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4

风力发电基础理论

1 、电力生产概述
主2 、风资源
讲3 、风能利用原理
内4 、风电厂生产流程
容5 、风电厂技术经济指标、经济运行
电力生产过程 ---- 发电厂
煤炭、风、

电 水流、太阳
能、核能等
发电厂:
力 又称发电站,是将自然界蕴藏的各种
生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二次能源)、由
产建筑物、能量转换设备和全部必要的辅
概助设备组成的生产电能的工厂。

能电主
转机要
化 是
为机指
电械发


、制

控保
等护

备监




电力生产过程 ---- 发电厂

发电厂分类



产 火 水 风


地 潮 核 垃
概 力














述 电 电 电


电 电 电 电
厂 厂 厂 厂 厂 厂 厂

能量转换过程

风 风能(动能)

电 叶轮扑捉风能后经传动机构(转轴、齿轮箱)转为机械能

生 机械能

产 机械能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为电能

流 电能


风电生产设施、设备
风力发电的主要流程为:
风 风能
690V 35KV 110/220KV
电 风机 箱变 升压站 并网


生 风力发电的主要设备为:
风力发电机组、箱式变压器、站内主变压器、
产 无功补偿装置、输电线路、各控制装置、保护装
流 置、监控装置等

风电生产设施、设备
风力发电机有水平轴和垂直轴之分:








风电生产设施、设备
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结构
风 :






风电生产设施、设备
风轮机组设备的主要结构包括:
叶片:通常采用3个,安装在轮毂上;
风 轮毂:轮毂与低速轴相连接,其上安有叶片;
低速轴:转速通常较低,内部的液压传动系统与轮毂内的液压装置相
电 连用于调节桨叶;
齿轮箱:将低速轴的低速经变速到达高速轴;
厂 高速轴:通常转速在 1500r/min 左右,与发电机相连,配有刹车装
置;
生 机械刹车装置:用于制动,必要时用于调节转速。
发电机:输出电压一般为 690V, 发电功率在 500~1500kW, 并朝
产 大容量方向发展。
电子控制装置:监测风轮机运行状况,并自动实现偏转调节,故障时
流 实现自动停机。
冷却系统:冷却发电机。
程 塔架:用于支撑风轮机。通常高度越高,风速越大,风况越好,需要
更高的机塔。
偏航装置:保持风轮机在迎风方向。
风速风向测量系统:与控制装置相连,实现风轮机切入和切出的启停
风轮叶片








风轮叶片
叶片翼型




生 翼型前缘 A :翼型的前部 A 为圆头;
翼型后缘 B :翼型的尾部 B 为尖型;
产 翼型弦线 C :翼型前缘与后缘的连线称为翼型弦线弦线
流 长度就是翼型的弦长 C ,弦长 C 是翼型的特征尺寸;
中弧线:翼型内切圆圆心的连线称为翼型的中弧线,对
程 称的翼型中弧线与翼弦重合;
风轮叶片
翼型攻角 α :
在翼型平面上,把来流 V 与弦线 C 之间的夹

定义翼型的攻角,又称为迎角。


生 翼型的受力示意图

流 当翼型攻角 α大于零时,因此翼型下表面压力大于上表面
压力,气流在翼型上形成合力,合力 F 即为翼型受到的空气动力 ,
程 其方向垂直于翼型弦线。
合力可分解为两个分力 : 一个分力 FL 与气流方向垂直 ,
称为升力 ; 另一个分力 FD 与气流方向相同 , 称为阻力。
风能的形成 ---- 大气环流

气压梯度力: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日地距离和方位不同,地球
风 上各维度所接受的太阳的辐射强度不同,从而产生温差和
气压差,引起空气流动的作用力。
资 科里奥利力:
源 因地球自转形成的地转偏向力,简称偏向力或科氏力。
风:
赤道附近的温度高导致该处的空气上升并流向极地,而
极地处空气因温度低而收缩下沉,在气压梯度力和偏向力的
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大气环流。
风能的形成 ---- 风的分类

