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0

Chapter 6.

Internal Pressures

報告者:曾育凡
前言
某些情況下風造成的內壓在影響設計風載重占有很高的比例:

1. 低矮建築 例如:有開孔的建築物

2. 高層建築 例如:角落窗戶、鄰近角落有開孔

本章討論 單一牆開孔、多面牆開孔、牆之滲透性與
Helmholtz 共振等
開孔對內壓的改變 ( 一 )
封閉式建築 單一迎風面開孔
開孔對內壓的改變 ( 二 )
背風面開孔 多面牆開孔
單一迎風面開孔
在穩定流場的情況下,迎風面開孔附近的內壓會快速與
外壓達到平衡。

當建築物處於紊流邊界層時,外壓會有很大變化,而引
起內壓提升。
密度提高

外壓提升 氣體流入 內壓也因而提升


建築物內
因次分析
 變動的內風壓係數下列式子:

pi  p0
C pi   F ( 1 ,  2 ,  3 ,  4 ,  5 )
1
 aU 2
2
無因次化係數
3 1
A2
p0 UA 2
1  2   3  a
V0 1 
aU 2
2
 A
:開孔面積
u  內部體積
4  5  u
大氣壓力
U A 空氣的動態黏滯性
( 雷諾數 )
縱向紊流速度標準差
紊流長度
 參數
 :一個有關開孔幾何形狀及內部容積的無因次參數

:大氣壓力和相對動態壓力之比值,此外和馬赫數
有著高度關聯
:基於開孔特徵長度的雷諾數
:縱向的紊流強度
:入流的特徵長度和開孔的特徵長度之比值
反應時間
如果慣性的影響最初是被忽視的。突然增加的外壓要和
內壓平衡需要時間。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開孔所流進的質量流率等於內部空
間質量增加的速度。
d i
iQ  ( )V 0
dt (6.2)

m  
其中指在內部體積內的空氣密度
 
紊流通過一個孔後,流量 Q 與開孔橫向兩處的壓力差
之關係
2( pe  pi )
Q  kA
a (6.3) 其中 k 是開孔常數,通常約為 0.6

假設過程為等溫和內壓、密度有關

p

i
 const.
i (6.4)
 
將 (6.2) 和 (6.4) 式代入 (6.3) 式之中,當內壓和外壓達
到平衡時反應 ( 平衡 ) 時間之表示式。
aV 0U
 Cpe  Cpio
kAp 0 (6.5)

pe  p 0 pi  p 0
Cpe  Cpi 
1 1
aU 2
aU 2

2 2
Cpio 是 Cpi 的起始值 ( 也就是當 t=0 時之
值)
內壓波動
 
當結合順風向牆壁開孔面積和外部壓力係數,與背風向
牆上所有開孔面積和外部壓力係數,則反應時間可以表
示如下:

 aV0 U AW AL
 C pW  C pL

kp0 AW  AL
2 2
 3
2
(6.17)
建築物的牆和屋頂柔度會增加反應的時間

 aV0 U AW AL 1   K A / K B  
 C pW  C pL
kp  A  3
2 2
0 W  AL 2

一般低層建築 KA/KB 大約是 0.2 ,反應時間也增加了 20%


Helmholtz 共振模型
描述對外壓擾動所造成小體積的反應。

初始條件 :

1. 假設因外壓的改變使空氣經開孔而進出建築物。

2. 忽視內部與外部的空氣混合
 A  pA 2

 Al x  a
x x  0
x  A p t
a e
2k
2
V 0
e

(6.6)

獨立變數代表的是這一氣團從它的起始位置算起的位移
 

左邊第一項代表的是空氣的慣性力
空氣密度, A :開口面積,氣團的有效長度
第二項代表的是阻尼項
k :開口流量係數
第三項是勁度
: 空氣的比熱比
 
空氣的位移 x 和密度的改變 Δ 有關。而在室內的壓力 Δ

iV 0
aAx  V 0 i  pi
p 0 (6.7)

利用方程式 (6.4) 和轉換內外壓成為壓力係數,方程式


(6.6) 可以重寫成帶有擾動內壓係數 (t) 的微分方程式之
型式
aleV 0 .. aV 0U 2 . .
Cpi  ( ) Cpi | Cpi | Cpi  Cpe
p 0 A 2k Ap 0
(6.8)
方程式 (6.8) 可導出非穩定流通過孔的方程式 :
 1 1 du 0
pe  pi   2  2  a u0   a e dt
  2

k  (6.9)
 :通過孔的空間平均速度
方程式 (6.6) 和 (6.8) 可以得到空氣自然頻率運動的共

頻率,此頻率也被稱作 Helmholtz frequency
1 Ap0
n H

2  a eV0
(6.10)
 
