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8

文字学

• 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
的性质、造字法、起源、发展、形体与音义的关系、正字
法、文字的创制与改革、个别文字的演变等。
• 文字学知识有助于改进和改革文字,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
字;对古文字的了解有助于历史科学的研究。
• 在中国,广义的文字学,全面研究字的音、形、义,在古代
被称为:小学。即除文字外,还包括音韵、训诂的研究。古
文字学研究古代的文字,是语言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边缘
学科。
1. 文字的作用
• 文字在文字学的意思属于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体
系。
• 语言和人类一样古老,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人类习
惯性地使用语言交流。
• 无论如何,古代人类发现的一大问题是语言一传即
逝,就是说口耳相传的形式无法被长久记着。
• 人们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经过长期的摸索,发明了
文字,用于记载。
• 有了文字,才有了历史,这句话是成立的。

• 这是因为人类自从有了文字后才懂得记载,这形成了
人类系统性的流传。
• 前辈努力和发展的过程经验只要用文字记录下来,后
辈就可以少走冤枉路,直接根据前辈的经验基础上继
续前进。
• 总的来说,现今文明时代的始作俑者就是文字。
有了文字,才有了历史
• 这一点就讲通了人类的“空白期”谜团。
空窗期谜团 – 最早期人类的化石是 15 万年前,可是
我们发现最早的人类遗迹却只是 1 万年前。
• 空窗期内并没发现人类任何的进化和变化,可以
用“没文字”这一事来解释。
• 他们不是没有进化,而是进化了却没有文字记录下
来,导致后辈必须一直重新来过。
• 例: xx 人类终于学会了起火,但他的后辈生下来后
不久 xx 就去世了,所以他的后辈又必须画一辈子的
时间来摸索怎么起火。
2.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 如上所述,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便是它记录了语言。
• 语言有形音义,文字也是一样,文字是用“形”,通
过“音”来表达“义”的。
• 文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把语言的口头形式书面化。
• 语言和文字的影响关系是很大的,汉字呈现为方块字
的原因便是因为汉字属于单音节,所以保持一词一形
的文字。
• 语言供大家使用交流,文字也一样,是为了大家服
务,没有阶级性的。
• 然而,语言人人都会,文字却需要学习。
• 这导致了在古代,识字的都是一些有能力去读书的上
流社会人士。这间接导致了精通知识文化的都是识字
的人。
• 这种情况导致一种假象,文字是代表阶级的产物。
• 不过,我们始终得记得,文字的性质和语言一样,是
交际工具,是属于大家的。
汉字与汉语
汉字与汉语
• 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语音面貌,按照字母拼法就
能读出读音

• 方块汉字往往能见“形”而知“义”。
例如:“田”的形状像地块

• 汉字和语言里的词相联系,必须能读,通过读音确定语言里的词,表
达字义。

• 例如:“日”提示太阳的形象,但不记录汉语里的“太阳”“日
头”“老爷儿”这些词。通过“ ri” 的读音和意义发生关系,记录汉
语中“日”这个语素。
汉字与汉语
• 汉字字形不限于一种读音。
如:多音字 - 一个字有两个或以上的读音

• 汉字可以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来读
如:汉语的“金”念( jīn ),而福州话的“金”念
( gǐng )
文字与语言的误解

汉字改革 / 改进 = 改变语言
• 简体字只是为了更好地记录语言,而不是改变语言

借用文字不等于借用语言
• 例:日本在文字中夹用汉字,并不是讲日语中夹用
汉语
文字的起源

《荀子 . 解蔽》认
相传是黄帝的史官
为“好读书众矣,
仓颉创造
而仓颉独传者也”

但其实原始社会里
没有文字,文字在
产生前经理了漫长
的道路
文字的产生

· 用图画记
用实物记事

用实物记事

普遍记事是结绳
《易经》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讯木记事法
一根木棒上刻上各种花纹或插进各种东西

用禾轩记录收成
用木板刻点和玉米来记工分
用图画记事
• 用图画记事交流思想
• 印第安人奥基布娃部落的一女子的情书
“ 十”字: 人:她在那里等候 帐篷:聚会的地方
天主教
熊:女子的图腾
三个湖召:
指示帐篷的位置

泥鳅:男子的图腾

曲线:走的道路
• 是否明白图画意思取决于看画的人和画
画的人生活经历上的练习或其他条件

总结:
• 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帮助人们记忆
• 实物记事和文字产生没有什么关系
• 记事的图画是文字的前身:图形简化————产生了真正的文

• 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文字”
文字的发展

文字记录语言
造字的方法
的完备程度
文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

• 原始文字的形体没有完全定型,字形和语词的对应关系也没有
固定,好些语词还没有造出字来表示。
• 这样的文字工具只能粗略地记录语句。

独立的文字体系需要具备:
1. 把画简化成单个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相
当。
2. 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表达的意义不变。
3. 把图形作线性的排列,依照顺序念出来,相等于词的顺序。
(顺序不同,意思不同)
从原始文字进化到文字体系

