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議論文格式

議論文可分為三大部分:首段、內容段及結尾段。以下將以題目《小學生應

否穿校服上學?試談談你的看法。》為例,逐一講述議論文的格式。

為了培養學生的歸屬感,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的學生均取穿上特定的校服

回校,各個學校都有專屬的校服,獨一無二。制服制度實施多年,不但方便各

個老師辨認貴校所屬的學生,避免有人魚目混珠進入校園,造成對學生們不必

要的負面影響,更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使學生更熱愛及投

入校園生活。(背景) 然而,對於小學生應否穿校服回校上課,社會上引起不

少爭議。(過渡句) 贊成者認為校服不單代表著學生的身份,襯衫上的校章更

代表著學校,因此穿校服上課不但能約束學生校外校內的言行舉止,學習禮

貌,更可增加學生之間的凝聚力,令他們的歸屬感大大提升。(支持者的看法)

相反,反對者則認為正因校服能代表著學校,學生們在校外的行動會大大被剝

削,失去自由。同時,若刪除校服制,學生則需自行挑選及準備翌日的服飾。

這樣又花時間又花心機的舉動,容易變成學生們互相比拼的「舞台走秀」,不但

不利學習,更影響學生之間團結友愛的關係。(反對者的看法) 因此,我認為

小學生應穿校服上課,以下將從兩方面說明。(表達立場)
首先,小學生穿著校服回校能增加學生之間的凝聚力。(論點) 由於每所學

校的校服各有不同,因此不同學校的學生身上所穿的校服都代表著自己的學

校,而專屬服飾能有助學生團結一致,增加他們在團體間的歸屬感。(解釋論點

與題目的關係) 在不同的比賽中,我們都能看到不同的隊伍會穿上特定的團

衣,以識別及認可隊友。這樣的做法與校服有異曲同工之妙,借身上的衣服來

突出自己所在的團體,區分「本校」及「友校」的學生。根據香港大學的研究

所示,超過九成受訪學生同意校服能使同一所學生的學生更能友好相處,因為

專屬校服的出現,能區分本校的學生為「自己人」,從而增加他們的凝聚力,在

不論校內或校外都有著正面的影響力。(例子) 因此,小學生穿著校服回校能

使學生之間變得團結友好,增加他們的歸屬感。(小結)

總括而言,小學生穿校服回校上課不但能增加他們的團隊精神,更能 X 及

Y。(重申以上三個論點) 小學生正是能培養歸屬感的的年紀,校服除了能令他

們在學習及受教育的階段學習團體的重要性,更能 Z。另外,從小培養的習慣

將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長大後的性格,如此一來,既然穿著校服對培育他們的

品格有正面影響,我們又為什麼要因麻煩及不方便等外在因素而阻止?(個人

見解) 希望學生及大眾們都能明白校服的存在並非志在約束學生,反而是教導

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啊!(給予希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