外向句这个问题似还可以继续研究
3.1.4 向心动词
向心动词没有起点 构成双宾句后双宾句给它指派了一个起点 由于向心动词的施
事一定在它的左边充任主语 所以指派的起点一定会在向心动词的右边 所以向心动词
只能构成内向句 不能构成外向句 与此相联系的是 它们在构成双宾句的时候也不能
25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加 给 因为 给 一般是在外向句里出现的 比如
37 我吃了他两碗饭 *我吃给他两碗饭
38 我听了他两首歌 *我听给他两首歌
39 我用了他两百块钱 *我用给他两百块钱
40 我捡了王家五块砖 *我捡了王家五块砖
41 我一共接了他三个球 *我一共接给了他三个球
同理 向心动词构成的双宾句没有歧义 向心动词构成的双宾句里也不可能有结果论
元 因为结果论元一般是出现在外向句中的 出现在向心动词构成的双宾句里的一般是
受事论元 然而 我们发现了下面似乎带结果论元的向心动词双宾句
42 今天我要吃他个痛快
43 今天我要喝他个痛快
这些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它的宾语是虚指的 在我们看来 它们形式上是双宾
句 但实际上不是 它们有可能是从双宾句演化而来的 但是由于 他 已虚指 就缺
少运动的一端了 所以严格地说 它们不是双宾句了
3.1.5 内向动词 本来内向动词也可以仿照外向动词分成强内向动词和弱内向动词
这似乎看起来也更具有对称美 但是实际上这种划分在实际的研究中没有必要 因为首
先 在内向动词内部 大家对具体的动词究竟是二价动词还是三价动词争议比较少 其
次 它们在双宾句中表现出来的句法限制基本上相同 即只能构成内向句 无法构成外
向句 虽然它们经常可以将动作的源点省略和隐含 比如下面
44 我们搬家那天 借了[ ]一辆卡车 绑来几个朋友当装卸工 王朔 过把瘾
就死
45 后来经人介绍 和老张借了二百块钱 又借[ ]了一百 总共三百 老舍文
集第一卷
但这好像并不影响它们在双宾句中的表现 同时 由于本身词汇语义的限制 它们在双
宾句中都不能带 给 比如
46 几比几了
我赢你五分 王朔 我是你爸爸
这里 赢 就不能说 赢给 因此它们也不能带结果论元
3.1.6 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 我们对动词的划分是以义项为基础的 所以有可能不同
的义项就属于不同的类别 比如 敲 这个词 当它表示 敲门 的意思时 它应该被
归作无向动词 当它表示 敲诈 敲竹杠 的意思时 我敲了他三十万块 它应该是向
心动词 其次 有些具体的词的类别归属可能会有争议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讨论
这样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有些词是向心动词还是无向动词上 比如 涂 这个词 我们把
它看作无向动词 但是有的人可能会把它看作向心动词 因为 涂 可能是施事向物体
比如 涂了他两个错字 中的 错字 运动 但反过来 假如把人看作恒定的点的话
那么我们也未尝不可把它看成是物体向人的运动 于是就归纳为向心动词 但是这样的
分歧并不影响我们的的分析 因为不管怎样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 它构成的都是内向

26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3.2 与动词分类有关的问题

如果把涉及到话语域的动词排除的话 因为这样的动词无一例外都带结果论元 上
面对双宾动词的分析可以归纳为下表

内向 外 向 受事 结果 材料 歧义可
句 句 论元 论元 论元 能性
强外向动词
+ + + 无
弱外向动词
+ + + + 低
离心动词
+ + + + 高
无向动词
+ + + + + 无

