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2

国际汉语教育学院研究生课程作业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课程期末作业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课程名称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任课教师 何 姗
年 级 23 级汉教硕士
姓 名 丽塔
学 号 2325150005
得 分

教师评语:

1
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两个跨文化交际案例,深入探讨了不同文化下的刻板印象
和“面子”理论对沟通的影响。在这两个例子中,展示了俄罗斯文化和中国文化
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初是基于外国人对俄罗斯文化的刻板印象。俄罗斯一方的目
标既是证明现有的刻板印象并不适用于整个俄罗斯民族,同时也是保护中国一
方的面子,这些刻板印象被用来讽刺或误解。这两个例子展示了在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中保持平衡和对不太熟悉的文化表现出尊重的重要性。这可能导致有效的沟
通,文化经验的交流以及每个参与者意识的拓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俄罗斯文化、中国文化
(一) 案例一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认识的一位朋友身上,她目前正在北京的一所大学学习。
她是一位俄罗斯女孩,来到中国接受教育,她在一个为外国学生设立的班级学
习,他们的老师是有经验和资历的中国教师。有一天,她上了文化课,老师要求
全班同学分享各自在自己国家通常如何度过休闲时光。我的朋友分享说,他们经
常全家一起出去郊游,带着帐篷,办起野餐。提到车时,她使用了“坦克”这个
词,这是中国汽车的一种品牌,最近在俄罗斯很受欢迎。在下一课上,老师布置
了一项任务,要求把他们的讲述文字化并添加照片。我的朋友完成了任务,在下
一节课上把照片交给了老师,展示了他们家庭休闲的情景。老师看到照片上的车
并不是真正的坦克时,感到非常惊讶。在这个瞬间,老师说:“我还以为你说的
是真的坦克呢!”这时,我的朋友也感到很吃惊……一个有着丰富经验和知识
的老师,居然对于俄罗斯人不是开坦克而是开真正的汽车感到惊讶。然而,我的
朋友并没有表现出她也对这样的反应感到吃惊,他们只是和老师一同轻松地笑
了起来,然后继续了他们的谈话。
(二) 案例二
在我的生活中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有一天,我的泰国朋友邀请我与她和她
的前老板一起共进晚餐,她的前老板是一位中国人。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很少
饮酒,通常只是一点点啤酒,而且通常是与我很熟悉的人在一起。于是我们来到
了这顿晚餐,当老板得知我来自俄罗斯时,立刻给我们两个点了伏特加,理由
是如果你不喝伏特加,就不能算是俄罗斯人。当然,这让我有点困扰,我不知道
该怎么办。一方面,我绝对不想喝伏特加(因为我知道这对身体非常有害,而且
我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另一方面,我也不想伤害朋友的老板,以免
不仅自己难堪,还会让她受影响。在沉默了几秒钟后,我想到了一个聪明的主意
- 我编造了一个故事,说我对酒精过敏。这样一来,我既没有伤害自己的健康,
又为拒绝与老板喝酒提供了一个非常尊重老板的面子的理由。这个小聪明没有破
坏我们的晚上,大家都满意而且保持了尊严。
(三) 案例分析
俄罗斯文化和中国文化存在于独特的历史、地理和社会文化条件之下,使它
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两种文化都富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包括各
种各样的文化要素,其中一些从古代就一直存在,直到今天仍然很重要,而另
一些是一次性的,已经失去了它们的实际意义,变成了不过是刻板印象和偏见,
与现实情况无关。