根据大气环流形成原因和存在形式不同,
风可分为以下几类



地 海 山 爬 狭
转 陆 谷 坡 管 ………
风 风 风 风 风
风能的形成 ---- 风的分类
地转风:
空气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偏向力平衡时形成的风。此时
海陆风:
大气中空气的水平等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合外力等于零,没
风 辐 山谷风:
这种风由陆地和海洋的热力差引起的。白天由于太阳
有加速度,空气运动平行于等压线。
山谷风多发生在山脊的向阳坡。白天向阳坡上的空
资 升,形成低气压,风由海面吹向陆地,谓之海风;夜晚时
爬坡风:
射,陆地近地面温度上升块,空气密度降低,空气受热上
气经太阳辐射加热后,空气密度降低,空气受热上升,
顾名思义,这种风是由气流在运动的过程中遇到
狭管风:
源 形成低气压,气流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风向相
山坡受到挤压,产生加速效应,形成顺坡向上的加速
形成与白天情况相反的气压差,风由陆地吹向海面,谓之
建筑物或山体之间的狭窄通道可能会形成狭
反,气流顺山坡下降,形成山风。
的风。一般情况下,四周开阔的山丘或山脊上的风速
陆风。
管效应,迎风面气流受到挤压,在通道中风速加
较大。
速,形成狭管风。
风能的描述 ---- 风速

风速:
指风的移动速度,即在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移动的

风 距离。用 V 表示,单位为 m/s

风速的类型:
资 1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风速数据主要是
)平均风速。相应于有限时间段内的平均值,通常指 2min
源或 10min
10min 平均数据。
的平均值,通常用
V 表示。
2 )瞬时风速。相应于无限小时段内的风速。
3 )最大风速。在给定的时间段或某个期间里面,平均风速
中的最大值。
4 )极大风速。在给定的时间段内,瞬时风速的最大值。
风能的描述 ---- 风向

风向:
指风的来向,表示方法有度数表示法和方位表示法。


风速的表示方法:
资 1 )度数表示法。这是最直接的风向表示法,用 0 到 360 度数
表示风的来向,比较通俗简单,但不够直观。
源 2 )方位表示法。把 0 到 360 度的风向离散化,把不同风向
划分到相应的扇区,这种表示方法比较直观。
风能的描述 ---- 风能

风能:
风能是大气运动具有的动能,在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截面

风 风能的计算公式 :
的风能 E ,也称风功率。

资 E  0.5 Sv 3

源 其中  ------ 空气密度,
k /m g
3
2
: m
S ------ 气流通过的截面积,
v m/s
------ 风速,
风能的描述 ---- 风能
风能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

1
风 E Mv 2 1
E ( V )v 2
2 2



1 1
E Sv 3 E  [  ( Sv)]v 2
2 2
风能的描述 ---- 风功率密度
风功率密度:

P  0.5 v 3


资 注:P W / m2
------ 风功率密度,

源 风功率密度大小与空气密度、气流速度的
立方成正比;
在风功率和风功率密度计算中,最重要的
因素是风速,风速增加 1 倍,风功率或风功率
密度就增加 7 倍。
风能的描述 ---- 风向、风能分布

前面所讲的风向的表示方法仅仅解决了所来风是
从何处来的问题,而我们要对风能开发利用,必须要
特别指出:当风向和风能不一致时,应以风能玫

知道在一定的周期( 1 月或 1 年)内每个方向上的来风
瑰图为主。也就是说,在一个测风周期内风向出
一般我们采用风向和风能玫瑰图来描述风向、风
频率及风能大小。
资 现的频率高,对应的风能不一定多,因为风能与
能在水平面上的分布情况。 怎么办呢?
源 风速的立方成正比,风速比风频对主风能的影响
所谓玫瑰图,就是根据风向或风能在各扇区的频
更加明显。
率分布以相应的比例长度绘制的形如玫瑰花朵的概
率分布图
风能的描述 ---- 粗糙度

我们知道,地面对风具有摩擦力,导致风速随
离地面高度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风 一般用粗糙度来衡量地面对风的摩擦力大小。
一般来讲,地表粗糙度越大,对风的减速效果
粗糙度,即粗糙长度。
资和灌木地带对风的影响相对比较大,机场跑道对风
越明显。例如,森林和城市对风的影响很大,草地