向心动词 + + 无

内向动词 + + 无

3.2.1 句式语法认为 一个表达式的意义是把词汇项意义整合进句式意义的结果 参


看张伯江 1999 如果我们把上面的动词分类看作一个对称的轴 就可以更好的观察双
宾句中的动词是怎样将词汇义整合进句式语义的
外向动词 离心动词 无向动词 向心动词 内向动词
那么我们明显的看到 外向句和内向句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 内向句几乎可以覆盖住所
有的动词 而外向句却不行 它的影响力到无向动词这里就打住了 并且 虽然无向动
词可以用两种类型的双宾句 但是正如上面我们分析的 它构成内向句比较自由 而构
成外向句比较受限制 要知道无向动词在这个轴的正中间 这说明双宾句更多的打上了
内向句的烙印 张国宪 2001 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双宾句的原型语义是 强制的索取性
转移 属于我们这里所说的内向句 张宁 1998 也认为双宾句的原型是 获得 我
们认为 他们的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正是因为双宾句的原型语义是 索取 或 得到
所以内向句的应用范围很广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所覆盖的动词类多 另一个是能
够进入到内向句中的动词数量大 即使我们像有些人所作的那样 把双宾句限定在一个
极狭小的范围内 即直接宾语一定是受事论元 那么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还是一样的 外
向句的应用范围还是很小
从双宾句歧义的问题上我们也能看到原型语义的影响 我们认为 像离心动词和弱外
向动词的歧义是和 借 租 当然这两个是三价动词 的歧义类型是不一样的 借
租 构成的双宾句有歧义 其原因是因为 借 租 动词本身有歧义 我们可以看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7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借 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 借进 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 借出
租 租用 出租
很明显 它们的歧义类型是词汇歧义 不是来自于句式 而离心动词和弱外向动词
的歧义类型是句式造成的歧义 这是一种动词本身的词汇语义与句式语义互动的结果
具体说 这些动词本身的词汇语义决定了它们可以构成外向句 而它们之所以能够构成
内向句是由于句式造成的 双宾句的原型是内向句 通常原型的覆盖面非常大 原型是
在符合原型特点的一批好的标本上形成的 依据它们的词汇语义 形成以后 它能够使
没有这样的词汇语义的动词吸收进来 于是离心动词等就可以构成内向句了 但是它们
的词汇义还存在 冲突的结果 就形成的歧义 理论上讲 应该所有的动词都可以构成
内向句 但实际上原型语义的扩展不是无限度的 比如强外向动词就不可能构成歧义
动词要抵制原型语义 大概有三种可能 一是像强外向动词那样 动词本身给予义极强
二是加上标记 给 三是出现结果论元 不论如何 它们都或多或少是有标记的 我们
认为 上面说的歧义类型应该是一种比较新的歧义类型
3.2.2 虚指宾语也与这个动词的分类有关 我们不把带虚指宾语的双宾句看成是双宾
句 因为它离双宾句的原型太远了 但无疑它们的产生和双宾句有关 我们发现 能够
带虚指宾语的形式上的双宾句 它们的动词类型一般是向心动词 内向动词和无向动词
外向动词和离心动词很难构成带虚指宾语的双宾句形式
47 我打算明天卖他两本书
48 我打算明天扔他两件衣服
这些句子中的 他 无论如何都难以理解为虚指宾语 如果换成内向动词和向心动
词就可以了
49 明天我要买他几斤羊肉涮火锅
50 今年我们村先挖他两个鱼塘 再盖一个鸡场 吕叔湘例
51 我要吃他两大碗饭
无向动词也可以带虚指宾语
52 那没问题 票有 江导继续说 我准备把孩子们熟悉的妖魔鬼怪全派
去 猪八戒藏台阶下 大灰狼蹲左边拐角 搞他二十几个小狐狸一边看台撒一窝 再派
几个黑猫警长 瞧吧 那天准热闹 王朔 懵然无知
53 一辈子改他三百六十五行 曹禺 正在想
极少数的外向动词可以带虚指宾语 但一般很受限制 通常不在正常的主谓宾句里 需
要将实指宾语的一部分提前 比如
54 临时工也不妨安排他几个 马庆株例
我们猜测 开始可能是因为内向句中要带结果论元 但是内向句又排斥结果论元 于是
就让 他 虚指 这样就与内向句的语义不矛盾了 然后再通过类推的作用把将这样的
用法拓展到一般动词上 比如
55 修他两条路就好了
56 我也写他两天毛笔
是不是这样 还需要论证 但不管怎么说 这样的句子都打上了双宾句的烙印 比如它
们的实指宾语必须带数量词 这一点 马庆株 1983 已有说明 当然 由于带虚指宾
语 它们也失去了一些双宾句的特点 比如这样的句子必须是虚拟句 不能表完成 所
以不能带助词 了
57 *看了他两回电影
28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58 *置了他一对沙发 马庆株例
这正说明了它们偏离典型的双宾句已经很远了 因为一般的双宾句 如果句中没有体标
记的话 都是倾向于理解为已发生的事情的

3.3 原型句式语义对施惠受惠理解的影响

由于双宾句的原型是 索取 那么如果以与事作为审视事件的视角的话 则典型的


内向句中的与事都扮演了一个受损者的形象 表现在与事成分一般都可以被动化
59 我吃了他两个苹果 他被我吃了两个苹果
60 我剪了他十尺布 他被我剪了十尺布
即使是在外向句中 如果与事的角色是受损者的话 那么它也可以被动化 比如
61 小王泼了他一身水 他被小王泼了一身水
62 他喷了我一脸唾沫 我被他喷了一脸唾沫
相反 即使是内向句 如果与事不表示受损角色的话[8] 它照样不可以被动化 比如
63 我们采用了他们三条建议 *他们被我们采用了三条建议
64 奥尼尔吃了姚明三个盖帽 *姚明被奥尼尔吃了三个盖帽 [9]
另外 表示与事受损的动词占的比例也较大 我们统计了陆俭明 2002 列出的 104 个
动词 表示与事受损的动词有 80 个 占了 77%
问题还在于 在无标记的双宾句中 人们会有把一般的双宾句理解为与事受损 施事
有所得的倾向 陆俭明 2002 曾提出了一个句子 修了王家三扇门 刚开始他也对这
个句子能说不能说感到怀疑 但经调查还是能够说的 我们也对这个句子进行了调查
我们调查了 16 个人 分为两步 首先问能不能说 然后给出一个后续句 再问能不能说
然后再要认为可以说人比较哪个后续句好一些 这两个后续句是这样的
他修了我两扇门 全都没修好
他修了我两扇门 我很感谢他
得出的结果是 没有后续句时 有 4 人认为可以说 12 人认为不能说 有后续句时 有
14 人认为可以说 2 人还是认为不能说 这 14 人全都认为第一句比第二句好 这实在是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这说明当施惠受惠语义不明时 对于无标记的双宾句 人们还是倾
向于把施事理解为受惠者 把与事理解为受损者的 虽然 修 这个词有微弱的施惠义
第一个后续句 全都没修好 刚好吻合了这种倾向 与事受损 第二个后续句没有 所
以人们会觉得第一个好

以上是从双宾句的句式语义角度作出的动词类别切分 它体现了双宾句的句式语义
和其中的动词语义的互动关系 很多与此相关的句法性质的差别都是由这样的互动引起
的 这可能可以更好的说明问题 比如以前对离心动词构成的歧义都没有很详细的探讨
我们在这里的研究表明 它是动词词汇语义和句式语义相冲突的结果 这种歧义类型也
是以前所没有概括到的 还有 对动词类别的切分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看到原型义 索
取 的覆盖能力 这从另一个角度看 也可以说是对原型义的补充说明

