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

閩都非物質文化遺產-春仔花工藝探究

楊聰仁* 黃瓊儀**

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

摘要

春仔花是閩都文化代表之一,從歷史發展來看,春仔花蘊藏地方風俗
氣息,一線一繞中釋放出最真誠祝福和祈求。 本研究旨在探討非物質文
化遺產傳統工藝春仔花的歷史沿革、地方習俗文物與人文文化精神和春仔
花技藝特質,以及提出對春仔花文化薪傳和保護之相關雛議。
春仔花工藝早期在民間是屬於女紅技藝,是婦女茶餘飯後的手作樂
趣,也是能展現出女子心靈手巧擅長細活的賢淑面。春仔花製作上採手工
方式,手作者需非常細心並耐心將彩線一環一繞一線一線的緊密排列纏繞
於剪好的紙片上。因時代的轉變,人們需求的改變和現代化,工廠機器製
造的仿真塑膠花和彩印的紙花的工業製品,取代了費時費工製作緩慢效益
低但卻細膩典雅並富有人文文化精神的春仔花手工藝品,傳統手工藝春仔
花日漸沒落。本文將探究春仔花文化的起承轉接、春仔花民俗文物特色及
春仔花文化的活化與發展。

關鍵詞: 非物質文化遺產、春仔花、簪花、刺繡

*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 副教授

**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 講師

Email: tyang@nhu.edu.tw; dapi5915753@yahoo.com.tw;

1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Fuzhou – The refine twined works
Tsung-Jen Yang Qiong-Yi Huang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Enterprise Management
Nan Hua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refine twined works is one of the represent culture of Fuzhou.
We can tell the local social customs and the living style in the past from
this cultural heritag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developing progress of refine twined works and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local relics, local cultural humanities, and art
skill. And provide the suggestions about the protecting of this traditional
cultural art skill.
In the past, this art skill of refine twined works was kind of needlework.
It’s kind of part-time job for the women. The refine twined works are all
handmade. It needs to be careful and patient to tightly twine the colorful
lines together on a model paper. As time goes by, the machine-made
twined products and color-paper replace the refined and humanistic
hand-made works. This traditional art skill fades away in the present.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fine twined works’ origin, expand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to recover and develop this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 :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pring flowers, hairpins flowers,


embroidery

2
一、春仔花發展起源
春仔花工藝融合了剪紙、編織、刺繡等技藝特點,發展起源並無詳細
的史料紀載,但可從目前廈門、英山、台灣、金門仍保有的春仔花釵飾構
成元素其內容的面向來探究分析。

(一) 簪花起源
「簪」是固定頭髮或頂戴的髮飾,中國古時男女用來安髮固冠的一種
長針,後來專指婦女插髻的首飾,如圖 1。從文字意象看,最初髮簪的材
質應是竹條類,進有銅簪、玉簪,而後演變成髮釵、步搖,飾以花鳥魚蟲
之紋樣。

圖 1 商簪
資料來源:中國華文教育網(2009)

秦時期出現步搖飾物,它是依附在簪釵上的一種華美的金玉首飾,一
般是用金銀絲編為「花枝」,上綴珠寶華飾,並有五彩珠玉垂下,隨著步
履的顫動,下垂的珠玉也隨之搖動,故而得名(中國華文教育網,2009)。
史載,據《周禮·天官塚宰第一》載「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爲副、編、
次」,東漢鄭玄注:「副之言覆,所以覆首爲之飾,其遺象若今之步搖
矣,服之以從王祭祀」。又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卷中》載:「殷後服
盤龍步搖,梳流蘇,珠翠三服,服龍盤步搖,若侍,去梳蘇,以其步步而
搖,故曰步搖」(孫機,1996)。可見步搖是殷代、周代王後禮服的必要配
飾。
簪花溯源從考古發掘,在成都羊子山墓中出土的東漢女傭,其髮髻中
插有一朵大菊花,菊花兩旁還點依附著數朵小花搭配,此花為人工製作,
卻酷似真花的方真花,也足以反映出東漢婦女生活已有簪花為髮飾的習慣
(何小顏,1999),如圖 2。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形像再現了唐朝婦女簪
花戴彩的情況,如圖 3。隨著時代遞迭,兩、三千年的簪花習俗,在使用
也具有不同的意涵,簪花飾品除了被婦女利用來裝扮自己,在台閩女子結
婚時,新娘髮上簪稻穗,簪釵上有石榴、水族等造型,意涵著希求多子多
孫的祝福(簡榮聰,1901)。