源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水面对风的影响更小。
表1 不同地表状态下的粗糙度
地形 沿海区 开阔场地 建筑物不多的 建筑物较多的 大城市中心
郊区 郊区
粗糙度 Zo/m 0.005~0.01 0.03~0.10 0.20~0.40 0.80~1.20 2.00~3.00
风能的描述 ---- 风切变指数
风速随高度变化可以用幂指数公式来描述:

Vn Hn 
( )
风 V0 H0
资 式中,Vn 和V0 Hn
------ 距地面高度 (Hm0 )和 m/s
( m )处的


风速, ;
 ------ 风切变指数,是衡量风速随高度变化快慢的指标。

风切变指数对于风电机组的设计非常重要,同一台风力发电机在不同
的高度获得的风能是不同的。例如,一台风力发电机的轮毂高度是 40m ,
叶轮直径 40m ,则叶轮最上端( 60m )的风速可达 9.3m/s ,最下端( 20m
的风速为 7.7m/s ,这就意味着叶轮扫风面承受巨大的压力差。
风能的描述 ---- 湍流强度

大气湍流是大气中一种不规则的随机运动,湍流每一
点上的压强、速度、温度等物理特性等随机涨落。一
风 般发生在近地层中。

资 湍流强度,是湍流涨落标准差和平均速度的比值,是
衡量湍流强弱的相对指标和描述风速随时间和空间变
源 湍流的危害:
化的程度,反映脉动风速的相对强度,是描述大气湍
湍流会减小风电机组的风能利用率,同时也会增加机
流运动特性的最重要的特征量。 
组的疲劳载荷和机件磨损程度。
防范措施:
增加风力发电机轮毂高度来减小由地面粗糙度引起的
湍流的影响。
风能的描述 ---- 尾流

尾流,又称尾涡,是流体流过障碍物在障碍物后方
风 区域形成的类似漩涡且速度减慢的流体运动方式,
属于湍流的一种。

源 同理,风机叶片对风有阻碍作用,那么在叶片后方
会形成尾流,这就需要在风电机组布置中考虑机组
之间尾流的影响。在风机机组布置中会讲到。
风能的测量 ---- 测风设备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规定,风电场风
的测量包括:
1 、逐时 10min 平均风
风 速;
2 、每日极大风速; 风速传感器

资 3 、风的湍流强度;

源 4 、风向; 风向传感器

5 、温度; 温度传感器

6 、气压; 气压传感器

7 、湿度; 湿度传感器
风能的测量 ---- 测风设备
传统的测风仪(机械式)有风杯式的、
螺旋桨式的等。

风 机械式测风仪
优点:
资 可靠性高、成本低。
源 缺点:
存在机械轴承磨损情况,需要定期检测甚至更换;
在结冰地区,需安装加热设备纺织仪器结冰。
风能的测量 ---- 测风设备
新型的测风仪(非机械式)有超声波式的、
激光式的等。

风 非机械式测风仪的

资 优点:
源 受温度、气候等天气的影响小;
缺点:
用电量大,在偏远地区应用受限制

风能资源评估
风能资源评估的目的 :
分析现场测风数据的风能资源状况以及分析
现场测风数据在时间上和在空间上的代表性,
风 从而确定指定区域是否有较好的风能资源。

资 风能资源评估的步骤 :
源 1 、数据收集。收集气象站数据、风场测风数
据及地形图数据等。
2 、数据分析。对气象站多年数据进行整理;
对测风数据进行订正、校验,分析其是否具有代
表性。
机组选型 ---- 概述

准确、可靠的风电场风资源评估是风电场
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风 而正确的机组选型是风电场设计的重点和
资 关键,风电机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风电
源 场长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机组选型 ---- 安全性原则
风电机型的选择主要遵循安全性和经济性两个原则。
1 、安全性:
不同的风电场具有不同的风况、气候条件等外部条件,
因此风电机组根据现场条件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和相应的安全
风力发电机等级 Ⅰ Ⅱ Ⅲ S
风 等级。Vref ( m / s )
A I ref ( )
50 42.5 37.5