29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第四章 双宾句的主宾语分析

4.1 论元增加方式

二价动词的论元本来只有两个 但是在双宾句中 句式使二价动词的论元增加了一


个 因此 这增加的一个论元就属于句子层面的东西 而不是句法层面的东西 一般说
来 双宾句中动词的论元增加了以后 就显现了广义上的领属关系 增加的论元一般是
与事 即领属者 比如
1 我吃了他两碗饭
增加的论元是与事 他 因为我们可以说 吃了两碗饭 不能说 吃了他 意思变
了 这是绝大多数 但是 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增加的不是与事 而是结果论元
也就是直接宾语 比如
2 蚊子叮了我五个大包
3 开水烫了我三个大燎泡
4 他砸了小王三个大包
显然 这里的 叮 烫 不能说 蚊子叮大包 开水烫燎泡 除非 大包 燎泡 是
动作的对象 而只能说 蚊子叮了我 开水烫了我 上面的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两个名词间是与身体有关的创伤领属关系 与事有很强的受事性 并且结果是在与事
身体上出现的 所以增加的是结果论元 不是与事论元 与此相对照的是 假如直接宾
语不是结果论元的话 那么增加的还是与事论元 比如
5 苍蝇叮了我五块面包
6 开水烫了我五根手指
7 他砸了小王家三块玻璃

4.2 主语

4.2.1 由于双宾句体现了一种广义上的交接行为 所以它的主语和间接宾语一般都


是生命度很高的有生主体 比如
8 你还没领卧具吧 我抬头怔一下 噢 了一声 跑出去 女孩子笑吟吟地
望着我 我挨了久候的服务员一通训 抱着枕头 毛巾被回来 王朔 一半是海水一
半是火焰
可是并不都是这样 有时候主语是事物 比如
9 这件衣服花了我两百块钱
10 这项工作用了我两个月的时间
11 这个机器耗费了公司五十万块
这样的句子的主语虽然不是有生主体 但是由于话题化 事物被赋予了 有生 的语义
30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特征 按沈阳 1994 的说法 是移位的结果 它们虽然是内向句 但很难被动化


12 *我被这件衣服花了两百块钱
13 *我被这项工作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14 *公司被这个机器耗费了五十万块
这证明 这些句子已经不是典型的双宾句了 其句法功能受到了限制
4.2.2 从指称上说 双宾句的主语似乎一定要是定指的 实际上不一定
15 一个经常乘坐地铁的纽约人告诉我此类情况经常发生 新民晚报 2000 年
10 月 7 日
16 香港的一家眼镜公司曾给了她一纸生产部主管的聘书 新民晚报 2000 年
6月6日
这里的 一个经常乘坐地铁的纽约人 香港的一家眼镜公司 就是无指的 虽然它们
用的都是三价动词 但是理论上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也应该可以这么用 比如
17 一个高高的警察打了我一个耳光
4.2.3 实际的使用中 很多时候双宾句的主语没有说出来 一般都承前省略了
18 吴建新则在许立宇当天哭过走后 又抄菜刀又拎酒瓶往外冲 过了半天嘴
瘾仍不解恨 抽了那妞儿两个大嘴巴 搜去了她身上的所有钱踢她滚蛋了 王朔 许

上面的 抽了那妞儿两个大嘴巴 的主语就是承前省略的 吴建新 但是有时候省略的
主语不是承前的 必须从后文找回
19 今天全队的助攻特别多 可惜还浪费了我一个机会 姚明显然为弗郎西
斯的那个上篮未中而懊恼 我补中了 可还是有点遗憾 南方体育 2002 年 12 月
9号
是 谁 浪费了姚明的一个机会呢 看了后面的句子我们才知道 是 弗郎西斯

4.3 间接宾语

间接宾语一般是人 使用 他 她 人家 等代词 指示动词+名词 的形


式 比如
20 还不承认 还抵赖 砸了我一锅溅了我一身汤我说什么了
好好 都怪我 我得意忘形 没顾到你 边受了刺激 我卑鄙 王朔 无
人喝采
21 这是两回事 马汉玉严肃地说 拘留你也是为了保护你 你以为
你毁了人家几十万元的买卖 人家会跟你善罢甘休 你惹了那些真正的黑道人物 王
朔 橡皮人
22 直到这个东张西望 眼神惆怅的男人撞到他怀里 他才冷丁抬手扇了这个人
两记重重的耳光 大概还骂了句 混蛋 没长眼睛么 王朔 许爷
这说明 间接宾语一般都是定指度很高的成分 即使有时候间接宾语是光杆名词 它也
倾向于定指的
23 我笑 继续看电视 电视里丈夫挥手打了妻子一个耳光 王朔 给我顶住
这里的 妻子 就倾向于定指 指 电视上的那个角色 还有时候 间接宾语不是人
是地方的名称 这时地点名称拟人化了
31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24 他说 圣火传递路线并非由主办国决定 但他表示 大陆奥委会在莫斯科申


奥程序时回答 圣火将如何在中国境内传递 时 表明将圣火安排经过香港 澳门与台
湾 这明显是小动作 是在吃台湾 豆腐 联合早报 2001 年 7 月 14 日
台湾 作为地点名词已经拟人化了 另外 间接宾语一般都不太长 我们所见到的最
长的间接宾语是下面一句
25 往哪儿开 屋里开 违令违令 罚酒 众人七手八脚灌了那个
要去石河子服役的家伙一杯 那个家伙打着嗝儿 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说 海口开
王朔 我是 狼
那个要去石河子服役的家伙 作为间接宾语有 12 字之多