2
这两个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在当代世界,关于其他文化代表的刻板印象仍然
有多么强大。首先,让我们给出“刻板印象”这个概念的定义。刻板印象是对人
事件、事实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等的简化看法,作为认知模式,有助于人们在世界
和社会中适应。刻板印象对人类心理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人们倾向于不用每
次对发生的事情做出完整的感觉和经历的反应,而是将它们归类到他们已知的
范畴中。放弃刻板印象需要人们不断保持注意力的紧张状态。
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遇到了关于俄罗斯人的民族刻板印象。民族刻板印象
是某个民族群体的模式化且极其稳定的形象,易于传播给该群体的所有成员,
通常是不准确或扭曲的,尽管其中包含一些真实的成分。在其他文化中,已经形
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即在俄罗斯人不喝水,而是喝伏特加,而且他们在街上要
么开坦克,要么骑着熊。这些说法与现实毫不相符,但它们已经牢牢地根植在从
未去过俄罗斯或与俄罗斯人互动过的外国人的思想中。
由于缺乏互动,一旦形成了某种刻板印象,它可能会长时间存在,因为它
不会在意识中被反思:它会被视为一种客观存在,很少接受重新思考。正是因为
这个原因,即使是受过教育的人,如老师或老板,他们的头脑中也存在着“植
根深深”的刻板印象,很难摆脱。
然而,当你与外国人交往时,我认为成功的交流不仅需要掌握外语,还需
要从真实性或不真实性的角度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中各种民族和文化刻板印象,
这在重构对他国世界的看法方面非常重要。与其他文化互动时,还重要的是刻板
印象不能被视为最终的结论,而应该基于进一步的观察和与真实人的交往经验
进行验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有效的交流!
接下来,我们在这两个例子中遇到的另一个概念是“面子”。关于“面子”
有几种理论。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 Ting-Toomey 的理论,将“面子”定义为
“在沟通关系中参与者共同建构的人的形象或在沟通中确定的身份”。Ting-
Toomey 将“面子”定义为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传达的个体积极形象的感觉。
她还引入了“面子管理”(facework)的概念,这代表了选择用于自我表达、支
持自己积极形象以及支持或挑战他人积极形象的沟通行为模式。让我们从跨文化
交际的角度来看待“面子”,因为这会解释两个例子中发生的情况。根据 Ting-
Toomey 的说法,跨文化交际被定义为在参与者之间达成关于身份的“协议”的
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跨文化能力被理解为在争议情境中“以合适而有效的
方式使用知识、理解和交际技能,其核心是身份”。因此,能力被理解为在交流
过程中“保持自己的面子”并“保持对方的面子”。
一系列关于“保持面子”策略的跨文化研究表明,选择某种策略可能是文
化上的(Oetzel,Garcia,Ting Toomey,2008)。例如,Oetzel 提到,集体主
义者更倾向于在沟通中“维护共同的面子”,而更个体主义文化的人更倾向于
“保持自己的面子”。由于中国社会可以被归类为集体主义社会,因此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将讨论在与你身份地位更高的人交往中“维护共同的面子”,尤其
是在上述两个例子中,老师和老板是社会中地位较高且声望较高的人,对他们
来说“失去面子”会特别痛苦和尴尬。而对比他们地位较低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看到他们佩服的人受到伤害,他们也很难受。因此,与他们交往时,首先关心的
是他们的“面子”,以免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从我的朋友和我
“保持面子”的角度,对老师和老板进行礼貌的沟通,不注意他们的基于对俄
罗斯的刻板印象错误的判断,或者在第一种情况下,将其变成一次笑话,而在
第二种情况下,以一种尊重的理由礼貌地拒绝。这样,这些情况对任何人都没有
3
留下不愉快的感觉,并且没有取消进一步交往的可能性。因此,这种“面子管
理”可以成为发展交际技能和跨文化能力的有效工具。
总体而言,当不同文化之间发生互动时,每个参与者都应意识到这是一项
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和理解的共同工作。首要任务是要欣赏文化特色的多样性,
将其视为互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要记住,对于另一种文化来说,可
能看似奇怪或不寻常的东西,可能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并对该文化具有重要的
价值。因此,需要对这种差异保持宽容和灵活性。避免基于刻板印象或偏见做出
判断,并对适应和变化持开放态度,这是建立富有成效的互动关系的关键。
此外,当参与文化互动时,双方都应该意识到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在这个
过程中,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传统、习俗和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对方文化
的基本方面将使互动更加顺畅和深刻。

参考文献
1. 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
外语教学,2002,(10).
2. 张爱琳,跨文化交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 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04(5):113-115.
4. 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5. Brown P., Levinson S.C.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6. Davis.LDoing Cultu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87-
217.
7. Липпман У. Общественное мнение /
Пер. с англ. Т. В. Барчунова, под ред. К.
А. Левинсон, К. В. Петренко. – М.:
Институт Фонда «Общественное мнение»,
2004.
8. Ting-Toomey S. Translating conflict face-negotia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07.
9. Пикулева О.А. Самопрезентация
личности в процессе социальн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 Вестник Санкт-
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Политология.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2005. Nº 1. С. 85-91.
10. Мединский В. Р. Война: мифы СССР.
1939-1945. М., 2011. С. 658.

4
11. Лебедева Н. М. Этническая и кросс-
культурная психология. М.: МАКС Пресс,
2011.
12. Yuval Harari: Why Did Humans Become The Most Successful
Species On Earth? // https://www.npr.org/transcripts/468882620
13. Мединский В.Р. Мифы о России.
Эксклюзивное издание. М., 2017. См.:
https://www.labirint.ru/books/405888/
https://www.labirint.ru/authors/51994/

5
海外的中国故事
俄罗斯和中国是邻国,我们两国之间有着超过三千公里的共同边界。在这样
的地缘政治条件下,俄罗斯和中国必然会建立起相互关系,而且对双方都有利
的关系是可取的。如今,俄中关系达到了新时代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互信的最高
水平。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不断扩大和加深,而且在两国之
间做出了一系列的国际决策。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经济合作之外,文化交流也是
必要的。毕竟,俄罗斯文化和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只有通过相互理解才能实
现成功的合作。
显然,中国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俄罗斯老百姓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
多中国制造的商品,新的供应中国美食的餐馆也纷纷涌现,而在许多学校里,
中文语言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英语。普通居民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一点,因此作者
觉得有必要在他的朋友和熟人中进行一项调查,了解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注意到
了中国文化对他们自己生活的影响。 调查的题目是«中国文化和经济对俄罗斯社
会的影响»。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俄罗斯公众对中国文化和经济在他们社会中的影
响的看法,以获取广泛的观点和意见,并了解他们对俄中关系未来的发展有什
么想法。
调查历时两天,共有 55 人参与:其中 52 人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境内,1 人居
住在不同的国家,1 人在泰国,1 人在塔吉克斯坦。然而,所有这些人都持有俄
罗斯公民身份,都可以作为俄罗斯公民对过去几年内自己国家与中国的互动发
表意见。