3
圖 2 東漢女傭 圖 3 簪花仕女圖

(二) 刺繡與剪紙技藝
養蠶製絲溯於嫘祖,歷經五千年歷史,刺繡技藝起源很早,見於尚
書,虞舜之時,已有刺繡,中國史書《虞書》記載:「言會繡,繡為之肇
始」。《尚書》中的章服制度規定了宮廷服裝「衣畫裳繡」的裝飾,是記
載刺繡最早的書籍(朱昕怡、徐衛紅,2017);商朝時,人們將圖案刻在獸
皮、黃金薄片上,鏤空雕刻的圖案跟剪紙很像,是中國剪紙藝術的前身。
考古學家在約 2100 年前的西漢古墓中發現了剪刀,證明那時代的人已經
開始使用剪刀;1900 年前的東漢蔡倫製造出實用的紙張,剪紙工具與工
料具備後,才有了剪紙藝術,將紙裁剪出美麗的圖案花紋,目前有據可查
的是新疆吐魯番火燄山附近先後出土的五幅團花剪紙,大約是在 1700 年
前魏晉南北朝時期之產物,如圖 4。

圖 4 剪紙相關文物
資料來源:中華文藝陶冶營(2014)

(三)紙片和刺繡關聯性
現今貴州黎平地區婦女運用巧思將紙片放進刺繡品中,讓繡件成品具
立體感,如圖 5。而春仔花技法和材料元素與立體繡件雷同,且在台灣北
部收集到「看花」的古物中也發現運用刺繡技法融於春仔花女紅中,可推
測民間春仔花技藝與刺繡之間的密切關聯,如圖 6。

圖 5 貴州黎平刺繡剪紙文物
資料來源:王帛幸福刺繡
4
圖 6 台灣看花文物
資料來源:何方綺(2015)

二、春仔花歷史沿革與傳遞
(一)歷史沿革探究
(1)北宋時期
春仔花又稱「纏花」,「纏花」一詞最早出現於北宋文學家宋
祁(今屬湖北人)《春帖子詞皇后閣-其八》:「暖碧浮天面,遲紅上
日華,寶翻雙帖燕,綵樹對纏花。」可推究線纏製品一千年前便存
在;又《湖北通志•英山》民俗卷”春日”條載「立春之日,悉剪
彩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又曰「小兒以五色絲纏錢或作小囊
盛米鹽」;《英山縣誌》記載「五月五日為端午節,…纏至彩色囊
猴等物與小兒佩之。」史料載錄可見剪彩紙纏絲線與春天氣節和民
俗節慶有深厚關聯(郭麗、李春笑,2016)。

(2)明清時期
《廈門志》對「札花」這種習俗有過記載,稱其為「象徵花」。
實際上它就是一種「仿真花」,閩南婦女自古以來有插花的習慣,但
鮮 花容易凋謝,無法長時間保持新鮮,所以明清時期就開始有人做
這種仿真花(龔小莞,2007);《廈門志》中記載:「島中婦女編花為
龍鳳雀蝶諸形插滿頭,閩小記所謂肉花盎也,以不簪花為異,像生
花,尤工巧,饋貽必用花」(周凱,1967);翔安區新店鎮洪厝村的紮
制,插戴”春仔花”的習俗,追溯歷史已近五百年之久。據查考明嘉
靖年間,洪厝村人洪朝選在京任刑部右侍郎,適值元宵佳節回故里祭
祖,祭祖儀式上他發現到祭品上和隨從微臣奴婢頭上都插著春仔花,
這引起洪朝選的興趣,進而帶動家眷親屬紮製春仔花(廈門洪氏文化
研究院-洪氏宗親網,2018)。

(3)民國時期的發展

1 .福建廈門

「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普查人員發現廈門仍存在春
仔花工藝產業,追溯歷史,產地源是在新店鎮翔安洪厝村,據考明
嘉靖年間,洪厝村人在朝為官的洪朝選年節回鄉祭祖,看見祭品和
婦女頭上的春花,引發喜愛,而帶動洪厝村親眷纏製,從而保留成
為至今的民俗產業 (廈門洪氏文化研究院-洪氏宗親網,2018);閩
南婦女自古以來頭上插的春花,在閩南一帶又稱「春仔花」,每到
5
節日慶典婦女佩戴於髮上,意即吉祥好運與祝福多多有餘,通用於
年節喜慶、婚嫁吉慶的場合,也有獨用於喪禮上答禮花,纏製出這
種仿真花的工藝技術是閩南婦女獨具特色的生活習俗(文化部文花資
產局,2010);2007 年 4 月 28 日春仔花被廈門市政府公佈列為廈門
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公部門亦對春仔花習俗擬制傳人名冊,
亦進行人才培訓和規畫課程等保護措施,而洪寶葉則是廈門市市級
非物資文化遺產春仔花習俗代表性傳承人(沈曉麗,2007)。