4.4 直接宾语

双宾句的直接宾语是最复杂的 大多数直接宾语有数量词 但是有的直接宾语却没


有数量词 即使有数量词也并不是都说出来了 所以下面我们将讨论这个方面的问题
即直接宾语的省略情况 有数量词宾语和无数量词的宾语
4.4.1 直接宾语的省略
通常我们说双宾句的直接宾语的形式是 数+量+名 这是静态的情况 实际上很
多时候双宾句的直接宾语的形式并不是这么完全 其中的一部分省略了 省略名词的情
况在最多的
26 得知他是从大陆出去的 还鼓励了他几句 多做些加强中美人民友谊的工作
要 爱国爱乡 多回来走一走 四处看一看 王朔 许爷
27 喝 你还挺有骨气 吃了我十多年了 这会儿不吃嗟来之食了 马林
生从兜里摸烟 掏出刚才没收的儿子的那包烟 王朔 我是你爸爸
上面的 几句 就是 几句话 的意思 十多年 就是 十多年粮食 的意思
因为数量词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修饰语可以代替整个偏正结构 [10] 所以名词省略并
不奇怪 还有一种情况 直接宾语形式上是一个数量词 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名词 比如
28 许立宇立刻眉飞色舞地讲 那傻逼 老帽一个 计价器都不会看 我把 夜
间 回程 全给他按上了 足足宰了他 三棵 下车还一个劲儿谢我呢 王朔
许爷
这里的 三棵 不是 三棵树 的意思 而是 三百块钱 的意思
这是省略名词的情况 还有省略量词的情况 不过这时候数词通常是 一 比如
29 我就是到一个认识的港客房里聊天 临走顺了他一皮包 没想到正赶上宾馆
清查 都走出走廊了被人堵了回来 王朔 玩儿得就是心跳
这里的 一皮包 就是 一个皮包 的意思 省略了量词 个
4.4.2 有数量词的直接宾语
根据量词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这些宾语分成两种 即带名量词的宾语 带动量词的宾
语 首先看带名量词的宾语 大多数直接宾语都是带的这样的宾语
30 曾 皓 对思 你看 这种家教怎么配得上愫方 转身对霆 刚才是你
泼了她一桶水

32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曾 霆 怯惧地 她 她叫我泼她的 曹禺 北京人


带动量词的直接宾语比较少 如下例
31 还有牛奶站的那个热心肠的姑娘来敲了我八遍门 问我下月还订不订牛奶
我说不订了 王朔 浮出海面
一般单用的时候我们不说 八遍门 显然这个 遍 是修饰 敲 的 这和我们经
常说的 他一下门也没有敲 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正说明了双宾句作为一种句式 能够
给一般的词汇带来句法层面所没有的性质
有时候量词似乎可以指向名词 也可以指向动词 比如
32 他喝了我两口酒
33 他抽了我两口烟
我们认为 上面的 两口 还是应该看成动量词
4.4.3 无数量词的直接宾语
这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本来名词可以受数量词 名量词 修饰 但是没有带数量
词 这些名词是可量名词[11] 还有一种情况是名词本来就不能够受数量词 名量词 的
修饰 这些名词是非量名词 它们的分布不太一样 不带数量词的可量名词大多数出现
在虚拟句和外向句中 不带数量词的非量名词大多出现在内向句中 虚拟句和现实句都
比较多 比如
34 今天我要灌他白酒
35 我明天要听他课
36 盘剥民工 端你饭碗 东方家庭报 2002 年 1 月 22 日文章标题
上面 端你饭碗 的 饭碗 就是一个非量名词 意思是 用来维生的工作 在表
示 吃饭的工具 这个意思时它是可量名词 可以说 一个饭碗 两个饭碗 但是在前
一个意思时就不能这么用了 进入到双宾句中的非量名词不多 比如 吃我豆腐 露
我马脚 占我便宜 敲我竹杠 等等 同理 上面的 豆腐 马脚 竹杠 是
非量名词 意思分别是 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便宜 短处 利益 等 这是它们的引
申用法 没有引申用法的时候它们还是可量名词 比如可以说 一块豆腐 两只马脚
一根竹杠
从认知上说 可量名词是有界名词 非量名词是无界名词 虽然只是没有带数量词
这个小小的变化 但是已经足够深深的影响这些双宾句的句法特点了 内向句对虚拟句
的适应性很差 它的强有界性使得它一般都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 直接宾语的数量词也
是表示有界性的一种手段 但是一旦没有数量词以后 句子的有界性无疑会削弱 于是
带非量名词的内向句与一般带数量词的内向句最大的不同在于 它对虚拟句的适应性很
强 我们看下面的例句
37 她迟疑的 又偷偷看了他一眼 就淡然一笑 抛开了这个问题 改天 你请
我和陈樵一起去 你知道吗 陈樵和外文系那个 长发飘飘 颇有进展呢 你应该敲他
竹杠 琼瑶 彩霞满天
38 方雨林立即应道 好啊 我俩也没吃哩 赶紧找个地方吃去吧 马凤山
忙说 两个鬼东西骗我出来 是想敲我竹杠 停车 快给我停车 陆天明 大雪
无痕
上面两个双宾句前有 应该 想 表明这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换句话说 是认知
上的 活动 而不是 事件 不仅如此 它还能突破一般的双宾句的某些限制 叶长
荫 1980 在概括双宾句的特点时说 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可带 了 过 表示附加意
33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义 但一般不能带 着 着 表示动作的持续 不能用于双宾句 其实和 着 意义


有点相近的表示动作进行的 在 等也不能用于双宾句 比如不能说 他在送他一本书
可是 当直接宾语没有数量词时 双宾句可以有表示动作进行的 在
39 痞子..这次你请我..下次我让你请..
开玩笑 我当然听得出来她在占我便宜
但我高兴的是 她说了“下次” 痞子蔡 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增加了一些语法功能的同时 它也会失去某些功能 比如一般不能用助词 了
所以 敲他竹杠 不能说 敲了他竹杠 吃他豆腐 一般不能说 吃了他豆腐
40 因为压力解除 吴君如拍摄杀青戏时又哭又笑 哭的时候 伤心地让梅艳芳
不时在一旁安慰她 笑的时候 又故意偷亲陈冠希 让陈冠希跑去跟导演投诉说吴君如
吃他豆腐 彩排的时候没有这一段呀 广州日报 2002 年 1 月 15 日
即使像上面的双宾句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它也是描述不久以前发生的事情 很难描
述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 比如不能说 他去年吃我豆腐 如果一定要用 了 怎么办
呢 可以加动量词 比如
41 他吃了我三次豆腐
42 他敲了我三次竹杠
这样同时也就可以描述很久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了

