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7

中 原 大 學

電 機 工 程 學 系
碩士學位論文

345kV 架空輸電系統的雷擊特性受鐵塔
接地電阻及線路避雷器的影響研究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s of 345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Tower
Grounding Resistances and Line Arresters.

指導教授:周至如 博士
研 究 生:許柏毅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七月
摘要

摘要

本論文考慮鐵塔接地電阻及線路避雷器的影響,探討 345kV 架

空輸電線的雷擊特性,降低鐵塔接地電阻在接地故障時,可有效的降

低鐵塔的地電位昇,不過在雷擊時是否仍有其效果有待探討,至於線

路避雷器近年來漸被採用,惟其效果亦待探討,為此,本文針對不同

雷擊的位置探討接地電阻及線路避雷器對整體輸電線的雷擊特性之

影響,包括分析鐵塔腳底之地電位昇、架空地線及輸電線的電壓及電

流分佈,以評估鐵塔接地電阻及線路避雷器的效果,文中首先介紹現

行防雷對策及目前台電系統的防雷措施,然後依台灣 345kV 架空輸

電系統之架構,建立分析模型,該模型是以電磁暫態分析程式(EMTP)

為基礎所建構的,故 EMTP 相關模組之功能亦在文中加以介紹,最

後應用 EMTP 進行實例的模擬,該實例為具有 20 座鐵塔 7km 長的雙

回路 345kV 架空輸電線,並將模擬的結果加以分析比較,文中分析

結果顯示,降低接地電阻在雷擊時的效果,雖不如預期如在接地故障

時的效果,仍可相當程度降低鐵塔地電位昇及分散架空地線的雷擊電

流,故仍有其價值。至於線路避雷器的效果,較偏重在線路避雷器附

近,故其安裝位置相當重要,本文分析所得的一些數據可供安裝位置

之參考。

關鍵字:架空輸電線、雷擊防護、接地系統。

I
Abstract

Abstract
In this thesis, the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s of 345kV transmission
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tower grounding resistances and line
arresters are studied. The ground potential rises(GPR) of tower due to
ground fault can be reduced by lowering grounding resistances.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at whether the tower GPR can be reduced by
lowering grounding resistances or not. Although, the line arresters are
gradually used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n transmission lines. Their
availability are still under observation. Hence,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lightning striking locations by considering the affections of tower
grounding resistances and line arresters, in which the tower GPR,
lightning surge currents and voltage distributions on the overhead ground
wires and three phase line conductors are analyzed for assessing the
effetiveness of grounding resistances and line arresters. The existent
lightning protection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in Taipower system are first described. Then, the circuit models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transient-program(EMTP) to represet Taipower
345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system are constructed. The related
moduals in EMTP are also illustrated. Finally, a practical case of
double-circuit 345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20 towers and
7km length are simul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various conditions
are further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s for fin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ower grounding
resistances and line arresters. The study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effetiveness of tower grounding resistance on lightning is not same as it
on ground fault, but the tower GPR can still be reduced with some degree
by lowering grounding resistances and the lightning surge currents on
overhead ground wires also reduced. The protection performances of line
arresters are only evedently appered near by their locations. So, their
installation are very important for protecting over all transmission system.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useful data for determing their installation.
Keyword :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Lightning Protection,
Grounding Systems.

II
誌 謝

碩士班兩年的時光就這麼結束了,這兩年是我一個相當大的突

破,是一種人生的轉捩點!承蒙周至如教授給予我各方面的照顧,不

論在學業、論文方面,還是做人處事方面,都有相當大的收穫,常常

讓令我有不同的啟發!在此獻上最真誠的敬意與謝意。同時也感謝士

林電機重電廠 彭榮芳博士、台灣大學 劉志文教授,撥冗在論文上給

予我的評閱與建議。

這兩年不算短的時間,在這個不熟悉的地方求學,幸虧遇上了學

長得峻、森福、萬祥、世翰、建國,像兄弟般的照顧我,加上研究室

的同伴,孟群、基福、瑋澤、正宏、盈昌、智鴻、茂廷、軍偉以及在

中原認識的一群好友,族繁不及備載,做我強力的後盾,在我最需要

你們的時候,給了我最適時的協助,謝謝你們!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哥哥跟女友馨予一家人,鼓勵、

支持我,令我在異鄉的環境中碰到種種不同的挫折與壓力時,能勇敢

的去面對,使得我順利完成論文。這論文獻給所有關心、照顧我的人,

希望大家與我分享這份喜悅。
目錄

目錄

摘要……………………………………………………………………..Ⅰ

Abstract..................................................................................................Ⅱ

目錄..........................................................................................................Ⅲ

圖索引…………………………………………………………………..Ⅵ

表索引…………………………………………………………………..ⅩⅡ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1

1.2 相關研究概況…………………………………………………….2

1.3 研究內容概述…………………………………………………….2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3

2.1 前言………………………………………………………………...3

2.2 輸電線路之路徑、高度選擇………………………………….…..3

2.3 遮蔽及接地之改善………………………………………………..7

2.4 台電架空輸電系統現行防雷設計簡介……………………….…13

2.4.1 架空地線之設計……………………………………………..16

2.4.2 差別絕緣與導弧角之設計…………………………………..17

2.4.3 避雷器設計…………………………………………………..19

2.4.4 接地的設計……………………………………………..……19

III
目錄

2.4.5 台電架空輸電線路防雷對策之檢討及改善…………..……21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23

3.1 鐵塔接地系統架構簡介………………………………………….23

3.2 模型之建立……………………………………………………...26

3.2.1 輸電鐵塔…………………………………………………….28

3.2.2 輸電線(含架空地線)………………………………………...28

3.2.3 輸電線兩端變電所…………………………………………..28

3.2.4 線路避雷器…………………………………………………..28

3.3 應用軟體(EMTP)及分析方法介紹……………………………...28

3.3.1 EMTP 使用方法介紹……………………………………….29

3.3.2 MODELS 的使用方法簡介…………………………………31

3.3.3 系統簡介……………………………………………………..33

3.4 使用模組簡介…………………………………………………...33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42

4.1 鐵塔接地電阻及鐵塔雷擊點的影響…………………………...42

4.2 雷擊位置在鐵塔及輸電線之差異……………………………...52
4.3 安裝線路避雷器的影響………………………………………...60

4.4 綜合討論及評估………………………………………………...73

第五章 結論及展望………………………..…………………………74

IV
目錄

參考文獻………………………………………………………..………76

V
圖索引

圖索引

圖 2-1 台灣地區之 IKL 圖……………………………………………….6

圖 2-2 台灣地區之 GFD 圖……………………………………………...6

圖 2-3 輸電鐵塔及架空地線之實例…………………………………..8

圖2-4 雙回路輸電線架空地線之保護角α…………………………….8

圖 2-5 不同對地落雷密度(Ng)與臨界閃絡電流(Ic)下,架空地線
對垂直雷擊的遮蔽角與其平均高度之關係(參考 IEEE-Std
1243-1997)……………………………………………………10

圖 2-6 輸電鐵塔增設側向支線(Guy Wire)示意圖…………………...12

圖 2-7 增加獨立桿架設架空地線以遮蔽相導體示意圖……………..12

圖 2-8 線下遮蔽線之設置示意圖……………………………………..13

圖 2-9 69kV 系統架空輸電鐵塔之實例……………………………...14

圖 2-10 161kV 系統架空輸電鐵塔之實例…………………………...15

圖 2-11 345kV 系統架空輸電鐵塔之實例…………………………...15

圖 2-12 台電輸電鐵塔不同基礎的接地設計………………………..20

圖 2-13 接地網式接地電阻改善裝置圖……………………………..20

圖 3-1 不同之接地電阻架構…………………………………………23

圖 3-2 台電輸電系統架空線路懸垂型鐵塔外觀尺寸圖……………25

圖 3-3 地網規格及埋設深度示意圖…………………………………26

VI
圖索引

圖 3-4 EMTP 之系統架構圖………………………………………….27

圖 3-5 常用的輸入資料堆疊次序……………………………………30

圖 3-6 MODEL 輸入資料格式………………………………………..32

圖 3-7 注入接地網之雷突波電流波形………………………………33

圖 3-8 LCC 模組之符號………………………………………………...34

圖 3-9 LCC 模組之基本設定…………………………………………...34

圖 3-10 LCC 模組之輸電線設定……………………………………….36

圖 3-11 LCC 模組設定完成之線路示意圖…………………………….37

圖 3-12 LineZ 模組之符號……………………………………………...38

圖 3-13 LineZ 模組之參數設定………………………………………...38

圖 3-14 MOV 模組之示意圖…………………………………………39

圖 3-15 MOV 模組之參數設定………………………………………40

圖 3-16 MOV 避雷器之特性曲線設定……………...……………….41

圖 3-17 MOV 避雷器之特性曲線……………………………………41

圖 4-1 雷擊點在輸電線中段鐵塔(No.10)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鐵塔
地電位昇………………………………………………………43

圖 4-2 雷擊點在輸電線 1/4 段鐵塔(No.5)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鐵塔


地電位昇………………………………………………………43

VII
圖索引

圖 4-3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鐵塔地電
位昇……………………………………………………………44

圖 4-4 雷擊點在輸電線中段鐵塔(No.10)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輸電
線電壓…………………………………………………………45

圖 4-5 雷擊點在輸電線 1/4 段鐵塔(No.5)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輸電


線電壓…………………………………………………………45

圖 4-6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輸電線電
壓………………………………………………………………46

圖 4-7 雷擊點在輸電線中段鐵塔(No.10)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架空
地線電壓………………………………………………………47

圖 4-8 雷擊點在輸電線 1/4 段鐵塔(No.5)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架空


地線電壓………………………………………………………47

圖 4-9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架空地線
電壓……………………………………………………………48

圖 4-10 雷擊點在輸電線中段鐵塔(No.10)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輸電
線電流…………………………………………………………49

圖 4-11 雷擊點在輸電線 1/4 段鐵塔(No.5)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輸電


線電壓…………………………………………………………49

圖 4-12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輸電線
電壓……………………………………………………………50

圖 4-13 雷擊點在輸電線中段鐵塔(No.10)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架空線
電流……………………………………………………………51

VIII
圖索引

圖 4-14 雷擊點在輸電線 1/4 段鐵塔(No.5)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架空線


電流……………………………………………………………51

圖 4-15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架空線電
流……………………………………………………………..52

圖 4-16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及架空線之地電位昇…53

圖 4-17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擊中鐵塔及架空線之地電位
昇…………………………...………………………………...53

圖 4-18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及架空線之輸電線電壓比
較……………………………………………………………..54

圖 4-19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擊中鐵塔及架空線之輸電線電
壓比較………………………………………………………..55

圖 4-20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及架空線之架空線電壓比
較……………………………………………………………..56

圖 4-21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擊中鐵塔及架空線之架空線電
壓比較………………………………………………………..56

圖 4-22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及架空線之輸電線電流比
較……………………………………………………………..57

圖 4-23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擊中鐵塔及架空線之輸電線電
流比較………………………………………………………..58

圖 4-24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及架空線之架空線電流比
較……………………………………………………………..59

IX
圖索引

圖 4-25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擊中鐵塔及架空線之架空線電
流比較………………………………………………………..59