2 湖北英山

蠶桑是英山縣傳統產業,蠶絲是纏花主要材料,1986 年英山縣
文化館伍希賢在民間美術普查中對“纏花”進行挖掘、整理,獲得幾
件原作,2005 年英山縣文化館收藏張仕貞四十年前製作的英山纏花
《龍》、《鳳》轉藏於黃岡市群藝館文化遺產展廳,2011 年,英山
纏花成功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官方帶動中掀起一
股學“纏花”熱潮,新人新作迭出,現在英山亦稱纏花為「絨藝雕
塑」、「立體繡花」、「立體工畫畫」,讓英山纏花重放光彩(郭
麗、李春笑,2016)。

3 台灣

中華文化在台灣的傳播和發展與台灣移民史有緊密關聯性,台灣
早期居民除原住居民外,近三四百年來中國大陸移民人群主要來自與
台灣相鄰的福建和廣東,通過墾獵、商貿、隨軍、避戰、婚嫁等陸續
遷移入台灣,並在台灣繁衍後代。這種背景下把大陸的社會生活移植
到了台灣,與台灣的社會相結合,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台灣文
化。春仔花名稱明確記載於《台南市志》:「頭髮飾物則有:頂股針、
金匙仔針…、春仔花、菊仔花、綉線花、綢春花…」和《台北市志》
:「造花係用紅綢或綉線織製,稱春仔花、綉線花、綢春花等」中(曾
國棻,2008);從地方志、民俗文化相關研究與耆老的口述,大致可
以推論台灣最晚在清領時期就已經有了春仔花工藝,屬於地區性的民
間工藝,由於各處地域風俗民情不同,各地又各自發展出屬於自己的
特色(文化部,2010;侯育嫺等 2012)。春仔花在臺灣主要分為中南
部、北部和金門三主流,台灣中南部稱之春仔花,主要以閩南族系的
鹿港為代表,北部稱纏花,主要以客家族系為代表,客家亦稱為線
花,以及金門吉仔花。

A.台灣北部及客家族系
台灣北部地區新竹、中壢、苗栗、宜蘭等稱春仔花為「纏花」,
桃竹苗客家聚落稱纏花或「線花」,台灣客家人早期所做的纏花童
帽、供佛用的供花、看花,目前都還有收藏者收藏,種類品除了是運
用婚嫁上的吉祥髮飾,佈置空間的吊墜及燈飾物件也列作新娘的嫁
妝。2011 年宜蘭縣人陳惠美女士榮獲台灣無形文化資產「纏花工
藝」技藝保存人,2016 年她出版了《春仔花細工:傳遞祝福的纏花
手作》中英對照手冊,還附有影片,力求把北部纏花工藝的保存與傳
承下去。

B.台灣中南部及閩南族系:
台灣閩南人稱之為的「春仔花」,是取台語「春」為「剩」的諧
音,用以祈求「年年有餘」的吉兆,在鹿港春仔花又稱繡線花,已有
上百年歷史,早期的鹿港地區,許多婦女都加入生產行列供應多家百
6
貨店銷售,在臺灣中南部地區春仔花的樣式大多為鹿港所製作的型式
為主,師承娘家祖傳手藝的謝雅秀是彰化傳統藝術保存者,承祖傳技
術,自己又研發新樣式(王棉,2012),藝傳於施麗梅成為鹿港春仔花
開枝散葉的一環。

C.金門-吉仔花
閩南族群叫「春仔花」,金門地區則稱「吉仔花」,這與金門人
喜歡栽種「吉仔」,也就是石榴有關,石榴色彩紅艷,果實多籽,名
稱吉祥討喜外,也包含了「多子多孫」的意義。古文物吉仔花常見於
過年、作醮、進香、入厝、壽誕、各種喜事等,過年時拜拜,也會將
一支小吉、一支雙春插在年糕上。金門地區的閩南居民至今仍普遍使
用、保有特有傳統的「喆仔花」與「雙春花」(指傳媒,2017)。