4.5 VN1 的 N2 与双宾句

对于 吃了他三个苹果 这样的句子 有的学者认为是单宾句 他们这样认为的前


提 是觉得 吃了他三个苹果 和 吃了他的三个苹果 我们记作 VN1 的 N2 没
什么差别 而另外有些学者 虽然觉得这样的句子可以分析为双宾句 但他们并不认为
这是唯一`的选择 分析为单宾句也未为不可 这种两可的观点也有将上面说的将两种类
型的句子混为一谈的倾向
陈平 1987 解释了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语义概念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
各类名词性成分的语法特点 他将名词性成分分为七种 在讨论名词性成分定指的问题
时他指出 名词性成分定指不定指的区别在语言形式上由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是成
分本身的词汇表现形式 即七种形式 其次是成分所带定语的性质 第三是成分的句法
功能 其中后两种因素只对七种里面的两种 即 D E 类 起作用 两端的格式不受它
们的影响 他所说的 E 类就是 数+量+名 格式 在所带定语方面 限定性定语起着
增强定指性质的作用 限定性越强 越具体 该名词性成分的定指性也就越强 在句
法功能方面 双宾语结构中的远宾语有由不定指格式的名词性成分充当的强烈倾向
以此来审视 VN1 的 N2 句式与双宾句我们就会发现 虽然双宾句中两个宾语之
间有潜在的领属关系 但句法功能决定了直接宾语还是倾向于不定指的 而在 VN1 的
N2 句式中 加了 的 将这种领属关系突显化了 N1 作为领属性定语起着增强定指
的作用 因此 在双宾句中 数+量+名 突出的是他的记数功能 强调数量 而在 VN1
的 N2 句 由于领属定语的存在 记数功能被抑制了 突出的是它的指代功能 强调的
是领属关系 从句式转换就可以看出来
43 我一共听了他两节课 *我一共听了他的两节课
44 *你听了谁两节课 你听了谁的两节课
34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45 你听了他几节课 *你听了他的几节课
一共 的语义是指向数量词的 所以可以用于双宾句 而不能用在 VN1 的 N2 句
中 由于双宾句强调的是数量 所以可以根据数量提问 而 VN1 的 N2 句强调领属
所以可以就领属语 他 提问 反之则不行 因此这两种句子看起来差不多 实际上有
差别 下面的例子更可以支持我们的观点
46 小奥尼尔 他在世锦赛上吃了姚明的一个大帽 在上个月的中美对抗赛最后
阶段 他一心想在姚明头上扣一个 但没有成功 南方日报 2002 年 10 月 28 日
47 姚明首发出场 刚开场投篮不中 接着又就吃了罗宾逊一个大帽 3 分钟后
弗朗西斯跳投不进 他抢下进攻篮板球后勾手投篮得到两分 2 分钟后姚明接弗朗西斯
妙传 大力扣篮将比分反超 搜狐新闻 2003 年 1 月 24 日
第一个句子是说在姚明没有去 NBA 以前 NBA 十恶人 扬言要给姚明一些颜色看看
此时对于这些 NBA 球员来说 被非 NBA 球员盖帽是奇耻大辱 一个 都不允许 而且事
情已经过去 所以第一个句子加了 的 强调是 姚明 这个新秀而非别人的 突出的
是领属者 姚明 而在第二个句子中 情况就不同了 这里比赛还在进行中 在报道比
赛进程时显然要突出数量的累积 现在有几个 几分钟后又有几个 强调数量所以不用

当然 双宾句的这种计数功能在两个条件下会受到抑制 一个是数词为 一 的时
候 另一个是数词为 几 这样表不定量的词语的时候 如
48 他叮嘱了我几句
此时 双宾句不是为了强调数量 只是为了表示 有界行为

4.6 韵律对论元的限制

综合上面的描述我们发现 双宾句的主语和间接宾语一般都是人 主语的音节理论


上可以比较长 但在实际运用中 很长的主语不多 间接宾语的音节一般都比较短 而
且大多数时候是代词 对于主语我们还可以说 因为主语是旧信息 所以一般都比较短
但是间接宾语的信息度肯定小于主语 为什么间接宾语也比较短 而且在音节上更受性
质呢
冯胜利 2000 讨论了汉语的韵律结构及其对句法构造的制约 他指出 汉语是以
动词为中心来建立正常重心范域的 在确定句子的正常重音时 先以最后的主要动词为
中心确定韵律范域 然后从左到右把正常重音指派到该范域的最后一个成分上 他把韵
律上的 弱读 重读 词汇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排成一个等级系列
代词<定指名词< 几个 N < 两三个 N <定数名词
某一处句法位置应根据自己被指派的重音的情况选择读音轻重相对应的词汇形式 他
用这一规则解释了 动+宾+量 的格式结构中宾语必须定指的原因 结合他的理论来研
究双宾句 我们可以看到 由于主要动词后面只能有一个重音 宾语是动词支配的直接
对象 所以通过动词指派的重音首先要落在与动词邻接的宾语上 而从 4.5 我们可知
双宾句是一种强调数量的句式 而当直接宾语有数量词时 必须要占有一个重音 但是
间接宾语更靠近动词 按一般规律 它应该被动词指派重音 于是这就形成矛盾了 解
决的办法一定是去掉一个重音 于是间接宾语就采取代词 指示代词+名词 的形式
因为这些形式趋向于弱读的 而当有时候间接宾语的音节很长时 比如例 25 里 灌
35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了那个要去石河子服役的家伙一杯 间接宾语有 12 个字之多 这样它必然要负载重音


于是直接宾语必须做出让步采用数词 一 这样的弱读形式 非量名词做直接宾语时没
有量词 而间接宾语还是代词 那么是不是动词后面就没有重音了呢 不是 非量名词
做间接宾语时都是不定指的 在重读等级上排在中间 所以仍然可以被指派重音 因此
和总的规律并不矛盾