圖 4-26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之地電位昇比較………61

圖 4-27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輸電線之地電位昇比較…....61

圖 4-28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鐵塔之地電位昇比較…62

圖 4-29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輸電線之地電位昇比


較………………………………………………………..……62

圖 4-30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之輸電線電壓比較……63

圖 4-31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輸電線之輸電線電壓比較…64

圖 4-32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鐵塔之輸電線電壓比


較……………………………………………………………..64

圖 4-33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輸電線之輸電線電壓比


較……………………………………………………………..65

圖 4-34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之架空線電壓比較…....66

圖 4-35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輸電線之架空線電壓比較…66

圖 4-36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鐵塔之架空線電壓比


較……………………………………………………………..67

圖 4-37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輸電線之架空線電壓比


較……………………………………………………………..67

圖 4-38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之輸電線電流比較……68

X
圖索引

圖 4-39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輸電線之輸電線電流比較…69

圖 4-40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鐵塔之輸電線電流比


較……………………………………………………………..69

圖 4-41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輸電線之輸電線電流比


較……………………………………………..………………70

圖 4-42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之架空線電流比較……71

圖 4-43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輸電線之架空線電流比較…71

圖 4-44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鐵塔之架空線電流比


較……………………………………………………………..72

圖 4-45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輸電線之架空線電流比


較…………………………………………………………..…72

XI
表索引

表索引

表 2-1 台灣地區之平均 IKL 值及其與平均 GFD 值關係式…………..5

表 2-2 台灣地區 1993 年~2003 年 GFD 平均值分佈實際值與各種公


式計算…………………………………………………………5

表 2-3 架空輸電系統絕緣礙子的基本脈衝準位……………………13

表 2-4 台電雙回路輸電鐵塔架空地線典型設計規格及保護角……16

表 2-5 台電輸電系統線路絕緣設計標準……………………………18

表 2-6 台電輸電系統避雷器額定電壓與系統接地方式……………19

表 2-7 台電架空輸電線路防雷措施問題及改善對策………………22

表 3-1 接地系統的相關參數表………………………………………26

表 3-2 注入接地網之雷突波電流參數(三角波)……………………33

表 3-3 輸電線之參數設定……………………………………………..36

XII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章 緒 論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台灣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雷擊事故頻傳[1-5],依台電公司各
供電區處的歷年事故資料,輸電系統的雷害事故約佔總事故的 50%
[6],對於今日要求高供電品質的高科技產業產業是一項很不利的因
素。

台灣屬於多雷地區,雲氣豐富且對流旺盛,雖然電力公司都有其
防雷措施,但這些防雷措施,往往多年固定不變,未能配合系統特性
及環境的需求,做有利的調整、加強或改善,雷擊的防護大多僅止於
基本的需求,未能大幅的提昇,因此,本文針對現有的防雷對策加以
整理及檢討,提出需加強及改進之處,並對於其中的「接地問題」,
作深入的探討。

雷擊(Lightning)是架空輸電線路的重大天然災害之一,輸電線
路遭受雷擊時,重者造成線路及設備損壞,衍生大停電,甚至系統崩
潰,輕者引起線路跳脫或瞬間停電,嚴重影響供電的可靠性及供電品
質,因雷擊事故與接地有密切的關係,由事故的檢討結論都牽涉到接
地的改善,但所謂接地改善往往都被簡化成降低「接地電阻」
(Grounding Resistance),即使接地電阻一再降低,有些地方雷害事
故仍然頻傳,顯然接地仍有其盲點存在,需進一步探討其雷擊特性,
才能有效的改善雷擊的防護能力。為此,本研究進行架空輸電線雷擊
防護策略、安裝避雷器及對其不同接地改善的研究,一方面希望能為
現有的防雷對策提出加強改進之道,另一方面也能釐清避雷接地的盲
點,改進輸電系統的防雷性能,達成有效防雷的目的。

1
第一章 緒 論

1.2 相關研究概況

雷擊是老問題,相關文獻資料相當多,對於雷擊行為的研究,包
括直接雷擊與感應雷擊的研究可見於文獻[7-27],相關防護措施亦有
法規或標準可循,例如建築物防雷措施可參考美規 NFPA[28],日本
JIS[29],電力系統輸配電系統防雷指引如 IEEE Std. 1243-1997[30],
IEEE Std. 1410-1997[31],及變電所防雷指引 IEEE Std. 998-1996[32]。
避雷器安裝設計與絕緣協調有關,都在 ANSI C.62 系列中可找出相關
的標準及規範,至於接地系統相關研究除前述相關文獻外,變電所接
地系統設計指引 ANSI/IEEE Std. 80-2000[33],而輸電鐵塔接地相關研
究亦有相當多的探討文獻[34-54],檢討過去文獻,無論是法規或標
準,基本上雷擊防護措施往往所提的皆是一些準則及最基本的規定,
合乎法規或標準,未必滿足實際的需求。

1.3 研究內容概述
本研究主要針對輸電線路防雷對策、線路避雷器的安裝及接地系
統的特性,探討架空輸電鐵塔之接地及安裝避雷器對於輸電系統的影
響,並評估相關的接地事故及提出改善對策。本文在第二章將針對現
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加以描述,且對於防雷對策作一討論,並針對
實際環境下來改善並提供新的防雷對策,並為有關台電架空輸電線系
統及其現行防雷設計,對其輸電系統作一介紹,再對現行的防雷設
計,如架空地線之設計、差別絕緣與導弧角之設計、避雷器之設計及
接地之設計等等作一概述,最後再對台電的防雷對策作一檢討及改
善。第三章為應用軟體及模型建構之簡介,將本文的模擬軟體及模擬
之參數做一個詳細的介紹。第四章為模擬結果之分析與比較,包括對
架空輸電鐵塔接地系統雷突波特性分析,分析在輸電線路上有無安裝
避雷器且在不同接地架構之下的特性,且對模擬出來的波形加以比
較,來對架空輸電鐵塔之不同接地系統做一個更為詳細的因應策略。
第五章為結論及展望之說明。

2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2.1 前言

本章依據 IEEE-Std.1243-1997[30]標準,整理出現行輸電線路之
防雷對策包括:輸電線路之路徑、高度選擇,遮蔽、接地之改善及絕
緣協調之改進等方面,分述如下各節:

2.2 輸電線路之路徑、高度選擇
在避雷觀點來看,輸電線路的路徑設置若能避開多落雷的區域,
自然可減少遭受到雷擊的機會,一地區的對地落雷密度 GFD(Ground
Flash Density)及雷暴日數(Thunderstorm),又稱 IKL(Iso-keraunic
Level ) 常 被 拿 來 做 為 輸 電 線 路 設 置 的 參 考 , 依 據 IEEE-std.
1243-1997[30]之定義,GFD 是指單位面積(km2)、平均每年(yr)
遭受對地落雷(flashes)的次數,其單位為(flashes/km2/yr) ;雷暴日
數是指一年內發生閃電的日數(days/yr) ,至於 GFD 與 IKL 之關係依
據 IEEE-std.1243-1997 如下式所示:

Ng = 0.04Td 1.25 (2-1)

式中:

Ng:代表 GFD (flashs/km2/yr)

Td:代表 IKL (day/yr)

除 了 ( 2-1 ) 所 示 的 關 係 , 也 有 不 同 公 式 被 應 用 於 不 同 地 區
[1,7,8,55,56],例如在不同緯度下有對應不同地區之公式[56]:

N g = Td * (0.1 + 0.35 sin λ ) * (0.4 ± 0.2) (2-2)

在南非應用下列公式[55]:

1.3
N g = 0.023Td (2-3)

3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在日本應用下列公式[7]:

N g = 0.116Td (2-4)

考慮溫帶與熱帶的影響文獻[8]提出下列公式:

N g = 0.193Td (溫帶) (2-5)

N g = 0.116Td (熱帶) (2-6)

以上各種公式未必適用於台灣地區,不過台電公司綜合研究所多
年來積極進行落雷觀測及統計分析的成果頗豐碩,全台地區的落雷分
佈及其強度及極性都有統計[9],地理圖資及天候影響之研究[10],以
及雷暴日數及落雷密度調查統計等[11~13],皆能對輸電線路的設置
路徑提供有利的資訊。另外本研究再整理台電歷年(1993~2003)之
雷擊統計資料其 IKL 與 GFD 值之分佈,整理出如表 2-1 及表 2-2 所
示[57]。整體而言台灣屬高落雷地區,圖 2-1 及圖 2-2 是所統計的台
灣地區 IKL 及 GFD 之分佈圖,山區比平地落雷多,夏月 5 月~9 月
有較多雷擊,負極性雷比正極性雷多,50%的雷擊其電流峰值超過
33kA[1]。

4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表 2-1 台灣地區之平均 IKL 值及其與平均 GFD 值關係式


1993 年~2003 年
地區 台灣地區雷暴日 IKL 與 GFD 關係式
數平均值
北部平地 29 Ng=0.5539-0.03Td+0.0013Td2
北部山區 40 Ng=0.1526+0.0226Td+0.0009Td2
中部平地 79 Ng=0.3745+0.015Td
中部山區 48 Ng= -1.4563+0.066Td+0.0002Td2
南部平地(靠海) 37 Ng= -1.5541-0.2108Td+0.0055Td2
南部平地(靠山) 58 Ng= -1.4026+0.1013Td
南部山區 45 Ng= -4.511+0.1738Td-0.0006Td2
東部平地 26 Ng= -0.0973+0.0194Td+0.0003Td2
東部山區 14 Ng=0.1193+0.024Td
註:Ng 為對地落雷密度(GFD)、Td 為雷暴天數(IKL)

表 2-2台灣地區 1993 年~2003 年 GFD 平均值分佈實際值與各種公式計算


GFD IEEE
實際值 日本公式南非公式 溫帶公式
地區 公式
北部平地 0.92 2.7 3.38 1.84 5.62
北部山區 2.92 4.04 4.65 2.79 7.74
中部平地 1.54 9.42 9.17 6.74 15.25
中部山區 2.18 5.11 5.62 3.57 9.35
南部平地(靠海) 1.76 3.61 4.26 2.49 7.08
南部平地(靠山) 4.38 6.46 6.77 4.55 11.27
南部山區 1.97 4.71 5.27 3.28 8.76
東部平地 0.64 2.36 3.03 1.6 5.04
東部山區 0.37 1.04 1.57 0.68 2.61

5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圖 2-1 台灣地區之 IKL 圖[11]

圖 2-2 台灣地區之 GFD 圖[12,13]

雖然有這些落雷分佈資料可供參考,但輸電線設置路徑之選擇並
非僅有考慮落雷資料,其他如地質條件、環境因素、工程難易程度,
造價及民眾抗爭等都必須考慮,有時上述條件甚至比落雷資料更優先
考慮,只能在既定的路徑上,儘量避開落雷點,例如在山區中,山巔、
山脊、山腰及山谷的落雷機率差距很大,前兩者的落雷機率非當高,

6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而且大地電阻係數通常都很高,所以必須避免將輸電鐵塔設在山巔及
山脊。

輸電鐵塔的高度亦是影響輸電線路遭受到雷擊的重要因素,根據
IEEE-Std. 1243-1997 輸電線路每年-每百公里所遭受到雷擊的次數即
為受雷機率(Flash Collection Rate)NS,可用下式表示:

⎛ 28h 0.6 + b ⎞
N S = N g ⎜⎜ ⎟⎟ (2-7)
⎝ 10 ⎠

式中:

h:輸電鐵塔高度(m)

b:架空地線分開距離(m)

Ng:GFD(flashes/km2/yr)

NS:輸電線路受雷機率(flashes/100km/yr)

依(2-7)式估算,假如輸電鐵塔高度增加 20%,輸電線路的受
雷機率將增加 12%,雖然降低輸電鐵塔的高度,可以減少遭受到雷擊
的機率,但為了人員安全,輸電鐵塔的高度仍需維持必要的安全距離。

2.3 遮蔽及接地之改善

現行架空輸電線路對雷擊的遮蔽主要是架設架空地線 OHGW
(Overhead Ground Wires),其作用包括:

(1)攔截直接雷擊,減少雷擊直接落在輸電相導體(phase
conductors)上的機率。

(2)分散雷電流以減少鐵塔的地電位昇 GPR(Ground Potential


Rise)所造成的逆閃絡(Back Flashover)。

7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3)遮蔽線與輸電相導體之共模耦合(Common-Mode Coupling)
可減少出現在輸電相導體與鐵塔之間的突波電壓。

圖 2-3 所示為實際輸電鐵塔之例,OHGW 對輸電線路之遮蔽角


(Shielding Angle),又稱保護角(Protection Angle) α 如圖 2-4 所示

架空地線
(OHGW)

相導體

圖 2-3 輸電鐵塔及架空地線之實例

圖2-4 雙回路輸電線架空地線之保護角α

8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之定義,遮蔽角愈大表示保護設計不周嚴,輸電線愈有可能遭受到雷
擊,通常輸電線路架空地線之遮蔽角為 30˚[30],但雷擊較嚴重之地
區應以較小的遮蔽角設計,來減少輸電相導體遭受到雷擊。架空地線
未能攔截落雷,致使輸電相導體遭到雷擊時,稱為遮蔽失敗,而每單
位 長 度 的 輸 電 線 每 年 遭 受 的 雷 擊 數 , 稱 為 遮 蔽 失 敗 率 SFR
(Shielding-Failure Rate),遮蔽失敗時,未必會使輸電線發生閃絡
(Flashover),通常必須有閃絡才會使輸電線跳脫,故以遮蔽失敗閃
絡率 SFFOR(Shielding Failure Flashover Rate)來考慮遮蔽角。工程
上設計遮蔽角是以電性幾何模型 EGM(Electro-Geometric Model)
[30,14-19]為基礎,決定雷擊距離(Striking Distance)後,再反算出
遮蔽角,其中 SFFOR 與對地落雷密度 GFD、雷擊電流峰值及其機率、
絕緣礙子之臨界閃絡電壓 CFO(Critical Flashover Voltage)
、輸電相導
體之突波阻抗 Zsurge 及每次主雷擊發生後的後續雷擊電流(Subsequent
Stroke Current)等有關,參考 IEEE-Std.1243-1997 可得這些計算式,
如圖 2-5 是 IEEE-Std.1243-1997 以 GFD 和礙子臨界閃絡之雷電流 IC
為參數,繪出 OHGW 平均高度與遮蔽角之關係,圖中假設為遭受到
垂直的雷擊(Vertical Strokes)
。礙子臨界閃絡之雷電流 Ic 如下式所示:

2CFO
IC = (2-8)
Z surge

2h 2h
Z surge = 60 ln ln (2-9)
r Rc

式中:

CFO:礙子臨界閃絡電壓(V)

Zsurge:導體在電暈發生狀態下之突波阻抗(Ω)

h:導體平均高度(m)

r:導體半徑(m)

9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Rc:導體在電場強度為 1500kV/m 下之電暈半徑(m)

圖 2-5 不同對地落雷密度(Ng)與臨界閃絡電流(Ic)下,架空地線對垂直雷
擊的遮蔽角與其平均高度之關係(參考 IEEE-Std 1243-1997)

即使架空地線攔截雷擊成功(遮蔽成功),並不代表不會發生輸
電線的閃絡,因為雷電流流入地中產生的地電位昇 GPR(Ground
Potential Rise)超過礙子臨界閃絡電壓,則仍然會閃絡,稱為逆閃絡
(Back Flashover)
,GPR 是鐵塔突波接地阻抗與雷電流的乘積,鐵塔
之突波接地阻抗,包括鐵塔的突波阻抗及塔腳的接地阻抗,這些都與
材質及幾何形狀有關,接地阻抗更與接地電極形狀、埋設方式、大地
電阻係數有關,鐵塔接地電阻雖是重要的參數,但不能代表全部的突
波接地阻抗。接地電極的形狀及埋設方式亦很重要,水平埋設的導體
比垂直的接地棒能更有效的降低突波阻抗,因此塔腳的接地電極儘可
能使用水平埋設的導體,這些水平埋設的導體有時又稱為平衡網
(Counterpoise)。台電公司對輸電鐵塔的接地電阻有規定,例如
345kV 鐵塔接地電阻為 10Ω 以下(或 5Ω 以下)
,161kV 及 69kV 鐵塔
接地電阻為 20Ω 以下(或 10Ω 以下)
,不過對於接地電極形狀及埋設
方式則不一定,一般以打垂直接地棒為主,雖然達到規定的接地電
阻,但突波阻抗可能很高,另外塔腳的接地線線徑通常在 14mm2~
22mm2 之間,對於大的雷擊電流可能無法承受[58],架空地線除擔任

10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雷擊遮蔽外,在接地故障時還負責接地故障電流之分流(通常 50%
以上),平時又有感應環流,故架空地線常與鐵塔直接電性連接,平
時的感應環流會增加輸電損失,IEEE-Std1243 指出 100km 長的一條
架空地線,每年電力損耗可達 4 百萬度(4GWh/yr)
,為減少電力損
耗可將架空地線與鐵塔絕緣,但此必須在雷擊時,使架空地線與鐵塔
雷性連接,使用絕緣礙子加放電間隙是一可行的方式,但此舉可能使
分流故障電流的能力消失,必須審慎考慮。

在雷擊嚴重地區,一般的架空地線及接地設計,可能無法滿足需
求,下列方式可用來增強遮蔽與接地的效果:

‹ 增加架空地線的數目,以縮小遮蔽角,甚至使遮蔽角為負值。

‹ 增設接地導體,如增埋接地網、設置鐵塔接地井或改善土質之電
阻係數以再度降低接地電阻。

‹ 增設下導體,且使架空地線同時與鐵塔及增設之下導體做連接,
以降低鐵塔的突波阻抗。

‹ 鐵塔設側向支線(Guy Wire)之導體,如圖 2-6 所示之示意圖可


降低鐵塔接地電阻及突波阻抗,根據文獻[20]的研究,一座鐵塔
設有 4 條分開的 Guy Wires 可降低鐵塔的阻抗達 50~100Ω,可減
少輸電線路的跳線率(Outage Rate)達 30%。

‹ 於輸電線路旁另設獨立鐵塔或桿柱以架設遮蔽線,此遮蔽線可防
垂直及側向雷擊,使輸電線相導體有負的保護角,如圖 2-7 所示
之示意圖。

‹ 設置線下遮蔽線(Underbuilt Shield Wire)以增加對輸電線的耦合


係數,此亦會減少整體遮蔽線突波阻抗及分流雷擊電流,對高接
地電阻地區能有效減少雷擊逆閃絡,如圖 2-8 所示。此項措施將
減少輸電線路對地淨空距離,所以必須先考慮安全距離是否足
夠。

11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圖 2-6 輸電鐵塔增設側向支線(Guy Wire)示意圖

圖 2-7 增加獨立桿架設架空地線以遮蔽相導體示意圖

12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圖 2-8 線下遮蔽線之設置示意圖

2.4 台電架空輸電系統現行防雷設計簡介

架空輸電系統通常具有下列特點[5,27,59-61]:

目前台灣電力輸電系統電壓包括 345kV、161kV 及 69kV,這些


高電壓是為了得到高效率的電力輸送。不過高壓必須有其適當的絕緣
能力,以架空輸電系統絕緣礙子的基本脈衝準位(BIL)如表 2-3。
而正常之絕緣耐壓往往高於公稱電壓之 1.6 倍以上,故其

表 2-3 架空輸電系統絕緣礙子的基本脈衝準位
BIL 基本脈衝準位
電壓種類 (BIL)

345kV 1300kV

161kV 750kV

69kV 350kV

13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絕緣礙子相當長,導線距離亦大,使得佔用空間非常大。圖 2-9[62]
至圖 2-11[62]為一典型架空鐵塔架設之輸電線照片。目前台電現行架
空輸電線路防雷設計包括架空地線、絕緣礙子、導弧角、避雷器及接
地系統等之設計,分述如下各節:

圖 2-9 69kV 系統架空輸電鐵塔之實例[62]

14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圖 2-10 161kV 系統架空輸電鐵塔之實例[62]

圖 2-11 345kV 系統架空輸電鐵塔之實例[62]

15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2.4.1 架空地線之設計

表 2-4 列出各級輸電線路之架空地線典型設計規格及保護角範
圍。

表 2-4 台電雙回路輸電鐵塔架空地線典型設計規格及保護角[63]
地線種類及
保護角
一般地線 複合光纖地線
範圍 保護角範圍
(ACW) (OPGW)
電壓等級


18OPGW
19No.8 AWG 30
截面積:173mm2
截面積:159mm2 ~
345kV 導體截面積:160mm2


導電率 40% 45
導電率>40%


19OPGW
7No.6 AWG 30
截面積:97.2mm2
截面積:93.1mm2 ~
161kV 導體截面積:80mm2


導電率 20.3% 45
導電率>60%

7No.8 AWG
30
截面積:58.56mm2
-------- ~
69kV

導電率 20.3%
45
(7No.6 AWG)
註:雙回路鐵塔架空地線為二條,當有使用 OPGW 時,則 OPGW 及
ACW 各一條。

表 2-4 中之導體之規格,尚有可能依不同環境採用其他規格,不
過這與雷擊保護較無相關,較有相關的是其保護角的設計及接地方
式,由於直接雷擊案例太多,目前保護角的範圍應再檢討,而接地方
式目前的設計是直接與鐵塔互連,利用塔身接地,由於鐵塔電感值較

16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大,雷突波阻抗大,較不利於洩放雷電流,改進之道可再施作下引導
體(銅線或鋁線)

2.4.2 差別絕緣與導弧角之設計

架空線路的絕緣設計考慮的因素很多,包括系統最高電壓、開關
突波電壓、雷擊突波電壓、高度及環境因素,如鹽霧害及污染問題,
目前台電輸電系統的絕緣設計標準如表 2-5 所示。

表 2-5 所列各項設計標準值中,耐雷設計的部分,其中每年雷暴
日數(IKL 值)訂為 30~40 是否恰當宜再檢討,根據目前台電公司
的雷擊觀測資料顯示,有些地方遠超過此數值,必須配合調整其導弧
角間隙、50%閃絡電壓及接地電阻值及其他絕緣上的考慮。

17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表 2-5 台電輸電系統線路絕緣設計標準[64]