台灣北、中、南春花名稱雖異,但都是意涵祈求薪火相傳多子多孫、
富貴長壽,吉祥如意的共同祝願;閩南地區春仔花多用於喜慶節日,而台
灣北部纏花更廣用於貢品般供奉給神明。

三、春仔花製作工藝與保存
先人以鐵絲、紙片和絲線創造了春仔花民俗文物,春仔花因不同地域
性的發展有著不同的稱呼,但製作工具和工料卻無二無別;時代進步機器
製造發達,現代則多了運用有塑膠或紙質做的花蕊,竹籤以髮夾、髮釵替
代,並利用白膠黏著輔助線不易滑落;春仔花的製作材料簡單不複雜,但
因是純手工活,需耗極大精神、眼力和時間,作品的完成和美感一定要有
一顆不厭煩且心緒平靜的心。

(一)基本工具

1.剪刀:裁剪紙片、鐵絲及絲線,有時也會用到美工刀裁割紙片形
狀。

2.鑷子:輔助調整春仔花造型的工具。

3.尖嘴鉗: 能更有力輔助調整春仔花的造型工具,內無齒狀的鑷子不
傷線較適用。

4.尺:裁量紙片所需尺寸。

5.筆:於紙張上繪製所需圖形形狀。

6.橡皮擦:修正構圖用。

7.白膠:纏製當中能輔助纏線不脫落,也可完成於作品後,在作品背
後均勻塗抹一層薄薄的白膠,待乾後工藝品會更牢固,也能更完整
保存更久。

8.擦手巾:需準備一條濕潤的擦手巾或濕紙巾,擦拭手上白膠,避免
手黏而弄髒手作品。

7
(二)基本工料

1.紙:可以四色牌紙、撲克牌紙使用,甚至餅乾空盒、西點餐盒紙都
可用,或使用磅數從 250~300 磅的西卡紙繪製剪裁較適用。

2.絲線:繡線、文化線、pp 線等彩線皆可應用,目前大多使用包邊
線,色彩多樣且具有絲緞光澤。

3.鐵絲:如春仔花的骨架,依需求最常採用的是 26、28、30 號不同


粗細的鐵絲來支撐紙片和塑型。

4.金銀錫箔紙:將金銀錫箔紙剪成細長條狀點綴在花瓣、葉上,稱為
「帶金」或「包金」,工業技術的發達,現在也採用金蔥採條替
代,粗細無須再裁剪,且更亮更多色,或是撒上金蔥粉、鑲亮鑽點
綴,主要功用都是增添春仔花的華麗貴氣。

5.竹籤或髮針:固定工藝品上,成髮釵,竹籤意涵人品有節。

6..其他媒材:花芯材料、亮鑽、珠子等。

(三)基本工法

春仔花流轉往不同地區,發展出不同的地方民俗文物特色,但在基本
技藝工法上可看出各 地 手 法 相 似 , 唯 獨 表 現 形 式 不 盡 相 同 ; 基本技法
可分為纏、捻、盤、折、綁 、包金銀錫箔、接線方式七項,基本功力決
定成品的姿態。

1.纏:紙片在上,鐵絲在下,紙片尖角對準鐵絲,將絲線上下來回
纏繞、包裹住剪好的造型紙片和鐵絲上,由右向左纏滿,絲線排列整齊,
因手法不一樣,纏繞後呈現上會有線條感或平坦面視覺觀感。

2.捻:將絲線包覆鐵絲一端,再利用食指和拇指相互搓捻,讓絲線緊
緊的纏裹在鐵絲上。

3.折:將纏好的兩片紙片或單片紙片,相互對折,便可折出葉片或花
瓣造型,也可利用鑷子施力於轉折或彎曲成需要的造型技法;或是將以線
包裹捻好的鐵絲,以鑷子輔助折出蜿蜒的線條。

4.盤:將捻好彩線的鐵絲,以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將捻線盤成螺
紋的技法,可利用鑷子夾住鐵絲最前端,或是盤繞成彈簧狀。

5.綁:將已纏製完成的花瓣、花朵、葉片、捻線圖紋等物件,纏綁結
合在一起,組合完成所構想的作品。

6.包:意包金銀錫箔,將金銀錫箔紙條置於紙片上,以線纏繞包覆幾
圈後,挑起金銀錫箔紙條一端,僅纏繞紙片幾圈後,放下金銀錫箔紙條,
繼續以線纏繞包覆幾圈,如帶著星點 般的金色、銀色錫箔條,便像星星
亮片般顯露出來。