36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结论和余论
5.1 二价动词能够构成双宾句无疑是属于一种增价现象 它表明 二价动词在语言的
动态使用中会产生本身词汇层面所未曾规定的性质 这对我们的研究和方法论很有启发
从动词词汇语义本身出发去研究动词及其相关的句式是必要的 但是 仅仅停留在静态
的层面显然还不够 它不能解释很多语言在动态使用中的情况 现在 很多对动词的分
析还满足于语义特征分析法 这种方法论值得商榷 一般来说 对语义的切分是不能穷
尽的 这不象音位的切分 一种语言中的音位是可以穷尽的 所以布拉格学派在这个领
域大获成功 而仿照此而创立的义素分析法在现在却被证明是失败的 所以从静态语义
入手不是不可以 关键我们要看到它的缺陷 它不利于使语法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 我
们觉得 相对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法 句式语法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因为一种语言
中的句式一般是可以穷尽的 这可以尽最大的可能来概括语言现象 而好的语言理论追
求的就是更大的概括面和更大的解释面
5.2 以前人们讨论 王冕三岁上死了父亲 时 对这种一价动词的论元增容现象觉得
不可理解 大家都对这个现象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袁毓林试图通过名词的配价来解释
他认为 父亲 是个一价名词 论元增容是名词的配价要求造成的 这样的观点似乎还
可以商榷 我们看下面的句子
我们家荒了五亩地
我们家死了一只猫
我若死掉祖父 就死掉我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 好像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 爱 和
温暖 带得空空虚虚 萧红 祖父死了的时候
如果按他的解释的话 一价名词的范围还要扩大 可能数量将异常庞大
我们看到 由领属关系导致的论元增容在现代汉语中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上面举
的例子就是由于领属关系导致的论元增容 它们都是领主属宾句 被 字句和 把 字
句也存在这种现象 比如
张三被李四打断了一条腿 被 字句
张三把李四打断了一条腿 把 字句
加上本文讨论的双宾句 我们发现 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如何从领属关系的角度去研
究这些增容现象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比较新的课题

37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附注
[1] 按陆俭明的办法 固然可以检测很多句子 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遗漏 就是像 他泼了我一身水
这样的句子无法用这样的方法了 因为这样的句子里面 一 有 满 全 的意思 很难用 一共/
总共 修饰
[2]有的人所说的动词的 句法价 和 语用价 也有这个意思 这种区分有点象我们对句子成分和
句法成分的区分 一下门 在静态或中性的语境中不能说 但是在 他连一下门也没有敲 就可以
说了
[3]像 我们成立了一个俱乐部 里的 成立 后的 俱乐部 似乎是结果论元 但不能构成双宾句
好像很矛盾 我们认为 这里的 成立 不是二价动词 是一价动词 可以说 我们的俱乐部 成
立了 显然 这种用法还是由于领属关系导致的论元增容造成的
[4] 如果这个句子里的 他 是虚指的话 这个句子可以说 但是这时这个句子是一个愿望句 不
是一个祈使句
[5]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 离心 向心 是和位移有关的概念 和结构主义语言学所说的 离心结
构 向心结构 不是一回事 请注意区分
[6]这里打一个问号是因为有的弱外向动词被看作二价动词 比如下文的 安排 等
[7] 留 一般被认为是二价动词 表 遗留 意思时是弱外向动词 表 保留 意思时是内向动词
[8]这涉及到双宾句的隐喻问题 需要专文讨论
[9]这里的 吃 不是吃东西的意思 而是 遭受 承受 的意思
[10] 参看朱德熙 1982 51 页
[11] 由于没有数量词 带这样的直接宾语的双宾句就不是典型的双宾句了 所以有人认为这些不是双
宾句 因此本文也不打算详细讨论

38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参考文献
贝罗贝 1986 双宾句结构从汉代到唐代的历史发展 中国语文 第 3 期
陈昌来 2002 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 学林出版社
陈建明 1986 现代汉语句型论 语文出版社
陈 平 1987 释与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 中国语文 第 2 期
陈 平 1991 现代语言学研究 理论方法与事实 重庆出版社
陈 平 1994 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 中国语文 第 3 期
陈信春 1979 汉语 双宾语 小议 河南师大学报 第 6 期
程 工 1995 评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 国外语言学 第 3 期
崔承一 1983 给 字和它的宾语 延边大学学报 第 2 期
戴浩一 1990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 国外语言学 第 4 期
邓守信 1984 汉语及物性关系的语义研究 台湾学生书局
范 晓 1991 动词的 价 分类 语法研究和探索 四 北京大学出版社
范 晓 1996a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范 晓 1996b 动词的配价与句子的生成 汉语学习 第 2 期
范 晓 2000 关于动词配价研究的几个问题 配价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 语文出版社
范晓 杜高印 陈光磊编著 1987 汉语动词概述 上海教育出版社
范晓 朱晓亚 1998 三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 汉语学习 第 6 期
方 梅 1993 宾语与动量词语的次序问题 中国语文 第 1 期
冯胜利 1997 汉语的韵律 词法与句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胜利 2000 汉语韵律句法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符达维 王陪硕 1991 关于 双宾句 的基点探讨 语言文字学 第 2 期
高元石 1996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 辽宁大学出版社
龚千炎 1983 由 V 给 引起的兼语句及其变化 中国语文 第 4 期
古川裕 1997 谈现象句与双宾句的认知特点 汉语学习 第 1 期
顾 阳 1994 论元结构理论介绍 国外语言学 第 1 期
顾 阳 1998 试论汉语双宾语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特征 第十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
顾 阳 1999 双宾语结构 载徐烈炯主编 共性与个性 汉语语言学中的争议 北京语言文化
大学出版社
韩根东 1983 数量词做宾语或补语的问题 天津大学学报 第 5 期
韩景泉 1995 空语类与汉语空位宾语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第 5 期
郝志伦 1990 古汉语双宾结构辨析 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 第 4 期
何晓炜 1999 双宾语结构的句法研究 现代外语 第 4 期
胡 华 1995 V+N1+N2 的语义关系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第 4 期
胡裕树 范晓 1995 动词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
胡裕树 范晓 1996 动词研究综述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胡竹安 1960 动词后的 给 的词性和双宾语问题 中国语文 第 5 期

