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2

教育学精讲 4

讲师:罗娟娟
知识是一种力量,学习是一种信仰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教材信息

教材代码: 00429

󰄬 主 编:
劳凯声 董新良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题型 & 分值:

题型 题目数量 单项题目分值 总分

单项选择 15 2 30

辨析题 5 3 15

简答题 4 5 20

论述题 1 10 10

分析说明题 1 15 10

案例分析题 1 15 15

总分 27 100

没有了恶心的名词解释 ~ 万岁 ~~~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全书目录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全书框架

绪论
宏观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学校
第三章 学生
中观
第四章 教师 第六章 课程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七章 教学(上)
第八章 教学(下)
第九章 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微观
第十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教育测验与评价
第十二章 教育法制
第十三章 教育技术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第五章
教育目的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5.1.1 一、教育目的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1.1.1 教育目的的概念 5.1.1.3 教育目的与邻近概念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概述

5.1.1 一、教育目的

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
1. 定义:
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2. 地位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依据、出发点和归宿
3. 功能:
导向、调控、评价。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
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 调控功能

B: 导向功能

C: 评价功能

D: 激励功能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
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 调控功能

B: 导向功能

C: 评价功能

D: 激励功能

答案: B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1.2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5.1.2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概述

5.1.1 一、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类型
1. 社会教育目的
2. 个人教育目的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1.2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5.1.2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概述

5.1.1 一、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类型
1. 社会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系统的总要求,要求
教育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发展服务。
2. 个人教育目的:人类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要求
教育为个人全面发展服务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1.2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5.1.2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概述

5.1.1 一、教育目的
三、教育目的临近概念【选择】
1. 教育目的: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2. 教育目标: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3.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有规定性和强制性
4. 教育活动:
广义:所有能传达人类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
狭义:教育者要对教育目的有清楚的认识。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1.3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概述

5.1.1 一、教育目的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人的主观价值选择 哪些是确定教育目的依据?
思想家们的人性假设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历史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1.3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概述

5.1.1 一、教育目的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人的主观价值选择

都是 ~
思想家们的人性假设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历史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1.3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概述

5.1.1 一、教育目的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分个类吧)

人的主观价值选择
主观
思想家们的人性假设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历史
客观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1.3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概述

5.1.1 一、教育目的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人的主观价值选择
主观
思想家们的人性假设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客观
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历史发展过程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制定的客观依据 ? ( )

A: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D: 教育哲学思潮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制定的客观依据 ? ( )

A: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D: 教育哲学思潮

答案: D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影响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有很多,下列选项中作为确定教育目的客观依据的是(

A: 哲学观念

B: 人性假设

C: 科技水平

D: 理想人格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影响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有很多,下列选项中作为确定教育目的客观依据的是( )

A: 哲学观念

B: 人性假设

C: 科技水平

D: 理想人格

答案: C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2.1“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全面发展学说

5.2.1 一、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
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源头和发展
柏拉图:理智、激情、欲望
亚里士多德:非理性灵魂(本能、感觉、欲望)
理性灵魂(思维、理解、认识)
18 世纪启蒙运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对比人与动物)
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
20 世纪 20 年代 :哲学人类学“完整的人”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2.1“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全面发展学说

5.2.1 一、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
2. 人的全面的具体内涵
① 发展主体:个人 & 人类
② 全面发展目标: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A. 劳动能力——根本途径、第一基本条件
B. 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C. 人的自由个性发展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2.1“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全面发展学说

5.2.2 二、全面发展教育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

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

人类及其所有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部力量和全部才能。

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

魂。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1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组成部分

5.3.1 一、我国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1. 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与演变
① 古代:培养“士”“君子”“圣人”
② 清朝末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 1912 年:蔡元培 “养成共和国健全人格之
人”
④ 社会主义改造过后:德育智育体育共同发展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1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组成部分

5.3.1 一、我国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1. 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与演变
① 古代 德育智育体育共同发展
② 清朝末年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 1912 年 蔡元培 “养成共和国健全人格之人”
④ 社会主义改造过后 “士”“君子”“圣人”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1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组成部分

5.3.1 一、我国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1. 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与演变
⑤2015 年教育目标“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1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组成部分

5.3.2 二、我国教育目的
理论依据 二、我国教育目的理论依据
1. 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要有新理解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教育论相结合

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有新举措
①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
② 要努力遵循教育规则:因材施教
③ 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教育发展观与学生发展观相统一
④ 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⑤ 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关系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1 德育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我国的教育目的

5.3.2 二、我国教育目的
理论依据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培养 德、智、体、美 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接班人。”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1 德育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组成部分

5.3.2 二、我国教育目的
理论依据

一、德育
1. 概念: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狭义:道德教育
广义:思想品质,政治品质与道德品质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1 德育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组成部分