资 B I ref ( )
0.16
0.14
由设计者指定

源 C I ref ( ) 0.12
注:表中所有参数均是指轮毂高度处的参数; Vref 为参考风速( 10min
平均值); A 、 B 、 C 分别为较高、中等、较低湍流强度等级; Iref 为
风速为 15m/s 时的湍流强度。
机组选型 ---- 安全性原则
另外,在风电机组的位置确定之后,还要对每台风电机组的
现场风况条件进行安全性评估,评估的风资源参数主要有:


1 、各机位轮毂高度处的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 10min )和极大
风速( 3s ) ;

2 、各机位轮毂高度处的有效湍流强度(环境湍流强度与机位
之间尾流产生湍流强度的叠加);

3 、在 0.2Vref~0.4Vref 之间风速分布概率密度小于风电机组设


计值;
4 、入流角(入流气流与水平面的夹角)≤ 8° ;

5 、风切变指数 0.05 < α < 0.2 (负切变指数和大切变指数对
电机组的载荷均不利);
6 、在主风向的机位多于 5 排或垂直主风向的距离小于 3D ( D
为风电机组叶轮直径)时,会增加风电场的环境湍流强度,
最终影响机位的有效湍流强度。
机组选型 ---- 经济性原则
机组的经济性主要从风电场投资及其发电量
两方面综合考虑:
1 、在风电场装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大型的特别是
兆瓦级以上的风电机组的综合成本会更低一些。
风 2 、从技术角度讲,风电机组的发电机逐步从定速运
资 行的感应发电机发展为风能利用率较高的变速运行
的发电机。
源 功率控制也逐步由定桨距失速型、主动失速型发
展到变桨距功率控制。
机组布置 ---- 概述

在风资源分布和风电机组确定后,机组布置是风
电场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
风 机组布置除考虑风资源分布特点外,还要考虑土
资 地使用、村庄、电力设施、环境敏感因素等客观因
素的限制,风电机组周围地形条件,建筑物树木或
源 其他障碍物的不利影响风电机组之间尾流的影响。
机组布置 ---- 各因素影响
客观条件限制:
1 、风电机组与村庄的距离一般要求 500m 以上,特殊情况下
至少 300m 。
2 、风电机组离 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 150m 以上。
障碍物影响:

3 、风电机组要避开基本农田、矿产、文物、军事用地、自
在风电场中有时会碰到障碍物,障碍物尾流的大小和强弱
然保护区以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域。
资 与障碍物的大小和体型有关。
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无限长的障碍物,在障碍物下风向 40
地形条件:
源 倍障碍物高度、上方 2 倍障碍物高度的区域内,是较强尾
地形条件应满足风电机组的运输条件和安装条件。
流扰动区,风电机组布置应避开这一区域。
尾流影响:
风机布置应考虑机组间的尾流的影响,机组之间距离至少
保证 3 倍的叶轮直径;在主风向上,机组间的距离应更大
一些。
风发空气动力学 ---- 伯努利方程
把空气作为不可压缩流体看待,并认为是理想气体
,即
风 忽略其黏性影响,此时空气在同一条流线或一根流管上做定
常运动,我们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牛顿第二定律与加速度
能 1 2
的平衡关系推导出著名的伯努利方程:
v  p  gz  const (常数)
利 2
用 注:const 称为伯努利常数;

原 1
2
v 2 是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动能;

理 p 压力对于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位能,称为压力能;

gz 单位质量流体的位能(势能)。
风发空气动力学 ---- 伯努利方程

由伯努利方程
1 2
v  p  gz  const (常数)
风 2
能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用 恒式;
1 、伯努利方程可以看成是气流的动能、压力能和位能的守

原 2强下降,反之则相反。
、在一条流线(或同一条流管)上,气流速度增大,则压


风发空气动力学 ---- 风能利用系数

风能利用系数 Cp :
风能利用系数定义为风轮机的风轮能够从
风 自然风能中吸收的能量与输入风能之比。
能 风能利用系数可表示为:




风发空气动力学 ---- 风能利用系数

1919 年,德国物理学家贝兹首次提出贝兹理
论:风轮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能量是有限的,理论上
风 最大值为 0.593 ,损失部分可解释为留在尾迹中
能 的气流旋转动能。
利 也就是说,在实际风力发电中,风能利用系数
用必定小于 0.593 ,其大小取决与风轮叶片的气动和机
原构设计及制造工艺水平。