8
7.接線:當纏線不夠繼續使用時,先將繡線往紙片與鐵絲兩中間環繞
一圈,纏線卡住固定後,拿第二條繡線在鐵絲上繞兩圈後,再輕拉繡線順
著鐵絲往右邊移動,較短繡線往左邊梳理,右手拉持較長的線繼續纏繞。

(四)工藝品保存方式
春仔花工藝品最怕光線長期照射和潮濕的環境,易造成褪色和發
霉。

四、春仔花形體造型與人文意涵
時代更迭,春仔花特有的民風人文意涵從未被推移掉,從福建廈門、
台灣北部、台灣中南部、金門等地的實物收集、文獻記載和訪查,梳理出
春仔花的表示意思,證明春花人文文化精神和禮俗息息相關且至始至終一
直保有著;這種文化蘊涵人文精神的理論,由物品造型可探究出,春仔花
人文精神屬性是人性的、是心理需求的、是吉祥討喜的。一支頭釵用造型
表現作為傳達祝福的工具,勝過千言萬語的表達,頭釵造型一項是祝福對
方的語言,即使不懂文字,也能了解作品內容,這就是民俗文化的傳播、
人文精神的傳遞,有著很強的文化底蘊; 春仔花髮針以紅色為主色系,
代表喜氣、熱情、吉祥平安,戴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身份與場合,每一款
式都有其特殊的涵義,相同之處是都寄寓着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
考究中也發現,先人遺留保存下來的工藝品甚少,大部分都是後人依傳承
但新做的成品,或是因需求加以改良而有的。以下就春仔花目前於禮俗場
合與生活中所用的髮釵,分析整理其代表各區域的種類造型和象徵意涵。

(一) 福建廈門的「春花」習俗在閩南地區為逢年過節、红白喜事人們頭
上都要插戴上的吉祥物,是閩南的替花禮,是節日慶典時必備之
物。翔安婦女结婚、做壽、春節都離不開春仔花。新娘花製作中能
保持採用竹心(細竹籤),意新娘子人品像竹子一樣純潔。廈門春仔花
工藝品,多以石榴造型和月眉為主,且作品底部會襯一張紅紙和採用
竹心當髮針,這是其最大特色。

表 1 福建廈門春花
有形-造型.名稱 適用對象 無形-精神意涵
1.婆婆花 備一對,造型比較大號、氣派,红線纏繞,
新郎母親 媳婦给婆婆插戴春仔花是祝願福壽康寧。

2.新娘花 製作中採用了竹心和缘線,是新娘子的專用
新娘 事寓意新娘子人品像竹子一樣純潔和有人
緣;新娘進門後,新郎和婆婆都會给新娘插
戴春仔花,叫錦上添花,入門吉彩,添丁又
進財。

9
3. 孩童花
孩童 孩童花有红、黄、綠三種顏色,充滿朝氣,
是辦喜事時给小孩戴的。

4. 答禮花
喪事用 喪事花較小,用於答禮,造形簡單樸素,細
長,暗红色,鄉親鄰里為家屬節哀事畢,喪
者家屬對每位來客送花,意涵為來客驅除身
上的晦氣。

春時節,婦女會把春仔花别在頭上,象徵着
新春的喜慶氣氛;家家户户要準備二碗「春
飯」並插上飯春花,閩南話中「春」與
「剩」諧音,象徵年年有餘;插上春花,敬
天公,祭神明,以表達来年五榖豐收有餘;
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给長輩插戴春仔花,祝
福大家年年春,娘家準備春花一對、花粉二
盒给女兒带回,這對春花具有花母、花子结
對的,寓意繁衍傳宗接代;娘家人也會為他
們準備春仔花帶回去贈親友;辦喜事,女賓
客頭上戴上一朵,代表吉祥如意。

資料來源:廈門/洪寶葉提供(2015);廈門文化信息網(2013)

(二)台灣鹿港謝雅秀春仔花技術祖傳娘家母親,其外婆、姨婆、阿姨等都
會做春仔花,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也稱「繡線花」。石榴、百合、圓仔花
是喜事最主要造型。

表 2 台灣鹿港春仔花
有形-造型.名稱 適用對象 無形-精神意涵
春仔花 官帽造型,用途最廣。
年節祭拜 1.過年時插在「春飯」上表示年年「存」、
、婦女 年年有「餘」,插在年糕上,表年年高昇,
插在「菜頭粿」上表示發財。
2.新居落成春仔花是最好的吉祥花。
3.嫁娶時春仔花插戴在頭髮上表示祝福。