5.3.3 三、我国教育目的
的组成部分

一、德育
2. 内容:【简答题】

li'xian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1 德育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组成部分

5.3.3 三、我国教育目的
的组成部分

一、德育
2. 内容:【简答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 li'xian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1 德育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组成部分

5.3.3 三、我国教育目的
的组成部分
一、德育
3. 德育的功能
( 1 )德育的 _____ 功能。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
( 2 )德育的 _____ 功能。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
实际影响。
( 3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赫尔巴特曾经指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1 德育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组成部分

5.3.3 三、我国教育目的
的组成部分
一、德育
3. 德育的功能
( 1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

( 2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 3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赫尔巴特曾经指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1 德育
第五章 · 教育目的 · 组成部分

5.3.3 三、我国教育目的
的组成部分
一、德育
4. 德育的原则
① 导向型原则②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③知行统一原则④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⑤发挥

积极因素⑥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⑦因材施教原

则⑧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德育的最高目标和德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培育( )

A: 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

B: 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

C: 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

D: 民主精神和法制观念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德育的最高目标和德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培育( )

A: 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

B: 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

C: 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

D: 民主精神和法制观念

答案: C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下面哪一项不是学校德育所具有的功能 ? ( )

A: 社会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干预性功能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下面哪一项不是学校德育所具有的功能 ? ( )

A: 社会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干预性功能

答案: D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 育德功能

B: 生存功能

C: 发展功能

D: 享用功能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 育德功能

B: 生存功能

C: 发展功能

D: 享用功能

答案: D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在中国古代,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工具。这里所体现的德育功能是( )

A: 社会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超越性功能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在中国古代,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
具。这里所体现的德育功能是( )

A: 社会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超越性功能

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影响属于德育的( )

A: 社会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自然性功能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影响属于德育的( )

A: 社会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自然性功能

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2 智育
第六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智育

一、智育
1. 智育的培养方法(智慧成果的传承方式)
人类的智慧成果传承和发展的方式:
一种是客观的或物质的,比如工具、图书和其他媒

二是以主观的即主体的心智能力包括智力的形式
—— 人类需要智慧和智慧的发展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2 智育
第六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智育

一、智育
2. 智育的任务:
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不属于智育的主要任务的是( )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D: 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不属于智育的主要任务的是( )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D: 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

答案: D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 传授知识

B: 发展学生的智力

C: 形成技能

D: 培养个性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 传授知识

B: 发展学生的智力

C: 形成技能

D: 培养个性

答案: B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3 美育
第六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美育

一、美育

1. 概念: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提出。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3 美育
第六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美育

二、美育
2. 功能:直接(育美),间接(附带), 超越性(超美育)
“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教育美学精神追求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3 美育
第六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美育

三、美育的任务
① 感受美
② 鉴赏美
培养和提高 ③ 表现美 的能力
④ 创造美
⑤ 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3 美育
第六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美育

三、美育的分类
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教育
美育
艺术美育是核心
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是( )

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生活美育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是( )

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生活美育

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以下哪一项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 ( )

A: 社会美

B: 自然美

C: 教育美

D: 艺术美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以下哪一项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 ( )

A: 社会美

B: 自然美

C: 教育美

D: 艺术美

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层次是( )

A: 生存性功能

B: 发展性功能

C: 享用性功能

D: 教育性功能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层次是( )

A: 生存性功能

B: 发展性功能

C: 享用性功能

D: 教育性功能

答案: C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在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 )

A: 陈鹤琴

B: 陶行知

C: 黄炎培

D: 蔡元培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在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 )

A: 陈鹤琴

B: 陶行知

C: 黄炎培

D: 蔡元培

答案: D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 育美”是美育的( )

A: 直接功能

B: 间接功能

C: 超美育功能

D: 附带功能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 育美”是美育的( )

A: 直接功能

B: 间接功能

C: 超美育功能

D: 附带功能

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4 体育
第五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体育

四、体育:

1. 定义:学校教育中有意识提高学生体质、体能、体魄的

教育活动。

2. 学校体育的基本特性:教育性、技能性、娱乐性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4 体育
第五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体育

3. 功能:

____ 、 ____ 、 ____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4 体育
第五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体育

3. 功能:

健体、 教育、 娱乐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3.4 体育
第五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体育

4. 体育教育的任务【简答】
( 1 )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 2 ) 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 3 ) 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这说明体育具有( )

A: 健体功能

B: 教育功能

C: 价值功能

D: 娱乐功能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这说明体育具有( )

A: 健体功能

B: 教育功能

C: 价值功能

D: 娱乐功能

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 )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让学生掌握作为智慧内容的人类已有的知
识和技能体系。

