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批判思考 110 下:習題一解答 2022/03/08

I. 下列說法有什麼問題?如果你在還沒有澄清其中關鍵語詞的意義之前,就
驟下判斷,那麼你將會分別犯了那些語害?請簡短說明你的理由。 (一題
十三分,總共六十五分)

注意:一個說法可能同時違犯了不同的語害。

(1) 政府有必要投入更多經費加強健康教育嗎?
「民眾的健康知識十分貧乏,政府應該投入更多經費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我們應該多花一點錢,多開一些課,教導人們更注重個人健康。一般人
不見得都知道怎麼做可以讓自己更健康,因此我們有必要投入更多經費
加強健康教育。」

Ans.:言詞空廢。因為文中的論點是:「(因為)民眾的健康知識十分貧乏,
(所以)政府應該投入更多經費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但是,除此主張
之外,文中沒有提出更進一步的論述(其他理由、細節或證據)來支持
其主張。相反地,文中只是用一些與「健康知識貧乏」與「投入經費,
加強健康教育」的同義詞重言反覆原先的說法而已。

(2) 「保母」一詞是否有必要修改?
「筆者是保母執業證照監審老師,考生約九十%是女性。偶有看到男性
的考生,看他們努力、認真的態度與成熟穩健的技巧,不輸給女性,但
無意間露出靦腆的神情,令人不捨。我不知道「他」拿到合格「保母」
證照時,有什麼感受?又「男性保母」社會接受度如何?我認為應該是
換個名詞的時候了!」(男性保母,作者尤清梅。自由時報
2012/06/26)

Ans.: (a) 染色:作者使用一些染色的字眼,如「靦腆的神情」、「令人不捨」、


「男性保母」等。「男性保母」一詞帶有歧視性意涵。
(b) 歧義:「社會接受度」。一指大家對「男性保母」這語詞的認可度,
二指對男性保母這職業的接受度。
(c) 範疇錯置:「保母」。將「在家照護嬰幼兒的工作」(歷史上或起
源性上是女性從事的工作)歸入一種「女性專職的工作」。

(3) 愛因斯坦不配作為「偉大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在學校時的數學不是很好。現在很多孩童能夠解決的數學問題,
他卻絞盡腦汁也想不通。「偉大的科學家」這個美名,實在不該頒給這
個連基本計算問題都不會的人。

Ans.:斷章取義。愛因斯坦在學成績不是很優異,這的確是事實,但這並不妨
礙愛因斯坦後來的學術發展與成就。文中只咬住這點,對愛因斯坦進行
1
稻草人攻擊,完全沒有提及為什麼他獲得「偉大的科學家」這個美名的
真正理由,所以,本文扭曲了愛因斯坦成就的事實。再者,它也忽略了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或「大器晚成」的事實。

(4) 大學是否該制定服裝儀容規範?
「學校的服裝儀容規範是用來限制不適當的穿著打扮,以利維持專注的
學習環境。假如有同學穿著不合宜,其他學生可能會受影響而分心。在
上學期間遵守服裝儀容規範並未妨礙言論表達自由。『服裝儀容規範』
並沒有硬性規定要穿著校服,只是要求學生必須穿著得宜,學生還是可
以自由選擇上課時的穿著。」

Ans.:(a) 闕義:不清楚「服裝儀容規範」的具體內容。
不清楚「不適當的穿著打扮」的標準。
(b) 歧義:「不適當的穿著打扮」的標準可能有不同的意義。「自由
選擇」也有歧義。
(c) 含混:在沒確立「不適當的穿著打扮」的標準之前,「言論表達
自由」一詞是含混的。

(5) 台灣的空氣是灰色的,台灣的水是灰色的,台灣人的穿著是灰色的,所
以,台灣人的想法也是灰色的。

Ans.:(a) 歧義:「灰色的」。
(b) 範疇錯置(實化):把形容具體事物性質的語詞(「灰色的」)以
類比的方式使用在抽象事物(想法)上。
(c) 染色:用帶有貶義的「灰色的」一詞來陳述某人的思想之品質。

II. 下列說法分別犯了那些謬誤?請簡短說明你的理由。(一題 5 分,總共三


十五分)

(6) 他很窮困,因為他身無分文。

Ans.:竊取論題 ( 乞求論點、循環論證 ) 的謬誤 。因為「窮困」與「身無分


文」可以視為同義詞。

(7) 美國詹森總統認為,如果越南赤化,接下來柬埔寨也會赤化,然後是寮
國、整個東南亞以及印度。最後,全世界都將赤化。

Ans.:滑坡謬誤。因為連串的因果推論中的每個因果強度都不同,即使越南赤
化,也並不一定毀導致連串的因果效應。

(8) 某位睿智的山頂洞人發現:鳥鳴致使太陽升起,因為每次鳥鳴之後,太
陽就升起。

2
Ans.:居後為果(跳設因果) 的謬誤。每次(或經常)在時間上先後發生的事
情,並不表示它們之間有因果關聯。

(9) 因為大家都同意殺人是不對的,所以,殺人是不對的。

Ans.:訴諸群眾的謬誤。如果殺人是不對的,那也不是因為大家都這麼主張,
而是因為殺人確實是不對的。

(10) 白人皆仇視黑人。

Ans.:以偏概全的謬誤。不能因為一些白人仇視黑人,就斷然主張,所有白人
皆仇視黑人。

(11)一位公司經理問:「為什麼私人企業的營運比任何國營企業都更有效
率?」

Ans.:複合問題的謬誤。因為這個問題已經夾帶了一個尚未被接受的假設,即
私人企業的營運有更大的效率。所以,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澄
清是否同意這個假設。

(12) 甲:「打罵小孩是不對的。」 乙:「你自己也打罵小孩。」

Ans.:(a) 轉移論題的謬誤。用「你也一樣」來回應批評,並沒有針對批評,回
應討論,而只是轉移了論題。
(b) 人身攻擊的謬誤。即使甲自己也打罵小孩,也並不因此他就沒資格對
打罵小孩是否不對,提出他的論點,而且他的論點也不因此就無參
考價值。 注意:只要寫對 (a)、(b) 之一就給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