39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黄灵红 1999 汉语双宾语句生成的句法语义问题 浙江师大学报 社科版 第 2 期


贾齐华 1985 古代汉语双宾语浅识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第 3 期
贾庆阁 1988 兼语式研究述评 语言文字学 第 5 期
江瑞娟 1983 古代汉语双宾式初探 九江师专学报 第 3 期
金 岩 1997 朝汉双宾句比较 汉语学习 第 4 期
亢世勇 1997 双宾动词语法特点分析 延安大学学报 第 3 期
李临定 1984a 动词的宾语和结构的宾语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 3 期
李临定 1984b 双宾句类型分析 语法研究和探索 二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临定 1986 现代汉语句型 商务印书馆
李临定 1990 动词分类研究说略 中国语文 第 4 期
李讷 汤普森 1983 汉语语法 台湾文鹤出版社
李淑静 2001 英汉语双及物结构式比较 外语与外语教学 第 6 期
李兴亚 1980 宾语和数量补语的次序 中国语文 第 3 期
李宇明 1996 领属关系与双宾句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 3 期
李载霖 1983 双宾结构琐议 东北师大学报 第 4 期
廖军固 1981 试探双宾语句的性质和范围 语言文字学 第 12 期
刘丹青 2001 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类型学考察 中国语文 第 5 期
刘月华等 2002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商务印书馆
卢 建 2002 影响予夺不明双宾句语义理解的因素 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第 11 届年会论文
陆俭明 1988a 双宾结构补议 烟台大学学报 哲社版 第 2 期
陆俭明 1988b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 语法研究和探索 四 语文出版社
陆俭明 2002 再谈 吃了他三个苹果 一类结构的性质 中国语文 第 4 期
陆仁昌 1982 关于双宾语句式的几个问题 安徽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2 期
鲁川主编 1994 动词大词典 中国物资出版社
吕庆业 1995 试论古汉语的双宾结构 语言文字学 第 2 期
吕叔湘 1979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980 现代汉语八百词 商务印书馆
吕冀平 1983 汉语语法基础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马乃田 1991 双宾语句中动词意义及其他 济宁师专学报 第 4 期
马庆株 1983 现代汉语的双宾语构造 语言学论丛 第十辑 商务印书馆
马庆株 1990 数词 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 中国语文 第 3 期
马庆株 1992 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孟 琮 1999 汉语动词用法词典 商务印书馆
潘国钦 1992 古汉语双宾语的结构与辨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期
齐沪扬 1995 有关介词 给 的支配成分省略的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第 4 期
全裕慧 2002 汉英 S+V+O1+O2 句式对比及汉语教学 汉语学习 第 3 期
沈家煊 1991 语言研究中的认知观 国外语言学 第 4 期
沈家煊 1993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1 期
沈家煊 1994 R.W.langacker 的认知语法 国外语言学 第 1 期
沈家煊 1995 有界 与 无界 中国语文 第 5 期
沈家煊 1999a 不对称与标记论 江西教育出版社
沈家煊 1999b 转指 与 转喻 当代语言学 第 1 期
40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沈家煊 1999c 在 字句和 给 字句 中国语文 第 2 期


沈家煊 1999d 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 语言文字学 第 2 期
沈家煊 2000a 论 偷 和 抢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 1 期
沈家煊 2000b 句式和配价 中国语文 第 4 期
沈家煊 2001 语言的 主观性 和 主观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4 期
沈 阳 1994 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阳 郑定欧主编 1995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阳主编 2000 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语文出版社
史有为 1992 呼唤柔性 汉语语法探异 海南出版社
束定芳 2000 隐喻学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施关淦 1981 给 的词性及与此相关的某些语法现象 语文研究 第 2 期
宋玉柱 1996 论 准双宾语句 现代汉语语法论集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孙维张 1981 动词的 得 失 与双宾语 汉语学习 第 2 期
汤廷池 1977 国语的双宾动词 国语语法研究论文集 台湾学生书局 1996 版
汤廷池 1978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国语语法研究论文集 台湾学生书局 1996 版
王大伟 1997 关于 双宾语及物补足关系 外国语 第 3 期
王冠军 1986 古汉语双宾结构再认识 天津师大学报 第 1 期
王惠迪 1997 动宾式动词+宾语 规律何在 语文建设 第 8 期
王希杰 华玉明 1984 动宾组合带宾语 中国语文 第 6 期
汪国胜 2000 大冶方言的双宾句 语言研究 第 3 期
汪少华 2002 概念合成与隐喻的实时意义建构 当代语言学 第 4 期
吴竞存 候学超 1982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向 若 1960 关于 给 的词性 中国语文 第 2 期
谢之君 2002 图示隐喻与语义互补模式 评 Persson 的隐喻语义观 外国语 第 2 期
邢福义 1960 谈一种宾语 中国语文 第 12 期
邢福义 1984 关于 给给 中国语文 第 3 期
邢福义 1996 汉语语法学 东北师大出版社
邢 欣 1984 论兼语式的深层结构 语言文字学 第 3 期
邢 欣 1995 兼语动词和非兼语动词的区别 中国语言学报 第 1 期
徐 峰 1998 三价动词研究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徐 杰 1999 打碎了他四个杯子 与约束原则 中国语文 第 3 期
徐得楠 1988 双宾同指与双宾异指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 2 期
徐盛恒 2001 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3 期
杨成凯 1996 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辽宁教育出版社
杨欣安 1960 说 给 中国语文 第 2 期
杨 因 1981 论 我喜欢他老实 的句型归属 兰州大学学报 第 4 期
叶长荫 1980 论 双宾句 北方论丛 第 5 期
余志鸿 1983 试论汉语里的双宾语 语文论丛 第 2 期
袁晖 戴耀晶 1998 三个平面 汉语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 语文出版社
袁明军 1997 与 给 字句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 语言研究论丛 第 7 辑 语文出版社
袁毓林 1995 词类问题的家族相似性 中国社会科学
袁毓林 1998 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
41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袁毓林 2002 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 世界汉语教学 第 3 期