风发空气动力学 ---- 风轮尖速比

为了表示风轮运行速度的快慢,常用叶片的叶尖
圆周速度与来流风速之比来描述,称为叶尖速比 
风 2Rn R
能  
60V 60V
利 式中:
用 n  风轮转速,r / min
原 R  风轮半径,m
理 V  上游风速,m / s
  风轮旋转角速度,rad / s
风发空气动力学 ---- 风机空气动力
特性曲线
从风能中吸收的能 P可以表示为风轮获得的总转矩 M 和
风轮角速度 的乘积

P  M  0.5Cp  sV 3
能 ①

利 2Rn R
  ②
60V 60V
用 由上述两式,可以得出:
原 Cp 
2 M
60 SV 2 R
理 定义: Cp 2M 为无因次数,正比于转矩。
M  
 60 SV 2 R
风发空气动力学 ---- 解决疑问

知道风能利用系数、叶尖速比和风力发电机
空气动力特性曲线有什么用?

其实,这些叶轮参数在风轮机的设计方面
能 至关重要:由
利 P  0. 5C SV  0.5C R V 得到

p
3

2Rn
p
2 3

1 、根据风轮机特性曲线查取最优风能利用系数和
用 叶尖速比组合;
R
2 P
60V
得到

原 2 、由C C确定风轮半径;
P V 30V
n 
3

R
理 3 、确定风轮转速。
p
风发空气动力学 ---- 风力发电机组
输出功率
P 1
由C p  得P  C ρSV 3


3 p
0.5ρSV 2
但是,风机扑捉的风能 P不可能全部转换为电 能
能 输出,转换过程中有传 动机构、发电机自身的 摩
利 擦损耗,所以风力发电 机组输出功率为:
用 1 1
p Pηtη g  C pη tη gρSV  C pη tη gρπD 2V3
3

原 2 8
理 式中:η t传动机构效率;η g发电机效率;
D风轮直径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控制 ---- 概述

风力发电机组必须有一套控制系统来限制功率
和转速,使风力发电机在大风或故障过载时得到保

护;同时保证发电机组输出具有与电网一致频率的

电能。
当风速达到某一值时,风力发电机达到额定功

率。自然风的速度变化常会超过这一风速,如果没

有能够控制风机功率和转速的系统,就会导致风机

过载而发热。
目前,主要有两种调节功率的方法,均采用空

气动力方法进行调节的:定桨距(失速)调节法和
变桨距调节方法。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控制 ---- 失速控制

失速控制的原理:
气流流经翼型时,随着迎角的增加,翼型上的气流边
风界层逐渐从翼型表面分离,最终完全脱离翼型表面。

能失速过程:
失速型风机叶片是以固定角度(安装角)安装在轮毂
利上的,叶片的迎角沿叶片轴向从根部向叶尖逐渐减少。因此,
失速调节功率输出曲线
当风速增加,气流边界层首先从靠近叶根部分开始分离,边
用界层分离的位置逐渐向叶尖发展,原先已经分离的部分的分
原离程度进一步加深,叶片所受的升力系数逐渐减小。
由于风速在不断增大,而叶轮输出的功率与风速的 3
理次方成正比,尽管叶片升力系数在减小,但风机的输出功率
依然在增大,直至全部叶片进入完全失速,风机的功率才会
降下来。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控制 -- 变桨距控制

变桨距控制原理:
风 通过变桨系统改变叶片的桨距角,从而改变迎角,使
翼型升力变化。
能变桨控制过程:
利角变小 ,以获得最大升力,保证最大功率输出;
当风速小时,就通过变桨系统自动增大桨距角,使迎
变桨距控制功率输出曲线