A: 智育

B: 德育

C: 体育

D: 美育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 )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让学生掌握作为智慧内容的人类已有的知识和
技能体系。

A: 智育

B: 德育

C: 体育

D: 美育

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4.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第五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体育

五、劳动教育
1. 定义:使青少年获得正确的劳动观念、习惯、情感、精
神,了解和掌握劳动和生活的技能,在劳动中追求幸福感
的教育活动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4.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第五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体育

2. 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即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

的劳动习惯和积构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

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

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4.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第五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体育

3. 劳动教育的原则【简答】

① 坚持思想引领

② 坚持有机融入

③ 坚持实际体验

④ 坚持适当适度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4.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第五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体育

4. 劳动教育的形式【简答】

① 落实相关课程(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培养)

② 展开校内劳动(校园卫生保洁和美化)

③ 组织校外劳动(工业、服务业体验和实习等)

④ 鼓励家务劳动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5.3.4.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第五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体育

5.3.4 四、我国教育目的
的落实

六、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1. 落实教育目的应注意:
① 培养创造精神
② 培养实践能力
③ 培养开放思维
④ 培养崇高理想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3.2 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
第五章 · 全面发展各部分 · 体育

5.3.4 四、我国教育目的
的落实
2. 落实教育目的应该处理好的五大关系:

①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② 德智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

③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④ 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⑤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探索之路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万能句:

提高 xx 素质
培养 xx 精神
培养 xx 能力
国家
社会
民族
自身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微观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第六章
课程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7 课程
第六章 · 课程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7.1.1 课程与课程论 6.1.1.1 什么是课程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概述

6.1.1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与课程论

课程是知识 1. 课程(我国):
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

课程是经验 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

课程是活动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1.1.1 什么是课程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概述

6.1.1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与课程论

1. 课程论: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内容上两个层面:
① 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探讨
② 关于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探讨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1.2 课程的理论基础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概述

6.1.1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二、课程的理论基础

1. 课程论与哲学(哲学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

2. 课程论与心理学

(最早里士多德的灵魂说。 真正建立课程论心理学基础—赫尔巴特。)

3. 课程论与教学论(理论基础)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7.1.1 课程与课程论
6.1.2 课程的理论基础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概述

二、课程的理论基础

1._____ (亚里士多德灵魂说, 赫尔巴特)

2._____ (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

3._____ (教学论成为课程论的理论基础)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7.1.1 课程与课程论
6.1.3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概述

三、决定课程的基本关系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 知识与能力
3. 分科与综合
4.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7.1.1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7.1.3 课程与课程论
6.1.3.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概述

三、决定课程的基本关系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which one ?)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7.1.1 课程与课程论
6.1.3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概述

三、决定课程的基本关系

1. 直接经验 — 活动课程
间接经验 — 学科课程
2. 知识与能力哪一个更重要? = 形式 or 实质?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1.3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概述

三、决定课程的基本关系

1. 直接经验 — 活动课程
间接经验 — 学科课程
2. 知识 — 形式
能力 — 实质 (二者要结合起来)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1.3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概述

三、决定课程的基本关系

1. 直接经验 — 活动课程
间接经验 — 学科课程
2. 知识 — 形式
能力 — 实质
3. 分科(近代)与综合(古代)
4.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7.1.3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6.1.3.4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概述

三、决定课程的基本关系
4.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1 )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注重课程对于整个人的塑造和影
响。
2 )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
3 )课程实施过程中:尊重、热爱学生。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讲
究方法,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1.3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概述

三、决定课程的基本关系
4. 人文主义:

1 )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

2 )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

3 )课程实施过程中:尊重、热爱学生。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讲

究方法,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1.3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概述

三、决定课程的基本关系
4. 科学主义:

1 )课程目的上: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和力量

2 )课程内容上:提倡和推崇科学

3 )课程实施过程中:讲究科学性,讲究效率。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在西方教育史上,与实质教育论相对立的课程论是( )

A: 形式教育论​

B: 经验课程论

C: 分科课程论

D: 活动课程论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在西方教育史上,与实质教育论相对立的课程论是( )

A: 形式教育论​

B: 经验课程论

C: 分科课程论

D: 活动课程论

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在课程的各种理论基础中,对课程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的是( )

A: 心理学

B: 社会学

C: 教学论

D: 哲学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在课程的各种理论基础中,对课程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的是( )

A: 心理学

B: 社会学

C: 教学论

D: 哲学

答案: D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课程论与心理学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昆体良

D: 苏格拉底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课程论与心理学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昆体良

D: 苏格拉底

答案: B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台课程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台课程

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根据知识本位的课程观,课程的内容就是( )

A: 经验

B: 体验

C: 知识

D: 活动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根据知识本位的课程观,课程的内容就是( )