項目 69kV 161kV 345kV 備註


系統電壓(kV) 69 161 345
最高運轉電壓(kV) 72 169 362
標高(kV) 1000 100 100
開關突波倍數(P.U) 3 2.8 2.5
耐開關突波設計

耐壓比 1.15 1.15 1.15


標高修正係數 1.10 1.10 1.10
所需絕緣強度(kV) 225 489 935
上項所需礙子個數 3 8 16 10”×5-3/4”
維護用應加礙子個數 1 1 1 標準礙子
所需礙子總數 4 9 17
所需最小弧角間隙(mm) 400 950 2014
所需對地絕緣間隙(mm) 400 950 2200
耐污損設計

電壓上昇倍數(P.U) 3 ×8 1.3 1.3


耐電壓目標值(kV) 58 126.8 271.7
2
污損條件(mg/cm ) 0.03 0.03 0.03 視污損區別而變
設計耐電壓(kV/個) 13.8 13.8 13.8 視污損區別而變
所需礙子個數 5~7 10~14 20~26
差絕緣

差絕緣

差絕緣
平衡

絕緣方式
耐雷設計

高 低 高 低 高 低
所需導弧角間隙(mm) - - 560 - 1130 2150
50%閃絡電壓(kV) 495 523 360 990 680 1870 1260
IKL(日/年) 30~40 30~40 30~40
塔腳電阻目標值(Ω) 20 20 10~20
礙子個數 5~7 6~8 5~7 12~14 10~14 22~26 20~26
綜合結果

弧角間隙(mm) - - 560 - 1130 - 2150


標準絕緣間隙(mm) 800 850 650 1650 1250 3300 2400
跳線絕緣間隙(mm) 950 1000 750 1900 1450 3800 2800
最小絕緣間隙(mm) 400 950 2200
極限絕緣間隙(mm) 250 500 1100

18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2.4.3 避雷器設計

避雷器的設計必須考慮系統最高電壓、設備及線路絕緣準位,接
地方式及接地阻抗,目前台電輸電系統(69kV,161kV,345kV)使
用的避雷器主要考慮因素是系統電壓及接地方式來設計其額定電壓。

表 2-6 台電輸電系統避雷器額定電壓與系統接地方式
系統電壓

接地方式 69kV 161kV 345kV


及額定電壓
系統接地方式 電抗接地 直接接地 直接接地

避雷器額定電壓 72kV 144kV 276kV 或 288kV

值如表 2-6 所示,當然避雷器的特性尚須視其開始放電電壓及放電後


的殘餘電壓是否與被保護的線路與設備相協調,目前避雷器的規格皆
以標準化,設計上只要決定好其額定電壓及等級(變電所及或配電級)
都能合乎需求,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避雷器的接地問題,接地線的配
置,連接方式,及其接地突波阻抗,都關係到雷擊保護是否成功,台
電在這方面的設計,僅強調其接地電阻(10Ω以下),而佈設及其連
接方式及配置方式,常因地線彎曲,或配置於鐵構內凹處,致電感值
太大而使雷突波阻抗過高,不能達到保護效果,另避雷器接地端不與
被保護設備外殼機架互連也是常見的失誤。

2.4.4 接地的設計

圖 2-12 是目前台電輸電鐵塔幾種不同基礎的接地設計,其接地
3 5
電極主要使用銅棒( "φ × 8' )為主(改善時用 "φ × 8' 之銅棒),設
4 8
計的主要考慮是要達到接地電阻的目標值以下(通常是 69kV 及
161kV 鐵塔接地電阻為 20Ω以下,345kV 鐵塔為 10Ω以下)
,當靠近
變電所時,鐵塔接地電阻必須再降低,即 69kV 及 161kV 鐵塔接地電

19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阻 10Ω以下,345kV 鐵塔為 5Ω以下,又當土質很差時,無法達到所


需接地電阻時,能採用增加接地棒及地網,如圖 2-13 所示,接地電

圖 2-12 台電輸電鐵塔不同基礎的接地設計[65]

耕種地最小60cm
非耕種地最小30cm
G.L.

地 接地線 同左

棒 (長度比照備註6個接地
一 銅棒間隔規定辦理)

接地線

≥d d 線路方向

接地銅棒

圖 2-13 接地網式接地電阻改善裝置圖[65]

20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阻固然重要,但對雷擊防護來說,重點應在雷突波接地阻抗而非僅看
接地電阻。雷突波阻抗與電極的型式、接地的引線及連接方式有密切
的關係,目前設計資料以接地棒為主要電極,不利於雷突波阻抗之降
低,又雖然有提到埋設接地線時不可交叉、重疊或捲圈,但對其引線
未標示應在鐵構外側,有可能實際施工時,沿鐵構內側凹槽佈設,此
將增加大量的電感,此外目前的引線大多使用截面積 14mm2 或 22mm2
之單心線,可能會被大電流(雷電流及接地故障電流)燒斷,這些都
是應改進之處。

2.4.5 台電架空輸電線路防雷對策之檢討及改善

由前節所介紹的台電輸電系統的防雷設計及所提的問題點可發
現,整體而言仍有需要進一步探討或研擬改善對策如表 2-7 所示。

表 2-7 的改善對策是基於台電雷害事故居高不下的事實所研擬
的,其中架空地線保護角的調整(縮小)是只要將鐵塔構件配合調整
即可,設計上不難,但差別絕緣設計及導弧角問題,需再考慮變電所
的絕緣協調問題,牽涉層面較大,困難度較高,但長遠來看仍應全面
檢討謀求最佳的設計,線路加裝避雷器及避雷器接地之改善,所費不
多,且可行性高,然而影響避雷成敗最大的關鍵仍在於接地系統,因
為雷擊破壞的模式,大都是雷擊引起鐵塔高地電位昇 GPR(Ground
Potential Rise)所產生的逆閃絡現象(Back Flashover)
,GPR 決定於
雷電流及接地阻抗,一方面減少接地系統的突波阻抗,一方面分散雷
電流,才能有效減少 GPR,故利用增加架空地線或線下遮蔽線來分
散雷電流,以及側向支線,同時分散雷電流及降低鐵塔突波阻抗都是
很有效的方法,宜盡量實施,當然接地電極是接地系統的最主要部
分,若能妥為設計對雷擊 GPR 的降低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目前以接
地棒為主要電極,雖然施工容易、成本低廉,但對防雷而言最好是以
地網為主體,本文將再針對不同接地電極的架構,以電磁分析為基

21
第二章 現行輸電線路之防雷對策

礎,探討不同架構的接地系統之雷擊特性,以提供進一步資料,供設
計者參考。
表 2-7
台電架空輸電線路防雷措施問題及改善對策
防雷措施 問題點 改善對策
‹ 研究配合雷擊的密度
(GFD)作調整,目
架空地線 ‹ 保護角及接地方式 前 30°的設計在高雷
地區需調小,且增加
下引線接地。
‹ IKL 值為 30~40 日不
‹ IKL 超過 40 日以上地
符某些地區之現狀。
區,應再檢討高低絕
差別絕緣及導弧角 ‹ 50%閃絡電壓(CFO)
緣強度、CFO 及導弧
值,沒有彈性隨 IKL
角間隙。
值調整。
‹ 多雷地區應加裝線路
避雷器。
‹ 線路避雷器太少。
避雷器 ‹ 避雷器的接地應已降
‹ 接地不當。
低雷突波接地阻抗為
主。
‹ 研究雷擊造成的 GPR
與 CFO 之關係,再修
訂接地電阻目標值,
‹ 鐵塔接地電阻目標值 並 考 慮 IKL 值 做 調
僅考慮電壓等級,未 整。
考 慮 臨 界 閃 絡 電 壓 ‹ 以水平埋設之導體及
(CFO),且未隨 IKL 接地網作主要電極
值調整。 (至少在土質較差地
‹ 接地電極以接地棒為 點實施)。
接地系統
主,不利降低雷突波 ‹ 當接地電阻無法達到
接地阻抗。 目標值時,除現有做
‹ 接地電阻未能達到目 法外,應再配合採用
標值時,作法無彈性 其他措施。
及 無 其 他 的 配 套 措 ‹ 增加架空地線,或設
施。 線下遮蔽線。
‹ 鐵塔設側向支線。
‹ 設線路避雷器。
‹ 鐵塔設警示標示。

22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本章對不同接地電阻架構的輸電鐵塔接地系統進行雷擊特性分
析,考慮在 100kA 雷突波電流作用下,分析其不同接地電阻架構的
雷擊特性。

3.1 鐵塔接地系統架構簡介

第二章已提到目前台電以接地棒作為架空輸電線路接地系統的
主體電極,本章除分析其雷擊特性外,再以不同接地電阻之接地電極
的雷擊特性之分析。故本文共分析三種接地電阻架構及二種避雷器架
構,這三種接地電阻架構及二種避雷器架構如圖 3-1 所示。

圖 3-1 不同之接地電阻架構

23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接地電阻架構:

¾ 架構 1:接地電阻為 10Ω。

¾ 架構 2:接地電阻為 5Ω。

¾ 架構 3:接地電阻為 1Ω。

¾ 架構 4:安裝避雷器且接地電阻為 10Ω。

¾ 架構 5:安裝避雷器且接地電阻為 5Ω。

¾ 架構 6:安裝避雷器且接地電阻為 1Ω。

¾ 架構 7:安裝二個避雷器且接地電阻為 10Ω。

¾ 架構 8:安裝二個避雷器且接地電阻為 5Ω。

¾ 架構 9:安裝二個避雷器且接地電阻為 1Ω。

這些不同接地電阻及避雷器架構對應 345kV 輸電鐵塔(見圖 3-2)


之腳距,再往外推 1m 為接地棒埋設的位置,即各電壓等級之接地棒
間距如下:

24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圖 3-2 台電輸電系統架空線路懸垂型鐵塔外觀尺寸圖[59]

¾ 69kV:各接地棒之間距離 8.29m。

¾ 161kV :各接地棒之間距離 10.2m。

¾ 345kV :各接地棒之間距離 14.2m。

因為輸電鐵塔之水泥基柱有其一定之高度(本文假設 1.5 公尺),


而台電在輸電鐵塔基礎接地裝設圖[60]規定最小深度為 60 公分,故地
網 埋 設 之 深 度 為 2.1 公 尺 , 接 地 銅 棒 之 尺 寸 規 定 為 3/4”ψ×8’

25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而連接導體之尺寸假設為 100mm2,在接地
(0.01905mψ×2.4384m)
電極架構 1、2、3、4 皆有 200mm2 絕緣互連導體來等效成鐵塔之鐵
構。圖 3-3 為地網規格及埋設深度示意圖。




地表面

2
200mm
1.5m

0.6m
2
100mm
0.01905 mψ
2.4384m

圖 3-3 地網規格及埋設深度示意圖

本章節主要分析不同的接地電阻架構及避雷器因雷突波電流所
造成之影響,所用的其他接地系統相關參數皆相同,如表 3-1 所示。

表 3-1 接地系統的相關參數表
土壤電阻係數 200Ω-m
互連地網導體截面積 100mm2
等效鐵構之絕緣互連導體截面積 200mm2
地網埋設深度 2.1m
相對介電係數 1
相對導磁係數 1
8
空氣電阻係數 10 Ω-m

3.2 模型之建立
本研究之系統架構圖如圖 3-4 所示,其中之架構如後所示:

26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圖 3-4 EMTP 之系統架構圖

27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本研究是應用 EMTP(ElectroMagnetic-Transient-Program)軟體做為分析的
工具,故架空輸電線模型必須配合 EMTP 之規定來建構架空輸電線的
EMTP 模型,包括四大部分:輸電鐵塔、輸電線(含架空地線)、輸電
線兩端變電所及線路避雷器,這四部分之模型及其參數分別介紹如
下:

3.2.1 輸電鐵塔

輸電鐵塔包括塔身及其塔腳之接地電阻、塔身的電路架構必須配
合三相輸電線(R、S、T 三相導體)及架空地線的位置,表示成至少四
段的電阻及電感串聯之元件來模擬整個鐵塔之阻抗[66]。

3.2.2 輸電線(含架空地線)

輸電線(含架空地線)包含其導線之阻抗、長度、輸電線路之間隔,
且必須配合現行之架空輸電線路來做一個實際的設定,且有考慮有集
膚效應之影響。

3.2.3 輸電線兩端變電所

輸電線兩端變電所包含主變電站及次變電站,主變電站以一交流
電源經一Δ-Y 之變壓器昇壓至 345kV 輸出至二次側,二次側以一 Y-Y
變壓器來代表實際之自耦變壓器,將 345kV 降壓至 161kV 輸送至下
游。

3.2.4 線路避雷器

線路避雷器由一金屬氧化避雷器(MOV)[67]來做模擬,本論文將
其設定為 576kV,再設定其特性曲線,詳細介紹如下節。

3.3 應用軟體(EMTP)及分析方法介紹

本文接地系統分析軟體稱為”EMTP”, 接下來便對 EMTP 來個一


個簡單之介紹:
28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3.3.1 EMTP 使用方法介紹


EMTP 可適用於多種不同的計算機系統,以下所介紹的使用方法

乃以可在個人電腦上執法之 ATP (Alternative Transients Program)主要

依據 ATP version of EMTP, Canadian/American EMTP User Group, The

Fontaine, Unit 6B, 1220 N.E., 17th Avenue, Portland, OR 97232.。EMTP

係將電力系統中之各種元件於每個時距,用適當的方法化成節點方程

式,然後將所有元件節點方程式綜合起來而得到幾個線性方程組,再

進行求解。EMTP 中的元件模型可歸類如下:

1. 集總元件(Lumped resistance, Lumped inductance,


Lumped-Capacitance)
2. 時變電阻(time-varying resistance)

3. 非線性電阻(Nonlinear resistance)

4. 非線性電感(Non-linear Inductance)

5. 開關元件(switch component)

6. 電壓源與電流源(Voltage Source & current source)

7. 多相 π-等效電路(Multphase π-equivalent Circuits)

8. 各種傳輸線模型(transmission line model)

9. 電力電纜(power cables)

10. 動態同步機(Dynamic Synchronous Machines)

11. 通用電動機(Universal machines)


29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EMTP 有許多特色與功能,可由使用者依實際需要取捨,限於篇

幅,可參考 EMTP 使用手冊。最常用的輸入資料堆疊次序,如圖 3-5

所示。程式的執行基本上有三種情形, 第一種是只有 EMTP 電網路

的情形, 第二種是只有控制系統暫態分析程式 TACS 或 MODELS 的

情形,第三種則是 EMTP 與 TACS 或 MODELS 搭配使用的情形。

圖 3-5 常用的輸入資料堆疊次序

30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3.3.2 MODELS 的使用方法簡介


MODELS 是一個多功能的控制系統與數值模擬分析工具,

MODELS 與 EMTP 的界面類似 TACS 與 EMTP 之介面, 電路模擬的

數值結果,如節點電壓、支路電流、開關 ON/OFF 狀態等等均可以是

MODELS 的『輸入變數』
。 在 MODELS 內所計算出來的數值,可用

來決定或控制電網路中元件的運作,如受控電源、開關、電動機、非

線性電阻等等。 TACS 適用於比較簡單直接的控制系統模擬,而

MODELS 則可應用於更複雜的模擬,MODELS 的優點可大致列舉如

下:

1. 模組化的程式架構易於設計與維護。

2. 提供完整的數學函數與邏輯運算,可做為數值分析的工具。

3. 提供 IF-THEN-ELSE,WHILE-DO,FOR 迴路控制等高階的控制

語言。

4. 矩陣的資料結構可進行模糊控制、反覆性控制(repetitive control)

及其它先進的控制法則。

5. MODELS 程式的撰寫方式,非常近似於實際類比或數位控制系

統的實現方式,可縮短實作的時間。

6. 可藉由『ATPDRAW』使用圖形介面輸入程式資料,方便好用。

MODELS 是由許多個 MODEL 所構成的,一個 MODEL 相當於

31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一個功能獨立完整的副程式, 可由主程式呼叫使用,MODEL 的輸

入資料格式可用圖 3-6 表示。

圖 3-6 MODEL 輸入資料格式

32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3.3.3 系統簡介

本研究主要是對 345kV 之超高壓輸電線路做模擬,在系統架構


中,LCC 之 block 所代表的是輸電線路,MOV 之 block 所代表的是
金屬氧化避雷器,而 LineZ 之 block 則是用來模擬鐵塔之模型。本系
統主要是由一次側之發電機經由 Δ-Y 變壓器昇壓至 345kV 經由輸電
線路傳輸至二次側之自耦變壓器降壓至 161kV,再經由接下來的系統
傳輸至用戶端,這並不在本研究之範圍之內,本研究之研究重點放在
345kV 之超高壓輸電線路在不同地點,遭受到雷擊時,對系統所造成
的不同的損害。

3.4 使用模組簡介

(1)雷突波波形參數

標準雷突波有雙指數函數波形及三角波兩種,但本文選定三角波
來模擬的雷突波,因為三角波是各種試驗標準常用的波形如衝擊波試
驗波形,例如 ANSI 或 IEC 皆使用,其波形如圖 3-7 所示。本文所用
的雷突波波形都是標準波 1.2/50µs,如表 3-2 所列。

表 3-2 注入接地網之雷突波電流參數(三角波)
參數
電流峰值(Ip) 波前時間(t1) 波尾時間(t2)
波形種類
波形 1 100kA 1.2µs 50µs

IP

0.5I P

t1 t
t2
t 1 為 1.2μ s, t 2 為 50μ s

圖 3-7 注入接地網之雷突波電流波形

33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2)LCC 模組

LCC 模組代表系統中之輸電線路,在 EMTP 之 ATPdraw 中之代表


符號如圖 3-8 所示:

圖 3-8 LCC 模組之符號

在 EMTP 中,LCC 模組須要給定參數,其基本設定之內容如圖 3-9


所示:

圖 3-9 LCC 模組之基本設定

34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如圖 3-9 之 LCC 模組之基本設定中所示,在 System type 中有三個選


項,分別為:Overhead Line、Single Core Cable 及 Enclosing Pipe 三個
選項,本文為架空輸電系統之研究,故選擇 Overhead Line 之模組,
且此模組具換相(Transposed)、自行設定線數(Auto bundling)、分段接
地(Seg. ground)、集膚效應(Skin effect)及實部轉換矩陣(Real trans.
matrix)等功能。在 Unit 選項中有公制與英制二個選項,在本研究中
選擇公制單位。在 Standard data 選項中, Rho 代表對地之等效電阻,
本研究設為 200Ω,Freq. init 代表系統中之初始頻率,本研究設為
60 Hz ,Length 代表輸電線路之長度,本研究設為 0.35km。在 Model
選項中,各模組之解釋如下:

*Bergeron:

Constant parameter KCLee or Clark models

*PI:

Nominal PI-equivalent (short lines)

*JMarti:

Frequency dependent model with constant transformation matrix

*Noda:

Frequency dependent model (not supported in CABLE CONSTANTS)

* Semlyen:

Frequency dependent simple fitted model (not supported in CABLE


PARAMETERS)

其中 JMarti 與 Semlyen 之模組皆為對輸電線路之頻率分析模組,但


因 JMarti 較 Semlyen 容易使用,故本研究使用 JMarti 模組。

35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基本設定完之後,接下來為輸電線之參數設定,輸電線之參數設定
如圖 3-10 所示:

圖 3-10 LCC 模組之輸電線設定

其中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如表 3-3 所示:

表 3-3 輸電線之參數設定

Ph.no. 導體相數

Rin 導線內徑

Rout 導線外徑

Resis 導線電阻

Horiz 距中心點之距離

Vtower 鐵塔高度

Vmid 鐵塔與鐵塔中心之輸電線高度

Separ 導線串之距離

Alpha 保護角

NB 導線串之導體數

36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本研究按照實際之 345kV 架空輸電線之模型,設置參數之後,可按


圖 3-10 中之 view 選項,檢驗是否為所需之輸電線模型,如圖 3-11
所示:

至此,LCC 模型之建構完成。

圖 3-11 LCC 模組設定完成之線路示意圖

(3) LineZ 模組

LineZ 模組用來模擬在系統中所架設之輸電鐵塔,在 EMTP 之


ATPdraw 中之代表符號如圖 3-12 所示:

37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圖 3-12 LineZ 模組之符號

LineZ 模組之參數設定如圖 3-13 所示:

圖 3-13 LineZ 模組之參數設定

38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其中 R/l 為單位長度之電阻,因鐵塔電阻極小,所以在此將其設為
0;A 為鐵塔之電感由文獻[66],設為 100;B 為雷擊之傳導速率,由
文獻[66],設為光速,即 3×108 ,l 為鐵塔高度之間距;lLINE 為 LineZ
模組之設定,可設為 0~2,不同設定時,上述之參數亦對應不同之設
定定,上述之設定為 lLINE 設為 1 時之定義。

(4)MOV 模組

MOV 模組用來模擬在系統中所架設之線路避雷器,在 EMTP 之


ATPdraw 中之代表符號如圖 3-14 所示:

圖 3-14 MOV 模組之示意圖

MOV 模組之參數設定如圖 3-15 所示:

39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圖 3-15 MOV 模組之參數設定

其中 Vref 為 MOV 避雷器之參考電壓,本研究設為 MOV 避雷器電壓


為 576kV;Vflash 為 MOV 避雷器閃絡電壓之 p.u.值,設為負數時,
代表 MOV 避雷器為無間隙之避雷器,設為正數時,代表有間隙之避
雷器;Vzero 為 MOV 避雷器之初始電壓;COL 為 MOV 避雷器之導
體數,設為 0~1 時,代表的是單一避雷器,設為 2 時,代表的是並聯
之避雷器;ErrLim 為可容許之誤差值,本研究設為 0.05(p.u.)。

基本參數設定完之後,MOV 避雷器最重要的是設定其特性曲
線,其特性曲線設定如圖 3-16 所示:

40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圖 3-16 MOV 避雷器之特性曲線設定

本研究之避雷器特性曲線之設定,參考台電人員 ABB 氧化鋅避雷器


訓練中之避雷器特性曲線,設定 MOV 避雷器之特性曲線,設定完所
需之 MOV 避雷器之特性曲線後,可按圖 3-16 中之 View 選項,可得
所設定之 MOV 避雷器之特性曲線,如圖 3-17 所示:

圖 3-17 MOV 避雷器之特性曲線

41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本章針對一典型的 345kV 架空輸電系統,在不同的條件下承受雷