• 借音方法
• 例子:“旗”和“骑”同音,人们就可以把表示旗子的字形
借用来表示骑马的骑。
如果先画一个人,再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就是“人骑
马”
如果先画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人”。

• 文字发展到这种程度才能完整地记录一种语言,是原始文字
发展为独立的文字体系。
造字方法
• 经历了表意 -- 表意兼表音 -- 表音

• 各种意音文字体系都包含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

1. 表意字(表意字充当表音字)
2. 假借字
3. 形声字
表意字 & 假借字

• 表意字是古代意音文字的基础。但是靠表意字来记录语言有
很多困难:有些字非常难表意,例如“成”“长”,造不出
字来。所以人们为了克服困难,就想出了借字表音的方法,
于是出现了假借字。
• 例子:语气词“唯”借用像鸟形的“佳”

• 假借字的大量出现,说明人们逐步意识到文字不一定要画出
事物的形象,也可以直接表示语词的音。
• 假借方法的运用使一个字可以代表几个同音的或音近的
词。为了避免混淆,人们就在同音字的旁边加上表示意
义类别的标志,就是“形旁”或“意符”。
• 为了识别表意字,也可以加注读音相近的字,即“声
旁”或“声符”。这样,把表音和表意的两种方法结合
起来,产生了形声字。

• 例子:“情”,“竖心旁”代表“心”的意思,是意符
或形旁,“青”代表“情”的读音,是声符或声旁。
文字的改进与改革
• 支配文字发展的条件与语言发展的条件不完全相同。

• 书写的工具和材料、方言的分歧、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文
化历史传统的强大力量等都可影响文字的发展。

• 跟语言相比,文字有很大的保守性(语言社会一旦形成了
约定俗成的书写形式,它就不会轻易起变化)
文字的改进与改革
• 汉字是意音文字。
• 汉字长期停留在意音文字阶段的重要原因:
汉族的居住地区幅员辽阔,方言分歧,有的不能通话
汉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大量用汉字记载的文献典籍
超地域、超时代的汉字既可贯通古今,也可联系各地区的人们的
思想交流,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便利各地区人民
的往来起着重要作用。
在语言没有统一的情况下,若汉字也实行拼音化,就会严重妨碍
各地区人民的交往,也会和过去的文化遗产割断联系。
文字的改进与改革
•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也逐渐暴露出不适应社会需要的方
面。(在学习、书写、排版、通信、情报检索、文字信息
的储存和处理等方面都远不如拼音文字方便)

• 从 19 世纪末开始,就不断有人发出文字改革的呼声,要求
实现拼音化。

• “ 五四”运动前后还出现过“注音字母”、“国语罗马
字”作为汉字的标音工具,推行拉丁化新文字。
汉语拼音方案
• 既能准确地反映普通话的音位系统,又和国际上通用的拉丁字母
一致。
• 现已在汉字注音、识字教育、型号标写、资料检索、通信技术和
信息处理等方面得到应用。
• 这证明它是一套合理、简便的标音工具,应积极推广并研究、解
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 汉语拼音不是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而只是帮助学习汉语、汉字
和推广普通话的注音工具,须把它和汉字体系的改革区别开来。
汉字体系能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
• 在目前来说,我们还看不到需要对汉字体系进行根本的拼音化改
革的需要。
• 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汉字的语素 - 音节文字体系基本
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下来而没有进行
性质上的改革。
• 汉语的音节结构较简单,数量有限,而语素的数量要比音节多好
多倍,因而语言中的同音语素特别多。
• 一旦实现拼音化,这些原来用字形来区别的不同语素就无法识
别,势必会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麻烦和混乱。
• 汉语的实际状况还难以实现拼音化。
汉字体系能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
• 汉字和拼音文字各有短长。
• 拼音文字虽有易学、易用的优点,但也有弱点,即只能跟一时一地的
语音挂钩,难以沟通方言,更无法贯通古今。
• 拼音体系难以长期固定,过几百年就需要因语言的变化而进行一次拼
写法的改革。
• 从文字的稳固性看,汉字反而比拼音文字优越,它跨时间,贯穿古
今;跨地域,沟通方言区之间的联系。
• 现在,汉语的方言还很分歧,共同语尚待普及和推广,在这种情况下
如推行以共同语的标准音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势必造成方言区的学习
发生困难,妨碍相互之间的交际。
汉字体系能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
• 汉民族优秀的文化历史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

• 若废弃汉字,实现拼音化,就会中断我们的文化历史传统。

• 若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即使其他条件(如语言统一)
已经具备,汉字也无法进行拼音化的改革。

• 全面比较汉字和拼音文字的效能,权衡得失,我们目前还看不到
拼音文字有替代汉字而成为汉民族正式文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