10
2.新娘花 新娘 雙石榴,平面石榴與立體石榴兩種,代表多
子多孫。娘家要自備一對, 夫家迎娶時也
準備一對,新娘子當天頭上共要插戴兩對新
娘花。

3.婆婆花
新 郎 母 親 花中有鹿〈祿〉、龜〈壽〉等造型,是新娘
及祖母 子獻給夫家婆婆及祖母的,表「福祿長
壽」。

4.媒婆花
媒婆、 百合花造型,親朋好友亦可配戴,意祝福新
親 朋 好 友 人百年好合。
等賓客

5.單石榴
新 郎 親 族 祝福新人,多子多孫;平日求吉祥討吉利亦
內長輩 可配戴

11
6.安床雙石榴
安床用 新房安床插在發粿上.祈求新人發達、多子
多孫。

7.萬壽菊
不分對象 菊花象徵「登科中舉」,也有表「壽」之
意。

8.大圓滿
不分對象 圓仔花表「圓圓滿滿」

9. 雙圓滿

資料來源:訪鹿港/謝雅秀(2018)

(三)台灣鹿港施麗梅師承彰化傳統藝術保存者謝雅秀,喜飾類春仔花的設
計創新保留了傳統造型之人文元素而獨樹一格,是鹿港春仔花傳承開枝散
葉重要的一環。

表 3 台灣鹿港春仔花
有形-造型.名稱 適用對象 無形-精神意涵

12
1.春仔花 同前述
年節祭拜
、婦女

2.雙石榴
新娘 由雙石榴和圓仔花組成,結婚時佩戴,求子
孫綿延的意思。

3.加官
新娘 加官進祿訂婚及結婚時新娘佩戴,祈求新郎
升官發財。

4.進祿

5.福祿壽
新郎母親 同前述
、祖母

6.婆婆花
新郎母親 由百合花組成,樣式大於媒婆配戴的。

13
7.媽媽花
新娘母親 桔仔花意為吉祥如意

8.安床雙石榴
安床用 同前述

9.單石榴
新 郎 親 族 同前述
內長輩

10.媒人花
媒婆 象徵百年好合。

11 錦花蝴蝶
雙方姊妹 象徵喜氣吉祥,福疊增上。

12.圓仔花
不分對象 表「圓滿」

資料來源: 訪鹿港/施麗梅(2018)

14
(四)鹿港蔡謝英女士和許陳春女士

表 4 鹿港春仔花
有形-造型.名稱 適用對象 無形-精神意涵
1.祖母花
新郎祖母 表「福祿壽」之意

2.婆婆花
新郎母親 表「福祿壽」之意

3.新娘花
新娘 求子孫綿延、登科中舉之意。

4.五福花
不分對象 波浪形五摺,表「福、祿、壽、喜、康寧」
五福之意。

5.牡丹
不分對象 寓意「富貴」

6.圓滿
不分對象 寓意「圓滿」

15
7.玉蘭花
不分對象 台灣特有花木,香氣芳郁,有著忠貞不渝愛
情的寓意。

8.菊
不分對象 造型採集自許陳春女士,菊花象徵「登科中
舉」和表「壽」之意。

資料來源: 王帛(2012);何方綺(2015)

(五)台灣北部謝陳愛玉所傳作之纏花樣式,後由宜蘭政府官方協助陳惠美
推廣帶動,2011 開始春仔花在台灣蔚為一股風潮熱,而逐漸受到大眾重
視。編號 1-8 由謝陳愛玉創作,編號 9-12 由陳惠美創作,陳慧美自述湊
總數 12 支。

表 5 北部纏花
有形-造型.名稱 適用對象 無形-精神意涵
1 新娘花

新娘 石榴表多子多孫

2 婆婆花(福龜)
新郎母親 福龜造型表「長壽」
、祖母

3 婆婆花(福鹿)
新郎母親 福鹿造型表「福祿」
、祖母

16
4 康乃馨
新娘母親 意「母親花」,對母親的感念,和金門「大
吉」的富貴花相似。

5 百合

新郎嬸嬸 謝陳愛玉稱它為「五葉仔(五瓣花)」,寓意
、舅媽 「百年好合」。

6 牡丹
一般人 寓意「富貴」

7 梅花
媒人 諧音「媒」

8 玫瑰
一般人 表愛情花語

9 玉蘭花
一般人 寓意「滿室生香」

17
10.圓仔花
一般人 表圓滿,與鹿港採集蔡謝英的圓仔花相
似。

11.五福花
一般人 表五福之意,此創與陳惠美之「五葉仔」相
似。

12.蝴蝶
一般人 蝴蝶音同「福疊」表福氣

資料來源: 何方綺(2015);陳惠美(2016)