擊的特性,所謂不同條件是指鐵塔接地電阻變化、雷擊位置改變、線
路避雷器的安裝與否,在此例中,雷電流以 100kA-1.2μs/50μs 之標
準三角波,輸電線之特性阻抗為 400Ω,所觀察的特性,包括塔腳地
電位昇、輸電線及架空地線及變電所之電壓及電流變化,本論文將所
有可能的狀況加以詳細分析,其結果詳列於附錄中之圖表,其中重要
的部分在以下個節分別描述不同條件的改變,所得雷擊特性的結果及
觀察。

4.1 鐵塔接地電阻及鐵塔雷擊點的影響
本節主要針對雷擊擊中鐵塔 1、鐵塔 5 及鐵塔 10 來做一個詳細

的分析比較,將雷擊擊中不同鐵塔及改變鐵塔接地電阻時,其地電位

昇、輸電線電壓、架空地線電壓、輸電線電流,架空地線電流來做一

個比較,當雷擊擊中不同鐵塔時,改變接地電阻之地電位昇比較結果

如下列圖 4-1~圖 4-3 所示:

42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000

900 接地電阻為1Ω
接地電阻為5Ω
800
接地電阻為10Ω
700
地電位昇(kV)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1 雷擊點在輸電線中段鐵塔(No.10)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鐵塔地電位昇

1000

900 接地電阻為1Ω
800
接地電阻為5Ω
接地電阻為10Ω
700
地電位昇(kV)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2 雷擊點在輸電線 1/4 段鐵塔(No.5)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鐵塔地電位昇

43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3500

接地電阻為1Ω
3000 接地電阻為5Ω
接地電阻為10Ω
2500
地電位昇(kV)

2000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3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鐵塔地電位昇

由圖 4-1~圖 4-3 可得知,當雷擊點擊中鐵塔且改變接地電阻時,

接地電阻愈大,所造成的地電位昇亦愈大,且在雷擊擊中中段(No.10)

時,會造成最大的地電位昇,其原因為雷擊擊中中段時,因其所等效

的電阻最大,固其地電位昇也會最大,而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時,

因變電站接地電阻很小,所以其地電位昇並不大。

當雷擊擊中不同鐵塔時,改變接地電阻之輸電線電壓比較結果如

下列圖 4-4~圖 4-6 所示:

44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2500

接地電阻為1Ω
2000
接地電阻為5Ω
接地電阻為10Ω
輸電線電壓(kV)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4 雷擊點在輸電線中段鐵塔(No.10)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輸電線電壓

2500

接地電阻為1Ω
2000 接地電阻為5Ω
接地電阻為10Ω
輸電線電壓(kV)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5 雷擊點在輸電線 1/4 段鐵塔(No.5)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輸電線電壓

45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306

305 接地電阻為1Ω
接地電阻為5Ω
接地電阻為10Ω
輸電線電壓(kV)

304

303

302

301

300

29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6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輸電線電壓

由圖 4-4~圖 4-6 可得知,當雷擊點擊中鐵塔且改變接地電阻時,

接地電阻愈大,在擊中非變電站鐵塔所造成感應的輸電線電壓差不

多,在雷擊擊中中段(No.10)及 1/4 段時,所造成的輸電線電壓幾乎一

樣,其原因為雷擊擊中中段及 1/4 段時,其瞬間感應的電壓是差不多

的,固其感應電壓並不會差異太大,而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時,因

變電站接地電阻很小,電流瞬間便流入大地,所以感應的電壓並不顯

著。

當雷擊擊中不同鐵塔時,改變接地電阻之架空地線電壓比較結果

如下列圖 4-7~圖 4-9 所示:

46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5000

4500
接地電阻為1Ω
4000
接地電阻為5Ω
架空線電壓(kV)

3500 接地電阻為10Ω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7 雷擊點在輸電線中段鐵塔(No.10)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架空地線電壓

5000

4500 接地電阻為1Ω
接地電阻為5Ω
4000
接地電阻為10Ω
架空線電壓(kV)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8 雷擊點在輸電線 1/4 段鐵塔(No.5)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架空地線電壓

47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2

接地電阻為1Ω
10
接地電阻為5Ω
接地電阻為10Ω
架空線電壓(kV)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9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架空地線電壓

由圖 4-7~圖 4-9 可得知,當雷擊點擊中鐵塔且改變接地電阻時,

接地電阻愈大,在擊中非變電站鐵塔所造成架空地線電壓差不多,在

雷擊擊中中段(No.10)及 1/4 段時,所造成的架空地線電壓幾乎一樣,

其原因為雷擊擊中中段及 1/4 段時,其電壓並無顯著差異,因雷擊擊

中鐵塔時,對雷擊點來說,其電阻亦包含鐵塔之阻抗,而鐵塔之阻抗

遠大於接地電阻,故其架空地線電壓並不會有顯著的改變,而雷擊點

在主變電站鐵塔時,因變電站接地電阻很小,電流瞬間便流入大地,

所以其架空地線之電壓並不會像其他雷擊點一樣湧升。

當雷擊擊中不同鐵塔時,改變接地電阻之輸電線電流比較結果如

下列圖 4-10~圖 4-12 所示:

48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0.16
接地電阻為1Ω
0.14 接地電阻為5Ω
接地電阻為10Ω
0.12
輸電線電流(kA)

0.1

0.08

0.06

0.04

0.0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10 雷擊點在輸電線中段鐵塔(No.10)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輸電線電流

0.16
接地電阻為1Ω
0.14 接地電阻為5Ω
接地電阻為10Ω
0.12
輸電線電流(kA)

0.1

0.08

0.06

0.04

0.0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11 雷擊點在輸電線 1/4 段鐵塔(No.5)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輸電線電流

49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0.016
接地電阻為1Ω
0.014 接地電阻為5Ω
接地電阻為10Ω
0.012
輸電線電流(kA)

0.01

0.008

0.006

0.004

0.00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12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各輸電線電流

由圖 4-10~圖 4-12 可得知,當雷擊點擊中鐵塔且改變接地電阻

時,在擊中非變電站鐵塔所造成輸電線電流幾乎差不多,且具有對稱

之情況,其原因為總電抗由塔身主導;而在擊中非變電站鐵塔時,在

雷擊點之輸電線電流並不會像其他電壓及電流一樣,會產生出巨大的

突波,應是為純感應之故;而雷擊擊中變電站鐵塔時,其電流瞬間流

入變電站之地網,故其感應之輸電線電流並不大。

當雷擊擊中不同鐵塔時,改變接地電阻之架空地線電流比較結果

如下列圖 4-13~圖 4-15 所示:

50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4

12
接地電阻為1Ω
接地電阻為5Ω
10
接地電阻為10Ω
架空線電流(kA)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13 雷擊點在輸電線中段鐵塔(No.10)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架空地線電流

14

12 接地電阻為1Ω
接地電阻為5Ω
10 接地電阻為10Ω
架空線電流(kA)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14 雷擊點在輸電線 1/4 段鐵塔(No.5)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架空地線電流

51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20

接地電阻為1Ω
100 接地電阻為5Ω
接地電阻為10Ω
架空線電流(kA)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15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不同鐵塔接地電阻之架空地線電流

由圖 4-13~圖 4-15 可得知,當雷擊點擊中鐵塔且改變接地電阻

時,接地電阻愈大,在擊中非變電站鐵塔所造成架空地線電流幾乎差

不多,且具有對稱之情況,而在擊中非變電站鐵塔時,架空地線電流

會明顯的比擊中變電站之架空地線電流小,在擊中變電站時,因變電

站之接地電阻比鐵塔之接地電阻小很多,所以在變電站之電流會比擊

中其他鐵塔還要高出許多。

4.2 雷擊位置在鐵塔及輸電線之差異

本節討雷擊位置在鐵塔及輸電線之差異,對現行之輸電系統來做

模擬比較,探討雷擊位置之差異,雷擊點分別在鐵塔及輸電線(安裝

及未安裝側),其地電位昇如圖 4-16 及圖 4-17 所示:

52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000

900
擊中鐵塔
800
擊中未安裝側
700 擊中安裝側
地電位昇(kV)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16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及架空地線之地電位昇

120

擊中鐵塔
100
擊中輸電線
地電位昇(kV)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17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擊中鐵塔及架空地線之地電位昇

53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由圖 4-16 及圖 4-17 可知,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之未安裝側

時,因沒有管道可以洩放雷擊之電流,所以其地電位昇並沒有其他兩

點顯著,而擊中安裝側時,會有雷電流由線路避雷器洩放至大地,所

以其地電位昇會比直接擊中鐵塔時稍小。而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

(No.1)時,擊中鐵塔時,因變電所之接地電阻很小,所以在鐵塔之地

電位昇並不大,在擊中輸電線時,因雷擊會經過避雷器將電流洩放至

大地,所以其地電位昇亦會比較大。

雷擊點分別在鐵塔及輸電線(安裝及未安裝側),其輸電線電壓如

圖 4-18 及圖 4-19 所示:

12000

10000
擊中鐵塔之一號線電壓
擊中鐵塔之二號線電壓
擊中未安裝側之一號線電壓
輸電線電壓(kV)

8000
擊中未安裝側之二號線電壓
擊中安裝側之一號線電壓
擊中安裝側之二號線電壓
6000

4000

2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18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及架空地線之輸電線電壓比較

54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600

1400 擊中鐵塔
擊中一號輸電線
1200
擊中二號輸電線
輸電線電壓(kV)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19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擊中鐵塔及架空地線之輸電線電壓比

由圖 4-18 及圖 4-19 可知,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之未安裝側

時,因沒有管道可以洩放雷擊之電流,所以其輸電線電壓明顯的大於

其他的擊中點,而擊中安裝側時,會有雷電流由線路避雷器洩放至大

地,所以其輸電線電壓會比擊中未安裝側時小很多。而雷擊點在主變

電站鐵塔(No.1)時,擊中鐵塔時,因變電所之接地電阻很小,所以在

鐵塔之輸電線電壓並不顯著,在擊中輸電線時,因雷擊會經過避雷器

將電流洩放至大地,所以其輸電線電壓亦明顯比擊中中段鐵塔(No.10)

時來的小很多。

雷擊點分別在鐵塔及輸電線(安裝及未安裝側),其架空地線電壓

如圖 4-20 及圖 4-21 所示:

55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4000

擊中鐵塔
3500
擊中未安裝側
3000 擊中安裝側
架空線電壓(kV)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20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及架空地線之架空地線電壓比較

25

擊中鐵塔
20 擊中輸電線
架空線電壓(kV)

15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21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擊中鐵塔及架空地線之架空地線電壓比較

56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由圖 4-20 及圖 4-21 可知,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之未安裝側

時,因無線路避雷器可洩放電流,所以比擊中安裝側時明顯的小很

多,而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時,擊中鐵塔時,因變電所之接

地電阻很小,所以在鐵塔之架空地線電壓並不會很大,因雷擊會經過

避雷器將電流洩放至大地,所以其輸電線電壓亦明顯比擊中中段鐵塔

(No.10)時來的小很多,但擊中輸電線時,會在中段之線路避雷器產生

一較大的突波。

雷擊點分別在鐵塔及輸電線(安裝及未安裝側),其輸電線電流如

圖 4-22 及圖 4-23 所示:

100

90 擊中鐵塔(一號輸電線)
80
擊中鐵塔(二號輸電線)
擊中未安裝側(一號輸電線)
輸電線電流(kA)

70 擊中未安裝側(二號輸電線)
擊中安裝側(一號輸電線)
60
擊中安裝側(二號輸電線)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22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及架空地線之輸電線電流比較

57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20

擊中鐵塔
100
擊中一號輸電線
擊中二號輸電線
輸電線電流(kA)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23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擊中鐵塔及架空地線之輸電線電流比較

由圖 4-22 及圖 4-23 可知,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之未安裝側

時,因無線路避雷器可洩放電流,所以比擊中安裝側時之輸電線電流

明顯小很多,而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時,擊中鐵塔時,因變

電所之接地電阻很小,所以在鐵塔之輸電線電流並不會很大,因雷擊

會經過避雷器將電流洩放至大地,所以在二號輸電線電流會因避雷器

洩放能量後,比一號輸電線來的小很多。

雷擊點分別在鐵塔及輸電線(安裝及未安裝側),其架空地線電流

如圖 4-24 及圖 4-25 所示:

58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00

90
擊中鐵塔
80
擊中一號輸電線
擊中二號輸電線
架空線電流(kA)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24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及架空地線之架空地線電流比較

100

90
擊中鐵塔
80 擊中輸電線
架空線電流(kA)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25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擊中鐵塔及架空地線之架空地線電流比較

59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由圖 4-24 及圖 4-25 可知,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之時,因線路

避雷器洩放電流,所以在兩側之架空地線電流明顯大很多,而雷擊點

在主變電站鐵塔(No.1)時,擊中鐵塔時,因變電所之接地電阻很小,

所以在鐵塔之架空地線電流會很大。

4.3 安裝線路避雷器的影響

本節針對鐵塔接地與線路避雷器對 345kV 架空輸電系統之雷擊

特性來做分析,一共分成三種情況:


一 、345kV 架空輸電系統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二 、345kV 架空輸電系統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三 、345kV 架空輸電系統兩側皆安裝線路避雷器

討論在輸電線路上有無安裝線路避雷器之影響,主要為討論在未安裝

線路避雷器、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及兩側皆安裝線路避雷器時,對系

統所造成之損害,其地電位昇如圖 4-26~圖 4-29 所示:

60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000

9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8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700
地電位昇(kV)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26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之地電位昇比較

9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8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未安裝側)
7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安裝側)
地電位昇(kV)

600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27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輸電線之地電位昇比較

61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0

9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8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7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地電位昇(kV)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28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鐵塔之地電位昇比較

12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1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地電位昇(kV)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29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輸電線之地電位昇比較

62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由圖 4-26 及圖 4-29 可知,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 及主變電站


鐵塔(No.1)之鐵塔時,並無經過線路避雷器洩放電流,所以地電位昇
幾乎一樣,而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 及主變電站鐵塔(No.1)之輸電
線時,會在擊中有安裝線路避雷器時,因線路避雷器洩放出大量電
流,所以在擊中有安裝線路避雷器時地電位昇會很大。
其輸電線電壓如圖 4-30 及圖 4-33 所示:

35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30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未安裝側)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安裝側)
輸電線電壓(kV)

2500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2000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30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之輸電線電壓比較

63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250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一號輸
電線)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二號輸
20000
電線)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
輸電線電壓(kV)

未安裝側之一號輸電線)
150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
未安裝側之二號輸電線)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
10000 安裝側之一號輸電線)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
安裝側之二號輸電線)
5000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一號
輸電線)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二號
輸電線)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31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輸電線之輸電線電壓比較

306

305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輸電線電壓(kV)

304

303

302

301

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32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鐵塔之輸電線電壓比較

64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25000

20000
輸電線電壓(kV)

150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100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一號輸電線)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二號輸電線)
5000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33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輸電線之輸電線電壓比較

由圖 4-30 及圖 4-33 可知,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時,因線路避

雷器洩放電流,所以在安裝避雷器鐵塔的輸電線電壓會比較大,而在

擊中主變電站鐵塔(No.1)時,因電流直接由變電站洩放,所以輸電線

電壓並無巨大改變;而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之輸電線時,有無安裝

線路避雷器就會對系統造成巨大的改變,有安裝避雷器與否,其電壓

相差懸殊,而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之輸電線時,因安裝線路

避雷器,雷電流會由線路避雷器洩放掉能量,比未安裝時小了許多。

其架空地線電壓如圖 4-34 及圖 4-37 所示:

65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5000

45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40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架空線電壓(kV)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34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之架空地線電壓比較

4000

35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未安裝側)
3000
架空線電壓(kV)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安裝側)
2500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2000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35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輸電線之架空地線電壓比較

66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2

1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架空線電壓(kV)

8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36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鐵塔之架空地線電壓比較

140

12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架空線電壓(kV)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37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輸電線之架空地線電壓比較

67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由圖 4-34 及圖 4-37 可知,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時,因線路避

雷器洩放電流,所以在未安裝避雷器鐵塔的架空地線電壓會比較大,

而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之輸電線時,線路避雷器洩放電流,所以在

安裝避雷器鐵塔的架空地線電壓會比較大;在擊中主變電站鐵塔

(No.1)時,因電流直接由變電站洩放,所以架空地線電壓並無巨大改

變;而在擊中主變電站鐵塔(No.1)之輸電線時,因安裝線路避雷器,

雷電流會由線路避雷器洩放掉能量,比未安裝時小。

其輸電線電流如圖 4-38 及圖 4-41 所示:

30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25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一號
輸電線)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二號
輸電線電流(kA)

2000 輸電線)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38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之輸電線電流比較

68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000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一號輸
90000 電線)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二號輸
80000
電線)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
輸電線電流(kA)

70000
未安裝側之一號輸電線)
600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
未安裝側之二號輸電線)
500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
40000 安裝側之一號輸電線)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
30000
安裝側之二號輸電線)
20000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一號
輸電線)
10000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二號
輸電線)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39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輸電線之輸電線電流比較

16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14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12
輸電線電流(kA)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40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鐵塔之輸電線電流比較

69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200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1000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一號輸電線)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二號輸電線)
輸電線電流(kA)

80000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60000

40000

20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41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輸電線之輸電線電流比較

由圖 4-38 及圖 4-41 可知,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時,因線路避

雷器洩放電流,所以在未安裝避雷器鐵塔的輸電線電流會比較大,而

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之輸電線時,線路避雷器洩放電流,所以在安

裝避雷器鐵塔的輸電線電流會比較大;在擊中主變電站鐵塔(No.1)

時,因電流直接由變電站洩放,所以輸電線電流並無巨大改變;而在

擊中主變電站鐵塔(No.1)之輸電線時,因安裝線路避雷器,雷電流會

由線路避雷器洩放掉能量,比未安裝時小上許多。

其架空地線電流如圖 4-42 及圖 4-45 所示:

70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40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120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架空線電流(kA)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42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鐵塔之架空地線電流比較

100000

900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800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未安裝側)
架空線電流(kA)

700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擊中安裝側)
60000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43 雷擊點在中段鐵塔(No.10)擊中輸電線之架空地線電流比較

71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1200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100000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架空線電流(kA)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44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鐵塔之架空地線電流比較

100000

90000 未安裝線路避雷器
單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80000
兩側安裝線路避雷器
架空線電流(kA)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鐵塔編號

圖 4-45 雷擊點在主變電站鐵塔(No.1) 擊中輸電線之架空地線電流比較

72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結果比較

由圖 4-42 及圖 4-45 可知,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時,因雷擊直

接擊中鐵塔,雷電流直接由鐵塔洩放至大地,所以架空地線電流都差

不多,而在擊中中段鐵塔(No.10)之輸電線時,線路避雷器洩放電流,

所以在安裝避雷器鐵塔的架空地線電流會比較大;在擊中主變電站鐵

塔(No.1)時,因電流直接由變電站洩放,所以架空地線電流並無巨大

改變;而在擊中主變電站鐵塔(No.1)之輸電線時,因安裝線路避雷器,

雷電流會由線路避雷器洩放掉能量,因未安裝線路避雷器時,能量無

法洩放,所以比安裝時小。

4.4 綜合討論及評估

鐵塔腳底之電位(GPR),因鐵塔接地電阻變大而昇高,是由鐵塔

注入大地的電流並未與接地電阻增大而成比例減少,因鐵塔整體的阻

抗在突波的情形下由塔身主導,這可由架空地線的電壓並不隨鐵塔接

地電阻成比例降低得到印證。另雷擊點落在靠近變電所鐵塔(如第 1

號鐵塔)GPR 受鐵塔接地電阻的影響較小,主要是靠近變電所,因變

電所的接地電阻極低,輸電鐵塔的接地電阻的影響變得不重要,這也

使得線路避雷器安裝與否,對靠近變電所附近的鐵塔電壓及架空地線

與輸電線之電壓電流之影響較不明顯,雷擊位置若發生在輸電線,如

無安裝線路避雷器時,架空地線所出現的電壓並不大,而如有安裝線

路避雷器時,則會因線路避雷器洩放能量,造成相當大的電壓。

73
第五章 結論及展望

第五章 結論及展望

5.1 綜合檢討

本論文探討架空輸電系統的防雷對策及其接地系統的雷擊特
性,除根據 IEEE Std.1243-1997 所提的防雷指引,整理出現行架空輸
電線路的防雷對策且針對各防雷對策的優缺點比較,並進一步將台電
架空輸電線路現行防雷對策,加以檢討,提出改善對策,包括架空地
線保護角、差別絕緣設計、導弧角及避雷器與接地系統等現有的缺失
之改善對策,本論文並考慮鐵塔接地電阻變化及架空輸電線路的安裝
避雷器與否,來探討 345kV 架空輸電線的雷擊特性,包括鐵塔之地
電位昇、架空地線及輸電線之突波電壓及電流,藉由電磁暫態分析程
式(EMTP)來模擬各種狀況下之雷擊特性。本論文之研究結果顯示,
雖然降低接地電阻無法將鐵塔之地電位昇與架空地線及輸電線的突
波電壓與電流成比例降低,但仍可相當程度降低電壓及電流,以達到
保護效果,尤其架空地線的電流,會因接地電阻的降低,而可減少相
當程度的電流,可避免架空地線被燒斷,而確保遮蔽的效果;至於安
裝線路避雷器時,確實可達到降低鐵塔電壓與輸電線電壓之間的電位
差,減少礙子閃絡的機會,達到雷擊防護的效果,不過其安裝位置靠
近變電所時,效果較不顯著,且對於未安裝線路避雷器的位置影響不
大,故其安裝位置宜有適當的規劃。整體而言,345kV 架空輸電線的
雷擊防護不能僅依賴降低接地電阻及安裝線路避雷器,仍要其他的配
套措施,本論文亦整理了一些現行對策可行的方法以供參考。

5.2 未來展望

對於線路避雷器的位置及其額定值如何決定,尚待繼續研究,
在本研究的基礎下,未來可繼續在此方面再加以探討,同時鐵塔接地
電阻與線路避雷器兩者應如何搭配才可達到最好的雷擊防護措施,亦
74
第五章 結論及展望

可在本研究的基礎下繼續探討,使輸電線的雷擊防護更臻完善;另對
鐵塔構件及下引線的突波特性也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此可獲得鐵塔
的雷擊時電位分佈,作精確的差別絕緣設計。

75
參考文獻

參 考 文 獻

[1]顏世雄,避雷工程理論與實務,2001 年 12 月。

[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臺灣地區閃電與雷擊之研究 (II),81 年。

[3]陳文恭,增憲瑗,1993:台灣地區閃電與雷擊之研究[II],行政院
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 82-25 號。

[4]顏世雄,"臺灣新舊雷暴日數統計 IKL 地圖比較",臺電工程月刊, 第


510 期 80. 2。

[5]楊金欉,"三十年來台電之輸電工程",台電工程月刊,第 333 期,
第 69-88 頁,民國 65 年 5 月。

[6]台電公司,台電機電事故統計資料(1900~2000 年)
,台電公司調
變處與供電處,2000 年。

[7]日本電力中央研究所,送電線耐雷設計 Guide Book,1976

[8]Andrew R. Hileman,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 Power System,


Marcel Dekker Inc., 1999

[9]台灣電力公司,2003 年台灣地區落雷偵測資料之建立完成報告,
2003 年

[10]陳以彥,林建廷,輸配電系統地理圖資與天候預警整合示範系統
之評估與建立,台電公司 89 年度專題研究報告。

[11]顏世雄”台灣地區雷暴日數的調查統計”,台電工程月刊,No.466,
Oct. 1985。

[12]Shih-Shong Yen, ”Lightning Ground Flash Density in Taiwan”,


ACED93, Oita ,Japan ,Nov. 1993.