A: 经验

B: 体验

C: 知识

D: 活动

答案: C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观体现的是( )

A: 人文主义课程观

B: 科学主义课程观

C: 知识本位课程观

D: 能力本位课程观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
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观体现的是( )

A: 人文主义课程观

B: 科学主义课程观

C: 知识本位课程观

D: 能力本位课程观

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2 课程的一般范畴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的一般范畴

6.2.1 一、课程的目标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2.1 课程目标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的一般范畴

6.2.1 一、课程的目标

一、课程目标(垂直 & 水平)

① 课程的总体目标 —— 教育目的
② 学科、领域目标 —— 课程目标
③ 单节课课程目标 —— 某一节课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2.1 课程目标
7.2.1 课程目标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的一般范畴

6.2.1 一、课程的目标

一、课程目标(垂直 & 水平)

① 课程的总体目标 —— 教育目的
② 学科、领域目标 —— 课程目标
③ 单节课课程目标 —— 某一节课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2.1 课程目标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的一般范畴

6.2.1 一、课程的目标

一、课程目标(垂直 & 水平)


布卢姆(美)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我国:德智体美劳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2.1 课程目标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的一般范畴

6.2.1 一、课程的目标

一、课程目标(垂直 & 水平)


教育目的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课程目标

每节课目标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2.2 课程内容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的一般范畴

6.2.1 一、课程的目标

二、课程内容
课程目 课程评
课程全部问题就是内容 的 价

课程设 课程实
计 施
课程内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7.2.3 课程机构
6.2.3.1 最常见、最一般的结构形态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的一般范畴

6.2.3 三、课程结构

三、课程的一般结构

( 课程计划)

( 课程标准)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2.3 课程机构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的一般范畴

6.2.3 三、课程结构
三、课程的一般结构
1. 课程计划
根据 教育目的 学校 ____ 的教育任务,由
________ 不同和不同类型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
_______________ 教育工作
制定的有关教学和 __ ______ 的指
导性文件。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2.3 课程机构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的一般范畴

6.2.3 三、课程结构

三、课程的一般结构
2. 课程标准
根据 _____ ,以 ____ 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 _____ 文
件。
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2.3 课程机构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的一般范畴

6.2.3 三、课程结构

三、课程的一般结构
2. 课程标准
根据教学计划,以大纲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文件。
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2.3 课程机构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的一般范畴

6.2.3 三、课程结构

三、课程的一般结构

3. 教材
教科书,简称课本。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

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 )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 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C: 课程体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科书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 )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 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C: 课程体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科书

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根据布卢姆的思想,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 )

A: 认知领域、思维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B: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C: 品德领域、智慧领域、身体发展领域

D: 学科知识领域、个人修养领域、身体素质领域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根据布卢姆的思想,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 )

A: 认知领域、思维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B: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C: 品德领域、智慧领域、身体发展领域

D: 学科知识领域、个人修养领域、身体素质领域

答案: B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在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方面最为著名的教育家是( )

A: 布鲁纳

B: 布卢姆

C: 罗杰斯

D: 施良方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在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方面最为著名的教育家是( )

A: 布鲁纳

B: 布卢姆

C: 罗杰斯

D: 施良方

答案: B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7.3.1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6.3.1 一、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 1 )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 2 )中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 3 )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7.3.2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6.2.3.1 教学模式的概念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1. 我国课程设计模式分为五种【简答题】
: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教师课程设计:主观经验、客观活动、要靠实验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7.3.2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6.3.2.2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2.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第一, 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第二,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以实现目标?
第三, 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第四, 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7.3.2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6.3.2.2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2.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第四, 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
—— 评价程序共有四个步骤:(排排序 ~ )
( )利用评价结果。
( )确立评价目标。
( )设计评价手段。
( )确定评价情境。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6.3.2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第六章 · 课程 · 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2.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第四, 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
—— 评价程序共有四个步骤:(排排序 ~ )
( 4 )利用评价结果。
( 1 )确立评价目标。
( 3 )设计评价手段。
( 2 )确定评价情境。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 )

A: 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

B: 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

C: 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D: 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经验法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 )

A: 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

B: 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

C: 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D: 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经验法

答案: C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

A: 确立评价目标

B: 确定评价情境

C: 控制评价过程

D: 利用评价结果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

A: 确立评价目标

B: 确定评价情境

C: 控制评价过程

D: 利用评价结果

答案: C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正在建立( )

A: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B: 国家、省市、县区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C: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研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学校、教师、学生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真题演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正在建立( )

A: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B: 国家、省市、县区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C: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研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学校、教师、学生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答案: A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本章完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每一次开始都是幸运,
每一次结束都是释然。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进取 · 坚韧 · 开放 影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