(六)吉仔花和春花是金門從古早就留傳下來的古習俗文物,在閩南居民的
婚喪喜慶中它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表 6 金門吉仔花
有形-造型.名稱 適用對象 無形-精神意涵
大吉
新郎母親 由吉仔花和富貴花組成,意花開富貴。
、新娘

小吉 新娘、 又稱吉仔花,造型等同雙石榴,婚嫁迎娶、
一 般 人 、 喜慶中小吉和雙春合成一對插戴在頭髮上或
祭拜 年糕上使用;喪禮中僅用到小吉。

雙春 新郎母親
、新娘、 彩帶紙剪成,用於婚嫁迎娶、喜慶中,與小
一般人 吉合成一雙使用。
祭拜

18
單春 新娘、
一般人 單春僅烈嶼小金門使用,婚嫁迎娶、喜慶、
祭拜、 喪禮都會用得到;烈嶼地區,喪禮多用單
喪禮 春。

資料來源: 王帛(2012)

(七)仿間婚嫁禮品店春仔花樣式

表 7 仿間禮品店春仔花
有形-造型.名稱 適用對象 無形-精神意涵
祖母花
新郎祖母 造型似牡丹,表「富貴」。

阿嬷花
新娘阿嬤 圓仔花造型,表「圓滿」。

新娘花
新娘 花中帶子,又似剖開的石榴造型,意多子。

婆婆花 1
新郎媽媽 龜象徵健康長壽;祿是福之意,以簡易嘴型
表示。

19
婆婆花 2
新郎媽媽 蝴蝶諧音「福疊」

媽媽花
新娘媽媽 吉祥之意

台灣中南部婚嫁禮品行(2018)

(八)春花嶄新意
傳統的春仔花以吉祥有意的花卉、植物、動物為主造型,用於新娘
頭飾、供花、帽飾等較多,而今結合創意產業的概念,新創思激活中華傳
統文化,以文化滋養創作,將文化傳統工藝的精萃與新媒材元素搭配整
合,多面展現春仔花技藝,讓更多人看見、欣賞,多元的樣式展現出了
「春華再生,新意重嶄」新氣象,如圖 7 至圖 10。

圖 7:掛圖
資料來源:雲林縣春仔花文化發展協會提供(2018)

20
圖 8:耳環、項鍊、胸針
資料來源:纏線手藝-春仔花(2014)

圖 9:頭冠、飯春、爐花
資料來源:雲林縣春仔花文化發展協會提供(2018)

圖 10:簡易春仔花文創創意作品
資料來源:雲林縣春仔花文化發展協會提供(2018)

