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論司琴

蘇開儀

昨天服務了兩台美國主教團會議的平日彌撒中的音樂,感覺:「能跟教友
音樂家們一起合作,是天主最大的恩賜,也是音樂家們侍奉上主的最好禮
物!」因為腦袋常常思考和揣摩禮儀中的音樂,種種經驗都體驗到「能侍奉
(親近)上主就是智慧的開始!」常跟教友們重複討論的一個題目:「負責禮
儀音樂的職務中,哪一項最重要?」就以團隊合作的原則和目前教會內的情形
來看,討論的終了,司琴常常是我們彌撒中帶動音樂的最有效職務。如何說呢?

在歐洲培育禮儀音樂人才的課程中,光是司琴一項職務,就包括了:認識
管風琴的構造和原理、學習演奏曲目、即興彈奏和禮儀伴奏等四項。且就禮儀
中司琴的角色來說,它是輔助禮儀的進行和支持詠唱的,在沒有指揮和領唱員
的情況下,司琴也兼負指揮和帶動領唱的作用,所以司琴的職務是非常重要的,
不但要清楚禮儀的結構和意義,樂器的性能、彈奏的技巧和臨場的應變……等
技術和認知,都是一位稱職的司琴該具備的。筆者常常感謝在歐洲唸書時在教
堂實習和服務的經驗,其中一次筆者會銘刻在心的經驗是:在實習的教堂,每
個月第一週星期五的清晨 5:30 是一台紀念亡者的彌撒,當時還是學生的筆者只
知道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巧運用在實務上,經過三個月,負責彌撒的小姐
來跟我說:「開儀,可不可以把速度放慢一些,妳每一次把歌曲彈完了,大家
都還沒翻到歌曲呢!」 舉首一望,真是慚愧!來參加清晨追思亡者彌撒的教友,
都是上了年紀或是撐者柺杖舉步艱難的老人家們,甚至連拿著歌本都會顫抖呢!
這一次的經驗真像是一記巴 掌打在筆者的臉上,不但是沒有服務到大家,更是
自己的驕傲矇蔽了眼睛,沒有看到和體驗到服務對象的需要。所以提醒筆者:
為人服務時,縱然有了知識和技巧,一顆體諒和有愛的心是更重要的!

管風琴是一台壯觀華麗的樂器,每一台機械式的管風琴都是獨一無二手工
製造的樂器,因為要因應教堂或室內空間的大小和氣候環境來做設計,它音色
和音量的變化多端,配稱「樂器之王」的頭銜,所以梵二大公會議會提及「管
風琴和拉丁禮儀」的淵源。然而管風琴的文化(拉丁禮儀文化)並沒有漂洋過
海地深植在台灣,所以台灣的教友並不清楚管風琴的魅力,取而代之的是「電
子琴」和「吉他」的文化!雖很可惜,但是我們也該有智慧地尋找和開發因應
的措施,如增加自己對電子琴和吉他的認識和技巧的應用,或是研究禮儀中樂
器本地化的使用等等。

簡要地談論了禮儀中運用管風琴樂器的意義。學習演奏的曲目,是要增進
對彈奏技巧的運用和練習,也是學習即興彈奏的第一步。「即興彈奏」是司琴
者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雖不是必備,但是非常能促進和輔助禮儀的進行,如
在詠唱歌曲前的前奏、中間的間奏、歌曲後的後奏、配合禮儀動作的音樂或是
靜默祈禱的陪伴等等,讓人知道禮儀仍在進行,而且音樂始終伴隨著眾人的祈
禱祭獻於天主台前等等,然而,要能稱職地實現這些司琴的工作,除了技巧,
也是靈修!學音樂的人都該知道許 多偉大的音樂家,都是從管風琴師或是服務
教會音樂起家的,無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曲家、之後的巴哈、海頓、莫札特、
舒伯特、布魯克?、雷格至梅湘等,音樂的創作就像音樂的即興一樣,有了主題
或是意念,音樂就會衝洩而出,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巴哈、莫札特和梅
湘(其生前在巴黎聖三堂的平日彌撒音樂都是他的即興彈奏)的音樂都是即興
過後再紀錄下來的音符,適用於禮儀,或是再改寫給其他樂器演奏。在歐洲參
與禮儀,常常會有管風琴即興彈奏代替「變化部分」(默想部分)的感恩祭,
這樣少掉了翻閱歌本的動作,大大增加了群眾祈禱和默想的空間,也不失為一
台恩寵滿被的彌撒!

禮儀的伴奏,是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即興的技巧輔助禮儀的進行,大家都知
道禮儀的結構和其接擢和準備的空間,音樂的輔助可使禮儀進行順暢而且充滿
愉悅和祈禱的氣氛,甚至在詠唱歌曲時,音色的變化、音量的對比(適用於對
經和詩節互換的歌曲)、伴奏合聲和形式的變化等,都可以帶給禮儀新的精神
和活力,使一台本是文字式的平面禮儀,由音樂吹充起立體的實際感覺,就像
聖神在我們內工作一樣,振作精神 成為一個嶄新和充滿生氣與活力的新受造物!
所以司琴的朋友不要擔心也不要氣餒,每一次的禮儀服務都是充滿恩典的,你
們的大膽嚐試也是蒙受祝福的,用你的音 樂與天父交談,讓你的這顆心去取悅
天主,也必定會感動參與禮儀的主內眾兄弟姊妹們的!加油!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