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课题 :单元八 乡野风光好 (一)回乡下 (1)想想说说

内容标准 : 1.3
学习标准 :1.3.1 讲述事情的经过,能交代出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做到语音正
确,语句完整,态度大方。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叙述和写出乡下的生活情景。
教学步骤 :
1.教师展示展示一幅乡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乡下的生活。
2.教师指示学生观察课文图片说出各图片的活动。
3.教师提问学生谁把稻草人装饰得那么特别?(学生回答)
4.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
5.教师让没去过乡下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在其他地方所度过的美好时光。
6.教师指示学生乡下的生活点滴。
7.学生写出乡下的生活情景。
增值元素 :创造与革新
教材 :课本、生字卡
教学评价 :观察
反思: 18/18 的学生能够叙述乡下生活。

¥ ¥ ¥ ¥ ¥ ¥ ¥ ¥ ¥ ¥ ¥ ¥ ¥ ¥

课题 :单元八 乡野风光好 (一)回乡下 (2)


内容标准 : 2.1
学习标准 :2.1.1 理解教材,能认识教材中的汉字,掌握词语,理解句子、段落、篇章
的内容。
2.1.2 阅读教材,培养语感。能展开想象,初步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领会
其教育意义。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爱阅读的习惯。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朗读和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
1.教师板书“乡下”词语。
2.教师提问学生是否有到过乡下。
3.教师提问学生乡下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
4.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童诗)。
5.教师逐段讲解这首童诗。
6.识字教学/汉语拼音。
7.学生朗读课文。
增值元素 :创造与革新
教材 :课本、生字卡
教学评价 :观察
反思: 18/18 的学生能够朗读和理解课文。

¥ ¥ ¥ ¥ ¥ ¥ ¥ ¥ ¥ ¥ ¥ ¥ ¥ ¥

课题 :单元八 乡野风光好 (一)回乡下 (3)


内容标准 : 2.1
学习标准 :2.1.1 理解教材,能认识教材中的汉字,掌握词语,理解句子、段落、篇章
的内容。
2.1.2 阅读教材,培养语感。能展开想象,初步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领会
其教育意义。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爱阅读的习惯。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 :
1.教师范读童诗《回乡下》学生跟读。
2.教师提问学生课文所描述的乡下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写日记的格式。
4.教师指示学生说出回乡下时一路上看到的情景或景色。
5.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里认识修辞手法。(比拟修辞手法)
6.学生朗诵童诗。
7.学生抄写童诗。
增值元素 :创造与革新
教材 :课本、生字卡
教学评价 :观察
反思: 18/18 的学生能够认识修辞手法。

¥ ¥ ¥ ¥ ¥ ¥ ¥ ¥ ¥ ¥ ¥ ¥ ¥ ¥

课题 :单元八 乡野风光好 (二)鱼米之乡---适耕庄 (4)


内容标准 : 2.1
学习标准 :2.1.1 理解教材,能认识教材中的汉字,掌握词语,理解句子、段落、篇章
的内容。
2.1.2 阅读教材,培养语感。能展开想象,初步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领会
其教育意义。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爱阅读的习惯。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朗读和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
1.教师范读课文,指示学生跟读。
2.教师根据课文提问,学生回答。
3.教师逐段讲解课文让学生体会适耕庄的美景。
4.教师利用视频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文。
5.识字教学/多音多义字教学。
6.学生朗诵课文。
7.教师指示学生说一说渔村的情景。
增值元素 :创造与革新
教材 :课本、生字卡
教学评价 :观察
反思: 18/18 的学生能够朗读和理解课文。

¥ ¥ ¥ ¥ ¥ ¥ ¥ ¥ ¥ ¥ ¥ ¥ ¥ ¥

课题 :单元八 乡野风光好 (二)鱼米之乡---适耕庄 (5)


内容标准 : 2.1
学习标准 :2.1.1 理解教材,能认识教材中的汉字,掌握词语,理解句子、段落、篇章
的内容。
2.1.2 阅读教材,培养语感。能展开想象,初步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领会
其教育意义。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爱阅读的习惯。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回答问题。
教学步骤 :
1.教师范读课文,指示学生跟读。
2.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作者说适耕庄是个好地方。(学生回答)
3.教师提问学生作者如何形容稻田。(学生回答)
4.教师指示学生说一说渔村的情景。(学生回答)
5.教师提问为什么每个人都忙得汗如雨下。(学生回答)
6.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说适耕庄是鱼米之乡。(学生回答)
7.学生朗诵课文。
8.学生做造句练习。
增值元素 :创造与革新
教材 :课本、生字卡
教学评价 :观察
反思: 18/18 的学生能够回答问题。