用保证风电机组的功率输出;
当额定风速时,通过调节桨距角来保持叶轮稳定的转速,

原 当风速大于额定风速时,变桨系统自动减小桨距角使迎
理角增大,保持机组输出额定功率。
技术经济指标 ---- 概述
风 一个风电场建设之后,它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电如何、出力和购网电量情况如何 、电能消耗和损耗
如何 、风电机设备运行可靠性如何 、运行维护费用
技情况如何,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指标来衡量,这些指
术标就称为风电场生产运行技术经济指标。
经 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分为五类:
1 、风能资源指标;
济 2 、电量指标;
指 3 、能耗指标;
标 4 、设备运行水平指标;
5 、运行维护费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 ---- 风能资源指标
风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
状况。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
电加以综合表征。
技 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术 平均空气密度:
有效风时数: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
经 (取平
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
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切入风速定
计算公式为:
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济为 3 米 / 秒,切出风速定为
计算公式: ρ =P/RT(
1
25k米
g// 秒。
m 3)
n
计算公式是:
其中: V  v
指 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 Uo i
n P a;R表示气体
T   T (U )
标 其中: T 为有效风时数,
i
n
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为出现风速 Un Ui
的小时数, 为切入
风速, 为切出风速。
T (U n ) Un Ui U0
技术经济指标 ---- 电量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
风购网电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和等
电效可利用小时数四个指标综合表征。
技 单机发电量:
风电机的等效利用小时数
上网电量 : :
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机监控系
术 统中读取。
指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
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
发电小时数。
能。
经 风电场发电量:
风电机等效利用小时数=发电量/额定功率
单位: kWh
指风电场所有风机发电量总和。
济 风电场等效利用小时数
购网电量 : :
指 :电小时数。
kWh
N
E  E
单位
指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
风电场与对外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
i
标 风电场等效利用小时数=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
能。
单位: kWh
i 1
其中 Ei 为第 i 台风电机的发电量, 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
的总台数。
技术经济指标 ---- 能耗指标
此类指标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采
风用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和送出线损率四个指
电标综合表征。
技场损率:
场用电量:
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
指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
术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单位: kWh
经 场损率=(全场发电量+购网电量-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
-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
场用电率: ×100 %
济 指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

指送出线损率:
(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指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 ×100 %
标 送出线损率 = (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 - 上网电量) / 全场发
电量 ×100 %
技术经济指标 ---- 设备运行水平指标
本类指标反映风机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指标。采用
风风机可利用率和风电场可利用率两个指标综合表征。

技风机设备可利用率: 说明
术作的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
停机小时数 A 不包括以下情况引起的停机时间:
指在统计周期内,除去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未工
( 1 )电网故障(电网参数在风电机技术规范范围之外)
经 。 风机设备可利用率=[ (T-A) / T ] ×100 % 
济或故障未工作小时数
计运
(其中,
2 )气象条件(包括环境温度、覆冰等)超出机组的设
T 表示统计时段的日历小时数, A 表示因风机维修

指 行条件,而使设备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标 ( 4 )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不超过 80 小时/台年)。
( 3 )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技术经济指标 ---- 设备运行水平指标

电 风电场可利用率:
说明
指在统计周期内,除去因风电场内输变电设备故
技障导致风机停机和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停机小
停机小时数 A 不包括以下情况引起的停机时间:
术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用百
( 1 )气象条件(包括环境温度、覆冰等)超出机
经分比表示。

济 ( 2 其中,
风电场可利用率=[ (T-A) / T ] ×100 % 
的设计运行条件,而使设备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T 表示统计时段的日历小时数, A 表示因风
)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指机维修或故障平均小时数和风电场输变电设备故障造
( 3 )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不超过 80 小时/台
标成停机小时数之和。
年)。
技术经济指标 ---- 运行维护费指标

风况的指标(不含场外送出线路费用)。采用单位容
本类指标反映风电场运行维护费用实际发生情

电量运行维护费和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两个指标加以
技表征。 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
术 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
指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与年度发电量之比,用以
经 反映 指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与风电场装机容量之比,
用以
风电场度电运行维护费用的高低。
济 反映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用的高低。
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 = M/E = M/(Te·P)
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 = M/P 单位 : 元 /kW
指 单位 : 元 /kWh
其中
其中:M—M—年度运行维护费,元
年度运行维护费,元
标 P—
E—风电场装机容量,
年度发电量, kWhkW
Te— 风电场年利用小时数,小时( h )
P— 风电场装机容量, kW
课 程 结 束
谢 谢 大 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