76
參考文獻

[13]顏世雄,”春雷”,台電工程月刊 No.545,Jan. 1994。

[14]Armstrong, H.R., and Whitehead, E. R. , “Field and Analytical


Studies of Transmission Line Shielding, ”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87 pp. 270-281,Jan. 1968.

[15]Brown, G.W., and Whitehead, E. R. , “Field and Analytical Studies of


Transmission Line Shielding, ”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88 pp. 616-626, 1969.

[16]Mousa, A.M., and Srivastava, K. D. , “Effect of Shielding by Trees


on the Frequency of Lightning Strokes to Power Line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 Vol.3 pp. 724-732,April 1988.

[17]Mousa, A.M., and Srivastava, K. D. , “The Lighting Performance of


Unshielded Steel-Structure Transmission Lines ,”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 Vol.4 pp. 437-445,Jan 1989.

[18]Wagner, C.F.,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oke Current and the Velocity
of the Return Stroke,”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 Vol.102 pp. 752-768,Mar. 1983.

[19]Young, F.S., Clayton, J.M., and Hileman, A. R., “Shielding of


Transmission Line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 Vol.82 pp. 132-154, 1963.

[20]CIGRE Working Group 01(Lighting) of Study Committee


33(Overvoltages and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Guide to Procedures
for Estimating the Lighting Performance Lines,”CIGRE Brochure 63,
Paris, Oct. 1991.

[21]IEEE Lighting and Insulator Subcommittee of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mmittee, Task Force 15.09 on Nonstandard Lighting
77
參考文獻

Voltage Waves, “Review of Research on Nonstandard Lighting


Voltage Waves, “IEEE paper 94 WM 075-2 PWRD, Feb. 1994.

[22]IEEE Working Group on Estimating the Lighting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Lines,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Estimating Lighting.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Lines,” IEEE Transactions of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AS-104, pp. 919-932, 1985 .

[23]IEEE Working Group on Estimating the Lighting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Lines, “IEEE Working Group Report-Estimating
Lighting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Lines II-Updates to Analytical
Model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vol. PWRD-8, no. 3, pp. 1254-1267, 1993.

[24]Pigini, A., Rizzi, G., Garbagnati, E., Porrino, A., Baldo, G., and
Pesavento, G., “Performance of Large Air Gaps Under Lighting
Overvoltages: Experimental Study and Analysis of Accuracy of
Predetermination Method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
vol. 4, no. 2, pp. 1379-1392, Apr. 1989.

[25]Koch, R. E., Timoshenko, J,A.,Anderson, J.G., and Shih, C.H.,


“Design of Zinc Oxide Transmission Line Arresters for Application
on 138kV Tow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AS-104, no. 10, pp. 2675-2680, Oct., 1985.

[26]Kawai, M., and Azuma, H.,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Unbalanced


Insulation in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AS-84, pp. 839-846, Sept.
1965.

[27]李正芳、胡海清、陳世強、張憲章、黃旺成、葉輝雄,經濟部工
業局,"工業技術人才培訓計劃講義",輸電線路設計與應用,民
78
參考文獻

國 85 年。

[28]NFPA780-1997, “Standar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29] JIS A4201-1992, “建築物等之避雷設備(避雷針)”1992。

[30]IEEE std. 1243-1997,IEEE Guide for Improving the Lightning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Lines,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Approved 26 June, 1997.

[31]IEEE std. 1410-1997,IEEE Guide for Improving the Lightning


Performance of Electric Power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Approved 26 June, 1997.

[32]IEEE std. 998-1996,IEEE Guide for Direct Lightning Stroke


Shielding of Substations,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Approved
19 April, 1996.

[33]IEEE std. 80-2000,IEEE Guide for Safety in AC Substation


Grounding,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Approved 30 January,
2000.

[34]EPRI, "Transmission Line Grounding", EPRI Project RP 1494-1


Final Report, Oct. 1982.

[35]F. Dawalibi and George B. Niles, "Measurements and Computations


of Fault Current Distribution on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AS-103, No. 3, March
1984, pp. 553-560.

[36]F. Dawalibi, "Ground Fault Current Distribution Between Soil and


Neutral Conductors",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79
參考文獻

Vol. PAS-99, No. 2, March/April, 1980, pp. 452-461.

[37]F. Dawalibi, W. G. Finney, "Transmission Line Tower Grounding


Performance In Non-Uniform Soil",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AS-99, No.2 PP.471-479, Mar/Apr, 1980.

[38]M. A. El-Kady, M. Y. Vainberg, "Risk Assessment of Grounding


Harzard due to Step and Touch Potentials Near Transmission Line
Structures",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AS-102 No.10 PP.3080-3087, Sep. 1983.

[39]IEEE Working Group,"Background and Methodology for Analyzing


Step and Touch Potential near Transmission Structures",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WRD-1, N0.2, PP.150-162,
Apr.1986.

[40]E. A. Cherney, K. G. Ringler, N. Kolicio, A. K. Bell, "Step and Touch


Potentials at Faulted Transmission Tower",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AS-100 NO.7 PP.3321-3320, July
1981.

[41]H. B. Gooi and S. A. Sebo, "Distribution of Ground Fault Currents


Along Transmission Lines -- An Improved Algorithm",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AS-104, No. 3, March 1985,
pp. 663-670.

[42]W. George, "Power System Ground fault current distribution using


the double-side elimination method",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Vol. PWRD-1, No. 1, 1986, pp. 17-25.

[43]S. A. Sebo, "Zero Sequence Current Distribution Along Transmission


Lines",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88, No. 6,

80
參考文獻

June 1969, pp. 910-919.

[44]C. F. DeSieno, P. P. Marchenko and G. S. Vassell, "General Equations


for Fault Currents in Transmission Line Ground Wires",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AS-89, No. 8, Nov./Dec.
1970, pp. 1891-1900.

[45]R. Verma and D. Mukhedkar, "Ground Fault Current Distribution in


Sub-Station, Towers and Ground Wires",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AS-98, 1979, pp. 724-730.

[46]L. Levey, "Calculation of Ground Fault Currents Using an Equivalent


Circuit and a Simplified Ladder Network",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 Vol. PAS-101, No. 8, Aug 1982, pp.
2491-2497.

[47]L. Levey, "Computation of Fault Currents and Voltages Along A


Multigrounded Neutral Power Lines Having Multiple Phase
Conductors",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Vol. 6, No. 4, Oct.
1991, pp. 1541-1548.

[48]J. Endrenyi,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Tower Potentials During


Ground Faults",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AS-86, No. 10, Dec 1967, pp. 1274-1283.

[49]S. T. Sobral, V. G. P. Fleury, J. R. Villalba and D. Mukhedkar,


"Decoupled Method for Studying Large Interconnected Grounding
Systems Using Micro-computers", part1 and part2,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Vol. 3, No. 4, Oct. 1988, pp. 1536-1552.

[50]S. T. Sobral, W. Castinheiras, V. S. Costa and D. Mukhedkar,


"Interferences Between Fault Power Circuits and Communication

81
參考文獻

Circuits or Pipelines--Simplification Using the Decoupled Method",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Vol. 6, No. 4, Oct. 1991, pp.
1599-1606.

[51]S. T. Sobral, Vasco S. Costa, Marcelo S. Campos and D. Mukhedkar,


"Dimensioning of Nearby Substation Interconnected Ground
System.",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Vol. 3, No. 4, Oct. 1988,
pp. 1605-1614.

[52]S. T. Sobral, C. A. Peixoto, Douglas Fernandes and D. Mukhedkar,


"Grounding Measurements at The Itaipu Generating Complex Using
The 'Extended Eleck Method' ",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Vol.
3, No. 4, Oct. 1988, pp. 1553-1563.

[53] S. T. Sobral, C. A. O. Peixoto and D. Mukhedkar, "Ground Poten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Neighberhood of the Itaipu Generation Complex",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Vol. PWRD-1, No.1, Jan. 1986, pp.
85-91.

[54]Laiding, J. F and F. P Zupa, "A Practical Ground Potential Rise


Prediction Technique",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 PAS-99, 1980, pp. 207-216.

[55] SABS03-1985, The Protection of Structure Against Lightning, South


African Standard, 1995

[56]William C. Hart, Edger W. Malone, Lightning an Lightning


Protection, Don White Consultants, Inc. 1979

[57]經濟部能源會,電業設備查驗計畫成果報告,2002 年 2 月。

[58]洪得峻,"架空輸電線路之防雷策略及其接地系統之雷擊特性研究
",中原大學電機系碩士論文,民國 93 年 6 月。
82
參考文獻

[59]許讚生,"台電四十年來之輸變電工程",台電工程月刊,第 453
期,第 112-128 頁,民國 75 年 5 月。

[60]楊金城,"台灣輸變電工程",台電工程月刊,第 573 期,第 132-146


頁,民國 85 年 5 月。

[61]"輸電工程作業手冊",台灣電力公司編。

[62]陳信凱,"架空輸電線系統之大地洩漏電流特性研究",中原大學
電機系碩士論文,民國 89 年 6 月。

[63]台電輸電系統線路導線、地線及複合光纖地線參數表,民國 91
年 1 月 22 日。

[64]台電輸電系統線路絕緣設計標準表,民國 87 年 10 月 2 日。

[65]台電輸電鐵塔基礎接地裝設圖,民國 91 年 9 月 26 日。
[66] M. H. Shwehdi, J. M. Bakhashwain, M. A. Aburaida, " On The
Analysis of Lightning Surges Arriving to Cable Terminated
Transformer Using (EMTP)", 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s Society
Annual Meeting New Orleans, Louisiana, October 5-9,1997, pp.
2248-2251.
[67] "ABB 突波避雷器之員工職前訓練",台灣電力公司編。

8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