有效長度會隨著開孔的形狀和深度改變,而對一薄圓形
孔的理論值為。而在實務上 ( 在一薄牆上之開孔 ) ,可
將取值為 1.0 。真實建物是有相當的柔度,則

1 Ap 0
nH 
2 aleV 0[1  ( KA / KB)]
  是空氣容積模數   是建物的容積模數

  低矮建築而言, / 的比值約在 0.2~5


考慮慣性效應的
迎風面突然性開孔
 
方程式 (6.8) 可以求出外壓

係數 ( 如窗戶突然破裂的

情況 ) 的數值解。

aleV 0 .. aV 0U 2 . .
Cpi  ( ) Cpi | Cpi | Cpi  Cpe
p 0 A 2k Ap 0 (6.8)
平均內壓
 初始假設:穩定且不可壓縮

假設密度為常數 ,若建物有 N 個開孔

C A
j 1
d j Pe , j  Pi  0
順風向與背風向多開孔
例:在外牆有五個開孔
左手邊流入順風向開孔,
與右手邊流出背風向
與側邊向的牆壁開孔平衡

A1 Pe ,1  Pi  A2 Pe, 2  Pi  A3 Pe ,3  Pi = A4 Pe , 4  Pi  A5 Pe,5  Pi
迎風面與背風面開孔
 
上式可由更多數量開孔的相似方程式,或以迭代法求解。


牆面滲透性
 
透過下式為實際傳遞到建物內部的壓力擾動頻率。可由
(6.19) 求得特徵頻率。 3/ 2
 1
r  
1/ 2
2 r
n cV 0  k  aS   r
  
U AW 2 1   K A  U  C pW  C pL
 
KB 
 (6.19)
φ 為牆壁孔隙率(漏洞面積 / 全部表面積)
γ 是 AL / AW 的比值
  是聲速
動態內壓
極值內壓係數大約為
  '

Cˆ pi  C pi 1  2 g u

 U  (6.20)
 
:風速的擾動值
g :尖峰因子
g=
 T :量測時間
: crossing number
建築物耐風設計規範及解說
(一)
1. 開放式:無外牆設計風壓問題

2. 部分封閉式:以建築外牆在強風中可能出現主要開口
為考量依據

3. 封閉式:內風壓的設定是以建築物可能出現透風孔隙
為考量
建築物耐風設計規範及解說
(二)
 一般建築物,我國建築耐風設計規範中規定:

為外風壓減去內風壓所得設計風壓
q : 外風壓, G :陣風反應因子,若為之柔性建築,
外風壓的陣風反應因子用代替,為內風壓。
對大跨度建築物,內風壓的尖峰因子較小,
因此我國耐風設計規範中規定可乘上一折減係數

建築表面總開口面積,無隔間區域之室內體積 ()
結論
Holmes 等學者由風洞實驗得知:

1. 開孔大小的影響 當開孔越大擾動越大

2.Helmholtz resonance 現象的發生


當結構存在一個大的單一開孔,且上游有建物存在造成
渦散現象使得外風壓在開孔處的主要頻率與系統自然頻
率靠近或是結構披覆物的自然頻率吻合才會出現共振,
所以一般結構設計的時候不需要考慮 Helmholtz resona
nce 的影響
結論
3. 低矮建物的 Helmholtz resonance 影響不明顯
由於低矮建物的外牆非剛體,加上可能有大量縫隙造成
阻尼變大,使得共振影響不明顯,即使大量門窗開啟,
震動仍然相當微小
4. 內壓擾動性會隨建築內部空間增加而降低
名詞解釋 ( 一 )
1.Helmholtz frequency 運動氣團之共振頻率
系統之自然頻率
2.vortex shedding 渦散現象
氣流流經鈍體,於兩側產生分離,分離後會交互出現渦
漩,對結構體側面產生週期性作用力。
3.quasi-steady manner 準穩定定理
結構體所受的流體作用力,只由逼近流瞬時速度及其與
結構體間的攻角決定。
名詞解釋 ( 二 )
4.peak factor 尖峰因子
若假設震動過程的機率密度分布函數是高斯分布,則時
間內反應的最大值以尖峰因子 g 表示。
5.Incompressible flow 不可壓縮流體
所有流體某種程度上而言都是可壓縮的,所以壓力或溫
度的改變會造成流體密度的改變。許多情況下,壓力或
溫度改變所造成的密度改變相當微小,可以被忽略。
不可壓縮性代表密度維持不變。

You might also like