¥ ¥ ¥ ¥ ¥ ¥ ¥ ¥ ¥ ¥ ¥ ¥ ¥ ¥

课题 :单元八 乡野风光好 (二)鱼米之乡---适耕庄 (6) ① 语文积累


内容标准 : 2.1
学习标准 :2.1.1 理解教材,能认识教材中的汉字,掌握词语,理解句子、段落、篇章
的内容。
2.1.2 阅读教材,培养语感。能展开想象,初步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领会
其教育意义。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爱阅读的习惯。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回答问题和造句。
教学步骤 :
1.教师指示学生观察课文第 50 页的词语。
2.教师范读词语,指示学生跟读。
3.教师向学生解释这 6 个词语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学过的其他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万紫千红/年年有余/五颜六色/自由自在)
5.学生抄书。
6.学生利用以上的词语造句。
7.学生做活动本第 56 页到 59 页。
增值元素 :创造与革新
教材 :课本、生字卡
教学评价 :观察
反思: 18/18 的学生能够回答问题和造句。

¥ ¥ ¥ ¥ ¥ ¥ ¥ ¥ ¥ ¥ ¥ ¥ ¥ ¥

课题 :单元八 乡野风光好 (一)回乡下 (二)鱼米之乡---适耕庄 (7)


内容标准 : 2.1 2.2 5.3 ② 读读说说 ③读
读比比
学习标准 :2.2.1 朗读教材,感悟其内容。做到语音正确,字句完整,语速、语调适
当,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1.2 阅读教材,培养语感。能展开想象,初步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领会
其教育意义。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爱阅读的习惯。
5.3.1 通过阅读,认识各类词语,辨析及理解词义,并能适当地应用词语。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比较形似字。
教学步骤 :
1.教师指示学生个别朗读《回乡下》和《鱼米之乡》 。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忙碌工作带来收获的意义再联系日常生活与家人的经历。
4.教师板书词语指示学生说出异同。
5.教师指示学生用这些写句子。
6.学生说一说其他的形似字。
增值元素 :创造与革新
教材 :课本、生字卡
教学评价 :观察
反思: 18/18 的学生能够比较形似字。

¥ ¥ ¥ ¥ ¥ ¥ ¥ ¥ ¥ ¥ ¥ ¥ ¥ ¥

课题 :单元八 乡野风光好 (一)回乡下 (8) ④ 背背演演


内容标准 : 4.3
学习标准 :4.3.1 诵读和演绎教材,做到语音正确,语调恰当,表现生动自然有感情。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
1.教师指示学生背诵课文《回乡下》再演绎课文。
2.学生以适当的语调及表情演绎课文。
增值元素 :创造与革新
教材 :课本、生字卡
教学评价 :观察
反思: 18/18 的学生能够背诵课文。

¥ ¥ ¥ ¥ ¥ ¥ ¥ ¥ ¥ ¥ ¥ ¥ ¥ ¥

课题 :单元八 乡野风光好 (深广课文)我的风筝 (9)


内容标准 : 2.1
学习标准 :2.1.1 理解教材,能认识教材中的汉字,掌握词语,理解句子、段落、篇章
的内容。
2.1.2 阅读教材,培养语感。能展开想象,初步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领会
其教育意义。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爱阅读的习惯。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朗读和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
1.教师板书“风筝”词语。
2.教师提问学生是否有玩过风筝。(学生回答)
3.教师范读这首童诗,学生跟读。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童诗)。
5.教师逐段讲解这首童诗。
6.识字教学/汉语拼音。
7.学生朗读课文和抄写童诗。
8.教师提问学生喜欢哪些诗句。(学生回答)
9.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诗人有什么梦想。
增值元素 :创造与革新
教材 :课本、生字卡
教学评价 :观察
反思: 18/18 的学生能够朗读和理解课文。

¥ ¥ ¥ ¥ ¥ ¥ ¥ ¥ ¥ ¥ ¥ ¥ ¥ ¥
课题 : 识字三 (添“口”歌)
教学内容:识字教学
内容标准 :2.1
学习标准 :2.1.1 理解教材,能认识教材中的汉字,掌握词语,理解句子、段落篇章
内容。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在识字中认识“口部首”的字。
教学步骤 :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 (课文 pg 54)
2.教师板书课文提供的字然后提问学生那些字加上“口”会变成什么字?
3.教师板书答案,向学生说明这些字的部首是“口”它们的意思都和“口”有关。
4.教师指示学生翻阅课本找出其他学过的口部的字或偏旁有“口”的字。
增值元素 :创造与革新
教材 :课本、生字卡
教学评价 :观察
反思:学生能够认识“口部首”的字。

¥ ¥ ¥ ¥ ¥ ¥ ¥ ¥ ¥ ¥ ¥ ¥ ¥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