6
7
从受访者的年龄来看,最大的年龄组是 18 至 30 岁(29 人),其次是 30 至
45 岁(21 人),45 岁以上群体(4 人),以及 10 至 18 岁(1 人)。首两个年龄
段非常重要,特别适合这项调查,因为 18 岁到 45 岁的人对社会上的社交生活
最感兴趣,他们对世界和自己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也会有一定的意见,因此能
够最准确地追踪反映出来其他文化如何融入自己的文化。

8
9
了解受访者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也非常重要,无论他们自己是否去过那里,
或者至少愿意去那里访问。调查结果显示,43 人没有去过中国,但一直很想去,
7 人去过一两次,3 人没有去过且一般不愿意去,有 1 人居住中国也有 1 人去过
中国很多次。

10
11
下一个问题与调查主题直接相关,即受访者如何评价中国文化对俄罗斯社
会的影响。 26 人持积极态度,26 人持中立态度。只有 1 名受访者对此持消极
态度,2 名受访者不知道它如何表现,也没有注意到它。

12
13
当被问及俄罗斯日常生活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时,大多数受访者(30 人)提
到了中国美食,其次是语言(11 人)。中国艺术品和中国商品(包括汽车工
业)并列第三位。这个问题反映出中国菜在俄罗斯确实越来越受欢迎,最近越来
越多的中国餐馆开业,人们在想吃点异国风味的东西时经常会来那里。

14
15
接下来是关于汉语的问题,受访者是否学过汉语,或者至少是否曾经对汉
语感兴趣。 40 人从未学过汉语并且普遍对学习汉语不感兴趣,9 人想开始学习,
6 人已经有学习汉语的经验,其中一些人仍在学习汉语。

16
17
尽管相当多的受访者没有学习过也不愿意学习中文,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仍
然有朋友学习过该语言。 30 人至少有 1-2 个熟人学习中文,9 人学习汉语的朋
友不多,2 人朋友很多,14 人根本不了解其情况。这个问题让我们知道,汉语在
俄罗斯普遍流行,如果一个人自己不学汉语,他很可能至少有一个朋友会学习
它。

18
19
下一个问题是选择题,涉及俄罗斯公民学习汉语的哪些方面有用。最受欢迎
的答案是商业潜力(43 人)和旅行潜力(46 人)。其次最受欢迎的答案是关于
劳动力市场的优势(29 人)和对中国文化的更好理解(28 人)。最不受欢迎的
答案是关于更好地了解地缘政治背景(14 人),这反映出人们通常需要汉语来
工作或作为一种爱好,而没有多少人想用它来了解邻国的地缘政治局势。

20
21
继语言之后,中国文化的下一个重要元素是美食。大多数受访者(27 人)
很少或从不吃中国菜。25 人偶尔吃中国菜,3 人经常吃。这样的结果对于俄罗斯
的现实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中国菜与俄罗斯菜有很大不同,而且味道往往
不是最熟悉的,再说通常只能在餐馆里吃,再加上价格不是很便宜,所以普通
公民很少能吃得起。

22
23
接下来,调查参与者被问及他们使用中国商品的频率。大多数人(31 人)
每天都使用中国产品,少数人(18 人)有时使用它们,极少数人很少或从不使
用它们。还有一定比例的人(5 人)不关注生产国。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商品已经牢牢地走进了俄罗斯民众的日常生活,几乎每天都伴随着他们。

24
25
下一个问题是开放式的,参与者被要求列出哪些中国商品每天伴随着他们,
最受欢迎的是服装、家居用品、家用电器、手机、汽车。可见,现在俄罗斯很多东
西都与中国出口挂钩,特别是生活必需品。

26
27
除了影响一个国家态度的物质因素外,还有人等无形因素。因此,下一个问
题是受访者是否有中国朋友或同事,以及他们如何影响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事实
证明,大多数受访者与中国居民没有直接接触,而接触过的受访者对中国居民
和国家的印象却异常好。

28
29
最后两个问题是关于受访者对当前和未来俄罗斯与中国互动的态度。大多数
俄罗斯人(36 人)对此持积极态度,18 人持中立态度,只有 1 人对此持消极态
度。
看看受访者对未来几年中俄合作所带来的俄罗斯社会变化的预期答案是很
有趣的。所有答案都承认合作将进一步发展并带来特定结果,例如:
1、在俄罗斯,由于跟中国经济合作密切而工作的前途光明,学习汉语的人
数将会增加。
2、市场上将出现更多来自中国的商品和有竞争力的企业,例如汽车企业。
3、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将会增强
4.未来,为了发展旅游业和国际商务,移民政策相互简化(可能免签证)。

30
31
调查显示,俄罗斯民众注意到中国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大多数人对两国合
作持积极态度,甚至看到了这种合作的前景,表示认同,并愿意为其实施做出
贡献。

3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