21
五、結論
春仔花是庶民生活美學,藉由花葉、動物等吉祥自然物造型與平民生活
中的生命禮俗相連結,於樸素中展現精巧美術工藝價值,春仔花每件作品
的意涵都是人們對生活、對親屬、對自己寄予滿滿的祝福和期望,它是吉
祥物的表徵,工藝品蘊藏濃厚人文情感,細膩精緻的春仔花作品,經過數
十載色彩仍舊是亮麗耀眼;時代的推移,產業的轉變,生活的西化,機械
化商品的傾銷,加上春花技藝學習時間長,收入微薄,生計困難,成青黃
不接工藝文化薪火難相傳的窘境,塑膠飾品成為新娘頭上點綴性喜飾的代
表,雖然一樣是紅色,卻少了傳統古味與細膩質感,彰顯女子巧手和具民
俗文化的春仔花女紅,消失在製造業發達的時代,過於西化的結果中華文
化瀕臨失落;春仔花不是只是一支小紅民俗文物,禮俗中春仔花隱含民俗
風情的深層意喻,學習春仔花不僅是學習技藝,更是傳承文化;當前兩岸
政府對傳統習俗、文物採取保護措施,將春仔花列入文化資產保護、並辦
理工藝人才培訓、工藝師群於春仔花文化推動上立下汗馬功勞,保存技藝
不讓春仔花變成”保存記憶”的消失匿跡在我們生活裡,各地舉辦展演、
規劃課程教學及結合地區活動推廣、技藝認證、出版刊物、參與國際大型
文化交流活動、透過現代電子科技的輔助,影像傳承與保存,對春仔花花
技藝保存與推廣,總是餘力不留,此股風氣的帶動下讓人民從生活中開始
接觸和參與到春仔花傳統工藝,官方與有志人士的帶動下這股 「春花
熱,春花樂」風潮東行西漸邁向國際藝術舞台,猶如牆內開花牆外香”。
新秀工藝設計師的養成,除技藝、手工能力外,應具備人文意涵認知
的知識素養,,作為其創造力的基礎,兼具人類共通的心理需求和美學需
求兩層面,美好的祝福是大眾的心理需求,而根本的傳遞春仔花的人文精
神可加速大眾對春仔花文化的認識與喜愛,這對春仔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是很重要的;工藝師設計的同時也應融合在地文化,設計出與時俱進的實
用性工藝品,春仔花不應離開內容(意涵)與形式(造型),應神形兼具,培
育文化產業不與生活脫勾,激發文化新活力,否則只是”美”的創作,美
的創作可保留技法、但文化精神無法傳遞意涵;春仔花是具有強烈民俗民
風色彩的民間民俗文物,文化物品除保有人文精神外,進一步再將春仔花
樣式、用途創新,讓春仔花的功用不只是侷限於婚慶祭拜習俗中的用品,
讓春仔花成為另一種高明的藝術欣賞價值,又有較強的實用性,而是能依
其獨特性創造出更多現代人更廣的生活層面上,利於提升春仔花的傳承與
保存;而工藝品依其是否具有「使用性」,滿足大眾需求;是否具有「生
產性」,能不能生產的出來,普及化或量產,決定經濟性走高端或底端價
位的經濟效益;文化物品的好不好看「可看性」否,決定消費者買不買
單,這也都是文物、文化於潛移默化中延續下去中要的因素。

22
參考文獻
王帛(2012),春仔花手作書,王棉幸福刺繡出版。
朱昕怡、徐衛洪(2017),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常識問答,水星文化。
何小顏(1999),花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何方綺(2015),台灣纏花工藝(春仔花)的傳承與創新研究-以陳惠美藝師
為例,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碩士論文。
周凱(1967),廈門志,卷十五,風俗記,台北:成文出版社。
孫機(1996),中國聖火:中國古文物與東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問題,遼寧
教育出版社。
郭麗,李春笑(2017),英山纏花的花卉造型與工藝研究,服飾導刊。
陳席卿、鄭淑勤(2014),刺繡針法舞天地,嘉義縣刺繡文化學會。
陳惠美(2016),傳遞祝福的纏花手作(中英對照),旗林文化出版。
曾國棻(2008),台灣傳統纏花藝術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
士論文。
湖北省群眾藝術館(1987),小、巧、纏、活的藝術,武漢:湖北美術出版
社。
簡榮聰(1901),台閩文化的歷史,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
龔小莞(2007),翔安洪厝村家家戶戶都札花,廈門晚報。

中國華文教育網(2009),中國古代女子髮飾,網址: big5.hwjyw.com

中華文藝陶冶營(2014),吉祥剪紙,網址:
folkartscamp.weebly.com/21513310772109832025.html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0),文化資產個案網址:www.boch.gov.tw/boch

王帛幸福刺繡(2013),網址:
bigking1a2b3c.pixnet.net/blog/category/3827858

王丹(2017),非物質文化遺產英山纏花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研究,論文網,
網址: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7/98155.html

閩南習俗-春(仔)花(2018),纏花-洪氏文化研究院-洪氏宗親網,網
址:www.hongsnet.org
指傳媒(2017),「吉仔花」金門傳統技藝盧根陣:傳承與深耕在地歷史文
化,網址:http://www.fingermedia.tw

彰化縣文化局(2012),本縣工藝達人,網址:http://www.bocach.gov.tw

許為民(2008),金門縣美學工作站,網址
:old.tncsec.gov.tw/wks/km01/home.php?page=page42.php&num=2274&pa
ge

廈門文化信息網(2013),春仔花的習俗,網址: xmculture.com

湖北省人民政府(2018),湖北日報,網址:www.hubi.gov.cn

23
鄭惠美(2008),台灣客家纏花技藝調查研究,客家委員會,網
址:www.hakka.gov.tw

海西文化資訊網:閩南文化(2010),
網址:www.fjwh.net/mnwh/mnms2/czhxs

2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