袁毓林 郭锐主编 1998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 第二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保乾 1995 浅谈双宾句的被动变换 泰安师专学报 第 2 期
张斌 胡裕树 1955 谈宾语 汉语语法研究 商务印书馆 1989 版
张伯江 1998 名词的指称性质对动词配价的影响 载袁毓林 郭锐主编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
第二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伯江 1999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 中国语文 第 3 期
张伯江 2000 论 把 字句的句式语义 语言研究 第 1 期
张伯江 2002 施事角色的语用属性 中国语文 第 6 期
张伯江 方梅 1996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古荣 1986 古汉语双宾语结构的特点 西南民族学院 第 2 期
张国宪 2001 汉语双宾句结构式的类型学考察 第一界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 新加

张国宪 2002 双宾语结构式的语法化渠道与 元 句式语义 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第 11 届年会论文
张国宪 周国光 1997 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 汉语学习 第 2 期
张 敏 1998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 宁 1998 双宾语句义类型学探索 第十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探讨会
张 宁 2000 汉语双宾语句结构分析 载陆俭明主编 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山
东教育出版社
赵金铭 1992 我唱给你听 及相关句式 中国语文 第 1 期
赵丕杰 1986 谈使动双宾结构和为动双宾结构 张家口师专学报 第 2 期
赵元任 1968 汉语口语语法 吕叔湘译 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
周国光 1996 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 汉语学习 第 1 期
朱德熙 1979 与动词 给 相关的句法问题 方言 第 2 期
朱德熙 1988 包含 给 的复杂句式 中国语文 第 2 期
Dowty, D. 1991 Thematic Proto-role and Argument Selection. Language,67.3.
Goldberg, Adele E. 1995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eech, Geoffery 1983 Semantics , Penguin Books.中译本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 年出版
Lynne Cameron, and Graham Low 1999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Taylor, John R. 1989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年
Zhang, Niina, Ning 1998 Argument interpretations in the 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 Nordic Journal of
Linfuistics,21,179-209.

42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附录
挨 挨了他两顿骂 安 安五组三个人/医生安了他五个假牙/安他一个罪名 熬 熬过我们家
两种绿豆 掰 掰了我一点面包 摆 他摆出了我两个缺点 摆脱 他摆脱了公司很多
事物性的工作 绑 绑了他一个死结 包 包了这本书三层纸/他包我三个月的时间/他包了
这趟火车三个车厢 包围 包围了敌人两个据点 剥 剥了他两件衣服 保留 保留了
毛泽东两本日记 抱 他抱走我一摞砖 报销 学校报销了我两万块的医药费 暴露 这
暴露了我们两方面的问题 表现 这表现了我们两方面的不足
表演 我们一共表演了马季五个经典的相声 背 他背走了我两个背包
剥削 剥削了我们无数的钱 驳斥 驳斥对方两种错误的论调 布置 布置我们五道题
擦 擦了他两块玻璃 猜 他猜出了我五道灯谜 裁 裁了我两尺布/公司裁了我们二十万元
的预算 采 采了我家两朵花 采购 采购了我们五十万斤苹果
采纳 采纳他两条意见 采用 采用他们两种新工艺 参观 参观他两处别墅
参加 参加了学校两个社团 参考 参考了我两篇论文 藏 他藏了齐白石五幅画
操心 操心孩子两件事 操纵 他操纵过我们十种纺织机 测 测了他两次体温
测量 测量了王家三块地 测验 这次学校测验了我们三门课
插 插他们班三个学生 差 差我五百块钱 铲 铲了他几锹沙子
尝 尝了他两道菜 偿还 偿还了他两百元 唱 唱了沙家浜两个片段
抄 抄了我两道题/抄了他们村五户人家 抄写 抄写了马克思两条格言
炒 炒了分公司五个工人 扯 扯了我的衣服三个口子 撤 撤了他两件展品 撤消 撤
消了他们几个不合理的命令 称 称了他两斤鸭梨
盛 盛碗里三条鱼/盛我一碗汤 冲 洪水冲了大坝两个洞
抽 抽了我两张大团结/抽了我们单位五个干部/抽了我两根烟 除 除了桃树很多虫
锄 锄了王奶奶家两亩地 处理 处理一班五个人
传 传了他两手好球/传了他一手好手艺 传达 传达了党中央两个文件
传染 他传染了我两种疾病 吹 吹灭了我两根蜡烛 刺激 刺激他两根大脑神经
存 存冰箱两条鱼 搓 搓了我两件衣服

43
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

后 记

手中捧着这本小册子 心中百感交集 如果说我还有什么要说的 那一定是感谢的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张谊生先生 能够在硕士期间遇到张老师 是我一生的幸运
张老师学识渊博 学风严谨 平时对我们要求极为严格 每篇作业 从选题到文章的布
局 修改甚至是文章的写作格式 他都指导得非常细致 这也使我们受到了严格的专业
训练 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其次要感谢齐沪扬先生 齐老师可说是我的第二个导师 能够直接聆听他的教诲
是我的荣幸 有时候 他不经意的一句话 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灵感 两位导师的风格
各不相同 相得益彰 让我们受益匪浅
感谢范开泰先生和陈昌来先生 以及语言所的各位同学 感谢他们平时对我的关心
和帮助
还要特别感谢武滕升和武滕裕美子夫妇 感谢他们对我的鼓励和帮助 虽然他们不
太懂语言学 但他们让我深深体会到友谊无国界的道理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 我想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 家庭都是最坚定的依靠
请让我对所有关心过我的人致以深深的祝福

4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